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体解剖生理学—内分泌系统
《蚕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蚕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蚕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性质独立设课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蚕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指导书》学时学分:总学时27 总学分 1.5 实验学时27 实验学分 1.5应开实验学期二年级四学期先修课程蚕体解剖生理学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蚕体解剖生理学是动物生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以桑蚕为对象,研究蚕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科学,是蚕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学科。
蚕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是《蚕体解剖生理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好这门课的重要环节。
根据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及学习的对象,安排了12个相关实验供选择。
经过实验训练后,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1.通过实验观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课堂上讲授的内容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掌握蚕体解剖的操作技术。
3.对蚕体外形及蚕体各器官组织的位置、形态和组织构造加深理解认识。
4.掌握一般生理实验操作技术,验证课堂讲授的生理规律。
5.掌握标本制作法。
6.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好蚕桑专业课以及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打下基础。
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蚕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是继《蚕体解剖生理学》课程之后而开设的独立实验课程,是《蚕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蚕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巩固、加深和验证蚕体解剖生理学理论知识,熟悉蚕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技术,进一步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适用专业蚕学专业四.主要仪器设备双目电光源生物显微镜、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电热恒温干燥箱、显微摄影仪、电子天平、冰箱、分光光度计、多媒体。
五.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1.本实验课为独立设课,任课教师需向学生讲清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考核内容与办法、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蚕体解剖生理学—内分泌系统
十三章内分泌系统13~0概括桑蚕的世代过程中,经历着外面形态、内部结构以及生理活动等一系列的强烈变化,而这些变化按照着必定的规律,次序进行着,这是因为蚕体内激素的分泌控制的。
但内分泌活动,也受中枢神经的控制。
一、何为内分泌?何为激素?蚕体内某些器官组织能分泌某些生理活性物质,不经任何导管而直接分泌到血液中去,随血液循环而抵达作用部位,进而惹起某些器官组织或整个蚕体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种现象称内分泌,其分泌物称内分泌激素,简称激素。
二、内分泌的特色:(涎腺、蜕皮腺、丝腺、迷惑腺 )分泌物的量很少,但拥有高生物活性。
分泌物不经导管,直接分泌到血液中,并参加血液循环。
三、昆虫激素的分类:昆虫的激素有多种,但大概分为两类:内激素,外激素。
外激素又称信息素,由此而实现昆虫的化学通信。
外激素生成后,直接扩散到体外,但空气流动而扩散到远方,借以调理和引发同种个体间的特别行为。
如:性信息素、齐集激素、报警激素、失散激素等。
当前,昆虫的信息素已探了然许多,有的早已用于害虫防治。
(如诱捕)四、蚕体内主要的内分泌器官及其激素:蚕体的内分泌器官主要有大脑、SG、PG、CA及心侧体、气门下腺、围心细胞、周器官细胞等。
激素挨次为:BH、DH、MH、JH,近来又发现了心侧体激素及近似性甾类激素(雄性激素)。
五、激素作用的一般门路:激素-遗传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影响结构蛋白合成,进而改变生物体的形态结构。
激素-遗传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影响酶蛋白合成,或影响酶活性,进而改变生化反响的速度和方向,进一步伐节蚕儿的新陈代谢活动。
§13~1神经分泌细胞一、大脑大脑是蚕体内最主要的内分泌器官,其分泌活动控制着其余腺体的分泌活动,进而主宰着蚕儿的生长发育。
(一) 脑神经分泌细胞的散布和种类:日本有名学者诸星静次朗博士用“钴染色法”对蚕儿的脑神经分泌细胞作了进一步研究,国内学者也作了好多研究:以为蚕脑神经分泌细胞共有8群,每侧4群,即中央群、侧群、腹侧群、先端细胞群。
解剖学-第十章内分泌系统
一、甲状腺 (一)甲状腺的位置和形态 1、位置: 侧叶-位于喉下部及气管的两侧
峡部-位于第2-4气管软骨的前方
吞咽时,甲状腺可随喉的移动而 上、下移动 。
甲状腺侧叶
甲状腺峡部
2、形态:
呈“H”形,分左右侧叶 和中间的甲状腺峡,峡上 有锥状叶。
C.甲状腺激素
D.肾上腺皮质激素
E.胰岛素
答案:c
【知识点链接】
判断题 呆小症和侏儒症都是由于儿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
二者的区别在于智力是否受影响( )
答案:错误,呆小症是由于儿时甲状腺素分泌不足导致的。
二、甲状旁腺
(一)形态和位置 甲状旁腺为棕黄色扁
椭圆形小体,大小像黄豆。 位于甲状腺两侧叶的
功能:促进生殖系统 发育。
分泌太多--女孩子长胡子
(二)肾上腺髓质
位于肾上腺中央,细胞呈多边 形,胞质含棕黄色嗜铬颗粒, 称嗜铬细胞, 可分泌两种激素:
肾上腺素 —作用于心肌,使 其收缩加快、加强。 强心急救药
去甲肾上腺素 —使血管收缩, 血压升高。 升压药
嗜铬细胞
髓质
49
应急学说
机体对突发重大事情,伤害性刺激时, 体内交感神经就兴 奋, 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 机体产生增倍的力量。 武松打虎
单纯甲状腺肿大
(二)甲状腺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被膜——致密结缔组织 滤泡——由滤泡上皮围成
实质 间质——内含滤泡旁细胞
滤泡上皮 滤泡
滤泡旁细胞
29
滤泡壁为单层立方上皮细胞构成
分泌:甲状腺素---含碘的甲状腺球蛋白
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 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内分泌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
内分泌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内分泌系统是人体中的一个重要系统,它由多个内分泌腺体和分泌激素的组织组成。
本文将详细介绍内分泌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一、内分泌系统的解剖结构1. 主要内分泌腺体内分泌系统的主要腺体包括松果体、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胰腺和肾上腺等。
这些腺体负责合成、储存和释放各种激素,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
- 松果体:位于大脑的中央,在神经内分泌调节中起重要作用,主要分泌调节激素如褪黑素。
- 垂体:位于脑下垂体窝内,分为前叶和后叶。
前叶主要分泌促腺激素,如促甲状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后叶主要储存和释放催产素和抗利尿激素等。
- 甲状腺:位于颈部前方,分泌甲状腺激素,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和发育。
- 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附近,主要分泌甲状旁腺激素,调节钙离子代谢。
- 胰腺:胰腺内同时含有内分泌腺体和外分泌腺体。
内分泌腺体主要由Langerhans小岛细胞构成,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
- 肾上腺:位于肾脏上方,由髓质和皮质组成。
髓质部分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部分分泌皮质醇等激素。
2. 其他重要组织除了上述主要内分泌腺体外,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组织也参与内分泌调节。
- 胃肠道:胃、肠道和胰腺等消化系统器官分泌多种激素,如胃动素、胰高血糖素抑制肽等,调节消化功能和食欲。
- 生殖腺:睾丸和卵巢分泌性激素,调节生殖发育和性功能。
- 脂肪组织:脂肪组织释放脂肪酸和脂肪细胞因子,参与能量代谢和胰岛素抵抗。
二、内分泌系统的生理功能内分泌系统通过合成、储存和释放激素,调节体内生理功能的平衡。
1. 调节代谢和能量平衡内分泌系统中的激素参与调节机体的能量代谢和血糖平衡。
甲状腺激素通过调节基础代谢率影响能量消耗,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水平,脂肪组织激素参与脂肪代谢和能量平衡调控。
2. 调节生长和发育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等对体格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
生长激素促进骨骼、肌肉和器官的生长发育,甲状腺激素对大脑和骨骼发育至关重要,性激素调节第二性征的发育和生殖系统功能的成熟。
系统解剖学课件:内分泌系统
人体生长与发育
1、人体生长、发育通过: ① 细胞分裂使细胞体积和重量增加 ② 细胞制造的非活性物质(骨质、胶原纤维)
的增加-外加生长accretional growth包括细 胞和组织的分化与功能的成熟
2、动物体内细胞分成如下: ① 恒定的细胞群static cell population脊髓神经
2、中间部:有些动物分泌MSH 3、神经部:有Herring小体,认为是视上核、结
节核、室旁核分泌的激素,沿丘脑下部垂体 束输送到后叶储存
• 抗利尿激素adiuretin(ADH) (加压素 vasopressin)
• 催产素oxytocin 4、激素分类:促激素(释放因子)、抑制激素
(抑制因子)
2、体重:出生平均为3.27Kg;半年8Kg; 1岁10Kg;学龄期20Kg;15岁40Kg;成人 60Kg。
身体各部比例的变化
年龄 头颈
出生时 30%
2岁
20%
6岁
15%
成年 10%
躯干 45% 50 % 50 % 50 %
上肢 10 % 10 % 10 % 10 %
下肢 15 % 20 % 25 % 30 %
出生→1岁 1岁—女(13岁)、男(15岁)
1岁—7岁 7岁—女(13岁)、男(15岁) 女(13岁)男(15岁)—女(18岁)男(20岁) 青年期开始的三年又称青春期puberty
青年期以后—65岁 65岁以后
整体的生长
1、身高:出生我国平均为50.6cm,7岁增加 1倍115cm;青年期开始“突进生长” growth spurKgt时期;成人增长3.4倍
甲状旁腺位于其中,上、下两对, 分别位于甲状腺侧叶后缘上、中1/3 和下、中1/3交界处。甲状腺分泌甲 状腺素,调节机体基础代谢率并影响 生长和发育等。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 腺素调节钙、磷代谢,维持血钙平衡。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PRF PIF MRF MIF
PRL增加 PRL下降 MSH增加 MSH下降
第三节、 腺垂体(pituitary gland)
一. 腺垂体 腺垂体是体内重要的内分泌腺
7种:GH(生长激素)、PRL(催乳素)、MSH (促黑素细胞激素)、TSH(促甲状腺素)、ACT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 (促黄体素)
性成熟期前的发育特别重要:
过多-巨人症;过少-侏儒症(智力正常)
成年后过多:肢端肥大症
(2)促进代谢: ① 促进蛋白质合成 ② 促进对Na+、 K+ 、 Ca2+ 、 P 、 S等重要 元
素摄取与利用 ③ 促进脂肪分解 ④对抗胰岛素作用,抑制外周组织摄取和利用
糖、减少糖耗→血糖浓度↑,促进转向脂类提供能 量
GnRH(LHRH)
LH增加,FSH增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RH
ACTH增加,腺垂体内β内非
生长素释放激素
GHRH
生长素释放抑制激素(生长抑素)GHRIH
肽增加,可直接兴奋交感系统 GH增加,
GH下降,LH、FSH、TRH、
PRL、ACTH 下降(除促黑激素外)
催乳素释放因子 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 促黑素释放因子 催黑素释放抑制因子
❖ (2)蛋白质:促进蛋白质合成(对儿童生长 发育重要),但过多时促进其分解(乏力、骨 质疏松)。
❖ (3)脂肪:促进脂肪酸的氧化,增强激素对 脂肪的分解。
❖ 既促进胆固醇合成,又促进胆固醇降解,降 解作用大,使血胆固醇下降;
(二)生长发育影响(婴幼儿时期明显) 维持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尤其骨骼和神经系统的 生长发育。先天缺乏可引起呆小症。
下降,抗甲状腺效应。 ❖ 超过10mmol/L时又增加的现象。
系统解剖学内分泌系统通用课件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探索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与 作用机制
提高内分泌疾病的诊疗水 平
05
内分泌系统的研究展望
激素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研究
总结词
深入研究激素与代谢性疾病之间的联系, 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VS
详细描述
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身体的代 谢过程,激素分泌的异常可能导致代谢性 疾病的发生。因此,研究激素与代谢性疾 病的关系是内分泌系统研究的重要方向之 一。通过研究激素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 可以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为开发新 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内分泌系统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内分泌系统的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内分泌系 统的功能和疾病发生机制。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基因和蛋白质表达及 其相互作用的学科。通过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可以深入了解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和疾病发生机制,为开发 新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提供理论支持。同时,这些研究 还可以为个体化医疗和精准医学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依 据和技术支持。
主要病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导 致血糖升高。
嗜铬细胞瘤
主要病因是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异常增生, 导致儿茶酚胺分泌过多。
诊断与治疗方法
甲亢诊断
糖尿病诊断
甲减诊断 嗜铬细胞瘤诊断
04
内分泌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研究进展与成果
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
内分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临床应用与实践
内分泌疾病的筛查与预防
神经内分泌腺
这类腺体兼具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的特点,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例如, 松果体在光线变化时分泌褪黑素,影响睡眠和觉醒周期。
解剖学-2019中医分阶段-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概述一、内分泌腺的特点:无导管,其分泌物称为激素,直接进入血液或淋巴,然后运送到全身。
二、外分泌腺的特点:其分泌物由导管排出。
三、内分泌器官和内分泌组织的基本概念1.内分泌器官形态结构独立存在,肉眼可见。
2.内分泌组织内分泌细胞团块,分散在其他器官内,肉眼不可见。
如胰腺的胰岛细胞、睾丸的间质细胞、卵巢内的卵泡和黄体以及胃肠道等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组织。
四、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起重要作用。
这种调节为体液调节,是神经系统以外的另一种重要的功能调节系统。
内分泌器官一、甲状腺1.形态:呈“H”形,分左、右叶及中间的甲状腺峡。
2.位置:左右叶贴于喉的下部和气管上部的两侧,甲状腺峡多位于第2~4气管软骨环的前方。
3.功能和临床意义:分泌含碘的甲状腺素,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尤其对于骨骼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十分重要。
(1)新生儿缺乏甲状腺素,可出现呆小症。
(2)甲状腺机能亢进时:甲亢。
(3)缺碘: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
二、甲状旁腺1.形态和位置:呈扁椭圆形似绿豆大的小腺体,一般有上下两对,贴附于甲状腺左右叶后面或埋在甲状腺组织中。
2.功能:分泌甲状旁腺素,主要调节钙、磷的代谢,维持血钙平衡。
3.临床意义:(1)甲状腺手术时,注意保留甲状旁腺。
(2)甲状旁腺分泌不足时,引起血钙下降,出现手足抽搐。
(3)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可引起骨质过度脱钙,容易发生骨折。
三、肾上腺1.位置和形态:左右各一,位于两肾的上端,腹膜之后。
左肾上腺近似半月形,右肾上腺呈三角形。
2.结构:肾上腺由外层的皮质和内层的髓质两部分构成。
3.功能:肾上腺皮质和髓质分泌不同的激素。
(1)皮质分泌: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
(2)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四、垂体1.形态和位置:不成对,呈椭圆形,女性较男性大。
位于颅中窝的垂体窝内,借漏斗连于下丘脑。
人体解剖生理学-内分泌系统
目 录
• 内分泌系统概述 • 激素及其作用机制 • 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及功能 • 甲状腺、甲状旁腺及肾上腺内分泌功能 • 其他重要内分泌器官及功能 • 内分泌系统相关疾病及治疗方法
01 内分泌系统概述
定义与功能
内分泌系统是一系列腺体和组织的集 合,它们通过分泌激素直接进入血液, 调节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
05 其他重要内分泌器官及功 能
松果体结构特点与生理功能
要点一
结构特点
要点二
生理功能
松果体位于第三脑室顶,与下丘脑相连。它主要由松果体 细胞构成,这些细胞对光敏感,能够分泌多种激素。
松果体分泌的激素主要是褪黑素,它参与调节生物钟和睡 眠-觉醒周期。此外,松果体还分泌一些其他激素,如促性 腺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等,参与调节生殖系统和水 平衡。
抗甲状腺药、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等。
A
B
C
D
生活方式调整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心情愉悦等生 活方式的调整对于内分泌疾病的防治也有 重要作用。
放射治疗
部分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癌等可采用放射 性碘治疗。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肾上腺结构特点与生理功能
结构特点
肾上腺位于肾脏上方,左右各一。肾上腺分为皮质和 髓质两部分,皮质由外向内分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 状带三层。髓质位于肾上腺中央,主要由嗜铬细胞构 成。
生理功能
肾上腺皮质分泌多种激素,如糖皮质激素(如皮质醇 )、盐皮质激素(如醛固酮)和性激素等。糖皮质激 素参与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调节,具有抗炎、抗 过敏等作用;盐皮质激素主要调节水盐平衡;性激素 则与性发育和生殖有关。肾上腺髓质主要分泌儿茶酚 胺类激素(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些激素 在应激反应中发挥作用,能提高心率、升高血压、扩 张支气管等。
解剖学基础《内分泌系统》PPT课件
32
二、甲状旁腺
(一)甲状旁腺的位置和形态 棕黄色扁椭圆形小 体,位于甲状腺左 右叶的背面,少数 可埋入甲状腺实质, 上下各一对,大小 如黄豆。
33
甲状腺表面有结缔组织被膜包裹,实质内腺细胞排 成索团状,由主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构成
主细胞 ★分泌甲状旁腺素 作用:升高血液中钙的浓度,与降钙素共同协调维持 机体血钙的稳定。
当甲状旁腺素分泌不足时可引起血钙下降,出现手 足搐搦症; 功能亢进时,引起骨质过度吸收,容易发生骨折。
22
第三节 甲状腺与甲状旁腺
一、甲状腺
(一)甲状腺的位置和形态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 呈“H”形,分左右两侧叶和 中间的峡部,峡部向上常伸出 一个锥状叶,长短不一。两侧 叶贴附在喉下部和气管上部的 两侧,上达甲状软骨中部,下 抵第6气管软骨环。甲状腺可 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
23Biblioteka (二)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低代谢症候群: 体温低 怕冷无汗 精神委靡、迟钝 食欲减退
28
先天呆小症患者 (18岁)
29
临床表现: 多食但消瘦 畏热多汗 心悸 易激动 眼球突出、及甲状腺肿大等
30
缺 碘 导 致 的 甲 状 腺 肿 大
31
2.滤泡旁细胞
★位于甲状腺滤泡之间,或滤泡上皮细胞之间, ★较大,色淡, ★分泌降钙素 ,降低血钙
未成年期分泌不足:患侏儒症 分泌过多:患巨人症
成年期分泌过多:患肢端肥大症
B.催乳激素细胞:分泌催乳激素(PRL) 促进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
13
18世纪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的名画
14
宫廷中的侏儒弄臣
世界最矮的成人女子
2004年9月1日,江西省高安 市村前镇20岁的朱海珍(右)和 比她小1岁的邻居在一起。
蚕体解剖与生理 书籍
蚕体解剖与生理引言蚕是家蚕(学名:Bombyx mori)的幼虫,也是产丝动物中最为重要的种类之一。
蚕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对于了解蚕的生命活动和丝腺的产丝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蚕体的解剖和生理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蚕体解剖1. 外部特征蚕的体表覆盖着一层柔软的毛发,体色多样,主要有白色、黄色、棕色等。
蚕的体长约为3-5厘米,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
•头部:蚕的头部由上颚、下颚、复眼、触角等组成。
上颚和下颚用于撕咬食物,复眼可以感知周围的环境,而触角则用于感知食物和环境中的化学物质。
•胸部:蚕的胸部共有三个节段,分别为颈节、前胸节和中胸节。
胸部各节段上都有一对足。
•腹部:蚕的腹部由九个节段组成,每个节段上都有一对足和一对腹足。
蚕的产丝器位于第七和第八个腹节上。
2. 内部结构蚕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
•消化系统:蚕的消化系统由口器、食道、中肠和肛门组成。
蚕通过口器摄取桑叶等植物作为食物,食道将食物送入中肠进行消化吸收,未被吸收的残渣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呼吸系统:蚕的呼吸系统由气管组成。
气管从头部向体内分布,将氧气输送到细胞,并将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循环系统:蚕的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
心脏将血液从尾部向头部泵送,经过组织和器官供给氧气和养分。
•神经系统:蚕的神经系统由脑部和神经节组成。
脑部控制蚕的感觉和行为,神经节则分布在体节上,负责传递神经信号。
•生殖系统:蚕的生殖系统分为雌性生殖器官和雄性生殖器官。
雌性蚕的生殖器官包括两个卵巢、输卵管和排卵管,而雄性蚕的生殖器官包括两个睾丸和输精管。
蚕体生理1. 呼吸和循环蚕的呼吸和循环系统密切相关,通过气管和心脏的协调工作,保证氧气的供应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呼吸:蚕通过气管系统进行呼吸。
气管从头部向体内分布,细分为细小的气管管束,将氧气输送到细胞。
气管与气管管束之间的细胞间隙称为气管腔,氧气通过气管腔进入细胞。
《蚕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
《蚕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教学大纲《蚕体解剖生理学》的实验课,是本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环节。
它不仅能够加深和巩固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记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蚕体解剖生理学》的实验技术,进一步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好蚕桑专业课以及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全国指导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校的实际情况,本大纲拟开设以下10个实验,每个实验均用2学时,共用20学时完成。
为了确保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实验指导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1.在每次实验前认真备课并编写教案。
2.在每次实验前做好一切实验准备。
3.在每次实验前组织部分骨干学生预做实验,一方面为实验课提供完整的示范标本,另一方面培养实验骨干,以便在实验课上上他们带领学生完成实验。
4.充分发挥示范镜的作用,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实验课效果。
5.认真批改实验报告,划出成绩。
实验一、外部形态的观察目的要求:①了解卵外形,并识别各类卵。
②了解蚕、蛹、蛾的外部形态,及各附器的位置、形态、构造。
③识别雌雄蚕、蛹、蛾。
实验内容:①观察卵的形状、卵涡、卵色、卵纹、卵孔、气孔及各类卵。
②观察蚕、蛹、蛾的外形及各附肢的位置、形态、构造③观察雌雄蚕、蛹、蛾的特征。
作业:①绘卵的外形图及卵孔部的卵纹图。
②绘幼虫全形图。
实验二、体壁及衍生物的观察目的要求:①弄清体壁的构造。
②了解体壁衍生物及斑纹。
实验内容:①观察体壁的切片标本。
②观察体壁的斑纹标本。
③观察体壁的衍生物。
作业:绘体壁的层次构造图,并注明各部名称实验三、消化管及涎腺的观察目的要求:①了解消化管各部的位置、形态、构造。
②了解涎腺的位置、形态、构造。
实验内容:①解剖观察消化管、涎腺、贲门瓣、幽门瓣。
②观察中肠组织切片。
作业:①绘消化管、涎腺全形图,并注明各部名称。
②绘中肠组织切片图,并注明各部名称。
实验四、背血管的观察目的要求:①了解背血管的形态、构造。
内分泌系统的解剖学与生理学
调节钙磷代谢:甲状旁腺激素 (PTH)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和 磷的排泄,维持血钙和血磷的 平衡。
调节肾功能:PTH可以促进肾 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增加尿钙 排泄,同时抑制肾小管对磷的
重吸收,增加尿磷排泄。
调节肠道功能:PTH可以促进 肠道对钙的吸收,增加粪便中
中。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甲状 腺激素对机体的代谢、生 长、发育和生殖等方面都
有重要作用。
甲状腺激素的调节:甲状 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 垂体的调控,通过反馈机 制维持激素水平的稳定。
甲状腺疾病的影响:甲状 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功能 减退等疾病会对甲状腺的 生理学功能产生影响,需
要及时治疗。
甲状旁腺的生理学功能
内分泌腺体的解剖学
下丘脑的解剖学
位置:位于大脑底 部,与垂体紧密相 连
结构:由多个核团 组成,包括视前核、 室旁核等
功能:调节内分泌 系统,控制垂体的 活动
与其他脑区的联系 :通过神经纤维与 其他脑区相连,如 大脑皮层、脑干等
垂体的解剖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位置:位于大脑 底部,与下丘脑 相连
结构:分为前叶、 中叶和后叶三部 分
肾上腺素和去甲 肾上腺素通过与 受体结合,激活 信号通路,从而 影响细胞的功能
肾上腺的生理学 功能还与免疫系 统、神经系统和 心血管系统等密 切相关
性腺的生理学功能
性腺是产生性 激素的主要器
官
性激素的作用: 促进性发育、 维持性功能、 调节生殖周期
性腺的分类: 睾丸和卵巢
睾丸的功能: 产生精子和雄
激素的分类:蛋白质类、 肽类、类固醇类等
蚕体解剖生理学—丝腺
第九章丝腺鳞翅目的大部分昆虫,以及膜翅目的部分昆虫的幼虫体内,都有丝腺,它是分泌丝物质的管状器官。
第一节丝腺的位置和形态桑蚕的丝腺是一对半透明的、多弯曲的大型管状器官,位于消化管的腹面两侧。
从形态和机能上,可分为吐丝部、前部丝腺、中部丝腺和后部丝腺四个部分,分述如下:一、吐丝部位于头部,呈细管状,以吐丝孔开口。
根据其形态和技能的不同,又可分为吐丝管,榨丝区,共通管三部分。
1.吐丝管:也称前区。
呈细管状,是指突出于下唇之外的部分,开口于吐丝管的先端(即吐丝孔),是茧丝吐出的通道。
2.榨丝区:又称中区。
位于头壳内,管形较膨大,是吐丝部最粗的一部分,但其管内腔最细,呈“半月形”。
(1)在管腔背面中央,生有一剑状的黑褐色骨质棒。
在该棒的背面,向上、向侧、向下共生出6条肌肉束,这些肌肉的另一端附着于体壁上。
(2)在管的腹面,有一个半环形的骨质黑褐色压篇。
这就组成了榨丝装置。
榨丝区的作用:(1)控制丝物质的流量,调节茧丝的粗细。
(2)将来两条丝腺的丝纤维压合为一,故称榨丝区。
(3)当蚕突然受振的瞬间,榨丝区可迅速收缩,将丝卡住,是蚕靠丝悬挂于空中而不落地。
(4)有时可将丝榨断。
3.共通区:也称“共同管”或“后区”。
是由两条前部丝腺回合而成的地方。
4.菲色腺:在共通管与两前部丝腺交界处的背面两侧,着生一对葡萄状的腺体,开口于共通管后段的背面两侧。
菲色腺的作用尚未完全探明,其分泌液为白色蜡状物,PH值为2.8左右,其作用一般认为:(1)使液状绢脱水,促进液状绢纤维化。
(2)分泌有润滑共通管作用和使两条单丝胶粘作用的物质。
二、前部丝腺前于吐丝部共通区相连,后于中部丝腺相连于第3腹节。
熟蚕时,该部长约45mm,直径约0.2~0.3mm。
前部丝腺是前、中、后部丝腺中最细的部分,没有合成和分泌丝物质作用,是丝物质流经的导管。
三、中部丝腺中部丝腺连接在前部丝腺的后端,熟蚕时长约85mm,直径4.0~5.0mm,是整个丝腺中最粗大的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三章内分泌系统§13~0 概述桑蚕的世代过程中,经历着外部形态、内部构造以及生理活动等一系列的剧烈变化,而这些变化遵循着一定的规律,秩序进行着,这是由于蚕体内激素的分泌控制的。
但内分泌活动,也受中枢神经的控制。
一、何为内分泌?何为激素?蚕体内某些器官组织能分泌某些生理活性物质,不经任何导管而直接分泌到血液中去,随血液循环而到达作用部位,从而引起某些器官组织或整个蚕体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种现象称内分泌,其分泌物称内分泌激素,简称激素。
二、内分泌的特点:(涎腺、蜕皮腺、丝腺、诱惑腺)1.分泌物的量极少,但具有高生物活性。
2.分泌物不经导管,直接分泌到血液中,并参加血液循环。
三、昆虫激素的分类:昆虫的激素有多种,但大致分为两类:内激素,外激素。
外激素又称信息素,由此而实现昆虫的化学通讯。
外激素生成后,直接扩散到体外,但空气流动而扩散到远方,借以调节和诱发同种个体间的特殊行为。
如:性信息素、聚集激素、报警激素、失踪激素等。
目前,昆虫的信息素已探明了不少,有的早已用于害虫防治。
(如诱捕)四、蚕体内主要的内分泌器官及其激素:蚕体的内分泌器官主要有大脑、SG、PG、CA及心侧体、气门下腺、围心细胞、周器官细胞等。
激素依次为:BH 、DH 、MH 、JH,最近又发现了心侧体激素及类似性甾类激素(雄性激素)。
五、激素作用的一般途径:1.激素-遗传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影响结构蛋白合成,从而改变生物体的形态结构。
2.激素-遗传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影响酶蛋白合成,或影响酶活性,从而改变生化反应的速度和方向,进一步调节蚕儿的新陈代谢活动。
§13~1 神经分泌细胞一、大脑大脑是蚕体内最主要的内分泌器官,其分泌活动控制着其它腺体的分泌活动,从而主宰着蚕儿的生长发育。
(一) 脑神经分泌细胞的分布和种类:日本著名学者诸星静次朗博士用“钴染色法”对蚕儿的脑神经分泌细胞作了进一步研究,国内学者也作了很多研究:认为蚕脑神经分泌细胞共有8群,每侧4群,即中央群、侧群、腹侧群、先端细胞群。
1.中央群:位于脑间部背面,是蚕脑内最大的一群神经分泌细胞,约有20~30个。
诸星等认为:中央群可区分为2类细胞,即A(存在胶状液泡)和B(无液泡)。
而国内学者认为:可区分为A、B、C、D、E五种。
2.侧群:位于脑间部中央群的两侧,分布较分散。
一般认为有15~20个,但各方面(数目、大小、染色)因时期变化较大。
(B、C、E)3.先端细胞群:位于脑半球前端的细胞。
4.腹侧群:指位于两脑半球腹面外侧的3个细胞。
5.但据国内资料认为,脑神经分泌细胞还有后群。
即指位于脑间部后下方的5~6个细胞,其作用尚不明确。
(二) 脑神经分泌细胞的分泌途径:脑的先端细胞群接到外界刺激信号后,刺激同侧的中央群及另一脑半球的侧群,腹侧群进行分泌活动。
其中,先端细胞群和中央群的分泌物由两脑半球接合部相互交叉的轴突送往另一侧的咽侧交感神经,而侧群、腹侧群的分泌物由同侧的轴突也送往咽侧交感神经,由轴突将合流的分泌物送到心侧体、咽侧体,由心侧体、咽侧体加以贮存、释放。
(绝大部分如此,但也有少量可直接由脑皮层进入血液)(三) 脑神经分泌物的种类、成分、构成、作用:对脑神经分泌物的研究,主要是由日本人进行的,下面就综合他们的研究观点加以说明。
脑神经分泌物有多种,但它们都是肽类或蛋白质类激素。
其生物活性主要依靠生物鉴定进行调查。
一般是利用人工滞育状态的各类除脑蛹来鉴定,即在昆虫化蛹后3~4小时以内立即人工摘除大脑,就可阻止蛹的成虫发育,成为人工滞育状态的蛹,也称“永久蛹”。
在25℃保护下,一般可存活40天左右,多者可达300多天。
若给“永久蛹”植入新鲜的大脑(幼虫、蛹、成虫均可),则可经6~25天羽化。
注:雌“永久蛹”很难引导。
1.家蚕素:即以前的4K-PTTH或PTTH-S。
其分子量为4400道尔登(4330~4740),这种多肽是胰岛素系统群中的一员,它对蓖麻蚕“永久蛹”有极强的活性,用0.1ng就可引起它发育为成虫,但对家蚕本身的功能尚未明了。
(可能参与调节蚕生长和糖代谢。
)家蚕素有的材料又将其分为1、2、3、4型,但它们的分子量相似,由A、B两链组成,中间由双硫键联接,其中A链由20多个AA残基构成,B链是4个微异源肽的混合物,其中的2个由28个AA残基组成,2个由26个残基构成,其活性关键取决于双硫键。
家蚕素对家蚕蜕皮不起作用。
2、促前胸腺激素(PTTH):即以前的22K-PTTH或PTTH-B。
其分子量为22000左右,是一种具有双硫键的碱性蛋白质,其PH=7.7~8.7。
PTTH具有2个相同的亚基,由二硫键结合而成二聚体结构,其亚基由224个残基构成。
注:提取纯化PTTH需大批蚕蛾,从50万个蚕蛾头部中只分离出5.4ugPTTH。
又用300万头蚕蛾头提取了250ugPTTH。
(这是为了探明其结构而提取PTTH一例)。
作用:另外加上PTTH促进PG、抑制CA,控制生长发育的内容。
0.17ng/50ul以上浓度的PTTH可使家蚕PG分泌MH的量增加2~10倍。
以上两种促性腺激素的作用对象不同,但其作用有共性:(1) 能显著激活前胸腺,分泌释放蜕皮激素。
(2) 促进成虫发育。
如:能使无脑蛹卵巢迅速发育。
(3) PTTH的调控作用是有积累性和能发性的。
积累性:当积累到一定数量,达到一定阈值时,才能显著的PG。
能发性:一旦达到阈值发挥了启动作用,就将进行到底。
例如:摘除大脑稍晚的蛹,大都能正常发育,经1~13天化蛾。
3. EH:羽化激素:其分子量8400左右,由中央群分泌,贮存于CA中,在光的刺激下,约在羽化前40分钟释放到血液中而使潜成虫羽化。
4. 黑化激素:MRCH。
分子量约7000左右,能控制体皮色素的合成与沉积。
5. 促咽侧体激素:AT。
(桑蚕内未发现)从1万个烟草触头部中,分离出2.2ugAT。
AT由1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属酰氨型。
分离的AT对鳞翅目的成虫CA都可促进JH合成,但对鳞翅目的幼虫、蛹的CA无效,对蟑螂类、甲虫类的成虫也无效。
另外,还发现了咽侧体抑制素,称AS。
6. 利尿激素:(DH)由一万头烟草触头部分离出约23ugDH.DH是由11个AA残基构成肽类,可促进昆虫排尿,减轻体重。
(四) 脑的生理作用:1. 控制SG的分泌活动。
(1) 轴索300条 (2) 分泌物2. 分泌激素。
二、咽下神经节(SG)(一) SG的分泌细胞:在SG的神经细胞层中(周皮层),可见大小不一的神经细胞。
其中大型的属神经分泌细胞,其形状、大小、数目因品种和化性而异。
一般有80个左右,分布在SG的背腹两面及联接神经索的部分。
目前已探明其功能的有两种神经分泌细胞:1. 滞育细胞:位于SG腹面后部中央的神经分泌细胞,呈纺棰形,有放射状的核,高尔基体较大,细胞直径约50nm。
经组织学和移植实验证实与蚕卵的滞育有密切关系,故称之为滞育激素分泌细胞,简称滞育细胞。
2. 滞育调节细胞:数量多于4个,细胞质中均含有较大颗粒,其中有一个位于两个滞育细胞之间,其直径约为200~500nm,卵圆形或纺棰形,核的附近有高尔基体,细胞质凝集于细胞周缘,内有分泌颗粒,当这些颗粒分泌到细胞外后,则变成空泡。
产滞育卵个体的滞育调节细胞内有浓缩的溶酶体,分泌颗粒很多。
而产非滞育卵个体的滞育调节细胞内无溶酶体存在,则不形成分泌物。
(二) SG分泌细胞的分泌活动:无论是产滞育卵的个体,还是产非滞育卵的个体,其滞育细胞都能生成滞育激素,但生成后是否释放到细胞外,则受滞育调节细胞分泌物有无的支配,而滞育调节细胞的分泌活动又受大脑支配。
即,滞育细胞的分泌物能否释放到血液中引起蚕卵滞育,取决于大脑的支配情况。
大脑对SG是促进还是抑制,首先取决于品种的遗传特性,其次取决于个体在发育中所遭受的环境条件。
在正常条件下(在符合品种遗传特性要求的条件下),多化性品种的大脑抑制滞育细胞向血液中释放分泌物DH,而一化性品种的大脑抑制滞育细胞向血液中释放分泌物DH。
而二化品种的大脑对滞育细胞分泌物的释放是促进还是抑制则要取决于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
这个问题我们在滞育和化性部分再详细介绍。
大脑对SG的控制有2条途径:(1) 轴索 (2) 分泌物滞育细胞从5令期开始分泌,分泌后贮存在细胞内直到化蛹第3天时,才大量分泌到血液中去。
故在组织切片观察时,产滞育卵和非滞育卵个体的幼虫滞育细胞均含有分泌物(DH),而产滞育卵个体的滞育细胞内的分泌物极少,这是因分泌物被迅速释放之故。
(三) DH的成分、性质、作用:日本学者长谷川于1971年从200万个桑蚕雄蛾头部的甲醇-氯仿混合抽提液中,成功地分离到30g滞育激素粗提物,经进一步纯化后得到二种类型的DH,分子量大的一种称DH-A,小的一种称DH-B,但DH-B的活性比DH-A高3倍。
经各种蛋白水解酶的消化实验证明,这两种滞育激素均为多肽类物质。
DH-A的分子量为3300±400,DH-B为2000±200(九保田等,1976),由15种AA和二种氨基糖组成,酶分解能失活。
性质:两种DH都易被胰蛋白酶等分解,其活性中心是酪氨酸和色氨酸。
两种DH的N 末端是游离的,C-末端呈环状或被乙酰化了。
作用:DH的作用就是导致蚕卵滞育。
DH在蛹期大量分泌到血液中,进一步进入卵巢,再进入卵内,改变了细胞某些酶的活性,影响了卵巢及卵内物质的代谢,从而引起蚕卵滞育。
机理:以后再讲。
§13~2 咽侧体(CA)一、位置、形态、构造:1.位置形态:CA为无色、半透明的球状小体,左右各一个,对称存在。
CA位于脑称后方,咽喉两侧的腹面位置。
故称CA。
直观一点说:CA位于头胸交界处的腹面两侧。
2. 构造:(1)外包共通膜,在膜表面分布有神经索和气管分支,有的神经突伸入细胞间隙或内部。
(2)膜内有20~30个球状分泌细胞,以松弛状态结合,相互接触。
核较大,形状不规则,质中有许多分泌颗粒。
二、CA的生理机能:1. CA是贮存和释放BH的器官2. CA自身分泌和释放具有阻止化蛹,保持幼虫形态作用的分泌物,称“保幼激素”(JH)据实验:如果将正常四棉5令蚕品种在3令或4令的初期切除CA而不再就眠的个体,在切除CA后立即移植入其它个体的CA时,则该个体仍能正常就眠而不化蛹。
若在切除CA数目后再移植入其它个体的CA时,则该个体不再就眠而化蛹。
由此可见:CA本身的分泌物与桑蚕幼虫的化蛹有关。
而其分泌物的作用有一定的临界期,就3令4令而言,大致在各令经过的2/3令期之前,即盛食期之前。
就是说:如果在2/3令期之前的时期切除CA,蚕儿将不再入眠而直接化蛹。
如果在2/3令期之后,即使切除了CA,蚕儿也能正常入眠。
三、JH的成分、种类、性质:在昆虫界,目前已分离出四种天然保幼激素,即:JH-O、JH-I、JH-Ⅱ、JH-Ⅲ,它们都属于萜烯类化合物,都是难溶于水的油状物,易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