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免疫: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自身稳定和平衡的一种生理功能,通常对机体是保护性生理反应,但在
一定条件下可导致免疫性理损伤,引起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疾病等。
2、免疫学: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免疫生物学(生理性和病理性)功能的科学。
3、免疫系统:是指承担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是机体对抗原刺激产生应答、执行免疫效应的物质基础,免疫系统包
括有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组织。
4、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己”物质的整个过程,可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大类。
5、固有免疫:又称先天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
线。
6、适应性免疫应答:又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
是指体内T、B淋巴细胞接受“非己”物质刺激后,自身活化、
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清除抗原等)的全过程。
7、中枢免疫器官:也叫初级淋巴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并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起主导
作用,在某些情况下也是免疫的场所。
在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有胸腺和骨髓,鸟类还包括有法氏囊。
8、外周免疫器官:也称次级淋巴器官,主要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免疫系统。
是成熟的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
居的场所,也是淋巴细胞对外来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9、淋巴细胞再循环:随血流而来的T细胞和B细胞穿过HEV,分别进入深皮质区和浅皮质区,再迁移至髓窦,经输出
淋巴管汇入胸导管,最终经左锁骨下静脉返回血液循环。
10、抗原:是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指能被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识别及结合,激活
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物质。
11、半抗原:具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
12、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13、免疫原性:指抗原被T、B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及结合,诱导机体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的
能力。
14、载体效应:只有当初次和再次免疫时,半抗原偶联在相同的载体上才能产生。
针对半抗原的再次免疫应答。
15、异嗜性抗原:只存在于人或动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种属间的共同抗原。
16、抗体:是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
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17、免疫球蛋白:血清中一类主要蛋白,由α1、α2、β和γ球蛋白组成,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
18、可变区:抗体分子中轻链和重链靠近N端的氨基酸序列变化较大,形成的结构域称为可变区(V区),分别占重链
和轻链的1/4和1/2。
19、恒定区:靠近C端的氨基酸序列相对恒定的区域称为恒定区(C区),分别占重链和轻链的3/4和1/2。
20、CDR(互补决定区、高变区、HVR):VH、VL各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可变,该区域形成与抗原表
位互补的空间构象。
21、sIgA(分泌型IgA):二聚体,由J链连接,含SP(分泌片,又称分泌成分SC),经黏膜上皮细胞分泌至外分泌
液中。
22、补体系统:由30余种可溶性蛋白、膜结合蛋白和补体受体组成,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具有精
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
23、补体旁路激活途径(替代激活途径):不依赖于抗体,而由微生物或外源异物直接激活C3,在B因子、D因子和
备解素(P)参与下,形成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启动级联酶促反应过程。
(最早出现的补体活化途径,非特异性防线)
24、细胞因子:由免疫细胞及组织细胞分泌的在细胞间发挥相互调控作用的一类小分子可溶性多肽蛋白,通过结合相
应受体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效应,调控免疫应答。
25、白细胞介素: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发挥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
26、干扰素:具有干扰病毒复制的功能的细胞因子
27、MHC复合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其是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的连锁的基因群。
28、HLA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指的是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位于6号染色体上,包括一系列紧密连锁的基
因座。
29、MHC限制性:指T细胞以其TCR对抗原肽和自身MHC分子进行双重识别,即T细胞只能识别自身MHC分子提呈的抗
原肽。
30、BCR:功能性B细胞受体,是表达于B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
31、CTL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是白细胞的亚部,为一种特异T细胞,专门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参与免疫作用。
对某些
病毒、肿瘤细胞等抗原物质具有杀伤作用,与自然杀伤细胞构成机体抗病毒、抗肿瘤免疫的重要防线。
通常所称的CD8+T细胞即指CTL。
32、体液免疫应答:指抗原进入机体后诱导相应的抗原特异性B细胞活化、增殖并最终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
体进入体液,发挥免疫效应的过程。
33、细胞免疫应答:指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体后,活化增殖并分化为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产生效应的过程,即
由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称为细胞免疫应答,
34、TCR-CD3复合物:指两条肽链的跨膜区具有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赖氨酸或精氨酸),通过盐桥与CD3分子跨膜
区连接形成的复合体。
35、APC(抗原提呈细胞):指能够加工抗原并将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肽提呈给T细胞的一类细胞。
36、DC(树突状细胞):指一类成熟时具有许多树突样突起的、能够识别、摄取和加工外源性抗原并将抗原肽提呈给
初始T细胞并诱导T细胞活化增殖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37、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素作用):抗体的Fab段结合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表位,
其Fc段与杀伤细胞表面的FcR结合,介导杀伤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
38、PRR(模式识别受体):指存在于吞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膜表面、胞内器室膜上和血清中的一类能
够直接识别病原体及其产物或宿主凋亡细胞和衰老损伤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
39、免疫耐受:机体免疫系统对特定抗原的这种“免疫无应答”状态称为免疫耐受。
40、耐受原:诱导耐受形成的抗原称为耐受原。
41、超敏反应:是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等异常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42、抗体(antibody):是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B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
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外分泌液及某些细胞膜表面。
43、半抗原(hapten):不具备免疫原性,但当其与大分子蛋白质或非抗原性的多聚赖氨酸等载体交联或结合后可获
得免疫原性,诱导免疫应答的小分子物质。
44、补体经典途径(classical pathway):指激活物与C1q结合,顺序活化C1r、C1s、C4、C2、C3,形成C3转化酶
(C4b2a)与C5转化酶(C4b2a3b)的级联酶促反应过程。
45、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指抗体的Fab段结合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表位,其
Fc段与杀伤细胞表面的FcR结合,介导杀伤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
46、超敏反应:同上。
47、免疫突触:又称T细胞突触,指T细胞表面由一组TcR及其周围的粘附分子构成的一个特殊结构,不仅可增强TcR
与抗原肽-MHC复合物相互作用的亲和力,促进T细胞信号转导,参与T细胞的激活和细胞效应的有效发挥。
48、人工主动免疫:是用疫苗接种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措施。
抗原提呈细胞:是指具
有摄取、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又称为辅佐细胞。
49、抗原:是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
通常指能被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识别及结合,激活
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是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
50、表位:又叫抗原决定基,指被抗原受体TCR和BCR特异性识别的抗原部分。
51、补体:补体系统包括30余种主要组分,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是一个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
反应系统,一般情况下血浆中多种补体成分仅在被激活后才具有生物学功能。
52、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编码的分布于生物体有核细胞表面的抗原性物质。
53、白细胞分化抗原:是白细胞在正常分化成熟不同谱系和不同阶段以及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
54、T细胞抗原受体:是可以赋予个体几乎是无限的抗原识别和应答能力的胚系基因,能够保证个体在多变环境中能和
外来抗原(病原体)发生有效的免疫应答。
55、浆细胞:又称效应B细胞。
细胞较小,圆形或卵圆形,核圆但偏于细胞一侧,染色质粗,沿核膜呈辐射状排列成
车轮状。
细胞质呈嗜碱性,染为蓝色。
近细胞核处有一色较浅而透明的区域。
浆细胞来源于B细胞,其具有合成、贮存抗体即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参与体液免疫反应。
56、免疫耐受:是指免疫活性细胞接触抗原性物质时所表现的一种特异性的无应答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