环境监测培训教材
环境监测 课程教案
![环境监测 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1f73ac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98.png)
环境监测课程教案第一章:环境监测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监测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让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让学生了解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2 教学内容环境监测的定义、目的和意义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环境监测的定义、目的和意义,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4 教学活动课堂讲授:40分钟案例分析:20分钟1.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环境监测的定义、目的和意义的理解。
第二章:空气监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监测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让学生掌握空气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让学生了解我国空气监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2 教学内容空气监测的定义、目的和意义空气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我国空气监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空气监测的定义、目的和意义,空气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空气监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4 教学活动课堂讲授:40分钟案例分析:20分钟2.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空气监测的定义、目的和意义的理解。
第三章:水质监测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质监测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让学生掌握水质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质监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3.2 教学内容水质监测的定义、目的和意义水质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我国水质监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水质监测的定义、目的和意义,水质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水质监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3.4 教学活动课堂讲授:40分钟案例分析:20分钟3.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水质监测的定义、目的和意义的理解。
第四章:土壤监测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土壤监测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让学生掌握土壤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壤监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环境监测入门业务培训
![环境监测入门业务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9c29d77e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a0.png)
环境监测入门业务培训第一章基础知识一、环境监测的概念与意义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测试和记录的过程,以了解环境状况和变化趋势,并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健康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具有重大的影响。
二、环境监测的分类根据监测内容和对象的不同,环境监测可分为大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和噪声环境监测等。
不同类型的环境监测需要使用不同的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
三、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包括环境质量评估、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管理与决策支持等。
通过监测分析环境因素的浓度、污染物的组成和排放源的信息,评估环境质量,分析影响因素,从而提供决策依据和环境管理措施。
第二章基本操作一、仪器设备检查与预热在进行环境监测前,首先需要对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查与预热。
检查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传感器的精度、校准日期等是否符合要求,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采样方法与技术不同类型的环境监测需要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技术。
例如,在大气环境监测中,常用的采样方法包括高空气吸收法、地面气体采样法和人工采样法等。
而在水环境监测中,常用的采样方法包括倾倒法、沉积法和过滤法等。
三、样品保存与运输对于采集到的样品需要进行正确的保存和运输,以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不同类型的样品有不同的保存要求,例如空气样品需要保存在密封的容器中,避免暴露在光线和高温环境下。
第三章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写一、数据分析与处理获得的监测数据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以得出准确的结果和结论。
数据分析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统计分析、回归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等。
二、报告编写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编写环境监测报告。
报告应包括研究目的和方法、监测结果和结论以及建议和措施等内容。
报告的撰写应准确、简明扼要,并且符合相关的规范和要求。
第四章环境监测的标准与法规一、环境监测的标准环境监测的标准是对监测结果的要求和规定。
环境监测培训教材(50张)PPT
![环境监测培训教材(5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0fbd57c482fb4daa48d4b05.png)
懂得监测过程质量保证的内容和方法; 了解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对本课程中的概念、名词等的英文要熟悉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 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 第四章 固体废物监测 第五章 土壤质量监测
二、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
环境污染物 指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 成和性质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 类生存或造成自然生态环境衰退的物质。
环境污染物是环境监测和研究的对象。
二、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
原生环境 问题
天然源
火山爆发 森林火灾 洪涝干旱 地震
污染源
次生环 境问题
农业污染源
流行病 其他
环境监测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通过测定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
环境质量
确定 污染程度 变化趋势
自然因素
对象: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 人为因素
污染成分
环境监测的一般工作程序
环境监测
布点 采 环境信息 技术 样
样品前处 理和准备
定性检测 定量检测
数据 综合分 环境质 处理 析评价 量信息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第二节 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 第三节 环境标准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生物因素
化学因素
人
物理因素
社会因素
一、环境监测的任务
确定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变化规律; 确定污染源造成的污染影响; 新污染源的预测预报; 判断环境质量是否合乎环境质量标准; 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监测资料; 为制定和修订环境法规、标准等提供依据。
环境监测培训(水环境监测课件)
![环境监测培训(水环境监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0477ca779563c1ec4da71ac.png)
▪ 2.水质监测目的
▪ (3) 对水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为分析判 断事故原因、危害及采取对策提供依据。
▪ (4) 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和 规划,全面开展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提供有关数据 和资料。
▪ (5) 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预测预报及进行环 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
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1)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 ①应在水质、水量发生变化及水体不同用途的功能区处设置监测断面
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居民区、工业区上下游; ②湖泊、水库的主要出入口; ③饮用水源区、水资源区域等功能区; ④入海河流的河口处、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混合处; ⑤国际河流出入国际线的出入口处; ⑥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
一、地面水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1.基础资料的收集 2.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3.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4.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 5.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
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二节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一、地面水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1.基础资料的收集
(1)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如水位、水量、流速及 流向的变化;降雨量、蒸发量及历史上的水情;河流的宽度、深度、河 床结构及地质状况;湖泊沉积物的特性、间温层分布、等深线等。
本讲的基本要求
▪ 1、了解水资源情况及水体主要污染物的分类情况 ▪ 2、掌握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方法 ▪ 3、掌握水质的布点、采样、保存方法 ▪ 4、掌握水样的一般预处理方法 ▪ 5、掌握各种污染物国家标准监测方法的原理、监测技术、
监测结果数据的处理方法 ▪ 6、了解各种污染物与国家标准方法等效的监测方法的原
一、水资源及其水质污染
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环境监测采样安全知识培训ppt课件
![环境监测采样安全知识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2e06af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e9.png)
● 4、高空作业人员需着便利的工作服,穿软底防滑鞋,系安全绳,戴安全帽。所用设备应摆放平稳, 传递物件时不能抛掷。各作业场所内,凡有坠落可能的任何物料,都要一律先行撤除或者加以固定, 以防跌落伤人。监测过程中若发现高空作业的安全设施有缺陷或隐患,务必及时报告并立即处理解 决。
● 5、加热采样管最好使用36V电压。禁止用电笔试高压电。手上有水或潮湿时, 请勿接触电器或电器设备。在有高压(如使用高压静电除尘)设施的,应注 意高压标识,切匆靠近隔离区,开孔也应尽量避开高压电极处,谨防高压击 打导致人员伤亡。
(三)噪声监测安全防护
●1、进入现场(特别是建筑施工场地)须戴安全帽,以防物体堕 落伤人;测量污染源噪声时要注意现场周围环境,防止触电、碰 伤、机械伤害等安全事故发生,在测量高噪声源时,要配备防噪 耳塞。测量交通噪声时要遵守交通规则与秩序,以防发生交通事 故。
●2、测量夜间噪声时,要做好生物性防护,配备口罩、橡胶手套、 手电、棍棒、消毒药品等物品,以防蛇、虫叮咬。
● (一)水体(底质)现场监测防护
● 1、应避免从不安全的场所,如斜坡等不安全的堤岸采样。如不能避免,则应由二人或二 人以上操作,要使用救生圈并系好救生绳等安全防护措施。要防止不利的气象条件,有 毒的动、植物或爬虫等对人体的伤害。
● 2、采样仪器或设备放置在堤岸上,应避免受到水浸蚀或人为的故意破坏,并采取适当的 保护措施。
环境监测总站培训教材-环保部
![环境监测总站培训教材-环保部](https://img.taocdn.com/s3/m/c1fc1c49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ef.png)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目录
04.
第二节 日常设备巡检技术要求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01.
第一章 固定污染源废气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维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02.
护技术要求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03.
4
理;检查水汽分离器、油雾过滤器的滤芯,按说明
5
书规定定期更换。
6
第一章 固定污染源废气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维护技术要求 第二节 日常设备巡检技术要求 现场环境巡检要求 检查进入现场的通道是否顺畅,平台、扶梯、护 栏等是否齐全牢固; 平台上的设备是否有积水,积灰,是否会进入系 统; 设备安装是否牢固,安装点是否振动;
的问题之一。
第一章 固定污染源废气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维护技术要求
01
易损易耗品检查。检查含氧量、含湿量,工作是
02
否正常,并遵从相关标准或管理办法,定期进行校
03
准。对锆管、电化学氧传感器等易损易耗件以及其
04
它有一定寿命要求的器件要及时更换,否则会对测
05
量结果及最终污染排放计算结果产生较大偏差。
7
度,注意检查仪表的进气流量,检查系统管路冷凝水
8
管壁吸附情况,及时吹扫干净。
9
第一章 固定污染源废气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维护技术要求 3.定期检查冷凝装置。检查制冷装置工作情
况,热交换管是否堵塞,排液蠕动泵是否正常
工作,冷凝液是否正常排出,热交换器是否严
重吸附。(在冷凝过程中,水分会在冷凝通道
内挂壁,从而不可避免的形成挂壁吸附,随着
4
《环境监测》课程教案
![《环境监测》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e51b1b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d6.png)
《环境监测》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技能,如采样、实验分析等。
3. 培养学生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环境监测概述环境监测的定义、目的和任务环境监测的分类和方法2. 土壤监测土壤污染及其危害土壤采样和预处理方法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3. 水质监测水质污染及其危害水质采样和预处理方法水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4. 空气监测空气污染及其危害空气采样和预处理方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5. 噪声监测噪声污染及其危害噪声测量仪器和方法噪声评价指标和标准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实验:进行土壤、水质、空气和噪声的采样和测定实验。
3. 讨论:分析环境监测数据,探讨环境污染问题及解决办法。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环境监测案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环境监测》2. 实验器材:采样工具、分析仪器等3. 课件:环境监测相关图片、视频等4. 网络资源:环境监测相关网站、论文等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发言、作业等。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 课程论文:评估学生对环境监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环境监测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包括16课时理论教学和16课时实验教学。
2. 教学计划:环境监测概述(2课时)土壤监测(4课时)水质监测(4课时)空气监测(4课时)噪声监测(4课时)综合案例分析(2课时)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土壤、水质、空气和噪声的监测技术。
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与评价。
2. 教学难点:环境监测设备的操作与维护。
环境监测数据的处理与解析。
实际环境监测问题的解决。
八、教学进度计划1. 第一周:环境监测概述2. 第二周:土壤监测3. 第三周:水质监测4. 第四周:空气监测5. 第五周:噪声监测6. 第六周:综合案例分析九、教学措施1. 加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生态监测 教材
![生态监测 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8d3d8d72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10.png)
生态监测教材
生态监测是一门关注生态环境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科学。
关于生态监测的教材,推荐以下几本:
1. 《生态监测方法》:作者为陈永革,出版社为化学工业出版社。
该书详细介绍了生态监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适用于生态监测工作者和相关专业的学生阅读。
2. 《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作者为李建华,出版社为高等教育出版社。
该书内容包括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生态环境评价方法和实例分析,适用于本科生、研究生及相关专业人员学习。
3. 《生态监测与管理》:作者为吴志刚,出版社为化学工业出版社。
该书系统阐述了生态监测的基本理论、方法、设备及应用,旨在为生态监测与管理提供参考。
4. 《环境与生态监测》:作者为刘凤亮,出版社为化学工业出版社。
该书涵盖了环境与生态监测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适用于环境科学、生态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和从业人员。
这些教材都可以帮助您深入了解生态监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根据本人需求和兴趣,选择合适的教材进行学习。
环境监测培训课件PPT(共 85张)
![环境监测培训课件PPT(共 85张)](https://img.taocdn.com/s3/m/27aafe380b1c59eef8c7b4e7.png)
• 环境监测:它是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的、化学
的、生物的技术手段,对环境中各要素的有关组成成 分及其中污染物进行现场的、长期的、连续的定性、 定量监视、测定和系统综合分析。
• 环境监测的过程:现场调查 监测计划设计 优
化布点 样品采集 运送保存 分析测试 数据处理 综合评价等。
• 环境监测的对象: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污染组分。
器和所用吸收液; • 采样者、审核者姓名。
三、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一)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依据水体功能和污染源的类型不 同而异,水质监测的项目包括物理、化学和 生物三个方面的监测项目 。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分别规定 的监测项目如下:
(1) 生活污水监测项目:化学需氧量、 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氨氮、总氮、总磷、 阴离子洗涤剂、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
(3)考核验证监测:包括人员考核、方法验证、新建项目的 环境考核评价、排污许可证制度考核监测、“三同时”项目验 收监测、污染治理项目竣工时的验收监测。
(4)咨询服务监测: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所提 供的服务性监测。为国家政府部门制订环境保护法规、标准、 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如建设新企业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需要按评价要求进行监测。
(二)采样点的设置
1、设置原则:大气采样点的设置与监测范围 的大小、工业布局、污染源的分布、气象条件、 地形地貌和人口分布等因素有关。一般在监测 区域内的污染物浓度高、中、低部位都要设一 定量的采样点。工业集中区比郊区、农村采样 点要多,人口稠密的区域比稀疏区域采样点要 多。
2、采样站(点)数目的确定
用量总和的2-3倍 4、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采样频率系指在一个时段
内的采样次数。采样时间指每次采样从开始到结束 所经历的时间。一般安排在能够测定最大值、最小 值和平均水平的时间段内。
2024年动环监控系统培训教材
![2024年动环监控系统培训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c639bee7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75.png)
动环监控系统培训教材一、概述动环监控系统是针对数据中心、通信基站、电力系统等关键设施的环境和安全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
通过对温度、湿度、烟雾、门禁、视频等参数的监测,确保设施运行在安全、稳定、高效的环境中。
本教材旨在为从事动环监控系统操作和维护的人员提供系统性的培训,帮助学员掌握动环监控系统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维护技巧。
二、动环监控系统基本原理1.系统组成动环监控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传输设备、监控中心等组成。
传感器负责采集环境参数,数据采集器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处理,传输设备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至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对数据进行实时显示、存储、分析和报警。
2.工作原理动环监控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烟雾、门禁等,数据采集器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传输设备发送至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对数据进行实时显示、存储、分析和报警,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3.系统功能(1)实时监测:动环监控系统可实时监测关键设施的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烟雾、门禁等。
(2)数据存储:系统可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存储,便于历史数据查询和分析。
(3)数据分析: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警。
(4)报警通知:当监测到异常情况时,系统可通过短信、方式等方式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5)远程控制:系统支持远程控制功能,便于对关键设施进行远程管理。
三、动环监控系统操作方法1.系统登录(1)打开浏览器,输入动环监控系统网址。
(2)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
2.实时监测(1)登录系统后,进入实时监测界面。
(2)查看各监测点的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烟雾、门禁等。
3.历史数据查询(1)在系统菜单中找到“历史数据查询”功能。
(2)选择查询时间范围和监测点,“查询”。
(3)查看历史数据,支持数据导出。
4.报警管理(1)在系统菜单中找到“报警管理”功能。
(2)查看报警记录,包括报警时间、报警类型、处理状态等。
(3)对报警记录进行筛选、导出等操作。
环境监测培训讲义(PPT 51页)
![环境监测培训讲义(PPT 51页)](https://img.taocdn.com/s3/m/ea79cf5b561252d380eb6ec4.png)
简单地说:
现场调查 监测计划设计
优化布点 样品采集 样品运送和保存 分析测试 数据处理 综合评价
五、环境监测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环境监测的原则(三原则)
1、优先监测原则 优先污染物: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 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 优先污染物的特点:难降解 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 出现频率较高 具有生物积累性 “三致”物质(致癌、致畸性、致突变) 毒性较大 现代已有检出方法
2. 连续性:坚持长期测定,揭示变化规律 3. 追踪性: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4. 生产性:数据就是环境监测的基本产品。 5. 执法性:根据监测数据综合分析,提供决策建议,并授权
进行执法性监督控制。
四、环境监测的基本程序
接受、熟悉监测任务(监测目的、要求) 现场调查——收集基础资料(环境概况,污染源,污染物) 监测计划设计(监测因子、实施计划) 优化布点(监测点位置、数量) 样品采集(设备、方法) 样品运送保存(方法、条件) 分析测试(样品预处理,分析测试方法,条件) 数据处理 综合评价(监测报告) ——————————全程质量控制——————————
处理措施:运用填埋、焚烧、综合处理 和回收利用等多种形式,对城市垃圾进行减 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堆肥处理对垃圾要进行分拣、分类,要 求垃圾的有机含量较高。而且堆肥处理不能 减量化,仍需占用大量土地。
4、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 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 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中 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 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土地沙化造成 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
环境监测
视频1 视频2 视频3
环境监测教材
![环境监测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e2a3e2cc998fcc22bcd10da2.png)
See you in summer term!第一章绪论 (7)第一节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7)一、环境监测的目的 (7)二、环境监测的分类 (7)第二节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 (8)一、环境监测的发展 (8)二、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 (8)三、监测技术概述 (9)四、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 (9)第三节环境标准 (9)一、分类“三级六类”标准体系 (9)二、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 (10)三、水质标准 (10)四、大气标准 (11)五、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12)六、固体废物控制标准 (12)七、噪声标准 (12)八、辐射标准 (13)九、其他标准 (13)十、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13)十一、未列入标准的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14)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14)第一节水体污染与监测 (16)一、水质污染 (16)二、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 (16)三、水质污染监测项目 (16)四、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17)五、污染物形态分析 (17)六、水域功能区 (18)第二节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18)一、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18)二、地下水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21)三、水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订 (22)第三节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24)一、水样的类型 (24)二、地表水样的采集 (24)三、地下水样的采集 (29)四、废水样品的采集 (31)五、底质样品的采集 (33)六、排污总量监测 (33)七、应急监测 (34)第四节水样的预处理 (37)一、水样的消解 (37)二、富集和分离 (38)第五节物理指标的检验 (40)一、水温 (40)二、臭和味(水样采集后,最好在6h内完成检验) (40)三、色度 (41)四、浊度: (42)五、透明度:指水样的澄清程度 (42)六、残渣 (43)七、电导率: (43)八、矿化度 (44)九、氧化还原电位 (44)第六节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44)一、铝 (44)二、汞(Hg)(Hg、Cd、Cr、As、Pb)“五毒” (45)三、镉(Cd) (46)四、铅 (47)五、铜 (48)六、锌 (48)七、铬 (48)八、砷 (50)第七节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 (50)一、酸度和碱度(2-5℃,暗处,最好现场测定) (50)二、PH值(PH=-lg[H+]) (52)三、溶解氧(DO)采样现场加MnSO4-KI固定,冷暗处,几小时之内测定。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培训教材(PPT 112页)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培训教材(PPT 112页)](https://img.taocdn.com/s3/m/5daf7c1f5901020207409caf.png)
气态污染物
无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有机废气
恶臭
治理措施
序号
污染物
1
烟(粉)尘
2
二氧化硫
3
氮氧化物
常见处理工艺
电除尘器 布袋除尘器 湿式除尘器 旋风除尘器
高烟囱扩散稀释 燃料低硫化
炉内脱硫(循环流化床) 湿法脱硫(石灰石、氧化镁、氨法、
双碱法) 干法脱硫 半干法脱硫
氨法 尿素 选择催化或非选择催化
吸收剂 吸附剂 针筒 气袋 滤膜 滤筒
流量校准 标气标定 检漏 电路系统
个人安全防护 测孔位置大小
开孔 监测平台
电源 在线数据 工况变化等
返回
采样方法
颗粒物
等速、多点采样 移动采样 定点采样 间断采样
气体污染物:
化学法 仪器直接测试法
CEMS
颗粒物采样方法
采样原则
等速采样 多点采样
采样方法
置。
其它情况
气象条件和地形变化都是多种多样的,监 测人员很可能遇到本文叙述之外的具体情况, 此时应发挥创造性,符合GB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附录C和其他 有关原则规定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解决监 控点设置方法。
返回
准备工作
仪器设备
试剂器材
设备检查
现场准备
采样测试仪如 TH150C、350XL 3012H等; 气象参数测试仪
采样位置
颗粒物
优先选择在垂直管段,应避开烟道弯头和断面急剧变 化的部位。距弯头、阀门、变径管下游方向不小于6 倍直径,和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不小于3 倍直径处。
气态污染物
由于混合比较均匀,其采样位置可不受上述规定限制, 但应避开涡流区。如果同时测定排气流量,采样位置 仍按前述原则选取。
环境监测安全培训教材分析
![环境监测安全培训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9624986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c5.png)
环境监测安全培训教材分析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监测安全培训成为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环境监测安全培训教材的质量和内容对于培养环境监测从业人员的能力和意识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环境监测安全培训教材进行分析,探讨其现状、问题及改进方向。
一、环境监测安全培训教材的现状目前,环境监测安全培训教材存在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内容单一:大部分教材侧重于介绍监测方法和工具的使用,忽略了环境监测安全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
2.缺乏案例和实例:教材缺乏真实的案例和实例,无法直观地展现环境监测安全的重要性和实际操作。
3.技术性过强:教材晦涩难懂,专业术语频繁出现,难以吸引学员的兴趣和理解。
4.更新滞后:环境监测领域技术迅猛发展,但教材的更新速度较慢,无法满足最新需求。
二、环境监测安全培训教材的问题1.教材知识结构不合理:大部分教材知识结构零散,缺乏层次感,不利于学习者全面理解。
2.缺乏动态互动性:教材以文字和图片为主,缺少多媒体和互动资源的运用,不能激发学员的主动学习和参与。
3.案例研究不足:教材缺乏案例研究,不能帮助学员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4.师资力量不足:环境监测安全培训教材编写人员多为学者或专家,缺乏实践经验,无法深入理解学员的需求。
三、改进环境监测安全培训教材的方向1.多元化内容呈现:教材应包括环境监测安全的理论知识、实践案例、操作技能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以满足学员的不同需求。
2.注重问题意识:教材应强调环境监测安全的重要性,引导学员关注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问题解决能力。
3.引入互动教学:教材应引入多媒体技术和互动资源,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活跃性,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加强实践研究:教材应增加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帮助学员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实践能力。
5.提升师资队伍:教材编写者应包括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以确保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安全培训教材在内容、结构、形式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591-2010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 GB/T 16292/3/4-2010
•注: GB/T 16292/3/4-2010 是参考ISO14644-1、 ISO14698-1、JGJ71-1990《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而制定的
•布置
•力求均匀,避免采样 点在某局部区域过于集 中,某局部区域过于稀 疏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同上
最少采样点数目表
面积m2 100
<10
2~3
≥10~<20
4
≥20~<40
8
≥40~<100
16
洁净度级别
10000
100000
2
2
2
2
2
4
2
300000 2 2 2 2
•注:1、大于100 m2的洁净区功能间不再列出,很少见。 • 2、对于100级的单向流洁净室(区),包括100级洁净工作台,面 积指的是送风口表面积;对于10000级以上的非单向流洁净室(区),面 积指的是房间面积。 • 3、A/B级参照上述100级,C级参照10000级,D级参照100000级。
•几点说明
•- C级区:质量风险管理原则确定 •- D级区:一般不作要求,(必要时) •- 自净时间:15-20分钟,静态(指导值 )
何为等动力学采样
•等动力学采样头又称等动力(学)采样。一种采集流动介质中样品的采样方法。采 集气流中的悬浮颗粒物或流动水中的水样时,为使所采集的样品有代表性,必须 使进入采样器的气流或水流速度与采样点附近的气流或水流的速度相同。这样才 能使采集到的悬浮颗粒物浓度或水样中的组分与实际气流或水流中的完全一致。 常用于采集烟道气中悬浮颗粒物(尘粒)和流动水体中的水样。
2 900 29 000 不作规定
•注: •1、摘自附录1无菌药品第九条,测试方法可参照ISO14644-1《洁净间以及相关环境控制第1部分:空气洁净度级别》 •2、A级洁净区空气悬浮粒子的级别为ISO4.8,以≥ 5.0μm的悬浮粒子为限度标准 ;B洁净区(静态)的空气悬浮粒子的 级别为ISO5,同时包括两种粒径的悬浮粒子;C级洁净区(静、动态),悬浮粒子的级别分别为ISO7和ISO8;D级洁净
•2、单个沉降碟的暴露时间可少于4小时,同一位置使用多个沉降碟连续监测并累积计数。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需要关注的技术标准
-ISO14644-1《洁净间以及相关环境控制第1部分:空气洁净度级别》 -ISO14698-1《洁净间以及相关环境控制第1部分:微生物控制》
-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GB50457-2008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洁净区验证和监测-悬浮粒子
•悬浮粒子 •的要求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A级区 •级别确认
•A级区确认时的采样量不少于1m3 •采用等动力学的取样头*
•A/B级 •动态监测
•-A级:涵盖关键操作的全过程,包括设 备组装;监测频率、取样量,及时发现人 为 干预、偶发事件及任何系统的破坏 •-B级:类似于A级区,采样频率、采样量 可以调整
1、洁净级别及标准-悬浮粒子
洁净度 级别
A(1) B C D
悬浮粒子最大允许数/米3
静态
动态
≥ 0.5μm 3 520 3 520 352 000
3520 000
≥ 5.0μm 20 29
2 900 29 000
≥ 0.5μm 3 520 352 000
3 520 000 不作规定
≥ 5.0μm 20
如果仪器的每分钟的采样量为28.3L 等动力学采样头半径约为1.8cm。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固定在线监测-等动力取样头示例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A级区级别确认-悬浮粒子示例
•取样量
• ISO14644-1 B.4.2 节有明确的采样量的计算 公式:
• 采样量(升)=(20/级别中最大粒子限度) ×1000
环境监测培训教材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0年4月8日星期三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内容
•洁净区环境监测
•趋势分析和质量回顾
•环境监测结果超标案例分 析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洁净区环境监测
•洁净区洁净级别及标准 •洁净区的验证和监测 •洁净区环境监测方案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培养基
• A级采样量= (20/20)×1000 = 1 米3 • 从上式中可见,级别要求越低,取样量就越小
•取样量
•取样点数
•取样点数: B.1.1公式NL = A ,A为洁 净区面积,例如10米×5米的区域,取样点 应为7*(取整) •GB/T16292-2010 最少采样点数目表*
•取样点 •位置
•取样点数
区(静态)悬浮粒子的级别为ISO8。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1、洁净级别及标准-微生物
级别
浮游菌 CFU/m3
沉降碟 (90mm) CFU/4小时
接触碟 (55mm)
CFU/碟
5指手套 CFU/手套
A
1
1
1
1
B
10
5
5
5
C
100
50
25
-
D
200
100
50
-
•注: •1、A区的微生物限度,对于B+A时可以完全执行;但对于C+A时,需要适当考虑,因为不是无菌区,所有物料、器具等 是非无菌状态,所以接触蝶、5指手套等微生物难以连续符合要求,需要灵活处理。
•取样点 •位置
•均匀分布:详见GB/T16292-2010附录A •高度:80cm-150cm*
•注意:取样量、取样点数仅指在洁净级别确认时采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悬浮粒子采样点数目及布置
•静态测试
•动态测试
•数目
•采样点数目不得少于 最少采样点数目
•应根据产品的生产及 工艺关键操作区设置
在无菌检查附录中明确显示只有在单向流系统中才会采用等动力学采样头,大家 知道在悬浮粒子计数器在进行采集的过程中,是通过气泵抽气并进行检测,不同 仪器有自身单位时间内的采样量。为保证在进行采样过程中不造成单向流系统的 流型发生紊乱,所以采用等动力学采样头。
如果计算一个采样头是不是等动力学采样头的计算方法如下: 悬浮粒子计数器单位时间的抽气量: V(ml/min) 单向流的风速:45cm/s(0.45m/s) v=3.14*R^0.5*60*45 计算等动力学采样头的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