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用硅烷偶联剂的一般原则

合集下载

硅烷偶联剂及其对白炭黑的改性研究进展

硅烷偶联剂及其对白炭黑的改性研究进展

硅烷偶联剂及其对白炭黑的改性研究进展摘要:介绍硅烷偶联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对白炭黑的改性效果。

硅烷偶联剂与白炭黑表面的羟基发生反应,使白炭黑由亲水性变为疏水性,从而增大其与橡胶的相容性,改善白炭黑的分散性,提高填充硫化胶的物理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

最后提出了目前改性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的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硅烷偶联剂;白炭黑;改性;作用机理白炭黑是橡胶工业中一种重要的补强填料,同炭黑比较, 白炭黑的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填充硫化胶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耐磨性均较高;但它与烃类橡胶的相容性较差,大量填充胶料的粘度较大,加工性能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变差,贮存后胶料存在硬化、挤出困难以及成型粘性差等问题,填充胶料还易产生静电积累,加工性能较差, 在橡胶工业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使用硅烷偶联剂对白炭黑进行改性, 解决了白炭黑与胶料的亲和性, 改善了胶料的加工性能。

同时可使胶料的定伸应力、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及耐磨性提高。

轮胎使用白炭黑补强时加入硅烷偶联剂, 可以获得滚动阻力( 生热) , 抓着性能和耐磨耗性能三者之间的最佳平衡。

本文主要对硅烷偶联剂及其对白炭黑作用机理进行了介绍。

1硅烷偶联剂硅烷偶联剂的通式为RSiX。

,式中R为有机基团,如乙烯基、环氧基、氨基、甲基丙烯酰氧基、巯基等,它能与树脂反应形成牢固的化学结合;X为能够水解的有机基团,如甲氧基、乙氧基、氯等,其水解副产物在低温下可以挥发,而异丙基、异丁基则需要较长的反应时间,且反应副产物也难以从处理的无机填料中去除,X基团能与白炭黑表面的活性羟基缩合形成硅氧烷键。

在橡胶工业中使用较多的是含硫硅烷偶联剂,如TESPT、双一[(三乙氧基硅烷基)一丙基]二硫化物(TESPD或Si75)、r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一189)等,而在轮胎工业中使用最多的是硅烷偶联剂TESPT。

一般选用硅烷偶联剂的原则是:聚烯烃橡胶多选用乙烯基硅烷;硫黄硫化胶多选用含硫硅烷偶联剂,如Si69和Si75等;环氧树脂一般选用端基是环氧基或氨基的硅烷;不饱和聚酯多用乙烯基、环氧基硅烷。

硅烷偶联剂的应用进展_陈世容

硅烷偶联剂的应用进展_陈世容

硅烷偶联剂的应用进展陈世容1,2 瞿晚星1 徐卡秋2(11中蓝晨光化工研究院,成都610041;21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化工系,成都610051)摘要:简要介绍了硅烷偶联剂的偶联机理、选用原则及其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包括用作玻璃纤维的处理剂、无机粉末填料的处理剂和胶粘剂、密封剂的增粘剂;另外,还介绍了硅烷偶联剂对橡胶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硅烷偶联剂,复合材料,有机硅收稿日期:2003-03-03。

作者简介:陈世容(1969-),女,就职于中蓝晨光化工研究院,现在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化工系进修工程硕士学位。

电话:(028)85553497。

硅烷偶联剂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有机硅化合物。

在它的分子中,同时具有能与无机材料(如玻璃、水泥、金属等)结合的反应性基团和与有机材料(如合成树脂等)结合的反应性基团。

因此,通过硅烷偶联剂可使两种性能差异很大的材料界面偶联起来,以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增加粘接强度,从而获得性能优异、可靠的新型复合材料。

硅烷偶联剂广泛用于橡胶、塑料、胶粘剂、密封剂、涂料、玻璃、陶瓷、金属防腐等领域。

事实上,硅烷偶联剂已成为材料工业必不可少的助剂之一。

1 硅烷偶联剂的偶联机理硅烷偶联剂在提高复合材料性能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理论能解释所有的事实。

常用的理论有化学键理论、表面浸润理论、变形层理论、拘束层理论等。

这里主要介绍前两种理论。

111 化学键理论在硅烷偶联剂的偶联机理中,化学键理论是最主要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硅烷偶联剂含有反应性基团,它的一端能与无机材料表面的羟基或金属表面的氧化物生成共价键或形成氢键,另一端与有机材料形成氢键或生成共价键;从而将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的界面有机地连接起来,提高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

苏正涛等人认为,硅烷偶联剂在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之间的作用,除了化学键和氢键之外,还存在色散力[1]。

112 表面浸润理论硅烷偶联剂的表面能较低,润湿能力较高,能均匀地分布在被处理表面,从而提高异种材料间的相容性和分散性。

偶联剂选用规则

偶联剂选用规则

怎样选用偶联剂在选用偶联剂之前,应首先测定所用填充剂的含湿性,根据含湿状态和前述各类钛酸酯的特性决定具体品种,干燥填充剂宜用单烷氧基型,潮湿填充剂可选螯合型或单烷氧基焦磷酸型。

在选用偶联剂时还应考虑聚合物的熔点,结晶度、分子量、极性、芳香性、脂脚性、共聚结构等,对于热固性聚合物还要考虑到其固化温度和固化机理。

填充剂的形状、比表面、湿含量、酸碱性、化学组成等都可影响偶联效果。

一般粗粒子填充剂偶联效果不及细粒子好但对超微细(如CaCO3≥2000目)填充剂效果则有相反现象。

偶联剂的用量,一般为处理物重量的0.5--3%,推荐使用量为0.8---1.5%。

其用量与效果并非是正比关系,量太多则偶联剂过剩反而使性能下降,(在塑料中使拉伸、抗冲击等指标下降,在涂料中,会使附着力大为降低等)量太少,则因包复不完全,效果不显著。

所以在应用时要试验出最佳用量,做到既经济又有效。

由于钛酸酯偶联剂用量少,为使其发挥应有的效果,必须使它在填料(或颜料等处理物)中均匀地分散,否则,达不到偶联效果。

使用方法:1、混合法:就是把聚合物、填料或颜料及其它助剂和偶联剂直接混合,此法比较简便,不要增加设备和改变原加工工艺,缺点是分散不够理想,因其它助剂与偶联剂有竞争反应。

2、预处理法:先把填料或颜料用偶联剂进行预处理,然后再和聚合物及其它助剂进行加工混合。

此法有许多优点,特别适用于聚合物组份比较复杂或加工温度比较高的某些工程塑料,可以防止不必要的副反应发生,偶联剂和填料进行预处理后其分解点就大为提高。

本法又可以分为:①干混合法:为了使少量钛酸酯均匀地包复在颜、填料表面,一般加入少量稀释剂,和偶联剂的用量比在1比1的情况下,就能够使少量的钛酸酯均匀分布在填料表面,不用稀释剂就不能均匀的包复好填料,此稀释剂可采用原工艺配方中的溶剂、润滑剂。

如在塑料工业可选用白油(液体石蜡),在橡胶工业选用机油,在涂料工业选用200#溶剂油或异丙醇等,其处理设备,一般选用高速捏合机,即填料在高速搅出料备用(注意冷却,否则容易引起局部过热使填料变色而且填充性能下降)。

硅烷偶联剂的使用说明

硅烷偶联剂的使用说明

硅烷偶联剂的使用说明一、硅烷偶联剂的特点:1.分子结构中含有硅键、有机键和偶联键,可以同时与无机和有机材料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稳定的化学键,提高材料的粘附性能。

2.具有低表面张力、高分子聚集性和固态润湿性,可以改善材料表面的润湿性能,提高涂层和接口的粘附性。

3.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耐高温性、耐化学腐蚀性,能够增强材料的抗老化性能和耐久性。

4.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渗透性,能够迅速渗入材料表面并扩散到深层,提高改性效果。

二、硅烷偶联剂的性能:1.可以提高材料的粘附性能,增强材料与衬底或其他材料的结合强度。

2.可以提高材料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耐化学性,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3.可以改善涂料和塑料的耐候性,提高涂层和塑料制品的耐UV性能。

4.可以增强纤维材料的柔软性和抗裂性,提高纤维制品的牢度和耐撕裂性。

5.可以优化电子器件的界面特性,提高电子元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三、硅烷偶联剂的适用范围:1.涂料方面:可用于增强涂料的附着力,改善涂膜的耐候性和耐化学性。

适用于金属涂料、木器涂料、玻璃涂料等各种涂料体系。

2.塑料方面:可用于增强塑料制品的附着力和耐候性,改善塑料制品的表面光洁度和耐划伤性。

适用于聚丙烯、聚氯乙烯、聚酰胺等常见塑料材料。

3.橡胶方面:可用于提高橡胶制品的耐磨性和耐老化性,改善橡胶制品的硬度和强度。

适用于天然橡胶、丁苯橡胶、氯丁橡胶等各种橡胶材料。

4.纤维方面:可用于提高纤维制品的柔软性和抗裂性,改善纤维制品的牢度和耐洗涤性。

适用于棉纤维、涤纶纤维、尼龙纤维等各种纤维材料。

5.电子器件方面:可用于优化电子元件的界面特性,提高电子元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适用于半导体材料、玻璃基板等电子器件的制造与改性。

四、硅烷偶联剂的使用注意事项:1.在使用硅烷偶联剂前,请先进行必要的实验和测试,以确定最佳用量和适用范围。

2.在使用硅烷偶联剂时,请使用适当的防护措施,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并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

3.硅烷偶联剂一般为液体或溶液,应储存在密封的容器中,在避光、低温干燥的环境中保存。

什么是硅烷偶联剂

什么是硅烷偶联剂

硅烷偶联剂知识一、定义及性能特点硅烷偶联剂是一类在分子中同时含有两种不同化学性质基团的有机硅化合物,其经典产物可用通式YSiX3表示。

式中,Y为非水解基团(也是有机基团,可以为环氧基、甲基丙稀酰氧基、巯基、氨基、烷基、异氰酸酯基和乙烯基),可与高分子发生化学反应或形成氢键,从而与高分子形成牢固的结合;X为可水解基团(包括Cl、Me-O-、Et-O-、i-Pr-O-、MeO-CH2CH2-O-等),可与含羟基无机材料反应。

由于这一特殊结构,硅烷偶联剂会在无机材料(如玻璃、金属或矿物)和有机材料(如有机聚合物、涂料或粘合剂)的界面起作用,结合或偶联两种截然不同材料。

有增强有机物与无机化合物之间的亲和力作用,并可强化提高复合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如强度、韧性、电性能、耐水、耐腐蚀性。

性能特点及优势使用玻璃纤维或矿物增强有机聚合物时,聚合物和无机材料之间的界面或界面相涉及许多物理和化学因素之间复杂交叉作用。

这些因素和粘合力、物理强度、膨胀系数、浓度梯度和产品性能保持力相关。

影响粘合的重要破坏力量就是水分迁移到无机增强的亲水表面。

水分侵蚀界面,破坏了粘接。

“真正”的偶联剂在无机和有机材料的界面可以形成耐水键结。

硅烷偶联剂具有独特的化学和物理性能,不但增强了结合强度,更重要的是,防止了在复合材料老化和使用过程中在界面上的键结解体。

偶联剂赋予了两个相异、难以结合表面之间的稳定结合。

硅烷偶联剂不仅可用作基体间的弹性桥联剂,即改善两种不同化学性能材料之间的粘接性,达到提高制品的机械、电绝缘、抗老化及憎水等综合性能的目的;也可用作材料表面改性剂,赋予防水、防静电、防霉、防臭、抗血凝及生理惰性等性能;还可以用作非交联聚合物体系的交联固化剂,使其实现常温常压固化。

在复合材料中,选择合适的硅烷可以使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提高40%以上。

硅烷偶联剂也增强了涂层和粘合剂之间的结合强度,同时增强了对湿度和其他恶性环境条件的抵抗力。

硅烷偶联剂可提供的其他优势包括:1、更好的浸湿无机材料2、复合时具有更低的粘度3、更光滑的复合材料表面4、降低无机材料对热固复合材料催化剂的抑制作用5、更清晰透明的增强塑料二、硅烷偶联剂的作用机理硅烷偶联剂的作用和效果以被人们认识和肯定,但界面上极少量的偶联剂为什么会对复合材料的性能产生如此显著的影响,现在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偶联机理来解释。

硅烷偶联剂使用方法

硅烷偶联剂使用方法

硅烷偶联剂是由硅氯仿(HSiCl3)和带有反应性基团的不饱和烯烃在铂氯酸催化下加成,再经醇解而得。

硅烷偶联剂实质上是一类具有有机官能团的硅烷,在其分子中同时具有能和无机质材料(如玻璃、硅砂、金属等)化学结合的反应基团及与有机质材料(合成树脂等)化学结合的反应基团。

通式如图,此处,n=0~3;X-可水解的基团;Y一有机官能团,能与树脂起反应。

X 通常是氯基、甲氧基、乙氧基、甲氧基乙氧基、乙酰氧基等,这些基团水解时即生成硅醇(Si(OH)3),而与无机物质结合,形成硅氧烷。

Y是乙烯基、氨基、环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巯基或脲基。

这些反应基可与有机物质反应而结合。

因此,通过使用硅烷偶联剂,可在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的界面之间架起"分子桥",把两种性质悬殊的材料连接在一起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增加粘接强度的作用。

硅烷偶联剂的这一特性最早应用于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上,作玻璃纤维的表面处理剂,使玻璃钢的机械性能、电学性能和抗老化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在玻璃钢工业中的重要性早已得到公认。

目前,硅烷偶联剂的用途已从玻璃纤维增强塑料(FRP)扩大到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FRTP)用的玻璃纤维表面处理剂、无机填充物的表面处理剂以及密封剂、树脂混凝土、水交联性聚乙烯、树脂封装材料、壳型造型、轮胎、带、涂料、胶粘剂、研磨材料(磨石)及其它的表面处理剂。

在硅烷偶联剂这两类性能互异的基团中,以Y基团最重要、它对制品性能影响很大,起决定偶联剂的性能作用。

只有当Y基团能和对应的树脂起反应,才能使复合材料的强度提高。

一般要求Y基团要与树脂相容并能起偶联反应。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应用领域硅烷偶联剂的应用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用于玻璃纤维的表面处理,能改善玻璃纤维和树脂的粘合性能,大大提高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强度、电气、抗水、抗气候等性能,即使在湿态时,它对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提高,效果也十分显著。

目前,在玻璃纤维中使用硅烷偶联剂已相当普遍,用于这一方面的硅烷偶联剂约占其消耗总量的50%,其中用得较多的品种是乙烯基硅烷、氨基硅烷、甲基丙烯酰氧基硅烷等。

硅烷偶联剂

硅烷偶联剂

偶联剂
亲无机物 的基团
亲有机物 的基团
降低合成树脂熔体的粘度
,改善填充剂的分散度以 提高加工性能
整理课件
3
二、偶联剂的作用
偶联剂被称作“分子桥”,用以改善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的界面作用, 从而大大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如物理性能、电性能、热性能、旋光性能 等。
偶联剂在复合材料中的作用在于它既能与增强材料表面的某些基团反 应,又能与基体树脂反应,在增强材料与树脂基体之间形成一个界面层, 界面层能传递应力,从而增强了增强材料与树脂之间粘合强度,提高了复 合材料的性能,同时还可以防止其它介质向界面渗透,改善了界面状态, 有利于制品的耐老化、耐应力及电绝缘性能。
硅烷偶联剂
整理课件
1
主讲内容
偶联剂 硅烷偶联剂定义与结构 硅烷偶联剂作用机理 有机硅烷偶联剂的选择原则 硅烷偶联剂的种类及应用 硅烷偶联剂使用方法
整理课件
2
偶联剂
一、偶联剂定义 偶联剂( Coupling agent),又称表面改性劑。在塑料配混中,改善合成树脂 与无机填充剂或增强材料的界面性能的一种塑料添加剂。
硅烷偶联剂结构
结构通式为YnSiX(4-n);
1.通式中n为0~3的整数;
2. X为可水基团,遇水溶液、空气中的水分或无机物表面吸附的水分均可引起分解, 与无机物表面有较好的反应性。典型的X基团有烷氧基、芳氧基、酰基、氯基等; 最常用的则是甲氧基和乙氧基;
3. Y为非水解的、可与高分子聚合物结合的有机官能团。如乙烯基、乙氧基、氨基、 环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巯基等,与各种合成树脂、橡胶有较强的亲和力或反应 能力。
整理课件
6
常用的代表性硅烷偶联剂
偶联剂名称
乙烯基三氯硅烷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乙烯基三(β-甲氧乙氧基)硅烷

硅烷偶联剂的反应及选型方法

硅烷偶联剂的反应及选型方法

硅烷偶联剂是一类既能和有机材料又能和无机材料反应的有机硅化合物。

其反应通式如下:其中,R表示可与有机材料结合不可水解的有机官能团,比如乙烯基、环氧基、氨基等。

X表示可在水中或潮湿环境中水解的官能团,典型的X基团包括烷氧基、酰氧基、卤素、胺等。

硅烷偶联剂具有独特的化学和物理性能,能够提高有机和无机材料界面的粘接性、提高结合强度、改善材料的耐潮湿性、黏度、光滑表面度等性能。

因此,在材料的生产中具有广泛应用,比如印刷电路板用的层压板、人造大理石、塑料磁体和二氧化硅固定化生物活性物质等。

与无机材料反应硅烷偶联剂的无机反应基团,能与大多数无机基质上的金属羟基结合,特别是当亚层结构中含有硅、铝或重金属时。

硅烷偶联剂上烷氧基水解成硅烷醇,硅烷醇与无机表面的金属羟基配合,形成氧烷键,消除水。

同时,硅烷分子也可相互反应,在表面形成结合的硅烷偶联剂的多分子结构。

通常在表面形成一层以上的硅烷,使无机表面的硅氧烷网络变得更致密。

与有机聚合物材料反应与有机聚合物材料的反应是比较复杂的。

首先,硅烷偶联剂必须与有机聚合物反应相匹配。

比如:环氧硅烷或氨基硅烷能与环氧树脂结合;氨基硅烷能与酚醛树脂结合;甲基丙烯酸硅烷通过与苯乙烯交联可与不饱和聚酯树脂结合。

此外,匹配有机聚合物-硅烷偶联剂的化学性质,可以优化复合材料(有机聚合物-硅烷偶联剂)的网络结构,也有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

即使对于反应性起重要作用的热固性聚合物,化学结构的匹配也会提高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

硅烷偶联剂的选型一般连有3个水解基团的硅烷偶联剂,都能很好地一致地与无机材料反应。

硅烷偶联剂上的有机官能基团与目标树脂聚合物类型反应的匹配程度,以及硅烷偶联剂上有机基团的反应活性、化学性质(疏水或亲水性等)、热稳定性、溶解度等,决定了在该条件下使用哪种硅烷偶联剂。

常用硅烷偶联剂种类➢烷基硅烷➢丙烯基硅烷➢烯基硅烷➢环氧基硅烷➢芳基硅烷➢氟烷基硅烷➢氯烷基硅烷➢溴烷基/碘烷基硅烷➢氨基硅烷➢重氮/叠氮硅烷➢氰基硅烷➢异氰基硅烷➢巯基硅烷➢酸酐硅烷➢双峰硅烷。

偶联剂的应用原则

偶联剂的应用原则

偶联剂的应用原则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选用硅烷偶联剂的一般原则一、选用硅烷偶联剂的一般原则已知,硅烷偶联剂的水解速度取于硅能团Si-X,而与有机聚合物的反应活性则取于碳官能团C-Y。

因此,对于不同基材或处理对象,选择适用的硅烷偶联剂至关重要。

选择的方法主要通过试验,预选并应在既有经验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

例如,在一般情况下,不饱和聚酯多选用含CH2=CMeCOOVi及CH2-CHOCH2O的硅烷偶联剂:环氧树脂多选用含CH2CHCH2O及H2N硅烷偶联剂:酚醛树脂多选用含H2N及H2NCONH硅烷偶联剂:聚烯烃多选用乙烯基硅烷:使用硫黄硫化的橡胶则多选用烃基硅烷等。

由于异种材料间的黏接强度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诸如润湿、表面能、界面层及极性吸附、酸碱的作用、互穿网络及共价键反应等。

因而,光靠试验预选有时还不够精确,还需综合考虑材料的组成及其对硅烷偶联剂反应的敏感度等。

为了提高水解稳定性及降低改性成本,硅烷偶联剂中可掺入三烃基硅烷使用;对于难黏材料,还可将硅烷偶联剂交联的聚合物共用。

硅烷偶联剂用作增黏剂时,主要是通过与聚合物生成化学键、氢键;润湿及表面能效应:改善聚合物结晶性、酸碱反应以及互穿聚合物网络的生成等而实现的。

增黏主要围绕3种体系:即(1)无机材料对有机材料;(2)无机材料对无机材料;(3)有机材料对有机材料。

对于第一种黏接,通常要求将无机材料黏接到聚合物上,故需优先考虑硅烷偶联剂中Y与聚合物所含官能团的反应活性:后两种属于同类型材料间的黏接,故硅烷偶联剂自身的反亲水型聚合物以及无机材料要求增黏时所选用的硅烷偶联剂。

二、使用方法如同前述,硅烷偶联剂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是处理有机聚合物使用的无机填料。

后者经硅烷偶联剂处理,即可将其亲水性表面,转变成亲有机表面,既可避免体系中粒子集结及聚合物急剧稠化,还可提高有机聚合物对补强填料的润湿性,通过碳官能硅烷还可使补强填料与聚合物实现牢固键合。

硅烷偶联剂

硅烷偶联剂

一、选用硅烷偶联剂的一般原则已知,硅烷偶联剂的水解速度取于硅能团Si-X,而与有机聚合物的反应活性则取于碳官能团C-Y。

因此,对于不同基材或处理对象,选择适用的硅烷偶联剂至关重要。

选择的方法主要通过试验预选,并应在既有经验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

例如,在一般情况下,不饱和聚酯多选用含CH2=CMeCOO、Vi及CH2-CHOCH2O-的硅烷偶联剂;环氧树脂多选用含CH2-C HCH2O及H2N-硅烷偶联剂;酚醛树脂多选用含H2N-及H2NCONH-硅烷偶联剂;聚烯烃选用乙烯基硅烷;使用硫黄硫化的橡胶则多选用烃基硅烷等。

由于异种材料间的黏接可度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诸如润湿、表面能、界面层及极性吸附、酸碱的作用、互穿网络及共价键反应等。

因而,光靠试验预选有时还不够精确,还需综合考虑材料的组成及其对硅烷偶联剂反应的敏感度等。

为了提高水解稳定性及降低改性成本,硅烷偶联剂中可掺入三烃基硅烷使用;对于难黏材料,还可将硅烷偶联剂交联的聚合物共用。

硅烷偶联剂用作增黏剂时,主要是通过与聚合物生成化学键、氢键;润湿及表面能效应;改善聚合物结晶性、酸碱反应以及互穿聚合物网络的生成等而实现的。

增黏主要围绕3种体系:即(1)无机材料对有机材料;(2)无机材料对无机材料;(3)有机材料对有机材料。

对于第一种黏接,通常要求将无机材料黏接到聚合物上,故需优先考虑硅烷偶联剂中Y与聚合物所含官能团的反应活性;后两种属于同类型材料间的黏接,故硅烷偶联剂自身的反亲水型聚合物以及无机材料要求增黏时所选用的硅烷偶联剂。

二、使用方法如同前述,硅烷偶联剂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是处理有机聚合物使用的无机填料。

后者经硅烷偶联剂处理,即可将其亲水性表面转变成亲有机表面,既可避免体系中粒子集结及聚合物急剧稠化,还可提高有机聚合物对补强填料的润湿性,通过碳官能硅烷还可使补强填料与聚合物实现牢固键合。

但是,硅烷偶联剂的使用效果,还与硅烷偶联剂的种类及用量、基材的特征、树脂或聚合物的性质以及应用的场合、方法及条件等有关。

硅烷偶联剂使用说明

硅烷偶联剂使用说明

硅烷偶联剂使用说明一、硅烷偶联剂的注意事项1.储存条件:硅烷偶联剂应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远离火源和阳光直射。

避免与氧气、水、酸碱等物质接触,以免发生反应。

储存期限一般为一年,超过期限后应进行安全检测,确保其性能未受损害。

2.安全操作:在使用硅烷偶联剂时,应穿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呼吸器、安全眼镜、手套等,以防止对身体造成损伤。

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其蒸气,如不慎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寻求医生的帮助。

3.涂布环境:硅烷偶联剂的涂布环境应保持干燥、净化,并控制环境温度和湿度。

在涂布过程中,避免强风、灰尘等外部物质进入,以免影响涂布效果。

二、硅烷偶联剂的使用方法1.加入体系:硅烷偶联剂可以通过直接加入体系的方式使用,也可以预先溶解后再加入。

在加入体系前,应先将硅烷偶联剂进行充分搅拌或磨粉,以确保其均匀分散。

2.用量控制:硅烷偶联剂的用量需根据具体体系进行调整。

一般情况下,建议按照硅烷偶联剂相对于固体物质的质量百分比来确定用量,一般在0.5%~5%之间。

3.涂布液制备:硅烷偶联剂常用于制备涂布液,涂布液的制备过程较为简单。

首先将适量的溶剂加入容器中,然后加入硅烷偶联剂,并进行充分搅拌至溶解。

最后根据需要,可以加入其他成分,如颜料、填料等,以达到所需的涂布效果。

三、硅烷偶联剂的影响因素1.pH值:硅烷偶联剂的适用pH范围较窄,一般在4~8之间。

当体系的pH超出这个范围时,硅烷偶联剂的活性会下降,影响其偶联效果。

因此,在使用硅烷偶联剂时,应调整体系的pH值,使其处于合适的范围内。

2.温度:硅烷偶联剂的反应速率受到温度的影响较大。

在合适的温度下,硅烷偶联剂的反应速度较快,可以更好地完成表面偶联。

但是,温度过高可能会使硅烷偶联剂分解或挥发,影响其使用效果。

3.表面处理:在使用硅烷偶联剂前,通常需要对材料表面进行处理,以提高其亲和力。

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研磨、清洗、活化等。

表面处理的方法和程度会直接影响硅烷偶联剂的吸附和偶联效果。

硅烷偶联剂及其应用技术

硅烷偶联剂及其应用技术

根据聚合物的不同性质, Q 应与聚合物分子有较强的亲和力或反应能力, 如甲基、
乙烯基、氨基、环氧基、巯基、丙烯酰氧丙基等。典型的 X 基团有烷氧基、芳氧基、 酰基、氯基等,但最常用的则是甲氧基和乙氧基。
R R R O OH Si O H HH O O Si O HH O Si O H O O H H O H H H OH R Si O R Si O R R R O R Si OH O O H H OH R Si O R Si O R Si OH O H O O O H O Si OH O R R O H O O Si OH Si R O Si O O H O O Si O H OH Si O Si O O H Si R R R OH OH Si O OH O O O H H O H H O H H O Si Si R O R O HH O O HH O O R H O Si OH O H O H O OH Si O Si O Si OH R R R OH
SCA水解程度的检测
电导率测定法
电导率测定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因SCA与去离子水的电导率很低, 而水解产物硅醇和醇的电导率较高,即使溶剂中采用了醇,因其在反应前 后量不变而对体系在水解过程中电导率会逐渐增大,一定时间后反应达到 平衡,相应电导率值也稳定在某一值,这表明水解已达平衡,测试硅醇含 量为该水解条件下的最大值。
在SCA的水解过程中同时存在水解和缩合2个反应,这2个反应处于竞争 状态,为了保证体系中硅醇的含量尽可能大,应控制缩合反应的发生。 调整水溶液pH值在2-4之间,视不同的SCA而异。 加入适量的甲醇或乙醇有利于水溶液稳定。 加入弱酸性阴离子 ( 如醋酸) 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有利于 SCA 分离和水解, 有利于水溶液稳定。多官能团羧酸通常比单官能团羧酸好,含磷酸酯官 能团的有机硅羧酸盐是优良的稳定剂。 控制水溶液浓度也是必要的。

硅烷偶联剂

硅烷偶联剂
硅烷偶联剂
主讲内容
偶联剂 硅烷偶联剂定义与结构 硅烷偶联剂作用机理 有机硅烷偶联剂的选择原则 硅烷偶联剂的种类及应用 硅烷偶联剂使用方法
偶联剂
一、偶联剂定义 偶联剂( Coupling agent),又称表面改性劑。在塑料配混中,改善合成树脂 与无机填充剂或增强材料的界面性能的一种塑料添加剂。
161.5 190.3
相对密 度 (25℃)
1.26 0.93
折射率 (25℃)
1.432 1.395
闪点 /℃
21 54
沸点/℃ (101.324×1 03Pa)
19 161
乙烯基三氯硅烷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乙烯基三(β-甲氧乙氧基)硅烷
γ-缩水甘油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 硅烷 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 基硅烷 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三甲氧基硅烷 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硅烷偶联剂
一、硅烷偶联剂定义与结构

硅烷偶联剂定义
硅烷偶联剂又名硅烷处理剂、底涂剂,是一类在分子中同时含有两种不同化学性质 基团的有机硅化合物,可以和有机与无机材料发生化学键合(偶联),增加两种材料的 粘接性。

硅烷偶联剂结构
结构通式为YnSiX(4-n); 1.通式中n为0~3的整数;
2. X为可水基团,遇水溶液、空气中的水分或无机物表面吸附的水分均可引起分解,
下表为聚合物基料与常用硅烷偶联剂的适用性
五、硅烷偶联剂的使用
1. 硅烷偶联剂的用量
硅烷偶联剂用量与偶联剂的品种及填料的比面积有关,假设为单分子 层吸附,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硅烷偶联剂最小包覆面积以硅烷偶联剂的品种不同而异。一般来说,实 际用量要小于用上述公式计算的用量。当不知道无机粉体的比表面积数 据或硅烷偶联剂的最小包覆面积时,可将硅烷偶联剂用量选定为无机粉 体质量的0.10%~1.5%。

什么是硅烷偶联剂

什么是硅烷偶联剂

硅烷偶联剂知识一、定义及性能特点硅烷偶联剂是一类在分子中同时含有两种不同化学性质基团的有机硅化合物,其经典产物可用通式YSiX3表示。

式中,Y为非水解基团(也是有机基团,可以为环氧基、甲基丙稀酰氧基、巯基、氨基、烷基、异氰酸酯基和乙烯基),可与高分子发生化学反应或形成氢键,从而与高分子形成牢固的结合;X为可水解基团(包括Cl、Me-O-、Et-O-、i-Pr-O-、MeO-CH2CH2-O-等),可与含羟基无机材料反应。

由于这一特殊结构,硅烷偶联剂会在无机材料(如玻璃、金属或矿物)和有机材料(如有机聚合物、涂料或粘合剂)的界面起作用,结合或偶联两种截然不同材料。

有增强有机物与无机化合物之间的亲和力作用,并可强化提高复合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如强度、韧性、电性能、耐水、耐腐蚀性。

性能特点及优势使用玻璃纤维或矿物增强有机聚合物时,聚合物和无机材料之间的界面或界面相涉及许多物理和化学因素之间复杂交叉作用。

这些因素和粘合力、物理强度、膨胀系数、浓度梯度和产品性能保持力相关。

影响粘合的重要破坏力量就是水分迁移到无机增强的亲水表面。

水分侵蚀界面,破坏了粘接。

“真正”的偶联剂在无机和有机材料的界面可以形成耐水键结。

硅烷偶联剂具有独特的化学和物理性能,不但增强了结合强度,更重要的是,防止了在复合材料老化和使用过程中在界面上的键结解体。

偶联剂赋予了两个相异、难以结合表面之间的稳定结合。

硅烷偶联剂不仅可用作基体间的弹性桥联剂,即改善两种不同化学性能材料之间的粘接性,达到提高制品的机械、电绝缘、抗老化及憎水等综合性能的目的;也可用作材料表面改性剂,赋予防水、防静电、防霉、防臭、抗血凝及生理惰性等性能;还可以用作非交联聚合物体系的交联固化剂,使其实现常温常压固化。

在复合材料中,选择合适的硅烷可以使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提高40%以上。

硅烷偶联剂也增强了涂层和粘合剂之间的结合强度,同时增强了对湿度和其他恶性环境条件的抵抗力。

硅烷偶联剂可提供的其他优势包括:1、更好的浸湿无机材料2、复合时具有更低的粘度3、更光滑的复合材料表面4、降低无机材料对热固复合材料催化剂的抑制作用5、更清晰透明的增强塑料二、硅烷偶联剂的作用机理硅烷偶联剂的作用和效果以被人们认识和肯定,但界面上极少量的偶联剂为什么会对复合材料的性能产生如此显著的影响,现在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偶联机理来解释。

硅烷偶联剂及其应用技术

硅烷偶联剂及其应用技术

• SCA在聚合物化学结构改性中的应用
随着聚合物通过接枝、嵌段或大分子单体改性的深入研究,高性能或综 合性能优越的高分子不断涌现,有机硅改性聚合物或有机物改性有机聚硅氧 烷的研发,以及不同化学结构的聚合物的复合制备高分子合金或聚合物/金属 复合材料的制造,SCA作为这些材料交联、扩链、接枝的单体或增黏、增强 助剂的助剂越来越普遍,今后在这些领域的用途还将继续扩大,
SCA的水解反应为离解的化学平衡体系,其水解平衡反应式如下:
酸和碱是以上反应的催化剂,在中性介质中,SCA水解速率较慢,一般来说, 酸催化水解比较容易实现,
SCA中有机基团的种类和硅酸酯基团的种类和数目越多,其SCA的水解稳 定性越大,即生成的硅醇也就越稳定,因此,提高SCA的稳定性对分散纳米粒子 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聚合物的不同性质, Q 应与聚合物分子有较强的亲和力或反应能力, 如甲基、 乙烯基、氨基、环氧基、巯基、丙烯酰氧丙基等,典型的 X 基团有烷氧基、芳氧基、 酰基、氯基等,但最常用的则是甲氧基和乙氧基,
SiC
HO OH OH
R
R
R
HO
OH HO Si O Si O Si OH
H2O HO
SiC
OH
• SCA金属表面处理中的应用
由于SCA在水解后能形成三烃基的硅醇,醇羟基之间可以互相反应生成 一层交联的致密网状疏水膜,由于这种膜表面有能够和树脂起反应的有机 官能团,因此对漆膜的附着力会大大提高,抗腐蚀、耐摩擦、抗冲击能力也 随之提高,同时,由于SCA膜本身具有疏水性,从而具有一定的防腐效果,且与 膜的致密程度成正比,
浑浊程度观测法
在装有SCA溶液的烧杯下面放入一印有清晰字体的纸片,随着SCA水解 时间延长,隔一段时间定期观察一次,当不能读出纸片上的字体时,此时表明 SCA水解溶液变浑浊,记录此时的水解时间,

硅烷偶联剂及其应用技术

硅烷偶联剂及其应用技术

在SCA的水解过程中同时存在水解和缩合2个反应,这2个反应处于竞争 状态,为了保证体系中硅醇的含量尽可能大,应控制缩合反应的发生。
调整水溶液pH值在2-4之间,视不同的SCA而异。 加入适量的甲醇或乙醇有利于水溶液稳定。 加入弱酸性阴离子(如醋酸)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有利于SCA分离和水解,
有利于水溶液稳定。多官能团羧酸通常比单官能团羧酸好,含磷酸酯官 能团的有机硅羧酸盐是优良的稳定剂。 控制水溶液浓度也是必要的。
SCA的水解反应为离解的化学平衡体系,其水解平衡反应式如下:
酸和碱是以上反应的催化剂,在中性介质中,SCA水解速率较慢。一般 来说,酸催化水解比较容易实现。
SCA中有机基团的种类和硅酸酯基团的种类和数目越多,其SCA的水解 稳定性越大,即生成的硅醇也就越稳定。因此,提高SCA的稳定性对分散纳 米粒子具有重要意义。
• SCA在聚合物化学结构改性中的应用
随着聚合物通过接枝、嵌段或大分子单体改性的深入研究,高性能或 综合性能优越的高分子不断涌现,有机硅改性聚合物或有机物改性有机聚 硅氧烷的研发,以及不同化学结构的聚合物的复合制备高分子合金或聚合 物/金属复合材料的制造,SCA作为这些材料交联、扩链、接枝的单体或增 黏、增强助剂的助剂越来越普遍,今后在这些领域的用途还将继续扩大。
热塑性树脂
用SCA处理颗粒状无机填料可显著改善含填料热塑性树脂的流变性能, 并在诸如混炼挤出或注模等高剪切力的作业中,保护填料免受机械损伤。 ➢ 聚烯烃
供压出法制电缆包层用的含填料聚乙烯可用SCA改性 , 以提高复合材 料在潮湿状态下的电性能。填充陶土、 硅酸钙和石英的聚乙烯复合材料, 在掺加了 WD-70 及 WD -60 后其性能均有明显改善 。
五、SCA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钛酸酯偶联剂厂家告诉大家,使用硅烷偶联剂的注意事项及如何选择

钛酸酯偶联剂厂家告诉大家,使用硅烷偶联剂的注意事项及如何选择

钛酸酯偶联剂厂家告诉大家,使用硅烷偶联剂的注意事项及如何选择偶联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化学品,主要用于改善材料的界面性能。

硅烷偶联剂作为一种常用的偶联剂,由于其优良的性能而备受青睐。

然而,在选择和使用硅烷偶联剂时,需要遵循一些注意事项,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内容,并提供选择硅烷偶联剂的建议。

硅烷偶联剂的特性硅烷偶联剂是一种在有机化学中被广泛应用的物质,它主要由硅和碳两种元素构成。

其有机基团可与有机物接触,并形成相互间的化学键,而硅基则用于形成化学键,让硅烷偶联剂与无机物形成粘附力。

硅烷偶联剂可以有效地提高材料的湿润性、耐磨性、密封性和化学稳定性等性能。

硅烷偶联剂的选择选择合适的硅烷偶联剂对于材料的性能和质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选购硅烷偶联剂需要注意的几点:1. 基质的类型不同的基质对硅烷偶联剂的选择有一定的要求。

例如,对于阳离子基质,可选择一些硅烷偶联剂,如乙酰丙酮硅氧烷偶联剂(KH560)、环氧硅烷偶联剂(KH560)、3-(甲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KH172)等。

对于阴离子基质,可选择一些其他类型的硅烷偶联剂。

2. 偶联剂的功能硅烷偶联剂的应用范围很广泛,在选择时需要明确所需的功能。

例如,如果需要提高材料的附着力,则可以选择非离子型硅烷偶联剂;如果需要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则可以选择阳离子型硅烷偶联剂。

3. 交联剂的选择硅烷偶联剂有时需要与交联剂一起使用,以实现更好的效果。

在选择交联剂时,需要根据硅烷偶联剂与基质的相容性、所需性能等因素进行选择。

硅烷偶联剂的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硅烷偶联剂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溶剂的选择合适的溶剂可以使硅烷偶联剂的作用更加明显。

通常,对于不同的硅烷偶联剂,需要选择不同的溶剂。

例如,KH550硅烷偶联剂适用的溶剂为甲醇、醋酸乙酯、环己酮等;而KH560硅烷偶联剂适用的溶剂为环己酮、乙醇、醋酸乙酯等。

在选择溶剂时还需要注意其对基质的影响。

2. 硅烷偶联剂的浓度硅烷偶联剂的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到其效果。

硅烷偶联剂

硅烷偶联剂

当Y为无反应性的烷基或芳基时,可 用于非极性树脂,如硅橡胶、聚苯乙烯 等的胶接中。当Y含氨基时,是属于催化 性的,能在酚醛、脲醛、三聚氰胺甲醛 的聚合中作催化剂,也可作为环氧和聚 氨酯树脂的固化剂,这时偶联剂完全参 与反应,形成新键。x 基团的种类对偶联 效果没有影响。因此,根据Y基团中反应 基的种类,硅烷偶联剂也分别称为乙烯 基硅烷、氨基硅烷、环氧基硅烷、巯基 硅烷和甲基丙烯酰氧基硅烷等,这几种 有机官能团硅烷是最常用的硅烷偶联剂。
填充塑料
可预先对填料进行表面处理, 也可直接加入树脂中。能改善填 料在树脂中的分散性及粘合力, 改善无机填料与树脂之间的相容
性,改善工艺性能和提高填充塑
料(包括橡胶)的机械、电学和 耐气候等性能。
用作密封剂、粘接剂和
涂料的增粘剂
硅烷偶联剂往往可以解决某些材料长期以 来无法粘接的难题。硅烷偶联剂作为增粘剂的 作用原理在于它本身有两种基团;一种基团可 以和被粘的骨架材料结合;而另一种基团则可 以与高分子材料或粘接剂结合,从而在粘接界 面形成强力较高的化学键, 大大改善了粘接强 度。硅烷偶联剂的应用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 作为骨架材料的表面处理剂胶粘剂工业的具体应用有如 下几个方面:
①在结构胶粘剂中金属与非金属的胶接, 若使用硅烷类增粘剂,就能与金属氧化物 缩合,或跟另一个硅烷醇缩合,从而使硅 原子与被胶物表面紧紧接触。如在丁腈酚 醛结构胶中加入硅烷作增粘剂,可以显著 提高胶接强度。
②在胶接玻璃纤维方面国内外已普遍采 用硅烷作处理剂。它能与界面发生化学反 应,从而提高胶接强度。例如,氯丁胶胶 接若不用硅烷作处理剂时,胶接剥离强度 为1.07公斤/厘米2,若用氨基硅烷作处理 剂,则胶接的剥离强度为8.7公斤/厘米2。
目 录
• 简介 • 应用领域 • 具体应用 • 其他方面应用

硅烷偶联剂的产品分类与用途.pdf

硅烷偶联剂的产品分类与用途.pdf

硅烷偶联剂的产品分类与用途.pdf硅烷偶联剂介绍目录1硅烷偶联剂 (1)有机硅烷偶联剂的选择原则 (3)偶联剂用量 (4)硅烷偶联剂作用机理 (5)硅烷偶联剂使用方法 (6)硅烷偶联剂分类与用途 (7)硅烷偶联剂A-151 (7)硅烷偶联剂A-171 (8)硅烷偶联剂A-172 (9)硅烷偶联剂KH-540 (9)硅烷偶联剂KH-550 (10)硅烷偶联剂KH-551 (10)硅烷偶联剂KH-560 (11)硅烷偶联剂KH-570 (12)硅烷偶联剂KH-580 (13)硅烷偶联剂KH-602 (13)硅烷偶联剂KH-791 (14)硅烷偶联剂KH-792 (15)硅烷偶联剂KH-901 (16)硅烷偶联剂KH-902 (16)硅烷偶联剂nd-22 (17)硅烷偶联剂ND-42(南大42) (17)硅烷偶联剂ND-43 (17)硅烷偶联剂SI-69 (18)苯基三甲氧基硅烷 (18)苯基三乙氧基硅烷 (19)甲基三乙氧基硅烷 (20)钛酸酯偶联剂 (20)钛酸酯偶联剂101(钛酸酯TTS) (20)钛酸酯偶联剂102 (21)钛酸酯偶联剂105 (21)有机硅烷偶联剂的选择原则有机硅烷偶联剂的选择一般凭借对有机硅烷偶联剂侧试数据进行经脸总结,准确.地预测有机硅烷偶联剂是非常困难的。

使用有机硅烷偶联剂后增大的键强度是一系列复杂因素的综合,如浸润、表面能、边界层的吸附、极性吸附,酸碱相互作用等.预选有机硅烷偶联剂可遵循以下规津:不饱和聚醋可选用乙烯纂、环氧基及甲基丙烯陈氧基型有机硅烷偶联剂;环氧树脂宜选用环氧基或氨基型有机硅烷偶联剂;酚醛树脂宜选用氨基或服基型有机硅烷偶联剂;烯烃聚合物宜选用乙烯基型右机硅烷偶联剂;硫磺硫化的橡胶宜选用疏基型有机硅烷偶联剂等,一、选用硅烷偶联剂的一般原则已知,硅烷偶联剂的水解速度取于硅能团Si-X,而与有机聚合物的反应活性则取于碳官能团C-Y。

因此,对于不同基材或处理对象,选择适用的硅烷偶联剂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用硅烷偶联剂的一般原则一、选用硅烷偶联剂的一般原则已知,硅烷偶联剂的水解速度取于硅能团Si-X,而与有机聚合物的反应活性则取于碳官能团C-Y。

因此,对于不同基材或处理对象,选择适用的硅烷偶联剂至关重要。

选择的方法主要通过试验,预选并应在既有经验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

例如,在一般情况下,不饱和聚酯多选用含CH2=CMeCOOVi及CH2-CHOCH2O的硅烷偶联剂:环氧树脂多选用含CH2CHCH2O 及H2N硅烷偶联剂:酚醛树脂多选用含H2N及H2NCONH硅烷偶联剂:聚烯烃多选用乙烯基硅烷:使用硫黄硫化的橡胶则多选用烃基硅烷等。

由于异种材料间的黏接强度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诸如润湿、表面能、界面层及极性吸附、酸碱的作用、互穿网络及共价键反应等。

因而,光靠试验预选有时还不够精确,还需综合考虑材料的组成及其对硅烷偶联剂反应的敏感度等。

为了提高水解稳定性及降低改性成本,硅烷偶联剂中可掺入三烃基硅烷使用;对于难黏材料,还可将硅烷偶联剂交联的聚合物共用。

硅烷偶联剂用作增黏剂时,主要是通过与聚合物生成化学键、氢键;润湿及表面能效应:改善聚合物结晶性、酸碱反应以及互穿聚合物网络的生成等而实现的。

增黏主要围绕3种体系:即(1)无机材料对有机材料;(2)无机材料对无机材料;(3)有机材料对有机材料。

对于第一种黏接,通常要求将无机材料黏接到聚合物上,故需优先考虑硅烷偶联剂中Y与聚合物所含官能团的反应活性:后两种属于同类型材料间的黏接,故硅烷偶联剂自身的反亲水型聚合物以及无机材料要求增黏时所选用的硅烷偶联剂。

二、使用方法如同前述,硅烷偶联剂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是处理有机聚合物使用的无机填料。

后者经硅烷偶联剂处理,即可将其亲水性表面,转变成亲有机表面,既可避免体系中粒子集结及聚合物急剧稠化,还可提高有机聚合物对补强填料的润湿性,通过碳官能硅烷还可使补强填料与聚合物实现牢固键合。

但是,硅烷偶联剂的使用效果,还与硅烷偶联剂的种类及用量、基材的特征、树脂或聚合物的性质以及应用的场合、方法及条件等有关。

本节侧重介绍硅烷偶联剂的两种使用方法,即表面处理法及整体掺混法。

前法是用硅烷偶联剂稀溶液处理基体表面;后法是将硅烷偶联剂原液或溶液,直接加入由聚合物及填料配成的混合物中,因而特别适用于需要搅拌混合的物料体系。

1、硅烷偶联剂用量计算被处理物(基体)单位比表面积所占的反应活性点数目以及硅烷偶联剂覆盖表面的厚度是决定基体表面硅基化所需偶联剂用量的关键因素。

为获得单分子层覆盖,需先测定基体的SiOH含量。

已知,多数硅质基体的SiOH含是来4-12个/㎡,因而均匀分布时,1mol硅烷偶联剂可覆盖约7500m2的基体。

具有多个可水解基团的硅烷偶联剂,由于自身缩合反应,多少要影响计算的准确性。

若使用Y3SiX处理基体,则可得到与计算值一致的单分子层覆盖。

但因Y3SiX价昂贵,且覆盖耐水解性差,故无实用价值。

此外,基体表面的Si-OH数,也随加热条件而变化。

例如,常态下SiOH数为5.3个/㎡硅质基体,经在400或800下加热处理后,则SiOH值可相应降为2.6个/㎡或1个/㎡。

反之,使用湿热盐酸处理基体,则可得到高SiOH含量;使用碱性洗涤剂处理基体表面,则可形成硅醇阴离子。

2、表面处理法此法系通过硅烷偶联剂将无机物与聚合物两界面连结在一起,以获得最佳的润湿值与分散性。

表面处理法需将硅烷偶联剂酸成稀溶液,以利与被处理表面进行充分接触。

所用溶剂多为水,醇或水醇混合物,并以不含氟离子的水及价廉无毒的乙醇、异丙醇为宜。

除氨烃基硅烷外,由其他硅烷配制的溶液均需加入醋酸作水解催化剂,并将pH值调至3.5-5.5。

长链烷基及苯基硅烷由于稳定性较差,不宜配成水溶液使用。

氯硅烷及乙酰氧基硅烷水解过程中,将伴随严重的缩合反应。

也不适于制成水溶液或水醇溶液使用,对于水溶性较差的硅烷偶联剂,可先加入0.1%-0.2%质量分数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而后再加水加工成水乳液使用。

为了提高产品的水解稳定性的经济效益,硅烷偶联剂中还可掺入一定比例的非碳官能硅烷。

处理难黏材料时,可使用混合硅烷偶联剂或配合使用碳官能硅氧烷。

配好处理液后,可通过浸渍、喷雾或刷涂等方法处理。

一般说,块状材料、粒状物料及玻璃纤维等多用浸渍法处理;粉末物料多采用喷雾法处理;基体表面需要整体涂层的,则采用刷涂法处理。

下面介绍几种具体的处理方法。

㈠使用硅烷偶联剂醇水溶液处理法此法工艺简便,首先由95%的EtOH及5%的H2O配成醇水溶液,加入AcOH使pH 为4.5-5.5。

搅拌下加入硅尝偶联剂使浓度达2%,水解5min后,即生成含SiOH的水解物。

当用其处理玻璃板时,可在稍许搅动下浸入1-2min,取出并浸入EtOH中漂洗2次,晾干后,移入110的烘箱中烘干5-10min,或在室温及相对湿度60%条件下干燥24h,即可得产物。

如果使用氨烃基硅烷偶联剂,则不必加HOAc。

但醇水溶液处理法不适用于氯硅烷型偶联剂,后者将在醇水溶液中发生聚合反应。

当使用2%浓度的三官能度硅烷偶联剂溶液处理时,得到的多为3-8分子厚的涂层。

㈡使用硅烷偶联剂水溶液处理工业上处理玻璃纤维大多采用此法。

具体工艺是先将烷氧基硅烷偶联剂溶于水中,将其配成0.5%-2.0%的溶液。

对于溶解性较差的硅烷,可事先在水中加入0.1%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配制成水乳液,再加入AcOH将pH调至5.5。

然后,采用喷雾或浸渍法处理玻璃纤维。

取出后在110-120下固化20-30min即得产品。

由于硅烷偶联剂水溶液的稳定性相差很大,如简单的烷基烷氧基硅烷水溶液仅能稳定数小时,而氨烃硅烷水溶液可稳定几周。

由于长链烷基及芳基硅烷水溶液仅能稳定数小时,而氨烃硅水溶液可稳定几周。

由于长链烷基及世基硅烷的溶解度参数低,故不能使用此法。

配制硅烷水溶液时,无需使用去离子水,但不能使用含所氟离子的水。

㈢使用硅烷偶联剂有机溶剂配成的溶液处理使有硅烷偶联剂溶液处理基体时,一般多选用喷雾法。

处理前,需掌握硅烷用量及填料的含水量。

将偶联剂先配制成25%的醇溶液,而后将填料置入高速混合器内,在搅拌下泵入呈细雾状的硅烷偶联剂溶液,硅烷偶联剂的用量约为填料质量的0.2%-1.5%,处理20min即可结束,随后用动态干燥法干燥之。

除醇外,还可使用酮酯、及烃类作溶剂,并配制成1%-5%(质量分数)的浓度。

为使硅烷偶联剂进行水解,或部分水解溶剂中还需加入少量水,甚至还可加入少许HOAc作水解催化剂,而后将待处理物料在搅拌下加入溶液中处理,再经过滤,及在80-120下干燥固化数分钟,即可得产品。

采用喷雾法处理粉末填料,还可使用硅烷偶联剂原液或其水解物溶液。

当处理金属、玻璃及陶瓷时,宜使0.5%-2.0%(质量分数)浓度的硅烷偶联剂醇溶液,并采用浸渍、喷雾及刷涂等方法处理,根据基材的处形及性能,既可随即干燥固化,也可在80-180下保持1-5min 达到干燥固化。

㈣使用硅烷偶联剂水解物处理即先将硅烷通过控制水解制成水解物而用作表面处理剂。

此法可获得比纯硅烷溶液更佳的处理效果,它无需进一步水解,即可干燥固化。

3、整体掺混法整体掺混法是在填料加入前,将硅烷偶联剂原液混入树脂或聚合物内。

因而,要求树脂或聚合物不得过早与硅烷偶联剂反应,以免降低其增黏效果。

此外,物料固化前,硅烷偶联剂必须从聚合物迁移到填料表面,随后完成水解缩合反应。

为此,可加入金属羧酸酯作催化剂,以加速水解缩合反应。

此法对于宜使用硅烷偶剂表面处理的填料,或在成型前树脂及填料需经混匀搅拌处理的体系,尤为方便有效,还可克服填料表面处理法的某些缺点。

有人使用各种树脂对比了掺混法及表面处理法的优缺点。

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掺混法效果亚于表面处理法。

掺混法的作用过程是硅烷偶剂从树脂迁移到纤维或填料表面,并过而与填料表面作用。

因此,硅烷偶联掺入树脂后,须放置一段时间,以完成迁移过程,而后再进行固化,方能获得较佳的效果。

还从理论上推测,硅烷偶联剂分子迁移到填料表面的理,仅相当于填料表面生成单分子层的量,故硅烷偶联剂用量仅需树脂质量的0.5%-1.0%。

还需指出,在复合材料配方中,当使用与填料表面相容性好、且摩尔质量较低的添加剂,则要特别注意投料顺序,即先加入硅烷偶联剂,而后加入添加剂,才能获得较佳的结果。

复合材料是指由基体树脂、增强材料(填料、玻璃纤维)、功能性助剂(偶联剂、脱模剂、增韧剂)等经过特定[wiki]设备[/wiki]加工而成的材料,主要有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酚醛模塑料、环氧塑封料、环氧灌封料、环氧浇注料、环氧玻璃纤维布等。

其特点为:高强度、高电性能、成型性好等。

硅烷偶联剂含有可以和无机填料反应的硅氧烷基团以及和有机树脂反应的环氧基、氨基、乙烯基基团等。

作为复合材料中常用的助剂,它的作用为:改善基体树脂对填料、玻璃纤维的浸润性,使得基体树脂通过化学键和填料或玻璃纤维相连接,进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冲击强度、耐水性、电性能等。

增韧型硅烷偶联剂是指在硅氧烷基团和有机活性基团之间含有一定分子量的柔性长链。

由于柔性长链的存在,适当降低了复合材料中填料表面层的化学键合密度,当复合材料受到外界冲击时,填料表面包裹的柔性链能很好的吸收冲击能量。

这样就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减少了应力开裂。

同时由于长链硅烷偶联剂大部分分散在填料的表面层,树脂层中含量较少,适当的用量情况下对复合材料的热变形温度、玻璃化温度影响不大。

添加增韧型硅烷偶联剂的复合材料具有高韧性且内应力较低,而耐热性却下降不大。

和一般的硅烷偶联剂相比,长链硅烷偶联剂在改善胶液对填料的浸润性方面亦有其独特的优点,尤其对于那些具有很高的表面能的填料如:玻璃纤维、纳米二氧化硅等,长链硅烷偶联剂由于具有疏水性的柔性长链,极大地降低了填料的表面能,使得胶液中的溶剂、树脂、助剂等能均匀的渗透到玻璃纤维中或均匀分散到纳米填料表面,这就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耐热性等。

而经过一般的硅烷偶联剂处理的玻璃纤维布在涂胶处理时(如覆铜板生产用的环氧-玻璃纤维半固化片),由于毛细现象,总是纤维布表面胶液中的丙酮、二甲基甲酰胺等低分子量的极性溶剂优先在玻璃纤维中扩散,这样就使得纤维布表面的胶液黏度急剧增大,胶液中的树脂和固化剂难以迅速向玻璃纤维中渗透,由此得到的复合材料冲击强度、耐热性较差。

另外亦已证明经过长链硅烷偶联剂处理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耐离子迁移性。

由于长链的影响,增韧型硅烷偶联剂和填料或玻璃纤维表面硅醇键的反应速度稍慢,所以需适当延长处理填料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