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多机场区域空间格局与类型划分
机场分级标准
![机场分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341a73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e7.png)
机场分级标准机场是民航运输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级标准直接关系到航空运输的安全和效率。
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的规定,机场的分级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跑道长度和宽度。
机场的跑道长度和宽度是衡量机场等级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大型客机需要更长的跑道来进行起降,因此,大型机场的跑道长度和宽度要求相对较高。
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的规定,大型机场的跑道长度一般在3000米以上,宽度在45米以上;中型机场的跑道长度在2000-3000米之间,宽度在30-45米之间;小型机场的跑道长度在1500-2000米之间,宽度在23-30米之间。
二、停机位数量和质量。
停机位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机场等级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大型机场需要拥有更多的停机位来满足大量航班的停靠需求,而且停机位的质量也需要符合国际标准,以确保飞机的停靠安全。
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的规定,大型机场的停机位数量一般在100个以上,而且需要配备相应的地面设施和服务设施;中型机场的停机位数量在50-100个之间,小型机场的停机位数量在50个以下。
三、航站楼面积和设施。
航站楼的面积和设施也是衡量机场等级的重要指标之一。
大型机场需要拥有更大的航站楼面积来容纳大量的旅客和航班,而且需要配备先进的设施和设备,以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的规定,大型机场的航站楼面积一般在20万平方米以上,配备国际标准的候机室、安检设施、行李处理设施等;中型机场的航站楼面积在5-20万平方米之间,小型机场的航站楼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下。
四、航空交通管理能力。
航空交通管理能力是衡量机场等级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大型机场需要拥有更强的航空交通管理能力来应对复杂的航班运行和空中交通管制,而且需要配备先进的导航设备和通信设备,以确保航班的安全和效率。
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的规定,大型机场需要配备先进的雷达设备、通信设备和导航设备,以确保航空交通的安全和顺畅;中型机场和小型机场也需要配备相应的航空交通管理设备和设施。
机场分级标准
![机场分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ca4db2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b8.png)
机场分级标准机场是连接城市与世界的重要交通枢纽,其安全性和服务水平直接关系着航空运输的质量和效率。
为了规范和评价各个机场的运营水平,国际民航组织(ICAO)和各国民航局都制定了机场分级标准。
机场分级标准是评价机场规模和服务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机场发展和改造的重要参考。
首先,机场分级标准主要包括机场的规模和服务水平两个方面。
机场规模主要包括客运量、货运量和飞机起降架次等指标,而服务水平则包括跑道长度、航站楼面积、设施设备、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根据这些指标,机场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从而对其进行评价和管理。
其次,机场分级标准的制定对于机场的发展和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机场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级,可以更好地指导机场的规划建设和设施设备的更新改造。
同时,不同等级的机场在管理和运营上也会有所不同,分级标准可以帮助机场更好地进行运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此外,机场分级标准的实施也有利于促进机场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国际航空运输中,各个国家的机场都需要遵循国际民航组织的相关标准和规定,通过机场分级标准的统一,可以促进机场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国际航空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水平。
最后,机场分级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提高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随着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机场分级标准也需要不断地进行修订和更新,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机场发展需求。
同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也会对机场分级标准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此需要不断地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机场分级标准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综上所述,机场分级标准是评价机场规模和服务水平的重要依据,对于指导机场的发展和改造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机场间的合作与交流。
随着航空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机场分级标准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机场发展需求。
希望各国民航局和国际民航组织能够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机场分级标准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为全球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民航培训 民用机场航站楼构形
![民航培训 民用机场航站楼构形](https://img.taocdn.com/s3/m/f203e5533186bceb18e8bb49.png)
五航站楼构形航站楼是航站区的主体建筑,是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窗口。
它的一侧连着机坪,用以接纳飞机;另一侧又与地面交通系统相联系。
旅客在航站楼实现交通方式转换,开始或结束航空旅行,办理各种手续,接受有关检查,然后登机或转入地面交通。
航站楼通过各种服务与设施,不断地集散着旅客及其迎送者。
图4-7为上海浦东机场航站楼。
图4-7 上海浦东机场航站楼一、航站楼水平布局航站楼的水平布局是否合理,对航站楼运营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航站楼水平布局主要根据旅客流量、飞机起降架次、航班类型、机场地面交通等确定。
为合理选择平面布局方案,应处理好以下三个问题。
(1)集中与分散所谓集中,是指一个机场的全部旅客和行李都集中在一个航站楼内处理。
目前,我国大多数机场都采用集中航站楼。
但是,随着客流量迅猛增长,集中航站楼的规模愈来愈大。
例如,芝加哥奥黑尔机场航站楼的两个相距最远的门的距离竟达1.5km。
同时,航站楼陆侧的停车设施规模也往往比较庞大。
这样,旅客在航站楼内外的步行距离常常很大,有时甚至到了无法容忍的程度。
来4-2 各项设施的空间设计标准(FAA)为使旅客舒适地进行航空旅行,参照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建议,目前普遍认为应将旅客在航站楼内的步行距离控制在300m左右。
这样,当客流量非常之大时,如仍沿袭集中航站楼的概念就很难达到要求。
于是便出现了分散航站楼或单元航站楼的水平布局概念。
具体思路是:在一个机场,设若干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航站楼,每个航站楼的服务旅客类型相对单一化。
例如,分设国内旅客航站楼、国际旅客航站楼、不同的航空公司使用不同的航站楼,等等。
美国达拉斯的福特·沃尔斯机场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具有分散航站楼的机场,该机场共有14个单元航站楼。
形成单元航站楼格局可能有两个缘由。
有的机场一开始就是设计成单元式的,如刚才提到的福特·沃尔斯机场,还有法国戴高乐机场、加拿大多伦多机场等。
有的是随着客运量的增加,不可能或不宜再扩建原有的航站楼,又新建了航站楼。
12种空域类型
![12种空域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33a4d123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80.png)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对于空间的探索和应用也愈发深入和多样化。
其中,空域类型的分类与应用尤为引人注目。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应用场景,我们可以将空域划分为12种类型,每一种都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第一种是民用航空空域,主要用于运输旅客和货物。
这个领域对安全性和效率的要求极高,需要严谨的法规和标准来保障。
第二种是通用航空空域,涵盖了私人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等小型飞行器的活动区域。
这类空域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空中观光、摄影、农业喷洒等。
第三种是军事航空空域,主要用于军事目的,如侦察、作战等。
这个领域的空域管理具有高度的保密性和严格的限制。
第四种是航空管制空域,由空中交通管制中心进行管理和监控。
这种空域主要服务于大型民用和军用飞机,确保空中交通的安全和有序。
第五种是海洋航空空域,主要涉及海上救援、海洋观测等。
由于远离陆地,这种空域的管理和维护难度较大。
第六种是体育航空空域,主要用于飞行表演、跳伞、滑翔等体育活动。
这类空域需要考虑到运动员的安全和表演效果。
第七种是科研航空空域,主要用于气象观测、地球观测、科学实验等科研活动。
这类空域需要满足科研设备的特殊需求。
第八种是禁飞空域,出于安全、军事等原因被禁止飞行的区域。
这类空域的管理和维护对于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第九种是机场空域,围绕机场展开,用于飞机的起降和调度。
这类空域的管理需要考虑到机场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第十种是紧急救援空域,用于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等紧急情况。
这类空域的管理需要高度的快速反应能力。
第十一种是一般飞行空域,供一般飞行活动使用,对飞行器的类型和飞行高度没有特别限制。
这种空域的管理需要保证飞行的自由性和安全性。
第十二种是保留空域,为了满足未来发展需求而预留的空域。
这种空域的管理需要考虑未来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规划。
综上所述,12种空域类型各有其特色和应用领域,共同构成了现代空间领域的多元化格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我们相信这些空域类型将得到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应用,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机场群
![机场群](https://img.taocdn.com/s3/m/1856112ce2bd960590c677be.png)
成,干线机场规划布局侧重于优化和调 整, 今后的建设重点是支线机场和通用机 场的规划布局。 另一方面是按照民航总局机场司对航 班机场及其对外开放程度进行划分, 全国 航班机场可以分为国际定期航班机场、 国 际不定期航班机场、 国际备降机场和地区 航线机场和国内航班机场。 该分类方法可 衡量机场的重要程度和航空口岸的开放 度。
4 0
于区域性经济协作区尚未成 形的地区,在我国中部和北 部地区较为常见。 例如, 湖南 省的长株潭地区采用“三市 合用” 的模式, 共同使用黄花 机场。而位于辽中地区中部 的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则地处 沈阳、 抚顺、 本溪、 辽阳和鞍 山等五个城市的中心位置, 采用“多市共场”模式。
3.以航空网络为依托 的单中心对外辐射式 该模式适合于地面交通相对 不发达、但中心机场的航空 地理位置较优的地区,多为 我国西部边远地区所推崇。 其枢纽机场或干线机场的核 心作用突出,且支线机场数 量多、 分布广, 覆盖的区域面 积大,枢纽或干线机场和支 线机场形成 “群星捧月” 式的 布局,这以云南和新疆的区 域机场布局体系最为典型。
机
场
A I R P O R T
文 / 欧阳杰(中国民航学院)
中国区域机场体系的规划布局
Airport Layout in China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宏观 背景下, 机场的服务范围已经得 以拓展, 一些大型机场的服务范 围甚至覆盖了整个经济区, 这样, 依托经 济区制定区域机场体系规划显得尤为迫 切,再者,在机场属地化的背景下,我国 机场规划布局也面临新的发展思路。
区域机场体系的规划原则和总体目 标 1.主要规划原则 (1)区域机场规划布局结构应等级化、 规模化和体系化,规划布局模式应多元 化、特色化; (2)区域内的各种类型机场在功能上 应分工明确,并相互具有合作协调关系, 并共同促进单一枢纽机场向复合型枢纽机 场群发展; (3)机场布点的航空地理位置和空间 区位优越, 且分布合理均匀, 机场与城市 地面交通网络存在着直达和通畅的交通联 系; (4)区域机场规划布局应与跨区域的 机场管理集团和骨干航空公司的发展战略 构成良性的互动。 (5)机场定位应基本上与城市定位相 匹配, 区域内的机场群布局与城市群布局 也存在着密切的对应关系, 并与区域经济 分工及产业结构布局相互协调。 2.总体目标 在全国性的机场规划布局体系中, 应 明确机场规划布局和航线网络结构发展的 总体目标, 为此应以构筑航空交通圈为时 空通达目标。航空交通圈作为由公路圈、
6-世界航空运输布局
![6-世界航空运输布局](https://img.taocdn.com/s3/m/84a88d72f5335a8102d2209e.png)
部门——运输部、法律部、技术部、政府和
行业事务部、行业自动化和财务服务部、公
共关系部
IATA会员
正式会员——经营国际定期客运航班的航空公司
120多个国家的230多家航空公司,覆盖93%国际定期 航班
30多家 协会会员所属国必须是有资格参加ICAO的国家
准会员——不经营国际定期客运航班的航空公司
第三航权: 目的地下客权:某国或地区的航空公司自其 登记国或地区载运客货至另一国或地区的权 利
例如:北京—东京,日本允许中国民航承运 的旅客在东京进港。
第四航权: 目的地上客权:某国或地区的航空公司自另 一国地区载运客货返回其登记国或地区的权 利 例如:北京—东京,日本允许旅客搭乘 中国民航的航班出境,否则中国民航只能空 载返回。
平经营国际航空运输业务的机会
7)避免各缔约国之间的歧视
8)促进国际航空飞行安全
9)促进国际民用航空运输业的全面发展
ICAO组织机构
成员大会:ICAO最高权力机构 190个成员国
理事会:常设机构、每3年开会一次
理事国:33
第一类理事国:10,民航大国(中国:2004年35届)
A3
A2
A1 A3
A1区(TC1)
业务一区,北起格陵兰岛,南至南极洲
北美大陆 拉丁美洲(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 ) 附近岛屿和海洋
北美分区: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 中美分区: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危地马拉等 南美分区:巴西、阿根廷、秘鲁、巴拉圭等 加勒比分区:巴哈马、百慕大、圭亚那等
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图文稿
![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图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5beed6b7f78a6529647d53d4.png)
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前言机场作为航空运输和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机场体系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枢纽机场为中心,其余省会和重点城市机场为骨干,以及众多干、支线机场相配合的基本格局,为保证我国航空运输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以及完善国家综合交通体系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加强国防建设、增进民族团结、缩小地区差距、促进社会文明也具有重要意义。
但机场总量不足、体系结构和功能定位不尽合理等问题仍比较突出,难以满足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要求,进一步优化机场布局和适度增加机场总量已成为未来时期我国机场发展的重要课题。
机场布局规划主要解决民用机场空间布局及功能结构问题,通过统筹兼顾、科学布局、完善结构、合理定位来指导机场的建设和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增强我国民航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民用航空是系统性、关联性和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在机场属地化管理、建设主体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编制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也是加强民航业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结合未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战略部署,特制定《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不含通用航空机场),规划期限至2020年。
在实施过程中,将根据民航运输内外部条件和环境的变化,适时对本规划进行必要的修订和调整。
一、现状及评价(一)机场现状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机场总量初具规模,机场密度逐渐加大,机场服务能力逐步提高,现代化程度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枢纽机场为中心,以成都、昆明、重庆、西安、乌鲁木齐、深圳、杭州、武汉、沈阳、大连等省会或重点城市机场为骨干以及其他城市支线机场相配合的基本格局,我国民用运输机场体系初步建立。
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
![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3e9d2d0daf45b307e9719724.png)
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前言机场作为航空运输和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机场体系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枢纽机场为中心,其余省会和重点城市机场为骨干,以及众多干、支线机场相配合的基本格局,为保证我国航空运输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以及完善国家综合交通体系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加强国防建设、增进民族团结、缩小地区差距、促进社会文明也具有重要意义。
但机场总量不足、体系结构和功能定位不尽合理等问题仍比较突出,难以满足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要求,进一步优化机场布局和适度增加机场总量已成为未来时期我国机场发展的重要课题。
机场布局规划主要解决民用机场空间布局及功能结构问题,通过统筹兼顾、科学布局、完善结构、合理定位来指导机场的建设和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增强我国民航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民用航空是系统性、关联性和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在机场属地化管理、建设主体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编制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也是加强民航业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结合未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战略部署,特制定《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不含通用航空机场),规划期限至2020 年。
在实施过程中,将根据民航运输内外部条件和环境的变化,适时对本规划进行必要的修订和调整。
一、现状及评价(一)机场现状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机场总量初具规模,机场密度逐渐加大,机场服务能力逐步提高,现代化程度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枢纽机场为中心,以成都、昆明、重庆、西安、乌鲁木齐、深圳、杭州、武汉、沈阳、大连等省会或重点城市机场为骨干以及其他城市支线机场相配合的基本格局,我国民用运输机场体系初步建立。
截至2006 年底,我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共有民航运输机场147 个,其中军民合用机场 45个,全国机场平均密度为每10 万平方公里1.53 个;按飞行区等级划分,4E 级机场25 个、4D 级机场35 个、4C 级机场58 个、3C级机场29 个;按经济地理分布,东部地区41 个、中部地区25个、西部地区69 个、东北地区12 个;按地区划分,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6 个地区的机场数量分别为12 个、18个、37 个、25 个、31 个和24 个,以每10 万平方公里计,密度分别为1.51 个、1.16 个、4.67 个、2.57 个、1.53 个和0.81 个。
机场分级标准
![机场分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b46679a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81.png)
机场分级标准机场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交通枢纽,其分级标准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和航空运输效率。
机场分级标准是根据机场的跑道长度、客货吞吐量、航空器停放数量、航空器起降性能等因素制定的,主要分为国际机场、国内机场和区域机场三个级别。
国际机场是指具有完善的设施和服务,能够接受国际航班起降的机场。
国际机场的跑道长度一般在3000米以上,客货吞吐量大,设施齐全,通常设有海关、边防检查、出入境检疫等设施,能够满足国际航班的需求。
国际机场通常位于大城市或者重要的交通枢纽地区,是连接国内外的重要窗口。
国内机场是指主要面向国内航班的机场,其跑道长度一般在2000-3000米之间,客货吞吐量适中,设施相对较为简单。
国内机场通常位于各省会城市或者重要的旅游城市,是连接各地的重要交通枢纽。
区域机场是指为了服务于地区性航班而设立的机场,其跑道长度一般在1500-2000米之间,客货吞吐量较小,主要服务于周边地区的航班。
区域机场通常位于交通不便的地区,为了方便当地居民出行和货物运输而设立。
机场分级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飞行安全和航空运输的高效进行。
不同级别的机场承担着不同的航班任务,国际机场连接国内外,国内机场连接各地,区域机场服务于周边地区,各级别的机场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完善的航空运输网络。
在实际运营中,机场分级标准的制定不仅仅是根据上述因素,还需要考虑到机场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航空市场需求等因素。
同时,随着航空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机场分级标准也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航空运输市场。
总之,机场分级标准是航空运输领域中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和航空运输效率。
各级别的机场在航空运输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完善的航空运输网络,为人们的出行和货物运输提供了便利。
希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场分级标准能够更加科学合理,为航空运输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临空经济区的空间范围划分标准
![临空经济区的空间范围划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0dccd1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1c.png)
临空经济区的空间范围划分标准临空经济区(Aerotropolis)是指以航空运输为核心,周边围绕着航空运输产业和相关产业的经济区域。
临空经济区的空间范围划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位置、交通网络、航空配套设施和区域发展需求。
首先,地理位置是临空经济区空间范围划分的重要标准之一。
临空经济区应位于一个有助于航空运输业发展的地理位置上,如靠近主要航空港口、车站或航空交通干线。
此外,该地理位置还应便于货物和人员流动,以满足临空经济区需求。
其次,交通网络是临空经济区空间范围划分的另一个重要标准。
临空经济区应该连接主要道路、铁路和水路交通网络,以方便货物的进出和人员的流动。
较好的交通网络可以提供高效的物流配送和人员往来,进一步促进临空经济区的发展。
第三,航空配套设施也是临空经济区空间范围划分的重要标准之一。
这包括一个或多个航空港、航空物流中心、航空公司和相关企业的设立。
临空经济区应该具备先进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货物运输设施和航空维修中心等设施,以支持航空运输业的发展。
最后,区域发展需求是临空经济区空间范围划分的重要标准之一。
临空经济区的空间范围应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在划定临空经济区的空间范围时,需要考虑到当地人口、产业结构、经济规模等因素,以确保临空经济区的发展与周边区域的协调发展。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还可以考虑其他一些标准,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用地规划等。
在环境保护方面,应该避免选择环境敏感地区作为临空经济区空间范围,以降低环境风险。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要考虑临空经济区的用电、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的供应能力,并合理规划相关设施的建设。
在用地规划方面,应该根据临空经济区的特点和功能,合理规划土地用途,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总之,临空经济区的空间范围划分标准包括地理位置、交通网络、航空配套设施和区域发展需求等多个方面。
通过合理地划定空间范围,可以为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
机场周边发展规划
![机场周边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e75ebb8b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f7.png)
1.发展定位
区域引擎
立足北京 辐射整个京津冀鲁区域 协同发展 成为跨省区域合作的典范 强力拉动 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京
津
大兴新航城
冀鲁
京津冀鲁都市经济圈
张家口
承德
北京
秦皇岛
唐山
天津
新航城
河北
石家庄
沧州
•山东
1.发展定位
生态新城 环状组团 职住平衡 环境友好 低碳节能 智慧型生态森林航城
年份
2017 2025 2040
跑道 数量 首航
4 6
占地面积 (KM2)
29.4 29.4 65.3
北京北京二机场需承担的 航空旅客需求(万人/年)
7200 10000以上
货邮需求 年飞机起降架次(万 (万吨年) 架)
200
62
240
84
3、北京二机场本期规划图(2025 年)
4、北京二机场分期建设示 意图
全面促进新航城经济、社会、文化、城市建设、 生态环境的发展进步,实现新航城跨越发展。
三、新航城规划研究成果
(一) 新航城发展战略研究 (二) 新航城空间布局研究 (三) 新航城交通市政规划研究 (三) 新航城产业发展规划研究
(二)新航城空间布局研究
1、规划范围 2、空间布局规划 3、南中轴规划
1.规划范围 – 就业人口规模
北京市
南中轴 京开高速
永 定 河 绿 化 带
河北省
航空物流
国门商务 与文化创意
总部 基地
居住 配套服务
榆垡 居住服务
高科技 制造
临空制造
国际 体育休闲
农业科技 教育与培训
航空运 输配套
通用航空 运营
通用机场建设标准
![通用机场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002cb9f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e5.png)
通用机场建设标准机场是连接城市与世界的重要枢纽,其建设标准直接关系到航空运输的安全、效率和舒适度。
通用机场建设标准是指适用于各种规模和类型机场的建设要求和规范,包括场地选址、设计布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要求。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对通用机场建设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场地选址是通用机场建设的首要考虑因素。
通用机场应选址于地势平坦、无障碍物、周边环境适宜的地区,同时要考虑到未来的扩建和发展需求。
选址时需要充分考虑航空安全、环保和周边社会影响等因素,确保机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其次,设计布局是通用机场建设的关键环节。
机场的跑道、停机坪、航站楼、货运区域等各个功能区域的布局应合理科学,以确保航空器的安全运行和旅客的便捷服务。
此外,通用机场的设计还应考虑到地面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布局,以保障机场正常运行。
再次,设施建设是通用机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用机场的设施建设包括航空器停放设施、航站楼设施、通用设施等,其中航站楼设施应满足旅客候机、登机、安检、行李处理等功能需求,同时要充分考虑到舒适度和便捷性。
此外,通用机场的供油、供电、供水等设施也是机场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
最后,安全管理是通用机场建设的重中之重。
通用机场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飞行安全、地面安全、消防安全等各个方面的管理要求。
同时,机场应建立紧急救援预案,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总的来说,通用机场建设标准是保障机场安全、高效运行的基础,对于提高航空运输服务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应严格按照通用机场建设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确保机场的安全、舒适、便捷,为航空运输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2种空域类型 -回复
![12种空域类型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85f861c7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87.png)
12种空域类型-回复什么是空域类型?空域类型是指在空中活动和空域控制过程中,将空域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以便管理和协调各种航空活动。
空域类型的划分基于不同的条件和要求,包括飞行高度、飞行速度、航空器类型、航空器任务和地理位置等。
在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规定下,常见的空域类型包括控制区、防空识别区、使用空域、禁航区、军事活动区、航路保护区和特殊活动区等。
本文将逐一介绍这些空域类型。
首先,控制区是指在国家领空内为航空器提供空中交通管理服务的区域。
控制区通常划分为终端区和上空区。
终端区负责机场附近的航空交通管理,而上空区则负责远离机场的范围。
控制区内的航空器需要进行通信和受管制的飞行,以保证空中交通的顺畅和安全。
防空识别区是指用于监控和识别进入本国领空的航空器的区域。
这些区域通常位于国境线附近,并需要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和协调。
防空识别区的目的是确保国家的领空安全,并对可能构成威胁的航空器进行监控和应对。
使用空域是指航空器可以自由飞行和执行任务的区域。
这些空域通常用于民航飞行、训练、航空器试飞以及一些其他特定的航空活动。
使用空域的航空器不需要进行严格的管制和通信,但需要遵循相关的航空规则和程序。
禁航区是指对航空器禁止进入的区域。
禁航区通常设立在一些特殊的地理位置或者军事活动区域。
这些区域的进入通常会对航空器构成安全威胁,因此需要严格禁止航空器的进入。
军事活动区是指用于进行军事活动的区域,例如军事演习、飞行任务等。
这些区域通常只对军用航空器开放,并且需要进行相应的军事空域协调和通信。
航路保护区是指用于保护航空器在特定航路上的通行安全的区域。
航路保护区会限制其他航空器的飞行和交通,以保证在航路上的飞行航班可以顺利进行。
特殊活动区是指用于特殊航空活动的区域,如气球、滑翔机等非常规航空器的飞行。
特殊活动区对于一些非常规航空活动的进行提供了空域保护和管理。
除了上述常见的空域类型之外,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需求,还可能设置其他类型的空域,如管制区、临时限制区等。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课后思考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cbcdcb89eb172ded63b7e8.png)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概念题《货殖列传》: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的一章,记述了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史志描述阶段。
《商业地理手册》:1889年,由苏格兰学者奇泽姆(G. G. Chisholm)出版,他先以商品种类为纲,介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并以气候与地貌等要素解释这些生产分布的形成原因;之后,以国家为单位,详细描述生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发展的前景。
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商业地理研究阶段。
规范性分析:20世纪前期的经济地理区位论研究,以规范性分析为主要思维方式,这种研究主要从经济区位选定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实证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的计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法,它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活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行为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末,行为学派在经济地理研究中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
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结构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哈维为代表的学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
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经济区位形成中的影响作用。
文化转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地增加,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
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关系、体制等因素的关注。
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女权理论等。
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被人概括为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转向”。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二)简答或论述题2、简述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制度)转向。
3、分析企业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变化。
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 2008
![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 2008](https://img.taocdn.com/s3/m/e075a006e87101f69e319534.png)
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来源:中国民航局网站前言机场作为航空运输和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机场体系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枢纽机场为中心,其余省会和重点城市机场为骨干,以及众多干、支线机场相配合的基本格局,为保证我国航空运输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以及完善国家综合交通体系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加强国防建设、增进民族团结、缩小地区差距、促进社会文明也具有重要意义。
但机场总量不足、体系结构和功能定位不尽合理等问题仍比较突出,难以满足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要求,进一步优化机场布局和适度增加机场总量已成为未来时期我国机场发展的重要课题。
机场布局规划主要解决民用机场空间布局及功能结构问题,通过统筹兼顾、科学布局、完善结构、合理定位来指导机场的建设和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增强我国民航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民用航空是系统性、关联性和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在机场属地化管理、建设主体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编制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也是加强民航业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结合未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战略部署,特制定《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不含通用航空机场),规划期限至2020 年。
在实施过程中,将根据民航运输内外部条件和环境的变化,适时对本规划进行必要的修订和调整。
一、现状及评价(一)机场现状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机场总量初具规模,机场密度逐渐加大,机场服务能力逐步提高,现代化程度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枢纽机场为中心,以成都、昆明、重庆、西安、乌鲁木齐、深圳、杭州、武汉、沈阳、大连等省会或重点城市机场为骨干以及其他城市支线机场相配合的基本格局,我国民用运输机场体系初步建立。
截至2006 年底,我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共有民航运输机场147 个,其中军民合用机场45个,全国机场平均密度为每10 万平方公里1.53 个;按飞行区等级划分,4E 级机场25 个、4D 级机场35 个、4C 级机场58 个、3C级机场29 个;按经济地理分布,东部地区41 个、中部地区25个、西部地区69 个、东北地区12 个;按地区划分,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 6 个地区的机场数量分别为12 个、18个、37 个、25 个、31 个和24 个,以每10 万平方公里计,密度分别为1.51 个、1.16 个、4.67 个、2.57 个、1.53 个和0.81 个。
临空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
![临空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a5930a8dd0d233d4b14e6908.png)
的特征, 还取决于空港与中心城市的地面交通通达性 ! 中 心城市的经济结构以及周边区域环境等因素, 现实中的临 空经济空间结构并不会呈现规则的同心圆结构, 而是会随 着地面 自 然条件和交通走廊以及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方
向而 发生 一些不 规则 的变化 "
2扇形结构模式 .
面 的保税功 能 , 进 而 可 向空港 自由贸 易区转型 "
销商 美 国孟 菲斯 集 团 (ep i Go p Ie : 一方 面是 Mmhs ru n)另 航空运 输 服务 产业 , 例 如各个机 场旁 边 的基地 航 空公 司 , 配餐公 司等 " 包括厦 门高崎国际机场航空城 的飞机 维修业 ! 西 安阎 良机场 航 空城 的航空产 业集群 ! 福 州 长乐 国 际机 场 航 空城 的航 空工业 等 , 我 国的许 多机 场 以此 作为 该地 区的
列车 只需4 小 时便 到了 巴黎 " 个
周边, 并形成 了具有一定辐射功能的经济区域 " 这种被称 为 / 临空经济 0 的现象正 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 临空经济 是指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之后, 依托于大型机场 ( 特 别是大型国际枢纽机场 )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在其周边地 区发展起来, 由直接服务及依托于航空运输业的相关产业 和具有明显航空枢纽指 向性 ( 可充分利用航空运输优势和 便利)的有关产业组成, 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区域经济体系, 是产业结构演变和交通运输方式变革的产物 "
盈 亏 ! 自我 发展 和 自我约束 的市 场主 体 " 2 以机 场 ( . 企业 )为主 导 的发展 模 式
在 该模式 中机场 具有 特许经 营 和专 营权 " 机场 属 于城 市基础 设施 , 具 有准 公共产 品性 和区 域垄 断性 , 而 收 费的
大湾区将演变出三类空间
![大湾区将演变出三类空间](https://img.taocdn.com/s3/m/dbb076c7bcd126fff6050b21.png)
2008年粤港澳制造业行业空间©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院
2013年粤港澳制造业行业空间©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院
应对金融危机,产业链走向内部化,主导簇群呈逐渐分离形态。行业空间网 络由2008年的“串珠式”带状大簇群,过渡到2013年三个相对独立分离的小 簇群。通过对行业关联性的度量,可以发现,行业内部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而行业间的关系越来越弱,这源于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产业链内部 化。金融危机下,全球经济疲软,珠三角众多小规模企业倒闭,加上弹性生 产下对产品要求质量提高,本地配套企业的升级改造程度不够,幸存的主导 行业企业无法在当地寻求合适的配套合作,开始跳出本地生产网络,转向全 国甚至全球其他地区进行采购。同时,路径依赖下新产业的涌现总是围绕本 地已有优势产业。珠三角区域内各镇街专业特色优势明显,主导行业龙头地 位凸显,已具规模的行业集群逐渐催生出行业内更多的优势行业,形成紧密 关联性、互利共赢的本地生产网络,构成区域坚实的发展基础。
“超级城市+功能地区”的空间结构示意图 ©中山中与更加分散的格局下,
基于强大的基础设施网络支撑,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大湾 区将形成以广佛和港深为两大核心区、以若干功能区块为 竞争单元、由公交化轨道网络串联和沟通、边界地区增长 的“两大超级城市+若干功能区块”空间结构,形成完整 的生态格局、高品质的湾区与多类型的功能平台,并以命 运共同体的方式参与到全球的市场竞争中。
珠三角产业空间一体化网络示意图
*邻近性原则,将使空间出现两大趋势:更加集聚的超级
城市与更加分散的专业城镇。更加集聚,是指超级城市将 会出现,创新人才、金融资本将在这里集聚,形成更加高 密度的地区与城市综合服务区,也是知识交流创新的地方。 更加分散,是指生产空间标准化生产环节分散发展,出现 更加低密度的专业化城镇,以交通距离最优、制造成本最 低原则,分布于交通干道邻近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