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疯将”王近山在朝鲜战场上的受挫与辉煌

合集下载

历史趣谈:王近山:韩略村伏击战干掉180多个日本军官

历史趣谈:王近山:韩略村伏击战干掉180多个日本军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王近山:韩略村伏击战干掉180多个日本军官
导语:开国中将,绰号“王疯子”,能打仗,善打仗,是一员不可多得的骁勇战将。

在王近山一生中,打过很多胜仗,但最解气的一仗,当属抗战中的“韩
开国中将,绰号“王疯子”,能打仗,善打仗,是一员不可多得的骁勇战将。

在王近山一生中,打过很多胜仗,但最解气的一仗,当属抗战中的“韩略村伏击战”。

1943年10月,时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的王近山,奉命带领一个团的兵力,护送一些太岳地区的干部前往延安。

部队首长知道,此行要越过日军的封锁区。

所以,他们在给王近山下达命令后,再三强调:此行的主要任务是护送干部,途中一定要尽量避免与日军交战,尤其不能主动与之交战。

王近山答应了。

但当部队到达洪洞县的韩略村附近时,王近山得到侦查员报告,有一个日军汽车队,正在朝这边赶来。

王近山就像嗅觉灵敏的狼一样,对于战机有着天然的敏感性。

他觉得,这是一块肥肉。

他一抬头,正好前面是一个山崖,山崖下面是公路,而这条公路,就是汽车的必经之道。

王近山心里痒痒了:这简直是个打伏击战的绝佳场所啊。

他决定带着部队登上山崖,布下口袋阵,伏击日军的汽车队。

当他说了自己的想法后,手下的人都不同意。

因为部队首长之前千叮咛万嘱咐,此行的主要任务是护送干部,不可主动与日军交战。

但王近山的疯劲儿上来了:这么好的机会,错过就太可惜了。

就算要写检讨,这一仗也一定要打。

王近山下了决心,手下的人也只好执行命令了。

生活常识分享。

开国中将王近山的跌宕人生

开国中将王近山的跌宕人生

开国中将王近山的跌宕人生看过电视剧《亮剑》的人,一定会为剧中男主角“李云龙”作战的那股“疯”劲而动容。

殊不知,作为“李云龙”原型的开国中将王近山的经历,其实比电视剧更精彩、更传奇。

这位开国中将曾因故被降为大校,后被逐出军队下放到地方农场,多年后又重返军队,他的最后一任职务定格为正军级――南京军区副参谋长。

王近山,原名王文善,1915年出生在湖北省红安县高桥许家田村。

15岁从军,16岁任连长。

先后担任了红四方面军第十师副师长、八路军一二九师七六九团团长、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

无论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还是在淮海战役的战场上,或是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岭前线,王近山都以善打硬仗、恶仗而勇冠三军,独树一帜,屡建奇功,所向无敌。

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92年5月,军事科学院出版关于回忆王近山将军的文集,邓小平提了4个字:“一代战将”;江泽民题词:“杰出的战将,人民的功臣”;杨尚昆题词:“王近山同志英勇善战,战功卓著”;李先念题词:“人民的战将王近山”。

智勇双全,歼灭日军观战团和共和国的许多将军一样,王近山也是贫苦家庭出身,在革命队伍中逐渐成长为一名智勇双全的优秀指挥员。

他中等身材、面孔白晰,浓浓的眉毛下有一双极为和善的眼睛,嘴角常常挂着微笑,讲起话来一句一顿,口齿清晰。

就是这样一位白面书生似的将军,却有着一个与他的外表极不相称的外号――“王疯子”。

他喜欢骑着高头大马勇往直前,在枪林弹雨中谈笑点兵,打起仗来总是身先士卒往前冲,在血火交织的战场上以“王疯子”之名勇冠三军,闻名遐迩。

1943年10月,时任太岳军区二分区司令员的王近山奉一二九师刘邓首长之命,率三八六旅第十六团从太行山回师陕北,保卫延安。

全团2000多名官兵在王近山的率领下,晓行夜宿,一路西行,很快就来到了太岳根据地边缘的临汾县韩略村一带。

前方侦察员报告韩略村村旁的公路上常有日军经过,且地势险要,非常适合打伏击。

揭秘抗战韩略村伏击战 王近山将军的成名之战

揭秘抗战韩略村伏击战 王近山将军的成名之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揭秘抗战韩略村伏击战王近山将军的成名之战
导语:在抗战影视第一剧《亮剑》中,李云龙率部伏击日军战地观摩团,还干掉了一个日军少将,让楚云飞佩服不已。

这场战斗的原型就是韩略村伏击战,
在抗战影视第一剧《亮剑》中,李云龙率部伏击日军战地观摩团,还干掉了一个日军少将,让楚云飞佩服不已。

这场战斗的原型就是韩略村伏击战,正是由李云龙最主要的原型人物王近山将军指挥,王近山也是经此一战而声名鹊起。

不过围绕这一战,一直存在很多争议和疑问。

李云龙的原型
一提起《亮剑》,人们最有兴趣的就是李云龙的原型是谁。

其实在李云龙身上融合了好几位解放军开国将领的故事,比如杨成武、皮定钧、钟伟等都有体现,当然最多的还是来源于外号“王疯子”的王近山。

王近山1915年出生于著名的将军县湖北红安,1930年参加红军,从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一直到师长。

抗战中历任八路军副团长、团长、副旅长、旅长兼军分区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关中警备区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历任纵队副司令员、司令员、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第十二军军长和政委、重庆警备司令部司令员兼政委。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在二野中素以勇猛著称。

在《亮剑》中伏击日军战地观摩团无疑是重头戏,而历史上这一战的原型正是本文所要介绍的韩略村伏击战,也是王近山的成名之战。

此战的参战部队是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16团,这支部队最早的前身是1938年1月由386旅769团1连、5连、10连、2营机枪连和骑兵连组成的129师东进纵队,5月扩编为东进纵队第1、2、3团,7月东进纵队整编,1团和3团合编为新1团调归386旅,这个新1团就是
生活常识分享。

“一代战将”王近山

“一代战将”王近山

<div class="article_tit"> “一代战将”王近山 </div> <span>作者&nbsp;:&nbsp; 苏振兰</span> <p> 1992年5月,在王近山逝世14周年之际,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老战友们撰写、编纂的纪念文集《一代战将?回忆王近山》。

已经退休的邓小平亲自题写了“一代战将”四个字,当时的中央领导江泽民、杨尚昆、李先念等也纷纷题词悼念。

? <br/> “一代战将”,是对王近山军旅生涯的最好概括。

<br/> <br/> 长征结束,21岁的王近山已经成为红四方面军的师级干部 <br/> <br/> 王近山,1915年10月出生在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高桥许家田村一个农民家庭,从小饱受地主家欺辱。

<br/> 1930年4月12日,鄂豫皖边区红军整编为红一军,15岁的王近山怀着阶级义愤,加入了这支红军劲旅。

在正副军长许继慎、徐向前(同为黄埔一期毕业)的领导下,王近山开始了他为人民解放而南征北战的革命人生。

在开创鄂豫皖斗争局面的“黄埔四杰”蔡申熙、曾中生、徐向前、许继慎言传身教下,王近山成为黄埔军校的“再传弟子”。

? <br/> 徐向前带兵有道,治军有方,指出练兵的内容是一练胆量,二练技术,三练战术,四练行军,五练作风。

在他的严格要求和培养下,红四方面军部队形成了“狠、硬、快、猛、活”的战斗作风,在战争中显示了强大的威力。

王近山就是这种作风带出来的一名勇敢的战士。

? <br/> 1932年8月的黄安七里坪之战,是红四方面军历史上罕见的一场大恶仗。

当时,在七里坪一带,蒋介石嫡系精锐部队陈继承纵队以近20个团的兵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红军阵地发起猛攻。

徐向前将仅有的12个团的主力部队集中在手,抗击敌人。

善打恶仗硬仗的王近山

善打恶仗硬仗的王近山

善打恶仗硬仗的王近山作者:宋凤英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16年第8期宋凤英王近山1915年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高桥许家田村。

他15岁从军,16岁任连长,作战勇猛,以善打硬仗恶仗而勇冠三军。

先后担任红四方面军第10师副师长、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晋冀鲁豫野战军6纵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在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前线中,处处可见王近山纵横驰骋的身影。

人称“王疯子”王近山原名王文善,童年的苦难使这位有着成吉思汗血统的少年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

1930年工农红军打到了他的家乡,一位詹姓中共党员给他讲了从未听过的道理。

王文善毫不犹豫地加入了红军,他想让自己似大山般坚强,改名王近山,踏上了革命征程。

1931年11月的黄安七里坪,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主持召开粉碎敌人第三次“围剿”的作战会议,首要任务是攻破海拔1000余米的蟑山主峰,红11师31团为主攻,王近山任营长的红10师30团安排为总预备队。

在长期的敌我对峙中31团有所放松,敌人趁夜潜进。

30团团长王宏坤带部增援直扑过去,在敌人即将逼近31团指挥所时,30团从敌左侧插入,但不久被腹背包围。

徐向前始终伫立在最前沿的红旗下,王近山等30团将士受到极大鼓舞,最后杀开一条血路。

红四方面军乘势攻克黄安城,创下我军第一次夺取敌整师防守一个坚固据点的辉煌战绩,敌69师师长赵冠英被俘。

徐向前注意到了这位小牛犊:“哈!我还有这么漂亮的小营长!好一个‘王疯子’,把敌人都吓得尿裤子了。

”从此,王近山有了“王疯子”的绰号。

1933年10月下旬,四川军阀刘湘对红四方面军进行了“六路围攻”。

防御战中28团几乎拼光了,团长王近山始终身先士卒。

1934年夏,红军转入反攻。

鹰背嘴一战,28团战线最长,敌我兵力高达10比1。

敌人砍倒大树搭成梯子,猛烈反扑。

还原一个真实的王近山

还原一个真实的王近山

还原一个真实的王近山还原一个真实的王近山法治周末记者高欣开国中将王近山的二儿子王岩很想为父亲写一本书,为父亲尽一份孝心。

同时,因王近山作为热播电视剧《亮剑》主角李云龙的原型而为人们所关注,王岩也想借此告诉人们一个真实的王近山。

书写完后,王岩颇费斟酌地给书起了一个名字:铸魂。

这本名为《铸魂》的半回忆录、半传记小说,在2014年11月由华艺出版社出版。

王岩用笔名“石尚山”,将这本近百万字的作品,当作父亲诞辰100周年的献礼。

书中,王岩再现了王近山在战场上的经典战例和战场奇迹。

同时,首次正面讲述了王近山与韩岫岩的战地浪漫曲,真实记录了二人的婚变过程以及王近山被下放农场后的经历。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有责任站出来澄清对于父亲的误读曲解,也想更正一些对父亲伤害性的,甚至是污蔑的不实言词。

同时,这本书也是一份迟到的交代。

”近日,在接受《法治周末》独家专访时,王岩和王近山的小女儿王珍珍代表家人,表达了这样的态度。

用16年,重拾父亲的一生1998年的初春,81岁的韩岫岩带着儿女孙辈到八宝山公墓为王近山祭扫,纪念王近山逝世20周年。

王近山于1978年5月10日病逝于南京,终年63岁。

当时正忙于拨乱反正的邓小平直电南京军区,要求由他亲自审定关于王近山的悼词,并将“副参谋长”改为“军区顾问”。

中央军委随即补发通知,任命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王近山为南京军区顾问,丧事按大军区领导待遇办理。

南京军区破格操办了王近山的丧事。

不久,邓小平又亲自交办开国上将宋任穷等同志,将王近山的骨灰从南京家中移送北京八宝山公墓国家高级领导同志灵堂安放。

在当日祭扫回家,韩岫岩一直抬头注视着墙上王近山的照片。

在王岩的试探下,她说:“我不应该把这个谜和这些故事带走。

虽然我和他离婚了,分手了,但是我想,我有责任告诉你们一个真实的王近山,告诉你们有关我和他的故事。

”从那时起,王岩便萌发了真实还原父亲这一生的想法。

家里人也一致认为:王岩是做这件事的最佳人选。

王近山之女:父亲打仗爱光着脚

王近山之女:父亲打仗爱光着脚

王近山之女:父亲打仗爱光着脚作者:来源:《新传奇》2017年第44期不忘初心,为战友报仇“王疯子”是王近山将军人尽皆知的称呼,可能很多人误以为这是其性格的真实写照,其实不然。

女儿王媛媛说,自己的父亲是一位有勇有谋、疾恶如仇的军人。

在参加红军之前,孩童时代的王近山和大多数老百姓一样,吃不饱、穿不暖,一直饱受地主恶霸的欺凌。

有一次,他曾亲眼看到自己的小伙伴被地主恶霸捆在树上削鼻子、挖眼睛,生生摧残致死。

从那个时候起,王近山就立誓要改变普通老百姓悲惨的生活境遇。

1930年,15岁的王近山和陈锡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做了詹才芳(曾任红四方面军十二师政治委员)身边的一名警卫员。

“那个年代天天打仗,父亲在不断积累战术经验的同时,也看着无数战友一个个倒在自己的身边。

”讲到这里,王媛媛还分享了一个小故事。

20岁的王近山和熊厚发(此前任红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三团团长)分别被徐向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任命为红四方面军三十军九十三师和八十八师的师长,之后两人交换了枪,约定其中一个牺牲之后,另外一个要用对方的枪为战友报仇。

1937年3月,熊厚发被俘壮烈牺牲,这把枪就陪着王近山南征北战,即使在建国后的上甘岭战役中,他依然紧握着当初熊厚发换给他的那把驳壳枪。

“一将功成万骨枯”,千千万万的战友倒下,由此支撑着王近山这股“疯”劲,打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大胜仗。

除了上文提到的陈锡联、熊厚发等人,叶成焕(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也是王近山亲如兄弟的战友,最终为国捐躯,年仅24岁。

每每谈及于此,“疯子”将军都忍不住泪流满面,他以此教育王媛媛:“你们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们鲜血换来的,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它呢?”自己光腳走路,秘书骑马说到战友情,王媛媛还回忆起父亲和前南京军区的后勤部政委汪运祖的难兄难弟情。

汪运祖少将曾是王近山红军时期任副师长时的书记官。

因为王近山是湖北人,讲名字时把“祖”字发“走”的音。

王近山总结第五次战役:这样打是拿我们的兵送死

王近山总结第五次战役:这样打是拿我们的兵送死

王近山总结第五次战役:这样打是拿我们的兵送死王近山、韩岫岩和长子第五次战役失利后爸爸在总结会上大发雷霆,他把一个伤兵要见见美国大鼻子的话也捅到了会议上:“我们的兵连美国人都没见到,就让人家给拍了,这么打仗怎么行?这是放羊撵狗的打法,不讲战术!这样打滥仗,是葬送军队,是拿我们的兵去送死!”没有人敢如此大胆地冲着总部领导发火,这也就是“王疯子”。

毛主席总结此次战役的失误,说“各级领导都有一定的责任,但又不能负全部的责任”,并且还少有地自责说:“是打急了、打大了、打远了。

”作者:王媛媛,原题:“战神”王近山战场上的王疯子战场上人称“王疯子”的王近山中将是我的父亲,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1915年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15岁参加红军,20岁即成为红军年轻的师长,之后被誉为二野的“朱可夫”。

他善打硬仗、恶仗,多次血洒疆场,死而后生,手残腿瘸还带兵入朝……这样一尊“战神”的情场传奇却充满了悲剧意味,坚决离婚之后,王近山丢官、丢党籍,发配农场十几年。

1978年5月10日,他去世后,怎么对这个副参谋长“盖棺论定”进行评价,让南京军区斟酌再三,最后是邓小平打来电话拍板:人已经死了,不能下命令搞个名堂,就叫顾问吧。

多年后王近山的文集出版,他的老政委邓小平题了四个大字:一代战将。

很多人都说,电视剧《亮剑》主人公李云龙的原型就是王近山,特别是“打掉日本战地参观团”,更是王近山的经典战例。

再加上他“王疯子”暴烈的性格,就难怪人们作此猜想了。

在我们兄弟姐妹看来,真要拿李云龙跟我的司令爸爸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李云龙不修边幅,我的司令爸爸可是英俊洒脱,威武不凡。

有时我们闲谈也说:很奇怪,很多老一辈的将帅本是出身穷苦的泥腿子,在战火纷飞中,是什么成就了他们的雄姿和气质呢?1930年,爸爸参加红军的时候只有15岁。

在一次与敌人的肉搏中,他身受重伤后,用刀砍、用牙咬,最后抱住敌人一起滚下悬崖,还奇迹般地活下来,从此获得了“王疯子”的绰号。

小度写范文“疯子”将军王近山-韩雪爷爷是哪个将军模板

小度写范文“疯子”将军王近山-韩雪爷爷是哪个将军模板

“疯子”将军王近山:韩雪爷爷是哪个将军王近山,15岁参加红军,20岁成为红军年轻的师长,30岁当上解放军纵队司令员(军长),39岁当上大军区副司令员,40岁被授予中将军衔。

王近山中等身材,眉黑肤白,眼睛和善,嘴角常常挂着微笑,说起话来慢条斯理。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貌似白面书生的人,却有一个与他外表极不相称的外号――“王疯子”。

智歼日军“战地参观团”后,毛泽东专门接见王近山王近山当红军连长时,一次战斗中,与敌人反复厮杀,最后展开肉搏,他抱住一个敌人滚下悬崖,头被尖石穿了一个窟窿,血流如注,他硬是用带血的石头将敌人砸死后,自己才昏迷过去。

他当红军团长时,每次攻城作战都跑到前沿指挥,一两次攻不下来,他就命令竖梯子,亲自爬城墙。

由于他每次作战都拼命往前冲,到后来,每次打仗时,要派七八个警卫战士紧紧地跟着他,见他往最危险的地方冲时,就把他拖下来,然后,几个战土就重重地压在他身上,这时,他总是气得又急又火,又踢又咬,嘴里直骂娘。

在战场上,像王近山一样“疯”的将军并不多见。

所以,“王疯子”之名勇冠三军,闻名遐迩。

1943年10月,王近山任太岳军区二分区司令员,奉党中央命令带三八六旅十六团赴延安扩编部队,保卫陕甘宁边区。

全团2000多名官兵在王近山的率领下,日夜兼程,一路西行,很快来到了太岳根据地边缘的临汾县韩略村。

当得知常有日军经过,且地势险要时,王近山决定以速战速决的手段,打一个干净利落的伏击战。

10月22日晚上,王近山指挥部队在浓浓的夜色中进入了伏击阵地,迅速做好了一切战斗准备。

王近山和他的部下当时都不知道,他们即将伏击的竟是由日军中队长以上军官组成的“战地参观团”!他们即将创造一个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收获极丰的战例。

原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为了推行他在扫荡太岳根据地时采用的“铁滚式三层阵地新战法”,抽调近200名中队长以上的日军军官,组成华北派遣军司令部战场参观团,到太岳区进行实战观摩。

他们做梦都不会想到,他们一进太岳区,就迎头碰上了我八路军的著名战将王近山和英勇善战的太岳十六团。

战功赫赫的开国中将王近山

战功赫赫的开国中将王近山

战功赫赫的开国中将王近山,与小姨妹传出绯闻后,坚决同结发妻子韩岫岩离婚,受到严厉处分,从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公安部副部长降职到河南省一个条件艰苦的农场任副场长,成为轰动一时的“铡美案”典型。

王近山的婚变,曾轰动全国、震惊中央,可有关这段公案真正的内情却鲜为人知。

那么,将军与妻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与小姨妹的绯闻到底是怎么回事?离婚之后他们三人各自的生活命运又会怎样?王近山与韩岫岩的女儿王媛媛,首次向世人揭开了将军离婚的真相,讲述了一段令人嗟叹的婚姻悲剧--如果婚姻中多一些宽容,也许相爱的人就不必分离。

文/王媛媛看过《亮剑》的人,一定会为李云龙打仗和追求爱情的那股“疯”劲而动容,尤其是他和女护士田雨那惊涛骇浪般的爱情,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殊不知,作为李云龙的原型,我的父亲王近山的情感经历,其实比电视剧更精彩、更传奇。

母亲就像一只刺猬,深爱着父亲却总在不经意间将他刺得遍体鳞伤父亲与母亲的相识,缘于父亲的一次受伤。

那是父亲在神头岭战斗中身负重伤,住进了129师医院,碰巧是母亲负责护理。

父亲一眼就看中了漂亮的母亲,母亲对父亲也是一见钟情。

一同住院的陈锡联将军,一看两人郎才女貌,便暗中牵线搭桥。

一年后,父亲和母亲结婚了。

结婚那天,父亲骑着大红马来到医院,把母亲拉上马就接走了。

当时,年轻护士们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才听说母亲是去结婚的。

父亲毫不掩饰对母亲的爱,甚至有些漂亮的仗还是为保护母亲所打。

一次,父亲率部赶去延安,途中忽然听说后勤部队被敌人包围了,其中包括母亲所在的医院。

这还得了!父亲立刻率部返回解救,正巧遇上日本鬼子的“战地观摩团”。

当时通讯设备落后,请示上级已经来不及了。

眼见一块送到嘴边的肥肉,哪有不吃的道理?父亲果断部署了战斗,就像神兵天降打得小鬼子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这一战,不但重创了小鬼子观摩团,也解救了被围的后勤部队和母亲。

解放战争时期,一个战役接一个战役,父亲却总是带着当军医的母亲出征,走到哪儿带到哪儿,几乎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

疯子_战将王近山传奇

疯子_战将王近山传奇
一天, 王近山在北京的结发 妻子韩岫岩听到了他患癌症的消 息, 脸“唰”地白了。当初如果她冷 静些不那么冲动, 或许王近山的 人生命运不会是现在这样。她的 弟弟号 称“ 一 把 刀 ”, 是 外 科 主 任 , 她想如果让弟弟亲自主刀, 或许 可以挽救他的性命。
韩岫岩忍不住买了大包小包 补品想去趟南京。可当她拿起电 话接通王近山的一位老警卫员, 含含糊糊表达了自己的心愿时, 谁知对老首长忠心耿耿的警卫员 至今不能原谅她, 很不客气地说: “他说过到死也不愿再见到你, 你 去是不是想让他早点死? ”
这位老农装束的人正是原 6 纵主帅王近山。迎接他的, 是他原 来 的 部 下 — ——原 16 旅 旅 长 尤 太 忠 、17 旅 旅 长 李 德 生 、18 旅 旅 长 肖永银。
告别人世, 邓小平亲审悼词
体不适。11 月份大吐血, 医生检查 不出病情, 经请示后决定实行手 术检查, 一打开腹腔, 结果是胃 癌。不幸的是, 术后肠子又破了, 造成肠漏, 大便不断漏出, 他又不 得不开腹再做了一次手术。
1950 年 11 月, 王近山真的离 开重庆, 出任志愿军第 3 兵团副 司令员, 征战朝鲜去了。
家庭变故遭处分, 中将降为大校
朝鲜战争结束后, 王近山回 到祖国。他先任山东军区副司令 员、代 司 令 员 , 后 被 任 命 为 北 京 军 区 副 司 令 员 、公 安 部 副 部 长 。1955 年, 刚刚不惑之年, 他又被授予中 将 军 衔 。谁 知 偏 偏 春 风 得 意 之 时 , 他的人生触上巨礁, 一场感情的
回 首 H istory
“疯子”战将王近山传奇
□白 勇
王近山, 曾任红四方面军第 1 0 师 副 师 长 、八 路 军 1 29 师 386 旅 769 团 团 长 、 第 二 野 战 军 第 3 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第 3 兵团 副司令员。无论是抗日战争的烽 火岁月里, 还是在淮海战役的战 场上, 抗美援朝的上甘岭前线, 王 近山屡建奇功, 所向无敌。但就 是这样一位战场上的猛将, 后来 却遭遇了一场感情上的变故, 人 生的轨迹发生了意料不到的变化 ……

“疯”头出尽的战将王近山

“疯”头出尽的战将王近山
说 起 我 司 令 爸 爸 的 身 世 ,应 该
他 是 在 老 一 辈 无 产 阶 级 革 命 家 的教 育 和 培 养 下 成 长 起 来 的 。最 幸 运 的
是 ,他 自参军之 日起 ,就得天独厚
地 站 在 了 徐 向 前 元 帅 这 棵 军 事 巨树 之 下 ,从 而 发 挥 了他 勇敢 顽 强 、能 打善战的天赋。他的传奇经历也就 此 在 他 所 打 的 每 一 个 战 斗 中展 露 出
成了立体的 了。他总能在战斗 中打 出 自己的风格和水平 ,每战必 出其 不意 ,抓 住敌 人 的 要害 ,敢 打恶
仗 、硬 仗 ,所 以总 是 受 到 他 的首 长 徐 向前 的 高 度 赞 扬 , 还 不 到 2 0岁
他 曾说他永远 忘不了在他 当连
长 的时 候 ( 1 ) 6岁 ,有 一个 跟 他 同 岁 的 最 好 的 战 友 ,也 是 个 小 连 长 。 战 斗 打 响 前 他 们 还 在 一 起 喝 酒 、聊 天 ,向往着 和平年代 的幸福 生 活。 后来 ,他 们 一 起 上 了 战 场 ,那 个 小
疯’ ’ 头出尽的战将王近 山
《 司令爸爸 ,司机爸爸》 王媛媛 著
只有 1 5岁 ,还 是 个 红 小 鬼 。 他 说 十 八 团 副 团长 。 到了 1 8岁 ,在 抵 御 蒋 介 石 的 “ 路 围 攻 ” 中 ,他 率 领 二 十 八 团 六
“ 疯 子 ” 的 美誉 王
13 ,爸爸 参加 红军 的时候 9 0年
l人 物 。 il 书镪l
中下 旬 ,在 山西 娘 子关 地 区 的七 亘 村 。 三天 之 内 ,司令 爸 爸 两 次 成 功 的重 叠 伏 击 ,歼 灭 了不 可 一 世 的 日
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时随地 不放 弃任 何歼 灭

王近山中将的故事

王近山中将的故事

王近山中将的故事五家渠一小四一班王雨眠共和国的历历上有一颗将星,赤胆忠心,疯了一般为党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就是人称“王疯子”的一代名将王近山。

1915年,王近山出生于湖北黄安县桃花乡一个穷苦人家,9岁为地主放牛,13岁当长工,15岁参加红军。

王近山年龄不大,打起仗来特别勇敢,参军第二年就从班长、排长升任连长。

一次战斗中,他和敌人肉搏,身受重伤后,用刀砍、用牙咬,最后抱住敌人一起滚下悬崖,奇迹般地活下来。

就是这次战斗,他得了一个绰号——“王疯子”。

韩略村伏击战是王近山在抗日战争中指挥的收获比较大的一次战斗。

1943年10月22号那天,王近山带领三八六旅十六团4个连的战士突破敌人的包围,到达临汾韩略村一带。

当天下午,部队得到情报,大扫荡开始以来,每天都有十几辆满载物资的汽车从临汾开出来,支援扫荡的日军。

途中经过韩略村里的一段公路,公路是一条五里长的沟,两侧是两丈高的陡壁。

王近山认为韩略村群众基础好,地势适合打伏击战。

23日,他带领连以上干部,查看地形,研究作战方案。

24日凌晨,部队进入设伏阵地。

不一会,日军三辆小汽车、十辆大卡车大摇大摆的开进韩略村西南公路。

这时一位农民挑着柴草站在公路上,望着远远开来的日军的卡车微笑。

突然,农民不见了,柴草着火。

刹那间,两侧悬崖上的玉米秸、高粱杆全都变成了八路军战士,愤怒的枪弹、手榴弹和炸药包像铺天而来的“麻雀”,密密麻麻地落向了敌阵,向着日军迎头痛击。

鬼子们顿时血肉横飞、死伤大半,敌人的汽车也开始起火爆炸。

紧接着,冲锋号吹响了,战士们勇猛地冲下山崖,与鬼子展开了肉搏战。

韩略村及附近村里的民兵老乡也赶来参战,许多人拿着菜刀、棍棒、锹镐在阵地四周高呼:“鬼子被包围了!”“鬼子跑不了啦!”“同志们!狠狠打呀!”山鸣谷应,威势倍增。

此时的敌人心惊肉跳,后路已被截断,前路又被堵死,在狭窄的路沟里只有挨打的份。

在我军密集的枪弹、手榴弹和刺刀、大刀的猛烈打击下,敌人的指挥完全失灵,敌人零落的散兵被我军逐一消灭。

硝烟散尽又见英雄——王近山

硝烟散尽又见英雄——王近山

硝烟散尽又见英雄——王近山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6年第10期他,一位开国功臣,凭着卓越战功于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60年代曾担任过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公安部副部长,行政六级;他,就是风靡全国的电视剧《亮剑》主人公李云龙的原型,当年曾转战中原、威震敌胆、大名鼎鼎的王近山将军。

初到农场此刻四下望去,尽是些纷乱景象,真好像是从天上落到了地下,差异太大了。

“这就是我落脚的地方?”这一落脚不知要到何年何月呢,王近山将军不由得感到无限惆怅,紧皱起了眉头。

将军此次是犯了“生活作风问题”错误而被贬职到这里来的,曾经叱咤战场的共和国将军,因为婚变而惊动了国家主席刘少奇,林彪也作出批示,虽被保留了军籍(大校军衔),却被开除了党籍,连降三级,发配到河南黄泛区我们知青下乡锻炼的农场任副场长。

对于处分,将军心里并不怎么服气,不免在心里发几句牢骚;但转念又想:“我这是怎么了?如今我真是‘英雄暮年’了吗?这块土地我并不陌生呀!我在中州指挥过作战,立下过战功。

这里的山山水水都洒下过我们的鲜血啊,我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爱从来没有改变过……”这样,将军逐渐从低落的情绪中恢复过来,挺了挺身板,心事重重地凝视着车窗外的景色。

我和王将军是在他1964年到农场后认识的。

那时,我刚二十出头,是首都下放来的高中学生,经过一年多的锻炼,已成为农场园艺场一级园艺工人。

当时,将军一行人马,包括他婚变后迎娶的这位十分年轻的妻子小黄(到了农场,当地组织部门才给他们补发了结婚证),还有他们的一个刚刚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女儿,远离首都来到我们劳动的地方。

我们从劳动中结识,在交往中了解,增进友情而成了忘年之交,延续了近二十年,直到将军逝去。

将军到了农场,顿觉天高地阔,空气清新,这与“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北京城大不相同了。

农场党委路书记是1933年入党的老革命,副书记马场长是到过延安的“三八式”老同志,早都知道王将军这位战神的大名,对王将军态度很亲切,从不提及那些敏感问题。

“亮剑”将军王近山的波澜人生

“亮剑”将军王近山的波澜人生

“亮剑”将军王近山的波澜人生看过电视剧《亮剑》的人,一定会为李云龙打仗和追求爱情的那股“疯”劲而动容,尤其是他和女护士田雨那惊涛骇浪般的爱情,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殊不知,作为“李云龙”原型的开国中将王近山的经历,其实比电视剧更精彩、更传奇。

这位开国中将曾因婚变一掳到底,降为大校,被逐出军队到地方农场,十年后又重返军队,他的最后一任职务定格为正军级――南京军区副参谋长。

时间追溯到1978年5月的中南海,一份关于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王近山同志逝世的悼词,摊开在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那宽大而明亮的写字台上。

这是一份由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员肖永银将军亲笔撰写的悼词。

曾任第二野战军政委的邓小平沉思片刻,果断拿起笔来,把“副参谋长”几个字圈去,用雄劲的字体写上“顾问”二字。

次日,中央军委补发任命通知,任命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王近山为南京军区顾问。

同时,邓小平明确指示,王近山同志的后事按大军区领导规格办理。

王近山(1915-1978),原名王文善,1915年出生在湖北省红安县高桥许家田村。

15岁从军,16岁任连长,号称“小连长”。

先后担任了红四方面军第10师副师长、八路军129师386旅769团团长、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

无论是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还是在淮海战役的战场上,抗美援朝的上甘岭前线,王近山以善打硬仗、恶仗而勇冠三军,独树一帜,屡建奇功,所向无敌。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92年3月,军事科学院出版回忆王近山将军的文集,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书名――“一代战将”。

江泽民同志题词――“杰出的战将,人民的功臣”。

杨尚昆同志题词――“王近山同志英勇善战,战功卓著”。

李先念同志题词――“人民的战将王近山”。

至此,历史终于为戎马一生、骁勇善战、功勋卓著但却命运多舛的一代名将王近山作出了公正、客观的评价。

智勇双全,歼灭日军观战团和共和国的许多将军一样,王近山也是从大别山的红安县走进红四方面军、并逐渐成长为一名智勇双全的优秀指挥员的。

一代名将王近山:说话慷慨激昂,语言深入浅出

一代名将王近山:说话慷慨激昂,语言深入浅出

◆冯紫一代战将王近山︓说话慷慨激昂︐语言深入浅出王近山是开国中将,他性格豪爽,敢打硬仗,这种性格使得他有了“王疯子”的诨号。

在战场上,他屡立战功,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外表粗犷,但做起事情来可是粗中有细,尤其是在说话时,也相当讲究策略,深入浅出,很是令人信服。

咱们可不能做吃亏的买卖在抗日战争时,有一回冈村宁次调集万余日军对太岳区进行扫荡,威胁到了八路军总部,总部经过商讨,决定进行转移。

王近山率部在转移中,侦察兵侦察到沿线公路有军车经过。

在如何通过时,他表示应该“停止西进,掉头向北”,有人当即表示异议:“敌人就是从北面来的,那不正好跟敌人撞上了吗?”王近山解释说:“没错呀,就是要迎着敌人撞上去,但咱不是跟他正面傻撞,是擦着鼻子滑过去,还不能让他的眼睛看到。

向西,是我们的必经之路,敌人既然盯上我们了,就一定会在我们的必经之路设下埋伏。

我们要是继续向西,就是自己钻进敌人设好的口袋里。

可我们要是向北,则出乎了敌人的意料。

咱们可不能做吃亏的买卖,要敢于走一两招险棋,让敌人搞不明白咱做什么,那咱们不就有可乘之机了嘛!”面对异议,王近山先是对“撞上去”进行了解释,不是正面傻撞,而是擦着鼻子滑过去,不被对方的眼睛看到。

接着他对向西行军的危险进行了分析,相比较而言,向北则是能够出乎敌人的意料。

最后他总结说,如此之为让敌人搞不明白,己方就会有可乘之机。

话语说得有理有据,正反对比鲜明,又诙谐风趣,很是能够让人认同。

这种设防就像是一面鼓王近山虽然出身贫寒,识字不多,但他善于学习,对战术学习尤为钟爱,特别喜欢跟部属们进行探讨和交流。

别看他是在陆地上领兵打仗的将军,可在谈起岛屿防御的策略和方案时,同样有着独到之处。

有一回,他跟部属谈起了岛屿防御的话题,就这样表达看法道:“我看到有些岛屿设防缺乏纵深、弹性和韧性,这种设防就像是一面鼓,鼓的四周全都是钉子,牢是比较牢了,不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坚不可摧,但中间可是空的,根本经不起重打,人家从中间狠狠地敲一下,说不定就给敲破了。

中将王近山生平介绍

中将王近山生平介绍

中将王近山生平介绍
王近山(1915.10.29—1978.5.10),湖北省红安县高桥镇程河村许家湾人。

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红军师长、八路军旅长、野战军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兵团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红四方面军长征、神头岭战斗、响堂铺战斗、晋东南反“九路围攻”、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定陶战役、襄樊战役、进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西南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上甘岭战役等。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78年5月10日在南京病逝,享年63岁。

一代名将王近山一条人脉起东山

一代名将王近山一条人脉起东山

一代名将王近山一条人脉起东山从朝鲜战场上归来,王近山曾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后被任命为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副部长。

1955年,刚刚不惑之年的他又被授予中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然而自新中国成立后,王近山的一次演讲却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这次演讲是为大学生纪念“中国红文化”而进行的,演讲结束之后,心怀澎湃的大学生们将无数的掌声与鲜花送给了王近山,与鲜花同来的还有爱情,然而这份爱情的来源确是王近山的妻妹,与妻子相比,其妻妹是风华正茂的女大学生,当两人相遇时,彼此也产生了种种情愫!王近山的妻子名叫韩岫岩,是解放战争时期出名的革命人士,韩岫岩一家八口尽皆参军,并且变卖了所有财产支援革命,在那个时期,韩岫岩不仅是医院的“院花”,更是革命的英雄。

面对种种压力,王近山依然决然的选择申请离婚而追求自己的爱情,然而即便曾经的老首长、好同志相劝也充耳不闻,最终这份离婚协议被批了下来,然而与协议同时下批的还有撤消大军区副司令员职务;行政降为副军级(军衔从中将降为大校);开除党籍;调往河南某农场任副场长,于此同时其妻妹也因受不了舆论的压力选择离开了他。

王近山在农场这一干就是5年,期间曾经在王家干过活的黄慎荣选择到农场照顾王近山,小黄说:“首长,只要你不嫌弃我,我就跟你一辈子,照顾你一辈子。

”这期间王近山艰难度日,他在战场上受过7次重伤,所以生活起居都很不方便,“如果没有小黄,我想我坚持不下来”后来王近山这样说过。

一代名将落身于农场,或许没有人脉,王近山将再难觉醒,但是曾经在部队搭建出的人脉,让王近山在次找到了希望!于是在1968年末,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总参谋长肖永银前来探望王近山,期间肖永银给王近山出了个注意,让他写下了三封信,第一封是写给毛主席的检讨信,而第二第三封则是有肖永银拿着一封,另一封交给曾经的好战友中国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总司令许世友。

1969年“九大”在北京召开,在会议之前,许世友将王近山的信面呈毛主席,并且在毛主席面前为王近山说了不少好话。

疯子战将王近山

疯子战将王近山

疯子战将王近山
陈冠任
【期刊名称】《老年健康》
【年(卷),期】2010(000)001
【摘要】(1)人疯脑子比淮部好使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

据说,在1949年年底进军大西南、解放重庆时,王近山曾经闹出过一个天大的笑话。

当时他率领12军驻进了刚刚解放的重庆,军指挥部设在仓促逃跑的国民党重庆警备司令李根固的公馆里。

【总页数】4页(P41-44)
【作者】陈冠任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47.8
【相关文献】
1.邓小平与"疯子"战将王近山 [J], 晓安
2.一代战将王近山的曲折人生 [J], 尹萍;徐智明;吴小铁;
3.“疯子”战将—中将王近山 [J], ;
4.“疯子”战将—中将王近山 [J], ;
5.疯子战将王近山 [J], 陈冠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疯子”战将扬言打到美国去,不料入朝作战,却打了一个大败仗。

毛泽东深夜召见王近山:你是个常胜将军,但不能轻敌和骄傲。

知耻而后勇,王近山“疯劲”发作,“三调12军”,硬是拿下上甘岭,震撼全世界。

多年后,他面对电影《上甘岭》,却泪流满面……王近山扬言:我们迟早要把帝国主义消灭,还要打到美国去!没过几个月,朝鲜战争爆发,王近山跨过了鸭绿江,真枪真炮地与美国人较起劲来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

据说,在1949年年底进军大西南、解放重庆时,王近山曾经闹出过一个天大的笑话。

当时他率领12军驻进了刚刚解放的重庆,军指挥部设在仓促逃跑的国民党重庆警备司令李根固的公馆里。

这李公馆富丽堂皇,没来得及带走的金银细软扔得满地都是。

王近山一脚踏进“李司令”的办公室,电话铃就“叮呤呤”响个不停,他一接起,里面就传来一个“哈罗,请找李小姐”的奶油声音。

王近山一听就火了,吼道:“李小姐嫁人了,现在只有王爷!”说完,他“啪”地就挂上了电话。

吼罢,他还不解气,又骂了几句。

然后,他就挨个房间翻腾着,在金银细软堆里搜罗着,忙得满头大汗。

政委见状,问道:“老王,你要找什么宝贝疙瘩?”王近山闷声闷气地答一句:“地图!”很快,“王疯子”在金银窝里翻箱倒柜找地图的消息传到了刘伯承那里。

他嘿嘿一笑,召来了“王疯子”,故意问道:“近山,听说你很忙,在李根固家挖地三尺找什么宝贝啊?”“找地图。

”王近山笑着说。

“找什么地图呀?”刘伯承问道。

“找印度和缅甸的地图,李根固是重庆的警备司令,没准有这玩意儿。

”刘伯承打断他的话问:“你找印度和缅甸的地图干什么?”王近山诧异地扬起眉毛,认真地说:“我们打到重庆了,再往南不就要打印度和缅甸了吗?”刘伯承笑出声了:“近山呀近山,谁告诉你我们要打印度和缅甸了?”“可是,我们迟早要把帝国主义消灭,还要打到美国去呀!”王近山答道。

这事传出后,有人笑着说:“王疯子提起打仗真是愣到家了!还说要打到美国去,还要和美国人干架。

嘻嘻,好笑好笑!”谁知没过几个月,朝鲜战争爆发,王近山这句“二愣子”话居然应验了。

虽然没打到美国去,但志愿军还是跨过鸭绿江,与美国人较起劲,真枪真炮“玩”起来了。

于是有人又感叹说:“哎呀,这王疯子说话可真准啊,他说要和美国人打仗,我们就居然和美国佬打起来了!他人疯脑子比我们还好使呢!”王近山的这个笑话是真是假,没人知道。

但1950年11月,他真的离开重庆,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征战朝鲜去了。

有“常胜将军”之称的王近山,在朝鲜一开战竟然就先打了个“大败仗”,麾下的180师几近全师覆没。

毛泽东深夜召见王近山,说:主要责任并不在你,望你放下包袱,继续打好以后的仗1951年3月16日,王近山以副司令员代3兵团司令员,统率3兵团入朝作战。

谁知命运一开始就和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有“常胜将军”之称的他在朝鲜一开战,竟然就先打了个“大败仗”,麾下的60军180师损失七千多人马,几近全师覆没。

此事震动了毛泽东。

为防止“联合国军”的反攻和两栖登陆,4月22日,彭德怀下令第5次战役提前发动。

60军的任务是在楸谷里至大龙山地区,割裂美军和韩军的联系,牵制美陆战1师和美7师。

在战役打响前,179师和181师分别被3兵团调拨给12军和15军,60军的战斗任务全落在了180师肩上了。

当夜,180师538团和539团在玄岩和发雷地区分别强渡北汉江。

第二日,全师渡过北汉江。

5月21日,彭德怀电令各兵团:由于运输工具缺少,粮食弹药接济不上,西线美军又已东援,使我继续扩大攻势困难增加,为此第5次战役暂告结束。

志愿军司令部发出了撤退和转移的命令。

第五次战役,180师损失惨重王近山接到撤退命令后,立即命令60军担任3兵团的阻击任务,其他几个军转移。

5月22日夜,60军军长发出撤退命令。

但就在这一天,180师主力与美陆战1师竞日对攻,主阵地反复易手。

直到第二日凌晨时分,他们才收到撤退命令。

可当他们准备行动时,却突然发现右邻的友军63军已不告而撤。

师长郑其贵急电军部。

60军军长接到郑其贵的急电后,发出电令:“注意派出部队掩护右翼,并准备于23日晚将北汉江以南部队移至春川以西地区,继续防御。

”郑其贵接到回电后,立即派出两个连占领原63军的防区,师主力开始北渡北汉江,向春川转移。

谁知在当天晚上,60军军长又接到王近山代司令员的急电:……由于运力缺乏,现战地伤员尚未运走,12军5000名伤员全部未运;15军除已运走外,现水泗洞附近尚有2000名不能行动之伤员;60军也有一千余伤员,为此决定,各部暂不撤收,并于前沿构筑坚固工事阻击敌人,运走伤员之后再行撤收。

望各军以此精神布置并告我们。

60军军长将王近山急电中“各部”误解为“60军必须掩护全兵团的伤员转运”,再次电令180师:“停止北撤,继续在北汉江以南掩护全兵团的伤员转运。

……(180师的)江南部队应争取坚守5天时间。

”结果,当天晚上,180师的左右友邻部队全线后撤,他们却孤军滞后,陷入美军重围。

最后与强敌激战7天7夜,一个师只有3000人归队,七千余名官兵或战死或被俘。

此举终于酿成抗美援朝中最大的一次军事损失。

180师受到重大损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该师是解放战争后期由地方部队升级编成的,没打过大的硬仗、恶仗。

该师到达四川后,已准备地方化。

在接到军委命令后,又紧急收拢部队,迅速整编出发到朝鲜,部队中许多战斗骨干已流失。

该师师长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战前由政委郑其贵改任师长。

而郑其贵过去一直是搞政工的,没真正指挥过一个师的部队作战,临战应变能力非常不够。

这是失败的关键。

作为3兵团指挥员,王近山也有一定的责任,他轻敌和大意,没具体部署各军转移的顺序和方法,只是把志司电报转发各军,就如以往指挥老部队作战一样完事了。

在率兵团指挥所转移中又关闭了电台,致使60军和志司均无法联络3兵团。

事后,60军军长回忆,当时他意识到180师的危险后,曾请示兵团是否将180师向后撤,但由于未能联系上兵团,从大局的角度考虑,只好让180师单独孤悬敌后。

而这时,作为师长的郑其贵优柔寡断,当部队面临险境时,他开了3天的会仍迟迟不能定下决心进行突围,错失了突围机会。

在被围后,怕被美军测向发现,他又指示参谋长销毁密码,破坏电台,错误地实行了无线电静默。

结果,一方面180师无法与上级取得联系,另一方面上级也无法联系到该师。

当后来发现180师十分危险时,整个志司、3兵团和60军的所有电台集中呼叫180师,可就是联系不上,急得三级首长像热锅上的蚂蚁,有心告诉180师快速突围的方法和路线,却因电台不能沟通而无法进行。

根据战后《180师突围战斗减员统计表》统计,180师负伤、阵亡和情况不明的总数为7644人,其中师级干部1人,团级干部9人,营级干部49人,连级干部201人,排级干部394人,班以下6990人。

战役结束后,毛泽东专门来电召见3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

王近山只带了个参谋去见毛泽东。

在中南海,毛泽东要他汇报第5次战役的详细情况和180师受损失的原因。

王近山勉强讲完180师的情况,说了句“180师受损失我负主要责任”后,就再也说不下去了。

随行的参谋作了补充汇报。

听完后,毛泽东说:“王近山,你这个参谋说得比你有条理,他在为司令员辩护呢。

有关第5次战役和180师情况,60军的领导是否也是这么认识的?”“60军的干部对第二阶段战役指挥有不同意见,主要认为是我指挥方面的失误出的毛病。

”王近山坦率地回答。

“现在是调查研究,还不到作结论的时候,谁负什么责任,调查完就会明确的,有责任推不掉,无责任也扯不上。

刚才听你们的汇报,看来志司、兵团、军、师各级均有不同的责任,而主要责任谁负,还得进一步调查。

有人说是由于你的右倾造成180师的损失,看起来还不能马上下这个结论,你要把汇报的情况拿出充分的证据来。

”毛泽东说。

随行参谋说:“战役的两个阶段,我都记了阵中日记,敌情、我军部署,实战进行的时间、地点和情况都是准确的。

”毛泽东说:“那好,你把这个日记拿来给我看看再说。

”5天后,随行的参谋去送日记,毛泽东与他谈了话,问道:“你老实讲,你们王司令有没有右倾情绪?”参谋作了回答后,毛泽东又单独召见60军军长,接着同时召见12军军长曾绍山、15军军长秦基伟,还找了刘伯承、徐向前、彭德怀、解方等调查了解。

最后,确信王近山没有右倾问题。

毛泽东于深夜再次召见王近山,说:“第5次战役和180师受损失的问题,现已全部查明,主要责任并不在你,望你放下包袱,继续打好以后的仗。

我跟彭德怀和60军军长都讲过,180师那个师长必须撤职,今后不能让他带兵作战。

你是个常胜将军,但不能轻敌和骄傲。

”王近山来到朝鲜,水土不服,常胜将军第一次摔跟头,并且这个跟头并不轻!这样的大败仗在我军历史上都是罕见的,王近山自己也窝了一肚子的火。

王近山“疯劲”发作,“三调12军”,拿下了上甘岭。

电影《上甘岭》上映的时候,王近山特地去观看,可他看了一半就泪流满面,中途退场了王近山终究是王近山,内心里,他并不甘心。

1952年秋冬,在方圆不到4公里的上甘岭上,他又一次“石破惊天”,与美军激战。

这一次,他让美国人和全世界都扎扎实实地领教了他“王疯子”的厉害。

这年秋天,寒冷过早地降临到了朝鲜半岛。

而新上任不久的“联合国军”司令克拉克上将与美陆军参谋长柯林斯、南朝鲜总统李承晚、美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几番“亲赴前线”巡视。

经过两个月的时间,他们密谋出一个“摊牌作战”计划——“先攻占上甘岭地区,进而夺取五圣山,而后进攻平康、金城”,以“扭转目前局面”。

五圣山是朝鲜中部战略要点,地势险要。

控制五圣山,西可保平康平原,东可瞰制金化经金城通往东海岸的公路,南可威慑金化。

若五圣山失守,平康以北一片辽阔平原就将受敌居高临下瞰制,必败无疑。

上甘岭就在五圣山南麓,两侧有两个高地——5979高地及5377高地,分别叫“三角形山”和“狙击兵岭”,是控制五圣山的争夺要点,也是攻上甘岭的突破王近山率部就守卫在上甘岭周围。

克拉克和柯林斯、李承晚、范佛里特等在五圣山附近窜来窜去,引起了志愿军总部的注意。

彭德怀把这一情况通报给3兵团,加上一线部队的侦察,王近山预测美军在近期有发动进攻的可能,于是给3兵团下属的12军和15军下达了指示:近期内敌可能在五圣山或平康方向有大的作战行动,要密切注视敌之动向。

要通告部队,做好粉碎敌人可能发动攻势的一切准备。

如果敌人敢于来犯,一定要坚守阵地,寸土必争,大量杀伤消耗敌人,彻底粉碎敌之进攻!果然不出王近山等人所料,克拉克很快就发动了所谓的“金化攻势”。

10月14日,半夜三更,美军和南朝鲜伪军突然大炮发作,向着上甘岭猛轰,两个多小时的炮弹炸得天边红透。

炮火一停,美7师、南朝鲜军2师等7个营对上甘岭发动了猛烈攻击。

志愿军15军防守分队英勇抗击。

在争夺战中,29师87团阵地丢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