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兴县特色柳编
博兴县特色草编
草编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其价值不仅仅是囿于一种经济实用链条,而且具有较高的审美愉悦和鉴赏功能。
草编魅力,熠熠生辉。
它是利用蒲草、玉米皮、麦桔杆、树条等野生资源编织的一种手工艺品,在我国民间广泛流行,堪称中华民族民间历史文化的瑰宝之一。
据专家考证,编织艺术的源头应上溯到“结绳记事”。
“绳”与“神”谐音,先民们彼此传递信息、表达思维、帮助记忆,都用绳子打结。
战国时代已有绳结纹饰的铜壶;明清时代人们常用绳结作避邪的饰物;梁武帝诗中也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的吟咏唱。
在民间,劳动者更是把美好愿望和实用功能紧密结合。
刘备就曾从事最朴实的编织活动:“织鞋贩苴”。
这大概就是昌编艺术所附着的实际功能。
随着后来编织技艺的发展,出现了繁多的图案,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成为华夏文化的标志性符号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历史。
博兴县湖滨镇地处麻大湖之滨,风景秀美,景色怡人,盛产苇草、蒲草、三棱草,有悠久的民间手工草编历史,是我国主要草编产区之一,制成的草编工艺品种类繁多、花色各异,具有浓厚的传统民族特色。
博兴县作为享誉东南亚和欧美国家的“草编之乡”,草编业一度成为全县颇具活力的特色产业。
草编历史渊源流长,它是利用蒲草、三棱草、苇草、玉米皮、麦桔杆、树条等野生资源编织的一种手工艺品,在我国民间广泛流行,堪称中华民族民间历史文化的瑰宝之一。
目前可见的中国最早的草编遗物,是河姆渡人制作的,距今已有7000年之久。
又据《礼记》载,周代已有莞(蒲草)编制的莞席了,而且当时已有专业的“草工”、“作萑苇之器”。
到春秋、战国时期,已有用宣麻和蒲草编制的斗笠。
据1959年发现的泰安市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中,我省6000年之前也就有了草编技艺及产品。
秦汉时期,草编已在民间广泛使用,品种有草鞋、草席、草麻、草帘及僧侣信徒打坐的蒲团等,汉代至盛唐,草编亦较发达,除了蒲草编制蒲衣蒲鞋等,还有其它蒲制品。
博兴县湖滨镇是我国主要草编产区之一,制成的草编工艺品种类繁多、花色各异,是享誉东南亚和欧美国家的“草编之乡”。
博兴草柳编的编织过程和编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博兴草柳编的编织过程和编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博兴草柳编是中国传统的编织技艺,起源于山东博兴县的草柳编织,
因其工艺精细、形式多样、花色繁多而享有盛名。
下面是博兴草柳编的编
织过程和注意事项。
编织过程:
1.准备编织材料,主要是草柳、竹篾、棕绳等,需要将草柳削去棱角,刮干净表面的皮,再用水浸泡软化一下。
2.用削好的草柳绕成圆形,大小根据需要而定,将两根竹篾绑在圆形
的两端,形成一个框架。
3.用草柳在框架上交叉编织,可以选择不同的编织方法,如交叉编织、对角编织、十字编织等,注意要保持编织的紧密度和平衡度。
4.在编织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装饰,如彩绳、彩带、竹编花等,增加
美观度和趣味性。
5.编织完成后,用棕绳或其他绳子固定好下部,使编织品不易变形和
松动。
注意事项:
1.草柳必须处理干净,否则会影响编织效果。
2.编织时要保持手法稳定,力度要均匀,否则会导致编织不平衡或出
现松垮现象。
3.编织时要注意编织结的牢固性,避免编织品松动或变形。
4.在加入装饰时要注意统一性和协调性,避免过于花哨或不协调导致失去美感。
编织西班牙馆的传统博兴柳编
编织西班牙馆的传统博兴柳编世博会西班牙馆6月28日,笔者赶到博兴县开发区崇德村,探寻“编织”西班牙馆的民间艺人孙建光。
走进村里,看到很多家门口放着一个两三米长的水泥槽。
“这是泡柳用的。
”村支书王胜荣说。
说话间主角孙建光来了,这是一个38岁的山东大汉,憨憨地笑着。
见了面也不多说,领着笔者到了他的仓库。
这里全是他收的草柳编制品,柳编装衣箱、柳编屏风、柳编书柜用手一摸,纹路交错质感十足,一股悠远的气息扑面而来。
耗费藤柳8万公斤孙建光很小就开始跟姐姐学编柳,他记得20多年前村里还经常组织兴福镇和县里的工艺品厂的老师傅来教课,颇为手巧的孙建光学得不错,此后就开始自己编柳。
说起结缘世博会西班牙馆,孙建光说是负责西班牙馆外墙的中建八局工作人员,经过一个朋友的介绍,找到了他。
孙建光发现,所需藤片至少有三种编法,其中一种是当地柳编常用,另几种他觉得仔细研究后才能掌握。
最终经过西班牙馆方面的同意,定下了藤柳混编的工艺。
待到与上海方面签约,距离交货只有三个多月时间了,所有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为按时交货,孙建光从本村和周边找了40名柳编工人,又从南方高薪聘请了几名藤编工人,加上其他磨光、防腐、上色等工序的工人共近百名,开始了吃住都在厂里、100多天没日没夜的“苦日子”。
除了藤条为进口,柳条是孙建光在当地和临沂等地采购。
有了原料,他和几个技术骨干天天研究对方提供的图纸,手把手地教工人编制。
为了加快进度,他自己琢磨制成四台藤条编织平台,效率大大提高。
到今年1月,8500多块藤柳板终于如期完成,耗费藤柳8万公斤。
他又带了20多人装箱,运到上海安装,甚至把自家用于上色的大锅也带到上海用,春节也是在上海过的。
终于赶在约定时间之前,为西班牙馆披上了藤柳“外衣”。
而他,瘦了一圈。
在孙建光的床下一个箱子里放的是西班牙馆及外墙的各种图纸,该馆的设计在未建成前已经获得了世界建筑节“未来建筑”大奖。
孙建光说,看到它们就想到了设计师的创意,复古又创新。
滨州传统手工技艺
留住手艺--滨州已失传和面临失传的传统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承载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础,也是人类智慧的体现。
传统的手工技艺凝聚着中国人的智慧、创造力和敬业精神,它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是中华文明的根基和命脉。
手工技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以手工劳动进行制作的技术与工艺。
手工技艺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它和社会生产、日常生活有紧密的联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为要从事劳作,就得制作工具......,因为要解决"开门七件事"的问题,就得加工粮食、榨油、榨糖、酿造、腌制、制茶、制革......,因为要安居乐业,就得盖房子,就得有泥瓦工、石工、木工......。
本质上讲,手工艺是一种创意打扮人们生活的文化,是一种满足人的物质及精神生活需要的造物艺术。
但随着人类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曾经非常熟悉的手艺活已离我们远去。
由于观念和体制等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传承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研究基础很差,家底不清,特别是在工业化的冲击下,许多珍贵的传统工艺已处于濒危状态,有的已湮没失传......。
在我们滨州就存在许许多多的现实例子,如再不采取措施加以抢救,势必将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滨州历史悠久,在农耕经济的基础上,传统手工艺比较发达,为带动当时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许多村庄以姓定村,又因村里曾经从事某种手工行业,会某种手艺,故取村名为油坊李、勺子徐、簸箕王、篦子张、铁匠魏、豆腐胡、木匠景、白布韩、刀子王、王铁锅、银子刘、打油张......,而如今,曾经的辉煌已经不再,曾经赖以生存的手艺早已失传,大都已空留其名。
现在,有些手艺已经渐渐的离我们远去,如不真正采取措施加以抢救,今后恐怕只有在博物馆里可以见到了。
博兴县的蓝印花布、彩印花布、柳编箢斗、簸箕,滨城区的彩纸翻花木制水舀子、泥塑,惠民县的圈椅子、制鼓、抒和综、毡靴、葶杆灯笼、洪炉打铁,阳信县的桑皮纸、锡壶、黑陶,还有普遍存在于广大农村的中式衣服的盘扣等等,这些传统手艺一向主要是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现在有的濒临失传,有的随着老艺人的离世,已经失传。
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编讲座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编讲座报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此次讲座我为何介绍柳编呢,因为我来自被誉为柳编之乡的山东临沭,从小就接触这门手艺,也对于此略有些了解。
自打幼时,母亲便以此门手艺来维持生计,柳编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在古代人们只是作为普通的日常实用品,直到20世纪后几十年代才逐渐兴起,也渐渐地成为中国部分地区出口创汇的项目。
全国有三大柳编生产基地,湖北,山东,安徽。
柳条柔软易弯,粗细均匀,色泽高雅,通过新颖的设计,可以编织成各种朴实自然造型美观,轻便耐用的实用工艺品。
其产品包括:柳条箱、饭篮、菜篮、炕度等,而我们当地的柳编会做成一些生活中的大件家居产品,沙发、吊篮等,非常的实用,放在家中,也不唯是一件很好的装饰品。
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产品不断更新,会有更多的新颖实用美观的柳制品展现在客户的面前。
2008年6月7日,柳编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编名录。
在我们当地也注重对抗编文化的保护,成立了一个成品展馆,供人们参观学习。
而柳编这门手艺是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
我的妈妈、姥姥、身边的大爷大娘也都会这门手艺,我们那里还有一句俗语说“走东南闯西北,不如在家编花篮”。
我们当地的“柳”不是树枝上的柳条,而是从地里插枝生长的柳条。
每年分两季去收割,用机器把外面的“皮”剥掉,用里面白色的枝条进行编织,通常在收割完以后会晾上几天,把其水分给晾干,便于放存而不至于长毛,等到用的时候再拿来浸泡使用。
而编织的步骤也是比较复杂的,首先需要“打底”做好底以后再一根根地编起来,当然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编织,编织最后如果有需要编织“耳朵”就需要进一步的加工,然后再把上面进行缠绕起来。
经过晾晒以后就可以上色使用了。
近两年来,随着政府的大力扶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我们当地已经形成对抗编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特色的经济链,而对于这一门手艺也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前来学习,更好地去把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编传承下去。
十一月家长委员会活动2doc
十一月家长委员会活动------博兴手工艺品活动本月月底我班家委会商议后决定去博兴参观手工制作。
先了解博兴文化。
博兴的手工编织主要分为草编、蒲编、柳编、苇编、条编等门类,产品达到几千个之多,花色款式新颖别致。
目前,全县草柳编工艺品自营出口公司达到10家,年自营出口值达到500万美元。
其中,新源工艺品厂年自营出口值达到300万美元,成为全市最大的工艺品自营出口公司。
草编系选用生产的菖蒲、玉米皮、麦杆、茅草等为原料的手工艺技术。
草编产品花样齐全,品种繁多,再配以各种国际流行色,达到绚丽多彩,格调别致,朴素大方,美观实用的要求。
小麦杆经筛选、熏染可编掐成草帽、提篮、茶杯套、花壶垫、地毯和小巧玲珑的儿童玩具。
蒲编制品有蒲凉鞋、蒲墩、蒲团、蒲垫、蒲窝等。
蒲鞋分单、双底两种,其规格按人的性别、年龄而异,有数十个品种花色。
蒲窝又叫做“绑”,它具有柔软、轻快、温暖、舒适的特点,是理想的御寒佳品。
柳编产品的种类大体有:柳箱、柳桌、花环、果盘、花篮、柳门、柳帘等100余种。
柳编以其技术精湛、造型优美、花样齐全、坚固耐用而著称。
原料一般选取杞柳、柽柳、倒垂柳等,整个工艺包括采集、泡制、修条、编制、熏染、晒晾等过程。
泡制要软硬适度,修条要匀称,编制要紧凑结实,熏染和喷漆着色,用漆要稠薄适度,色调搭配应得当。
苇编,以芦苇为原料进行编织。
在择料上有粗细、白黄、硬软、高低、宽窄、长短之分。
苇帘有30个品种100多个规格,制作工艺考究,其特点是重量轻,风感柔和,制作精巧,美观实用。
苇丝帘画是一种高档豪华悬挂装饰品,以细苇丝、宝塔线、木杆、铝钉等制成,由名家作画题字。
参加对象:全班家长及孩子(自愿)。
组织人:家委会主任及家委会成员。
组织流程:1、注意交通安全2、参观并拍照留念3、照片传给班主任,利用班会放给同学们欣赏并交流分享心得.4、参观结束后叮嘱家长们注意行车安全。
本次参加的学生有:刘悦涵、孙育冰、刘智超、郭美雪、陈为皓、赵天姿、李宇涵、张佳慧、齐彦闰、王子正、卜文杰、丁凯棋、马书凡、王翊柯、王邵屹。
请列举我们博兴县的三种特产并选择其中的一种设计一句广告语
请列举我们博兴县的三种特产并选择其中的一种设计
一句广告语
一.博×对虾
博×对虾壳薄肉质饱满,体色浅灰,全身不具斑纹。
个体大,规格整齐,个体差异小,最大规格62.5克,一般上市规格25克左右,整齐的可连壳冷冻精包装,也可加工成优质虾仁,晶莹光亮。
经常食用能增强人体对传染病的抵抗力,并能有效地防治和治疗夜盲症。
二.博×金丝鸭蛋
博×金丝鸭蛋是山×省××市博×县的特产。
博×县所产的金丝咸鸭蛋,蛋壳呈青色,外观圆润光滑,蛋心为红色、营养丰富。
金丝鸭蛋,蛋壳呈青色,外观圆润光滑。
金丝鸭蛋在我国历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爱,在市场上也备受青睐,博×金丝鸭蛋久负盛名。
该产品的特点是蛋心为红色、营养丰富。
它富含脂肪、蛋白质以及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还含有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和人体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而且容易被人体所吸收,优质的咸鸭蛋咸度适中、味道鲜美,老少皆宜。
三.博×西红柿
博×西红柿是山×省××市博×县店子镇的特产。
博×县××镇被中国地区开发促进会命名为“中国优质西红柿之乡”。
广告语:
1、博×金丝鸭蛋,清香可口,绵绵的口感,咸度适中,色泽艳丽,它油而不腻。
2、博×西红柿营养丰富,口感独特,肉质饱满细腻,汁多皮薄。
3、博×对虾,它那鲜香的口感,总能触及到食客门的内心深处。
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滨州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戏曲曲艺、民俗活动、口头传说和手工技艺等,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凝聚着滨州人民的想象力、创造力,有着浓厚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情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推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滨州具有重要意义。
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提高对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其中主要有:一、民间文学(8项)董永传说(博兴县)、白龙湾传说(惠民县)、陷棣州传说(惠民县)、东方朔传说(惠民县)、丈八佛传说(博兴县)、魏休庵传说(博兴县)、蒲菇城传说(博兴县)、泰山奶奶传说(沾化县)。
二、民间美术(4项)清河镇木版年画(惠民县)、惠民泥塑(惠民县)、滨州剪纸(滨城区)、长山门笺(邹平县)。
三、民间音乐(4项)锣鼓经(博兴县)、打击乐三翻九转(阳信县)、聊斋俚曲《八仙过海》(邹平县)、鸳鸯嫁老雕(沾化县)。
四、民间舞蹈(6项)秧歌(石庙大鼓子秧歌、大年陈秧歌、龙灯、中幡、花篮秧歌、姜楼旱船)(惠民县)、落子(惠民县)、武秧歌(无棣县)、鼓子秧歌(阳信县)、长山芯子(邹平县)、东峪车子灯(邹平县)。
五、戏曲(6项)吕剧(博兴县)、东路梆子(惠民县)、渔鼓戏(沾化县)、哈哈腔(无棣县)、哈拉虎(阳信县)。
六、曲艺(5项)鲁北大鼓(无棣县)、毛竹板(阳信县)、木板大鼓(阳信县)、渤海大鼓(沾化县)、东路大鼓(滨城区)。
七、民间手工技艺手扎灯笼(惠民县)、武定府酱菜(惠民县)、踩鼓刘制鼓(惠民县)、博兴草编(博兴县)、柳编(博兴县)、老粗布(博兴县)、布老虎(博兴县)、欢喜团(无棣县)、刺绣(无棣县)、苇帘(无棣县)、无棣草编(无棣县)、锡壶制作(阳信县)、面塑(阳信县)、虎头鞋(阳信县)、芝麻酥糖(滨城区)等。
孙建光藤柳编出世博奇缘
世博园内的西班牙馆,“身披”藤柳编外衣,状如大花篮,格外醒目,别致的设计,让女设计师贝娜蒂塔·塔格利亚布享得大名。
而编织西班牙“花篮”的山东农民孙建光和他的乡亲们虽不为世人所知,但他们也为参与了“一件大事”而自豪。
孙建光:藤柳编出世博奇缘本报记者张海峰逄春阶通讯员陈彬安雷生7月15日下午,顶着急雨,我们来到博兴经济开发区崇德村,一个光着膀子的中年汉子跑出来,雨点敲打着他那古铜色的脊背,这个敦实汉子就是38岁的孙建光,他微笑着伸出手:“快屋里坐!”这双藤柳编巧手,握上去很硬。
三编样品终过关孙建光的三和工艺品厂开在村旁的一所废弃的小学校里,东边的屋前还放着几片废弃的藤柳板,孙建光说,这就是西班牙馆外墙所用材料——外框架是较粗的藤条,中间填充以杞柳条制成的编织物。
床下一个箱子里放的是西班牙馆及外墙的各种图纸,该馆的设计在未建成前已经获得了世界建筑节“未来建筑”大奖,据说在上海有人想用上万元购买这些图纸,孙建光说,这些图纸很有价值,看到它们就想到了设计师的创意,复古又创新,真是值得好好琢磨。
可是耳目一新的设计,要付诸实施,却困难重重。
当时,负责施工的中建八局工程技术人员拿到图纸后大吃一惊。
“以前从没造过这样的建筑,我们光是研究图纸就花了几个月,和设计方的邮件往来不下6000封。
”负责西班牙馆项目的建工八局项目经理韩淼兵说。
为寻找藤编高手,他们跑遍了广东、江浙和上海,最终把目标锁定在有“中国草编之乡”之称的山东省博兴县。
“李华江是领着承包商朱昌业来的,请人编了一天,结果没相中,才找到了我。
我就叫上我姐夫和姐夫的侄子去了,看了图纸,轻轻松松编了三个样品。
发到了上海。
当时,他们没说让我干。
”孙建光说。
没想到,从上海回到博兴一周,上海方面再次让孙建光去。
西班牙专家要亲自看着孙建光编。
“十几个西班牙人盯着我编,简直就是考试啊,编了一天,编完后,西班牙馆项目主管伊格·佩拉萨朝我伸出大拇指。
”就这样,来回倒腾了三个月,承包商朱昌业跟孙建光签了合同,中建八局跟朱昌业签了合同,西班牙馆项目主管跟中建八局签了合同。
滨州阳信有什么特产
滨州阳信有什么特产1、滨州有什么小吃街吗?滨州沿渤海十路,在黄河六路和黄河八路之间建成28000平方米民族小吃一条街,包含23个民族特色小吃,20多个地方特色小吃。
滨州内饮食习惯,面食除馒头外,还有烙饼、蒸包、火烧、面条、煎包、水饺等品种,菜以新鲜蔬菜为主,间有肉蛋鸡鱼;常年喝大、小米粥和稀饭;茶点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滨城区等地饮茶尤甚,宴请宾客饭菜丰盛,有冷盘、热炒、大件(全鸡全鱼)、甜货等,多达十几道菜;逢年过节,家家备酒、肉、鱼、菜。
(1)滨州阳信有什么特产扩展资料:滨州土特产美食小吃:1、滨州锅子饼滨州锅子饼是山东省滨州市的特色小吃。
锅子饼呈蛋黄色,饼美味香。
以其做法精细,食之酥而不硬、香而不腻、味鲜可口、老少咸宜而久负盛名。
滨州“邢家锅子饼”被审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滨州芝麻酥糖滨州芝麻酥糖是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的特产。
滨州芝麻酥糖以其制做工艺精细、造型美观、营养丰富、香酥甜脆、食之不腻、芝麻浓香而闻名于世,独具地方古色风味,堪称美食界一绝,深受广大消费者和国际友人的喜爱。
3、博兴千张粉皮博兴千张粉皮是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的特产。
博兴粉皮以绿豆为原料,精工制作而成。
特点是薄而透明,耐煮耐炖,是凉拌、烹炒和做汤之佳品。
4、无棣梭子蟹无棣梭子蟹是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的特产。
无棣梭子蟹,又称三疣梭子蟹,具有肉鲜味美的特点,堪称“海鲜一绝”。
5、阳信香椿阳信香椿是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的特产。
红芽香椿是阳信县香椿的主要品种,主要采食早春嫩芽,幼芽红色,香味醇浓,营养丰富。
阳信县现拥有全国最大的“香椿园”。
6、阳信鸭梨醋饮阳信鸭梨醋饮是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的特产。
以鸭梨汁和陈醋为原料制成的阳信鸭梨醋,酸中有甜,甜中带酸,消解了纯醋的酸味,还带有鸭梨汁的甜香。
7、阳信紫花苜蓿阳信紫花苜蓿是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的特产。
阳信紫花苜蓿,以株茎粗壮,花繁叶葳,细嫩高产,营养成分丰富而闻名中外。
参考资料:网络-滨州2、滨州有什么特产?沾化冬枣、长山山药、金丝小枣、惠民蜜桃、芝麻酥糖等。
博兴柳编简介
博兴柳编简介
博兴柳编,是中国山东省的一种传统手工编织工艺,也是中国柳编的代表之一。
博兴县位于山东省滨州市,以其悠久的柳编历史和精湛的编织技艺而闻名。
博兴柳编起源于古代,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在这个地区,由于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柳树生长茂盛,因此当地的农民开始利用柳树的枝条进行编织工艺,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柳编文化。
博兴柳编的技艺代代相传,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博兴柳编以其精细、工艺复杂和独特的造型而闻名。
编织师傅们采用柳条、麻线等天然材料进行编织,通过巧妙的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各种精美的编织品,如篮子、鞋子、帽子、盒子、花瓶等。
其中,博兴柳编的花篮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其精美的外观和细致的工艺让人叹为观止。
在博兴县,柳编技艺被广泛传承和发展。
当地政府和社区组织定期举办柳编培训班,吸引着许多对柳编感兴趣的人前来学习和交流。
同时,柳编也成为了当地的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和购买柳编作品。
通过博兴柳编的传承和发展,当地人民保护和传承了一项宝贵的手工
艺品,也让柳编这一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博兴柳编不仅是一种手工艺品,更代表了博兴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美的追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独树一帜的柳编壁画
作者: 唐春华
出版物刊名: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页码: 28-29页
主题词: 候机大厅;中央美术学院;国际航空港;块大小;艺术作品;男耕女织;东方神韵;仰韶;窑彩;圈纹
摘要: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一个具有现代先进水平的国际航空港,候机大厅内有一组大型壁画,其中中餐厅的壁画,题为《咸阳,咸阳》,是中央美术学院秦岭教授设计,由山东博兴县工艺美术公司负责制作完成的,她是我国目前第一块柳编壁画。
壁画长10米,高3米,有17块大小形状各异的柳编画组合而成,壁画以其浓烈的东方神韵,在众多的壁画中独树一帜,吸引着来往的国内外友人。
博兴草柳编的编织过程和编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博兴草柳编的编织过程和编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博兴草柳编是一种古老的编织技艺,传统上用于制作篮子、筐子、帽子等日常用品。
下面将介绍博兴草柳编的编织过程和注意事项。
1. 准备材料:选择优质的草柳,清洗干净后晾干。
2. 制作底座:先将草柳交叉编织成一个圆形底座。
注意底座大
小要与编织品的大小相符。
3. 构造编织品的形状:在底座的周围绑上一些草柳,根据需要
的形状和尺寸构造出编织品的形状。
4. 编织主体:将草柳分成若干束,分别编织成较长的条状,然
后沿着构造好的形状逐步编织成主体。
注意草柳束的大小和数量要根据需要的编织品大小和形状来调整。
5. 整体固定:完成主体后,再将周围的草柳与主体相连,使整
个编织品更牢固。
同时可以再进行一些修整和调整,使编织品更加完美。
注意事项:
1. 在编织过程中,要注意草柳的湿度和柔韧度,不要让草柳太
干或太湿,否则容易断裂或变形。
2. 草柳束的大小和数量要根据需要的编织品大小和形状来调整,不要太多或太少,否则会影响编织品的质量。
3. 底座的大小要与编织品的大小相符,否则会影响整个编织品
的形状和稳定性。
4. 在整体固定时,要注意周围的草柳与主体相连的牢固程度,
以免编织品松动或变形。
5. 在编织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手势的稳定和均匀,以免编织品出现偏差或不平整的情况。
汉代孝子董永的故里——山东省博兴县
龙源期刊网 汉代孝子董永的故里——山东省博兴县作者:来源:《农村百事通》2013年第21期山东省博兴县位于鲁北平原黄河下游南岸,地处黄河经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区的接合部,京津唐和山东半岛两大经济区的交汇处,与淄博市、东营市相邻。
博兴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远在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境内已是父系氏族社会。
周代即为东方大国蒲姑国治所所在地,齐国曾在此建都,春秋末置博昌邑,战国置博昌县,五代后唐时改博昌为博兴至今。
博兴是汉代孝子董永的故里,中国优秀传统剧种——吕剧的发祥地,中国戏曲之乡,孝文化、戏文化、佛文化闻名国内外。
博兴县境内土地肥沃,适种性广,宜耕期长,盛产小麦、棉花、大豆、玉米以及林果、蔬菜等多种农副产品,是山东省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沿黄河一带生产的大米,米质优良,香气浓郁,远销京、津、沪等省市,声誉极高。
博兴县是闻名遐尔的“中国优质西红柿之乡”,所产的“绿康”牌西红柿和“好爽”牌无子西瓜享誉省内外。
博兴县是全国草柳编工艺品出口基地和全国蒲草系列工艺制品唯一的产地。
目前已发展到15大系列200多个花色品种,产品以精湛的技艺、优美的造型赢得国内外客商的好评,远销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博兴县矿藏丰富——境内主要有石油、天然气和沙砾等矿产资源。
其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
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前线基地就设在博兴县陈户镇、纯化镇。
县内油井林立,输油、气管道纵横,目前已发现含油面积100余平方公里,井口达800余眼,是胜利油田的重要产油区。
博兴特产有麻大湖白莲藕,莲藕九孔,白嫩多汁,甜脆无渣,营养丰富。
生吃清脆爽口,余香绕舌。
博兴县是鲁西最大的辣椒交易市场,年产5000吨以上。
千张粉皮盛产于滨州市博兴县店子镇的张侯、九台等村庄。
以绿豆为原料,精工制作而成。
其特点是薄而透明,耐煮耐炖,是凉拌、烹炒和做汤的佳品。
近年来兴起的山东省民俗旅游点寨郝村、柳桥村,村舍典雅,民情淳朴,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山东博兴淘宝村
山东博兴淘宝村“传奇”位于黄河三角洲的博兴县,因湿地较多,大小湖泊里都生长着茂盛的野生芦苇、蒲草,这些植物的茎叶可用来编织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及工艺品。
在博兴县城的南部,有个湾头村,濒临麻大湖,并有小清河、支脉河贯穿,这里的村民有着草柳编的历史传统,对于湾头村的女人来说,草柳编更是一种习俗和本能。
眼下,随着信息化、市场化的发展,在这个约5000人的村庄里,一些头脑灵活的本地人,都做起了草柳编的相关生意,湾头村已由一种离散式的加工生意,升级为拥有相对完善上下游的产业链模式。
【湿地形成地理优势无本宝藏成就草编工艺】从博兴县出发,出县城向南行,大约3公里,就是湾头村。
从地理位置上看,湾头村水资源丰富,位于素有“北国江南”美誉的鲁北最大的淡水湖———麻大湖湖畔,同时又有小清河、支脉河纵贯,湿地较多。
适宜的环境,让野生的芦苇、蒲草生长的十分茂盛。
而这些植物的茎叶都可以用来做编织材料,这些取之不尽的无本宝藏成为当地草柳编盛行不可缺少的基因。
湾头村的妇女,没事就坐在小板凳上,拿着沾湿的蒲草,双手拧啊拧,一会儿功夫,一双草鞋、一个草垫就编出来了。
记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博兴草柳编的历史可追溯到清代,据文字记载,清代博兴境内草编技艺就形成了一定规模,编制的防寒蒲鞋畅销京城。
“就是靠着这门祖传手艺,才能生存下来,”湾头村上了年纪的安大爷坦言,“早些年,家里穷,那时候老婆就在家编筐篮子,我拿出去卖,换来的钱买粮食,才没被饿死。
”据了解,湾头村由于缺少耕地,编织,外出打工和做生意成为主要的谋生方式,而草柳编手艺能够传承至今,跟湾头村人多地少有一定的关系。
“过去,上至七八十的老太太,下至七八岁的小姑娘,人人都会编织。
”村民周小芹告诉记者,村里上了年纪的妇女几乎人人都会草柳编织,“对湾头村女人来说,草柳编是一种习俗和本能。
以前我们女孩儿到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跟大人学编织,帮大人打下手。
”周小芹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的80后、90后几乎都不学草柳编了,作为70后编织能手,她也是村里为数不多的。
草编制品:当老手艺遇上互联网
材料 编织完后 ,统一 回收 。贾培 晓 来的 。
希 望 改 变 这 种 类 似 家庭 作 坊 的状
目暖 今 年 要 拓 展 自 己的 产 品
@
夫 创
湖 南省张 家界市桑植 县是贫 困 行车 当工 资抵给 了他 。 “我就骑着
县 ,刘前 军的家——定 家峪村 更是 那辆 旧 自行车赶 回家过年 ,上午 l0
货 , “叮咚”声 成 了湾头村 男女老 业的兴起 可以让年轻人 从 中发现 商
少熟悉 的声音 。在分享 电子商务 红 机 ,让 家乡的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利的 同时 ,当地 的草柳编 产业也在
塑 造线上 品牌
发展过程 中摸索 出了 自己的道路 。
贾 培晓开始 意识到 ,虽然湾 头
目前湾 头村 的草编产 业 已经 形 村的草柳 编产业看似 红火 ,但 是大
百年 前开 始 ,就 利用这些植 物的茎 蒸 ,去水后 贮藏 起来备用 ,工人每
叶编制各 种生活 用具 ,孕育 出了草 编 织一个器物都 需要重复这 三个环
柳编文化 。
节 ,所 以草编 制品的生产周 期 比较
湾头村 隶属于博 兴县 ,由于挨 长 ,湾头村最好 的草编 工匠每天只
着麻大 湖 ,水资 源丰富 ,蒲草生 长 能编制一个 1.2米 长的茶几 。
位于 大 山深处 ,走 1个多 小 时 山路 点从张 家界火车站 出发 ,直到 晚上
才能到达最近 的集镇 。
l0点才 骑到家 。”刘 前军 回忆 ,一
读 书时 ,刘前军是 当地远近 闻 路上没有 吃饭 , 口渴了就喝路 边山
பைடு நூலகம்
培 育供应链
产 业化可 以让更多 的年轻人 拾
博兴草柳编的编织过程和编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博兴草柳编的编织过程和编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编织博兴草柳编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手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工艺特点。
博兴草柳编制品种繁多,包括篮子、箱子、椅子等各种器具和艺术品。
以下将详细介绍博兴草柳编的编织过程和编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编织过程:1.材料准备:选择良好的柳条,柳条通常是在秋季采摘的,将其晾晒到适当的湿度。
根据品种和规格的不同,选择不同直径、长度的柳条。
2.柳条处理:将柳条修剪成需要的长度,并用湿毛巾或水泡软,增加柳条的柔韧性。
3.编织技巧:-缠扎:将若干根柳条组成一个编织单元,以编织中心点为起点,将柳条缠结在一起。
缠扎时要注意力度要适中,既要保证编织的紧密度,又要避免将柳条扭曲变形。
-上编:顺时针围绕编织中心点逐渐加入柳条,将柳条自上而下交织编织,并用手指或工具将柳条牢牢固定,使编织更加牢固。
-下编:与上编相反,逆时针围绕编织中心点加入柳条,编织方式与上编相同,以此类推。
-成型:根据不同的物体形状和用途,通过编织的方式进行成型,例如拧曲、交叉、翻边等。
4.固定以及整理:在编织过程中,要时刻保持编织物的形状和稳定性,避免出现松散、歪斜等问题。
完成编织后,还需对编织物进行整理,修剪多余的柳条。
二、编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选材注意:选择质量好、无虫蛀和锈蚀的柳条。
柳条的潮湿程度也要适宜,太干易断,太湿易发霉。
2.缠扎力度:缠扎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不可过紧或过松,过紧会导致柳条变形断裂,过松则会造成编织物不牢固。
3.编织顺序:编织时要注意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的顺序,以保持编织物的形状稳定。
4.编织舒适度:编织时需要保持良好的身体姿势,避免长时间的弯腰驼背,做适当的伸展运动,增加手部灵活性,避免手部疲劳。
5.细节处理:特别是在编织边缘和转角处,要格外留意细节的处理,使编织物看起来更加平整、自然。
6.技巧掌握:编织博兴草柳编需要经过长期的锻炼和实践才能达到熟练的水平,需要注意掌握各种编织技巧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兴特色——柳编柳编技艺是我国传统的手编技艺,经过历代艺人的传承发展,凝聚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汗水。
绿柳丛生的博兴大地孕育着博兴柳编800多年的传承历史,博兴县是柳编技术分布的核心区域,并流传至周边地区。
同时,河南、河北、山西、江苏等省也有分布。
博兴柳编历经数代民间艺人的传承、革新,成为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式,其实用价值、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普遍认可。
博兴柳编是简单的工具与高超技艺的结合,是实用性与审美的结合,并通过编织技艺的革新,在编织结构上和制品形式上创造出许许多多不同类型的产品,满足了群众生产和生活需要。
柳编工艺品是柳编技艺的载体,以柳树枝条为原材料,采用多种编织手法编制的居家日用的各种工艺品,产品远销美国、日本、西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群众喜爱,年出口创汇额达800万美元。
博兴县早在1996年就被山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山东民间草柳编艺术之乡,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柳编之乡”。
柳编的起源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早期,原始人在从事采集作物的过程中制作各种容器和包装物,采用有韧性的植物,借助初步掌握的编织方法,制作出不同类型的柳编产品,逐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
从奴隶社会到战国时期,柳编制品在人们生活中普遍使用。
成书于战国初的《左传》中已有“箧”的记载。
据考证,用柳条编织的箧,是采用柳、线混编,将麻线所具有的强拉力与柳条的韧性、弹性结合于一体,使柳编工艺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值得一提的是,见于史籍的柳编工艺品,最有名的是“杯”。
“杯”是先用柳条编成各种杯、盘等日用器皿,再用油漆加工成成品。
这种柳编制品不但耐用,而且美观。
当时著名思想家孟子对于“杯”有记叙。
南北朝时期,柳编使用的“柳罐”,因其编织紧密,坚实耐用,可以用来打水灌溉农田、盛放农产品和挑运谷物等。
后魏贾思勰在他的名著《齐民要术》作了详述。
唐代出现的“栲栲”,又称笆斗,是农家扛运粮食、盛放农产品的主要用具之一,也是人们在粮食交易中常用的量具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栲栲已不再作为量具,但是作为一种农村家庭日用器具,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宋代以后,柳编制品已比较广泛用于各个方面,现农村使用的各种柳编器具,那时基本上都已经流行使用了。
北宋画家张择端在其风俗长卷《清明上河图》上,画了当时平民常用的许多柳编制品,主要有挑篮、挑筐、车筐等,其形态和编织纹路与现今我国北方常用的同类柳编制品基本相似。
元代著名农学家王祯对柳编制品也作了比较详细的文字介绍。
据《博兴县志》载:博兴柳编技艺“在县内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它发祥于兴福镇一带。
最早有一王姓青年,他用柳条编制的筐、篮、篓、箢等器具,巧夺天工,人称‘王缠’。
至今人们仍塑其像、燃香火纪念他”。
博兴县民间柳编技艺源于兴福镇“王缠”,民间还有不少的故事,传说王缠自幼丧父,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家境贫寒,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小他就非常的节俭,自己家的许多小农具都是他制作的。
有一次在地里干活,干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很累了,蹲在地头歇息,随便从地头折了柳条玩。
在手里晃来晃去,他发现柳条非常的柔软,随突发奇想,为何不用柳条编制几个筐子呢,以后运送肥料或者收获地瓜的时候用那多方便呀。
于是他就在干农活休息的时候编制了几个简陋的筐子,后来其他村民也效仿他编织了筐子和篮子。
他的母亲为了节省开支,在家里养了几只鸡,下了鸡蛋换点油盐酱醋,但是放在这里攒着的时候老是被老鼠偷吃,他又用柳条编制了箢子,把鸡蛋放在里边,然后用绳子把放鸡蛋的箢子吊在房梁上,这样老鼠再也不能偷吃鸡蛋了。
后来他用柳条编制的筐、篮、篓、箢等器具逐步多起来,花色品种也逐步多起来,简直是巧夺天工,后来他以此为生,和老母亲过起了富足的生活,并在博兴县兴福镇传授柳编技艺,当地群众家族相传,邻里相授,世代传袭。
明清时期柳编技术在博兴县兴福镇一带传播开。
清初,民间编织的有柳箱、筐、篮、升、斗、簸箕、筐萝等。
其编织技术精巧,产品样式考究大方,结实耐用,产品远销京、津、苏、浙等大商埠。
清末以后,柳编遍布全县,编制人员达4000余人。
民国时期,柳编业已遍布全县二、四、五3个区,有15000余人从事柳编生产。
民国20年(1931年),博兴县各区柳货工会代表在兴福镇成立了柳业工会,附设贷款所,创设柳编工场。
民国29年(1940年),战乱频仍,博兴县柳编业日趋萧条。
民国35年(1946年),建立柳编联社统筹管理全县的柳编业。
1950年9月,联社并入兴福合作社,1955年分出建立柳业社,专搞半成品加工。
柳编业在有组织、有管理的条件下发展很快,但产品并无创新,仍是传统的柳箱、筐、篮、升、斗、簸箕、筐萝等。
至1957年,以柳编为代表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达20余家。
上世纪70年代初,博兴县成立柳编厂,后更名为博兴县工艺美术一厂,主要生产柳编制品。
1973年,山东省工艺品进出口公司派人来博兴县发展柳制品出口业务,并组织柳编人员培训学习,并赶制样品参加了广州秋季交易会,当年出口额为6.35万元。
从此,博兴县柳制工艺品打入国际市场。
1974年,博兴县有60多种样品被山东省进出口公司选中,当年工业总产值40多万元。
1975年发展到300多个花色品种,年工业总产值150万元。
1976年,工业总产值180万元。
1977年春,博兴县在全县14个人民公社建立柳编艺品厂,负责各公社柳编生产的组织、收购等。
公社艺品厂将所收产品交县工艺美术一厂验收、整理、安装、刷漆、烘干后,包装出口。
全县柳编产品生产规模急速扩大,当年工业总产值增加到250万元。
1978年工业总产值312万元,1980年增为358万元,1982年为378万元,1984年,出口价格下跌,工业总产值降至209万元,1985年,又上升为312万元。
上世纪90年代至今,博兴县柳编业走上了产业化、规模化、供销一体的良性轨道,产品在日本、香港、荷兰、西德、美国、意大利、加拿大、新加坡、法国、挪威、丹麦、西班牙、芬兰、英国、瑞士、奥地利、比利时等国家和地区供不应求,成为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
柳编制作工艺柳编制品的生产过程大体分为选料、上色、浸泡、编织、熏蒸、晾晒、刷漆等7个环节,全部采用手工制作。
1、选料。
杞柳,以伏天杞柳为最佳,这时的杞柳刚成熟,质地柔软,韧性强,剥皮容易,颜色白,直径约为5-10毫米,长度100厘米左右。
2、上色。
根据设计要求,将所需要的各种颜色均匀的涂在用料面上面,并晒干。
3、浸泡。
将涂有颜色的用料,放入水中。
玉米皮湿一下就行,否则,时间稍长,就会变成黄色。
粗柳条要浸泡20分钟,细柳条10分钟。
浸泡的目的,是为了使其变软,易于弯曲,增加其强度,方便编织。
4、编织。
按照一定的形状和规格进行。
所有工具有:铁签、果枝剪、尺子等。
5、熏蒸。
编织出的成品,要用洗衣粉进行擦洗。
其目的:一是为了清洁,二是增加湿度。
然后,将成品放入熏室内,用放在容器内的硫磺点燃熏蒸2小时,熏蒸时必须将熏室门窗密封。
6、晾晒。
熏蒸后的成品要及时地进行晾晒。
熏蒸和晾晒都是为了防止产品发霉和变形。
7、刷漆。
晒干以后,刷上清漆,使其经久耐用、不易退色、增加亮度、美观好看。
柳编制作方法及种类编织方法主要有穿、缉、拧、系、编、织、缠、绞等。
柔韧的柳条在编制者的手中简直可以用快活的跳跃来形容,看到农家妇女们边说边干的场景,就很容易让人想起中学时候语文课本里《白洋淀》里说的场景,令人敬佩又令人兴奋与喜悦。
制品种类有300多个花色品种,主要包括:洗衣筐、小耳篮、大柳筐、圆筐、花盆套、纸篓、提篮、童篮、挂篮、方盘、面包筐、酒瓶篮、流行箱、大簸萁、簸萁、箢子、柳衣箱、柳帘、水斗子、宫灯、屏风等产品。
柳编产品按用途又可分为五类:1、提篮类,如礼品篮、水果篮。
2、盆套类,用于花盆的修饰。
3、工具类,如笤篱、笸箩、簸箕等。
4、家具类,如柳衣箱等。
5、装饰类,有小挂件、玩具、墙饰等。
柳编的重要价值柳编技艺在博兴县已有800多年的发展历史,历经数代民间艺人的传承、革新,已成为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式,其实用价值、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得普遍认可。
柳编是简单的工具与高超技艺的结合,是实用性与审美的结合,并通过编织技艺的革新,在编织结构上和制品形式上创造出许许多多不同类型的产品,满足了群众生产和生活需要,同时,柳编技艺这种民间艺术形式也得到长足的发展。
柳编技艺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间技术,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具有以下特征:1、柳编技艺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实用和审美创造活动,其特点是以熟练的、专门化的技巧,对柳条等原材料和编制工具的掌握和运用,是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的重要手段。
2、柳编技艺的民众性。
柳编技艺是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每件工艺品的创作过程与流传过程,是在共同劳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3、柳编制品原材料广泛,充分利用韧性植物的特点,注重色泽、肌理,追求天然,体现了劳动民众的淳朴、淳厚、真诚的品性。
4、与一般的传统艺术相比,柳编造型观念的主观性更加突出,是民间实用技术和民间工艺美术的有机结合,也是实用性与审美的有机结合。
经过800多百年的传承,柳编技艺的生存空间、技艺特征、衍生谱系发生了重大变革,再加上产业化的影响,传统的柳编制作技艺遭遇严重冲击,如何传承这一优秀的民间手工技艺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博兴县委、县政府也加大了对这一产业的重视,加强了对这一传统工艺的保护力度,相信在以后的发展历程中,柳编在给人们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更好的传承这种优秀的民间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