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水应用中五种脱气装置的比较

合集下载

溶媒脱气仪和传统脱气仪的对比

溶媒脱气仪和传统脱气仪的对比

溶媒脱气仪和传统脱气仪的对比在做溶出试验时,溶出介质中如果含有溶解的空气,在测定样品时,样品无论是片剂、胶囊的粉末或颗粒都具有孔隙率,孔隙中的空气就是气化中心,溶解的空气会在这些气化中心大量析出,限制药物的溶出和水分进入片剂、颗粒的内部,大幅度降低溶出度,从而影响整个溶出过程。

所以必须对溶出介质进行脱气。

那么传统脱气方式和溶媒脱气仪(又称溶媒制备仪)的脱气方式有什么区别呢?传统煮沸的脱气方式1、操作复杂,需要多人配合。

体积大,移动困难。

储液罐体积大,移动困难,功能单一。

2、无法预先配置处理对象只能处理水先对水进行脱气,配置溶出介质后加入溶出杯中时容易导致溶氧值上升,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处理溶出介质的体积受储液罐体积限定4、处理溶出介质的体积受储液罐体积限定,而且储液罐一般均为密封仓,易生菌,清洗困难。

在保质期内,厂家负责免费清洗。

超过保质期,清洗以及储液罐的更换都需高昂的费用。

5、无法预加热需在对溶出介质脱气时进行加热,等待时间长,降低脱气效率。

6、无定量供液功能需人工手动完成溶出介质的加注工作,自动化程度低。

7、无法对供液进行定量分配人工分配耗时耗力(供液分配时外洒等),供液分配不会直接影响实验数据。

MTQ-15溶媒脱气仪(溶媒制备仪)1、设计紧凑:通过手柄供液,方便对溶出杯直接加注2、操作简便:液晶屏显示和触控操作,交互界面简单直观。

同时还支持手柄直接操作和控制,单人即可独立完成溶出介质脱气和加注工作。

3、在线加热:溶出介质在脱气前进行预加热(高可达45°C),提高了脱气效率。

同时节约了溶出介质在溶出仪中的加热等待时间。

4、高精度供液:溶出介质加注体积精度为设定体积的±1%(250~1000ml)。

5、可变的分配体积:进行系统校准后,可在250ml到1000ml范围内进行快速设定。

6、可处理多种溶出介质:溶出试验常用的水、盐酸溶液、磷酸盐缓冲溶液溶出介质均可进行脱气。

脱气方法及工作原理

脱气方法及工作原理

脱气方法及工作原理一、引言脱气是指从液体或固体中除去气体的过程,常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各种液体和固体的处理过程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脱气的方法和工作原理,以及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二、脱气方法1. 真空脱气真空脱气是一种常用的脱气方法,通过降低系统内的压力,使气体从液体或固体中释放出来。

真空脱气可分为常压脱气和低压脱气两种方式。

常压脱气适用于一些易挥发的液体,如溶剂、溶解气体等。

低压脱气则适用于高沸点液体或固体,如油脂、树脂等。

2. 气体置换法气体置换法是通过将气体从液体或固体中驱除出来,然后用惰性气体取代原有气体。

常用的置换气体有氮气、氩气等。

气体置换法适用于一些对气体敏感的物质,如食品、药品等。

通过将氧气置换为惰性气体,可以延长物质的保鲜期。

3. 超声波脱气超声波脱气是利用超声波的振动作用将气体从液体中释放出来。

超声波的高频振动可以破坏气泡的稳定性,使其破裂并释放气体。

超声波脱气适用于一些高粘度液体,如涂料、胶水等。

超声波的振动能够穿透液体,将气泡从内部破坏,提高脱气效果。

4. 膜分离法膜分离法是利用特殊的膜材料,通过渗透作用将气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

膜分离法可以分为渗透膜法和扩散膜法两种方式。

渗透膜法适用于气体分压差较大的情况,如气体浓度较高的液体。

扩散膜法适用于气体分压差较小的情况,如气体浓度较低的液体。

三、脱气工作原理1. 脱气的基本原理脱气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降低气体的溶解度或通过物理、化学的方式将气体从液体或固体中释放出来。

不同的脱气方法采用不同的原理,但目的都是相同的。

2. 真空脱气的工作原理真空脱气通过降低系统内的压力,使气体从液体或固体中释放出来。

当系统内的压力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气体的溶解度会降低,从而实现脱气的效果。

3. 气体置换法的工作原理气体置换法通过将气体从液体或固体中驱除出来,然后用惰性气体取代原有气体。

惰性气体具有较低的溶解度,可以有效替代原有气体。

4. 超声波脱气的工作原理超声波脱气利用超声波的振动作用将气体从液体中释放出来。

定压补水排装置比较表

定压补水排装置比较表

Reflex定压补水排气装置微机定压补水装置备注外形
配置内容
定压补水装置,软化水装置,软化水罐,
水箱液位传感器,泄水控制装置。

只有微机定压补水,其它另需配套(软化水箱,软化水装置,液位传感器,泄水装
置)
功能
定压,补水,安全,排气(排除系统高点空
气,全封闭系统)。

开式系统,只能定压补水,无其它功能。

开式系统
效果完美的补水方式,循环水为全封闭,与空气不断地向系统补充氧气与氮气,氧气是管
定压补水排气技术总结:一:
二:
三:
四:
定压补水排气装置已在欧洲90%的循环水系统中使用。

在中国,已经在几千个项目中使用。

效果良好。

大连地区用户:大连中远船务,大连安达圣岛集团,大连船用阀门有限公司,大连英特工厂。

goalpure-超纯水反渗透、电去离子、膜脱气系列产品说明书

goalpure-超纯水反渗透、电去离子、膜脱气系列产品说明书

艾科国际贸易(海南)有限公司P R O D U C T D E S C R I P T I O N产品说明书水处理药剂系列产品公司简介GOALPURE是高频科技设立的产品独立子品牌,专注于超纯水与循环再生解决方案中的关键工艺产品及化学药剂的研发、推广和应用,以高频科技全资子公司艾科国际贸易(海南)有限公司为主体进行市场推广和行业应用。

我们立足自身在半导体高端制造行业超纯水领域的工艺经验和技术能力,分别与全球知名卷式膜分离制造商、国内反渗透膜龙头企业,中国离子交换树脂行业副理事长单位、国内吸附分离材料的龙头企业,以及中国膜接触器技术的“黄埔军校”、中国中空纤维膜接触器技术起源的专业化企业携手同行,聚焦于半导体超纯水工艺中反渗透、离子交换、膜脱气三大关键技术,联合研发并定向生产GOALPURE系列反渗透膜元件、树脂系列产品和气液分离膜接触器,更加精准且持续满足半导体超纯水系统中高端工艺和技术演进的要求。

此外,我们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单位、多项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单位、自然资源部直属科研机构携手,专注于半导体水处理化学药剂使用的特殊行业属性,联合研发并定制半导体制程过程中必不可缺的水处理化学药剂及相关解决方案,不断应对半导体生产高速增长、特别是高阶制程带来的多样化、高挑战的应用需求。

高频科技(高频美特利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专注于芯片、显示等半导体高端制造业二十多年,拥有资深的专业技术团队,立足超纯工艺能力,不断融汇国内外先进的水处理技术,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长期服务于中芯国际、德州仪器、康宁、有研、燕东、格科、积塔、通威等国内半导体领域的顶级客户,同时也为饮料、医药等轻工行业提供专业水服务,获得荣获不同行业客户的高度认可。

在快速变化和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我们秉承专业敬业,正直担当,持续精进,成就彼此的企业价值观,稳稳扎根,不惧困难,探索前行,致力于持续优化并赋能行业领先的超纯水与循环再生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洁净、可持续的水环境。

脱气方法及工作原理

脱气方法及工作原理

脱气方法及工作原理一、引言脱气是指将气体从液体或固体中去除的过程,它在各个行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脱气的常用方法以及其工作原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脱气技术。

二、常用脱气方法1. 真空脱气法真空脱气是利用真空泵将容器内的气体抽出,使容器达到一定的真空度,从而实现脱气的目的。

真空脱气法适用于液体和固体的脱气,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化工、食品加工、电子制造等领域。

2. 溶解气体脱气法溶解气体脱气法是通过加热或减压等方式,使溶液中的气体逸出,从而实现脱气。

这种方法适用于溶液中含有大量气体的情况,例如饮料生产中的二氧化碳脱气。

3. 膜分离脱气法膜分离脱气法是利用特殊的膜材料,通过渗透和扩散作用,将气体从液体或气体中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气体分离、水处理等领域。

4. 气体置换脱气法气体置换脱气法是通过将含有气体的容器与气体置换装置相连,将气体置换为其他气体,从而实现脱气。

这种方法适用于液体或固体中的气体含量较低的情况,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食品包装、化学实验等。

三、脱气方法的工作原理1. 真空脱气法的工作原理真空脱气法利用真空泵将容器内的气体抽出,从而降低容器内的气体压力,使气体从液体或固体中逸出。

真空泵通过不断抽气,使容器内的气体逐渐减少,从而实现脱气的目的。

2. 溶解气体脱气法的工作原理溶解气体脱气法通过加热或减压等方式,改变溶液中气体的溶解度,使气体逸出,从而实现脱气。

加热可以增加溶液中气体的溶解度,减压则可以减少气体的溶解度,通过这些方式,溶液中的气体逐渐脱除。

3. 膜分离脱气法的工作原理膜分离脱气法利用特殊的膜材料,通过渗透和扩散作用,将气体从液体或气体中分离出来。

膜材料具有不同的渗透性,可以选择性地将某种气体分离出来,从而实现脱气的目的。

4. 气体置换脱气法的工作原理气体置换脱气法通过将含有气体的容器与气体置换装置相连,将气体置换为其他气体,从而实现脱气。

纯水应用中五种脱气装置的比较

纯水应用中五种脱气装置的比较

纯水应用中五种脱气装置的比较摘要:在纯水制造过程中,以前常常使用鼓风脱气和真空脱气装置,近年来,膜脱气工艺发展非常迅猛,在高纯水领域已经开始有了广泛应用,同时也有不少纯水工艺采用了树脂催化法除氧。

本文分别对五种不同的脱气装置作了介绍和对比。

关键词:脱气器;脱气塔;纯水;溶解氧;树脂中图分类号:TN305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微电子的产品周期每两年翻一番,对高纯水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见表1),从而促进了纯水处理技术的一次又一次的变革,水处理工艺越来越先进,脱气装置也不例外。

自然界中的水除了含有盐分、胶体、颗粒、微生物外,还溶解有很多气体,比如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甲烷等,由于一般水厂采用氯气消毒,从而产生氯仿、三卤甲烷(THM)等卤代烃。

有些气体的存在对集成电路的生产有着严重的影响,有些气体影响着其他后续设备的运行周期和产品水质。

从而,形形色色的脱气工艺产生了。

在锅炉、电厂等行业,溶解氧的存在是造成热力设备(如汽轮机等)腐蚀的主要原因,导致锅炉在运行或停用期间的氧腐蚀,所以国家对锅炉的补给水溶解氧也作出了相应规定,比如:锅炉额定蒸发量大于6m3/h的锅炉均要除氧,额定蒸发量小于6m3/h的锅炉应尽量除氧,而且16MPa以下的锅炉给水溶解氧含量必须小于lOOppb,1.6-2.5MPa的锅炉和供汽轮机用汽的锅炉给水含氧量必须小于50ppb,而一般高压锅炉的溶解氧含量需要小于7ppb。

由此可以看出,锅炉电力行业中,溶解氧含量已接近微电子行业的要求,脱气也成了其补给水处理的一项重要工艺。

2 技术背景2.1 道尔顿分压定律混合气体中气体的总压力和每种气体的分压遵循道尔顿分压定律,其具体含义是,气体的总压P总等于组成该混合气体的分压的总和,混合气体中各种组份的分压又与其所占的摩尔分数成正比,所以道尔顿分压定律可以用以下两个方程式来表示:其中ni为对应气体的摩尔分数根据该定律,我们可以在混合气体的组份含量(摩尔分数,见表2)与组分分压之间方便地进行互算。

脱气方法及工作原理

脱气方法及工作原理

脱气方法及工作原理一、引言脱气是指将气体从液体或固体中去除的过程,常用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操作中。

脱气的目的是提高液体或固体的纯度,减少气体对物质性质和性能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见的脱气方法及其工作原理。

二、常见的脱气方法1. 真空脱气真空脱气是一种常用的脱气方法,通过降低环境压力,使气体从液体或固体中释放出来。

常见的真空脱气设备包括真空干燥器、真空抽滤器等。

真空脱气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真空泵将容器内的气体抽出,使液体或固体中的气体分子逸出,从而达到脱气的目的。

2. 气体置换法气体置换法是将气体从液体或固体中排出,然后用惰性气体(如氮气)替代。

这种方法常用于液体储存罐或管道系统中。

工作原理是通过排放气体,让惰性气体进入容器或管道,从而将气体从液体或固体中驱除。

3. 加热脱气法加热脱气法是利用加热的方式将气体从液体或固体中驱除。

通过加热,液体或固体中的气体分子能够获得足够的能量,从而逸出。

常见的加热脱气设备包括加热板、加热炉等。

工作原理是通过加热使液体或固体中的气体分子运动加剧,从而使其逸出。

4. 膜分离法膜分离法是利用半透膜将气体从液体中分离的方法。

常见的膜分离设备包括膜过滤器、膜蒸馏器等。

工作原理是通过膜的选择性渗透性,使气体分子能够通过膜而液体分子无法通过,从而实现气体的脱除。

三、脱气方法的选择选择合适的脱气方法取决于物质的性质、脱气效果的要求以及工作条件等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选择依据:1. 脱气效率要求:不同的脱气方法对气体的脱除效率有所差异,需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2. 物质的性质:不同的物质对脱气方法的适应性也有所不同,需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

3. 工作条件:包括温度、压力等因素,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脱气方法。

四、脱气方法的应用领域脱气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化工工业:用于提高化工产品的纯度和质量,如有机溶剂、催化剂等。

2. 制药工业:用于去除药品中的气体,提高药品的稳定性和纯度。

脱气方法及工作原理

脱气方法及工作原理

脱气方法及工作原理
引言概述:
脱气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工程技术,用于去除气体中的杂质和水分,以提高气体的纯度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脱气方法的工作原理以及常见的五种脱气方法。

正文内容:
1. 真空脱气方法
1.1 真空泵抽取气体
1.2 冷凝器冷却气体
1.3 吸附剂吸附气体
1.4 高温加热气体
1.5 气体份子扩散
2. 膜分离脱气方法
2.1 膜的选择与应用
2.2 膜分离过程
2.3 膜分离的优点和局限性
2.4 膜分离的应用领域
2.5 膜分离的发展趋势
3. 吸附脱气方法
3.1 吸附剂的选择和性能
3.2 吸附过程的原理
3.3 吸附脱气的优点和局限性
3.4 吸附脱气的应用领域
3.5 吸附脱气的发展前景
4. 冷冻脱气方法
4.1 冷冻器的选择和设计
4.2 冷冻脱气的原理
4.3 冷冻脱气的优点和局限性
4.4 冷冻脱气的应用领域
4.5 冷冻脱气的未来发展
5. 微生物脱气方法
5.1 微生物的选择和培养
5.2 微生物脱气的原理
5.3 微生物脱气的优点和局限性
5.4 微生物脱气的应用领域
5.5 微生物脱气的前景和挑战
总结:
脱气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技术,通过不同的工作原理,可以去除气体中的杂质和水分,提高气体的纯度和质量。

常见的脱气方法包括真空脱气、膜分离脱气、吸附脱气、冷冻脱气和微生物脱气。

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局限性,并在不
同的应用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脱气方法也将不断创新和改进,为各行各业提供更加高效和可靠的脱气解决方案。

脱气方法及工作原理

脱气方法及工作原理

脱气方法及工作原理引言概述:脱气是指将物体中的气体排除或者减少的过程,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实验室操作以及其他领域。

本文将介绍脱气的几种常见方法及其工作原理,以匡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脱气技术。

一、热脱气方法1.1 真空烘烤法- 通过将物体置于真空环境中进行加热,利用高温使物体内部的气体份子运动加剧,从而增加气体份子的速度,使其逃逸出物体表面。

- 真空烘烤法适合于具有较高气体含量的物体,如金属材料、陶瓷等。

1.2 热抽吸法- 在真空环境中,将物体加热至较高温度后,通过抽吸真空泵将物体内部的气体抽出。

- 热抽吸法适合于具有较低气体含量的物体,如电子元器件、玻璃制品等。

1.3 热解吸法- 将物体在高温条件下与吸附剂接触,吸附剂会吸附物体内部的气体,然后通过加热吸附剂,使吸附剂释放出气体。

- 热解吸法适合于对气体选择性吸附的物体,如活性炭、份子筛等。

二、化学脱气方法2.1 氧化还原反应- 通过引入化学气体(如氢气、氮气等)与物体内部的气体进行反应,将气体转化为其他化合物,从而实现脱气的目的。

- 氧化还原反应适合于对气体具有较高选择性的物体,如金属合金、有机化合物等。

2.2 吸收剂脱气法- 将物体与吸收剂接触,吸收剂会与物体内部的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将气体吸收或者转化为其他物质。

- 吸收剂脱气法适合于对特定气体具有高吸附能力的物体,如氢气、二氧化碳等。

2.3 气相吸附法- 通过将物体置于吸附剂的气氛中,利用吸附剂对气体的吸附能力,将物体内部的气体吸附到吸附剂表面,从而实现脱气的目的。

- 气相吸附法适合于对气体吸附能力较强的物体,如纳米材料、薄膜等。

三、物理脱气方法3.1 减压脱气法- 通过减小物体周围的压力,使物体内部的气体份子向外扩散,从而实现脱气的目的。

- 减压脱气法适合于对气体扩散能力较强的物体,如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等。

3.2 气体扩散法- 将物体置于气体环境中,利用气体份子的扩散性质,使物体内部的气体份子向外扩散,从而实现脱气的目的。

脱气方法及工作原理

脱气方法及工作原理

脱气方法及工作原理一、引言在工业生产和实验过程中,气体的存在常常会对设备和实验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去除气体,我们需要采用脱气方法。

本文将介绍脱气的几种常见方法及其工作原理。

二、脱气方法1. 真空脱气法真空脱气法是一种常用的脱气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降低气体压力,使气体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减小,从而促使气体分子从液体或固体表面逸出。

真空脱气法可以采用多种设备,如真空干燥箱、真空浸渍设备等。

2. 气体置换法气体置换法是通过将气体从系统中排出,并用其他气体进行置换,达到脱气的目的。

常用的气体置换方法有氮气置换和惰性气体置换。

氮气置换利用氮气的化学稳定性和惰性来替代系统中的其他气体。

惰性气体置换则是利用具有较低反应性的气体,如氩气或氦气,将系统中的气体逐出。

3. 溶解气体脱除法溶解气体脱除法是通过改变液体的物理条件,如温度、压力和溶液浓度等,使气体分子从液体中释放出来。

常见的溶解气体脱除方法有加热脱气法、减压脱气法和加入吸附剂脱气法。

加热脱气法通过升高液体温度,促使气体从液体中脱离。

减压脱气法则是通过降低液体的压力,使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释放出来。

加入吸附剂脱气法则是通过添加吸附剂,使气体分子被吸附在吸附剂上,从而达到脱气的目的。

4. 超声波脱气法超声波脱气法是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振动作用,使气泡在液体中破裂并释放气体。

超声波脱气法可以高效地去除液体中的气体,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和工业领域。

三、脱气方法的工作原理1. 真空脱气法的工作原理真空脱气法通过降低气体压力,使气体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减小,从而促使气体分子从液体或固体表面逸出。

真空脱气法的设备中通常会设置真空泵,通过抽取系统中的气体,形成低压环境,从而实现脱气的效果。

2. 气体置换法的工作原理气体置换法通过将气体从系统中排出,并用其他气体进行置换,达到脱气的目的。

氮气置换法利用氮气的化学稳定性和惰性来替代系统中的其他气体。

惰性气体置换法则是利用具有较低反应性的气体,如氩气或氦气,将系统中的气体逐出。

脱气方法及工作原理

脱气方法及工作原理

脱气方法及工作原理标题:脱气方法及工作原理引言概述:脱气是指将气体从液体或固体中排除的过程,常见于化学工程、制药工业和食品加工等领域。

脱气方法有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工作原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脱气方法及其工作原理。

一、真空脱气方法1.1 真空泵抽真空:通过真空泵将容器内的气体抽出,降低容器内的压力,使气体从液体或固体中逸出。

1.2 真空滚筒法:将物料放入真空滚筒中,通过真空泵抽真空,使物料内的气体被抽出,实现脱气目的。

1.3 真空干燥法:将含水物料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利用真空抽出箱内空气中的水分,实现脱水脱气。

二、气体置换脱气方法2.1 氮气置换法:将氮气注入容器中,氮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能够将空气排出,实现脱气效果。

2.2 惰性气体置换法:使用惰性气体如氩气、氦气等置换容器内的空气,避免氧气对物料的氧化影响。

2.3 气体置换法:将惰性气体通过容器底部注入,使容器内的气体被排出,实现脱气目的。

三、热力脱气方法3.1 热水浴法:将容器中的物料置于热水中,通过热传导使气体逸出,实现脱气效果。

3.2 热风干燥法:通过热风对物料进行加热,使物料内的气体被驱除,实现脱气目的。

3.3 热蒸汽法:利用热蒸汽对物料进行加热,使气体从物料中挥发出来,实现脱气效果。

四、化学脱气方法4.1 溶剂脱气法:将物料置于溶剂中,通过物料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气体逸出,实现脱气效果。

4.2 化学反应脱气法:利用化学反应将容器内的气体转化为其他物质,实现脱气目的。

4.3 吸附脱气法:利用吸附剂吸附容器内的气体,将气体从物料中去除,实现脱气效果。

五、超声波脱气方法5.1 超声波振动法:利用超声波振动对物料进行处理,使气泡破裂,气体逸出,实现脱气效果。

5.2 超声波溶解法:利用超声波将气体溶解在液体中,实现脱气目的。

5.3 超声波清洗法:利用超声波对物料进行清洗,将物料表面的气体去除,实现脱气效果。

结论:脱气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工作原理。

脱气方法及工作原理

脱气方法及工作原理

脱气方法及工作原理标题:脱气方法及工作原理引言概述:脱气是指将物质中的气体分离出来的过程,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食品等行业。

本文将介绍脱气的几种常见方法,包括热力脱气、物理脱气、化学脱气、膜分离脱气和吸附脱气,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

正文内容:1. 热力脱气1.1 真空脱气真空脱气是通过减少系统压力来促使气体从物质中排出。

它适用于高温下的气体脱除,如高温热解过程中的气体去除。

1.2 蒸汽脱气蒸汽脱气是利用蒸汽的热能来加热物质,使气体从物质中挥发出来。

它适用于挥发性气体的脱除,如溶剂回收中的气体去除。

2. 物理脱气2.1 冷凝脱气冷凝脱气是通过降低气体的温度使其凝结成液体,从而分离出气体。

它适用于高温气体的脱除,如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去除。

2.2 离心脱气离心脱气是利用离心力将气体从物质中分离出来。

它适用于高速旋转设备中的气体去除,如离心机中的气体去除。

3. 化学脱气3.1 化学反应脱气化学反应脱气是通过化学反应将气体转化为其他物质,从而实现气体的脱除。

它适用于有害气体的转化和去除,如废气处理中的气体去除。

3.2 化学吸收脱气化学吸收脱气是利用吸收剂将气体吸附到表面上,实现气体的分离。

它适用于气体的选择性吸附,如天然气中的二氧化碳去除。

4. 膜分离脱气4.1 渗透膜脱气渗透膜脱气是利用膜的选择性透过性将气体分离出来。

它适用于气体的分子量差异较大的脱除,如气体分离纯化中的气体去除。

4.2 扩散膜脱气扩散膜脱气是利用膜的扩散性将气体从高浓度区域扩散到低浓度区域,实现气体的分离。

它适用于气体的浓度差异较大的脱除,如空气中的氧气去除。

5. 吸附脱气5.1 物理吸附脱气物理吸附脱气是利用吸附剂的表面吸附能力将气体吸附到表面上,实现气体的分离。

它适用于气体的物理吸附,如石油化工中的气体去除。

5.2 化学吸附脱气化学吸附脱气是利用吸附剂与气体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实现气体的分离。

它适用于气体的化学吸附,如煤矿瓦斯中的甲烷去除。

脱气方法及工作原理

脱气方法及工作原理

脱气方法及工作原理一、引言脱气是指将气体从液体或固体中去除的过程,常用于工业生产、实验室操作以及其他领域。

脱气方法的选择和工作原理的理解对于有效去除气体、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脱气方法及其工作原理。

二、热脱气法热脱气法是通过加热物质来驱除其中的气体。

常见的热脱气方法包括热水脱气法、热空气脱气法和真空热脱气法。

1. 热水脱气法热水脱气法是将含有气体的物质浸泡在加热的水中,利用水的热量传导特性将气体从物质中驱除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一些易溶于水的气体,如氧气和二氧化碳。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加热水使其温度升高,从而提高水中气体的溶解度,使气体逸出。

2. 热空气脱气法热空气脱气法是将含有气体的物质暴露在高温的空气中,利用热空气的热量和流动性将气体从物质中驱除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一些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如一氧化碳和氮气。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加热空气使其温度升高,从而提高空气中气体的扩散速率,使气体逸出。

3. 真空热脱气法真空热脱气法是将含有气体的物质置于真空环境中,通过加热物质和提供负压来将气体从物质中驱除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一些高沸点的气体,如挥发性有机物。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提供负压使物质中的气体从高压区域向低压区域扩散,加热物质可以加速气体的扩散速率。

三、化学脱气法化学脱气法是利用化学反应来去除物质中的气体。

常见的化学脱气方法包括氧化脱气法和吸附脱气法。

1. 氧化脱气法氧化脱气法是通过将气体与氧气进行反应,将气体氧化为其他化合物从而去除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一些可被氧化的气体,如硫化氢和甲烷。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将气体转化为其他形式,从而去除。

2. 吸附脱气法吸附脱气法是利用吸附剂将气体吸附在其表面上,从而去除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一些易被吸附的气体,如水蒸气和有机挥发物。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吸附剂的表面特性吸附气体分子,将气体从物质中去除。

四、物理脱气法物理脱气法是利用物理性质或现象来去除物质中的气体。

脱气方法及工作原理

脱气方法及工作原理

脱气方法及工作原理一、引言脱气是指将物体中的气体排除或减少到所需的程度,以达到特定的目的。

在各个领域,如化工、制药、食品加工等,脱气技术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脱气方法及其工作原理。

二、热脱气法热脱气法是一种常用的脱气方法,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高温将气体从物体中驱除。

具体步骤如下:1. 将待脱气的物体置于密封的容器中。

2. 加热容器至一定温度,使物体内部温度升高。

3. 高温会使物体内部的气体分子动能增加,从而增加气体分子的速度。

4. 高速气体分子会克服物体表面的吸附力,逐渐从物体中逸出。

5. 在逸出的过程中,通过抽气系统将逸出的气体排除,以保持物体内部的低气压状态。

三、真空脱气法真空脱气法是一种常用的脱气方法,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建立低压环境来实现气体的排除。

具体步骤如下:1. 将待脱气的物体置于真空容器中。

2. 启动真空泵,将容器内部的气体抽出。

3. 随着气体的抽出,容器内部的压力逐渐降低。

4. 当压力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气体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减小,从而减少气体的扩散速度。

5. 在低压环境下,气体分子逐渐从物体中扩散到容器中,并通过真空泵排出。

四、吸附脱气法吸附脱气法是一种利用吸附材料去除气体的方法,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吸附剂与气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来实现气体的去除。

具体步骤如下:1. 将待脱气的物体与吸附剂接触。

2. 吸附剂表面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气体分子。

3. 吸附剂与气体分子之间发生物理或化学吸附作用。

4. 吸附剂会将气体分子吸附在其表面,从而将气体从物体中去除。

5. 定期更换或再生吸附剂,以保持吸附效果。

五、冷凝脱气法冷凝脱气法是一种利用冷凝原理去除气体的方法,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降低气体温度使其凝结成液体,从而实现气体的去除。

具体步骤如下:1. 将待脱气的物体置于冷凝器中。

2. 冷凝器中通过制冷剂或冷却水使其温度降低。

3. 当气体与冷凝器接触时,由于温度降低,气体中的水蒸气或其他易凝结的气体会凝结成液体。

脱气方法及工作原理

脱气方法及工作原理

脱气方法及工作原理脱气是指将物体中的气体排除或者减少到一定程度的过程。

在许多工业领域,脱气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气体的存在可能会影响物体的性能和品质。

本文将介绍脱气的一些常用方法及其工作原理。

一、真空脱气法真空脱气法是一种常见的脱气方法,它通过将物体置于真空环境中,降低环境中的气压,从而促使物体中的气体排出。

真空脱气法通常使用真空泵来创建真空环境。

当气压降低时,气体份子之间的距离增大,气体份子之间的碰撞减少,从而使气体份子逃逸的速度增加,最终达到脱气的目的。

二、热脱气法热脱气法是利用热能将物体中的气体排出的方法。

当物体加热时,气体份子的能量增加,份子的运动速度加快,从而增加了逃逸的可能性。

热脱气法通常使用加热设备,如热板或者热风枪等,将物体加热到一定温度,使气体份子逃逸。

三、吹扫脱气法吹扫脱气法是利用气体流动将物体中的气体排出的方法。

通过向物体施加气流,气体份子被带走,从而实现脱气的目的。

吹扫脱气法通常使用气体压缩机或者气体泵来提供气流。

气流的速度和压力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以确保有效地将物体中的气体排出。

四、化学脱气法化学脱气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将物体中的气体转化为其他物质从而排出的方法。

常用的化学脱气剂包括吸附剂、催化剂等。

通过与物体中的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将气体转化为无害或者易于排出的物质。

化学脱气法可以在常温下进行,并且可以高效地去除物体中的气体。

总结:脱气是许多工业领域中必不可少的过程。

常用的脱气方法包括真空脱气法、热脱气法、吹扫脱气法和化学脱气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工作原理,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物体的特性、脱气要求和成本等因素进行选择。

通过合理的脱气方法,可以有效地排除物体中的气体,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脱气方法及工作原理

脱气方法及工作原理

脱气方法及工作原理一、引言脱气是指将物体中的气体排除或者减少至所需的程度的过程。

在许多工业和实验应用中,脱气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本文将介绍脱气的基本方法和工作原理。

二、脱气方法1. 真空脱气法真空脱气法是一种常用的脱气方法,它通过在封闭容器中建立真空环境,使气体从物体中排除。

真空脱气设备通常包括真空泵、真空计和密封容器。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真空泵抽取容器内的气体,使压力降低,从而促使气体从物体中扩散出来。

真空脱气法适合于液体、固体温和体的脱气过程。

2. 热脱气法热脱气法是利用加热的方式将气体从物体中驱除。

这种方法适合于易挥发性物质,如溶剂和水。

加热物体味增加气体的动力,使其从物体中蒸发出来。

热脱气设备通常包括加热器和采集器。

加热器通过加热物体,使挥发性气体从物体中蒸发出来,然后通过采集器采集。

3. 气体置换法气体置换法是通过将气体从物体中排除,然后用另一种气体取代它。

这种方法适合于气体的脱气过程。

常见的气体置换法包括惰性气体置换温和体吹扫。

惰性气体置换是指用惰性气体(如氮气)将有害气体从物体中排除,以减少其对物体的伤害。

气体吹扫是指通过将气体通过物体,将其中的气体排除。

三、脱气工作原理1. 扩散真空脱气法中,气体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扩散。

当真空泵抽取容器内的气体时,容器内的气体浓度降低,从而促使物体中的气体扩散出来。

2. 蒸发热脱气法中,加热物体味增加气体的动力,使其从物体中蒸发出来。

蒸发是液体表面的份子从液体相转变为气体相的过程。

3. 吸附气体置换法中,气体可以被物体表面吸附。

惰性气体置换时,有害气体味被惰性气体取代,从而减少对物体的伤害。

气体吹扫时,通过气体吹扫,物体表面的气体味被排除。

四、脱气应用1. 化学实验室在化学实验室中,脱气是一项常见的操作。

通过脱气,可以减少实验过程中气体的干扰,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常见的脱气应用包括溶剂脱气、反应体系脱气等。

2. 电子创造在电子创造过程中,脱气是非常重要的。

脱气方法及工作原理

脱气方法及工作原理

脱气方法及工作原理引言概述:脱气是指将物体中的气体排除或减少到所需的程度,以满足特定的工艺要求。

脱气方法主要包括物理脱气和化学脱气两种,其工作原理各不相同。

本文将详细介绍脱气方法及其工作原理。

一、物理脱气1.1 真空脱气真空脱气是利用真空度高的环境来排除物体中的气体。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将物体置于密封的容器中,利用真空泵将容器内的气体抽出,从而达到脱气的目的。

真空脱气适用于高温、高粘度或易气化的物体,如高温熔融金属、高粘度液体等。

1.2 溶解气体脱气溶解气体脱气是通过改变物体的溶解度来达到脱气的目的。

其工作原理是将物体浸泡在溶剂中,通过加热、搅拌或加压等方式改变物体与溶剂之间的溶解度,使气体从物体中释放出来。

溶解气体脱气常用于液体中的气体去除,如水中的溶解气体去除。

1.3 膜分离脱气膜分离脱气是利用特殊的膜材料对气体进行分离,从而达到脱气的目的。

其工作原理是将物体与膜分离器相接触,通过膜的选择性透气性,将气体从物体中分离出来。

膜分离脱气适用于气体混合物的分离,如空气中的氧气与氮气的分离。

二、化学脱气2.1 吸附脱气吸附脱气是利用吸附剂对气体进行吸附,从而达到脱气的目的。

其工作原理是将物体与吸附剂接触,通过吸附剂的表面吸附作用,将气体分子吸附在表面上,从而去除物体中的气体。

吸附脱气常用于气体混合物中的杂质去除,如空气中的水蒸气去除。

2.2 化学反应脱气化学反应脱气是利用化学反应将气体转化为其他物质,从而达到脱气的目的。

其工作原理是将物体与适当的化学试剂反应,将气体转化为溶液或固体产物,从而去除物体中的气体。

化学反应脱气适用于特定气体的去除,如二氧化碳的吸收反应。

2.3 氧化脱气氧化脱气是利用氧化剂对气体进行氧化反应,从而达到脱气的目的。

其工作原理是将物体与氧化剂接触,通过氧化剂的氧化作用,将气体氧化为无害的氧化产物,从而去除物体中的气体。

氧化脱气常用于有害气体的去除,如硫化氢的氧化反应。

三、工作原理比较3.1 物理脱气与化学脱气物理脱气主要通过物理手段将气体从物体中排除,适用于各种气体的去除,但无法对特定气体进行选择性去除。

溶出实验中常用的脱气方法

溶出实验中常用的脱气方法

水中溶解有气体,因为有氧所以鱼儿才能自由自在。

但在口服固体制剂的溶出实验中,水中溶解的气体则会使片剂溶出值产生较大的误差值,因此实验之前,都要求脱气处理。

由于溶出试验采用的溶媒以纯水为基础配比的酸性、弱碱性溶媒,因此实验室需要先对纯水进行脱气处理,用脱气完的纯水配比溶媒,然后进行减压过滤,用量筒注入溶出杯中。

整个溶媒转移过程操作复杂而繁琐。

传统的脱气方式包括煮沸法、超声脱气法、真空脱气法、惰性气体脱气法、减压过滤法,随着技术发展,现在又有了减压膜过滤法。

煮沸法脱气,脱气彻底,但是等待时间长且操作过程中如不注意容易烫伤。

现在采用的相对较少了。

超声脱气法,随着超声波清洗机的普及,已经广泛为实验室所采用;在液相中,也常用此方法进行脱气处理。

采用超声脱气法,需要用适合体积的烧杯、三角瓶等装纯水置入超声槽中进行脱气处理,等待时间相对较长。

此外脱气量的多少容易受超声波清洗机超声槽的大小限制。

惰性气体脱气法,这是一种有效但不常见的脱气方法,利用的是惰性气体在水里溶解度低的特性,向溶出介质中冲入惰性气体利用惰性气体分子置换和顶替其他其他分子的一种脱气方法。

常用和常见的惰性气体多为氦气,不仅可以对纯水脱气,也可以对配备好的溶出介质进行脱气处理。

相对于其他几种脱气方法而言,效果好,速度快但脱气成本较高。

真空脱气法,这是一种在负压状态下减少水中气体溶解的方法,需要加热以促进气体脱离。

也是目前溶出试验仪厂家都普遍有销售的一个脱气设备。

也有多数厂家已经真空脱气进行技术升级,使其能够满足溶出介质脱气的需求了。

减压过滤法是《中国药典》和《美国药典》推荐的一种脱气方法,也是实验室二次脱气处理常采用的方法,它能有效保证溶出实验中溶媒的溶解氧量在最低状态。

减压膜过滤法是减压过滤法的一个技术升级,它采用一种透气但不透水的微孔膜替代传统的抽滤瓶装置,配套的真空装置在微孔膜工作时提供-98kpa的负压环境。

当纯水或者溶出介质通过微孔膜时过滤出的气体会被真空泵抽走,脱气后的介质则是进入到加热环节,这样最终注入到溶出杯的溶出介质既能够符合溶解氧的指标,也能够保证介质的温度符合溶出实验的要求(37±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纯水应用中五种脱气装置的比较摘要:在纯水制造过程中,以前常常使用鼓风脱气和真空脱气装置,近年来,膜脱气工艺发展非常迅猛,在高纯水领域已经开始有了广泛应用,同时也有不少纯水工艺采用了树脂催化法除氧。

本文分别对五种不同的脱气装置作了介绍和对比。

关键词:脱气器;脱气塔;纯水;溶解氧;树脂中图分类号:TN305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微电子的产品周期每两年翻一番,对高纯水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见表1),从而促进了纯水处理技术的一次又一次的变革,水处理工艺越来越先进,脱气装置也不例外。

自然界中的水除了含有盐分、胶体、颗粒、微生物外,还溶解有很多气体,比如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甲烷等,由于一般水厂采用氯气消毒,从而产生氯仿、三卤甲烷(THM)等卤代烃。

有些气体的存在对集成电路的生产有着严重的影响,有些气体影响着其他后续设备的运行周期和产品水质。

从而,形形色色的脱气工艺产生了。

在锅炉、电厂等行业,溶解氧的存在是造成热力设备(如汽轮机等)腐蚀的主要原因,导致锅炉在运行或停用期间的氧腐蚀,所以国家对锅炉的补给水溶解氧也作出了相应规定,比如:锅炉额定蒸发量大于6m3/h的锅炉均要除氧,额定蒸发量小于6m3/h的锅炉应尽量除氧,而且16MPa以下的锅炉给水溶解氧含量必须小于lOOppb,1.6-2.5MPa的锅炉和供汽轮机用汽的锅炉给水含氧量必须小于50ppb,而一般高压锅炉的溶解氧含量需要小于7ppb。

由此可以看出,锅炉电力行业中,溶解氧含量已接近微电子行业的要求,脱气也成了其补给水处理的一项重要工艺。

2 技术背景2.1 道尔顿分压定律混合气体中气体的总压力和每种气体的分压遵循道尔顿分压定律,其具体含义是,气体的总压P总等于组成该混合气体的分压的总和,混合气体中各种组份的分压又与其所占的摩尔分数成正比,所以道尔顿分压定律可以用以下两个方程式来表示:其中ni为对应气体的摩尔分数根据该定律,我们可以在混合气体的组份含量(摩尔分数,见表2)与组分分压之间方便地进行互算。

2.2 亨利定律亨利定律定义了水中气体的溶解度与溶液表面该气体的分压成正比。

其表达式为:其中E为亨利系数,见表4NA为溶液中气体的摩尔分数P为溶液上方该气体的分压根据该定律和表4中的数据,只要知道溶液上方气体的分压,就能计算出水中溶解的气体的含量。

根据该定律,我们也可以按照气体的分压和表3计算出该气体的溶解度。

比如从表2可知,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或分压为20.99%,则在25℃时空气中1升水中的氧气溶解量为V=0.02831×20.99%=0.00594升。

再根据下面的克拉帕龙方程式计算出该1升水中的氧气含量为8.5毫克,即8.5ppm:式中:P为气体压力[Pa,这里为一个大气压,等于101325Pa]V为气体的体积[m3]m为气体的质量[g]M为气体的摩尔质量[g/mol,氧气为32g/m01]R为气体常数[8.314J/(K·mol)]T为开氏温度[K]2.3 催化原理化学反应能否进行要根据自由能的变化,但仅仅根据自由能的变化还不能判断反应能否完成,因为化学反应的完成还取决于反应的能垒,即如果反应能垒很高,则必须为其提供一定的能量,越过能垒,完成反应。

该能垒被称为活化能。

而催化剂的作用就是降低该活化能,使之在相对不苛刻的环境下发生化学反应。

比如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反应:水中溶解氧的标准电极电位由此计算出的自由能变化ΔG=-nFε=-2×96500×1.229=-237kJ式中F为法拉第常数96500Cn为参与反应的电子数,本式中等于2由于ΔG<0,而且很大,所以反应应能非常快地自动进行,但是在常温下反应却始终不可能完成,必须有火花等将之引燃,反应所产生的能量才能将反应继续下去。

某种涂钯的树脂能起到催化剂作用,使氢气和氧气在常温下就能够化合生成水。

据此原理,通过向溶解有氧气的水中通人适量氢气,在与催化剂的充分接触后,化合生成水,从而起到除氧的目的。

3 四种常见的脱气装置按照脱氧器工艺,我们可以分为大气式、真空式、膜分离式、棚旨催化方式;热力式五大类,大气式又可以分为鼓风式、抽风式、鼓泡式。

在以往的工艺过程中,最常用的脱气方式是鼓风式和真空式。

3.1 鼓风脱气由于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只占0.03%,我们可以由方程式(4)算出,常压下二氧化碳在水中的饱和含量在0.5ppm 左右。

二氧化碳在水中主要以C02、HC0-3、C02-3三种形态存在,而一般水中都具有一定的碱度,所以还存在许多由HC0-3、C02-3形式而存在的二氧化碳,三者在水中形成平衡:当pH值小于4.3时,二氧化碳全部转化为分子状态存在,从而可以从水中逸出。

同时我们鼓人新鲜的空气,使二氧化碳转入空气中,从而起到除二氧化碳的目的。

由于该类脱气塔工作时的pH值要求小于4.3,所以一般它与复床联合使用,工艺位置一般处于阳床后面,因为阳床出口水的pH值正好能满足其pH要求,避免了加酸。

在进水的最大碳酸盐硬度不超过7.5mgN/1的系统中,为保证脱气塔的正常工作,首先在塔体内采用瓷环或空心球为填料,将水分散成水滴或水膜,填料高度根据需要为1.6-4.0米;同时将脱气塔淋洗密度控制在60m3/m2·h左右,气水比值控制在20-30m3/m3水,因为过高的淋洗密度不容易使水分散,过低的气水比不能将二氧化碳等带出塔外。

正确设计的脱气装置可以使脱气塔出口水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5-10ppm。

鼓风脱气虽然能除去水中的二氧化碳,但同时将水中的氧气、氮气含量提到了最高,它的脱气机理决定了它对其它气体无脱除功能,虽然在鼓风机人口都安装了0.3μm高效空气过滤器以净化空气,然而,空气中的颗粒等物质还将被带入水中,在某种程度上将增加对水的污染。

3.2 真空脱气从上述的两个定律不难看出,在理想状态下,即当溶液表面的气体分压等于零,并且水的表面积足够大,水膜厚度达到分子厚度并能与真空直接接触时,水中的气体将全要逸出,浓度降低到零。

图2是一个典型真空脱气装置的工艺图,图中采用了两级联合真空,脱气塔底部是一个与脱气塔连成一体的缓冲水箱。

真空脱气塔的一个重要附件是真空泵或射流装置,它们工作时所能达到的最低绝对压力取决于真空发生系统的水的饱和蒸汽压(见表5)比如在25℃时,水的饱和蒸汽压为23.7mmHg,所以真空系统在该温度下所能达到的最低绝对压力为23.7mmHg,假如真空脱气塔的工作时所处理水的温度也为25℃,则溶液表面水蒸气分压为23.mmHg(3164Pa),其它气体(如空气)的分压总和仅仅是泄漏等原因进入塔体的微量空气,我们可以不难估算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的分压和水中的溶解量已经是很低很低。

由此我们还可以看出,若将真空发生系统的密封的密封水温度控制得更低,可取得更高的真空度,以获得更高气体去除率。

在通常意义上,所设计的真空脱气塔的淋洗密度为50m3/m2·h,通过选择合适的填料高度,可以使脱气塔后的出水二氧化碳残余量低于3ppm,氧气残余量(溶解氧)低于50ppb。

1992年中国华晶电子集团公司从加拿大引进的真空脱气塔,采用了两级真空联合脱气,设计淋洗密度最高达到78m3/m2·h,填料总高度为7.3米,出口的溶解氧设计值<lOOppb,实际运行时的淋洗密度峰值仅为50m3/m2·h,平均淋洗密度为30m3/m2·h,但最终出水的溶解氧长期<lOppb。

3.3 膜脱气膜脱气工艺首先是选择了一种微孔性聚丙烯憎水性膜,该膜表面对水没有亲和力,并有许多直径为0.03-0.04μm的小孔,气体能透过该膜而水却不行。

道尔顿分压定律和亨利定律表明如果溶液表面的气体分压越低,气体的溶解度就越低,膜脱气元件的制造商因此将该膜做成φO.03mm的纤维管,并采用了管壳式设计,使一种介质(一般为气或真空)在管程中流动,而另一介质(一般为水)在壳程中流动,这样就让两种介质分开,憎水膜成了水、气的分界面。

通过控制管程的气压或者用其它气体吹扫,降低溶液的溶解气体分压,将水中的溶解气体向管程渗透而除去。

为了增加水和气体的接触面积,膜组件没有采用传统的水分散工艺,而是利用了数千根直径很细的纤维管,也就是说,纤维管的表面积在事实上已等于了气相和液相的界面表面积,因此膜组件的膜面积成了其中一个重要技术参数。

为了充分发挥膜表面的作用,膜脱气元件在制造过程中,采用了中心管布水技术,使膜纤维管围绕分布在中心管周围,同时还采用膜体中间出水或者在膜体中间采用树脂挡板的方式,尽量让水流在壳程中保持湍流,使水呈辐射状流动(如图3所示),使水与膜表面充分接触,进一步提高除气效率。

膜脱气工艺可以采用吹扫、真空、复合式三种模式,吹扫模式是指在膜元件的气侧只使用气体吹扫,该方法使用比较简单,主要用于以空气为吹扫介质除二氧化碳。

真空模式是指膜元件的气侧只使用真空,真空通过真空泵或者射流装置获得,但由于真空系统中除水蒸气外,还存在一定数量的被除气体,所以还不能将该气体的浓度降到最低;复合式是在膜的产水侧用通人气体吹扫,在进水侧抽真空,这样由于液面有大量的吹扫气体,由液面逸出的被除气体浓度被大量稀释,气体分压急剧下降,因而可以获得更高的脱气效果,但吹扫气体一般为氮气或氢气等,而且其纯度相对要求比较高,获得比较困难,使用条件受到了一定限制。

当采用吹扫模式或者复合模式时,当其它气体被除掉的同时,产品水中吹扫气体的浓度就达了饱和状态。

膜脱气元件用于除氧时,每支膜的脱氧率可以在80-95%之间,这直接与吹扫气体纯净度、真空度和处理水的流量有关。

由于膜组件的运行压差很小,一般小于0.05Mpa,所以为了达到更低的溶解氧浓度,膜组件可以串联运行,实际工程表明,采用复合模式,用高纯氮气作为吹扫介质,三级串联的膜组件,可以将溶解氧降低到5.4ppb,四级串联的膜组件,可以将溶解氧降低到4ppb以下。

图4为典型的四级串联的复合式膜脱气工艺示意图。

膜组件在运行时,处理水中必须没有余氯、臭氧和其它氧化剂存在,有时为了处理自来水,组件也允许有lppm的余氯存在,但只能用于采用真空模式或复合模式的系统中,而且不管在停止还是运行状态,真空系统必须不间断运行。

另外,在运行过程中,吹扫气体的温度不要超过25℃,气体吹扫压力不得超过0.0069Mpa,并需经过0.2μm过滤器的过滤;在膜组件用于除二氧化碳肘,若吹扫介质使用压缩空气,则必须是无油的压缩空气。

在复合模式时推荐的真空度为710mmHg,即绝对压力为50mmHg。

膜组件在运行过程中,有可能会受到生物粘泥污染,当污染发生时,可以采用2%w/w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在40-50℃下循环20-30分钟,冲洗干净后用5%w/w柠檬酸或2%的磷酸循环20-30分钟,再用纯水漂洗到pH呈中性,当发生矿物质沉积时,仅用5%w/w柠檬酸或2%的磷酸循环20-30分钟,再用纯水漂洗到pH呈中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