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简答题汇总

合集下载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四章综合练习(简答题)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四章综合练习(简答题)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四章综合练习(简答题)1.简述西方学者关于社会含义的几种不同理解。

答: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塔德认为,社会是具有共同心理的人们的集合。

美国社会学家派克认为,社会是一种包括人类行为习惯、情操、民俗等在内的遗产。

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认为,社会是一种建立在个人意识之上的独立实体。

2.为什么把社会理解为人群或人的集合是不正确的?答:西方的社会学家一般认为社会就是人群或人的集合。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虽然是由人组成的,但并不能将社会定义为人群或人的集合。

因为这种定又不能说明是什么力量将人们联系起来构成了社会,也不能区分人类群体和动物群体之间的区别。

在自然界中,许多动物也存在群体生活,但动物的群体生活是一种遗传行为,是出于本能的一种生物现象。

人类的群体生活却是一种自己创造的、以生物本能为基础而又超越了生物本能的现象。

3.简述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征。

答:第一、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的社会。

现代社会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生产高度社会化的社会,人们生产的产品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是为了流通和交换,人与人之间的经济联系非常紧密。

第二、现代社会是科学化的社会。

现代社会是一个到处可见科学印痕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经验仍然很重要,但其主导地位已经让位给了科学。

第三、现代社会是民主化、法制化的社会。

在现代社会里,民主化和法制化不仅表现为一种价值取向,而且表现为一种社会现实,它的基础是商品经济。

第四、现代社会是革命性社会。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加速度发展以及它给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所带来的冲击,使现代社会呈现出革命性发展的特点。

它的主要表现是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连续不断的推陈出新,更替嬗变。

4.简述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征与现代教育的关系。

答: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征对现代教育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并且这种影响是双向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现代社会的总体特征制约着现代教育的状态和走向。

第二、现代教育的发展不断强化或复制着现代社会的特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及答案必背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及答案必背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及答案必背1、简述课程评价的概念及功能。

课程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课程系统对课程实施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

课程评价具有诊断、反馈、区分、强化和发展的功能。

2、简述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及其意义。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这些学习方式的意义在于:(1)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身学习的责任感。

(2)合作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3)探究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以下是一些建议:(1)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2)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和作用,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4)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肯定,通过肯定和鼓励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4、简述班级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班级管理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

班级管理的原则有:以人为本、公正平等、整体优化、注重个性等。

班级管理的方法有:制度管理、目标管理、民主管理、质量管理等。

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同时也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必背题一、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人的智力、品德和体质的活动。

它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教育机构和形式,对受教育者进行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使其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必背汇总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必背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必背)第一章1.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发展水平。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③生产力制约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

口诀:龟(规模)速(速度)够(结构)防(方法)守(手段)(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

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③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口诀:两再(劳动力再生产和科学知识再生产)一新(技术创新)促生产2.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它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不同的年龄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个体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这种互补既体现在身体机能和身体机能之间,也体现在身体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这种差异体现在群体和群体之间以及个体和个体之间。

口诀:续(顺序性)阶(阶段性)补(互补性)异(个别差异性)还不平衡(不平衡性)3.简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

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

它是人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2)环境。

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3)学校教育。

它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口诀: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主观能动性4.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含答案)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含答案)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及答案1.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个别差异性2.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3.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1)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1)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3)学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和协调影响人发展的各种因素;(4)学校教育能够给儿童较为全面、系统、深刻的影响;(5)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

4.简述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简述学校文化的特性。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3)学校文化以传递传统文化为己任。

(4)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

6.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7.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1)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

(2)依据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4)依据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参照国外学制经验。

8.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1.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哪些?【答案要点】(1) 动机原则。

教师如能善于促进并调节学生的探索活动,便可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有效地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2) 结构原则。

任何知识结构都能够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

至于究竟选用哪一种呈现方式为好,则要视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课题性质而定。

(3) 程序原则。

通常每门学科都存在着各种别同的程序,它们对学习者来讲,有难有易,别存在对所有学习者都适用的唯一程序;而且在特定条件下,任何具体的程序总是取决于许多别同的因素。

(4) 强化原则。

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刻和步调是学习成功重要的一环。

2.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答案要点】(1) 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 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 自我调控能力。

(4) 与人建立亲热关系的能力。

(5) 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 日子热情与工作率。

3. 简述抑郁症的表现。

【答案要点】(1) 情绪消极、可怜、颓废、淡漠,失去满脚感和日子的乐趣。

(2) 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XXX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个儿,对将来别抱多大希翼(3) 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

(4) 身体上疲劳、失眠、食欲别振等。

4.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

【答案要点】建构主义以为,学习别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个儿的知识的过程,学生别是被动的信息汲取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会由其他人代替。

知识或意义也别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故意义,意义是学习者经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其中,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个儿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举行编码,建构自己的明白,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因此,学习并别简单是信息的积存,它并且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第九节-学习策略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第九节-学习策略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第九节-学习策略[单选题]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江南博哥)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A.复杂方案B.学习计划C.可行方案D.思维程序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所谓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单选题]3.学习时间表的建立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A.元认知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认知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学习时间管理是资源管理策略的一项重要内容。

建立学习时间表,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

[单选题]4.下列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

A.产生待回答的问题B.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C.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D.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元认知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元认知计划是在活动前计划活动。

B.C.D不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而是属于监视策略的内容。

[单选题]5.学习者运用缩简和编歌诀的方法帮助记忆知识的学习策略属于()。

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复述策略D.元认知策略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这是记忆术的一种方式,属精细加工策略。

[单选题]6.对具体加工方法的选择.运用和调整指的是()。

A.复述策略B.精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概括策略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精加工策略是指通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意义,并促进记忆的一种策略。

故选B。

[单选题]7.《红楼梦》一书,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散见于各章,鲁迅先生综合各章信息后,制作了一张主要人物关系表,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组织策略中的利用表格B.复述策略中的表格化C.精细加工策略中的利用表格D.组织策略中的利用网络关系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题干所述为组织策略中一览表的应用,表示的是人物之间的关系。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复习重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复习重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复习重点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复习重点在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知识与能力》是一门重要的科目,其中简答题部分更是考试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结合历年考试真题,总结出以下简答题的复习重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教育心理学部分1、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2、简述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3、简述情感和意志在教育中的作用。

4、简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5、简述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方法。

6、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7、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8、简述遗忘的规律和原因,如何有效防止遗忘?9、简述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教育学部分1、简述教育的定义和本质。

2、简述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和目标。

3、简述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4、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5、简述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6、简述教学评价的类型和方法。

7、简述德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8、简述班级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9、简述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和教育从业者的职业道德。

三、文化多元性教育部分1、简述文化多元性的概念和意义。

2、简述多元文化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3、简述跨文化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4、简述国际教育的概念和目标。

四、教育与社会部分1、简述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及其作用。

2、简述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和影响。

3、简述教育的公平与正义及其实现途径。

4、简述教育的经济效益及其评估方法。

五、教育法律法规部分1、简述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和作用。

2、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3、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4、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5、简述教育法律责任的类型和适用范围。

六、教育技术研究部分1、简述教育技术的定义和作用。

2、简述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和趋势。

3、简述教育研究中常用的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归纳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归纳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归纳1、简述课程评价的改革趋势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重心转移;2)综合评价,个别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3)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4)定性、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2、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

学习动机是学习行为发生和进行的主要内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学习行为是学习动机的外部表现。

但是,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一般来说,学习动机水平适中,则学习效果好。

学习动机水平过高或过低,学习效果都不好。

3、简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包括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客观条件是教育者从学习材料中为学生提供新旧知识之间的;主观条件是学生能积极主动地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4、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他认为,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成就水平。

在每个阶段,儿童都在逐渐地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认知能力。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归纳一、什么是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它包括对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掌握、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对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等多个方面。

二、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归纳1、简述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小学生处于认知发展的基础阶段,他们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认知特点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他们的感知从笼统、不精确逐渐向精确、分化发展;注意力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注意力的稳定性逐渐提高;再次,他们的记忆从机械记忆向意义记忆发展,记忆的容量逐渐增大;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但仍然是经验型为主;他们的想象从模仿性和直观性逐渐向创造性、逻辑性发展。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汇总

一、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结构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二、简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和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三、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两再一新”)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四、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五、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1.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阶段性,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以及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

4.互补性,机体在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它方面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5.个别差异性,每个人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其身心发展的实际面貌总会表现出一定的个别差异。

六、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七、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八、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资中学科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教资中学科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教资中学科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教资中学科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包括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现代化教育技术。

2.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包括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以及教育世俗化和重视教育立法。

3.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育规模和速度、学校结构以及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上。

4.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教育目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利上,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包括培养公民和政治人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以及推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

5.文化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同时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

6.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包括传递、保存、传播、交流、更新、创造、选择和提升文化。

7.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8.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包括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以及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9.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在于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是通过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2)课程标准的作用课程标准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它规定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对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4.简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推进教育现代化。

5.简述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1)评价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生学习心里--认知过程(讲义+笔记)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生学习心里--认知过程(讲义+笔记)

第一节:认知过程第二节:学习概述第三节:学习理论第四节:学习心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理第一节认知过程一、注意二、感觉三、知觉四、记忆五、思维六、问题解决与创造性七、想象一、注意P111一、注意(一)注意的概念【单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是伴随着其他心理过程而发生的。

P111一、注意(二)注意的分类【单选】P112练一练1.(2021上)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突然从教室外飞进来一只小鸟,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把视线转向小鸟。

这种现象属于()。

A.随意前注意B.随意后注意C.无意注意D.有意注意2.(2019上)学生课前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去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

这种注意方式属于()。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无意后注意D.有意后注意P113一、注意(三)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数目2.注意的稳定性时间注意的分散:又叫分心3.注意的分配一边……一边……4.注意的转移主动的由A到B补充:注意的起伏(动摇):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

P112练一练1.(2022上)郭老师上课时,边讲课、边板书、边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反映了哪种注意品质?()A.注意的稳定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范围D.注意的转移2.(2020下)建华在听课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玩手机或做小动作。

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集中B.注意分散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P113一、注意(四)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简答】(1)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口诀:注意有无新欢(五)中小学注意力的培养【简答】(1)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作斗争的能力;(2)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5)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1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是什么?【答案要点】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 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目的的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2.简述各心理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答案要点】 (1) 构造主义心理学。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冯特、铁钦纳。

这一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还认为心理学的方法是实验内省法,心理学的任务是用内省法分析出意识过程的基本元素。

(2)机能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詹姆斯,代表人物还有杜威、安吉尔等。

机能主义也主张研究意识,但他们认为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主张把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大。

(3)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可区分为旧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旧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则为托尔曼、赫尔和斯金纳等人。

行为主义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4)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为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教育知识与能力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精神分析心理学。

精神分析心理学由弗洛伊德建立,代表人物有荣格、阿德勒等。

这一学派比较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四章 语文学科知识(练习答案)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四章 语文学科知识(练习答案)

第四章语文学科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语文近代化的标志是1904年清政府颁布()。

A.《钦定学堂章程》B.《奏定学堂章程》C.《学务纲要》D.《通儒院章程》2.学科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开始进入学校课程的标志是在()中规定的。

A.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B.1907年公布《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C.1923年的《小学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D.1923年的《小学国语课程纲要》3.小学教科书淘汰文言文,改为白话文始于()。

A.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B.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小学校令》C.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国民学校令》D.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4.我国第一个课程纲要是()。

A.1903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B.1907年公布的《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C.1923年颁布的《小学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D.1923年颁布的《小学国语课程纲要》5.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A.工具性C.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D.生活化6.小学语文学科性质特点决定了在教学评估中应()。

A.以定量分析为主B.以定性分析为主C.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为主D.以综合分析为主7.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8.新课程建议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小学语文目标的设计的着眼点是()的整体提高。

A.发展语言能力B.文化品位C.语文素养D.书面语言运用能力9.小学语文在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是()。

A.识字写字B.口语交际D.写作10.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第二、第三学段的学段课程目标对写作的要求为()。

A.写话B.写段落C.习作D.写记叙文11.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坚持()阅读,鼓励()阅读,推进()阅读。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复习题(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试题及答案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复习题(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试题及答案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复习题(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试题及答案第四章1.感觉记忆的保持时间很短,一般保持在()以内。

[单选题] *A.1秒B.3秒C.5秒(正确答案)D.10秒答案解析:感觉记忆是指当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其印象一瞬间就急速消失的记忆,也叫瞬时记忆。

根据研究,视觉的感觉记忆保持时间在1秒以内,听觉的感觉记忆保持时间在4—5秒以内。

结合选项本题选C。

2.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性是()。

[单选题]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正确答案)C.指向性与分散性D.集中性与紧张性答案解析: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因此,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与集中性。

3.韦纳归因理论中内部而稳定的归因是()。

[单选题] *A.能力(正确答案)B.努力C.任务难度D.运气答案解析: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1)因素来源,指造成事实的因素属于个体内部还是外部的因素,内部因素是由行为者本身的力量所决定的,如天资、能力、心境、兴趣、态度、性格等;外部因素是行为者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如任务的难度、外部的奖赏与惩罚、运气等。

因此排除C、D项。

(2)稳定性,指的是作为行为原因的内外因素是否具有持久的特征,稳定的因素指那些能稳定地发挥作用的因素,如能力和任务难度;不稳定的因素是那些容易变动的因素,如心境、运气等。

(3)可控性,是指行为动因能否为行动者或他人所支配或驾驭,如努力、教师偏见、他人的帮助是可控的,而天资、心境、任务难度和机遇是难以控制或不可控的。

韦纳又把人们的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综上所述,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能力。

4.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 [单选题] *A.选择性(正确答案)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答案解析:知觉的特性包括:整体性、恒常性、理解性、选择性。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复习重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复习重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复习重点科目二简答题重要考点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3.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4.简述教学的文化功能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批判功能;3)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4)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5.为什么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6.学校教诲在人的身心开展中主导作用的表现1)2)3)4)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诲,尤其是基础教诲对个体开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7.发达国度学制改革开展的主要趋向1)2)3)4)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诲大众化、遍及化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18.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1)生产力发展水平。

一个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这个社会的科学水平,制约着这个社会的学制发展情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社会经济制度制约着学制在专业设置、入学条件和教育目的等方面的确立。

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成长经历不同的年龄阶段,每一阶段各有其年龄特性,在确立学制时必需适应这种特性。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知识点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知识点

2016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知识点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第一节认知过程命题点1:感觉(一)感觉的含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它的产生主要来源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

感觉是知觉产生的基础.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基本条件。

(二)感觉的作用感觉是认识世界的开端,是人类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

感觉属于感性认识阶段,是认知的起点,感觉是其他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是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三)感觉的分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

2.内部感觉:机体觉、运动觉、平衡觉。

(四)感觉的特性1.感觉适应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例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嗅觉的适应。

手放在温水里,开始觉得热,慢慢就不觉得热了,这是温度觉的适应。

视觉的适应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暗适应:由亮至暗环境,先看不清,后能看清;明适应:由暗至亮环境,开始刺眼,后能适应。

2.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感觉后象。

例如电灯灭了,你眼睛里还会看到亮着的灯泡的形状,这就是视觉的后象。

声音停止以后,你耳朵里还有这个声音的余音在萦绕,这是听觉的后象。

感觉后象分为正后象和负后象:正后像:与刺激物性质相同的后像;负后像:与刺激物性质相反的后像。

3.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1)同时对比两种感觉同时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同时对比。

如明暗相邻的边界上,看起来亮处更亮,暗处更暗了(即马赫带现象),这是明度的对比。

(2)继时对比两种感觉先后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继时对比。

如吃完苦药以后再吃糖觉得糖更甜了。

4.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

例如红色看起来觉得温暖,蓝色看起来觉得清凉;听节奏鲜明的音乐的时候觉得灯光也和音乐节奏一样在闪动。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详尽干货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详尽干货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详尽干货最让人头疼,最难背诵的科目二的解药来啦!!看完这篇直接解救小伙伴们于水火之中!!一定不能错过的全网最全干货来咯!!相信很多正在备考的小伙伴肯定对科目二正在抓狂呢!“这么多知识点咋记得住呀?”“咋昨天才记的今天就给忘记了呢?“但是不要担心哦!看了这篇干货之后,肯定能够帮助你渡过难关,顺利通关教师资格证笔试。

特别要注意加粗字体和以图片呈现的干货信息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考虑到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考教师资格证,科目二不同于科目一,常识和人文知识少,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比较多,背记难度大。

思维导图加强理解、背诵口诀增强记忆,多做模拟题锻炼答题速度,想要通过考试很简单!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由来1、最早出现:孟子的《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最早解释: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二)教育的概念1、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的活动都是教育。

通俗的说广义的教育就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其中家庭教育具有先导性、终身性、针对性、生活性的特点。

三结合教育=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2、狭义的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

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一)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育人),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的永恒性:只要有人就有教育,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存,在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存在。

2、教育的阶级性:不同阶级,不平等,教育具有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但并不是教育独有。

原始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

3、教育的历史性:教育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与政治阶级制度的变化而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1.简述如何在教学中应用注意的规律。

(二级)
(1)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①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②注意讲演、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③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①要经常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②要合理组织教学活动,采取具体措施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③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学习活动。

口诀:无意(无意注意)有意(有意注意)相转换(相互转换)
2.简述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注意力。

(一级)
(1)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作斗争的能力;
(2)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5)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口诀:斗争(注意分散作斗争)兴趣成习惯,保持状态扬优点
3.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一级)
(1)学习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4)识记的方法;
(5)时间因素;
(6)情绪和动机。

口诀:人(任务)才(材料)请(情绪)发(方法)誓(时间)
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一级)
(1)问题情境。

(2)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

(3)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

(4)原型启发。

(5)情绪与动机。

除了上述因素,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口诀:稳(问题情境)定(心理定势)工(功能固着)作,千(迁移)元(原型启发)请(情)
5.简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二级)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口诀:思(思考)恋(练习)良(数量与质量)方(方法)
绪)不动(动机)你
6.简述创造性的培养(一级)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④重视非逻辑思维;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①发散思维训练;②推测与假设训练;③自我设计训练;④头脑风暴训练。

口诀:环境松(宽松的环境),塑个性(个性的塑造),设课程(开设课程)
7.简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二级)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口诀:引观察、勤思考、学知识、练想象、爱幻想
8.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二级)
(1)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4)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口诀:尖(间接知识)叫(教师指导)系统班(班集体)的被动(被动性)
9.简述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

(二级)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口诀:试(示范)讲(讲解)练(练习),反馈动(动觉)
10.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二级)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口诀:借(阶段特征)个(个别差异)机(积极)缘(原型的完备性)
11.简述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条件。

(一级)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①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口诀:材料意义+新旧知识+心向
12.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

(一级)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2)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

(3)理解知识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口诀:动态性、情境性与主观性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1)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2)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

口诀:学生经验丰富有差异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口诀:学习需见(建构)动(互动)静(情境)
13.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一级)
(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完成。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1)在中等的任务中,中等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2)在复杂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3)在简单的任务中,较高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口诀:动机效率倒U型,任务不同各不同
14.简述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级)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口诀:学生需要(学生的需要)立志(立志教育),效能(自我效能感)源自努力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口诀:控制奖惩,启发归因
15.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二级)
(1)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除前面所涉及的影响迁移的一些基本因素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口诀:相思(相似性)园(原有认知),是(定势)新乡(学习心向)
16.简述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一级)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口诀:二排(编排、安排)精(精选教材)授(传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