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新生儿护理管理制度

新生儿护理管理制度

新生儿护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新生儿护理工作,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保障新生儿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医疗机构新生儿科建设和管理指南》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医疗机构新生儿科护理工作。

第三条新生儿护理工作应遵循“以患儿为中心,以护理质量为核心”的原则,确保新生儿得到及时、有效、安全的护理。

第二章新生儿护理组织管理第四条医疗机构应设立新生儿科,设立新生儿护理部门,配备足够数量的专业护理人员。

第五条新生儿护理部门应建立健全护理管理体系,实行护理部主任负责制,护理部主任应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第六条新生儿护理部门应设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负责对新生儿护理工作进行质量控制。

第七条新生儿护理部门应建立护理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进行快速反应,确保新生儿安全。

第八条新生儿护理部门应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第九条新生儿护理部门应加强与新生儿科医疗团队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提高新生儿救治水平。

第三章新生儿护理工作规范第十条新生儿护理工作应遵循以下流程:(一)接诊: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新生儿及家属,了解新生儿的出生情况、家族病史等信息。

(二)评估:护理人员应对新生儿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生长发育、喂养、排泄等方面。

(三)制定护理计划:根据新生儿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四)实施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按照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确保新生儿得到及时、有效、安全的护理。

(五)观察与记录: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及时记录护理过程。

(六)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向新生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家属的护理能力。

第十一条新生儿护理工作应包括以下内容:(一)生命体征监测:护理人员应每小时监测新生儿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

(二)喂养护理:护理人员应根据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需求,指导家属进行科学喂养。

(三)排泄护理: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排泄情况,保持新生儿会阴部清洁干燥。

医院新生儿质量管理制度

医院新生儿质量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为确保新生儿在医院得到优质、安全的医疗护理服务,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伤残率,提高医院新生儿整体护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成立新生儿质量管理工作小组,由医院分管领导、新生儿科主任、护士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2. 新生儿科设立新生儿质量管理工作站,负责新生儿质量管理的日常工作。

三、制度内容1. 新生儿入院管理(1)严格执行新生儿入院手续,确保患儿身份信息准确无误。

(2)对新生儿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生命体征、体重、身长、头围、黄疸指数等。

(3)对新生儿进行初步筛查,如听力、视力、心脏等。

2. 新生儿护理管理(1)严格执行新生儿护理操作规范,确保操作准确、熟练。

(2)加强新生儿保暖措施,保持适宜的室温、湿度。

(3)严格执行新生儿清洁消毒制度,预防感染。

(4)加强对新生儿喂养管理,确保营养摄入。

3. 新生儿疾病管理(1)对新生儿常见疾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加强对新生儿重症监护,提高救治成功率。

(3)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率。

4. 新生儿健康教育(1)向新生儿家长普及新生儿护理知识,提高家长护理能力。

(2)开展新生儿疾病预防知识宣传,降低新生儿疾病发生率。

5. 新生儿质量监控(1)定期对新生儿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建立健全新生儿质量档案,对新生儿病情、护理过程进行详细记录。

(3)定期开展新生儿护理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

四、奖惩措施1. 对在新生儿质量管理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科室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新生儿质量管理制度,造成严重后果的个人和科室,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新生儿质量管理工作小组负责解释。

2. 各相关部门应认真贯彻执行本制度,确保新生儿在医院得到优质、安全的医疗护理服务。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新生儿是生命的开始,他们无比娇嫩和脆弱,需要我们给予最精心的呵护和最周全的保护。

为了确保新生儿的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以下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一、新生儿出生管理1、新生儿出生时,助产士或医生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接生,确保新生儿顺利娩出,第一时间对新生儿进行评估,包括呼吸、心率、肌张力等,并记录在案。

2、新生儿出生后,立即为其佩戴标识腕带,腕带上应标明母亲姓名、住院号、新生儿性别、出生日期、时间等关键信息,且字迹清晰、不易脱落。

3、及时告知产妇及家属新生儿的基本情况,包括健康状况、喂养注意事项等。

二、新生儿护理管理1、护理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具备丰富的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技能,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

2、保持新生儿病房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严格控制室内温度、湿度,为新生儿创造舒适的环境。

3、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如沐浴、抚触等,应在专门的区域进行,操作前严格洗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4、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吃奶情况、大小便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三、新生儿喂养管理1、提倡母乳喂养,对于母亲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应提供合适的配方奶,并严格按照配方奶的调配说明进行操作。

2、喂奶时要注意喂奶姿势,防止呛奶、吐奶,喂奶后要及时拍嗝。

3、记录新生儿的喂奶时间、奶量等,以便观察其喂养情况。

四、新生儿安全防护管理1、新生儿病房应设置门禁系统,限制无关人员随意进入,进入病房的人员需严格执行消毒和穿戴防护用品的规定。

2、新生儿床应配备防护栏,防止新生儿意外坠落。

3、加强对医疗设备、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避免因设备故障对新生儿造成伤害。

五、新生儿身份识别管理1、在进行任何诊疗、护理操作前,必须严格核对新生儿的身份信息,包括腕带标识和床头卡信息。

2、新生儿外出检查、治疗时,应有专人陪同,并携带新生儿的身份识别信息。

3、如发现新生儿身份信息有误或腕带脱落,应立即重新核对、确认,并更换腕带。

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指南

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指南

一、引言新生儿是家庭的新成员,也是社会的新希望。

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为加强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特制定本指南。

二、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新生儿病房、产科、儿科及其他新生儿相关科室。

三、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要求1.人员配置(1)配备具备新生儿护理专业知识的医护人员,确保新生儿护理质量。

(2)医护人员应接受定期培训,提高新生儿护理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2.环境与设施(1)新生儿病房应保持安静、整洁、通风,温度、湿度适宜。

(2)配备新生儿专用护理设备,如婴儿床、新生儿暖箱、新生儿监护仪等。

3.护理操作(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

(2)对新生儿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确保生命安全。

(3)对新生儿进行合理喂养,保障营养需求。

(4)做好新生儿黄疸、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常见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4.安全管理(1)加强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确保新生儿安全。

(2)严格执行出入病房制度,防止新生儿走失。

(3)规范新生儿护理交接流程,确保新生儿护理质量。

(4)加强新生儿病房消防、水电等设施安全管理,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5.健康教育(1)对新生儿家长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培训,提高家长护理技能。

(2)向新生儿家长宣传新生儿常见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知识。

(3)开展孕妇学校、育儿知识讲座等活动,提高家庭护理意识。

四、监督与考核1.医院应设立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工作。

2.定期对新生儿护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对新生儿护理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医护人员绩效挂钩。

五、附则1.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本指南由医院护理部负责解释。

3.本指南如有未尽事宜,由医院护理部负责修订。

新生儿安全护理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护理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护理管理制度一、总则1.1 目的新生儿安全护理管理制度旨在规范新生儿护理工作,确保新生儿在住院期间的安全和舒适,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新生儿科(室)、产科及新生儿护理相关岗位。

1.3 基本原则新生儿安全护理管理制度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安全性、科学性、人性化、规范化、持续性。

二、新生儿安全护理管理制度内容2.1 新生儿接收与交接2.1.1 接收新生儿时,护士应详细查看新生儿出生记录,确认新生儿身份,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新生儿的健康状况。

2.1.2 交接过程中,护士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新生儿安全。

2.1.3 新生儿接收后,护士应立即进行新生儿评估,了解新生儿的生理、心理需求,制定护理计划。

2.2 新生儿护理操作规范2.2.1 护士在执行新生儿护理操作时,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新生儿安全。

2.2.2 护士应熟练掌握新生儿各项护理技术,包括沐浴、喂养、换尿布、口腔护理、脐部护理等。

2.2.3 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反应,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2.4 护士应定期对新生儿进行生长发育监测,评估新生儿的营养状况和发育水平。

2.3 新生儿喂养管理2.3.1 护士应根据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和需求,制定合理的喂养计划。

2.3.2 护士应指导家长正确喂养新生儿,确保新生儿摄入充足的乳汁。

2.3.3 护士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消化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调整喂养方案。

2.4 新生儿安全管理2.4.1 护士应加强新生儿安全管理,预防新生儿意外伤害。

2.4.2 护士应严格执行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新生儿安全。

2.4.3 护士应定期对新生儿进行安全评估,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2.5 新生儿疾病预防与控制2.5.1 护士应加强新生儿疾病预防工作,定期对新生儿进行健康检查。

2.5.2 护士应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要点,及时发现并处理新生儿疾病。

医疗机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机构新生儿安全管理,保障新生儿生命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新生儿的安全管理。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新生儿医疗安全水平,防止新生儿意外伤害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第四条新生儿安全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制度规范、科学管理、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新生儿安全管理工作机构,明确新生儿安全管理工作的负责部门和责任人。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充足的新生儿医疗护理人员,确保新生儿医疗护理质量。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新生儿医疗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新生儿医疗护理水平。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新生儿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报告和处理新生儿医疗安全事件。

第三章医疗安全管理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新生儿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新生儿医疗安全管理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新生儿用药的管理,确保新生儿用药安全。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新生儿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新生儿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新生儿环境的卫生管理,确保新生儿环境的清洁卫生。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新生儿喂养的管理,推广母乳喂养,确保新生儿喂养安全。

第四章护理安全管理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新生儿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新生儿护理水平。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新生儿护理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新生儿护理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新生儿护理环境的卫生管理,确保新生儿护理环境的清洁卫生。

第五章监控与评估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新生儿安全监控体系,对新生儿安全进行全面监控。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新生儿安全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新生儿安全问题。

新生儿十大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十大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安全和健康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为了确保新生儿在医院得到妥善照顾,预防新生儿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以下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一、新生儿入院管理1. 新生儿入院时,医护人员应详细询问产妇或家属病史,了解新生儿出生情况,做好登记工作。

2. 新生儿入院后,医护人员应尽快完成新生儿各项检查,确保新生儿身体健康。

二、新生儿病房(室)管理1. 新生儿病房(室)应保持清洁、安静、舒适,定期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2. 新生儿病房(室)应配备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品,确保新生儿突发状况得到及时救治。

三、新生儿护理管理1. 护理人员应具备新生儿护理专业知识,定期接受培训,提高护理技能。

2. 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新生儿感染。

3. 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四、新生儿安全管理1. 新生儿病房(室)实行24小时巡视制度,确保新生儿安全。

2. 新生儿病房(室)禁止吸烟、使用明火,防止火灾事故。

3. 严禁新生儿病房(室)内人员随意出入,确保新生儿安全。

五、新生儿出入院管理1. 新生儿出入院需经医护人员签字确认,并由家属签字交接。

2. 新生儿出入院时,应核对新生儿身份信息,确保无误。

六、新生儿监护管理1. 新生儿住院期间,产妇或家属需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新生儿监护工作。

2. 产妇或家属应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不得擅自将新生儿带离病房(室)。

七、新生儿疾病预防与治疗1. 护理人员应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及时发现并处理新生儿疾病。

2. 医院应加强新生儿疾病监测,及时发现并报告疑似传染病病例。

八、新生儿信息管理1. 医院应建立新生儿电子病历,详细记录新生儿出生、住院、治疗等信息。

2. 医院应确保新生儿信息保密,不得随意泄露。

九、新生儿家属沟通与教育1. 医护人员应加强与新生儿家属的沟通,及时告知新生儿病情及治疗方案。

2. 医院应定期开展新生儿护理知识培训,提高家属护理能力。

新生儿护理管理制度

新生儿护理管理制度

新生儿护理管理制度一、一般护理工作1、皮肤护理保持全身皮肤的清洁是新生儿感染发生率的重要条件,要随时更换污染的诼物,更衣时要注意保暖。

2、头部护理每日用温湿毛巾擦拭头部1~2次。

3、口腔护理一般患儿可在喂奶后喂两小勺温开水,对危重禁食患儿用消毒棉棍沾浸温开水轻轻涂擦,但禁用纱布擦拭。

4、脐部护理一般每日晨晚护理时按无菌操作程序清洁脐部,脐部感染者可用1.5%碘酒消毒或安尔碘消毒。

5、臀部护理一般要每日用温水冲洗臀部2~3次或涂保护油,预防红臀和尿布湿疹的发生。

二、喂养工作1、母乳喂养:尽可能地进行母乳喂养。

2、人工喂养,一般每3~4h喂奶1次,夜间根据需要停喂1次。

3、喂水工作,在两次喂奶之间即喂1次水,量为奶量之一半。

4、输液,对危重新生儿进行输液支持是完全必要的,但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输液速度太快。

5、室温保持在22~24℃,早产儿24~26℃晨间护理时可略升高2~3℃,湿度保持在55%-65%。

6、保持室内空气清洁新鲜,定期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和空气培养。

7、保持工作人员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是严格地执行护理工作前洗手制度。

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制度1、母婴室应设置在新生儿室相近的独立区域,并设置有洗手装置。

工作人员进入室内接触婴儿前后应洗手,非工作用品禁止携带入室。

2、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1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浸泡消毒、清洗、凉干后备用;有污染的物体表面随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患儿的引流液、体液、血液等液体标本应该用消毒液消毒后排入污水处理。

病房和走廊地面每天湿地拖地3次,有污染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3、隔离婴儿用具必须单独使用,实行双灭菌。

4、婴儿所用被褥、衣物、尿布(建议使用纸尿裤)一婴一用,避免交叉感染。

5、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制度。

6、室内用品、母婴床、家具等定期清洁消毒。

母婴出院后,其床单、暖箱等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

7、母婴一方患有感染性疾病时,均应及时与春他正常母婴隔离。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5篇)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5篇)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为新生儿病室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各项管理规定,保障新生儿住院期间的安全而应遵循的制度。

一、目的为新生儿提供安静、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保证新生儿的健康需求。

二、标准1、人员管理⑴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科主任由具备儿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护士长由具备主管护师____年以上护士担任。

在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积极协助下对病房进行管理。

⑵根据床位数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师和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定期参加新生儿专业知识的培训。

⑶医师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3:1,应当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有一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具备独立处置常见新生儿疾病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等基本技能。

⑷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6:1,护士要相对固定,并经新生儿专业培训合格,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熟悉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

⑸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其他辅助人员。

2、科室管理⑴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

(2)应积极采取措施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避免造成院内感染。

(3)对高危新生儿、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新生儿、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

(4)应当严格执行身份确认制度、查对制度,确保诊疗、护理和患儿的正确。

(5)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的进入,医疗区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得进入。

(6)病室设备应当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

(7)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设备、设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8)制定并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确保医疗安全。

(9)工作人员应当按照病历书写有关规定书写有关医疗文书。

(10)新生儿病室床位数应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____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____米。

新生儿无陪病房护理管理制度

新生儿无陪病房护理管理制度

新生儿无陪病房护理管理制度
1、新生儿护理人员在科主任领导下,由护士长负责管理。

2、进入病房须规范着装、洗手,严格控制非本科室人员进入。

3、保持病区环境整洁舒适安静,室温22-26℃,湿度55-65%,病室每天至少通风2次,每次至少30分钟。

4、严格规范手卫生的依从性,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剂。

5、患儿入院时须沐浴并作全身体格检查,测肛温、体重、头转围、胸围、身长、佩戴好腕带,填写相关记录单,患儿无特殊情况每天至少沐浴一次。

6、采用消毒奶瓶,一人一用一消毒,奶嘴一人一用一消毒。

7、患儿沐浴物品采取一人一盆一浴巾一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8、使用中的暖箱每天清洁一次,一周更换一次。

9、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隔离患儿的物品专人专用,物品的处置消毒按院感要求执行
10、勤巡视病房,班班床头交接班,认真填写护理记录单。

11、患儿出院或外出时须由责任护士查对无误后方可抱给家长,严禁实习生或其他人员抱给家长。

12、医疗废物严格按院感管理要求分类处置。

13、做好卫生宣教、出院指导。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新生儿是生命的初始阶段,他们极其脆弱,需要我们给予最精心的呵护和最严格的安全保障。

为了确保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特制定以下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1、医护人员所有参与新生儿护理的医护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具备扎实的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技能,且持有相关的资格证书。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对待新生儿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不得有任何疏忽和懈怠。

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2、家属管理新生儿住院期间,原则上只允许一名固定的家属陪护,并需进行身份登记和健康检查,确保无传染性疾病。

家属应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不得随意触摸、摆弄医疗设备,不得干扰医护人员的正常工作。

对家属进行必要的新生儿护理知识培训,指导他们正确照顾新生儿。

二、环境管理1、病房环境新生儿病房应保持清洁、安静、舒适,温度控制在 24 26℃,湿度在 55% 65%。

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包括地面、墙壁、门窗、家具等,使用的消毒剂应符合卫生标准,且对新生儿无害。

病房内的物品摆放要整齐、有序,避免杂物堆积,防止造成安全隐患。

2、设备环境新生儿使用的医疗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性能良好、运行正常。

对设备的操作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设备故障或对新生儿造成伤害。

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如急救车、氧气装置等,并定期检查其性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使用。

三、医疗护理管理1、日常护理严格执行新生儿护理操作规程,包括喂奶、换尿布、洗澡、口腔护理、眼部护理等,操作过程中要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新生儿的皮肤和黏膜。

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以及精神状态、吃奶情况、大小便情况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医疗操作进行任何医疗操作,如采血、输液、穿刺等,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操作前要向家属详细说明操作的目的、方法、可能出现的风险等,取得家属的理解和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

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

一、目的为确保新生儿在医疗机构接受护理期间的生命安全,预防新生儿护理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及流程。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新生儿病房、新生儿科及产科等科室。

三、人员要求1. 护理人员应具备新生儿护理专业资格,熟悉新生儿生理、病理特点,掌握新生儿护理技术。

2. 护理人员应定期参加新生儿护理知识、技能培训,提高新生儿护理水平。

3. 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新生儿护理操作规程,确保新生儿护理安全。

四、护理安全管理措施1. 分娩室管理(1)分娩室应配备新生儿复苏抢救设备和药品,确保新生儿出生后能够及时得到救治。

(2)分娩室医护人员应具备新生儿复苏技术,并能熟练操作。

(3)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新生儿情况,确保新生儿安全。

2. 新生儿病房管理(1)新生儿病房应设置在安静、清洁、通风良好的环境中,确保新生儿舒适。

(2)新生儿病房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巡视制度,及时发现并处理新生儿异常情况。

(3)新生儿病房应配备必要的生活用品和护理用品,满足新生儿日常生活需求。

3. 母婴同室管理(1)实行母婴同室,加强母婴同室陪护和探视管理。

(2)住院期间,产妇或家属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抱婴儿离开母婴同室区。

(3)因医疗或护理工作需要,婴儿须与其母亲分离时,医护人员必须和产妇或家属做好婴儿的交接工作,严防意外。

4. 母乳喂养管理(1)严格执行母乳喂养有关规定,鼓励产妇母乳喂养。

(2)为产妇提供母乳喂养指导,帮助产妇掌握母乳喂养技巧。

5. 身份识别管理(1)新生儿住院期间需佩戴身份识别腕带,如有损坏、丢失,应及时补办,并认真核对,确认无误。

(2)新生儿出入病房(室)时,工作人员应对接送人员和出入时间进行登记,并对接收人身份进行有效识别。

五、新生儿出入院交接流程1. 新生儿入院(1)医护人员对新生儿进行初步检查,确认无误后,办理入院手续。

(2)医护人员将新生儿及家属身份信息记录在病历中。

(3)医护人员向家属讲解新生儿护理注意事项,确保家属配合护理工作。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三篇)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三篇)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障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从医院、家庭等多方面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规定和措施。

医院方面:1. 新生儿的识别和匹配:医院应采用多种方式对新生儿进行标识和识别,如脚踏纸、手腕带等,确保新生儿和母亲或家属的身份匹配。

2. 新生儿的保暖和护理: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新生儿护理设施,确保新生儿保暖、清洁,并进行正确的喂养和护理。

3. 感染控制:医院应加强对新生儿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消毒、洗手、换装等,防止交叉感染。

4. 人员培训:医院应定期进行相关人员的培训,包括医生、护士等,提高他们对新生儿安全管理的认识。

家庭方面:1. 安全设施:家庭应为新生儿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安装防止跌落、触电等事故的安全设施,如安全门、防滑垫等。

2. 安全知识宣传:家庭应加强对新生儿安全知识的宣传,如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抱婴技巧、婴儿窒息预防等,提高家庭成员的安全保护意识。

3. 提供适当照护:家庭应提供适当的照护,包括喂养、抱婴、换尿布等,确保新生儿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4. 定期体检:家庭应按时带新生儿到医院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总结起来,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医院和家庭两个方面,医院要加强对新生儿的安全管理和护理,家庭要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和适当的照护。

这样才能确保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二)的目的是确保新生儿在医疗机构或家庭中的安全。

它包括一系列的措施和规定,旨在保护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和福祉。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关键措施和规定。

一、医疗机构中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1. 人员培训:医疗机构应当对从事婴儿护理的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包括新生儿护理技术、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培训,确保医疗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2. 环境安全:医疗机构要保持婴儿护理区域的洁净和安全,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工作人员应当遵守洗手和消毒的规定,保持清洁卫生。

3. 安全设施:医疗机构应当设有适当的婴儿床和相关设施,确保新生儿在睡眠过程中的安全。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为了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成长,我们制定了一套严格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该制度涵盖了新生儿的喂养、护理、保健等方面,以确保他们得到最好的照顾。

以下是我们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一、新生儿喂养管理1. 定时喂养:根据新生儿的年龄和体重,制定喂养计划。

确保按时喂养,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2. 母乳喂养优先:鼓励母乳喂养,并为新妈妈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和必要的指导。

3. 奶粉喂养规范:如果无法进行母乳喂养,选择适合新生儿年龄段的奶粉,并按照包装上的说明进行配制和喂养。

4. 饮食卫生:确保喂食器具和奶瓶的清洁和消毒,避免细菌感染。

二、新生儿护理管理1. 温度控制:保持新生儿的体温适宜,提供温暖舒适的环境。

避免新生儿过冷或过热。

2. 明确安全措施:指导护理人员正确抱持、换尿布、洗澡和穿衣,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正确性。

3. 安全睡眠:提供安全的睡眠环境,避免窒息、头部受压等危险。

确保婴儿睡在背部,并使用适合的婴儿躺床。

4. 皮肤护理: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和湿润,定期观察皮肤是否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

三、新生儿保健管理1. 接种疫苗:按照国家和地方规定的疫苗接种计划,及时为新生儿接种疫苗。

2. 疾病预防:加强新生儿的免疫力,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疾病传播。

3. 健康监测:定期测量新生儿的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并进行健康记录和评估。

4. 心理关怀:提供温暖的陪伴和抚慰,满足新生儿的情感需求,促进健康成长。

四、紧急情况处理1. 突发状况应对:培训护理人员应急处理能力,包括呼吸道阻塞、窒息、触电等突发状况的处理。

2. 及时报警:设置紧急按钮或报警装置,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寻求帮助。

3. 院内应急预案:制定院内紧急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提高事件应对能力。

通过执行上述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我们确保每个新生儿得到高质量的照顾和保护。

同时,我们将持续改进,并根据新的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不断完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

新生儿管理制度

新生儿管理制度

新生儿管理制度第一条关于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全院妇产科及新生儿科相关工作人员,对新生儿的处理和护理进行规范管理。

第二条关于新生儿的接生1. 新生儿接生应由有资质的医务人员进行,确保接生过程安全有序。

2. 接生过程中需要注意新生儿的呼吸情况、体温、体重等指标,及时进行记录。

3. 新生儿出生后,应尽快进行清洁、脐带处理等,确保新生儿的卫生健康。

第三条关于新生儿的护理1. 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等特殊情况的新生儿,应给予特别护理,确保其生长发育健康。

2. 对于出生后有异常表现的新生儿,应及时进行处理和监测,确保其安全。

3. 对于在产程中受到严重损害的新生儿,应及时进行急救处理,确保其生命安全。

第四条关于新生儿喂养1. 对于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应鼓励母亲进行哺乳,确保新生儿获得充分营养。

2. 对于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应提供合适的配方奶粉,确保新生儿获得营养。

3. 对于需要进行特殊喂养的新生儿,应根据医生的要求进行喂养,确保新生儿的身体健康。

第五条关于新生儿的监测1. 对于新生儿的生命体征、体温、体重等指标应进行定期监测,确保其生长发育正常。

2. 对于有病史或特殊情况的新生儿,应进行更为严格的监测,确保其病情不会恶化。

3. 对于新生儿的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和通知医生,确保其安全。

第六条关于新生儿的疫苗接种1. 对于新生儿的疫苗接种应根据国家规定进行,确保新生儿免疫力的提高。

2. 对于有过敏史或疫苗接种禁忌症的新生儿,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

3. 对于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并记录,确保新生儿的健康。

第七条关于新生儿的出院管理1. 对于新生儿出院前,应进行全面体检和指导,确保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

2. 对于新生儿母亲,应提供产后护理和喂养指导,确保新生儿在家得到良好照顾。

3. 对于新生儿出院后的随访管理,应定期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确保新生儿的健康。

第八条关于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培训1. 对于新生儿科相关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培训,确保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护理技能。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管理,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和健康水平,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对新生儿进行护理的各个环节,具体包括新生儿的接诊、观察、护理、喂养、疾病防控等。

第三条医疗机构要建立并健全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管理和安全保障,提高新生儿护理服务水平,保障新生儿的健康与安全。

第四条医疗机构要加强对新生儿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新生儿护理技能和服务质量,确保新生儿护理工作的安全与有效。

第二章接诊环节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新生儿接诊制度,为新生儿提供及时的医疗护理服务。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做好新生儿的登记工作,完整记录新生儿的基本信息和既往病史,为后续的护理服务提供数据支持。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置新生儿专门的接诊区域,确保新生儿在接诊时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提升接诊效果。

第八条未满月龄的新生儿应当优先安排接诊,医护人员应当耐心细致地了解新生儿的生活习惯和疾病症状,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

第三章观察护理第九条对接诊后的新生儿,医护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法进行观察护理工作。

第十条医护人员应当对新生儿进行生命体征监测,随时掌握新生儿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十一条医护人员应当根据新生儿的特殊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观察护理方案,确保新生儿的身体健康。

第十二条对于存在特殊疾病的新生儿,医护人员要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保证新生儿的健康稳定。

第四章喂养护理第十三条医护人员应当制定科学的喂养计划,根据新生儿的年龄和体重,合理安排喂养时机和量。

第十四条对于需要进行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医护人员应当细心耐心地进行喂养工作,确保新生儿充分摄取营养。

第十五条医护人员应当定期对新生儿进行喂养效果评估,对于存在喂养问题的新生儿,应当及时调整喂养计划。

第十六条医护人员应当教育家属正确的喂养方法和注意事项,保证新生儿在回家后得到持续的科学喂养。

新生儿科各项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各项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各项管理制度新生儿科是医院中一个特殊且重要的科室,为了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健康和良好的医疗护理服务,制定并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以下是新生儿科常见的各项管理制度:一、新生儿入室管理制度1、新生儿入室前,护士需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体重、生命体征、外观有无畸形等,并详细记录。

2、新生儿入室时,需佩戴身份识别腕带,注明母亲姓名、新生儿性别、出生日期、体重等信息,确保身份准确无误。

3、入室后的新生儿应立即放置在预先准备好的暖箱或辐射保暖台上,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二、新生儿护理管理制度1、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接触新生儿前后均需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2、每日为新生儿进行沐浴、脐部护理、口腔护理等,保持皮肤清洁,预防感染。

3、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吃奶情况、大小便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三、新生儿喂养管理制度1、提倡母乳喂养,对于母亲不能哺乳或母乳不足的情况,应选择合适的配方奶。

2、喂奶时要注意喂奶的姿势和方法,防止呛奶和窒息。

3、严格记录新生儿的喂奶时间、奶量、吸吮情况等。

四、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1、新生儿病房应保持清洁卫生,每日定时进行空气消毒和地面、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

2、患儿使用的奶瓶、奶嘴等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3、严格限制探视人员,探视人员进入病房前需更换隔离衣、鞋套,并进行手消毒。

五、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1、新生儿床旁应设置防护栏,防止新生儿坠床。

2、暖箱、辐射保暖台等设备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使用安全。

3、加强对新生儿的身份识别管理,避免抱错或丢失。

六、新生儿医疗设备管理制度1、科室的医疗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使用时间、操作人员、设备状态等。

七、新生儿病历管理制度1、新生儿病历应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记录患儿的诊疗过程。

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1、提高医务人员对新生儿及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1)科室有新生儿身体识别制度(2)登记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证明,出院时凭有效身份证明办理新生儿出院。

(3)新生儿实行双手佩戴腕带制度,入院或在手腕带脱落时应双人查对后补戴,每班确认。

(4)腕带标明姓名、性别、日龄、住院号、床号、入院时间。

(5)新生儿出院落实登记制度。

2、建立与完善新生儿保暖制度,防止新生儿低体温、烧伤、烫伤(1)建立与实施新生儿保暖制度(2)根据新生儿的胎龄、体重、日龄、病情选择合适的保暖设施,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使中心体温恒定在36.5℃-37.5℃之间。

(3)使用开放式红外线辐射抢救台时正确放置温度探头(床温:感应面朝上,物品遮盖;肤温:感应面紧贴皮肤),温箱出入风机口禁止物品遮盖,防止过度加热发生烫伤。

(4)暖箱、抢救台内放置温度计,加强巡视,及时处理故障,并定期检测。

(5)新生儿身体直接接触的物品预先放置在箱温37℃的温箱中预热,以减少传导散热。

(6)各项操作集中进行,确保在操作过程中新生儿处于温暖的环境。

(7)中性温低于36.4℃的新生儿暂缓洗澡,及时擦干新生儿身体,更换湿的衣物,尿片,减少蒸发散热。

(8)严防烫伤;沐浴时室温26-28℃,盆浴时先放冷水,后放热水,水温40-43℃;奶液温度;38-40℃;热水袋温度:<50℃。

3、提高安全用氧意识,严格遵循《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防治氧中毒。

(1)严格掌握氧疗指征:临床上有呼吸窘迫的表现,在吸入空气时,动脉氧分压(PaO2)<50mmHg经皮氧饱和度(TcSO2)<85%者,应给予吸氧。

治疗的目标是维持PaO250-80mmHg,或TcSO290-95%。

(2)早期采用有空气与氧气混合的气源。

给氧浓度视病性需要而定,调控氧浓度应逐步进行,以免波动过大。

(3)连续吸入氧浓度(FiO2)60%者,不宜超过24小时,80%者,不宜超过12小时;纯氧不宜超过4-6小时,以免发生氧中毒。

新生儿管理制度

新生儿管理制度

新生儿管理制度新生儿管理制度是指针对新生儿的出生、健康、护理和监测等方面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流程。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新生儿出生管理1. 出生登记:新生儿出生后应及时进行出生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出生地点等信息的记录,并办理相关证件手续。

2. 新生儿筛查: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包括先天性疾病筛查和听力筛查,以及其他必要的检查项目。

3. 产妇和新生儿健康评估:对产妇和新生儿进行健康评估,包括体格检查、疾病筛查、生长发育评估等,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二、新生儿护理管理1. 喂养管理:根据新生儿的年龄和发育情况,制定合理的喂养计划,包括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确保新生儿获得足够的营养。

2. 睡眠管理:为新生儿提供安全、舒适的睡眠环境,保证他们的充足睡眠时间,避免睡眠障碍和睡眠窒息等问题。

3. 温度管理:保持新生儿的体温稳定,提供适宜的温度环境,防止新生儿出现低温或高温导致的健康问题。

三、新生儿监测管理1. 生命体征监测:对新生儿的呼吸、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 生长发育监测:定期记录新生儿的体重、身长和头围等生长指标,评估其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发育迟缓等问题。

3. 健康状况监测:对新生儿的健康状况进行定期评估,包括皮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观察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健康问题。

四、新生儿安全管理1. 安全环境管理:为新生儿提供安全、洁净的生活环境,保证其免受感染、意外伤害等风险。

2. 疫苗接种管理:按照国家规定的疫苗接种程序和时间表,对新生儿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其免疫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3. 突发事件应对:制定应急预案,培训相关人员对突发事件进行应对和处理,确保新生儿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五、家长教育和支持1. 新生儿护理知识教育:向家长提供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培训和指导,包括喂养、抚触、换尿布等方面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新生儿护理管理制度

新生儿护理管理制度

新生儿护理管理制度一、一般护理工作1>皮肤护理保持全身皮肤的清洁是新生儿感染发生率的重要条件,要随时更换污染的r豕物,更衣时要注意保暖。

2、头部护理每日用温湿毛巾擦拭头部1〜2次。

3、口腔护理一般患儿可在喂奶后喂两小勺温开水,对危重禁食患儿用消毒棉棍沾浸温开水轻轻涂擦,但禁用纱布擦拭。

4、脐部护理一般每日晨晚护理时按无菌操作程序清洁脐部,脐部感染者可用1.5%碘酒消毒或安尔碘消毒。

5、臀部护理一般要每日用温水冲洗臀部2〜3次或涂保护油,预防红臀和尿布湿疹的发生。

二、喂养工作k母乳喂养:尽可能地进行母乳喂养。

2、人工喂养,一般每3〜4h喂奶1次,夜间根据需要停喂1次。

3、喂水工作,在两次喂奶之间即喂1次水,量为奶量之一半。

4、输液,对危重新生儿进行输液支持是完全必要的,但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输液速度太快。

5、室温保持在22〜24°C,早产儿24〜26°C晨间护理时可略升高2〜3°C,湿度保持在55%-65%。

6、保持室内空气清洁新鲜,定期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和空气培养。

7、保持工作人员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是严格地执行护理工作前洗手制度。

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制度k母婴室应设置在新生儿室相近的独立区域,并设置有洗手装置。

工作人员进入室内接触婴儿前后应洗手,非工作用品禁止携带入室。

2、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1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浸泡消毒、清洗、凉干后备用;有污染的物体表面随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患儿的引流液、体液、血液等液体标本应该用消毒液消毒后排入污水处理。

病房和走廓地面每天湿地拖地3次,有污染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3、隔离婴儿用具必须单独使用,实行双灭菌。

4、婴儿所用被褥、衣物、尿布(建议使用纸尿裤)一婴一用,避免交叉感染。

5、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制度。

6、室内用品、母婴床、家具等定期清洁消毒。

母婴出院后,其床单、暖箱等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护理管理制度一、一般护理工作1、皮肤护理保持全身皮肤的清洁是新生儿感染发生率的重要条件,要随时更换污染的葆物,更衣时要注意保暖。

2、头部护理每日用温湿毛巾擦拭头部1〜2次。

3、口腔护理一般患儿可在喂奶后喂两小勺温开水,对危重禁食患儿用消毒棉棍沾浸温开水轻轻涂擦,但禁用纱布擦拭。

4、脐部护理一般每日晨晚护理时按无菌操作程序清洁脐部,脐部感染者可用1.5%碘酒消毒或安尔碘消毒。

5、臀部护理一般要每日用温水冲洗臀部2〜3次或涂保护油,预防红臀和尿布湿疹的发生。

二、喂养工作1、母乳喂养:尽可能地进行母乳喂养。

2、人工喂养,一般每3〜4h喂奶1次,夜间根据需要停喂1次。

3、喂水工作,在两次喂奶之间即喂1次水,量为奶量之一半。

4、输液,对危重新生儿进行输液支持是完全必要的,但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输液速度太快。

5、室温保持在22〜24°C,早产儿24〜26°C晨间护理时可略升高2〜3°C,湿度保持在55%-65%。

6、保持室内空气清洁新鲜,定期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和空气培养。

7、保持工作人员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是严格地执行护理工作前洗手制度。

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制度1、母婴室应设置在新生儿室相近的独立区域,并设置有洗手装置。

工作人员进入室内接触婴儿前后应洗手,非工作用品禁止携带入室。

2、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1次, 一桌一抹布,用后浸泡消毒、清洗、凉干后备用;有污染的物体表面随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患儿的引流液、体液、血液等液体标本应该用消毒液消毒后排入污水处理。

病房和走廊地面每天湿地拖地3次,有污染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3、隔离婴儿用具必须单独使用,实行双灭菌。

4、婴儿所用被褥、衣物、尿布(建议使用纸尿裤)一婴一用,避免交叉感染。

5、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制度。

6、室内用品、母婴床、家具等定期清洁消毒。

母婴出院后,其床单、暖箱等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

7、母婴一方患有感染性疾病时,均应及时与春他正常母婴隔离。

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

感染性强的疾病,如脓疱疮、新生儿眼炎、鹅口疮等时应及时隔离。

8、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的接触。

9、严格探视陪住制度。

10、每月必须对母婴室空气、物表、消毒剂以及医护人员的手做一次微生物监测,并保存好检测记录,对不合格的以及接近限值的必须及时分析原因并积极采取措施,重新监测直到合格。

1U对有乙肝、先天性梅毒等传染病的患儿,应实行隔离治疗,并在病历夹、床头卡上标明“乙型肝炎”等标志,所用用具、物品、被服单独放置,单独处理。

**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NICU工作制度1、NICU是集中治疗危重新生儿的病室。

NICU主任和主治医师必须经过新生儿专业的系统培训,必须有住院和主治医师的24h值班制度。

护理人员必须经过新生儿专业训练,从事本专业临床护理工作3年以上。

护士床位比例:一般需呼吸机的病情危重儿为1稳定时1:2。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2、新生儿尤其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命更脆弱,要求新生儿医护人员业务能力强,工作细心。

3、新生儿疾患各系统均可累及,不少跚代谢病在新生儿期即有所表现。

故要求新生儿专业医师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必要时请各专业专家随时参与会诊。

4、N ICU需保持清洁、整齐,适宜温度、湿度,室内每日通风换气, 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5、严格控制NICU人员数量,减少侵入性操作,减少损伤,控制细菌侵入,防止细菌在NICU中传播。

6、N ICUX作人员必须无传染病,工作人员定期做喉部细菌培养,以便检出带菌者,阳性者须转阴后进入病房。

新工作人员需体格检查合格后进入病房。

7、入NICU前需戴帽子、口罩,穿隔离衣,换专用鞋,每项护理前后洗净双手。

8、N ICU内面巾、奶瓶、奶嘴、衣服、尿布消毒后再用,出院后床位消毒。

患传染病或可疑传染病者须隔离。

9、吸痰、氧气、雾化器具应每天更换,心电监护、氧浓度监护每个患儿用后消毒,暖箱在使用期内每周消毒1次(使用中的暖箱每日清洁消毒)。

10、新生儿手圈、床标注母亲姓名、新生儿性别,以便识别。

1K出NICU需严格核对交接制度。

12、发现脐带出血、面色苍白或发纟甘及其他异常情况,在可能范围内处理,并立即报告医师。

熟练掌握监护仪的使用,如有报警,立即床边观察。

13、每次交班除书面报告外,要巡视新生儿逐一口头交班。

危重儿在交班本上书写清楚,并将特殊病情记入护理记录单上。

一切用品整理齐备交给下一班。

14、控制院内感染,严格限制性抗生素的应用。

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婴儿喂养指导管理婴儿喂养可分为三种方式: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

母乳喂养:指出生6个月以内,完全以母乳喂养者。

一、母乳喂养的优点1、母乳喂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

含蛋白质、脂肪、糖的比例适当。

①含乳白蛋白多,酪蛋白少,在胃内的乳凝块较小,易于消化吸收。

母乳蛋白质含量少,则对肾负担较牛乳为小;②脂肪的含量与牛乳大致相同,但母乳含不饱和脂肪酸及解脂酶较多,有利于消化吸收;③乳糖多为乙型乳糖,促进乳酸杆菌生长,可抑制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繁殖; ④钙磷比例合适,为2:1,易于吸收;⑤含铁量与牛奶相似,但前者吸收率高达50%,后者仅为前者的1/5,人初乳含锌较高,对小儿生长发育极为有利;⑥含较多的消化酶如淀粉酶、乳脂酶等,有助于消化。

2、母乳矿物质含量较牛乳低,不啬婴儿肾的溶质负荷,牛乳中的钠为母乳的4倍,钾为2倍,磷为6倍。

牛乳喂养与母乳喂养相比,前者使肾溶质负荷增加。

3、有利于神经系统发育母乳含较多的优质蛋白、必需氨基酸、乳糖、卵磷脂、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及生长调节因子等,这些都是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的因素。

4、具有增进免疫的作用母乳中含有多种免疫成分,尤以初乳中含量高,如SlgA,巨噬细胞、乳铁蛋白、溶菌酶、乳酸过氧化氢酸、双歧因子等,这在预防肠道或全身感染中均起一定作用。

5、母乳量承随小儿生长而啬,温度适宜、基本无菌、经济、方便、喂哺简便。

6、可增进母子感情,有利于观察小儿变化。

可刺激乳母子宫收缩、加速子宫复旧,推迟月经复潮,有利于计划生育。

哺乳的母亲发生乳腺癌、卵巢癌的机会少。

二、母乳喂养指导母乳喂养能否成功,最重要的是母亲母乳喂养知识的了解程度,家庭、医务工作者及社会母亲进行母乳喂养的支持和指导。

1、大力宣传母乳喂养向孕妇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

在分娩前帮助孕妇树立起喂人乳的信心。

2、乳母营养及个人卫生指导有学者认为乳母营养好坏可直接影响乳汁分泌的质和量。

故乳母须摄入充足的营养及液体。

每日除正常膳食外,还应添加3〜4MJ (700〜lOOOkeal)的能量和1〜1.5L水分,膳食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钙。

食入脂肪过多可使乳汁量减少、浓稠,易引起婴儿腹泻。

食入青菜、肉、禽蛋不足可导致叶酸、维生素比2缺乏,易致婴儿发生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

喝咖啡、茶、酒精饮料,可减少乳汁分泌。

3、、生活环境舒适、居室空气新鲜,保持适量活动、充足的睡眠、精神愉快,有利于乳汁分泌。

此外,应保持室内及个人清洁卫生,避免感染。

4、哺乳技术指导喂哺前,先给婴儿更换清洁尿布,母亲洗净双手, 用温开水清洗乳头。

喂乳时,母婴体位要舒适,母亲多采取坐位,抱起婴儿、斜卧于怀中,面对乳房,使乳头触及婴儿面颊或唇部。

当婴儿寻觅乳头,口张得最大时顺势将乳头及部分乳晕放入婴儿口中,使乳头居于婴儿口腔中后部分,这样应有利于乳汁吮出,不易引起乳头损伤。

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后半小时内开始喂哺母乳,可防止新生儿低血糖,也可刺激乳汁分泌。

1、2个月的婴儿喂哺次数按需而定,反复吸吮刺激可促进乳汁分泌。

以后,可根据小儿睡眠规律,每2〜3小时喂1 次,逐渐延长到3〜4小时一次,昼夜共6〜7次。

4〜5个月时可减至5 次。

每次哺乳时间为15〜20分钟,但可根据婴儿吸吮力及生活能力的不同,适当延长或缩短。

乳房持续充盈可导致乳汁分泌减少,故每次喂乳应让两侧乳房排空。

喂毕,轻轻从婴儿口中取出乳头,强行取出易致乳头受伤。

婴儿吃奶后,常有溢乳发生,为避免溢乳,可将婴儿竖直,头伏于母亲肩上,轻拍其背,直至嗝气后,再取右侧卧位数分钟,以利乳汁进入十二指肠。

断奶时间一般为10〜12个月龄,逐渐斷奶。

奶量多者可延至1.5〜2岁。

断奶前应逐渐增加辅食,减少哺乳次数。

5、观察记录婴儿吸吮反应早产儿,低体重儿,呼吸困难、脑损伤的婴儿,觅食、吸吮、吞咽反向可能减弱,而致哺喂困难。

先天食管畸形、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儿,喂哺时可出现窒息、发纟甘或呼吸困难等表现。

三、母乳喂养的禁忌母亲患有急、慢性传染病,严重的肝、肾、心脏疾病不宜或应暂停哺乳。

暂停哺乳者,必须定时将乳汁挤出。

半乳糖血症的婴儿禁忌母乳喂养。

混合喂养母乳不足需添加牛、羊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称混合喂养。

人工喂养完全采用牛乳,乳制品或其它乳类、代乳品喂养婴儿,称人工喂养。

人工喂养适用于母亲因种种原因不能喂哺的婴儿。

人工喂养的指导1、选择适合婴儿年龄的乳品及代乳品。

2、按实际食量进行调整。

3、用具准备每个婴儿应备奶瓶及橡皮奶头数个。

新生儿的奶瓶容量以100〜120ml为宜。

以后,随婴儿食量增大,奶瓶容量可增至200ml 左右。

奶瓶容量过大,而所盛奶量太少,不易保暖。

采用玻璃大口直式奶瓶较好,易清洁消毒。

奶头应与奶瓶配套,软硬适宜,过软妨碍婴儿吸吮。

奶头孔大小以奶瓶盛水倒置时,液体呈滴状连续滴出为宜。

孔过小吸吮费力,易致婴儿疲劳;孔过大可能发生呛奶。

奶具每次使用前必须清洁消毒。

鲜牛乳液需煮沸消毒。

4、喂养技术有效的喂食与进食时婴儿姿势、奶瓶的位置、进食环境、喂食者的态度有关。

喂食时,应把婴儿抱起,斜卧于喂食者怀中,取舒适位置。

喂哺前,先将乳液滴于喂食者手背测试乳温,无烫灼感方可喂哺。

奶瓶置斜位,斜度为瓶中乳液充满奶头,以免吸奶无效或吸入过多空气造成溢乳。

喂毕,轻轻竖抱婴儿,拍其背致嗝气后再让婴儿右侧卧数分钟。

禁忌无人式的授奶方法,即婴儿卧床,将奶瓶用物体垫起, 让婴儿自动吸奶。

这种喂法既不利于婴儿精神发育,且易发生奶液呛入气道,有窒息的危脸。

一般牛奶喂养3. 5〜4小时一次。

出生后头半月约喂7次,每次量约70〜100ml,出生后15〜30天,每日6〜7次,每次量约100〜120ml, 1〜2个月每日6次,每次量约140ml,以后随婴儿月龄增加逐渐减少喂养次数,增加至每次奶量。

每次吸吮时间约20分钟左右,最多不超过30分-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钟。

吸吮时间过短,不能满足婴儿吸吮欲望,影响摄入奶量。

吸吮时间过长,不能助长婴儿良好的进食习惯。

奶具的消毒要严格执行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工作程序。

婴儿奶瓶、盛奶器等奶具清洗干净后,经压力蒸汽灭菌后备用。

奶头用清水冲净,开水消毒。

,不得小于15分钟,干燥贮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