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习题
第三章大气中的水分(2011级用)汇总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
13
2019/1/3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
14
2019/1/3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
15
二、饱和水汽压
2、饱和水汽与蒸发面性质的关系
2)溶液面的饱和水汽压
同一温度下,溶液面饱和水汽压小于纯水面
溶液浓度越高,饱和水汽压越小
2019/1/3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
16
溶液
与纯水的饱和水 汽压之比
影响蒸发的因素 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
2019/1/3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
4
第一节
蒸发和凝结
一、水相变化
二、饱和水汽压 三、影响蒸发的因素 四、湿度的时间变化和分布 五、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
第二节
2019/1/3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 5
一、水相变化
相:在几个或几组彼此性质不同的均匀部分所
2019/1/3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
26
混合冷却
由水平混合而产生的凝结
2019/1/3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
27
§3.2 地表面及大气中的凝结现象
一、地表面的凝结现象
1、露和霜(露 霜) 2、雨凇和雾凇(雨凇 雾凇) 二、大气中的凝结现象 1、雾(雾) 2、云(云)
第三节
2019/1/3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 28
7.63t 241.9t
冰面:E
E0 10
9.5t 265.5t
2019/1/3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
11
例如:当饱和空气的温度由35℃下降到30℃ 时,每立方米的饱和空气中可凝结的水汽量为9.2 克;而当饱和空气的温度由15℃下降到10℃时, 温度同样降低了5℃,但相应的水汽凝结量仅为 3.4克。
第3章 水分 习题
第3章水分一、填空题O分子中氧原子的杂化状态为(),两个H-O键之间的夹角为()。
1、水是食品的重要组成成成分,其H22、冰的导热系数在0℃时近似为同温度下水的导热系数的倍,冰的热扩散系数约为水的倍,说明在同一环境中,冰比水能更的改变自身的温度。
水和冰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上较大的差异,就导致了在相同温度下组织材料冻结的速度比解冻的速度。
3、一般的食物在冻结后解冻往往,其主要原因是。
4、按照食品中的水与非水组分之间的关系,可将食品中的水分成和。
5、就水分活度对脂质氧化作用的影响而言,在水分活度较低时由于()而使氧化速度随水分活度的增加而减小;当水分活度大于0.4 时,由于()而使氧化速度随水分活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水分活度大于0.8 由于(),而使氧化速度随水分活度的增加而减小。
(食化P32)6、冻结食物的水分活度的计算式为()。
7、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性质主要区别:()、()等。
8、根据与食品中非水组分之间的作用力的强弱可将结合水分成和。
9、食品中水与非水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有()、()、()。
10、食品的水分活度用水分蒸汽压表示为,用相对平衡湿度表示为。
11、水分活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影响,另一方面影响。
12、多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的水分活度,耐盐、耐高渗的微生物只需要水分活度()的环境,当水分活度(),任何微生物都不能生长。
13、一般说来,大多数食品的吸湿等温线都成形。
14、一种食物一般有两条等温吸湿线,一条是,另一条是,往往这两条曲线是,把这种现象称为。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15、食物的水分活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16、可以将MSI分作Ⅰ、Ⅱ、Ⅲ三个区,Ⅰ区为(),Ⅱ区为(),Ⅲ区为()。
BET值是指()。
二、名词解释1、结合水2、自由水3、毛细管水4、水分活度5、“滞后”现象6、食品的吸湿等温线#7、分子流动性8、单分子层水三、回答题1、什么是水分活度?食物冰点以上和冰点以下的水分活度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2、试论述水分活度与食品稳定性的关系?3、试说明水分活度对脂质氧化的影响规律并说明原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知识点归纳及测试题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知识点归纳及测试题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知识点归纳及测试题第三章自然界的水一、知识点归纳1、水的存在形式和分类1、地球上的水主要存在于海洋、河流、湖泊、大气、地下和生物体中。
2、水的分类:根据水中的杂质和盐分含量,可将水分为纯净水、软水和硬水。
2、水的化学性质1、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化学式为H2O。
2、水的化学性质:与其它物质反应,参与化学反应,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原料。
3、水资源的重要性1、水是生命的基础,人体的大部分由水组成。
2、水在工农业生产中扮演重要角色,农业灌溉、工业冷却、航运、发电等都离不开水。
3、水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生活用水、清洁、洗涤等都离不开水。
4、水资源的宝贵性及合理利用1、地球上的水资源有限,分布不均,许多地区严重缺水。
2、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是每个公民和社会的责任,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测试题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 B. 海水 C. 冰 D. 食盐水2、人体中水的含量约占体重的()。
A. 20% B. 30% C. 40% D. 50%3、一滴水中有大约()个水分子。
A. 10个 B. 100个 C. 200个D. 500个4、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 B. 海水淡化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C. 水是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之一 D. 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可以用于洗涤、冷却等5、下列物质中,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有()。
A. 二氧化碳 B. 水C. 无机盐D. 葡萄糖6、下列行为中,不利于节约水资源的有()。
A. 使用节水器具 B. 用流动水冲洗物品 C. 收集雨水用于绿化 D. 用自来水浇花7、下列属于纯净水的是()。
A. 雪山水 B. 山泉水 C. 自来水 D. 河水8、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 B. 可乐 C. 水 D. 大米9、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水分测试题及答案
水分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水分的三种状态是:A. 固态、液态、气态B. 固态、液态、等离子态C. 固态、液态、超临界态D. 固态、液态、超流态答案:A2.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水的同位素?A. 重水(D2O)B. 普通水(H2O)C. 超重水(T2O)D. 氚水(HTO)答案:B3. 水的沸点是:A. 100°CB. 37°CC. 0°CD. -273°C答案:A4. 水的密度在哪个温度下达到最大?A. 0°CB. 4°CC. 100°CD. 37°C答案:B5. 水分子的化学式是:A. H2O2B. H2OC. O2D. HO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水分子由________个氢原子和________个氧原子组成。
答案:2,17.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_°C。
答案:1008. 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焦耳/(千克·摄氏度)。
答案:4.1869. 水的表面张力是________牛顿/米。
答案:[具体数值根据教材或标准答案填写]10. 水的冰点是________°C。
答案:0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请简述水的三相变化过程。
答案:水的三相变化过程包括:(1)液态水在0°C以下会凝固成固态的冰;(2)液态水在100°C时会沸腾变成气态的水蒸气;(3)固态的冰在0°C以上会融化成液态的水。
12. 为什么水在4°C时密度最大?答案:水在4°C时密度最大是因为水分子在这个温度下排列最为紧密,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晶体结构,使得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量最多,从而密度最大。
四、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13. 如果将1千克的水从20°C加热到100°C,需要吸收多少热量?(水的比热容为4.186千焦/(千克·摄氏度))答案:首先计算温度差ΔT = 100°C - 20°C = 80°C。
气象学复习题(1~9章)
第一章地球大气1、大气是由干洁大气、水汽和液态和固态微粒组成的混合物。
2、什么是干洁大气?干洁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和氩。
3、高层大气中的臭氧主要是在太阳紫外辐射作用下形成的,大气中臭氧浓度最大的高度是20~30km 。
4、大气中的臭氧具有什么作用?5、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白天、晴天、夏季比黑夜、阴天、冬季小。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具有什么作用?6、列举大气中水汽的重要作用。
7、列举大气中气溶胶粒子的重要影响。
8、根据大气物理性质的垂直分布,可将大气从低到高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散逸层。
9、对流层大气有哪些主要特点?10、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有日变化和年变化?第二章辐射1、名词解释辐射强度、可照时数、光照时间、太阳常数、太阳高度角、大气质量数、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净辐射、光合有效辐射2、理解基尔霍夫定律、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
3、太阳高度角的影响因素。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分别计算春分日、夏至日和冬至日广州、上海和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广州:23︒N,上海:31︒N,北京:40︒N)4、北半球昼长的变化规律。
北半球日出日落太阳方位角的变化规律。
5、光照时间与可照时数的区别和联系。
6、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有吸收、散射和反射。
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减弱作用的因素有大气质量数和大气透明系数。
7、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的特性,其吸收光谱主要是紫外线和红外线。
8、解释晴朗的天空呈蓝色,旭日和落日呈橘红色的原因。
9、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强度取决于太阳高度角、大气质量数和大气透明系数。
太阳高度角如何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10、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 150~400nm之间,其中,可见光区的能量占总能量的 50% ,红外线占 43% ,紫外线占 7% 。
11、什么是温室气体?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主要有 CO2、H2O、CH4等。
12、影响地面有效辐射的因素有地面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云况、风力、海拔、地面状况和植被等。
气象学练习题
第一章引论1.某气象台站测得某日某时f=40%,t=15℃,p=1000hPa,求该时段的e、d、a、q、γ值.2.北纬30°处有一座海拔1000m高的山,试分析该山地坡麓与山顶在上、下午不同时间各气象要素(T、p、e、E、f、td)的分布及山南与山北的差别.3.简介大气主要成分在大气层中的作用及微量气体(CO2、O3)影响气温垂直分布的原因及机制.4.人类用什么方法来限制大气系统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和臭氧层遭到破坏?5.对流层的三个基本特征是怎样形成的?对人类生存自然环境有何影响?6.对流层顶气温分布为何高纬高,低纬低?7.说明状态方程物理意义.8.说明各气象要素定义及单位.9.干湿空气哪个重,为什么?10.一块湿空气,P=1000hpa,e=23.4hpa,t=20°,求该湿空气密度.第二章太阳辐射与热量平衡1.试分析青藏高原和长江流域平原地表接受太阳辐射总量的差别.2.辐射的实质是什么?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分别以哪种方式影响大气层中的热能分布?3.大气逆辐射对自然界的贡献有哪些?4.为什么总辐射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气温却呈相反变化?5.地表上高、中、低纬度气温的日、年变化哪里大,哪里小?为什么?6.试述干、湿绝热气温直减率的变化方式.7.简述1月、7月全球海平面气温变化特点.8.简述气温垂直分布的不同方式及各自特点.9.太阳辐射光谱分几区?各自有何特征?10.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是如何被削弱的.11.对流层顶温度极地和赤道上空哪个高?为什么?12.为何日出日落时太阳光呈红第三章大气降水1.地面凝结物和空中凝结物可分为几类?分别简述其主要特征.2.何谓降水量,降水时间,降水强度,降水变率,凝结增长,冰晶效应,湿润系数,雾凇和雨凇?3.如告诉你某地的经纬度,你能估计该地的降水概况吗?4.为什么说降水量的多少有湿润程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5.你如何理解“霜前冷,雪后寒”,“霜重见晴天”,“霜打洼地”.6.用分子运动论说明蒸发,凝结和饱和过程(E和e).7. E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8.为什麽冰晶与水滴,大小水滴,冷暖水滴间利于水分转移.9.雾,露,霜是怎样形成的?10.说明云滴增大和降水的形成过程.11.大气中水汽凝结条件有哪些?12.(1)e=12.3hpa,t=23°时,空气未饱和;t=10°,E=12.3hpa,td为多少?气温降低多少,空气才能达到饱和.(2)e=50.3hpa,t=40°时,空气未饱和;t=33°,E=50.3hpa,td为多少?气温降低多少,空气才能达到饱和.(3)据上例,说明td大小与何因素有关?13.为何暴雨总发生在暖季?第四章大气环流1.简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各自对空气运动的作用.2.简述1月、7月全球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特点.3.简述东亚季风和西南季风各自的环流特征及影响因素.4.为什么青藏高原能形成特殊的高原季风.5.焚风现象使温度、降水在迎风坡与背风坡发生怎样的变化?6.说明大气静力学方程的物理意义.7.高度气压差和气压高度差与哪些因素有关.8.气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原因是什麽?9.简述气压场的概念,类型和特点.10.等压面图上的等高线为何可以反应气压场起伏形势?11.气压梯度力大小和方向如何确定?对大气运动起何作用?12.自由大气风随高度如何变化?原因是什麽?13.白贝罗定律反应了一种什麽关系?原理如何?14.海拔高度为103m的A气象站,本站气压为1006.2hpa,气温为17.8°;邻近某高山的B气象站,同时测得气压为873.7hpa,气温为11.2°第五章天气系统1.气团的基本概念,对我国天气影响较大的是哪几类气团?2.简述锋的特征和冷、暖锋天气特征.3.何为气旋、反气旋?简述各自对我国天气产生影响的台风、寒潮、梅雨的天气过程.4.绘图说明锋面气旋结构及各部分天气特征.5.西太平洋副高各部分天气如何?它的季节性移动对我国天气有何影响?6.台风的形成条件有哪些?7.冷性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有何特点?第六章气候的形成1.简述气候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特点.2.太阳辐射在大气上界是如何分布的?3.全球热量交换和水分循环是如何进行的?4.南北半球西风带有何异同?为什麽?65.海洋性与大陆性气候在气温,降水变化上有何异同?6.简述洋流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7.为什麽随海拔高度升高而气温降低?为什麽高山上有积雪?8.为什麽降水随高度升高而增大?是否山地愈高降水就愈多呢?9.简述季风的形成条件和特征.10.绘图说明海陆风,山谷风的特点.11.大气环流是如何影响气候的?12.青藏高原在气候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分析.13.“巴山夜雨”是如何形成的.14.大陆东西岸都濒临海洋,为何气候截然不同?15.气候变暖对地球生态环境有何影响?16.试分析长江流域1998特大洪涝灾害的原因?17.假设太平洋消失,亚洲气候有何变化?18.假设青藏高原消失,中国气候是何样子?19.假设无大气环流,地表气候是何样子?,CH4,H2O,那么地表气候是何样子?20.假设大气组成90%为CO。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题第三章
第三章大气水分一.填空题:1.在常温常压下,大气中的物质只有有三态变化,其他物质由于气温高于其温度,而以形态存在。
2.温度愈高,饱和水汽压,随着温度升高,饱和水汽压按规律迅速。
3.不同温度下的空气,降低同样的温度,高温时的饱和空气凝结水量比低温时。
4.当T= 时,E过冷=E冰。
5.冰晶效应的条件是。
6.大小水滴共存时,产生水汽转移现象的条件是。
7.空气达到过饱和的途径有、。
8.空气冷却的类型有、、。
9、近地面的空气因与冷地面接触而降温到露点以下,如果 >0℃时,则在地面或地面物体凝结成,称为露;如果 <0℃,则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面物体上凝结成称为霜。
10、形成露和霜的条件是的夜晚。
11、霜冻是指在农作物生长季节里,地面和植物表面温度下降到足以引起农作物遭受伤害或者死亡的。
农业上要预防的是而不是霜。
12、出现白霜时,气温比露点温度,即出现也出现。
13、出现黑霜时,气温比露点温度,只有而无。
14、雾凇是形成于树枝上、电线上或其它地物迎风面上的白色疏松的。
根据其形成条件和结构可分为两类:和。
15、雨凇是形成在地面或地物迎风面上的的紧密冰层。
它主要是降到温度低于的地面或地物上冻结而成的。
如果它是由非过冷却雨滴降到冷却得很厉害的地面或地物上而形成的时候,一般这种雨凇很薄而且存在的时间不长。
16、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使水平能见度小于的物理现象。
17、云是指漂浮在空中的,由组成的中的水汽凝结物。
18、下午出现淡积云是的预兆。
19、早上出现浓积云是的预兆。
20、谚语“瓦块云,晒死人”、“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就是指透光高积云或透光层积云出现后,。
21、降水是指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和水,常见的有。
21习惯上把半径小于 um的水滴称为云滴,半径大于 um的水滴称为雨滴。
标准云滴的半径是 um,标准雨滴的半径是 um。
22、使云滴增大的过程主要包括:和。
实际上,云滴的增长是这两种过程同时作用的结果。
气象学水分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水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饱和水汽压(E )( )2、相对湿度(U )( )3、饱和差(d )( )4、露点温度(td )( )5、降水量(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6、农田蒸散()7、降水距平()8、辐射雾()9、低层大气中的水汽,随着高度的升高而()。
()10、蒸发量是指一日内由蒸发所消耗的()。
()11、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温度的日变化()。
()12、使水汽达到过饱和的主要冷却方式有辐射()、接触冷却、()冷却和()冷却。
()13、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多,露点温度越()。
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时,则相对湿度是()。
()14、当气温高于露点温度时,饱和差则等于零。
()()15、相对湿度在一天中,中午最大,早上最小。
()()16、甲地降水相对变率较乙地同时期的相对变率大,说明甲地降水量比乙地多。
()()17、形成露时的露点温度在零上,出现霜时的露点温度在零下。
()()18、当干燥度小于0.99时,为湿润,大于4为干燥。
()()19、当饱和水汽压为8hPa,相对湿度为80%,则水汽压为()。
()A.6.4hPa,B.4.6hPa,C.8.0hPa,D.4.0hPa20、当相对湿度为100%时,则()。
()A.气温高于露点,饱和差=0;B.气温=露点,饱和差大于零;C.气温=露点,饱和差=0; D.气温低于露点,饱和差小于零。
21、中午相对湿度变小,主要因为气温升高,从而使()。
大气中的水分
13
→ 为什么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大?
✓ 温度越高,水分子平均动能越大,单位时间脱出水面的分子越多;只有当水面上水汽密度增大到更大值时, 落回水面的分子数才和脱出水面的分子数相等。
✓ 温度越高,水汽分子平均动能越大,而水汽压是水汽重量及其碰撞器壁的结果,故也随之增大。
2020/12/8
14
2020/12/8
74
积雨云的云底(悬球状云)
2020/12/8
75
积云性层积云:云块较大,呈灰白色、暗灰色,多为条状,顶部具有积云特征。由衰退的积云或积雨云扩展、平衍 而成; 也可由傍晚地面四散的受热空气上升而直接形成。
饱和水汽压判据
eρwRwT
Nn 蒸发未饱和 ?
Nn 动态平衡 饱和
Nn
凝结过饱和
2020/12/8
水 和
水 汽
E e E e
蒸发未饱和 动态平衡 饱和
Ee 凝结过饱和
冰 和 水 汽
Es e Es e
蒸发未饱和 动态平衡 饱和
Es e 凝结过饱和 5
C
• 水相平衡图
O B′
B
→ O点:三相共存点,t0 = 0.0076℃,E0 = 6.11hPa → K点:临界点,tk=374,Ek=2.2×105hPa。
2020/12/8
46
2020/12/8
• 形成辐射雾的有利天气条件是什么?
→ 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 → 天气晴朗少云; → 风力微弱(1—3m/s); → 大气层结稳定。
47
• 形成平流雾的有利天气条件是什么?
→下垫面与暖湿空气的温差较大; →暖湿空气的湿度大; →适宜的风向(由暖向冷)和风速(2~7m/s); →层结较稳定。
【培优分级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3章大气的运动培优练(教师版)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培优练)(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梅雨是指每年大约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宜昌以东的28°N~34°N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个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续阴雨天气。
非正常情况下,有的年份,梅雨期出现“空梅”或“短梅”;有的年份,梅雨期出现“烂梅”(高温高湿,衣物易霉烂,又称“霉雨”)。
梅雨之后的伏旱是一种气象灾害,是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期间的旱象。
伏旱主要发生在中国长江流城及江南地区。
据此完成第1~2题。
1.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烂梅”诱发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A.冷锋南下速度快,降水过多B.雨季持续时间长,降水过多C.暖锋北上速度快,降水过少D.准静止锋移动快,降水过少2.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期的主要天气特征是()()A.寒冷干燥B.高温多雨C.炎热干燥D.温暖湿润答案:1.B 2.C解析:1.据材料可知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烂梅”指的是高温高湿,降水延续时间较长,衣物易霉烂,B正确。
梅雨期是由江淮准静止锋造成的,AC错误。
梅雨期准静止锋若移动速度快,则降水过少将会导致“空梅”或“短梅”现象,D错误。
故选B。
2.伏旱期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此季节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强,因此其主要天气特征表现为炎热干燥,C正确,BD错误。
寒冷干燥一般描述北方天气,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温和,A错误。
故选C。
下图为某地锋面气旋局部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3~4题。
3.此时()A.甲、丙两地多阴雨天气B.乙地气温高于甲地C.丙、丁两地气流下沉D.丁地风力大于乙地4.甲地当前的风向可能为()①东北风②西北风③东南风④西南风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3.D 4.D解析:第3题,冷锋箭头指向为冷气团移动方向。
读图可知,乙、丁主要吹偏南风,且受地形影响大,丁处于峡谷,风力受狭管效应影响而加剧;乙地南部山脉对偏南风有阻挡作用,故丁地风力大于乙地。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习题
第三章大气中的水分一、名词解释题:1. 饱和水汽压(E):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水汽压。
2. 相对湿度(U):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3. 饱和差(d):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
4. 露点温度(td ):在气压和水汽含量不变时,降低温度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5. 降水量: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累的水层厚度。
6. 干燥度:为水面可能蒸发量与同期内降水量之比。
7. 农田蒸散:为植物蒸腾与株间土壤蒸发的综合过程。
8. 降水距平:是指某地实际降水量与多年同期平均降水量之差。
9. 降水变率=降水距平/多年平均降水量×100%10. 辐射雾:夜间由于地面和近地气层辐射冷却,致使空气温度降低至露点以下所形成的雾。
11.露点12.水分临界期13. 农田蒸散:为植物蒸腾与株间土壤蒸发的综合过程。
14. 冰晶效应:是指在温度低于0℃时,由于平冰面的饱和水汽压低于平水面的饱和水汽压,对水面还未饱和的水汽压来说冰面已达到饱和,此时在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条件下,水滴将不断蒸发而冰晶将不断增长的现象。
15.二、填空题:1. 低层大气中的水汽,随着高度的升高而(1)减少。
2. 蒸发量是指一日内由蒸发所消耗的(2)水层厚度。
3.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温度的日变化(3)相反。
4. 使水汽达到过饱和的主要冷却方式有(4) 辐射冷却、接触冷却、(5)混合冷却和(6)绝热冷却。
5. 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多,露点温度越(7) 高。
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时,则相对湿度是(8) 100%。
6.根据土壤含水量由多到少,可将土壤蒸发速率分为三个阶段:、、三个阶段。
7.达到过饱和状态的途径:一是增加大气中的,二是使含有一定量水汽的空气。
8.饱和差等于零时,相对湿度等于_____。
9. 饱和水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_升高(增大)_。
10.当水汽压不变时,相对湿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降低(减小)_。
大气水试题
图6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完成27~29题。
(安徽2015)27.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A.反气旋频繁过境B.受沿岸寒流影响C.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D.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图2示意某区域某年气候要素的逐月变化。
读图完成3、4题。
(福建2015)3.造成4-6月蒸发量逐月上升的主要原因是①气温上升②降水量增多③风力增大④云量减少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4.该区域当年水分累积亏损最为严重的月份是月月月月2.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
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广东2015)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C.地球外表长波辐射增强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
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
图3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
完成7、8题。
7.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A.云量B.海拔C.下垫面D.正午太阳高度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
图2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
据材料答复3、4题。
2015四川3. 以下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A. 福建沿海B. 黄海沿岸C. 准噶尔盆地D. 柴达木盆地4. 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A. 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B. 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C. 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显著D. 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图4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答复7、8题。
2015四川7.该城市可能位于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N 附近大陆西岸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N 附近大陆东岸 8.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读2015年5月某日12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1,单位:百帕〕,答复1、2题。
2015天津1.此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的地点是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章节复习与测试》_120
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这会引起热力环流。
分析回顾热力环流原理
假设地面受热均匀,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等压面平行于地面,这是最基本的规律。
但由于地面冷热不均,会使得等压面发生弯曲:高压凸向高处,低压凸向低处。
高空气压状况与近地面相反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热力环流原理应用【问题探究2】展示李商隐诗《夜
雨寄北》,为什么“巴蜀之地多夜
雨”
小组讨论并分享,巴蜀之
地多夜雨的原因。
创设情境,唤醒
旧知,激发思维,
深化理解
【知识应用1】海边看日出,想要
拍下唯美的照片,却被肆虐的“海
风”吹乱了头发,凹不好造型,为
什么?
小组讨论并分享,思考日
出时海边拍照的正确做法
创设情境,加深
对热力环流的理
解,及知识应用
能力。
【知识应用2】城市布局有污染的
企业需要注意什么?绿化带应如
何布局?
思考回答
典例剖析热力环流的判断与应用阅读思考作答知识深化理解,培养读图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各种案例情境,梳理回顾了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大地具有保温作用。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但是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
由于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以及下垫面性质差异,使得地表存在冷热差异,这会引起热力环流,这是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大气的水平运动就是风,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复习风的有关知识。
作业布置梳理笔记,完成相应校本作业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新教材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单元检测第三章大气的运动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素养检测(三)(第三章)(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2021·浙江联考)饱和湿度是表示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量,超过饱和湿度,水蒸气就会凝结变成水滴。
读不同气温时的饱和湿度图(图中“⚪”数量的多少示意水汽含量的高低)。
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随气温升高,饱和湿度变大B.随气温升高,水汽更易凝结C.随气温下降,降水概率变小D.随气温下降,水汽四散逃逸2.某冷锋过境时没有产生降水,其原因可能是( )A.冷气团温度过低B.冷气团水汽含量少C.暖气团气压偏低D.暖气团水汽含量少【解析】1选A,2选D。
第1题,据图可以看出随气温升高,饱和湿度变大;随气温升高,空气湿度达到饱和需要的水汽更多,水汽更难凝结;随气温下降,空气更易达到饱和,利于水汽凝结,降水概率变大;随气温下降,空气更易达到饱和,原有水汽会凝结。
第2题,某冷锋过境时,暖气团被迫上升,随着气温下降,空气饱和湿度下降,但由于暖气团水汽含量少,空气仍未达到饱和,因此难以出现降水。
下图为某年某月地面天气形势图。
读图,完成3、4题。
3.从天气的角度考虑,此日下列各地最适宜人们骑车出行的是 ( )A.乌鲁木齐B.兰州C.哈尔滨D.沈阳4.假设图中两锋面移动速度约为300千米/天,则未来两天,天气变化最接近的两个城市是( )A.兰州、广州B.广州、西安C.南昌、台北D.南昌、西安【解析】3选C,4选B。
第3题,根据等压线的疏密关系判断此日哈尔滨风力最小,故相比较最适宜骑车出行。
第4题,图中两锋面为冷锋,且锋面移动速度为300千米/天,选项各城市中,广州和西安都位于锋前,未来两天的天气变化最接近。
2019年7月27日,黑龙江省黑河市出现“断崖式”降温,人们纷纷穿起棉袄御寒,三伏天过出了初冬的感觉;同一天,位于长江与汉江交汇处的湖北省武汉市,酷热难熬,完全处于“烧烤”状态。
202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大气运动与地球上的水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3高考地理—大气运动一、选择题下面甲为南昌附近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乙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
完成下面小题。
1.乙图中()A.①能量大部分被大气所吸收B.②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C.③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D.④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2.照片拍摄季节,南昌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大棚。
照片拍摄的时间以及这样做的目的分别是()A.7~8月,削弱①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B.10~11月,阻挡②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12~次年1月,增加③以提高土壤的温度D.6~7月,增强④以降低白天大气的温度【答案】1.D2.A【解析】1.据图可知,①表示太阳辐射,大气通过吸收、反射、散射对其进行削弱,其中太阳辐射的一少部分被吸收,A项错误;②是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B项错误;③表示大气逆辐射,弥补地面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并非只在夜晚起保温作用,C错误;④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那部分大气辐射(大气辐射属于长波辐射),故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D项正确。
故选D。
2.7~8月,正值南昌市伏旱天气,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覆盖黑色尼龙网,可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的蒸腾,A项正确;阻挡②可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但没有必要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B错。
覆盖黑色尼龙网,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不利于土壤温度的提高,C错。
④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那部分大气辐射,其多少较为稳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无法增强④,D错。
故选A。
地表反照率反映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能力。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
下图为该沙漠某月26日-28日降雪前后地表反照率日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巴丹吉林沙漠出现降雪最可能在()A.1月28日B.4月27日C.10月26日D.12月27日4.下列有关地表反照率的大小排序正确的是()A.雪后晴天>雪前晴天>雪天B.雪天>雪后晴天>雪前晴天C.雪后晴天>雪天>雪前晴天D.雪前晴>雪后晴天>雪天5.被稳定积雪覆盖的巴丹吉林沙漠地温会偏高一些的原因主要是()A.沙子反射地面辐射少B.积雪减少地面辐射散失C.沙子吸收太阳辐射多D.积雪吸收大气辐射较多【答案】3.D4.C5.B【解析】3.可通过三条曲线大致确定月份,当地表反照率存在,从图中曲线可知,这三天的昼长都小于12小时,为昼短夜长即北半球冬半年。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水》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水》练习题及答案答题要求:1、本试卷满分100分;2、答题时间90分钟,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辐射逆温经常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强烈,热量散失较快,因而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
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三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及逆温层顶高度示意。
完成下面小题。
1.三个时段中,甲时段大气逆温层厚度最大的原因是()A.大气辐射强B.地面温度低C.地面辐射强D.大气逆辐射强2.乙时段下部逆温层转为非逆温层的原因可能是()A.地面辐射消失B.太阳辐射减弱C.地面持续升温D.大气辐射减弱3.丙时段可能在()A.日出前后B.上午C.正午D.夜间现代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氮气和氧气,但地球早期大气的成分却主要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
现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臭氧含量很少,但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4.现代大气中的氧气,其主要来源一般认为是()A.二氧化碳被微生物分解B.生物分解有机物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火山喷发5.干洁空气中,二氧化碳的特征是()A.约占大气总重量的0.038%B.25km以下的干洁空气中含量最高C.在地球不同地区分布不均匀D.是地球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元素某中学生进行植被对水循环影响的模拟试验,设计如下:准备两块搓衣板,如图放置在盆中,其中一块铺上干毛巾,分别从上面淋上相等数量的水,并观察实验结果,完成下面小题。
6.与无毛巾的搓衣板相比。
有手巾的搓衣板()A.水流量较大B.水流速度较快C.蒸发量较小D.盆底存水较少7.如果没有毛巾的搓衣板表示为被破坏后的山地,推测在同等降水条件下,该山地与植被破坏前相比较()A.林木蒸腾量增加B.下渗量增加C.地下径流增加D.地表径流增加长江入海口海域的盐度随季节变化。
不同深度盐度差异影响海水垂直运动,垂直盐度差越大,海水垂直运动越强烈。
下图是长江入海口海域不同深度海水盐度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章节复习与测试》_62
课题名称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高考考纲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
考纲解读结合人们身边的地理现象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考查形式选择题为主,综合题为辅。
重点难点运用图表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
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考点整合】请回顾教材,在课前完成本部分,如有疑惑点可写在留言板上待课堂解答。
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由上图得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可归纳如下:过程具体过程过程一:太阳波辐射的少部分受大气作用(大气吸收等),绝大部分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
过程二:地面增温后形成辐射(波辐射),大部分热量被大气吸收,使大气增温。
过程三:大气增温后形成辐射(波辐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作用。
⑴大气最根本的能量来源:2、两个来源⑵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留言板:我的疑惑:考点小结:2、2、3——2个来源、2个作用、3个过程过程一过程二过程三【典例分析】1.电视剧《闯关东》中,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A.增强①辐射B.增强③辐射C.增强⑤辐射D.改变⑤辐射的方向2. 运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说明“我国北方冬季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的原理。
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被大气削弱的很少,大部分可以穿越薄膜使地面增温,而地面长波辐射出不去,大棚内热量不易散失,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提高大棚内的温度。
【考场演练】(2016青岛一模) 表1为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据表完成下题。
导致表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形成的主要原因()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②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③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④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A. ①④B. ②③C. ③④D. ①②【考点整合】请回顾教材,在课前完成本部分,如有疑惑点可写在留言板上待课堂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大气中的水分一、名词解释题:1、饱与水汽压(E):空气中水汽达到饱与时的水汽压。
2、相对湿度(U):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与水汽压的百分比。
3、饱与差(d):同温度下饱与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
4、露点温度(td ):在气压与水汽含量不变时,降低温度使空气达到饱与时的温度。
5、降水量: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未经蒸发、渗透与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累的水层厚度。
6、干燥度:为水面可能蒸发量与同期内降水量之比。
7、农田蒸散:为植物蒸腾与株间土壤蒸发的综合过程。
8、降水距平:就是指某地实际降水量与多年同期平均降水量之差。
9、降水变率=降水距平/多年平均降水量×100%10、辐射雾:夜间由于地面与近地气层辐射冷却,致使空气温度降低至露点以下所形成的雾。
11、露点12、水分临界期13、农田蒸散:为植物蒸腾与株间土壤蒸发的综合过程。
14、冰晶效应:就是指在温度低于0℃时,由于平冰面的饱与水汽压低于平水面的饱与水汽压,对水面还未饱与的水汽压来说冰面已达到饱与,此时在水滴与冰晶共存的条件下,水滴将不断蒸发而冰晶将不断增长的现象。
15、二、填空题:1、低层大气中的水汽,随着高度的升高而(1)减少。
2、蒸发量就是指一日内由蒸发所消耗的(2)水层厚度。
3、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温度的日变化(3)相反。
4、使水汽达到过饱与的主要冷却方式有(4) 辐射冷却、接触冷却、(5)混合冷却与(6)绝热冷却。
5、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多,露点温度越(7) 高。
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与时,则相对湿度就是(8) 100%。
6、根据土壤含水量由多到少,可将土壤蒸发速率分为三个阶段: 、、三个阶段。
7、达到过饱与状态的途径:一就是增加大气中的,二就是使含有一定量水汽的空气。
8.饱与差等于零时,相对湿度等于_____。
9、饱与水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_升高(增大)_。
10、当水汽压不变时,相对湿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降低(减小)_。
11、农田蒸散就是由__植物蒸腾_与___土壤蒸发_组成。
12、水汽达到过饱与状态的途径:一就是增加大气中的_水汽含量_,二就是使含有一定量水汽的空气__降低温度_。
13、云滴的增长过程有两种,即凝结(凝华)增长与_碰并增大_。
14、空气冷却的方式可归纳为四种:辐射冷却、绝热冷却、接触冷却与混合冷却。
15、按云的成因可将云分为积状云(对流云)、层状云(滑升云)与波状云(波动云)。
16、水分就是作物光合作用合成__有机质的原料。
17、作物的水分临界期较短的作物与品种适应不良水分条件的能力_强(较强)_。
18、一般植物水分临界期为_花芽分化旺盛时期_。
三、判断题:1、当气温高于露点温度时,饱与差则等于零。
错2、相对湿度在一天中,中午最大,早上最小。
错3、甲地降水相对变率较乙地同时期的相对变率大,说明甲地降水量比乙地多。
错4、形成露时的露点温度在零上,出现霜时的露点温度在零下。
对5、当干燥度小于0、99时,为湿润,大于4为干燥。
对6、、只要空气温度降低到露点以下,空气中就有凝结现象发生。
错7、水溶液浓度越大,水分蒸发速率越小。
错8、土壤含水量较大时,土壤结构越疏松土壤蒸发越强。
对9、四、选择题:1、当饱与水汽压为8hPa,相对湿度为80%,则水汽压为(①)。
①6、4hPa,②4、6hPa,③8、0hPa,④4、0hPa2、当相对湿度为100%时,则(③)。
①气温高于露点,饱与差=0;②气温=露点,饱与差大于零;③气温=露点,饱与差=0;④气温低于露点,饱与差小于零。
3、中午相对湿度变小,主要因为气温升高,从而使(②)。
①e增大,E不变;②E比e更快增大③E减小,e更快减小;④蒸发量增大,E降低。
4、四川地区裸地上空相对湿度日变化()。
A与空气温度日变化相同就是单峰型B为双峰型曲线C与空气温度日变化相反就是倒单峰型D为不规则曲线5、( )指的就是植物蒸散消耗单位重量的水分所制造得的干物质重量。
A蒸腾系数B蒸腾效率C水分利用率D水分有效利用率6、比较A、B两地区8月份,降水量多年变化情况时,应采用()。
A绝对变率B相对变率C平均绝对变率D平均相对变率7、“麦收隔年墒”指的就是()。
A在生长季里降水时期比较适宜B降水量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较大C降水后效应D在生长季里降水强度比较适宜8、露点温度表示(C )。
A、潮湿地面温度B、空气湿度C、饱与湿空气温度D、未饱与湿空气温度9、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到饱与时(A)。
A、露点温度与干球温度相等B、相对湿度较大C、绝对湿度与水汽压数值相等D、实际水汽压较大10、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距离饱与程度远近的湿度参量就是(C )。
A、绝对湿度B、水汽压C、相对湿度D、露点温度11、表示空气中实际水汽含量多少的湿度参量就是(D)。
A、温度露点差B、饱与差C、相对湿度D、露点温度12、当空气处于未饱与状态时,气温与露点温度的关系为(C)。
A、T<T dB、T=T dC、T>T dD、两者无关13、相对湿度大小随温度升高(A )。
A、减小B、增大C、不变D、先减小后增大14、饱与水汽压表示(C)。
A、空气的潮湿程度B、空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分压力C、空气中能含水汽的最大限度D、空气中水汽的含量15、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距离饱与程度远近的湿度参量有(B、E、F )。
A、绝对湿度B、相对湿度C、水汽压D、露点温度E、饱与差F、温度露点差16、表示空气湿度的物理量可分为两类(B、D)。
A、一类为空气中水汽的分压力,如饱与水汽压、最大水汽压B、一类为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如绝对湿度、水汽压C、一类为空气温度高低,如露点温度、温度露点差D、一类为空气中水汽含量距饱与程度,如相对湿度、饱与差E、一类为降水变率,如相对变率、绝对变率17、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少的物理量有(A、B、C)。
A、绝对湿度B、水汽压C、露点温度D、相对湿度E、饱与差18、饱与水汽压(A、C )。
A、随温度升降的改变量,在高温时比低温时大些B、随大气中水汽的增加而迅速增大C、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D、可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距饱与的程度E、可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含量19、潮湿土壤水分蒸发主要决定于(D )。
A、土壤湿度B、空气湿度C、土壤质地D、土壤温度20、干燥度就是以某-地区同期的( B )与(D)的比值来表示。
A、蒸发量B、水面可能蒸发量C、蒸散量D、降水量21、大气中凝结核的存在( B),促进水汽凝结。
A、使水汽的饱与水汽压增大B、使水滴曲率增大C、对水汽分子具有吸引力D、使温度露点差增大22、形成露与霜的有利天气条件就是(C)。
A、有云的夜晚B、有风的夜晚C、晴朗有微风或无风的夜晚D、地面有效辐射小的夜晚23、霜冻对作物的危害主要就是(C)。
A、结霜B、结霜加低温C、低温D、高湿24、冰雹在气流(D)过程中形成。
A、上升B、下降C、稳定不动D、反复升降25、饱与水汽压(E)与蒸发面性质与形状的关系就是(D)。
A、纯水面的E比冰面小B、溶液面的E比纯水面大C、平面的E比凹面小D、小水滴的E比大水滴大26、山坡雾就是由于(D)冷却而产生的。
A、辐射冷却B、接触冷却C、混合冷却D、绝热冷却27、地面凝结物雾凇与雨凇就是由于(B)冷却而产生的。
A、辐射冷却B、接触冷却C、绝热冷却D、混合冷却28、地面凝结物露与霜就是由于(A)冷却而产生的。
A、辐射冷却B、接触冷却C、绝热冷却D、混合冷却29、“深山云雾产好茶”就是由于雾削弱了太阳辐射中的( C)。
A、红外线B、可见光C、紫外线D、红橙光30、露就是因夜间地面与地面上物体表面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或物体表面的空气温度降到( C)以下时,在地面或物体表面上所产生的凝结物。
A、零度B、一定温度C、露点温度D、地面温度31、高积云属于(B )云系。
A、层状云B、波状云C、积状云D、滑升云32、积雨云属于(B)云系。
A、滑升云B、积状云C、波状云D、层状云33、雨层云属于(A)云系。
A、滑升云B、积状云C、波状云D、对流云34、云与雾的主要区别就是(A、B、D)。
A、雾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比云大B、雾与地面接触而云底距地面有一定高度C、雾内的水汽含量比云多D、雾对水平能见度的影响比云大E、雾具有夜晚生成,白天消散的日变化,而云在一天的任何时间均可形成35、降水形成的主要宏观条件就是(C、D )。
A、云底高度高B、云下的湿度低C、较强的上升气流D、充足的水汽输送36、农作物在其各个生育阶段中对水分的要求就是不同的,对水分的敏感程度也就是不同的,由于水分的缺乏或过多,对作物(D)影响最大的时期叫做作物的水分临界期。
A、、光合作用B、对茎、叶的生长C、产量D、发育速度37、五、简答题:1、何谓降水变率?它与旱涝关系如何?答:降水变率=降水距平/多年平均降水量×100%。
它表示降水量变动情况,变率大,说明该地降水量距平均值的差异大,即降水量有时远远超过多年的平均值,这样就会出现洪涝灾害;相反,有时降水量远远少于平均降水量,则相应会出现严重缺水干旱。
2、相对湿度的日、年变化规律如何?答: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相反。
最大值出现在凌晨,最小值出现在14~15时。
年变化一般就是冬季最大,夏季最小。
但若受海陆风及季风影响的地方,其日、年变化,有可能与气温相一致。
3、影响农田蒸散的主要因子就是什么?答:有三方面:(1)气象因子。
包括辐射差额、温度、湿度与风等; (2)植物因子。
包括植物覆盖度、植物种类、生育状况等; (3)土壤因子。
包括土壤通气状况、土壤含水量、土壤水的流动情况等。
4、为什么相对湿度与气温日变化趋势相反?答:相对湿度f =(e/E)×100% 。
(1分)气温升高时,虽然地面蒸发加快,水汽压增大,但这时饱与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得更多些,使相对湿度反而减小。
(2分)同样的道理,在气温降低时,水汽压减小,但就是饱与水汽压随温度下降得更多些,使相对湿度反而增大。
(2分)5、相对湿度的年变化、日变化有哪些规律?答: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相反,最大值出现在清晨,最低值出现在午后,滨海地区例外。
(2分)年变化:一般与气温的年变化相反,温暖季节f小,寒冷季节f大。
在季风盛行地区,由于夏季风来自海洋,冬季风来自大陆,因此最大值出现在夏半年的雨季或雨季之前,最小值出现在冬季。
(3分)6、简述土壤蒸发的三个阶段。
答:第一阶段:当土壤潮湿时,蒸发在土表进行。
下层水分沿毛细管上升到土表蒸发。
速率与水面近似相等,强度决定于土温、饱与差、风等气象因子。
(1分)第二阶段:土表变干(含水量<70%),形成干涸层。
水分在土壤中蒸发后,沿孔隙、毛细管扩散到土表。
速率比水面减小,主要决定于土壤中的含水量。
(2分)第三阶段:土壤表层变得非常干燥时,土壤内毛细管的供水作用停止,蒸发仅在深层进行,水汽沿孔隙扩散到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