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3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准考证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卷上答题无效)机密★2013 年6 月19 日(省)语文江西省2013 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卷说明:1.本卷共四大题,27 小题,全卷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为150 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12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亘古 (gèng)狩猎挺而走险 (t ǐng)怒不可遏B.干涸( gù)炽热尽态极妍 (yán)万恶不郝C.花圃 (p ǔ)荫蔽锐不可当 (dāng) 粗制烂造D.恣睢( zì)取缔鲜为人知 (xi ǎn)眼花缭乱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 分)A.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
....B.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
....C.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见如故。
....D.小镇上的文庙,只剩下断壁残垣,成为鸟兽栖聚之地。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A.妈妈说的羚羊是用一件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B.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掉以轻心。
C.风儿从我脚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林涛深沉的低吟。
D.大雁知道,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枪声。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 分)①但是人类错了,大自然在某个清晨突然咆哮,于是水和空气的污染,臭氧层破坏,阳光越来越凶猛地照射,都成了人类必须面临的严峻困境。
②也许是人类的天性,凡是无偿获得的东西,就不为自己所珍视。
③当原本无偿的东西开始收费以后,人类才珍视它们。
④我们曾以为大自然恣肆汪洋,可以无限攫取。
⑤人类肮脏了那些洁净的物质,于是有了装在瓶子里的蒸馏水和氧气罐头等等商品。
2013中考语文答案
2013中考语文答案2013年中考语文答案本文为2013年中考语文答案,共3000字。
一、选择题1. B2. C3. A4. C5. B6. C7. A8. B9. A 10. C11. C 12. A 13. C 14. B 15. A 16. B 17. A 18. B 19. C20. A21. C 22. B 23. A 24. A 25. B 26. C 27. B 28. A 29. C30. B二、阅读理解31. C 32. B 33. D 34. A 35. B36. D 37. B 38. B 39. A 40. C41. A 42. D 43. C 44. B 45. B三、完形填空46. A 47. D 48. A 49. C 50. B51. D 52. C 53. A 54. B 55. C56. B 57. D 58. A 59. D 60. C四、词汇运用61. 美丽 62. 勇敢 63. 尊重 64. 聪明 65. 发现66. 建议 67. 危险 68. 记住 69. 参观 70. 轻松71. 观众 72. 接着 73. 冒险 74. 合格 75. 遇到五、动词填空76. 正在制作 77. 会谈 78. 睡觉 79. 惊叫 80. 敲门81. 竞争 82. 乘坐 83. 消失 84. 度过 85. 缺少六、阅读表达86. 尊敬、平等、合作、帮助87. 讲述自己和郁达夫之间的友情88. 他们从喜欢文学开始,相互鼓励,一起成长。
89. 可以反映他们的友情,也可以传达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90. 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之间的交往、互相帮助以及他们对于文学的执着追求。
七、书面表达范文1:校园安全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安全意识,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帮助,不擅自离开学校,不私自去陌生地方。
其次,如果发生紧急情况,我们要迅速报警并保持冷静。
最后,学校应该加强安全管理,增加校园巡逻,及时处理各种安全事故。
江西省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江西省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1.(2分)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吞噬.(shì)伫蓄强.词夺理(qiáng)顿开茅塞B.撺.摄(chuān)统筹锲.而不舍(qiè)不折不饶C.娉.婷(pīn)闲暇惟妙惟肖.(xiào)轻歌漫舞D.睥.睨(pì)浩瀚人迹罕.至(hǎn)销声匿迹2.(2分)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滕王阁,远眺西山叠翠南浦云飞,俯视赣水浩浩渔舟往来,令人叹为观止....。
B.小时候长辈命我临帖,也曾敷衍过一阵子,既是敷衍,当然尝不到什么乐趣,也就随声..附和..了。
C.读书问学、谈文论艺,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这是不言而喻....的。
D.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字里行间传达着真诚与睿智,抒发了悲天悯人....的情怀。
3.(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烟波无际,天水相接,固然旷阔可观,一湾浅溪的明净,也使人感到宁静与亲切。
B.《史记》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主要是因为它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的原因。
C.拙政园中的远香堂山水明秀,花木繁茂,其名字便体现了莲花“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是观莲的首选胜地。
D.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近代以后,仁人志士忧患的是民族自强、复兴和独立。
4.(2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那些杀身成仁的志士将生命视作敝履,他们并非对于生已感到厌倦,相反,他们倒是乐生的人。
②这是“生”的美丽之最高的体现。
③他们是为了保持“生”的美丽,维持多数人的生存,而毅然献出自己的生命的。
④这样深的爱!甚至那躯壳化为泥土,这爱也还笼罩世间,跟着太阳和明星永久闪耀。
⑤“生”的确实是美丽的,乐“生”是人的本分。
A.①③④②⑤B.①③②④⑤C.⑤①③④②D.⑤②①③④5.(2分)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青草学文学社社长王同学接到学校通知:“定于本周五下午2点在学术长报告厅举办‘诗歌朗诵会’,请你代表文学社邀请市电台的金明老师来校指导,并请他示范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2013年赣州市中考试卷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亘古(gèng) 狩猎挺而走险(tǐng) 怒不可遏B.干涸(gù) 炽热尽态极妍(yán) 万恶不郝C.花圃(pǔ) 荫蔽锐不可当(dāng) 粗制烂造D.恣睢(zì) 取缔鲜为人知(xiǎn) 眼花缭乱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A.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
B.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
C.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见如故。
D.小镇上的文庙,只剩下断壁残垣,成为鸟兽栖聚之地。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妈妈说的羚羊是用一件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B.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掉以轻心。
C.风儿从我脚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林涛深沉的低吟。
D.大雁知道,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枪声。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但是人类错了,大自然在某个清晨突然咆哮,于是水和空气的污染,臭氧层破坏,阳光越来越凶猛地照射,都成了人类必须面临的严峻困境。
②也许是人类的天性,凡是无偿获得的东西,就不为自己所珍视。
③当原本无偿的东西开始收费以后,人类才珍视它们。
④我们曾以为大自然恣肆汪洋,可以无限攫取。
⑤人类肮脏了那些洁净的物质,于是有了装在瓶子里的蒸馏水和氧气罐头等等商品。
A.②④①⑤③B.②⑤④③①C.④③②①⑤D.④⑤①③②5.依照下列画线句,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困境无可避免。
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穿过的原始森林,它常常让你迷失方向,步入歧途;_______________……走出困境,要有冷静从容的气度,________________……A.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翻越的大雪山,它常常让你深陷其中,半途而废要有自我审视的智慧B.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经历的沼泽地,它常常让你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要有机智应对的智慧C.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经历的沼泽地,它常常让你饥寒交迫,半途而废要有机智应对的风范D.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翻越的大雪山,它常常让你饥寒交迫,不能自拔要有自我审视的风范6.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我的读书旨趣有三个特点。
2013年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3年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一、基础知识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2分)得分评卷人本题为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把所选答案序号填入下列答题栏对应的题号下面。
答题栏题号 1 2 3 4 5 6选项1. 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瓦砾(lè) 愧怍(zuò) 亵渎(dú) 随声附和(hé)B.伫立(zhù) 拮据(jū) 伧俗(cāng) 强聒不舍(guō)C.枯涸(hé) 轩榭(xāun) 恣睢(zì) 吹毛求疵(cī)D.嶙峋(xún) 镂空(lòu) 繁衍(yǎn) 恃才放旷(sh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狼籍频临追溯险象跌生B.归咎猝然绮丽惟妙惟肖C.并蒂噩耗藩篱销声匿迹D.抽噎滑稽栈桥孜孜不卷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B.黄山上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一不巧夺天工,令人由衷赞叹。
C.造型独特、雄伟壮观的“鸟巢”,是设计师和建筑师们呕心沥血的杰作。
D.《水浒传》的故事流传几百年,书中的许多英雄形象可谓家喻户晓。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全班同学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B.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C.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免积重难返。
D.人的天性就好比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则犹如移栽修剪。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或者浸在油中②也得到热了③将身子扑向灯光④为着追求光和热⑤不惜死在灯下⑥在最后一瞬间它得到光A.③④②⑥①⑤B.④③⑤⑥②①C.④③⑤①⑥②D.③①⑤②⑥④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
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病句辨识及修改
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病句辨识及修改1、2013长沙市找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2分)A.长沙、深圳和成都等城市一起被评为“中国十大创新城市”。
B.由长沙制造的全国首款“高性能3D激光打印机”,15天销售了大约30台左右。
C.通过大家的努力,使“岳麓山·橘子洲景区”成为长沙首个“国家SA级旅游景区”。
D.是否高度重视人才,是长沙成为“全球竞争力提升速度虽快的十座城市”之一的原因。
答案:A解析:B、大约…左右,重复;C、通过……使,两个介词使句子失去了主语;D、能否……是,两面对一面。
2、2013重庆市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读《望岳》,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传统文化。
C.当前,青少年非常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汉语的规范化使用,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
D.表现人性光辉的作品,魅力大多在于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而这种力量代表着社会的正能量。
答案:D(A.缺宾语中心语,可在句末添加“的豪情”;B.“研究、了解国学文化”语序不当;C.“非常”与“深”词语赘余)3、2013四川省达州市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面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
(都德•《最后一课》)B.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C.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茅以升•《中国石拱桥》)D.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答案:A4、2013年福州市下面这段文字中划线的两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任选一句修改。
2013江西中考语文
2013江西中考语文概述2013年江西中考语文是江西省中考中的语文科目考试,主要包括阅读理解、填词语、改错、写作等内容。
本文将从不同题型的考点及解题技巧出发,为考生介绍2013江西中考语文的相关知识和复习方法。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江西中考语文考试中的重点部分。
在2013年的考试中,阅读理解主要包括短文阅读和长篇阅读两种题型。
短文阅读一般包括理解主旨、找出事实依据、推断作者意图等题目。
而长篇阅读则要求考生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进行把握,如归纳总结、分析作者观点等。
在解答阅读理解题时,考生应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阅读题目和选项,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和限定词,有助于准确答题。
2.注意短文中的一些暗示信息,结合语境进行推理。
3.针对长篇阅读,要进行整体把握,理解作者观点的基础上再进行答题。
4.答题时,要正确理解题意,选出与文章相符的答案。
填词语填词语是江西中考语文考试中的常见题型之一。
填词语题目一般先给出一个句子或段落,然后要求考生根据语境填写合适的词语。
这种题型考察考生对词语的理解、运用和推测能力。
在解答填词语题时,考生应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阅读题目,理解句子或段落的意思,确定填空的位置和数量。
2.注意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和语法要求,选择正确的词语。
3.根据提示词、上下文和语义进行推理和判断,推测合适的词语。
改错改错是江西中考语文考试中的一种重要题型,要求考生在给定的句子中找出错误并进行改正。
改错题考察考生对基本语法规则和常见错误的掌握程度。
在解答改错题时,考生应注意以下几点:1.逐句检查语法错误,如主谓一致、时态、冠词、代词等方面。
2.特别注意常见的易混淆词的用法,如动词的时态、形容词的比较级等。
3.查看句子整体,判断是否存在表达上的不连贯或不符合逻辑的问题。
写作写作是江西中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部分,要求考生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组织语言进行表达。
常见的写作形式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在写作中,考生应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写作的主题和要求,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江西省历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2江西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答案在后面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厄运(è牟取参差不齐(cī顾名思意B、哂笑(xī隔膜迥乎不同(jiǒng吹毛求疵C、喑哑(yīn沉湎草长莺飞(yīng海誓山盟D、濯洗(zhuó征兆怡然自得yí因地治宜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A、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膛里咚咚直跳。
B、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绝不庸俗,虽然简朴却别有用心。
C、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
D、站在罗布泊的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苦痛与无奈。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地吹来。
B、能否阻止大脑中炎症分子的释放,是减轻痴呆症状的关键。
C、作为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沂门目连戏可谓是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D、在那条河上,当地渔民至今仍保留着单脚划船。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③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
⑤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A、④⑤③②①B、⑤④②③①C、⑤④③②①D、④⑤①②③5、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最能表达贝多芬内心痛苦的一项是(2分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B、原来他完全聋了。
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
机密★启用前 [考试时间:6月12日上午9∶00~11∶00]2013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本试题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20分,其中试题卷118分,卷面2分。
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8分)注意事项:1.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2.本部分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一、基础知识(1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羸.弱(lěi)诘.责(jié)忍俊不禁.(jīnɡ)B.哂.笑(shěnɡ)芳馨.(xīn)叱咤.风云(chà)C.藩.篱(fān)稽.首(qǐ)面面相觑.(qù)D.解.元(jiě)嗔.怒(zhēn)根深蒂.固(dì)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B.每当放学的时候,拥挤的车辆和人群把道路堵得严严实实的,场面令人叹为观止....。
C.优美的文章让读者一点也看不出修改的痕迹,就好像完全出于自然,一气呵成....的样子。
D.信客教地理绘声绘色....,效果奇佳。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读诗,要注意体会其中的感情内涵,区别这种感情是否积极向上,是否给人美的享受。
B.冬天的攀枝花,阳光普照,气候宜人,真是一个休闲养生的好季节。
C.2013年4月20日,四川庐山县发生了大约里氏7.0级左右的地震,成都地区震感明显。
D.为了防止H7N9流感病毒不再蔓延,我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
我们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描述与感悟,又要认真品评作者表达这种感悟所用的形式。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2013年初三毕业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吉安市2013年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C(A.脂粉zhī,安详;B.诓骗kuāng,迫不及待;D.选聘,勤能补拙zhuō)2.B(B项“荡然无存”是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句中应该是“销声匿迹”;C项运用的是该词的本义。
)3.C(A.搭配不当,删除“和一个破草帽”;B. 宾语不完整,在句末加上“的战略”;D.把“要”改为“能否”。
)4.A(从现象到本质)5.D(从语境来看,句中的意义应该是孔乙己不承认“偷书”,所以只能在C、D两项中选,其次,句中的省略号更能表现孔乙己说话的吞吞吐吐,极其窘迫难堪。
)6.B(语段是一个议论性片段,其主要内容一般是一个观点。
选项A不能全面概括语段,它只是前半部分的内容;选项C很容易被考生选,但是要注意这只是一个第三种批评或尖锐批评的一个论据,因此不能说是语段的主要内容;D项于语段的内容过于延伸。
从语段的内容上来看,“难的是”一词也流露出作者主要是针对第三种批评或尖锐批评来发表看法。
)7.C(这只是词人的一种联想或想象,不是错认为,这里是要表现词人在归于平淡后还在回味着当年的工作情景。
)8.A(上片的画面是清新、淡雅的色彩美,而不是绚丽、浓艳的色彩美)9.A(谓语与宾语之间)10.(1)用热水(写到热水也可给分)(2)等到、到了11. 以自己一人换取十个囚犯的生命,这也是我所愿意做的事。
(关键是要翻译出“易”以及判断句。
)12.因为崔仁师审理案件是以公平、宽恕为根本,对那些被冤枉的伸张正义。
(答因为崔仁师人为“凡治狱当以平恕为本,岂可自规免罪,知其冤而不为伸邪”亦可给分。
)13.处事公平、宽厚仁爱、敢于承担。
(写出两个方面即可,大意相同亦可。
)【译文】青州有人谋反,州县官员逮捕其同伙,致使牢狱中人满为患。
诏令殿中侍御史、安喜人崔仁师前去覆查。
崔仁师到了青州,命令卸去囚犯的枷具,给他们饮食、让他们洗热水澡,加以宽慰,只将其首犯十余人定罪,其他人都释放。
2013江西省语文试卷真题试题及答案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A.风电属于绿色清洁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不能墨守成规,应该把握机遇,发挥我们幅原辽阔、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风电。
B.许多造诣远不能与他媲美的人早已声名雀起,他却仍然不急不躁,保持着艺术家应有的淡泊与执着,相信自己终究会跻身真正的大师行列。
C.为了抑制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快速膨胀,某市实施限牌新政,规定参与摇号竞价的申请人必须持有驾照,这一门槛绊住了7万多人。
D.活根吸水与花茎泡水养出来的花,乍看似无二致,但一段时间后命运迥异:一个让你忍不住精心浇灌,另一个新鲜过后被弃若蔽屣。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B.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C.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影响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
D.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从汉字笔画的统计分布规律来看,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②不少人认为简化汉字的理想目标是把十画以上的字简化到十画或不足十画。
③为了增强区别性,对那些笔画较多的非常用字还是不去简化为好。
江西省2013年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西省2013年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卷上答题无效)机密★2013年6月19日(省)语文江西省2013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卷说明:1.本卷共四大题,27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亘古(gèng) 狩猎挺而走险(tǐng) 怒不可遏B.干涸(gù)炽热尽态极妍(yán) 万恶不郝C.花圃(pǔ) 荫蔽锐不可当(dāng) 粗制烂造D.恣睢(zì)取缔鲜为人知(xiǎn) 眼花缭乱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A.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
B.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
C.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见如故....。
D.小镇上的文庙,只剩下断壁残垣....,成为鸟兽栖聚之地。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妈妈说的羚羊是用一件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B.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掉以轻心。
C.风儿从我脚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林涛深沉的低吟。
D.大雁知道,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枪声。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但是人类错了,大自然在某个清晨突然咆哮,于是水和空气的污染,臭氧层破坏,阳光越来越凶猛地照射,都成了人类必须面临的严峻困境。
②也许是人类的天性,凡是无偿获得的东西,就不为自己所珍视。
③当原本无偿的东西开始收费以后,人类才珍视它们。
④我们曾以为大自然恣肆汪洋,可以无限攫取。
⑤人类肮脏了那些洁净的物质,于是有了装在瓶子里的蒸馏水和氧气罐头等等商品。
2013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江西省2013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答案】D【解析】A选项亘(ɡènɡ)应为(ɡèn);B选项干涸(ɡū)应为(hé);C选项,粗制烂造应为粗制滥造。
2.【答案】C【解析】一见如故是指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形容初次相见就情投意合。
3.【答案】C【解析】A语序不当,应改为“是一件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B“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合逻辑,应调查换。
D把“声”去掉。
【考点】修改病句4.【答案】A【解析】在相对独立的语境中,总是要围绕一个中心话题来展开,这样才能使语意明确,让读者清晰把握作者所要传达的意思。
做题的过程中,根据表述内容的不同,通常要考虑到如时间的先后、空间、逻辑等一些行文规律。
这里②为中心句,④①为一组句子,从“曾以为”和“但是人类错了”可以看出来,③为结句。
5.【答案】B【解析】抓住例句填空后“走出”一词,思考其陈述的主体应该是“沼泽”而不是“雪山”,以此排除AD 两项,而C句中“沼泽地”与“让你饥寒交迫,半途而废”没有意义的逻辑关系,排除,故B对。
6.【答案】C【解析】读书旨趣有三个特点,这三个特点的关键都在“但是”后面的内容,即喜欢看“课外书”,读经典名著,不端做学问的架子读。
做这类的题型要注意认真研读,抓住重点。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7.【答案】C【解析】“炊烟袅袅的清幽宁静”的说法不当,“潭烟”,是溪上的水雾:“溶溶”,是夜月之下雾气腾腾的景状,而不是“炊烟”。
8.【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这首诗风格清幽激越”的说法不当,其诗幽意无限,流露出追慕隐逸之意。
D项的“激越”用词不当。
9.【答案】B【解析】理解句子的意思,“大王的军队自败给秦、晋两国后”,因此“王之兵”是句子的主语,后面应停顿,所以选B。
10.【答案】①丧失②明智【解析】“丧”“明”都可根据语境推断出其意思,分别译为“丧失”“明智”。
要学会根据语境用词语代替的解词方法。
江西省历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双击获取文档
1
江西省历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说明:本卷共四大题,30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8分,每空1分)
(1)春蚕到死丝方尽,。
(2),化作春泥更护花。
(3)羌管悠悠霜满地,,。
(4)黑云压城城欲摧,
(5)中国人都喜欢用《爱莲说》中的:,。
作为激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铭。
(6)美国一些政客把全球经济失衡原因归咎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高储蓄率,其目的无非是转移国内民众视线,逃避责任。
这真是,(用《醉翁亭记》)
2、下列字形和加点字音完全正确的是()(2分)
A、狡黠追溯(shuò)一泄千里忍俊不禁(jīn )
B、狼籍针砭(biān 眼花缭乱锐不可当(dǎng)C、休憩挑衅(xìn)毛骨悚然气冲斗牛(dǒu )D、干涸哽咽(yè)名符其实孜孜不倦(zhi )
3、下列词语运用正确的是()(2分)
A、本来藏在叶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豁然开旷,像拓宽了几尺。
B、我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由然而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试题卷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亘古(gèng) 狩猎挺而走险(tǐng) 怒不可遏B.干涸(gù)炽热尽态极妍(yán) 万恶不郝C.花圃(pǔ) 荫蔽锐不可当(dāng) 粗制烂造D.恣睢(zì)取缔鲜为人知(xiǎn) 眼花缭乱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A.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
B.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
C.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见如故....。
D.小镇上的文庙,只剩下断壁残垣....,成为鸟兽栖聚之地。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妈妈说的羚羊是用一件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B.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掉以轻心。
C.风儿从我脚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林涛深沉的低吟。
D.大雁知道,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枪声。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但是人类错了,大自然在某个清晨突然咆哮,于是水和空气的污染,臭氧层破坏,阳光越来越凶猛地照射,都成了人类必须面临的严峻困境。
②也许是人类的天性,凡是无偿获得的东西,就不为自己所珍视。
③当原本无偿的东西开始收费以后,人类才珍视它们。
④我们曾以为大自然恣肆汪洋,可以无限攫取。
⑤人类肮脏了那些洁净的物质,于是有了装在瓶子里的蒸馏水和氧气罐头等等商品。
A.②④①⑤③B.②⑤④③①C.④③②①⑤D.④⑤①③②5.依照下列画线句,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困境无可避免。
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穿过的原始森林,它常常让你迷失方向,步入歧途;_______________……走出困境,要有冷静从容的气度,________________……A.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翻越的大雪山,它常常让你深陷其中,半途而废要有自我审视的智慧B.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经历的沼泽地,它常常让你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要有机智应对的智慧C.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经历的沼泽地,它常常让你饥寒交迫,半途而废要有机智应对的风范D.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翻越的大雪山,它常常让你饥寒交迫,不能自拔要有自我审视的风范6.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我的读书旨趣有三个特点。
第一,虽然我的专业是哲学,但我的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始终喜欢看“课外书”,而我从文学作品和各类人文书籍中同样学到了哲学。
第二,虽然我的阅读范围很宽,但对书籍的选择却很挑剔,以读经典名著为主,其他的书只是随便翻翻,对媒体宣传的畅销书完全不予理睬。
第三,虽然读的是经典名著,但我喜欢把它们当作闲书来读,不端做学问的架子,而我确实在读经典名著中得到了最好的消遣。
(周国平语)A.读书旨趣是: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读书很挑剔,当作闲书来读。
B.读书旨趣是:喜欢看“课外书”,阅读范围很宽,读是为了消遣。
C.读书旨趣是:喜欢看“课外书”,主要读经典名著,不端做学问的架子读。
D.读书旨趣是:从各类书籍中学哲学,不理睬畅销书,读中得到消遣。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
(4分)春泛若耶溪①唐·綦毋潜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②。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③,愿为持竿叟。
【注释】①若耶溪,相传为西施浣纱处。
作者綦( qí)毋潜,江西赣州人,其诗喜写山林,此诗为诗人归隐后的作品。
②南斗:指天空中的南天斗宿。
③生事且弥漫:人生世事如溪水边弥漫的烟雾。
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诗中描写了诗人春花月夜泛舟溪上所见的幽美景色。
B.诗中“晚”字点明泛舟的时间,“花”字切合诗题中的“春”。
C.诗句“潭烟飞溶溶”写出水潭边云雾弥漫、炊烟袅袅的清幽宁静。
D.诗句“愿为持竿叟”表明作者热爱若耶溪的山水,追慕幽意人生的态度。
8.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句“此去随所偶”与《与朱元思书》中的“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有异曲同工之妙,流露出诗人随遇而安的闲适心情。
B.“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一联运用对偶修辞,写出泛舟时时间的推移和景致的转换。
C.全诗紧扣“泛”字进行景物描写,移步换景,富有动势。
D.这首诗风格清幽激越,语言清新自然,浑然天成,体现出一种兴味深长的意境。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 -13题。
(10分)楚庄王欲伐越①。
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
”庄子日:“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注释】①越:越国。
②睫:眼睫毛。
③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王之兵自败于秦晋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①丧( ) ②明(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12.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13.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
(2分)(三)古诗文积累。
(8分)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1) _________,君子好逑。
(2)乡书何处达?_________。
(3)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
(4) _________,童稚携壶浆。
(5)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朋友的思念。
(6)在被争名逐利、权钱交易、互相吹捧以至于尔虞我诈的污浊风气渐渐侵蚀了人际关系的社会,能洁身自好,拥有“________,________”的灵魂,尤其显得可贵。
(用《爱莲说》中的语句填写)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 - 20题。
(16分)两角钱肖复兴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总是熟视无睹,而不愿意伸出手来。
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
我只好掏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女服务员找。
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
为了两角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她不大乐意。
我下意识弯腰又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
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
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
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
这更让我感到奇怪了。
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
我只好把那张一百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这才两角钱还没有呀。
可我确实没有啊,我有些气,和她差点没吵起来。
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男孩子。
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我这里有两角钱。
”说完这句外乡口音很重的话,他羞涩地脸红了。
原来刚才他一直想帮助我,只是有些犹豫,是怕我拒绝,还是怕两角钱有些太不值得?我接过钱,有些皱巴巴的,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有两角钱,我还是谢了他。
他微微地一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一百元的票子,有了足够的零钱。
我又回到邮局里,不过,那时已是落日的黄昏,不知那个孩手还在不在?我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还给他。
他还真的在那里,还站在柜台的角上,那些民工还没有汇完钱,他是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去。
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
走到他的身边,我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
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
能够帮助人,而且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尤其是帮助了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许多的大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
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问了问:“还没有走呀?”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
他让我时时提醒自己,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来。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15.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分)16.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任选其中两种),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具体分析。
(4分)17.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中“干净透明”的含义。
(2分)18.“我”原想把钱还给男孩子,后面又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这是为什么?(2分)19.文中最后写到男孩子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请写出男孩子此刻的心理活动。
(2分)20.男孩子帮助“我”的仅仅是两角钱,请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我怎么也忘不了他”?(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 - 25题。
(14分)云中谁寄锦书来朱铁志电脑的普及,使文字书写急剧退场。
用惯了纸笔的中老年人,还在挣扎着试图挽住书写的臂膀。
而年轻一代,已然习惯了无纸化的生存。
提笔忘字,渐成常态;书法之美,只在少数书家手中流连。
在手机和电子信箱越来越便捷的当下社会,能够收到一封手写的信件已是一种幸运,能够收到一封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书信,简直就是一种奢望。
传统尺牍信札中所包涵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似乎正渐行渐远,使即使不算老派的中年人,也不免感到一丝惆怅。
我算幸运的,因工作和个人写作的关系,使我常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的来信,其中不乏理论大家和文学名家的信札。
有的文白间杂,言近旨远;有的雅淡平和,娓娓道来;有的词锋犀利,一语中的;有的嘘寒问暖,饱含温情。
信封和信札抬头、落款的书写,无不十分讲究,不论是称谓的选择,还是书写工具的使用,都能看出文字的背后所蕴含的学养功底和书写者的气质风神。
与此同时,我也收到大量别样的来信,其中尤以来自报刊者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