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习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检测题(含答案)
《地球上的大气》检测题一、单选题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该图表示某一尺度的水循环示意图,则该尺度的水循环类型是 ( ) A.陆地内循环B.海陆间循环C.海上内循环D.海—气间的水循环2.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为大气提供水汽最多的海域在 ( ) A.低纬B.中纬C.高纬D.全球海域没有差别下图为“同一水平面上的近地面风形成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是()A.①B.②C.③D.④4.地转偏向力对风的影响是()A.改变风力大小B.作用于任何大气运动C.改变风的方向D.低纬度地区没有影响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3500米高空水平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P点对应的近地面的风向可能是()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两处对应近地面气温状况是M处>N处B.M、N两处对应近地面气压状况是M处<N处C.对应近地面天气状况:M处为阴雨,N处为晴朗D.近地面M、N两处对应可能有城市分布的是N处雾霾(mái)天是指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微粒而形成的混浊形象。
目前中国大气污染比较严重,雾霾天气几乎常态化。
下图甲是我国某地雾霾天气前后对比图,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雾霾笼罩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大气垂直对流运动更加旺盛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C.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均增强D.昼夜温差变大8.雾霾天气对大气的受热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雾霾天气会使图乙中的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增强D.④增强9.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A.①B.③C.④D.⑤读某地某日12:00的“等压面图”,回答下列小题。
10.下图中,关于ABCD四处气压高低的比较,正确的是A.A>B>C>D B.B>A>C>D C.D>A>B>C D.D>C>A>B11.若图中C、D两处分别是陆地和海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该地吹北风 B.此时C处达到一天中的最高气温C.此时该地吹陆风 D.此时B、D之间以上升气流为主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图中的两条虚线分别表示北回归线和北极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一节常见天气系统习题含答案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一节常见天气系统课后训练·巩固提升会应用必备知识基础练(2021·广东佛山月考)下图示意某一天气系统即将经过济南,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对该天气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D)A.暖气团势力强,所以暖气团在冷气团上方B.若济南在①位置,天气晴朗,气压较高C.济南将要经历大风、雨雪天气D.若济南在③位置,可能会出现阴雨天气2.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济南气压、气温变化的是(C)A.①④B.②③C.④①D.③②1题,读图可知,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故该锋为暖锋。
济南将要受到暖锋影响,若济南在③位置可能会出现阴雨天气,D正确。
第2题,暖锋过境前济南受冷气团影响,气温低、气压高;暖锋过境后,济南受暖气团影响,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C正确。
读某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3~4题。
3.若该天气系统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我国会出现(D)A.伏旱B.梅雨C.台风D.寒潮4.当该天气系统位于上海正东方向海面时,上海吹(C)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3题,当该天气系统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时,即亚洲高压强盛的时候,我国为冬季,故D正确。
第4题,当该天气系统位于上海正东方向海面即上海位于高压的西方时,上海吹东南风。
(2021·广西南宁期中)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
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天气形成的天气系统与图中甲天气系统相同的是(B)A.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B.夏季控制长江流域的伏旱C.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沙尘暴天气D.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6.下列关于图示天气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C)①A地多连续性降水,B降水多出现在锋后②丙地的风向是西北风③甲、乙、丙、丁四地温度最高的是丁④丁地风力比丙地更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题,读图可知,甲天气系统是高气压(反气旋),伏旱是副热带高压(反气旋)控制下形成的,B正确。
第6题,根据图示信息,A地位于冷锋锋前,不会产生连续性降水,①错误;丙地的风向是西北风,②正确;甲、乙、丙、丁四地温度最高的是丁,③正确;丁地的等压线比丙地的等压线稀疏,丁地风力比丙地更小,④错误。
新教材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单元检测第三章大气的运动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素养检测(三)(第三章)(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2021·浙江联考)饱和湿度是表示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量,超过饱和湿度,水蒸气就会凝结变成水滴。
读不同气温时的饱和湿度图(图中“⚪”数量的多少示意水汽含量的高低)。
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随气温升高,饱和湿度变大B.随气温升高,水汽更易凝结C.随气温下降,降水概率变小D.随气温下降,水汽四散逃逸2.某冷锋过境时没有产生降水,其原因可能是( )A.冷气团温度过低B.冷气团水汽含量少C.暖气团气压偏低D.暖气团水汽含量少【解析】1选A,2选D。
第1题,据图可以看出随气温升高,饱和湿度变大;随气温升高,空气湿度达到饱和需要的水汽更多,水汽更难凝结;随气温下降,空气更易达到饱和,利于水汽凝结,降水概率变大;随气温下降,空气更易达到饱和,原有水汽会凝结。
第2题,某冷锋过境时,暖气团被迫上升,随着气温下降,空气饱和湿度下降,但由于暖气团水汽含量少,空气仍未达到饱和,因此难以出现降水。
下图为某年某月地面天气形势图。
读图,完成3、4题。
3.从天气的角度考虑,此日下列各地最适宜人们骑车出行的是 ( )A.乌鲁木齐B.兰州C.哈尔滨D.沈阳4.假设图中两锋面移动速度约为300千米/天,则未来两天,天气变化最接近的两个城市是( )A.兰州、广州B.广州、西安C.南昌、台北D.南昌、西安【解析】3选C,4选B。
第3题,根据等压线的疏密关系判断此日哈尔滨风力最小,故相比较最适宜骑车出行。
第4题,图中两锋面为冷锋,且锋面移动速度为300千米/天,选项各城市中,广州和西安都位于锋前,未来两天的天气变化最接近。
2019年7月27日,黑龙江省黑河市出现“断崖式”降温,人们纷纷穿起棉袄御寒,三伏天过出了初冬的感觉;同一天,位于长江与汉江交汇处的湖北省武汉市,酷热难熬,完全处于“烧烤”状态。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大气习题(2,3,5,6)
相关知识点:
T ( P ) RCp ( P )0.288 -泊松方程
T0 P0
P0
第五章 习 题
5.5 根据对某旋风除尘器的现场测试得到:除尘器进口的气流 量为10000 mN3/h,含尘浓度为4.2g/mN3 ,除尘器出口的气体流 量为12000 mN3/h ,含尘浓度为340mg/mN3,试计算该除尘器 的处理气体流量、漏风率和除尘效率 (分别按考虑漏风和不考虑漏风两种情况计算)。 解:处理气体流量:
4~5
5~6
6~8 8~10 10~12 20~30
99.63% 99.20% 99.20% 99.33% 99.38% 99.30%
100.00% 99.00% 98.00% 97.00% 96.00% 95.00% 94.00% 93.00%
<0.60.6-0.70.7-0.8 0.8-1 1~2 2~3 3~4 4~5 5~6 6~8 8~1010~12 20~30
产生的烟气量为:
注意单位: 1、浓度单位(体积分数):ppm,% 2、烟气量一般用体积表示
2.2 普通煤的元素分析如下:C65.7%,灰分18.1%,S1.7% H3.2%,水分9.0%,O22.3%(含N量不计) (1)计算燃煤1kg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和SO2在烟气中的浓度 (以体积分数计)
(2)假定烟尘的排放因子80%,计算烟气中灰分的浓度(以 mg/m3表示) (3)假定用流化床燃烧技术加石灰石脱硫。石灰石中含Ca35%。 当Ca/S为1.7时,计算燃煤1t需加石灰石的量。
转化为标态下的体积:
(2) 根据(1)中的计算,燃烧1kg重油产生的干烟气量为:
燃料中的S完全转化为SO2时,烟气中SO2的浓度最大。因此烟气中SO2 的最大浓度(体积分数)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章节复习与测试》_120
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这会引起热力环流。
分析回顾热力环流原理
假设地面受热均匀,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等压面平行于地面,这是最基本的规律。
但由于地面冷热不均,会使得等压面发生弯曲:高压凸向高处,低压凸向低处。
高空气压状况与近地面相反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热力环流原理应用【问题探究2】展示李商隐诗《夜
雨寄北》,为什么“巴蜀之地多夜
雨”
小组讨论并分享,巴蜀之
地多夜雨的原因。
创设情境,唤醒
旧知,激发思维,
深化理解
【知识应用1】海边看日出,想要
拍下唯美的照片,却被肆虐的“海
风”吹乱了头发,凹不好造型,为
什么?
小组讨论并分享,思考日
出时海边拍照的正确做法
创设情境,加深
对热力环流的理
解,及知识应用
能力。
【知识应用2】城市布局有污染的
企业需要注意什么?绿化带应如
何布局?
思考回答
典例剖析热力环流的判断与应用阅读思考作答知识深化理解,培养读图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各种案例情境,梳理回顾了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大地具有保温作用。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但是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
由于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以及下垫面性质差异,使得地表存在冷热差异,这会引起热力环流,这是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大气的水平运动就是风,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复习风的有关知识。
作业布置梳理笔记,完成相应校本作业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3章 水分 习题
第3章水分一、填空题O分子中氧原子的杂化状态为(),两个H-O键之间的夹角为()。
1、水是食品的重要组成成成分,其H22、冰的导热系数在0℃时近似为同温度下水的导热系数的倍,冰的热扩散系数约为水的倍,说明在同一环境中,冰比水能更的改变自身的温度。
水和冰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上较大的差异,就导致了在相同温度下组织材料冻结的速度比解冻的速度。
3、一般的食物在冻结后解冻往往,其主要原因是。
4、按照食品中的水与非水组分之间的关系,可将食品中的水分成和。
5、就水分活度对脂质氧化作用的影响而言,在水分活度较低时由于()而使氧化速度随水分活度的增加而减小;当水分活度大于0.4 时,由于()而使氧化速度随水分活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水分活度大于0.8 由于(),而使氧化速度随水分活度的增加而减小。
(食化P32)6、冻结食物的水分活度的计算式为()。
7、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性质主要区别:()、()等。
8、根据与食品中非水组分之间的作用力的强弱可将结合水分成和。
9、食品中水与非水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有()、()、()。
10、食品的水分活度用水分蒸汽压表示为,用相对平衡湿度表示为。
11、水分活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影响,另一方面影响。
12、多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的水分活度,耐盐、耐高渗的微生物只需要水分活度()的环境,当水分活度(),任何微生物都不能生长。
13、一般说来,大多数食品的吸湿等温线都成形。
14、一种食物一般有两条等温吸湿线,一条是,另一条是,往往这两条曲线是,把这种现象称为。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15、食物的水分活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16、可以将MSI分作Ⅰ、Ⅱ、Ⅲ三个区,Ⅰ区为(),Ⅱ区为(),Ⅲ区为()。
BET值是指()。
二、名词解释1、结合水2、自由水3、毛细管水4、水分活度5、“滞后”现象6、食品的吸湿等温线#7、分子流动性8、单分子层水三、回答题1、什么是水分活度?食物冰点以上和冰点以下的水分活度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2、试论述水分活度与食品稳定性的关系?3、试说明水分活度对脂质氧化的影响规律并说明原因。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水》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水》练习题及答案答题要求:1、本试卷满分100分;2、答题时间90分钟,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辐射逆温经常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强烈,热量散失较快,因而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
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三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及逆温层顶高度示意。
完成下面小题。
1.三个时段中,甲时段大气逆温层厚度最大的原因是()A.大气辐射强B.地面温度低C.地面辐射强D.大气逆辐射强2.乙时段下部逆温层转为非逆温层的原因可能是()A.地面辐射消失B.太阳辐射减弱C.地面持续升温D.大气辐射减弱3.丙时段可能在()A.日出前后B.上午C.正午D.夜间现代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氮气和氧气,但地球早期大气的成分却主要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
现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臭氧含量很少,但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4.现代大气中的氧气,其主要来源一般认为是()A.二氧化碳被微生物分解B.生物分解有机物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火山喷发5.干洁空气中,二氧化碳的特征是()A.约占大气总重量的0.038%B.25km以下的干洁空气中含量最高C.在地球不同地区分布不均匀D.是地球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元素某中学生进行植被对水循环影响的模拟试验,设计如下:准备两块搓衣板,如图放置在盆中,其中一块铺上干毛巾,分别从上面淋上相等数量的水,并观察实验结果,完成下面小题。
6.与无毛巾的搓衣板相比。
有手巾的搓衣板()A.水流量较大B.水流速度较快C.蒸发量较小D.盆底存水较少7.如果没有毛巾的搓衣板表示为被破坏后的山地,推测在同等降水条件下,该山地与植被破坏前相比较()A.林木蒸腾量增加B.下渗量增加C.地下径流增加D.地表径流增加长江入海口海域的盐度随季节变化。
不同深度盐度差异影响海水垂直运动,垂直盐度差越大,海水垂直运动越强烈。
下图是长江入海口海域不同深度海水盐度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知识点归纳及测试题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知识点归纳及测试题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知识点归纳及测试题第三章自然界的水一、知识点归纳1、水的存在形式和分类1、地球上的水主要存在于海洋、河流、湖泊、大气、地下和生物体中。
2、水的分类:根据水中的杂质和盐分含量,可将水分为纯净水、软水和硬水。
2、水的化学性质1、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化学式为H2O。
2、水的化学性质:与其它物质反应,参与化学反应,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原料。
3、水资源的重要性1、水是生命的基础,人体的大部分由水组成。
2、水在工农业生产中扮演重要角色,农业灌溉、工业冷却、航运、发电等都离不开水。
3、水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生活用水、清洁、洗涤等都离不开水。
4、水资源的宝贵性及合理利用1、地球上的水资源有限,分布不均,许多地区严重缺水。
2、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是每个公民和社会的责任,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测试题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 B. 海水 C. 冰 D. 食盐水2、人体中水的含量约占体重的()。
A. 20% B. 30% C. 40% D. 50%3、一滴水中有大约()个水分子。
A. 10个 B. 100个 C. 200个D. 500个4、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 B. 海水淡化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C. 水是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之一 D. 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可以用于洗涤、冷却等5、下列物质中,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有()。
A. 二氧化碳 B. 水C. 无机盐D. 葡萄糖6、下列行为中,不利于节约水资源的有()。
A. 使用节水器具 B. 用流动水冲洗物品 C. 收集雨水用于绿化 D. 用自来水浇花7、下列属于纯净水的是()。
A. 雪山水 B. 山泉水 C. 自来水 D. 河水8、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 B. 可乐 C. 水 D. 大米9、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气象学复习题(1~9章)
第一章地球大气1、大气是由干洁大气、水汽和液态和固态微粒组成的混合物。
2、什么是干洁大气?干洁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和氩。
3、高层大气中的臭氧主要是在太阳紫外辐射作用下形成的,大气中臭氧浓度最大的高度是20~30km 。
4、大气中的臭氧具有什么作用?5、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白天、晴天、夏季比黑夜、阴天、冬季小。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具有什么作用?6、列举大气中水汽的重要作用。
7、列举大气中气溶胶粒子的重要影响。
8、根据大气物理性质的垂直分布,可将大气从低到高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散逸层。
9、对流层大气有哪些主要特点?10、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有日变化和年变化?第二章辐射1、名词解释辐射强度、可照时数、光照时间、太阳常数、太阳高度角、大气质量数、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净辐射、光合有效辐射2、理解基尔霍夫定律、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
3、太阳高度角的影响因素。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分别计算春分日、夏至日和冬至日广州、上海和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广州:23︒N,上海:31︒N,北京:40︒N)4、北半球昼长的变化规律。
北半球日出日落太阳方位角的变化规律。
5、光照时间与可照时数的区别和联系。
6、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有吸收、散射和反射。
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减弱作用的因素有大气质量数和大气透明系数。
7、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的特性,其吸收光谱主要是紫外线和红外线。
8、解释晴朗的天空呈蓝色,旭日和落日呈橘红色的原因。
9、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强度取决于太阳高度角、大气质量数和大气透明系数。
太阳高度角如何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10、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 150~400nm之间,其中,可见光区的能量占总能量的 50% ,红外线占 43% ,紫外线占 7% 。
11、什么是温室气体?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主要有 CO2、H2O、CH4等。
12、影响地面有效辐射的因素有地面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云况、风力、海拔、地面状况和植被等。
大气中的水分
大气中的水分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第三章大气中的水分第一节蒸发和凝结在同一时间内,跑出水面的水分子与落回水中的水汽分子恰好相等,系统内的水量和水汽分子含量都不再改变,即水和水汽之间达到了两相平衡,这种平衡叫做动态平衡。
动态平衡时的水汽称为饱和水汽,当时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
e为水汽压,E为饱和水汽压E>e 蒸发(未饱和)E=e 动态平衡(饱和)E<e 凝结(过饱和)若Es 为某一温度下对应的冰面上的饱和水汽压Es>e 升华Es=e 动态平衡Es<e 凝华图是根据大量经验数据绘制的水的位相平衡图。
水的三种相态分别存在于不同的温度和压强条件下。
水只存在于0℃以上的区域,冰只存在于0℃以下的区域,水汽虽然可存在于0℃以上及以下的区域,但其压强却被限制在一定值域下。
图3·1 中OA 线和OB线分别表示水与水汽、冰与水汽两相共存时的状态曲线。
显然这两条曲线上各点的压强就是在相应温度下水汽的饱和水汽压,因为只有水汽达到饱和时,两相才能共存。
所以 OA 线又称蒸发线,表示水与水汽处于动态平衡时水面上饱和水汽压与温度的关系。
线上K 点所对应的温度和水汽压是水汽的临界温度tk 和临界压力(Ek= ×105hPa),高于临界温度时就只能有气态存在了,因此蒸发线在K 点中断。
OB 称升华线,它表示冰与水汽平衡时冰面上饱和水汽压与温度的关系。
OC线是融解线,表示冰与水达到平衡时压力与温度的关系。
O 点为三相共存点:t0=℃,E0=。
上述三线划分了冰、水、水汽的三个区域,在各个区域内不存在两相间的稳定平衡。
例如图中的1、2、3 点,点 1 位于OA线之下,ei<E,这时水要蒸发;点 2 处,e2>E,此时多余的水汽要产生凝结;点3 恰好位于OA 线上,e3=E,只有这时水和水汽才能处于稳定平衡状态。
二、饱和水汽压(一)饱和水汽压与温度的关系:饱和水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
第三章大气中的水分[主要内容]本章主要讨论大气中水分的蒸发和凝结等水分相变的物理机制,云、雾、露、霜等天气现象形成的物理过程,降水形成的物理过程,降水的分布规律和人工影响降水的原理与方法。
[名词解释]蒸发、凝结、三相点、蒸发潜热、融解潜热、升华潜热、冰晶效应、露、霜、霜冻、雾凇、雨凇、辐射雾、平流雾、云、雨、雪、霰、雹、链锁反应、冷云、暖云、人工降雨。
1、蒸发:起初,系统中的水汽浓度不大,单位时间内跑出水面的水分子比落回水中的水汽分子多,系统中的水就有一部分变成了水汽。
2、凝结:水汽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3、三相点:三相点是指在热力学里,可使一种物质三相(气相,液相,固相)共存的一个温度和压强的数值。
4、蒸发潜热:蒸发过程中,由于具有较大动能的水分子脱出液面,使液面温度降低。
如果保持其温度不变,必须自外界供给热量,这部分热量等于蒸发潜热。
5、溶解潜热:冰融化为水所需消耗的潜热。
(3.34×105J/kg)6、升华潜热:(2.8×106J/kg)7、冰晶效应:在云中,冰晶和过冷却水共存的情况是很普遍的,如果当时的实际水汽压介于两者饱和水汽压之间,就会产生冰水之间的水汽转移现象。
水滴会应不断蒸发而缩小,冰晶会因不断凝华而增大。
8、露: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就会有水汽的凝结,,如果此时的露点温度在0℃以上,在地面或地物上就出现细小的水滴,称为露。
9、霜: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就会有水汽的凝结,,如果此时的露点温度在0℃以下,则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上凝华成白色的冰晶,称为霜。
10、霜冻:指在农作物生长季节里,地面和植物表面温度下降到足以引起农作物遭受伤害或者死亡的低温。
11、雾凇:是形成于树枝上、电线上或其他地物迎风面上的白色疏松的微小冰晶或冰粒。
12、雨凇:是形成在地面或地物迎风面上的透明的或毛玻璃状的紧密冰层。
13、辐射雾:是由地面辐射冷却使贴地气层变冷而形成的。
(完整版)大气科学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科学练习题及答案..⼀、地球⼤⽓的成分及分布1、现代地球⼤⽓的主要成分是(C)A、H2、He和COB、CO2、CH4、NH3和H2OC、N2和O22、已知⽓压为p(hPa),⽓温为t(℃)时:试求该⼲空⽓的密度ρd(kg/m3)的表达式;试求相同温压条件下,⽔汽压为e(hPa)的湿空⽓密度ρ(kg/m3)的表达式。
3、两块⽓团的相对湿度分别为36%和78%,其中含有较多⽔汽的是(C)A、相对湿度为36%的⽓团B、相对湿度为78%的⽓团C、条件不⾜,⽆法确定4、未饱和湿空⽓块绝热抬升,下列湿度参量中随之增⼤的是(B)A、露点温度B、相对湿度C、⽐湿D、⽔汽压5、地球⼤⽓的演化⼤体上可分为原始⼤⽓、次⽣⼤⽓和现代⼤⽓三个阶段,次⽣⼤⽓主要成分是CO2、CH4、(H20)和(NH3)等6、已知湿空⽓⽓温为t(℃),⽐湿为q(g/kg),其虚温的表达式为7、对于地球⼤⽓中对流层臭氧的来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P20A、平流层臭氧是以扩散和湍流⽅式输送来的B、对流层⼤⽓中发⽣的光化学反应C、雷暴闪电、有机物氧化⽣成D、分⼦氧吸收波长⼩于0.24微⽶紫外辐射离解为原⼦氧,此后原⼦氧在第三种中性粒⼦的参与下与分⼦氧结合形成臭氧。
8、何为⼲洁⼤⽓?若按浓度分类,⼲洁⼤⽓可分为⼏部分,主要成分分别是?答:除⽔汽以外的纯净⼤⽓即是⼲结⼤⽓。
主要成分、微量成分、痕量成分9、已知某⽓块的温度为15℃,⽓压为1015hPa,混合⽐为0.01g/g,求该⽓块的饱和⽔汽压、⽔汽压、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湿的⼤⼩。
10、(B)在⼤⽓中所占⽐例很⼩,却是⼤⽓中很活跃的成分A、惰性⽓体B、⽔汽C、臭氧D、⽓溶胶11、⽓溶胶粒⼦也称为⼤⽓粒⼦。
按尺度⼤⼩分为三类,不包括以下哪类(A)A、⼩核(r<0.1)B、⼤核(0.1C、巨核(r>1)D、爱根核(r<0.1)12、臭氧主要分布在(10-50km)⾼度的平流层⼤⽓中,极⼤值在(20-30km)之间。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第1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课后限时训练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A基础培优练】时间:30分钟总分:51分(知识点1:大气的组成。
知识点2:大气的垂直分层)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知识点1](2022年宁夏银川月考)大气中水汽和固体杂质很少,但它们在天气变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据此完成第1~2题。
1.下列关于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水汽主要集中在平流层②水的相变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③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④在同一季节,各地水汽含量是一样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大气中固体杂质含量最多的地区是( )A.海洋上空B.公园绿地C.水田耕地D.建筑工地【答案】1.B 2.D[解析]第1题,大气中的水汽集中在对流层,影响对流层天气变化,①错误;水的相变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②正确;大气中的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所必需的凝结核,③正确;大气中水汽的含量因时因地而异,④错误。
第2题,建筑工地灰尘多,大气中固体杂质最多,D项正确;海洋、公园绿地和水田耕地对大气具有净化作用,固体杂质少。
[知识点1、2](2023年河北邢台期末)专家指出,因全球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化学品的一致行动,南极洲上空臭氧层巨大的空洞正在逐步缩小,有望在40年内得到修复。
如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3~4题。
3.臭氧集中分布在图中的( )A.a B.bC.c D.d4.臭氧层空洞的存在将会使南极洲( )A.整体气温迅速升高B.陆地冰川面积增大C.近地面紫外线增强D.火山、地震增多【答案】3.C 4.C[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d为对流层,c为平流层,a、b为高层大气,其中a 层有电离层。
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
第4题,臭氧层空洞的存在,导致大气吸收大量的紫外线,到达地表的紫外线会增多,C项正确;臭氧为温室气体,臭氧层空洞不会使南极洲整体气温迅速升高,A项错误;温室效应增强,会导致南极陆地冰川面积减少,B项错误;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与臭氧层无关,D项错误。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题第三章
第三章大气水分一.填空题:1.在常温常压下,大气中的物质只有有三态变化,其他物质由于气温高于其温度,而以形态存在。
2.温度愈高,饱和水汽压,随着温度升高,饱和水汽压按规律迅速。
3.不同温度下的空气,降低同样的温度,高温时的饱和空气凝结水量比低温时。
4.当T= 时,E过冷=E冰。
5.冰晶效应的条件是。
6.大小水滴共存时,产生水汽转移现象的条件是。
7.空气达到过饱和的途径有、。
8.空气冷却的类型有、、。
9、近地面的空气因与冷地面接触而降温到露点以下,如果 >0℃时,则在地面或地面物体凝结成,称为露;如果 <0℃,则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面物体上凝结成称为霜。
10、形成露和霜的条件是的夜晚。
11、霜冻是指在农作物生长季节里,地面和植物表面温度下降到足以引起农作物遭受伤害或者死亡的。
农业上要预防的是而不是霜。
12、出现白霜时,气温比露点温度,即出现也出现。
13、出现黑霜时,气温比露点温度,只有而无。
14、雾凇是形成于树枝上、电线上或其它地物迎风面上的白色疏松的。
根据其形成条件和结构可分为两类:和。
15、雨凇是形成在地面或地物迎风面上的的紧密冰层。
它主要是降到温度低于的地面或地物上冻结而成的。
如果它是由非过冷却雨滴降到冷却得很厉害的地面或地物上而形成的时候,一般这种雨凇很薄而且存在的时间不长。
16、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使水平能见度小于的物理现象。
17、云是指漂浮在空中的,由组成的中的水汽凝结物。
18、下午出现淡积云是的预兆。
19、早上出现浓积云是的预兆。
20、谚语“瓦块云,晒死人”、“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就是指透光高积云或透光层积云出现后,。
21、降水是指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和水,常见的有。
21习惯上把半径小于 um的水滴称为云滴,半径大于 um的水滴称为雨滴。
标准云滴的半径是 um,标准雨滴的半径是 um。
22、使云滴增大的过程主要包括:和。
实际上,云滴的增长是这两种过程同时作用的结果。
大气中的水分
13
→ 为什么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大?
✓ 温度越高,水分子平均动能越大,单位时间脱出水面的分子越多;只有当水面上水汽密度增大到更大值时, 落回水面的分子数才和脱出水面的分子数相等。
✓ 温度越高,水汽分子平均动能越大,而水汽压是水汽重量及其碰撞器壁的结果,故也随之增大。
2020/12/8
14
2020/12/8
74
积雨云的云底(悬球状云)
2020/12/8
75
积云性层积云:云块较大,呈灰白色、暗灰色,多为条状,顶部具有积云特征。由衰退的积云或积雨云扩展、平衍 而成; 也可由傍晚地面四散的受热空气上升而直接形成。
饱和水汽压判据
eρwRwT
Nn 蒸发未饱和 ?
Nn 动态平衡 饱和
Nn
凝结过饱和
2020/12/8
水 和
水 汽
E e E e
蒸发未饱和 动态平衡 饱和
Ee 凝结过饱和
冰 和 水 汽
Es e Es e
蒸发未饱和 动态平衡 饱和
Es e 凝结过饱和 5
C
• 水相平衡图
O B′
B
→ O点:三相共存点,t0 = 0.0076℃,E0 = 6.11hPa → K点:临界点,tk=374,Ek=2.2×105hPa。
2020/12/8
46
2020/12/8
• 形成辐射雾的有利天气条件是什么?
→ 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 → 天气晴朗少云; → 风力微弱(1—3m/s); → 大气层结稳定。
47
• 形成平流雾的有利天气条件是什么?
→下垫面与暖湿空气的温差较大; →暖湿空气的湿度大; →适宜的风向(由暖向冷)和风速(2~7m/s); →层结较稳定。
【培优分级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3章大气的运动培优练(教师版)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培优练)(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梅雨是指每年大约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宜昌以东的28°N~34°N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个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续阴雨天气。
非正常情况下,有的年份,梅雨期出现“空梅”或“短梅”;有的年份,梅雨期出现“烂梅”(高温高湿,衣物易霉烂,又称“霉雨”)。
梅雨之后的伏旱是一种气象灾害,是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期间的旱象。
伏旱主要发生在中国长江流城及江南地区。
据此完成第1~2题。
1.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烂梅”诱发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A.冷锋南下速度快,降水过多B.雨季持续时间长,降水过多C.暖锋北上速度快,降水过少D.准静止锋移动快,降水过少2.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期的主要天气特征是()()A.寒冷干燥B.高温多雨C.炎热干燥D.温暖湿润答案:1.B 2.C解析:1.据材料可知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烂梅”指的是高温高湿,降水延续时间较长,衣物易霉烂,B正确。
梅雨期是由江淮准静止锋造成的,AC错误。
梅雨期准静止锋若移动速度快,则降水过少将会导致“空梅”或“短梅”现象,D错误。
故选B。
2.伏旱期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此季节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强,因此其主要天气特征表现为炎热干燥,C正确,BD错误。
寒冷干燥一般描述北方天气,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温和,A错误。
故选C。
下图为某地锋面气旋局部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3~4题。
3.此时()A.甲、丙两地多阴雨天气B.乙地气温高于甲地C.丙、丁两地气流下沉D.丁地风力大于乙地4.甲地当前的风向可能为()①东北风②西北风③东南风④西南风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3.D 4.D解析:第3题,冷锋箭头指向为冷气团移动方向。
读图可知,乙、丁主要吹偏南风,且受地形影响大,丁处于峡谷,风力受狭管效应影响而加剧;乙地南部山脉对偏南风有阻挡作用,故丁地风力大于乙地。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习题
第三章大气中的水分一、名词解释题:1. 饱和水汽压(E):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水汽压。
2. 相对湿度(U):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3. 饱和差(d):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
4. 露点温度(td ):在气压和水汽含量不变时,降低温度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5. 降水量: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累的水层厚度。
6. 干燥度:为水面可能蒸发量与同期内降水量之比。
7. 农田蒸散:为植物蒸腾与株间土壤蒸发的综合过程。
8. 降水距平:是指某地实际降水量与多年同期平均降水量之差。
9. 降水变率=降水距平/多年平均降水量×100%10. 辐射雾:夜间由于地面和近地气层辐射冷却,致使空气温度降低至露点以下所形成的雾。
11.露点12.水分临界期13. 农田蒸散:为植物蒸腾与株间土壤蒸发的综合过程。
14. 冰晶效应:是指在温度低于0℃时,由于平冰面的饱和水汽压低于平水面的饱和水汽压,对水面还未饱和的水汽压来说冰面已达到饱和,此时在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条件下,水滴将不断蒸发而冰晶将不断增长的现象。
15.二、填空题:1. 低层大气中的水汽,随着高度的升高而(1)减少。
2. 蒸发量是指一日内由蒸发所消耗的(2)水层厚度。
3.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温度的日变化(3)相反。
4. 使水汽达到过饱和的主要冷却方式有(4) 辐射冷却、接触冷却、(5)混合冷却和(6)绝热冷却。
5. 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多,露点温度越(7) 高。
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时,则相对湿度是(8) 100%。
6.根据土壤含水量由多到少,可将土壤蒸发速率分为三个阶段:、、三个阶段。
7.达到过饱和状态的途径:一是增加大气中的,二是使含有一定量水汽的空气。
8.饱和差等于零时,相对湿度等于_____。
9. 饱和水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_升高(增大)_。
10.当水汽压不变时,相对湿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降低(减小)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大气中的水分一、名词解释题:1. 饱和水汽压(E):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水汽压。
2. 相对湿度(U):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3. 饱和差(d):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
4. 露点温度(td ):在气压和水汽含量不变时,降低温度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5. 降水量: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累的水层厚度。
6. 干燥度:为水面可能蒸发量与同期内降水量之比。
7. 农田蒸散:为植物蒸腾与株间土壤蒸发的综合过程。
8. 降水距平:是指某地实际降水量与多年同期平均降水量之差。
9. 降水变率=降水距平/多年平均降水量×100%10. 辐射雾:夜间由于地面和近地气层辐射冷却,致使空气温度降低至露点以下所形成的雾。
11.露点12.水分临界期13.农田蒸散:为植物蒸腾与株间土壤蒸发的综合过程。
14.冰晶效应:是指在温度低于0℃时,由于平冰面的饱和水汽压低于平水面的饱和水汽压,对水面还未饱和的水汽压来说冰面已达到饱和,此时在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条件下,水滴将不断蒸发而冰晶将不断增长的现象。
15.二、填空题:1. 低层大气中的水汽,随着高度的升高而(1)减少。
2. 蒸发量是指一日内由蒸发所消耗的(2)水层厚度。
3.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温度的日变化(3)相反。
4. 使水汽达到过饱和的主要冷却方式有(4) 辐射冷却、接触冷却、(5)混合冷却和(6)绝热冷却。
5. 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多,露点温度越(7) 高。
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时,则相对湿度是(8) 100%。
6.根据土壤含水量由多到少,可将土壤蒸发速率分为三个阶段:、、三个阶段。
7.达到过饱和状态的途径:一是增加大气中的,二是使含有一定量水汽的空气。
8.饱和差等于零时,相对湿度等于_____。
9.饱和水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_升高(增大)_。
10.当水汽压不变时,相对湿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降低(减小)_。
11.农田蒸散是由__植物蒸腾_和___土壤蒸发_组成。
12.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的途径:一是增加大气中的_水汽含量_,二是使含有一定量水汽的空气__降低温度_。
13.云滴的增长过程有两种,即凝结(凝华)增长和_碰并增大_。
14.空气冷却的方式可归纳为四种:辐射冷却、绝热冷却、接触冷却和混合冷却。
15.按云的成因可将云分为积状云(对流云)、层状云(滑升云)和波状云(波动云)。
16.水分是作物光合作用合成__有机质的原料。
17.作物的水分临界期较短的作物和品种适应不良水分条件的能力_强(较强)_。
18.一般植物水分临界期为_花芽分化旺盛时期_。
三、判断题:1. 当气温高于露点温度时,饱和差则等于零。
错2. 相对湿度在一天中,中午最大,早上最小。
错3. 甲地降水相对变率较乙地同时期的相对变率大,说明甲地降水量比乙地多。
错4. 形成露时的露点温度在零上,出现霜时的露点温度在零下。
对5. 当干燥度小于0.99时,为湿润,大于4为干燥。
对6..只要空气温度降低到露点以下,空气中就有凝结现象发生。
错7.水溶液浓度越大,水分蒸发速率越小。
错8.土壤含水量较大时,土壤结构越疏松土壤蒸发越强。
对9.四、选择题:1. 当饱和水汽压为8hPa,相对湿度为80%,则水汽压为(①)。
①6.4hPa,②4.6hPa,③8.0hPa,④4.0hPa2. 当相对湿度为100%时,则(③)。
①气温高于露点,饱和差=0;②气温=露点,饱和差大于零;③气温=露点,饱和差=0;④气温低于露点,饱和差小于零。
3. 中午相对湿度变小,主要因为气温升高,从而使(②)。
①e增大,E不变;②E比e更快增大③E减小,e更快减小;④蒸发量增大,E降低。
4.四川地区裸地上空相对湿度日变化()。
A与空气温度日变化相同是单峰型B为双峰型曲线C与空气温度日变化相反是倒单峰型D为不规则曲线5.()指的是植物蒸散消耗单位重量的水分所制造得的干物质重量。
A蒸腾系数B蒸腾效率C水分利用率D水分有效利用率6.比较A、B两地区8月份,降水量多年变化情况时,应采用()。
A绝对变率B相对变率C平均绝对变率D平均相对变率7.“麦收隔年墒”指的是()。
A在生长季里降水时期比较适宜B降水量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较大C降水后效应D在生长季里降水强度比较适宜8.露点温度表示(C)。
A、潮湿地面温度B、空气湿度C、饱和湿空气温度D、未饱和湿空气温度9.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到饱和时(A)。
A、露点温度与干球温度相等B、相对湿度较大C、绝对湿度与水汽压数值相等D、实际水汽压较大10.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距离饱和程度远近的湿度参量是(C )。
A、绝对湿度B、水汽压C、相对湿度D、露点温度11.表示空气中实际水汽含量多少的湿度参量是(D)。
A、温度露点差B、饱和差C、相对湿度D、露点温度12.当空气处于未饱和状态时,气温和露点温度的关系为(C)。
A、T<T dB、T=T dC、T>T dD、两者无关13.相对湿度大小随温度升高(A)。
A、减小B、增大C、不变D、先减小后增大14.饱和水汽压表示(C)。
A、空气的潮湿程度B、空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分压力C、空气中能含水汽的最大限度D、空气中水汽的含量15.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距离饱和程度远近的湿度参量有(B、E、F )。
A、绝对湿度B、相对湿度C、水汽压D、露点温度E、饱和差F、温度露点差16.表示空气湿度的物理量可分为两类(B、D)。
A、一类为空气中水汽的分压力,如饱和水汽压、最大水汽压B、一类为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如绝对湿度、水汽压C、一类为空气温度高低,如露点温度、温度露点差D、一类为空气中水汽含量距饱和程度,如相对湿度、饱和差E、一类为降水变率,如相对变率、绝对变率17.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少的物理量有(A、B、C)。
A、绝对湿度B、水汽压C、露点温度D、相对湿度E、饱和差18.饱和水汽压(A、C)。
A、随温度升降的改变量,在高温时比低温时大些B、随大气中水汽的增加而迅速增大C、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D、可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距饱和的程度E、可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含量19.潮湿土壤水分蒸发主要决定于(D)。
A、土壤湿度B、空气湿度C、土壤质地D、土壤温度20.干燥度是以某-地区同期的(B)与(D)的比值来表示。
A、蒸发量B、水面可能蒸发量C、蒸散量D、降水量21.大气中凝结核的存在(B),促进水汽凝结。
A、使水汽的饱和水汽压增大B、使水滴曲率增大C、对水汽分子具有吸引力D、使温度露点差增大22.形成露和霜的有利天气条件是(C)。
A、有云的夜晚B、有风的夜晚C、晴朗有微风或无风的夜晚D、地面有效辐射小的夜晚23.霜冻对作物的危害主要是(C)。
A、结霜B、结霜加低温C、低温D、高湿24.冰雹在气流(D)过程中形成。
A、上升B、下降C、稳定不动D、反复升降25.饱和水汽压(E)与蒸发面性质和形状的关系是(D)。
A、纯水面的E比冰面小B、溶液面的E比纯水面大C、平面的E比凹面小D、小水滴的E比大水滴大26.山坡雾是由于(D)冷却而产生的。
A、辐射冷却B、接触冷却C、混合冷却D、绝热冷却27.地面凝结物雾凇和雨凇是由于(B)冷却而产生的。
A、辐射冷却B、接触冷却C、绝热冷却D、混合冷却28.地面凝结物露和霜是由于(A)冷却而产生的。
A、辐射冷却B、接触冷却C、绝热冷却D、混合冷却29.“深山云雾产好茶”是由于雾削弱了太阳辐射中的(C)。
A、红外线B、可见光C、紫外线D、红橙光30.露是因夜间地面和地面上物体表面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或物体表面的空气温度降到(C)以下时,在地面或物体表面上所产生的凝结物。
A、零度B、一定温度C、露点温度D、地面温度31.高积云属于(B)云系。
A、层状云B、波状云C、积状云D、滑升云32.积雨云属于(B)云系。
A、滑升云B、积状云C、波状云D、层状云33.雨层云属于(A)云系。
A、滑升云B、积状云C、波状云D、对流云34.云和雾的主要区别是(A、B、D)。
A、雾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比云大B、雾与地面接触而云底距地面有一定高度C、雾内的水汽含量比云多D、雾对水平能见度的影响比云大E、雾具有夜晚生成,白天消散的日变化,而云在一天的任何时间均可形成35.降水形成的主要宏观条件是(C、D)。
A、云底高度高B、云下的湿度低C、较强的上升气流D、充足的水汽输送36.农作物在其各个生育阶段中对水分的要求是不同的,对水分的敏感程度也是不同的,由于水分的缺乏或过多,对作物(D)影响最大的时期叫做作物的水分临界期。
A.、光合作用B、对茎、叶的生长C、产量D、发育速度37.五、简答题:1. 何谓降水变率?它与旱涝关系如何?答:降水变率=降水距平/多年平均降水量×100%。
它表示降水量变动情况,变率大,说明该地降水量距平均值的差异大,即降水量有时远远超过多年的平均值,这样就会出现洪涝灾害;相反,有时降水量远远少于平均降水量,则相应会出现严重缺水干旱。
2. 相对湿度的日、年变化规律如何?答: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相反。
最大值出现在凌晨,最小值出现在14~15时。
年变化一般是冬季最大,夏季最小。
但若受海陆风及季风影响的地方,其日、年变化,有可能与气温相一致。
3. 影响农田蒸散的主要因子是什么?答:有三方面:(1)气象因子。
包括辐射差额、温度、湿度和风等;(2)植物因子。
包括植物覆盖度、植物种类、生育状况等;(3)土壤因子。
包括土壤通气状况、土壤含水量、土壤水的流动情况等。
4.为什么相对湿度和气温日变化趋势相反?答:相对湿度f =(e/E)×100% 。
(1分)气温升高时,虽然地面蒸发加快,水汽压增大,但这时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得更多些,使相对湿度反而减小。
(2分)同样的道理,在气温降低时,水汽压减小,但是饱和水汽压随温度下降得更多些,使相对湿度反而增大。
(2分)5.相对湿度的年变化、日变化有哪些规律?答: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相反,最大值出现在清晨,最低值出现在午后,滨海地区例外。
(2分)年变化:一般与气温的年变化相反,温暖季节f小,寒冷季节f大。
在季风盛行地区,由于夏季风来自海洋,冬季风来自大陆,因此最大值出现在夏半年的雨季或雨季之前,最小值出现在冬季。
(3分)6.简述土壤蒸发的三个阶段。
答:第一阶段:当土壤潮湿时,蒸发在土表进行。
下层水分沿毛细管上升到土表蒸发。
速率与水面近似相等,强度决定于土温、饱和差、风等气象因子。
(1分)第二阶段:土表变干(含水量<70%),形成干涸层。
水分在土壤中蒸发后,沿孔隙、毛细管扩散到土表。
速率比水面减小,主要决定于土壤中的含水量。
(2分)第三阶段:土壤表层变得非常干燥时,土壤内毛细管的供水作用停止,蒸发仅在深层进行,水汽沿孔隙扩散到土表。
速率比水面蒸发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