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要求学生具备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对信息进行归纳、分类、摘记等能力。
学生养成和具备良好的信息收集与整理的习惯和技能非常重要,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具有深远的意义。
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优化知识形成的过程,进而促进各种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获取信息过程中,要根据需要,从阅读中获取信息,利用媒体和网络获取信息,在通过人际交往获取信息,通过实践活动获取信息。
在识别信息方面,要能够选取有价值的信息,具有甄别信息优劣能力和自控、自律、自我调节的能力。
在储存和整理信息方面,可以提高对信息的归纳、分类、摘记能力。
把收集到的信息创造性的整理表达出去,可以培养创新能力。
一、现状分析
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已是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也已经像读、写、算一样,成为一种终身有用的能力。
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的收集、整理信息能力还很薄弱。
不会鉴别,收集不到有用信息。
二、解决方案
1、明确目标:学生在收集时,要明确任务、目标,老师要给予指导,不能让收集游离于表面的累积,而是一定的思维加工。
教师在实验前引导他们从“观察什么”,“测量什么”,“怎样观察”,“怎样测量”,“怎样记录”等方面入手。
让学生能够在任务驱动下快速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2、分工合作:采取给学生分组、分任务的去收集和整理有关的信息和资料,降低难度,也减轻学生查找相关信息的负担,使学生更有兴趣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3、多种途径获得
在科学课中,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三个途径去获得所需要的资料:一是通过实验观察直接获得资料,在科学教学中,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有效途径,那就是实验和观察,通过实验、观察可以获取事实,寻找事物间的关系或变化规律;二是直接读资料,包括课本中的以及图书报刊;三是媒体中获得资料。
4、整理并养成习惯
获取信息之后,还需要把各种信息有效及时的加工处理,将有效的信息进行整合,找到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而后加以利用。
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的第一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首先分别推测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七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并写出推测理由,学生的原始认知已经被调动出来。
而此时,
学生非常希望知道结果与自己的猜测是否一致。
经实验,萝卜和蜡烛与大部分同学的猜测不一致,产生了强烈的认知矛盾。
我马上让学生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跟什么有关”进行了分析。
但学生此时争先恐后回答的仍然是跟预测阶段的沉浮原因分析一致。
学生知道自己预测的不正确,但推翻原有认知建立新的原因分析又似乎不能解释所有物体的沉浮情况。
此时,学生的思维已经乱了。
这时,再给学生一些时间去联系自己前后两次对物体沉浮的实验现象,再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给学生一个思维沉淀的过程,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抓住新旧信息的契合点,建构新知。
又如《地球的运动》单元的每课教学中都为学生安排了这样一个静下心来梳理知识的环节,逐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知识整理习惯。
(1)实验后及时总结。
每个实验活动后,都要对实验数据或现象进行反思,得到发现。
如模拟实验验证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时地球与太阳运动方式活动后,要求学生整理出能够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地球、太阳运动方式,画成“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示意图”。
(2)课后及时总结。
学生对昼夜现象产生原因的研究无从下手时,提示学生可以通过查阅前人研究资料来补充自己的认识。
第二节《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通过认识科学家对昼夜现象的解释,修正自己对昼夜现象的认识。
保留“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示意图”中就目前信息分析,正确的解释。
第三课《证明地球在自转》、第六课《地球在公转吗》等课也提出了“对前面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我们保留哪些?排除哪些?为什么?”等问题,来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反思
与整理。
第八课《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更已将要求提高到用文字来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上。
(3)单元总结。
第四课《谁先迎来黎明》最后一部分设计的表格,则是对前四课内容的一个阶段性整理。
帮助学生将前后知识点串联起来,深化对地球的运动的理解。
在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极昼和极夜的解释》的第五部分总结地球的运动,设计的知识流程图,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所学内容和采用的研究方法的同时,让学生对知识形成的过程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和了解,也让教师从中了解学生本单元的学习情况,改进教学设计。
5、记录形式要多样
课前资料收集、对物体进行的较细致观察、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计划等我们采用文字记录的方式。
对事物进行定量观察采集的数据、不能用文字表述或文字表述不清的细致观察内容,我们可以采用绘制图表的记录方式。
6、评价形式要多样
让学生将自己收集整理的信息展示出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如:《设计制作小赛车》的介绍活动,对《人类认识地球及其历史》中科学家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等,可以制作成资料卡,张贴在信息公告栏,以供同学们之间的学习与交流。
评比“小小科学家”。
充分肯定学生的成果,对那些善于收集、能主动研究问题的同学大力表扬。
使学生科学学习过程中不仅养成了良好的收集资料的习惯,而且探究的欲望和主动性也得到了发展。
收集、整理信息是进行科学研究中最基本的一个环节,信息能使你掌握不少经验。
资料搜集整理应用十分广泛,不仅读书、科研等离不开资料的收集,就是人们平凡的日常生活也需要资料收集。
因此养成和具备收集整理资料的良好习惯和技能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