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蹦蹦跳跳》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
小学美术《蹦蹦跳跳》教案
-绘画技法的运用:掌握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元素,表现动物跳跃的生动形象。
-举例:运用流畅的线条描绘动物的动作,用鲜艳的色彩突出跳跃的活力。
-透视原理的应用:学会运用简单的透视原理,使画面具有立体感。
-举例:在描绘动物跳跃时,近大远小的原则,使动物形象更具立体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动物跳跃的基本概念。动物跳跃是它们运动的一种方式,具有独特的动态美。它是我们观察和描绘动物生活的重要方面,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审美和绘画技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动物跳跃在实际绘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线条、形状、色彩描绘出生动的跳跃场景。
五、教学反思
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动物跳跃的观察和描绘非常感兴趣,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积极地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动物跳跃场景,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意到学生在理论介绍部分听得非常认真,但对于透视原理的应用这一难点,部分孩子还是显得有些困惑。在接下来的实践活动中,我通过分组讨论和示范操作,让孩子们动手实践,试图帮助他们突破这一难点。从成果展示来看,大多数孩子能够掌握动物跳跃的基本描绘方法,但在透视原理的应用上,还需要进一步练习和指导。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动物跳跃姿态的观察和描绘、绘画技法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透视原理的应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动物跳跃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描绘动物的动态美。
小学美术《蹦蹦跳跳》教案设计
小学美术《蹦蹦跳跳》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动物的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动物的活泼可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创作欲望。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的结构特点:介绍几种常见的动物(如兔子、小鸟、小猫等)的结构特点,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外形、动作、表情等。
2. 表现动物的方法: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动物的活泼可爱。
3. 创作实践:学生分组合作,每组选择一种动物,创作一幅表现动物蹦蹦跳跳的画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学会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动物的活泼可爱。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动物的动作、表情,以及运用美术元素表现动物的活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几种常见的动物图片,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2. 学生准备:带齐绘画工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几张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外形、动作、表情等,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动物的结构特点,示范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动物的活泼可爱。
3. 学生创作:学生分组合作,每组选择一种动物,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4. 作品展示与评价: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引导学生互相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5.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更多的动物,发挥想象,创作更多有趣的画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分析和描绘动物的特点。
2. 运用示范法,让学生通过模仿教师的作品,掌握表现动物的方法。
3.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运用欣赏评价法,让学生在欣赏他人的作品中,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七、教学步骤:1. 观察分析:教师展示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外形、动作、表情等特征。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十九课 蹦蹦跳跳 ︳湘美版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十九课蹦蹦跳跳︳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蹦蹦跳跳的含义,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2. 引导学生观察蹦蹦跳跳的动作,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3. 指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元素表现蹦蹦跳跳的场景,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4.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蹦蹦跳跳的含义。
2. 蹦蹦跳跳的动作特点。
3. 绘画表现方法。
4. 色彩搭配技巧。
5. 学生作品欣赏与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蹦蹦跳跳的动作,运用绘画元素表现场景。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元素表现蹦蹦跳跳的场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蹦蹦跳跳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蹦蹦跳跳的含义教师简要介绍蹦蹦跳跳的含义,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中的蹦蹦跳跳现象。
3. 观察蹦蹦跳跳的动作特点教师播放蹦蹦跳跳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蹦蹦跳跳的动作特点,如跳跃的高度、速度、频率等。
4. 学习绘画表现方法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元素表现蹦蹦跳跳的场景,并讲解绘画步骤。
5. 学生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绘画练习,表现自己观察到的蹦蹦跳跳场景。
6.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从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7.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观察、绘画表现和评价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蹦蹦跳跳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在绘画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绘画步骤和技巧,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 通过作品展示与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六、作业布置1. 画一画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蹦蹦跳跳的场景。
二年级美术蹦蹦跳跳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蹦蹦跳跳的基本概念和元素,了解不同色彩对人的情绪产生的影响。
2.技能目标:通过观察、表演、创作等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
二、教学重点1.掌握蹦蹦跳跳的元素和表达方式。
2.通过色彩搭配的练习,增加学生对色彩的认知。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蹦蹦跳跳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学生通过观察作品,分析色彩对情绪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跳绳、跳格子的器材。
2.画笔、颜料、调色盘等美术材料。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跳绳和跳格子的图片和视频,引入今天的主题,蹦蹦跳跳。
2.学习蹦蹦跳跳的元素和表达方式(1)了解蹦蹦跳跳的元素,如线条、形状、动作等。
(2)观察图片或视频中的蹦蹦跳跳表现形式,引导学生分析线条和形状的特点。
(3)学生自己使用线条和形状来表达蹦蹦跳跳的感觉,可以画画或者摆出动作等。
3.学习色彩对情绪的影响(1)通过展示一些不同色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不同颜色所传递的情绪。
(3)让学生通过颜料和调色盘实际进行颜料调配,尝试使用不同颜色表达不同情绪。
4.创作蹦蹦跳跳的艺术作品(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蹦蹦跳跳的动作,用颜料和画笔在纸上进行表达。
(2)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之前学习的元素和色彩来丰富作品,让作品更具表现力。
5.展示和分享让学生互相欣赏自己的作品,并互相交流观点和感受,增加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认同。
六、教学延伸1.继续学习蹦蹦跳跳的表达方式,可以通过观察街舞或其它舞蹈视频的方式,来丰富学生的表达能力。
2.继续学习色彩的认知和运用,可以通过不同题材的练习,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蹦蹦跳跳的元素和表达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颜色的选择和运用,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同时,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艺术修养,引导学生多关注和欣赏各类艺术作品,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蹦蹦跳跳》教案设计
小学美术《蹦蹦跳跳》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动态形象,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和讨论,发现生活中的动态形象,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感知能力。
1.3 教学过程:1.3.1 展示一系列动态图片,如跳跃的儿童、奔跑的动物等,引导学生关注动态形象。
1.3.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动态形象,并进行讨论。
1.3.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美术作品表现动态形象。
第二章:绘画技巧讲解2.1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掌握绘画动态形象的基本技巧。
2.2 教学内容:通过讲解和示范,教授绘画动态形象的基本技巧。
2.3 教学过程:2.3.1 讲解动态形象绘画的基本技巧,如动态线条的运用、身体比例的把握等。
2.3.2 进行示范,展示如何通过基本技巧绘画动态形象。
2.3.3 邀请学生进行实践,指导并纠正学生的绘画技巧。
第三章:创意绘画实践3.1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绘画技巧。
3.2 教学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创作一幅动态形象的绘画作品。
3.3 教学过程:3.3.1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想表现的动态形象,并进行讨论。
3.3.2 学生开始进行创意绘画实践,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大胆创作。
3.3.3 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建议和帮助,引导学生完善作品。
第四章:作品展示与评价4.1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4.2 教学内容: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进行评价。
4.3 教学过程:4.3.1 学生依次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向大家介绍创作思路和心得。
4.3.2 邀请其他学生对展示作品进行评价,从创意、绘画技巧等方面进行讨论。
4.3.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性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的: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5.2 教学内容:总结本节课的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为学生提供拓展学习的机会。
5.3 教学过程:5.3.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绘画动态形象的基本技巧。
小学美术《蹦蹦跳跳》教案设计
小学美术《蹦蹦跳跳》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动物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学生能够运用绘画和剪贴等技巧创作出活泼可爱的动物形象。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动物的特点,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学生通过绘画和剪贴等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对动物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题:《蹦蹦跳跳》本课题以动物为主题,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的特点和形态。
2.2 教学资源:提供动物图片、绘画和剪贴材料等资源,帮助学生进行创作。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活泼可爱的动物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3.2 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特点和形态,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3.3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观察和分析的结果,运用绘画和剪贴等技巧创作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作品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创作思路、技巧运用和创意表现。
4.2 学生过程评价:对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5.2 改进措施: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准备:准备《蹦蹦跳跳》相关的美术教材或教辅材料,供学生参考。
6.2 材料准备:-为学生准备绘画和剪贴所需的材料,如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6.3 教学环境:布置一个宽敞明亮的教学环境,以便学生进行创作和展示。
第七章:教学步骤7.1 观察与模仿: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生活环境和动作,鼓励学生模仿动物的形象。
7.2 创作草图:学生根据观察和模仿的结果,绘制出动物的草图。
7.3 细化与修饰:学生对草图进行细化和修饰,添加细节和表情,使动物形象更加生动可爱。
7.4 剪贴与拼贴:第八章:安全与卫生8.1 安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使用剪刀和胶水等工具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8.2 卫生教育:引导学生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保持创作环境的整洁。
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蹦蹦跳跳》教案教学设计
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蹦蹦跳跳》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并掌握各种跳跃动作的名称;(2)了解跳跃的技巧与要领;(3)掌握线条结构、肢体比例等美术要素。
2.能力目标:(1)通过模仿、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跳跃技巧;(2)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观察力和表现力;(3)提高学生的美术创造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美术教学,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感体验;(2)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并发扬积极的个性特点;(3)让学生体验跳跃的乐趣,培养其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并掌握各种跳跃动作的名称;(2)了解跳跃的技巧与要领;(3)运用线条结构、肢体比例等美术要素描绘跳跃姿态。
2.教学难点:(1)如何使学生在跳跃时,准确表现各种简单的跳跃动作;(2)如何使学生按照比例、线条和透视原理来绘制跳跃姿态。
三、教学方法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以情境式为主要教学方法,走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四、教学过程1.引入环节(5分钟)老师让学生举起右手、左脚,然后左手、右脚交替上下跳,开始了课堂的第一个环节:跳起来!学生们也跟着老师蹦蹦跳跳,欢快的气氛弥漫在课堂。
2.热身小游戏(10分钟)老师设计一些小游戏,如“跳到轻松的沙发上”。
学生们要围成一圈,一个接一个轮流跳两次,跳到一些难度较大的地方,如沙发或墙角,看谁最后剩下来。
3.学习跳跃动作(30分钟)老师让学生站在固定位置,进行跳跃训练,让学生掌握各种跳跃动作的名称和技巧。
学生们可以采取网络、视频等资源进行学习。
4.美术创作(40分钟)学生们群体创作跳跃动作的画作,用线条、色彩等表现出各种跳跃动作的神态与形象,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和表现能力。
5.总结与回顾(5分钟)老师带着学生们回顾一下今天课堂中学习了什么内容、达到了哪些目标,与学生们进行简单交流后,指出不足和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2.实物展示3.书面教材六、课堂评估1.跳跃动作的考查观察学生跳跃动作的姿态、动作的规范程度,给予反馈。
小学美术《蹦蹦跳跳》教学设计一等奖与意图
小学美术《蹦蹦跳跳》教学设计一等奖与意图《小学美术《蹦蹦跳跳》教学设计一等奖与意图》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小学美术《蹦蹦跳跳》教学设计一等奖与意图设计思想:《蹦蹦跳跳》一课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观念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理念的推进、落实中进行的课堂教学研究。
它是以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新课程、探索新方法为宗旨的教学设计。
课堂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创造能力、拓展发扬美术文化,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现,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
教学目标:1、掌握纸弹簧的基本折叠和制作方法,体验和了解纸弹簧的形态特征。
2、结合纸弹簧的形态特征,创作有趣的玩偶形象。
3.过程与方法:(1)在开放式的寻宝游戏中体验、感受小纸偶的蹦蹦跳跳,学习纸弹簧的制作方法。
(2)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习小纸偶组织制作方法。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验尝试、联系生活、欣赏表现挖掘人文内涵,激发学生传承美术文化的愿望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纸弹簧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对纸弹簧进行装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律动与游戏——通过寻宝大行动机趣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接触小纸偶,帮助学生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把座位附近的宝贝找出来交给组长。
2、讨论自己组找到的是什么宝贝?3、你们发现他们有什么特点,是用什么方法作成的?教师小结:1.他们都是通过画、剪、折、贴而成的。
2.说说小纸偶制作的多有趣,蹦蹦跳跳的多生动。
[设计思想:游戏创设了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最主要的是学生在这个活动中能够及时地发现蹦蹦跳跳小纸偶的可爱,通过画、剪、折、贴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观看与探究——交朋友……认识小纸偶观看:1、设置情景导入本课: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小朋友,你们来说说叫什么名字?学生:2008北京奥运会福娃,他们叫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
二年级美术下册《蹦蹦跳跳》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和认识各种动物跳跃的动作特点,如青蛙、兔子、袋鼠等,并能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表现。
2.学会运用简单的线条和形状组合,描绘出动物跳跃时的动态形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3.掌握水粉画的基本技法,运用水粉颜料为作品上色,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和搭配能力。
8.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动物,进行家庭作业创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只可爱的青蛙玩具,模仿青蛙跳跃的动作,引导学生关注动物跳跃的形态。
2.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会跳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所了解的跳跃动物。
3.播放动物跳跃的视频,让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跳跃动作特点,激发学生对本课主题的兴趣。
3.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实践、个别辅导等环节,使学生掌握水粉画的技法,提高绘画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观察大自然中的动物,关爱生态环境,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2.养成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习惯,提高审美情趣。
3.在创作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动物跳跃动作的能力,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描绘出具有生动感的动态形象。
难点:动态形象的捕捉和表现技巧,水粉画技法的运用。
2.重点:通过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难点:如何在创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个性,实现作品的独特性。
3.重点:培养学生关爱生态环境,提高审美情趣。
二年级美术蹦蹦跳跳教案
二年级美术《蹦蹦跳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小动物的特点和动态,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彩泥进行造型表现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小动物的特点和动态,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2. 教授彩泥制作技巧,引导学生运用彩泥创作出动态的小动物形象。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创作出一幅富有生气的动物乐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小动物的特点和动态,培养学生运用彩泥进行造型表现的能力。
难点:如何将小动物的动态和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创作出富有生气的作品。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小动物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准备彩泥、泥板、工具等制作材料。
3. 准备小组合作创作的画布或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小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小动物的特点和动态。
2. 新课讲解:讲解彩泥制作技巧,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彩泥创作小动物形象。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制作一个小动物的形象,讲解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学生创作: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的创意和表现力。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和协作能力。
3. 学生对小动物特点和动态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建议:1. 在引导学生观察小动物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增加直观感受。
2. 在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动物主题的绘画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2. 邀请动物专家到校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动物的了解。
3. 组织学生参加动物保护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十九课 蹦蹦跳跳 ︳湘美版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 第十九课蹦蹦跳跳︳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蹦蹦跳跳的含义,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2. 引导学生观察蹦蹦跳跳的动作,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3. 指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表现蹦蹦跳跳的场景,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4.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蹦蹦跳跳的含义2. 蹦蹦跳跳的动作特点3. 蹦蹦跳跳的场景描绘4. 色彩、线条的运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蹦蹦跳跳的动作,运用线条、色彩表现场景。
2.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蹦蹦跳跳的生动形象和场景氛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蹦蹦跳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在哪里见过?(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蹦蹦跳跳是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如小朋友在公园玩耍、小动物在草地上跳跃等。
2. 观察与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蹦蹦跳跳的动作,提问:蹦蹦跳跳的动作有什么特点?(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蹦蹦跳跳的动作轻快、活泼,有弹性。
3. 技法讲解与示范(1)教师讲解线条、色彩的运用方法,并示范如何描绘蹦蹦跳跳的场景。
(2)教师强调:在描绘蹦蹦跳跳时,要注意线条的流畅和色彩的搭配,表现出活泼、生动的氛围。
4. 学生练习(1)教师发放绘画材料,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绘画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展示与评价(1)学生完成作品后,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评价。
(2)评价标准:线条流畅、色彩搭配合理、生动形象、场景氛围表现到位。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蹦蹦跳跳的描绘技巧。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以“我喜欢的蹦蹦跳跳”为主题,画一幅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讲解、示范、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蹦蹦跳跳的描绘技巧。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绘画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蹦蹦跳跳》教案教学设计1500字
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蹦蹦跳跳》教案教学设计1500字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为《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第四十四课《蹦蹦跳跳》,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学习动作的基础上创作出自己的动物角色设计,并在相应的场景中进行粘贴拼贴。
二、教学目标1.利用兴趣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以及自我表达和创造的能力;2.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动物的外形和特征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3.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1)师生互动,询问学生日常生活中是否见到过一些能够蹦蹦跳跳的动物,如:兔子、青蛙、袋鼠等等,并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从板书上学习本节课的标题《蹦蹦跳跳》,引导学生讲述不同动物的跳跃方式。
(3)老师展示一些跳跃的图片和视频,询问学生对于跳跃的感受,引导学生感知和体会动物的飞扬跋扈、欢腾跳跃的情景。
2.学习动物的外形和特征(25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等素材让学生感知不同动物外形、特征的差异;(2)老师说出一些动物的半身像,并请学生猜测这是什么动物。
在猜测的过程中,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记忆和想象运用类比法比较强化,锻炼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3)老师展示多种动物图片,让学生进行分类,同时也帮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观察分类意识。
3.创作动物角色设计和制作(40分钟)(1)老师请学生想象自己设计一只可爱的小动物,要求其特征鲜明,形象简洁,展示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2)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先将自己所想到的动物形象画在纸上,再将形状画在彩纸上,并将其剪贴成形;(3)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一幅画册,引导学生将自己所设计的动物角色粘贴在其中,同时巧妙地运用各种颜色、纹理、材料等元素,完成自己的艺术创作,让每个学生的作品都能够独具匠心。
4.总结(10分钟)(1)老师请学生逐个展示自己的动物角色设计并讲述自己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从而进一步让学生加深对刚刚学习的内容的印象和理解;(2)老师就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加深对动物的观察与认知,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自我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让学生留下这些动物形象的印象,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养。
小学美术《蹦蹦跳跳》教案设计
小学美术《蹦蹦跳跳》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美术的基本元素,如线条、形状、颜色等。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蹦蹦跳跳的场景,如小动物、人物等。
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于蹦蹦跳跳的理解和感受。
1.3 教学步骤:展示一些蹦蹦跳跳的场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蹦蹦跳跳的场景的理解和感受。
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于蹦蹦跳跳的场景的想象和创造。
第二章:线条与形状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线条和形状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和形状表现蹦蹦跳跳场景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讲解线条和形状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和形状表现蹦蹦跳跳的场景。
2.3 教学步骤:讲解线条和形状的基本概念,展示相关作品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让学生尝试运用线条和形状表现蹦蹦跳跳的场景,鼓励他们发挥创意。
第三章:颜色与质感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颜色和质感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运用颜色和质感表现蹦蹦跳跳场景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解颜色和质感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运用颜色和质感表现蹦蹦跳跳的场景。
3.3 教学步骤:讲解颜色和质感的基本概念,展示相关作品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让学生尝试运用颜色和质感表现蹦蹦跳跳的场景,鼓励他们发挥创意。
第四章:绘画技巧与表现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绘画技巧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蹦蹦跳跳场景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讲解绘画技巧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蹦蹦跳跳的场景。
4.3 教学步骤:讲解绘画技巧的基本概念,展示相关作品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让学生尝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蹦蹦跳跳的场景,鼓励他们发挥创意。
第五章:总结与展示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课程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蹦蹦跳跳-湘美版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蹦蹦跳跳-湘美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湘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课程《蹦蹦跳跳》。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动物跳跃的动态,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并能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动物跳跃时的动态美感。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跳跃的动态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动物跳跃动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难点:1. 动物跳跃动态的观察与表现。
2. 线条与色彩的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本、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用品。
2. 动物跳跃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动物跳跃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动物跳跃的动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动物跳跃的动态特点,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动物跳跃时的动态美感。
3.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动物跳跃动态的绘画练习。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动物跳跃动态的观察与表现。
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蹦蹦跳跳-湘美版2. 教学内容:动物跳跃的动态特点3. 教学目标:观察力、想象力、绘画能力、关爱动物4. 教学难点:动物跳跃动态的观察与表现、线条与色彩的运用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动物,画出它们跳跃的动态。
2. 家长参与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动物跳跃的动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并能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动物跳跃时的动态美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绘画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让他们在绘画中感受到乐趣。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关爱动物意识,让他们在绘画过程中更加关注动物的生活状态。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动物跳跃的动态美感,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他们在大自然中观察动物,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二年级美术蹦蹦跳跳教案
二年级美术《蹦蹦跳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态环境,懂得保护动物的意识。
3. 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出富有童趣和个性的美术作品。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及其特征。
2. 学习绘画动物的基本技巧。
3. 创作一幅关于动物的美术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动物,培养学生绘画动物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动物的特征和生动形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几种动物的图片或实物模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几张动物的图片或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称。
2. 学习绘画技巧教师简要讲解绘画动物的基本技巧,如线条、形状、色彩等。
3.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自己对动物的观察和想象,进行绘画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5.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注生活、关注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动物,进行绘画创作。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观察能力、绘画技巧和想象力。
2. 评价学生的作品,关注他们在表现动物特征、生动形象和创意方面的亮点。
3. 收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和进步。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动物?2. 学生对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否需要加强指导?3. 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如何调整?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野生动物园,深入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开展动物保护主题活动,提高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邀请动物画家或专业艺术家进行讲座和示范,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和创作潜能。
二年级美术下册《蹦蹦跳跳》教案湘教版
二年级美术下册《蹦蹦跳跳》教案湘教版第一篇:二年级美术下册《蹦蹦跳跳》教案湘教版19、蹦蹦跳跳一、教材分析:本课目是从民间折纸“纸弹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折、剪、贴、画为一体的综合制作课。
教材中主要展示了两大类能蹦蹦跳跳的玩具。
一是利用纸弹簧做身体,在它的基础上添加四肢和头部,玩的时候只要轻轻一按,它就能蹦蹦跳跳;另一类是利用纸弹簧来制作身体的其他部位,如长颈鹿的脖子、四肢。
教师可启发学生变化出各种形象。
教材除了对纸弹簧的制作方法作了提示外,还呈现了用铁丝做弹簧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在家完成一个利用铁丝弹簧做的小玩具。
本课学习内容将制作和玩乐充分地融为一体,无论是在玩具的制作上,还是在玩具的玩法上都具有很强的发散性和趣味性,学生都能以极大的学习兴趣投入其中。
二、教学目标掌握纸弹簧的基本折叠和制作方法。
2 体验和了解纸弹簧的形态特征。
结合纸弹簧的形态特征,创作有趣的玩偶形象。
三、教学重点:如何制作纸弹簧玩具。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制作出各种有趣的.有特色的玩具及玩法。
五、教学准备教具:白色纸弹簧若干个,彩色纸条若干条,弹簧玩具2个,纸弹簧玩具7个,制作小丑的零部件,课件。
学具:纸条,彩色笔,剪刀,彩色纸,双面胶等。
六、教学过程(一)课前延伸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 1.激趣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位神秘的客人,你们猜猜会是谁呢?请两位小朋友帮忙把它们请出来吧!师:原来是小白兔和大青蛙,活蹦乱跳的,真可爱!我们送它们去参加蹦跳大比拼吧!(出示大比拼)师:我们还要请别的动物来参加,还有什么动物是蹦蹦跳跳的?生答。
师:其实我们能让所有的动物.人物都蹦起来,跳起来,我们怎么去实现他们蹦蹦跳跳的愿望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做蹦蹦跳跳的玩具。
(出示课题)2.观察.探究“纸弹簧”的折法(1)师:老师还带来了小猴子和小企鹅,观察一下,它们会动的这一部分,轻轻一按就会弹起来,拉一拉还会动,很像生活中的哪样东西?生:弹簧。
二年级下美术教案-蹦蹦跳跳-湘美版
二年级下美术教案-蹦蹦跳跳-湘美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湘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课程《蹦蹦跳跳》。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动物跳跃的动作,通过观察、想象和创作,培养学生对动物运动的感知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跳跃的动作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动物跳跃的动作,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1. 动物跳跃动作的描绘,特别是动态的表现。
2. 学生对动物运动的感知和绘画表现。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各种动物跳跃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学生准备绘画用的纸张、铅笔、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各种动物跳跃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动物跳跃的特点。
2. 观察与讨论:学生观察动物跳跃的动作,讨论动物跳跃时的姿态、动作等。
3. 创作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动物跳跃的动作,示范绘画技巧。
4.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观察和想象,独立创作一幅描绘动物跳跃的画作。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同学进行评价和交流。
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下美术教案-蹦蹦跳跳-湘美版2. 教学目标3. 教学难点4. 教学过程作业设计:1. 学生独立创作一幅描绘动物跳跃的画作。
2. 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描绘其运动时的姿态和动作。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绘动物跳跃的动作,培养了学生对动物运动的感知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和创作,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展示和评价,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了绘画技能。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其他动物的运动姿态,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环保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和保护动物,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总之,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绘动物跳跃的动作,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绘画技能,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020年湘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蹦蹦跳跳》教案精品版
蹦蹦跳跳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湘版小学美术教材第四册第八课《蹦蹦跳跳》。
本课是从民间折纸“纸弹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折、剪、贴、画为一体的综合制作课。
教材中主要展示了能蹦蹦跳跳的玩具,玩具中生动的表情、动作,能把学习者带入到热烈的情境中,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制作热情。
二、教学目标:1、掌握纸弹簧的基本折叠和制作方法,体验和了解纸弹簧的形态特征。
2、结合纸弹簧的形态特征,创作有趣的玩偶形象。
3、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纸弹簧的折叠和制作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在纸弹簧的基础上,设计制作有趣的玩偶及玩法四、教学设计:本课在制作方法这一教学环节上,采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巧妙利用弹簧制作的构思上可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学生的制作行为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的集体制作。
因此,本课的教学流程大致上是这样安排的:情境导入——探究质疑——创作表现——欣赏评价——表演游戏。
在课前,出示“蹦蹦跳跳”的玩具实物,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然后引导学生如何制作会跳的玩具。
让学生设计制作出各种有趣的玩具是本课的难点。
可充分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充分利用所带的材料,做出与众不同的创意。
在欣赏评价中,可让每小组推举几个同学上台用自己的作品进行表演,大家一起评出“最佳创意”、“最佳制作”等奖项,最后的游戏环节,让学生自由的表演玩乐。
我本课的创新支点是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小组交流中解决本课的难点,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美术的乐趣。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湘版美术二年级下册第8课《蹦蹦跳跳》教学目标:1、掌握纸弹簧的基本折叠和制作方法,体验和了解纸弹簧的形态特征。
2、结合纸弹簧的形态特征,创作有趣的玩偶形象。
3、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纸弹簧的折叠和制作方法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纸弹簧的基础上,设计制作有趣的玩偶及玩法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范作玩偶等资料学生准备:卡纸、剪刀、油画棒(换成双面胶好点,牢固),彩笔等绘画工具材料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他躲在这里面呢。
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蹦蹦跳跳》教案教学设计
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蹦蹦跳跳》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欣赏和感受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跳跃运动,并能够理解其中的速度、
力量、节奏和韵律等艺术特点。
2.能够通过观察和感性认知,掌握描绘跳跃运动的基本技巧。
3.能够通过实践,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与满足感,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审
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蹦蹦跳跳》。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掌握描绘跳跃运动时的线条、形状、颜色和表现手法等基
本技巧;教学难点为如何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情景式教学法和实践性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观察
和感受跳跃运动的特点,鼓励他们自由创作,发挥想象力,完成美术作品。
五、教学过程
1.教师先向学生介绍跳跃运动的特点和艺术表现手法,如线条、形状、
颜色等,引导学生感受跳跃运动的速度、力量、节奏和韵律等艺术特点。
2.教师示范如何描绘跳跃运动,如表现跳跃的舞姿和动作,学生跟随教
师学习基本技巧。
3.学生自由创作,要求他们在白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跳跃运动,可以用
手、脚、头、身体等方式完成作品。
4.学生相互欣赏和评价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5.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简单点评,并提供一些改进意见或建议。
六、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感受和理解跳跃运动的艺术特点,掌握描绘跳跃
运动的基本技巧;并通过自由创作,能够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与满足感,锻炼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表现积极,创作出了生动、丰富并充满创意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小学美术《蹦蹦跳跳》教学设计与设计
意图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eaching Design and Design Intent of Primary School Art "Bounc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小学美术《蹦蹦跳跳》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
设计思想:
《蹦蹦跳跳》一课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观念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理念的推进、落实中进行的课堂教学研究。
它是以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新课程、探索新方法为宗旨的教学设计。
课堂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创造能力、拓展发扬美术文化,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现,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
教学目标:
1、掌握纸弹簧的基本折叠和制作方法,体验和了解纸弹簧的形态特征。
2、结合纸弹簧的形态特征,创作有趣的玩偶形象。
3.过程与方法:
(1)在开放式的寻宝游戏中体验、感受小纸偶的蹦蹦跳跳,学习纸弹簧的制作方法。
(2)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习小纸偶组织制作方法。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验尝试、联系生活、欣赏表现挖掘人文内涵,激发学生传承美术文化的愿望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纸弹簧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对纸弹簧进行装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律动与游戏——通过寻宝大行动机趣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接触小纸偶,帮助学生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把座位附近的宝贝找出来交给组长。
2、讨论自己组找到的是什么宝贝?
3、你们发现他们有什么特点,是用什么方法作成的?
教师小结:
1.他们都是通过画、剪、折、贴而成的。
2.说说小纸偶制作的多有趣,蹦蹦跳跳的多生动。
[设计思想:游戏创设了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最主要的是学生在这个活动中能够及时地发现蹦蹦跳跳小纸偶的可爱,通过画、剪、折、贴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
二、观看与探究——交朋友……认识小纸偶
观看:
1、设置情景导入本课: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小朋友,你们来说说叫什么名字?
学生:xx北京奥运会福娃,他们叫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
2、教师出示福蛙小纸偶:你们觉得他可爱吗?想跟他们做朋友吗?
学生:自主回答。
3、今天他们就带领我们蹦蹦跳跳迎奥运……
探究:
1、教师:出示小纸偶。
这些小纸偶为什么会蹦蹦跳跳?
学生:他们的身体是用了纸弹来做成的。
3、教师:你们想学做这些蹦蹦跳跳的小纸偶吗?
学生:自主回答。
[设计思想:通过交朋友的方式使学生对小纸偶更有亲切感,想让学生先入为主喜欢上小纸偶,然后给他们提示:小纸偶为什么是会动的?那是因为他的身体用了有弹性的纸弹簧,一动他就蹦蹦跳跳起来了。
]
三、示范与练习
1、教师:运用实物投影仪示范纸弹簧的制作。
2、教师:请一个大胆的学生上来折纸弹簧,愿意上来的请举手。
其他学生在下面练习折纸弹簧。
3、教师:这些小纸偶有那些地方是用纸弹簧做成的?
学生:身体、手、脚、脖子、尾巴等。
4、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示范小纸偶的制作过程。
(用画、剪、折、贴的方法示范做一个小男孩的小纸偶)[设计思想:通过示范和教师完整的分步骤讲授,学生能够系统地消化知识。
教师的演示是直观地给予学生信息的方法,提问则是提示学生需要思考纸弹簧的运用。
]
四、欣赏与思考
1、欣赏优秀作品——小纸偶
2、教师:他们在纸弹簧的基础上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制作成的?
学生:画、剪、折、帖。
教师:找一找上面这些小纸偶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很逼真、很好玩、像真的一样。
3、如果是你,你会用什么方法?
学生:小动物、人、机器人、太空人等。
[设计思想: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堂,更应利用好这门学科的特征,好好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精神,在本课中,我特别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折纸弹簧的方法。
培养了学生敢于尝试,敢于解疑,敢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学生经过自己的观察、探索和发现,学会了折纸弹簧的方法,
这样一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发挥,而美术课也不是一味的教的过程,积极营造一种开放、自主、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得到灵活性、独特性的发展。
]
五、创作与表现
用音乐创设创作氛围,学生进行练习
1.提出创作要求
作业:
以三人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每人特长合理分工充分运用画、剪、折贴等方法制作一个精美的小纸偶。
评分标准:
(1).有合作精神,互相配合。
(2).手工精细,颜色鲜艳。
(3).纸偶整体生动,动态好。
(4).纸偶制作有创新。
2.学生进行创作,体验创作和制作情趣。
播放节奏明快、快乐的乐曲,创设创作氛围。
[设计思想:优美的乐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
一首合适的乐曲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和表现欲望。
学生们在学习活动中受到陶冶和熏陶,制作时才会把小纸偶制作的活灵活现,富有动感。
]
六、总结评价
1、小组评出该组最喜欢的一个,并讨论为什么喜欢?
2、学生自评。
3、学生互评。
4、教师评价。
[设计思想:《课标》指出,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
美术课不同于其他学科,不可能有统一的标准答案。
因此,我在教学中的评价也是多样化的。
评价不是单一的师评,生评,只要学生肯定了自己,其评价也就达到了目的。
当学生做好纸弹簧玩具时,其它小组评价时,学生是这样说的:"我喜欢x 的玩具,因为……"这样的评价,肯定了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快乐。
]
七、拓展延伸
1、玩小纸偶游戏。
2、同学们今天有什么收获?
学生:学会了用画、剪、折、贴的方法制做小纸偶,还和奥运宝宝做上了朋友,学会了合作,体验了团结的力量要比个人的力量大。
3、请同学们回去表演给家里人看,并回家和家人试一试,做一做,玩一玩看还有没有新发现!
[设计思想:教学生对美术的欣赏和认识,享受自己创造成功的喜悦。
本课的重点是在制作纸弹簧玩具上,当学生拿着自己创作的作品参加这"欢迎外国小朋友的派对",欢快的
歌唱跳舞时,学生心里是十分满足的,这样满足的心里融入到美术课中,感染了学生,也把课堂氛围创造了出来,学生在课堂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同时也从合作的精神中得到快乐,认识团结的力量。
]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