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专题1 单元3走进化学殿堂 随堂练习(仁爱版九年级)
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仁爱版九年级上专题一 走进化学殿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仁爱版初中化学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
下列事实中与化学无关的是()A. 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丰富B. 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C. 新型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D. 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答案】B【解析】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所以A、 C、 D都是化学研究的领域,而 B是与物理科学有关的,故选 B。
2.目前冰箱中使用的致冷剂是氟里昂(二氯二氟甲烷),根据结构可推出氟里昂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A. 不存在同分异构体B. \ 2种C. \ 3种D. \ 4种【答案】A【解析】解:氟利昂的结构式是,没有同分异构体,观察选项,故选 A.3.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A. 拉瓦锡B. 汤姆生C. 门捷列夫D. 道尔顿【答案】B【解析】 A.拉瓦锡是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后人称拉瓦锡为近代化学之父,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最早提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故 A错误;B.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故 B正确;C.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故 C错误;D.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 D错误;故选 B.4.下列现象属于化学现象的是()A. 呵气成雾B. 电闪雷鸣C. 面团发酵D. 铁杵磨成针【答案】C【解析】解:A、呵气成雾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错误;B、电闪雷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B错;C、面团发酵,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C正确;D、铁杵磨成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D错.故选 C5.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的是()A. 纳米铜B. 单晶硅C. 电脑软件D. 玻璃钢【答案】C【解析】6.绿色食品是指()A. 绿色的营养食品B. 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C. 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D. 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答案】D【解析】解:绿色食品并不是绿颜色的食品或者经济价值必须高的食品,而是安全、无公害、无毒、有利于人体健康的营养食品.故选 D.7.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A. 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B. 化学正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C. 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D. 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答案】D【解析】解:A、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能够研制出新材料,所以 A的说法正确;B、汽车排放的尾气,可以通过化学研制出的催化转化器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再排放,所以化学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C、水在一种催化剂和太阳能的作用下可制出氢气,氢能就是一种新能源,所以 C说法也是正确的.D、化学的发展会对环境有保护作用,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的乱砍滥伐,人为破坏造成的,所以 D说法是错误的.故选: D.8.下列“化学之最”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 水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B. 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C. 氢气是最清洁的能源D. 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答案】D【解析】 A、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仁爱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专题1走进化学殿堂测试卷含答案

仁爱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专题1走进化学殿堂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化学的认识错误的是()A.化学的迅速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B.化学可以开发新能源,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C.化学可以合成药物,在保障人体健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D.化学可以研制新材料,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2.下列有关化学科学家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B.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C.拉瓦锡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D.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和钋3.下列关于“化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化学能够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材料B.化学在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C.化学能够为人类提供新能源D.化学的发展必然造成地球的环境恶化4.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是()A.农作物、农药和日常用品的丰盛B.用树木建造房屋C.新型物质的合成和利用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B.人类利用化学合成了成千上万的物质C.化学使世界更加绚丽多彩D.化学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只有益处没有害处6.化学的发展对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促进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下列各项利用化学变化与其多达到的目的不相符的是()A.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B.生产化肥、农药增加粮食产量C.开发新材料、新能源改善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D.合成食品添加剂增进人体健康7.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4个推断正确的是()A.酸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B.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C.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就是燃烧D.碱溶液中因为含有氢氧根离子而显碱性,所以显碱性的纯碱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8.临近初中毕业,有四位同学谈了学习化学的感受,你不赞同的是()A.学化学可以帮助人们变得聪明,防止走入生活和学习中的许多误区B.学好化学的关键在于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C.目前人类面临的很多危机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都是化学造成的D.化学是一门很有趣很有用的科学,我们一定要学好它9.高新技术都会随着化学技术的发展而取得突破性的改进,大大地改变人类的生活.其中对化学科学和化工技术影响最大的可能是()A.脑科学技术B.基因技术C.太阳能技术D.纳米技术10.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先生早在1929年改进了一种化工产品的工业生产技术,其产品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这种生产技术是()A.烧碱的生产B.粗盐的精制C.纯碱的生产D.尿素的生产11.许多著名化学家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有关化学家与他们的成就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侯德榜–创立了联合制碱法B.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C.卢瑟福–发现了电子D.门捷列夫–创设了元素周期表12.化学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是()A.利用化学催化方法,可以将水变成油B.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C.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 D.利用高分子材料制造半透膜,可以淡化海水13.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下列能在月球上找到的资源是()A.矿产资源B.水资源C.风能资源D.生物资源14.下列关于化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可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好B.化学不可能被应用于保护环境C.化学只研究自然界存在的物质D.化学只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15.你经常做家庭小实验吗?根据你的经验,下列家庭小实验不成功的是()A.用肥皂鉴别家庭用水是否是硬水B.用食盐水除去水瓶中的水垢C.用食醋和小苏打制取二氧化碳D.用花瓣制作指示剂,检查纯碱溶液的酸碱性二、多选题16.下列叙述符合化学史实的是()A.最早使用湿法冶金的国家是中国B.最早提出原子论的科学家是汤姆生C.最早提出分子概念的科学家是道尔顿D.最早提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化学家是拉瓦锡17.下列叙述符合化学史实的是()A.最早使用湿法冶金的国家是中国B.最早提出分子概念的科学家是道尔顿C.最早提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化学家是拉瓦锡D.最早提出原子论的科学家是阿伏加德罗18.化学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A.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薄层水垢B.用纯碱代替小苏打做食品发酵粉C.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保鲜D.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19.下列叙述符合化学史实的是()A.最早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结论的化学家是拉瓦锡B.英国的科学家卢瑟福发现了电子C.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表了元素周期表D.居里夫人提出了原子学说20.我国科学家在1993年首次利用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在一块晶体硅(由硅原子构成)的表面直接移动硅原子写下了“中国”两字(见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上述操作中没发生任何变化B.这两个字是当时世界上最小的汉字C.此技术说明化学变化中原子可再分D.这标志着我国的科学技术已进入原子操纵的阶段三、填空题21.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①研制快速降解塑料;②新型高效药品的开发;③合成高效化肥;④合成人造皮肤;⑤寻找高效催化剂在节能低耗情况下分解水得到氢气;⑥消除汽车有害尾气;⑦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⑧研制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达到高产.请将以上问题归类,并把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健康问题________;(2)能源问题________;(3)粮食问题________;(4)环境问题________.22.物质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存在规律,这是我们学好化学应该掌握的一种基本方法.(1)寻找规律,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化学式或名称:①氯元素常见的化合价有-1、+1、+3、+5、十7,下面五种物质都是含氯元素的酸.HClO4(高氯酸)、________(氯酸)、HClO2(亚氯酸)、HClO(次氯酸)、HCl(氢氯酸)②有机化合物里有一类物质叫烷烃,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呈一定的规律.CH4(甲烷)、C2H6(乙烷)、C3H8(丙烷)、________(丁烷)(2)请你仿照下表中的示例,找出O2、CH4、CO2、NH3、C2H4(乙烯)五种气体之间存在的另外两个规律,并排列出顺序,将答案填在下表中的空格内.23.1892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R.J.S.Rayleigh, 1842-1919)在测定氮气的密度时,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取了氮气,结果却发现两种不同的方法得到的氮气密度不相等.(1)一种方法是通过除去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余下氮气的方法制得氮气,然后测量它的密度为1.2572克/升.(2)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氨氧化原理:把氨气通入装有黑色氧化铜固体的玻璃管中进行加热,测得生成的氮气密度为1.2508克/升.开始瑞利认为可能是由于实验操作不当引起了实验误差,但经过多次实验,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密度之间总有一个微小的差异.瑞利没有放过这一微小差异,经过两年精确的实验研究和推理分析,他和英国化学家拉姆塞终于找到造成这一微小差异的答案.(1)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其密度之间的微小差异是由________(“必然”或“偶然”)因素造成的.两位科学家最后找到的答案是________.(3)根据上述材料,最能体现了两位科学家具有________的精神.A.淡泊名利,献身科学B.敢于牺牲,百折不挠C.勇于探索,精益求精D.教书育人,诲人不卷.四、简答题24.教师在演示实验的教学中应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________?25.化学家舍勒和普利斯特里早在18世纪就先后独立地发现了氧气,但由于受“燃素理论”的影响,使他们放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根据“燃素理论”推知,燃烧后物质的质量应当减轻,但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研究磷以及一些金属燃烧时,做了大量实验,实验结果都与“燃素理论”相违背.他大胆知疑,尊重实验事实,进行深入研究,克服重重阻力,击破了“燃素理论”,真正发现了氧气.通过以上叙述你有何感想________?五、实验题26.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验是化学学习和探究的一种途径.回忆一年来在家里做过的化学小实验,选择你认为最理想的一次填写表格:参考答案1.A【解析】A、化学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产、生活资料,人类离不开化学,但是化学的迅速发展,也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而我们可以利用化学防治环境污染,故选项错误;B、利用化学可以开发新能源,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这是化学的用途之一,故选项正确;C、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这是化学的用途之一,故选项正确;D、利用化学可以研制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这是化学的用途之一,故选项正确。
(人教版)九年级上 化学第一单元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课时练

(人教版)九年级上化学第一单元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课时练(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课时练(锦州中学)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单选题( )A. 用手直接取用固体药品B. 把鼻孔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C. 品尝一种白色固体的味道D. 将实验中剩余的药品放入指定容器2. 向试管中装粉末状药品时,先使试管倾斜,把盛药品的药匙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这样做的目的是( )A. 避免药品沾在试管口和试管壁上B. 使药品快速落入试管底部C. 让药品均匀铺洒在试管里D. 使操作方便安全3. 下列有关试剂取用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A. 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试剂B. 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C.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取用固体时只需盖满试管底部D. 实验中用剩的药品一定要放回原试剂瓶中,不得乱扔乱放4. 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质量时,将药品与砝码位置放颠倒了,待平衡时称得药品质量为9.5 g,则药品的实际质量为( )A. 9 gB. 10 gC. 8.5 gD. 8 g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6. 关于天平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A. 称量过程中可以调节平衡螺母B. 潮湿的物体可以直接放在天平上称量C. 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D. 称量粉末状药品时只在左盘垫一张纸即可7.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A. B. C. D.8. 在医院里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如图所示的装置。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使用该装置可用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B. b 导管连接病人吸入氧气的塑料管C. 使用该装置可用来观测是否有氧气输出D. b 导管应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9. 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 ( )A. 往右盘增加砝码B. 从右盘减少砝码C. 向左调节平衡螺母D. 向右调节平衡螺母10.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A. AB. BC. CD. D11. 下列装置操作图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的是( ) A. B. C. D. 12. 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A. 可以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B. 可以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其他酒精灯C. 用完酒精灯可以用嘴吹灭D. 万一碰倒酒精灯,若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则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13. 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造成了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是:①用酒精灯外焰加热;②试管外壁有水;③试管底部接触灯芯;④试管内的液体超过容积的1/3;⑤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的液体。
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仁爱版九年级上专题一 走进化学殿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仁爱版初中化学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有关化学和能源、资源的利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教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B. 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产量C. 利用化学综合运用自然资源,一定会造成环境污染D. 利用化学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以保障人体健康【答案】C【解析】解: A、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导致了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所以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教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故 A正确;B、化肥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足够的营养,提高农作物产量,农药可以杀死害虫等,故 B正确;C、利用化学综合运用自然资源,会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故 C错误;D、药的作用就是抑制细菌和病毒,以保障人体健康,故 D正确;故选 C.2.“绿色化学”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作用。
下列化学反应,不符合绿色化学概念的是()A. 消除硫酸厂尾气污染:\ SO_2+2NH_3+H_2O =!=(NH_4)_2SO_3B. 消除制硝酸工业尾气的氮氧化物污染:\ NO_2+NO +2 NaOH =!=2NaNO_2+H_2OC. 制\ CuSO_4:\Cu+2H_2SO_4(浓) =!= CuSO_4+SO_2uparrow+2H_2OD. 制取\ CuSO_4:\ 2Cu+O_2overset△=!=!=!=2CuO;\ CuO+H_2SO_4=!=CuSO_4+H_2O 【答案】C【解析】 A.既消除消除硫酸厂尾气排放的 SO_2气体,还能得到 (NH_4)_2SO_3这种氮肥,不但方法合理科学,而且避免空气污染,符合绿色环保要求,故正确;B.用此法消除制硝酸工业尾气氮的氧化物污染,防止空气污染,避免酸雨的形成,符合绿色环保要求,故正确;C.铜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 CuSO_4、 SO_2、 H_2O,且此法制 CuSO_4既不经济又得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空气,不符合倡导的绿色化学,故错误;D.由此法制取硝酸铜,生成硫酸铜和水,不会导致空气污染,符合倡导的绿色化学,故正确;故选 C。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_专题一_走进化学殿堂_单元检测试卷(解析版)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一走进化学殿堂单元检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5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30分,)1. 下列有关化学科学家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B.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C.拉瓦锡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D.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和钋D.3. 发现元素周期表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A.道尔顿B.阿伏加德罗C.门捷列夫D.居里夫人4. 某科学家在一次化学论坛会上提出“化学不是问题,化学解决问题”的观点,则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利用化学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B.利用化学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C.化学是万能的,能解决世上所有问题D.利用化学开发新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5.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是()A.门捷列夫B.道尔顿C.拉瓦锡D.阿夫加德罗6.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B.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C.阿伏加德罗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D.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7. 下列不能用眼睛直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A.有气泡B.溶液改变颜色C.产生沉淀D.生成氧气8. 下面是人们对于化学科学的各种常见认识,其中错误的是()A.化学面对现代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显得无能为力B.化学将在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安全应用方面大显身手C.化学是一门具有极强实用性的科学D.化学的发展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新物质的需求C. D.10. 我国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古代的许多发明创造在当时都走在各国之前,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以下操作不属于古代化学工艺的是()A.冶炼铁、铜 B.烧制陶瓷C.引爆火药D.指南针的使用11.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化学研制新材料,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B.研究化学无需进行化学实验C.化学运用各种资源,生产出了很多人类必需的生活日用品D.化学未来发展的方向是“环境友好型”12. 化学能给我们带来()A.化学是一门纯理论的东西,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没有任何影响B.水污染及大气污染等人类生存的深刻危机,化学无法改变我们现在的生存环境C.化学能使我们合理地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但不能创造我们需要的新物质、新能源D.许多性能优异的新材料,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3. 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A.化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B.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C.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D.化学的发展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保障14. 我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些化学工艺发明较早,其中制造青铜器最早是在()A.春秋战国B.原始社会C.解放后D.商代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从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后,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了万种,可见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也已超过了万种B.食盐除了作调味品外,不再有其它用途了C.自从陶瓷、铜器被人类发明和使用之后,化学就了一门独立的学科D.自从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分别提出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并用原子、分子的观点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以后,化学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二、多选题(本题共计 5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15分,)16. 下列叙述符合化学史实的是()A.最早使用湿法冶金的国家是中国B.最早提出原子论的科学家是汤姆生C.最早提出分子概念的科学家是道尔顿D.最早提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化学家是拉瓦锡17. 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大发明中与化学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18. 下面是人们对于化学科学的各种常见认识,其中错误的是()A.化学面对现代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显得无能为力B.化学将在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安全应用方面大显身手C.化学是一门具有极强实用性的科学D.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19.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通过物质变化伴随的现象,就一定能判断是否有化学变化发生B.蜡烛燃烧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燃烧C.我国古代化学工艺制造业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是造纸、制火药、烤瓷器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20.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阿龙•切哈诺沃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以下有关蛋白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年,我国科学家在研究蛋白质结构的基础上,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B.浓硝酸、重金属盐等可使蛋白质发生化学变化,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C.蛋白质习惯上又被称为碳水化合物D.动物毛发(人的头发等)和植物纤维(棉花等)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灼烧后都有烧焦羽毛气味三、填空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9分,)21. 学习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产生活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减少________的发生,还可以引导人们改变________、________、经常食用________食品等不良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22. 做化学实验时,应该重点观察试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在实验前后发生的变化,思考为什么会发生变化.23. 我国古代化学工艺的成就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文明的国家之一,许多化学工艺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解答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6 分,共计12分,)24.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其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因此,相对而言,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年,科学家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粒子轰击金箔时(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相对原子质量为),发现三种实验现象:(1)有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稍微改变了运动方向.(2)大多数粒子不改变原子的运动方向.原因是________.(3)极少数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________.25. 据报道,我国将于年左右建成的空间站取名天宫,由此你可以设计出其他可以带上宇宙飞船的物品吗?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共计 4 小题,共计34分,)26.(8分) 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在测定氮气的密度时,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取了氮气,结果却发现两种不同的方法得到的氮气密度不相等.(1)一种方法是通过除去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余下氮气的方法制得氮气,然后测量它的密度为克/升.(2)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氨氧化原理:把氨气通入装有黑色氧化铜固体的玻璃管中进行加热,测得生成的氮气密度为克/升.开始瑞利认为可能是由于实验操作不当引起了实验误差,但经过多次实验,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密度之间总有一个微小的差异.瑞利没有放过这一微小差异,经过两年精确的实验研究和推理分析,他和英国化学家拉姆塞终于找到造成这一微小差异的答案.(1)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其密度之间的微小差异是由________(“必然”或“偶然”)因素造成的.两位科学家最后找到的答案是________.(2)根据上述材料,最能体现了两位科学家具有________的精神..淡泊名利,献身科学.敢于牺牲,百折不挠.勇于探索,精益求精.教书育人,诲人不卷.27. (8分)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验是化学学习和探究的一种途径.回忆一年来在28. (9分)化学家舍勒和普利斯特里早在世纪就先后独立地发现了氧气,但由于受“燃素理论”的影响,使他们放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根据“燃素理论”推知,燃烧后物质的质量应当减轻,但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研究磷以及一些金属燃烧时,做了大量实验,实验结果都与“燃素理论”相违背.他大胆知疑,尊重实验事实,进行深入研究,克服重重阻力,击破了“燃素理论”,真正发现了氧气.通过以上叙述你有何感想?29. (9分)教师在演示实验的教学中应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一走进化学殿堂单元检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5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30分)1.【答案】C【考点】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解析】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侯德榜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明了联合制碱法,故正确;、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正确;、年,拉瓦锡推翻了“燃素说”,建立了燃烧氧化理论,而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错误;、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和钋,故正确.故选.2.【答案】D【考点】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及学习方法【解析】.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来分析;.根据纯净物的分类来分析;.根据酸的通性来分析解答;.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来分析.【解答】解:.足量的磷在集气瓶中完全燃烧,冷却至室温后,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即为集气瓶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故正确;.根据组成纯净物的元素的种类,有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正确;.因为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电离出氢离子,故二者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的通性,故正确;.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铝排在氢的前面,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故错误.故选.3.【答案】C【考点】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解析】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选项错误.、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正确.、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故选项错误.故选.4.【答案】C【考点】化学的用途【解析】利用化学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利用化学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利用化学开发新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都是正确的.而化学不是万能的,不能解决世上所有问题.【解答】解:、利用化学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如青霉素可以消炎杀菌,故正确;、利用化学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如化学技术治理水污染,故正确;、化学不是万能的,不能解决世上所有问题,故错误;、利用化学开发新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如飞机、汽车的各种制作材料,都是利用化学技术开发的新能源,故正确.故选.5.【答案】A【考点】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解析】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做出的贡献来考虑本题.【解答】解:、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验证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阿弗加德罗提出了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故选6.【答案】C【考点】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化学的用途【解析】、根据化学的定义进行分析;、根据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根据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科学家进行分析;、根据化学的成成果进行分析.【解答】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正确;、化学中的好多发明都是先进行猜想,然后利用实验进行验证得到的,正确;、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而不是阿伏伽德罗,错误;、日常生活中许多物质都与化学有关,化学改变了人的衣食住行,正确.故选:.7.【答案】D【考点】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及学习方法【解析】用眼睛可直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有气泡放出、有沉淀生成,或颜色变化等,但不可能用眼睛直接观察出它是何种物质;属于何种物质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解答】解:“有气泡放出、有沉淀生成,或溶液改变颜色”是可用眼睛直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而“生成氧气”用眼睛不能直接分辨出,应属于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8.【答案】A【考点】化学的用途【解析】、根据能利用化学反应,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并进一步解决环境问题进行解答;、根据利用化学来解决能源、资源的开发及合理使用进行解答;.根据化学是为人类的生活、生产以及健康服务进行解答;.根据化学可以创造出人类所需的物质进行解答.【解答】解:、能利用化学反应,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并进一步解决环境问题,化学面对现代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可以消除、防止污染.故错误;、因可以利用化学来解决能源、资源的开发及合理使用,所以化学将在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安全应用方面大显身手,故正确;.因化学是为人类的生活、生产以及健康服务的,则化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用性的科学,故正确;.因化学可以创造出人类所需的物质,所以化学的发展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新物质的需求,故正确;故选.9.【答案】B【考点】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一氧化碳的毒性硬水与软水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解析】.根据化学史来分析;.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来分析;.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与鉴别方法来分析。
化学:专题1 单元3走进化学殿堂教案(仁爱版九年级)

单元 3 走进化学殿堂
【学习目标】
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教学重点】化学仪器的识记。
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胶头滴管的使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
【教学难点】规范性、安全性教育,药品的取用及注意事项。
【教学手段】让学生尝试独立操作、观察、归纳为探究的主题,教师的目的是诱导。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课堂演示实验有关仪器及药品,实验室。
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仁爱版九年级上专题一 走进化学殿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仁爱版初中化学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物质的量”的符号是()A. \ NB. \ MC. \ molD. \ n【答案】D【解析】“物质的量”的符号是 n。
2.与化学实验成功无必然联系的因素是()A. 严谨的科学态度B. 科学的实验方案C. 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D. 偶然的巧合【答案】D【解析】解:做化学实验要具有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实验方案要科学、合理,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要可行,不能仅靠一次实验结果就下结论,防止偶然的发生,而造成错误的结论.故选 D.3.下面是某同学“化学笔记”的摘录,其中不正确的是()A.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B.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C.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D. 化学家们可以创造新的元素,但不能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答案】D【解析】 A.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创立的原子论和分子学说是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及本质的基础,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的理论,故 A正确;B.物质的性质是由物质的结构和组成决定,物质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质的性质,故 B正确;C.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故 C正确;D.化学不仅研究自然界中已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故 D错误;故选 D。
4.下列对科学家与其对应的贡献描述不正确的是()A. 拉瓦锡——研究空气的成分B. 伽利略——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C. 张青莲——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D. 托里拆利——测定大气压强【答案】B【解析】 A.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 A正确;B.伽利略推翻了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观点,故 B错误;C.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故 C正确;D.托里拆利测定了大气压的数值,故 D正确;故选 B。
九年级化学上册 专题1 走进化学殿堂综合测试题 (新版)湘教版

走进化学殿堂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面能量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照明 B.水力发电C.太阳能供热D.电热器取暖2.在下列新材料或社会问题中,与化学有关的是()①具有超塑延展性的纳米铜②无氟冰箱与臭氧空洞③泡沫快餐盒与白色污染④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⑤用来制造破冰斧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A. ①B. 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⑤3.下列说法能体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A.镁粉用作照明弹 B.铜丝用作导线C.氢气用作清洁燃料 D.二氧化碳用作碳酸饮料4. 以下跟酒精灯有关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5.下列认识和行为不正确的是:()A.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B.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循环利用C.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生成白色固体B.加热碱式碳酸铜,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C.镁条在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壁发烫D.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有黑色沉淀生成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19分)7.(5分)某种金属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浮在水面上。
根据以上叙述,推断该金属的性质有:①硬度_______;②熔点_____;③密度______;④颜色_______;⑤化学性质。
8.(6分)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A B C D E F G H I①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图二图一②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 ③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 ④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 ; ⑤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 ;⑥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仁爱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专题一走进化学殿堂综合练习题(无答案)

专题一走进化学殿堂一、选择题1.以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木炭焚烧B. 玻璃杯破裂C. 蔗糖溶于水 D. 水结成冰块2.甲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 2.5g 药品,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他应当( )A. 减少药品B. 向右盘中加砝码C. 挪动游码 D. 减少砝码3.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水结成冰,冰消融成水B. 鸡蛋变臭,人体呼吸C. 酒精挥发,酒精焚烧D.铁生锈,电灯通电发光4.以下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金属拉丝B. 光合作用C. 酒精挥发 D. 冰雪消融5.以下操作或装置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木炭焚烧B. 电解水C. 裁划玻璃 D. CO2通入石灰水6.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以下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没关的是()A. 熟石灰用来改造酸性土壤B. 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 海水用来晒盐D. 海水用来制碱7.有以下现象:①火药爆炸;②蔗糖溶于水;③食盐水蒸干后出现白色粉末;④燃放礼花;⑤牛奶变酸;⑥饱和石灰水升温后变污浊;⑦碘受热升华,⑧澄清石灰水在空气中表面形成一层白膜.此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①②③④B. ⑤⑥⑦⑧C. ①④⑤⑧D.②③⑥⑦8.以下仪器未经过磨砂办理的是()A. 烧杯B. 滴瓶C. 集气瓶 D. 细口瓶9.以下变化与其余三种不一样的是()A. 空气液化B. 铁矿石炼铁C.食品变质 D. 光合作用10.以下对自然资源和利用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 分别液态空气制氧气B.秸秆、杂草、粪便等在沼气中发酵C. 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 Al 2O3)中提炼金属铝D. 自来水经过投药消毒除去天然水中的有害细菌11.以科学原理和实验事实为依照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以下推理得出的有关结论合理的是( )A. 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以再分,因此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可以再分B.化合物是由不一样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因此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必定不是化合物C.中和反响生成盐和水,因此生成盐和水的反响必定是中和反响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构成的单质,因此它们的性质完整同样12.以下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A. 石油分馏B.煤干馏C.干冰升华 D. 蜡烛消融13.以下实验操作或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 手持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B. 察看颜色来划分高锰酸钾和氯酸钾C. 酒精灯的火焰能够用嘴吹灭D. 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14.以下不可以用于直接加热的仪器()A. 烧杯B. 焚烧匙C. 试管D. 烧瓶15.实验室里不一样化学试剂的保留方法不尽同样,现有:①氧气②石灰石③食盐水④硝酸银溶液(见光易分解)等四种化学试剂,依照试剂瓶从左到右的次序寄存试剂序号正确的选项是()A. ②①④③B. ②①③④C. ③④①②D.①③②④二、填空题16.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 ________(倒或正)放,原由是 ________标签向着手心原由是 ________.17.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当实验结束需熄灭酒精灯时,应________ 。
仁爱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专题一走进化学殿堂单元巩固训练题

专题一走进化学殿堂一、选择题1.以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光合作用B. 玻璃破裂C. 葡萄酿酒 D. 铁器生锈2.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蜡烛焚烧实验现象的是( )A. 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最亮B.熄灭后有白烟生成C.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 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3.化学科学的发展促使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化学已日趋浸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构成,构造、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B. 化学在保证人类生计,提升人类生活质量方面拥有重要的作用C. 利用化学能够合成药物,在保障人体健康中拥有重要的作用D. 城市环境日趋严重,都是化学惹的祸,化学在改良生活环境中有害无益4.以下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铁水铸成锅B. 活性炭吸附色素C. 电灯通电发光 D. 食品发霉5.实验室里几种物质在相互讨论着.你以为它们的表达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试管:同学们不珍爱我,我被摔碎了B. 铁钉:好痛苦啊,我在湿润空气中生锈了C. 灯泡:我通电后发光了,给学生带来光明D. 酒精:我在空气中搁置一段时间质量怎么就减少了6. 以下事实中,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 汽油作燃料C. 铜作导线 D. 石墨用于制铅笔芯7.以下重要的实验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使用净水器净水B.将二氧化碳倒入纸筒中C.酒精和水混淆证明微粒间存在缝隙D.喷水的石蕊小花放入二氧化碳中8.生活中的以下做法正确的选项是()A. 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B.用汽油清洗衣物上的油污C. 图书、档案着火,用干粉灭火器息灭D. 用纯碱溶液除掉热水壶中的水垢9. 以下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水制冰块B. 菠萝榨汁C. 食品腐烂 D. 蔗糖溶解10.某人用托盘天平称量7.2 克食盐时( 1 克以下用游码),称后发现砝码放在左盘,食盐放在了右盘.所称食盐的实质质量为()A. 7.2 克B. 7.4克C. 6.8克 D. 7克11. 某同学要丈量一块不规则食盐晶体的体积,以下方法合理的是()①将食盐晶体磨成粉末,放人空量筒中,读数②将食盐晶体放入盛有饱和食盐水的量筒中,读取液面刻度的变化值③将食盐晶体放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采集溢出的水倒入空量筒中,读数.A. 仅②B. 仅③C. 仅①② D. 仅①③12. 以下平常生活中所见的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铁锅生锈B. 冰雪融化C. 玻璃破碎 D. 车轮爆胎13.以下选项中,能说明木炭焚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A. 发出白光B. 放出热量C. 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污浊的气体 D. 瓶壁有水雾14.小明同学按以下图方式闻气体X的气味,结果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则 X 可能是()A. COB. SO2C. CO2D. H2A. 附着的水聚成水滴B. 一点水都没有附着C. 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可股流下D. 附着的水能成股流下二、填空题16.以下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A .煤气焚烧B.酒精挥发C.水结成冰D.________17.化学是一门以 ________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室取粉末状药品时,一般用________,而取用块状固体可用 ________夹取,滴加少许液体药品用________.18.化学就在我们身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物质。
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仁爱版九年级上专题一 走进化学殿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仁爱版初中化学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科学假说或模型大多是从一些相应的证据中演绎推理而来的.后来更多的证据使得这些科学假说或模型逐步完善,新的学说通常是在证据的支持下补充、修正形成的.以下选项中,模型或学说与对应的证据不一致的是()A. 生物进化论:建立的证据是来自对古生物化石、胚胎学、比较解剖学、\ DNA的比较研究B. 大陆漂移学说:建立的证据来自对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可拼合性和古生物学、地质学的考古发现C. 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说:证据是落在澳大利亚的一颗陨石中发现了多种氨基酸和有机物D. 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建立的依据就是\ alpha 粒子的散射实验【答案】C【解析】解: A、生物进化论:建立的证据是来自对古生物化石、胚胎学、比较解剖学、 DNA的比较研究,一致;B、大陆漂移学说:建立的证据来自对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可拼合性和古生物学、地质学的考古发现,一致;C、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说:证据是落在澳大利亚的一颗陨石中发现了多种氨基酸和有机物,不一致;D、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建立的依据就是 \alpha 粒子的散射实验,一致;故选 C2.如图是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手稿,它的作者是()A. 拉瓦锡B. 居里夫人C. 道尔顿D. 门捷列夫【答案】D【解析】A、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错误。
B、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 (Po)和镭 (Ra),故选项错误。
C、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D、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正确。
仁爱湘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专题一-走进化学殿堂-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仁爱湘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专题一-走进化学殿堂-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活动中,其中有一个和其他不同的是()A. 发射航天飞机B. 水车汲水灌溉C. 太阳能供热D. 风力发电)D 干冰升华时吸收热量制冷剂A. AB. BC. CD. D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4.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能用化学变化做出解释的是()A. 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B. 用食醋去除铁锈C. 汽油洗去衣物上少量油污D. 洁厕灵清除卫生器具顽渍5.下列洗涤方法主要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 无水酒精洗手机屏幕B. 食醋洗去水壶内的水垢C. 清水洗涤衣服上的食盐D. 汽油洗涤衣服上的油迹6.“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
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A. 粮食酿酒B. 纺纱织布C. 烧制瓷器D. 冶炼生铁7.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食盐易溶于水B. 盐酸易挥发C. 铜能导电D. 碳酸钠能与硫酸反应8.生活中下列做法利用了化学反应原理的是()A. 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自来水B. 门锁不易打开时灌入铅笔芯粉末C. 用天然气作燃料煮饭D.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9.如图所示,在一个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容器中有一支燃着的蜡烛。
现用一只杯子将蜡烛罩住,过一会儿,可能发生的现象是()(提示: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A. 蜡烛继续燃烧,杯内液面不变B. 火焰逐渐熄灭,杯内液面上升C. 蜡烛燃烧更旺,杯内液面上升D. 火焰逐渐熄灭,杯内液面下降二、多选题10.化学实验要规范操作,注意安全。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_____。
A.熄灭酒精灯时,可以用嘴吹灭B.实验室中的药品经确认无毒无害的,可以品尝一下其味道C.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时,烧杯下面必须垫石棉网D.取出的药品没用完,要放回原试剂瓶中E.实验完毕后,应及时洗涤所用的器皿,仪器、药品归类整理,放在规定的位置11.下列有关生活事件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 浯溪碑林雕刻B. 用葡萄酿酒C. 羊角塘鞭炮爆炸D. 铁杵磨成针12.下列物质颜色为黑色的是( )A. 氧化镁B. 二氧化锰C. 碳酸氢铵D. 氧化铜1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火箭点火B. 寒冷的冬季室内窗户玻璃上出现水雾C. 融雪剂使冰雪融化D. 风筝会开幕式燃放烟花14.下列物质的用途正确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 煤用于冶铁B. 石墨做电车电刷C.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 醋酸制汽水15.有关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石蜡质软,没有气味B. 蜡烛燃烧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低C. 石蜡的密度比水大,放入水中会沉入底部D. 刚熄灭的蜡烛,上方会产生白烟三、填空题16.家里的铜器表面出现铜绿.可进行以下处理:(1)用砂纸打磨后.表面出现有光泽的红色.(2)将铜器浸泡在食醋里,表面也会慢慢出现红色.上述两种方法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 .17.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8.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A.向试管中加液体B.闻气体气味C.读液体体积D向试管中加块状固体(1)如图中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仁爱版初三化学专项一走进化学殿堂单元测试卷

仁爱版初三化学专项一走进化学殿堂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取药品B.点燃酒精灯C.倾倒液体D.塞进橡皮塞2.托盘天平调零后,左盘称量纸上放置1个5g砝码,右盘称量纸上放置氧化铜粉末,游码标尺调到0.7克,现在天平平稳.则被称量的氧化铜质量为()A. 5.7gB. 4.3gC. 5.3gD. 4.7g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B.C. D.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 B.钢铁生锈 C.水分蒸发D.冰雪融解5.下列俗语或成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真金不怕火炼B.百炼方可成钢 C.火上浇油 D.玉不琢、不成器6.在抢救病人时,常需用静脉点滴输入0.9%的氯化钠溶液,这是由于人体血液中的“矿化度”(即无机盐的相对含量)为0.9%.另有研究证明,30亿年前地表原始海水的矿化度为0.9%.对此,下列推测或评论中不足取的是()A.人类祖先可能是从原始海洋中逐步进化到陆地上的B.人体血液和原始海水的矿化度均为0.9%,纯属巧合,无任何科学价值C.人体血液中,仍旧带有着原始海水的某些印痕D.人体血液和原始海水之间也许存在着某些尚未被认识的关系7.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
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确信没有意义的选项是()A.探究二氧化硫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生成 B.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氧气C.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D.探究铜在灼烧时显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8.台风“珍宝”对我国东南沿海省份造成严峻阻碍.下列属于台风带来的要紧灾难是()A.海啸、暴雨 B.狂风、暴雨 C.地震、狂风 D.暴雨、沙尘暴二、填空题9.实验室中取用药品时,假如没有用量,液体取________,固体只需_ _______.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放________,而且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________保持水平,再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10.化学真是太奇异了,它几乎无处不在.在你的周围时刻不停地发生着变化.同学们,让我们踏上探究之旅.[提出问题]聪聪在用水煮虾过程中发觉,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变成红色,专门是虾汤的颜色更是鲜红.聪聪想,虾汤中这种红色物质会是什么呢?[猜想与假设]聪聪猜想,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时,颜色会发生改变.[交流与反思]以上探究之旅,对你有什么启发:________ .11.一些进行石刻的红砂岩层中有许多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结合你学到的化学知识回答下面有关问题.(1)红砂岩雕刻佛像属于________变化.(2)红砂岩中含碳、硅、氧、铁、钙等多种元素,其中,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 .(3)野外石雕的洞壁上通常凝聚有石灰质化合物,其形成与下述方程式有关:Ca(HCO3)2=CaCO3↓+CO2↑+X,X的化学式为________.12.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样不超过试管容积的,加热前先使试管在火焰上来回移动,这种方法叫________ ,加热时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幸免伤人,加热时切记不可使试管口对着________ .13.化学科学的进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阻碍.请你分别举出化学科学的进展对人类社会的利和弊各两个具体例子.利:①________;②________.弊:①________;②________.三、解答题14.在一次探究成果汇报课上,某同学展现了她的探究实验:取一瓶无色的硫化氢(H2S)气体和一瓶无色的二氧化硫气体(SO2),然后瓶口对瓶口抽去玻璃片放置(如图),一段时刻后,两瓶的内壁上均显现水珠,同时有淡黄色的细微颗粒物附在瓶内壁上(已知是硫单质).试分析此同学的探究活动取得了哪些成果.四、实验探究题15.化学爱好小组的三名同学对蜡烛(要紧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1)贝贝取来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________.(2)芳芳点燃蜡烛,观看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她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能够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_(填“a”,“b”或“c”)处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温度最高.(3)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觉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看是否有相同现象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要紧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C.认为与本次实验的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会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缘故(4)三名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觉另一端也能够点燃.【查询资料】蜡烛中含有碳,不完全燃烧可能生成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是一种具有可燃性的气体.【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的成分可能是什么呢?【猜想】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汽;婷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形都有.【实验方案】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的另一端做点火实验.【现象与结论】假如观看到________现象,则贝贝的猜想正确;假如观看到________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假如观看到________现象,则婷婷的猜想正确.五、综合题16.煤气是一种重要的燃料,其要紧成分是一氧化碳(化学式CO),①CO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②难溶于水,③密度与空气接近的气体,④CO燃烧后能够生产CO2 ,⑤在冶铁工业上,可利用CO与赤铁矿石反应制取金属铁.(1)上述文字中描述CO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2)上述文字中描述CO化学性质的________17.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填字母)(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________(2)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样选用________;(3)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4)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5)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截了当受热的是________;(6)用来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时需用________.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2.【答案】C3.【答案】B4.【答案】B5.【答案】D6.【答案】B7.【答案】D8.【答案】B二、填空题9.【答案】1﹣2mL;盖满试管底部;平;凹液面最低处10.【答案】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把红色的虾汤分成三份,向其中一份加入稀盐酸,向另一份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与第三份进行颜色对比;加入酸或碱的两份虾汤的颜色可能发生改变;要像聪聪那样,善于观看、善于发觉、善于摸索,大胆猜想;(或猜想要有一定的依照,不能凭空想象;或要通过查阅资料、实验探究来小心求证自己的猜想;或对比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11.【答案】物理;氧;H2O12.【答案】;预热13.【答案】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产量;研制新材料、开发新能源;农业化肥过量使用导致土壤板结、酸化;大量塑料的使用导致白色污染三、解答题14.【答案】解:通过实验现象,能估量出硫化氢与二氧化硫能发生化学反应外,还可推知,构成气体的微粒在不停的运动,才能够彼此进行接触,产生反应;四、实验探究题15.【答案】(1)小(2)a;外焰(3)C(4)导管口同样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不到冷凝的固体;导管口不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可看到有冷凝的固体;管口能点燃,但火焰较小,去掉毛巾,导管内壁能看到冷凝的固体五、综合题16.【答案】(1)①②③(2)④⑤17.【答案】(1)b (2)e(3)a(4)f(5)d(6)j。
仁爱湘教版初三上册化学专项一走进化学殿堂章节测试

仁爱湘教版初三上册化学专项一走进化学殿堂章节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淡化 B.氢气吹肥皂泡 C.煤燃烧 D.干冰升华2.如下图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选项是〔〕A.B.C.D.3.以下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 B.干冰升华 C.粮食酿酒D.电灯发光4.点燃一支蜡烛,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下图〕,过一会儿后,在冷碟子的底都会收集到新制的炭黑。
这个实验说明了()A.由于氧气不足,蜡烛不完全燃烧而生成了炭黑 B.挥发的蜡烛遇冷后凝结而成炭黑C.蜡烛的燃烧可以不需要氧气参与 D.蜡烛中本身不含有碳元素,但燃烧后生成了碳单质5.生活中的以下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块受热变为液体B.熨斗通电后变热 C.吃进的食物被消化 D.樟脑球在衣柜中消失6.以下实验中,验证物质的性质时,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物质溶解B.鲜花变色C.石墨导电D.金属刻画7.有一瓶无色液体,某同学说可以往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判断其酸碱性.该环节属于〔〕A.提出问题 B.作出猜想 C.设计实验D.反思评价8.〝地沟油〞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以下辨别某瓶装油是否为〝地沟油〞的简易方法,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看油是否透明B.闻油是否有异味C.问油的生产厂家D.取油燃烧,听是否发出噼啪响声9.以下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新鲜的水果榨成汁B.隔夜的剩饭变馊 C.活性炭净水器净化水 D.湿衣服在太阳底下晒干10.进行科学探究是学好化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以下因素与化学探究有关的是()①提出合理假设和猜想②设计探究实验步骤③详实记录实验现象和相关数据④合作进行化学实验⑤形成总结性报告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11.以下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钉生锈 B.雪融为水 C.折叠纸人D.菠萝榨汁【二】填空题12.化学是研究物质的________以及________规律的科学.13.酒精灯的火焰可分为外焰、焰心和内焰三个部分,加热时应把受热物体放在________的部分.14.以下属于物质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A、可燃性B、导电性C、酸碱性D、________.15.回答以下有关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面的问题:〔1〕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一般用________,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______ __夹取.〔2〕在使用酒精灯时,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________扑盖.〔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个部分,由于________焰的温度最高,所以应用这部分火焰进行加热.16.〝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理念。
仁爱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期末专题复习 走进化学殿堂 练习题(无答案)

专题一走进化学殿堂一、选择题1. ( 2分) 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霓虹灯发光B. 白菜腐烂C. 轮胎爆炸D. 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来制取氧气2. ( 2分) 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加热液体B. 移走蒸发皿C. 倾倒液体D. 读取液体体积3. ( 2分)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纸张燃烧B. 食物腐烂C. 粮食酿酒D. 湿衣服晾干4. ( 2分) 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颜色、状态B. 密度、硬度C. 还原性、可燃性D. 熔点、沸点5. ( 2分) 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 任何物质对于人类来说都有两面性,我们必须合理使用物质B.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可随心所欲,不用考虑自然的承受能力C. 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许多方面得益于化学科学的发展D.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6. ( 2分) 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干冰制冷B. 海水晒盐C. 风能发电D. 铁矿炼铁7. ( 2分) 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是()A. 发光放热B. 生成气体C. 生成沉淀D. 生成新物质8. ( 2分)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 用铜作导线B. 用煤气作燃料C. 用干冰作制冷剂D. 用金钢石作玻璃刀刀头9. ( 2分)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 用Ca(OH)2改良酸性土壤B. 用生石灰作干燥剂C. 用盐酸除铁锈D. 用铅笔芯替代石墨试验导电性10. ( 2分) 以下属于化学研究内容的是()A. 青蛙是否属于两栖类B. 寻找能治疗SARS的药物C. 下一次月食的日期D. 电炉发热的原理11. ( 2分) 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鲜奶制酸奶B. 黄豆酿酱油C. 糯米酿甜酒D. 水果榨果汁12. ( 2分) 下列仪器①量筒;②试管;③烧杯;④燃烧匙;⑤集气瓶,能直接加热的是()A. ①、③B. ②、④C. ③、⑤D. ②、③13. ( 2分) 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A. 往右盘增加砝码B. 从右盘减少砝码C. 向左调节平衡螺母D. 向右调节平衡螺母14. ( 2分) 下列变化中与其它三个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A. 牛奶变酸B. 蔬菜腐烂C. 石油气液化D. 菜刀生锈15. ( 2分) 取用48mL液体时,最好选用的仪器是()A. 胶头滴管B. 10mL量筒C. 50mL量筒D. 100mL量筒二、填空题16. ( 2分) 某同学量取液体时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读数为15mL,则所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应________15mL(填“<”、“>”或“=”下同。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复习题 专题一 走进化学殿堂(无答案)

专题一走进化学殿堂一、选择题1. ( 2分) 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 氧气用于炼钢B. 氧化钙用作干燥剂C. 铜用于制造电线和电缆D. 纯碱用作发酵粉2. ( 2分) “化学——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下列事例的说明中与化学紧密相关的一项( )A. 紫茎泽兰、飞机草……外来物种的入侵已经给我国造成了约4000亿人民币的损失。
——外来物种的入侵B. 植树造林,既绿化了环境,又改善了局部气候——植树造林C. 道路、桥梁的大量修建,极大地改善了民生——交通发达D. 化肥的合理施用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粮食产量的提高——化肥的生产3. ( 2分) 古诗词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D.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4. ( 2分) 物质在变化中会表现出来一些性质,不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木炭的稳定性B. 一氧化碳的还原性C. 氢气的可燃性D. 活性炭的吸附性5. ( 2分) 下列做法符合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的是()A. 用手直接取用药品B. 若未说明用量,按最少量取用C. 将未用完的药品丢弃或带出实验室D. 实验后将剩余药品放回原瓶中6. ( 2分)下列变化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百炼成钢B. 风吹草动C. 玉石摔碎D. 滴水成冰7. ( 2分) 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叙述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 人吃进的食物逐渐被消化B. 人体的呼吸作用C. 使用煤气作燃料烧饭做菜D. 水在冰箱里结成冰8. ( 2分)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水结成冰B. 大米酿酒C. 石蜡融化D. 玻璃破碎9. ( 2分) 张涯取用8mL液体时,最好选用的仪器是()A. 胶头滴管B. 10mL量筒C. 50mL量筒D. 100mL量筒10. ( 2分)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及用途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A. 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B. 在温室里施用二氧化碳作肥料C. 用干冰作制冷剂D. 用紫色石蕊溶液验证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显酸性11. ( 2分)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物质时,误将砝码放在左盘,将称量物放在了右盘,结果读出物体质量为4.3克(1克以下用游码),固体物质的实际质量为()A. 4.3克B. 4克C. 3.7克D. 4.6克12. ( 2分) 在实际生活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 用食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D.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13. ( 2分)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冰棒融化B. 湿衣晾干C. 瓷碗破碎D. 水果腐烂14. ( 2分) 下列仪器不能加热的容器的是()A. 试管B. 蒸发皿C. 量筒D. 烧杯15. ( 2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食物腐烂B. 滴水成冰C. 美酒飘香D. 水果榨汁二、填空题16. ( 4分) 下列叙述中________属于物理性质的描述,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描述,________属于物理变化的描述,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描述。
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仁爱版九年级上专题一 走进化学殿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仁爱版初中化学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下列关于“化学之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天然矿物中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B.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铁C. 相同条件下氢气是最轻的气体D.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答案】B【解析】解: A、金刚石的网状结构,决定了它的硬度是最大的,故 A正确,B、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氧、硅、铝、铁、钙,等,故 B错误,C、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气体密度越大,气体密度的大小决定了气体的密度大小,故 C正确,D、人体的骨骼中钙元素的含量是最高的,故 D正确.故选 B.2.化学能给我们带来()A. 化学是一门纯理论的东西,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没有任何影响B. 水污染及大气污染等人类生存的深刻危机,化学无法改变我们现在的生存环境C. 化学能使我们合理地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但不能创造我们需要的新物质、新能源D. 许多性能优异的新材料,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答案】D【解析】解: A、化学不是一门纯理论的东西,需要借助于实验验证,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故 A错;B、化学可以制取新物质来处理和吸收污染物,可以改变我们现在的生存环境,故 B错;C、化学可以制取新物质,开发新能源,故 C错;D、化学可以制取新材料,许多性能优异的新材料,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是正确的.故选 D.3.“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在化学反应过程或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使用或彻底消除有害物质.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的是()A. 生产和使用剧毒农药B. 造纸厂用二氧化硫进行纸浆漂白C. 利用双氧水制氧气D. 化工厂产生的废气向高空排放【答案】C【解析】 A、使用农药是农业增产措施之一,但剧毒农药的使用对人直接有害,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3 走进化学殿堂
1.药品是按()来存放的。
A.类别
B.颜色
C.状态
2.要取用7 mL的盐酸,可选用()规格的量筒。
A.10 mL
B.20 mL
C.50 mL
3.某学生俯视量取20 mL的水,把水倒掉部分以后,仰视读数是8 mL,倒掉的水是
(
)
A.大于12 mL
B.等于12 mL
C.小于12 mL
4.下列行为没有违背实验室规则的是
()
A.在实验室的角落堆放废纸旧书
B.把实验后的剩余药品带出实验室
C.把反应后的药品倒入老师指定的废液缸
D.把实验后的剩余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5.实验室的通风设备不好,有可能造成
(
)
A.实验效果不明显
B.大量的化学气体集聚,导致人胸闷、头晕甚至中毒
C.光线不明,对观察造成一定的影响
D.使仪器和药品上蒙盖许多尘垢而辨认不清
6.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用手拿一颗锌粒放入试管
B.用嘴品尝实验室中氯化钠的咸味
C.实验时多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
D.使用量筒时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
7.可用做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的是
(
)
A.量筒
B.试管
C.滴管
D.烧杯
8.倾倒液体时标签应向着手心,是因为
(
)
A.防止标签脱落
B.防止渗出药品腐蚀标签
C.便于观察
D.防止药品腐蚀手心
9.为保证安全,使用化学药品时一定要做到“三不”,即
“”、“”、“”。
10.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里,用或
来取用;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里,取用定量液体药品需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