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大气中的水分习题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检测(含答案)

高一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检测(含答案)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综合训练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0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当大气中的云量或水汽含量增加时()①箭头f可能增强②箭头e可能增强③箭头c可能增强④箭头a可能减弱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晚秋晴朗的夜晚,箭头b减弱,霜冻出现机会多B.人造烟雾使箭头c增强,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C.月球因箭头c、f、d减弱,故昼夜温差大D.大气对箭头a和b几乎是透明的图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所示大气垂直分层可能位于()A.热带B.北温带C.北寒带D.南寒带4.关于图中各垂直分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A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B.B层无云雨天气,适合航空飞行C.C层大气密度为各层中最大D.C层中的臭氧层是“地球生命保护伞”根据大气的热力作用,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选项中A、B、C、D位于同一纬度,其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A.B.C.D.6.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列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A.B.C.D.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高层大气8.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A.位于地球大气的最外层B.极光现象出现在该层C.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D.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9.影响大气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B.地面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C.高山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D.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探空气球是人类研究大气的重要工具,在气象学发展和天气预报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图示意某探空气球在3000米高空连续5日随风水平漂移路径,图中数字①-⑤所指的黑点分别为第1日至第5日每日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且m、n两点与探空气球位处同一高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11.探空气球运行期间,m、n两点的气压值相比()A.m>n B.m<n C.m=n D.无法确定12.探空气球运行期间,若气压变化是热力原因所致,则m点与地面之间在垂直方向上的气流运动状况最可能是()A.垂直下沉B.垂直上升C.稳定不动D.湍流运动大气净辐射值是指大气吸收的辐射能与输出的辐射能之差。

气象学与气候学思考题

气象学与气候学思考题

气象学与气候学思考题第一章引论1.气候系统气候系统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体系。

2.大气圈可分为哪些层?对流层有何重要特征?大气圈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对流层的特征: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②垂直对流运动显著。

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

3.什么叫露点、降水、降水量?①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下,使空气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简称露点(T d)。

其单位与气温相同。

②降水是指从天空降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包括雨、毛毛雨、雪、雨夹雪、霰、冰粒和冰雹等(但露不属于降水)。

③降雨量是指降水落到地面后(固态降水则经融化后),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边面上积聚的深度,降水量以毫米为单位。

4.写出干空气状态方程并阐明其意义。

①干空气状态方程为P=pR d T,其中第二章大气的热能与温度1.什么叫太阳常数?就日地平均距离来说,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cm2面积内,1分钟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称太阳常数,用I0表示,多取I0=1370W/m2.2.什么叫太阳辐射光谱?其能量是如何分布的?①太阳辐射中辐射能按波长分布,称为太阳辐射光谱。

②太阳辐射能量主要分布在在可见光区,占太阳辐射总量的50%,其次是红外区,占总能量的43%,而紫外区的太阳辐射能很少,只占总能量的7%。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方式有哪几种?为何雨后天晴时的天空特别蓝?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方式有吸收、散射、反射三种。

②雨后天晴时的天空特别蓝是因为空气中杂质、水汽等凝结物少,基本上是属于分子反射,而太阳辐射中青蓝色波长较短,容易被大气散射。

4.为何有云的夜晚气温比较高?有云的夜晚气温比较高是因为云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并且能反射回地面,也就是大气的逆辐射,因此,当天空有云,特别是浓密的低云时,逆辐射就更强了。

5.写出泊淞方程,并说明其物理意义。

第三章 水分

第三章 水分

水汽含量不变,e不变:温度 E r
饱和差( d )
定义: 同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
d = E - e
反映空气的潮湿程度。 影响因子: 水汽含量、温度 温度不变,E不变:水汽含量 e d 水汽含量不变,e不变:温度 E d
露点温度( Td )
定义: 对于含有水汽的湿空气,在不改变气压和水汽含量的 情况下,降低温度而使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三、植物蒸腾
植物蒸腾 植物通过其表面(主要是叶面气孔)将体内的水分以气 态形式扩散到体外的过程,称为植物蒸腾。 影响因素 气象因子;土壤湿度;植物生理结构和类型
四、农田蒸散
农田蒸散 农田中,作物蒸腾与株间土壤蒸发的综合过程称农田蒸散。 影响因子
气象因子、植物因子、土壤因子。
第三节
一、凝结条件
凝结发生的条件
1000M<H<2000M
属 简写 Cu Cb
中云
2000M<H<6000M
高云
H>6000M
层积云 层云 雨层云 碎层云 碎雨云 高层云 高积云 卷云 卷层云 卷积云
Sc St Ns Fs Fn As Ac Ci Cs Cc
第四节
一、降水的形成
降水
充分的水汽供应和空气的绝热上升运动。 凝结增长 凝结过程
饱和差 d>0
D=0 D&T=Td T<Td
e<E
e=E e>E
过饱和
二、空气湿度的时间变化
绝对湿度的时间变化 日变化 单波型(海洋型) 温度日变化小的潮湿地区
e
14时
影响因子:蒸发强度
日出前 时间
双波型(大陆型)
e
10时 22时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

降水及阵性降水。
雨层云
Ns
中 云 高层云 <6000m 高积云
As 由水滴和冰晶组成, Ac 可降水或变
雨层云。
卷云 高云
卷层云
Ci Cs
由冰晶组成,一般 不产生降水。
云的结构
◆ 云量的观测
——天空被云遮蔽的程度叫云量,以0 ~ 10 的 成数表示。云量的多少与纬度、海陆分布、大 气环流等因素有关。 晴天:0~3; 少云:3 ~ 5;多云:6~ 8; 阴天:9 ~ 10 。
的压力,用 E 表示,其单位与水汽压相同。 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
低而减小。 不同气温下的饱和湿度
气温(℃)
水蒸气压力 (mmHg)
水蒸气量 (g/m3)
0
4.58
4.58
5
6.54
6.81
10
9.21
9.42
15
12.79
12.85
20
17.54
17.32
4、相对湿度
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 水汽压之比的百分数,用 f 表示,即:
蒸发受气象因子和地理环境影响。蒸发面温度 越高,蒸发越快、蒸发量越大。蒸发量变化与 气温变化基本一致,即每天午后最大日出前最 小;夏季大冬季小;海洋大、大陆小。
蒸 发 面 的 影 响
地理纬度的影响
4、凝结及其条件
——空气中水的凝结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空气要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 ◆要有凝结核。
蒸发、融解、升华——吸收潜热; 凝结、冻结、凝华——释放潜热。
例如: 常温下,水的蒸发潜热为 L = 2497 J , 即蒸发 1 g 水需要消耗 2497 J 的热量; 与此相反, 1 g 水冻结成冰则可释放出 334.7 J 热量。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1~8章全)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1~8章全)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作业习题解答第一章 概 论1.1 解:按1mol 干空气计算,空气中各组分摩尔比即体积比,故n N2=0.781mol ,n O2=0.209mol ,n Ar =0.00934mol ,n CO2=0.00033mol 。

质量百分数为%51.75%100197.2801.28781.0%2=⨯⨯⨯=N ,%08.23%100197.2800.32209.0%2=⨯⨯⨯=O ;%29.1%100197.2894.3900934.0%=⨯⨯⨯=Ar ,%05.0%100197.2801.4400033.0%2=⨯⨯⨯=CO 。

1.2 解:由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查得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如下:SO2:0.15mg/m 3,NO2:0.12mg/m 3,CO :4.00mg/m 3。

按标准状态下1m 3干空气计算,其摩尔数为mol 643.444.221013=⨯。

故三种污染物体积百分数分别为: SO 2:ppm 052.0643.44641015.03=⨯⨯-,NO 2:ppm 058.0643.44461012.03=⨯⨯- CO :ppm 20.3643.44281000.43=⨯⨯-。

1.3 解:1)ρ(g/m 3N )334/031.1104.221541050.1N m g =⨯⨯⨯=--c (mol/m 3N )3334/1070.6104.221050.1N m mol ---⨯=⨯⨯=。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为1.031×10×3600×24×10-3kg=891kg1.4 解:每小时沉积量200×(500×15×60×10-6)×0.12g μ=10.8g μ1.5 解: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4 (1-1),取M=2102369.0105.19102.22102422=⨯⨯⨯==--∝O p p M Hb O COHb , COHb 饱和度%15.192369.012369.0/1/222=+=+=+=Hb O COHb Hb O COHb Hb O COHb COHb CO ρ1.6 解:含氧总量为mL 960100204800=⨯。

气象学与气候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天水师范学院

气象学与气候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天水师范学院

第一章测试1.大气中的水分可以发生()的相变。

A:气态。

B:分子态。

C:固态。

D:液态。

答案:ACD2.干洁空气的成分不包括()。

A:氮气B:固体杂质C:氧气D:水汽答案:BD3.空气接近饱和或远离饱和的湿度表示方法包括;()A:饱和差。

B:绝对湿度。

C:露点。

D:相对湿度。

答案:ACD4.关于空气温度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比湿随气温上升而减小;B:水汽压的大小与空气体积变化无关;C: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多,饱和差越小D:露点温度愈高,露点差愈小,空气愈干燥。

答案:B5.当干球温度t=15℃,露点温度T d=-2℃时表示空气()。

A:空气中水汽远离饱和B:比较干燥C:比较湿润D:空气中水汽接近饱和答案:A6.在大气组成成分中,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平流层增温的气体成分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臭氧答案:D7.饱和水汽压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大。

()A:错B:对答案:B8.干洁空气中N是合成氨的基本原料,同时可冲淡O2,使空气氧化作用不过于激烈。

()A:错B:对答案:B9.平流层内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A:错B:对答案:A10.相对湿度是不可以由仪器直接测得的,因为湿度的各种表示量在观测以后均需查湿度查算表。

()A:错B:对答案:A第二章测试1.关于辐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吸收率、反射率和透射率之和为1。

B:在一定波长一定温度下,一个物体的吸收率等于20%,在同温度同波长下其放射率为30%。

C:投射至物体上的辐射能够被物体全部吸收。

D:黑体的总放射能力与它本身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答案:AD2.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方式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A:反射B:散射C:透射D:吸收答案:ABD3.关于气层的稳定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单位质量空气块,上升一定距离后,若其密度比周围的空气层密度大,说明气层稳定。

B:当单位质量空气块,上升一定距离后,若其密度比周围的空气层密度小,说明气层稳定。

大气中水分

大气中水分

三、空气湿度的垂直分布
通过蒸发(蒸腾)作用,水汽进入大气,随空气的垂
直运动向上输送,高度高愈度高愈,水高汽:愈少,因此,在对流层 中水汽压和绝对湿度水随高汽度含的量升减高小而减小。
从地面上升到1实.5~际2水.0汽Km高压度减处小,e就减小到近地面 的1/2左右,5Km处约绝为近对地湿面度的减1/小10。相对湿度随高度的 分 随布高比度较 增复加杂而,减相难小对以,湿用气简温度单随?的高?规度?律增?说加明而?。降?这低是,因使为饱水和汽水压汽
土壤的坡度、坡向等有关。
4、抑制土壤水分蒸发的措施: 根据土壤水分蒸发所处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
第一阶段:松土以切断土壤毛细管 第二阶段:镇压结合中耕松土 第三阶段:考虑灌溉措施
三、植物蒸腾 通过植物体表蒸发水分的过程称为蒸腾
(transpiration)。
蒸腾主要是通过叶片气孔来实现的。
蒸腾速度主要取决于三个基本条件:小气候条 件、植物的形态结构、植物的生理类型。
一、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及其表示方法
(一)水汽压(e)---- hPa(百帕)
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分压强叫水汽压 (vapour pressure)。
水汽压的大小和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有关, 当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多时,水汽压就相应地增大, 反之,水汽压减小。所以,用水汽压的大小可表示 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
一、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及其表示方法
饱和水汽密度也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 由于绝对湿度的直接测量比较困难,而水汽压 值简单易测,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常用水汽压代 替绝对湿度。
一、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及其表示方法
(四)相对湿度(r)--天气预报湿度的指标
空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百分

气象学复习题

气象学复习题

气象学复习题第三章大气圈与气候系统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热能1、什么是干洁空气?〔P82〕通常把除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简称干空气。

2、什么是一个大气压?〔P86〕气象学把温度为0℃、纬度为45°的海平面气压作为标准大气压,称为1个大气压,相当于1013.25 hPa。

3、气压随高度的变化与气温和气压条件的关系。

(P87)气压随高度的实际变化与气温和气压条件有关。

从下表3-3可以看出:①在气压相同条件下,气柱温度愈高单位气压高度差愈大,气压垂直梯度愈小,即暖区气压垂直梯度比冷区小;②在相同气温下,气压愈高单位气压高度差愈小,气压垂直梯度愈大。

因此,地面高气压区,气压随海拔上升而很快降低,上空往往出现高空低压。

地面暖区气压常比周围低,而高空气压往往比同高度的邻区高;地面冷区气压常比周围高,而高空气压往往比周围低。

4、什么是“标准大气”?〔P90〕人们根据高空探测数据和理论,规定了一种特性随高度平均分布的大气模式,称为“标准大气”或“参考大气”。

标准大气模式假定空气是干燥的,在86km以下是均匀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为28.9644kg/kmol,且处于静力学平衡和水平成层分布。

5、太阳辐射能由哪些组成?〔P91〕太阳辐射能主要是波长在0.4一0. 76 um的可见光,约占总能量的50%;其次是波长大于0.76 um的红外辐射,约占总辐射能的43%;波长小于0.4 um的紫外辐射约占7%。

6、什么是太阳辐射强度?〔P91〕表示太阳辐射能强弱的物理量,即单位时间内垂直投射在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称为太阳辐射强度。

7、什么是太阳常数?〔P91〕×108 km〕上,大气顶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上每分钟接受的太阳辐射称为太阳常数〔用S0表示〕。

8、为什么天空有时候是蔚蓝色的,有时候又是灰白色的?〔必考〕〔P91-92〕散射和反射作用受云层厚度、水汽含量、大气悬浮微粒粒径和含量的影响很大。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大气习题(2,3,5,6)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大气习题(2,3,5,6)

相关知识点:
T ( P ) RCp ( P )0.288 -泊松方程
T0 P0
P0
第五章 习 题
5.5 根据对某旋风除尘器的现场测试得到:除尘器进口的气流 量为10000 mN3/h,含尘浓度为4.2g/mN3 ,除尘器出口的气体流 量为12000 mN3/h ,含尘浓度为340mg/mN3,试计算该除尘器 的处理气体流量、漏风率和除尘效率 (分别按考虑漏风和不考虑漏风两种情况计算)。 解:处理气体流量:
4~5
5~6
6~8 8~10 10~12 20~30
99.63% 99.20% 99.20% 99.33% 99.38% 99.30%
100.00% 99.00% 98.00% 97.00% 96.00% 95.00% 94.00% 93.00%
<0.60.6-0.70.7-0.8 0.8-1 1~2 2~3 3~4 4~5 5~6 6~8 8~1010~12 20~30
产生的烟气量为:
注意单位: 1、浓度单位(体积分数):ppm,% 2、烟气量一般用体积表示
2.2 普通煤的元素分析如下:C65.7%,灰分18.1%,S1.7% H3.2%,水分9.0%,O22.3%(含N量不计) (1)计算燃煤1kg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和SO2在烟气中的浓度 (以体积分数计)
(2)假定烟尘的排放因子80%,计算烟气中灰分的浓度(以 mg/m3表示) (3)假定用流化床燃烧技术加石灰石脱硫。石灰石中含Ca35%。 当Ca/S为1.7时,计算燃煤1t需加石灰石的量。
转化为标态下的体积:
(2) 根据(1)中的计算,燃烧1kg重油产生的干烟气量为:
燃料中的S完全转化为SO2时,烟气中SO2的浓度最大。因此烟气中SO2 的最大浓度(体积分数)为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检测含答案解析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检测含答案解析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1)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 (8)第三节大气热力环流 (15)第三章测评 (24)第一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双基巩固学考突破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1~3题。

1.表示平流层的数码是()A.①B.②C.③D.④2.“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主要分布在()A.①层B.②层C.③层D.④层3.成云致雨的必要物质主要分布在()A.①层B.②层C.③层D.④层答案:1.B 2.B 3.A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图纵坐标代表温度,横坐标代表高度,根据温度高度变化可知,①为对流层,②为平流层。

第2题,“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是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中。

第3题,水汽和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分布在对流层中。

读下图,完成4~5题。

4.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B.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C.距地面20千米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20~-60 ℃5.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B.②层因氧气吸收紫外线而增温C.中纬度大陆地区冬季夜间①层大气易出现逆温现象D.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答案:4.D 5.C解析:第4题,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随高度的增加,不同大气层温度变化不同;在距地面20千米处的气压值约为80百帕,而近地面约为1 000百帕,不是一半的关系;由对流层的高度可知,其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为20~-60 ℃。

第5题,①为对流层,②为平流层。

对流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平流层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平流层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飞行。

中纬度地区冬季,由于陆地降温快,导致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更易形成逆温现象。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7.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A.Ⅰ层顶部B.Ⅱ层底部C.Ⅱ层中部D.Ⅲ层答案:6.B7.D解析:第6题,根据大气的密度、温度和运动特征,自下而上可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从温度变化趋势看,①②正确,但①曲线在Ⅱ层上半部气温变化出现错误,故只有②正确。

第3章 水分 习题

第3章 水分 习题

第3章水分一、填空题O分子中氧原子的杂化状态为(),两个H-O键之间的夹角为()。

1、水是食品的重要组成成成分,其H22、冰的导热系数在0℃时近似为同温度下水的导热系数的倍,冰的热扩散系数约为水的倍,说明在同一环境中,冰比水能更的改变自身的温度。

水和冰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上较大的差异,就导致了在相同温度下组织材料冻结的速度比解冻的速度。

3、一般的食物在冻结后解冻往往,其主要原因是。

4、按照食品中的水与非水组分之间的关系,可将食品中的水分成和。

5、就水分活度对脂质氧化作用的影响而言,在水分活度较低时由于()而使氧化速度随水分活度的增加而减小;当水分活度大于0.4 时,由于()而使氧化速度随水分活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水分活度大于0.8 由于(),而使氧化速度随水分活度的增加而减小。

(食化P32)6、冻结食物的水分活度的计算式为()。

7、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性质主要区别:()、()等。

8、根据与食品中非水组分之间的作用力的强弱可将结合水分成和。

9、食品中水与非水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有()、()、()。

10、食品的水分活度用水分蒸汽压表示为,用相对平衡湿度表示为。

11、水分活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影响,另一方面影响。

12、多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的水分活度,耐盐、耐高渗的微生物只需要水分活度()的环境,当水分活度(),任何微生物都不能生长。

13、一般说来,大多数食品的吸湿等温线都成形。

14、一种食物一般有两条等温吸湿线,一条是,另一条是,往往这两条曲线是,把这种现象称为。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15、食物的水分活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16、可以将MSI分作Ⅰ、Ⅱ、Ⅲ三个区,Ⅰ区为(),Ⅱ区为(),Ⅲ区为()。

BET值是指()。

二、名词解释1、结合水2、自由水3、毛细管水4、水分活度5、“滞后”现象6、食品的吸湿等温线#7、分子流动性8、单分子层水三、回答题1、什么是水分活度?食物冰点以上和冰点以下的水分活度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2、试论述水分活度与食品稳定性的关系?3、试说明水分活度对脂质氧化的影响规律并说明原因。

流体力学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流体力学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一元流体动力学基础1.直径为150mm 的给水管道,输水量为h kN /7.980,试求断面平均流速。

解:由流量公式vA Q ρ= 注意:()vA Q s kg h kN ρ=⇒→//A Qv ρ=得:s m v /57.1=2.断面为300mm ×400mm 的矩形风道,风量为2700m 3/h,求平均流速.如风道出口处断面收缩为150mm ×400mm,求该断面的平均流速 解:由流量公式vA Q = 得:A Q v =由连续性方程知2211A v A v = 得:s m v /5.122=3.水从水箱流经直径d 1=10cm,d 2=5cm,d 3=2.5cm 的管道流入大气中. 当出口流速10m/ 时,求(1)容积流量及质量流量;(2)1d 及2d 管段的流速解:(1)由s m A v Q /0049.0333==质量流量s kg Q /9.4=ρ (2)由连续性方程:33223311,A v A v A v A v ==得:s m v s m v /5.2,/625.021==4.设计输水量为h kg /294210的给水管道,流速限制在9.0∽s m /4.1之间。

试确定管道直径,根据所选直径求流速。

直径应是mm 50的倍数。

解:vA Q ρ= 将9.0=v ∽s m /4.1代入得343.0=d ∽m 275.0 ∵直径是mm 50的倍数,所以取m d 3.0= 代入vA Q ρ= 得m v 18.1=5.圆形风道,流量是10000m 3/h,,流速不超过20 m/s 。

试设计直径,根据所定直径求流速。

直径规定为50 mm 的倍数。

解:vA Q = 将s m v /20≤代入得:mm d 5.420≥ 取mm d 450= 代入vA Q = 得:s m v /5.17=6.在直径为d 圆形风道断面上,用下法选定五个点,以测局部风速。

设想用和管轴同心但不同半径的圆周,将全部断面分为中间是圆,其他是圆环的五个面积相等的部分。

气象学与气候学 第三章(1)

气象学与气候学  第三章(1)

有充足的凝结核:
1、来源:土壤微粒、风化岩石、火山微粒;工 业、失火烟尘;海水飞溅泡沫中的盐粒;流星、陨 石燃烧后的微尘。 2、作用: ①增大水滴的半径,降低饱和水汽压,快速饱和 ②增大水滴的体积,下降中不易蒸发掉 例:无核冰晶:3—5倍的饱和水汽压才能凝结;有 核冰晶:相对湿度小于100%也可以凝结
压 强 8 C K

6
2 A 3 O
4 B’ B 2
1
水汽
-16
-12
-8
-4
0
4℃
二、饱和水汽压
蒸发、凝结、动态平衡状态,实有水汽压e 与对应的饱和水汽压E进行比较。 饱和水汽压和蒸发面的温度、性质(水面、 冰面,溶液面等)、形状(平面、凹面、凸 面)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1饱和水汽压与温度的关系
第二节 地表面和大气中的凝结物
要求
1、熟练掌握露、霜、雾淞、雨淞、雾、云等的概 念;雾的形成条件、云的形成条件、分类。 2.掌握各类雾的形成、云的特点。
一、地面的水汽凝结物
1.露与霜 2.雾凇与雨凇
露与霜

露:温度在0以上,水汽凝结为液态, 称为露;(夏季最多) 露的水量很小,但对植物生长却十分有 利,尤其在干旱地区和干热天气情况下, 露常有维持植物生命的功效;


霜:温度在0以下,水汽凝结为固态,称
为霜;(常见于冬季) 无霜期长短对农业有重要意义;一般说来, 纬度愈高,无霜期愈短;纬度相同,海拔愈 高,无霜期愈短.山地阳坡无霜期长于阴坡; 低洼地段无霜期比平坦开阔地段短;
农业上要预防的是霜冻而不是霜,霜和露都是好天气的标志: 露 水见晴天;霜重风晴天
露和霜的形成条件
1水相变化的物理过程
水汽浓度不大,单位时间内跑出水面 的水分子比落回水中的水汽分子多, 系统中的水就有一部分变成了水汽, 这就是蒸发过程,水分子落回水面的 过程叫凝结过程。

气象学复习题(1~9章)

气象学复习题(1~9章)

第一章地球大气1、大气是由干洁大气、水汽和液态和固态微粒组成的混合物。

2、什么是干洁大气?干洁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和氩。

3、高层大气中的臭氧主要是在太阳紫外辐射作用下形成的,大气中臭氧浓度最大的高度是20~30km 。

4、大气中的臭氧具有什么作用?5、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白天、晴天、夏季比黑夜、阴天、冬季小。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具有什么作用?6、列举大气中水汽的重要作用。

7、列举大气中气溶胶粒子的重要影响。

8、根据大气物理性质的垂直分布,可将大气从低到高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散逸层。

9、对流层大气有哪些主要特点?10、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有日变化和年变化?第二章辐射1、名词解释辐射强度、可照时数、光照时间、太阳常数、太阳高度角、大气质量数、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净辐射、光合有效辐射2、理解基尔霍夫定律、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

3、太阳高度角的影响因素。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分别计算春分日、夏至日和冬至日广州、上海和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广州:23︒N,上海:31︒N,北京:40︒N)4、北半球昼长的变化规律。

北半球日出日落太阳方位角的变化规律。

5、光照时间与可照时数的区别和联系。

6、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有吸收、散射和反射。

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减弱作用的因素有大气质量数和大气透明系数。

7、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的特性,其吸收光谱主要是紫外线和红外线。

8、解释晴朗的天空呈蓝色,旭日和落日呈橘红色的原因。

9、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强度取决于太阳高度角、大气质量数和大气透明系数。

太阳高度角如何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10、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 150~400nm之间,其中,可见光区的能量占总能量的 50% ,红外线占 43% ,紫外线占 7% 。

11、什么是温室气体?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主要有 CO2、H2O、CH4等。

12、影响地面有效辐射的因素有地面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云况、风力、海拔、地面状况和植被等。

气象学第三章大气中的水分知识点

气象学第三章大气中的水分知识点

第三章大气中的水分1、动态平衡时的水汽称为饱和水汽,当时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

2、蒸发潜热是在恒定温度下,使水由液态转为气态所需的热量。

3、饱和水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4、有时水在0℃以下,甚至是在﹣20℃~﹣30℃以下仍不结冰,处于这种状态的水称为过冷却水。

5、若云中冰晶与过冷却水同时存在,而且当时的实际水汽压结余两者饱和水汽呀之间,就会产生冰水之间的谁其转移现象。

水滴会因不断蒸发而缩小,冰晶会因不断凝华而增大。

这就是“冰晶效应”。

6、同一温度下,溶液面的饱和水汽压比纯水面消,而且溶液浓度越高,饱和水汽压越小。

7、“凝结增长”:云雾中的水滴有大有小,大水滴曲率小,小水滴曲率大。

如果实际水汽压介于大小水滴的饱和水汽压之间,也会产生水汽的蒸发现象。

小水滴因蒸发而逐渐变小,大水滴因凝结而不断增大。

8、影响饱和水汽压的因素:●温度●蒸发面的性质●蒸发面形状9、影响蒸发的因素:●水源●热源●饱和差●风速与湍流扩散10、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有凝结核或凝华核的存在●大气中水汽要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11、凝结核:大气中能促使水汽凝结的微粒。

12、使空气达到过饱和的途径有两种:●暖水面蒸发●空气的冷却:绝热冷却、辐射冷却、平流冷却、混合冷却。

13、露、霜概念14、形成露和霜的气象条件是晴朗微风的夜晚。

15、霜冻:是指在农作物的生长季节里,地面和植物表面温度下降到足以引起农作物遭受伤害或者死亡的低温。

16、雾凇是形成于树枝上、电线上或其他地物迎风面上的白色疏松的微小冰晶或冰粒。

雾凇的种类:●晶状雾凇●粒状雾凇17、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IDE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的物理现象。

形成雾的基本条件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充沛,有使水汽发生凝结的冷却过程和凝结核的存在。

18、根据雾的形成条件,可将雾分为:●气团雾:冷却雾、蒸发雾、混合雾(冷却雾又分为辐射雾、平流雾、上坡雾)●锋面雾19、辐射雾是由地面辐射冷却使贴地面气层变冷而形成的。

(完整版)大气科学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大气科学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科学练习题及答案..⼀、地球⼤⽓的成分及分布1、现代地球⼤⽓的主要成分是(C)A、H2、He和COB、CO2、CH4、NH3和H2OC、N2和O22、已知⽓压为p(hPa),⽓温为t(℃)时:试求该⼲空⽓的密度ρd(kg/m3)的表达式;试求相同温压条件下,⽔汽压为e(hPa)的湿空⽓密度ρ(kg/m3)的表达式。

3、两块⽓团的相对湿度分别为36%和78%,其中含有较多⽔汽的是(C)A、相对湿度为36%的⽓团B、相对湿度为78%的⽓团C、条件不⾜,⽆法确定4、未饱和湿空⽓块绝热抬升,下列湿度参量中随之增⼤的是(B)A、露点温度B、相对湿度C、⽐湿D、⽔汽压5、地球⼤⽓的演化⼤体上可分为原始⼤⽓、次⽣⼤⽓和现代⼤⽓三个阶段,次⽣⼤⽓主要成分是CO2、CH4、(H20)和(NH3)等6、已知湿空⽓⽓温为t(℃),⽐湿为q(g/kg),其虚温的表达式为7、对于地球⼤⽓中对流层臭氧的来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P20A、平流层臭氧是以扩散和湍流⽅式输送来的B、对流层⼤⽓中发⽣的光化学反应C、雷暴闪电、有机物氧化⽣成D、分⼦氧吸收波长⼩于0.24微⽶紫外辐射离解为原⼦氧,此后原⼦氧在第三种中性粒⼦的参与下与分⼦氧结合形成臭氧。

8、何为⼲洁⼤⽓?若按浓度分类,⼲洁⼤⽓可分为⼏部分,主要成分分别是?答:除⽔汽以外的纯净⼤⽓即是⼲结⼤⽓。

主要成分、微量成分、痕量成分9、已知某⽓块的温度为15℃,⽓压为1015hPa,混合⽐为0.01g/g,求该⽓块的饱和⽔汽压、⽔汽压、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湿的⼤⼩。

10、(B)在⼤⽓中所占⽐例很⼩,却是⼤⽓中很活跃的成分A、惰性⽓体B、⽔汽C、臭氧D、⽓溶胶11、⽓溶胶粒⼦也称为⼤⽓粒⼦。

按尺度⼤⼩分为三类,不包括以下哪类(A)A、⼩核(r<0.1)B、⼤核(0.1C、巨核(r>1)D、爱根核(r<0.1)12、臭氧主要分布在(10-50km)⾼度的平流层⼤⽓中,极⼤值在(20-30km)之间。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题第三章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题第三章

第三章大气水分一.填空题:1.在常温常压下,大气中的物质只有有三态变化,其他物质由于气温高于其温度,而以形态存在。

2.温度愈高,饱和水汽压,随着温度升高,饱和水汽压按规律迅速。

3.不同温度下的空气,降低同样的温度,高温时的饱和空气凝结水量比低温时。

4.当T= 时,E过冷=E冰。

5.冰晶效应的条件是。

6.大小水滴共存时,产生水汽转移现象的条件是。

7.空气达到过饱和的途径有、。

8.空气冷却的类型有、、。

9、近地面的空气因与冷地面接触而降温到露点以下,如果 >0℃时,则在地面或地面物体凝结成,称为露;如果 <0℃,则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面物体上凝结成称为霜。

10、形成露和霜的条件是的夜晚。

11、霜冻是指在农作物生长季节里,地面和植物表面温度下降到足以引起农作物遭受伤害或者死亡的。

农业上要预防的是而不是霜。

12、出现白霜时,气温比露点温度,即出现也出现。

13、出现黑霜时,气温比露点温度,只有而无。

14、雾凇是形成于树枝上、电线上或其它地物迎风面上的白色疏松的。

根据其形成条件和结构可分为两类:和。

15、雨凇是形成在地面或地物迎风面上的的紧密冰层。

它主要是降到温度低于的地面或地物上冻结而成的。

如果它是由非过冷却雨滴降到冷却得很厉害的地面或地物上而形成的时候,一般这种雨凇很薄而且存在的时间不长。

16、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使水平能见度小于的物理现象。

17、云是指漂浮在空中的,由组成的中的水汽凝结物。

18、下午出现淡积云是的预兆。

19、早上出现浓积云是的预兆。

20、谚语“瓦块云,晒死人”、“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就是指透光高积云或透光层积云出现后,。

21、降水是指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和水,常见的有。

21习惯上把半径小于 um的水滴称为云滴,半径大于 um的水滴称为雨滴。

标准云滴的半径是 um,标准雨滴的半径是 um。

22、使云滴增大的过程主要包括:和。

实际上,云滴的增长是这两种过程同时作用的结果。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习题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习题

第三章大气中的水分一、名词解释题:1. 饱和水汽压(E):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水汽压。

2. 相对湿度(U):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3. 饱和差(d):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

4. 露点温度(td ):在气压和水汽含量不变时,降低温度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5. 降水量: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累的水层厚度。

6. 干燥度:为水面可能蒸发量与同期内降水量之比。

7. 农田蒸散:为植物蒸腾与株间土壤蒸发的综合过程。

8. 降水距平:是指某地实际降水量与多年同期平均降水量之差。

9. 降水变率=降水距平/多年平均降水量×100%10. 辐射雾:夜间由于地面和近地气层辐射冷却,致使空气温度降低至露点以下所形成的雾。

11.露点12.水分临界期13. 农田蒸散:为植物蒸腾与株间土壤蒸发的综合过程。

14. 冰晶效应:是指在温度低于0℃时,由于平冰面的饱和水汽压低于平水面的饱和水汽压,对水面还未饱和的水汽压来说冰面已达到饱和,此时在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条件下,水滴将不断蒸发而冰晶将不断增长的现象。

15.二、填空题:1. 低层大气中的水汽,随着高度的升高而(1)减少。

2. 蒸发量是指一日内由蒸发所消耗的(2)水层厚度。

3.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温度的日变化(3)相反。

4. 使水汽达到过饱和的主要冷却方式有(4) 辐射冷却、接触冷却、(5)混合冷却和(6)绝热冷却。

5. 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多,露点温度越(7) 高。

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时,则相对湿度是(8) 100%。

6.根据土壤含水量由多到少,可将土壤蒸发速率分为三个阶段:、、三个阶段。

7.达到过饱和状态的途径:一是增加大气中的,二是使含有一定量水汽的空气。

8.饱和差等于零时,相对湿度等于_____。

9. 饱和水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_升高(增大)_。

10.当水汽压不变时,相对湿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降低(减小)_。

大气中水分

大气中水分
的水变为水汽逸出土壤表面,是通过两种不同的形 式完成的。
大家好
1、土壤水分蒸发的形式:
A、土壤水沿毛管上升到土壤表面后才能进行蒸发,进 入大气。


地表面为蒸发面
这种形式蒸发快
大家好
29
B、土壤水分先在土壤中蒸发,变为水汽,再通过土壤
孔隙扩散出土表进入大气。

。。。
地表面 蒸发面
蒸发面因土壤水多少深浅不同,这种形式蒸发慢
大家好
一、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及其表示方法
对一团空气而言,在运动过程中,只要其内部没 有水相的转变,则水汽质量不发生变化,气块的 比湿保持不变。
在讨论空气的上升或下降运动时,通常用比湿表 示空气湿度,在讨论水汽输送时,比湿梯度是重 要的物理量。
大家好
二、空气湿度的变化
从下垫面蒸发出来的水汽,进入近地气层,然后通 过对流、乱流和分子扩散作用向上输送,平流在水平方 向的输送,因此影响空气湿度变化的主要因子是蒸发速 度与空气运动影响水汽交换强度,两者都随气温而变化。 由于气温具有周期性的日、年变化,因此,空气湿度也 具有周期性的日、年变化。在近地气层中以绝对湿度和 相对湿度的日、年变化最为显著。
大家好
一、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及其表示方法
(六)露点温度(Td)-----℃ 当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和气压不变时,降温使水汽
压 达 到 饱 和 时 的 温 度 称 为 露 点 温 度 (dew-point temperature),简称露点。
Td 的高低反映了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空气 温度降低到露点温度及其以下,是导致水汽凝结的重 要条件之一。
蒸腾速度主要取决于三个基本条件:小气候条 件、植物的形态结构、植物的生理类型。
蒸腾速度在一定限度内,随温度的增大而增大, 随饱和差的增大而增大,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大。植 物的地面覆盖密度、根密度和深度,气孔的大小及 张开程度和干旱时根系的吸水能力等都会不同程度 地影响到蒸腾速度。

气象第三章

气象第三章

第三章大气中的水分地球上的水分就是通过蒸发、凝结和降水等过程循环不已。

在自然界中,常有一种或数种处于不同物态的物质所组成的系统。

在几个或几组彼此性质不同的均匀部分所组成的系统中,每一个均匀部分叫做系统的一个相。

单位时间内跑出水面的水分子比落回水中的水汽分子多,系统中的水就有一部分变成了水汽,这就是蒸发过程。

动态平衡时的水汽称为饱和水汽,当时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E。

水相变化的判据:e与E的大小的比较,若水汽压大于饱和水汽压,则过饱和。

O的横坐标为0℃水只存在于0℃以上的区域,冰只存在于0℃以下的区域,水汽虽然可存在于0℃以上及以下,但其压强却被压制在一定范围内。

图中,OA、OB分别表示水与水汽、冰与水汽两相共存的情况。

OA又称蒸发线,表示水与水汽处于动态平衡时水面上饱和水汽压与温度的关系线上K点所对应的温度和水汽压是水汽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高于临界温度时就只有水汽存在了,因此蒸发线在K点中断。

OB为升华线,表示水汽与冰平衡时冰面上饱和水汽压和温度的关系。

OC是融解线,表示冰与水达到平衡时,压力与温度的关系。

可以看出COK区域为水。

凝结时,由于水汽分子变为液态水,分子间的位能减小,因而有热能释放出来。

这种凝结时释放出来的热量叫做凝结潜热。

它与同温下的蒸发潜热数量上相等。

蒸发潜热(L)是指在恒定温度下,使某物质由液相转变为气相所需要的热量。

L与温度之间有关系:L =(2500-2.4t)×103(J/kg)当t=0℃时,L=2.5×106 J/kg 当温度变化不大时,L变化很小,故取L=2.5×106J/kg同理,冰升华为水汽有两个过程,冰变为水,水变为水汽,故升华潜热Ls为融解潜热(3.34×105 J/kg)和蒸发潜热的和,故Ls=2.8×106 J/kg饱和水汽压与蒸发面的温度、性质(水面、冰面,溶液面)、形状(凸面、凹面、平面)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大气中的水分一、名词解释题:1. 饱和水汽压(E):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水汽压。

2. 相对湿度(U):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3. 饱和差(d):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

4. 露点温度(td ):在气压和水汽含量不变时,降低温度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5. 降水量: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累的水层厚度。

6. 干燥度:为水面可能蒸发量与同期降水量之比。

7. 农田蒸散:为植物蒸腾与株间土壤蒸发的综合过程。

8. 降水距平:是指某地实际降水量与多年同期平均降水量之差。

9. 降水变率=降水距平/多年平均降水量×100%10. 辐射雾:夜间由于地面和近地气层辐射冷却,致使空气温度降低至露点以下所形成的雾。

11.露点12.水分临界期13.农田蒸散:为植物蒸腾与株间土壤蒸发的综合过程。

14.冰晶效应:是指在温度低于0℃时,由于平冰面的饱和水汽压低于平水面的饱和水汽压,对水面还未饱和的水汽压来说冰面已达到饱和,此时在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条件下,水滴将不断蒸发而冰晶将不断增长的现象。

15.二、填空题:1. 低层大气中的水汽,随着高度的升高而(1)减少。

2. 蒸发量是指一日由蒸发所消耗的(2)水层厚度。

3.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温度的日变化(3)相反。

4. 使水汽达到过饱和的主要冷却方式有(4) 辐射冷却、接触冷却、(5)混合冷却和(6)绝热冷却。

5. 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多,露点温度越(7) 高。

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时,则相对湿度是(8) 100%。

6.根据土壤含水量由多到少,可将土壤蒸发速率分为三个阶段:、、三个阶段。

7.达到过饱和状态的途径:一是增加大气中的,二是使含有一定量水汽的空气。

8.饱和差等于零时,相对湿度等于_____。

9.饱和水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_升高(增大)_。

10.当水汽压不变时,相对湿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降低(减小)_。

11.农田蒸散是由__植物蒸腾_和___土壤蒸发_组成。

12.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的途径:一是增加大气中的_水汽含量_,二是使含有一定量水汽的空气__降低温度_。

13.云滴的增长过程有两种,即凝结(凝华)增长和_碰并增大_。

14.空气冷却的方式可归纳为四种:辐射冷却、绝热冷却、接触冷却和混合冷却。

15.按云的成因可将云分为积状云(对流云)、层状云(滑升云)和波状云(波动云)。

16.水分是作物光合作用合成__有机质的原料。

17.作物的水分临界期较短的作物和品种适应不良水分条件的能力_强(较强)_。

18.一般植物水分临界期为_花芽分化旺盛时期_。

三、判断题:1. 当气温高于露点温度时,饱和差则等于零。

错2. 相对湿度在一天中,中午最大,早上最小。

错3. 甲地降水相对变率较乙地同时期的相对变率大,说明甲地降水量比乙地多。

错4. 形成露时的露点温度在零上,出现霜时的露点温度在零下。

对5. 当干燥度小于0.99时,为湿润,大于4为干燥。

对6..只要空气温度降低到露点以下,空气中就有凝结现象发生。

错7.水溶液浓度越大,水分蒸发速率越小。

错8.土壤含水量较大时,土壤结构越疏松土壤蒸发越强。

对9.四、选择题:1. 当饱和水汽压为8hPa,相对湿度为80%,则水汽压为(①)。

①6.4hPa,②4.6hPa,③8.0hPa,④4.0hPa2. 当相对湿度为100%时,则(③)。

①气温高于露点,饱和差=0;②气温=露点,饱和差大于零;③气温=露点,饱和差=0;④气温低于露点,饱和差小于零。

3. 中午相对湿度变小,主要因为气温升高,从而使(②)。

①e增大,E不变;②E比e更快增大③E减小,e更快减小;④蒸发量增大,E降低。

4.地区裸地上空相对湿度日变化()。

A与空气温度日变化相同是单峰型B为双峰型曲线C与空气温度日变化相反是倒单峰型D为不规则曲线5.()指的是植物蒸散消耗单位重量的水分所制造得的干物质重量。

A蒸腾系数B蒸腾效率C水分利用率D水分有效利用率6.比较A、B两地区8月份,降水量多年变化情况时,应采用()。

A绝对变率B相对变率C平均绝对变率D平均相对变率7.“麦收隔年墒”指的是()。

A在生长季里降水时期比较适宜B降水量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较大C降水后效应D在生长季里降水强度比较适宜8.露点温度表示(C)。

A、潮湿地面温度B、空气湿度C、饱和湿空气温度D、未饱和湿空气温度9.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到饱和时(A)。

A、露点温度与干球温度相等B、相对湿度较大C、绝对湿度与水汽压数值相等D、实际水汽压较大10.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距离饱和程度远近的湿度参量是(C )。

A、绝对湿度B、水汽压C、相对湿度D、露点温度11.表示空气中实际水汽含量多少的湿度参量是(D)。

A、温度露点差B、饱和差C、相对湿度D、露点温度12.当空气处于未饱和状态时,气温和露点温度的关系为(C)。

A、T<T dB、T=T dC、T>T dD、两者无关13.相对湿度大小随温度升高(A)。

A、减小B、增大C、不变D、先减小后增大14.饱和水汽压表示(C)。

A、空气的潮湿程度B、空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分压力C、空气中能含水汽的最大限度D、空气中水汽的含量15.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距离饱和程度远近的湿度参量有(B、E、F )。

A、绝对湿度B、相对湿度C、水汽压D、露点温度E、饱和差F、温度露点差16.表示空气湿度的物理量可分为两类(B、D)。

A、一类为空气中水汽的分压力,如饱和水汽压、最大水汽压B、一类为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如绝对湿度、水汽压C、一类为空气温度高低,如露点温度、温度露点差D、一类为空气中水汽含量距饱和程度,如相对湿度、饱和差E、一类为降水变率,如相对变率、绝对变率17.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少的物理量有(A、B、C)。

A、绝对湿度B、水汽压C、露点温度D、相对湿度E、饱和差18.饱和水汽压(A、C)。

A、随温度升降的改变量,在高温时比低温时大些B、随大气中水汽的增加而迅速增大C、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D、可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距饱和的程度E、可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含量19.潮湿土壤水分蒸发主要决定于(D)。

A、土壤湿度B、空气湿度C、土壤质地D、土壤温度20.干燥度是以某-地区同期的(B)与(D)的比值来表示。

A、蒸发量B、水面可能蒸发量C、蒸散量D、降水量21.大气中凝结核的存在(B),促进水汽凝结。

A、使水汽的饱和水汽压增大B、使水滴曲率增大C、对水汽分子具有吸引力D、使温度露点差增大22.形成露和霜的有利天气条件是(C)。

A、有云的夜晚B、有风的夜晚C、晴朗有微风或无风的夜晚D、地面有效辐射小的夜晚23.霜冻对作物的危害主要是(C)。

A、结霜B、结霜加低温C、低温D、高湿24.冰雹在气流(D)过程中形成。

A、上升B、下降C、稳定不动D、反复升降25.饱和水汽压(E)与蒸发面性质和形状的关系是(D)。

A、纯水面的E比冰面小B、溶液面的E比纯水面大C、平面的E比凹面小D、小水滴的E比大水滴大26.山坡雾是由于(D)冷却而产生的。

A、辐射冷却B、接触冷却C、混合冷却D、绝热冷却27.地面凝结物雾凇和雨凇是由于(B)冷却而产生的。

A、辐射冷却B、接触冷却C、绝热冷却D、混合冷却28.地面凝结物露和霜是由于(A)冷却而产生的。

A、辐射冷却B、接触冷却C、绝热冷却D、混合冷却29.“深山云雾产好茶”是由于雾削弱了太阳辐射中的(C)。

A、红外线B、可见光C、紫外线D、红橙光30.露是因夜间地面和地面上物体表面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或物体表面的空气温度降到(C)以下时,在地面或物体表面上所产生的凝结物。

A、零度B、一定温度C、露点温度D、地面温度31.高积云属于(B)云系。

A、层状云B、波状云C、积状云D、滑升云32.积雨云属于(B)云系。

A、滑升云B、积状云C、波状云D、层状云33.雨层云属于(A)云系。

A、滑升云B、积状云C、波状云D、对流云34.云和雾的主要区别是(A、B、D)。

A、雾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比云大B、雾与地面接触而云底距地面有一定高度C、雾的水汽含量比云多D、雾对水平能见度的影响比云大E、雾具有夜晚生成,白天消散的日变化,而云在一天的任何时间均可形成35.降水形成的主要宏观条件是(C、D)。

A、云底高度高B、云下的湿度低C、较强的上升气流D、充足的水汽输送36.农作物在其各个生育阶段中对水分的要不同的,对水分的敏感程度也是不同的,由于水分的缺乏或过多,对作物(D)影响最大的时期叫做作物的水分临界期。

A.、光合作用B、对茎、叶的生长C、产量D、发育速度37.五、简答题:1. 何谓降水变率?它与旱涝关系如何?答:降水变率=降水距平/多年平均降水量×100%。

它表示降水量变动情况,变率大,说明该地降水量距平均值的差异大,即降水量有时远远超过多年的平均值,这样就会出现洪涝灾害;相反,有时降水量远远少于平均降水量,则相应会出现严重缺水干旱。

2. 相对湿度的日、年变化规律如何?答: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相反。

最大值出现在凌晨,最小值出现在14~15时。

年变化一般是冬季最大,夏季最小。

但若受海陆风及季风影响的地方,其日、年变化,有可能与气温相一致。

3. 影响农田蒸散的主要因子是什么?答:有三方面:(1)气象因子。

包括辐射差额、温度、湿度和风等;(2)植物因子。

包括植物覆盖度、植物种类、生育状况等;(3)土壤因子。

包括土壤通气状况、土壤含水量、土壤水的流动情况等。

4.为什么相对湿度和气温日变化趋势相反?答:相对湿度f =(e/E)×100% 。

(1分)气温升高时,虽然地面蒸发加快,水汽压增大,但这时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得更多些,使相对湿度反而减小。

(2分)同样的道理,在气温降低时,水汽压减小,但是饱和水汽压随温度下降得更多些,使相对湿度反而增大。

(2分)5.相对湿度的年变化、日变化有哪些规律?答: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相反,最大值出现在清晨,最低值出现在午后,滨海地区例外。

(2分)年变化:一般与气温的年变化相反,温暖季节f小,寒冷季节f大。

在季风盛行地区,由于夏季风来自海洋,冬季风来自大陆,因此最大值出现在夏半年的雨季或雨季之前,最小值出现在冬季。

(3分)6.简述土壤蒸发的三个阶段。

答:第一阶段:当土壤潮湿时,蒸发在土表进行。

下层水分沿毛细管上升到土表蒸发。

速率与水面近似相等,强度决定于土温、饱和差、风等气象因子。

(1分)第二阶段:土表变干(含水量<70%),形成干涸层。

水分在土壤中蒸发后,沿孔隙、毛细管扩散到土表。

速率比水面减小,主要决定于土壤中的含水量。

(2分)第三阶段:土壤表层变得非常干燥时,土壤毛细管的供水作用停止,蒸发仅在深层进行,水汽沿孔隙扩散到土表。

速率比水面蒸发小得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