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复试考试科目考试大纲【模板】
民族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民族学》科目大纲(科目代码:615)学院名称(盖章):历史文化学院学院负责人(签字):编制时间: 2014年9月18日《民族学》科目大纲(科目代码:615)一、考核要求1.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事件和人物。
3.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
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二、考核评价目标1.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核。
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突出强化基础知识中的重点知识,对一些重点知识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2.注重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和系统知识体系的构建。
能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做出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评价和比较,对社会发展规律进行理性揭示。
对既有知识进行有效迅速的归纳总结,提取知识要点,做出较为全面的评价、判断和分析。
3.注重掌握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
能够对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进行分析,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进行分析,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正确的评价论断,在掌握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一些基本观点和原理基础上,能够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三、考核内容第一章中国的原始社会第一节中国历史的开端第二节原始社会的发展——母系氏族公社第三节父系氏族公社和原始社会的解体第二章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第一节夏王朝的建立与灭亡第二节商代奴隶制国家的发展第三章西周奴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第一节西周奴隶制国家的强化第二节社会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第三节西周中后期社会矛盾和西周的衰亡第四章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的瓦解第一节王室衰微和大国争霸第二节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第三节下层民众的反抗和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第四节春秋时期的文化第五章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第一节各国封建政权的建立和变法运动第二节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第三节各国的兼并战争和秦的统一第四节战国时期的文化和社会生活第六章秦帝国的建立和秦末农民起义第一节秦帝国的建立第二节秦代社会主要阶级构成第三节秦末农民起义第七章西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一节西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巩固发展第二节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三节西汉与周边各民族的关系第八章东汉中央集权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第一节东汉前期政治第二节东汉社会经济第三节东汉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第四节东汉后期的腐朽统治和黄巾军起义第五节东汉文化和社会生活第九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第一节三国鼎立第二节西晋的短期统一及其崩溃第三节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对峙局面的形成第四节南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和南方经济的发展第五节北朝经济的缓慢发展和民族大融合第六节魏晋南北朝文化和社会生活第七节魏晋南北朝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第十章隋朝:统一帝国的再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一节隋朝前期的政治第二节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三节隋朝的文化和对外文化交流第四节农民起义和隋朝的灭亡第十一章唐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第一节唐前期的政治和经济第二节唐后期的政治和经济第三节唐代的民族关系第四节唐末农民大起义第五节唐代的文化和社会和生活第六节唐代的中外关系第十二章五代宋辽夏金时期第一节五代十国和契丹的兴起第二节北宋建立和社会矛盾的发展第三节辽、西夏及其他边疆各族与北宋的关系第四节王安石变法和北宋末年的腐朽统治第五节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第六节金朝的建立与辽、北宋的灭亡第七节南宋的建立与宋金和战第八节宋金对峙时期南北方的社会经济第九节南宋的灭亡第十节五代十国宋辽金时期的文化和社会生活第十一节五代两宋时期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第十三章元朝的大一统第一节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第二节元朝的政治第三节元朝的社会经济第四节元朝的衰落和灭亡第五节元朝的文化和社会生活第十四章明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和资本主义萌芽第一节明代前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第二节第二节明代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第三节第三节明代边疆地区各族社会经济的发展第四节第四节明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和明末农民战争第五节第五节明代的文化和社会生活第六节第六节明代中外关系和中西文化交流第十五章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進一步发展第一节清军南下和各地人民的抗清斗争第二节清代的政治第三节统一形势的发展和边疆地区的进一步开发第四节清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第五节清代社会矛盾的日趋激化第六节清代的文化和社会生活第七节清代中外关系和中国人民抵抗西方殖民者的斗争考试参考书目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版。
湖北民族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了解:集合,映射的概念、线性空间的定义与简单性质、子空间的概念、直和的概念.
理解:线性空间维数、基与坐标的概念、子空间交与和的概念、维数公式、数域P上两个有限维线性空间同构的充分必要条件.
掌握:过渡矩阵的概念及坐标变换公式、线性空间V的非空子集W成为子空间的条件、生成的子空间概念及性质、掌握V1+V2是直和的充分必要条件、同构概念及性质.
掌握:多项式的概念、多项式的运算及性质、整除的概念与性质、带余除法定理及证明、最大公因式的概念与求法(欧几里德算法)、多项式互素的概念与性质、多项式互素的概念与性质、判别多项式f(x)有无重因式的方法、本原多项式的概念及性 整系数多项式有理根的理论与方法、 Eisenstein判别法.
2.行列式
了解:行列式概念的引出及应用、排列、排列的逆序数、偶排列与奇排列的概念与性质排列、排列的逆序数、偶排列与奇排列的概念与性质、拉普拉斯定理.
8.欧几里得空间
了解:欧氏空间同构的概念及条件.
理解:欧几里得空间的定义及基本性质、向量长度的概念、单位向量、柯西-布涅柯夫斯基不等式、夹角的概念.
掌握:正交向量及性质、度量矩阵的概念;标准正交基定义、熟练掌握施密特正交化过程以及正交对角化实对称矩阵
五、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编《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1978年3月第1版,2003年7月第3版,2003年9月第2次印刷.
2. 试卷满分:本试卷满分为150分。
3.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4. 题型:计算题、证明题。
四、考试内容
1.一元多项式
了解:数域的概念与性质、一元多项式环的概念、P[x]中n次多项式在数域P中的根不可能多于n个、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理解:因式分解及唯一性定理、重因式的概念、余数定理、根与一次因式的关系、复系数多项式因式分解定理、实系数多项式因式分解定理.
611民族学理论与方法——考纲资料文档
民族学理论与方法考试大纲一、考试要求和目标全日制攻读民族学人类学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民族学理论与方法”考试,包括民族学人类学理论、田野调查理论与方法论两门基础课程和各人类学分支学科的内容。
目的在于测试考生对于民族学人类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人类学的基本特点、概念、理论、研究方法和原则,清楚人类学学科发展历程和现状,并具备能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描述、说明、分析社会文化现象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分值及考试时间本科目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解答题: 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论述题: 2小题,每小题 30分,共60分三、考试范围及内容“民族学理论与方法”考试范围和内容分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人类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脉络掌握情况,第二部分侧重考察文化研究的重点和研究方法的演变。
第一部分:人类学的理论脉络第一章古典进化论学派第一节古典进化学派产生的背景及其主要概念一、古典进化学派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学术背景二、人类思维同一性(人类心理一致说)三、实证主义四、单线进化论五、万物有灵论(泛生论)六、比较法、残存法七、氏族、胞族、部落八、古典进化论学派对母权制、内婚制、外婚制、父权制、图腾制度的研究第二节代表人物及其观点一、爱德华·伯内特·泰勒二、路易斯·亨利·摩尔根三、詹姆斯·乔治·弗雷泽第三节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一、古典进化论学派的学术贡献二、古典进化论学派的历史局限性第二章传播论学派第一节文化传播论的主要理论和概念一、文化的产生与传播二、文化传播中的“借用”三、文化圈四、区域研究第二节代表人物及其观点一、弗里德里希·拉策尔二、莱奥·弗罗贝纽斯三、弗里茨·格雷布内尔四、威廉·施密特五、威廉·里弗斯六、埃里奥特·史密斯和威廉·詹姆斯·佩里第三节传播论的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一、文化传播论的进步性二、文化传播论的局限性第三章历史特殊论学派第一节历史特殊论学派主要理论和概念一、对古典进化论和传播论的批判二、构建人类文化和文明史三、历史的方法第二节代表人物及其观点一、弗朗兹·博厄斯二、阿尔弗雷德·路易斯·克鲁伯三、罗伯特·哈里·罗维四、爱德华·萨丕尔第三节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一、历史特殊论的合理性二、历史特殊论的局限性第四章法国社会学学派第一节法国社会学派主要理论和概念一、整体观,二、机械的组合与有机的组合三、集体意识、社会事实、互渗律等第二节代表人物及其观点一、戴维·埃米尔·杜尔干二、马歇尔·莫斯的交换理论三、吕西安·列维·布吕尔原始思维理论四、罗伯特·赫尔兹象征人类学研究五、阿诺德·范·盖内普“通过礼仪”第三节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一、社会学派的贡献二、社会学派的局限性第五章英国功能主义学派第一节英国功能主义学派主要理论和概念一、功能主义对文化的定义及文化功能理论二、功能主义学派对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的研究三、结构——功能主义概念、理论以及方法论四、历时性研究与共时性研究五、田野调查第二节代表人物及其理论和研究方法一、阿尔弗雷德·拉德克利夫布朗二、布罗尼斯劳·马凌诺夫斯基三、埃文思-普里查得四、麦克斯·格拉克曼五、罗伯特·雷德菲尔德第三节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一、功能主义学派的贡献二、功能主义学派的局限性第六章文化与人格学派第一节文化与人格学派主要理论:一、无意识理论二、“基本人格”概念三、文化的差异与基本人格的差异四、育儿方式与文化五、文化模式与文化决定论第二节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一、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二、阿伯兰·卡迪纳三、路丝·富尔顿·本尼迪克特四、玛格丽特·米德五、拉尔夫·林顿六、克莱德·克拉克洪及七、许烺光八、乔治·彼得·默多克第三节历史贡献及其批判一、文化与人格学派的贡献二、文化与人格学派的历史批判第七章新进化论学派第一节新进化论学派主要理论一、普遍进化论与多线进化论二、社会文化整合三、文化生态学、一般进化、特殊进化四、文化唯物主义五、主位方法与客位方法第二节代表人物及其观点一、莱斯利·阿尔文·怀特二、朱利安·海内斯·斯图尔德三、艾尔门·罗杰斯·塞维斯与马歇尔. 萨林斯四、马尔文·哈里斯第三节历史贡献及其局限性一、新进化论学派的历史进步性二、新进化论学派的历史局限性第八章结构主义人类学第一节结构主义的思想来源、基本内涵和特征一、列维·斯特劳斯及其理论来源二、结构的概念和结构主义方法三、结构主义与结构功能学派四、结构人类学的贡献与意义第二节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一、亲属称谓二、亲属关系三、交换理论第三节神话的结构与图腾一、二元对立二、《野性的思维》三、图腾崇拜与分类第四节荷兰结构主义研究一、德·荣格的二元性研究二、尼达姆的结构与感情三、范·巴尔的女性与互惠性第五节结构主义的学术贡献与局限性一、结构主义的学术贡献二、结构主义的局限性第九章象征人类学第一节心理学、符号学、结构主义与象征一、弗洛伊德与梦的解释二、符号学与象征三、结构主义与象征四、利奇与新结构主义人类学第二节象征与社会分类一、玛丽·道格拉斯的日常仪式象征研究二、维克多·特纳的仪式象征理论第三节象征的研究方法和内容一、仪式过程研究,阈限与交融理论二、剧场与隐喻三、象征与亲属制度、社会组织四、象征与仪式、神话五、象征与语言、人观第十章解释人类学第一节“解释”的人类学一、解释人类学的理论渊源二、克里福德·吉尔兹及其学术发展三、宗教象征体系的符号意义第二节解释与深描一、文化的解释二、深描第三节解释人类学的影响一、写文化与文学回归二、解释人类学对当代人类学研究的影响第十一章实践理论第一节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及场域、惯习概念第二节马歇尔·萨林斯对功利主义实践理性的批判第三节人类学的责任与反思第十二章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发展一、苏维埃民族学的特点与贡献二、中国民族学的建立与发展第二节、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几个主要学派三、结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点四、政治经济学派及其民族志第十三章后现代理论第一节后现代理论的社会思想和哲学背景一、社会背景二、哲学背景三、人类学研究范式的转换第二节认知人类学一、文化的分类二、认知与符号意义、结构、行动三、认知人类学的启示第三节人类学的反思一、后现代、后殖民、后结构主义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二、行动主体三、解构四、实验民族志五、理论范式多元化与人类学重构第十四章社会性别理论第一节社会性别理论基本概念一、女权主义运动及女性主义理论思潮二、生物性别(sex)与社会性别(gender)三、劳动的社会性别分工第二节妇女与社会性别研究的发展历程一、“添加”妇女二、妇女人类学三、女性主义人类学四、社会性别人类学第十五章民族志写作第一节、民族志的特征与类型一、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及其发展二、作为方法论的民族志三、作为学术文本的民族志第二节民族志撰写的若干问题一、民族志风格二、民族志写作的危机三、民族志写作及其发展变化第十四章民族学人类学中国化的理论探索第一节民族学人类学中国化实践第二节民族学人类学中国化的理论及学科特点第二部分:人类学知识及方法第一章人类的体质基础、人类学各分支学科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一节体质人类学与生物人类学的研究领域与属性一、生命的物质基础、进化、变异与选择的含义和形式二、人类的起源与发展过程三、人体差异与人类文化之间的关系四、人种和种族的内涵。
【811+民族学理论与方法】中南民族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中南民族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名称:民族学理论与方法科目代码:811使用学科(类别)专业(领域):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民族艺术………………………………………………………………………一、考试性质民族学理论与方法是为中南民族大学招收民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所掌握的民族学人类学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民族学人类学专业优秀本科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学校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二、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民族学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民族学理论与方法”考试,包括民族学人类学理论、田野调查理论与方法论两门基础课程和各人类学分支学科的内容。
目的在于测试考生对于民族学人类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民族学人类学的基本特点、概念、理论、研究方法和原则,并具备能从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描述、说明、分析社会文化现象的能力。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2.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考查的题型及其比例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解答题: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四、考查内容第一部分:民族学人类学的理论脉络一、古典进化论学派(一)古典进化学派产生的背景及其主要概念1.古典进化学派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学术背景2.人类思维同一性3.实证主义4.单线进化论5.万物有灵论6.比较法、残存法7.氏族、胞族、部落8.古典进化论学派对母权制、内婚制、外婚制、父权制、图腾制度的研究(二)代表人物及其观点1.爱德华·伯内特·泰勒2.路易斯·亨利·摩尔根3.詹姆斯·乔治·弗雷泽(三)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1.古典进化论学派的学术贡献2.古典进化论学派的历史局限性二、传播论学派(一)文化传播论的主要理论和概念1.文化的产生与传播2.文化传播中的“借用”3.文化圈4.区域研究(二)代表人物及其观点1.弗里德里希·拉策尔2.莱奥·弗罗贝纽斯3.弗里茨·格雷布内尔4.威廉·施密特5.威廉·里弗斯6.埃里奥特·史密斯和威廉·詹姆斯·佩里(三)传播论的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三、历史特殊论学派(一)历史特殊论学派主要理论和概念1.对古典进化论和传播论的批判2.构建人类文化和文明史3.历史的方法1.弗朗兹·博厄斯2.阿尔弗雷德·路易斯·克鲁伯3.罗伯特·哈里·罗维4.爱德华·萨丕尔(三)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四、法国社会学学派(一)法国社会学派主要理论和概念1.整体观,2.机械的组合与有机的组合3.集体意识、社会事实、互渗律等(二)代表人物及其观点1.戴维·埃米尔·杜尔干2.马歇尔·莫斯的交换理论3.吕西安·列维·布吕尔原始思维理论4.罗伯特·赫尔兹象征人类学研究5.阿诺德·范·盖内普“通过礼仪”(三)三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五、英国功能主义学派(一)英国功能主义学派主要理论和概念1.功能主义对文化的定义及文化功能理论2.功能主义学派对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的研究3.结构——功能主义概念、理论以及方法论(二)第二节代表人物及其理论和研究方法1.阿尔弗雷德·拉德克利夫布朗2.布罗尼斯劳·马凌诺夫斯基3.埃文思-普里查得4.麦克斯·格拉克曼5.罗伯特·雷德菲尔德(三)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一、功能主义学派的贡献六、文化与人格学派(一)文化与人格学派主要理论1.无意识理论2.“基本人格”概念3.文化的差异与基本人格的差异4.育儿方式与文化5.文化模式与文化决定论1.西格蒙德·弗洛伊德2.阿伯兰·卡迪纳3.路丝·富尔顿·本尼迪克特4.玛格丽特·米德5.拉尔夫·林顿6.六、克莱德·克拉克洪7.许烺光8.乔治·彼得·默多克(三)历史贡献及其批判七、新进化论学派(一)新进化论学派主要理论1.普遍进化论与多线进化论2.社会文化整合3.文化生态学、一般进化、特殊进化4.文化唯物主义5.主位方法与客位方法(二)代表人物及其观点1.莱斯利·阿尔文·怀特2.朱利安·海内斯·斯图尔德3.艾尔门·罗杰斯·塞维斯与马歇尔.萨林斯4.马尔文·哈里斯5.历史贡献及其局限性6.新进化论学派的历史进步性7.新进化论学派的历史局限性八、结构主义人类学(一)结构主义的思想来源、基本内涵和特征1.列维·斯特劳斯及其理论来源2.结构的概念和结构主义方法3.结构主义与结构功能学派4.结构人类学的贡献与意义(二)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1.亲属称谓2.亲属关系3.交换理论(三)神话的结构与图腾1.二元对立2.《野性的思维》3.图腾崇拜与分类(四)荷兰结构主义研究1.德·荣格的二元性研究2.尼达姆的结构与感情3.范·巴尔的女性与互惠性(五)结构主义的学术贡献与局限性1.结构主义的学术贡献2.结构主义的局限性九、象征人类学(一)心理学、符号学、结构主义与象征1.弗洛伊德与梦的解释2.符号学与象征3.结构主义与象征4.利奇与新结构主义人类学(二)象征与社会分类1.玛丽·道格拉斯的日常仪式象征研究2.维克多·特纳的仪式象征理论(三)象征的研究方法和内容1.仪式过程研究,阈限与交融理论2.剧场与隐喻3.象征与亲属制度、社会组织4.象征与仪式、神话5.象征与语言、人观十、解释人类学(一)“解释”的人类学1.解释人类学的理论渊源2.克里福德·吉尔兹及其学术发展3.宗教象征体系的符号意义(二)解释与深描1.文化的解释2.深描(三)解释人类学的影响1.写文化与文学回归2.解释人类学对当代人类学研究的影响十一、实践理论(一)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及场域、惯习概念(二)马歇尔·萨林斯对功利主义实践理性的批判(三)人类学的责任与反思十二、马克思主义民族学(一)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发展1.苏维埃民族学的特点与贡献2.中国民族学的建立与发展(二)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几个主要学派1.结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点2.政治经济学派及其民族志十三、后现代理论(一)后现代理论的社会思想和哲学背景1.社会背景2.哲学背景3.人类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二)认知人类学1.文化的分类2.认知与符号意义、结构、行动3.认知人类学的启示(三)人类学的反思1.后现代、后殖民、后结构主义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行动主体3.解构4.实验民族志5.理论范式多元化与人类学重构十四、社会性别理论(一)社会性别理论基本概念1.女权主义运动及女性主义理论思潮2.生物性别与社会性别3.劳动的社会性别分工(二)妇女与社会性别研究的发展历程十五、民族学人类学中国化的理论探索(一)民族学人类学中国化实践(二)民族学人类学中国化的理论及学科特点第二部分民族学研究方法一、民族学人类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1.民族学人类学的内涵与本质2.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及研究对象3.价值中立问题4.主位与客位的方法二、田野调查方法(一)田野调查方法1.参与观察、访谈2.谱系法3.生活史和口述史(三)多点调查与“多声道”(四)跨文化研究方法、文化再现(五)田野道德和伦理三、历史文献研究法(一)历史学与民族学的关系1.研究对象与范围的异同2.初民社会与现代社会3.民族学中的历史主义(二)如何解释人类社会1.不同学植就是不同的角度2.中国民族学界重视历史(三)什么是历史民族学(四)历史文献的范围与种类1.史书类2.档案文件类3.史部以外之群籍4.少数民族古文字文献(五)历史文献的搜集与整理、考释分析与使用四、民族学中的跨学科综合研究法(一)体质人类学对民族学研究的作用(二)民族学与语言学1.民族学视野下的语言现象2.民族学视野下的语言学3.语言、文化与世界(三)考古学方法在民族学中的应用(四)社会学方法对民族学的意义(五)数理统计方法在民族学中的运用(六)跨文化比较研究五、民族志写作(一)民族志的特征与类型1.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及其发展2.作为方法论的民族志3.作为学术文本的民族志(二)民族志撰写的若干问题1.民族志风格2.民族志写作的危机3.民族志写作及其发展变化六、民族学的影视表现与研究(一)影视民族学(二)国外民族志电影(三)国内民族志电影。
西北民族大学《911民族经济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复试大纲
附件3:
西北民族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911
考试科目名称:民族经济学
一、考试性质
《民族经济学》是“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研究生入学复试课程。
在初试基础上,通过该课程的考试,比较全面的测评考生对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认识,选拔“下得去、能吃苦、用得上、留得住”的具有较高培养潜力的优秀人才。
二、试卷结构
1、名词解释20分,共4小题,每小题5分
2、简答题60分,共4小题,每小题15分
3、分析题(论述题)20分
三、考查内容
民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对象、任务、创建历史及研究意义;社会生活与民族经济;民族经济与生态环境;民族经济与传统文化;民族经济与民族人口;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民族地区产业结构;民族地区发展要素;民族地区宏观经济管理;民族地区区域经济运行与市场经济;民族地区沿边开放与边境贸易;民族地区城市体系与乡镇经济;民族教育与就业问题;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等。
西北师范大学《826民族教育学》2021年考研专业课复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民族教育学》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826)
学 院 名 称(盖章): 学院负责人(签字): 编 制 时 间:
教育学院 2020 年 8 月 18 日
1
《民族教育学》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826)
一、考试性质 《民族教育学》是为民族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设置的考试课程。其目的是为了
第十章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及其课程建构 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及特征 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的涵义 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的课程目标 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课程编制的基本原则 五、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课程的编制方法 六、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课程设置的层次与模式
3
第十一章 民族教育事业的结构 一、民族地区现代学校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二、民族教育中的学校教育制度
第十五章 现代性与民族教育 一、现代性的概念与维度 二、教育在现代性中的位置与功能 三、现代性与民族教育的内在矛盾 四、意识三态观的基本主张 五、现代性与民族教育关系的重构
第十六章 学校教育中的族群、身分与认同 一、社会化与身分认同 二、学校教育与族群认同 三、学校教育与地域认同 四、学校教育与国家认同
2
第四章 民族教育的特有规律与民族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民族教育的特有规律 二、民族教育的主要特点
第五章 民族教育的价值取向 一、民族教育的可能性空间 二、民族教育的“期望空间” 三、民族教育价值实现的现实空间
第六章 民族教育理论研究 一、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民族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二、民族教育“三大理论问题”的研究 三、借鉴和吸收国外民族教育的理论成果
第十二章 我国民族教育发展现状、经验、战略 一、我国民族教育现状 二、我国民族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 三、我国民族教育发展的新动向
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论》2020年考研专业课复试大纲
学院名称:020音乐学院
专业名称: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复试科目: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论
复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
中国少数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音乐方向基础理论课。
它以民族为分类标准集中系统地描述我国各少数民族音乐历史、音乐体系、体裁形式、分类方法,并对少数民族新音乐的发展和少数民族音乐在中华母语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了概述。
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北方的朝鲜族音乐、鄂伦春族音乐、达斡尔族音乐、鄂温克族音乐、赫哲族音乐、蒙古族音乐、回族音乐、土族音乐、裕固族、维吾尔族音乐和中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音乐。
因我们目前的研究方向为“中国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故复试考试重点考察中国北方少数民族音乐概况。
要求考生具备以下能力:对有关中国北方各民族音乐历史背景有基本了解,重点掌握蒙古族音乐和三少民族音乐的各类体裁。
运用历史的眼光和文化背景来探讨少数民族音乐发展脉络。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年020音乐学院复试大纲
学院名称:020音乐学院专业名称: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复试科目: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论复试大纲: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中国少数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音乐方向基础理论课。
它以民族为分类标准集中系统地描述我国各少数民族音乐历史、音乐体系、体裁形式、分类方法,并对少数民族新音乐的发展和少数民族音乐在中华母语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了概述。
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北方的朝鲜族音乐、鄂伦春族音乐、达斡尔族音乐、鄂温克族音乐、赫哲族音乐、蒙古族音乐、回族音乐、土族音乐、裕固族、维吾尔族音乐和中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音乐。
因我们目前的研究方向为“中国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故复试考试重点考察中国北方少数民族音乐概况。
要求考生具备以下能力:对有关中国北方各民族音乐历史背景有基本了解,重点掌握蒙古族音乐和三少民族音乐的各类体裁。
运用历史的眼光和文化背景来探讨少数民族音乐发展脉络。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2.简答题3.论述题三、考试内容与要求上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总论第一章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体系划分第二章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形式与体裁第三章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文化分组及分类方法第四章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和展望下编中国各少数民族的民间音乐第一章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的民间音乐第二章汉藏语系诸民族的民间音乐第三章印欧语系诸民族的民间音乐第四章南岛语系民族——高山族的民间音乐第五章南亚语系诸民族的民间音乐考生对以上内容要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并重点关注少数民族音乐发展的纵向脉络和横向空间,进而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期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领域有所突破。
面试一、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方向:(一)技能展示:任选一种乐器演奏1首作品或声乐作品(民歌)演唱1首。
(二)复试组提问专业领域1-5个问题二、长调演唱与理论研究方向:(一)技能展示:演唱2首考生家乡的长调民歌,演唱1首考生家乡以外的长调民歌。
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年003民族学人类学复试大纲
学院名称:003民族学人类学学院专业名称:宗教学复试科目:佛学概论考试大纲:一、考试要求:1、本考试大纲适用于内蒙古师范大学佛学文化研究院宗教学研究生入学考试;2、要求考生了解佛教在印度及中国的传播概况,熟悉佛教经典、戒律的形成及主要构成,以及“禅”、“空”、“轮回”、“佛性”、“心识”、“涅槃”等主要佛教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历史。
二、基本内容及范围:1、印度佛教发展概况。
佛教的产生及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的分裂与基本部派的主要学说;大小乘佛教的主要区别;2、中国佛教发展概况:佛教在中国各个时期的传播情况及特点;3、佛教经典:佛教经典的形成及主要大藏经;4、佛教戒律:佛教戒律的形成;佛教戒律的种类;佛教戒律在中国的发展;5、禅的思想:禅的主要涵义;禅在印度的形成及特点;禅在中国的发展;6、佛教的空观:早期佛教的空观;大乘佛教的空观;7、心识的观念:“心识”的主要涵义;“心识”的发展概况;8、中道的观念:“中道”观念的产生与发展概况;9、二谛理论:大小乘佛教“二谛”理论的区别;“二谛”理论在中国的发展;10、无分别观念:婆罗门教与小乘佛教中的“无分别”观念;印度大乘佛教的“无分别”观念;“无分别”观念在中国佛教中的影响;11、佛性观念:佛性观念的形成;印度大乘佛教的主要佛性观念;中国佛教宗派的主要佛性观念;12、因果观念:佛教因果观念的形成;有部、中观派、瑜伽行派的因果观念;13、法类别论:“法”的含义;不同时期佛教对“法”的分类;14、轮回观念:佛教轮回观念的起源;早期佛教、小乘部派佛教、大乘佛教的轮回观念异同;中国佛教中的轮回观念;15、涅槃观念:涅槃的含义与思想渊源;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涅槃观念的异同;涅槃观念在中国的发展;16、因明学说:因明学说的产生;古因明学说;新因明学说;17、伦理思想:佛教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18、佛教与婆罗门教的理论关涉:早期佛教思想的形成与婆罗门教的关联;佛教思想与婆罗门教思想的异同;佛教思想与婆罗门教思想的相互影响。
云南大学611民族学理论与方法考试大纲
云南大学民族学理论与方法考试大纲一、考试要求和目标全日制攻读民族学人类学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民族学理论与方法”考试,包括民族学人类学理论、田野调查理论与方法论两门基础课程和各人类学分支学科的内容。
目的在于测试考生对于民族学人类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人类学的基本特点、概念、理论、研究方法和原则,清楚人类学学科发展历程和现状,并具备能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描述、说明、分析社会文化现象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分值及考试时间本科目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解答题: 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论述题: 2小题,每小题 30分,共60分三、考试范围及内容“民族学理论与方法”考试范围和内容分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人类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脉络掌握情况,第二部分侧重考察文化研究的重点和研究方法的演变。
第一部分:人类学的理论脉络第一章古典进化论学派第一节古典进化学派产生的背景及其主要概念一、古典进化学派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学术背景二、人类思维同一性(人类心理一致说)三、实证主义四、单线进化论五、万物有灵论(泛生论)六、比较法、残存法七、氏族、胞族、部落八、古典进化论学派对母权制、内婚制、外婚制、父权制、图腾制度的研究第二节代表人物及其观点一、爱德华·伯内特·泰勒二、路易斯·亨利·摩尔根三、詹姆斯·乔治·弗雷泽第三节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一、古典进化论学派的学术贡献二、古典进化论学派的历史局限性第二章传播论学派第一节文化传播论的主要理论和概念一、文化的产生与传播二、文化传播中的“借用”三、文化圈四、区域研究第二节代表人物及其观点一、弗里德里希·拉策尔二、莱奥·弗罗贝纽斯三、弗里茨·格雷布内尔四、威廉·施密特五、威廉·里弗斯六、埃里奥特·史密斯和威廉·詹姆斯·佩里第三节传播论的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一、文化传播论的进步性二、文化传播论的局限性第三章历史特殊论学派第一节历史特殊论学派主要理论和概念一、对古典进化论和传播论的批判二、构建人类文化和文明史三、历史的方法第二节代表人物及其观点一、弗朗兹·博厄斯二、阿尔弗雷德·路易斯·克鲁伯三、罗伯特·哈里·罗维四、爱德华·萨丕尔第三节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一、历史特殊论的合理性二、历史特殊论的局限性第四章法国社会学学派第一节法国社会学派主要理论和概念一、整体观二、机械的组合与有机的组合三、集体意识、社会事实、互渗律等第二节代表人物及其观点一、戴维·埃米尔·杜尔干二、马歇尔·莫斯的交换理论三、吕西安·列维·布吕尔原始思维理论四、罗伯特·赫尔兹象征人类学研究五、阿诺德·范·盖内普“通过礼仪”第三节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一、社会学派的贡献二、社会学派的局限性第五章英国功能主义学派第一节英国功能主义学派主要理论和概念一、功能主义对文化的定义及文化功能理论二、功能主义学派对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的研究三、结构——功能主义概念、理论以及方法论四、历时性研究与共时性研究五、田野调查第二节代表人物及其理论和研究方法一、阿尔弗雷德·拉德克利夫布朗二、布罗尼斯劳·马凌诺夫斯基三、埃文思·普里查得四、麦克斯·格拉克曼五、罗伯特·雷德菲尔德第三节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一、功能主义学派的贡献二、功能主义学派的局限性第六章文化与人格学派第一节文化与人格学派主要理论:一、无意识理论二、“基本人格”概念三、文化的差异与基本人格的差异四、育儿方式与文化五、文化模式与文化决定论第二节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一、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二、阿伯兰·卡迪纳三、路丝·富尔顿·本尼迪克特四、玛格丽特·米德五、拉尔夫·林顿六、克莱德·克拉克洪及七、许烺光八、乔治·彼得·默多克第三节历史贡献及其批判一、文化与人格学派的贡献二、文化与人格学派的历史批判第七章新进化论学派第一节新进化论学派主要理论一、普遍进化论与多线进化论二、社会文化整合三、文化生态学、一般进化、特殊进化四、文化唯物主义五、主位方法与客位方法第二节代表人物及其观点一、莱斯利·阿尔文·怀特二、朱利安·海内斯·斯图尔德三、艾尔门·罗杰斯·塞维斯与马歇尔·萨林斯四、马尔文·哈里斯第三节历史贡献及其局限性一、新进化论学派的历史进步性二、新进化论学派的历史局限性第八章结构主义人类学第一节结构主义的思想来源、基本内涵和特征一、列维·斯特劳斯及其理论来源二、结构的概念和结构主义方法三、结构主义与结构功能学派四、结构人类学的贡献与意义第二节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一、亲属称谓二、亲属关系三、交换理论第三节神话的结构与图腾一、二元对立二、《野性的思维》三、图腾崇拜与分类第四节荷兰结构主义研究一、德·荣格的二元性研究二、尼达姆的结构与感情三、范·巴尔的女性与互惠性第五节结构主义的学术贡献与局限性一、结构主义的学术贡献二、结构主义的局限性第九章象征人类学第一节心理学、符号学、结构主义与象征一、弗洛伊德与梦的解释二、符号学与象征三、结构主义与象征四、利奇与新结构主义人类学第二节象征与社会分类一、玛丽·道格拉斯的日常仪式象征研究二、维克多·特纳的仪式象征理论第三节象征的研究方法和内容一、仪式过程研究、阈限与交融理论二、剧场与隐喻三、象征与亲属制度、社会组织四、象征与仪式、神话五、象征与语言、人观第十章解释人类学第一节“解释”的人类学一、解释人类学的理论渊源二、克里福德·吉尔兹及其学术发展三、宗教象征体系的符号意义第二节解释与深描一、文化的解释二、深描第三节解释人类学的影响一、写文化与文学回归二、解释人类学对当代人类学研究的影响第十一章实践理论第一节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及场域、惯习概念第二节马歇尔·萨林斯对功利主义实践理性的批判第三节人类学的责任与反思第十二章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发展一、苏维埃民族学的特点与贡献二、中国民族学的建立与发展第二节、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几个主要学派三、结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点四、政治经济学派及其民族志第十三章后现代理论第一节后现代理论的社会思想和哲学背景一、社会背景二、哲学背景三、人类学研究范式的转换第二节认知人类学一、文化的分类二、认知与符号意义、结构、行动三、认知人类学的启示第三节人类学的反思一、后现代、后殖民、后结构主义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二、行动主体三、解构四、实验民族志五、理论范式多元化与人类学重构第十四章社会性别理论第一节社会性别理论基本概念一、女权主义运动及女性主义理论思潮二、生物性别(sex)与社会性别(gender)三、劳动的社会性别分工第二节妇女与社会性别研究的发展历程一、“添加”妇女二、妇女人类学三、女性主义人类学四、社会性别人类学第十五章民族志写作第一节、民族志的特征与类型一、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及其发展二、作为方法论的民族志三、作为学术文本的民族志第二节民族志撰写的若干问题一、民族志风格二、民族志写作的危机三、民族志写作及其发展变化第十四章民族学人类学中国化的理论探索第一节民族学人类学中国化实践第二节民族学人类学中国化的理论及学科特点第二部分:人类学知识及方法第一章人类的体质基础、人类学各分支学科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一节体质人类学与生物人类学的研究领域与属性一、生命的物质基础、进化、变异与选择的含义和形式二、人类的起源与发展过程三、人体差异与人类文化之间的关系四、人种和种族的内涵。
民族学概论(考试复习册)【范本模板】
民族学概论(考试复习册)(注:完全按照老师的勾画重点顺序编排!!!)1、民族学的研究对象:民族及其文化。
2、“民族”一词最早的提出人物及时间:列宁于1912年第一次系统完整的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书中提出。
3、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创立标志:恩格斯作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
4、“进化论学派”的相关内容:(1)主要观点:文化发展按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逻辑发展演进。
(2)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英国的斯宾塞、泰勒【代表作:《原始文化》、《人类学》】、弗雷泽;美国的摩尔根【代表作:《易洛魁联盟》、《古代社会》】.5、“英国功能学派”的相关内容:(1)主要观点:民族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把每一种文化都作为在功能上相互联系的系统,要在弄清楚各部分对整体所做贡献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试图找出作为整体人类社会功能的一半法则。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不论是抽象还是具体,都有满足人类实际生活需要的作用,即都有一定的功能。
)(2)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英国的马林诺夫斯基【代表作:《西太平洋的探险队》、《野蛮社会的犯罪与习俗》】、拉德克利夫—布朗【代表作:《安达曼岛人》、《社会人类学方法》】。
6、我国最早提出“民族学”一词的人物及时间:1926年蔡元培在《一般》杂志上发表《说民族学》。
7、我国民族学发展历程的几个重大事件:(1)1928年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民族学组设立。
(2)1951年6月中央民族学院成立。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重生,1980年10月中国民族学研究会在贵阳成立, 1984年改名为中国民族学会,1991年改名为中国民族学学会。
(4)1981年中国人类学学会在厦门中山大学成立。
8、“种族”的相关内容:(1)概念: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2)类型:蒙古人、欧罗巴人、尼格罗-澳大利亚人.(3)特征:①蒙古人→黄皮肤、黑发、面部扁平、鼻梁不高、嘴唇厚度适中。
②欧罗巴人→柔软的波状头发或直发、发色不一、肤色较钱、体毛和胡须发达、鼻梁很高、嘴唇厚度较薄。
民族学复试考试科目考试大纲
1.《社会工作理论》,何雪松着,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个案工作》(第二版),许莉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3.《小组工作》(第二版),刘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版
4.《社区工作》,徐永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编写,中国社会出版社,2015年版
参考书目:
《中国少数民族通论》,杨建新着,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科目名称
社会工作理论、方法与技术
科目代码
一、考试范围及要点
1.社会工作的主要理论、视角、模式
2.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
3.社会工作实务操作
二、考试形式
笔试:案例分析与工作方案设计(40%)
面试:专业素养测试(60%)
民族学复试考试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名称
民族综合知识
科目代码
(拟复试科目)
一、考试范围及要点
1.中国少数民族分布现状
2.中国少数民族形成的历史背景
3.北方少数民族历史与现状
4.少数民族文献的认识与理解
5.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与治理
6.民族关系与发展
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式:闭卷考试
2、试卷结构:简答题(60%)、论述题(40%)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系民族学专业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郝时远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系民族学专业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方向郝时远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一、专业的设置、招生人数及考试科目院系(招生人数)专业(招生人数)研究方向导师考试科目504民族学系(7)030401民族学(2)01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郝时远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选一②2094民族学概论③3193民族问题研究二、导师介绍郝时远,民族系博士生导师,1952年8月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1982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历史学硕士。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
研究方向:中国民族问题、世界民族问题、人类学。
主要著作:《类族辨物?民族与族群概念之中西对话》(独著,2013年)、《中国共产党怎样解决民族问题》(独著,2011年)、《帝国霸权与巴尔干“火药桶”-从南斯拉夫的历史解读科索沃的现实》(独著,1999年)、《中国的民族与民族问题》(独著,1996年)、《特大自然灾害与社会危机应对机制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的反思与启示》(著主编,2013年)、《世界民族?宗教信仰》(主编,8卷本,2013年)、《民族研究文汇》(2009年)、《旷日持久的波黑内战》(主编,1995)。
学术论文:《关于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若干思考》(2013年)、《现代化是一种品质而不是一个模式》(2013)、、《美国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榜样吗?》(2012)《巴西能为中国民族事务提供什么“经验”》(2012)、《印度构建国家民族的“经验不值得中国学习》(2012)、《评“第二代民族政策”说的理论与实践误区》(2012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11)、《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内涵之演变》(2011)、《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完善民族政策》(201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多民族实际结全的成果》(2011)、《新文明观西部大开发的精神动力》(2011)、《民族问题:世界与中国》(2011)、《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进程中的人文资源保护》(2011)、《尊重差异包容多样》(2010)、《“中国田野”中的人类学与民族学》(2010)。
云南民族大学复试参考书目
04宗教社会学
05民族社会学
06民俗社会学
07社会工作
同等学力加试:
专业英语
社会工作概论
08经济社会学
同等学力加试:
专业英语
经济社会学
030304民俗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9文学概论④813民俗学概论
同等学力加试:
专业英语
写作
01民间文艺学
02民俗文化与现代化
03民俗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
01大国战略与大国关系
02欧美主要国家政治发展与现代化进程研究
03东南亚、南亚政治与国际关系
04当代中东国际问题
002马列部
03040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4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④817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同等学力加试:
民族政治学
政治学原理
01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研究
04民俗文化与环境关系研究
030404中国少数民族史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11民族学概论④825西南民族史
同等学力加试:
中国古代史
中国历史文选
01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
02中国少数民族关系史
035200社会工作(专业学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1社会工作原理④437社会工作实务
02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研究
03中外民族问题比较研究
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④82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复试科目:
马克思主义哲学
同等学力加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音乐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复试大纲
专业名称:音乐与舞蹈学(民族音乐学)
复试科目:民族音乐学
复试大纲:
一、考核宗旨及评价目标
民族音乐学是音乐学与民族学的交叉学科,是音乐学下属的一门研究世界诸民族传统音乐的学科,是一门研究音乐与所处环境共生关系的科学,是一门从音乐的文化背景和生成环境入手观察它的特征,探索它的规律的学科。
民族音乐学复试旨在科学、公平、有效地选拔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较强的音乐理论基础的专业性人才。
旨在选拨出适合民族音乐学培养方向的、在音乐学、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学科都具有一定基础的优秀人才。
二、考试方式:笔试
三、考试范围
民族音乐学基本理论、中国传统音乐、音乐记谱与分析、田野考察理论与实践。
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社会学部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细则【模板】
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社会学部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细则根据教育部《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函〔2020〕8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9〕2号)、《关于做好2021年全国硕士研计生招生录取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21〕2号)等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学部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一、复试工作须知考生在复试前请进入学校研究生处招生工作官网(【网址】cn/frontIndex.action?siteId=87),仔细阅读《西北民族大学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及录取办法》和《西北民族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考生须知》。
二、复试时间方式参加学部复试的硕士研究生为学术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
复试包括专业课考试、综合面试考核(含专业测试、思想政治、外国语听力和口语测试等)和同等学力加试。
(一)一志愿复试时间民族学一级学科(藏学方向)复试时间:2021年3月27日上午8:00—18:00;民族学一级学科(马克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方向)复试时间:2021年3月28日上午8:00—12:00;民族学一级学科(民族经济方向)复试时间:2021年3月26日上午9:00—12:00;民族学一级学科(民族学方向)复试时间:2021年3月28日上午9:30—12:30;民族学一级学科(民族艺术方向)复试时间:2021年3月26日下午17:30—18:00;民族学一级学科(民族宗教研究、中国民族史方向)复试时间:2021年3月26日下午14:00—18:00;中国史专业复试时间:2021年3月27下午8:00—18:00;社会学专业复试时间:2021年3月28日上午8:00—9:20;社会工作专业复试时间:2021年3月28日下午14:00—18:00.考生不按时参加复试的,视为自动放弃复试资格。
(二)复试名单及排名规则民族学一级学科按照各研究方向排名;社会学一级学科按照各研究方向进行排名;中国史一级学科不区分方向,按照专业排名;社会工作不区分方向,按照专业排名。
黑龙江省考研民族学复习资料民族学理论与民族文化研究
黑龙江省考研民族学复习资料民族学理论与民族文化研究复习资料:黑龙江省考研民族学一、引言黑龙江省考研民族学是学习、探究和研究中国各民族之间相互关系以及民族文化的学科。
本文旨在提供复习资料,帮助考生综合理解和深入掌握民族学理论与民族文化研究的重要概念、方法和研究内容。
二、民族学理论1. 民族学的定义和发展民族学是研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以及民族文化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原因、民族特征、民族心理、民族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2. 民族形成理论民族形成理论主要探讨民族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其中,文化形态学理论认为民族的形成是基于相似的文化特征和经验;心理亲缘性理论则强调了民族内部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和共同的心理特点。
3. 民族特性理论民族特性理论关注以国家或地理边界来定义的民族群体之间存在的共同特征。
例如,社会结构、语言、宗教信仰等在明确民族特性时起到重要作用。
4. 民族接触理论民族接触理论探讨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和交融的情况。
它强调了民族接触的历史、文化和心理效应,通过研究这些接触对各民族和文化的影响,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三、民族文化研究1. 文化的定义与内涵文化是指人类通过社会化过程所获得的知识、价值观念、习俗、艺术创作等非遗产性的精神财富。
它包括了语言、宗教、艺术、民俗、习惯等多个方面。
2. 文化研究的基本概念与方法文化研究是对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的系统性研究。
这些研究方法包括田野调查、实地观察、访谈、文献研究等多种途径,以获取文化现象的相关数据和理解。
3. 符号学与语言学在民族文化研究中的应用符号学和语言学是民族文化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通过研究符号和语言体系,可以揭示民族文化中的意义、象征与价值观念。
4. 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是保持文化多样性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任务。
这包括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文化教育的开展等多个层面。
四、结论通过复习资料,我们全面了解了黑龙江省考研民族学的重要内容和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目名称
民族综合知识
科目代码
(拟复试科目)
一、考试范围及要点
1.中国少数民族分布现状
2.中国少数民族形成的历史背景
3.北方少数民族历史与现状
4.少数民族文献的认识与理解
5.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与治理
6.民族关系与发展
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2、试卷结构:简答题(60%)、论述题(40%)
参考书目:
《中国少数民族通论》,杨建新著,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科目名称
社会工作理论、方法与技术
科目代码
一、考试范围及要点
1.社会工作的主要理论、视角、模式
2.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
3.社会工作实务操作
二、考试形式
笔试:案例分析与工作方案设计(40%)
面试:专业素养测试(60%)
参考书目:
1.《社会Leabharlann 作理论》,何雪松著,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个案工作》(第二版),许莉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3.《小组工作》(第二版),刘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版
4.《社区工作》,徐永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编写,中国社会出版社,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