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排查标准与规范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6条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6条标准一、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注意力等方面。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能够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表现出应有的能力和效率。
二、情绪健康情绪健康是指大学生能够积极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境,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平衡。
情绪健康的大学生不会过度波动,也不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产生过度的焦虑或抑郁情绪。
他们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三、人格完整人格完整是指大学生具有健康、稳定的人格结构,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控制自己。
他们有良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能够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不会因为一些小挫折而轻易放弃。
四、自我评价正常自我评价正常是指大学生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不会因为自己的优点而骄傲自满,也不会因为自己的缺点而自卑。
他们知道如何客观地看待自己,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五、意志健全意志健全是指大学生具有坚定的意志力和毅力,能够积极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并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
他们不会因为一些小的困难而放弃,而是会坚持不懈地努力,直到达到自己的目标。
六、人际交往正常人际交往正常是指大学生能够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与同学、老师、家人等建立良好的关系。
他们知道如何与人沟通、如何理解他人、如何关心他人,也能够在人际交往中保持适当的距离和独立性。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涵盖了智力、情绪、人格、自我评价、意志和人际交往等方面。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以便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学生学生心理健康隐患排查制度
学生学生心理健康隐患排查制度学生心理健康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
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责任。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压力的增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排查并预防学生心理健康隐患,制定相关的排查制度势在必行。
一、学生心理健康隐患的排查意义1. 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其身心健康的保障意义重大,只有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预防和减少学生自杀事件。
近年来,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排查学生心理健康隐患可以及早发现,并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降低自杀的风险。
3. 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育教学质量,排查学生心理健康隐患有助于提升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二、学生心理健康隐患排查制度的基本原则1. 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
在排查学生心理健康隐患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权,不泄露学生的隐私信息。
2. 专业化和科学化。
排查学生心理健康隐患需要专业的心理健康工作人员进行,确保排查结果准确、科学。
3. 全员参与。
学校全体教职员工都应参与到学生心理健康隐患排查中来,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4. 及时发现及时干预。
学生心理健康隐患排查的目的是为了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干预,防止问题恶化。
5. 持续跟踪。
排查制度应该具有持续性,并建立起跟踪学生心理健康变化的机制,及时调整干预方案。
三、学生心理健康隐患排查制度的实施步骤1. 制定排查计划。
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学生心理健康隐患排查计划,确定排查的时间、对象和具体方法。
2. 执行排查任务。
按照排查计划,学校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生心理健康隐患排查,采取问卷调查、面谈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
3. 分析排查结果。
学校利用排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心理健康隐患问题,确定具体的干预措施。
4. 实施干预措施。
根据排查结果,学校及时对存在的心理健康隐患问题进行干预,提供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
大学生健康心理标准
大学生健康心理标准一、智力发展正常大学生应当具备正常的智力水平,这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的正常发展。
智力发展正常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基础,也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情绪稳定乐观健康的大学生应该能够保持情绪的稳定和乐观。
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他们能够积极应对,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意志品质健全健全的意志品质是大学生实现自我目标、克服困难的重要保证。
这包括坚韧性、果断性、自制性等方面的表现。
大学生应该具备坚定的信念,面对困难不退缩,能够果断决策,同时能够自我控制,抵制不良诱惑。
四、人格完整和谐人格完整和谐是指大学生在性格、气质、能力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他们应该具备健全的人格特质,如诚实、守信、勇敢、善良等,同时能够在不同的场合表现出合适的行为举止。
五、自我评价正确大学生应该具备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能够客观、全面地评价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正确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大学生建立自信,明确自我发展方向,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
六、人际关系良好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体现。
大学生应该能够与同学、老师、家人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于沟通和合作。
七、社会适应良好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生活节奏。
他们应该了解社会规则,遵守社会法律,同时能够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为社会做出贡献。
八、学习方法得当大学生应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够高效地进行学习和自我提升。
这包括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等。
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
综上所述,大学生健康心理标准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智力发展、情绪稳定、意志品质、人格完整、自我评价、人际关系、社会适应以及学习方法等。
这些标准不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体现,也是其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因此,大学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心理素质,努力提高各个方面的能力,以实现全面发展。
学生学生心理健康隐患排查制度
学生学生心理安康隐患排查制度为更好地帮助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度过心理难关,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学生因心理安康隐患带来的极度痛苦体验甚至生命损失。
同时加强学校对心理问题学生的管理与监视,预防一切学生心理安康隐患发生的可能性,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心理安康隐患排查及心理问题学生档案管理制度。
一、心理危机概述〔一〕概念界定学生心理危机,指当学生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境时,如亲人故去、父母婚姻破裂、家庭天灾人祸、恋爱失败情感受到重大打击、学习目的和兴趣丧失而极端消沉、经济生活极度贫困而自卑、生活遇到严重挫折等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现象。
〔二〕心理危机等级根据心理危机事件可能导致后果的严重程度将心理危机事件分为重大事件(Ⅰ 级)、较大事件(Ⅱ 级)和一般事件(Ⅲ级)三级。
1、重大心理危机事件(Ⅰ 级)发生自杀或自杀未遂事件。
精神病人处于急性发作期,自伤或伤人行为正在发生。
2、较大心理危机事件(Ⅱ 级)〔1〕生活学习中遭遇突然打击,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亲人死亡、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等〕、遭遇性危机〔性伤害、性暴力、性进犯、意外怀孕等〕、受到意外刺激〔自然灾害、校园暴力、车祸等其他突发事件〕,并伴有强烈的情绪和行为反响。
〔2〕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并已经专家确诊的学生,如患有抑郁症、恐惧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学生。
3、一般心理危机事件(Ⅲ级)〔1〕在心理安康测评中筛查出来的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2〕因情感受挫、人际关系失调等导致的心理或行为异常者。
〔3〕因学习困难、经济困难、适应困难、就业困难等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者。
〔4〕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忧、焦虑、困扰的学生,如自杀或他杀者的同宿舍、同班的学生等。
二、心理危机排查对象存在心理危机倾向和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是关注与上报的对象。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大学生心理是否健康应如何判断呢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怎样的呢目前影响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有很多。
所以心理健康出现的问题大学生也不在少数,我们不希望看到之前的校园暴力事件再次上演,但是如何评断一个大学生心理是否健康呢下面给出一个大致的判断标砖,希望大学生们做个自我测试。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是什么一、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保持人格的完整性。
健康人格就是宽容、悦纳、善待他人,不斤斤计较、怨天尤人、百般挑剔,就是要有自知之明,能正确评价自我。
即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在不违背大家的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独特的个性特征。
三、情绪标准: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所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
情绪稳定,而且还得心情愉快才是情绪健康的标志,且情绪的变化应由适当的原因引起,还要与情绪反应的程度相适宜。
四、意志标准:是指人自觉地确定活动目标,支配自己行动,克服重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志是成功做任何事情的阶梯,如果做事过于优柔寡断、徘徊不前、思前想后,或不计后果、草率等都是意志不健康的表现。
五、社会适应标准较好的社会适应性主要包括:a.较好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b.能建立积极而和谐的人际关系,能适应周围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既治病也致病,所以,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身心健康之必须;c.处理和应付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能力。
如作出决定、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情绪控制、心理换位、人际沟通等能力。
六、在不违背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和法规的情况下,对个人的基本需求能作恰当的满足。
七、智力标准: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健康条件,良好的智力水平是一切社会人学业成功、事业有成的心理基础。
用IQ 值来表示。
智商≥90为正常,上不封顶,<70为智力落后。
智力不正常的人心理不可能健康,但是IQ不能说明一个人的成就,IQ高也不能保证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大学生心理健康是指大学生在心理方面的良好状态,包括情感、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健康水平。
评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很多,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
首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之一是情感稳定。
情感稳定是指大学生在面对挫折、压力和困难时能够保持情绪平稳,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消极情绪。
情感稳定的大学生通常能够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不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其次,认知能力是评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等方面。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有效地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不易出现认知障碍或学习困难。
此外,行为表现也是评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良好的行为表现包括积极向上、自律自控、善于沟通、有责任感等方面。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通常能够良好地融入集体,与同学和老师保持良好的关系,不易出现行为偏差或社交问题。
在评价大学生心理健康时,还需要考虑其适应能力。
适应能力是指大学生在面对新环境、新任务和新挑战时能够快速适应并且保持稳定的能力。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新的环境中迅速适应并且保持良好的心态。
最后,评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还包括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认知是指大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情感、认知和行为特点,能够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并且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调节。
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大学生能够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行为和学习,能够自觉地调整自己的状态,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总之,评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多方面的,包括情感稳定、认知能力、行为表现、适应能力、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
大学生应该注重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以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未来的社会生活。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学⽣⼼理健康的标准⼤学⽣⼼理健康的标准⼀、新的健康观理论研究与实践证明,⼈是⽣理、⼼理与社会层⾯的统⼀。
⼈不仅仅是⼀个⽣物体,⽽且是有着复杂的⼼理活动、⽣活在⼀定的社会环境中的完整的⼈。
世界卫⽣组织(WHO)提出,健康是⼀种⽣理、⼼理与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不仅是没有疾病和摆脱虚弱的状态。
并进⼀步指出健康的新概念:⼀是有充沛的精⼒,能从容不迫地担负⽇常⼯作和⽣活,⽽不感到疲劳和紧张;⼆是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胸开阔;三是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四是⾃我控制能⼒强,善于排除⼲扰;五是应变能⼒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六是体重得当,⾝材匀称;七是⽛齿清洁,⽆空洞,⽆痛感,⽆出⾎现象;⼋是头发有光泽,⽆头屑;九是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是肌⾁和⽪肤富有弹性,步伐轻松⾃如。
因此,健康是⽣理健康与⼼理健康的统⼀,⼆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当⼈的⽣理产⽣疾病时,其⼼理也必然受到影响,会产⽣情绪低落、烦躁不安、容易发怒,从⽽导致⼼理不适;同样,长期的⼼情抑郁、精神负担重、焦虑的⼈也易产⽣⾝体不适。
因此,健全的⼼理与健康的⾝体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
国外学者关于⼼理健康的标准:1、美国学者坎布斯认为:⼀个⼼理健康、⼈格健全的⼈应有四种特质:(1)积极的⾃我观;(2)恰当地认同他⼈;(3)⾯对和接受现实;(4)主观经验丰富,可供取⽤。
2、马斯洛和⼼理学家密特尔曼提出⼼理健康的⼗条标准:(1)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2)是否对⾃⼰有较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的能⼒;(3)⾃⼰的⽣活和理想是否切合实际;(4)能否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5)能否保持⾃⾝⼈格的完整与和谐;(6)是否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7)能否保持适当和良好的⼈际关系;(8)能否适度地表达与控制⾃⼰的情绪;(9)能否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的个性;(10)能否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度地满⾜个⼈的基本需求。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排查标准规定与示范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排查标准与规范事项学生工作部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发展辅导研究中心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危机状况排查的目的,是为了做好预防工作,将潜在心理危机可能造成的损失与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保全学生生命,提高学生健康快乐的幸福指数,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一、排查标准判断大学生的心理危机状况,一般要参考三个动态维度:强度(自觉难以忍受)、持续时间(一周以上)和频率(一周内三次以上),同时参考以下静态标准。
(一)身心成长性危机的预防判断标准这类危机是指学生因身心成长变化和环境适应不良造成的心理失调。
这种情况既有可能是成长过程中没有形成恰当的行为规范、缺乏社会生活技巧等原因造成,也有可能是身心健康原因所致。
但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总体应对能力较弱,缺乏丰富的社会支持系统,情绪调控能力差等特点,容易导致心理危机。
(二)精神障碍性危机的预防判断标准这类危机是指一部分心理健康水平偏低甚至达到精神病的诊断标准的学生,因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加上环境压力,容易造成心理失调,这些学生可能(尤其是其中的抑郁症或抑郁型人格障碍)是自杀的高危人群。
(三)突发性、环境性危机的预防判断标准这类危机是指学校或学生个体生活中出现了突发事件后给部分学生甚至全部学生带来不同的影响,使部分学生形成暂时性的心理失调。
还有一些学生遇到环境压力和应激事件,如学习压力、考前焦虑、休学后复学、不能正常毕业、曾经受过违纪处分等、找不到工作、经济困难、感情应激事件(如失恋)、家庭出现突发事件(如父母离异、亲人死亡、亲人重病等)、自己的身体疾病等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困扰。
突发事件或应激事件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取决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基础和对事件的认知水平与应对能力。
因此,在发生环境性危机事件后,要特别关注那些本身就有心理困扰和障碍的学生以及因突发事件和应激事件而导致思想、行为和情绪特别反常的学生。
(四)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现识别信号1、学习与生活(1)成绩大幅度下滑甚至出现多门课程不及格现象,却找不出原因;(2)经常旷课或在课堂上常睡觉,不愿接受别人协助;(3)对自己要求甚高,过分看重分数或无法完成毕业论文,个人承受挫折力又低;(4)对就业抱有很大的期望却未能如愿;(5)沉迷网络难以自控,对其他生活都失去了兴趣;(6)生活忽然变得散漫、没有规律,说不出理由;(7)有既往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8)遭遇突发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二)2024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二)引言概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是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科学评估和界定的一套指标和标准。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包括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人际关系与社交能力、学习压力与应对策略、心理适应与自我调节、心理疾病防控。
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1. 大学生应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和价值观念。
2. 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3. 掌握情绪管理的技巧,如情绪调节和冷静思考。
4. 培养乐观主义和对抗负面情绪的能力。
5. 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我肯定感。
人际关系与社交能力:1. 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包括语言表达和倾听技巧。
2. 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和矛盾。
3. 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网络,包括家庭、朋友和社交圈子。
4. 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5. 加强社交技巧和拓展社交交往的机会。
学习压力与应对策略:1. 了解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规划。
2.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时间管理技巧。
3. 学会有效地分解和解决学习任务。
4. 应对学习压力,如通过锻炼身体和放松心情来缓解压力。
5. 寻求学习上的帮助和支持,如请教教授和寻找同学合作学习。
心理适应与自我调节:1. 学会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 建立积极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饮食和良好的睡眠习惯。
3. 寻找适合自己的放松和调节方式,如读书、运动、娱乐等。
4. 接受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学会调整和安抚自己的情绪。
5. 培养自我反思和自我成长的意识。
心理疾病防控:1. 了解常见的心理疾病和症状。
2. 提高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及早寻求心理咨询和治疗。
3. 培养压力管理和情绪调节的能力,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4. 加强身心健康的综合调节,避免长期处于紧张和压力之中。
5. 通过学习心理知识和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心理抵抗力。
总结: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在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人际关系与社交能力、学习压力与应对策略、心理适应与自我调节、心理疾病防控等五个方面给出了指导和帮助。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排查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排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压力,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因此,学校和家庭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本文将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排查入手,总结了一些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一、规范排查首先,为了有效地排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和家庭应该制定一套统一的标准和方法,以确保排查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这可以通过制定问卷调查、面谈和观察等方式来实施。
同时,还需要保障学生参与的自愿性和隐私性,以便他们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困扰。
二、常见问题分析排查中常见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学习压力过大、人际关系不和谐、自尊心低下、焦虑和抑郁等。
这些问题常常与学业负担、家庭环境、社交困难等因素有关。
学校和家庭需要关注这些问题,并探索背后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三、学习压力过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往往来自于高标准化考试、升学的竞争和家长期望等。
这些压力会导致学生焦虑、失眠和身体不适等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和家庭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改变考试评价方式、提供心理辅导等,以减缓学习压力。
四、人际关系不和谐学生在学校中与同学和老师的相处关系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如果学生与同学或老师之间存在矛盾、冲突和欺凌等问题,会对其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学校和家庭需要关注学生的人际关系,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如组织班级活动、加强师生沟通以及开展友善互助项目等,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五、自尊心低下自尊心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低自尊心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自信和积极性。
学校和家庭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提供成功的机会、给予肯定和支持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提高他们的自尊心。
六、焦虑和抑郁焦虑和抑郁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表现。
学生可能因考试压力、家庭纷争、自卑等因素而感到不安、沮丧甚至绝望。
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隐患排查制度
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隐患排查制度一、引言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成为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隐患,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我校特制定学生心理健康隐患排查制度。
该制度旨在通过系统、科学的排查方法,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二、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通过定期排查学生心理健康隐患,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排查原则1.全面性原则:对所有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隐患排查,确保不漏过一个学生。
2.科学性原则:依据心理学理论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排查。
3.保密性原则:尊重学生的隐私权,确保排查过程和结果的保密性。
4.及时性原则:对排查出的心理健康隐患,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帮助。
四、排查内容1.基本信息收集:收集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家庭背景、学习情况、人际关系等。
2.心理健康评估:通过心理测评工具,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潜在的心理问题。
3.重点关注对象:对有特殊经历、遭遇重大变故或表现出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
4.反馈与沟通:与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反馈和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困惑。
五、排查方式1.心理测评:利用专业的心理测评工具,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
2.日常观察: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和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异常。
3.个别访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访谈,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困惑。
4.家长沟通: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中的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六、应对措施1.建立档案:对排查出的心理健康隐患建立档案,记录学生的心理问题、干预措施和跟进情况。
2.心理辅导:对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3.危机干预:对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采取危机干预措施,确保学生安全。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1、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指人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3、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心理健康者经常能保持愉快、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行动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稳定性好。
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5、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
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构成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
6、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及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系。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地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在界定心理健康标准时,尚注意以下几点:1、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概念。
所谓的相对性是指,心理健康只有在与同龄人的心理发展水平的比较中,才能显现其价值。
2、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分为不同等级,是一个从健康到不健康的连续体。
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之间难以分出明确的界限,换言之,心理健康不是某种固定的状态,而是富有弹性伸缩的一个相对状态。
3、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与一个人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不是一回事。
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能简单地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
心理健康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状态,心理健康者并非毫无瑕疵。
一个人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非意味着此人一定心理不健康。
有的时候,只要他能适应社会生活,仍应视为心理健康。
4、心理健康是一个文化的、发展的概念。
在同一时期,心理健康标准会因社会文化标准不同而有所差异。
心理健康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状态,而是一个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每个人都应该追求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的更高层次,以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达到自我实现。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环境适应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详细版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详细版)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能体验自身存在的意义。
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做出恰当、客观评价;对自己不提出苛刻、非分的期望和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短、中、长期计划;努力发展自身潜能。
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能安然处之。
2.接受他人,善与他人相处乐于和他人交往,接受自己;接纳悦纳他人;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
与他人相互沟通和换位思考,获得别人的理解和接受;在集体中与他人融为一体,与挚友同聚之时共享欢乐,独处沉思之时无孤独感;在与人交往的活动中,积极的态度(如尊重、友善、信任、理解等)大于消极的态度(如敌视、嫉妒、畏惧、猜疑等);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
3.正视现实,接纳现实对周围的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有高于现实的理想,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之中;在社会生活中主动适应环境,获得改变现实的机会,不选择逃避。
4.协调与控制情绪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在社会交往中不妄自尊大,不退缩畏惧;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占优势;有悲、忧、愁、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但持续时间不能太长。
5.热爱生活,乐于生活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体验人生经历;在工作中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从工作过程中获得满足和激励。
6.人格完整和谐人格结构的气质、性格、能力、兴趣、动机、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平衡发展。
人的整体精神面貌能够完整、协调、和谐地表现;思考问题的方式合理;对外界刺激的情绪和行为反应适中;待人接物的态度恰当灵活;与社会的步调合拍一致。
7.智力正常;智力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操作能力的综合。
人能在工作中保持好奇心、求知欲,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解决问题,获得成就。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在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会有对应的心理反应,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独特的行为模式。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第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既要符合一般普通人心理健康的标准,又要体现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与特点和他们特定的社会交得的要求。
据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1、智力发展正常,且有比较强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学习情绪和一定的学习能力,它主要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组成。
其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
智力发展正常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
2、了解自我并悦纳自我,自我意识发展良好。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点都能做出比较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分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也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己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
3、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协调和谐。
人际关系是人们通过交往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心理适应。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乐于与人交往,有正确的人际交往态度和有效的人际沟通技能,能用尊重、信任、友爱、宽容、理解的态度与人相处;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时也能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与集体融为一体,与人际关系协调和谐。
4、能控制和合理表达情绪,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他们的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和肯定情绪总是占优势,虽然有时也会有悲、有忧、有愁、有怒等消极和否定情绪,但一般不会持续长久;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适度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通过恰当的方式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做到喜不狂、忧不绝、败不馁;具有自制力和自控能力,能够保持与周围环境的动态平衡。
5、意志坚定自制,品质良好。
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标、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一个人的良好心理品质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控制能力,总能认识自己行为的目的和意义,遇事有一定的决断能力,凡事能持之以恒,对冲动有克制能力,对紧急事件有良好的应变能力。
如何评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如何评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准确评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得尤为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问题,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还能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校园环境。
一、观察日常行为表现观察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是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途径。
这包括他们的学习习惯、社交活动、生活作息等方面。
在学习方面,注意观察学生是否存在学习动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频繁逃课或考试成绩明显下滑等现象。
例如,如果一个学生原本学习成绩不错,但突然开始对学习失去兴趣,经常在课堂上发呆或者无法完成作业,这可能暗示着其心理上出现了问题,比如焦虑、抑郁或者压力过大。
社交活动也是一个关键的观察点。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通常能够与同学、老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和集体讨论。
然而,如果一个学生总是独来独往,避免与他人交流,或者在与人交往中表现出过度的敏感、敌对或孤僻,这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生活作息的规律与否也能反映出学生的心理状态。
长期的熬夜、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与心理压力、情绪问题有关。
比如,有些学生在遭遇挫折后,可能会通过过度睡眠或者沉迷电子游戏来逃避现实,这些都是需要关注的信号。
二、情绪状态的评估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要评估大学生的情绪状态,可以通过与他们交流、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等方式。
注意观察学生是否经常出现过度的情绪波动,如长时间的情绪低落、易怒、焦虑不安等。
比如,一个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总是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对原本感兴趣的事情也提不起精神,可能正处于抑郁的情绪之中。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情绪表达的方式是否恰当。
有些学生可能会过度压抑自己的情绪,不愿意与他人分享内心的感受;而另一些学生则可能会以过激的方式来发泄情绪,如大声争吵、摔东西等。
这两种极端的情绪表达方式都可能反映出心理上的不平衡。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有哪些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有哪些心理健康是健康生活的前提,那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大学生心理健康是怎样的定义?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吧!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一、智力正常这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因此衡量时,关键在于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了效能:即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二、情绪健康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
包括的内容有,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三、意志健全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所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
意志健全者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地作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的反应方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和言而有言行,而不是行动盲目、畏惧困难,顽固执拗。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四、人格完整人格指的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完善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即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
一是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五、自我评价正确正确的自我评价乃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和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做到自知,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摆事实正自己的位置,既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于别人而自傲,也不以某些方面低于别人而自惭,面,能够自我悦纳,喜欢自己,接受自己,自尊、自强、自制、自爱适度,正视现实,积极进取。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六、人际关系和谐良好而深厚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前提。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排查工作方案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排查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个人发展。
为了有效排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是必要的。
二、构建心理健康问题排查工作团队为了开展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排查工作,首先需要成立一个专业的工作团队。
这个团队应该包括校方管理人员、心理健康专家、班主任和家长代表等。
通过多方面的专业力量,可以确保心理健康问题排查工作的全面性和专业性。
三、明确排查目标和范围在心理健康问题排查工作中,需要明确排查的目标和范围。
可以将目标定为全校学生,而范围则包括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家庭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此外,还要重点关注高风险群体,如初中生、高考生等。
四、设计问卷调查为了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设计一份有关心理健康的问卷调查。
问卷应该包括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家庭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增加一些特定的问题,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五、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和培训除了问卷调查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和培训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可以邀请心理健康专家和心理医生等进行讲座,向学生和家长传授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心理健康问题。
六、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在排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是很重要的。
通过收集学生的心理健康信息和历史状况,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开展排查工作外,还应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可以通过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时能够健康应对。
八、建立学生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建立学生心理咨询服务体系是必要的。
可以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聘请专职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个别咨询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排查标准与规范事项学生工作部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发展辅导研究中心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危机状况排查的目的,是为了做好预防工作,将潜在心理危机可能造成的损失与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保全学生生命,提高学生健康快乐的幸福指数,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一、排查标准判断大学生的心理危机状况,一般要参考三个动态维度:强度(自觉难以忍受)、持续时间(一周以上)和频率(一周内三次以上),同时参考以下静态标准。
(一)身心成长性危机的预防判断标准这类危机是指学生因身心成长变化和环境适应不良造成的心理失调。
这种情况既有可能是成长过程中没有形成恰当的行为规范、缺乏社会生活技巧等原因造成,也有可能是身心健康原因所致。
但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总体应对能力较弱,缺乏丰富的社会支持系统,情绪调控能力差等特点,容易导致心理危机。
(二)精神障碍性危机的预防判断标准这类危机是指一部分心理健康水平偏低甚至达到精神病的诊断标准的学生,因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加上环境压力,容易造成心理失调,这些学生可能(尤其是其中的抑郁症或抑郁型人格障碍)是自杀的高危人群。
(三)突发性、环境性危机的预防判断标准这类危机是指学校或学生个体生活中出现了突发事件后给部分学生甚至全部学生带来不同的影响,使部分学生形成暂时性的心理失调。
还有一些学生遇到环境压力和应激事件,如学习压力、考前焦虑、休学后复学、不能正常毕业、曾经受过违纪处分等、找不到工作、经济困难、感情应激事件(如失恋)、家庭出现突发事件(如父母离异、亲人死亡、亲人重病等)、自己的身体疾病等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困扰。
突发事件或应激事件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取决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基础和对事件的认知水平与应对能力。
因此,在发生环境性危机事件后,要特别关注那些本身就有心理困扰和障碍的学生以及因突发事件和应激事件而导致思想、行为和情绪特别反常的学生。
(四)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现识别信号1、学习与生活(1)成绩大幅度下滑甚至出现多门课程不及格现象,却找不出原因;(2)经常旷课或在课堂上常睡觉,不愿接受别人协助;(3)对自己要求甚高,过分看重分数或无法完成毕业论文,个人承受挫折力又低;(4)对就业抱有很大的期望却未能如愿;(5)沉迷网络难以自控,对其他生活都失去了兴趣;(6)生活忽然变得散漫、没有规律,说不出理由;(7)有既往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8)遭遇突发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
如家中最近发生重大变故,精神变得恍惚,不愿与人交谈;或者家庭成员之间,家族与家庭之间的冲突所导致的巨大心理压力。
2、心理与身体(1)心理上无缘无故地感到惊慌、恐惧与焦虑;(2)对自己失去信心,否定自己,常与别人说到死亡之类的事;(3)身体上常常感觉不舒服,医学检查却一切正常;(4)患有严重的慢性躯体疾病,治疗周期长,当事人痛苦难忍。
3、行为与情绪情感(1)个人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缺少安全感,却说不出所以然来;(2)似有妄想、幻听、自言自语,畏惧与社会接触;(3)生性孤僻、独来独往,落落寡欢,拒绝辅导员、班主任与同学的关心;(4)经多次做思想工作,学生口头上同意改进,但行动上没有任何进展;(5)长期咨询并超过八次以上,但心理咨询师感觉进展不大;(6)恋爱最近出现重大波折,难以走出失恋的阴影,痛不欲生;(7)患有严重精神疾病,主要是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具有非常明显的自杀倾向;(8)出现明显的、突然的行为改变,如曾经情绪一直不好,突然变得很平静,甚至比较高兴或者日常生活中较为邋遢,忽然穿着非常整洁等;(9)无缘无故地将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或有计划地安排后事。
(五)如何判断学生的精神疾病早期发现(诊断和鉴别)学生的精神疾病对预防危机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1、判断精神疾病的三个维度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判断当事人是否具有精神疾病,即:是否有自知力,是否有幻觉,是否有妄想。
2、判断精神病的四个原则(1)思维、情感和行为一个人在思维、情感和行为等精神活动中的表现难以被大多数人接受,其本人也难以自圆其说。
同时,这些精神活动的偏离又是以幻觉、妄想、行为紊乱为主要特征。
(2)丧失现实检验能力凡是智力正常的人,其思想、行为总要受到法规的约束,即当事人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如果忽视这一点,对自己的言行无所顾忌,是非不分,这种现实检验能力的丧失,常常是精神病的重要特征。
(3)影响个人或周围环境这种偏离的言行常常严重地影响个人生活、工作,或者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4)偏离持续的时间以某个时间为界,精神状态前后判若两人。
这种偏离的精神活动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判断精神疾病都需要具备病程这一观察指标,只有达到相应的病程,才可以诊断为某种精神疾病。
如抑郁症规定病程需两周以上的时间,精神分裂症为三个月。
二、排查规范心理危机的预防排查是对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不同程度心理危机的学生的广泛筛查,主要是从学生的一些行为表现、情绪状态、认知或症状等进行初步筛查。
由学校相关部门掌握信息,然后根据排查结果确定下一步的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
各院系要指定一名学生工作负责人,严格按以下表格收集学生心理与行为信息,对有可能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登记和初步统计,上报EXCELL表。
三、注意事项1、心理危机预防性筛查,只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一般性排查了解,不是对学生心理状况的科学诊断。
为避免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此表只能由负责该项工作的学生工作干部掌握和填写,不得外传,更不宜被受调查者了解。
2、对筛查出的学生要多给予关注,但切忌另眼相看,更不要随意给学生贴上有心理问题的标签,以免给学生造成新的压力或伤害。
3、“关注程度”由辅导员根据经验进行主观判断,按级别(1级需特别关注)标明,作为学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决策参考的重要依据之一。
4、对那些具有自杀意念、行为、准备或自杀未遂史等情况的学生,一定要标明其严重程度,并说明已经采取的有效措施。
5、对表内未包含的特殊情况,在备注栏标明或直接与学校大学生心理咨询研究中心联系。
附件:北航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排查表几种常见精神疾病的简要介绍北航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排查表学院:填表人:日期:2.省市:填写省、自治区、直辖市全称或简称皆可,如京、沪等3.城市/农村:1=城市,2=农村4.问题类型:请在所罗列的项目内打√。
若选其他,请在备注中说明5.自杀危险:1=有自杀意念,2=有自杀行为,3=有自杀准备措施,4=有自我伤害经历6.严重程度:1=非常严重,2=严重,3=较严重,4=一般7.需要关注程度:1=特别关注,2=高度关注,3=经常关注8.已采取措施:请具体说明措施及其效果*特别说明:对性别、城乡、自杀危险、严重程度、需要关注程度的填写,请直接标出数字。
授课:XXX几种精神疾病的简要说明一、抑郁症及其症状表现抑郁症,通常指的是情绪障碍,是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症。
它是最常见的心理问题,被称为精神领域的心理感冒。
这种障碍可能从情绪的轻度不佳到严重的抑郁,它有别于正常的情绪低落。
了解和识别抑郁症的最好办法,是从抑郁症的症状入手。
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曼将抑郁症称为精神病学中的“感冒”。
大约有12%的人在他们的一生中的某个时期都曾经历过相当严重需要治疗的抑郁症,尽管他们的大部分抑郁症发作不经治疗,也能在3~6个月内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当事人感到抑郁时可以不用管它。
现代精神医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同时存在多种社会、心理和身体方面的问题时,大脑内会发生某种生物化学改变。
正是这样,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医学临床证明,抑郁症是能够治愈的疾病。
但多数人不知道,甚至有人故意回避它,任其发展,致使抑郁症状日趋恶化,严重地影响了工作、学习和生活。
由于抑郁症的形成病因较复杂,所以目前临床医生初次诊断时对于那些可能符合抑郁症表现的症状,一般诊断为抑郁状态。
至于是否属于轻度、中度或重度抑郁症,需要专家会诊。
[诊断标准]如果一个人连续在两个星期内,出现下列九个症状中的五个以上症状,并且至少包括第一项和第二项症状(这些症状必须是当事人以前没有的、或者极轻的),就可能被诊断为患有抑郁症。
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9、性欲减退。
二、焦虑状态及其行为表现焦虑状态是介于焦虑情绪和焦虑症之间的一种状态,比焦虑情绪重而较焦虑症轻,有较明显的焦虑症状,但目前还不能确诊为焦虑症。
焦虑状态有明显的焦虑情绪,烦躁,易怒,易激惹,紧张,坐立不安,伴随睡眠障碍以及一些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如心慌、心悸、胸闷、乏力、出冷汗,但这些症状一般时间较短,可有一定诱因,且是时好时怀,可以通过自我调节缓解。
三、强迫症及其症状表现强迫症指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个体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行为等表现,使当事人感到焦虑和痛苦。
当事人体验到观念或冲动系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意愿,虽极力抵抗,却无法控制。
当事人也意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
病程迁延者要以仪式动作为主而精神痛苦减轻,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症状标准]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并以强迫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1项:①以强迫思想为主,包括强迫观念、回忆或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穷思竭虑、害怕丧失自控能力等;②以强迫行为(动作)为主,包括反复洗涤、核对、检查,或询问等;③上述的混合形式;2、当事人称强迫症状起源于自己内心,不是被别人或外界影响强加的;3、强迫症状反复出现,病人认为没有意义,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因此努力抵抗,但不能奏效。
四、精神分裂症及其症状表现精神分裂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和知觉出现歪曲、情感不恰当或迟钝为总体特点的一类精神病。
这种人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完好,但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某些认知障碍。
现在查明,40%~60%的精神症病人存在认知障碍。
病人常感到其最深层的思维、情感或行为被他人所洞悉或共享,由此可产生解释性妄想,认为自然或超自然的力量往往以奇怪的方式在影响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幻觉,特别是听幻觉很常见。
[确定标准]根据中国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如下:至少具有下列症状中的2项,各症状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以及情感高涨或低落。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