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中国春节传统文化
春节的中国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春节的中国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每年的春节期间,全国各地都会举办各种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让人们亲身感受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瑰宝。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春节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1. 舞龙舞狮表演:舞龙和舞狮是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表演之一。
龙和狮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祥瑞和平安,通过舞龙舞狮,人们祈求新年带来好运。
这个活动通常在人流密集的商业区进行,舞龙舞狮队伍沿着街道穿行,舞动着色彩鲜艳的龙和狮子,表演出各种灵动的动作,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2. 庙会文化体验:庙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活动。
在庙会上,人们可以欣赏到传统的戏曲、杂技、马戏等演出,品尝到各种美食,还可以参与各种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和体验活动,如剪纸、蜡染、面塑等。
庙会上热闹非凡,人们可以尽情享受节日的氛围,并体验到悠久的中华文化。
3. 春联写字体验:春联是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门口必备的一环,总结了一年的辛勤劳动和新一年的美好祝福。
在春节期间,很多地方会组织春联写字体验活动,让人们亲自动手书写春联。
参与者可以感受到中华书法的魅力,体验到用毛笔写字的乐趣。
此外,他们还可以向书法家请教技巧,从中学习到更多关于书法艺术的知识。
4. 灯谜猜字活动:灯谜猜字是中国传统的智力游戏,在春节期间特别流行。
这个活动通常在灯谜亭或者文化广场举办。
猜字者需要根据灯谜的描述,在规定的字数范围内填写正确的答案。
这项活动既考验了人们的智力,又促进了亲友之间的交流和团结。
5. 鞭炮放烟花:在辞旧迎新之际,鞭炮和烟花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鞭炮的声音和烟花的绚丽色彩都能驱散霉气和邪恶,预示着新年的美好和幸福。
人们可以在指定的燃放区域放鞭炮和烟花,感受到喜庆的氛围和独特的视觉盛宴。
6. 民俗民间艺术表演:许多城市在春节期间会组织各种民俗民间艺术表演,如传统音乐演唱、舞蹈、民间乐器演奏等。
这些表演既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又给人们带来了视听上的享受。
春节的传统文化5篇
春节的传统文化5篇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人们最为热切期待的节日。
它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和价值观念。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人们参与各种活动,庆祝佳节,迎接新年的到来。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讨春节的传统文化。
一、舞龙舞狮:舞动生机的动物春节期间,大街小巷常常能看到色彩斑斓的舞龙舞狮队伍。
舞龙舞狮是中国民间传统的表演形式,象征着祥瑞和好运。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着权威和智慧;而狮子则象征着勇猛和威严。
舞龙舞狮队伍在欢快的鼓点声中跳跃、扭动着,寓意着将带给人们吉祥和好运。
这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二、放鞭炮:祛除晦气,带来好运在春节期间,放鞭炮是一项广受欢迎的传统活动。
古老的中国人相信,鞭炮的声音能够驱邪辟邪,辟除恶鬼和厄运,还能够提升家庭的幸福和运气。
在放鞭炮的瞬间,烟花绽放,声声爆响,人们寄予了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然而近年来,鞭炮的放放已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保护生态环境被视为当务之急。
三、贴春联:传递美好的祝福在春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都会看到欢快的春联。
春联由对联和横批组成,用红纸贴在门楣上,寓意着新年的祝福和吉祥。
对联是由两句互相呼应对称的句子组成,是汉字文化的精华。
横批则通常是一个含义明确、寓意深远的短语。
通过挑选相应的春联和横批,人们以简单的文字传递出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寄托了对家庭团聚和亲情的期盼。
四、赏烟花:绚烂夺目的视觉盛宴春节之夜,漫天的烟花绽放成一道道美丽的光芒,犹如繁星点点,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巨大享受。
赏烟花既是一种庆祝的仪式,也是一种尊崇的仪式。
烟花寓意着华丽、庄严和欢乐,它们的绽放不仅能够带给人们喜悦和娱乐,也象征着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
五、团圆饭:一家人共享幸福时光春节期间,所有的家庭都会举办一次盛大的团圆饭。
这一传统不仅仅是一个晚餐,更是每个家庭成员共同分享幸福时光的重要场合。
团圆饭通常由丰盛的菜肴组成,象征着财富和幸福的到来。
传统节日礼仪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传统节日礼仪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传统节日是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载体,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传统价值观。
在这些节日中,古老的礼仪依然被保留和传承,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文化感受。
下面将通过探索中国传统节日礼仪的几个方面,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一、春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亦称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人民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它标志着中国农历的开始,并伴随着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仪式。
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大扫除、贴春联、守岁等传统活动,其中的礼仪意义非常深远。
在春节的前一天,全家人会进行大扫除,以扫除旧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到来。
这表示人们的热情和期盼,也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好运的降临。
随后,人们会贴春联,这是一种红色的对联,写有祝福的话语,如“春风得意迎春到,丧事遗篇邀福来”。
贴春联的方式也要遵循一定的礼仪,一般是由长辈首先贴在门上,然后其他家庭成员纷纷跟着贴。
更重要的是除夕夜的守岁,这是为了迎接新年的第一个时刻而进行的,全家人会一起守夜,等待钟声敲响。
守岁的同时,家人之间还会以红包的形式互赠礼物,这代表着对彼此的关爱和祝福。
通过参与春节的各种仪式和活动,人们能够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和对传统礼仪的尊重。
二、清明节——缅怀祖先、表达哀思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
在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进行祭拜和扫墓等仪式,以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之情。
清明节的礼仪非常庄重而古老。
人们会将鲜花、香烛和糕点等供品献祭在祖先墓前,并祈祷祖先的冥福。
同时,也会清理墓地,修缮墓碑,以示对祖先的关怀和敬意。
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清明节期间去扫墓。
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祖辈对家庭的贡献的一种感恩之心。
三、端午节——传统的龙舟竞渡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一节日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与龙舟竞渡活动密切相关。
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春节作文6篇
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春节作文6篇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春节作文6篇中国传统文化春节作文篇1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很多很多的,它们就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比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和春节。
最让我感兴趣的.节日就是春节了。
因为春节我们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吃年夜饭和守岁,关于春节的由来,还有一个小故事呢,现在就让我给大家讲讲吧!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个叫年的野兽,专在年三十出来伤害人,于是人们便开始想办法把它除去,慢慢的,人们掌握了它的习性,发现它怕红、怕声音,便在年三十晚上点响爆竹,贴上红纸,年看见、听见这些,吓得撒腿就跑。
一年春节中,是我最高兴的时候,因为每到那时我就要和妈妈一起包饺子了,我先拿起一张面皮,用筷子挑一点馅儿,将它小心翼翼地包了起来,不一会儿,一个个像耳朵似的饺子就包好了,就这样我包了十几个,啊!这一年的春节过得好开心呀!我喜欢过春节,也骄傲我是一个中国人。
中国传统文化春节作文篇2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一到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爆竹声声到处都是节日的喜庆。
说起春节,我想起了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头叫“年”的怪兽,它长得凶神恶煞,住在村庄旁的深海中,每到除夕,它就会上岸,去旁边的村庄吞食牲畜,还要伤人命,人们害怕得躲到了山上。
有一年,一个老翁出现在它们的面前,对他们说:“那个来捣乱的‘年’怕红色和响声。
”于是,村民们手忙脚乱地准备起来,把红色的春联贴在门上,然后,用竹子互相敲打发出声音,“年”就落慌而逃,从此以后,我们过年的除夕夜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我们每年的'大年初一走亲向友,从此,春节就流传到了现在,变得越来越隆重。
随着我们科技的发展,家家户户变得富裕,我们的春联变成贴图,还有挂着灯笼,竹子的敲打声变成了烟花爆竹。
随着“噼里啪啦”的烟花声音在空中绽放开来,像争奇斗艳的“仙女散花”,又像下烟花雨,有红、黄、紫。
天空被打扮得炫丽多彩,它们照到了人们的脸上,人们的脸被照得喜气洋洋,人们过年的习俗还有包团圆果,大扫除。
中国传统文化春节心得体会(精选7篇)
中国传统文化春节心得体会(精选7篇)中国传统文化春节心得体会(精选7篇)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传统文化春节心得体会(精选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国传统文化春节心得体会1一年又一年,时间从指尖悄然流失,增长只有年龄,不经意间,已到知天命之年,突然感觉年龄越大,过年,不在是一种渴盼和喜悦,越来越多的是回忆久远的往事,这也可能是忘不了童年快乐与幸福,更是忘不掉儿时的天真和纯情。
小时候,我们总是盼望着过年。
因为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花,有鞭炮放、可以尽情的玩耍,不用干活,不用做作业……随着年岁的增大,过年的感觉越来越淡了,每到过年,总是一些过年的回忆了。
小时候,一放寒假,妈妈就让我去兖州看二姑,二姑在兖州工作,那时候,对于我们生活在物质匮乏的农村的农民来说,二姑可是生活在城里,吃国库粮、拿工资的工人阶级,妈妈准备了一些农村的土产品,地瓜干、花生米……后来听妈妈讲,我从七岁就能自已坐汽车去曲阜城里,自已坐火车去兖州城里,其实,妈妈还是很懂教育、会教育,那个时候,就知道培养我的能力和胆略,你还别说,能力不知道有没有,但小时候的胆量真正得到的培养。
记得有一年去兖州,是和三姐一块去的,虽然三姐比我两岁,但是没有我见识的多,因为在那个年代,走个亲戚、出个门等可是一个上等的好差事,一般是轮不到姐姐们的,我从小,妈妈就很偏爱我,所以和三姐一块去兖州,一路上,我就是哥哥,上火车、下火车、出火车站……一路上,我领着姐姐,嘿嘿!到了二姑家,我们要在二姑家住几天,记得那次二姑发了一张电影票,让我和三姐去看,因为只有一张票,二姑又给我一毛钱,让在们在电影院门口,看看有没有退票的,再买一张。
当时特别兴奋,因为能在电影院看电影了,我和三姑飞快地跑到电影院,逛了三圈也没遇到有退票的,怎么办?这种情况答案很明显:三姐回家,我拿着票进电影院看电影,我抬头看看三姐沮丧的样子,心里也不是个滋味,我眉头一皱,计上以来,把电影票给三姐,我们三始排除入场,我排在三姐前四五个人的地方,到了我,检票的工作人员问:“你的票呢?”我往后一指:“我和他一块的,票在他哪里”我说完就钻进了电影院,就听后边喊:“抓住他,他逃票”,我早已从单号入口进去,跑到了双号的区域处,三姐吓的腿都软了,我们看完电影回家,我叮嘱三姐,别告诉二姑逃票的事,这一毛钱咱俩买糖吃。
春节传统文化教案(精选8篇)
春节传统文化教案(精选8篇)春节传统文化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节传统文化教案(精选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节传统文化教案1活动目标:1、认识我国传统的春节,知道过年的由来,了解过年的传统风俗。
2、感受过年的喜庆气氛,并会正确对别人说一句祝福语。
3、深刻对祖国的认识,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过程:1、让幼儿回忆自己愉快的假期生活,一起谈论。
由此,引起有关“过年”的话题。
2、先让幼儿讨论自己对“年”的认识:为什么要过年?。
,过年是怎样的?等等。
3、教师讲有关过年的故事、传说。
4、再让幼儿谈论大家过年的风俗都有些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知道祖国很大,各地的风俗各有不同,很有趣。
5、在观察角摆放有关物品、布置,让幼儿深化认识。
什么是“春节”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活动反思:通过这节课,我上完后自我感觉还有点欠缺还要在这方面加强一些,还有很多不足。
这节课我自觉得上的不是很好,还要多学习学习。
我觉得在上这节课时我有点操之过急了,应在刚开始上课时应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引入主题。
让幼儿知道“年”是怎么来的。
本来我准备了两幅鞭炮的图片给孩子观察的,但刚我取出图片时,孩子对平时见到的鞭炮认识,但对卡通的鞭炮不认识。
但我要在延伸活动中,我应在区角活动处准备一些制作鞭炮的材料,让幼儿自由操作。
中国传统文化春节作文(精选24篇)
中国传统文化春节作文(精选24篇)中国传统文化春节作文(精选24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春节作文(精选2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中国传统文化春节作文篇1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
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是春节。
因为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每年阴历的正月初一,称为过年和新年,每到过年的时候,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飘着彩旗,街道上、商场里都是人山人海,家家户户贴着春联,热闹非凡。
小朋友们穿着漂亮的新衣服,有的和大人们走亲访友,还有压岁钱拿,有的跟着家人逛商场超市,到处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妈妈还给我买了烟花,到了晚上我们拿出烟花到阳台上去放,烟花飞到空中绽放出五彩缤纷的花瓣,非常好看。
放完了烟花,妈妈开始着手包饺子,我也在旁边帮忙,我最喜欢吃妈妈包的韭菜鸡蛋饺子,看着妈妈包的像元宝一样的饺子,我心里想要是天天过年那该有多好啊!小朋友们,我想你们也和我一样,喜欢这喜气而又热闹的春节吧!中国传统文化春节作文篇2曲折幽深的胡同、古老的大树、沉重的石磨,还有那广阔的田野……家乡熟悉的一切,如今在我的梦里依旧是那样亲切,而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家乡的春节。
春节是我们最传统也是最重要的节日,村里的老人一到春节就最忙活了。
从记事起,我就知道春节好,我们叫过年。
“春节”是一个好听的名词,现在我不习惯称过年为过春节,我总认为,它没有“过年”两字亲切、热闹。
说到过年,我就兴奋,仿佛浑身的细胞都活跃起来。
大约从腊月二十起,姥爷就每天都去赶集了,自然少不了叫上我。
因为快要过年了,集上的东西就格外贵,可人却格外多。
姥爷的三轮车上总是有一大堆东西,鸡、鱼、肉、芹菜、木耳……这些都是过年必备的,还有很稀罕的水产——虾,也就是一年里几个比较重要的节日才能吃得上。
中国传统文化春节作文800字高中(精选10篇)
中国传统文化春节作文800字高中(精选10篇)1.中国传统文化春节作文800字高中篇一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我最喜欢的就要属过年了。
每到春节,家家户户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
但你知道吗,过年为什么会有这些喜庆的活动呢?这里面有着一个美妙的神话故事,现在让我给你讲一讲吧!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无比。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都要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一年的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准备扶老携幼上山避难。
这时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当时全村的乡亲们正在收拾行装,谁也没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的一位老婆婆走过去给了他一点粮食说:“快逃吧!年兽快要来了。
”老伯伯笑着说:“婆婆如果让我在你家呆一夜,我一定能把‘年兽赶走。
”老婆婆继续劝说他,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婆婆无奈,只有撇下他,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只见村东头老婆婆家里,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便向老婆婆家扑了过去。
快到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劈里啪啦”的炸响声,“年”吓坏了,就再也不敢往前走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
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于是,乡亲们一起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作响,屋内几根红蜡烛......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祝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子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以后,每到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光通明,守更待岁。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12篇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12篇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篇1中国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有剪纸、年画、泥塑、春节、清明节等,但我最喜欢春节。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在农历的正月初一,古代称为“过年”。
春节的到来意味着旧的“年”过去,新的“年”来到了。
每当春节的前一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贴对联、挂灯笼、燃放爆竹,我家也不例外。
每当除夕,妈妈忙着做团圆饭,爸爸忙着贴对联、挂灯笼,我和哥哥忙着打扫卫生,我们都在为新春的到来忙碌着。
一家人欢欢喜喜的吃了顿团圆饭,接着就坐在一起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一家人其乐融融。
优美的舞蹈和动听的音乐让我们目不转睛,风趣的小品和相声逗得我们哈哈大笑,神奇的魔术让我们看得目瞪口呆。
“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新的一年来到了!突然,外边传来“噼里啪啦”的声音,原来是小朋友们在放鞭炮,我和哥哥也迫不及待地拿着鞭炮出去放了。
哥哥放好鞭炮,对我说:“等我说完一、二、三、点!”你就和我一起点燃鞭炮。
“砰!——”随着一声声巨响,烟花飞上了天,在空中绽开了:有的像灿烂的花朵;有的像一把把花伞;还有的像一只只小鸟在空中飞旋,此时的夜空被打扮得绚丽多彩。
我喜欢春节!因为新年来临后我又长了一岁,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的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篇2经过为期三天的传统文化培训,使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深度的洗礼。
无论是蔡礼旭老师、钟茂森博士的"孝"主题讲座,还是肖陈颖老师的运用弟子规来教育感化学生,无不使我受到深深的震撼,心灵得到了净化,心境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也让我在听讲座的同时,一遍遍的反思自己的日常言行和教育理念,不禁感到深深的汗颜。
在几位名师的讲座中,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肖陈颖老师的《爱心伴孩子成长》专题讲座。
肖老师亲切、大方,还有那发自内心的迷人微笑一下子把我带入了她的讲述中。
肖老师体态优美,语言流畅,讲话速度比起一般语速要慢些,却显得更加稳重,脸上始终面带笑容,让听课的人心里很舒服,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我们这样面带笑容上课,学生一定也会感觉上课是种享受吧。
中华传统文化读后感范文8篇
中华传统文化读后感范文8篇中华传统文化读后感范文1说起中国传统文化那可是数不胜数,而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这春节了。
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其中有一个风俗习惯就是吃饺子。
吃饺子之前当然要包饺子啊。
我为了能吃上美味的饺子,便自己动上手。
想吃饺子就要包饺子,这饺子可不是很容易做的。
包饺子之前首先要和面。
我倒了一些面放在盆里,又拿碗倒了一些水放了进去。
刚开始水倒少了,揉出来的面拿起来向下掉面渣。
又加了点水之后,面又都粘在我手上。
哎,水总是加的不合适,光和面就这么难,等到吃上饺子要等到什么时候啊!又加了一点干的面粉,面总算弄好了。
可是一听妈妈说面还要放半个小时,真等的我不耐烦了。
面好了我等不及的冲到面旁边,拿出一小块面学着妈妈以前包饺子的动作把面揉成一个细长条。
结果揉的一节粗一节细的还好揉了好长时间终于揉好了。
我突然想:既然饺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流传了下来,饺子就一定很美味,但是肯定有一定的制作难度。
为了吃上美味的饺子努力!接下来开始把面切成小块,再继续擀皮。
擀皮是最难的事了,也是重中之重。
如果皮薄了饺子容易破,如果皮厚了饺子馅熟了皮没熟。
我把一小块一小块的面按成了可爱的小柿饼大小,便准备擀皮了。
我一手拿着小饼,一手拿着擀面杖擀饺子皮。
哎,像妈妈那样擀皮好难啊,我实在学不会最后我就像擀大饼一样擀了饺子皮。
虽然方法笨拙但是效果还是不错。
该包饺子了,妈妈给我做了我最爱吃的猪肉大葱馅。
我拿起擀好的皮在妈妈的旁边学着包饺子。
包出一个饺子之后突然觉得包饺子不是那么困难。
终于包好了开始煮了,我在锅的旁边盼着饺子煮熟。
看着饺子在过的翻腾如同一条条白色的鱼在欢乐的游戏。
饺子煮熟了!嘴里吃着饺子心里说不出的开心。
霎时,我觉得我离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近了一步。
我爱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读后感范文2中国传统文化是反映民族风貌的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支柱。
体验春节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3篇)
体验春节传统文化心得体会体验春节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3篇)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验春节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每年的春节晚会都是在除夕之夜举办,看春晚是我每年都期待的。
我和好朋友玩了一下午,天黑回到家,吃了晚饭,哪里也不去,等着看。
八点整,中央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
电视屏幕上出现了气势宏伟的大舞台,舞台上灯光闪烁,五颜六色,色彩绚丽,像把人们带入到神奇的仙境一样。
接着,首先是几位著名主持人闪亮登场,他(她)们合唱着歌曲,唱出了人们心中的快乐。
他们的开场白过后,下面是演出不同的节目,有歌曲、戏曲、小品、相声、杂技、魔术……都演得很精彩,我不时为他们的演出而鼓掌喝彩。
在春晚的整个节目中,我最最喜欢的一个节目就是刘谦表演的魔术。
他动作干净利索,不漏破绽,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还是看不清如何变化的。
他表演的太精彩了,太神奇了,我看得入迷了。
我也很想学魔术,可我就没有发现他是怎样变得。
我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地快到十二点了,我的眼睛不听使唤直打架,我不得不去睡觉了。
别的不说,春晚表演者的辛苦付出这一点我认为是毋庸置疑的。
春晚图的是喜庆,是吉祥,是全家围坐在一起看节目的那份温馨,那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春晚不单单是较量功夫与演技的舞台,更多的,是一个传播正能量和温暖的媒介,从传递正能量,带给大家温暖的角度讲,春晚做到了,并且做的很用心。
以前的人们没有手机,也没有那么多的娱乐手段,春晚对于那个时代的人们就是唯一也是最大的除夕舞台了,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变迁进步,相比之下传统春晚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改变和创新来满足和适应观众的口味,想办一个完美的春晚是一年难过一年。
但即便这样春晚的剧组却依旧顶着压力在除夕夜晚为大家带去欢笑,所以观众剧组都互相理解吧,有人愿意在30晚为我们带来快乐就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吧,好吗?春节这个富有中华民族气息的节日,就在爆竹声声中拉开了帷幕。
春节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春节传统文化心得体会春节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精选14篇)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春节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精选1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春节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篇1春节的到来就表示旧的一年已经过去了,新的一年已经来临。
新的一年就代表着新的阶段已经开始,我想在新的一年是需要做出一些改变的。
爸爸妈妈常说过完年就长大一岁了,应该要变得更加的成熟,更加的懂事。
我觉得比起元旦我们更应该重视的是春节,这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新年。
在新的一年到来之时我心里是有很多的感触的,我觉得时间过得是真的很快的,以前我总觉得还有时间,没有全心全意的去学习,但现在我明白了时间其实是过得很快的,也是不够的。
虽然一年很长,但我们每一天都会学习到新的知识,之前学的知识就不会再有时间去学了,所以我想现在的知识自己应该要利用好现在的时间去学好,而不是预支自己之后的时间。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若是用这样的一个态度去学习的话我想我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
我应该把目光放在当下,而不是自己的以后。
在新的一年我会去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不再用之前那样的态度去学习了,我想自己是能够在这一年中有很多的收获的。
我应该要抓住现在的每一天时间去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好,变得更加的优秀,想做什么事情都应该要利用好现在的时间去做。
光阴一去不复返,消逝了的时间就是消逝了,不应该等到自己后悔了才开始努力。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学习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我是应该要努力的去学习的。
我会去改变自己的,去改正自己之前的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做一个让老师和父母都少操心的人。
我很期待着自己在这一年中会有什么样的表现,但既然自己决定了这一年要努力,就一定要在这一年中努力的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我会利用好这一年的时间让自己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的,我一定不会让我的父母失望的。
春节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篇2春节这个富有中华民族气息的节日,就在爆竹声声中拉开了帷幕。
中国传统文化春节作文优秀10篇
中国传统文化春节作文优秀10篇中国传统文化春节作文优秀10篇中华传统文化春节作文篇一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多彩,但我最感兴趣的是剪纸。
舅妈会剪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窗花,非常漂亮,我很羡慕,于是缠着舅妈教我剪一些简单又漂亮的窗花。
那天,舅妈拿出两把剪刀和两张白纸,要教我剪一个“喜”字。
舅妈让我把纸对折,再写上半个“喜”字,然后慢慢地剪下来。
一开始,我怎么剪都剪不好看,在舅妈的帮助下,我终于剪出了一个大的“喜”字,我喜出望外。
舅妈不但会剪“喜”字,还会剪“凤凰”、“喜雀”、“蝴蝶”、“小鱼”、“小鹿”……个个栩栩如生,让人爱不释手。
妈妈还特意让我上网查找了一些有关剪纸的资料。
原来剪纸艺术是从唐代一直流传到今的,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
有些人,还能把一张张普普通通的纸,剪成一张张“花草树木”、“山山水水”、“活泼的小孩”、“年迈的老人”等等,真是太神奇了。
剪纸不仅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还训练了我的动手能力,更发挥了我的想象力,设计出一张张美丽的剪纸。
春节的传统文化篇二今天,我和爸爸、妈妈、阿姨、叔叔一起去西阳拜年。
我们到了西阳,买了许多年货放在车上,准备去姨奶奶家拜年。
我们开着车到了姨奶奶家,只见丰盛的果实放在了桌上,看得人很想吃,姨奶奶还给了我压岁钱、鸡蛋和糕,然后我们拜过了姨奶奶又去拜小爷爷。
小爷爷家改了,变成了更大的,白白的,油漆铺在了地板上。
小爷爷家有许多炒货,比如:夏威夷果、瓜子、花生等。
我还祝愿小爷爷身体健康、新春快乐。
爸爸妈妈祝愿小爷爷万事如意、恭喜发财。
我们吃着炒货,聊着家常事,心里美滋滋的。
听大人们说,以前过年可没有这么多好吃好穿的,也没有这么热闹,过年也就显得冷冷清清的了。
现在过年,可真像对联里写的那样:欢天喜地度佳节,张灯结彩迎新春。
今天我去西阳拜年,知道了以前过年什么样,也学到了知识。
作文:中国传统文化——春节篇三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是春节。
每到大年三十,商场里人来人往,大家都忙着买年货。
了解春节习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了解春节习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承载着丰富的习俗和传统文化。
通过了解和参与春节习俗,我们可以深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厚底蕴。
一、祭祖仪式:传承家族情感春节的第一天,家庭会举行祭祖仪式,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之情。
这一仪式以整齐的祭祀桌面、香烛和供品为主要特征,寓意报答祖先的恩情和祈福家庭的平安。
二、年夜饭:团圆的象征春节的除夕夜,家人会共聚一堂享用丰盛的年夜饭。
年夜饭是中国特有的传统习俗,代表着家人团聚和新年的祝福。
每道菜肴都有深刻的寓意,比如“年年有余”和“步步高升”。
人们边品尝美食边欢聚一堂,共度欢乐时光。
三、舞龙舞狮:驱邪祈福在春节期间,舞龙舞狮表演是一项受欢迎的传统活动。
舞龙舞狮的目的不仅在于娱乐,更重要的是驱除邪气和带来好运。
人们会扮成龙和狮子,伴随着锣鼓声,跳跃起舞,展示神秘的力量和活力。
四、放鞭炮:驱除恶灵放鞭炮是中国春节的传统之一,其寓意是驱除恶灵和迎接新年的到来。
鞭炮声响起时,恶灵被驱赶,人们相信这能带来吉祥和好运。
虽然现代城市生活对鞭炮有一定的限制,但在乡村地区,放鞭炮仍然是一项重要的习俗活动。
五、红包:传递祝福在春节期间,长辈会给晚辈们准备红包,作为新年的祝福和祝福的象征。
红包通常包含一定金额的钱,象征着财富和好运的传递。
对于孩子们来说,收到红包是一个令人兴奋和期待已久的时刻。
六、贴春联和剪纸:装饰新年贴春联和剪纸是春节期间常见的传统装饰活动。
春联是一种红色的对联,上面写有吉祥的祝福语,人们会将其贴在门上或墙壁上。
剪纸则是用剪刀剪出各种吉祥的形状和图案,添加节日氛围。
总结起来,春节习俗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通过了解和参与这些习俗,我们可以体验到中国人对传统的深深的热爱和坚守,同时也能够与亲友共度美好时光,感受家庭团圆的温暖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让我们一起迎接新的一年,传承并感受中国的传统春节习俗!。
春节期间的年俗文化了解中国传统年俗的文化内涵
春节期间的年俗文化了解中国传统年俗的文化内涵春节期间的年俗文化:了解中国传统年俗的文化内涵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年俗文化。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家家户户都充满了喜庆的气氛,人们沉浸在红色与快乐中。
本文将带您了解中国传统年俗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春节期间的年俗进行探索,让我们一同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年俗的由来与意义中国传统年俗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形成于数千年的演化过程中。
年俗在农耕社会里扮演着与农业文化相关的角色,并代代相传至今。
它既是对辞旧迎新的庆祝,也是对祖先的敬仰与纪念。
春节期间的年俗代表了中国人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
二、春联:对美好祝福的表达春联作为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精美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春联以黑白纸张为载体,用红色字体书写,固定在门楣上。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春联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规格和格式,并且融入了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期盼。
每一个字都寓意着对家庭幸福、事业成功和健康长寿的美好期许。
三、除夕年夜饭:家庭团聚的象征除夕夜,家人聚集在一起享用丰盛的年夜饭,这是中国春节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
年夜饭丰盛多样,代表着家庭的美满和幸福。
每一道菜肴都有特殊的寓意,如鱼(余)代表年年有余,豆腐(福)寓意福禄寿喜。
而家人团聚的意义更是超越了食物本身,它象征着中国文化中的亲情、友情和乡情。
四、拜年与红包:尊重与喜庆并存春节期间,拜年是一项不可或缺的传统习俗。
在相互拜年的时候,长辈会给晚辈发放红包,里面装有一定金额的钱。
红包不仅代表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心和祝福,更象征着新年的好运和财富。
同时,拜年也是对家族亲戚之间的尊重和情谊的表达。
这一传统习俗连接了家庭与社区的纽带,彰显了中国人民团结友爱的情感。
五、舞狮与舞龙:喜庆与吉祥的象征舞狮与舞龙是春节期间最具有表演性质的传统年俗之一。
舞狮和舞龙表演是通过极为精湛的队列动作和旗袍技法,来模拟狮子和龙的动态形象。
春节习俗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
04 春节习俗的现代意义
传承中华文化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 涵。通过传承春节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等,我们 能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 化根源。
在全球化背景下,春节习俗的传承也有助于展示中华文化的 独特魅力,促进文化交流与互鉴,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 展。
和谐共处
贴春联
春联是中国春节特有的文化符号,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新年的祝福。贴春联不仅营造了喜庆的节日 氛围,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追求和谐、美好的传统。
放鞭炮
放鞭炮是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寓意着驱邪避凶、迎祥纳福。然而,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一些地方 开始限制或禁止燃放鞭炮,以减少空气污染和噪音扰民。这一变化反映了现代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关注,也体现了 中国文化中和谐共处的理念。
例如,在春节期间,除了传统的贴春联、包饺子、拜 年等活动,我们还可以通过手机APP、社交媒体等现 代手段,开展一些线上活动,如线上拜年、微信红包 等,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春节的庆祝中来,感受中国传 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我们也可以将传统习俗融入到 日常生活中,如在学校开展写春联、包饺子等活动, 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上春联以示祝福和吉祥。我特别喜欢写春 联,笔走龙蛇间,寄托着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对家人的深厚情感。而包饺子则是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 活动,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包饺子边聊天,其乐融融,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和团结。
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哲学 思想和人文精神。春节习俗作为传统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传递着尊老爱幼、和谐相处 、祈福纳祥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在当 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促进家庭和 睦、社会和谐具有积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受中国春节传统文化————————————————————————————————作者:————————————————————————————————日期:感受中国春节传统文化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尽管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这一节日在城市渐渐地失去了原有的韵味,但在农村,这几千年延续的文化仍显示着它的生命力。
那里有小山村的静谧,有黄土地的厚重,有春节神秘温馨的气氛,有严肃庄重的礼仪和浓烈淳厚的人情味。
而生活在城市的人则像断了根的浮萍一样在社会中漂流,因此人们心中始终有着一种寻根的冲动。
中国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得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淳厚的味。
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
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的功能:一是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二是祭祀,缅怀祖宗之德,承继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三是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责任;四是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感情之波,体味生活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沉淀下厚重的含金的矿藏。
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文化的质是历千年而不变的。
一.贴春联春联,起源于桃符。
“桃符”是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
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
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
王安石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二、贴年画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
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不过我国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
这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
其画构图生动活泼,热闹非凡。
三、拜年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
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出现“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泰州市姜堰区娄庄镇娄东村有个传统——拜庄年。
全体村民聚在一起,走家串户,在铿锵的锣鼓声中,互相祝福,共庆春节。
村民何燕说,拜庄年简单方便,不铺张,重礼仪,一定会好好传承下去。
“到左邻右舍拜年是大家的传统习俗,这样才显得有点年味。
祝大家新春愉快,金猴送福,万事如意。
”四、放爆竹爆竹的功能由避邪驱鬼完全转变为节日的吉祥、热闹、喜庆和欢乐。
王安石诗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因此过去老百姓认为不放鞭炮不喝酒就不算过年。
五、扫尘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六、压岁钱压岁钱由来已久,古称“厌胜钱”、“压崇钱”、“押岁钱”等,在钱币系列中,它被归为花钱类。
早在汉代我国就已出现压岁钱,以圆形圆孔和圆形方孔居多,钱的正面多为吉祥文字,如“去殃除凶”。
“福山寿海”、“长命富贵”、“强身健体”等,还有的正面为钱文,背面为祥瑞图案,如“北斗七星”、“龟蛇”、“老虎”、“八卦”、“生肖”等纹饰。
唐朝时期,宫廷盛行春日散钱,当时人们把春节这天作为立春日,是宫内相互朝拜的日子,而当时在民间还没有拜年的习俗。
宋元以后,春节被定为正月初一,春日散钱习俗就演变为长者给晚辈压岁钱的习俗。
清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压岁钱》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
尊长之赐小儿者钱,亦谓之压岁钱。
”明清时期,长者用红绳串连着压岁钱送于晚辈。
民国时期,方孔圆钱基本取消,长辈则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作为压岁钱,其寓为“长命百岁”,货币改用纸钞后,长者喜欢选用连号的新纸钞赐于晚辈,有“连连好运”、“连连高升”之意,这种送连号钱给晚辈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这就是将连号钱作为压岁钱赐于晚辈的缘由。
压岁钱的习俗源远流长,它预示着镇岁、去病、避邪、祈福等,是长者对晚辈的美好祝愿。
七、祭灶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
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
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
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
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
八、祭祖华人过节总不会忘记死去的先人,春节也不例外。
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我们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
九、吃年夜饭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拼、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
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
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鲍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
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贴对联、剪窗花、除夕守岁,关于春节,很多传统文化习俗盛行至今。
我省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年俗文化活动,人们在欢乐喜庆的氛围中,感受文化的内涵和传统的魅力。
在淮安古运河畔的清江浦景区,一条金龙正上下翻飞,只见它或是俯身游走,或是凌空腾跃,精彩的舞龙表演赢得现场阵阵喝彩。
定睛一看,舞龙队由清一色娘子军组成,她们都是退休后加入传统表演队伍,演员顾玉萍说,大家伙儿过年,怎么能少了观赏传统艺术。
“我们这支特色的舞蹈队的舞龙、花船、毛驴我们全部都上了,让大家过一个愉快的年,饱个眼福。
”猜灯谜的年俗由来已久。
每年,常熟石梅广场都会举办新春灯谜大会猜活动,今年这项活动已经是第十届了,照例吸引了众多灯谜爱好者驻足竞猜。
五彩灯笼悬挂着一张张谜语,在新春的暖阳中迎风飞舞,营造出浓浓的过年气氛。
市民朱先生说,这已经成为他迎新年的固定方式了。
“喜欢猜谜,喜欢就不怕冷不怕早,这个是几千年来的文化遗产,陶冶情操的。
”猜谜的人群中还有一些年轻人跃跃欲试的身影。
高中生支欣溢说,猜想的过程很有趣。
“猜灯谜是一种益智活动,能够开发人们动脑筋的能力,还可以更加使人注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珠绣是江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承人郭亚娟带领绣娘们设计了多款“猴”主题珠绣,用传统艺术纳福迎新春。
记者看到,绣娘们一手拿钩针,一手拿珠线正忙碌赶制,一个个萌猴经由她们之手呈现在眼前。
因为想把产品设计的更立体,郭亚娟在珠绣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创新,光一个猴子尾巴,就反复尝试了不下十次。
“准备就是再设计一些,关于猴主题的东西,比较涉及的会多一点,比如说是壁画啊,设计一点比较立体的猴的包包出来,包括挂件。
”过年怎么少得了剪纸、贴窗花?春节期间,剪纸传承人潘兰英的作品被展出,惟肖惟妙的剪纸吸引了众人的眼球,赞叹声不绝于耳。
女儿王靓靓说:“过年了嘛,让大家感受一下红红火火的年味儿,同时也向大家展示一下这样的传统文化技艺,让大家对物质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南京“文化惠民再出发”推出“菜单式”服务,市民可以按需“点”菜】熱鬧的棲霞紅楓市集文化年貨“趕集”,傳統民俗産品和文創産品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
栖霞非遗创新中心带来的绒花礼帽和金箔与砂器也很抢眼。
市文联组织部分艺术家深入玄武区锁金村社区,与基层群众一起渡过一个别具一格的民俗活动日,共同体验剪纸、烙画、泥人、风筝、面塑等十几个非遗项目,受到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
第二届南京“文化名人”、著名设计师速泰熙设计的猴年明信片,精致灵动。
速泰熙教授签赠自己设计的猴年明信片的台前围满了人,摄影师根本挤不上去。
收获了新年祝福明信片的市民爱不释手。
2016年是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成立60周年,将于猴年春节期间登场的第二届新春儿童戏剧嘉年华以中华经典为主打,一口气献上《宝船》、《三个和尚》及《成语魔方一》三部大戏。
《宝船》是著名剧作家老舍先生创作的唯一一部儿童剧,自1963年中国儿艺首演后成为一代经典剧目。
2016年适逢老舍先生逝世50周年,中国儿艺以该剧作为开年大戏,在中国儿童剧场精彩亮相,是对艺术的传承、对经典的致敬。
在尊重剧本的基础上,导演充分利用现代舞美技术,升降台、转台、液压杆和多媒体等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让该剧变幻出新面貌。
短短15秒,巴掌大的小纸船瞬间变身为巨型大宝船,跃然台上。
魔术般的震撼等你来体验。
在假日经典小剧场演出的“中国故事”之《成语魔方一》包括《揠苗助长》、《班门弄斧》、《哭竹生笋》、《滥竽充数》,四个经典的成语故事通过精心串联与演绎,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
演员们丰富的表演,让小朋友们可以在传统的中国年,感受真正的传统文化。
中国儿艺新创的肢体动漫剧《三个和尚》可谓近年最受欢迎剧目之一。
历经德国、西班牙、芬兰、日本、法国等国家21场巡演,该剧终于“回家”过年。
此次《三个和尚》将在国家大剧院上演10场。
剧中新增的角色“老和尚”将带观众重温经典故事。
不同于以往的剧目演出,该剧全程只有十六个字的台词,以演员的肢体语言作为叙事方式,融合现代舞与戏曲等元素,让小朋友们有“焕然一新”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