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和的奇偶性说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的奇偶性》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同事:

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和的奇偶性》,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阐述。

首先,谈谈教学目标的设定。本课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经历规律的探究过程,知道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2、能借助几何直观,认识两数之和奇偶性的必然性。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敢于质疑,乐于探究的精神,让学生积累观察、猜想、归纳等思维活动的经验,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定以上教学目标的依据有以下三点:

一是基于对课标的理解。

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未来发展的“四基”,增强“四能”,培养科学态度。第二学段目标要求: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基本思想。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二是基于对教材的分析。

《和的奇偶性》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奇数、偶数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根据奇数、偶数相加的三种情况提出了三个问题,在阅读与理解环节给出了三个问题的算式表达形式,分析与解答环节提示了举例、画图、说理等常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回顾与反思环节,给出了用大数试一试的检验方法。这样编排,旨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是基于对学情的认识。

从知识基础上来看,学生已经掌握了奇数偶数的特征,对举例验证的方法也不陌生,这就为自主探究提供了可能。从思维水平上来看,五年级学生思维的程度不深,思维的面不广,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间接推理的能力较弱,于是,对于认识和的奇偶性的必然性就存在一定的困难。

据此,我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认识两数之和奇偶性的必然性。难点拟定为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

然后,谈谈教法设计。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创造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本课将立足于“实”的基础上追求“趣”,进而达到“活”的境界。因此,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情,我确定的教学方法为:以引导探究为主,综合运用游戏导入法,启发谈话法、多媒体直观演示法进行教学。导入环节,以学生抽奖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探究环节,在关键处设问,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寻找验证的方法,对于说理、图示的方法学生可能会有困难,要给予一定的引导。回顾与反思环节,引导学生回忆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探究规律的经验。

接着,谈谈学法设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本课在学法指导上力求突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以猜想——验证——结论——应用为学习思路,组织学生运用自学课本、交流讨论、将数转化成几何直观等学习方法,探究、理解和的奇偶性。

最后,谈谈教学流程的预设。

基于以上构想,为达成教学目标,本课教学拟定以下环节:

环节一:激趣导入

以从两个盒子里任意抽出两个数,如果和为奇数则中奖的游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得出奇数与偶数和的3个猜想。解决学什么的问题。

环节二:探究奇数偶数和的奇偶性。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立足于怎样学。引出3个猜想后,学生可能认为问题已经解决了,教师以是不是任意的奇数、偶数的和都有这样的特性?引导学生质疑,启发思考验证的方法。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在全班交流讨论的基础指导学生自学课本,领悟运用举例、图示、说理等方法认识两数之和奇偶性的必然性的同时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接着组织学生经过独立思考,选用一种策略交流汇报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相机用多媒体辅助讲解,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由和的奇偶性启发学生根据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自主推测差的奇偶性,使学生的间接推理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对两数之和奇偶性认识更深刻。

环节三:课堂梳理,巩固练习。

此环节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总结探究方法,积累活动经验,二是巩固基础知识,学以致用。

环节四:自我评价。

课标指出:要重视课堂教学评价,使之成为教师改进教学和激励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信心。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激励学生更好地学。

环节五:布置作业

探究积、商的奇偶性。

以上就是我全部说课内容,根据课堂生成情况有可能会有所调整。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