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传热实验步骤及内容
化工原理の传热实验
![化工原理の传热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11edd16c25c52cc58bd6be93.png)
化工原理の传热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2、学习传热膜系数及其准数联式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有套管换热器4套,列管式换热器4套,首先介绍套管换热器。
套管换热器管间进饱和蒸汽,冷凝放热以加热管内的空气,实验设备如图2-2-5-1(1)所示。
传热方式为:冷凝—传导—对流 1、传热系数可用下式计算: ]/[2k m W t A qK m⋅∆⋅=(1)图2-2-5-1(1) 套管换热器示意图 式中:q ——传热速率[W] A ——传热面积[m 2] △t m —传热平均温差[K] ○1传热速率q 用下式计算: ])[(12W t t C V q p S -=ρ (2) 式中:3600/h S V V =——空气流量[m 3/s]V h ——空气流量[m 3/h]ρ——空气密度[kg/m 3],以下式计算:]/)[273(4645.031m kg t R p Pa ++=ρ (3)Pa ——大气压[mmHg]Rp ——空气流量计前表压[mmHg] t 1——空气进换热器前的温度[℃]Cp ——空气比热[K kg J ⋅/],查表或用下式计算:]/[04.01009K kg J t C m p ⋅+= (4) t m =(t 1+t 2)/2——空气进出换热器温度的平均值(℃) t 2——空气出口温度[℃]②传热平均面积A :][2m L d A m π= (5)式中:d m =传热管平均直径[m]L —传热管有效长度[m ]③传热平均温度差△t m 用逆流对数平均温差计算:T ←——T t 1——→t 2 )(),(2211t T t t T t -=∆-=∆2121ln t t t t t m ∆∆∆-∆=∆ (6) 式中:T ——蒸汽温度[℃]2、传热膜系数(给热系数)及其关联式空气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湍流时的传热膜系数可用下面准数关联式表示:nr m e P R Nu 0α= (7)式中:N u ——努塞尔特准数R e ——雷诺准数 P r ——普兰特准数αo ——系数,经验值为0.023 m ——指数,经验值为0.8n ——指数,经验值为:流体被加热时n=0.4,流体被冷却n=0.3 为了测定传热膜系数,现对式(7)作进一步的分析:λαdNu =(8) α——空气与管壁间的传热膜系数[W/m 2·k] 本实验可近似取α=K[传热系数],也可用下式计算:)(m W i t t A q -=α (9)A i ——传热管内表面积[m 2] t W ——管壁温[℃]t m ——空气进、出口平均温度[℃] d ——管内径[m]λ——空气的导热系数[W/m ·k],查表或用下式计算:λ=0.0244+7.8×10-5t m (10) μρdu =Re (11)u ——空气在加热管内的流速[m/s]μ——空气定性温度(t m )下的粘度[pa ·s],查表或用下式计算:μ=1.72×10-5+4.8×10-8t m (12)d ,ρ——意义同上。
化工原理实验:传热实验
![化工原理实验:传热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11101023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85.png)
化工原理实验:传热实验化工传热综合实验一、实验装置的根本功能和特点本实验装置是以空气和水蒸汽为介质,对流换热的简单套管换热器和强化内管的套管换热器。
通过对本换热器的实验研究,可以掌握对流传热系数α i 的测定方法,加深对其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并应用线性回归分析^p 方法,确定关联式 Nu=ARemPr0.4 中常数A 、 m 的值。
通过对管程内部插有螺旋线圈的空气-水蒸气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测定其准数关联式 Nu=BRem 中常数B 、 m 的值和强化比Nu/Nu0 ,理解强化传热的根本理论和根本方式。
实验装置的主要特点如下:1.实验操作方便,平安可靠。
2.数据稳定,强化效果明显,用图解法求得的回归式与经历公式很接近。
3.水,电的耗用小,实验费用低。
4.传热管路采用管道法兰联接,不但密封性能好,•而且拆装也很方便。
5.箱式构造,外观整洁,挪动方便。
二、强化套管换热器实验简介强化传热又被学术界称为第二代传热技术,它能减小初设计的传热面积,以减小换热器的体积和重量;进步现有换热器的换热才能;使换热器能在较低温差下工作;并且可以减少换热器的阻力以减少换热器的动力消耗,更有效地利用能和资金。
强化传热的方法有多种,本实验装置是采用在换热器内管插入螺旋线圈的方法来强化传热的。
螺旋线圈的构造图如图 1 所示,螺旋线圈由直径 3mm 以下的铜丝和钢丝按一定节距绕成。
将金属螺旋线圈插入并固定在管内,即可构成一种强化传热管。
在近壁区域,流体一面由于螺旋线圈的作用而发生旋转,一面还周期性地受到线圈的螺旋金属丝的扰动,因此可以使传热强化。
由于绕制线圈的金属丝直径很细,流体旋流强度也较弱,所以阻力较小,有利于节省能。
螺旋线圈是以线圈节距 H 与管内径 d 的比值技术参数,且长径比是影响传热效果和阻力系数的重要因素。
科学家通过实验研究总结了形式为mB Nu Re 的经历公式,其中 B 和 m 的值因螺旋丝尺寸不同而不同。
实验3化工原理实验传热膜系数的测定
![实验3化工原理实验传热膜系数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3c2b7222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a.png)
实验3化工原理实验传热膜系数的测定引言:传热膜系数是衡量传热效果的一个重要参数。
在化工工程中,准确测定传热膜系数对于设计和优化传热设备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方法测定传热膜系数。
材料与方法:材料:水、试验设备、温度计仪器设备:传热装置、恒温器、温度计、流量计实验步骤:1.接通电源,打开恒温器,使其内部温度稳定在所需温度。
2.打开冷水和热水进水阀门,调节流量计开度至所需流量。
3.记录冷水、热水的入口和出口温度,并计算平均温度。
4.根据冷水和热水的平均温度与进出口温差,计算传热膜系数。
结果与讨论:实验中,我们进行了多组实验数据的测定,并计算了传热膜系数。
以下是两组实验结果的示例数据:实验1:冷水入口温度:20℃冷水出口温度:25℃热水入口温度:70℃热水出口温度:40℃冷水平均温度:22.5℃热水平均温度:55℃冷水和热水的进出口温差:2.5℃传热膜系数:10W/(m²·℃)实验2:冷水入口温度:15℃冷水出口温度:28℃热水入口温度:75℃热水出口温度:30℃冷水平均温度:21.5℃热水平均温度:52.5℃冷水和热水的进出口温差:3℃传热膜系数:15W/(m²·℃)通过多组实验数据的测定,我们可以发现传热膜系数与温差成正比例关系。
我们可以根据实验结果得到传热膜系数与温差的经验公式:q=KΔT,其中q为传热膜系数,ΔT为温差,K为比例常数。
结论:通过化工原理实验传热膜系数的测定,我们可以得到传热膜系数与温差的关系,并可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传热膜系数。
得到的实验结果可以在化工工程的传热设备设计和优化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化工原理传热实验
![化工原理传热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f8645562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ce.png)
一、实验名称冷空气-蒸汽的对流传热实验二、实验目的(1)测定冷空气-蒸汽在套管换热器中的总传热系数K 。
(2)测定冷空气在光滑套管内的给热系数。
(3)测定冷空气在螺旋套管内的给热系数。
(4)比较冷空气在光滑套管内和螺旋套管内的传热性能,绘制Nu 与Re 之间的关系曲线。
(5)熟悉温度、流量等化工测试仪表的使用。
三、实验原理(1)冷空气-蒸汽的传热速率方程: m Q KA t =∆1212ln m t t t t t ∆-∆∆=∆∆21()v p Q q c t t ρ=-实验测得冷空气流量v q 、冷空气进出换热器的温度12t t 、;蒸汽在换热器内温度T ,可得K 。
(2)总热阻为1112211m bd d K h kd h d =++ 冷空气走管程,由于蒸汽2h 较大,k 较大,可忽略后两项,即1h K ≈。
(3)流体在圆形直管中强制对流时,'Re Pr mn Nu C =其中11h d Nu k =,Re du ρμ=,1Pr p c k μ=。
对冷空气而言,在较大温度范围内Pr 基本不变,取0.7;流体加热,0.4n =,可简化为Re mNu C =,改变流量,Re Nu 、改变,双对数坐标下作Re Nu 和关系是一条直线,拟合此直线方程,即为Re Nu 和的准数方程。
四、实验装置图及主要设备(包括名称、型号、规格)(1)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冷空气走管程):图1 对流传热实验装置示意图1-涡轮流量计;2,3,7,10-球阀;4,5,8,9,11,12,14,15,18,19-温度传感器;6-冷凝水收集杯;13-蒸汽发生器;16-闸阀;17-消音器;20-风机;1#,2#-换热器(2) 设备及仪表。
设备:风机、蒸汽发生器、普通套管换热器、螺旋套管换热器、消音器。
仪表:气体涡轮流量计、差压变送器、温度变送器、温度控制器、无纸记录仪、液位计。
五、实验步骤(1)熟悉传热实验装置及仪表使用,检查设备,做好实验操作准备。
化工原理实验传热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实验传热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49202cff524ccbff12184f6.png)
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第四组)一、实验目的1、了解套管换热器的结构和壁温的测量方法2、了解影响给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热的途径3、体会计算机采集与控制软件对提高实验效率的作用4、学会给热系数的实验测定和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内容1、测定空气在圆管内作强制湍流时的给热系数α12、测定加入静态混合器后空气的强制湍流给热系数α1’3、回归α1和α1’联式4.0Pr Re ⋅⋅=a A Nu 中的参数A 、a *4、测定两个条件下铜管内空气的能量损失 二、实验原理间壁式传热过程是由热流体对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固体壁面的热传导和固体壁面对冷流体的对流传热三个传热过程所组成。
由于过程复杂,影响因素多,机理不清楚,所以采用量纲分析法来确定给热系数。
1)寻找影响因素物性:ρ,μ ,λ,c p 设备特征尺寸:l 操作:u ,βg ΔT 则:α=f (ρ,μ,λ,c p ,l ,u ,βg ΔT ) 2)量纲分析ρ[ML -3],μ[ML -1 T -1],λ[ML T -3 Q -1],c p [L 2 T -2 Q -1],l [L] ,u [LT -1], βg ΔT [L T -2], α[MT -3 Q -1]]3)选基本变量(独立,含M ,L ,T ,Q-热力学温度) ρ,l ,μ, λ 4)无量纲化非基本变量α:Nu =αl/λ u: Re =ρlu/μ c p : Pr =c p μ/λ βg ΔT : Gr =βg ΔT l 3ρ2/μ2 5)原函数无量纲化 6)实验Nu =ARe a Pr b Gr c强制对流圆管内表面加热:Nu =ARe a Pr 0.4 圆管传热基本方程: 热量衡算方程:圆管传热牛顿冷却定律:圆筒壁传导热流量:)]/()ln[)()()/ln(112211221212w w w w w w w w t T t T t T t T A A A A Q -----⋅-⋅=δλ空气流量由孔板流量测量:54.02.26P q v ∆⨯= [m 3h -1,kPa] 空气的定性温度:t=(t 1+t 2)/2 [℃]三、实验流程1、蒸汽发生器2、蒸汽管3、补水漏斗4、补水阀5、排水阀6、套管换热器7、放气阀8、冷凝水回流管9、空气流量调节阀10、压力传感器 11、孔板流量计 12、空气管 13、风机图1、传热实验流程套管换热器内管为φ27×3.5mm黄铜管,长1.25m,走冷空气,外管为耐高温玻璃管,壳程走100℃的热蒸汽。
江苏大学化工原理实验三传热实验
![江苏大学化工原理实验三传热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0bb4ef2358f5f61fb6366647.png)
实验三 传热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换热器的结构和用途。
2. 学习换热器的操作方式。
3. 了解传热系数的测定方式。
4. 测定所给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 。
5. 学习应用传热学的概念和原理去分析和强化传热进程,并实验之。
二、 实验原理依照传热方程m t KA Q ∆=,只要测得传热速度Q 、有关各温度和传热面积,即可算出传热系数K 。
在该实验中,利用加热空气和自来水通过列管式换热器来测定K ,只要测出空气的进出口温度、自来水的进出口温度和水和空气的流量即可。
在工作进程中,如不考虑热量损失,那么加热空气放出的热量Q 1与自来水取得热量Q 2应相等,但事实上因热量损失的存在,此两热量不等,实验中以Q 2为准。
三、 实验流程四、实验步骤1.在实验开始时,先打开冷水阀,并调剂冷流体流量;2.打开总电源开关;3.开启鼓风机,并调剂空气流量;4.打开加热器;5.待系统稳固后,记录水的流量、进出口温度,记录空气的流量和进出口温度,记录设备有关参数,重复一次;6.维持空气流量不变,改变水的流量,重复步骤5;7.维持第6步水的流量不变,改变空气的流量,重复步骤5;8.实验终止后,先关闭加热器,等空气温度接近室温,再关闭风机和冷水阀。
五、 实验数据1.有关常数 换热面积:2.实验数据记录表六、 实验数据记录和整理以序号2为例:查相关数据可知:℃水的密度348.998m kg=ρ20℃水的比热容()C kg kJ C p 。
⋅=183.4空气流量:smQ 30044.0360016==气水流量:skgQ W 033.03600/48.998101203-=⨯⨯=⋅=ρ水水水的算数平均温度:C t t t 。
出进平均65.1925.208.182=+=+=水的比热:kgJ t c C p 0.8219665.1910183.43=⨯⨯=⋅=传热速度:sJ W C Q 70.2735033.00.82196=⨯=⋅=对数平均温差:()()()()C t t t t t m 。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传热)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传热)](https://img.taocdn.com/s3/m/d3894e57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ee.png)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传热)
实验名称:传热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传热原理,测定传热系数。
实验原理:传热是指热能从物体的高温区域传递到物体的低温区域的过程。
传热方式
主要有三种,分别是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是指物质内部由高温区传递热量到低温区的过程。
传导的速率与传导材料的种类、厚度、温度差等因素有关。
对流是指由于物流的运动而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
对流的速率与流动速度、流动形式
等因素有关。
辐射是指物体之间通过电磁波传递热量的过程。
辐射的速率与物体温度、表面特性等
因素有关。
实验仪器:传热实验装置、数显恒温槽、数显搅拌器、功率调节器、电热水壶、测温仪、电阻丝、保温材料等。
实验步骤:
1、将传热实验装置放入数显恒温槽内,开启电源,将温度恒定在80℃左右。
2、将试样加热,使其温度达到与恒温槽内温度一致。
3、将试样放入传热实验装置中,开始实验。
4、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搅拌器的匀速转动,确保传热速率的稳定。
5、记录实验数据,计算传热系数。
实验结果:
本实验测定的传热系数为:λ=10.2 W/m•K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传热原理和测定传热系数的方法,同时也了解了传导、对
流和辐射三种传热方式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传热系数是物体传热速率的
量化表示,对于不同的物体和温度差,传热系数是不同的,因此在具体实际应用中需要根
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化工原理实验)传热实验
![(化工原理实验)传热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1500b10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ee.png)
系统漏热
实验操作误差
实验系统可能存在漏热现象,导致热量损 失,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如操作不规 范、记录数据不准确等,也可能引入误差 。
减小误差方法
选择高精度测量设备
使用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和测量设备,提高温 度测量的准确性。
加强系统保温措施
对实验系统采取良好的保温措施,减少热量 损失,降低漏热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确保实验装置密封良好,防止热量散 失;保持热流体和冷流体的流量稳定, 以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实验流程
启动加热器,使热流体循环流动;启动冷却 器,使冷流体循环流动;记录热流体和冷流 体的进出口温度;计算传热系数并分析结果 。
02
实验操作与步骤
实验准备工作
熟悉实验装置
了解传热实验装置的结构、 功能和使用方法,包括加 热器、冷却器、温度计、 流量计等。
冷却操作
在加热过程中,适时打开冷却 器对传热介质进行冷却,以控 制实验过程中的温度波动。
数据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定时记录温度 、流量等关键参数的变化情况
。
数据记录与处理
数据整理
将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 包括温度、流量等参数的变化曲线和 数值表格。
数据分析
根据整理的数据,分析传热实验过程 中的传热效率、热损失等关键指标。
准备实验材料
根据实验要求准备所需的 传热介质(如水、油等) 和实验样品。
检查实验设备
确保实验设备的完好和正 常运行,如检查加热器的 加热功率、冷却器的冷却 效果等。
实验操作过程
安装实验装置
按照实验要求正确安装传热实验装置 ,包括加热器、冷却器、温度计、流
量计等,确保装置密封良好。
传热实验(化工原理实验)
![传热实验(化工原理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3304b7f9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3c.png)
传热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套管换热器、列管换热器的结构及操作方法;2、通过对套管换热器空气-水蒸汽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掌握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3、确定套管传热管强化前后内管中空气的强制湍流换热关联式,并比较强化传热前后的效果;4、通过对列管换热器传热性能实验研究,掌握总传热系数K 的测定方法,并对变换面积前后换热性能进行比较。
二、实验原理1、普通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测定及准数关联式的确定:(1)对流传热系数i α的测定:对流传热系数i α可以根据牛顿冷却定律,通过实验来测定。
i i i mQ S t α=⨯⨯∆(1)i i m iQ t S α=∆⨯(2)式中:i α—管内流体对流传热系数,W/(m 2·℃);i Q —管内传热速率,W ;i S —管内换热面积,m 2;m t ∆—壁面与主流体间的温度差,℃。
平均温度差由下式确定:m w t t t∆=-(3)式中:t —冷流体的入口、出口平均温度,℃;w t —壁面平均温度,℃。
因为换热器内管为紫铜管,其导热系数很大,且管壁很薄,故认为内壁温度、外壁温度和壁面平均温度近似相等,w t 用来表示,由于管外使用蒸汽,所以w t 近似等于热流体的平均温度。
管内换热面积:i i iS d L π=(4)式中:i d —内管管内径,m ;i L —传热管测量段的实际长度,m 。
由热量衡算式:21()i i pi i i Q W c t t =-(5)其中质量流量由下式求得:3600i i i V W ρ=(6)式中:i V —冷流体在套管内的平均体积流量,m 3/h ;pi c —冷流体的定压比热,kJ/(kg·℃);i ρ—冷流体的密度,kg/m 3;pi c 和i ρ可根据定性温度查得,122i i m t t t +=为m 冷流体进出口平均温度;1i t 、2i t 、w t 、i V 可采取一定的测量手段得到。
(2)对流传热系数准数关联式的实验确定:流体在管内作强制湍流,被加热状态,准数关联式的形式为:m ni i i Nu ARe Pr =(7)其中:i i i i d Nu αλ=,i i i i i u d Re ρμ=,pi i i ic Pr μλ=。
化工原理 传热实验
![化工原理 传热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517ae1681ed9ad51f01df25e.png)
实验四 传热实验本传热实验装置采用计算机数据在线采集和自动控制系统,可实行自动操作或手动操作。
通过对以空气和水蒸气为介质的套管换热器实验研究,可以掌握传热系数K 、传热膜系数2α的测定方法,加深对其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学会用最小二乘法确定关联式m A Nu Re =中常数A 、m 的值。
通过对普通套管换热器和强化套管换热器的比较,了解工程上强化传热的措施。
一. 实验内容(任选一个)1.强化传热措施的探讨。
采用计算机数据在线采集系统,测定普通套管换热器和强化套管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 ;用作图法或最小二乘法关联出m A Nu Re =中常数A 、m 的值。
通过对普通套管换热器和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结果比较,说明强化传热的原理并对强化传热的其它措施进行探讨。
2.测定不同流速下的普通套管换热器或强化套管换热器的传热膜系数2α,用作图法或最小二乘法关联出m A Nu Re =中常数A 、m 的值,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二.实验原理:对于流体在圆形直管中作强制湍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的准数关联式可以表示成:n m C Nu Pr Re = (1) 系数C 与指数m 和n 则需由实验加以确定。
对于气体,Pr 基本上不随温度而变,可视为一常数,因此,式(1)可简化为:m A Nu Re = (2) 式中: λαd Nu 2= μρdu =Re 通过实验测得不同流速下孔板流量计的压差,空气的进、出口温度和换热器的壁温(因为换热器内管为紫铜管,其导热系数很大,且管壁很薄,故认为内、外壁温度与壁面的平均温度近似相等),根据所测的数据,经过查物性数据和计算,可求出不同流量下的Nu 和Re ,然后用线性回归方法(最小二乘法)确定关联式m A Nu Re =中常数A 、m 的值。
三.实验装置与主要技术数据(一) 实验装置1.流程实验装置的流程如图1所示。
装置的主体是两根平行的套管换热器,内管为紫铜材质,外管为不锈钢管,两端用不锈钢法兰固定。
化工原理传热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传热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0f63968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6f.png)
化工原理传热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传热实验,掌握传热原理,了解传热过程中的热阻和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掌握传热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一、实验原理。
传热是指热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在传热过程中,热量的传递方式有对流、传导和辐射三种。
本实验主要研究对流传热。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1. 传热实验装置。
2. 温度计。
3. 计时器。
4. 水槽。
5. 水泵。
三、实验步骤。
1. 将水加热至一定温度,保持恒温。
2. 将试验管装入传热实验装置中,打开水泵,使水流通过试验管。
3. 记录试验管的进口和出口水温,以及进口和出口水的流量。
4.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传热系数和传热表面积。
四、实验数据处理。
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传热系数和传热表面积。
2. 绘制传热系数与雷诺数的关系曲线。
五、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传热系数与雷诺数呈线性关系,传热系数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
传热表面积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传热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传热原理,掌握了传热系数和传热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七、实验总结。
传热实验是化工原理课程中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操作,我们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更加深了对传热原理的理解。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和科研能力。
通过本次传热实验,我们对传热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传热系数和传热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希望通过这篇实验报告,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和科研能力。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三空气总传热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三空气总传热](https://img.taocdn.com/s3/m/7317c8f09e31433239689368.png)
实验三、总传热系数与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间壁式换热器的结构与操作原理;2.学习测定套管换热器总传热系数的方法; 3.学习测定空气侧的对流传热系数;4.了解空气流速的变化对总传热系数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套管式换热器,热流体走管间,为蒸汽冷凝,冷流体走内管,为空气。
该传热过程由水蒸气到不锈钢管外管壁的对流传热、从外管壁到内管壁的传导传热、内管壁到冷水的对流传热三个串联步骤组成。
图1. 传热实验装置流程图1-空气流量调节阀 2-转子流量计 3-蒸汽调节阀 4-蒸汽压力表 5-套管换热器 6-冷凝水排放筒 7-旋塞 8-空气进口温度计 9-空气出口温度计 10-不凝气排放口套管换热器5由不锈钢管(或紫铜管)内管和无缝钢外管组成。
内管的进出口端各装有热电阻温度计一支,用于测量空气的进出口温度。
内管的进、出口端及中间截面外壁表面上,各焊有三对热电偶,型号为WRNK-192。
不锈钢管规格Φ21.25⨯2.75,长1.10米 S=πd o L=0.0734m 2 紫铜管Φ16⨯2,长1.20米 S=πd o L=0.0603m 2 转子流量计(空气,0~20m 3/h ,20℃)数字显示表SWP-C40 此设备的总传热系数可由下式计算:mt S Q K ∆⋅=其中 ()()出进出进t T t T t T t Tt m -----=∆ln式中:Q ——传热速率,W ;S ——传热面积,m 2;S=πd o L;m t ∆——对数平均温度差,℃T ——饱和蒸汽温度,℃,根据饱和蒸汽压力查表求得;出进、t t ——分别为空气进、出口温度,℃。
通过套管换热器间壁的传热速率,即空气通过换热器被加热的速率,用下式求得:()进出t t c m Q p s -⋅⋅=, W其中,C p 应取进、出口平均温度下空气的比热容。
W=V s ⋅ρ,其中ρ为进口温度下空气的密度。
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为m t S Q ∆⋅⋅=α式中S ─内管的内表面积,m 2;α─空气侧的对流传热系数,W/(m 2⋅︒C);∆t m ─空气与管壁的对数平均温度差,︒C 。
化工原理实验-传热
![化工原理实验-传热](https://img.taocdn.com/s3/m/7da4860403d8ce2f00662331.png)
It depends only on yourself!
序号
左
右
体积流量 (m3/s)Biblioteka 备注186.0
29.0
31.5
28.5
204
416
3.1
2
89.0
28.0
31.0
28.0
221
398
2.8
3
90.0
27.5
30.5
28.0
231
389
2.3
典型计算
五、思考题以及讨论
1.分析影响传热系数及给热系数的因素? 2.如何提高传热效率,采取何种措施可提高K和α值 3.tm、 tm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如何确定? 4. 本实验中一共用到哪些假设?
管中做强制对流,
故 2 和 的值较大,
2 d 2 ( 水侧贡献 )
和
d m ( 壁厚贡献 )
值较小可忽略,
于是 K 1 另热空气在圆形直管中 作强制湍流运动时, Nu A Re
m
Pr
n
三、实验步骤
1. 熟悉传热实验流程及仪表使用,检查设备,作好运转操作准备。 全开空气进口阀和各换热器的空气流量调节阀,开启鼓风机通空气进入电加热器。 2. 拧开冷却水阀,通冷却水进换热器壳程。确定所测换热器,关闭其余换热器的空气流 量调节阀。 3. 启动电加热器电源,调节变压器功率1~1.5KW预热空气, 观测热空气入换热器的进口 温度是否大于75°C,若大于75°C,微调变压器,保持在三分中内进口温度变化不超 过1C°,即可读取空气流量、热空气和冷却水进、出口温度。 4. 调节空气流量调节阀,改变空气流量,稳定3~5分钟后,依次读取空气流量、热空气 和冷却水进出口温度,如此反复测取数据6~8次,完成所测换热器的数据采集。
化工原理实验传热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实验传热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8206460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ef.png)
化工原理实验传热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了解传热的基本原理,掌握传热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
实验仪器与材料: 1. 传热试验装置:包括加热器、冷却器、测温设备等。
2.测量工具:温度计、计时器、称量器等。
3. 实验样品: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实验原理:传热是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引起的热量传递现象。
传热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导热、对流和辐射。
1.导热:导热是通过物体内部的分子碰撞实现的热量传递方式。
热量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速度与温度差和材料导热系数有关。
2.对流:对流是通过流体的流动来实现的热量传递方式。
热量可以通过流体的对流传递到其他物体或流体中,速度与流体的流动速度、流体的性质以及流动的距离有关。
3.辐射:辐射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热量的方式。
热辐射不需要通过介质传递,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热辐射的强度与物体的温度和表面特性有关。
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 1. 确定实验所需的传热试验装置和材料,并检查其是否完好。
2. 准备实验所需的测量工具和实验样品。
3. 对实验装置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步骤二:导热实验 1. 将传热试验装置中的加热器加热到一定温度。
2. 在加热器的一侧放置一个固体样品,并用温度计测量其初始温度。
3. 记录固体样品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并绘制温度-时间曲线。
4. 根据温度-时间曲线,计算固体样品的导热速率和导热系数。
步骤三:对流实验 1. 在传热试验装置中加入一定量的流体样品。
2. 将加热器加热到一定温度,并用温度计测量流体样品的初始温度。
3. 在冷却器的另一侧,用冷却水冷却流体样品,并用温度计测量冷却后的温度。
4. 记录流体样品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并绘制温度-时间曲线。
5. 根据温度-时间曲线,计算流体样品的对流传热速率。
步骤四:辐射实验 1. 将传热试验装置中的加热器加热到一定温度。
2. 在加热器的一侧放置一个辐射源,并用温度计测量其初始温度。
3. 在辐射源的另一侧,放置一个辐射接收器,并用温度计测量接收器的初始温度。
化工原理传热实验步骤及内容
![化工原理传热实验步骤及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7229fa7bdd3383c4ba4cd224.png)
实验四传热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间壁式传热元件,掌握给热系数测定的实验方法。
(2) 学会给热系数测定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3) 观察水蒸气在水平管外壁上的冷凝现象。
(4) 掌握热电阻测温的方法。
(5) 了解影响给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热的途径二、实验原理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情况下,冷、热流体系通过固体壁面(传热元件)进行热量交换,称为间壁式换热。
如图(4 - 1)所示,间壁式传热过程由热流体对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 固体壁面的热传导和固体壁面对冷流体的对流传热所组成。
图4-1间壁式传加程示意图达到传热稳定时,有Q -—爲)=卿/■沖仏一人.)-%4(丁-為)輛-场血(斥-咖式中:Q —传热量,J / s ;m —热流体的质量流率,kg / sC PI—热流体的比热,J / (kg ? C);T i —热流体的进口温度,C;T2 —热流体的出口温度,C;m —冷流体的质量流率,kg / s (4-1 )TC p2 —冷流体的比热,J /(kg ? C );11 —冷流体的进口温度,C;t2 —冷流体的出口温度,C;2:-1 —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系数,W / (mC ); A—热流体侧的对流传热面积,m;";| —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数平均温差,C;2:-2 —冷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系数,W / (mC );A—冷流体侧的对流传热面积,m;|f\ —固体壁面与冷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C;K —以传热面积A为基准的总给热系数,W / (m 2C);—冷热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C;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数平均温差可由式(4—2)计算,—[「J(4 - 2)亠4 一5式中:T1 —热流体进口处热流体侧的壁面温度,C;TA2 —热流体出口处热流体侧的壁面温度,C。
固体壁面与冷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可由式(4—3)计算,r - :(4 —3)In切7式中:t wi —冷流体进口处冷流体侧的壁面温度,C;t W2 —冷流体出口处冷流体侧的壁面温度,C。
化工原理实验之传热试验
![化工原理实验之传热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084fbb2b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09.png)
化工原理实验之传热试验传热试验是化工原理实验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项实验,试验目的是研究传热现象,了解传热规律,以及对传热理论进行实际检验。
本次实验主要包括对传热现象进行观察、测量传热速率和传热系数、验证传热公式等内容。
一. 实验原理1.传热基本原理传热是指物质内部或不同物质之间由于温度差而造成的能量传递现象。
传热方式主要有三种: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是指热量沿着物体内部的分子间传递,是热量在不需要物质的输送下传递的一种方式。
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对流传递,是热量通过可流动的物质实现的传递。
辐射是指热能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播,是热量不需要介质的传递。
2.传热系数的定义传热系数是描述物质之间传热的一个参数。
它体现了传热时热量流动速率和温度差之间的比例关系,通常用W/m2·K或kcal/h·m2·K来表示。
传热系数取决于具体的传热方式、传热介质以及传热表面的性质等,因此无法精确确定,需要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测量。
3.传热计算公式传热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传热速率或传热系数的公式,基于传热规律进行推导,常见的有牛顿冷却定律、斯特凡—波尔兹曼定律、傅里叶定律等。
二. 实验器材本次实验所需的器材包括传热试验装置、恒温水槽、电热膜、狭缝式温度计等。
三. 实验步骤1.打开仪器的电源,使恒温水槽内的水温恒定在设定值。
2.将试验装置放入恒温水槽中,调整好试验装置和热源之间的距离。
3.测量试验装置与水温之间的温度差。
4.将电热膜接通电源,记录下电热膜的功率大小。
5.运用实验数据计算出试验装置的传热速率和传热系数。
四.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并利用公式计算,得出试验结果如下:试验装置与水温之间的温度差为8℃,电热膜的功率为176W,故传热速率为1408W。
根据实际测量数据,计算得出传热系数为87.13W/m2·K。
本次传热试验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传热现象及其规律,测量传热速率和传热系数以及验证传热公式。
化工原理实验-传热实验
![化工原理实验-传热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9ddc7208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e2.png)
传热实验——传热系数的测定2011011743 分1 黄浩实验日期:2013-11-15同组实验者:周昱、曹庆辰、陈辰地点:化工实验教学中心108室实验内容:传热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传热系数K、给热系数α和导热系数λ的测定方法。
(2)比较保温管、裸管、汽水套管的传热速率,并进行讨论。
(3)掌握热电偶测温原理及相关二次仪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根据传热基本方程、牛顿冷却定律及圆筒壁的热传导方程,已知传热设备的结构尺寸,只要测得传热速率Q以及各相关温度,即可算出K、α和λ。
(1)测定汽-水套管的传热系数K [W/(m2·℃)]K=Q/AΔt m式中:A——传热面积,m2;Δt m——冷、热流体的平均温差,℃;Q——传热速率,W;Q=W汽×r式中:W汽——为冷凝液流量(kg/s),r——为汽化潜热(J/kg)。
(2)测定裸管的自然对流给热系数α [W/(m2·℃)]α=Q/A(t w−t f)式中:t W,t f——壁温和空气温度,℃。
(3)测定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λ [W/(m·℃)]λ=Qb/A m(T w−t w)式中:q——热通量,W/(m2)T W,t W——保温层两侧的温度,℃;b——保温层的厚度,m;A m——保温层内外壁的平均面积,m2。
三、实验流程与装置该装置主体设备为“三根管”:汽水套管、裸管和保温管。
这“三根管”与锅炉、汽包、高位槽、智能数字显示控制仪等组成整个测试系统。
如图1:图1 传热系数测定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工艺流程为:锅炉内加热的水蒸气送入汽包,然后在三根并联的紫铜管内同时冷凝,冷凝液由计量管或量筒收集。
三根管外情况不同:一根管外用珍珠岩保温;一根为裸管;还有一根为套管式换热器,管外有来自高位槽的冷却水。
可定性观察到三个设备冷凝速率的差异,并测定K、α和λ。
1)各种设备的尺寸:2)锅炉加热功率:0~6 kW。
3)冷却水流量:0~160 L/h。
化工原理实验传热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实验传热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c29c9bc4693daef5ef73dd7.png)
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第四组)一、实验目的1、了解套管换热器的结构和壁温的测量方法2、了解影响给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热的途径3、体会计算机采集与控制软件对提高实验效率的作用4、学会给热系数的实验测定和数据处理方法二、实验内容1、测定空气在圆管内作强制湍流时的给热系数α12、测定加入静态混合器后空气的强制湍流给热系数α1’3、回归α1和α1’联式4.0Pr Re ⋅⋅=aA Nu 中的参数A 、a *4、测定两个条件下铜管内空气的能量损失二、实验原理间壁式传热过程是由热流体对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固体壁面的热传导和固体壁面对冷流体的对流传热三个传热过程所组成。
由于过程复杂,影响因素多,机理不清楚,所以采用量纲分析法来确定给热系数。
1)寻找影响因素物性:ρ,μ ,λ,c p 设备特征尺寸:l 操作:u ,βgΔT 则:α=f (ρ,μ,λ,c p ,l ,u ,βgΔT) 2)量纲分析ρ[ML -3],μ[ML -1 T -1],λ[ML T -3 Q -1],c p [L 2 T -2 Q -1],l [L] ,u [LT -1], βg ΔT [L T -2], α[MT -3 Q -1]]3)选基本变量(独立,含M ,L ,T ,Q-热力学温度) ρ,l ,μ, λ4)无量纲化非基本变量α:Nu =αl/λ u: Re =ρlu/μ c p : Pr =c p μ/λ βgΔT : Gr =βgΔT l 3ρ2/μ2 5)原函数无量纲化⎪⎪⎭⎫ ⎝⎛∆=223,,μρβλμμρλαtl g c lu F l p 6)实验Nu =ARe a Pr b Gr c强制对流圆管内表面加热:Nu =ARe a Pr 0.4 圆管传热基本方程: m t A K t T t T t T t T A K Q ∆⋅⋅=-----⋅=111221122111ln)()(热量衡算方程:)()(12322111t t c q T T c q Q p m p m -=-=圆管传热牛顿冷却定律:22112211222112211211ln )()(ln )()(w w w w w w w w T T T T T T T T A t t t t t t t t A Q -----⋅=-----⋅=αα圆筒壁传导热流量:)]/()ln[)()()/ln(112211221212w w w w w w w w t T t T t T t T A A A A Q -----⋅-⋅=δλ 空气流量由孔板流量测量:54.02.26P q v ∆⨯= [m 3h -1,kPa]空气的定性温度:t=(t 1+t 2)/2 [℃]三、实验流程1、蒸汽发生器2、蒸汽管3、补水漏斗4、补水阀5、排水阀6、套管换热器7、放气阀8、冷凝水回流管9、空气流量调节阀10、压力传感器11、孔板流量计12、空气管13、风机图1、传热实验流程套管换热器内管为φ27×3.5mm黄铜管,长1.25m,走冷空气,外管为耐高温玻璃管,壳程走100℃的热蒸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传热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间壁式传热元件,掌握给热系数测定的实验方法。
(2) 学会给热系数测定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3) 观察水蒸气在水平管外壁上的冷凝现象。
(4) 掌握热电阻测温的方法。
(5) 了解影响给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热的途径二、实验原理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情况下,冷、热流体系通过固体壁面(传热元件)进行热量交换,称为间壁式换热。
如图(4 - 1)所示,间壁式传热过程由热流体对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 固体壁面的热传导和固体壁面对冷流体的对流传热所组成。
图4-1间壁式传加程示意图达到传热稳定时,有Q -—爲)=卿/■沖仏一人.)-%4(丁-為)輛-场血(斥-咖式中:Q —传热量,J / s ;m —热流体的质量流率,kg / sC PI—热流体的比热,J / (kg ? C);T i —热流体的进口温度,C;T2 —热流体的出口温度,C;m —冷流体的质量流率,kg / s (4-1 )TC p2 —冷流体的比热,J /(kg ? C );11 —冷流体的进口温度,C;t2 —冷流体的出口温度,C;2:-1 —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系数,W / (mC ); A—热流体侧的对流传热面积,m;";| —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数平均温差,C;2:-2 —冷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系数,W / (mC );A—冷流体侧的对流传热面积,m;|f\ —固体壁面与冷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C;K —以传热面积A为基准的总给热系数,W / (m 2C);—冷热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C;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数平均温差可由式(4—2)计算,—[「J(4 - 2)亠4 一5式中:T1 —热流体进口处热流体侧的壁面温度,C;TA2 —热流体出口处热流体侧的壁面温度,C。
固体壁面与冷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可由式(4—3)计算,r - :(4 —3)In切7式中:t wi —冷流体进口处冷流体侧的壁面温度,C;t W2 —冷流体出口处冷流体侧的壁面温度,C。
热、冷流体间的对数平均温差可由式( 4 —4)计算,当在套管式间壁换热器中,环隙通以水蒸气,内管管内通以冷空气或水进行对流传热系数测定实验时,则由式(4—1)得内管内壁面与冷空气或水的对流传热系数, 叫*-片)(4-5)实验中测定紫铜管的壁温t wi、t w2;冷空气或水的进出口温度t l、t2;实验用紫铜管的(4-4 )长度I 、内径d 2, 丄一 ;和冷流体的质量流量,即可计算?2o然而,直接测量固体壁面的温度,尤其管内壁的温度,实验技术难度大,而且所测得的数据准确性差,带来较大的实验误差。
因此,通过测量相对较易测定的冷热流体温度来间接 推算流体与固体壁面间的对流给热系数就成为人们广泛采用的一种实验研究手段。
由式(4 — 1)得,(4-6 )实验测定 =、:+-. .;p..「、并查取:-.二十:J 下冷流体对应的-j 、换热面2积A ,即可由上式计算得总给热系数K o下面通过两种方法来求对流给热系数。
1. 近似法求算对流给热系数 「以管内壁面积为基准的总给热系数与对流给热系数间的关系为,式中:d i —换热管外径,md 2 —换热管内径,m d m —换热管的对数平均直径, mb —换热管的壁厚,m■—换热管材料的导热系数,W / (m ? C )丄.]—换热管外侧的污垢热阻,K/W ;2 '-—换热管内侧的污垢热阻,m 1用本装置进行实验时,管内冷流体与管壁间的对流给热系数约为几十到几百而管外为蒸汽冷凝,冷凝给热系数「•可达~ III'. 「匸左右,因此冷凝传£右热热阻 一可忽略,同时蒸汽冷凝较为清洁,因此换热管外侧的污垢热阻.■ ——也可忽略。
实验中的传热元件材料采用紫铜,导热系数为 383.8 臣出叮,壁厚为2.5mm 因(4— 7)(4 — 7)得,二押仝 (4-8)由此可见,被忽略的传热热阻与冷流体侧对流传热热阻相比越小, 越高。
2. 传热准数式求算对流给热系数d —换热管内径,m ■—流体的导热系数,W / (m ? C ); u —流体在管内流动的平均速度,m / s ;(4— 12)此换热管壁的导热热阻bd——可忽略。
若换热管内侧的污垢热阻也忽略不计,则由式此法所得的准确性就对于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湍流对流传热时,传热准数经验式为,式中:Nu —努塞尔数,Re -雷诺数, Pr -普兰特数,当流体被加热时:工,无因次; . 也,无因次;k CQ-:--,无因次;n = 0.4,流体被冷却时n = 0.3 ;:—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系数,2—、W / (m C );?—流体的密度,3kg / m -—流体的粘度,Pa s ;C P —流体的比热,J / (kg C )。
对于水或空气在管内强制对流被加热时,可将式(4 — 9)改写为,0.023 ⑷(4— 10)-.-:(4— 11)则式(4— 7)可写为,卩弼+C(4 —⑸当测定管内不同流量下的对流给热系数时,由式(管内径d 2一定时,m 也为常数。
因此,实验时测定不同流量所对应的: 二:r:,由式(4— 4)、( 4 — 6)、( 4— 12)、( 4 — 13)求取一系列 X 、Y 值,再在X 〜Y 图上作图或 将所得的X 、Y 值回归成一直线,该直线的斜率即为 任一冷流体流量下的给热系数 :-2可用下式求得,(4— 16)3. 冷流体质量流量的测定(1)若用转子流量计测定冷空气或水的流量,还须用下式换算得到实际的流量,(4 — 17)式中:V '—实际被测流体的体积流量, m 3 / s ;—实际被测流体的密度,kg / m ;均可取__ ••二下对应水或空气的密度,2见冷流体物性与温度的关系式; —标定用流体的体积流量, m 5 / s ;333— 标定用流体的密度, kg / m ;对水P = 1000 kg / m ;对空气p = 1.205 kg / m ;3P f —转子材料密度,kg / m 。
于是 J(4 —18)(2)若用孔板流量计测冷流体的流量,则式中,V 为冷流体进口处流量计读数,p 为冷流体进口温度下对应的密度。
4. 冷流体物性与温度的关系式在0〜100 C 之间,冷流体的物性与温度的关系有如下拟合公式。
(4— 14)4— 14)计算所得的C 值为一常数。
(4—19)(1)空气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式:Q =45x10^+1 2916(2 )空气的比热与温度的关系式:60C以下二=]|「J /(kg C ),70 C以上]]=]| |」.;J / (kg C)。
(3)空气的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式:一丁亠:..:■■<(4 )空气的黏度与温度的关系式://=(-2xl(r fi i a+5xl0-3i+L7169)xl(r J(5)水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式:一匚(6)水的比热与温度的关系式: 二 ::.ir\/ ■:<':广汛••厂二(7)水的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式::-_■ 111 \ _■::'(8)水的黏度与温度的关系式:Jl 1 - ■- - ■--'■-三、装置与流程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来自蒸汽发生器的水蒸气进入玻璃套管换热器环隙,与来自风机的空气在套管换热器内进行热交换,冷凝水经疏水器排入地沟。
冷空气经孔板流量计进入套管换热器内管(紫铜管),热交换后排出装置外。
四、设备与仪表(1) 紫铜管规格:直径 $ 21 x 2.5mm,长度L=1000mm(2) 外套玻璃管规格:直径 $ 100 x 5mm长度L=1000mm(3) 压差变送器:BP800 1KPa(4) 智能温度、流量显示仪 (5) 压力表规格:0〜O.IMPa五、仿真步骤双击仿真程序图标,进入如下界面:整个仿真界面分为三部分,顶上为菜单栏,中间部分为操作界面,底下为时间栏。
在“实验室室温”方框内,填入实际将要进行实验的室温,该值对其后的模拟数据处 理等均有影响,故可供实际状况下操作结果的对比。
作为预习,也可填入 一个温度,确认各仪器、设备等均处于断电或关闭状态下,按以下步骤进行仿真操作。
仿真界面图标示例图标1图标2 图标3 图标4图标5 图标670 1■点击图标1 |,即可开始实验。
单击装置右侧“蒸汽发生器”的“电源”,可见红色指示灯变亮, 表示已通电。
同时绿 色指示灯也变亮,表示该设备处于预热状态中。
待黄色指示灯变亮时, 表示蒸汽发生器已可 提供符合实验要求的蒸汽了。
单击装置左侧“对流给热系数测定控制台 ”的面板任意处,会弹出放大的控制面板, 点右键又可隐去(以下各控制器均可如此点开或隐去)。
点击“控制台电源”,U 、V 、W 三相指示灯显示正常,表示供电稳定。
可再打开“仪表1 c — 40C 内任意 ・对焉甜對亞叢測龙访百电源”。
打开“风机电源”前,应先开差压变送器下方的平衡阀,将孔板流量计前后压差置零。
若风机开关档拨向“直接”,则表示手动档控制,须通过冷流体入口管处的“ 冷流体阀门” 来调节流量。
若想通过变频器控制,则应先开“变频器”开关,并将“冷流体阀门”开度置于最大,将风机开关指向“ 变频”即可。
待管路中通入冷流体后,关闭差压变送器下方的平衡阀。
通蒸汽之前,打开热交换器进出口的两个“ 不凝性气体排放阀门”,实验中也保持一定开度。
打开“冷凝水阀门”,共有两个阀门,长直管段的和短直管段均要打开,可观察到冷凝水排出。
然后,将短直管段的冷凝水阀门关闭,此时方可打开“热流体阀门”,从而使得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通入系统中。
此时可观察到系统中的对流交换,以及冷凝水的排出情况。
点开控制面板上的“温度巡检仪”、“流量变送仪”、“流量控制仪”,观察各仪表显示。
若使用风机“直接”档,则拖动冷流体入口管处的“ 冷流体阀门”边的滚动条,表示阀门开度的大小,观察流量计读数和温度显示。
待各仪表读数稳定后,点击|图标21,则记录得一组数据,点击|图标31,则可显示该组数据。
按如此操作,作8 —10组数据。
若使用风机“变频”档,则可经“手动”或“自动”两种方式控制冷流体流量。
“自动”状态下,点击“流量控制仪”的控制档,改变设定流量(增大或减小),可观察到“流量变送仪”上显示也随之变化;“手动”状态下,旋转“手动调节旋钮”大小,也可观察到流量计显示的改变。
与风机“直接”档操作一样,也是待各仪表读数稳定后,点击|图标2 , 则记录得一组数据,点击|图标31,则可显示该组数据。
按如此操作,作8 —10组数据。
实验结束的操作如下:先关闭“ 热流体阀门”,然后关闭“蒸汽发生器”,关闭“风机”、“变频器”和“仪表”电源,再关闭“控制台”电源,检查各阀门和管路关闭情况,确认实验结束。
点击图标4,可进入当前实验的”数据处理”部分,详见本帮助文档的数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