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调剂学第8章

合集下载

中药调剂学

中药调剂学

第一单元绪论要点:中药调剂与中药调剂学的概念第二单元调剂人员职责与道德规范细目一:调剂人员职责要点:各级调剂人员职责细目二:调剂人员道德规范要点:1.药学道德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2.调剂人员道德责任和道德准则第三单元中药处方与处方应付细目一:组方原则要点:1.处方的概念2.君臣佐使的概念3.处方配伍规律细目二:处方类型要点:1.处方的意义2.处方的分类3.法定处方4.协定处方5.医师处方细目三:处方格式要点:处方格式和项目细目四:处方常用术语要点:1.处方常用术语及分类2.药引的概念及分类3.处方脚注的含义细目五:处方管理制度要点:处方管理制度细目六:处方药品的规范化名称要点:1.处方药品正名与应付常规2.处方药品合写与应付3.药品别名与应付第四单元中药配伍及用药禁忌细目一:中药配伍要点:1."七情"配伍的概念及临床意义2.相畏的意义3.相反的意义4.相恶的意义细目二:用药禁忌要点:1.配伍禁忌的概念2.十八反3.十九畏4.妊娠用药禁忌第五单元合理用药细目一:概念要点:1.合理用药的概念2.合理用药的意义和目的细目二:合理用药指导要点:合理用药指导细目三:中药不良反应监测要点: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概念2.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制度3.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范围细目四:中药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要点:1.中药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基本概念2.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制度3.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方法与内容4.中药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分类和临床表现第六单元特殊中药的调剂与管理细目一:麻醉中药的调剂与管理要点:1.麻醉中药的概念及品种2.麻醉中药的使用3.麻醉中药处方管理制度细目二:毒性中药的调剂与管理要点:1.毒性中药的概念2.毒性中药的品种与分类3.毒性中药的调配管理制度4.毒性中药的用量用法5.毒性中药处方管理制度6.常见中药中毒反应和治疗的基本原则与知识细目三:贵细中药调剂与管理要点:1.贵细中药的概念2.品种确定原则3.调配与管理制度4.处方管理制度第七单元中药用量与计量细目一:中药用量要点:1.中药剂量的概念2.确定中药剂量的原则3.临床处方的用量规律4.特殊药材的处方用量要点细目二:中药计量及计量工具要点:1.古今度量衡对照及换算2.常用中药计量工具3.戥秤的使用方法第八单元中药调剂设施及工作制度细目一:基本设施要点:1.饮片斗柜及调剂台的构造2.常用调剂工具及用途细目二:斗谱排列原则要点:1.斗谱的排列原则2.特殊中药的存放细目三:调剂用药的供应要点:1.调剂用药供应2.查斗、装斗、调配、保管的关系细目四:调剂工作制度要点:1.审方制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计价制度3.调配制度4.复核制度5.发药制度第九单元饮片调剂操作规程细目一:收方要点:收方与处方审查细目二:计价要点:计价的原则与方法细目三:调配要点:中药处方的调配方法及注意事项细目四:复核要点:复核的工作程序细目五:发药要点:发药的工作程序细目六:调剂质量管理要点:1.配发药剂的质量要点2.检查方法及质量评定细目七:常用中药传统术语要点:常用中药传统术语第十单元中成药医学教育网调剂操作规程细目一:中成药调剂操作规程要点:1.中成药调剂的基本概念2.中成药调剂操作规程3.药品有效期的推算及判定细目二:中成药处方药要点:1.中成药处方药的基本概念2.常用中成药处方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三:中成药非处方药要点:1.中成药非处方药的基本概念:<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非处方药的遴选原则3.常用中成药非处方药品种细目四:医疗机构自制制剂要点:1. 医疗机构自制制剂基本概念第十一单元中药临方炮制细目一:中药临方炮制的基本要点要点:1.中药临方炮制的基本要点2.常用工具细目二:中药临方炮制方法要点:需临方碾捣或揉搓的药物性质及目的第十二单元中药煎服细目一:煎药1.汤剂的分类2.汤剂的煎煮3.中药特殊煎药方法细目二:服药要点:1.服药温度2.服药剂量3.服药时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4.服药饮食禁忌细目三:煎药工作制度及操作常规要点:1.煎药工作制度2.煎药操作常规第十三单元药品采购与供应细目一:药品采购供应要点:医院药品采购原则细目二:药品入库验收要点:1.中药饮片的质量要点与入库验收2.中成药的入库验收3.药品批准文号的表示方法和表示意义第十四单元中药品质变异细目一:霉变要点:1.中药发霉的原因2.预防中药霉变的措施细目二:虫蛀要点:1.中药害虫的危害性2.害虫蛀蚀的防治措施细目三:变色要点:1.中药变色的原因2.易变色的中药种类细目四:泛油要点:1.中药泛油的原因2.易泛油的中药品种细目五:气味散失1.气味散失的概念2.气味散失的原因3.易散失气味的中药品种细目六:其他变异现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要点:1.风化的概念和原因2.潮解溶化的概念和原因3.粘连的概念和原因4.腐烂的概念和原因5.易风化、潮解溶化、粘连、腐烂的中药品种1.干燥养护技术的种类2.曝晒法操作方法3.曝晒法注意事项4.曝晒法适应品种5.摊晾法操作方法6.摊晾法注意事项7.摊晾法适应品种8.高温烘燥法操作方法9.高温烘燥法注意事项10.高温烘燥法适应品种11.石灰干燥法操作方法、12.石灰干燥法注意事项13.石灰干燥法适应品种14.木炭干燥法操作方法15.翻垛通风法操作方法16.密封吸湿法操作方法细目二:冷藏养护技术要点:1.冷藏养护的优缺点2.对温度的要求及适应品种细目三:埋藏养护技术要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1.埋藏法的种类2.操作要点及适宜品种细目四:化学药剂养护技术要点:1.概念2.分类3.与中药接触的杀虫防霉剂的种类细目五:对抗同贮养护技术要点:1.对抗同贮养护技术的概念及原理2.常见的同贮药物细目六:无公害气调养护技术要点:气调养护的概念及原理第十七单元常用中药的养护细目一:常用中药材的养护要点:1.根及根茎类药材的养护2.叶、花、全草类中药的养护3.果实与种子类药材的养护4.茎皮类药材的养护5.动物类药材的养护6.贵细药养护与保管的特点7.鲜药养护与保管的特点细目二:中药饮片与炮制品的养护要点:1.饮片与炮制品的养护方法2.饮片与炮制品的变异现象细目三:中成药养护要点:1.常见中成药剂型的养护技术2.中成药常见的变质现象医学教育网。

中药调剂学

中药调剂学

第一章 总论一、中药调剂的概念1. 【中药调剂】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将中药饮片或中成药按医师处方调配成直接供患者应用的药剂的过程。

2. 【中药调剂学】专门研究中药调剂理论和操作技能的一门应用科学。

1. 讲“医德”,忠诚人民健康事业,“小病当大夫,大病当参谋,急病人之所急”;2. 按照医师处方要求,依据中药调剂常规,中药炮制规范,《药品管理法》等进行调配;3.4. 严禁以伪充真,以生代炙,生炙不分,胡代乱用;5. 毒性中药调配严格按《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进行调配;6. 根据医师处方要求,负责临时炮制加工;7. 根据中药煎煮常规进行煎煮;8. 解答中药饮片和非处方药的规格、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功效、煎煮方法等用药咨询;9. 问病发药,对症治疗,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合理使用中成药。

四、 药品管理法1. 假药(1)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的; (2)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3)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药品:①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②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检验即销售的;③变质的;④被污染的;⑤使用依照本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⑥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1)药品成分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①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②不注明或更改生产批号的;③超过有效期的;④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⑤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⑥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第二章中药调剂基本理论一、中药配伍1.【单行】用单味药治病。

如清金散单用黄芩。

也指各自发挥药效,相互不影响临床效应的两味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

如神曲配连翘。

2.【相须】两种性能功效相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起到协同作用而增强疗效。

如石膏配知母,清热泻火;大黄配芒硝,清热泻下;知母配黄柏,滋阴降火。

中药调剂学

中药调剂学

中药调剂学《中药调剂学》1 中药调剂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医师处方或患者需求,将中药饮片或中成药调配给患者使用的过程,它是一项负有法律责任的专业操作技术3假药和劣药的概念4中药处方组方原则每一个完整的处方组成一般包括君、臣、佐、使四个方面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剂组成中不可或缺的主药臣药:有两种意义,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症的药;二是针对兼病或兼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有三种意义,一是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二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降低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的峻烈之性的药物;三是返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在治疗中起相辅相成作用的药物使药:有两种意义,,一是引经药:既能引方中诸药至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的药物 5处方定义处方俗称药方,是医疗和药剂配制的重要书面文件材料从狭义上讲,处方是由注册的执行医师和执行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药品调剂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发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广义上讲,凡制备任何一种药剂的书面文件均可称为处方6西药、中成药处方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7处方保管规定:普通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保存1年;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及戒毒药品处方保存2年;麻醉药品处方保存3年 8中药处方的正名别名大黄:川军生军锦纹将军牛膝:怀牛膝甘草:粉干草皮草国老白芍:杭白芍白芍药芍药白芷:杭白芷香白芷延胡索:元胡玄胡索王不留行:王不留留行子牛蒡子:大力子鼠粘子牛子沙宛子:沙宛蒺藜潼蒺藜牵牛子:黑丑二丑白丑罂粟壳:米壳御米壳金银花:忍冬花双花二花9并开药物即一名多药,是指将2-3种疗效基本相似或有协同作用的饮片编写在一起而构成并开药名如二冬、苍白术、生熟地、全紫苏、炒三仙等10中药的配伍禁忌:配伍禁忌是指有些药物相互配合后能产生毒性反应或降低疗效 11十八反歌诀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萎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不能存放在一般的药斗内,应设专柜存放,由专人管理,每天清点帐物如牛黄、麝香、西红花、人参、西洋参、羚羊角、鹿茸、珍珠、冬虫夏草、海龙、海马等d毒性中药和麻醉中药应按照有关规定存放,决不能放于一般药斗内,必须由专柜、专锁、专账、专人管理,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17审方时的注意事项a有无配伍禁忌药对、超剂量用药、超时间用药等、妊娠妇女的禁忌药等,如确属病情需要超常规使用,应请处方医师在此味药旁重新签字b如有临时缺药,应请处方医生改药后重新签字c处方日期如超过三日,应请处方医生重新签字d如有药名、剂量等字迹模糊不清或重开药名、漏写剂量等,除重开药名可删去一味外,其余均要经处方医生确认、重新签字后计价e审方时如有自费药,经患者同意后计价18中药调配的"临方炮制"就是指医师在开具处方时根据药物性能和治疗需要要求中药店或医院中药房的调剂人员按医嘱临时将生品中药饮片进行炮制的操作过程19汤剂用途广泛,可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种情况20煎煮汤液的服法:服药时间:一般来说宜在饭后30~60内服药,补益药宜早晚空腹服,饭前一小时服药易于吸收;润肠或泻下药宜饭前1小时空腹时服;病在下焦的用药宜饭前服;消食药宜饭后1小时服;发散解表药或对肠胃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或病在上焦的药应饭后服;驱虫药、、祛湿利水药宜早晨空腹时服;镇静安神药宜在睡前1小时服;治疗疟疾的药宜在发作前2小时服服药方法:一般药宜温水服,解表药宜热服服药后应避风寒;祛寒药宜热服;清热解毒药及治疗热性病症的药宜冷服;止吐药寒吐者宜热服,热吐者宜寒服;此外,根据病人病情轻重及病人体质,有以下服法a分服:对一般病情较轻的疾病或慢性病,分2-3次服b顿服:急症病人用药则不拘时间迅速煎服;危重病人常将一剂两煎汤剂一次服下c频服:不拘时间次数,少量多次服用,以减轻胃的负担服药禁忌:俗称忌口,指服药期间不宜同时进食与药性相反或影响疗效的食物服清热药时不宜吃辛辣助热的食物;服解表透疹药时宜少食生冷酸味食物;服温中祛寒药时不宜吃生冷助寒类食物;服健脾消食药时,不宜吃油腻类不易消化的食物;服镇静安神药时,不宜吃辛辣、酒、浓茶等刺激和兴奋的食物;服解毒药时不宜吃“发物”;服用滋补药宜少饮茶21四查十对所谓的四查十对,指的是医药配剂师在配药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地方,总结起来为以下的四查十对四查:查处方,查药品,查配伍禁忌,查用药合理性十对:对科别,对姓名,对年龄;对药名,对剂型,对规格,对数量;对药品性状,对用法用量;对临床诊断22中药不良反应:指合格中药在正常用法、用量时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即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人接受正常剂量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包括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引起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分类:毒性作用、副作用、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致畸反应、致癌作用、成瘾性23合理用药的指导内容:正确辨证,合理用药;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用药物及制定给药剂量;针对病情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针对病情制定合理的给药时间及疗程;合理配伍组方;注意用药禁忌;指导患者合理用药24不合理用药的表现:诊断失误,用药指征不明确;重复、滥用药物;违反或淡化用药禁忌或规定;用药剂量或疗程失准;给药途径、、时间不合适 25中药配伍的药理变化协同作用,可分为相加作用和增强作用补血药与补气药相配伍,调补脾胃药与升举清阳药配伍,大黄与槟榔配伍,附子与干姜、甘草配伍,黄连复方配伍等拮抗作用,两种以上药物合并应用后产生相反的药理作用,致使药物的作用减弱甚至消失如知母和人参在1:时,降糖作用消失,黄连与板蓝根粉,毒性作用降低,槟榔对抗常山制吐作用,干姜、甘草降低附子毒性等26容易风化中失去结晶水成粉末的是芒硝。

中药调剂学教案第八章

中药调剂学教案第八章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授课时间年月日,教案时间 2014 年 2月24 日教研室方药课程名称中药调剂学班级12普专中药专业、层次普专中药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学时2授课教师李勇专业技术职务讲师授课题目(章、节)第八章 中药调剂室的基本设施基本教材参考书目1.教材:《中药调剂学》谭德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参考书:《中药药剂学》、《中药炮制学》、《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中药调剂员考试》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中药调剂室的基本设施及工作制度。

了解中药调剂室的基本设施。

主要内容与时间安排回顾上次课主要内容(5分钟)第1节 中药调剂室的基本设施(20分钟)第二节 斗谱的排列(50分钟)第三节 中成药的排列(10分钟)总结 (5分钟)使用教具PPT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药调剂室的中药的排列原则。

难点:中药调剂室的基本设施及工作制度。

提问及复习题思考题:(1)中药的不良反应分哪几类?(2)出现不良反应如何急救?教学过程设计:(各阶段时间安排合理)(1)导入: 由图片引出调剂室,并提出调剂室有何工作室度?带着问题,思考学习这节课。

(2)教学新课:第八章 中药调剂室的基本设施及工作制度第一节 中药调剂室的基本设施中药调剂室是为患者配方、发药的重要场所,其基本设施有饮片斗柜、毒性中药柜、贵重药柜、成药柜、调剂台、包装台、药架等设施以及戥、碾、钵、筛等工具。

(要求合理、整齐、美观、大方、方便)第二节 斗谱的排列斗谱是指药斗柜内药物的编排法。

编排斗谱的目的主要是方便调剂,减轻劳动强度,避免发生差错事故,提高配方速度,同时也有利于药品的管理一、斗谱的排列原则1.分类排列根据临床用药情况,将药物分为常用药、次常用药和不常用药,并结合各种药物性状、颜色、气味、作用等特点分成5类。

2. 特殊中药的存放形状类似的饮片 不宜放在一起,以防混淆。

如炙甘草片与炙黄芪片。

配伍相反的饮片 不许同放一斗或临近安放。

如乌头类与半夏、瓜蒌。

配伍相畏的饮片 不许同放一斗或临近安放。

《中药调剂学实用手册》读书笔记模板

《中药调剂学实用手册》读书笔记模板

谢谢观看
目录分析
第一章中药调剂的学 术源流
第二章中药调剂的关 键技术
第三章常用的中药传 统术语
第四章药学道德规范 和职责
第六章临床常用中 成药调剂
第五章临床常用中 药饮片调剂
第七章小包装中药 饮片调剂
第八章中药配 方颗粒调剂
第九章特殊中 药的调剂与管 理
第一节解表药 第二节清热药 第三节泻下药 第四节祛风湿药 第五节化湿药 第六节利水渗湿药 第七节温里药 第八节理气药 第九节消食药
第一节麻醉中药的调剂与管理 第二节有毒中药的调剂与管理 第三节有毒中药的炮制与管理 第四节贵细中药的调剂与管理
附录
读书笔记
这是《中药调剂学实用手册》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中药调剂学实用手册》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作者介绍
这是《中药调剂学实用手册》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中药调剂学实用手册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临床
管理
中药
调剂
小包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药
调剂
中药
技术
中药饮片 药
中成药
实用手册
中药饮片
规程
实践篇
职责
操作
药学
内容摘要
本书立足于梳理中药临床调剂实用技术、探讨中药临床应用技术的规范化,在编写中根据本职业的工作特点, 从掌握使用操作技能,以能力培养为出发点,采用模块化的编写方式,共分为三部分。开展中药临床调剂前,要 求掌握好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和中药饮片性状辨识技术,是为基础篇;开展中药临床调剂时,常用的实用方法主 要包括中药饮片调剂技术、中成药调剂技术、中药小包装饮片调剂技术、中药配方颗粒临床调剂技术、特殊中药 的调剂与管理、中药饮片的管理与养护技术等,是为技术篇;开展中药调剂学的研究,需要加强与临床药学、临 床中药学等学科的融合与交叉,是为研究篇。

中药调剂学

中药调剂学

1中药调剂:根据医师处方,将中药饮片或中成药调配成供患者使用的药剂的过程,是一项负有法律责任的专业操作技术。

2、中药调剂学:专门研究中药调剂理论和操作技术的一本应用学科。

3、中药调剂的内容:(1)中药饮片调剂(2)中成药调剂《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颁行的官修本草。

世界上最早的官办药房一一太医局卖药所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局方《太平惠民和济局方》二、中药调剂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1、医药学的人道主义原则:(1)尊重患者的生命(2)尊重患者的人格(3)尊重患者平等的医疗权力(4)尊重生命的价值2、社会效益优先原则3、诚实守信、交易公平原则4、尊重患者、慎言守密原则三、中药调剂人员的道德规范(药德)中药调剂人员的道德规范(简称“药德”),是调整和维护人员与被服务对象、调剂人员之间以及人员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它包括调剂人员的药德观念和药德行为。

一、国家药品标准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和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1、国家药典(1)定义:是一个国家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

由国家组织编纂和修订,并由政府颁布施行,具有法律性。

(2)历史沿革:共八部,现行05版。

2、部颁标准:药典的补充,法律效力二、地方药品标准::药品标准分为国家药品标准和地方药品标准,国家药品标准又分为药典和局部颁药品标准。

三、中药的标准包括药材的产地加工和炮制方法标准、药品鉴别标准、药品检查标准、药品贮藏与养护标准等等。

第四章中药的管理第一节、国家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1984年9月20日通过,1985年7月1日起施行。

2001年2月28日修订,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共10章,106条。

《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2002年8月4日公布,2002年9月15日施行。

共10章,86条。

2、《药品管理法》的用语含义药品: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解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的物质。

中药调剂 ppt课件

中药调剂  ppt课件

ppt课件
6
十八反歌诀: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蒌贝蔹芨攻乌 藻戟遂芫具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
பைடு நூலகம்ppt课件
7
十九畏列述了九组十九味相反药,具体是:硫 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 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 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十九畏歌诀: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ppt课件 8
3、中药调剂的特点:中药调剂具有临时调配 的特点,其制品用于防治疾病,保障人民健康 ,因此,必须确保制品质量。
ppt课件
9
ppt课件
10
ppt课件
11
ppt课件
12
ppt课件
13
第二节


一、处方的概念与种类: (一)处方的概念:
处方是医疗和药剂配置的重要书面文件。
广义:凡制备任何一种药剂的书面文件。
ppt课件 16
4、经方: 系指《伤寒论》、《全匮要略》等经典 医籍中所记载的处方。 5、古方: 泛指古典医籍中记载的处方。 6、时方: 从清代至今出现的处方称时方。 7、单方、验方和秘方: 单方:一般是比较简单的处方,往往只有l-2味药。 验方:是民间和医师积累的经验处方,简单有效。 秘方:一般是指过去秘而不传的单方和验方。 这些单方、验方和秘方中有不少是确有特殊疗 效的,应注意发掘、整理和提高。
合剂:意即按中医理论配制药剂,合剂即为调 剂。
ppt课件 3
七情合和: 单行:主用单一药物,发挥其特效如独参汤。 相须:功效类同的两种药物合用,可显著增加 疗效,如石膏、知母配伍,清热泻火力增强。 相使:功效上有所关联的两种药物,分别主辅 同用,能提高主药疗效,如黄芪配茯苓,补气利 水效果显著。 相畏:一种药物能抑制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烈 性,或相互减低原有药性,如半夏、天南星分别 与生姜、白矾炮制。

中药调剂学知识点总结

中药调剂学知识点总结

中药调剂学知识点总结一、中药调剂学概述中药调剂学是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是指按照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结合具体患者的病情特点,对中药进行配伍、熬煎等加工制作工作。

它的主要任务是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

中药调剂学涉及中药的加工、配伍、熬煎及储存等方面的知识,对于中医药临床实践非常重要。

二、中药调剂学的基本原则1、四气调剂原则中医药理论中有四气调剂原则,分别是寒温凉热之气。

根据四气调剂原则,我们在进行中药配伍和熬煎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中药,并进行合理的配伍,从而达到调和四气的目的。

2、五味调剂原则中医药理论中还有五味调剂原则,分别是辛、甘、酸、苦、咸五味。

根据五味调剂原则,我们在进行中药调剂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五味中药,并进行合理的搭配,从而达到兼顾五味的目的。

3、辩证施膳原则中医药理论中有辩证施膳原则,指根据不同的中医辨证进行膳食调养。

在中药调剂学中,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辨证进行中药调剂,因为不同的患者的辨证不同,所需的中药也会有所不同。

4、个体差异原则中药调剂学认为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都会影响中药的制剂和调配,因此在进行中药调剂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制订出适合患者的个体化中药调剂方案。

5、材料新鲜原则中药调剂学强调中药熬煎及配伍时需要使用新鲜、无虫蛀、无霉变、无虫蛀、色、味符合标准的中药材料,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和安全。

三、中药调剂学的主要内容1、中药材的加工中药调剂学中最基本的工作之一就是对中药材进行加工。

中药材的加工是中药调剂学的第一环节,加工的好坏直接影响中药制剂的质量。

加工包括去杂、破碎、粉碎、煅炼等步骤。

2、中药材的配伍中药材的配伍是指根据中医药理论,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结合中药性味归经等理论对中药进行合理的搭配。

合理的中药配伍可以增强疗效,减少毒副作用。

3、中药熬煎中药熬煎是将中药材和其他辅料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煎煮,从而提取出中药的有效成分。

初级中药士考试《中药调剂学》章节试题:中药配伍及用药禁忌(含答案解析)

初级中药士考试《中药调剂学》章节试题:中药配伍及用药禁忌(含答案解析)

初级中药士考试《中药调剂学》章节试题中药调剂学中药配伍及用药禁忌一、A11.相须、相使配伍产生什么作用A.相互制约B.协同作用,增强疗效C.拮抗作用,降低疗效D.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E.产生毒副作用2.下列药物配伍属于十九畏的是A.山药与天花粉B.乌头与半夏C.官桂与石脂D.甘草与芫花E.藜芦与丹参3、下列有关妊娠禁忌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峻下逐水药、毒性药、破血逐瘀药B.能影响胎儿生长发育、有致畸作用的药物C.可能造成堕胎的药物D.具有消食导滞功能的药物E.具有芳香走窜功能的药物4.“七情”配伍的概念错误的是A.中药方剂按"君、臣、佐、使"组方原则,就称为"七情"B."七情"可以增加疗效,扩大治疗范围C."七情"配伍有利于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D."七情"配伍能使单用无害的药物相互作用而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E."七情"配伍没有单用,都是配伍使用5.以下不属于“七情”配伍的临床意义的是A.为相须、相使的配伍关系,因协同作用而扩大其治疗范围,或增强疗效,临床配方时要充分利用B.为相畏、相杀的配伍关系,有利于减轻或消除毒性或副作用,在应用毒性药或剧烈药时,必须考虑选用C.相恶的配伍关系,能使药物功效降低或损失,用药时应加以注意D.相反的配伍关系,能使一些本来单用无害的药物因相互作用而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属于配伍禁忌,原则上应避免使用E.无单独应用的方剂6.相杀的意义是A.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B.即一种药物能消除或减轻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C.两种药物的合用能互相抑制、降低或丧失药效D.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者副作用E.辅药配合主药,互相增强作用7.相反的意义是A.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B.一种药物能消除或减轻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C.两种药物的合用能互相抑制、降低或丧失药效D.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者副作用E.辅药配合主药,互相增强作用8.相恶的意义是A.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B.即一种药物能消除或减轻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C.两种药物的合用能互相抑制、降低或丧失药效D.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者副作用E.辅药配合主药,互相增强作用9.中药配伍禁忌的概念是指A.也是抑制作用,可以提高药物疗效或减轻药物毒性反应是我们在医疗实践中应该利用的B.也是对抗作用,是指两种药物同用后,可能产生对人体有害的作用,在医疗实践中应该尽量避免的,即配伍禁忌C.是指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D.是指一种药物能消除或减轻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E.是指配合主药,互相增强作用。

《中药药剂学》1-11章结习题

《中药药剂学》1-11章结习题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A型题]1.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称为( )A中成药学 B中药制剂学 C中药调剂学 D 中药药剂学 E工业药剂学2 研究中药方剂调配技术、理论和应用的科学,称为( )A中成药学 B中药制剂学 C中药调剂学 D 中药药剂学 E中药方剂学3《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是( )A.GMP B GSP C GAP D GLP E GCP4.非处方药的简称是( )A WTOB OTC C GAPD GLPE GCP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版是( )A 1949年版B 1950年版C 1951年版D 1952年版E 1953年版6 现行《中国药典》是( )A 1977年版B 1990年版C 1995年版D 2000年版E 2005年版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 )A 国家组织编纂的药品集B 国家组织编纂的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C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埋局编纂的药品集D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纂的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E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纂的药品集8 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是( )A 《佛洛伦斯药典》B 《纽伦堡药典》C 《新修本草》D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E 《神农本草经》9 药品生产、供应、检验及使用的主要依据是( )A 药品管理法B《中国药典》C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D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E 调剂和制剂知识10 药材在进行提取或用于直接入药前所进行的挑选、洗涤、蒸、炒、焖、煅、炙、烘干和粉碎等过程,称为A 中药制剂B 中药制药C 中药净化D 中药纯化E 中药前处理11 我国最早的制药技术专著《汤液经》的作者是( ) A后汉张仲景B晋代葛洪C 商代伊尹D 金代李果E 明代李时珍12 我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中药成方配本是( )A 《神农本草经》B 《五十二病方》C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D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E 本草纲目13 将液体药剂分为溶液、胶体溶液、混悬液和乳浊液,属于( )A按照分散系统分类B 按照给药途径分类C 按照制备方法分类D 按照物态分类E 按照性状分类14 根据《局颁药品标准》将原料药加工制成的制品,称为( )A 调剂B 药剂C 制剂D方剂E 剂型15 中药材经过加工制成具有一定形态的成品,称为( )A成药B中成药C 制剂D药品E剂型16 根据疗效确切、应用广泛的处方大量生产的药品称为( )A 成药B 中成药C 制剂D 药品E 药物17 对我国药品生产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是( )A 《美国药典》B 《英国药典》C 《日本药局方》D《中国药典》E《国际药典》18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收载的内容为( )A 中草药B 化学药品C 生化药品D 生物制品E 中药19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中药药剂学任务的是( )A 吸收现代药剂学及相关学科中的有关理论、技术、方法B完善中药药剂学基本理论 'C研制中药新剂型、新制剂D寻找中药药剂的新辅料E合成新的药品20最早实施GMP的国家是( )A法国,1965年B 美国,1963年C 英国,1964年D加拿大,1961年E 德国,1960年[B型题]A 1988年3月B .659年C 1820年D 1498年E 1985年7月1日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正式颁布中国的第一部GMP是在( )22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开始施行的时间是( )23 《美国药典》第五版颁布于( )24.世界上第一部全国性药典——《新修本草》在中国颁布施行的年代是( )A处方B 新药C 药物D 中成药E 制剂25 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的物质称为( )26 根据《中国药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或其他规定处方,将原料药加工制成的药品称为( )27 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称为( )28.医疗和药剂配制的书面文件称( )A 《美国药典》B 《英国药典》C 《日本药局方》D 《国际药典》E《申国药典》29 B.P.是( )30 .J.P.是( )31.U.S.P.是. ( )32.Ph.Int是( ) A.丸剂、片剂B 液体制剂、固体制剂C 溶液、混悬液D 口服制剂、注射剂E 浸出制剂、灭菌制剂33中药剂型按物态可分为( )34中药剂型按形状可分为( )35中药剂型按给药途径可分为( )36中药剂型按制备方法可分为( )A GAPB GLPC GCPD GMPE GSP37《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为( )38《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为( ) 39 《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为( ) 40《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为( )[X型题]41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包括( )A 《中国药典》B《局颁标准》C 《地方标准》D 制剂规范E 制剂手册4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药品的质量是生产出来的B 药品的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C 执行现行GMP 时要具有前瞻性D 实施GMP就是要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E GMP是中药现代化的最终目的43.GMP适用于( )A.一般原料药的生产B 输液剂的生产C 片剂、丸剂、胶囊剂D原料药的关键工艺的质量控制E 中药材的生产44 药典是( )A 药品生产、检验、供应与使用的依据B记载药品规格标准的工具书C由政府颁布施行,具有法律的约束力D收载国内允许生产的药品质量检查标准E 由药典委员会编纂的45属于新药管理范畴的包括( )A 己上市改变包装的药品B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C己上市改变主要制备工艺的药品D已上市改变剂型的药品E已上市改变用药途径的药品46下列属于药品的是( )A板蓝根B.板蓝根颗粒C.丹参D丹参片E人参4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2001年12月1日开始我国取消了药品地方标准B我国组建药品监督管理局后,《部颁药品标准》更名为《局颁药品标准》C《中国药典》2005年一部收载中药D中药药剂工作必须遵照各种药品管理法规E中药药剂工作必须遵从《中国药典》和《局颁药品标准》48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木,研究中药药剂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其研究内容包括( )A配制理论B药理作用C生产技术D质量控制E合埋应用49 研制新药时,选择药物剂型必须考虑的因素有( )A生产、服用、携带,运输和贮藏的方便性B制剂的稳定性和质量控制C制剂的生物利用度D药物本身的性质E医疗、预防和诊断的需要50药物是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的物质,包括( ) A中药材B农作物用药C血液制品D动物用药E中药饮片51药物制成剂型的目的是( )A 提高某些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及疗效B方便运输、贮藏与应用C满足防病治病的需要D适应药物的密度E适应药物本身性质的特点52应当将药品标准作为法定依据,遵照执行的包括( )A药品生产单位B药品使用单位C药品检验部门D药品管理部门E药品使用对象53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药典包括( )A 965年版B 1975年版C1985年版D1995年版E 2005午版54与中药药剂相关的分支学科包括( )A中药化学B中药药理学C工业药剂学D中药学E生物药剂学55药品标准是指( )A 各省、市、自治区药品标准B 地方药品标准C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D 出口药品标准E 局版药品标准二、名词解释1 药物2 药品3剂型4 制剂5 方剂6 调剂7中成药8新药9中药前处理10中药制剂学1l.GMP12成药三、填空题1 从中药药剂学角度,复方丹参滴丸应该称为()2 药典是由国家组织编纂,政府颁布施行,具有()3 中药制剂与西药制剂的差别在于()不同4世界上第一部()的药典是《新修本草》5药物剂按分散系统可分为()类、胶体溶液类、()类和乳浊液类等。

中药调剂学(1~3章)

中药调剂学(1~3章)
科,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学、临床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方剂学、中药药剂学】 新型中药饮片 有哪几种? 中药配方颗粒、小包装中药饮片、 超微中药、纳米中药
第一章 绪论
某些不良反应并非来自药物本身,而是使用不当、 某些不良反应并非来自药物本身,而是使用不当、 用量过大、配伍不当 用量过大、
规范Good Pharmacy Practice
第二章
3公共福利性:有些药品虽然需求量少、有效期短,宁可到期报废,
也要有所储备;有些药品即使无利可图,也必须保证生产、供应 .
例:抗蛇毒血清有200多种,每支单效价抗蛇毒血清在1000元—4000元之间, 多效价血清在6000元—8000元之间。该药物不仅要低温冷藏,并且保质期较短, 到期后必须淘汰。现在,在非毒蛇重灾区,此类病员少,因此医院购进此药常 常是“做赔本买卖”,故造成抗蛇毒血清标准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劣药论处:
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 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 超过有效期的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 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 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第二章
第二节 药品标准
药品标准定义: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 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 法定依据。 国家药品标准包括: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药典》、药品注册标准和其他药品标准(如局颁标 准)。 地方标准:中成药地方标准已经取消,现保留有中药材标准 和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如湖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简称规范),
二 、 中药调剂的起源与发展
中药调剂古称:“合药分剂”、“合和”、“合剂”
第一章 绪论
发展概况: 《五十二病方》 《皇帝内经》 《神农本草经》:对方剂、制剂、调剂、服药方法有概述,为中药调剂 提供了理论基础。 《伤寒杂病论》:对调剂方法有详尽论述。 煎药方法: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兑服 服药方法:温服、分服、顿服 《千金方》:记载了古代的调剂工具:秤、斗、升等 《本草蒙荃》:对药物的产地、采集、真伪、饮片加工炮制、贮存、配 伍、禁忌级服药方法论述较祥。 新中国成立后:制订了“处方管理制度、调剂工作制度、汤剂制备操作 规 程、特殊中药管理与调剂制度”等。

中药调剂学

中药调剂学

1中药调剂: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根据医师处方或患者需求,将中药饮片或中成药调配给患者使用的过程,它是一项具有法律责任的专业操作技术。

中药调剂学是研究中药调剂理论和操作技能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处方药:指需凭执业医师或助理执业医师处方才能到药店或药房购买,调配和使用的药品,即需在医师或其他医务人员指导下使用的药品。

3非处方药:指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无需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处方,消费者按药品说明书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4汤剂:是中医临床常用剂型,又称汤液,系指将中药饮片用煎煮或浸泡去渣取汁的方法制成的液体剂型。

5炮制: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制剂之前的加工处理方法和技术。

6药品不良反应:为了预防、诊断或治疗,给人使用一定剂量的药品后发生的任何有害的和非预期的效应。

7中药不良反应:指合格中药在正常用法、用量时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即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人接受正常剂量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包括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引起的不良反应。

8中药药源性疾病:是指因中药不良反应致使机体(n)个器官或局部组织产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或体征。

9药品是特殊商品:(1)生命关联性(2)高质量性(3)公共福利性(4)高度的专业性(5)品种多,产量有限10药品质量特征:(1)有效性(2)安全性(3)稳定性(4)均一性11特殊管理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12处方格式与内容:(1)处方前记:医院名称,开具日期,病历号,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婚否,住址。

(2)处方正文: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和用法用量——中成药饮片名称,剂量,剂数,一般用法,用量,脚注——汤剂(3)处方后记:医师签名,药师签名,药价及现金收讫印戳。

有些中医处方正文左侧记录主诉及病因,症状,脉象,舌苔,制法等。

13处方权限规定1.经注册的执业医师在执业地点取得相应处方权2.经注册的执业助理医师开具的处方须经所在执业地点执业医师签字或加盖专用签章后方有效3.经注册执业助理医师在乡,名族乡,镇的医疗、保健机构执业,在注册的执业地点取得相应处方权4.试用期医师开具处方须经所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有处方权的执业医师审核并签名或加盖专用签章方有效。

初级中药师中药调剂学讲义

初级中药师中药调剂学讲义

初级中药师中药调剂学讲义一、中药调剂的基本概念中药调剂,是指以中草药来进行复方组合,加以搅拌、煎煮、炒、凝固,并加以分剂、包装、代用或其他处理,制成方剂或剂型,以满足药理作用与临床使用要求的技术活动。

中草药的复方组合,是中医经年累月的研究成果。

复方制剂的每个成份在药理上有一定的作用,又以药与药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调和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从而具有拔病救困、安神定惊、疗伤止痛大概率、服药安全、方便适用等特点,是我国特色传统药物而备受欣赏。

二、中草药复方制剂的特点1、双重效果:各药成份在功能上有活性较高的,配伍时错开其作用高峰期或配伍时互相抑制,促进了每种各药成份的药理作用的提高。

2、协同效应:双重功效表现为产生新的更有效的成份,使各有效药成份产生活性变化,作用更为显著和迅速,适应多种情况。

3、平衡补药:根据有效药成份特性,可有效改善某些草药成份药性太重,或有害物质过多的情况,增药,抑药,起到调和作用。

4、安全性:药剂的合理配伍,改善了单味药的安全性,使药力适宜,而无可能引起剂量相比而言,可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从而有效治病救人。

五、中药调剂的准则1、简捷效力:复方制剂的成份配伍一般不超过8味,只选取有效成份,简洁而有效,科学配伍,有利于改善活性成份,以增强其疗效、安全性,达到简捷效力。

2、合理搭配:复方制剂的药效是草药成份特性的综合体现和协同作用,是草药成份特性和药理作用互相促进,兼顾病情和病人药感等情况,应用科学的思维去搭配复方制剂,做到草药成份兼容,活性适宜。

3、有序调剂:复方制剂应先选择和分析有效药材,把握每一种药材的特性,严格遵循合理的配伍原则,以达到理应的治病效果。

4、审批执行:根据复方制剂的不同性质,应按照规定的审批程序,审核制作是否符合标准,另外还要按照规定执行质量管理规范,落实药剂配置有序,监督质量保证体系。

中药调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调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调剂学》教学大纲(供中药学及相关专业使用)一、前言中药调剂学是中药门市部或中药房,按照中医处方及有关药政管理的要求,将药物调配成供临床服用的药剂,是叙述调剂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的一门专业学科。

调剂主要是调配处方,对于中药的品种、质量、药性等又与中医、中药、炮制、方剂、制剂等学科密切相关,因此教学内容既要注意内在联系,又要避免重复。

调剂具有临时配方的特点,随着地区的不同,患者病情的改变,医生用药各异及炮制要求不一等情况,综合灵活地阐述调配原则,建立切实可行的操作措施,确保调配质量。

调剂属于商业范畴,既属于商品,又是特殊的商品。

一方面要合法经营,贯彻执行各项法令法规,体现社会主义经济核算的重要意义,做到盈利增值;另一方面,以又要为治病救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做贡献,保证人民的用药安全、有效。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倡勤学苦练,在课堂掌握理论操作要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自学自练基本功的能力,苦练配方操作、抓、查、递各环节的基本功,做到准确、熟练、规范、迅速。

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全面掌握。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1、了解中药调剂的起源与发展。

2、了解中药调剂的现代进展。

3、掌握中药调剂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中药调剂的概念第二节:中药调剂的历史沿革第三节:中药调剂的现代进展(三)教学形式与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进行教学。

第二章中药调剂人员的职责与道德规范(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中药调剂人员的职责。

2、熟悉中药调剂人员的道德规范。

3、掌握中药调剂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中药调剂人员的职责第二节:中药调剂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第三节:中药调剂人员的道德规范(三)教学形式与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进行教学。

第三章中药的标准1、了解药品标准的分级2、熟悉药典的含义及颁布情况3、掌握2005年版药典对中药标准做出的规定。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国家药品标准第二节地方药品标准第三节中药标准(三)教学形式与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进行教学。

初级中药士考试《中药调剂学》章节试题:中药用量与计量(含答案解析)

初级中药士考试《中药调剂学》章节试题:中药用量与计量(含答案解析)

初级中药士考试《中药调剂学》章节试题中药调剂学中药用量与计量一、A11.一般药物临床处方的用量为A.贵重0.3~1.0g,鲜品15~60gB.贵重1.2~1.5g,鲜品15~60gC.贵重0.3~1.5g,鲜品12~15gD.贵重0.9~1.5g,鲜品15~60gE.贵重0.3~0.9g,鲜品9~45g2.汉代的衡量单位铢,多少铢等于一两A.20B.24C.25D.12E.163.下列与确定中药用量原则无关的是A.中药的性质与用量的关系B.中药的剂型与用量的关系C.中药的配伍与用量的关系D.中药的产地与用量的关系E.中药的用药人群不同,用量不同4.为了我国的计量工作,国务院从()起,中医用药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以“克”为单位的公制A.1977年2月B.1979年1月C.1980年3月D.1999年4月E.以上均不是5.中药调剂工作中最常用的传统工具是A.盘秤B.台秤C.分厘戥D.天平E.戥秤6.中药用量的概念正确的是A.中药的用量,又称为中药的剂量,是临床处方中使用每味药的分量B.中药的每味药的分量C.是最小的中药的称量单位D.是中药的每味药的包装量E.以上均不是二、B1.A.马钱子B.生石膏C.牛黄D.灯心草E.麝香<1> 、哪味药的临床常用量为9~45g<2> 、哪味药的临床常用量为0.03~0.6g0.A.刀圭B.一字C.枚D.束E.片<1> 、古方中果实的计数单位是<2> 、古方中草木及蔓类植物的计量单位是0.A.0.03~0.6gB.9~45gC.1.5~4.5gD.3~9gE.0.3~1g<1> 、一般药物干品的常用量为<2> 、质地较轻的药物的常用量为<3> 、质地较重的药物的常用量为<4> 、有毒的药物的常用量为<5> 、贵重药物的常用量为0.A.用量可大些B.用量可酌减C.不宜重剂量D.剂量可适当增加E.可低于新病者的剂量<1> 、患者性别、年龄、体质与用量的关系中,成人和体质健康的病人<2> 、患者性别、年龄、体质与用量的关系中,病情轻者<3> 、患者性别、年龄、体质与用量的关系中,久病者<4> 、患者性别、年龄、体质与用量的关系中,儿童及老年体弱者<5> 、患者性别、年龄、体质与用量的关系中,病情重者0.A.用量宜加重B.用量宜小C.用量不宜过大D.用量可较重E.用量则更大些<1> 、药物的性质与用量的关系中,质地较轻或容易煎出的药物<2> 、药物的性质与用量的关系中,质地较重或不易煎的药物如矿物或贝壳类<3> 、药物的性质与用量的关系中,芳香走散的药物<4> 、药物的性质与用量的关系中,厚味滋腻的药物<5> 、药物的性质与用量的关系中,新鲜药物因含水分答案部分一、A11.【答案】A【解析】鲜品药物常用量15~60g,如鲜生地、鲜芦根等。

中药调剂学概述培训课件

中药调剂学概述培训课件

中药调剂学概述
26
二、中药商品养护的概念
概念解读
1、中药商品养护工作贯穿整个流通过程 2、是保证中药质量并运用与之相关的理论、方
法的一项技术工作和一门科学 3、涉及知识面广,有传统经验、现代科学技术;
有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等
中药调剂学概述
27
二、中药商品养护的概念
在工作中如何做好养护工作 1、制定或健全养护管理制度 2、加强管理,做好定期检查、养护和记录
中药调剂学概述
19
三、中药调剂的发展概况
《和剂局方》
1、宋代大观年间,陈师文等人 2、对中药调剂规范起到重要作用
中药调剂学概述
20
三、中药调剂的发展概况
《本草纲目》
1、明代,李时珍 2、总结十六世纪以前我国药学知识
中药调剂学概述
21
三、中药调剂的发展概况
现代
1、《中国药典》Ⅰ部 2、《药品管理法》 3、《中药炮制规范》
应用学科
中药调剂学概述
12
二、中药调剂的起源
历史追述:商代宰相伊尹《汤液经法》 古籍中有:晋代有“合药分剂”,
唐代有“合和” 宋代有“合剂”等
中药调剂学概述
13
三、中药调剂的发展概况
《五十二病方》
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书 2、记载“疽病方”:乌头14颗,用醋及泔
水磨成 汁,敷裹可止痛。 3、也是最早记载有使用朱砂、雄黄、水银
外用处方
中药调剂学概述
14
三、中药调剂的发展概况
《神农本草经》
1、西汉时期 ,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 2、首次对方剂、制剂、调剂做了论述 3、为组合方剂和中药调剂学提供理论依据
中药调剂学概述
16

中药调剂学_研究生考试-辅导咨询

中药调剂学_研究生考试-辅导咨询

中药调剂学第一章绪论☐中药调剂的概念☐中药调剂的历史沿革☐中药调剂的现代进展第二章中药调剂人员的职业与道德规范☐一中药调剂人员的职责☐二中药调剂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三中药调剂人员的道德规范第二节中药调剂的历史沿革☐最早的调剂-相传商代伊尹将其烹调经验用于中药调剂。

汤剂的创新,标志着方剂的诞生。

☐周代的宫廷医生已有明确的分工。

医师之下设有府职,掌司药物。

这是中国医药史上有关专职药物调剂的最早记载。

中药调剂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一医学的人道主义原则(尊重患者生命.人格.医疗权利.生命价值)☐二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防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诚实守信.交易公平的原则☐尊重患者,慎言守密的原则希波克拉底简介☐公元前460年,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诞生,他是古希腊医学家,欧洲医学奠基人,被尊为“医学之父”。

他的主要功绩是把医学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提出“体液病理学说”等,为医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他制定的医德规范被世人称为“希波拉底誓词”,1949年世界医协大会通过的国际医务道德规则就是以下面的“誓词”作为蓝本。

虽然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然而希波克拉底的誓词却始终光照人间。

国际医务道德规则☐希波克拉底誓词(国际医务道德规则) 我以阿波罗及诸神的名义宣布,我要属守誓约,矢志不渝。

对授业之师,敬若父母,倘若需要,我要与他分享钱财,,赡养其身。

对其子嗣视若手足,如愿学医,我要热心教导,不图报酬。

对我的儿子、老师的儿子以及宣誓立约的门生,我要悉心传授医学知识。

我要克尽全力,采取我认为有利于病人的医疗措施,不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不把毒药给任何人。

我要清清白白地生活和行医。

进入别人的家,只是为了看病,不为所欲为、不受贿赂、不勾引异性。

对我看到或听到的不应外传的私生活,不管与我的医务是否有关,我决不泄露,严加保密……”希波克拉底誓言的另一个版本☐仰赖医神阿波罗,埃斯克雷彼斯及天地诸神为证,鄙人敬谨宣誓,愿以自身能力及判断所及,遵守此约。

初级中药士考试《中药调剂学》章节试题:中药煎服(含答案解析)

初级中药士考试《中药调剂学》章节试题:中药煎服(含答案解析)

初级中药士考试《中药调剂学》章节试题中药调剂学中药煎服一、A11.首选的煎药器具是A.陶瓷制器B.铜器C.铁器D.银器E.玻璃制器2.下列有关汤剂用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B.一般汤药多宜温服,但热性病者应冷服,寒性病者应热服C.冬季服用汤剂比夏季服用临床效果要好D.一般疾病服药,多采用每日一剂,每剂分两次或三次服用E.多数药物宜饭前服,有利于药物吸收3、不宜用铁锅煎药错误的说法是A.传热快B.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C.煎制时与中药所含多种成分发生化学反应D.汤液色泽不佳E.药液带有铁锈,引起恶心、呕吐4.汤剂的类型不包括A.煮剂B.煎剂C.煮散D.浸剂E.沸水泡剂5.影响煎药的质量因素不包括A.煎煮火候B.煎煮时间C.器具D.煎药用水及加水量E.煎药人员6.汤剂的煎煮次数以几次为最佳A.1次B.2或3次C.4次D.5次E.越多越好7.煎药前的饮片浸泡时间错误的是A.花、茎、全草类药材为主的可浸泡20~30minB.以根、根茎、种子、果实等类为主的药材,可浸泡60min C.浸泡的时间越长越好D.白头翁汤经20min浸泡之后,其抑菌圈明显增大E.含挥发油的药材不宜长时间浸泡8.煎煮前必须用冷水在室温下浸泡,其目的错误的是A.为使中药湿润变软,细胞膨胀B.使有效成分首先溶解在药材组织中C.产生一定的渗透压,使有效成分渗透扩散到细胞组织外部的水中D.避免在加热煎煮时,药材组织中所含蛋白质凝固,淀粉糊化,使有效成分不易渗出E.为了减少时间9.不需要特殊处理的药物是A.当归B.车前子C.人参D.龙骨E.薄荷10.服药温度错误的是A.任何汤剂均宜温服B.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瓜萎仁、乳香等,温服可和胃益脾,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C.对呕吐病人或中毒病人均宜冷服D.热证用寒药亦可冷服;真寒假热,宜热药冷服E.对解表药、寒证用药均宜热服,以助药力;真热假寒,宜寒药热服11.服药时间错误的是A.一剂中药,一天通常服3次B.病重病危时可隔4h左右服药1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利于顿挫病势C.任何人均可多次服用D.在应用发汗、泻下等药时,若药力较强,要注意病者个体差异,一般以得汗、泻下为度,适可而止,不必尽剂,以免汗、下太过,损伤正气E.病缓可服2次12.汤剂的服用量不正确的是A.成人服用量一般每次约150ml,每日1~2次B.儿童服用量一般每次75ml,每日2次C.婴儿酌减D.小儿服药,宜浓缩,以少量多次为好,不要急速灌服,以免呛咳E.对病情危重者,不必遵照医嘱服药13.天麻的正确煎法为A.先煎B.另煎C.包煎D.冲服E.后下二、B1.A.治疟药B.滋补药C.解表药D.攻下药E.安神药<1> 、哪类药应在饭后服用<2> 、哪类药煎后应趁热服下0.A.治疟药B.驱虫药C.安神药D.滋补药E.解表药<1> 、最好睡前服用的药物是0.A.茶B.酒类C.鱼类D.生冷食物E.辣味食物<1> 、服解表药,宜少食<2> 、服温补药,宜少食0.A.驱虫、攻下药B.滋补药C.解表药D.安神药E.外用药<1> 、宜饭后服的是<2> 、宜临睡前服的是<3> 、宜空腹服的是<4> 、宜热服的是答案部分一、A11.【答案】A【解析】人们广泛使用的多为硅酸盐类的药具,即陶瓷砂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炮制目的 ---改变药物的作用趋向 改变药物的作用趋向
药物经过炮制后,由于药性的改变而引起其作用趋向的变化。 药物经过炮制后,由于药性的改变而引起其作用趋向的变化。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升者引之以咸寒,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 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颠顶。 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颠顶。”如生黄柏作用 于下焦,有清热燥湿的作用,酒炙后,能借助酒的升腾作用, 于下焦,有清热燥湿的作用,酒炙后,能借助酒的升腾作用, 引药上行,清上焦头面之火,而盐炙后则能增强滋肾阴, 引药上行,清上焦头面之火,而盐炙后则能增强滋肾阴,泻 相火,退虚热的作用。生莱菔子涌吐风痰,升多于降,炒后 相火,退虚热的作用。生莱菔子涌吐风痰,升多于降, 降气化痰,消食除胀, 降气化痰,消食除胀, 降多于升。由此可见, 降多于升。由此可见,炮制能使一些 中药的升降浮沉性能发生一定变化。 中药的升降浮沉性能发生一定变化。 请问常用于改变药物作用趋向的辅料是? 请问常用于改变药物作用趋向的辅料是?
中药炮制目的 ---便于贮藏及保存药效 便于贮藏及保存药效
黄芩、 破坏酶保存苷 黄芩、杏仁等含苷类成分的药 材在相应酶的作用下能使苷类成分分解, 材在相应酶的作用下能使苷类成分分解,经 过加热处理,能破坏相应酶的活性, 过加热处理,能破坏相应酶的活性,避免有 效成分被酶解而损失, 效成分被酶解而损失,以利于苷类成分的保 存。
酒?醋?蜜?
中药炮制目的 ---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 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
很多中药能治疗几个脏腑经络疾病, 很多中药能治疗几个脏腑经络疾病,为中医临床用药带来了 一定的困难,为使中药能更准确地作用于患病的脏腑, 一定的困难,为使中药能更准确地作用于患病的脏腑,常常 加入一些辅料炮制,使药性发生变化的同时, 加入一些辅料炮制,使药性发生变化的同时,改变或增强对 疾病的作用部位。如知母有清肺,凉胃,泻相火的作用, 疾病的作用部位。如知母有清肺,凉胃,泻相火的作用,归 肾经;盐炙后增强滋阴降火的作用,主入肾经。 肺、胃、肾经;盐炙后增强滋阴降火的作用,主入肾经。柴 胡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作用,归肝、 胡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作用,归肝、胆、心 包经;醋炙后可增强疏肝止痛的作用,主入肝经。 包经;醋炙后可增强疏肝止痛的作用,主入肝经。百合养阴 润肺,清心安神,归心、肺经;蜜炙后,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润肺,清心安神,归心、肺经;蜜炙后,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主入肺经。 主入肺经。
改变或缓和药物有其固有的作用, 每一味中药都有其特有的性味,即有其固有的作用,炮 制可改变一些中药的性味,扩大其用药范围。如生地性寒, 制可改变一些中药的性味,扩大其用药范围。如生地性寒, 具清热,凉血,生津的作用,蒸制成熟地,其药性变温, 具清热,凉血,生津的作用,蒸制成熟地,其药性变温,有 补血滋阴,养肝益肾的作用。天南星辛温燥烈, 补血滋阴,养肝益肾的作用。天南星辛温燥烈,以胆汁制成 胆南星后,药性由温转凉,有清化热痰之作用。 胆南星后,药性由温转凉,有清化热痰之作用。
中药炮制目的 ---增强药物疗效 ---增强药物疗效
中药除了通过配伍来提高疗效外, 中药除了通过配伍来提高疗效外,炮制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又 一个有效途径和手段。 一个有效途径和手段。
如决明子、 ◎提高药物的煎出率或溶出率:大多数种子或果实(如决明子、王不 提高药物的煎出率或溶出率:大多数种子或果实 如决明子 留行、 药物常被有硬壳, 留行、牛蒡子等 )药物常被有硬壳,炒后表皮爆裂、质地疏脆,使有 药物常被有硬壳 炒后表皮爆裂、质地疏脆, 效成分便于煎出。一些矿物类、贝壳类(如磁石 石决明等)药经煅制 如磁石、 效成分便于煎出。一些矿物类、贝壳类 如磁石、石决明等 药经煅制 可使其质地疏脆,利于煎出有效成分。 后,可使其质地疏脆,利于煎出有效成分。一些中药如延胡索醋炙 所含的游离生物碱与醋生成生物碱盐,增大在水中的溶解度, 后,所含的游离生物碱与醋生成生物碱盐,增大在水中的溶解度, 止痛作用增强。 止痛作用增强。 辅料与药物起协同作用:款冬花、 ◎辅料与药物起协同作用:款冬花、紫菀等化痰止咳药蜜炙后由于 蜂蜜甘缓益脾,润肺止咳的协同作用而增强该药的疗效; 蜂蜜甘缓益脾,润肺止咳的协同作用而增强该药的疗效;苦寒的知 黄柏用咸寒润燥的盐水炙,能增强二者的滋阴降火作用。 母、黄柏用咸寒润燥的盐水炙,能增强二者的滋阴降火作用。
中药炮制目的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消除药物的副作用
性味偏盛的药物,在临床应用时,会带来一 性味偏盛的药物,在临床应用时, 定的副作用,常炮制后入药。 定的副作用,常炮制后入药。如苍术中的挥发油 具有“燥性” 通过麸炒, 具有“燥性”,通过麸炒,可除去苍术中的部分 挥发油,缓和“燥性” 柏子仁有宁心安神、 挥发油,缓和“燥性”;柏子仁有宁心安神、滑 肠通便的作用,将柏子仁制成霜能用于失眠、 肠通便的作用,将柏子仁制成霜能用于失眠、心 神不安而大便稀溏的患者。 神不安而大便稀溏的患者。
前人从实践中总结出: 盐制入肾” 前人从实践中总结出:“盐制入肾”,“醋制入肝”,“蜜制入 醋制入肝” 等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脾”等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具有一定科学性
中药炮制目的 ---便于调剂和制剂 便于调剂和制剂
个体较大或质地坚硬的药材,如黄芪、厚朴、益母草、 个体较大或质地坚硬的药材,如黄芪、厚朴、益母草、大黄 等切制成一定规格的片、 块等饮片, 等切制成一定规格的片、丝、段、块等饮片,便于进一步炮 粉碎和临床调配时剂量的分取。 制、粉碎和临床调配时剂量的分取。 一些果实、种子类中药,如酸枣仁、牵牛子等炒制可使 一些果实、种子类中药,如酸枣仁、 果皮(种皮)爆裂或产生裂隙,使质地疏脆,便于粉碎和临 果皮(种皮)爆裂或产生裂隙,使质地疏脆, 床调配时的碾捣。 床调配时的碾捣。 矿物类、贝壳类及动物骨甲类药物,如自然铜、牡蛎、穿山 矿物类、贝壳类及动物骨甲类药物,如自然铜、牡蛎、 甲等,采用明煅、煅淬或砂烫醋淬法炮制, 甲等,采用明煅、煅淬或砂烫醋淬法炮制,使其质地变得酥 易于粉碎,便于煎出有效成分。 脆,易于粉碎,便于煎出有效成分。 一些质地坚硬或形体过小的矿物药、 一些质地坚硬或形体过小的矿物药、植物类药或在临床上有 特殊要求的药物,在调配前进行碾捣、制绒或拌衣, 特殊要求的药物,在调配前进行碾捣、制绒或拌衣,可便调 剂和制剂。 剂和制剂。
◎缓和药物的性能 一些中药由于药性过猛,易伤患者元气,通过炒制、 一些中药由于药性过猛,易伤患者元气,通过炒制、制霜或加入 与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中药 来炮制,以制其偏性, 包括中药)来炮制 与药性相对立的辅料 包括中药 来炮制,以制其偏性,缓和其刚烈之 如芥子炒后能缓和辛散走窜之性,以免耗气伤阳; 性。如芥子炒后能缓和辛散走窜之性,以免耗气伤阳;瓜蒌仁去油 制霜后,其滑肠作用显著减弱;大黄经酒蒸或酒炖制成熟大黄, 制霜后,其滑肠作用显著减弱;大黄经酒蒸或酒炖制成熟大黄,泻 下效力降低了95%左右;百部蜜炙可缓和对胃的刺激性。 左右; 下效力降低了 左右 百部蜜炙可缓和对胃的刺激性。 后人常用炒制、蜜炙等炮制方法来缓和药性,并总结有“ 后人常用炒制、蜜炙等炮制方法来缓和药性,并总结有“甘能 炒以缓其性”的规律。 缓”,“炒以缓其性”的规律。
中药炮制目的 --矫臭矫味,便于服用 矫臭矫味, 矫臭矫味
某些动物类(如紫河车、五灵脂等 或其他具 某些动物类 如紫河车、五灵脂等)或其他具 如紫河车 有特异不快气味(如马兜铃 瓜蒌子等)的药 如马兜铃、 有特异不快气味 如马兜铃、瓜蒌子等 的药 往往因气味恶劣,为病人所厌恶, 物,往往因气味恶劣,为病人所厌恶,难以 口服或服后出现恶心、呕吐、 口服或服后出现恶心、呕吐、心烦等不良反 为了利于服用,常将此类药物采用炒制、 应。为了利于服用,常将此类药物采用炒制、 漂洗、酒制、醋制、 漂洗、酒制、醋制、蜜制等方法进行加工炮 起到矫臭矫味、使病人乐于服用的效果。 制,起到矫臭矫味、使病人乐于服用的效果。
净制(传统炮制) 净制(传统炮制) ------清除杂质 ------清除杂质
清除杂质 挑选:适用于药量少,且杂质或霉变品、 挑选:适用于药量少,且杂质或霉变品、虫蛀品易于除去的 药材 筛选:利用药物和杂质的体积大小不同, 筛选:利用药物和杂质的体积大小不同,选用不同规格的药 或筛药机) 筛去药材中的杂质、碎屑或辅料( 筛(或筛药机)等,筛去药材中的杂质、碎屑或辅料 风选:利用药物和杂质的轻重不同,选用簸萁、 风选:利用药物和杂质的轻重不同,选用簸萁、风车或风选 机等,借助风力将杂质除去。多适用于果实、 机等,借助风力将杂质除去。多适用于果实、种子类药材的 净选。 净选。 水选: 水选:将药材通过水洗或浸漂以除去附着其上的泥沙或不洁 之物。水选时应掌握好时间,水选后的药物应及时干燥, 之物。水选时应掌握好时间,水选后的药物应及时干燥,防 止霉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