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清朝历史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梳理清朝历史论文

摘要: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思想界体现出新旧交替的特点,中国文化从扬弃中走向新生。

长期以来,由于受学术界分期方法的影响,清朝的历史往往被划分为封建时期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个阶段。这种依据社会性质变化的分期划分,割裂了完整的清朝历史。我认为在梳理清朝历史的过程中,应着眼于整体,用多维的视角全面系统地把握这段历史。

一、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视角

16、17世纪正当世界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时候,中国却陷入封建王朝轮回的怪圈里不能自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风云激荡之秋,北京的金銮殿里才实现了明清王朝的改朝换代。入主中原的清朝依然迷恋于农业社会,努力完成从游牧到农耕的转化,完全徘徊于近代文明之外,顽固推行闭关自守政策,多次丧失了与西方国家和平交往缩小差距的机会。清朝前期出现的“康乾盛世”,如果就中国历史的纵向考察仍为农业文明的发达时期,而着眼于世界历史的政体视野,这一切只不过是封建社会的“回光反照”罢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正是这一段历史的真是写照。

19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劳动效率大大提高,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对资本的渴望成为他们冲出国门放眼海外的强大动力。而此时的清政府则加速向封建衰世跌落,统治阶级歌舞升平,抱残守缺,沉浸于“泱泱大国,四海臣服”的自豪中。正是这种经济发展的不平

衡性充分彰显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鸦片战争中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随着《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的清朝历史就是一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确立和深化的历史。然而,鸦片战争同时开启了中国走向全球化的闸门,随着一系列通商口岸的开辟,外国列强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加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渐次瓦解,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掠夺地。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近代化的视角

所谓近代化视角,是指历史学界从近代化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历史事物的分析体系。那么什么是近代化呢?通常的说法是:近代化运动是以工业化为中心的从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的社会进步历程,是以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的经济政治文明以及社会生活的综合变化过程。鸦片战争前的清朝显然是近代化运动的“盲区”,由于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于西方世界方兴未艾的工业化浪潮无动于衷,依然故我。鸦片战争凸显了中英双方在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距。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从睡梦中开始醒悟。魏源“师夷长技而制夷”的主张为近代化运动作了理论上的准备。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是近代化运动的起步,它的开展有利于中国的工业、国防和教育等走向近代化。但其“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决定了其仅仅是工业化的发轫,

仍处于学习西方军事科技的初级阶段。

如果说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内驱力的话,那么西方列强的侵略扩张和民族矛盾的加深则是近代化运动的强劲的外来动力。19世纪90年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近代化运动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发展成为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然而其迅速失败也体现了中国新生力量的脆弱。几年后百日维新的镇压者清政府也加入了改革的行列,表现为清末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运动。但清政府的腐败和满汉尖锐的矛盾决定的清朝不可能扮演近代化运动的领导力量的角色。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的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统治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也使清王朝268年的统治成为历史。

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势力,为近代化运动扫除了障碍。

三、文化思想演变的视角

清朝时期是中国封建专制文化肆虐的时期,明代以来的八股取士有效加强了对士林思想的控制,而清朝大兴“文字狱”使当时的知识分子远离国家政治。乾嘉学派的出现说明知识分子关注古书的寻章摘句,考据学的兴盛反证了思想学术的没落。然而,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为代表的民主思想家的出现,是资本主义兴起与封建主义没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面对封建社会行将朝下坡路加速滑落,期间虽有著名思想家龚自珍、林则徐清强调“通经致用”关注国家政治,但就整体而言,鸦片战争前中国思想界表现为“万马齐喑”的沉闷状

态。

鸦片战争使中国知识界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主张学习西方的新思潮终于迸发,“西学东渐”渐成气候。洋务派虽然站在维护清朝统治的根本立场上,仅仅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国防科技,但对传统儒学所宣扬的中华文化中心论造成了严重的冲击。经过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的多次文化争论,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中国思想界对西方文化也经历了有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以辛亥革命为契机到二十世纪,以“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为特征的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终于成为潮流。

总之,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思想界体现出新旧交替的特点,中国文化从扬弃中走向新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