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科学院大学遥感概论考研试题
遥感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遥感技术中,卫星轨道高度在1000km以上的是()。
A. 低轨道卫星B. 中轨道卫星C. 高轨道卫星D.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答案:C2. 遥感影像上,绿色通常代表()。
A. 水体B. 植被C. 城市D. 裸土答案:B3. 以下哪种传感器可以获取立体影像()。
A. 多光谱传感器B. 红外传感器C. 雷达传感器D. 单波段传感器答案:C4. 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中,不需要考虑的是()。
A. 大气折射B. 地球曲率C. 地形起伏D. 传感器倾斜答案:D5. 以下哪种遥感数据类型属于高光谱遥感()。
A. 多时相数据B. 多角度数据C. 多波段数据D. 超光谱数据答案:D6. 遥感影像的辐射校正不包括()。
A. 传感器响应函数B. 大气影响C. 太阳高度角D. 地形起伏答案:D7. 以下哪种遥感技术主要用于海洋环境监测()。
A. 光学遥感B. 红外遥感C. 微波遥感D. 激光遥感答案:C8. 遥感影像的分类中,监督分类需要()。
A. 训练样本B. 先验知识C. 专家系统D. 机器学习算法答案:A9. 以下哪种遥感数据可以用于城市热岛效应研究()。
A. 可见光数据B. 红外数据C. 微波数据D. 超光谱数据答案:B10. 遥感影像的融合技术中,IKONOS和QuickBird数据的融合可以提高()。
A. 空间分辨率B. 光谱分辨率C. 辐射分辨率D. 时间分辨率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遥感影像的获取()。
A. 云层覆盖B. 太阳高度角C. 传感器类型D. 地形起伏答案:ABCD12. 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方法包括()。
A. 仿射变换B. 多项式变换C. 透视变换D. 傅里叶变换答案:ABC13. 以下哪些是遥感影像的增强方法()。
A. 直方图均衡化B. 边缘增强C. 波段组合D. 空间滤波答案:ABCD14. 以下哪些是遥感影像的解译方法()。
中科院遥感所GIS考研历年试题
2003遥感所硕士试卷GIS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 地理信息系统2. 空间信息网格3. 空间数据挖掘4. 数据互操作性5. 空间索引二.填空题(每空答对得2分,不答或答错不扣分,共40分)1、地理信息系统萌芽于()年代。
2、我国的地理信息系统工作起始于()年代,其标志是()。
3、()、()和()是地理空间分析的三大要素。
4、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转换主要包括()和()。
5、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分为()、()和()三个层次。
6、空间关系通常分为()、()和()三类。
7、手扶跟踪数字化的精度受()、()和()三种条件的影响。
空间信息查询方式主要有()、()和()三种方式。
三.判断题(请根据判断在每题的括弧中写入“对”或“错”,每一题答对得4分,答错不扣分,共20分)1、若某一弧段的左、右多边形分别为A和B,则A、B两个多边形相邻。
()2、若弧段A和多边形P无交点,则A和P是分离关系。
()3、利用游程编码数据结构一定能够减少数据存储空间。
()4、对于等角投影,面积越大,造成的畸变越大,因而大面积的区域制图不适合使用等角投影。
()5、开放式GIS的目的是实现异构分布数据的共享和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
()四.简答题(共三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地理空间数据库的特点及发展趋势2、简述空间数据质量的标准要素3、简述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的内容及意义五.论述题(共两题,45分)1. 长江三峡工程是举世注目的重大水利工程。
若根据蓄水前后的水位计算淹没区范围、淹没耕地面积及淹没区移民数量,你需要哪些基本数据?并结合GIS的功能给出详细的技术方案和实现过程。
(25分)2. 给定某一海域的海面观测点分布地图及每个点的海面日平均温度观测数据,现需要计算该海域内某一天的海面温度等值线分布及温度变化梯度分布,请利用GIS的功能给出求解方法和步骤。
(20分)2005遥感所硕士试题GIS一、填空题1. 数据建模的三个步骤:2. 空间分析的三种类型:3. 矢量对象按其维数分为五类:分别判断集中对象是人为、还是自然空间对象。
测绘科学技术: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考试题.doc
测绘科学技术: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考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名词解释 相对论效应 本题答案: 2、名词解释 无选择性散射 本题答案: 3、名词解释 斜距投影 本题答案: 4、问答题 试简要阐述沉积岩的波谱色调及图形特征。
本题答案: 5、名词解释 光谱分辨率 本题答案: 6、名词解释 线性拉伸 本题答案: 7、问答题 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应具备哪些基本功能? 本题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8、名词解释训练样区本题答案:9、名词解释多中心投影本题答案:10、问答题如何评价分类精度?本题答案:11、问答题试简要阐述遥感影像上背斜和向斜的解译标志及其特征。
本题答案:12、名词解释高通滤波本题答案:13、问答题分类前的预处理工作主要有哪些?本题答案:14、填空题黑体指能够在()。
或者说能全部吸收外来电磁波辐射而毫无反射和透射能力的理想物体。
自然界中并不存在这种绝对的黑体。
本题答案:15、名词解释多项式纠正本题答案:16、问答题怎样才能将光学影像变成数字影像?本题答案:17、问答题什么叫特征空间?地物在特征空间聚类有哪些特性?本题答案:18、问答题图像融合的三个层次指什么?图像融合的方法有哪些?本题答案:19、问答题试简要阐述线性构造的主要解译标志(表现形式)。
本题答案:20、问答题分类后的处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本题答案:21、名词解释判别函数本题答案:22、名词解释米氏散射本题答案:23、名词解释BSQ本题答案:24、名词解释粗加工处理本题答案:25、名词解释通用构像方程本题答案:26、问答题图像之间配准的两种方式指什么?本题答案:27、名词解释推扫式成像仪本题答案:28、问答题试简要阐述基于IHS变换融合的基本原理和融合过程。
中科院大学843遥感概论问答2.0
2014:
1.遥感过程 (1 )数据获取(2012): 所应用的科学,物理,电子空间,信息; 内容:①能源 ②大气传播 ③到达地面的能量与地表物质相互作用,大气反射大气吸收;折射 ④再次的大气传播 ⑤遥感系统 ⑥图像数据产品,模拟图像(胶片),数字图像(数字磁介质) (2)处理分析:所应用的科学,数学,计算机; 内容:⑦处理分析与解译,处理:信息恢复,辐射校正,卫星姿态校正,投影变换,数据转换,通用 数据格式,模拟信号(记录在胶片) 解译、分析:目视解译或模拟图像处理 技术:于像元色调/颜色的统计识别技术,纹理组合,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模糊逻辑 (3 )数据应用 地学规律为基础,地球科学、生命科学 内容:⑧信息产品 ⑨多目标用户 2. 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 (1)资料的采集与预处理:历史资料;调查资料;遥感数据 (2)分类系统的确定:耕地;林地;城镇建设与工矿用地;水域;其它 (3)变化信息的遥感提取:不同年份的假彩色合成;多时相遥感数据空间配准的基础上,分别进行 自动分类;主成分分析,比值分析 (4)GIS 支持下的遥感快速动态监测:背景数据库;空间分析 (5)结果分析: 3. 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可见光——红外多光谱扫描仪) a.信息特点: 时间尺度,3-5 天; 空间尺度,4-5km,海岸 1km; 波段,叶绿素吸收峰,叶绿素反射射峰,悬浮泥沙敏感波段 b.应用领域: 海洋水色测定,水温测定,通过水色差异测水深,多光谱图像分析: 4.重复自组织数据分析(ISODATA)算法★★★★ (1 )需定义: CMAX,通常比最后分类图像的类别多;在循环中,最大类别不变的像元百分比,达到时 isodata 停止; 最长时间,当算法执行的时间达到这个值,无论是否达到最大百分比都停止;每个集群串中最小的像 元数量、最大的标准方差;最小的集群均值间距离,小于则合并;集群分散值,常为 0 (2 )基本步骤:1.初始随机 CMAX 的选择中心;2.计算像元到这些中心的距离,按最小距离规则划分 到其对应的集群中;3.重新计算每个集群的均值,按照前面定义的参数合并或分开集群组;4 重复 2 和 3,直到达到最大不变像元百分比或者最长运转时间 5.提高遥感定位精度的途径★★ (1)通过地面控制点参数,改进几何精纠正方法 (2)发展提高定位精度的相关技术:轨道参数与姿态参数的量测技术、微波或激光测距技术、GPS 技术,获取地面三维信息,生成 DEM 消除地形影响,提高定位精度 (3)多角度观测、同轨或异轨的立体监测技术 (4)改善遥感器数据获取方式 6. 合成孔径成像雷达(SAR)在海洋遥感中的运用★★★★
2013年中国科学院大学考研真题遥感概论硕士研究生专业课考试试题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遥感概论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大气散射 2.亮度温度 3.光谱分辨率 4.方位分辨率5.纹理6.植被覆盖度 7.辐射校正 8.图像空间增强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健康植物从生长发育到成熟期,其光谱是如何变化的?
2.简述太阳辐射的特点及其在遥感中的用途。
3.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大气校正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简述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的几何特性。
5.进行图像的几何校正时,地面控制点的选取需遵循哪些基本规则?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如何理解“遥感”是以电磁波与地球表面物质相互作用为基础,来探测、研究地面目标的科学。
2.举例说明色调或颜色在遥感图像解译中所起的作用。
3.如果需要对某个南方多云多雨的城市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请叙述整个工作流程和其中的注意事项。
4.结合实例说明在全球尺度上进行生态环境监测,遥感的潜力、遥感的局限性和对这些局限性有何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科目名称:遥感概论第1页共1页。
遥感概论考研试题整理
遥感概论考研试题整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概论》考试大纲本《遥感概论》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自然地理学、环境科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遥感概论》的主要内容包括遥感的物理基础与成像机理、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和遥感应用等。
要求考生对其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够系统地掌握地物电磁波谱和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内容,掌握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和方法,并具有综合应用遥感信息分析地理现象和特征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一)遥感的基本概念1、遥感的概念、特点、类型2、遥感系统的组成3、遥感的发展概况及其展望(二)遥感的物理基础1、电磁波谱与电磁辐射2、太阳辐射及大气对辐射的影响3、地球辐射与地物波谱(三)遥感成像原理与图像特征1、遥感平台,摄影成像、扫描成像及微波成像的原理及图像特征2、常用遥感图像(TM、ETM+、SPOT、CBERS、MODIS等)的基本技术参数和各波段的主要应用范围等3、遥感图像的特征(空间、时间、光谱、辐射分辨率)(四)遥感信息提取1、遥感图像(光学图像和数字图像)的基础知识2、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解译标志及解译方法3、遥感图像的校正与增强处理方法4、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五)遥感的应用1、了解遥感在植被、水体、土壤及地质、环境等方面的应用2、3S技术的综合应用二、考试要求(一)遥感的基本概念理解并掌握遥感的基本概念、特点、类型,了解遥感过程及其技术系统;了解遥感的发展与前景。
(二)遥感的物理基础理解并掌握电磁波、电磁波谱及电磁辐射等基本概念与专业术语;理解并掌握太阳辐射及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理解并掌握地球辐射与地物波谱;掌握反射率及反射波谱等基本概念,掌握常见地物反射波谱特征,理解环境对地物光谱特性的影响。
(三)遥感平台与遥感成像了解遥感平台;理解并掌握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的成像机理和图像特征;了解目前常用的传感器及其主要技术参数和各波段的主要应用范围等;熟悉遥感图像的特征。
2010—中科院843遥感概论试题
10遥感所遥感概论
一名词解释(4*5)
1,辐射亮度
2,光谱角度匹配
3,体散射
4,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
5,数字地形模型
二填空(4*5)
1,NDVI计算,并辨别地物,是植被
2,地面分辨率计算,与线对与比例尺相关的
3,矢量结构的基本元素
4,前向模型的种类
5,地质填图的地物解译标志
三多项选择(5*4)
1,植被光谱特征的影响因素
还有三个,记不太清了,也是很基础的问题
四辨析题
5个题,20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都不对,错误比较明显
五简答题(5*5)
1,遥感图像可以用哪些特征进行描述?
2,定量遥感的基本问题
3,HDF数据格式
4,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的关键步骤
6,遥感与GIS的关系
六综述题(15*3)
1,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讨论太阳辐射被遥感器接受的过程中遇到的物理现象
2,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微波遥感图像的成像机理的异同?并讨论FY-3的在农作物长势和旱情监测中的应用前景(风云三的传感器参数已给出)
3,遥感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843遥感概论考研(历年真题+答案+梅安新、赵英时笔记)复试分数线
考试范围解析:
考察大家对遥感的基本概念和了解,难度一般。
开篇就说要着重考察学生对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对遥感信息处理基本方法的 掌握以及对遥感地学应用问题的基本分析能力。具体来说,就是三块,分别是遥感基本概念 和原理;遥感信息处理基本方法的概念、原理;遥感应用的基本分析能力。这几个方面, 都 强调的是基本能力,也就是说题目不会太难。 ……………… ⑤遥感的应用 包括遥感地学应用的一般工作流程,以及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遥感、植被遥感、水体遥感、 地质遥感中的最基本内容,能够举例说明。注意两点,一是掌握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遥感、 植被遥感、水体遥感、地质遥感中的最基本内容,也就是概念,原理,流程,这些在资料里 面都有涉及;二是要举出代表性例子,书上例子均可。
3、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大气校正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地学考研中心遥感小组解析】 :一要知道大气对电磁波辐射都有哪些影响?一是散射,二 是吸收,三是透射。大气的这些特性都取决于电磁波的特性、大气成分和环境的变化。二要 知道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的范围,那就是 0.38-2.5um。 参考答案: 大气对透过的电磁波会产生吸收、散射和透射的特性。当太阳辐射进入地球表面,必然与大 气有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能量不断减弱。主要有几个方面:大约 30%会被云层和其他大气成 分反射回宇宙空间;17%会被大气吸收;22%会被大气散射;仅有 30%会辐射到地面。 大气吸收方面:具有显著的选择性,吸收太阳短波辐射的主要气体是水汽。在可见光区, 大 气的吸收很少,可以忽略;在红外区,主要是水汽的吸收,可以吸收大约 20%太阳能量,主 要在 1.4 和 1.9um 处………… 大气散射方面:大气散射是电磁辐射能受到大气中微粒(大气分子或气溶胶等)的影响, 而 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其散射强度依赖于微粒的大小、微粒含量、辐射波长和能量传播穿过 大气的厚度,分为瑞利散………… 大气反射方面:由于遥感成像一般都会选择晴朗无云天气,所以大气反射应先排除。 所以, 太阳辐射的衰减主要是由于散射造成的, 散射衰减的类型与强弱主要和波长密切 相关。而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主要就是瑞利散射。所以在此波段的大气校正主要考虑因 素应是空气中的气溶胶或大气分子,一般………… 三、论述题 3、如果需要对某个南方多云多雨的城市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请叙述整个工作流程和其 中的注意事项。 【地学考研中心遥感小组解析】 :关于土地利用遥感调查,也是遥感的主要应用之一,相关 书籍对流程这块都有详细说明。 比例尺方面, 由于已经确定为城市, 影像可选取 TM、 SPOT、 HJ-1 号、ZY-3 等,细节方面考虑使用 IKONOS 影像补充。另外要注意多云多雨这个条件。 一、基本工作流程 土地利用主要研究各种土地的利用现状(包括人为和天然状况) ,一般指地球表面的社 会利用状态,如工业用地、住宅地、商业用地等。土地利用仅反映土地实际用途,而不表示 它的潜在用途和适用性。 运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以摸清土地数量及分布状况, 是遥感应用最早,也是最多的一项基础工作。基本工作流程即为: 遥感图像的选取---图像的分析---解译标志的建立---判读与制图---面积量算---精度分析。 二、具体步骤 1、遥感数据源的选择 目前用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监测的遥感数据主要有 NOAA/AVHRR 数据和 Landsat/TM 数 据,还有 SPOT 数据。NOAA 是美国发射的气象观测卫星,其 AVHRR 数据时间分辨率高,有利 于捕捉地面快速动态变化信息,但空间分辨率低(1.lkm)太低,适于全球、大洲、区域等 大尺度的环境资源研究。 Landsat/TM 数据。 TM 有七个波段, 地面分辨率为 30m(TM6 为 120m) TM 数据光谱分辨率较高,针对性强,可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进行多种组合处理和专题信 息提取, 适于做中小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研究。 最终本项目选择了 TM 和 SPOT 数据。 理由如下: (1)对于城市及周边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SPOT 10 米分辨率、环境系列卫星 15 米的分辨 率是可以满足要求的。 ……………… 5、人工目视解译 (1)解译标志的建立 首先, 根据区域特点, 确定以国家一、 二级分类系统为基础的研究区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遥感概论-考研、考博试题答案汇总
一、名词解释(陈程)1.成像光谱仪:通常的的多波段扫描仪将可见光和红外波段分割成几个到十几个波段.对遥感而言,在一定波长范围内,被分割的波段数越多,即波谱取样点越多,愈接近联系波谱曲线,因此可以使得扫描仪在取得目标地物图像的同时也能获得该地物的光谱组成.这种既能成像又能获取目标光谱曲线的’谱象合一”的技术,称为成像光谱技术.按该原理制成的扫描仪称为成像光谱仪。
2.光谱分辨率:遥感器所选用的波段数量的多少、各波段的波长位置、及波长间隔的大小。
即选择的通道数、每个通道的中心波长、带宽,这三个因素共同决定光谱分辨率。
(光谱分辨率是传感器记录的电磁光谱中特定波长的范围和数量。
波长范围越窄,光谱分辨率越高;波段数越多,光谱分辨率越高)。
3.监督分类;监督分类首先要从研究区选择由代表性的训练场地作为样本。
根据已知训练区提供的样本,通过选择特征参数(如像素亮度均值、方差等),建立判别函数,据此对样本像元进行分类,依据样本类别的特征来识别非样本像元的归属类别。
4.合成孔径雷达;是利用遥感平台的前进运动,将一个小孔径的天线安装在平台的侧方,以代替大孔径的天线,提高方位分辨力的雷达。
5.叶面指数:叶面积指数又叫叶面积系数,是一块地上作物叶片的总面积与占地面积的比值。
即:叶面积指数=绿叶总面积/占地面积。
是反映作物群体大小的较好的动态指标。
在一定的范围内,作物的产量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大而提高。
当叶面积增加到一定的限度后,田间郁闭,光照不足,光合效率减弱,产量反而下降。
6.波谱反射率:反射率为地物表面反射与入射的辐照度之比值。
反射率分析乃是对实测的地物反射率和从遥感图像中提取的反射率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用于鉴别地物和直接识别地物的方法。
7.地面反照率:即在地面以上某高度,用一个朝上的短波辐射表测量向下的太阳直接辐射加上大气对太阳光的半球散射(漫射辐射),用另一个朝下的短波辐射表测量地面向上的半球反射辐射。
后者与前者通量之比即为当地的地表反照率。
(整理)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模拟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1. 光学遥感(P67)遥感可以根据探测能量的波长和探测方式、应用目的分为可见光-反射红外遥感(0.38~3.0μm)、热红外遥感(3.0~15μm)、微波遥感三种基本形式,其中前两者可统称为光学遥感,属于被动遥感。
2. 地物波谱(P50)地物的反射、吸收、发射电磁波的特征是随波长而变化的。
因此人们往往以波谱曲线的形式表示,简称地物波谱。
3. 遥感定标(P45)定标(校准)是将遥感器所得的测量值变换为绝对亮度或变换为与地表反射率、表面温度等物理量有关的相对值的处理过程。
或者说,遥感器定标就是建立遥感器每个探测器输出值与该探测器对应的实际地物辐射亮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它是遥感定量化的前提。
4. 植被指数(P372)对多光谱遥感数据进行分析运算(加、减、乘、除等线性或非线性组合方式),产生某些对植被长势、生物量等有一定指示意义的数值——即所谓的“植被指数”。
5. 监督分类(P194)监督分类,又称训练分类法,即用被确认类别的样本像元去识别其他未知类别像元的过程。
6. 混合像元(P328)若像元包含不止一种土地覆盖类型,则称为混合像元,它记录的是所对应的不同土地覆盖类型光谱响应特征的综合。
7. 图像增强(P183)图像增强和变换则是为了突出相关的专题信息,提高图像的视觉效果,使分析者能更容易地识别图像内容,从图像中提取更有用的定量化信息。
8. 辐射分辨率(P44)辐射分辨率指遥感器对光谱信号强弱的敏感程度、区分能力。
即探测器的灵敏度——遥感器感测元件在接收光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或指对两个不同辐射源的辐射量的分辨能力。
一般用灰度的分级数来表示,即最暗-最亮灰度值(亮度值)间分级的数目——量化级数。
9. 透视收缩(P152)由于雷达按时间序列记录回波信号,因而入射角与地面坡角的不同组合,使其出现程度不同的透视收缩现象。
即雷达图像上的地面斜坡被明显缩短的现象。
“收缩”意味着回波能量相对集中,回波信号更强。
(完整版)遥感真题答案解析
遥感真题答案解析考研遥感专业课真题与课后题答案解析第一套真题答案遥感: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对地观测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有广义理解和狭义理解;广义理解: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 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等探测;狭义理解:利用探测仪器, 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 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 通过分析, 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和动态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平台:搭载传感器的工具, 按高度分类, 可以分为地面平台、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
大气窗口:指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散射和吸收的, 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反射波谱:指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 通常用平面坐标曲线表示, 横坐标表示波长, 纵坐标表示反射率, 同一物体的波谱曲线反映出不同波段的不同反射率, 将此与遥感传感器的对应波段接收的辐射数据相对照, 可以得到遥感数据与对应地物的识别规律。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和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内的夹角, 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改变, 该轨道叫~BIL格式:逐行按波段次序排列的格式。
波谱分辨率:指卫星传感器获取目标物的辐射波谱信号时, 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间隔越小, 分辨率越高。
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 这种散射主要大气中的微粒引起, 例如气溶胶、小水滴。
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 并且向前散射强度大于向后散射强度, 具有明显的方向性。
合成孔径雷达:指利用遥感平台的前进运动, 将一个小孔径的天线安装在平台的侧方, 以代替大孔径的天线, 提高方位分辨力的雷达。
SAR的方位分辨力与距离无关, 只与天线的孔径有关。
天线孔径愈小, 方位分辨力愈高。
图像锐化:又叫图像增强, 是增强图像中的高频成分, 突出图像的边缘信息, 提高图像细节的反差, 图像锐化处理有空间域与频率域处理两种。
1、黑体辐射的特性。
与曲线下面积成正比的总辐射出射度是随温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满足斯忒潘-波尔兹曼定律, 即黑体总的辐射出射度与温度四次方成正比MT,作用:对于一般物体来讲, 传感器探测到的辐射能后就可以用此公式大致推算出物体的总辐射能量或绝对温度。
中科院遥感所GIS考研历年试题
注:本历年试题中11年试卷为本人考后回忆版,其它试题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其真实性。
2003遥感所硕士试卷GIS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 地理信息系统2. 空间信息网格3. 空间数据挖掘4. 数据互操作性5. 空间索引二.填空题(每空答对得2分,不答或答错不扣分,共40分)1、地理信息系统萌芽于()年代。
2、我国的地理信息系统工作起始于()年代,其标志是()。
3、()、()和()是地理空间分析的三大要素。
4、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转换主要包括()和()。
5、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分为()、()和()三个层次。
6、空间关系通常分为()、()和()三类。
7、手扶跟踪数字化的精度受()、()和()三种条件的影响。
空间信息查询方式主要有()、()和()三种方式。
三.判断题(请根据判断在每题的括弧中写入“对”或“错”,每一题答对得4分,答错不扣分,共20分)1、若某一弧段的左、右多边形分别为A和B,则A、B两个多边形相邻。
()2、若弧段A和多边形P无交点,则A和P是分离关系。
()3、利用游程编码数据结构一定能够减少数据存储空间。
()4、对于等角投影,面积越大,造成的畸变越大,因而大面积的区域制图不适合使用等角投影。
()5、开放式GIS的目的是实现异构分布数据的共享和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
()四.简答题(共三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地理空间数据库的特点及发展趋势2、简述空间数据质量的标准要素3、简述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的内容及意义五.论述题(共两题,45分)1. 长江三峡工程是举世注目的重大水利工程。
若根据蓄水前后的水位计算淹没区范围、淹没耕地面积及淹没区移民数量,你需要哪些基本数据?并结合GIS的功能给出详细的技术方案和实现过程。
(25分)2. 给定某一海域的海面观测点分布地图及每个点的海面日平均温度观测数据,现需要计算该海域内某一天的海面温度等值线分布及温度变化梯度分布,请利用GIS的功能给出求解方法和步骤。
遥感应用研究所XXXX年硕士生入学考试试题遥感概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辐射出射度2.信噪比3.极化雷达4.数字地形模型5.叶面积指数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一个光子的能量频率为3.75*1014赫兹(Hz),则该光子的能量为焦耳,其对应的波长为微米,波数为厘米-1。
(普朗克常数为 6.626*10-34焦耳秒,光速为3*108米/秒)2. 已知标准漫反射板在某一波长的反射率为50%,在相同的入射角度和观测角度条件下,分别测量目标和反射板在相同波长处的辐射亮度,得到观测仪器的读数分别为800和2500,则在该入射角度和观测角度条件下目标的双向反射率因子BRF为,双向反射率BRDF为。
3.在地球大气层顶测得太阳的平均辐照度为1380瓦/米2,地球大气层顶到太阳中心的距离为1.5*1011米,则太阳的总辐射功率为:瓦。
4. 空间数据结构主要有和。
5.请列出2个你熟悉的植被指数和。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决定大气散射特性的主要因素包括:(a) 大气粒子的成分; (b) 大气粒子的大小; (c) 大气粒子的含量; (d) 波长; (e)观测仪器2.属于遥感传感器的包括:(a) TM; (b) NOAA; (c) SIR-C; (d) MODIS; (e) SPOT; (f) A VHRR3.下面关于植被光谱特征的描述是正确的包括:(a) 0.45微米和0.67微米波段为叶绿素吸收谷;(b) 0.54微米为胡萝卜素的吸收谷;(c) 0.74-1.3微米波段为木质素的吸收谷;(d) 1.4微米,1.9微米,2.7微米波段为水吸收谷。
4.热红外遥感的大气窗口主要包括:(a)0.4-0.7微米;(b)1-2微米;(c)3-5微米;(d)6-7微米;(e)8-14微米;(f) 15-17微米5.颜色的属性包括:(a)明度;(b)波长;(c)色调;(d)饱和度;(e)频率6.空间数据的基本属性主要包括:(a)空间属性;(b)相位属性;(c)专题属性;(d)偏振属性;(e)时间属性7.土地覆盖分类中的主要问题有:(a)同物异谱;(b)同物同谱;(c)同谱异物;(d)异谱异物8.海洋水色遥感包括以下方面的应用(a) 通过叶绿素吸收波段测定浮游生物分布;(b) 利用海水浑浊度遥感海洋悬浮沉积物含量;(c) 通过遥感黄色物质含量测定海水盐度(d) 通过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研究海洋生物过程和海洋生态系统;(e) 通过海洋近红外波段的吸收特性反演海面温度9. 海洋雷达散射计主要根据风生成的浪和粗糙海面对雷达信号的后向散射回波信号来估算海面风场——风速与风向。
(完整)遥感总复习题库(含答案),推荐文档
第一章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名词解释:1、电磁波(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其周围引起变化的磁场,这一变化的磁场又在较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电场,并在更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磁场。
)变化电场和磁场的交替产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内传播的过程称为电磁波。
2、电磁波谱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就能得到电磁波谱。
3、绝对黑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4、辐射温度如果实际物体的总辐射出射度(包括全部波长)与某一温度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相等,则黑体的温度称为该物体的辐射温度。
5、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
6、发射率实际物体与同温下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辐射能量之比。
7、热惯量由于系统本身有一定的热容量,系统传热介质具有一定的导热能力,所以当系统被加热或冷却时,系统温度上升或下降往往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这种性质称为系统的热惯量。
(地表温度振幅与热惯量P成反比,P越大的物体,其温度振幅越小;反之,其温度振幅越大。
)8、光谱反射率ρλ=Eρλ/ Eλ(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9、光谱反射特性曲线按照某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
填空题: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组成。
2、绝对黑体辐射通量密度是温度T和波长λ的函数。
3、一般物体的总辐射通量密度与绝对温度和发射率成正比关系。
4、维恩位移定律表明绝对黑体的最强辐射波长λ乘绝对温度T 是常数2897.8。
当绝对黑体的温度增高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5、大气层顶上太阳的辐射峰值波长为 0.47 μm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1、绝对黑体的(②③)①反射率等于1 ②反射率等于0 ③发射率等于1 ④发射率等于0。
2、物体的总辐射功率与以下那几项成正比关系(②⑥)①反射率②发射率③物体温度一次方④物体温度二次方⑤物体温度三次方⑥物体温度四次方。
测绘科学技术: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题及答案.doc
测绘科学技术: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问答题 试简要阐述目视解译的解译原则。
本题答案: 2、名词解释 间接法纠正 本题答案: 3、填空题 世界遥感技术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经历了( )、( )和( )。
本题答案: 4、问答题 什么是遥感图像大气校正?为什么要进行遥感图像大气校正? 本题答案: 5、名词解释 非监督法分类 本题答案: 6、问答题 黑体辐射遵循哪些规律? 本题答案: 7、名词解释 卫星轨道参数 本题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8、名词解释绝对温度本题答案:9、填空题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有三种形式()、()、()。
本题答案:10、问答题图像之间配准的两种方式指什么?本题答案:11、名词解释多光谱扫描仪本题答案:12、名词解释BIL本题答案:13、问答题传感器从大气层外探测地面物体时,接收到哪些电磁波能量?本题答案:14、名词解释与太阳同步轨道本题答案:15、单项选择题下列关于主组分分析变换特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变换前后方差总和不变,而是把原来的(不)方差等量地再分配到新的组分图像中。
B.各个组分之间相关系数为0或近于0,假彩色合成效果更好。
C.第一组分取得方差的绝大部分(一般占80%以上),即信息量最大,其余各组分方差值依次减少,包含的信息也剧减,但可能没有重要信息。
D.是一种数据压缩技术,即把原来的多变量数据在信息损失最小的前提下,变换为尽可能少的新的变量,以减少数据的维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大学
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科目名称::遥感概论
考生须知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大气散射 2.亮度温度 3.光谱分辨率 4.方位分辨率 5.纹理
6.植被覆盖度 7.辐射校正 8.图像空间增强
二.简答题简答题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健康植物从生长发育到成熟期,其光谱是如何变化的?
2.简述太阳辐射的特点及其在遥感中的用途。
3.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大气校正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简述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的几何特性。
5.进行图像的几何校正时,地面控制点的选取需遵循哪些基本规则?
三.论述论述论述题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如何理解“遥感”是以电磁波与地球表面物质相互作用为基础,来探测、研究地面目标的科学。
2.举例说明色调或颜色在遥感图像解译中所起的作用。
3.如果需要对某个南方多云多雨的城市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请叙述整个工作流程和其中的注意事项。
4.结合实例说明在全球尺度上进行生态环境监测,遥感的潜力、遥感的局限性和对这些局限性有何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科目名称:遥感概论 第1页 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