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上市过程中的资产剥离与分析案例
a股剥离资产至大股东 关联交易案例
a股剥离资产至大股东关联交易案例1. 引言在中国股市中,关联交易是一个备受争议和关注的话题。
关联交易是指上市公司与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其关联方之间进行的交易。
尽管关联交易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在一些案例中,它也被滥用为大股东获取不当利益的手段。
本文将探讨一个具体的案例,即A股剥离资产至大股东的关联交易案例。
2. 案例背景在这个案例中,一家A股上市公司,由一家拥有相当大股权的公司控制,面临着剥离资产至大股东的关联交易。
该公司的大股东拥有足够的控制权,可以通过控制董事会来执行关联交易,从而将公司的利益损害到最低程度。
3.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一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3.1 关联交易对公司的影响我们需要了解关联交易对这家上市公司的影响。
关联交易可能导致的问题包括:获得不公平的价格、损害中小股东利益、引发利益冲突等。
在这种情况下,大股东可能通过以不公正的价格剥离企业的资产来获取不当私利,这将直接损害公司和所有股东的利益。
3.2 公司治理与关联交易我们需要关注公司治理在这个案例中的作用。
公司治理是指监督企业决策和行为的机制。
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确保公司管理层和大股东按照公平和透明的原则运作。
然而,在这个案例中,由于大股东控制了董事会,公司治理机制未能有效地阻止关联交易的发生。
3.3 监管部门的角色我们需要考虑监管部门对这个案例的态度和措施。
监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保护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在这个案例中,监管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力度,监督关联交易的公正性和合规性,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以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关联交易是一个存在利益冲突的问题,并且需要严格的监管和有效的公司治理来加以解决。
监管部门应该更加重视关联交易情况的监督和审查,确保公司和所有股东的利益得到平等对待。
公司治理机制也需要更加完善,以确保董事会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总结回顾:在本文中,我们探讨了一个A股上市公司剥离资产至大股东的关联交易案例。
上海梅林2003年资产剥离案例高财作业两个案例
案例一上海梅林2003年资产剥离案例(1)上海梅林为什么要在2003年进行一系列的资产剥离?资产剥离是指公司将现有的子公司、部门、产品生产线和固定资产等出售给其他公司,并获取现金、有价证券或其他与之相当的回报。
其可以带来大量的现金收入。
案例中的资产均是上海梅林的非核心资产,剥离后上海梅林未来将以发展梅林品牌的产品为主业。
其中,梅林午餐肉罐头本是上海的老牌子,而上海梅林这几年将在这一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拓展。
“我们确定了两个拓展方向,一是非肉类的罐头,二是非罐头的肉类。
”前者包括上海梅林这两年推出的“梅林渔场”速冻海鲜产品,以及“梅林饭庄”八宝饭等。
而作为第二个发展方面,公司计划推出低温和常温肉制品。
“可能会和双汇发展等企业有业务重合之处,但是我们的主攻方向会有不同,我们将主要做西式的肉制品。
”据这位高管透露,目前上海梅林已经考虑在全国收购猪肉基地。
不过其强调“目前只是打算,还没有实际的进展”。
上述高层还指出,上海梅林将涉足相关屠宰项目,向罐头及肉类产品的上游产业渗透。
此前,在上海梅林发布的2007年财报中,公司承认2007年“公司主要原料生猪价格的飞涨,给公司的经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在产品结构调整的同时,上海梅林近两年也开始了全国设厂布局,目前已经在四川绵阳、浙江衢州、山东威海、湖北孝感、重庆市设立加工基地。
据上海梅林方面透露,在本次大地震中,其绵阳子公司遭受的直接损失达347.8万元。
因此上海梅林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资产剥离来解决公司危机。
(2)资产剥离属于哪种资本经营方式?对上市公司的资产进行剥离出现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单纯资产剥离方式和战略性资产剥离,资产剥离方式的是资产置换,资产出售,公司分立。
上海梅林因为要理顺公司对外投资、调整产业结构,有利于提高公司赢利能力,进行了资产剥离。
资产剥离是属于收缩性资本运营的一种形式,.所谓收缩性资本运营,是指资本运营的主体通过剥离(直接出售)、分离、股权切离、创造定向股票、股份回购、自愿清算等方式使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所掌握的经营资本规模绝对或相对减小,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资本增值最大化或资本损失最小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经营模式。
企业剥离的例子
企业剥离的例子
近年来,企业剥离作为一种常见的战略举措,在企业业务发展中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通过介绍几个实际案例,来探讨企业剥离
的背景、原因以及具体操作过程。
II. 案例一:公司A的非核心资产剥离
公司A是一家以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为主业的企业,然而随着市场
竞争的加剧,公司发现其某些非核心资产既无法带来可观的利润,又
与主业发展不相契合。
因此,公司决定进行剥离,专注于发展核心业务。
通过出售这些非核心资产,公司A获得了一笔可观的资金,进一
步推动了其核心业务的发展。
III. 案例二:跨国企业的区域业务剥离
跨国企业B在多个地区都拥有业务,然而,由于不同地区经济环
境和市场需求的差异,该企业发现一些地区的业务成为了负担,无法
获得良好收益。
为了优化业务结构,企业B决定剥离这些地区的业务。
经过剥离后,企业B能够更好地聚焦于有利可图的市场,提高业绩表现。
IV. 案例三:企业内部部门剥离
企业C拥有多个内部部门,其中的某个部门在长期运营中出现了
困境,成为了整个企业发展的瓶颈。
为了拯救企业C并实现整体发展,企业决定剥离该部门,并将其转让给专业的投资者或其他合作伙伴。
通过剥离,企业C能够集中资源发展其他优势部门,并提高整体绩效。
综上所述,企业剥离是一种重要的战略举措,可帮助企业实现优
化资源配置、专注核心业务、提高业务效益等目标。
通过准确评估企
业的整体状况和市场需求,企业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和方式下进行剥离,以助推企业的稳健发展。
注:本文纯属虚构,仅以案例形式呈现企业剥离的概念及一般操
作方法,不针对任何具体企业或个人。
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的财务绩效分析——以j公司为例
圆园20年第2期一、引言一个公司能够取得上市资格,象征着这个公司具有较好的综合能力。
因此,我国许多未上市公司都积极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争取能够早日上市的资格。
而已上市的公司可能会改变原有的生产经营战略方式,采用符合企业当前情况的生产经营战略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保住自己的上市资格。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产剥离这种紧缩型战略方式慢慢出现在公众的视野。
因为资产剥离这种战略方式能够有效地改善资源配置、调整企业的产业结构、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和推动产业升级,故此,一些上市公司会选择资产剥离这种紧缩型战略方式,剥离非核心业务,将企业的资源和资金放在主核心业务中,推动主营业务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J 公司资产剥离概况J 公司属于氯碱化工行业,主要从事PVC 树脂和烧碱的生产与销售。
同时经营房地产开发、化工设计和纺织服装加工。
但是近几年来,氯碱化工行业的产能过剩,消费量增长缓慢,整个氯碱行业面临着许多经济困难和竞争压力。
此外,J 公司2015年剥离子公司前,其公司的化工行业毛利率明显低于纺织和房地产毛利率。
但J 公司多元化发展的业务并没有给企业经营带来积极的协同效应,反而导致了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的亏损。
J 公司若继续亏损,公司将面临被暂停上市的风险。
为了保证公司的持续发展,2015年11月J 公司决定实施资产剥离战略,剥离房地产产业和纺织产业,调整经营战略目标,将今后的经营重点全部放在化工行业,升级优化核心产品。
三、J 公司资产剥离前后的财务绩效分析(一)偿债能力分析由表1可以发现,J 公司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在2013年至2016年一直处于稳定状态,说明此次资产剥离对J 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改善效果不太明显;在2016年后渐渐处于上升趋势,并于2018年增加了0.43,这说明剥离使得公司取得了充足的流动资金,对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改善效果较为明显。
J 公司在资产剥离后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都整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随着其经营的改善,资产负债率基本稳定在40%左右,产权比率基本稳定在0.65左右。
上市公司资产结构调整案例
上市公司资产结构调整案例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许多上市公司纷纷进行资产结构调整,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和挑战。
下面列举了10个上市公司资产结构调整案例,以展示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操作。
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通过剥离旗下的固定网络业务,将重心转向移动通信业务,以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需求。
这一调整使公司更加专注于移动通信领域,提高了竞争力。
2.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该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资产重组,包括出售非核心业务、整合下游产业链等。
通过这些调整,公司实现了产业链的优化和资源的集中,提升了整体效益。
3.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该银行进行了资产结构调整,包括加大对优质资产的投资,减少对风险资产的持有。
这一调整提高了资产质量和风险控制能力,增强了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4.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和进行重组,实现了资产结构的优化。
这一调整使公司更加注重主业发展,提高了盈利能力。
5.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通过出售非核心资产和进行重组,调整了资产结构。
这一调整使公司更加专注于主营业务,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6. 中国联通有限公司:该公司进行了资产重组,包括出售非核心业务和优化资产配置等。
通过这些调整,公司实现了资源的集中和效益的提升。
7.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该公司进行了资产结构调整,包括剥离非核心业务和整合优势资源等。
这一调整提高了公司的专业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该公司进行了资产重组,包括剥离非核心业务和整合上下游产业链等。
通过这些调整,公司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9. 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该银行进行了资产结构调整,包括加大对优质资产的投资和减少对风险资产的持有。
这一调整提高了资产质量和风险控制能力,增强了银行的盈利能力。
10. 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进行了资产重组,包括出售非核心业务和整合上下游产业链等。
公司上市过程中的资产剥离与分析案例
公司上市过程中的资产剥离与分析案例这是一家拟进行重组上市的大型化工企业,它在中国化工行业中起举足轻重作用,产品亦具有较好的市场基础。
但由于长期以来企业留利较少,发展靠借款解决,从而造成资产负债率高,企业运营效益较差,优良资产不能得到支持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该公司通过分立或改制将其效益较好的分厂上市,发行股票募集资金,降低负债比率。
企业制定的资产负债剥离及分拆的原则包括要求上市公司资产结构合理,主体功能完整;财务结构与资本利润率良好;业绩真实,今后可持续发展及重组符合国家有关法规政策。
企业资产负债剥离与分拆的过程可主要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首先考虑生产工艺,决定拟投入公司的资产,保证上市公司资产满足基本生产的需要;第二步:剥离效益较差的资产,分厂,提高拟上市公司的资本利润率;第三步:理顺企业负债,降低资产负债率;第四步:合理设置股本结构;第五步:根据拟上市企业的业务范围以及资产负债投入情况剥离收入、成本、费用。
公司以一独立核算的分厂为基础,进行资产剥离与分拆,使其成为能独立生产经营的公司,该企业对主要资产负债的剥离分拆如下: 债权的处理 由于原分厂的产品是通过集团统一销售的,故分厂应收帐款原帐面数为零。
在资产重组时,将这些应收帐款确认后转入拟上市公司帐上。
存货剥离 企业对存货进行了全面盘点确认,并按产品及相应原材料进行划分。
对于存货的计算价格按市场价格进行核算,以真实反应公司上市后的成本结构。
固定资产重组 企业在固定资产重组时,首先考虑收入效益较好,能独立划分的优良资产。
对于那些资产不易划清,效益较差的资产予以剥离。
但若这些资产确为生产所需时,则采用租赁方式。
具体来说,固定资产做以下处理:(1)已拆除的老工程及不能正常生产的设施予以剥离;(2)已完工但尚未转入固定资产的工程,将其转入公司资产;(3)对部分生产必须但不属于原分厂的设备予以租赁使用;(4)非经营性资产如职工浴室与食堂部分,因规模小,价值低而且是今后公司所必不可少的设施,予以保留。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特征与动因分析
些 先 前 购 买 的这 些 业 务 部 门 , 消 除 消 极 的 协 同 作 用 。再 次 ,
前 任 管 理 层 之 所 以 不 剥 离 业 绩 很 差 的 般而言 , 资 产 剥 离 是 指 在 公 司 在 重 组 过 程 中 将 属 于 管 理 层 更 替 的 原 因 , 业 务 , 这 是 因为 外 界 会 认 为 这 是 对 他 最 初 所 作 错 误 投 资 决 原公司的资产 、 负 债 从 原 有 的 公 司 账 目中 剥 落 、 脱 离 出去 的 定 的 承 认 , 而 这 种 承 认 对 其 能力 和声 誉 来 讲 都 是 不 利 的 。 行 为 。剥 离 不 良 资 产 是 上 市 公 司 选 择 合 理 战 略 思 路 的 体
质量的特征 , 其 动 因 则 包括 外 部 环 境 性 原 因 、 内部 经 营 性 原 因 以 及 特 殊 目的 性 原 因 。 2 O l 1 年 3月 , 钢 铁 行 业 上 市 公 司 的 龙 头 老 大 宝钢 进 行 了一 次 资 产 剥 离 交 易 , 将 不 锈 钢 和特 钢 业 务 出售 给 了母 公 司 , 通过 对此 案例 的特征 和动 机进 行 分析 , 最 终 给 上 市公 司 资 产 剥 离提 出几 点 建议 。 关键 词 : 资产剥 离; 上市公 司 ; 特征 ; 动因 中图分类号 : F 8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编号 : 1 6 7 2 — 3 1 9 8 ( 2 0 1 3 ) 0 8 — 0 0 9 6 — 0 1
Hale Waihona Puke 技 术革 命 日新 月 异 、 产 品更 新 换 代 迅 速 , 全 球 化 司的整体业绩 。此 时 , 上 市 公 司 的 管 理 层 就 需 要 像 林 业 工 速 发 展 的今 天 , 的市 场 经 济下 竞 争 日趋 激 烈 , 中 国作 为世 界 工 厂 , 很 多 行 业 产 人修剪树枝 一 样 , 对 不符 合 预 期 的枝 干 进 行 修剪 , 强 干 弱 迫 使企 业 有 必要 建 立 有效 的退 出机 制 。 枝, 以 维 护 公 司利 益 , 保 证 公 司 继 续 可 持 续 发 展 。 资 产 剥 离 能过 剩 , 第二 , 在 同样的环境 因素下 , 不 同 公 司 的 应 对 措 施 是 不 就是一 种有 效 的企业“ 修 剪” 战 略 。2 0 1 1 年 3月 , 钢 铁 行 业 样的, 所 以内部性原 因是资产 剥离 的根 本 因素 , 包 括 三 种 上 市 公 司 的龙 头 老 大 宝 钢 进 行 了 一 起 资 产 剥 离 , 将 不 锈 钢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动因研究——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例
摘 要 :资产剥 离是相对于公 司并购等扩张型资本运作 的收 缩型资本操作方式, 同并购一样都是企业重组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 章 以沪深两市 2 0 1 1 - 2 0 1 5 年发 生资产剥 离行为的上 市公 司为主 要研究对 象, 运用描述性分析 、 因子分析、 L o g i t 回归分析等统计 方 法, 探 究上市公 司资产剥 离行为动机 因素。结果发现 : 上市公 司运 营能力、现金流量能力与和企业偿债能力与资产剥离可能性呈负 相关, 盈利能力因子与资产剥离可能性呈正相关。 上 市公司应准确 抓住剥 离的机遇时期 ,理智选择适合剥 离的资产和完善会计核 算 制度 , 以 实现剥 离的 最 大价值 。 关键词 : 上 市公 司 资产剥 离 动因 中图 分 类号 : F 8 3 0 . 9 1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4 - 4 9 1 4 ( 2 0 1 7 ) 0 1 — 0 9 8 - 0 3
通 过资产 剥离 配合 完成 。H o s k i s s o n a n d H i t t ( 1 9 9 0 ) 将 2 0世纪 8 0年代 经营 多元业 务企业 高频率发生资 产剥离行 为的动机 归因于当时企业所面临的税收政策 以及反 ●柳 柳 垄断政 策的影响 。Me y e r , B r o o k s a n d G o e s ( 1 9 9 0 ) 为探究产业层面非持续变化对企业行为的影响 , 立足 国内医 药行业并以旧金山 5 2家医院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表明, 样 本企业会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资产 以应对行业整体供 给过剩的情 况。 S h l e i f e r nd a V i s h n y ( 1 9 9 1 )  ̄ , 表明全球化竞争加剧是企业资产 剥离频繁出现的重要原因。B e r g h ( 1 9 9 5 ) 3  ̄ 足交易成本理论 , 认为当 企业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强时 ,多元化经营企业的交易成本显著 高于经 营业务单一化 的企业 ,此时企业倾向于采取收缩性资本运 作策略精简业务 , 减少企业交易成本 ; 相反 , 当企业外 部环 境不 确 定 陛较小时 , 并购等扩张型资本运作方式会是企业的倾向性选择。 但是 , 国内大多数研究则从企业内部着手 , 分析企业资产剥离 的动因 , 认为财务 、 经营 、 公司治理和被剥离是上市公司资产重 组 的动因。 罗 良忠、 朱 ̄ ( 2 0 0 3 ) 研究认为, 企业出于提高偿债能力 、 改善财务状况的动机会倾向于资产剥离 ,尤其 当企业面临严重亏 损或者部分业务项 目经营不佳亏损严重 、依赖较高负债比率维持 良好经营状况的情况 时, 这种倾 向性更为明显 。. t i t )l , , 为增加上市 公司 日常经营所需的现金流 , 企业会在适 当时候进行资产剥离 。 如 张欣 ( 2 0 1 4 ) 以2 0 0 8 -2 0 1 1 年发生资产剥离行为 的我 国上市公司 为样本 ,采用事件研究法探究 了企业 资产剥离动因与企业绩效的 关系。结果证明以增加企业现金流为剥离资产动机的企业可产生 正向超额收益。还有学者从盈余管理动机研究上市公司的资产剥 离动 因( 刘永红 , 2 0 0 9 ) , 一般而言, 盈余管理涉及 因素复杂, 债务契 约、 报酬契约和政治成本契约 、 资本市场 因素等都可能是企业进行 资产剥离的原因。并且 , 顾丽娟( 2 0 1 1 ) 基于专业化假说 , 研究通过 跟踪 收缩型资产重组的四种不 同方式( 包括资产剥离 、 分立 、 分拆 上市 ) 探究发现 , 剥离企业与主营业务相关性差的非核心业务是 资 产剥离的典型方式, 企业通过这一方式可消除负的协同效应 , 创造 价值 , 实 现“ 2 — 1 > 1 ” 甚至 “ 2 — 1 > 2 ” 的经济效果 , 通过减轻负 的协 同 效益 以突 出核心业务及提高 核心 竞争力 。沈海平 ( 2 0 1 0 )还 以 2 0 0 3 -2 0 1 0年沪深两市发生资产剥离行 为的 5 0家上市公 司为研 究样本 , 选取相同数量未剥离的上市公司为对照组 , 研究得 出, 除 非企业陷入严重经营困境 ,否则一般运营 良好 的企业 主动进行 资 产剥离的可能性很小。还有部分研究从公司治理角度予 以分析 , S t u l z J e n s e n&M e c k l i n g ( 1 9 8 6 )  ̄ k . 为管理层所拥有企业股权 比例大小 影响资产剥离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管理层持有股票越多, 与股东追 求 目标一致性越强 ,管理层做出关 于资产剥离决策时更倾 向于为 企业长期发展能力及企业价值最大化考虑而非 为实现短期利益 。 当管理层发生变动后 ,新任经理往往进行战略调整以体现其管理 有效 陛并通过资产剥离配合战略变化 , 以此改善企业经营绩效 ( C o
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的案例
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的案例资产重组是指公司通过重新配置其资产结构,以提高企业整体效益和竞争力的过程。
在资产重组过程中,公司通常会进行资产剥离、资产整合或者资产减值等操作,以调整其盈利模式和盈利水平。
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是企业在实际经营活动中采取一系列手段,以达到调节财务报表中利润数额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的案例。
案例一:公司A进行资产剥离调节利润公司A是一家大型制造企业,由于市场形势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公司决定剥离其盈利不佳的子公司B。
子公司B所在行业面临市场需求下滑等问题,导致其利润水平较低。
为了调整财务报表中的利润水平,以提高整体盈利能力,公司A决定将子公司B进行剥离。
在剥离过程中,公司A将亏损的子公司B从财务报表中剔除,使得整体利润水平得到调节和提升。
案例二:企业通过资产整合提升利润公司C是一家跨国集团,其业务涉及多个领域,在某一领域的业务存在互补性。
为了实现整体利润的增长,公司C决定进行资产整合,将其在该领域的相关业务进行整合。
通过整合,公司C可以实现业务协同效应,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减少重复投入,降低成本,从而提升整体利润水平。
案例三:企业进行资产减值调节利润公司D是一家以地产开发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在面临市场行情下滑的情况下,其持有的某个房地产项目出现价值下降。
为了反映实际情况并调节财务报表中的利润数额,公司D决定对该房地产项目进行资产减值处理。
通过对资产进行减值,公司D在财务报表中确认了相应的资产减值损失,进而调节了利润水平。
这些案例表明,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是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手段。
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可以调整财务报表中利润数额,反映实际经营效果,提高盈利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进行资产重组时,企业需充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合规合法地进行操作,避免出现操纵财务报表的情况。
希望这些案例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资产重组来调节利润。
资产剥离案例
资产剥离案例资产剥离是指企业为了集中精力发展自身核心业务,将非核心资产或业务进行出售、剥离或清算的行为。
资产剥离案例在企业经营中并不少见,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探讨资产剥离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
某公司是一家集团公司,旗下拥有多家子公司,涉及房地产、金融、制造等多个行业。
由于多元化经营,公司管理层发现资源分散、效率低下,且部分业务并不符合公司长期发展战略。
因此,公司决定进行资产剥离,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业务。
首先,公司进行了全面的资产评估,确定了哪些资产属于非核心业务,包括一些不盈利或盈利较低的子公司、部门或项目。
其次,公司制定了资产剥离的具体方案,包括出售、剥离或清算的方式,确定了剥离的时间表和目标。
然后,公司开始与潜在买家或合作方进行接触,进行谈判和尽职调查,最终达成了资产剥离的协议。
最后,公司进行了资产交割和清算,完成了资产剥离的程序。
资产剥离对公司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资产剥离使公司能够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业务,提高了整体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其次,资产剥离有助于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减少了对非核心业务的投入和管理成本。
再次,资产剥离也有助于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让投资者和合作伙伴更加关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然而,资产剥离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风险。
首先,资产剥离可能面临市场不景气、买家信用风险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交易无法顺利进行。
其次,资产剥离过程中可能会影响到员工的稳定和情绪,需要公司及时进行沟通和安抚。
再次,资产剥离可能会影响到公司的整体业务结构和战略布局,需要公司进行合理规划和调整。
综上所述,资产剥离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战略举措,能够帮助企业集中资源、提高效率、降低风险,但也需要公司谨慎对待,充分评估和规划,确保剥离过程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实现战略目标。
希望通过本案例的分享,能够对资产剥离有所启发,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上市过程中的资产剥离与分析案例
上市过程中的资产剥离与分析案例资产剥离是指企业在上市过程中,为了专注于核心业务,减少不相关或不具备竞争力的资产,通过出售、转让或拆分等方式,将这些资产从企业中剥离出来。
资产剥离能够帮助企业优化资产结构,提升资本运作效率,并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业务,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值和竞争力。
以下是一家成功进行资产剥离并分析的案例:在上市前,中国电信通过资产剥离的方式将非核心业务进行了分拆和出售。
首先,中国电信剥离了自己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的大量房产和不动产,将其进行出售或出租。
这些潜在的资产并不能直接促进中国电信的核心业务发展,而是成为了负担。
通过剥离这些不相关资产,中国电信能够获得更强大的财务实力和更先进的技术优势,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中国电信还剥离了其部分控股子公司,将其进行独立上市或卖给其他投资者。
这些子公司和业务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电信的主营业务不相关,而且可能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财务投入。
通过剥离这些子公司,中国电信能够更好地专注于核心业务,提高企业的高效运作,同时也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最后,中国电信还进行了一系列业务重组和整合。
通过与其他电信运营商合并或联合,中国电信能够提升市场份额,拓展业务范围,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
这种资产整合和重组能够提高企业的市值和竞争力,为上市后的中国电信创造更好的价值。
综上所述,资产剥离在中国电信的上市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房产和不动产以及部分子公司,中国电信能够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业务,提高财务实力和技术优势,提升企业的市值和竞争力。
这个案例表明,在上市过程中进行资产剥离和分析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和发展机会。
资产剥离案例
资产剥离案例资产剥离是指企业为了调整经营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降低风险等目的,将不符合自身战略发展方向或者无法有效管理的资产进行出售或者剥离的行为。
资产剥离案例有很多,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实际的案例。
某公司是一家集团公司旗下的子公司,主要从事传统制造业。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公司发现传统制造业面临着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导致利润下滑,经营困难。
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公司决定进行资产剥离,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整体竞争力。
首先,公司对旗下子公司进行了全面的资产评估,包括资产负债情况、市场竞争力、未来发展潜力等方面。
通过评估发现,有一家子公司的产能利用率较低,市场竞争力不足,且未来发展前景不明朗。
因此,公司决定将这家子公司作为资产剥离的对象。
其次,公司成立了专门的资产剥离工作组,制定了详细的资产剥离方案。
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公司充分考虑了市场环境、行业趋势、潜在买家等因素,以确保资产剥离的顺利进行。
同时,公司还积极与相关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进行沟通,协调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为资产剥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随后,公司开始寻找潜在的买家。
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委托中介机构、直接接触潜在投资者等方式,公司最终确定了一家具有实力和意愿的投资机构作为资产剥离的买家。
双方进行了充分的谈判和尽职调查,最终达成了资产剥离协议。
在资产剥离的过程中,公司还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
例如,处理员工安置问题、解决关联交易纠纷、协调债权债务关系等。
公司充分沟通,妥善处理,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员工和利益相关方的权益,为资产剥离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最终,资产剥离顺利完成。
公司通过剥离这家子公司,成功减轻了负担,优化了资源配置,为集团公司的战略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通过资产剥离所获得的资金也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资产剥离并非简单的出售资产,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公司充分考虑市场环境、与外部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协调、处理好各种风险挑战等。
资产剥离案例
资产剥离案例一、中远集团背景介绍中远集团,全称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COSCO),其前身为成立于1961心业务。
目前公司拥有600余艘船,1700万载重吨,在世界主要的航运企业名列第三。
中远集团的集装箱船队在世界上名列第四,1996年中远的集装箱运输量超过320万TEV。
中远的规模及占国内运输市场的规模较其主要国内竞争对手均占有压倒性的优势。
中远在拓展航运业务的同时,将其业务向综合物流、多式联运的方向发展。
在港口和仓储方面,中远在国内上海、宁波、蛇口盐田港码头拥有大量投资,目前正在参与江苏太仓港的开发;在香港,通过控股的中远太平洋(联交所上市公司)和香港国际码头有限公司合资经营8号集装箱码头;在日本神户码头拥有投资,并准备参与美国长江流港的建设。
中远集团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其业务发展也开始面临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虽然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为海运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但是随着海运市场的对外开放,中远集团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这种竞争自1995年国际主要海运公司将其干线班轮直接停靠上海、盐田等中国港口后体现得更加明显,并导致了中远集团在集装箱运输市场份额的下降和1996年经营效益的滑坡。
为了克服在竞争中遇到的困难,中远集团提出了下海•登陆•上天的新发展战略,将公司从航运企业向综合性物流企业方面过渡,并着重将房地产产业作为集团多元化拓展的重点。
在中远登陆战略步署中,在上海建立桥头堡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建成航运中心,对我国航运界会有重要影响,它不仅会使集装箱的运输量迅速增长,而且还会带动与此相关的仓储的大力发展。
对此,国内外航运企业都反响强烈。
作为航界巨子的中远早就有进军上海的计划,在目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日益凸出以及竞争对手纷纷抢滩的情况下,自然不甘落后。
同时,中远在长江中下游的仓储业务的发展也要求中远在上海有一个地区指挥总部。
因此,在中远的战略部署中,决定在上海采取一系列大动作来建造好桥头堡,其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建立资本市场支撑点和通道,使之成为以后在上海开展货运、仓储及其他陆上业务的基地。
《2024年国有企业整体上市研究——国有企业分拆上市和整体上市模式的案例分析》范文
《国有企业整体上市研究——国有企业分拆上市和整体上市模式的案例分析》篇一一、引言在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上市成为了许多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指的是整个企业以单一经济主体的身份,将各类业务资产、财务及业务等进行整体性的打包后进行上市。
分拆上市则是将一个原本一体化的公司按照不同的业务板块、资产或者地域等因素,分割成多个独立的子公司在各自的名义下上市。
本文旨在探讨这两种模式的不同及在实践中的案例分析。
二、国有企业分拆上市与整体上市概述(一)分拆上市分拆上市模式指的是企业将其核心业务或子业务单独剥离出来,进行单独的IPO(首次公开发行)过程。
这种方式通常适用于业务多元化、不同业务板块具有较大差异的国有企业。
通过分拆上市,可以突出各业务板块的独立性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二)整体上市整体上市模式则是指企业将所有业务、资产和负债等整合为一个整体,进行整体的IPO过程。
这种模式更注重企业的整体价值和协同效应,通常适用于具有较大规模、综合实力较强的国有企业。
整体上市有助于企业实现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国有企业分拆上市案例分析以某大型能源集团为例,该企业旗下拥有煤炭、电力、天然气等多元化的业务板块。
为更好地发挥各业务板块的竞争优势和实现更加灵活的市场战略,企业选择采用分拆上市的模式。
将煤炭、电力等业务板块分别剥离出来进行单独的IPO过程。
这种模式使得各业务板块在市场上更加独立和灵活,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合作伙伴。
四、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案例分析再以某大型国有电信运营商为例,该企业采用整体上市的模式,将所有业务、资产和负债等进行整合后进行整体的IPO过程。
这种模式有助于实现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和地位。
五、案例分析比较从上述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分拆上市和整体上市各有其优势和适用场景。
资产剥离案例
资产剥离案例资产剥离是指企业为了减少负债、改善财务状况或集中资源,主动出售或处置自己的资产。
资产剥离案例在企业经营中并不少见,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资产剥离的案例。
某公司是一家集团公司旗下的子公司,主要经营电子产品制造和销售业务。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积累了一定数量的闲置资产,包括厂房、设备和库存等。
这些闲置资产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效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改善财务状况,公司决定对这些闲置资产进行剥离。
首先,公司成立了一个专门的资产剥离小组,负责对闲置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和评估。
小组成员包括财务、市场、生产等多个部门的人员,以确保全面、客观地评估资产的价值和潜在利润。
经过评估,公司确定了一批具有较高价值和潜在利润的资产,并制定了详细的剥离方案。
在制定剥离方案时,公司充分考虑了市场需求、竞争情况、资产转让的法律法规等因素,确保剥离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效益。
随后,公司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资产剥离。
对于一些固定资产,公司选择了公开拍卖的方式进行剥离,以确保能够获得最高的出售价格。
而对于一些库存资产,公司则采取了打折促销的方式,以尽快变现并回笼资金。
在资产剥离的过程中,公司还积极与潜在的买家进行沟通和谈判,以达成最有利的交易条件。
公司的专业团队在谈判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作用,最终成功地与多家买家达成了交易,并取得了可观的收益。
通过资产剥离,公司成功地清理了闲置资产,回笼了大量资金,并改善了财务状况。
同时,公司还能够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集中用于主营业务,提升了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资产剥离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战略选择,可以帮助企业改善财务状况,提升经营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进行资产剥离时,企业需要充分考虑市场情况、法律法规等因素,制定详细的剥离方案,并积极与潜在买家进行沟通和谈判,以确保剥离能够取得良好的效益。
希望这个资产剥离案例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谢谢!。
上市公司资产结构调整案例
上市公司资产结构调整案例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结构调整日益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
资产结构调整是指上市公司通过合理配置和优化企业资产,实现资本的高效利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本文将以某上市公司的资产结构调整案例为例,从背景介绍、资产重组方式、调整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
背景介绍:该上市公司是一家传统制造业企业,主要从事家具生产和销售业务。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升级的需求,公司的业绩逐渐受到了制约。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与转型升级,公司决定进行资产结构调整。
资产重组方式:该上市公司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资产结构调整,包括资产剥离、资产收购、资本运作等。
首先,公司进行了资产剥离,将一些低效益的业务和资产进行出售或关闭,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公司通过资产收购的方式,收购了一家专注于高端家具设计和研发的企业,并整合了其设计、技术和市场资源,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此外,公司还进行了资本运作,通过发行新股或上市公司间互换股权等方式,引入优质资本和资源,以支持公司业务的拓展和创新。
调整效果:资产结构调整后,该上市公司取得了显著的调整效果。
第一,公司成功剥离了一些低效益的业务,使企业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减少了运营成本和风险,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第二,通过资产收购,公司成功拓展了高端家具设计和研发领域,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第三,资本运作的引入为公司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资源支持,让公司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行业竞争。
总体来说,资产结构调整使该上市公司实现了从传统制造业企业向现代化家具企业的转型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资产结构调整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上市公司需根据市场环境和经营需求进行动态调整。
在该案例中,随着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变化,公司在调整后继续加大对研发和设计的投入,积极创新产品和增加附加值,以保持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该上市公司通过资产结构调整,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和业务发展的目标。
资产重组的方式包括资产剥离、资产收购和资本运作等,通过合理配置和优化企业资产,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公司分拆并购与资产剥离责任案例分析
公司分拆并购与资产剥离责任案例分析公司分拆并购与资产剥离责任案例分析案例名称:ABC公司分拆并购导致的资产剥离责任案例分析案例概述:ABC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在食品行业占有显著市场份额的大型企业。
2008年,由于公司在兼并、收购和分拆方面的战略决策并不注重法律合规,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在2010年陆续浮出水面。
具体事件及细节:1. 2008年6月,ABC公司决定对一家规模较小的竞争公司DEF公司展开并购谈判。
在谈判和交易过程中,ABC公司未能充分尽责地进行法律尽职调查,导致对DEF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法律风险了解不足。
2. 2009年1月,ABC公司与DEF公司达成并购协议,以股权交换方式完成交易。
然而,由于ABC公司在调查阶段的疏忽,导致DEF公司在交易后的财务问题逐渐显现。
3. 2010年2月,ABC公司董事会决定对DEF公司进行资产剥离,以减少对原有业务的影响。
在资产剥离的过程中,ABC公司未能履行充分的法律义务并未充分披露DEF公司的问题,导致潜在买家在购买DEF 公司的资产时遭受了巨大的风险。
4. 2010年8月,一家匿名的投资公司购买了DEF公司的资产,并很快发现了其财务问题。
该投资公司随即将ABC公司告上法庭,指控ABC公司故意隐瞒了DEF公司的问题,导致其遭受巨大经济损失。
律师点评:以上案例中,ABC公司在分拆并购和资产剥离过程中未能充分履行法律责任,导致对被兼并公司的风险评估不充分,进而导致资产剥离过程中的风险未能得到适当披露。
公司在进行重大决策时,应加强法律尽职调查的工作,确保对公司及其潜在并购对象的法律风险有清晰全面的了解。
针对该案例中的具体事件,投资公司应在购买DEF公司资产前进行更加充分的尽职调查,加强与目标公司的交流与了解,并在与ABC 公司签订交易协议前要求ABC公司提供详尽的关于DEF公司的法律风险和财务问题的披露。
此案例对于公司分拆并购和资产剥离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提醒了企业应加强早期尽职调查、风险披露和合规意识,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潜在的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
a股上市申请人重组剥离金融子公司案例
a股上市申请人重组剥离金融子公司案例一、引言在中国,上市公司重组剥离金融子公司的案例屡见不鲜。
这些案例通常涉及到上市公司为了遵循监管要求或优化业务结构,通过出售或剥离金融子公司来实现重组目标。
本文将通过多个案例分析,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二、案例分析1. 案例一:公司A剥离旗下银行子公司•公司A是一家拟上市的企业,旗下拥有一家银行子公司。
•由于监管要求,公司A需要剥离金融子公司以符合上市条件。
•公司A通过出售股权或资产,将银行子公司转让给其他合格的金融机构。
2. 案例二:公司B出售金融子公司股权•公司B是一家已上市的企业,旗下拥有一家金融子公司。
•由于业务结构调整,公司B决定出售金融子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权。
•公司B通过拍卖或私下协商的方式,将金融子公司的股权转让给其他投资者或金融机构。
3. 案例三:公司C将金融子公司剥离为独立上市实体•公司C是一家已上市的企业,旗下拥有一家金融子公司。
•为了优化业务结构和提升市场竞争力,公司C决定将金融子公司剥离为独立上市实体。
•公司C通过分拆上市或独立上市的方式,使金融子公司成为一家独立的上市公司。
三、重组剥离金融子公司的原因1. 监管要求•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持股金融子公司的比例和业务范围有一定的限制。
•上市公司为了符合监管要求,需要剥离或减持金融子公司的股权。
2. 业务结构调整•上市公司为了优化业务结构和提升市场竞争力,可能决定剥离与核心业务无关的金融子公司。
•通过剥离金融子公司,上市公司可以更加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的发展。
3. 资本运作和融资需求•上市公司可能需要筹集资金用于扩大经营规模、投资新项目或偿还债务。
•通过出售或减持金融子公司的股权,上市公司可以快速获得资金,满足资本运作和融资需求。
四、重组剥离金融子公司的影响1. 上市公司•重组剥离金融子公司可能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业务结构产生影响。
•上市公司需要评估剥离金融子公司后的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并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
资产剥离案例
资产剥离案例资产剥离案例一、中远集团背景介绍中远集团,全称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COSCO),其前身为成立于1961心业务。
目前公司拥有600余艘船,1700万载重吨,在世界主要的航运企业名列第三。
中远集团的集装箱船队在世界上名列第四,1996年中远的集装箱运输量超过320万TEV。
中远的规模及占国内运输市场的规模较其主要国内竞争对手均占有压倒性的优势。
中远在拓展航运业务的同时,将其业务向综合物流、多式联运的方向发展。
在港口和仓储方面,中远在国内上海、宁波、蛇口盐田港码头拥有大量投资,目前正在参与江苏太仓港的开发;在香港,通过控股的中远太平洋(联交所上市公司)和香港国际码头有限公司合资经营8号集装箱码头;在日本神户码头拥有投资,并准备参与美国长江流港的建设。
中远集团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其业务发展也开始面临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虽然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为海运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但是随着海运市场的对外开放,中远集团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这种竞争自1995年国际主要海运公司将其干线班轮直接停靠上海、盐田等中国港口后体现得更加明显,并导致了中远集团在集装箱运输市场份额的下降和1996年经营效益的滑坡。
为了克服在竞争中遇到的困难,中远集团提出了下海?登陆?上天的新发展战略,将公司从航运企业向综合性物流企业方面过渡,并着重将房地产产业作为集团多元化拓展的重点。
在中远登陆战略步署中,在上海建立桥头堡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建成航运中心,对我国航运界会有重要影响,它不仅会使集装箱的运输量迅速增长,而且还会带动与此相关的仓储的大力发展。
对此,国内外航运企业都反响强烈。
作为航界巨子的中远早就有进军上海的计划,在目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日益凸出以及竞争对手纷纷抢滩的情况下,自然不甘落后。
同时,中远在长江中下游的仓储业务的发展也要求中远在上海有一个地区指挥总部。
因此,在中远的战略部署中,决定在上海采取一系列大动作来建造好桥头堡,其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建立资本市场支撑点和通道,使之成为以后在上海开展货运、仓储及其他陆上业务的基地。
公司合并与重组合同解除与资产剥离与违约责任案例分析
公司合并与重组合同解除与资产剥离与违约责任案例分析公司A与公司B为商业配售合同(以下简称“本合同”)所约束。
一、合同解除与资产剥离事件2010年1月1日,公司A与公司B签订了一份商业配售合同,合同约定公司B将以现金方式购买公司A的部分股权。
合同生效后,公司B已经支付了一部分合同价款,但由于公司B资金链紧张,无法继续履行合同,无力支付剩余价款。
公司A多次催促公司B支付尚欠款项,但公司B未能兑现承诺,未按合同约定的时间支付剩余价款。
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公司A决定解除合同,并同意将已付款项作为违约金返还给公司B。
2011年4月1日,公司A解除合同,并按照约定将已付款项共计1000万元返还给公司B。
公司A经过充分考虑,决定对公司B采取资产剥离措施,将已销售给公司B的股权抵押给银行,以获得借款,以弥补因公司B违约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二、合并与重组事件2015年6月20日,公司A与公司B签署了一份合并协议。
根据协议的约定,公司A将全面收购公司B的股权,并将公司B纳入公司A 的经营管理体系,确保公司B成为公司A的全资子公司。
双方将共同承担合并过程中的风险和责任。
协议还约定了合并后的公司架构、人员安排和业务整合等重要事项。
协议生效后,公司A按协议约定的方式支付了对公司B的合并款项,并报送了相关申请资料,等待有关部门批准。
2016年3月1日,合并申请获得批准,公司A与公司B正式合并为一家公司。
合并后的公司规模更大,业务范围更广,形成了良好的协同效应。
公司A的管理层和公司B的精英团队共同管理合并后的公司,确保顺利实施合并后的业务整合。
2018年9月30日,合并后的公司A-B完成了整个资产的互相迁移和整合工作。
核心资产、关键人员和相关业务都顺利转移,公司A-B 成为市场上领先的企业。
三、律师点评针对合同解除与资产剥离的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公司B未能按时支付合同价款,构成违约。
因此,公司A 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公司B返还已付款项作为违约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上市过程中的资产剥离与分析案例
这是一家拟进行重组上市的大型化工企业,它在中国化工行业中起举足轻重作用,产品亦具有较好的市场基础。
但由于长期以来企业留利较少,发展靠借款解决,从而造成资产负债率高,企业运营效益较差,优良资产不能得到支持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该公司通过分立或改制将其效益较好的分厂上市,发行股票募集资金,降低负债比率。
企业制定的资产负债剥离及分拆的原则包括要求上市公司资产结构合理,主体功能完整;财务结构与资本利润率良好;业绩真实,今后可持续发展及重组符合国家有关法规政策。
企业资产负债剥离与分拆的过程可主要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首先考虑生产工艺,决定拟投入公司的资产,保证上市公司资产满足基本生产的需要;第二步:剥离效益较差的资产,分厂,提高拟上市公司的资本利润率;第三步:理顺企业负债,降低资产负债率;第四步:合理设置股本结构;第五步:根据拟上市企业的业务范围以及资产负债投入情况剥离收入、成本、费用。
公司以一独立核算的分厂为基础,进行资产剥离与分拆,使其成为能独立生产经营的公司,该企业对主要资产负债的剥离分拆如下:
债权的处理
由于原分厂的产品是通过集团统一销售的,故分厂应收帐款原帐面数为零。
在资产重组时,将这些应收帐款确认后转入拟上市公司帐上。
存货剥离
企业对存货进行了全面盘点确认,并按产品及相应原材料进行划分。
对于存货的计算价格按市场价格进行核算,以真实反应公司上市后的成本结构。
固定资产重组
企业在固定资产重组时,首先考虑收入效益较好,能独立划分的优良资产。
对于那些资产不易划清,效益较差的资产予以剥离。
但若这些资产确为生产所需时,则采用租赁方式。
具体来说,固定资产做以下处理:(1)已拆除的老工程及不能正常生产的设施予以剥离;(2)已完工但尚未转入固定资产的工程,将其转入公司资产;(3)对部分生产必须但不属于原分厂的设备予以租赁使用;(4)非经营性资产如职工浴室与食堂部分,因规模小,价值低而且是今后公司所必不可少的设施,予以保留。
无形资产
由于原企业属于国有企业,土地为国家无偿划拨给企业无偿使用。
因此对于土地使用权公司拟由母公司购入后,租赁于上市公司使用;而对于原企业商标,则采用协议授权使用方式进行。
负债
企业根据自身效益合理地控制负债规模。
对于流动负债,企
业根据产品范围确定应付款。
因原分厂是一非法人单位,生产经营过程中因进货等原因发生的应付帐款都是以集团的名义与其他企业发生关系。
在重组过程中,将这些应付帐款转入公司帐上,以保证拟上市公司业务的延续性以及资产负债的真实性。
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确定短期借款金额,并与银行协调办理借款人的变更。
对于长期负债则对应投入上市公司的在建工程投入。
关联交易
拟上市公司与原企业有密切关系。
双方存在不可分割的关联交易。
母公司向拟上市公司提供部分原料,销售部分产品,提供运输,供热,供水服务,企业在公平价格的基础上,确立交易价格,签订长期协议。
并本着披露重于存在的原则,合理披露关联交易。
通过以上资产负债剥离及分拆后,拟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结构较为合理,并能满足生产发展需要,企业资本利润率较高,融得资金能满足公司生产发展需要。
柯镇洪周健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