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文化
日本茶道文化
茶具
• 茶具的种类繁多,陶瓷器、漆器、铁器、铜器、 土器、木器、竹器等等都有茶具的身影;大致用 具陈设架、茶炉,小到茶勺、酒杯都可以称为茶 具,但我们常说的茶具则专指饮茶用具,包括茶 碗、茶壶、茶入、花入、水指、茶勺等。日本的 茶具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泡浓茶用的陶瓷小壶, 叫做“茶入”,根据形状不同分为“肩冲”、 “茄子”、“海壶”等等,另一类叫做“茶器”, 是泡茶的,分多种形状。
• 茶罐 • 枣:薄茶用的茶罐。 • 茶入:浓茶用的茶罐。 • 仕覆:用来包覆茶入的布袋。 • 茶杓:从茶罐(枣或茶入)取茶的用具。 茶 碗 • 茶碗:饮茶所用的器皿。 • 乐茶碗:以乐烧(手捏成型而后低温烧制) 成的茶碗。 • 茶筅:圆筒竹刷,乃是将竹切成细刷状所制 成。
茶室
• 日本茶道的“茶室”,又称“本席”、“茶席”, 为举行茶道的场所。日本的茶室一般用竹木和芦 草编成。茶室面积一般以置放四叠半“榻榻米” 为度,约9–10平方米。小巧雅致,结构紧凑,以 便宾主倾心交谈。茶室分为床间、客、点前、炉 踏达等专门区域。室内设壁龛、地炉和格式木窗, 一侧布水屋,供备放煮水、沏茶、品茶的器具和 清洁用具。床间挂名人字画,其旁悬竹制花瓶, 瓶中插花,插花品种视四季而有不同。
日本茶道文化
• • • • •
一、简介 二、流派及特色 三、茶会与茶室 四、茶具种类 五、茶室
•
日本茶道是室内传统艺术、这种茶室在与日常 生活完全隔绝的特殊场所,在特定的时间举行的 艺术仪式,必须通过及其繁琐的手续,使用特定 的手法才能完成。 • 除了讲究特殊的手法以外,日本茶道还强调人 与人之间的联系。日本茶道的茶不是个人的茶, 而是集体的、大家共有的。茶道的核心便是茶的 聚会。所有参加茶会的与会者通过茶的途径,都 可以摆脱现实社会的制约,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从内心深处变得融洽起来。
什么是日本茶道文化
什么是日本茶道文化日本茶道原称为“茶汤” (茶湯、茶の湯),是日本仪式化的为宾客奉茶之事,它与其它东亚茶仪式一样,都是以品茶为主而发展出的特殊文化,但内容与形式有所不同。
今天店铺就来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日本茶道文化。
茶道历史可追溯到13世纪,饮茶最初是僧侣用于集中心念的,从谂禅师曾以“吃茶去”接引学人,后来才成为分享茶食的仪式。
现在的日本茶道分为两种:抹茶道与煎茶道,但茶道通常是指较早发展出的抹茶道。
现代的茶道由主人准备茶、点心、水果招待客人,而主人与客人都按照固定的规矩与步骤行事。
除饮食之外,茶道的精神还延伸到茶室内外,如茶室内外的布置、书画的品鉴、庭园的园艺及饮茶的陶器等,都成为茶道的重点。
日本茶道文化:茶道根本千利休曾说“和敬清寂”就是茶道的根本。
“和”即平和、和谐。
进入茶室,品尝一碗茶时,主对客的“请先、请慢用”等礼貌语代表了茶道所蕴含的“和”。
在现代人的价值观中,总认为茶道是十分繁琐及复杂的事,甚至有人说:“即使在家里,一个人也可以喝茶。
”但是,茶道中的“和”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只要内心随时能体认茶道的“和”,必定可体会“和”的真谛。
古代的习俗经过世代流传,传递着数百年积淀的美感。
伴随着四季的变迁,崇尚自然美,以古老习俗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就能体会“和”的妙趣。
现代人对于自然美的感受有时是被动的,有时却拥有对美的极强的感受。
如果将心性不断加以提炼,就是茶道的精神(茶の味)。
隐藏在茶道用具中间的艺术及种种摆设、布置及茶之汤,果子等,仿佛带有生命力的纤细感,这些都以“和”的精神为基础。
“敬”则体现了对长辈的尊敬,同时也代表对友人与同辈的敬爱。
从和到敬,便展开了茶道的真髓。
“清”即清净、清洁,体现了茶道不可或缺的礼仪。
日本茶道文化:规程日本茶道有烦琐的规程,如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插花要根据季节和来宾的名望、地位、辈份、年龄和文化教养等来选择。
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
日本茶道文化的基本介绍
日本茶道文化的基本介绍日本茶道文化是在我国茶文化为基础而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结合了哲学、宗教、文学、伦理、道德以及建筑等的一门综合性艺术形式。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文化的基本介绍,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文化的基本介绍日本茶道可以说是一种室内传统艺术,是在与人们日常生活全面隔绝的一种特殊场所之中和特定时间之中所开展的一种艺术性仪式,一定要通过十分复杂而且繁琐的手段,运用特定方法才能完成。
除应用特殊方法之外,日本茶道还十分注重于人和人相互间的联系。
比如,日本茶道中所之茶并非个人之茶,而是为集体所共有之茶。
茶道的中心为茶的聚会。
全部参加茶会的人士均可通过茶会来脱离现实社会之中的各类制约,让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心深处更加和谐。
日本茶道涵盖了精神主义,也就是注重清、静、和、寂。
在茶道历史之中,有大量重名的人为了求心之道而耗费了大量时间。
茶道就是建立于与世隔绝前提之下的,因此其十分自然地追求精神境界视为自身的奋斗目标,也就是求道性。
当然,茶道也有一定的趣味性,具备了游乐方面的性质,自然也不排除部分人士是因为娱乐目的而加入到茶道仪式之中的。
事实上,茶道所具有的求道性和趣味性之间不是彼此矛盾的,其同时并存在茶道当中。
茶会可以说是茶道之中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通常说来,一定要具有三个条件,茶会才能够举行。
茶会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聚会,通过茶会来获得心境上的沟通。
其次,茶会注重于搭配,主人和客人之间使用茶道用具的科学搭配,让自身处于轻松和谐的茶室空间当中。
最后,茶道的礼法包括主人接客过程中娴熟的动作等,都会让茶会的兴趣能够达到新的高潮。
依据茶道之规矩,一定要在吃过饭之后才能够喝浓茶,如此一来茶会变得更为美味。
在正式茶会喝浓茶以前,一定要吃一顿被称为怀石餐的简单饭菜。
日本茶道文化的精神在14世纪,武士、大名和茶人都以拥有华贵的唐物为荣,对国产之物不屑一顾。
而日本著名禅师一休宗规大师(既一休的原形)的高足村田珠光,主张唐物与和物两者统一,力图创造本土的茶风。
日本茶道文化基本介绍
日本茶道文化基本介绍推荐文章世界各国茶道的基本介绍热度:四川茶文化的基本介绍热度:四川茶文化的茶具介绍热度:宋代茶文化的基本介绍热度:武夷山茶道的基本介绍热度:日本茶道文化品茶是很讲究场所的,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文化基本介绍,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文化基本介绍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结晶,是日本文化的代表,它又是日本人生活的规范,是日本人心灵的寄托。
如今,有五百年历史的茶道迎来了空前的繁荣期。
茶室、茶亭遍及日本各地;茶室,茶会已成为各种文化活动中的一个主要项目;千姿百态的茶道具成为日本美的象征。
有关茶道文化的电影、电视片、美术展、著述比比皆是;从事茶道活动的人口达五百晚之多。
日本在经济上制造奇迹,在世界上引起了人们对其文化背景的探求。
同时,日本为增进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
也积极的宣传自己的文化,日本人首先向外宣传的便是茶道。
茶道是我们了解日本文化,理解日本人的一条捷径。
但是,茶道对于外国人实在是一种难解的文化现象。
没有接触过茶道的人不理解茶道是理所当然的。
即使参观过茶道表演的人也入五里雾中,找不出说明它的合适语言。
茶道为什么难以理解?我试图将此归纳为三个原因:容括性、无形性、局限性。
茶道的内容是丰富的,她几乎将东方文化的所有内容都囊括在一个小小的茶室里。
在思想方面,它含有神仙思想、道教、阴阳道、儒教、神道等;在形式方面,它包括建筑、庭院、书画、雕刻、礼仪、插花、漆器、陶器、竹器、烹饪、缝纫等内容。
茶道被称为是应用化了的哲学,艺术化了的生活。
茶室中间展现的是一个活龙活现的“小东洋”。
由此,我们很难给它下一个定义。
而且,茶道是一种活的艺术,我们很难抓住它的形体。
茶道艺术是通过茶事来成立的,但茶事一完,一次艺术的创作就消失了。
研究茶道,我们不可能象鉴赏一副绘画那样静观和思索,我们必须随着茶事的进展去捕捉瞬间的现象。
但在瞬间与瞬间之间不仅留下了许多空隙,而且,我们常常会被那一个个细小的现象迷住,很难勾勒出茶事的全貌。
日本茶道文化
日本茶道文化日本茶道源自中国。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
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
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种仪式化的、为客人奉茶之事。
原称为“茶汤”。
日本茶道和其他东亚茶仪式一样,都是一种以品茶为主而发展出来的特殊文化,但内容和形式则有别。
茶道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
最初是僧侣用茶来集中自己的思想,唐代赵州从谂禅师曾经以“吃茶去”来接引学人;后来才成为分享茶食的仪式。
现在的日本茶道分为抹茶道与煎茶道两种,但茶道一词所指的是较早发展出来的抹茶道。
现代的茶道,由主人准备茶与点心,还有水果招待客人,而主人与客人都按照固定的规矩与步骤行事。
除了饮食之外,茶道的精神还延伸到茶室内外的布置;品鉴茶室的书画布置、庭园的园艺及饮茶的陶器都是茶道的重点。
————百度文库日本的茶道文化对日本这个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茶道中“自然”意境对日本建筑的影响日本气候变化多端且四季分明,因此,日本人酷爱美的自然,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日本人把自己看做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将思想感情沉浸于自然之中,并将这种自然之美融入到其修身养性的茶道文化之中。
日本茶道大家千利休在设计茶室时,用寥寥数石、一朵茶花、一棵小草这种最简朴的方式将大自然浓缩于一个小茶室中,让人们直觉地感受、理解自然。
在茶庭、茶室的内部设计上,往往要在墙壁上挂上山水画,在茶室的壁龛里插一朵含苞待放的小花。
茶道中的插花在整体上注重自然之美,顺其花枝自然之势,自然简洁,清雅脱俗。
日本茶道中的茶食也是很有特色的,这些点心往往有美丽且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名字,充分体现了日本人对大自然真挚而灼热的感情。
茶道中的自然意境早已被纳入到日本建筑之中,(1)安藤忠雄说:“自然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发的存在形式。
他应成为日常生活中如工作、购物、与友人约会聊天时最好的伴侣,我希望将自然重新引入都市之中并与日常经历相联系。
日本茶道文化
• • • • • • • • • • • • • • • •
棗(なつめ) 茶杓(ちゃしゃく) 蓋置(ふたおき) 建水(けんすい) 台子(だいす) - 棚(たな) - 板 (いた) 袱紗挟み(ふくさばさみ) 袱紗(ふくさ) 古袱紗(こぶくさ) 扇子(せんす) 懐紙(かいし) 小茶巾(こぢゃきん) 菓子切り(かしきり) 振り出し(ふりだし) 香合(こうごう) 掛物(かけもの、掛け軸) 花入(はないれ、花器、花かご)
日本茶道的规程
茶道表演分点炭与点茶两部分。茶道用炭精 致得像古老的工艺品,使用之前还要擦洗晾干。 为了保持茶室清洁,主人点炭前先往地炉里撒一 层湿润的茶灰,这种灰据说是在夏季三伏天用茶 水搅拌,手工揉制而成,大小颗粒均匀,撒灰的 次数、动作与方位有明确的规定。 然后开始点炭,主人遵照一定的顺序与位置, 将形状大小不同的炭一件一件地放进炉里。这个过 程中,主人一再地用羽帚清扫地炉,最后打开一个 香盒,往炉里放进一团薰香。整个过程中,客人们 围着地炉,静静地欣赏主人的表演。
(三)武者小路千家
始祖:一翁宗守 茶室:官休庵 地址:日本京都府京都市上京区武者小路通小川東入西無車小路町613-2 始祖为千宗旦的二儿子一翁宗守,其总堂茶室号称“官休庵”,该流派是 “三千家”中最小的一派,以宗守的住地武者小路而命名。
茶道具(さどうぐ、ちゃどう ぐ)とは写的《吃茶养生记》,以宣传饮茶之神效。荣西 因而历来被尊为日本国的“茶祖”。随着唐宋时期中国 的茶叶与饮茶艺术、饮茶风尚引入日本的佛教寺院后, 又逐渐普及到广大民间,使吃茶的习俗进入了日本平民 的生活,并日益兴盛。
日本建仁寺 《荣西茶思碑刻》
日本茶道的形成
15世纪时,日本著名禅师一休的高徒村田珠 光道创了“四铺半草庵茶”,而被称为日本 “和美茶”(即佗茶)之祖。所谓“佗”, 是其茶道的专用术语,意为追求美好的理想 境界。珠光认为茶道的根本在于清心,清心 是“禅道”的中心。他将茶 道从单纯的“享受”转化为 “节欲”,体现了修身养性 的禅道核心。
日本茶道及茶文化
日本茶道及茶文化日本茶道是日本人接待宾客的一种特殊礼仪,它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修养。
日本人的饮茶风俗是由中国传入的,后来在民间流传。
今天茗山生态茶与您分享日本茶道与茶文化的一些特点。
日本茶道不同于一般的喝茶,品茗,而是具有一整套的严格程序。
茶道品茶很讲究场所,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
茶室的构造与陈设,基本上都是中间设有陶制炭炉和茶釜,炉前摆放着茶碗和各种用具,周围设主、宾席位以及供主人小憩用的床等。
接待宾客时,待客人入座后,由主持仪式的茶师按规定动作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
客人按规定须恭敬地双手接茶,先致谢,尔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
点茶、煮茶、冲茶、献茶,是茶道仪式的主要部分,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训练。
茶道品茶分“轮饮”和“单饮”两种形式。
轮饮是客人轮流品尝一碗茶,单饮是宾客每人单独一碗茶。
饮茶完毕,按照习惯客人要对各种茶具进行鉴赏,赞美一番。
最后,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别,主人则热情相送。
茶道还讲究遵循“四规”,“七则”。
四规指“和、敬、清、寂”,乃茶道之精髓。
“和、敬”是指主人与客人之间应具备的精神、态度和辞仪。
“清、寂”则是要求茶室和饮茶庭园应保持清静典雅的环境和气氛。
七则指的是:提前备好茶,提前放好炭,茶室应冬暖夏凉,室内插花保持自然美,遵守时间,备好雨具,时刻把客人放在心上等。
日本茶大都以绿茶为主,没有发酵或半发酵的,制法是蒸熟烘干。
也有炒制的,如九州的嬉野茶和柳青茶,但极少。
日本人泡茶与中国不同,他们抓一把茶叶放入壶中,冲水后马上就倒,每杯倒一点,轮番几次,使茶汤浓淡均匀,一般只上一杯。
茶道用的抹茶,是将茶磨成细粉,冲搅后浓稠如粥,碧绿清香。
据考证,日本的制茶与饮茶方法,可能还保持着中国唐宋时代的古风。
日本还有樱花茶、大麦茶、紫苏茶、海带茶、梅花茶等,但这些实际上不能算茶,类似于中国的菊花茶,只是保健饮料而已。
如樱花茶,清水中漂几朵腌渍的樱花,美则美矣,但与喝茶是两回事。
日本茶道文化
茶道的部分流程
和果子,插花, 和果子,插花,怀石料理
茶道精神
“和、敬、清、寂”
是日本茶道的根本, 是日本茶道的根本,融 宗教、哲学、伦理、 宗教、哲学、伦理、美 学为一体。 学为一体。
茶道的学习和发展
当今日本依然在不断传承和发展茶道文化。 当今日本依然在不断传承和发展茶道文化。 他们保留了一套完整的饮茶习惯, 他们保留了一套完整的饮茶习惯,并将其 作为教程编入大、 小学生的教材中, 作为教程编入大、中、小学生的教材中, 可见其普遍性。 可见其普遍性。 几乎每一个学校都有学 习研究茶道的社团, 习研究茶道的社团,从而使年轻一代从小 就认识了解这种传统文化。 就认识了解这种传统文化。除了各个流派 的茶道集团开设茶道学习教室、 的茶道集团开设茶道学习教室、出版茶道 相关的书籍, 相关的书籍,日本人也擅长将茶道形象注 入于电子产品、动漫文化中, 入于电子产品、动漫文化中,利用新兴方 式传播茶道文化。 式传播茶道文化。
茶事是一种更正式的茶会, 茶事是一种更正式的茶会, 通常有一份怀石料理相佐, 通常有一份怀石料理相佐, 需要依次更衣,观赏茶庭, 需要依次更衣,观赏茶庭, 品尝初茶、茶食、 品尝初茶、茶食、浓茶以 及薄茶一次茶事可能会持 续4个小时 个小时
历史
• • 奈良时代,绿茶传入了日本。 奈良时代,绿茶传入了日本。当时的茶是 由遣隋使、遣唐使带回来的,非常珍贵, 由遣隋使、遣唐使带回来的,非常珍贵, 主要作药用。 主要作药用。 平安时代,日本高僧永忠、最澄、 平安时代,日本高僧永忠、最澄、空海先 后将中国茶种带回日本播种, 后将中国茶种带回日本播种,并传授中国 的茶礼和茶俗, 的茶礼和茶俗,僧侣用茶来集中自己的思 想。 镰仓时代,日本兴起品茶风, 镰仓时代,日本兴起品茶风,禅师荣西他 认为“饮茶可以清心,脱俗,明目,长寿, 认为“饮茶可以清心,脱俗,明目,长寿, 使人高尚” 上层阶级开始爱好饮茶, 使人高尚”。上层阶级开始爱好饮茶,随 日本举国上下都盛行饮茶之风。 后,日本举国上下都盛行饮茶之风。“抹 也是从镰仓时代开始的。 茶”也是从镰仓时代开始的。 室町时代,茶树的栽种已普及起来。 室町时代,茶树的栽种已普及起来。品茗 大师村田珠继承和发展了大应国师、 大师村田珠继承和发展了大应国师、一休 和尚的饮茶礼仪, 和尚的饮茶礼仪,创造了更为典雅的品茗 形式,他被称为日本茶道的创始人。 形式,他被称为日本茶道的创始人。茶道 得以完善,并作为一种品茗艺术流传于世。 得以完善,并作为一种品茗艺术流传于世。 现在,日本流行的茶道,是在16世纪后期 现在,日本流行的茶道,是在 世纪后期 由茶道大师千利休创立的。 由茶道大师千利休创立的。千利休集茶道 之大成,主张茶室的简洁化, 之大成,主张茶室的简洁化,庭园的创意 茶碗小巧,木竹互用, 化,茶碗小巧,木竹互用,形成独具风格 千家流”茶法。 的“千家流”茶法。
日本的茶道文化
日本的茶道文化提到茶,是不是就想到了中国茶道?想必童鞋们对中国茶道有所了解。
因为茶道不仅仅对人体有很大好处,而且对于品茶人来说也带来无穷乐趣哦。
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日本茶道。
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国,却具有日本民族味。
它有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蕴。
正如桑田中亲说的“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
”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汲取了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
茶道是一种包含了许多技艺与复杂的程序的生活艺术,从看似简单实则很讲究的茶具的冲洗,茶水的烹制,到沏茶、赏茶、闻茶、饮茶,每一步讲究的都是一种精致与唯美。
走进一间茶馆,品上一小碗经过一步步细心熬制的茶水,再烦闷压抑的内心也能纯净安静下来。
茶道不仅是修身养性、提高生活品位的艺术,更是增进友谊的途径,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品茶能够静心安神,可以体现“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同时与佛道儒的“内省修行”的思想相得益彰。
茶道精神作为茶文化的关键,其本身就是一种灵魂的载体。
日本茶道——和、敬、清、寂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制造茶叶。
但要一直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
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
他明确提出“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
“和、敬、清、寂”被称之为日本“茶道四规”。
和、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通过饮茶做到和睦相处、互相,以调节人际关系;清、寂是指环境气氛,要以幽雅清静的环境和古朴的陈设,造成一种空灵静寂的意境,给人以熏陶。
但日本茶道的宗教(特别是禅宗)色彩很浓,并形成严密的组织形式。
它是通过非常严格、复杂甚至到了繁琐程度的表演程式来实现“茶道四规”的,较为缺乏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
平安时代初期,遣唐使中的日本高僧最澄和尚,将中国的茶树带回日本,并开始在近畿的坂本一带开始种植,这就是日本栽培茶树的开始,到了镰仓时代,神僧荣西在中国学到了茶的加工方法,还将优质茶种带回日本传播,他于公元1211年写成了日本第一部饮茶专著《吃茶养生记》。
日本茶道的基本介绍
日本茶道的基本介绍日本茶道,又称茶道、茶艺,是日本的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以烹茶为中心,融合了礼仪、建筑、园艺、艺术等多种元素,是日本独特的文化特色之一、茶道强调的是以茶会友,追求自然、朴素和纯粹,通过一系列的仪式感、庄重肃穆的形式,表达主人对客人的敬意和友好,同时也是主人通过准备和煮茶的过程中修身养性的一种修行方式。
日本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室町时代,当时由于贸易的繁荣,茶叶开始从中国引入日本,逐渐流行起来。
在这个时期,由于日本在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都受到中国文化的强烈影响,所以茶道也受到了中国茶文化的影响,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日本特色。
日本茶道的核心是茶器、茶具,茶人和茶会,其中茶器是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器是烹茶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器具,如茶碗、茶匙、水瓢等,它们必须精美、独特,同时也要具有实用价值。
茶器的选用需要考虑到茶道的核心理念,即追求自然之美。
茶人则是茶道的主持者,也是茶艺的实践者。
茶人需要精通茶道的仪式、技艺,以及茶具的使用和保养,同时也要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和修身养性的品质。
茶人通过准备和煮茶的过程,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沉思,以达到修行的目的。
茶会是茶道的核心活动,也是茶人展示自己修行成果的舞台。
茶会通常在专门设计的茶室中举行,茶室是一个简洁、朴素、干净的空间,以木材为主要材料,注重自然光线的利用。
茶室的设计追求的是对称、均衡和和谐,以营造一种宁静、祥和、纯朴的氛围。
茶道的仪式包括了多个环节,如接客、烧水、煮茶、品茗等。
茶道强调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展示出客人和主人之间的和谐和友好,借以体现茶道的核心理念。
茶道注重每一个细节,从用水到煮茶,从点茶到品茶,每一个步骤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
1.尊重自然:茶道追求自然之美,崇尚自然、朴素的生活方式,通过准备和品尝茶叶,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2.注重和谐:茶道注重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通过茶会表达友好和敬意。
日本茶道文化
4
-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20XX
日本茶道文化
演讲者:xxx
-
1 日本茶道的起源 3 日本茶道的仪式 5 总结
2 日本茶道的特色
4
日本茶道的影响
日本茶道文化
日本茶道文化是日本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 种茶文化,更是一种生活文化, 具有深刻的精神内涵和哲学意
义
Part 1
日本茶道的起源
日本茶道的起源
1
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早在唐朝时期,中国茶 文化就已经传到了日本
日本茶道的影响
如今,日本茶道已经成为了世 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吸引了 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学
习
日本茶道不仅对日本人的生活 方式和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 响,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重要 的影响 同时,日本茶道的文化内涵和 精神也影响了其他文化艺术领 域的发展,例如日本的插花、 建筑、绘画等艺术领域都受到 了日本茶道的影响
感激之情
品茶
客人接过茶后,需 要细细品味。在这 个过程中,客人需 要欣赏茶的色泽、 闻茶的香气、品尝 茶的味道,并用心 感受主人的热情款 待和深厚文化底蕴
结束
品茶完毕后,客人 需要将茶具放回原 位,并向主人表示 感谢。在这个过程 中,主人会向客人 行礼致谢,并欢迎
客人的下次光临
Part 4
日本茶道的影响
的愉悦和满足
这种精神内涵深 深地影响了日本 人的生活方式和
价值观
茶道强调的是与 自然和谐相处、 与他人相互尊重、 与自己内心平静
和谐的精神
Par道的仪式非常复杂,每个细节 都有严格的规定。一般来说,茶道的
仪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日本茶道的仪式
礼节
日本茶道文化介绍
日本茶道文化介绍日本茶道也具有相当的历史,日本茶道有什么历史文化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日本茶道文化介绍,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日本茶道的历史众所周知,日本的茶道虽起源于中国,但因日本文化追求极致的特点,使得日本茶道拥有了丝毫不逊于中国茶文化的魅力。
日本茶道的历史要追溯到唐代。
是由日本的遣唐使、留学僧及去日华僧传入日本。
15世纪,村田珠光和尚在参禅中悟出“佛法存于汤茶”的道理,从而开创了崇尚自然朴素的茶风-草庵茶,他也成了日本茶道的开山鼻祖。
其后武野绍鸥对茶道进行了很大的补充和完善,将和歌理论融入其中。
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千利修则将茶道推向平民。
之后又经过不断地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茶道。
日本茶道的规程茶室茶客茶室不仅讲究室内的布局与装饰,也要求室外环境的静雅。
茶客入茶室前要净手,进茶室要弯腰脱鞋,以表谦逊和洁净。
入室后要心无杂事,正襟危坐,虔诚受教。
茶人身着和服的茶人先打开绸巾擦茶具;用开水温热茶杯,倒掉水,再擦干茶碗;又用竹刷子拌沫茶,并斟入茶碗冲茶。
茶碗小而精致,一般使用黑色陶器。
献茶前先献上点心,以解茶的苦涩之味。
献茶礼仪茶主人跪着,轻轻将茶碗转两下后将碗上花纹图案对着客人献茶。
客人则双手接过茶碗,轻轻转上两圈,将碗上花纹图案对着献茶人,并将茶碗举至额头,表示还礼。
礼毕分三次喝完,即三转茶碗轻啜慢品。
饮茶时嘴要发出吱吱响声,以表对茶的赞扬。
饮毕,客人要说吉利话,特别要赞美茶具的精美、环境布局的优雅及感谢主人款待。
如今在日本不仅能体验传统的茶道,从采摘茶叶开始的体验之旅在日本年轻人中正逐渐风行。
花个周末去产茶大县-静冈县采采茶、体验一下茶道,再顺便领略一下富士山风情,真是不亦乐乎。
日本茶道品茶步骤茶道有繁琐的规程,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
茶道品茶很讲究场所,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
接待宾客时,待客人入座后,由主持仪式的茶师按规定动作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
日本茶道文化
返回
★
在饮茶习俗传入日本的初期,饮茶 活动是以寺院、僧侣为中心展开的。 日本的茶道艺术的思想背景为佛教, 思想的核心是禅。
★
在日本,历代大茶人都要去禅寺 修行数年,从禅寺获得法名,并终生 受禅师的指导,但他们获得法名后并 不留在禅寺,而是返回茶室过着茶人 生活。
茶 道 与 禅 道
学术界对日本茶 道精神的解释主 要使用三个概念: (一)和敬清寂; (二)一期一会; (三)独坐观念。
ちゃどう
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文化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历史起源 发展 茶室 饮茶道具 喝茶顺序 和菓子 茶道与禅道 中日茶道对比
历史起源
★日本的茶道起源于中
中国 国。
★大约1300年前,日本派使者和敬仰佛教的僧
侣们前往唐朝的首都长安,其中有一位僧侣名叫 永忠,在唐朝生活长达30年,对唐朝的茶文化极 其精通。归国时,他将茶带回了日本。 ★ 从那时起,日本便有了有关茶文化来源的历 史文献记载。
茶叶罐 储存茶叶的罐子,必 须无杂味、能密封且 不透光,其材料有马 口铁、不锈钢、锡合 金及陶瓷...等。
茶漏 茶漏则于置茶时 放在壶口上,以导 茶入壶,防止茶叶 掉落壶外。
茶巾 又称为「茶布 」, 茶巾的主要功用 是干壶,于酌茶 之前将茶壶或茶 海底部衔留 的杂 水擦干,亦可擦 拭滴落桌面之茶 水。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茶杓
茶碗
茶筅
衔 接
喝茶顺序
1.更 衣 2.观赏茶庭 3.初 茶 4.茶 食 5.薄茶中 立 6.浓 茶 7.后 炭 8退出
返回
和菓子
わ が し 在日本,和果子基 本上是依附在茶道中副 产品,也就是佐茶的茶 食。日本人喝抹茶配食 甜腻的和果子,一是糖 份可以抵消生茶刮胃去 油的功效, 二是因为吃 完甜点心后饮茶,能更 衬托出茶的苦味。
日本茶道文化
中
国 的 古 诗 句 有 : 庭 院 深 深 深 几 许 , 这 和 日
幽 玄 之 美
求语论, 得温是禁 此句茶忌 一的师高 刻情还谈 的趣是阔 清之茶论 净事客地 俗。,炫 念脱茶耀 之俗前财 愿,茶富 。便后和 是的摆 俗交弄 人流学 在,问 此大之 一多谈 时是。 ,轻不
自规脱 在地俗 。行最利 比走练休 如尘达大 在路的师 茶,诠倡 席便释导 中不。的 聚易世“ 会迷人心 的失若中 开本能一 始我心尺 前,中自 或会有悟 结走道” 束得,, 后更胸便 逍中是 遥有对
二 、 日 本 茶 道 的 起 源
追乐随 求趣性 仪的而当 式事至然 感。,, ,而比我 本日如们 身本斗的 就的茶茶 是茶比道 一道泡里 种起沫追 修源本求 行就身的 。是就人 禅是文 宗一的 的件情 延充趣 伸满, ,
本理这 茶想不 道,仅赵 的包是佶 思含他在 想了对大 源深茶观 头厚道茶 。的的论 道认中 家识表 思,达 想也的 。是是 或他“ 许在致 这政清 就治导 是上和 日的” ,
茶
道 是 日 本 传 统 文 化 中 的 奇 葩 , 是 最 具 日
了种月化年饮 日植,交)茶 本在遣流,的 最京唐,由方 古都留茶于法 老比学及遣。 的睿僧饮唐在 茶山最茶僧日 园延澄方的本 历回法来的 寺到才往平 的日传加安 北本到强时 侧,日了代 ,带本中( 日这回。日公 吉里了公之元 茶便茶元间 园形种 的 。成并年文 —————— 85 5
日
本 茶 道 虽 追 求 精 神 上 的 “ 一 心 ” , 但 却 倡
简 素 之 美
美举朴柱多中这诠朴和都种宫室表的属 的目的或为只两释、整的简的的现“性 深所素横水有种了寂齐桂素简建之无。 处见美梁墨常简一静的离。素筑一”日 ,,,,淡绿素种,巨宫神和,。,本 蕴没令看彩树,脱选石,宫茶虽比所茶 藏有人似的木都离材等东的室然如以道 着绚入毫山而体于上;京建的理,,文 枯烂目无水无现寺是茶的筑简念日茶化 淡只难精之花了院就室明是素上本道的 的有忘雕作草日的地的治古,都古的基 清素。细。,本俗取建神朴却推来简本 寂雅进刻尤茶禅世材筑宫、是崇建素元 之,入,其室学修,,,庄同简筑,素 美这茶却是中的心粗则选岩一素中就之 。种庭有茶的美养木是材、概之,是一 简和种室挂感性简简上静念美神“, 单茶稚中画。之瓦单用穆下,宫无是 的室拙的,茶愿搭、巨,的但和”禅 素,笨木也庭望成纯木京两神茶的宗 。,
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区别
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区别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的区别茶道是一种传统的礼仪艺术,为饮用茶的过程赋予了一种神圣的意义。
作为两个茶道发展历史悠久的国家,日本和中国各自形成了独特的茶道文化,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起源和历史日本的茶道起源于中国,最早是由中国的禅宗僧侣带入日本的。
在中国,茶是一种日常饮品,而在日本,茶道则被视为一种修行和艺术。
中国的茶道起源于唐代,继承了中国古代文人饮茶、作诗的传统,强调自然和自由。
而日本的茶道则发展于室町时代,受到了禅宗的影响,注重于纯粹的内心体验。
二、仪式和礼仪日本茶道注重精确和细致的仪式。
在一次茶道表演中,每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和排练。
从准备茶具、点燃香炉到制茶、奉茶和品茶,每个环节都需要遵循严格的程序和礼仪。
此外,日本茶道也强调静寂和内心的宁静,奉茶和品茶的过程都需要面带微笑和安静地进行。
相比之下,中国茶道注重自然和自由。
中国的茶艺表演更加灵活多样,茶席的布置也更加随意。
中国的茶道注重和茶友间的交流和沟通,茶艺师在为客人泡茶时会展示独特的技巧和艺术。
此外,中国茶文化中也有一些特殊的仪式和礼仪,如献茶、闻香、品茗等。
三、茶具和茶叶茶具是茶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的重要区别之一。
日本茶道使用的茶具比较简单,主要包括茶碗、茶盘、茶杓、茶筅等。
茶具的精致和材质的选择都十分讲究,往往与季节和茶道主人的心情相呼应。
而中国茶道的茶具种类更为丰富,根据不同的茶艺流派和茶型,茶具的选择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茶壶、茶杯和茶盘是最基本的茶具。
中国茶道注重品茶的过程,以茶叶品质的优劣而决定选用何种茶具。
四、茶叶的选择和制作日本茶道以绿茶为主,而中国茶道则有多种茶叶可供选择,如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等。
茶叶的选择和制作方式在两国茶道文化中也存在差异。
日本茶道中,最为重要的是抹茶,制作过程需要将煮沸的水倒入碗中,用茶筅搅拌成泡沫状。
而中国茶道注重泡茶的过程,茶艺师会根据不同的茶叶种类和品质,选择适合的水温和时间,以最佳状态来展现茶叶的特点。
日本茶道文化(5篇)
日本茶道文化(5篇)日本茶道文化(5篇)日本茶道文化1一、茶禅一味的思想日本茶道是在中日禅僧的交往中建立起来的,可以说,日本茶道源于中国寺院,日本茶本身也源于中国寺院。
在茶道大师千利休之前创立草庵茶汤的大茶人村田珠光,曾参禅而受禅旨印可。
村田珠光从日本高僧一休宗纯那里得到中国宋代著名禅师圆悟克勤的一张墨迹,这一墨迹是与茶禅一味有密切关系的茶道界的宝物,后来成为茶与禅结合的最初标志,村田珠光也由此悟出佛法存于茶汤之中的道理。
村田珠光把墨迹挂在茶室的壁龛里,人们走进茶室,都要在墨迹前跪下行礼。
一是表示对圆悟克勤的敬意,二是表明草庵茶的宗旨是与禅宗的思想相通的。
珠光的这一举动开辟了茶禅一味的道路。
由此,他被确立为日本茶道之开山。
珠光在四张半榻榻米的小茶室里,面对圆悟克勤的禅语,以本来无一物的心境点茶饮茶,形成了珠光自己独特的草庵茶风。
珠光把佛教空的精神融合于茶道中,要求茶人破除我执、切忌自高自大、固执己见。
同时他也揉合进了当时流行的连歌中的冷枯之美,在当时一直以唐物为中心的完美豪华的茶道具中加入粗糙的日本本土之物,追求一种残缺的美。
珠光曾说明月也嫌无云时,比起一览无余的满月,于云中时隐时现的似乎模糊的月亮更给人一种朦胧美。
珠光茶室中还表现出了融合唐和(中日)的思想,他主张将唐物与和物合为一体,备前烧、信乐烧等日本的瓷器也都进入茶道。
珠光追随一休参禅,将茶禅一味的精神贯彻于饮茶中,把当时流行的禅院的茶礼仪、奈良庶民茶、贵族书院茶揉成一体,给其中注入禅的精神,并根据此精神,对茶室和茶具进行改良,使茶进人道的境界,使茶道文化大放异彩。
禅与茶道的结合,固然有僧人是茶文化传播者这种客观的历史背景,但禅与茶在精神上的内在联系应当说更为重要。
这种现象并不是日本所特有的。
中国禅宗也有相应十分生动的例证。
据传,有一天,唐代赵州从谂禅师问一位外来的僧人是否到过他这里,对方说曾经到过,他便吩咐:吃茶去!某日又一位僧人到来,赵州同样问他是否来过,对方回答没来过,他也吩咐:吃茶去!站在一旁的院主深感不解,问赵州为什么让来过的和没来过的都去吃茶,于是赵州便喊了一声:院主,吃茶去!僧人待客以茶,似乎并不仅仅是以茶解渴,其中当另有深义。
日本茶道文化
现代时期
日本的现代是指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茶 在安土、桃山、江户盛极一时之后,于明治维新初期 一度衰落,但不久又进入稳定的发展期。上个世纪八 十年代以来,中日间的茶文化交流频繁,另一方面, 更主要的是日本茶文化向中国的回传。日本茶道的许 多流派均到中国进行交流,日本茶道里千家家元千宗 室多次带领日本茶道代表团到中国访问,第100次访问 中国时,江泽民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千宗室。
日本茶道文化的四个时代
奈良 平安时代 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时代 江户时代 现代时期
奈良 平安时代
据日本文献《奥仪抄》记载,日本天平元年(唐玄宗开元十七年, 公元729年)四月,朝廷召集百僧到禁廷讲《大般若经》时,曾有赐茶 之事,则日本人饮茶始于奈良时代(公元710-794)初期。 据《日吉神道密记》记载,公元805年,从中国留学归来的最澄带 回了茶籽,种在了日吉神社的旁边,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至今在 京都比睿山的东麓还立有《日吉茶园之碑》,其周围仍生长着一些茶 树。 与传教大师最澄从中国同船回国的弘法大师空海,在日本弘仁五 年(公元814)闰七月二十八日上献《梵字悉昙子母并释义》等书所撰 的《空海奉献表》中,有“茶汤坐来”等字样。 日本当时是如何饮茶的?从与永忠同时代的几部汉诗集中可以发 现,日本当时的饮茶法与中国唐代流行的饼茶煎饮法完全一样。《经 国集》有一首题为《和出云巨太守茶歌》描写了将茶饼放在火上炙烤 干燥(独对金炉炙令燥),然后碾成末,汲取清流,点燃兽炭(兽炭 须臾炎气盛),待水沸腾起来(盆浮沸浪花),加入茶末,放点吴盐, 味道就更美了(吴盐和味味更美)。煎好的茶,芳香四溢(煎罢余香 处处薰)。这是典型的饼茶煎饮法。 这一时期的茶文化,是以嵯峨天皇、永忠、最澄、空海为主体, 以弘仁年间(公元810-824)为中心而展开的,这一段时间构成了日本 古代茶文化的黄金时代,学术界称之为“弘仁茶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茶道文化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浅谈日本茶道文化
摘要:日本茶道文化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却具有自己独特的形成、发展历程及文化内涵。
日本茶道随着时代的发展渐趋平民化,日益深刻地影响着日本人民的生活方式及生活态度。
正如桑田中亲所说:“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
”日本茶道有丰富的专用器具及庄重繁复的流程,如:如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插花要根据季节和来宾的名望、地位、辈份、年龄和文化教养等来选择;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等。
日本茶道中提倡的“和敬清寂”简洁而内涵丰富,更是体现了日本茶道文化的精神与内涵,说明日本茶道是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
关键词:茶道起源流派精神
一、日本茶道的起源
日本的茶道起源于中国,具有东方文化之韵味。
被后世尊为意境“茶圣”的唐代陆羽所着的《茶经》,是公认的最早的具有最高水平的茶文化经典着作。
而荣西禅师的《吃茶养生记》是日本最早的一部茶书。
该书中记载,日本的茶叶种子,种茶、制茶、煮茶、饮茶的方法,以及茶器、道具等皆源于中国。
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的禅僧,由日本的禅僧将中国的茶种带回日本进行播种,还将中国的茶种、饮茶之道进行传播,并逐渐发展而形成的。
镰仓时代(公元1185-1333年),日本高僧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天目山的径山寺求学取经。
他在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后,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
日本的《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
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
日本的《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
由此可见,中国茶文化是日本茶道的源头,而且中国文人、僧侣于饮茶时所形成的“他界观念”以及文人、僧侣们的那种对幽寂、高远情趣的体味和追求,都是日本茶道形成的基础。
中国古代的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尤其是禅宗思想,均对日本茶道精神内涵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
二、日本茶道的流派
现今日本比较着名的茶道流派大多和千利休有着深厚的关系,其中以里千家最为有名,势力也最大。
自从千利休在秀吉的命令下剖腹自杀之后,千家流派便趋于消沉。
直到千利休之孙千宗旦时期才再度兴旺起来,因此千宗旦被称为“千家中兴之祖”。
到了千宗旦的晚年,他隐居之后,千家流派便开始分裂,最终分裂成三大流派,这就是“三千家”的由来。
以下介绍几个较为知名的流派。
表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为千宗旦的第三子江岭宗左。
其总堂茶室就是“不审庵”。
表千家为贵族阶级服务,他们继承了千利休传下的茶室和茶庭,保持了正统闲寂茶的风格。
里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为千宗旦的小儿子仙叟宗室。
里千家实行平民化,他们继承了千宗旦的隐居所“今日庵”。
由于今日庵位于不审庵的内侧,所以不审庵被称为表千家,而今日庵则称为里千家。
武者小路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为千宗旦的二儿子一翁宗守。
其总堂茶室号称“官休庵”,该流派是“三千家”中最小的一派,以宗守的住地武者小路而命名。
薮内流派:始祖为薮内俭仲。
当年薮内俭仲曾和千利休一道师事于武野绍鸥。
该流派的座右铭为“正直清净”、“礼和质朴”。
擅长于书院茶和小茶室茶。
远州流派:始祖为小堀远州,主要擅长书院茶。
野村派:野村派是三千家之外的流派,因其风格随意性,更趋向于下层社会人士,并更助于交流和推出发展,此派是由野村休盛所创。
新石流派:石州流属于日本茶道“江户诸流派”中“石州流系”,对后世影响颇大,并曾占据过一定地位,尤其是在江户时代,风格独特,别具一格。
创始人片桐贞信,片桐本家,在江户时代,吸收千家系的茶风而建立的流派。
在日本,要学茶的人在各自流派入门,跟有教授资格的茶人不断修行,到一定年限从家元那里得到证书,认证各种门第资格。
里千家是日本最有影响力的茶道组织,全国有三分之二的茶人参加,在国际上有六十三个“同好会”,有专门的出版社,对日本的经济、文化有很大影响。
三、日本茶道的精神
现在,茶道被认为日本文化的结晶,日本文化的代表。
学术界对日本茶道精神的解释主要使用三个概念:(一)和敬清寂;(二)一期一会;(三)独坐观念。
这些概念与禅的思想是相联系的。
“和敬清寂”被称为茶道的四谛、四规、四则。
是日本茶道思想中最重要的理念。
茶道思想的主旨为:主体的“无”,即主体的绝对否定。
而这个茶道的主旨是无形的。
作为“无”的化身而出现的有形的理念便是和、敬、清、寂。
它们是“无”派生出的四种现象。
由这四个抽象的事物又分别产生了日本茶道艺术成千上万种形式,如茶室建筑、点茶、道具、茶点心等。
“一期一会”一词出自江户末期最大的茶人井伊弼所着茶论《茶汤一会集》。
井伊说:追其本源,茶事之会,为一期一会,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复多次举行茶事,也不能再现此时此刻之事。
每次茶事之会,实为我一生一度之会。
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计,尽深情实意,不能有半点疏忽。
客人也须以此世再不能相逢之情赴会,热心领受主人的每一个细小的匠心,以诚相交。
“独坐观念”一语也出自井伊弼的《茶汤一会集》。
面对茶釜一只,独坐茶室,回味此日茶事,静思此时此日再不会重演,此刻茶人的心里不禁泛起一阵茫然之情,又用起一股充实感。
茶人此时的心境可称为“主体的无”。
由此可见,茶道是一场静心清魂的佛事。
茶人不愧为在家的僧人。
茶室可比作寺院的佛堂。
所以,日本茶道思想是茶与禅的融会贯通。
茶中有禅理,禅理又在品茶中被深刻体会到。
日本茶道是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
参考资料:
【1】陆羽《茶经》唐
【2】滕军《日本茶道文化概论》东方出版社第4版 1992年11月
【3】千宗室《<茶经>与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2年 12月
【4】千玄室(日)《日本茶道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