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视野中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功能与建设途径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内容及途径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内容及途径■赵立涛 张 旭/西安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摘 要:本文以中共中央十六号文件精神为指导,就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功能、内容及途径进行了阐述,旨在探索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校 校园文化 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考察,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区域和特殊群体的文化形态,始终站在社会进步思潮的前沿,是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形势和新情况,深刻认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深刻认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校园文化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有力载体,做好高校文化建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教育功能:(一)示范功能校园文化的示范功能是指校园文化的主体中的优秀人物对其他人的示范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者在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求学与做人的环境,而在求学与做人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最大,是学生主要的模仿对象。
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明修养,治学态度,生活方式以及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好的榜样是某种思想品德的具体体现,具有生动、鲜明的形象示范作用,使人们对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易于理解,易于效法,使人们受到感染的激励,因而具有强烈的教育示范作用。
此外,都见于校园中的书画墨迹,雕塑,纪念碑亭,历史名人塑像等人文景观,也都对生活于其中的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示范作用。
(二)导向功能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所构成的文化氛围,深刻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的生活方式。
它是一种客观的实际的环境力量,起着制约和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所以,一旦形成人们的意识,就会变成一股巨大大的导向力量。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路径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路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社会文化工作的根本指针。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院校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提升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四有”青年学生, 建设和谐校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当前, 我国校园文化工作在取得了辉煌成绩的同时, 也存在一些问题, 与新时期学校建设对校园文化工作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如何加强新时期校园文化工作,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功能, 成为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建设大学校园文化的主要作用大学校园文化是高校培养“四有”大学生的主战场。
良好的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具有育人功能、校园文化净化功能及社会文化导向功能。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 提升了“先进文化”在我党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
校园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校建设中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为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这就要求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高尚的情操塑造人。
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就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努力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
2.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起着培养人、塑造人、激励人的作用(1)校园文化具有提高学生信息素质的功能。
信息素质是人类素质的新标志, 也是信息社会大学生的基本素质。
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 是弘扬校园主流文化的阵地, 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平台, 是获取各类知识信息资源的宝库。
校园网络文化具有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的作用。
一方面, 它可以增强学生信息意识, 使学生认识到跨越时空的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了终身学习的机遇,使个性得到优化、能力得到内化。
另一方面,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信息能力, 掌握信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提高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提高信息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素质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素质教育本文主要论述了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及作用.揭示了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关系,提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的措施。
[标签]校园文化大学生素质教育因此,高等学校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已成为关系学校生存发展的大问题。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涉及学校的各个方面,其中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在学校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有一位著名大学的校长在谈到自己当校长多年的体会时说:“办大学就是要办一个氛围。
”华中理工大学的一位教授提出“泡菜”理论,其意思是:泡出来的白菜、萝卜的味道,取决于泡菜水的味道。
也就是说,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素质取决于大学的文化氛围。
办大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而当代的大学生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主体,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在与环境的信息交流中,不断感受、体验、思考、提高自身的素质,所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寓大学生素质教育于校园文化之中。
因此,对于高等院校,建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学校校园环境,形成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十分重要的。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及作用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的,是学校师生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办学的灵魂,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是学校生存、发展、兴旺的精神支柱。
校园文化包括以下内涵:(1)校园文化的形成,是校园内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实践活动中共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集体共同拥有的成果。
(2)校园文化既是意识形态的,又是物质的;既有精神文明的综合效应,又有物质形态显现出来的校园风貌;既有教育内容,又有教学内容;既有现实的存在,又有历史的积淀。
在具体内容上,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
(3)校园文化的主体是生龙活虎的大学生,主导是诲人不倦的教师,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成人、成才。
(4)校园文化一定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不能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和原则,要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培养人才素质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学校文化建设的含义、内容及意义.
第四种是我们的认识
“学校文化”是学校所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以师生 价值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核心以及承载 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包括学校的教 育目标、校园环境、校园思潮、校风、学风以及以 学校教育为特点的文化生活、教育设施、学生社团 组织、学校传统习惯和学校的制度规范、人财物管 理等内容。但学校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指学校在长期 的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核心)。
谢谢各位领导与老师!
(2)学校文化的中间层
主要指学校中特有的规章制度、管理条例、 学生守则、领导体制、检查评比标准,以及 各种社团和组织机构及其职能范围等,也称 之为学校的制度文化。这是学校文化的保障 体系。
(3)学校文化的内隐层——核心层
主要指学校内师生认可的行为方式、价值观 念、群体目标、治学态度以及种种思想意识, 表现为学校人际关系、学校风气、校园人的 审美趣味、道德情操、思维方式等。这是学 校文化的深层构成,是学校文化的内核。
(2)建筑文化的文化载体是大楼、校道、 地面、走廊、楼道、楼层、墙壁、卫生间、 办公室、教室、实验室、功能室、会议室、 体育馆、图书馆室、展览馆室等。 建筑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是艺术化、生活化、 人文化、学园化、低龄化布局合理、协调和 谐。
(3)景观文化的文化载体是教学楼、办公楼、实验 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宿舍楼、文化牌楼、墙 体文化围墙、楼廊文化墙、校门文化墙、厅科技大 厅、艺术大厅、科技长廊、英语角、艺术长廊、书 画长廊、园生物园、板报园地、广播园地、区教学 区、办公区、信息技术区、艺术活动区、运动区、 休闲区、光荣榜、角读书角、环卫角、电脑网吧等。 景观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是按学科、德育、文化传 统进行命名,布置典雅、宁静优美、相映成趣用艺 术美化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探析【摘要】大学校园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校园文化建设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校园文化;素质教育;作用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作为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文化,它既是德育教育的平台,又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正能量的校园文化是凝聚合力的精神力量,是课堂的延伸和拓展,它总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渗透着某种思想、规范、价值体系,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规范着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校园文化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法律素质及道德素质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赋予时代特征、体现社会主义特点、彰显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校园文化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具体来说,校园文化指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
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德育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协调发展的、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及途径探析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及途径探析作者:刘军刘绚艳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年第33期摘要:高校校园文化作为文化体系中的一个层面,是从属于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
它既有社会文化的共性特征,也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对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对于高层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是当今教育研究的一大热点,如何认识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内涵,如何建设适合高校自身发展的校园文化,如何利用校园文化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
校园文化建设涉及以校风、教风、学风、政风等为核心的校园整治、舆论导向、学习氛围、道德风尚、文化娱乐的品位、艺术活动的组织、师生关系及一些物资设备的支持和保障等。
高等学校是为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不同国家,不同制度的任何学校,立足社会和时代都有一定的指向目标。
校园文化显然要与这一目标相一致。
高校的校园文化本身就是极富知识、智慧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不论是教育活动还是服务、管理活动,不论是物质环境、精神分为,还是组织活动方式,无时无处不闪现智慧之光。
大学生在这样的文化里才能受益和成才。
校园文化的建设主要应该从如下方面展开:一、共创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是全体师生员工的精神面貌,它具体体现在学风、教风、领导作风等各个方面,是校园文化的灵魂[1]。
良好的校园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推动力。
因此,创建良好的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创建良好的校园精神,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主流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保证高校校园文化沿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正确的方向发展。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本论文为提纲式论文,简单扩充就可以成为一篇完善的论文。
欢迎你使用!浅析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逐渐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方面。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包括教育理念、校园环境、文化传承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着手,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具体实施措施。
教育理念的影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一步是从教育理念入手。
高校的教育理念不仅影响到教学质量,还会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校应该秉持人文主义思想,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创造出优秀的人才和文化。
校园环境的打造高校校园环境对于校园文化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校园环境包括校园内部的建筑、景观、标识等方面。
要想打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需要充分利用校园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将现代与传统结合,弘扬本土文化。
另外,校园还应该注重精神文化建设,如创建文化广场、艺术长廊、演讲课堂等,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校园文化氛围。
文化传承的实现文化传承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
高校应该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结合当地的民族文化,借鉴国内外的优秀文化,创造出独特的校园文化。
文化传承的实现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如文化活动、文化传媒、文化教育等。
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艺比赛和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总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是通过教育理念、校园环境和文化传承三个方面的努力,创造出浓郁的校园氛围和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和学术文化的融合,推动高校的发展。
高校思政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与文化素质教育
高校思政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与文化素质教育高校思政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校园文化建设与文化素质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高校思政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关系及其具体实施方式。
一、高校思政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思政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旨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品性。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1推进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尤为重要。
高校可以举办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如书法比赛、中国画展览、诗歌朗诵等,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妙与魅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1.2培育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氛围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高校可以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讲座、演讲比赛等,让学生能够接触到积极向上的思想,塑造阳光、积极、自信的校园文化氛围。
1.3建设和谐友善的校园环境高校应该致力于建设和谐友善的校园环境,让学生能够在和谐与友善的氛围中学习与成长。
高校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组织一些团队活动,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团队合作能力。
二、高校思政教育的文化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是指人们在与人相处、处理事务时所表现出的综合素质,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在文化素质教育方面,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2.1开设多样化的文化素质课程高校可以设置多样化的文化素质课程,如社交礼仪、人际沟通、跨文化交流等,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养。
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2.2组织实践活动高校可以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活动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锻炼实践能力,增长社会经验,培养社会责任感与服务意识。
2.3倡导全民阅读阅读是培养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
高校可以鼓励学生多读书,组织读书分享会,提供丰富的图书馆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高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功能及途径
硕士, 研 究 方向 为教 育管 理 。 ( 河北
[ 中图 分类 号3 c 6 4 7
石 家庄 O 5 O 0 1 8 )
[ 文章 编号 ] 1 0 0 4 — 3 9 8 5 ( 2 0 1 5 ) 1 2 - 0 0 2 8 - 0 3
[ 文献 标识 码 ] A
高 校 作 为社 会 主 义 文化 建 设 的 重要 阵地 之 一 , 对 推 动 社 会 主 义 文 化 发 展 具 有 十 分 重 要 的 作 用 。 党 的 十八大 报告 强调 , 建设社 会 主义 文化 强 国 , 关 键是
要 重 点 关 注学 校 内部 的 多元 文 化建 设 , 一些 有 条 件
的 高 职 院 校 以及 有 关 单 位 可 以 开 展 国 际 化 的 软 件 环
境 建设 , 借 助 网络信 息 、 电子 媒 体 、 纸 质 印刷 品等 , 弘
扬 学校 的国 际化 交流 内容 。
[ 2 ] 何伯虎 , 景俊青 . 国 际 化 进 程 中 高 校 师 资 队 伍 建 设 的 问题 及 对策 [ J ] . 教育与职业 , 2 0 0 9 ( 3 6 ) .
[ 3 ] 许士群 , 陈鑫. 经 济 转 型 背 景 下 高 职 院校 可 持 续 发 展 的路 径
随着 知识 经济 的兴 起 以及 经济 全球 化 的快速 发 展 , 我 国 的 高 等 教 育 已 经 是 走 上 了 一 条 一 往 无 前 的
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与途径
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与途径摘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全体师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逐渐形成的稳定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的综合,是保障学校发展的精神力量。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传播先进文化,陶冶师生情操,培育优良校风的有效途径,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且对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首先分析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探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功能;途径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一)规范功能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对学生心理的抵抗与刺激,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养成正确的文明行为与道德品质。
通常情况下,校园文化所具备的规范功能具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表现形式为软约束形态,另一种表现形式为硬约束形态。
硬约束形态是借助校园文化制度来实现的,而软约束形态是借助校园精神文化(教风、学风、校风)和校园物质文化共同实现的。
与此同时,学校通过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与课外文化来感染那些受教育人员,使得他们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中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进而更好地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成为一名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但是,有些规则制度并不会影响到学生的具体行为规范,所以,对他们还要实行以德服人、以德治校。
总之,校园文化的建设既可以弥补一些规则制度,又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发展。
(二)导向功能在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学生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在价值取向方面的选择上不够明确、较为模糊,而良好建设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制约、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使其养成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以及价值观。
从学生进入校园的那一刻起,就会接受带有正式性与规范性的基础教育,这种教育不仅出现在学习中,还出现在校园生活中。
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充分发挥导向功能。
校园文化导向功能的核心作用主要是由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任务决定的,假如校园文化所具备的价值导向是正确的,那么,对学生的影响就是正面的;假如校园文化所具备的价值导向是错误的,那么,对学生的影响就是负面的。
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2012-07高教前沿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文/武夏艳校园文化对校园人的约束是一种软约束,是相对于制度而言的。
因此,学校在抓制度改革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
一、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由于各个学者研究角度的不同,对大学校园文化的界定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分歧,一些学者把校园文化概括为:“课外活动说”“第二课堂说”“文化氛围说”“学校准文化说”“规范说”“校园精神说”。
有的学者从大学的基本属性把大学校园文化理解为:大学人在对知识进行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
有的学者把大学校园文化理解为:以大学为文化的载体,以几代师生传承和创造的大学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潘先生认为大学校园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的意思。
狭义的大学校园文化是指在高等院校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着人们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精神氛围。
它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即凝聚力和向心力。
而广义的大学校园文化是指高等学校生活存在方式的总和。
它以生活在其中的校园人为主要载体,是有别于其他区社群文化的,又具有一定特性的文化类型。
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更加注重狭义的校园文化建设,即一种精神氛围的形成。
美国学者库和霍尔把大学校园文化定义为:校园的历史和传统、价值和理想的混合,反映在学校的历史、故事、仪式、英雄的传说、标志物和哲学理念中。
结合上面各位学者的定义,我认为大学校园文化是以社会主流文化为先导,以校园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教育文化活动为依托,以学校多年的精神沉淀为基础,由校园人共同创造并认同的行为方式。
二、大学校园文化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大学校园文化的结构,我国学术界有二分法(科学、人文)、三分法(制度、精神、物质)、四分法(制度、精神、物质、行为)、多分法等。
美国学者戴尔和沙因将大学校园文化分为四个层次:人工制品、观点、价值观和假设。
马超在《美国大学学生事务研究》一书中将大学校园文化分为:环境互动理论、物理模式理论和结果组织理论。
构筑活力校园:素质教育中的校园文化建设
构筑活力校园:素质教育中的校园文化建设在当今社会,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教育的主流趋势。
它强调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深入探讨素质教育中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措施加强这一过程。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义及内涵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它由学校的传统、价值观、信仰、行为准则和共同的期望组成。
它反映了学校的整体风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
二、素质教育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实施策略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有效的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创新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和创新。
2.丰富活动形式:举办各类文化、艺术、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3.深化课程改革:推行研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4.营造人文环境:建设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提升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具体措施与实践案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推动素质教育下的校园文化建设:1.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通过文艺表演、美术展览、戏剧表演等形式,展示学生的艺术才华,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2.开展科技竞赛: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竞赛,培养他们的科技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3.推行研究性学习项目: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课题,通过调查研究、实验论证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共同参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引导者;社会则是学生实践和体验的重要环境。
因此,三方必须共同努力,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优良校园文化的形成。
校园文化 校园环境建设的途径
校园文化校园环境建设的途径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内部的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它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环境建设是为了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建设的途径。
一、培养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1. 建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如讲座、座谈会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校可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公益事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3.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比赛、展览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兴趣。
二、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1. 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学校可以改善教室设施,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 建设美丽的校园景观:学校可以进行绿化美化工作,种植花草树木,布置景观,营造出美丽宜人的校园环境。
3.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学校应加强校园安全管理,设置安全设施,制定安全规章制度,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4.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校应加强师生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出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氛围。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 学生自治组织:学校可以设立学生自治组织,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 学生社团活动:学校可以鼓励学生自发组织各种社团活动,如学术研究、文艺创作、体育竞技等,提供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兴趣。
3. 学生代表大会:学校可以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大会,让学生代表参与学校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四、加强家校合作1. 家长学校互动: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发展,共同关注学生的教育问题。
2. 家校合作项目:学校可以与家长合作开展各种项目,如亲子活动、家庭教育讲座等,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和策略一、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从广阔的角度来理解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它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三方面的工作,来构建出一所学校理想的校园文化。
具体来说,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包括如下的内容:1.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是指学校建筑、教学设施、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馆、运动场、食堂、宿舍等方面的建设,这些既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塑造优良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有人把这些称为显性校园文化。
(1)校园建筑。
(2)学校标识。
如校牌、校服等,这些标识一方面突出了学校的整体形象,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师生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3)校容校貌。
如果说学校建筑是学校的身体的话,那么,校容校貌就构成了学校的外貌。
对校容校貌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学校的整洁、干净和卫生。
第二个要求是校舍内部如教室、走廊等的装饰和布置。
校舍的装饰布置要富有教育意义,同时又要有较高的文化品味。
(4)校园美化、绿化。
2.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学校的党团组织、少先队、运动队以及各类兴趣小组,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3.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学校的形象、个性、风貌往往通过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体现出来。
(1)校风、教风和学风。
校风是学校全体成员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精神状态和作风。
优良的校风是一面旗帜,激励着教师为人师表,辛勤育人,也鞭策着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
教风是一所学校教师长期积累和形成的教学风格。
学校要花大力气创造各种条件,如经常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为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关心教师的生活疾苦等。
学风是一所学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治学态度的集中体现。
优良的学风也像校风、教风一样,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校风、教风和学风集中代表了一所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程度,每一位校长都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和策略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和策略一、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虽然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指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观、信仰、教风和学风等方面,但校园文化建设却不能仅仅从这些方面着手,因为影响这些方面的因素很多,决不仅仅限于精神方面。
我们主张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理解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即通过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三方面的工作,来构建一所学校理想的校园文化。
具体来说,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包括如下的内容:1.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是指学校建筑、教学设施、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馆、运动场、食堂、宿舍等方面的建设,这些既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塑造优良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有人把这些称为显性校园文化。
(1)校园建筑。
如果是新建学校,校址最好选在较为洁净和宽敞的地方,周围不要有太多的商店,特别是应该离集贸市场远一些。
学校的建筑应力求体现某种风格,或朴素,或典雅,或造型别致。
尽可能避免设计成“火柴盒"式的传统校舍,给人一种呆板单调的印象.即使是老校舍,也要力求体现特色,如在走廊、墙壁、楼梯旁等场所设计一些新颖别致的小装饰,给人一种和谐悦目的感觉。
(2)学校标识.为营造鲜明的校园文化,每一所学校最好有自己独特的标识,如校牌、校服、校旗、校徽、校报等。
这些标识一方面突出了学校的整体形象,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师生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3)校容校貌。
如果说学校建筑是学校的身体的话,那么,校容校貌就构成了学校的外貌。
对校容校貌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学校的整洁、干净和卫生。
第二个要求是校舍内部如教室、走廊等的装饰和布置.校舍的装饰布置要富有教育意义,同时又要有较高的文化品味,还要考虑适应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目前较普遍的做法是布置名人像、语录牌、科学家照片、学生自己的作品等。
也可设想一些其他的风格,如张贴一些美丽壮观的大自然风景图片,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鉴赏能力和环保意识。
(4)校园绿化。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及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由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组成的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结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中层结构,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本文就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及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谈点看法。
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由社会环境及学校性质所决定。
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存在不少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
社会文化也是绚丽多姿、雅俗并存,包括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文化。
尽管各级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内优化社会大环境是不可能的。
而学校不但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阵地,它担负着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因此校园文化不容许杂乱纷呈。
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优化校园文化,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小环境,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并对社会大环境施加积极影响。
二是由教育对象及环境的育人作用所决定。
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近朱者亦,近墨者黑”,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容易将学生引向歧路。
作为育人阵地的学校理应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三是由学校办学水平的现状所决定。
自从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后,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
也有的学校只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的建设;只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只注重思想认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强化而忽视间接情景的暗示。
但人的思想和某些品质是不能靠单纯的知识传授来养成的,要借助道德环境长期的细腻的熏陶,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培养起来的品质结构才具有稳定性,才能经受住外界环境的刺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质教育视野中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功能与建设途径[摘要]大学校园文化是直接影响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的重要因素,是大学有
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大学校园文化与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宗旨是一致的,大学校园文化必须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深入挖掘内涵,充分发挥功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内涵
“大凡历史稍长一点的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永恒的风景’。
构成这道‘风景’的,除了眼见为实、可以言之凿凿的校园建筑、图书设备、科研成果、名师高徒外,还有必须心领神会的历史传统与文化精神。
”①大学校园文化即属于这类“永恒的风景”,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累的重要财富;是大学办学资源中无法评估的无形资产;是在大学发展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精神力量;是影响大学综合实力的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要素。
大学校园文化是直接影响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的重要因素,是大学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因此,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建设蓬勃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够对大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
一、大学校园文化及其内涵
大学是在地域和空间上相对独立的教育社区,这一社区的人们大多具有共同的活动方式,高等教育活动使他们具有区别于其他群体的独特的、共同的价值体系、思维方式、群体心理以及思想观念。
高等教育的对象是趋向成熟的青年,他们不仅被动地接受教育,而且积极地参与校园生活,给校园赋予新的特点和多彩的面貌。
这些文化现象成为大学校园生活独具一格的标志,并造就了当代大学生区别于往昔和其他社会群体的精神风貌。
大学校园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大学生活方式的总和;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在大学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在人们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精神氛围。
②大学校园文化具有精神性、集合性、社会性、历史性、时代性和可塑性等特征。
③它是维系大学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亚文化,不论你是否意识到它的存在,无论你是否有意识地去构建,它都存在、变化与发展着,并且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大学校园中的每一个人。
④大学校园文化至少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大学校园文化来源于大学的客观生活,而大学的客观生活具有明显的层次,因此,大学校园文化也相应具有层次性,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依照存在的形态依次递进。
第二,大学校园文化的产生、发展与完善离不开一定的行为载体,大学的一切教学与学术活动以及整体学术氛围为大学校园文化提供了发展基点,同时也造就了大学校园文化的鲜明特色。
第三,大学校园文化需要特定的主体来传播与发展,即一定的主体是大学校园文化赖以产生、存在与发展的必备要素。
大体来说,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包括大学生、教师和党政管理人员。
第四,特定的制度载体是大学校园文化得以反映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学的组织制度在大学校园文化中十分重要。
大学作为一种有着明确目标的社会团体,人们之间的关系在相当程度上需由组织制度来维系。
第五,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核心要素,大学校园文化也不例外,它的核心是一种价值体系。
二、大学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
大学校园文化与素质教育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素质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校园文化建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以下功能:
1.凝练大学精神,提升素质教育。
大学精神或大学传统,是大学在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对大学理念的理解,以及为实现这个理念的一贯做法而形成的大学成员自愿遵循的共同规范。
⑤大学精神与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的无形资产;大学精神引导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精神的培育与形成;大学精神是对校园文化的高度凝练,是校园文化的精髓。
大学精神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实施“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工程”的关键。
大学精神是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面旗帜,它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行为规范将产生深刻影响。
⑥
2.引领先进文化,促进自我反哺。
大学既是传播文化的基地,也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机构,文化的传承、应用与创造是大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⑦大学校园里生活着当今社会中高智商的群体,他们中不仅有学贯中西、博大精深的专家学者,而且有当今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青年大学生。
这决定了在大学校园“酿造”形成的校园文化具有先进性、时代性、导向性。
⑧
校园文化历来是一所学校的思想和精神旗帜,对社会文化产生着重要影响,起着示范和榜样作用,同时也吸收社会文化中的积极因素。
一方面,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大学生、教师、党政管理人员充当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创造先进的社会文化;另一方面,大学文化在作用于社会文化的同时,也受到社会文化的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文化有利于促进大学精神的培育、大学校园文化的丰富与拓展,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且也有利于教职员工的综合发展。
3.塑造健全人格,培育健康心理。
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和提高,重视其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
文化素质是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因此,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根本内容和精神实质,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是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大学校园文化理应具备的功能之一。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培育健康心理品质是大学校园文化的又一项重要功能。
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十分严重。
在完善学生心理素质和
调节其心理状况方面,校园文化活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远离家庭、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学生,非常渴望情感交流,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他们提供了条件。
心理障碍的存在,往往缘于缺乏自信和孤独。
在各种适合自身特点的活动中,他们得以充分表现自己平时难以发挥的才能,从而增强了自信,也在集体活动中满足了情感交流的需要,使人格得以健全。
⑨
4.统合知识能力,实现知行合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知识与能力的来源渠道有显著的差异,理论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传授与书本练习;而实践能力则主要来源于实验教学、实训以及校外的实习活动。
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使二者有效结合起来,整合为一个以专业知识、综合知识与实践能力为主体结构的和谐的学习型载体,达到知识与能力合二为一的理想状态。
校园文化以其广博的内容拓展了大学生的视野,并通过各种文化活动促进大学生逐步建立起以专业研究方向为核心,以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为主要内容,以相关的外围知识为补充,以锻炼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网络型知行结构。
⑩
三、素质教育视野中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