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家浜》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榜样
——从《沙家浜》看“样板戏”的文本特色“样板戏”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 他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 但“样板戏”在艺术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却不容忽视。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 “样板戏”不仅仅作为一个特称符号, 还是一系列的文本存在, 文学存在。我们在旧货市场所看到的“样板戏”的文革遗物就是最好的例证。而近些年来,研究其文本特色逐渐成为唱响红色经典的一面旗帜。
我有一本文革时期的《沙家浜》唱本,这便是“样板戏”作为文学样式的显性存在。翻开那一页页带有强烈阶级性的文字,“样板戏”的时代性便显然无疑了。《沙家浜》讲述了郭建光带领的新四军一支伤病员队伍,在地下工作者阿庆嫂的帮助下,利用反武装忠义救国军内部矛盾,斗志斗勇,安全转移,最终歼灭进犯沙家浜日伪军的故事。
毛泽东时代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特色最为突出的时代,阶级性便成了毛泽东时代最为突出的特点。在文革期间每个人都知道这句话“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阶级性在“样板戏”中无孔不入。比如,剧中阿庆嫂唱词中的“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这老蒋和老汪便是旧社会官僚资本主义的头号代表;再比如,“等到那云开日出,家家都把那红旗挂,再来看望你这革命的老妈妈”,充分体现了工农阶级与共产党血浓于水的亲人关系,与大地主,大官僚形成鲜明的阶级对立。
为了分清敌我关系,明确阶级立场,样板戏遵循“三突出”的创作原则。所谓“三突出”原则, 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 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 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主要英雄人物。
阿庆嫂是整部戏中的核心人物,也是“样板戏”中塑造的几个为数不多的成功的女性形象。看一看她在“智斗”一场戏中的表现,我们就可以断定她是“千千万万抗战妇女的化身”,她集中国妇女的百般优点于一身:她独自一人在战争中开茶馆;又能在危难之中救得胡传魁的命;当新四军出现时又能以小小的茶馆作掩护,救得伤病员;当沙奶奶被捉去,她又能机智应对,周旋于胡传魁与刁德一之间,使沙奶奶免遭迫害……听她的唱词:“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有什么周详不周详!”有胆有识,有勇有谋,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似乎在样板戏中有个性的正面人物都应该是这样的。《海港》中的方海珍、《红灯记》中的李铁梅、《智取威虎山》中的小常宝以及第二批样板戏中《杜鹃山》里的柯湘,这些女性虽不比阿庆嫂机智,但都一如既往的勇敢,是女强人,是女英雄。这样才是有个性的正面角色,关键不在她们有个性,而在于她们都是正面人物。这样的正面人物确实够突出,突出的没有缺点。
“祖国的好江山寸土不让,岂容日寇逞凶狂。”这是全剧中的最主要的英雄人物郭建光的唱词。你看郭指导员那架势,动则挺胸挥臂,静则正襟危坐。俨然一副时代伟人的样子。郭建光的英勇举动,完全是受毛泽东思想指导为前提的。在芦荡躲避时,阿庆嫂没有来探望,他得出“看起来大有文章”的结论,在目前战局不明、敌情不清的情况下,唯一正确的方针是鼓励战士“察全局,观敌情,坚守待命,紧握手中枪。”并立即派人过湖侦察,摸清敌情,主动为聚歼群匪作好了准备。郭指导员这一英明善举,鲜明地表现了他多谋善断的性格,出色地展现了我军指挥员的军事才能,说明了依靠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就能够明察秋毫,就能够力排万难。在其他几部样板戏中均有这样的人物:《红灯记》中的李玉和,
《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参谋长(代号:203),《奇袭白虎团》中的严伟才,以及第二批样板戏中《平原作战》里的“人民的儿子”赵勇刚……这些人物都是那个时代“高大上”的代言人,是毛泽东思想下的时代英雄。
凡事有正才有邪。“样板戏”中的人物形象都是依据“二元对立”模式设计的。在“样板戏”中绝对不存在“亦正亦邪”的人物,即使有,也得在党的教导下改邪归正。所以,为了衬托英雄人物的伟大,必须要一些反面人物做出“牺牲”。比如,刁德一。在剧中,阿庆嫂说刁德一是会“耍鬼花样”的人,胡传魁说他是“一点面子也不讲”的人,沙奶奶说他是蛇蝎心肠之人。刁老太爷害死了沙奶奶的丈夫,刁德一依附胡传魁的忠义救国军以后为了找出新四军,又来逼问沙奶奶,沙奶奶自然是宁死不屈,刁难未果,刁德一又想出了一个自认为高妙的计策,用沙奶奶试探阿庆嫂,结果被二人识破,于是阿庆嫂和沙奶奶联手出演了一台阿庆嫂“热心”帮胡传魁操办婚事却挨打的好戏。这时的胡传魁也很生气,刁德一落了个“里外三面不是人”的下场。京剧电影《沙家浜》刁德一的扮演者马长礼先生在谈及刁德一形象的塑造时说了这样的话:“要饰演刁德一,必须先找准这个狗汉奸的内心依据。刁德一的内心依据是什么呢?他恨自己不是个日本人,要是自己是个日本人,那该多好啊!所以,一个恨自己不是日本人的刁德一,干的事情比日本鬼子有过之而无不及。一句话,他比日本鬼子更坏!”在演员心里,刁德一比日本鬼子都坏,其银幕形象之所指就可想而知了。《红灯记》里的鸠山,《智取威虎山》里的座山雕,《龙江颂》里的黄国忠,《白毛女》里的黄世仁,《红色娘子军》里的南霸天……这些人物都是一流的坏,如果非说他们哪一点好的话,就是他们都能吃的特别好,除此以外别无他好。
文革的样板戏,培养了一大批观众,其艺术贡献是不容置疑的。样板戏中的一个个英雄人物是时代的标杆,这些英雄是那个时代人们的榜样。但是样板戏的创作者们在塑造人物时,为了使其与时代产生共鸣,抹杀了人物的个性,使人物有失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