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525354025c52cc58bd6be87.png)
赤道周长:1670 24=40080千米 ~~ 8万里
例5: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最吻合的地点是( C )
A 、 900W 890S
B、800E 400N
C 、 100E 10S
D 、1800 710N
二、地球的公转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其公转轨道叫黄道。 其公转轨道面叫黄道面。
实地听完整堂课。
•
3、课前预习
•
课前预习新课内容,找出不理解的地方标记下来。预习后尝试做课后练习题,不要怕出错,因为老师还没有讲,出错也是正常的。
•
关键是,出错了你就知道上课时应该重点听哪里,注意力自然就能集中了。
•
4、即便上课时不理解也不要放弃
•
有些同学觉得老师讲的听不懂,就干脆不再听讲,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学习。其实这样做真的很傻,因为不听讲就非常容易和同学们的学习进度脱节,这就会直接导致考试时成绩下降。原因是,老师讲的内容不一定都在教材中体现,有相当一部分重点内容
•
但是,那却是提升成绩最快的方法。学习要带有一定程度的紧张感,坐在前面,自然而然就会紧张起来。没有必要自己费心思集中精神,那种环境就能帮助你做到。虽然看上去好像不太方便,但其实那才是最便于学习的位置。
•
2、不要看书,要看老师的眼睛
•
只要老师不是在一味地读教材,那老师的“话”就不可能和你低头看着的教材上的“文字”一致。头脑聪明的学生,也许能做到既集中精神听老师的话,又集中精神看眼前书上的内容。可是实际上大部分的学生都做不到这一点。
A 北极圈范围增大,南极圈范围缩小 B 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变小 C 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变短 D 温带地区冬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之差变小 E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幅度变小 F 中低纬度地区(赤道除外)冬夏至日昼长与夜长差值变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课件(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259e8f66f1aff00bed51e7d.png)
绘图,根据条件,画出水平物体的运动方向: (1)赤道上
(2)北半球
(3)南半球
3、广东省某学校地理学习研究性小组进行了一个竖直运动的物体有无偏向的地理实验。
该小组35m高处竖直地面落下一个铅球(如图16所示),他们发现,物体并不是竖直下落
到O 点而是大约偏移O点11.5 mm。
根据你学过的地理知识和原理,完成下列问题。
(1)偏移方向
在实验中,物体落下的位置应发生向 (东、西)偏离O 点。若在澳大利亚进行该实
验,应发生向 (东、西)偏。
(2)偏移距离的大小
若在北京进行此实验,偏移的距离应比在广东
(大、小);为寻求偏移距离的最
大值,你会把实验放在什么地区进行呢?
(3)偏移的规律
根据(l)和(2)的结论,你发现物体竖直运动发生的偏移方向和大小规律是
④已知某地的经度,求所属时区: 经度÷150 =时区数 (所得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东经度为 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 (注:若所得商的小数正好为0.5,就意味着该地处于 两个时区的分界线上。) ⑤东、西十二区的时间关系:相差24小时 ⑥相邻时区的时间关系
时区与区时的关系 ①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 ②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 几个小时。 ③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 ④东、西十二区的区时钟表时间相同,但东十二区 的日期比西十二区早一天。
理解: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开始的地方,也是旧 的一天结束的地方。 实际上日界线并不完全在1800经线上,而是稍有曲折, 这主要是为了照顾1800经线附近居民生活方便起见。 具体弯曲情况,可参考时区和区时图。
红色线是晨昏
线 昏 线,
绿色线是晨昏
线晨 线
图中晨昏线是 晨 线
(2)北半球
(3)南半球
3、广东省某学校地理学习研究性小组进行了一个竖直运动的物体有无偏向的地理实验。
该小组35m高处竖直地面落下一个铅球(如图16所示),他们发现,物体并不是竖直下落
到O 点而是大约偏移O点11.5 mm。
根据你学过的地理知识和原理,完成下列问题。
(1)偏移方向
在实验中,物体落下的位置应发生向 (东、西)偏离O 点。若在澳大利亚进行该实
验,应发生向 (东、西)偏。
(2)偏移距离的大小
若在北京进行此实验,偏移的距离应比在广东
(大、小);为寻求偏移距离的最
大值,你会把实验放在什么地区进行呢?
(3)偏移的规律
根据(l)和(2)的结论,你发现物体竖直运动发生的偏移方向和大小规律是
④已知某地的经度,求所属时区: 经度÷150 =时区数 (所得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东经度为 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 (注:若所得商的小数正好为0.5,就意味着该地处于 两个时区的分界线上。) ⑤东、西十二区的时间关系:相差24小时 ⑥相邻时区的时间关系
时区与区时的关系 ①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 ②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 几个小时。 ③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 ④东、西十二区的区时钟表时间相同,但东十二区 的日期比西十二区早一天。
理解: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开始的地方,也是旧 的一天结束的地方。 实际上日界线并不完全在1800经线上,而是稍有曲折, 这主要是为了照顾1800经线附近居民生活方便起见。 具体弯曲情况,可参考时区和区时图。
红色线是晨昏
线 昏 线,
绿色线是晨昏
线晨 线
图中晨昏线是 晨 线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共36张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共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2cc9050eff9aef8951e0654.png)
不
自黑
自 转
转夜 白 天
昼 夜
昼 夜 更 替
不自转:处于昼半球的永远是白天,处于夜半
球的永远是黑夜。自然,永远处在白天的温度就会
很高,永远处于夜晚的温度就很低。
8
演示昼夜更替现象
④ 假如地球是透明的,会有什么现象产生?
没 有 夜 晚
9
演示昼夜更替现象
√ ⑤ 当广州是白天时,美国的华盛顿
是
(白天/夜晚)?
①地球自转的中心? 地轴、它的北端始
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②地球自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 ③地球自转的周期?
约24小时(一天)
地球的自转
5
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观察其旋转方向, 在图1.19上用箭头标出自转方向,并记下观察 结果: 从侧面看,地球自转方向为自__西___向__东___ ;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__逆___时针方向; 从南极上空看,则为__顺___时针方向。
地轴总是朝一个方向倾斜
16
北半球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日期
太阳直射点
昼夜长短变化
17
3月21日前后:春分
太阳直射_赤__道___。
北 半 球 的 春 天
南北半球地面获得 太阳光热_相___等___。
18
6月22日前后:夏至 太阳直射_北__回__归___线__。
北 半 球 的 夏 天
北半球地面获 得太阳光热较__多__。
26
4 地球上的五带是怎样划分的
地球公转不仅使同一 地点在一年中产生季节的 变化,还使不同纬度的地 方在同一时间内获得太阳 的热量产生差异。人们根 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 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 北寒带和南寒带等五带。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课件(共22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课件(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a5e3fffb0717fd5360cdcfa.png)
主要表现在:河流(水流);大气(气流);地球形状等.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平直河段的剖面示意图,由此 判断,此河段河流流向为( A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东南向西北 D.自东北向西南
课堂练习:
1甲地(30°N,50°E)昼长16小时,乙地(30°N,50°W)
与晨昏线交点上的地方时为( C )
赤道平均半径:6371千米
N
赤道周长:4万千米
思考? “坐地日行八万
里,巡看遥天一千河”最吻 合的地点在哪?
赤道
S
探究2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与线速度
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 处处相同,均为15°/时
线速度:赤道处最大,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哪个纬度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
思考?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呢?地球不自转,地球 上会不会有昼夜?昼夜为什么交替?
1、A.22时 B.23时58分 C.21时2分 D.20时2分
2、若7月9日22时观察织女星,织女星位于原观察 位置的哪一侧约多少度?( A )
A.西 30° B.东 30° C.南 45° D北 15°
一、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的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1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 速度: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昼夜、昼夜交替的成因 晨昏线、晨线/昏线的判读 太阳高度(昼夜状态的表
达): 太阳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
昼夜交替的周期:24小时, 1太阳日
假如地球只有公转而没有自转,则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B C ) A.地球上没有昼夜交替现象
B.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年
2、晨昏线特点: (1)晨昏圈所在平面永远都与太阳光线垂直,并且通过地心。 (2)晨线上各点为日出,昏线上的各点为日落。在晨昏线上的 各地,太阳高度角为0°。 (3)晨昏圈与经线圈一年中只有春秋二分重合,大部分时间相 交,交角最大时为6月22日或12月22日(角度为23°1)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晨昏线与极点相交)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平直河段的剖面示意图,由此 判断,此河段河流流向为( A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东南向西北 D.自东北向西南
课堂练习:
1甲地(30°N,50°E)昼长16小时,乙地(30°N,50°W)
与晨昏线交点上的地方时为( C )
赤道平均半径:6371千米
N
赤道周长:4万千米
思考? “坐地日行八万
里,巡看遥天一千河”最吻 合的地点在哪?
赤道
S
探究2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与线速度
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 处处相同,均为15°/时
线速度:赤道处最大,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哪个纬度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
思考?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呢?地球不自转,地球 上会不会有昼夜?昼夜为什么交替?
1、A.22时 B.23时58分 C.21时2分 D.20时2分
2、若7月9日22时观察织女星,织女星位于原观察 位置的哪一侧约多少度?( A )
A.西 30° B.东 30° C.南 45° D北 15°
一、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的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1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 速度: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昼夜、昼夜交替的成因 晨昏线、晨线/昏线的判读 太阳高度(昼夜状态的表
达): 太阳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
昼夜交替的周期:24小时, 1太阳日
假如地球只有公转而没有自转,则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B C ) A.地球上没有昼夜交替现象
B.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年
2、晨昏线特点: (1)晨昏圈所在平面永远都与太阳光线垂直,并且通过地心。 (2)晨线上各点为日出,昏线上的各点为日落。在晨昏线上的 各地,太阳高度角为0°。 (3)晨昏圈与经线圈一年中只有春秋二分重合,大部分时间相 交,交角最大时为6月22日或12月22日(角度为23°1)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晨昏线与极点相交)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课件 (共52张PPT)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课件 (共5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f1abefd915f804d2a16c1ab.png)
=
360° 23时56分4秒
360° 24时
=
15 ° 小时
=
1° 4分钟
全球相等,皆为15 °/每小时 极点为零
为什么极点的角速度为零呢?
N
因为地轴是不旋转的
极点在地轴上, 所以极点不自转
S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从赤道向两极减小
赤道最大,约1670千米/小时
南北纬 60° 处 , 为赤道的一半
极点为零
旋转半径小 线速度小
旋转半径大 线速度大
(三)地球的公转 1、公转围绕中心: 太阳 2、公转方向: 自西向东
1个恒星年,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 3、公转周期:
1个回归年,时间为365日5时48分46秒
4、公转速度:
角速度:大约为1度/天 线速度:30千米/秒
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
远日点 7月初
• 结果为负数,说明未知地比已知地晚一天,把这个负数 加上24即得钟点数,但日期要减一天;
• 结果大于24,说明未知地比已知地早一天,用这个数减 去24即得钟点数,但日期要加一天。
区时的计算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 区差,当所求区时时区在已知区时时区东边时用 “+”,反之用“-”。
日期的计算:向东跨过日界限-1天,向西跨过日 界限+1天.与区时计算方法相反.
如果问起他们为什么要学习?为谁而学习?估计大多数学生都不知怎么回答,当你问一个高材生为什么让读书时,他也许会说为了不让别人看不起;当你问起一个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他
也许会说为了不被父母责骂,也有可能会说为了不让父母失望;当你问起一个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他有可能会说考得好可以得到父母的奖励……9、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顺
地理人教版必修1一章三节地球的运动课件
![地理人教版必修1一章三节地球的运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4b5dec5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74.png)
时间差异的影响
交通和通讯
经济发展
时间差异对国际间的交通和通讯造成 影响,需要调整时间以保持联系。
时间差异对国际商务和国际贸易产生 影响,需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时间差 异进行合理安排。
生物节律
生物的作息和活动具有节律性,时间 差异会影响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和迁 徙等行为。
05
四季变化与五带划分
四季变化的成因
地球公转与自转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和自转是四季变化的主要原因。由于地球的倾斜角度,公转时太阳直射 点在赤道两侧来回移动,导致太阳辐射强度和时间的变化,进而形成四季。
昼夜长短变化
随着季节的变化,地球上的昼夜长短也会发生变化。夏季白天时间长,夜晚时间短;冬季 则相反。这种昼夜长短的变化会影响气温和光照时间,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习性 。
迁徙与习性
一些动物会因为季节的变化而迁徙。例如,候鸟会在冬季到来前飞往南方温暖地区过冬,并在春季返回北方繁殖。此 外,一些动物也会根据季节变化调整习性,如夏季减少活动以避暑。
适应性进化
长期受季节变化影响的生物体会逐渐适应这种环境变化。例如,一些植物会进化出在特定季节开花、结 果的习性,以适应授粉和种子传播的需求。同时,一些动物也会进化出与季节相适应的体态和行为特征 。
农业生产
季节变化对农业生产和作物生长周期有重要影响 ,合理安排农事活动有助于提高农业产量。
城市规划和建设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城市规划(如建筑朝向、采 光等)以及建筑节能设计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THANKS
感谢观看
地理人教版必修1一章三 节地球的运动课件
目录
• 地球的运动概述 • 地球自转的规律与影响 • 地球公转的规律与影响 • 昼夜交替现象与时间差异 • 四季变化与五带划分 • 地球运动的实践应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课件(共36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课件(共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fb30c1fc8d376eeafaa316c.png)
议 一 议
如何判读晨线和昏线?
小结:
巩固练习
观察图形,发挥想象:晨昏线的特点
1.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地心的大圆。 2.与太阳光垂直。 3.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跟经线圈重合。 5.晨昏线在夏至冬至时和极圈相切。 6.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15°每小时,跟地球
从西经20度向 东到东经160度 为东半球, 从西
经20度向西到东 经160度为西半 球。
二.东西位置关系的判断:
(1)同是东经,度数越大越靠东。即:度数大的在 东。 (2)同是西经,度数越大越靠西。即:度数大的在 西。 (3)一个东经一个西经,如果和小于180°,东经 在东,西经在西;如果和大于180°,则经度差= (360°—和),且东经在西,西经在东;如果和 等于180,则亦东亦西。
西九区 142.5°W~127.5°W 135°W 西八区 127.5°W~112.5°W 120°W 西七区 112.5°W~97.5°W 105°W 西六区 97.5°W~82.5°W 90°W 西五区 82.5°W~67.5°W 75°W 西四区 67.5°W~52.5°W 60°W
东十二区 172.5°E~180° 180°
东四区 52.5°E~67.5°E 60°E 东五区 67.5°E~82.5°E 75°E
西十区 157.5°W~142.5°W 150°W
东六区 82.5°E~97.5°E 90°E 东七区 97.5°E~112.5°E 105°E 东八区 112.5°E~127.5°E 120°E 东九区 127.5°E~142.5°E 135°E 东十区 142.5°E~157.5°E 150°E 东十一区 157.5°E~172.5°E 165°E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课件(共71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课件(共7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9d2b24b14791711cd791718.png)
时区的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 x 15°
③ 区时的计算:
B区时=A区时 ± 两地时区差
计算步骤: 1.计算A、B两地所在的时区 2.计算A、B两地的时区差: (时区差:同为东或西时区相减,不同侧相加) 3.计算B地区时: A区时 ± 两地时区差 (注意:B在A东面用“+” ,在西面用“-”)。
注意事项:计算时采用全天24小时制,区时计 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则为第二天,该数值减去 24小时,即为所求时刻,若区时小于0,则为前一 天,需用24减所得数的绝对值,即为所求时刻。
23º26´S
南回归线 冬至
④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回归年
1.地球自转练的习真正题周: 期是___2_3_时__5_6_分__4_秒__, 称
为__恒__星__日___。
2.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是_3_6_5_日__6_时__9_分__1_0_秒, 称 为___恒__星__年__。 3.北极点自转的角速度是___0___, 线速度是 ___0___。 4.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地方是___赤__道____。
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
③太阳直射点 春分(3月21日) 夏至(6月22日)
的四至:
秋分(9月23日) 冬至(12月22日)
在南北回归线 之间来回移动 (每年有两次太 阳直射)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3º26´N
回归线内任一
夏至 点每年有北两回次 归线
太阳直射
20°N
0º 春分
赤道 秋分
春分
4.甲地经度是50ºE , 区时是11:00 , 乙地经度 是110ºE,区时是_______, 丙地经度是50ºW , 区时是__________。
5、日界线(日期变更线)
③ 区时的计算:
B区时=A区时 ± 两地时区差
计算步骤: 1.计算A、B两地所在的时区 2.计算A、B两地的时区差: (时区差:同为东或西时区相减,不同侧相加) 3.计算B地区时: A区时 ± 两地时区差 (注意:B在A东面用“+” ,在西面用“-”)。
注意事项:计算时采用全天24小时制,区时计 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则为第二天,该数值减去 24小时,即为所求时刻,若区时小于0,则为前一 天,需用24减所得数的绝对值,即为所求时刻。
23º26´S
南回归线 冬至
④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回归年
1.地球自转练的习真正题周: 期是___2_3_时__5_6_分__4_秒__, 称
为__恒__星__日___。
2.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是_3_6_5_日__6_时__9_分__1_0_秒, 称 为___恒__星__年__。 3.北极点自转的角速度是___0___, 线速度是 ___0___。 4.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地方是___赤__道____。
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
③太阳直射点 春分(3月21日) 夏至(6月22日)
的四至:
秋分(9月23日) 冬至(12月22日)
在南北回归线 之间来回移动 (每年有两次太 阳直射)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3º26´N
回归线内任一
夏至 点每年有北两回次 归线
太阳直射
20°N
0º 春分
赤道 秋分
春分
4.甲地经度是50ºE , 区时是11:00 , 乙地经度 是110ºE,区时是_______, 丙地经度是50ºW , 区时是__________。
5、日界线(日期变更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课件(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课件(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d399c32915f804d2a16c113.png)
北 温 带
北纬23.5度
北回归线
0度
赤道
热
南回归线
带
南纬23.5度
南 温 带
南纬66.5度
第一,各地 获得热量的 多少; 第二,有无 阳光直射和 有无极昼极 夜现象。
南极圈
南 寒 带
南极
例1.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准确地说 )( D ) A.等于每小时15° C.小于每小时15° B.大于每小时15° D.南北极点为0
(2)下列说法可能的是( A )
A.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播种季节
B.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收获季节
C.长江中下游正值梅雨季节 D.罗马正值气候干热季节
(3)甲地时间为( A.15时
C)
B.9时
B )
C.3时
D.12时
(4)北京时间为(
A .6 月8 时
C.6月20时
B .7 月8 时
D.7月20时
我国“神舟”六号飞船于比京时间 2005年10月12日9时许成 功发射,17日凌晨安全返回。据此完成1~ 2题.
时间 春分日 夏至日
太阳直射点 位置 赤道
北半球昼 夜状况 昼夜平分
四季划分 3、4、5月 6、7、8月
3.21
6.22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昼长夜短
秋分日 9.23 冬至日 12.22
昼夜平分 9、10、11月 昼短夜长 12、1、2月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有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极递减。 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越远越小。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1.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 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赤道以南)达到最小值。 2.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 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赤道以北)达到最小值。 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 递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优质课件(共52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优质课件(共5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0e19c27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02.png)
黄赤交角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0
23.5
0
0
0
23.5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春分\秋分
3月21日\9月23日前后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0
23.5
0
0
0
23.5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夏至
6 月22日前后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0
23.5
0
0
0
23.5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冬至
1 2月22日前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昼夜交替和时差
1.昼夜的成因 2.昼夜的界线:晨昏线 3.昼夜更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4.昼夜更替的意义:
调节地表温度;形成时间差异。
我国外交部某官员从北京到美
国纽约参加一个国际会议,会议在当 地时间9月23日上午9点开始,飞机飞 行约为10小时,而这位官员乘坐北京 当地时间9月23日上午5点飞往纽约的 飞机,他是否能及时赶到会场?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轴 自西 向东
地球自转的周期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轴 自西 恒星日 向东
地球自转的速度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轴 自西 恒星日 15°/小时
自赤道向
向东
(两极点除外) 两极递减
地球的公转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②加减号的选用:如果所求地方时的地点在已知地点的 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点的西边用减号。即“东加西 减”。
③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0°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度 数相减;两地在0°经线的两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加。 即“同减异加”。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0
23.5
0
0
0
23.5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春分\秋分
3月21日\9月23日前后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0
23.5
0
0
0
23.5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夏至
6 月22日前后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0
23.5
0
0
0
23.5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冬至
1 2月22日前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昼夜交替和时差
1.昼夜的成因 2.昼夜的界线:晨昏线 3.昼夜更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4.昼夜更替的意义:
调节地表温度;形成时间差异。
我国外交部某官员从北京到美
国纽约参加一个国际会议,会议在当 地时间9月23日上午9点开始,飞机飞 行约为10小时,而这位官员乘坐北京 当地时间9月23日上午5点飞往纽约的 飞机,他是否能及时赶到会场?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轴 自西 向东
地球自转的周期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轴 自西 恒星日 向东
地球自转的速度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轴 自西 恒星日 15°/小时
自赤道向
向东
(两极点除外) 两极递减
地球的公转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②加减号的选用:如果所求地方时的地点在已知地点的 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点的西边用减号。即“东加西 减”。
③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0°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度 数相减;两地在0°经线的两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加。 即“同减异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第一步:审题目要求和选项
10题选不相同的, 考查日界线 11题选正确的,需要准确的日期和季节信息
第二步:从题干材料描述和地图 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1 准确定位置,找到特殊经纬度 2 北京(116°E)在白昼,可知AB晨昏线的西北是白 昼,判断AB是昏线,B的地方时为18点,并推知太阳 直射北半球,正值北半球的夏季 3 C的日出时刻越来越早,说明C的昼长越来越长,进 一步推定直射点将向南移动
两年高考难题 难在何处?
1题干和图形信息的 解读 2做题的时间效率等
第三关 难点突破找规律 太阳光照图的应用
——解读点和线的信息
第一步 解读光照图中点和线的时间信息 和昼夜状态信息
问题: 1请注明各条经线的时间,注明两图中直射点的位置 2说出P的时间和昼夜状态,P的纬度与直射点纬度的 关系?P与左图中哪个点相同? 3分别用不同信息说明两图的季节。 4说出,目前D的时间是?而D的日出时间为?
(备选活动) 强化
——利用考试命题三原则 1获取和解读光照图的地理信
息
2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和 地理技能
3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
应用提升——方法技巧
(2011年四川高考,8分) 图4为经纬网图。图中A点位于南纬68度,AB为晨 昏线的一段;此刻,北京处于白昼;近期,C地日 出时刻越来越早。据题设条件回答10~11题。 10.此刻,与北京日期不相同的是 A.圣保罗 B.华盛顿 C.开普敦 D.莫斯科 11.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该日,大约在7月中旬 B.该日,C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 C.该季节,正值尼罗河枯水期 D.该季节,马达加斯加岛白昼比塔 斯马尼亚岛长
【解析】 10题题干和图中信息可知道,MN为晨昏线,大陆等温线向南凸,说明是1月左右, 南半球为夏季,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所以是南极考擦的最佳时期选C.
课堂总结:
1本专题:太阳光照图的应用(直射点 和晨昏线是核心),时间和季节信息的 解读应用
(1)计算地方时,昼长,日出时间, 正午太阳高度
(2)分析地球运动特征或与之相关的 区域地理特征
地理专题复习建模
——以必修一《1.3地球 运动》为例
课程标准: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考纲和考试说明:
1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核
2强调图形信息的解读和运用
第一关 强化知识体系建构
课前学案(课前完成,利用必修1教材和相关光照图)
基础练习 思考知识建构的方法?
1 今天(5月11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南充 (31°N)和北京(40°N)的正午太阳高度 的比较?昼长比较?
第三步:调动和运用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第三步:调动和运用知识和技能,
解决问题
10.此刻,与北京日期不相同的是 A.圣保罗 B.华盛顿 C.开普敦 D.莫斯科 11.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该日,大约在7月中旬 B.该日,C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 C.该季节,正值尼罗河枯水期 D.该季节,马达加斯加岛白昼比塔 解析 斯马尼亚岛长
驰骋考场
(2012年四川高考,第10题,4分) 图4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此刻,曲线MN上 各点太阳高度为0°,MN与EP相交于N点,该季节,北 美大陆等温线向南突出。读图回答 10.由图文信息可知 A.M位于N的西北方向 B.悉尼正值少雨的季节 C.此季节是南极考察的 最佳时期 D.这一天甲地日出时刻 早于乙地
答案:北半球 南充 北京
2 5月11日到6月8日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方向?南充(31°N)的昼长怎么变化?日出 时间怎么变化?日落时间怎么变化?
答案:向北移动 越来越长 提早 延后
第二关 直击高考试身手
高考初解题 你是怎么做的呢?
(2014年四川高考,4分) 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3 年12月2日1时30分,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 中心成功发射。据此回答1——2题 1、发射时刻的国际标准时间(世界时)是 2013年12月 A 1日17时30分 B 1日21时30分 C 2日1时30分 D 2日9时30分
第二步 规律与方法整合
1 太阳方位规律:与直射点的位置关系
2日出日落时间和早晚规律:与晨昏线的位置关系密切 同在晨线上,同时日出;但日出时间不一定相同 同一纬线上,日出时间相同,但相对偏东的地方先日出; 日落问题同理。 3地方时,日界线,昼长,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4 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5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规律 6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
第10题 调动日界线知识,运用计算技能,根据图中的 时间信息,可知自然日界线是60°W,以及图中看 出北京在 新的一天,华盛顿约75°W,选B;
同学们可以把局部小范围光照图融入到半球光照图中,便于 整体认识,题干中的光照图就如右下图CEFSQC之间的区域
第11题 调动昼夜长短时空变化规律,运用读图技能,由于 68°S及其以南出现极夜,所以太阳直射22°N,由于 直射点将向南移动,故日期应为夏至以后(非常接近), 故选D(马达加斯加岛的纬度低些,故白昼比塔斯马尼 亚岛长),强调:解决地理问题,定位很重要。
2专题复习建模 (1)遵循新课标和考试说明 (重思 想,引方向)
课后作业:
1、练习并详细 解析2012年四川 高考地理第10 ——11题
2、多看教材, 基础再练
(易出错混淆)
谢谢指导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