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常用物品消毒灭菌方法

2、不耐高温、不耐湿热如电子仪器、光
学仪器等物品低温灭菌
3、耐热不耐湿的采用干热灭菌
4、对不耐热、耐湿的首选低温灭菌,无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采用灭菌剂浸泡灭菌
一用一灭菌
应取消在手术室清洗,由供应室集中清洗
锐利器械(含刀片、剪刀、穿刺针等)
1、机械清洗或手工清洗
2、穿刺针内腔用高压(气)水枪冲洗、超声波清洗
1、压力蒸汽灭菌
2、环氧乙烷、低温等离子等灭菌
3、2%戊二醛溶液浸泡10小时
一用一灭菌
其它:口圈、注水瓶、连接管、吸引管、吸引瓶等
按照规范在流动水槽内手工冲洗(酶洗、清洗、干燥)
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清水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后备用
口圈一用一消毒;连接管等每日消毒
可以使用一次性口圈
皮肤粘膜
1、压力蒸汽灭菌
2、可选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等离子体低温灭菌
3、严禁戊二醛浸泡灭菌
一用一灭菌
镀铬器械、眼科精细器械不适宜采用超声波清洗。
腔镜及附件(腹腔镜、膀胱镜、关节镜、胸腔镜、脑室镜、宫腔镜、胆道镜等)
1、所有腔镜都必须拆卸到最小单位进行清洗
2、按照规范使用水枪、气枪
对腔镜进行冲洗、酶洗、
清洗、干燥;
2、邻苯二甲醛浸泡消毒≥5分钟
3、酸性氧化电位水:适用于胃肠内镜
4、内镜消毒器消毒,详见产品说明书。
清洗用具一用一消毒或一次性使用
1、消毒液按时测试浓
度并记录,浓度不符随
时更换;
2、消毒浸泡时必须将
内镜孔道注满消毒液
内镜附件:导丝、网篮、导管、细胞刷、异物钳、圈套等
按照规范在流动水槽内手工冲洗、超声清洗机中加入酶洗液超声清洗5-10分钟、高压水枪冲洗、高压气枪吹干
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_袁洽劻

文章编号:1001-7658(2010)02-0234-03 【专题讲座】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袁洽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控制所,北京 102206)中图分类号:R187 文献标识码:B1热力消毒与灭菌热力消毒与灭菌是指用加热的方法使微生物体内蛋白质凝固、酶失活,致使微生物死亡。
热消毒法具有简便、经济、效果可靠等优点,己广泛用于卫生防疫、医院消毒、环境保护、食品、制药工业及废弃物处理等。
可分为干热和湿热两类。
1.1干热消毒与灭菌1.1.1焚烧法 利用点燃燃料或在焚烧炉内燃烧的方法使被处理对象焚为灰烬,排出的废气应不污染环境。
一般分为两级焚烧,一级温度约为800℃,二级温度应高于1100℃。
焚烧法主要用于有传染性的废弃物处理,如接触传染源的敷料、衣物、食物、疫源地垃圾等。
1.1.2烧灼法 烧灼灭菌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小件耐热物品灭菌,利用酒精灯或煤气灯火焰杀灭微生物,如白金耳、接种棒、剪刀、蹑子、试管等。
烧灼时,应注意将器材放在操作者与火焰相隔的彼方,并逐渐靠近火焰,防止污染物突然进入火焰而发生爆沾,以致污染周围环境。
1.1.3干烤法 用电热、电磁辐射线等依靠空气传导加热物体,因而,加热过程较慢。
干热主要用于耐高热物品消毒或灭菌,如玻璃器材、金属器械、油脂、粉剂等。
一般情况下,加热至160℃、2h;170℃、1h;180℃、30m i n,可达到灭菌。
粉剂和油脂灭菌时,厚度一般不超过1.3c m。
纸张、有机物品灭菌时,温度不宜超过170℃,且在干烤箱温度降至80℃后,才可开启干烤箱,以防玻璃迂冷空气炸裂、纸张迂氧燃烧。
新近有真空电烤箱,装载物品后,关闭箱体,抽真空至0.27k P a,然后,加热可至250℃,缩短了灭菌时间,且物品不易被氧化,延长了使用寿命。
1.1.4干热浴法 玻璃珠灭菌器的灭菌箱内装有直径3m m 左右的无铅玻珠,厚度为5c m,通过电热装置将其加热,控制温度在180℃~250℃,然后将待灭菌器械全部插入玻璃珠中,10m i n后可达灭菌。
消毒与灭菌常用方法及设备

消毒与灭菌常用方法及设备(一)干热灭菌【原理】高温对细菌有明显的致死作用,主要机理是凝固菌体蛋白质,也可能与细菌DNA单螺旋断裂、细菌膜功能受损及菌体内电解质浓缩有关。
干烤箱为常用的干热灭菌器,其杀菌作用是通过脱水干燥和大分子变性完成的。
【构造】干烤箱是中间夹着石棉的双层金属制成的方形或长方形箱,箱底装有热源,箱内有数层金属架,并附有温度计和自动温度调节器等装置。
把待灭菌的物件均匀地放入恒温干燥箱,加热至160℃~170℃维持2小时即可达灭菌目的。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1.将包扎好的待灭物品(培养皿、吸管器等)放于箱内,注意不要摆得太挤,以免妨碍气流流通。
2.关门,插上电源插头(常为220伏),拨动开关,旋动恒温调节器,至红灯亮。
3.待温度上升160℃~170℃时,借恒温调节器的自动控制,保持此温度2小时。
4.灭菌后停止加热,待温度下降至40℃以下方可开门取物,在这之前切勿自行打开箱门,否则其内物品(如玻璃器皿等)会因温度骤然下降而爆裂。
【应用】干热灭菌主要用于要求干燥的、耐高温的物品灭菌,如玻璃器材、瓷器、凡士林、液体石蜡、药粉等的灭菌。
一般不耐高温的、含有水份的物质,不能用这种方法灭菌。
(二)湿热灭菌【原理】高温对细菌有明显的致死作用,主要机理是凝固菌体蛋白质,也可能与细菌DNA单螺旋断裂、细菌膜功能受损及菌体内电解质浓缩有关。
湿热灭菌所需温度较低,时间较短(表3-2)。
特别是高压蒸气灭菌,因增加压力而提高温度,灭菌效果最佳。
其主要优点是:①温度较高,灭菌所需时间较短;②蒸气穿透力强;③蒸气冷凝时释放汽化热,能迅速提高物品的温度;④物品不过分潮湿。
表3-2 热力消毒灭菌法比较方法温度(℃) 时间(min)灭菌器适用物品焚烧>500 瞬时废弃物品、动物尸体灭菌干烤160~170 120 干热灭菌器(干烤箱)玻璃器材、瓷器等灭菌巴氏消毒法61.1~62.871.73015-30s牛奶、酒类等消毒煮沸消毒法100 5 食具、刀剪、注射器等消毒流通蒸气消100 15~30 Arnold流通蒸气灭食具等消毒毒法菌器间歇灭菌法100 30 流通蒸气灭菌器(重复3次)不耐高温的含糖、牛奶等培养基高压蒸气灭菌法121 15~30高压蒸气灭菌器耐高温、高压及不怕潮湿的物品高压蒸气灭菌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灭菌效果最好的灭菌器具,其种类有手提式、直立式、横卧式等。
消毒和灭菌的区别以及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消毒和灭菌两个词在实际使用中常被混用,其实它们的含义是有所不同的。
消毒是指应用消毒剂等方法杀灭物体表面和内部的病原菌营养体的方法,而灭菌是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和内部的所有微生物,使之呈无菌状态。
物理方法1温度利用温度进行灭菌、消毒或防腐,是最常用而又方便有效的方法。
高温可使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和酶类发生变性而失活,从而起灭菌作用,低温通常起抑菌作用。
1)干热灭菌法:a.灼烧灭菌法:利用火焰直接把微生物烧死。
此法彻底可靠,灭菌迅速,但易焚毁物品,所以使用范围有限,只适合于接种针、环、试管口及不能用的污染物品或实验动物的尸体等的灭菌。
b.干热空气灭菌法:这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待灭菌的物品均匀地放入烘箱中,升温至160℃,恒温1小时即可。
此法适用于玻璃皿、金属用具等的灭菌。
2)湿热灭菌法:在同样的温度下,湿热灭菌的效果比干热灭菌好,这是因为一方面细胞内蛋白质含水量高,容易变性。
另一方面高温水蒸汽对蛋白质有高度的穿透力,从而加速蛋白质变性而迅速死亡。
a.巴氏消毒法:有些食物会因高温破坏营养成分或影响质量,如牛奶、酱油、啤酒等,所以只能用较低的温度来杀死其中的病原微生物,这样既保持食物的营养和风味,又进行了消毒,保证了食品卫生。
该法一般在62℃,30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此法为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首创,故名为巴氏消毒法。
b.煮沸消毒法:直接将要消毒的物品放入清水中,煮沸15分钟,即可杀死细菌的全部营养和部分芽孢。
若在清水中加入1%碳酸钠或2%的石炭酸,则效果更好。
此法适用于注射器、毛巾及解剖用具的消毒。
c.间歇灭菌法:上述两种方法在常压下,只能起到消毒作用,而很难做到完全无菌。
若采用间歇灭菌的方法,就能杀灭物品中所有的微生物。
具体做法是:将待灭菌的物品加热至100℃,15~30分钟,杀死其中的营养体。
然后冷却,放入37℃恒温箱中过夜,让残留的芽孢萌发成营养体。
第2天再重复上述步骤,三次左右,就可达到灭菌的目的。
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

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
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物理方法:
- 高温灭菌:使用高温蒸汽或热气将细菌和病毒杀死,常见的方法有煮沸、高压蒸汽灭菌等。
- 紫外线消毒:利用紫外线辐射杀死细菌和病毒,常见的方法有紫外线消毒灯、紫外线箱等。
- 过滤法:通过物理隔离的方式去除或杀灭细菌和病毒,常见的方法有过滤器、过滤膜等。
2. 化学方法:
- 酒精消毒:使用含有70%以上酒精的液体对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或浸泡,酒精能够破坏细菌和病毒的细胞膜,达到杀菌的效果。
- 氯化物消毒剂:如漂白粉或含氯消毒液,氯离子能够与细菌和病毒中的蛋白质反应,造成细胞死亡。
- 醛类消毒剂:如福尔马林,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但使用需注意毒性。
3. 生物方法:
- 生物灭菌剂:利用一些可以生产抗菌物质的生物体,如放线菌等,来进行消毒和灭菌,常见的方法有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的乳酸来进行消毒。
需要根据具体的场合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消毒和灭菌方法。
实验室13种常用消毒灭菌的方法汇总

实验室13种常用消毒灭菌的方法汇总1、热力消毒灭菌高温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和酶变性或凝固(结构改变导致功能丧失),新陈代谢受到障碍而死亡,从而达到消毒与灭菌的目的。
在消毒中,热可分为湿热与干热两大类。
2、干热消毒灭菌干热是指相对湿度在20%以下的高热。
干热消毒灭菌是由空气导热,传热效果较慢。
一般繁殖体在干热80-100℃中经1小时可以杀死,芽胞需160-170℃经2小时方可杀死。
燃烧法: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的灭菌方法,因对物品的破坏性大,故应用范围有限。
烧灼法:一些耐高温的器械(金属、搪瓷类),在急用或无条件用其他方法消毒时可采用此法。
将器械放在火焰上烧灼1-2分钟。
若为搪瓷容器,可倒少量95%乙醇,慢慢转动容器,使乙醇分布均匀,点火燃烧至熄灭约1-2分钟。
采集作细菌培养的标本时,在留取标本前后(即启盖后,闭盖前)都应将试管(瓶)口和盖子置于火焰上烧灼,来回旋转2-3次。
燃烧时要注意安全,须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如氧气、汽油、乙醚等。
燃烧过程不得添加乙醇,以免引起火焰上窜而致灼伤或火灾。
锐利刀剪为保护刀锋,不宜用燃烧灭菌法。
焚烧某些特殊感染,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绿脓杆菌感染的敷料,以及其它已污染且无保留价值的物品,如污纸、垃圾等,应放入焚烧炉内焚烧,使之炭化。
3、电热培养箱利用培养箱的热空气消毒灭菌。
培养箱通电加热后的空气在一定空间不断对流,产生均一效应的热空气直接穿透物体。
一般繁殖体在干热80-100℃中经1小时可以杀死,芽胞、病毒需160-170℃经2小时方可杀死。
热空气消毒灭菌法适用于玻璃器皿、瓷器以及明胶海棉、液体石腊、各种粉剂等。
灭菌后待箱内温度降至50-40℃以下才能开启柜门,以防炸裂。
4、微波消毒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其杀菌的作用原理,一为热效应,所及之处产生分子内部剧烈运动,使物体里外湿度迅速升高;一为综合效应,诸如化学效应、电磁共振效应和场致力效应。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的消毒,用微波灭菌手术器械包、微生物实验室用品等亦有报告。
常用医疗物品的消毒与灭菌方法.

①浓溶液有刺激性和腐蚀性,佩戴口罩和橡胶手套;②对金 属有腐蚀性;③存于阴凉避光处,防高温;④易氧化分解而 降低杀菌力,现配现用;
与菌体蛋白结合,使没代谢受 阻而导致其死亡;能杀灭细菌、 真菌、病毒、立克茨体和芽孢;
①精密仪器、化纤、器械的消毒灭菌,剂量800—1200mg, T 54±2℃,f 60%±10%;②少量物品可装入丁基橡胶袋中 消毒,大量物品可放入环氧乙烷灭菌柜内,可自动调节T、f 和投药量进行消毒灭菌;
①浸泡金属类物品,加入0.5%亚硝酸盐防腐;②灭菌后物品
使用前用无菌蒸馏水冲洗;③内窥镜连续使用需间隔消毒 10min,每天使用前后各消毒30min,消毒后冷开水冲洗;④ 每周过滤1次,每2—3周更换消毒剂1次;
能产生新生态氧,将菌体蛋白 质氧化,使细菌死亡;能灭杀 细菌、真菌、芽孢、病毒;
①0.2%溶液用于手的消毒,浸泡1—2min;②0.2—0.5%溶液 用于物体表面的消毒,擦拭或浸泡10min;③0.5%溶液用于 餐具消毒,浸泡3-60min;④1—2%溶液用于室内空气消毒, 8ml/m3,加热熏蒸,密闭门窗30—120min;
高压蒸汽灭菌器,压力1.05kg/cm2,121.3℃15— 耐高压、耐高温、耐潮湿物品(辅料,手术衣、手术器械、生理盐水、
20min;
普通培养基等);
消毒与灭菌
——常用医疗物品的消毒与灭菌方法
2、物理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是利用火焰、干热空气电热或红外线烤箱高热烘烤进行灭菌的方法,属于物理灭菌
法。包括火焰灭菌法、干热空气灭菌法和高速热风灭菌法。除极少数的药物采用干热空气灭菌外,大多用于于 玻璃、陶瓷等器具,以及不宜用压力蒸汽灭菌的明胶海绵、凡士林、油脂、蜡、石蜡和各种粉剂等物品的灭菌。 不耐高热物品,如棉织品、塑料、合成纤维及橡胶制品等,不可用此法灭菌。
消毒与灭菌

毒
科
BSL-3
BSL-2
4 Ebola virus
埃博拉 丝 病毒 状
病 毒 科
第 BSL-4 ABSL-4 一 类
BSL-3
BSL-2
运输包装分
类f
无感染性 A/B 材料的操 作e
UN编 号
备注
BSL-1 A UN 2814
BSL-1 A UN 仅培养 2814 物A类
➢应用范围: 手术室、传染病房、细菌实验室空气的消毒,不耐
热物品的表面消毒。
宁夏医科大学
2、电离辐射:
➢高速带电离子、X射线、γ射线等; ➢机制:
破坏核酸及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 破坏细胞膜; 并引起酶系统紊乱; 瞬间产生大量自由基,干扰DNA复制。水分子 经辐射后产生H2O2。
宁夏医科大学
➢应用范围: 常用于中药和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的灭菌。
宁夏医科大学
➢滤过除菌:通过机械阻留作用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等 微生物除去的方法。
滤膜孔径为0.22μm,只能除去细菌,不能除去病毒、
支原体、衣原体、细菌L型等小颗粒。
宁夏医科大学
➢主要用于不耐高温 的营养液、血清、抗 菌素、空气等除菌。
宁夏医科大学
(四)干燥抑菌法
➢作用:干燥环境中微生物因失去水分致新陈代谢障碍, 菌体蛋白变性,逐渐死亡。 ➢用途:常用于保存食品、饲料、谷类、皮张、药材等。 利用高浓度的盐水或糖水保存食品,高渗溶液吸取菌体水 分,造成生理干燥而抑菌。
BSL-1 A UN 2814
宁夏医科大学
二、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生物防护分级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根据实验室 对病原微生物防护的生物安全水平(biology security level, BSL)及实验微生物国家安全标准,将实验室分为四个等 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含氯消毒剂
C.10.1 适用范围
适用于物品、物体表面、分泌物、排泄物等的消毒。
C.10.2 使用方法
C.10.2.1 消毒液配制
根据新产品有效氯含量,按稀释定律,用蒸馏水稀释成所需浓度。
具体计算方法及配制步骤按C.9.1.2.1进行。
C.10.2.2 消毒方法
C.10.2.2.1 将待消毒的物品浸没于装有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容器中,加盖。
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10min,对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支杆菌和细菌芽孢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氮2000mg/L~5000mg/L消毒液,浸泡>30min。
C.10.2.2.2 擦拭法大件物品或其他不能用浸泡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消毒,消毒所用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同浸泡法。
C10.2.2.3 喷洒法对一般污染的物品表面,用含有效氯400 mg/L~700 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作用10min~30min;对经血传播病原体、结核杆菌等污染表面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作用>60min。
喷洒后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人员应离开现场。
C10.2.2.4干粉消毒法对分泌物、排泄物的消毒,用含氯消毒剂干粉加入分泌物、排泄物中,使有效氯含量达到10000mg/L,搅拌后作用>2h;对医院污水的消毒,用干粉按有效氯50mg/L用量加入污水中,并搅拌均匀,作用2h后排放。
C10.3 注意事项
C10.3 .1粉剂应于阴凉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水剂应于阴凉处避光、密闭保存。
使用液应现配现用,使用时限≤24h。
C10.3.2 配置漂白粉等粉剂溶液时,应戴口罩、手套。
C10.3.3 未加防锈剂的含氯消毒剂对金属有腐蚀性,不应做金属器械的消毒。
加防绣剂的含氯消毒剂对金属器械消毒后,应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干燥后使用。
C10.3.4 对织物有腐蚀和漂白作用,不应做有色织物的消毒。
.16 煮沸消毒
C.16.1 适用范围
适用于金属、玻璃制品、餐饮具、织物或其他耐热、耐湿物品的消毒。
C.16.2 使用方法
将待消毒物品完全浸没水中,加热水沸腾后维持≥15min。
C.16.3 注意事项
C.16.3.1 从水沸腾时开始计消毒时间,中途加入物品应重新计时。
C.16.3.2 消毒物品应保持清洁,所消毒的物品应全部浸没于水中,可拆卸物品应拆开。
C.16.3.3 高海拔地区,应适当延长煮沸时间。
C.16.3.4 煮沸消毒用水宜使用软水。
C.17 流动蒸汽消毒
C.17.1 适用范围
适用于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手工清洗后的初步消毒,餐饮具和部分卫生用品等耐热、耐湿物品的消毒。
C.17.2使用方法
通过流动蒸汽发生哭、蒸锅等,当水沸腾后产生水蒸汽,蒸汽为100℃,相对湿度80%~100%时,作用时间15 min ~30min。
C17.3注意事项
C17.3.1消毒作用时间,应从水沸腾后有蒸汽冒出时算起。
C17.3.2消毒物品应清洁干燥,垂直放置,物品之间留有一定空隙。
C17.3.3高海拔地区,应适当延长消毒时间。
C.18其他消毒灭菌方法
C.18.1过滤除菌
过滤除菌是将待消毒的介质,通过规定孔径的过滤材料,以物理阻留等原理,去除气体或液体中的微生物,但不能将微生物杀灭。
可用于医疗机构低度危险性物品和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主要用于空气净化,以衣不适用于压力蒸汽灭菌的液体过滤除菌。
C.18.2微波消毒
微波是一种频率高、波长短、穿透性强的电磁波,一般使用的频率为2 450MHZ,可杀灭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微波可用于医疗机构低度危险性物品和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如餐具的消毒。
微波消毒的物品应浸入水中或用湿布包裹。
C.18.3其他合法、有效的消毒产品
其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等应根据产品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