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用灭菌消毒方法
医疗机构常用的消毒与灭菌方法

(1)墙面消毒:医院墙面在一般 情况下污染情况轻于地面,通常不 需要进行常规消毒。当受到病原菌 污染时。可采用化学消毒剂喷雾或 擦洗,墙面消毒一般为 2.0—2.5 米 高即可。喷雾量根据墙面结构不同, 以湿润不向下流水为度,一般 50— 200ml/m2
(2)地面消毒:医院地面经常受 到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的 污染,由于人员的流动量大,如果 不能及时清除地面污染,极易造成 病原菌的扩散。 当地面无明显污染情况下,通常 采用湿拭清扫,用清水或清洁剂拖 地每日 1 次 —2 次。当地面受到病原 菌污染时,通常采用含氯消毒剂 200-500mg/L 消毒,作用 30 分钟。致 病性芽孢菌污染时消毒剂浓度加大
(5)物品捆扎不宜过紧,外用 化学指示胶带贴封,灭菌包每大 包内和难消毒部位的包内放置化 学指示物。
3、装载 ⑴下排气灭菌器的装载量不 得超过柜室内容量的 80% ;预真 空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得超过柜室 容积的 90% ,同时预真空和脉动 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装载量又 分别不得小于柜室容积的 10% 和 5%,以防止“小装量效应”。
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该消毒器是依靠风扇或风机,将 室内的空气吸入消毒器内,经紫 外线通道内紫外线灯照射后再将 空气经出口排出,这样循环消毒 室内空气。开机30min后即可达 到消毒要求,以后每过15min开 机1次,消毒15min,一直毒灯的安装位置和照射 距离对杀菌效果至关重要,用于 空气消毒的紫外线灯可以采用垂 直正向照射、反向照射和侧向照 射。吊装即将紫外线灯吊装在天 花板距离地面2.0±0.2m的高 度,进行垂直正向照射;
悬吊紫外线灯对室内空气消 毒可用“直接照射法”,适合于 无人条件下,一般从开灯计算, 连续照射不少于30min,可使静 态空气达到消毒要求。
实验室六大常用消毒灭菌方法

实验室六大常用消毒灭菌方法实验室六大常用消毒灭菌方法目前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多采用物理方法(如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过滤除菌法、射线杀菌法等)和化学方法(消毒剂、抗生素)两大类。
1、湿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是指用饱和水蒸气、沸水或流通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压力蒸汽湿热灭菌法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灭菌方法。
它利用高压蒸汽以及在蒸汽环境中存在的潜热作用和良好的穿透力,使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使微生物死亡。
适合于布类工作衣、各种器皿、金属器械、胶塞、蒸馏水、棉塞、纸和某些培养液的灭菌。
分为三种:(1)流通蒸气灭菌法:是指在常压条件下,采用100摄氏度流通蒸气加热杀灭微生物的方法,灭菌时间通常为30-60分钟。
该法适用于消毒以及不耐高热制剂的灭菌,但不能保证杀灭所有芽孢,是非可靠的灭菌方法。
(2)间歇蒸汽灭菌法:利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加热,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
方法同流通蒸汽灭菌法,但要重复3次以上,每次间歇是将要灭菌的物体放到37℃孵箱过夜,目的是使芽胞发育成繁殖体。
若被灭菌物不耐100℃高温,可将温度降至75℃~80℃,加热延长为30~60分钟,并增加次数。
适用于不耐高热的含糖或牛奶的培养基。
(3)高压蒸汽灭菌法:103.4千帕蒸汽压温度达121.3℃,维持15-20分钟。
2、干热灭菌法是利用恒温干燥箱内120oC~150oC的高热,并保持90~120分钟,杀死细菌和芽孢,达到灭菌目的的一种方法。
主要适用于不便在压力蒸汽灭菌器中进行灭菌,且不易被高温损坏的玻璃器皿、金属器械以及不能和蒸汽接触的物品的灭菌。
用此方法灭菌的物品干燥,易于贮存。
酒精灯火焰烧灼灭菌法也是属于干热灭菌的方法之一,在进行动物细胞体外培养工作时,常须利用工作台面上的酒精灯火焰对金属器具及玻璃器皿口缘进行补充灭菌。
3、射线灭菌法利用紫外线灯进行照射灭菌的方法。
紫外线是一种低能量的电磁辐射,可以杀灭多种微生物。
紫外线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对微生物的核酸及蛋白质等的破坏作用而使其灭活。
一、常用灭菌消毒方法

一、常用灭菌消毒方法
1. 蒸汽灭菌:利用高温高压蒸汽的热效应消灭微生物,主要应用在医疗用品和实验室器械的灭菌。
2. 热空气灭菌:利用高温热空气的灭菌效应,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主要应用在器械、玻璃器皿等物品的灭菌。
3. 紫外线消毒:利用紫外线的辐射杀灭细菌,要求环境干燥,通常应用在医院、实验室等场所的空气消毒。
4. 化学消毒:通过化学灭菌剂的作用杀死细菌,消毒剂不同种类、浓度、用途不同所得的效果也不同。
5. 过滤消毒:通过过滤方法将细菌过滤掉,常用于饮用水的消毒。
6. 电离辐射灭菌:利用高能电子束、γ射线等电离辐射对细菌进行杀死,主要应用于医疗器械、食品、药品等领域的消毒。
7. 臭氧消毒:利用臭氧气体的氧化反应杀死细菌,通常应用于污染严重的空气和水体消毒。
常用物品消毒灭菌方法

2、不耐高温、不耐湿热如电子仪器、光
学仪器等物品低温灭菌
3、耐热不耐湿的采用干热灭菌
4、对不耐热、耐湿的首选低温灭菌,无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采用灭菌剂浸泡灭菌
一用一灭菌
应取消在手术室清洗,由供应室集中清洗
锐利器械(含刀片、剪刀、穿刺针等)
1、机械清洗或手工清洗
2、穿刺针内腔用高压(气)水枪冲洗、超声波清洗
1、压力蒸汽灭菌
2、环氧乙烷、低温等离子等灭菌
3、2%戊二醛溶液浸泡10小时
一用一灭菌
其它:口圈、注水瓶、连接管、吸引管、吸引瓶等
按照规范在流动水槽内手工冲洗(酶洗、清洗、干燥)
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清水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后备用
口圈一用一消毒;连接管等每日消毒
可以使用一次性口圈
皮肤粘膜
1、压力蒸汽灭菌
2、可选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等离子体低温灭菌
3、严禁戊二醛浸泡灭菌
一用一灭菌
镀铬器械、眼科精细器械不适宜采用超声波清洗。
腔镜及附件(腹腔镜、膀胱镜、关节镜、胸腔镜、脑室镜、宫腔镜、胆道镜等)
1、所有腔镜都必须拆卸到最小单位进行清洗
2、按照规范使用水枪、气枪
对腔镜进行冲洗、酶洗、
清洗、干燥;
2、邻苯二甲醛浸泡消毒≥5分钟
3、酸性氧化电位水:适用于胃肠内镜
4、内镜消毒器消毒,详见产品说明书。
清洗用具一用一消毒或一次性使用
1、消毒液按时测试浓
度并记录,浓度不符随
时更换;
2、消毒浸泡时必须将
内镜孔道注满消毒液
内镜附件:导丝、网篮、导管、细胞刷、异物钳、圈套等
按照规范在流动水槽内手工冲洗、超声清洗机中加入酶洗液超声清洗5-10分钟、高压水枪冲洗、高压气枪吹干
5种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

5种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
物理消毒灭菌是指使用物理特征(温度、湿度、光照、压力等)
来杀灭病菌,净化环境的方法。
物理消毒手段有很多种,下面介绍五
种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消毒灭菌。
热消毒是把适当的温度加以控制,在一定的时
间内杀死病菌的方法。
生活中有很多热消毒方法,如烤、烧、熬、卤、煮等。
热消毒灭菌对对抗病菌效果很好,但温度不能太高,以免损害
物质本身。
2、光线灭菌法。
在室内我们常用的是紫外线灭菌。
紫外线是一
种高能物理波,可以穿透物体表层细胞膜,分解和氧化细菌,从而达
到灭菌的目的。
3、压力消毒灭菌。
压力消毒是把物品放在密闭的容器中,加压
或者是因压缩到较高的压力状态,来得到消毒的作用,从而得到灭菌
的效果。
4、干消毒灭菌。
指的是将物品放在50~60摄氏度、湿度室内,
放置一段时间内杀菌的方法。
干消毒灭菌比较方便,可以消毒木器、
布艺等,广泛用于家具、家电杀菌消毒使用。
5、高压水灭菌法。
是把高压的纯净水分散在物体表面消毒的一
种方法。
高压水灭菌法有温效应,高压水灭菌消毒有杀菌作用,同时
也可以从外面洗去各种污染物,是当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消毒灭菌方法
之一。
以上就是五种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各有其特点,又能有效灭菌,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作为一种比较无害的灭菌方式,物理消毒灭
菌方法被大量使用,极大地减少了有害物质及有毒物质的污染,提高
了社会生活质量。
实验室13种常用消毒灭菌的方法汇总

实验室13种常用消毒灭菌的方法汇总1、热力消毒灭菌高温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和酶变性或凝固(结构改变导致功能丧失),新陈代谢受到障碍而死亡,从而达到消毒与灭菌的目的。
在消毒中,热可分为湿热与干热两大类。
2、干热消毒灭菌干热是指相对湿度在20%以下的高热。
干热消毒灭菌是由空气导热,传热效果较慢。
一般繁殖体在干热80-100℃中经1小时可以杀死,芽胞需160-170℃经2小时方可杀死。
燃烧法: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的灭菌方法,因对物品的破坏性大,故应用范围有限。
烧灼法:一些耐高温的器械(金属、搪瓷类),在急用或无条件用其他方法消毒时可采用此法。
将器械放在火焰上烧灼1-2分钟。
若为搪瓷容器,可倒少量95%乙醇,慢慢转动容器,使乙醇分布均匀,点火燃烧至熄灭约1-2分钟。
采集作细菌培养的标本时,在留取标本前后(即启盖后,闭盖前)都应将试管(瓶)口和盖子置于火焰上烧灼,来回旋转2-3次。
燃烧时要注意安全,须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如氧气、汽油、乙醚等。
燃烧过程不得添加乙醇,以免引起火焰上窜而致灼伤或火灾。
锐利刀剪为保护刀锋,不宜用燃烧灭菌法。
焚烧某些特殊感染,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绿脓杆菌感染的敷料,以及其它已污染且无保留价值的物品,如污纸、垃圾等,应放入焚烧炉内焚烧,使之炭化。
3、电热培养箱利用培养箱的热空气消毒灭菌。
培养箱通电加热后的空气在一定空间不断对流,产生均一效应的热空气直接穿透物体。
一般繁殖体在干热80-100℃中经1小时可以杀死,芽胞、病毒需160-170℃经2小时方可杀死。
热空气消毒灭菌法适用于玻璃器皿、瓷器以及明胶海棉、液体石腊、各种粉剂等。
灭菌后待箱内温度降至50-40℃以下才能开启柜门,以防炸裂。
4、微波消毒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其杀菌的作用原理,一为热效应,所及之处产生分子内部剧烈运动,使物体里外湿度迅速升高;一为综合效应,诸如化学效应、电磁共振效应和场致力效应。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的消毒,用微波灭菌手术器械包、微生物实验室用品等亦有报告。
灭菌方法

灭菌方法灭菌是一种常见的消毒方法,用于杀灭病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以保证环境的卫生和人体的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灭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食品加工、实验室等领域。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灭菌方法。
一、物理灭菌物理灭菌是通过热力、辐射或过滤等物理手段杀灭病菌的方法。
其中,常用的物理灭菌方法包括高温灭菌、紫外线灭菌和过滤灭菌。
高温灭菌是最常见的物理灭菌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高温破坏病菌的细胞结构,进而杀死病菌。
常见的高温灭菌设备包括高压蒸汽灭菌器、干热灭菌箱等。
在医疗卫生领域,高压蒸汽灭菌器被广泛应用于灭菌手术器械和医疗用品。
紫外线灭菌利用紫外线的辐射杀灭病菌,其原理是紫外线破坏病菌的核酸和蛋白质结构。
紫外线灭菌常用于空气、水和表面的消毒,如医院手术室、实验室等空间的空气消毒。
过滤灭菌是通过过滤器将病菌截留下来,从而达到杀灭病菌的目的。
常见的过滤灭菌方法包括微孔过滤和纤维过滤。
微孔过滤主要适用于液体的灭菌,可以有效去除大部分细菌和病毒。
纤维过滤主要适用于空气的灭菌,可以将空气中的微生物截留下来。
二、化学灭菌化学灭菌是利用化学物质对病菌进行杀灭的方法。
化学灭菌常用于表面的消毒和器械的消毒。
常见的化学灭菌方法包括酒精消毒、氧化剂消毒和酶消毒。
酒精消毒是一种常见而简便的化学灭菌方法,常用的酒精消毒剂包括乙醇和异丙醇。
酒精消毒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对大部分病菌具有良好的灭菌效果。
然而,酒精对芽孢和病毒的杀灭作用较差,因此不能替代高温灭菌。
氧化剂消毒利用氧化剂对病菌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破坏病菌的细胞结构。
常用的氧化剂消毒剂包括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
氧化剂消毒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可以有效杀灭病菌。
酶消毒是一种较为温和的化学灭菌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酶对病菌的细胞壁进行降解。
酶消毒常用于器械和医疗用品的清洗和消毒,能够有效去除附着在表面的病菌。
三、生物灭菌生物灭菌是利用某些微生物对病菌进行杀灭的方法。
常见的生物灭菌方法包括发酵灭菌和放线菌灭菌。
实验室常用消毒灭菌方法

实验室常用的器材一般包括玻璃器材、金属器械、橡胶制品及塑料制品等,每类器材的处理及消毒措施都有不同。
严格的消毒灭菌工作极为重要,直接影响着整个实验能否顺利进行。
目前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多采用物理方法(如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过滤除菌法、射线杀菌法等)和化学方法(消毒剂、抗生素)两大类。
1、湿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是指用饱和水蒸气、沸水或流通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压力蒸汽湿热灭菌法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灭菌方法。
它利用高压蒸汽以及在蒸汽环境中存在的潜热作用和良好的穿透力,使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使微生物死亡。
适合于布类工作衣、各种器皿、金属器械、胶塞、蒸馏水、棉塞、纸和某些培养液的灭菌。
分为三种:(1)流通蒸气灭菌法:是指在常压条件下,采用100摄氏度流通蒸气加热杀灭微生物的方法,灭菌时间通常为30-60分钟。
该法适用于消毒以及不耐高热制剂的灭菌,但不能保证杀灭所有芽孢,是非可靠的灭菌方法。
(2)间歇蒸汽灭菌法:利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加热,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
方法同流通蒸汽灭菌法,但要重复3次以上,每次间歇是将要灭菌的物体放到37℃孵箱过夜,目的是使芽胞发育成繁殖体。
若被灭菌物不耐100℃高温,可将温度降至75℃~80℃,加热延长为30~60分钟,并增加次数。
适用于不耐高热的含糖或牛奶的培养基。
(3)高压蒸汽灭菌法:103.4千帕蒸汽压温度达121.3℃,维持15-20分钟。
2、干热灭菌法是利用恒温干燥箱内120ºC~150ºC的高热,并保持90~120分钟,杀死细菌和芽孢,达到灭菌目的的一种方法。
主要适用于不便在压力蒸汽灭菌器中进行灭菌,且不易被高温损坏的玻璃器皿、金属器械以及不能和蒸汽接触的物品的灭菌。
用此方法灭菌的物品干燥,易于贮存。
酒精灯火焰烧灼灭菌法也是属于干热灭菌的方法之一,在进行动物细胞体外培养工作时,常须利用工作台面上的酒精灯火焰对金属器具及玻璃器皿口缘进行补充灭菌。
灭菌的几种方法和适用范围

1、湿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是指用饱和水蒸气、沸水或流通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压力蒸汽湿热灭菌法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灭菌方法。
它利用高压蒸汽以及在蒸汽环境中存在的潜热作用和良好的穿透力,使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使微生物死亡。
适合于布类工作衣、各种器皿、金属器械、胶塞、蒸馏水、棉塞、纸和某些培养液的灭菌。
分为三种:(1)流通蒸气灭菌法:是指在常压条件下,采用100摄氏度流通蒸气加热杀灭微生物的方法,灭菌时间通常为30-60分钟。
该法适用于消毒以及不耐高热制剂的灭菌,但不能保证杀灭所有芽孢,是非可靠的灭菌方法。
(2)间歇蒸汽灭菌法:利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加热,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
方法同流通蒸汽灭菌法,但要重复3次以上,每次间歇是将要灭菌的物体放到37℃孵箱过夜,目的是使芽胞发育成繁殖体。
若被灭菌物不耐100℃高温,可将温度降至75℃~80℃,加热延长为30~60分钟,并增加次数。
适用于不耐高热的含糖或牛奶的培养基。
(3)高压蒸汽灭菌法:103.4千帕蒸汽压温度达121.3℃,维持15-20分钟。
2、干热灭菌法:是利用恒温干燥箱内120ºC~150ºC的高热,并保持90~120分钟,杀死细菌和芽孢,达到灭菌目的的一种方法。
主要适用于不便在压力蒸汽灭菌器中进行灭菌,且不易被高温损坏的玻璃器皿、金属器械以及不能和蒸汽接触的物品的灭菌。
用此方法灭菌的物品干燥,易于贮存。
酒精灯火焰烧灼灭菌法也是属于干热灭菌的方法之一,在进行动物细胞体外培养工作时,常须利用工作台面上的酒精灯火焰对金属器具及玻璃器皿口缘进行补充灭菌。
3、射线灭菌法:利用紫外线灯进行照射灭菌的方法。
紫外线是一种低能量的电磁辐射,可以杀灭多种微生物。
紫外线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对微生物的核酸及蛋白质等的破坏作用而使其灭活。
适合于实验室空气、地面、操作台面灭菌。
灭菌时间为30min。
用紫外线杀菌时应注意,不能边照射边进行实验操作,因为紫外线不仅对人体皮肤有伤害,而且对培养物及一些试剂等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消毒灭菌方法

严格的消毒灭菌对细胞与胚胎工程研究与应用工作极为重要,直接影响着整个实验能否顺利进行。
(一)消毒灭菌方法目前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多采用物理方法(如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过滤除菌法、射线杀菌法等)和化学方法(消毒剂、抗生素)两大类。
1.干热灭菌法是利用恒温干燥箱内120 ºC~150 ºC的高热,并保持90~120分钟,杀死细菌和芽孢,达到灭菌目的的一种方法。
主要适用于不便在压力蒸汽灭菌器中进行灭菌,且不易被高温损坏的玻璃器皿、金属器械以及不能和蒸汽接触的物品的灭菌。
用此方法灭菌的物品干燥,易于贮存。
酒精灯火焰烧灼灭菌法也是属于干热灭菌的方法之一,在进行动物细胞体外培养工作时,常须利用工作台面上的酒精灯火焰对金属器具及玻璃器皿口缘进行补充灭菌。
2.湿热灭菌法压力蒸汽湿热灭菌法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灭菌方法。
它利用高压蒸汽以及在蒸汽环境中存在的潜热作用和良好的穿透力,使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使微生物死亡。
适合于布类工作衣、各种器皿、金属器械、胶塞、蒸馏水、棉塞、纸和某些培养液的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器的蒸汽压力一般调整为1.0~1.1 kg/cm2,维持20~30 min即可达到灭菌效果。
3.射线灭菌法利用紫外线灯进行照射灭菌的方法。
紫外线是一种低能量的电磁辐射,可以杀灭多种微生物。
紫外线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对微生物的核酸及蛋白质等的破坏作用而使其灭活。
适合于实验室空气、地面、操作台面灭菌。
灭菌时间为30 min。
用紫外线杀菌时应注意,不能边照射边进行实验操作,因为紫外线不仅对人体皮肤有伤害,而且对培养物及一些试剂等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4.过滤除菌法是将液体或气体通过有微孔的滤膜过滤,使大于滤膜孔径的细菌等微生物颗粒阻留,从而达到除菌的方法。
过滤除菌法大多用于遇热易发生分解、变性而失效的试剂、酶液、血清、培养液等。
目前,常用微孔滤膜金属滤器或塑料滤器正压过滤除菌,或用玻璃细菌滤器、滤球负压过滤除菌。
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一、液体化学消毒剂使用规范1、戊二醛:广谱、高效。
对金属腐蚀性小,受有机物影响小。
2%。
范围: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等。
方法:1)灭菌:浸泡法。
将清洗、晾干待灭菌处理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2%容器中,加盖。
10小时后,无菌操作取出,无菌水冲净,无菌擦干后使用。
2)消毒浸泡法,将清洗、晾干待灭菌处理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2%或1%增效戊二醛中,加盖,10~20分钟,取出后无菌水洗干并擦干。
注意事项:1)对手术刀片等碳钢制品有腐蚀性,使用前先加入0、5%亚硝酸钠防锈。
2)加强浓度监测。
3)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应戴橡胶手套,防止溅入眼内或吸入体内。
4)容器应加盖,放于通风良好处。
2、过氧乙酸:广谱、高效低毒对金属织物有腐蚀性,稳定性差。
16%~20%(w\v)范围:耐腐蚀物品,环境及皮肤等的消毒与灭菌。
方法:浸泡、擦拭、喷洒。
1)浸泡:加盖。
对一般污染物品,用0、05%(500)溶液浸泡。
对细菌芽孢用1%(10000 mg|L)浸泡5分钟。
灭菌时浸泡30分钟。
2)擦拭:对大物品或不能用浸泡法。
3)喷洒:对一般污染表面用0、2%~0、4%(2000~4000)作用30~60分钟,对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污染用0、5%30~60分钟。
注意事项:1)贮存于通风阴凉处,用前测定有效浓度,原液低于12%禁用。
2)稀释液临用前配制。
3)配制时忌与碱或有机物相混合。
4)金属与织物浸泡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干净。
3、过氧化氢:高效消毒剂,广谱、高效、速效、无毒、对金属及织物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大,纯品稳定性好,稀释液不稳定。
范围:用于丙烯酸树脂制成的外科埋植物、隐形眼镜、不耐热的塑料制品、餐具、服装、饮水等消毒和口腔含漱、外科伤口清洗。
方法:1)配制:灭菌蒸馏水稀释。
2)消毒处理:浸泡:浸没加盖30分,擦拭:参见浸泡。
其他方法:用1%~1、5%漱口,3%冲洗伤口。
注意事项:1)通风阴凉用前测定有效含量。
细胞工程实验室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细胞工程实验室中,为了保证实验环境和实验材料的无菌状态,采用多种消毒灭菌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消毒灭菌技术:
1. 干热灭菌法:
- 适用于玻璃器皿、金属器械等耐高温但不耐湿热的物品,通过烘箱在160-180℃下保持一定时间进行消毒。
2. 湿热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
- 这是实验室最常用且效果最为可靠的灭菌方式,通过高压蒸汽灭菌锅在121℃或134℃维持15-30分钟,可以杀死所有微生物及其孢子。
3. 射线灭菌法:
- 包括伽马射线、电子束或X射线照射,主要用于不能承受高温高压的生物制品、塑料制品等的灭菌。
4. 过滤除菌法:
- 对液体培养基、缓冲液等使用0.22微米孔径的滤膜进行除菌过滤,以去除溶液中的微生物。
5. 化学消毒剂消毒:
- 如70%乙醇用于表面擦拭消毒;新洁尔灭(苯扎氯铵)可对皮肤、操作台面以及非渗透性材料进行消毒。
6. 甲醛熏蒸:
- 用于空间及大型设备的消毒,如细胞培养室内部设施在闲置期间进行彻底的环境消毒。
7. 空气过滤:
- 使用高效过滤器(HEPA过滤器)净化空气,常用于超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和层流洁净室,以确保空气质量达到无菌要求。
8. 紫外线杀菌灯消毒:
- 紫外线对空气和物体表面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通常用作实验室静态条件下的辅助消毒手段。
9. 过氧化氢银离子消毒灭菌:
- 利用过氧化氢与银离子复合消毒剂进行空间雾化或者浸泡,实现快速、广谱的消毒灭菌效果。
根据不同的实验需求和材料特性,选择适宜的消毒灭菌方式至关重要。
常用的灭菌方法

常用的灭菌方法1、热力灭菌:利用高温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代谢发生障碍,导致细菌死亡。
包括:(1)焚烧法:用火焚烧,是很彻底的灭菌方法,适用于废弃的污染物品和有传染性的动物尸体等。
(2)烧灼法:直接再火焰上烧灼,用于接种环(针)和试管口或瓶口的灭菌。
(3)干烤法:在干烤箱通电后利用高热空气进行灭菌。
一般加热160-170℃,维持2小时即可杀灭包括芽胞在内的一切微生物。
主要用于玻璃器皿、磁器或需干燥的注射器等。
(4)煮沸法:煮沸100℃5分钟可杀死细菌的繁殖体,一般消毒以煮沸10分钟为宜。
如需要杀死芽胞则要煮沸1-3小时。
主要用于一般外科器械、注射器、胶管和食具等的消毒。
(5)间歇灭菌法:是利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杀死细菌所有繁殖体和芽胞的一种灭菌法。
本法适用于耐热物品,也适用于不耐热(<100℃)的一些物质如某些培养基的灭菌。
具体做法是将待灭菌的物品置于阿诺氏流通蒸汽灭菌器内,100℃加热15-30分钟杀死其中的细菌繁殖体,然后将物品置37℃温箱中过夜,使芽胞发育成繁殖体,次日再通过流通蒸汽加热,如此连续三次,可将所有繁殖体和芽胞全部杀死。
若有某些物品不耐100℃,则可将温度降至75-80℃,每次加热的时间延长至30-60分钟,次数增至3次以上,也可达到灭菌目的,如用血清凝固器对血清培养基或卵黄培养基的灭菌。
(6)巴氏消毒法:由巴斯德创建,常用于牛奶和酒类的消毒。
一般加热61.1-62.8℃半小时,或71.7℃经15-30秒钟,便可达到杀死病原菌或一般杂菌,而不严重破坏物品的质量的目的。
(7)高压蒸汽灭菌法:是灭菌效果最好、目前应用最广的灭菌方法。
利用高压蒸汽灭菌器锅进行灭菌,由于密闭容器加温所产生的高压饱和水蒸汽能获得较高的温度,通常在1.05kg/cm2的压力下,温度达121.3℃,维持15-30分钟,可杀死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此法适用于高温和不怕潮湿物品的灭菌,如普通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器械、注射器、手术衣、敷料和橡皮手套等。
常见的微生物消毒与灭菌方法

常见的微生物消毒与灭菌方法物理灭菌法(一)加热灭菌法加热可破坏微生物中酶、蛋白质和核酸,导致微生物死亡。
加热灭菌又分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法。
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灭菌的效果比干热灭菌好。
主要是因湿热灭菌时,有水分存在,蛋白质容易变性。
水分又易使微生物膜壁润湿,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
干热灭菌法常用的有火焰灭菌法与干热空气灭菌法两种。
(二)紫外线灭菌法是指用紫外线照射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一般用于灭菌的紫外线波长是200~300nm,灭菌力最强的波长是253.7nm。
紫外线作用于核酸蛋白促使其变性,同时空气受紫外线照射后产生微量臭氧,从而起共同杀菌作用。
紫外线进行直线传播,可被不同的表面反射,穿透力微弱,但较易穿透清洁空气及纯净的水。
因此本法适用于照射物体表面之灭菌、无菌室的空气及水的灭菌;不适用于药液的灭菌、固体物质深部的灭菌;普通玻璃可吸收紫外线,因此装于玻璃容器中的药物不能用此法灭菌。
紫外线对人体照射过久,会发生结膜炎,红斑及皮肤烧灼等现象,故一般在人入室前开启紫外线灯1~2小时,关闭后人才进入洁净室。
如果必须在人进去后仍要开紫外线灭菌,则人的皮肤及眼睛应有有效的防护措施。
一般在6~15m3的空间可装置30瓦紫外线灯一盏,离地面2.5~3m为宜。
用紫外线照射灭菌时要注意下列问题:1、紫外线的杀菌力,随使用时间增加而减退,一般使用时间达到额定时间70%时应更换紫外线灯管,以保证杀菌效果。
国产紫外线灯平均寿命一般为2000h。
2、紫外线的杀菌作用随菌种不同而不同,杀霉菌的照射量要比杀杆菌大40~50倍。
3、紫外线照射通常按相对湿度为60%的基础设计,室内湿度增加时,照射量应相应增加。
4、紫外线灭菌效果与照射的时间长短有关,这需要通过验证来确定照射时间。
5、紫外照射灯的安装形式及高度,应根据实际情况,参考使用说明决定。
灭菌方法的验证采用生物指示剂挑战试验,生物指示剂多用枯草芽孢杆菌。
(三)微波灭菌法微波是指频率在30~3000MHz之间的电磁波。
医疗机构常用的消毒与灭菌方法

⑵应尽量将同类物品放在一 起灭菌,若将不同类物品装放在 一起,则以最难达到灭菌物品所 需要的温度和时间为准。
⑶物品装放时,上下左右相 互间均应间隔一定距离以利蒸汽 置换空气;
⑷难于灭菌的大包放在上层 ,较易灭菌的小包放在下层;金 属物品放在下层,织物包放在上 层; ⑸启闭式筛孔容器,应将筛 孔的盖打开。
2、包装: ⑴包装材料应允许物品内部 空气的排出和蒸汽的透入。市售 的普通铝饭盒与搪瓷盆,不得用 于装放待灭菌的物品,应用自动 启闭式或带通气孔的器具装放; 常用的有储物槽(盒);
(2)布包装层数不少于两层, 用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物 品包,体积不得超过 30cm×30cm×25cm ; 用于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 蒸汽灭菌器的物品包,体积不得 超过30cm×30cm×50cm。 金属包的重量不超过7公斤, 敷料包不超过5公斤;
不能用于凡士林等油类和粉 剂的灭菌。预真空式压力蒸汽灭 菌器因所抽负压较强,可使瓶内 液体溢出,因此不能用于瓶装液 体的灭菌。
(三)灭菌前物品的准备
1 、清洗:灭菌前应将物品彻 底清洗干净,物品洗涤后,应干 燥并及时包装。清洗不彻底是灭 菌失败的因素之一。特别是接触 脓血便的物品污染严重,不容易 清洗,有机物残留影响了灭菌效 果。对于污染的医疗器械处理程 序应该是先消毒、再清洗。
医院的无菌器材中心供应室 往往将之作为灭菌的首选方法。 主要用于对耐热、耐湿物品的处 理。因此,正确的掌握压力蒸汽灭
菌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知识, 对保证灭菌效果,减少医院性感染 是非常必要的。
(一)压力蒸汽Biblioteka 菌的分类根据排冷空气的方式和程度不同, 分为下排气式和预真空式两大类。手 提式、立式、卧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均 属于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常见的灭菌方法

常用的灭菌方法
1)煮沸消毒法
方法:水煮100℃—30min
适用:注射器、解剖用具等。
可杀死所有营养体和部分芽孢。
2)巴斯德消毒法:
方法:LTLT: 65℃or 71℃—15min; HTST: 135 ℃or 150 ℃—20sec
适用:牛奶、饮料等。
不破坏营养物质,并杀死病原菌。
3)间歇蒸汽灭菌法:
方法:100℃-30min-37 ℃培养、100℃-30min-37 ℃培养、100℃-30min
用水蒸汽把培养基加热到100℃,分几次加热以达到彻底灭菌又保护营养成分的目的。
适用:营养含量高、不适于用高压蒸汽灭菌的特殊培养基、药品的灭菌。
此法麻烦、周期长
4)高压蒸汽灭菌法:
利用水的沸点随水蒸气压力的增加而上升,以达到高温灭菌目的的方法。
方法:一般121℃(1kg/cm2或15磅/英寸2)20min。
适用:耐高温物品。
注意事项:排净冷空气;灭菌终了,缓慢降压;灭菌结束,趁热取出物品。
高压蒸汽灭菌对培养基的影响: 会产生混浊或形成不溶性沉淀, 改变某些营养成分:1)低pH下,糖类、琼脂发生水解;2)PO43-存在,葡萄糖生成酮糖,菌不利用;3)色深:还原糖羧基与蛋白质、氨基酸等在高温下发生maillard反应,使糖、蛋白质等失去营养。
常用消毒灭菌方法及原理

在日常生活中或者未来工作中的各种消毒杀菌方式(1)天然消毒法:利用日光等天然条件杀灭致病微生物,达到消毒目的,称为天然消毒法。
①日光曝晒法:日光由于其热、干燥和紫外线的作用,而具有一定的杀菌力。
日光杀菌作用的大小受地区、季节、时间等因素影响,日光越强,照射时间越长,杀菌效果越好。
日光中的紫外线由于通过大气层时,因散热和吸收而减弱,而且不能全部透过玻璃,因此,必须直接在阳光下曝晒,才能取得杀菌效力。
日光曝晒法常用于书籍、床垫、被褥、毛毯及衣服等的消毒。
曝晒时应经常将被晒物翻动,使物品各面都能与日光直接接触,一般在日光曝晒下4~6小时可达到消毒目的。
②通风:通风虽然不能杀灭微生物,但可在短时间内使室内外空气交换,减少室内致病微生物。
通风的方法有多种,如用门、窗或气窗换气,也可用换气扇通风。
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通风时间一般每次不少于30分钟。
(2)物理灭菌法:利用热力等物理作用,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及酶变性凝固,以达到消毒、灭菌目的,称为物理灭菌法。
①燃烧法:是一种简单易行、迅速彻底有效的灭菌方法,但对物品的破坏性大,多用于耐高热,或已带致病菌而又无保留价值的物品,如被某些细菌或病毒污染的纸张、敷料,搪瓷类物品如坐浴盆,也可以用火焰燃烧消毒灭菌,应先将盆洗净擦干,再倒人少许90%酒精,点燃后慢慢转动浴盆,使其内面完全被火焰烧到。
应用此法时,要注意安全,须远离易燃或易爆物品,以免引起火灾。
②煮沸法:是一种经济方便的灭菌法,一般等水开后计时,煮沸10—15分钟可杀死无芽胞的细菌。
可用于食具、毛巾、手绢等不怕湿而耐高温的物品的消毒灭菌。
③高压蒸汽灭菌法:利用高压锅内的高压和高热释放的潜能进行灭菌,此法杀菌力强,是最有效的物理灭菌法。
待高压锅上汽后,加阀再蒸15分钟,适合消毒棉花、敷料等物品。
(3)化学消毒灭菌法:化学消毒灭菌法是利用化学药物渗透细菌体内,破坏其生理功能,抑制细菌代谢生长,从而起到消毒的作用。
家庭常用化学消毒灭菌方法有以下三种。
医疗机构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文档资料

(3)盘、盆、碗等器皿及物品, 尽量单个包装,包装时应将盖打 开;若必须多个包装在一起时, 所用器皿的开口应朝向一个方向; 摞放时,器皿间用吸湿毛巾或纱 布隔开,以利蒸汽渗入;
(4)灭菌物品能拆卸的必须拆卸, 如对注射器进行包装时,管芯应抽出 。必须暴露物品的各个表面(如剪刀 和血管钳必须充分撑开)以利灭菌银 子接触所有物体表面。有筛孔的容器 应将盖打开,开口向下或侧放。管腔 类物品如导管、针和管腔内部先用蒸 馏水或去离子水润湿,然后立即灭菌 ;
(5)物品捆扎不宜过紧,外用 化学指示胶带贴封,灭菌包每大 包内和难消毒部位的包内放置化 学指示物。
3、装载 ⑴下排气灭菌器的装载量不 得超过柜室内容量的 80% ;预真 空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得超过柜室 容积的 90% ,同时预真空和脉动 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装载量又 分别不得小于柜室容积的 10% 和 5%,以防止“小装量效应”。
3、Ⅳ类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 Ⅳ类环境包括传染病科及病房, 参照Ⅰ、Ⅱ类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 方法。
三、医院室内空气常用 消毒方法
医院室内空气常用消毒方法 紫外线消毒 过滤除菌(空气净化) 臭氧消毒 其他消毒装置 熏蒸或喷雾消毒
1、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对空气消毒是紫外线 消毒最佳用途,也是空气消毒的 最方便的方法。
2、Ⅲ类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 Ⅲ类环境包括儿科病房、妇产科 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 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 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Ⅲ类环境要 求物体表面的细菌总数≤ 10cfu/cm2 。 各种物表及台面消毒:治疗室、注 射室、换药室、化验室的各种物表 及台面等每日用300-500mg/L含氯消 毒剂擦拭,湿拖把拖地。
2 、湿包和有明显水渍的包不 作为无菌包使用;启闭式容器, 检查筛孔是否已关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常用灭菌消毒方法
一、常用灭菌消毒方法
1、干热灭菌法
火焰灭菌(灼烧灭菌)、干热灭菌
2、湿热灭菌
巴氏消毒、煮沸消毒、高压蒸汽灭菌、间歇加热灭菌、实罐灭菌
3、过滤除菌
4、放射线灭菌
二、常用的消毒剂
理想的消毒剂:杀菌力强,使用方便;价廉;对人、畜无害;能长期保存;溶解度大;无腐蚀性等。
消毒剂种类:氧化剂、重金属盐、有机化合物
相对药效:
三、影响灭菌与消毒因素
1、微生物种类
2、培养基
3、消毒剂
4、环境因素
5节:化学疗剂对微生物作用
能直接干扰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并可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化学药物。
化学疗剂能选择性地作用于病原微生物新陈代谢的某个环节,使其生长受到抑制或致死。
一、抗代谢物
结构上类似,竞争性地与酶结合,只有当正常代谢物量少或不存在时才起作用。
最常用的是磺胺类药物。
是氨苯磺胺衍生物,其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PABA)类似,而PABA是叶酸分子组成。
叶酸是辅酶,在氨基酸、维生素合成中起重要作用,许多细菌需自己合成叶酸,而人和动物利用现成叶酸,因此不受磺胺干扰。
还有异烟肼rimifon,是吡哆醇对抗物。
二、抗生素
作用范围:抗菌谱
作用位点:
1、抑制细胞壁合成:青霉素,多氧霉素
2、影响细胞膜功能:多肽类,多烯类
3、干扰蛋白合成:抑制而非杀死
4、阻碍核酸合成:对细胞有毒
三、微生物抗药性
对药物的适应性即是抗药性。
抗药性主要表现(产生机制)
1、菌体内产生钝化或分解药物的酶
2、改变膜的透性而导致抗药性产生
3、被药物作用的部位发生改变
4、形成救护途径。
五章:微生物遗传
遗传heredity—亲代将其特有的生物学特性传递给子代。
遗传性—子代总保持与亲代相同的生物学特性。
遗传型genotype—生物体所具有的全套遗传物质总称。
又称基因型。
表型phenotype—特定环境中生物体表现出的种种形态与生理特征。
变异variation—遗传型的改变。
适应或饰变modification—表型的改变。
基因—指带有足以决定一个蛋白质全部组成所需信息的最短DNA片段。
菌株&克隆—指一组遗传型相同的细胞群。
微生物在遗传上特点:
1、微生物细胞结构简单,营养体一般为单倍体,方便建立纯系。
2、很多常见微生物都易于人工培养,快速、大量生长繁殖。
3、对环境因素的作用敏感,易于获得各类突变株,操作性强。
大多是无性生殖,变异易保留。
1节: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一、证明经典实验
(一)转化实验
1928,Griffith首次发现Streptococcus pneumoniae的转化现象。
1944,Avery等在离体条件下重复这一实验,并对转化本质进行了研究。
终于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Griffith转化实验:
Avery转化实验
(二)噬菌体T2的感染实验
1952,Hershey & Chase 用E. coli, phage T2做材料,利用同位素示踪法进行实验。
蛋白质只含S不含P,DNA只含P不含S,分别用35S、32P 标记E. coli, 用T2感染,得到35ST2、32PT2。
实验过程(插入)
(三)病毒拆开与重建实验
1956,Fraenkel & Conrat 用TMV(烟草花叶病毒)和HRV (霍氏车前病毒)进行实验,说明遗传信息在RNA中。
(插入)
二、遗传物质在细胞中存在方式
(一)细胞水平
(二)核水平(plasmid)
(三)染色体水平
(四)核酸水平
(五)基因水平(遗传功能单位)
(六)密码子水平(遗传信息单位)
(七)核苷酸水平(最低突变或交换单位)
染色体外遗传物质—质粒
染色体外,独立存在的,能自主复制的遗传物质。
双股环状DNA,可游离存在,也可整合到宿主DNA上。
吖啶类染料、高温、某些离子作用可消除质粒。
附加体episome:质粒插入到染色体上和染色体一起复制。
质粒种类
1、F因子(致育因子):大肠杆菌中发现,含质粒为F+(♂);无质粒为F-(♀);质粒DNA整合到染色体上为Hfr.
2、R因子(耐药性):痢疾杆菌,多价耐药性,耐药信息携带在质粒上。
3、Col因子(大肠杆菌素产生因子)
4、青霉素酶质粒
5、Ti质粒(诱癌质粒):植物根癌,植物基因工程重要载体。
6、降解质粒:Pseudomonas
隐蔽质粒、表达质粒、分泌质粒等。
←
2节:基因突变
突变mutation—遗传物质核酸中的核苷酸顺序突然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
包括基因突变(点突变)—由于DNA链上的一对或少数几对碱基发生改变而引起。
染色体畸变—DNA的大段变化现象,表现为插入、缺失、重复、易位、倒位。
由于重组或附加体等外源遗传物质的整合而引起的DNA改变,不属突变范围
[1]
教学教案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