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贫》教案(含教学反思)
清贫教学设计及反思
清贫教学设计及反思《清贫》教学设计及反思一、引言《清贫》是方志敏同志于 1935 年在狱中写下的一篇文章,通过自述在被捕当天的经历,展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品质。
本文将对《清贫》的教学设计及反思进行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同志的清贫精神。
2. 学习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同志的清贫精神。
2.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的背景知识、生字词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4. 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让学生学习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方志敏同志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他的生平事迹。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方志敏同志是一个怎样的人吗?2. 讲授新课讲解课文的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方志敏同志被捕的经过。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通过查字典等方式理解其含义。
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重点讲解“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等词语的含义。
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方志敏同志在被捕当天遇到了哪些事情?他是如何对待这些事情的?从他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组织学生讨论上述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分析课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让学生学习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3. 课堂小结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强调方志敏同志的清贫精神。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清贫精神的理解和体会。
4. 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课文的重点段落。
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清贫精神的理解和体会。
六、教学反思1. 成功之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优秀5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优秀5篇】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为您精心整理了5篇《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篇一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本班有学生30名,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主动性强,具有良好的书写和预习习惯。
对字词掌握情况较好,基础知识比较扎实。
但也有部分同学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很不稳定。
本班的优生有5名同学,.他们在平时作业、测查中审题细心答题认真、能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答案准确。
中间生25名,这部分学生学生男同学较多,其实一个个也挺聪明,就是懒惰、浮躁,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肯用心地去记忆,所在该背的该积累的知识掌握不好,而导致基础知识不扎实部分学生拿到题之后不认真审题,不知道怎么去解答,遇到课死记硬背的知识能应答,遇到独立阅读方面的知识,和拓展练习的题无从下手,。
好多独立阅读的答案本来是要在短文中寻找,但他们就会答非所问,想怎么答就怎么答。
学困生生有5人。
这些学生主要是智力相对较差,学习习惯差,十分粗心,记不住前边学后面忘,有时写一段文字,就出现好几个错别字。
但我还是有信心,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二、复习内容1、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掌握拼写规则。
(2)熟练掌握看拼音写汉字、词语和句子。
(3)掌握汉语拼音中声调及其变化。
2、字。
(1)掌握本册要求学会的160个生字,会认的7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精读课文中的132个词语,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2)正确区分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并能组成词语。
(3)按要求写多音字;(4)选字填空;(5)改正错别字;(6)选择带点字的正确字义;(7)按要求查字典等。
3、词语。
(1)正确地读出写出学过的词,并注意积累词语。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设计
1.教学目标
•了解《清贫》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及蕴含的寓意。
•提升学生对于贫困与富有的理解和态度。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情感体验能力。
2.教学重难点
•领会文本中的含义和哲理。
•分析文本中的情感并进行情感体验。
•思考自己对于贫困和富有的看法。
3.教学准备
•课文《清贫》的复印件。
•课件或板书准备。
4.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观看一段视频或图片,引出关于贫贱富贵的话题。
第二步:学习课文
•听读课文《清贫》,学生跟读。
第三步:课文理解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清贫》的主题和寓意。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要传达的思想。
第四步:情感体验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鼓励学生表达对于不同财富状况的看法和态度。
第五步: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找出身边具有“清贫”精神的人或事例,并分享。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侧重于贫贱与富贵的不同价值观念。
通过对于《清贫》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反思自己对于贫困和富有的看法,并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
值观。
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思考,激发了学生对于品德修养的重视,增强了对于贫困人群的同情心和理解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故事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清贫”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
以上就是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反思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体会贫贱与富贵的价值。
清贫教学设计及反思
清贫教学设计及反思《清贫》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体会方志敏同志的清贫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方志敏同志的清贫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同志的清贫精神。
(2)学习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方志敏同志的清贫精神的内涵。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内容和主题。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朗读法 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写作法 通过写作,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关于方志敏同志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方志敏同志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2)提问:方志敏同志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学生的读音和断句。
1. 2. 3. 1. 2. 1. 2. 3. 4. 1. 2.精读课文 (1)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以下问题: ① 方志敏同志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② 方志敏同志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清贫的? ③ 方志敏同志的清贫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同志的清贫精神。
拓展延伸 (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清贫的理解和认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略读课文,体会对话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同时也能感受到动作神态描写的好处;2.懂得甘于清贫是一种良好的为人为事为官品质。
教学过程:一、回忆前文,提出目标同学们,在本单元《古诗三首》中,我们欣赏了外貌、神态、动作描写在诗歌里表现人物的作用;在《青山处处埋忠骨》中,我们感受到了动作、语言描写对于体悟毛主席内心的好处;在《军神》中,我们又感受到了人物之间的对话及其相应的动作描写给读者带来的强烈震撼。
《清贫》是一篇略读课文,通过略读,我们需要达到怎样的学习目标呢?(一)能读懂对话对于体现人物品质的好处;(二)能理解动作动作、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三)能读懂方志敏同志所说的“清贫”的意思。
二、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一)出示对话: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手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着我,威吓地吼道:“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
”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决不相信。
“绝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
”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
“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我再次向他们解释。
(二)小组讨论:你对哪句话最有感受?跟小组成员作一个分享。
1.关于方志敏的语言:(1)“哼”,表达了轻蔑。
(2)“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表示识破了小兵士们的把戏。
(3)“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
”语气十分肯定,表现了一种清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4)“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表达了方志敏同志对国军的蔑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第【1】篇〗《清贫》教学设计 (部编本五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清贫》是革命传统名篇。
经手款项有数百万之巨的共产党大官身边却“一个铜板都没有”,表现了共产党员“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美德,“清贫”是革命者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
它超越了这篇文章本身。
正因为现在社会上还存在一些*现象,有兴“死于安逸”,所以更要发扬“清贫”的革命传统。
通过学习方志敏的《清贫》,我试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在艰苦的环境里经受着种种考验,却始终矢志不移,固守清贫,艰苦奋斗,终于迎来了革命的胜利和人民的解放。
教育学生更要牢记清贫的本色,这是教学本课的重点所在,也是廉洁教育的渗透点。
当然教学本文要有别于政治课教学,所以以品读语言文字为主,尤其加强学生绘声绘色朗读文章的能力进而深入地揣度不同角色的不同心理,整体感知清晰的文章结构,学习作者立场坚定,骨力非凡的文章语言风貌。
二、教学目标:1.通过分角色朗读、圈划等学习运用对话和动作表达人物身份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2.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
3.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通过分角色朗读、圈划等学习运用对话和动作表达人物身份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四、学情分析: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要他们理解方志民敏所处的时代,进而理解“清贫”的价值有一定的难度。
我所教的两个班级情况大相径庭,对与2班来说,学生学习习惯还在培养中,预习的效果可能会差些,所以教学重点品读语言文字为主,尤其要加强学生绘声绘色朗读文章的能力进而深入地揣度不同角色的不同心理。
6班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对课文理解障碍较少,但学生对于真正理解清贫,并传承这种中华美德可能会有隔靴搔痒之感,所以可加强学生绘声绘色朗读文章的能力进而深入地揣度不同角色的不同心理,整体感知清晰的文章结构,学习作者立场坚定,骨力非凡的文章语言风貌。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2《清贫》优质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2《清贫》优质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中国先驱方志敏在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时,坚定信念,严守的机密,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员的高尚品质。
课文通过方志敏的事迹,教育学生要学习他的清贫精神,坚定信念,热爱祖国。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课文理解方志敏的高尚品质。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方志敏的事迹和时代背景不够了解,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此外,学生对于通过课文学习热爱祖国、坚定信念的教育目标,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深入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方志敏的事迹和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方志敏的清贫精神,培养热爱祖国、坚定信念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方志敏的事迹和精神。
2.难点:深刻理解方志敏的清贫精神,培养热爱祖国、坚定信念的价值观。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方志敏的事迹和精神。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学习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情感教育法:通过对方志敏的事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坚定信念的价值观。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用于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课文PPT:用于呈现课文内容,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3.相关资料:方志敏的事迹和精神的相关资料,用于课堂上讲解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清贫吗?为什么我们要学习清贫精神?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清贫》。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跟读。
然后教师呈现课文PPT,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精选教案范文三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精选教案范文三篇2020年已经开始了,各位朋友在新的一年也要继续努力啊。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精选教案范文。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精选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认识“筹、矜”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吓”。
2.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理解“清贫”的含义,体会方同志的高尚品格,理解革命者的精神和信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作者资料)了解作者。
方同志:(1899—1935),江西弋阳人。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先后领导赣东北、闽浙赣苏区反“围剿”作战,并配合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
1934年11月任红十军团军员会主席。
1935年1月在江西怀玉山区遭国民党军包围,在玉山陇首村被俘。
面对严刑和诱降,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
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
著有《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
2.解释课题:“清贫”,字典里是“清寒贫苦”的意思,在古代多用来形容读书人,本文主要指方同志以及像方同志一样的革命烈士。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后教师纠正读音。
出示生字,学生朗读。
2.快速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找出本文哪些自然段是叙事部分,概括主要内容。
(作者被俘,但是在他身上却搜不出一分钱,作者戏称自己的几套旧的汗褂裤和几双缝上底的线袜是“传世宝”。
)三、精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第2~8自然段,找出主要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明确:动作、神态、语言。
(1)动作①作者对国民党士兵的动作描写运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作用?(第2自然段)摸、捏、拿、拉、盯、吼(第6自然段)捏(第8自然段)搜寻、塞、抢夺、望、说作者运用这些动词详细地将国民党兵士用尽一切办法掠人钱财的贪婪、丑恶嘴脸描绘得淋漓尽致。
②经过这么详细的搜索,国民党兵士在方同志身上到底找没找到他们所期盼的钱财呢?而对他们搜索的结果,两个兵士达成了怎样的协议?这些又说明了什么?(明确:没有,只有表和自来水笔。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与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与反思第【1】篇〗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生字,掌握本课词语。
2.流利、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用对话、动作、神态刻画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性格品质。
4.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
5.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感受方志敏甘于清贫、矜持不苟、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生,有的人庸庸碌碌,有的人充实幸福。
为什么?因为他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不同,无私奉献、珍爱生命、恪尽职守、自尊自信,这些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亮点。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革命烈士方志敏的精彩人生。
二、交流资料:师:课前我们搜集了许多关于关于方志敏的资料以及小故事,谁先来把你搜集到的和大家分享一下?从中你体会到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师:方志敏是一个真正奉献于革命事业的共产党人,1935年1月被捕入狱后,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记实》等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贫》(板书课题)谁先来谈一谈:你认为“清贫”是什么意思?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清贫》,相信读完文章之后,大家会对“清贫”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三、初读课文解决疑难1.小组内交流预习中的疑难字词,解决不了的记录下来2.全班交流,解决疑难3.指名朗读,检查预习。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师: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接龙读课文,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自由读课文初谈体会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一说读后你有什么感受?六、品读课文交流感想出示中心问题你从文章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高尚情操?结合具体的字、词、句以及手中的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及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清贫》。
《清贫》是杨绛的一篇散文,通过对清贫生活的描写,生动地反映了老百姓艰苦朴素的生活状态,表现了对这种生活的敬重和怀念。
二、教学目标1.了解《清贫》这篇材料的背景和主题,理解作者的用意,领悟文章表达的基本思想。
2.读懂《清贫》这篇材料,掌握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3.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文中的才和美,了解文学作品中愿景和情感。
4.通过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真正理解并领悟作者对清贫生活的内心体验,较好地感悟其中蕴涵的价值和意义。
2.难点:发现文中的才和美,了解文学作品中愿景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让学生观看图片,反思和回忆自己是否曾经或者现在还在体验着清贫的生活。
例如,一个朴实的农村人家、破旧的工人住宅等。
2.请学生想象被迫过清贫生活是什么体验,正反两方面展开讨论,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为理解文章做好思想准备。
(二)阅读1.某某同学请读这篇文章,全班你迅速看结构和语言是否陌生,了解每一个词语的意思,大声或默读文章,准备想真正了解它而做好的铺垫。
2.请学生们回答几个问题来加深理解清贫,帮组理解和领悟这篇文章。
如,作者提到的清贫生活是什么样子?这种生活给作者带来了什么内心体验?作者在描绘这种生活态度是怎样的,如此等。
(三)分析1.启发学生进一步了解本文的内涵,进行深层次的阅读。
帮助学生理解主题、情感和意蕴,并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的敏感度和感受性。
2.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词语和句子,尤其是难懂的语言规范和表达方式及其中的隐含含义,借此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四)思考1.群体讨论,使学生真正意识到作家对清贫生活持有的敬重和怀念的价值意义。
2.活动让学生描述一次在生活中面对清贫时的体验,分享彼此生活经历中有趣感人或者哭笑不得的事情。
(五)总结教师复述主要看点和重要意见,为学生带来总结这节课,为子女总结感情、鼓励学生发现对于清贫生活的敬重和真情。
《清贫》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清贫》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清贫》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筹、矜、俘”等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吓”。
2.能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能理解题目意思。
教学重难点能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随文认识9个生字,重点指导学生“矜、镯、坞”这三个字的读音。
特别是“坞”,它读“wù”,不读“wū”。
强调多音字“吓”的读音,在课文中读“hè”。
2.阅读理解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自悟。
通过分角色朗读、圈画人物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
3.语言运用这篇文章虽然写的是方志敏清正廉洁,但对两个国方兵士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更多,引导学生感悟侧面描写的写法,也就是反衬法,用国方兵士的贪婪、腐败,反衬共产党员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美德。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诗歌导入,激发兴趣1.我国现代诗人郭沫若给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写了一首诗。
课件出示千秋青史永留红,百代难忘正学功。
纵使血痕终化碧,弋阳依旧万株枫。
这首诗高度赞扬了为革命事业付出艰苦努力的方志敏,也写出了方志敏精神对后人的影响。
那么方志敏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又有哪些值得后人称道的品质呢?对于方志敏,大家了解多少呢?(先让学生自由谈对方志敏的了解,再课件出示方志敏的资料)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有的人庸庸碌碌,有的人充实幸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不同。
无私奉献、舍己为公、恪尽职守,这些都是生命中最闪光的亮点,也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品质。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感受一下革命烈士方志敏的人生观,一起来学习第12课《清贫》。
板书并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清贫)3.题目“清贫”是什么意思?(“清贫”出自唐代姚崇《冰壶诫》中的“与其浊富,宁比清贫”。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分析人物描写来把握人物特征。
教学中这个目标体现的不突出!2、了解并学着分析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
3、通过……方式,体会课题“清贫”的含义及作者高尚的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 1、了解并学着分析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
2、体会课题“清贫”的含义及作者高尚的精神内涵。
个人认为圈画的词语需要再斟酌一下!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今天我们需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清贫》,昨天已经布置了大家两条预习作业,首先我们来检查第一条,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 1 及您们找的材料,向大家介绍本文作者方志敏其人。
明确:方志敏:江西弋阳人,共产党员。
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与红军第十军的创建者。
1935 年因叛徒出卖,被捕牺牲,时年 36 岁。
她的遗著有《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
这个问题的目的就是什么?提问:接着,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完成我们的第二条预习作业,请瞧PPT。
请大家给这些词语加上注释。
明确:热望:热烈盼望激怒:刺激使发怒威吓(hè):用势力来吓唬注目: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加注释的目的就是什么?二、分析课文: 提问:请同学们在文中圈划出这几个需要解释的词语,我们会发现这些词语在文中都属于人物的细节描写。
请同学们迅速找到这些词都就是对哪个或哪些人物的描写呢?明确:两个国防兵士个人认为这个问题价值不大!提问:那么这两个国方兵士与我们的?主人公方志敏之间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 2 到 8 自然段,并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
明确:在这个不幸的一天,方志敏被捕。
国方兵士期望从她身上搜出钱财,最终毫无所得。
提问:在同学们刚刚给予解释的这些对国方兵士的描写中,大家认为这两个士兵就是怎样的人呢?请给予一定的分析。
这个问题太突兀!明确:贪财——热望,注目暴躁、凶恶——激怒、威吓提问:文中还有那些描写也突出了国方兵士的这些特征呢?明确:动作描写:摸、捏、搜,表现了士兵给方志敏搜身时的仔细,表现出士兵的贪财。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与反思第【1】篇〗12.* 清贫【教学内容】教科书 P63~64 内容。
【教学目标】1. 学习运用语言、神态和动作等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2.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语言、神态和动作等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性格品质。
【教学难点】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体会清贫精神在新时代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件显示如下材料:王守业,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前副司令员。
2006 年 63 岁的他因贪污一亿六千万元人民币,被中央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他是解放军目前为止公布贪污赃款数额最高且职务最高的军官。
在他作案的五年里有四年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干部”,还立过两次三等功。
文强,四川省巴县人,前一级警监,原重庆市司法局局长。
以受贿罪(受贿1211 万余元)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判处有期徒刑 10 年;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有期徒刑 8 年。
2010 年7 月 7 日,文强成为中国第一个被执行死刑的正局级公安局局长。
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是罪犯都是国家高级官员,都是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在金钱、权力、女色的诱惑下没能经受住考验,最终锒铛入狱甚至是走上死亡之路。
而在物质生活十分匮乏的旧社会,作为中国共产党高级领导干部更需要金钱的给养,但他在金钱面前却保持着领导者的一身正气,在威逼利诱面前临危不惧。
他就是共产党的楷模——方志敏,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清贫人生,感受他的高尚品德。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方志敏,江西弋阳人。
1922 年 8 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 年三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 10 军、红 11 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学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学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学反思第【1】篇〗上个星期我们五年级的语文老师就《清贫》这篇课文进行了教学比武。
比武前我是满怀信心,可是在教学时却不尽人意,最后很多环节都省掉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有如下体会:这堂课我设计了如下环节:1、初读课文,初步感知方志敏的清贫。
2、再读课文,深入体会方志敏的“清”与“贫”。
3、学习作者的通过侧面描写衬托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4、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应如何正确的看待清贫。
我觉得我的设计还行,可是课堂上却并非如此。
第一、二环节学生完成的还好,可是第三环节就糟糕了,在教学这一段时,我主要抓住了国民党的两个士兵的内容来学,让学生先找出描写他们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然后谈体会,学生都可以体会到国民党士兵的贪婪,最后让学生练习读,学生读不出国民党士兵的贪婪,在指导后还是不是很好,从这我深深地意识到我们的学生只会学一些皮毛,不会深入揣摩,这有待老师加强指导。
学习完国民党士兵的,再让学生找找描写方志敏的,学生只能找到一点,课堂上还有一个学生说,课本上就写这么一点,我趁机抓住了这话,问学生“知道为什么只写这么一点吗”,大多数学生说不知道,聪明的学生说出来了,这是侧面描写。
紧接着我简单介绍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区别,然后出示了几个练习题。
学生很茫然。
由于这一环节花了很多时间,导致这节课没完成教学任务。
从这节课,我觉得我们一堂课并不要上一篇完整的课文,只要一个知识点达到了自己预订的目标就行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学反思第【2】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有如下三点体会:第一,重情趣。
所谓的“情”,就是感情。
语文教学讲的动情,学生动情其中,形成一种积极的互动。
本文是传统名篇,方志敏烈士冒着生命危险在狱中所写的最后的篇章,同学们读到的不仅仅是文字,而是一个赤诚的鲜活的生命。
让学生走进那个时代,贴近人物的生活,理解他们的精神追求是非常重要的。
清贫课后反思教案及反思
清贫课后反思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清贫课后反思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清贫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贫困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1. 清贫的定义和意义。
2. 贫困问题的现状和原因。
3. 学生对贫困问题的反思和个人行动计划。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清贫的含义和重要性。
2. 给出一个与贫困问题相关的真实案例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探究(15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贫困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展开讨论,并记录下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想法,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和讨论。
总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提供正确的贫困问题的原因和现状。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改变贫困问题。
个人反思(15分钟):1. 学生个人反思: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你对贫困问题有什么新的认识?- 你认为自己能够为改变贫困问题做出什么贡献?- 你将如何实施你的行动计划?2. 学生之间交流:学生之间分享自己的反思和行动计划,互相提出建议和意见。
课后延伸(5分钟):1. 鼓励学生继续关注贫困问题,并积极参与相关的志愿活动或捐助行动。
2. 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或视频资源,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贫困问题。
反思:1. 教师反思:教案的引入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教学步骤是否清晰明了?2. 学生反思: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个人反思是否充分深入?3. 教学效果反思:学生对贫困问题的认识是否有所提高?学生是否能够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教学资源:1. 真实案例或图片相关贫困问题的案例或图片。
2. 阅读材料或视频资源关于贫困问题的相关信息。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讨论的记录和分享。
2. 学生个人反思和行动计划的书面作业。
3. 学生参与相关志愿活动或捐助行动的情况记录。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与反思2024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与反思2024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清贫》,课文主要围绕方志敏的清贫生活展开,通过讲述方志敏被捕后,国民党兵想从他身上搜到一件值钱的东西,结果却只搜到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从而展示了方志敏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方志敏的清贫生活,体会其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品质。
2.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的清贫精神。
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方志敏的图片,简要介绍方志敏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清贫话题的思考。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方志敏的清贫生活。
3. 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2)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3)通过具体事例分析方志敏的清贫精神。
4.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从课文中找出表现方志敏清贫精神的具体事例。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清贫精神的理解。
6.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方志敏的清贫生活。
(2)谈谈你对清贫精神的理解。
2. 答案:(1)方志敏的清贫生活:衣着简朴,饮食清淡,居住环境简陋,生活用品简单。
(2)清贫精神:以方志敏为代表的一种崇高的品质,体现在忠诚于党的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严于律己,廉洁奉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了方志敏的清贫生活,体会到了清贫精神的价值。
但在课堂讲解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提高课堂互动性。
2. 拓展延伸:(2)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地,了解革命先烈的清贫事迹,传承清贫精神。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清贫》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清贫》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进一步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能够理解并复述课文的内容,领会其中的情感和主旨。
•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并正确运用部分词汇和句型进行口头表达。
•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贫困人群的关爱和同情心,积极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复述课文的内容,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3.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课本《清贫》•学生练习册•黑板、彩色粉笔4.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你们知道什么是清贫吗?它与贫穷有什么区别? - 清贫的人应该受到什么样的对待和关心? - 你们认为自己在家庭和学校中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清贫的人?第二步:课文阅读(30分钟)1.让学生先自己默读全文,然后找一位同学进行朗读。
2.教师给予一些必要的词汇和短语解释,并让学生跟读。
3.学生分小组进行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讨论,指导他们找出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归纳出关键词和短语。
4.听一遍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跟读,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
第三步:课文分析和讨论(20分钟)1.教师提问学生,引导他们分析课文的结构和情节,进一步理解主题和情感。
2.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为什么小军非常羡慕小红的家庭?–小军最后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课文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第四步:语言点讲解(20分钟)1.教师以课文中的语句为例,讲解一些重要的词汇和句型。
2.引导学生记忆并模仿老师的语音语调,重点训练发音和语法结构。
第五步:练习与实践(30分钟)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150字左右的作文,写自己对清贫的理解和看法,并提出自己在家庭和学校中能为清贫的人做的事情。
2.学生自由分组进行作文交流,并选择一人代表小组发表观点。
第六步: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强调清贫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
2022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学反思(共三篇)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学反思(一)《清贫》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自悟。
通过分角色朗读、圈画人物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的句子,这篇文章虽然写的是方志敏清正廉洁,但对两个国方兵士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更多,引导学生感悟侧面描写的写法,也就是反衬法,用国方兵士的贪婪、腐败,反衬共产党员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美德。
本课是在学习刘伯承等事迹后进行教学的。
所以体会方志敏同志的恪守清贫这一美德并不困难。
但是学生的生活远离了贫穷,在理解“清贫”对于革命的意义还会有些空洞化,概念化,所以这将成为本文要突破的难点。
首先通过诗歌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了解方志敏的人生经历,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初步理解课文题目,为深入理解课题做好铺垫。
其次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培养学生提前预习课文的习惯。
引导学生利用课前的阅读提示自学课文,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然后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语句,抓住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了解文章特殊的表达方法,理解何为“清贫”即可,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抓住重点语句重点理解,学生在学习时便能更快掌握。
最后总结全文,学习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深入理解题目的意思。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做一个朴素的人。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当我课后冷静下来再回顾我教学的一些细节时,仍有一些不足之处:1、教学程序整理得不够清楚,在处理一些环节的时候,过于简单,生硬,导致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静下心来,想想原因——看来还是对文本理解不够,一些问题,在自己走入课堂之前,其实没有很好地解决。
比如,分析两个国方兵士和方志敏的对话时候,分析的目的没有考虑清楚,抓住人物形象之后应该做什么,怎么和“清贫”的内涵联系起来。
2、讲课的方法也没有把握好,是用朗读法还是圈画法,造成上课的时候部分学生较为茫然。
我想,这篇课文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但不能轻视,还是应该深入探究,考虑问题要全面。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学反思第1篇】《清贫》这课是方志敏同志于1935年狱中写就,堪称是革命的正气歌。
文章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被捕后*士兵搜身的情景,表现了*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革命情操。
但是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很难真正理解革命年代革命志士的壮志情怀,因此在教学时我从方志敏生活的贫入手,接着讲方志敏贫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明白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是每个*员具备的美德。
这一高尚情操已然成为一份中华民族的“传家宝”。
接着从“趣事”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一个真正革命者的高尚情怀,经手的款项有数百万元的*人身边却“连一个铜板都没有”。
通过对文本的勾画、默读、分角色读、范读、齐读等形式多样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深入地挖掘语言文字,品析重点词句,从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以此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以方志敏为代表的*人的崇高精神。
本文对于人物的刻画很有特色,尤其是语言、动作的描写,体现了人物的个性心理,反映出人物的品质。
因此在作业中:1、让学生自己设置情景,进行对话、动作描写的写作训练。
2、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需要将清贫做为自己最大财富的高尚革命气节,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清贫还需要吗让学生明白古今如此,将来这一规律也不会改变的。
学生的学习由课堂延伸到生活,使德育教育落实到实处。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当我课后冷静下来再回顾我教学的一些细节时,我发现,这节课如果能在以下几方面有所加强会使这节课更加精彩:首先,训练学生读的过程中,照顾的层面不完整。
朗读时如果让基础好的学生带动基础不好的学生,可能训练的效果会更好,朗读也容易落实到每个学生的身上。
其次,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安排有些短,环节进行的有些仓促。
还有,板书太简单,没有个性化的彰显。
遗憾并不可怕,我会正确的认识、对待,敬请各位老师和领导给我提出宝贵意见,相信我会在一次次的交流和遗憾中,一点点的进步与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清贫
方志敏甘于清贫矜持不苟舍己为公
国民党士兵贪婪自私
生活情景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的学习,我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方志敏的清贫。再围绕“课文的哪些地方写出了方志敏的清贫?”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讨论,品读感悟,深入理解清贫,最后总结归纳方志敏的崇高品质。这节课上,我做到了重点突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句子四:方志敏与“士兵”的对话内容以及国民党士兵的情绪变化部分。
(1)面对凶恶贪婪的国民党士兵的要挟、威吓,方志敏微笑面对、从容应答,共产党员淡定伟岸的气度令人敬佩。
(2)敌人从“摸、捏”到“威吓”,这些动作描写形象的再现了国民党士兵的贪婪本性,也说明国民党军队从上到下都以发财为目的。从中也凸显了“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的深意。
12*清贫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方式刻画人物,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生,有的人庸庸碌碌,有的人充实幸福。为什么?因为他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不同,无私奉献、珍爱生命、恪尽职守、自尊自信,这些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亮点。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革命烈士方志敏的精彩人生。
句子三: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方志敏被捕时身上仅有的两样东西都是革命工作所需,除此之外一无所有,可见方志敏所想所虑的都是革命事业,克己奉公在他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3.敌人“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还“坚不相信”,这些做法照应了上文哪句话?
句子二: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说明了不仅是方志敏一个人这样,甘于清贫,舍己为公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所具备的美德。每个共产党员都能做到的事在国民党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认为夸张”足以说明当时国民党的军队极力追求个人利益,而共产党员是真正奉献于革命事业的人。)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当我课后冷静下来再回顾我教学的一些细节时,我发现,这节课如果能在一些方面有所加强会使这些细节更加精彩:首先,训练学生读的过程中,照顾的层次不完整。朗读时如果让基础好的学生带动基础差的学生,可能训练的效果会更好,朗读也容易落实到每个学生的身上。其次,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安排有些短,环节进行得有些仓促。
(3)国民党士兵的情绪变化进一步从侧面印证了方志敏清贫的人生信念和矜持不苟的革命信念,国方兵士确实没有钱的时候所流露出来的惊讶,恰恰说明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
句子五:第9自然段
(故事已经写完了,作者还要补叙第9自然段的内容,交代方志敏的全部家当只有“汗褂裤”和“缝上底的线袜”,而且被方志敏当成是“传家宝”,进一步说明方志敏的清贫。)
三、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认识本课生字,掌握词语。
2.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接龙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品读课文,交流思想
(一)出示中心问题:你从文章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高尚情操?结合具体的字词句以及手中的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
要求:1.边读边画,品读词句,并在旁边做批注。
二、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1.课前我们搜集了许多关于方志敏的资料及小故事。谁来把你搜集到的和大家分享一下?从中你体会到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
2.方志敏是一个真正奉献于革命事业的共产党人,1935年被捕入狱后,在狱中写下了《清贫》《狱中纪实》《可爱的中国》等篇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贫》。(板书课题)谁来谈一谈你认为“清贫”是什么意思。(指名说)想象读完文章后,大家会对“清贫”有更深刻的理解。
2.读完后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句子一: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
(作为共产党的高级将领,方志敏“十余年”“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难能可贵,值得敬仰。而且他“经手的款项,数百万元”,他依然能克己奉公,甘于清贫,令人敬佩,可以说“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是他的一生写照,他的清贫关键在清。)
(二)再谈清贫,升华感情
1.同学们,学完这篇课文,此时此刻你对“清贫”又有了怎样的理解呢?
2.相信大家对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有时候,“清贫”和“富有”是可以结伴而行的,你觉得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员的“富有”又是什么呢?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体会到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感悟到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希望对同学们今后的成长能起到指导作用。4.文中的“传世宝”“富翁们”各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