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宝宝找妈妈》小班教案

合集下载

动物宝宝找妈妈教案

动物宝宝找妈妈教案

动物宝宝找妈妈教案教案标题:动物宝宝找妈妈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动物宝宝与妈妈的对应关系;2. 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3.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配对不同动物宝宝与妈妈的关系;2. 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不同动物宝宝与妈妈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1. 卡片或图片,上面分别印有不同动物宝宝和妈妈的图像;2. 小组活动所需的分组卡片。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妈妈的,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经历。

探究活动:2. 将印有不同动物宝宝和妈妈图像的卡片或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并尝试配对;3.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找出宝宝与妈妈的对应关系;4. 每个小组选择一组配对正确的卡片或图片进行展示,并解释他们是如何判断宝宝与妈妈的关系的。

巩固活动:5.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动物宝宝与妈妈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6.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总结出宝宝与妈妈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7.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动物进行展示,并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总结。

拓展活动:8. 学生自由选择一种动物宝宝与妈妈的关系,绘制一幅插图,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他们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9.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展示和分享,欣赏彼此的作品。

总结活动:10.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动物宝宝与妈妈之间的关系,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比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配对和比较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小组合作活动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拓展活动中,学生有机会发挥创造力,进一步巩固了所学内容。

《动物宝宝找妈妈》小班教案

《动物宝宝找妈妈》小班教案

《动物宝宝找妈妈》小班教案《动物宝宝找妈妈》小班教案《动物宝宝找妈妈》小班教案1学习目标:通过阅读,了解动物的出生,知道动物会长大。

喜欢读书,培养阅读的兴趣。

初步了解其特性。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跟动物做朋友》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12-13页。

有关动物成长的图书。

动物妈妈和宝宝图卡(见材料制作)。

活动过程学习领域:形式:集体1.向幼儿提问:乐乐去看过什么动物。

2.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讲故事《乐乐去看小花猫》:有一天,爸爸跟乐乐说:“我今天带你去一个神秘的地方。

”原来爸爸要带乐乐去一个朋友的家,那个人的家里养着几只猫,有的是灰黑色的,有的是黄色的。

有一只大猫刚刚做了妈妈,它生了5只小猫咪。

乐乐看见3只小猫咪正在吃猫他x的奶,有两只小猫咪吃饱了正在睡觉。

乐乐问爸爸:“我可以把小猫咪带回家吗”爸爸说:“小猫咪刚出生,它们都需要猫他x的照顾。

你能当猫妈妈吗”乐乐摇摇头,爸爸还说:“如果小猫离开了猫妈妈,猫妈妈和小猫都会很伤心的。

”乐乐又问:“爸爸,你可以再带我来看小猫咪吗”爸爸说:“可以啊,你可以看着小猫咪长大。

小猫咪像你一样,会慢慢长大的。

”3.向幼儿提出问题:你知道小猫是怎样出生、长大的吗?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寻找答案。

4.并将自己找到的信息与小朋友分享。

5.与幼儿一起阅读有关动物成长的图书,帮助幼儿了解:狗和猫的宝宝会先在他x的肚子生长发育,然后才会出生。

6.出示动物妈妈和宝宝图卡,请幼儿把“妈妈”和“宝宝”正确地配对。

活动评价:能知道动物会长大。

喜欢阅读图书。

活动建议:本活动的几个过程可以分几个环节进行,如:过程1、2可以利用过渡环节,提出问题;过程3请家长配合在家进行;过程4、5、6可以在班级通过教学活动的形式开展。

同时,过程4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搜集的信息的情况,利用早晨谈话的时间持续进行。

在图书区投放有关动物成长的图书,供幼儿自己选择。

教学反思: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

小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动物宝宝找妈妈》

小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动物宝宝找妈妈》

小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动物宝宝找妈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听懂并运用动物名称及熟悉的动作词汇。

2.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并进行简单的表演和模仿。

3.学生培养观察、思考、沟通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案PPT、故事绘本《动物宝宝找妈妈》。

2.动物图片卡片、音乐播放设备。

3.小动物玩具、彩色纸、彩笔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起学生的兴趣,播放动物欢快的音乐。

•师生互动,问学生是否喜欢动物,进一步引发话题。

2. 故事讲解(10分钟)•通过教案PPT展示故事封面,询问学生对封面的理解。

•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阐述故事情节,让学生大致了解故事主题。

3. 故事情节理解(15分钟)•教师利用教案PPT展示故事绘本,学生跟随教师朗读,理解故事情节。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故事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增强学生的观察力与思考能力。

4. 角色扮演(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角色。

•分发彩色纸和彩笔,让学生自行制作动物面具。

•教师播放动物音效,学生根据音效进行相应的表演与模仿,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5. 语言运用(25分钟)•教师将动物图片卡片发给每个学生,学生根据图片描述动物的特征及动作,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学生自由进行小组交流,模仿和练习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6. 思维拓展(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动物园或者用教案PPT展示不同动物的图片。

•学生观察并描述动物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反思《动物宝宝找妈妈》这个故事非常适合小班语言教学。

通过故事的讲解和角色扮演,学生能够增加对动物名称和动作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故事情节简单明了,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在语言运用环节,通过描述图片和交流,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动物的特征和动作,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在思维拓展环节,学生不仅能够参观动物园,还能通过观察、描述和思考,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幼儿园小班心理健康优秀教案《找妈妈》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心理健康优秀教案《找妈妈》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心理健康优秀教案《找妈妈》含反思《小班心理健康优秀教案《找妈妈》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健康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活动目标:1.知道小动物和小朋友们一样都有自己的妈妈,增进幼儿与妈妈的情感。

2.勇敢的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1.各种动物玩具大小各一个到两个。

(如没有可用塑封过的动物图片代替)2.每个小朋友妈妈的单人照片一张;“开火车”、“摇篮曲”音乐磁带,小孩哭声的录音带。

活动过程:一、轻松活动(营造轻松的心理氛围)1.游戏“开火车”进活动室。

2.让幼儿自由选择一个喜欢的动物玩具玩。

3.播放摇篮曲,让幼儿抱着玩具休息一会儿。

二、认识妈妈和宝宝。

(音乐中断,传出一阵哭声)师、咦?谁在哭啊?(找一找)哦,是猴宝宝在哭(老师从录音机后面拿出猴宝宝)。

猴宝宝你为什么哭呀?"屈,老师.教,案,网"哦!你找不到妈妈了,你的妈妈是谁呀?哦,是大猴,猴妈妈在哪里呢?小朋友帮找一找好吗?(大家一起找)找到了,猴宝宝的妈妈是大猴,猴宝宝是小猴,小朋友,你看看你抱的是什么动物?是妈妈还是宝宝呢?你怎么知道的?(幼儿自己观察、比较)小结:妈妈大,宝宝小。

三、游戏“找妈妈”。

1.引导幼儿帮动物宝宝找到自己的妈妈。

2.展示幼儿妈妈的相片,让幼儿去找自己的妈妈。

3.共同欢呼“找到妈妈了”。

小结:每个宝宝都有妈妈。

(妈妈用鼓励的语言表扬幼儿)4.让幼儿对着相片跟妈妈说一句话,如“妈妈,我爱你”、“妈妈,我想你”等。

四、延伸活动。

让幼儿拿妈妈的相片向在座老师介绍妈妈。

活动反思:整个活动以情境化的游戏来串联,给幼儿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幼儿创设了一个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的机会,激发了幼儿关心和尊敬妈妈的情感。

小班心理健康优秀教案《找妈妈》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137字。

幼儿园《动物宝宝找妈妈》的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

幼儿园《动物宝宝找妈妈》的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

幼儿园《动物宝宝找妈妈》的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1、通过观看录像、讲述、操作等活动,了解蜻蜓、母鸡、、乌龟四种动物繁衍后代的方法及成长过程。

2、调动幼儿的生活,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达对妈妈的爱。

3、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培养幼儿保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1、通过收集有关卵生动物的资料,帮助幼儿获得收集信息的经验。

2、录像(动物是怎样生宝宝的?)游戏课件、动物头饰一、导入活动听音乐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进入活动场地。

师:小朋友,你见过蜻蜓点水吗?你知道小鸡是怎样从蛋壳里钻出来的吗?你有没有见过青蛙、乌龟是怎样生小宝宝的?二、看录像了解卵生动物的师:原来蜻蜓点水、母鸡咕哒咕哒叫,乌龟挖沙洞都是生小宝宝。

1、提问:故事里蜻蜓是怎样生小宝宝的呢?它把**生在哪?2、提问:小鸟还发现谁也把宝宝生在水里了?(青蛙)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和蜻蜓、青蛙一样是把卵生在水里的?3、母鸡和乌龟它们是怎样生宝宝的?母鸡是自己孵蛋,乌龟又是怎样孵蛋的?师:还有哪些动物会生蛋呢?三、游戏:试一试,请幼儿尝试把动物的成长过程排序。

师:请你试一试把蜻蜓、小鸟、青蛙、乌龟生宝宝的过程排序。

四、扩展经验,胎生动物。

师:有的动物出生时就和妈妈长得一样,如:小马,你知道有哪些动物出生时就和妈妈一样吗?五、游戏:找妈妈师:有一些妈妈把宝宝弄丢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它们把宝宝找到吗?幼儿找相应图片进行排序。

这是一个我班一名幼儿拿着报纸球捧在手心小心翼翼的保护着,对别人说,这是我的蛋宝宝,你们小心一点,别把打碎了。

因此,我特意设计了这一课《动物妈妈生宝宝》这是幼儿对探究蛋的兴趣而产生的活动。

所以,他们在整个活动中都充满了热情。

能够积极的参与活动一开始时我出示的是蜻蜓点水的图片,小朋友们一开始很疑惑,都好奇的问,老师蜻蜓怎么掉进水里了,怎么办呀他会不会死掉呢,我也带着他们的疑惑,成心说道:是呀,怎么办呢,小朋友们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蜻蜓在水里发生了什么事,出示蜻蜓产卵及生长示意图。

小班作品小蝌蚪找妈妈教案(通用9篇)

小班作品小蝌蚪找妈妈教案(通用9篇)

小班作品小蝌蚪找妈妈教案(通用9篇)小班作品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活动目标:1、体验游戏的快乐及表演的乐趣。

2、培养幼儿动作的创造性。

3、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青蛙妈妈、鲤鱼妈妈、鸭妈妈、乌龟妈妈头饰各一个;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重难点:重点:体验表演的乐趣。

难点:鼓励幼儿创造蝌蚪游的动作,学说各角色的话。

活动过程:一、欣赏音乐,学蝌蚪游。

1、师:小朋友,老师带来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

你们想听吗?(弹奏唱)2、提问: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小蝌蚪在水里怎样游?谁来学小蝌蚪游泳?有谁想出的小蝌蚪游的动作是不一样的?(请幼儿来学一学小蝌蚪游泳)3、教师示范游。

师:小蝌蚪游得真好看,看蝌蚪姐姐是怎样在水里游的。

二、在音乐伴奏下学蝌蚪游,吃食。

(1)[1~8]小节:在音乐伴奏下重复三遍。

师:蝌蚪姐姐请蝌蚪弟弟妹妹一块儿来水里游。

(2)[9~12]小节:老师带领在__x处咂嘴表示吃东西。

师:蝌蚪弟弟妹妹游了那么久肚子饿了,我们来吃点东西吧。

(3)重复[1~8]小节两遍:师:吃饱了,小蝌蚪一起游来游去做游戏吧。

(4)[9~12]小节:师:吃饱了,姐姐带你们去找妈妈吧。

(音乐[13~16]上)三、蝌蚪姐姐带小蝌蚪找妈妈。

(1)音乐[13~16]结束,鸭妈妈出现,蝌蚪姐姐带小蝌蚪上前问:“你是不是我们的妈妈?”鸭妈妈{配班老师扮}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到别的地方去找找吧。

”(2)音乐再起,蝌蚪继续游,到最后一句“妈妈,妈妈在哪里”时鲤鱼出现,蝌蚪上前问:“你是我们的妈妈吗?”鲤鱼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到别的地方去找找吧。

”(3)音乐起,蝌蚪游。

音乐结束,乌龟出现,蝌蚪上前问,乌龟回答,同上。

(4)音乐起,蝌蚪游。

音乐结束,青蛙妈妈出现,叫“呱呱,我就是你们的妈妈。

”小蝌蚪快速游到妈妈身边,一起拍手说:“妈妈找到了!妈妈找到了!”四、学说角色的话。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动物宝宝找妈妈》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动物宝宝找妈妈》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动物宝宝找妈妈》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几种常见动物宝宝和妈妈的特点。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几种常见动物宝宝和妈妈的特点,学会用语言表达。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理解动物宝宝与妈妈之间的亲情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动物宝宝的图片、动物妈妈的图片、动物宝宝找妈妈的场景图。

2.环境准备:布置一个充满童趣的教室环境,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1.邀请幼儿观看一段动物宝宝找妈妈的视频,引导幼儿关注动物宝宝和妈妈之间的亲情。

2.邀请幼儿谈谈自己观看视频的感受,引出课题。

(二)基本部分1.图片展示(1)教师出示动物宝宝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动物宝宝的名字。

(2)教师出示动物妈妈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动物妈妈的名字。

(3)教师出示动物宝宝找妈妈的场景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场景。

2.小组讨论(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张动物宝宝找妈妈的场景图。

(2)引导幼儿在小组内讨论:动物宝宝是如何找到妈妈的?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3.故事分享(1)教师邀请几名幼儿分享自己小组讨论的故事。

4.游戏环节(1)教师设计一个“动物宝宝找妈妈”的游戏,邀请幼儿参与。

(2)游戏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动物宝宝找妈妈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教师鼓励幼儿关爱动物,保护动物。

(三)结束部分1.教师出示一首关于动物宝宝找妈妈的儿歌,邀请幼儿一起演唱。

五、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丰富,贴近幼儿生活,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2.小组讨论和游戏环节设计合理,促进了幼儿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3.教师在活动中注重引导幼儿观察、表达,培养了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4.活动结束部分,通过儿歌演唱,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次活动。

不足之处:1.活动中,部分幼儿在表达时语言表达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培养。

小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动物宝宝找妈妈》

小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动物宝宝找妈妈》

小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动物宝宝找妈妈》本文主要介绍一篇小班语言教案,并结合教学经验进行反思。

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 听懂简单的动物名称和它们的特征。

2. 了解动物宝宝和它们的妈妈。

3. 学会用简单的句子描述动物。

教学内容:1. 学习动物名称。

2. 观看视频《动物宝宝找妈妈》。

3. 学习和练习简单的句子描述动物。

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动物,然后教师用英文说出动物名称并让学生跟读。

2. 观看视频:播放视频《动物宝宝找妈妈》,让学生观看并听教师讲述动物宝宝和它们的妈妈。

3. 学习句子:教师呈现图片让学生说出句子,并进行练习,例:此动物是小狗。

此动物的妈妈是大狗。

4. 操练:让学生自由选择图片和句子进行练习,然后和小组分享。

5. 总结:教师总结学习内容,让学生回答问题,例如:“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动物名称?”“你知道这些动物的特点和妈妈是谁吗?”“你能说出相关的句子吗?”教学反思:这篇小班语言教案主要涉及学习动物名称及描述,教学目标简单清晰。

整节课的设计也很精简,步骤简单易懂,适合学生们的口语练习。

首先,在导入部分,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动物,这是一个很好的引导学生的方法。

不仅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教师用英文说出动物名称并让学生跟读,这样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记住动物名称。

其次,在观看视频部分,教师提供具体的教学素材,让学生通过观看来了解动物宝宝和它们的妈妈。

同时,教师还要讲述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但是,对于一些语言较为复杂的动物名称,教师可以考虑使用中文解释或者提供图片进行介绍,这样能避免学生的理解困难。

再次,在学习句子部分,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选择了简单的句子,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

同时,让学生进行练习并和小组分享,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最后,在总结部分,教师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了简要总结,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动物宝宝找妈妈》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动物宝宝找妈妈》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动物宝宝找妈妈》含反思教案主题:动物宝宝找妈妈年龄范围:幼儿园小班(3-4岁)教学时长:45分钟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和使用本课的新词汇和短语。

2.能够通过听故事,复述故事的大致内容。

3.能够通过游戏,巩固和练习动物的名称和外貌特征的描述。

4.能够运用学过的知识,找到动物宝宝的妈妈,并用合适的语言表达。

5.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资源:1.《动物宝宝找妈妈》故事书2.动物卡片(包括不同动物宝宝和妈妈的图片)3.绳子和小袋子4.合适的背景音乐教学准备:1.事先熟悉故事内容,并且准备好讲解和复述故事的道具。

2.准备好故事书和相关的动物卡片。

3.准备好游戏所需要的道具和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1.歌曲引入(5分钟)播放一首与动物有关的儿歌,引导幼儿进入课程主题。

2.词汇学习(10分钟)出示相关的动物图片,带领幼儿认识和模仿动物叫声,并教授相关的动物名称,如lion, elephant, giraffe, bird, monkey等。

3.故事讲解(15分钟)展示《动物宝宝找妈妈》故事书,以简单直观明了的语言向幼儿讲述故事的情节和大致内容。

同时,用动物卡片演示和复述故事,引导幼儿跟着动物的动作和声音一起参与。

4.活动游戏(15分钟)a. 寻找妈妈游戏: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张动物宝宝的卡片,其他的动物卡片被混合放在教室里。

幼儿要找到属于自己小组动物宝宝的妈妈,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例如:“I found my elephant's mommy!”(我找到了我的大象妈妈!)b.动物行走游戏:幼儿将准备好的绳子摆成一个圆形,代表大象的圈中间。

幼儿围成一个圈,每个幼儿持有代表不同动物的卡片。

背景音乐响起,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情感,跳进圈内表演动物的动作和叫声。

5.反思(5分钟)引导幼儿回顾课堂的活动和学习内容,提问:a.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动物的名字?b.你记得动物宝宝找到妈妈的过程吗?c.在游戏中你觉得最有趣的是什么?教学延伸:1.结合绘本《动物宝宝找妈妈》,引导幼儿进行相关绘画和手工制作,如画动物的母子图、剪纸制作动物妈妈与宝宝、做动物面具等。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动物宝宝和妈妈》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动物宝宝和妈妈》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动物宝宝和妈妈》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和它们的宝宝,了解它们之间的亲子关系。

2.培养幼儿倾听故事、讲述故事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动物的兴趣。

3.教育幼儿关爱动物,学会与同伴分享、交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动物和它们的宝宝,理解故事内容,讲述故事。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关注动物之间的亲子关系,培养他们关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教具:动物和它们的宝宝的图片、头饰。

2.教学环境:布置教室,营造一个充满童趣的故事氛围。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知道的动物和它们的宝宝。

2.故事讲述教师讲述故事《动物宝宝和妈妈》,注意语气、表情的生动形象。

讲述过程中,引导幼儿关注动物宝宝和妈妈之间的互动,感受它们之间的亲情。

3.故事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故事内容。

问题如:故事中有哪些动物和它们的宝宝?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你最喜欢哪个角色?4.情境体验教师邀请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境体验。

分组进行,每组扮演一个动物家庭,进行互动表演。

5.活动延伸教师出示动物头饰,邀请幼儿戴上头饰,扮演动物宝宝和妈妈。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找妈妈”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动物之间的亲子关系。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为下次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五、作业与拓展1.作业: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讲述故事《动物宝宝和妈妈》。

2.拓展: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兴趣,开展关于动物的主题活动,如参观动物园、制作动物手工作品等。

六、教学反思1.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幼儿的倾听、讲述能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教师在活动中,注重与幼儿的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动物和它们的宝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在情境体验中,感受到了动物之间的亲子关系,培养了关爱动物的情感。

同时,他们在讲述故事、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小班教案:找妈妈(21篇)

小班教案:找妈妈(21篇)

小班教案:找妈妈(21篇)小班教案:找妈妈篇1嬉戏目标:1.体验参加科学认知活动的乐趣。

2.能仔细认真观看事物。

3.了解小象的形状特征及生活习性。

嬉戏预备:小象头饰若干、大象等若干种动物头饰一个。

嬉戏过程:一、导入模拟小象喊:“妈妈,妈妈。

”引起幼儿爱好。

〔出示玩具小象〕二、绽开1.引导幼儿观看并说出小象的名字及形状特征。

提问:“这是谁啊?”〔小象〕“你怎么知道这是小象啊?”老师逐一提问小象的耳朵、鼻子、毛皮、身体、尾巴四肢像什么,发挥幼儿想象,关心幼儿记忆。

老师小结:“小象的身体又高又大,有两只小眼睛、两只像扇子一样的大耳朵、一个长长的鼻子、两个大而长的象牙,身体后面有一条细细的尾巴,身体下面有四条很粗的腿。

”2.依据已知的特征帮小象找妈妈。

〔1〕指导语:“小象为什么喊妈妈呢?你们知道它的妈妈上哪儿去了吗?我们一起帮它找找吧!”出示有很多动物的图片,请幼儿从中找出小象的妈妈。

〔2〕提问:“你从哪儿看出这是小象的妈妈?”请每位回答下列问题的幼儿说出2-3种大象的特征。

〔3〕请幼儿将小象送到妈妈那里,引导幼儿仿照小象说“妈妈好!”老师仿照小象妈妈说:“你跑到哪里去了,饿了吗?妈妈给你带来了好吃的。

”提问:“小伴侣,你们猜小象的妈妈给它带来了什么。

”〔幼儿依据阅历回答〕老师小结:小象喜爱吃青草、西红柿、甘蔗和香蕉。

请幼儿取卡片送给小象。

请幼儿仿照小象吃东西的样子,了解小象是用鼻子将东西卷起来送进嘴里的。

3.嬉戏:〔1〕请幼儿说出图片上其他动物的名字。

〔2〕嬉戏:找妈妈。

方法:请幼儿戴上动物头饰,扮演“动物宝宝”快速找到自己的“妈妈”〔动物卡片〕。

请“动物宝宝”说出“妈妈”的名字。

嬉戏反复进行。

三、结束“动物宝宝”与“妈妈”一起联欢,感受快乐。

小班教案:找妈妈篇2目标:1、引导幼儿知道鹅蛋、鸡蛋、鸭蛋、鹌鹑蛋的大小、颜色不一样。

2、愿意与老师、同伴交往。

3、初步感受关心别人是欢乐的。

4、教幼儿养成细心、仔细的学习看法。

《动物宝宝找妈妈》小班教案

《动物宝宝找妈妈》小班教案

《动物宝宝找妈妈》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几种常见的小动物以及它们的特点。

2. 能够正确地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教育幼儿爱护动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知几种常见的小动物以及它们的特点。

难点:能够正确地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三、教学准备1. 小动物的手偶或图片。

2. 小动物的叫声录音。

3.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小动物手偶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小动物的名字。

2. 认识小动物:教师分别展示几种常见的小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3. 模仿小动物:教师播放小动物的叫声录音,引导幼儿模仿它们的叫声和动作。

4. 游戏:动物宝宝找妈妈。

教师扮演小动物,让幼儿找到对应的妈妈。

5. 绘画活动:请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家长协助幼儿在家里观察一种小动物,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并记录下来。

2. 评价:教师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评价幼儿对小动物的认识和喜爱程度。

六、教学内容拓展1. 故事分享:教师讲述《动物宝宝找妈妈》的故事,引导幼儿感受母爱的伟大。

2. 知识拓展:教师介绍更多关于小动物的知识,如生活环境、食物等。

七、教学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

2. 社会实践: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近距离观察小动物,培养幼儿的爱心。

八、教学策略1. 直观演示: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播放录音等直观方式,让幼儿更好地认识小动物。

2. 游戏教学:教师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 情境教学:教师创设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九、教学反思2. 针对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3. 鼓励家长在家继续培养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

十、教学评价1. 幼儿对小动物的认识程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小动物的认识。

小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动物宝宝找妈妈》

小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动物宝宝找妈妈》

小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动物宝宝找妈妈》一、教学背景学生年龄:3-4岁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动物宝宝和妈妈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了解动物的习性和特征。

教学内容:《动物宝宝找妈妈》二、教学活动设计1. Warm-up(热身)在教学前,我们可以通过唱脑筋急转弯、欢快的儿歌、诗歌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为后面的教学打好基础。

2. Lead-in(导入)老师可以分类出示多个动物的图片,然后依据图片提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于这些动物的看法,并让学生说出该动物的名字。

3. Presentation(呈现)老师播放《动物宝宝找妈妈》的视频,然后让学生观看,了解动物宝宝和妈妈之间的亲密关系,了解不同的动物特点和习性,对于词汇较难的单词,老师也需在教学中加以讲解。

4. Practice(练习)老师可通过游戏和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并运用自己的语言知识。

游戏一:对话连连看将图片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宝宝图片,另一部分是妈妈图片,然后让学生根据宝宝图片和妈妈图片的特征、颜色、形状等内容进行搭配,能够完成关卡即可。

游戏二:扮演角色老师将两个同学配成一对宝宝和妈妈,让他们进行互动,即使头饰、耳朵等的道具来诠释宝宝和妈妈,并让学生自由发挥,了解动物之间的关系。

5. Summary(总结)教师可采用与本节课内容相适应的图片或词语,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及重点短语和单词的掌握。

6. Homework(作业)老师布置相应的动物肖像的拼图活动,让学生继续巩固所学内容,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动物特征和生理特性。

三、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中,我在许多方面都有所收获。

首先,我认为课堂趣味性的重要性,通过游戏、唱歌、欢快的声音等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对于我们的授课内容产生兴趣,从而渗透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即课程之外也能够继续对于游戏的内容进行沉淀和思考。

同时,我们也能够通过游戏等形式来加强孩子们对于某些单词和形容词的体验和运用能力。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动物宝宝找妈妈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动物宝宝找妈妈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动物宝宝找妈妈》导言小班儿童正处于认知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科学课程作为启发性的学科,对他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我在小班科学课程中所设计的一次优质课,以及对课程的反思和评价。

课程目标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将本次课的目标设定为:1.能够区分不同的动物,并能认识它们的生活习性;2.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策略在本次课程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1. 启发性提问我在课程中布置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幼儿自由思考,探索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鸟妈妈在哪里?」「猫妈妈在哪里?」「哺乳动物的小宝宝和蛋生动物的小宝宝有什么区别?」等问题。

2. 观察性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图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资源与实物结合起来,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加深对动物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孩子们通过观察小鸟和燕子的巢,来了解它们的巢穴是怎样建造的。

3. 合作探究在课程中我组织幼儿分组合作,让他们之间搭档,互相帮助,相互分享和展示成果。

通过小组探究和分享,加深对科学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流程本次科学课程共分为以下流程:1. 导入阶段•通过简短的音乐和动作来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向幼儿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

2. 实验探究阶段•利用教具、图片、声音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习性等;•带幼儿参观动物园,让幼儿与动物玩耍、观察、感受,培养幼儿探究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3. 学科交流阶段•布置小组探究活动,让幼儿自由分组,展开主题探究;•让每个小组在小班中展示成果,互相评论和分享交流。

4. 总结阶段•课程结束前,通过歌曲、游戏等方式回顾教学内容;•激发幼儿对相关问题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究。

教学反思与评价在本次科学课程中,我采用了多种启发式教学策略,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融入多媒体、实物等元素,既让幼儿感受了实验的乐趣,也让幼儿从中习得了科学知识。

小班科学实验教案教学《动物宝宝找妈妈》

小班科学实验教案教学《动物宝宝找妈妈》

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及其宝宝,了解动物宝宝和妈妈之间的亲情。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增强他们的家庭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及其宝宝,如小猫、小狗、小鸟等。

2. 学习动物宝宝找妈妈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动物宝宝和妈妈的图片,如小猫、小狗、小鸟等。

2. 准备一些关于动物宝宝找妈妈的视频或故事。

3. 准备一些玩具动物,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几种常见的动物及其宝宝,引导幼儿观察和认识。

2. 讲解:讲解动物宝宝找妈妈的方法,如观察外貌、听声音等。

3. 实践: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尝试用学到的方法找到自己的“妈妈”。

4. 总结:通过讨论,让幼儿总结找到妈妈的方法,并强调亲情的重要性。

五、作业设计:1. 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家人或朋友,尝试用学到的方法找到他们的“妈妈”。

2. 请家长协助,让幼儿拍摄一段关于找到“妈妈”的视频,分享到班级群。

3. 让幼儿画一幅关于动物宝宝找妈妈的画,并在班级进行展示。

1. 观察幼儿在实践环节的角色扮演中,是否能运用所学方法找到“妈妈”。

2. 关注幼儿在回家后的作业中,是否能主动观察并用所学方法找到家人或朋友的“妈妈”。

3. 评价幼儿在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中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带领幼儿去动物园或宠物店,观察不同动物及其宝宝,加深对动物的认识。

2. 邀请动物专家来园进行讲座,让幼儿更深入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亲情关系。

3. 开展一次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动物宝宝找妈妈的游戏,增进亲子关系。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2. 思考如何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和特点。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动物宝宝找妈妈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动物宝宝找妈妈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动物宝宝找妈妈》一、教学目标1.认识不同动物宝宝和妈妈的名称;2.了解不同动物宝宝和妈妈之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小动物图片卡片、动物宝宝找妈妈的绘本;2.教学环境:教室黑板、小动物标志牌、幼儿座椅。

三、教学过程1.导入(约10分钟)–利用小动物图片卡片,先放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和猜测动物的名称;–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家养的宠物,它是什么动物的宝宝。

2.探究(约15分钟)–利用绘本《动物宝宝找妈妈》,让学生观察图片,并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宝宝和妈妈之间的特征;–跟学生一起猜测宝宝和妈妈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将对应的小动物标志牌贴在绘本上。

3.实践(约20分钟)–老师发放小动物标志牌给每位学生,通过学生之间的配对活动,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妈妈”;–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动物之间的差异,例如大小、颜色、形状等,进行简单的描述。

4.总结(约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复习动物宝宝和妈妈的名称;–询问学生宝宝和妈妈之间的关系,并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动物。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卡片、绘本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参与度高,能够积极实践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在导入环节,我让学生观察图片进行猜测,调动了他们的思维和注意力。

但是由于学生在语言表达上的限制,有些学生无法正确说出动物的名称,需要我进行提示和指导。

在探究环节,学生通过观察绘本中的图片,能够辨认出宝宝和妈妈之间的关系,能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它们之间的特征。

但是在配对活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在找出自己的“妈妈”时出现困难,需要我及时帮助和指导。

在实践环节,学生通过互相配对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进一步加深了对动物宝宝和妈妈之间关系的理解。

通过对比不同动物之间的差异,学生能够简单地描述它们的特征。

在总结环节,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回顾,并与学生一起进行了简单的复习。

通过询问学生宝宝和妈妈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玩具小故事动物找妈妈教案

玩具小故事动物找妈妈教案

玩具小故事动物找妈妈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能够听懂并理解关于动物找妈妈的小故事。

2. 能够通过讨论和练习,掌握一些关于动物的基本词汇和句型。

3. 能够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和理解小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2. 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加深学生对小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难点。

1. 学生对小故事中的一些生词和句型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在角色扮演和游戏中的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

1. 小故事《动物找妈妈》的图片或故事卡片。

2. 动物模型或玩具。

3. 与小故事相关的词汇和句型的图片或卡片。

4. 角色扮演和游戏的道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话题。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动物模型或玩具,引导学生讨论动物和它们的妈妈。

然后提出问题,动物是怎么找到它们的妈妈的呢?引出小故事《动物找妈妈》。

2. 讲述小故事。

教师讲述小故事《动物找妈妈》,并适当使用动作和表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讲述过程中,可以适时停顿,让学生思考故事情节和动物们是如何找到妈妈的。

3. 学习关键词汇和句型。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卡片或图片,教授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如动物的名称、动作词和表示询问的句型。

并通过图片或卡片的展示和朗读,让学生理解和模仿。

4. 角色扮演。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扮演小故事中的动物和妈妈,通过对话和动作,再次体验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5. 游戏互动。

教师设计一些与小故事相关的游戏,如找妈妈游戏、动物接龙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故事中学到的词汇和句型,加强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6. 拓展活动。

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小故事编写一些类似的故事,或者绘制故事情节的图片。

也可以邀请学生表演小故事,让他们在表演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通过小故事学习和掌握一些关于动物的基本词汇和句型,也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动物宝宝找妈妈》教学设计与反思:启发幼儿自主探究

《动物宝宝找妈妈》教学设计与反思:启发幼儿自主探究

动物宝宝找妈妈教学设计与反思:启发幼儿自主探究一、引入《动物宝宝找妈妈》是一本幼儿经典读物。

孩子们无论是看图说话还是回答问题,都能从中体会到动物世界的奇妙。

本次教学以启发幼儿自主探究为目标,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探究,理解动物与它们的妈妈之间的关系,了解动物的生存习性。

二、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故事,让幼儿了解不同动物与其妈妈之间的关系;2. 通过讨论和展示,帮助幼儿掌握动物的生存习性;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听几段动物妈妈的呼唤声,让幼儿猜测声音的来源,并简单介绍一下不同动物的生存习性;(2)给幼儿放一段《动物宝宝找妈妈》的动画片,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故事中的动物形象。

2. 细节阅读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习掌握关键细节,包括动物的名称、习性、生活环境以及它们与妈妈之间的关系等信息。

同时通过问答和细节展示等方式加深幼儿对故事的记忆和理解。

3. 探究环节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动物形象,利用自行车上的轮子,观察动物在不同的环境下的转动方式,引导幼儿思考,探究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与环境的适应能力。

4. 课堂表现教师让幼儿在黑板上画图,并简单介绍自己所选择的动物,和它在故事中的表现。

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幼儿讨论,促进幼儿间的交流和互动。

5. 思维拓展幼儿通过听故事、观察、探究和表达等多种方式,对动物与它们的妈妈之间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

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幼儿思考,展开有意义的社交性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幼儿在观察动物和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对不同动物与它们的妈妈之间的关系有了深刻认识。

同时幼儿也掌握了生存习性和生活环境,培养了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幼儿的认知、语言和社交性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课堂时间比较紧张,有的幼儿在表现过程中略显羞涩等问题,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基于《动物宝宝找妈妈》的教案设计与反思: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基于《动物宝宝找妈妈》的教案设计与反思: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在幼儿教育中,观察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而动画片《动物宝宝找妈妈》可以成为我们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本文将介绍基于该动画片的教案设计和反思,旨在通过这一案例,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一、课程目标本次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能够通过观看动画片,理解和掌握寻找目标的过程和方法,提高其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次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并通过掌握找到目标的方法,提高其判断和决策能力。

同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课程的难点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幼的实际情况和表现进行调整。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观看动画片《动物宝宝找妈妈》,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角色的特点。

2.引导幼儿观察动画片中寻找目标的过程和方法,让幼儿拥有“找寻顺序、层层递进”的思维能力。

3.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实际表现,逐渐增加难度,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增加幼儿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教学方法:1.观看动画片,引导幼儿自由、主动地观察和思考。

2.通过故事情节、游戏和问答等形式,引导幼儿掌握找到目标的方法和思考过程。

3.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让幼儿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课后活动1.整理课堂笔记,让幼儿回顾和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和方法。

2.安排小组游戏或角色扮演,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找寻目标的过程,检验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3.家庭作业:在家中找到不同的物品,用所学到的方法描述并写下寻找的过程,让家长配合纠错和提供意见。

五、教学效果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幼儿将会掌握到以下几点:1.掌握了找到目标的方法和思考过程。

2.增强了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了判断和决策能力。

3.增强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反思本次课程设计通过让幼儿观看动画片,进而引导幼儿掌握找到目标的方法和思考过程,旨在提高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其判断和决策能力,同时加强了幼儿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动物宝宝找妈妈》教学过程与反思:如何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

《动物宝宝找妈妈》教学过程与反思:如何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

在教育领域中,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是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还是高中教育,都需要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

而对于学前教育来说,如何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以《动物宝宝找妈妈》教学过程为例,分析与反思如何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

一、背景介绍《动物宝宝找妈妈》是一篇适合学前教育的儿童故事,通过宝宝们四处寻找妈妈的过程,传递出了亲情的重要性,引导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孩子们的社会化适应能力。

二、教学过程1.故事导入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教师给孩子们讲述了《动物宝宝找妈妈》的故事背景,让孩子们在脑海中勾勒出故事的场景,引导孩子们对于故事背景的认知。

2.故事内容展开在引导孩子们对于故事背景的认知之后,教师开始引导孩子们了解故事的内容。

通过对故事内容的讲解,引导孩子们了解每个宝宝寻找妈妈时所遇到的情况,让孩子们进行想象和思考,并将自己的感受分享给小组成员。

3.互动游戏在故事内容介绍之后,教师通过互动游戏来增强孩子们对于故事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教师可以让孩子们扮演动物宝宝的角色,模拟寻找妈妈的过程,激发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同时也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4.贴画作画在互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贴画作画活动,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将动物宝宝的寻找妈妈过程进行表达,提高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反思1.适应性在故事的编选和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应该充分考虑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确保所有的教学环节都是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的。

2.亲和性在课堂气氛的创设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该让学生在放松、舒适的环境下,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通过教学活动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亲和力。

3.多样性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该创造多样性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接触课程中的内容,从而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

四、小结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学前教育这个教育阶段更是需要有一种创设适宜教育环境的必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宝宝找妈妈》小班教案
《动物宝宝找妈妈》小班教案
学习目标:
通过阅读,了解动物的出生,知道动物会长大。

喜欢读书,培养阅读的兴趣。

初步了解其特性。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跟动物做朋友》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12—13页。

有关动物成长的图书。

动物妈妈和宝宝图卡(见材料制作)。

活动过程学习领域:
形式:集体
1、向幼儿提问:乐乐去看过什么动物。

2、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讲故事《乐乐去看小花猫》:
有一天,爸爸跟乐乐说:“我今天带你去一个神秘的地方。

”原来爸爸要带乐乐去一个朋友的家,那个人的家里养着几只猫,有的
是灰黑色的,有的是黄色的。

有一只大猫刚刚做了妈妈,它生了5只小猫咪。

乐乐看见3只小猫咪正在吃猫他*的奶,有两只小猫咪吃饱了正在睡觉。

乐乐问爸爸:“我可以把小猫咪带回家吗?”爸爸说:“小猫咪刚出生,它们都需要猫他*的照顾。

你能当猫妈妈吗?”乐乐摇摇头,
爸爸还说:“如果小猫离开了猫妈妈,猫妈妈和小猫都会很伤心的。


乐乐又问:“爸爸,你可以再带我来看小猫咪吗?”爸爸说:“可以啊,你可以看着小猫咪长大。

小猫咪像你一样,会慢慢长大的。


3、向幼儿提出问题:你知道小猫是怎样出生、长大的吗?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寻找答案。

4、并将自己找到的信息与小朋友分享。

5、与幼儿一起阅读有关动物成长的图书,帮助幼儿了解:狗和猫的宝宝会先在他*的肚子生长发育,然后才会出生。

6、出示动物妈妈和宝宝图卡,请幼儿把“妈妈”和“宝宝”正确地配对。

活动评价:
能知道动物会长大。

喜欢阅读图书。

活动建议:
本活动的.几个过程可以分几个环节进行,如:过程1、2可以利用过渡环节,提出问题;过程3请家长配合在家进行;过程4、5、6可以在班级通过教学活动的形式开展。

同时,过程4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搜集的信息的情况,利用早晨谈话的时间持续进行。

在图书区投放有关动物成长的图书,供幼儿自己选择。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

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