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旋律调性特征

合集下载

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曲式结构分析

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曲式结构分析

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曲式结构分析作者:谢靖来源:《参花·下半月》2016年第07期摘要:舒曼,19世纪德国伟大的作曲家、评论家、钢琴家,其音乐创作非常注重描写人物的内心感情,他还经常描写一些浪漫梦幻的世界,使其在创作方面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钢琴套曲《狂欢节》是他钢琴作品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全部套曲由二十一首小曲组成,每首小曲都带有标题标示出作品的主要内容,使听者和演奏者能更快地理解作品。

本文通过对舒曼《狂欢节》曲式结构的分析,让听者和弹奏者对此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为今后的演奏提供参考。

关键词:舒曼《狂欢节》曲式分析《狂欢节》因其是由很多首不同的小曲组成,每首小曲都是特别的短小,所以它的曲式结构都比较的简洁。

《狂欢节》的曲式结构都是比较精简的单乐段、单三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多乐段、变奏曲式,结构虽然都比较短小,但整体都十分完美。

下面就针对具有代表性的乐曲进行分析。

《前奏》四三拍子,由六个乐段组成的多乐段曲子,第一段采用了6+4+4+10的形式,在古典音乐中这种结构基本是不存在的,这种形式倾向于浪漫主义。

《约瑟比乌斯》四二拍子,单二部曲式,两段的主题是不一样的,第一段在节奏上运用了七连音、四连音等连音节奏,使乐曲增加了一些不稳定感,第二段的后半部分开始与第一段进行完全再现。

整首乐曲属于方整型,旋律非常简单,但伴奏织体变化不断。

谱例1:《基阿林娜》是四三拍子,带再现的三部曲式,曲式结构图:A +B + A1—16 17—24 25—40这首乐曲中B部分的变化不是很大,与平常的单三部曲式不同,这也体现了《狂欢节》的曲式结构与其他乐曲的与众不同,乐曲的调式采用的是小调,体现了乐曲中的少女美丽动人的形象。

《大卫同盟盟员进攻凡夫俗子的进行曲》是四三拍子,曲式结构为变奏曲式,这首曲子是整部作品中唯一一首最长最大的曲子,庄严的主题和强有力的和弦进行,表现了大卫同盟的成员们蓄势待发的状态,誓与庸俗势力斗争到底,最后取得胜利。

浪漫主义音乐风格流派视阈下舒曼《狂欢节》音乐学分析

浪漫主义音乐风格流派视阈下舒曼《狂欢节》音乐学分析
四、关于自己——约瑟比乌斯与弗罗 列斯坦
约瑟比乌斯(E u s e b i u s)与弗罗列斯坦 (Florestan)是舒曼虚构的“大卫同盟”中重要的两 个角色,是舒曼在音乐评论时用的两个笔名。
约瑟比乌斯性格柔和真诚、富有幻想;弗罗列斯 坦性格刚毅果断、豪放不拘。这两个形象受到让•保尔 的小说《孩提时代》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的启发。舒曼 说:“当今的特点就是有各种的同盟,人们可像政治上 那样,将音乐分为自由派、中间派、反动派;或浪漫主 义、现代主义……。③”他在《论音乐与音乐家》的序 中说:“为了表达由不同艺术人生观发出的不同意见, 作者觉得宜于虚构一些带有相反的艺术气质的人物,大 卫同盟像一根红线般贯穿整个报纸。④”
(一)《肖邦》 《肖邦》是《狂欢节》中的第12首,降A大调, 6/4拍,一段式。《狂欢节》中唯一使用复拍子的作 品,也是肖邦创作的特点之一。这种复拍子带来的音 乐是“摇荡的”“具有动感的”意境。《肖邦》的创 作使用了琶音连绵不断的伴奏声部和安详的吟唱旋律 声部,在琶音中有和弦外音,增加了旋律的色彩。 《肖邦》一共14小节,分为四句。a句每小节琶音的 音头为降A-降b-F-降B。高音旋律波动小,表现庄重的绅 士形象。b句是a句上二度模进,转到降A大调。c句转到f 小调,旋律音区降低,低音的琶音变得紧凑,将旋律推 向华丽的顶点。d句先转到降b小调,结尾回到降A大调, 出现了《狂欢节》的主导动机:A-降E-B-C(ASCH)。 (二)《帕格尼尼》 《帕格尼尼》是《狂欢节》第17首,f小调,2/4 拍,带尾声的三部曲式。舒曼主要是在形态上对帕格尼 尼的创作进行模仿,将小提琴技巧转化为华丽的钢琴语 言。《帕格尼尼》被舒曼设计成《德国圆舞曲》的间奏 曲(Intermezzo),谱面上有明确标记,在37小节转回 《德国圆舞曲》。全曲速度为“presto”急板。 A段8小节,方整的两句,旋律形态是八度的跳音 进行,低音旋律为:F-降A-降B-D-G,高音旋律为: 降A-F-降D-F。节拍的错位使旋律具有紧张感。B段8小 节,方整的两句,4个音为一组,在A音上进行八度的 保持音,旋律出现在后半拍:降A-G-F-降E-F-降F-降 E-降B。再现的A段8小节,第一句变成两个音一组,音 乐更加紧凑,旋律为:C-降A-G-降B,是“司芬克斯” 三个迷中的第二个迷(A S C H)的音乐。后半句4小节, 是A段的低八度再现。

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艺术特征分析

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艺术特征分析

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艺术特征分析作者:何楠来源:《当代音乐(上旬刊)》2016年第10期[摘要]舒曼是浪漫主义时期最为重要的音乐家之一,而钢琴套曲《狂欢节》则是其在钢琴领域的代表作,集中展示出了其特有的创作理念和精湛的创作技法。

鉴于此,本文从作品的创作经过谈起,就作品的艺术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为更好地欣赏和演奏这部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艺术特征一、舒曼和钢琴套曲《狂欢节》舒曼,(1810—1856),浪漫主义时期德国和世界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自幼学习音乐,而且酷爱文学,七岁时就能够创作钢琴小品。

16岁时进入大学学习法律专业,19岁时励志专攻音乐,以作曲和音乐评论为主。

创作涵盖了交响乐、声乐、器乐等多个领域。

诸多作品直到今天还在广为流传。

除了创作之外,舒曼对音乐评论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先后创办了多本报刊和杂志,使音乐评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

钢琴套曲《狂欢节》是舒曼在钢琴领域的代表作之一。

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德国乐坛正弥漫着一股陈旧和腐朽的风气,而舒曼试图通过一部作品来打破这种现状。

狂欢节是欧美的传统节日,在德国,每年的狂欢节从11月11日11点开始,持续四十天之久,期间野餐、化装舞会、游猎等各种活动无所不包。

钢琴作品《狂欢节》描写的是狂欢节最后一天的化装舞会,形象地刻画出了多个人物形象,充分展示出了舒曼的音乐创作观、批评观和精湛的创作技法,是标题钢琴作品中一部难得的佳作。

二、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创作特点分析1.形象的标题标题音乐作品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产物,因为浪漫主义音乐追求主观情感的抒发,而主观情感往往是非语义性、非具象化的,所以作曲家通常会给作品加上一个标题和短语,起到一定的解释说明作用,方便观众更好地欣赏音乐。

舒曼对此是十分认可的,在这部作品中,其为每一首曲子都注明了标题,而且标题十分精准和形象,成为了作品的一个亮点所在。

如第2首《彼埃罗》,这是一个法国名丑的名字,其经典装扮是白色上衣和白色长裤,且面部也是白色的,动作大摇大摆,并且经常故作严肃,让人觉得滑稽可笑。

论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音乐特点

论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音乐特点

论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音乐特点摘要: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热衷于在音乐中运用象征暗示,以音乐作为富有文学性的歌唱手段,勾画性格素描,在音乐中进行赤裸裸的宣泄以及精密的复调组织等成为这部作品的主要特点。

这使得舒曼的音乐风格和音乐思想在浪漫主义时期乃至整个音乐史中都是独一无二、独树一帜的。

关键词:舒曼《狂欢节》音乐特点德国作曲家罗伯特·舒曼(RobertSchumann)是十九世纪上半叶欧洲音乐文化史上最突出的人物之一。

在他的钢琴音乐作品中,小品套曲的创作占有重要的地位,形成了他钢琴作品结构上的一个显著特征。

他力图扩大音乐的范围和表现方法,用令人耳目一新的音乐语言精确、具体地反映现实,形成了其独特的音乐艺术特色。

《狂欢节》创作于1833年至1835年间,该作品兼具抒情性、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充满了热情、豪放的气势。

更重要的一、《狂欢节》创作背景《狂欢节》创作于1834年。

30年代的德国庸俗习气渗透到各个领域,充斥着全德国,音乐界也不例外。

舒曼是一位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作曲家,为了向社会上的保守势力及一些庸俗的只重外表技巧的艺术见解作斗争,24岁的舒曼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创办了一个音乐周刊《新音乐杂志》,勇敢地承担起了艺术批评的责任,锋芒直指保守的学院派和低级庸俗的市侩艺术,并对音乐界的庸俗习气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猛烈的抨击。

他利用《圣经》中勇士大卫的故事虚构出一个“大卫同盟”。

按他的意思,这个同盟就是具有崇高理想的先进艺术家的同盟。

天才的音乐家莫扎特、肖邦、帕格尼尼以及他的妻子克拉拉等都成为了舒曼心中的大卫同盟的盟员,包括他虚构出的两个代表他双重性格的人物:约瑟比乌斯和弗洛雷斯坦。

舒曼的斗争精神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鲜明的反映,《狂欢节》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产生的。

在这部作品里,舒曼热情地赞颂了具有崇高理想的艺术家同盟——大卫同盟的盟员,无情地批判了带有陈旧、庸俗习气的音乐作风。

乐曲充满了狂热、豪放的情绪,展开了大卫同盟与陈腐音乐的斗争,最后以大卫同盟盟员战胜庸俗文艺、成为凯旋的英雄而结束,体现了舒曼不妥协的斗争精神。

从钢琴套曲《狂欢节》看舒曼音乐的文学性和标题性

从钢琴套曲《狂欢节》看舒曼音乐的文学性和标题性
者 之 一 ,在 浪 漫 主 义 思 潮 的 影 响 下 ,他 以独 特 的音 乐创 作 手 法 和 深 厚 中学 时代 ,舒 曼 在文 学 方面 大 量地 阅读 了歌 德 、拜 伦 、霍夫 曼 等
人 的著 作 , 同 时 自己也 尝试 着 写 了不 少诗 作 。他 曾独 自翻译 古 典 名 著 ,对 歌德 和席 勒 的 作 品有 过深 入 的研 究 。舒 曼 的音 乐可 说是 与 文学 紧 密结 合 的 ,他 的大 部 分作 品都 带 有标 题 。钢 琴 标题 小 品 的 产生 可 以追 溯 到洛 可 可时 代 库伯 兰 、拉 莫 的部 分作 品 。李 斯特 说: “ 他 ( 舒曼) 在 指 以前谁 也 没有 发现 过 这 么多 标题 完 全符 号 内 罗伯 特 ・ 曼 是十 九 世 纪德 国杰 出的 作 曲家 、 音 乐评 论 家 , 容 的作 品 。 由此也 可 以看 出舒曼 的 音乐 标题 更 为 贴切 ,契 合 他于 舒 是 欧洲 浪漫 主义 音 乐 的代 表人 物 。他 喜欢 从 文 学、 诗歌 等 著作 中 音 乐所 要表 达 的思 想 。 ”长 期 的文 学积 淀 为他 的音 乐 创作 奠 定 了 选取 创 作题 材捕 捉 灵感 ,在音 乐作 品中加 注 标题 ,使他 的 音乐 创 坚 实的 基础 ,影 响着他 的音 乐创 作 。而 且作 为 《 音 乐杂 志 》 的 新 作和 音 乐评 论掺 合 了浓 厚 的文 学 因素 。在 他 短暂 的 艺术 生 涯 中 , 创 办者 、音 乐 品论 撰稿 人 这 个角 色 ,给 舒曼 提 供 了一 个机 会 与条 创作 了大量 的优 秀 的作 品 ,在 众 多 的钢琴 套 曲 中, 13 年 创作 的 件 ,把文 学 与音 乐成 功结 合 。 84 《 欢 节 》作 品第 9 是 他 最优 秀 的 标题 性 作 品之 一 ,也 是 他 标 狂 号 二 、文 学性和 标题 性在 舒 曼音 乐 中的体 现 题性 小 品套 曲的 第一 部 成功 之 作 。这 首作 品一 共包 括 2 首作 品 , 1 主观 因素 和 文 学 因素 表 现 在 以名 字 为 主 题 , 如 《 例 狂欢 节 》 中他 1 3 年 的 恋人 艾 尔 斯蒂 娜 的 出 生地 阿 什 (sh ,《 首赋 格 84 Ac) 六 成为 当今 舒曼 最受欢 迎 的作 品 。 o.0 中 B c ) 也表 现 在 将 音 乐 风 格 同人 挂 起 钩 音乐 作 品 的文学 性 与标 题 性是 欧 洲音 乐文 化进 程 中 一种 特 定 曲 》 (p 6 ) 的 巴赫 (a h : 的音 乐思 潮和 创 作倾 向,它 是 浪漫 主义 文 学思 潮在 音 乐领 域 中 的 来 。在 《 狂欢 节 》 中 同 肖邦 、帕格 尼尼 和 克 拉拉 ・ 克 ( 阿林 娜 维 基 体现 。舒 曼作 为 1 世 纪 浪漫 主 义作 曲家 、音乐 评论 家 ,他 的音 乐 ) 9 挂起 钩 来, 《 卫 同盟舞 曲》和 《 在 大 狂欢 节 》 中 同反对 庸俗 市 侩 创 作和 音乐 评论 无不 受到 浪 漫主 义思潮 的 影 响。 的理 想 社会 大 卫 同盟挂 起 钩 来 , 《 莱 斯勒 偶 记 》 中 同霍 夫 曼 在 克 卡 不 舒 曼双 重 性 格 及浪 漫 主 义 思潮 对 《 欢 节 》 创作 的 《 罗特 式 的幻 想 篇 》 中 的一 个人 物 挂 起 钩来 , 同于 柏 辽 兹 狂 的 影 响 ’ 用 音 乐作 戏剧 性叙述 。 舒 曼 的音 乐 作 品所体 现 的标 题性 和 文 学性 是相 辅 相成 ,浑然 从文 学作 品中汲 取 自己作 品 的形象 和 主题 ,然 后加 以概 括 性 体 的 ,与 当时 的浪 漫主 义运 动 思潮 的影 响和 舒曼 个 人性 格 中 的 地 总 结 ,他从 而 获得 一 个 更具 代表 意 义 的标题 。 《 . 狂欢 节 》不 仅 双 重性 及本 身 的文化 修养 有着 密 切的 联系 。 有 总 标题 ,说 明音 乐的 整个 背 景环 境 ,每 一 首作 品 还有 小标 题 , 1 浪 漫 主 义运 动 思潮 : 浪漫 主 义 时期 的音 乐 比较 推 崇个 性 这 些 标 题 既 有 说 明音 乐 体 裁 的 “ 奏 ” ,也 有 说 明 音 乐 内 容 的 . 前 和 个人 主义 的 观念 , 这是 整个 l 世纪 精 神 的精髓 ,也 是建 立在 德 “ 蝶 ” ;既有 描 绘 虚 构人 物 的 “ 瑟 比乌斯 ”,也 有 用 音乐 9 蝴 约 肖邦 ” ,这些 标 题 反映 了每 首 小 曲 的不 同 内容 ,给 听 国古典 哲 学的 基础 上 的浪 漫主 义 运动 ,以主 观 性为 主要 特 征 的反 家命 名 的 “ 映 。浪 漫主 义 是一 个 个性 主义 得 到高 扬 的 时期 。其 次 ,是 对感 情 众 以提 示 ,使 我们 在 欣 赏舒 曼 于纽 约 的 同时也 不得 不 感 叹其 标题 的提倡 和 崇拜 , 强调 音乐 的表 情 意义 ,将 抒 情和 情 感 的 因素上 提 设计 的独 具匠 心 。舒 曼认 为 标题 可 以明确 地把 提 示给 听众 ,但是 升 到 了重要 的 地位 , 丰富 了对 心 理刻 画 的表 现手 法 和技 巧 , 当然 舒 曼也 反对 用 标题 束 缚 听众 的想 象 力 。舒 曼 的 “ 题 性 ”通 过鲜 标 对感 情 的抒 发和 对音 乐 作 为表 情 艺术 的认 识和 强 调 的程 度 因人 而 活并 富 于诗 意 的提 示将 听 众 带入特 定的 环境 中 自由幻想 ,从而 更 异 。浪漫 主 义作 曲家认 为 “ 术就 是 哲学 ”,认 为 不 同的 艺术 之 深刻 地变 现变 化 多样 的情 感和 细致 入微 的 理活 动 。 艺 0 间具 有很 大 的共 同性 和 一致 的 目的性 。他 们很 重 视音 乐 与其 他 艺 舒曼 把音 乐 与 诗配 合 的浑 然 一体 ,他 并不 是单 纯 的配 诗歌 于 术 的结合 ,浪漫 主 义音 乐 敞开 了 自己的大 门,与 文 学 ,戏剧 ,美 旋律 之上 ,而 是把 握 诗 的意境 引导创 作 ,从 而 达到 用音 乐 增 强诗 ‘ 术密切 交 融 ,作 曲家 们借 助 于文 学 ,寻找 音乐 之外 的意 义 。 意的 要求 ,浪漫 主义 诗 意 的想 象力 和 音乐 家 灵敏 的 反应 完 美 的结 在 这 种文 化 背景 之下 形 成 了舒 曼不 同 与其 他 作 曲家 的音 乐风 合 在 一起 ,他 朗诵 的因 素 ,创 格— — “ 舒曼 式 ” 。 “ 曼 式 ” 的音 乐 与文 学 的结 合 的表 现之 一 作 出 了别 具风格 的朗诵 式 的旋律 。 舒 便 是 它 的标题 性 音乐一 带 标 题 的钢琴 套 曲, 《 狂欢 节 》正 是他 典 三、 结 语 型的标 题 性钢 琴 音乐 的代 表 作之 一 。在 第 九首 蝴 蝶 中 曲名 有双 重 舒 曼 自身 具 有 的典 型浪 漫 主义 音 乐家 的双 重 矛盾 性 格 ,贯 穿 的意思 ,蝴 蝶 是幼 虫 ( a — a )变 化 的 ,而 L r e 德语 中不 仅 到他 的人 生和 艺 术之 中,这 种性 格特 征最 显著 的流露 就 是他 的钢 Lr v e av在 表现 的是幼 虫 ,而 且还 表 现面 具 ,象 征着 舒 曼掩 盖 于各 种 面具 之 琴套 曲的创 作 。 《 欢节 》中所 体 现 的文 学性 和标 题 性 ,使 他创 狂 后 的性 格 ,从 体裁 形式 到 具体 表 现手 段都 有 革新 与 突破 。舒曼 特 作风 格 的集 中体现 。他所 倡 导 的标 题性 钢 琴套 曲以及 一 系g d 型 i r, 殊 的文 学意 味 ,复 杂 的情 感 ,丰 富 的幻想 力 以及 矛盾 的双 重性 都 乐 曲 ,在钢 琴 艺术 发 展史 中 占有 一 个不 可 替代 的重要 位 置 。他 的 充溢 在其 中 。 音乐 将浪 漫 主义 的诗 意和 幻想 带入 了一个 高峰 。 2 舒 曼 个 人 性 格 中 的双 重 性 :舒 曼 幼 年 喜 爱 文 学 , 康 德 、 . 黑格 尔 、歌 德等 文化 巨人他 们 的 思想 从各 个 方面 影 响着 舒 曼 的成 参考文献 长 。舒 曼所 处 的时 期 ,经济 的繁 荣也 带来 了享乐 风气 盛 行 的负 效 【] 1于润洋. 西方音 乐史[ . MI 上海 :上 海音 乐出版社 ,2 0 年. 01 应 ,德 国社 会音 乐状 况 不容 乐 观 。在 这股 汹 涌 的浪 漫主 义音 乐 思 [ 张洪岛. 2 1 欧洲音 乐史[ . :人 民音 乐出版社 ,18 年 MI 北京 93 潮 中,舒 曼 正是 这风 V 浪尖 上 的人 物 ,他 尖锐 批 评沙 龙音 乐 的 空 [ 陈玉云. 曼钢 琴代表作之研 究[ J I 3 1 舒 M 台湾:全音乐谱 出版社 ,1 9年 . 91 谈 和 唯技 巧论 , 以及 在伪 善 和伪 学 术性 的 外衣 下对 艺 术采 取 的冷 漠 态度 ,强烈 批 判在 社会 现 实生 活 中被 他称 之 为 “ 利 士人 ” 的 [ 常桦. 曼和他 的钢琴 作品卟 钢琴 艺术 ,2 0 年连载 非 4 ] 舒 03 庸 夫俗 子 们 的小 市民习气 ,他常 常沉 醉 在幻 想 和 梦境 中 ,只 能在 作 品 中诉说 理想和 表达 情感 。 作者简介 : 3 本 身 的文 化 修 养 :舒 曼 既是 音 乐 家 ,也 是 文 学 家 。他 幼 . 孙 丽 . 聊城 大 学 音 乐学 院 助 教 。

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音乐美学分析

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音乐美学分析

060文艺评论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音乐美学分析李 萌(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河南郑州 450011)摘 要:该文主要以舒曼的钢琴套曲《狂欢节》作为研究方向,从作品的体裁形式、风格内容入手,也涉及到了作曲家的生平、历史贡献、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品的美学分析,运用美学的基本观点来进一步探究舒曼的创作风格以及艺术思想。

关键词:舒曼;《狂欢节》;美学;艺术风格第一章 舒曼的生平及创作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德国作曲家、钢琴家,音乐评论家,十九世纪德国音乐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同时也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成熟时期的核心代表人物之一。

舒曼性格敏感又热情,坚持民主主义思想,其夫人克拉拉舒曼也是一位著名的钢琴家及作曲家,著名的作曲家勃拉姆斯也是其得意弟子,受过其帮助以及提携。

1840年以前钢琴是舒曼音乐创作的唯一领域。

舒曼的钢琴音乐作品大多都创作于30年代。

其中赋予幻想性的浪漫主义气质体现的最为鲜明。

钢琴作品(如《蝴蝶》《狂欢节》《交响练习曲》《童年即景》等)都是创作于这个时期。

1840年舒曼在经历了种种磨难终于和心上人克拉拉结婚,这一年是他最为幸福的一年,同样也是作品最盛产的一年。

1840年舒曼的创作主要集中在艺术歌曲上,他的最重要的声乐作品大部分都是在这一年中创作的。

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生活》则具有一种抒情性的悲剧色彩,它表现了一个女主人公从少女、恋爱、结婚,直到丈夫悲惨死去的人生历程。

歌曲内容含蓄,钢琴部分的情感衬托和相对独立化尤具特色。

创作还包括交响乐四首,协奏曲(如《a小调钢琴与乐队协奏曲》《a小调大提琴与乐队协奏曲》《d小调小提琴与乐队协奏曲》等)、室内乐(包括三首弦乐四重奏,两首钢琴四重奏,三首钢琴三重奏)。

舒曼的钢琴家梦想断送以后走上了作曲和音乐评论的道路。

音乐家精通文墨的不多见,舒曼就是二者集于一声,并且是取得相当成就的一位音乐家。

论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音乐特点

论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音乐特点

论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音乐特点作者:任书瑶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02期【摘要】舒曼的钢琴套曲《狂欢节》是一首充满隐喻和象征色彩的钢琴曲,这套钢琴曲中渗透着具有文学特质的元素,将人物的性格完美的勾勒出来,同时在作品中还运用到复调组织,极大的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通过作品来将人物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

可见,以《狂欢节》为代表的舒曼典型作品中,其音乐思想都比较鲜明,能够从中品鉴出浪漫主义的味道,为音乐史上所独有,是音乐艺术宝库中的宝贵财富。

【关键词】舒曼;《狂欢节》;音乐特点罗伯特·舒曼(RobertSchumann)是十几世纪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其作品响彻欧洲,是当时音乐领域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舒曼的音乐作品巾,其最为鲜明的特征就是引入了小品套曲,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在其多部做皮中均有所体现。

舒曼的音乐作品极具张力,在表现手法方面能够带给听众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也使其成为欧洲为数不多的比较知名的音乐艺术家。

舒曼于1834年创作的《狂欢节》是其颇具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之一,创作历时近两年,这部作品很好的展现出了其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异禀,这部作品不仪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同时在文学性与抒情性的表达方面也颇具造诣,曲巾饱含热情洋溢的情感色彩,使作品形成一种奔放豪迈的气势。

一、《狂欢节》创作背景19世纪30年代,德国社会中充斥着庸俗的习气,德国作为欧洲板块中具有绝对话语权的国家之一,其政权迂腐的程度也很深,而舒曼的《狂欢节》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完成的。

作为一名民主主义思想强烈的著名作曲家,舒曼在与当时这种庸俗风气进行斗争的手段则是通过其音乐来鞭笞社会的黑暗与腐败,这种非直接的斗争方式在当时艺术节比较普遍。

24岁时,舒曼和其几位挚友联合创办了《新音乐杂志》,其艺术批判的意味非常浓烈,直指社会的阴暗面,充满了对社会的唏嘘和嘲讽,将市侩的民众心理以艺术的手法表现出来,形成对时政的一种有力抨击。

舒曼引用《圣经》的一个典故,以大卫为原型虚构出“大卫同盟”,而入主这一同盟的艺术家都与舒曼一样,多为民主主义人士,其中不乏欧洲顶尖的音乐艺术家,如肖邦、莫扎特、帕格尼尼夫妇等,其中还存在其虚构的人物,比较典型的有弗洛雷斯坦和约寨比乌斯。

对舒曼《狂欢节》的理解与分析

对舒曼《狂欢节》的理解与分析
二狂欢节套曲中小品标题的分类及其含义人物形象皮埃罗此曲描写的是法国名丑皮埃罗他经常故意装出一副大模大样的姿态老想说些意味深刻的话而观众常常嘲笑他他也用种种滑稽的动作来表现自己的烦恼
对舒曼《 狂欢节》 的理解 与分析
画 兰 芳

要: 1 在 9世 纪 的 钢 琴 音 乐 创 作 中 , 国 的 浪 漫 派 作 曲 家 罗 伯 特 ・ 曼 首 仓U 若 干 首 独 立 的 小 曲依 德 舒 将
跃 的小 丑 形 象 。
N .《 O 1 潘塔隆和克隆宾娜》 5 这也是两个意大利小丑 的名字 , 潘塔隆是一个经常谈 恋爱 却屡 屡失败的老头 , 可怜而又可笑 ; 克
隆宾娜是名丑阿尔列金的妻子 。乐曲速度很快 , 起伏频繁 , 描写
了两名小丑的滑稽神态 ,仿佛 潘塔隆在狂欢 节里又爱上克隆宾
分热情 。
N .《 埃罗》 曲描写 的是法 国名丑皮埃 罗 , O2 皮 此 他经常故 意 装出一副大模大样 的姿态 , 老想 说些 意味深刻的话 , 而观众常常 嘲笑他 , 他也用种种滑稽 的动作来表现 自己的烦恼 。舒曼用非常 简单 的笔 触 , 频 繁 的 半音 进 行 和 音 量 的 强 弱 对 比 , 画 出 皮 埃 用 勾 罗那故作烦恼的神态 。 N .《 O3 阿尔列金》 与皮埃 罗相反 , 阿尔列金是一个灵巧好动 、 逗人喜爱 的意大利小丑 , 时的跳着快速 、 不 滑稽 的舞 蹈。乐曲以 生动的断音节奏和大幅度 的跳进音程 ,展现出阿尔列金灵活跳
节 》 首作 品无论 是在 曲式 、 奏 、 律等 各个 方面部 有许 多大胆 的创 新 , 现 出舒曼 对音 乐界 这 节 旋 表
腐朽 势 力的批 判 , 及 用富 有时代 气息 的新艺 术取 而代之 的信心 。 以 关键 词 : 欢 节 狂 标题 变奏

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艺术特征

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艺术特征

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艺术特征作者:谢靖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15期【摘要】舒曼,19世纪德国伟大的作曲家、评论家、钢琴家,其音乐创作非常注重描写人物的内心感情,他还经常描写一些浪漫梦幻的世界,并在创作方面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钢琴套曲《狂欢节》是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全部套曲由二十一首小曲组成,每首小曲都有标题标示出作品的主要内容,使听者和演奏者能更快地理解作品。

【关键词】舒曼;《狂欢节》;音乐分析;演奏要点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8-0092-01舒曼是德国伟大的钢琴家、作曲家,他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创造了钢琴套曲这一音乐体裁,开创了历史先河,也奠定了舒曼在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浪漫时期的钢琴套曲不同于古典时期内容庞大的奏鸣曲,它是由一个个短小的小曲组合而成,每一首小曲都有自己的小标题,每一个标题都代表了曲子的中心思想。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德国的空气中弥漫着陈腐沉闷的气息,舒曼作为大卫同盟社的盟员,带着当时的新青年冲到了最前方,对当时社会的庸俗风气进行了严厉批判。

舒曼在当时还创办了音乐杂志,把这种批判庸俗风气的思想融入在自己的创作作品,让更多的人都能感受到。

《狂欢节》就是当时比较著名的代表作,作品通过大卫同盟的勇敢斗争,从侧面反映了舒曼为社会中庸俗风气斗争到底的精神,同时也推进了浪漫主义时期社会的发展。

舒曼《狂欢节》艺术风格的形成,主要在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作曲家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及内在修养,在浪漫主义时期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现实与幻想的交接。

一、幻想与现实的相互结合幻想使音乐充满了色彩,给音乐增添了神秘气息,为人们带来了美好的向往。

从我们对舒曼音乐的探索中发现,他想要表达各种各样的生活现状,想要把自己周围的事物用音乐来表现出来。

在《狂欢节》这部作品中,舒曼刻画了一个大卫同盟的组织,组织中的成员是他现实生活中认识的身边的人幻化而来的,盟员们在他的指挥下向着腐朽庸俗的音乐势力发起进攻。

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艺术特征分析

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艺术特征分析

Appreciation and appreciation 品鉴与欣赏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艺术特征分析丁想想(西安体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摘要】在十九世纪世纪欧洲音乐文化历史之中,罗伯特·舒曼是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钢琴创作拥有独特的音乐特色,表现出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从其创作之中也能看到进步的思想意识。

本文叙述了罗伯特·舒曼的生平,以及他的创作特点。

研究了舒曼《狂欢节》的创作背景,并阐明了其重要的历史作用。

为了更好地学习舒曼的音乐作品,对钢琴套曲《狂欢节》的艺术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舒曼;创作特点;《狂欢节》;创作背景;艺术特征【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一、罗伯特·舒曼的生平与他的创作特点罗伯特·舒曼是德国著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在音乐评论方面也是杰出人物,并且他还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在他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对音乐和诗歌等方面的才华,七岁的时候学习钢琴,十二岁的时候学习创作,中学毕业后学习法律,但最终还是放弃了法律学习,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

在舒曼的一生之中,极高的文学素养为其音乐创作带来了新鲜活力,热爱文学的他在创作音乐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情感上的体验,所以作品拥有一定的感染力和浪漫主义情结。

舒曼的钢琴套曲结构内容比较自由,不仅含有变奏曲内容,还含有了组曲因素。

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形式生动、活泼,结构短小,文学性很强,所以舒曼的作品题材又比较通俗易懂。

与此同时,舒曼作品的很多内容又与其个人生活经历有关,因此也带有了一定的传记特点。

由此可见,标题性钢琴套曲的出现,不仅是舒曼创作的标志性产物,也为钢琴音乐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二、舒曼《狂欢节》的创作背景及其历史作用舒曼在1834年创作了钢琴套曲《狂欢节》,在当时,德国资产阶级思想落后且狭隘,政治软弱,而且这种落后腐朽的思想气息充斥在整个时代之中。

舒曼是一位民主主义思想极强的音乐作曲家,不仅积极响应欧洲革命,同时还还坚决反对庸俗的艺术思想,并将其试做革命的主要任务。

从钢琴套曲《狂欢节》看舒曼音乐的浪漫主义色彩

从钢琴套曲《狂欢节》看舒曼音乐的浪漫主义色彩

一、布局的情节暗示性 作品21首小曲的标题虽然独立,看似松散,纵观之下却是“总分-总”的首尾呼应式结构,对“狂欢节”做了故事结构的框架。通 过主题线索的变形贯穿以及各曲结尾与开头的衔接,形成“总”的 统一;中间作品通过对音乐材料的变化和出新,使乐思能自由的呈 现,结合标题使听觉形成了一定情境中的故事情节线索。在各曲的 顺序安排方面,前后情境做了视角远中近景的切换,使各曲标题所 指的涵义,产生了有趣的关联,最终呈现出一场由序幕到结尾的完 整狂欢节盛况。 乐曲以热情昂扬的《序曲》拉开序幕,以《皮埃罗》和《阿尔 列金》塑造两个性情反差的丑角形象,开启了英雄与世俗的对峙, 套曲中后部, 《德国圆舞曲》之前,也是以小丑形象《潘塔隆和柯隆 宾娜》的成对出现作为铺垫,不仅听觉上十分诙谐,更划分了形象 群,暗示了情节进展的节奏;即将进行到最后的《大卫同盟盟友进 攻庸夫俗子的进行曲》,舒曼在前面插入了一个单乐段《休息》,材 料完全来自《序曲》, 瞬间形成首尾呼应,让听者的思绪统合了各个 分曲。 有趣的是,在第八首与第九首小曲中间出现了一首象征“谜 题”的《斯芬克斯》,仅由3组缓慢的低音排列组成,第一个谜题是 中,需注意拍弦速度需集中且快,如此所弹奏之音才会伴随着阵阵 余音。此外,需右手手臂、手腕、手掌、手指等各部分动作的协 调,由上至下快速转换位置并逐渐加快,所发之音犹如时钟一般, 并发出由慢转块的“嗒嗒”声。 三、结语 总之,刘德海先生在其《人生篇》中运用了大量创新式的琵琶 演奏技法,不仅为琵琶乐创造出了一种新的音色,更表现出了刘德 海先生对人生的追求。在糅合众多创新激发的《人生篇》乐曲中, 其所描绘出的种种画面不仅会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还为琵琶曲 赋以了强烈的人文精神。这种全新的表现手法更是极大的推动了琵 琶音乐的发展。■
[ 参 考文献] [1] 王妍妍.刘德海琵琶演奏艺术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5. [2] 孙丽伟.海纳百川 能容乃大——从《刘德海传统琵琶曲集》谈刘德 海琵琶艺术特色[J].人民音乐,2015,02:18-21. [3] 田甜.概述刘德海对琵琶演奏技法发展的贡献[J].乐府新声(沈阳音 乐学院学报),2013,01:207-212. [4] 李佳.论刘德海琵琶艺术的哲学思想[D].中国音乐学院,2013. [5] 徐滢珺.从“人生组曲”看刘德海琵琶作品的艺术特征[J].黄河之 声,2015,02:27-28.

浅析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演奏技术归类

浅析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演奏技术归类

浅析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演奏技术归类作者:姜华来源:《中国·东盟博览》2013年第10期【摘要】钢琴套曲《狂欢节》是舒曼最有影响力的钢琴作品之一。

运用什么样的演奏技术才能更好的诠释乐曲的内容,既符合作曲家的意图,又能体现现代人对音乐审美观,是划分演奏技术的目的。

【关键词】舒曼;狂欢节;演奏技术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当时取名为《狂欢节——四个音符的玩笑》。

舒曼把自己爱人艾斯特蕾丝娜的家乡名字与自己名字的姓氏,作为材料来创作音乐,通过描写狂欢节的的情景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与感受,这些也是他创作动机。

这首钢琴套曲《狂欢节》表现了舒曼音乐的幻想与浪漫的特征,其音乐发展手法的灵活自由,更能展现出音乐的惟妙惟肖的情感变化,同时也激发了人们无限的遐想空间。

《狂欢节》也体现了舒曼当时现实生活的方面,其中,最后一段乐曲,《大卫同盟盟友进攻庸夫俗子》更加阐明了舒曼当时的音乐主张,与当时的庸俗势力和落后现象作顽强的斗争。

乐曲中描写的约瑟比乌斯,费罗列斯坦这两个虚拟的人物,正是舒曼真是性格的两种化身。

《狂欢节》整体乐曲就是由这些,形象各异,情绪变换的21首小曲组成。

分别是:1.前奏2.皮埃罗3.阿尔列金4.高贵的圆舞曲5. 约瑟比乌斯6.弗洛列斯坦7.卖弄风情的女人8.表白9.蝴蝶10.跳舞的字母11. 基阿琳娜12. 肖邦13. 爱斯特列拉14. 互认15 .潘塔隆和柯隆宾娜16.德国圆舞曲17 .帕格尼尼18.倾诉19. 散步20. 休止21.大卫同盟盟友进攻庸夫俗子的进行曲舒曼的钢琴作品中很多内容都是描写人物的,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不同的形象等等。

而演奏技术合理的运用,目的是为了使音响效果更贴近作曲家所要表现的乐曲的特定的内容。

舒曼的钢琴作品中,某些部分为了达到这些特有的音响效果,在演奏技术上也有具体的要求。

例如,连续的音程,柱式和旋的断奏与连奏,需要用肩部和胳膊的力量,而不完全是后背传达的力量,使得做出的声音的效果像交响乐一样的洪亮,有爆发力。

舒曼《狂欢节》的文学性内核以及演奏教学解析

舒曼《狂欢节》的文学性内核以及演奏教学解析

舒曼《狂欢节》的文学性内核以及演奏教学解析罗伯特·舒曼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浪漫派作曲家及音乐评论家,生于1810年。

不同于其他作曲家,舒曼以其文学性与音乐性并立而显得独树一帜。

作品取名为《狂欢节》也是因为其中包含了22个小乐段,每一段有自己的标题,以音乐描绘的文学人物交替出场。

整个套曲就如同一场嘉年华似的游行盛宴,五花八门又连接紧密,大有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流畅之感。

一、《狂欢节》作曲家简介及写作背景(一)作曲家简介幼年开始,舒曼在书商及小说家父亲的影响下便阅读了大量作品,很快即在文学及音乐创作领域展露出天赋,而且思路新奇时常打破常规,非常擅长用旋律去描绘周围的朋友。

很可惜父亲在他少年时去世,其他家庭成员并不支持他的音乐之路,所以他后来去了莱比锡学习法律。

在那里他结识了著名的钢琴教育家维克并跟随他继续学习演奏,老师维克的天才女儿克拉拉后来成为了他的妻子。

因为长期游走于爱好与学业之间,使舒曼的内心充满了挣扎,这种挣扎也在他的内心埋下了伏笔,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了他的性格及作品中,时而极度安静,瞬间又热情高涨。

后来他听到了小提琴“鬼才”帕格尼尼的演奏,惊为天人,从此音乐变成了他的生活重心。

然而遗憾的是,他同时代的人并不能理解他的作品,认为他的音乐过于艰深难懂,这种情况直到20世纪才有所改观。

人们意识到他的作品价值,并且确认他为19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二)《狂欢节》写作背景这部作品构思于1834年,这对他来说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一年。

当年4月他破天荒地发表了第一份“新乐评报”,在这份报刊中,他创造出了一个以他的朋友们为蓝本的音乐故事臆想世界,取名为“大卫同盟”,这个名字来源于圣经中大卫王反抗腓力士人的故事(腓力士人是以色列人的死敌,在德国的历史上发生过大学生与市民的冲突事件,在事后的一次布道中,当地的一位牧师发表了尖锐的评论,把无知的市民比作与以色列人作对的腓力士人。

后来这个词引意为缺乏文化修养的“庸俗之人”,代表了低估与鄙视艺术、审美,成了反智的代名词)。

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艺术特征分析

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艺术特征分析

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艺术特征分析作者:丁想想来源:《北方音乐》2019年第03期【摘要】在十九世纪世纪欧洲音乐文化历史之中,罗伯特·舒曼是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钢琴创作拥有独特的音乐特色,表现出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从其创作之中也能看到进步的思想意识。

本文叙述了罗伯特·舒曼的生平,以及他的创作特点。

研究了舒曼《狂欢节》的创作背景,并阐明了其重要的历史作用。

为了更好地学习舒曼的音乐作品,对钢琴套曲《狂欢节》的艺术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舒曼;创作特点;《狂欢节》;创作背景;艺术特征【中图分类号】J624;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一、罗伯特·舒曼的生平与他的创作特点罗伯特·舒曼是德国著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在音乐评论方面也是杰出人物,并且他还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在他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对音乐和诗歌等方面的才华,七岁的时候学习钢琴,十二岁的时候学习创作,中学毕业后学习法律,但最终还是放弃了法律学习,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

在舒曼的一生之中,极高的文学素养为其音乐创作带来了新鲜活力,热爱文学的他在创作音乐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情感上的体验,所以作品拥有一定的感染力和浪漫主义情结。

舒曼的钢琴套曲结构内容比较自由,不仅含有变奏曲内容,还含有了组曲因素。

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形式生动、活泼,结构短小,文学性很强,所以舒曼的作品题材又比较通俗易懂。

与此同时,舒曼作品的很多内容又与其个人生活经历有关,因此也带有了一定的传记特点。

由此可见,标题性钢琴套曲的出现,不仅是舒曼创作的标志性产物,也为钢琴音乐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二、舒曼《狂欢节》的创作背景及其历史作用舒曼在1834年创作了钢琴套曲《狂欢节》,在当时,德国资产阶级思想落后且狭隘,政治软弱,而且这种落后腐朽的思想气息充斥在整个时代之中。

舒曼是一位民主主义思想极强的音乐作曲家,不仅积极响应欧洲革命,同时还还坚决反对庸俗的艺术思想,并将其试做革命的主要任务。

浅析舒曼《狂欢节》演奏要点

浅析舒曼《狂欢节》演奏要点

浅析舒曼《狂欢节》演奏要点作者:陈思雯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08期摘要:舒曼的钢琴作品中不论是有标题的套曲,还是无标题的乐曲,很多内容都是描写人物的,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不同的形象等等。

而演奏技术合理的运用,目的是为了使音响效果更贴近作曲家所要表现的乐曲的特定的内容。

舒曼的钢琴作品中,某些部分为了达到这些特有的音响效果,在演奏技术上也有具体的要求。

本文则在此基础上对舒曼《狂欢节》演奏要点进行一番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舒曼;狂欢节;演奏要点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071-01一、前奏这首乐曲以热闹的场面开始,狂欢节的各式各样表演的队伍,在街上游行着,说话的喧闹声音,演奏乐器的声音,观众们的欢呼热情,高涨的情绪,汇成了一幅喧闹的画面,仿佛时刻在提醒人们,狂欢节的来到。

这段乐曲在演奏时,激动,兴奋的热情贯穿着这段乐曲。

几乎庄严的,高贵,宏伟的,多乐段曲式。

降A大调,多乐段结构,3/4 拍。

乐曲一开始就是大的和弦在ff 的力度上构成旋律线。

重音,突强记号几乎贯穿了整段乐曲。

这段作品体现了节奏上的特点。

1—8小节,附点八分音符的出现,构成了鲜明的节奏特点,重音落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整个乐句的曲调在右手和弦高音声部进行,弹奏和弦的右手小指要突出外声部的曲调。

尽管这个乐句都是和弦织体,要求双手的框架要支撑住,但是在追求音乐的旋律时候,要把右手的和声旋律连接好,形成一个比较宽广的大的乐句。

力量要放下去,声音要向下一个乐句送出去。

在十六分音符和弦的时候,要控制声音的效果,不能演奏的过于强调,而打破了节奏中心音的要求。

踏板从第2小节的二分音符可以适当的加入,用以配合乐曲开始就出现ff的音乐气势。

左手和弦有10度的跨越,可以做快速波音的处理。

紧接下来的2 个小节,出现四个声部的音乐,旋律仍然是在右手高音声部进行,要强调sf这个标记的重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旋律调性特征摘要:论文从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形式和结构入手,对作品的旋律、调式进行分析,结合作者的个性特征、人生经历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从而归纳、概括出作品的旋律、调性特点和作者的创作风格。

关键词:舒曼;狂欢节;旋律;调性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068-03舒曼的钢琴套曲《狂欢节》创作于1834年,是他的主要代表作品之一。

在此作品中,具有进步思想的艺术家同盟,和代表陈旧、庸俗作风的音乐分子展开斗争,最后以大卫艺术家同盟战胜保守势力,进步力量最终获胜而结束,体现了舒曼不屈的斗争精神。

这部套曲分为21首小曲,每首小曲又各有小标题,描写了关于“狂欢节”的诸多场景。

在这部作品中有虚构的人物——代表舒曼矛盾的双重性格的约瑟比乌斯和费洛列斯坦两个人物;舒曼心爱的两个女人——基阿林娜与爱斯特列拉;舒曼喜爱的两位音乐家——肖邦和帕格尼尼;几个假面人物——彼埃罗、阿尔列金、卖弄风情的女子、潘塔隆和克隆宾娜;两个非人物形象——飞舞的蝴蝶与跳舞的字母;一首前奏与一首终曲——大卫同盟盟员进攻凡夫俗子的进行曲;两首圆舞曲——高贵的圆舞曲和德国圆舞曲;还有几个狂欢节情节小景——表白、互认、倾诉、散步、休止。

每首曲子既独立又有联系,各式人物和场景串联成了一副生动的狂欢节画面。

在此,我从作品的结构和形式入手,对舒曼在音乐创作上的一些旋律、调性特点作粗浅的探索和研究。

一、主题动机《狂欢节》的旋律是用四个字母代表的音符作为它的主题动机,在整个作品中变奏了17次,第2至9首(除第8首外)是以四音列(a-be-c-b)作为旋律动机,第10至21首(除第12首和第20首外)是以三音列(ba-c-b)作为旋律动机。

21首曲子在这个基础上生成各自的主题,运用调式、曲式、和声、织体、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展现了不同的音乐形象和音乐风格,有的抒情、安静,有的雄壮、坚定,有的活泼、激情,有的具有进行曲风格,有的具有舞曲风格等等。

整个作品把一个主题动机有机地串连起来,每首曲子再进行变奏,既有联系又有变化,乐曲色彩丰富多样,作品又显得统一、完整。

二、乐句结构舒曼善于在作品中倾注自己的感情,所呈现的旋律大都是歌唱性的,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同时,舒曼受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很深,他自己就是一位诗人,他从浪漫主义文学中获取的文学精神,让他的音乐充满了诗的意境。

他常常为自己喜爱的诗歌谱曲,受此影响,他的作品旋律常常出现诗歌般的方正结构,如二小节、四小节、八小节的乐句结构在作品中随处可见。

三、弱起的旋律该作品中较多地出现了从弱拍开始的旋律,弱起小节比比皆是,如第1、2、8、11、17首等。

第1首《前奏》乐曲用弱起的效果,加上一连串的附点节奏,产生推动的力量,带出级进的上行音调,在强劲的气势下,犹如前行的号角,拉开狂欢节的序幕。

(谱例1)第11首《基阿林娜》从弱拍开始,和连续的附点节奏一起产生出推动力,催人不断前行。

中声部也是从弱拍起的跨小节的切分音,与从重拍起的低声部,形成一种重音交错的音响。

(谱例2)第17首《帕格尼尼》低音声部的弱起,使得乐曲一开始左右手的强拍位置就是交错的,双手远距离的跳奏,左右手重音的交替,模仿了小提琴跳弓的技巧,表现了代表这种高难度演奏技法的帕格尼尼的高超技艺。

(谱例3)四、固定音型的使用在《狂欢节》中,舒曼常常用一种固定音型来表现特定的人物形象或事物特征,如在第2首《皮埃罗》中,运用了半音进行的下行音型来贯穿全曲,用力度的对比,跳音和连奏的对比,塑造了皮埃罗这个丑角时而滑稽、时而庄严的形象。

(谱例4)第3首《阿尔列金》也是以下行音阶似的旋律贯穿始终,乐曲以跳音断奏和大跳音程,把阿尔列金机灵、滑稽的丑角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谱例5)在第12首《肖邦》中,为了表现肖邦的浪漫主义钢琴诗人气质,全曲从头至尾都运用了波浪式的长琶音作为伴奏,乐曲抒情、流畅、浪漫、细腻,把诗人般的音乐家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谱例6)在第17首中前三段都是以音符的大跳表现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高超技法。

(谱例3)五、装饰音的运用作品中装饰音的运用不在少数。

如第1首的第二部分就加入了装饰音——前倚音。

第9首《蝴蝶》在低声部加入了双音式的前倚音,以飞快的速度展现了蝴蝶翩翩起舞的形象,同时借喻节日盛装的人们舞动身姿、尽情狂欢的场面。

(谱例7)第10首《跳舞的字母》在急速的行进中加进了轻巧的前倚音,童话般的字母瞬间舞动了起来,轻盈灵动。

(谱例8)第19首《散步》中也加入了前倚音,表现的是舞会上的人们在花园里散步时的悠然、轻松、闲适,极具生活情趣。

六、其他乐曲的引用在这部作品里,舒曼将其他一些乐曲加入其中进行创作。

如第6首《弗洛列斯坦》,舒曼就沿用了自己的钢琴作品《蝴蝶》中的“蝴蝶”主题。

在第16首《德国圆舞曲》中,一段代表“庸夫俗子”的音乐就是引用的德国的民间舞曲。

七、调性布局这部作品的主调式是ba大调,之后出现了它的关系小调、下属调、属调、重属调等调式,这些调式和主调联系紧密,既有对比和变化,又有巩固和支撑主调的功能。

作品中,第1首便是主调ba大调;第2至11首包括属调be大调、重属调bb大调和重属调的关系小调g小调,这些都属于属功能调;第12至18首回到主调和主调的关系小调f 小调构成的主调群;第19首又转到下属调bd 大调;第20、21首最终结束在主调上。

由此可见,全曲以一个主调为中心,穿插进它的属功能调和下属调,呈现出t—d—t—s—t的调性布局特点。

主调在全曲中出现了三次,起到了支撑整体结构的作用,属功能调和下属调依次出现,又使乐曲具有变化和发展。

所以,作品在调性方面的布局特点可以说既有对比有很统一。

另一方面,这种t—d—t—s—t的调性布局还体现了古典乐派t —d—s—t的结构特征。

古典乐派中,主调和副调常常为近关系调。

由此可以看出,舒曼对古典乐派的调性布局特点在这部作品中进行了传承和发展。

八、大小调的交替曲子中常出现同主音大小调的交替和关系大小调的交替。

如第1首一开始,便运用了同主音大小调ba大调和ba小调的转换,八小节后又回到主调ba大调,这种同主音大小调的交替,表现出强烈的色彩对比,造成气氛的变化,突出了狂欢节愉快、轻松的氛围。

(谱例1)在第15首《潘塔隆和柯隆宾娜》的尾声,这也是整部作品唯一写有尾声的曲子,运用了同主音大小调f小调到f大调的交替。

(谱例9)而第17首则采用了关系大小调的交替。

乐曲一开始是f小调,第四段则从f小调转到ba大调,回到第16首的调式。

这样,这首曲子和第16首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复三部曲式。

九、远、近关系转调曲子中用了大量的近关系转调。

第1首的第三段前半部分从主调ba大调转到bb小调,是主调转到下属调的关系小调,后半部分又转回到主调ba大调上。

第14首《互认》的中间部分是从b大调转到它的属调#f大调上。

第15首开始的部分是f小调,中间转到bd 大调,这是f小调的关系大调的下属调,再现部分又回到f小调。

第16首的呈示部分的前半段是主调ba大调,后半段转入be大调,属于主调与属调之间的转调。

第19首的呈示部分开头是bd大调,结束时却落在f小调上,这是原调的属调的关系小调。

第20首《休止》引子部分是主调ba大调,进入两个主题时是be大调,主调转到了属调,变奏的时候又转回到主调ba大调。

曲子中有时也采用远关系转调。

如第14首中先由主调ba大调转到上方二度的b大调,之后又转回到主调ba大调,这属于远关系转调。

第19首从bb大调转到上方三度的bd大调,也属于远关系转调。

十、较频繁的离调作品中出现了较为频繁的离调,如第1首中第37至40小节、第43至46小节都是从主调ba大调暂转到它的属调be大调,之后转回原调。

第6首第39至42小节从g和声小调暂转到它的下属调c 小调,之后马上又转回到g和声小调。

第10首第12至16小节是从be大调暂转到它上方二度的bf大调,到第17小节又回到be大调。

第14首第9至11小节是从主调ba大调转到ba小调,第12小节转回到主调ba大调,属于同主音大小调的离调。

第15首的呈示部分原来是f小调,到第5、6小节和第7、8小节则分别有两拍离调到g大调,再现的时候也出现同样的情况;中间部分转到d大调后,在结尾的地方第19小节有一拍到c小调的离调,紧接着又回到原调f小调,最后进入再现部分。

第19首的原调本是bd大调,在第6至8小节、第14至16小节暂转到它下方三度的bb大调,第21至24小节再暂时转到bd大调下方二度的c大调。

第21首《终曲》的第15、16小节则从主调ba大调暂转到它下方二度的bg大调,第17小节又转回到主调ba大调。

由此可以看出,舒曼善于改变乐曲的调性色彩,淡化大小调体系的色彩特征。

综上所述,舒曼的《狂欢节》用了一个简短的四音列旋律动机来创作和发展,虽然简单,但贯穿始终、连接全曲,使作品完整而统一;乐句结构方正,赋予了音乐诗的格式、诗的意境,这正是舒曼所追求的“诗意的音乐”;旋律音调自由灵活、不拘一格,既有反复使用的固定音型,也有起伏较大的旋律进行;全套曲子调式统一,以主调为中心进行发展,其中,还采用了调式交替和转调等形式来变化和丰富全曲的调性,既巩固了主调的稳定地位,又拓展了调式的多样性。

《狂欢节》是舒曼钢琴套曲中的精品,是世界音乐中的不朽之作。

仅希望通过对《狂欢节》旋律、调性特点的分析,对今后的音乐创作、欣赏、教学等实践活动有一定的帮助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1][德]巴巴拉·迈尔.罗伯特·舒曼[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2]吴磊.舒曼钢琴小品套曲及其音乐语言的艺术特色[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