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教育反思案例修订稿

合集下载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与反思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与反思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与反思一、个案基本情况:王强(化名),男孩,11岁。

该生上学期学习成绩都一直名列年级前茅,而且品质优良。

但在四年级下学期却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而且性格也一反常态。

不仅上课时经常开小差,注意力很不集中,有时还故意拿纸团、橡皮砸同学,因违反课堂纪律,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

而且做作业也很懒惰,不是拖拖拉拉,就是干脆不做不交。

下课后还经常在走廊上奔跑,一会在楼梯上跳上跳下,一会死命抱住其他女孩搞恶作剧,一会又挥拳欺负女同学,课间操经常与同学打闹,甚至趁同学不在偷拿同学的东西,有时还跑到其他班级去拿东西,严重违反行为规范。

他的行为引起了班上同学的极大反感。

二、家庭走访探究:过家访得知:王强的父母都在深圳打工,因关系不和虽未离婚,但已分开好几年了,他们都还是在王强他三岁时回来过。

现在是由76 岁的奶奶照顾。

与其交谈,奶奶也无奈地向我诉苦:“这个孩子我也不知道该如何管教。

自从今年春节,他的爸爸一个人回来后,不知咋的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现在也很少做作业了,每次叫他做作业,不是说老师没有布置,就是说在学校已经做了。

三、个案原因分析:根据王强同学的种种表现,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客观上,小沉强缺少关爱,缺乏自信。

主观上,小强意志薄弱、自制力差。

因为小强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且关系紧张。

尤其是小强偷听到爸爸与奶奶的谈话,知道爸爸这次之所以是一个人回来,是因为妈妈跟另一个男人跑了的消息后,对他的打击太大了,才使他精神一蹶不振,不仅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而且沾染了不良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不。

这一切又直接导致其成绩下降,对学习没有兴趣,而这又使上述种种表现日趋加剧。

无视课堂纪律、随意讲话、自由散漫等行为,小强不但不以它为“耻”,反而觉得这是一种“潇洒”,可以引起大家的注意。

这是因为他长期得不到家长的关怀,且长期处于被同辈群体排斥的地位所致。

这些情况造成他对被接纳的需要的满足受到阻抑,使其心理严重失衡,渴求受人关注。

留守儿童教育的案例分析(2篇)

留守儿童教育的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留守儿童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某地区留守儿童教育为例,分析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二、案例介绍某地区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该地区留守儿童数量逐年增加。

据统计,该地区留守儿童占在校学生的比例超过30%。

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以下问题:1. 家庭教育缺失。

由于父母在外打工,留守儿童与父母亲密度较低,家庭教育缺失。

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指导不足,导致孩子性格孤僻、自我保护意识差。

2. 学校教育质量不高。

部分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导致留守儿童教育质量不高。

3. 社会关爱不足。

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不高,导致留守儿童在生活、心理等方面得不到足够的关爱。

4.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虽然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留守儿童教育,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政策支持力度仍有待加强。

三、案例分析1. 家庭教育缺失案例中,留守儿童小华的父母在外打工,长期无法陪伴孩子。

小华在学校表现不佳,学习成绩落后,性格孤僻。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留守儿童家长微信群,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在家情况,共同关注孩子成长。

(2)邀请家长参加学校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弥补家庭教育缺失。

(3)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提高家长教育素养。

2. 学校教育质量不高案例中,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导致留守儿童教育质量不高。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培训、引进等方式,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

(2)改善教学设施。

争取政府和社会资金支持,改善农村学校教学设施。

(3)开展特色教育。

根据留守儿童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提高教育质量。

3. 社会关爱不足案例中,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不高,导致留守儿童在生活、心理等方面得不到足够的关爱。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精选12篇)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精选12篇)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精选12篇)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篇1学生的情况:姓名:任东海性别:男年龄:十一岁五年级(1)班学生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生活规范,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职责。

尤其是对处于社会化关键时期的留守儿童而言,学会自我控制,遵守集体的规范,是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的重要方面。

留守儿童能否适应学校的规范,形成遵守纪律和规则的行为习惯,关系到留守儿童学业成功和身心健康发展。

下面通过一个留守儿童案例对学校规范不适应问题进行分析。

(一)留守儿童学校规范适应不良的案例留守儿童任东海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爸爸妈妈由于工作忙,很少过问留守儿童任东海在学校的表现。

最近,老师与他们联系,告诉留守儿童任东海在校的情况,留守儿童任东海常常迟到、早退,在课堂上捣乱,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下等,并且调皮、任性,在情绪上经常表现出烦躁不安,攻击性行为多,经常和同学吵架。

(二)学校规范适应不良的原因经过调查与分析,留守儿童任东海实际上是对学校纪律与规范适应不良。

这种情况,不仅在新生中而且在中高年级学生身上也会发生。

产生这种规范适应不良的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行为上的坚持性和自制力不足留守儿童由于良好意志品质还没有形成,因此,遵守学校规范的坚持性和自制力不足。

有的学生缺少纪律和规范的意识,对学校规范和学习要求不屑一顾,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放任自流;有的学生也想遵守纪律,但是行为上不能控制和约束自己。

上例中的留守儿童任东海,意志的坚持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差,因此,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学校的规范,因而对学校的规范不能很好的适应。

2.不理解遵守纪律与规范的意义有些学生对遵守学校规范的意义没有正确的认识,不能将学校的纪律要求转化成指导行为的自觉原则,只是感觉到自己的行为受到约束,想要摆脱这种被束缚的感觉。

所以,当面对学校的规范和要求时,有些学生采取消极的态度,违反学校规范,不遵守学校纪律,不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等。

留守儿童教育反思案例

留守儿童教育反思案例

留守儿童教育反思案例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反思新晃县中寨镇中心小学杨序本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而且留守儿童的数量有增无减。

据统计我国留守儿童数有6000多万,差不多占了整个农村儿童的%,其中近一半在半年到一年内没有见到自己的父母。

也就是说,每年大约有3000万左右的孩子是见不到自己的父母亲。

但据我统计的结果来看,其比例比还应更高。

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

下面是我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名留守生进行调查分析。

?一、个案现状?学生杨某,男,12岁,父母在浙江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由爷爷和奶奶照料。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在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1、行为习惯差,个人卫生差,上、下课都特别好动,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

?2、懒惰心理。

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只想在家随心所欲地玩。

?3、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

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热情,总想逃避,参与意识淡薄。

二、问题分析?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各种方式接触留守孩子杨某和他的家人,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1、长辈关心不当。

爷爷奶奶对孩子是打心眼里爱,但是缺少严格的管教,什么事都依着孩子,导致杨某作业不认真完成,老师催促他交作业就抄袭别人的作业。

2、粗暴的教育方式。

由于家庭的这种特殊性,杨某自小和家长很少进行情感上的沟通,遇事缺乏耐心,常用一种粗暴的态度来处理事情。

?3、内心深处自卑,由于他的成绩一直较差,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使他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害怕竞争,害怕失败,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发现他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他自身的不自信,于是我决定从他的家长和本人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

留守儿童问题若干典型案例及评析(摘)

留守儿童问题若干典型案例及评析(摘)

留守儿童问题若干典型案例及评析(摘)第一篇:留守儿童问题若干典型案例及评析(摘)留守儿童问题若干典型案例及评析【案例】安徽太湖一12岁少年祠堂边自缢身亡,留下遗书称想念外出打工的父母,自缢前深情吻别陪伴自己的爷爷。

2008年2月25日是(安徽)太湖县晋熙镇天台联合小学开学的第一天,也是该校五年级学生章杨宇爸妈出门打工的第十天。

然而,就在这一天,章杨宇选择了告别这个世界:在人迹罕至的村祠堂后面一间小屋,他自缢在一根横梁上,裤子口袋里留下一封给父母的遗书。

遗书中,他留下了让所有人都刻骨铭心的一句话:“你们(指父母)每次离开我都很伤心,这也是我自杀的原因……”事发:少年亲吻爷爷后自缢2008年2月25日,天台联合小学校园里非常热闹,同学们都领到了崭新的课本。

当天下午三点多钟,12岁男孩章杨宇跟其他同学都一起放学回家。

不过章杨宇却显得有点异样,他回家时书包空空的,所有新书都放在教室座位的抽屉中。

“爷爷,我可以亲你一下么?”放学后的章杨宇回到家里,看见爷爷正围坐在桌前打麻将,就上前对爷爷轻声说道。

爷爷听到这句话心里还直乐,可他不知道这竟是自己与孙子见的最后一面。

当天晚上,姑父曾与章杨宇约好了要孩子到他家里去住。

可等了好久没等到章杨宇,姑父赶紧给他家里打了个电话,得知也不在家里。

又去电学校询问,被告知学校已经放学了,章杨宇也不在学校里。

大家顿时慌了。

家人发动邻居在屋前屋后展开了大搜索,最后在人迹罕至的祠堂后面发现了他。

被发现时,他吊在祠堂后一间小屋子伸出来的横梁上,已经没了气息。

记者调查:自缢少年口袋留下遗书当天下午,记者赶到太湖县章杨宇的家中。

章杨宇自缢的那间屋子在一座祠堂后面。

这座祠堂傍山而建,后面是很陡的山体。

据当晚发现尸体的一位邻居介绍,章杨宇被发现时吊在绳子上,绳子就系在祠堂后面这间房子伸出来的一根横梁上。

记者看到祠堂后这间房子其实是间土砌房,已经很破烂了,伸出来的横梁也朽坏了很多。

据村民介绍,这座祠堂是祭祀祖宗的场所,平时很少有人到这里来。

留守儿童思想教育案例(2篇)

留守儿童思想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

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缺乏亲情关爱的环境中,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如自卑、孤独、抑郁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想教育。

本文将以一个留守儿童思想教育案例为例,探讨如何开展留守儿童思想教育工作。

二、案例介绍(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0岁,来自我国一个偏远的农村。

父母为了生计,常年在外打工,小明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小明性格内向,学习成绩较差,经常逃课、打架。

在学校,他总是被同学们孤立,成了班级的“问题学生”。

(二)案例经过1. 家庭走访为了了解小明的家庭情况,教师和家长进行了多次走访。

通过走访,教师了解到小明父母在外地打工,每月寄回家一部分生活费,但很少关心小明的学习和生活。

奶奶年事已高,身体不好,无力照顾小明。

2. 学校教育(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小明内向、自卑的性格特点,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他树立自信心,学会与人沟通。

(2)组织班级活动。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汇演等,让小明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集体荣誉感。

(3)开展“一对一”帮扶。

学校为小明安排了一位学习优异的同学作为“一对一”帮扶对象,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3. 社会关爱(1)联系当地政府部门,为小明争取政策优惠,如减免学杂费、提供助学金等。

(2)联系爱心企业,为小明提供生活用品和课外读物。

(3)邀请志愿者定期到小明家中进行家访,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

三、案例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取得了显著的变化:1. 性格变得开朗,学会了与人沟通,不再自卑。

2. 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不再逃课、打架。

3. 家庭关系得到改善,小明和奶奶感情加深。

4. 学校和社区对他的关爱让他感受到了温暖,增强了他的归属感。

四、案例总结留守儿童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班主任工作案例留守儿童4篇

班主任工作案例留守儿童4篇

班主任工作案例留守儿童第1篇一、案例.我曾经接手过一个四年级,班里二十多个学生中,有十几个是“留守儿童”.其中有个学生叫小颜,“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和不良行为习惯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小颜的父母在小颜两岁时就出外打工了,一年只回来一次.小颜交给他奶奶看管.奶奶要干农活,平时都不怎么管他.而且本身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不高,觉得上学了,一切交给老师就行了,对他的学习都放任不管.因此,小颜养成了散漫的生活态度.而且学习习惯也很差,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还编一些谎话骗老师.同学们讨厌他的习惯、做法,看不起他.他也因此经常跟同学发生纠纷,经常跟同学打架.他的父母要是一听说他学习成绩差,就打电话把他痛骂一顿.童年的生活少了父母的陪伴与关爱,还要经常遭到责骂,再加上遭到同伴的排斥,不好的行为表现也会遭到老师的批评,从而让他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他对学习渐渐地失去兴趣,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可以说是班上认为的那种无可救药的讨厌的学生了.很多老师也认为只要他上课时乖乖坐着不吵闹就好了.二、措施.每每看到他“孤独”的身影,我都暗暗发誓,一定要带他回到班级的大家庭里来,一定要让他重拾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因此我开始慢慢的观察他,了解了他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我主要采取以下三个措施:1.家校联系,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虽然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但我们可以与他们取得联系,让他们配合学校的教育,以免发生教育的“短路”.我首先对他进行了家访,通过聊天,帮助家长走出教育误区,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让他奶奶知道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家长也有责任,要求她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同时跟他父母取得联系,告诉他们不要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好坏,当他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家长也不要以打骂相威胁.还要求他们经常给孩子打电话,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我也经常给他父母打电话或者聊qq,把小颜在学校的表现跟他们汇报,并跟他们商量对策,告诉他们对小颜要多鼓励,少批评.有一次,小颜在作文中写到:“我多么希望我的妈妈也能像别人的妈妈那样呆在我身边.”我知道他想念妈妈了,我特意带他到家里跟他父母视频聊天,看着他们激动地脸庞,听着他们亲切的话语,连我都感动了.2.倾自己之所爱,搭起信任的桥梁.真挚情感是在心灵的沟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发自内心的爱才能达到这种默契.面对这个孤单的背影,面对这张落寞的脸庞,又怎忍心对他横眉立目严加呵斥,即使出现令你不愉快的一幕,又能狠下心来去惩罚他么?我一次又一次的对自己说,“你是他的老师,如同他的母亲,你应该帮助他.”于是,我经常找他聊天,聊天的内容不拘限于生活、学习,想到什么聊什么,了解他的兴趣爱好,消除他的困惑,让他知道我一直在关注他.生活中有了困难,我会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他、帮助他.有一次他发烧了,我亲自把他送到卫生院,陪他做检查,打针,倒开水给他吃药.他的生日,我给他送一件他喜欢的小礼物,还请全班同学和他一起过生日.这一天,他流着泪说:“这是我第一次过生日,以前只是在电视里看到别人吃蛋糕,今天我也能吃到蛋糕了.谢谢老师和同学们!谢谢!谢谢你们!”听了这句话,我知道我的努力没白费.我还尽量挖掘其闪光点,努力从赞美中去满足他的心理需求,使他产生欣慰、幸福的内心体验,增强自信心、上进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与内在的动力.上课时,他静静地坐好,我冲他赞许地一笑;当他犹豫地慢慢举起了手时,我对他投以鼓励的目光;当他工整地完成作业时,全班的掌声带给他成功的喜悦;当他犯了错误时,等待他的是老师宽容的面孔.从而让他体会到从未有过的成功和喜悦,逐步树立自信.当一个孩子对学习有了兴趣与动力,他的提高就变得轻松、容易多了.3.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一位心理学家曾指出“让儿童教育儿童”的原则,很有见地,揭示集体教育的巨大作用.班级就好像是一个大家庭,班主任的教育艺术就在于使这个大家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对缺乏爱的“留守儿童”,更应该让他们在班级里获得情感体验,让他们对班级产生向往感,友爱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儿童在集体中自然受到教育.我利用晨会,班会等恰当时机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们不能因为种种原因而孤立班集体中的任何一员,向学生讲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并号召班干部带头和他一起玩耍,如果他有什么困难,我们要主动去帮助,以此来带动全班学生态度的转变.针对他的情况,我还特意举行了一次班会,主题是:“想对你说……”,我还“偷偷做了手脚”,私底下跟几个同学说好在班会时对他说一些喜欢、他鼓励他的话.从这以后,他跟这些同学特别亲近,在下课或者活动时,常听到他们叫:“小颜,快来呀!”经过家长和我以及同学的努力,小颜取得了可喜的进步.能按时完成作业了,上课还能常常见到他高举右手迫不及待地想发言,在操场上还经常能看到他和同学们嬉戏时活泼的身影,听见他开朗的笑声.作为班主任,更应该经常给他们创造不同的成功机会,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特殊对待这一类学生,要有一些特殊的方法,既要做他们的老师,又要象他们的父母,要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爱的阳光能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班主任工作案例留守儿童第2篇我们班里的一个男同学才上七年级就开始吸烟,所以我对他的印象非常不好。

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行动:案例分析与实践反思

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行动:案例分析与实践反思

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行动:案例分析与实践反思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城市吸引了大量农民工的进入,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地务工或其他原因,导致孩子长期在家乡教育资源匮乏的环境下成长的儿童。

他们的心理健康、人格发展、思想道德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行动显得尤为重要。

案例分析:某市为了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问题,提出了“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的倡议。

该行动旨在通过社会组织、学校、家庭和社区的联合,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全面的关爱与支持。

行动具体包括开设关爱留守儿童特色班,制定关爱留守儿童行动计划,组织心理辅导和关爱亲子教育等。

实践反思:通过实施“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可以让留守儿童得到更好的关心和照顾,帮助他们缓解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而带来的孤独感和心理问题。

该行动的实施可以让留守儿童在身心健康方面得到更全面的关注和指导,有助于他们更健康地成长。

而且,该行动也能够通过融合社会资源来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观点与理解: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关爱留守儿童背后的家庭问题,帮助他们的父母更好地回归家庭,提高他们的快乐感和幸福感。

我们也应该更多地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他们提供更专业的心理疏导和辅导。

还要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多渠道筹集资源,推动形成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

总结回顾:通过对“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的案例分析与实践反思,我们深刻认识到,关爱留守儿童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各种途径的关心、关爱,才能让留守儿童获得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更全面的发展保障。

在我们每个人的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都可以为关爱留守儿童贡献自己的一份爱心,从而推动关爱留守儿童事业的发展,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为关爱留守儿童贡献自己的力量!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民工流动的增加,留守儿童问题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范文【5】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范文【5】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范文【5】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半年的了解及教育,李某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

现在,李某对教师尊重,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

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

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行动:案例分析与反思

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行动:案例分析与反思

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行动:案例分析与反思一、前言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经济发展,我国的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从事工作,这导致了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

这些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外出务工,长期无人照顾,缺乏家庭温暖和关爱。

对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视,不仅是社会道德的问题,更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社会治理问题。

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案例分析的角度出发,探讨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并对其进行反思。

二、案例分析1.案例一:某乡村幼儿园的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在某乡村,有一家幼儿园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关爱行动。

幼儿园对留守儿童进行走访调查,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和需要。

接下来,幼儿园组织志愿者和社工人员,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和情感疏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健康的人际关系。

幼儿园还通过文艺表演、手工制作等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增加他们的社交和学习经验。

幼儿园还积极协调当地社区资源,帮助留守儿童解决饮食和安全问题,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2.案例二:城市幼儿园的留守儿童关爱措施在城市,某幼儿园也开展了留守儿童关爱行动。

该幼儿园通过建立留守儿童专属的课程体系,针对他们的特殊需求进行教育和教学。

幼儿园还邀请专业心理医生和社工人员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沟通和辅导,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幼儿园还举办亲子活动,让留守儿童的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鼓励他们多参与子女的成长,加强亲子关系。

三、反思与总结在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取得的成就和进步。

幼儿园通过多种方式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自信、丰富课余生活,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幼儿园也注重家长参与,从源头上加强了留守儿童的家庭关系。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的可持续性需要加强,需要更多的政府、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和配合。

幼儿园要继续完善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加大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力度。

四、观点与理解在幼儿园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中,我认为应该注重的是多方合作,包括幼儿园、家庭、社区、社会和政府等各方的齐心协力。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论文反思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论文反思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论文反思在中国,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在外打工等原因而长期独自生活的儿童。

留守儿童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其中教育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一则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反思目前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案例描述:小明是一个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已经多年。

他住在乡村的一间简陋房屋里,从小就没有人照顾。

学校离他家很远,每天他都要步行半小时去上学并坚持完成作业。

然而,由于缺乏家长的关爱和教育资源的不足,小明在学习上遇到了很多困难。

在班级中,他常常感到孤立和无助。

他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成绩下降,甚至影响到了他的心理健康。

案例反思:这一案例引发了对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深思。

首先,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明显的缺失。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无法得到及时的家庭教育指导和情感支持,这对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其次,他们面临的学习环境极其困难,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距离和师资力量的不足导致他们无法获得良好的学习资源和教育条件。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通过改善乡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设施条件,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其次,学校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为他们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心理健康辅导,弥补他们在家庭生活方面的不足。

同时,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团队,定期进行家访,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除了政府和学校的努力,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留守儿童教育。

志愿者组织可以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和兴趣培养活动,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同时,社会大众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共同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严重且复杂的社会问题。

通过对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的反思,我们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途径。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三篇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三篇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三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一篇一、问题表现:安某,男,15岁,九年级(5)班学生,父母离异,判给父亲,但父亲在外打工,跟叔叔二人居住。

说话、打架,多动。

二、教育过程及结果: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发现他这怪僻的性格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缺少家庭教育;二是补偿式的父爱,每次父亲回来就是给他生活费及零花钱,对于他物质上的要求尽全力满足,但对于学习基本不提,品德教育从不过问。

三是学习疏于监督,养成了随心所欲,无所谓的习惯。

因此我开始慢慢的观察他,了解了他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我主要采取以下三个措施:(1)走进心灵,倾注无限关爱。

我真心实意地走进他的心灵,从心灵上关心他的健康成长,驱除他由于父母不在而积压在心头的阴影。

我经常找他聊天,聊天的内容不拘限于生活、学习,想到什么聊什么,了解他的兴趣爱好,消除他的困惑,让他知道我一直在关注他。

生活中有了困难,我会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他、帮助他。

(2)拒绝训斥,力行宽容教育。

在他犯错误时,及时对其进行帮助教育,心对心、面对面的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追求。

在他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书写潦草,丢三落四,迟到早退,纪律松散的情况下,对其尽量减少训斥,力争能抽出时间和他谈心交流沟通,必要的时候可以宽容他,或将作业量和难度降低。

对他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

(3)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

一位心理学家曾指出让儿童教育儿童的原则,很有见地,揭示集体教育的巨大作用。

班级就好像是一个大家庭,班主任的教育艺术就在于使这个大家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对缺乏爱的留守儿童,更应该让他们在班级里获得情感体验,让他们对班级产生向往感,友爱感。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经过家长、我以及同学们的努力,基本消除了对学习的厌恶情绪,上课能发言了,还能常常见到他高举右手迫不及待地想发言,能按时完成作业了,数学作业正确率高了,单词听写能过关了、作文水平提高了,成绩有较大起色。

关爱留守儿童的案例分析[优秀范文五篇]

关爱留守儿童的案例分析[优秀范文五篇]

关爱留守儿童的案例分析[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关爱留守儿童的案例分析关爱留守儿童的案例分析余海波当今社会,家长都希望孩子“望子成龙”,然而,对于怎样去培养和教育孩子,做家长的往往感到困惑,不知道该何从入手。

孩子的培养与教育关乎其未来的人生旅程,也关乎做家长的责任。

我班众多家长自身经济受条件限制,虽然在外经商、务工,但是大多的父母无法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一起生活,只能留在家里由老人或亲戚照看,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很多学生成为留守儿童。

为了更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让留守儿童能够安心学习,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外安心工作。

这些留守儿童与父母整年,甚至几年不能见上一面,在长期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畸形成长现象令人瞩目。

至于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上缺照顾、行为上缺管教、学习上缺辅导、思想道德上缺约束、安全上缺保障” 等五大问题对学校、家庭、社会影响颇深。

在工作中,我不断的反思着自己,努力使自己不会愧对于代理家长这个神圣的职责。

作为一线的老师,我想我们有必要也有义务把更多的关注投向留守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就这样,我们班的谢世何很快纳入我的视线,因为这是个特别内向、敏感、的学生。

五年级上期才从碑垭完校转来,父母因外出打工,只的奶奶在羊角街上照顾他读书,他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

从这一天起,我就开始观察他。

一、留守儿童日常行为中出现的问题。

场景一:谢世何总是沉默寡言,集体活动时,总喜欢一个人在坐在位置上发呆,一次我组织学生到教室外活动,所有学生都出来了,就只有谢世何还在门口站着,我微笑地向他招手示意,让他知道快出来了。

可是他明明看见了,却故意把目光转向一边,我生气了,大步走过去,训斥道:“同学们都在等你了,你还在这里愣着干嘛?”谢世何什么也没说,只是一个劲的哭,从他眼里,我看到了,委屈,愤怒,憎恨。

训练拍球的时候,学生们拿着皮球来到了操场上,便开心地散开,寻找自己的小天地开心地练拍球,谢世何站在那一动不动,于是我对他说:“谢世何,你怎么不拍球啊?要认真练习的呀。

留守儿童法律案例分析(3篇)

留守儿童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许多家庭选择将孩子留在家中,由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照看。

这一现象在农村地区尤为普遍,导致留守儿童的教育、生活和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本案例将以一起留守儿童法律纠纷为例,分析相关法律问题。

二、案例简介小明(化名),男,12岁,父母均在广东省某市务工,小明被留在老家湖北省某县,由奶奶照顾。

一天,小明在学校玩耍时,不慎从楼梯上摔下,导致腿部骨折。

学校及奶奶均未及时将小明送往医院治疗,导致小明病情加重。

事后,小明的父母将学校及奶奶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医疗费、护理费等损失。

三、案例分析(一)学校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在本案中,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负有责任。

然而,学校未能尽到相应的教育、管理职责,未能及时制止学生在楼梯上玩耍的行为,也未对学生的意外伤害采取及时有效的救助措施,因此学校存在过错,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二)奶奶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

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在本案中,奶奶作为小明的生活监护人,负有对其安全的监护责任。

奶奶未能及时将小明送往医院治疗,导致小明病情加重,存在过错,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三)赔偿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留守儿童案例反思

留守儿童案例反思

留守儿童案例反思最近我接触到了一个留守儿童的案例,真的是让我心里五味杂陈。

这个孩子叫小宇,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出去打工了,他跟着爷爷奶奶在农村生活。

爷爷奶奶呢,年纪大了,能照顾他的吃穿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小宇这孩子看着就特别让人心疼,眼睛里总是带着一种说不出的孤独感。

从学习上来说,小宇的成绩那是一落千丈。

我就纳闷了,这孩子看着挺机灵的呀,怎么就学习不好呢?后来一了解才知道,家里根本就没人能辅导他功课。

爷爷奶奶大字不识几个,小宇在学习上遇到问题就只能干瞪眼。

而且学校离他家还挺远的,每天上学都得走好久的山路,等回到家都累得够呛了,哪还有精力学习啊。

这就好比让一个战士空着肚子上战场,能打赢才怪呢。

再说说他的性格,这孩子内向得像只小蜗牛,总是缩在自己的壳里。

在学校里也不怎么跟其他小朋友玩,别人找他玩他还躲。

我想这都是缺乏父母陪伴造成的呀。

父母就像太阳,孩子是小树苗,没有太阳的照耀,小树苗怎么能茁壮成长呢?小宇就像一颗缺了水的小树苗,有点蔫头耷脑的。

从这个案例我就开始反思,咱们这个社会啊,在留守儿童这个问题上,还真得好好想想办法。

家庭方面。

父母出去打工也是为了赚钱,想给孩子更好的生活,这个初衷是好的。

但是,钱是赚不完的呀,孩子的成长就那么一次。

能不能有个折中的办法呢?比如说,父母能不能在离家近一点的地方打工,哪怕工资少一点,但是能多陪陪孩子呀。

就算不能经常回家,那也可以多打打电话,视频聊天啥的。

别让孩子觉得自己像个没爹没娘的小野草。

然后就是学校方面。

学校可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对于留守儿童,学校能不能多一些特殊的关照呢?比如说,组织专门的辅导小组,让学习好的同学帮助像小宇这样的孩子。

或者给这些留守儿童安排一些心理辅导课,让他们能够打开心扉,别总是把自己封闭起来。

这就好比给小树苗松松土、施施肥,让他们有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还有社会方面。

咱们社会上能不能有更多的公益组织关注留守儿童呢?可以给他们捐赠一些学习用品、书籍之类的东西。

留守孩子教育案例(精选3篇)

留守孩子教育案例(精选3篇)

留守孩子教育案例(精选3篇)留守孩子教育案例篇1一、问题表现:杨某,15岁,九年级(5)班学生,家境贫寒,母再婚,跟随姥姥居住。

内向,自卑,交往能力差。

二、教育过程及结果:(1)了解杨某的情况,与任课老师及同学分析其个性品质、兴趣爱好、生活状况、学习情况、心理健康水平、身体素质现状,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寻找突破口,找到开启他心灵大门的钥匙。

(2)采用“情感投资”、“寻找感觉”等方法引导。

安排几名活泼大胆的学生,主动帮助他,与她交谈,让她倾吐自己的心声,及时、真诚帮助、鼓励她正确认识自己,提高他的自信心,找到自己在班级、学校、家庭、社会中的位置及感觉。

(3)采用“沟通”、“融洽”法与家长交流与其家长取得联系,树立孩子的信心,并通过民政助学、个人资助的渠道资助她,让他们与学校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指导家长共同做好转变工作。

(4)教师协作,共同教育经常与任课老师交换意见,及时了解杨某在班级、同学中的情况以及学习、行为情况,对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调整方法和措施,使她逐步步入正道,寻找到良好的感觉。

并通过个别辅导形式,加强对她的学习和心理指导,引导并督促孩子成长。

留守孩子教育案例篇2所谓“留守儿童”,是指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孩子因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而进入人们的视野。

城乡发展的现实差距、农民的生存理性以及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让更多的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由此在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

一、我班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对“留守儿童”监护的方式比较多。

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

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

一是由于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

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

《关爱留守儿童主题班会》教学反思范文(二篇)

《关爱留守儿童主题班会》教学反思范文(二篇)

《关爱留守儿童主题班会》教学反思范文这是一个关于《关爱留守儿童主题班会》教学反思范文。

教师教学反思是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价,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水平。

以下是该教学反思范文的部分内容。

一、教学目标分析本堂班会的教学目标是:关爱留守儿童,增强班级凝聚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1. 留守儿童的定义和特点介绍:通过简单的视频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留守儿童的定义和他们所面临的困境。

2. 情感培养:通过与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经历的比较和对比,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之情。

3. 班级凝聚力增强: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亲身经历和展示活动等形式,提高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三、教学过程分析1. 导入通过简单的视频与图片展示,介绍留守儿童的定义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并开展简短的讨论,了解学生的初步认知。

2. 情感培养通过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经历的比较和对比,引导学生体会他们的困境和需要关爱的情感需求。

通过情感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之情。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分享自己对留守儿童的理解和感受,以及自己的经历和见解,相互倾听、思考并给予支持和反馈。

3. 班级凝聚力增强通过小组合作展示活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支持。

可以从不同角度展示,如绘画、手工制作、口语表达、朗诵等方式,让每个小组展示出自己不同的想法和表达形式。

通过展示,增加学生对彼此的了解和认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四、教学方法分析1. 视频和图片展示:通过多种形式的素材,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思考和交流,增加他们的参与度和表达机会。

3. 情感交流:通过情感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之情。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相互倾听、思考并给予支持和反馈。

4. 展示活动:通过展示的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关爱和支持。

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如绘画、手工制作、口语表达、朗诵等方式。

留守儿童教育反思案例

留守儿童教育反思案例

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反思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而且留守儿童的数量有增无减。

据统计我国留守儿童数有6000多万,差不多占了整个农村儿童的37.7%,其中近一半在半年到一年内没有见到自己的父母。

也就是说,每年大约有3000万左右的孩子是见不到自己的父母亲。

但据我统计的结果来看,其比例比还应更高。

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

下面是我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名留守生进行调查分析。

一、个案现状学生杨某,男,12岁,父母在浙江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由爷爷和奶奶照料。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在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1、行为习惯差,个人卫生差,上、下课都特别好动,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

2、懒惰心理。

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只想在家随心所欲地玩。

3、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

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热情,总想逃避,参与意识淡薄。

二、问题分析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各种方式接触留守孩子杨某和他的家人,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1、长辈关心不当。

爷爷奶奶对孩子是打心眼里爱,但是缺少严格的管教,什么事都依着孩子,导致杨某作业不认真完成,老师催促他交作业就抄袭别人的作业。

2、粗暴的教育方式。

由于家庭的这种特殊性,杨某自小和家长很少进行情感上的沟通,遇事缺乏耐心,常用一种粗暴的态度来处理事情。

3、内心深处自卑,由于他的成绩一直较差,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使他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害怕竞争,害怕失败,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发现他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他自身的不自信,于是我决定从他的家长和本人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

三、主要措施1、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我利用课余时间和他的爷爷奶奶交谈,同时我对他提出如下建议:①在孩子犯错时应该让他接受正确的批评,让他认识到错误,鼓励他改正。

2022年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三篇

2022年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三篇

2022年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三篇G625.5 A1004―0463(____)21―0037―01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广泛重视。

尤其是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农村的留守儿童,他们在心理上缺乏父母的关爱,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得比较自卑、胆怯。

如果在教育实践中,不及时地引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结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谈几点感受。

一、教育案例分析1. 我当官了。

班上有一名学生辉,性格倔强,有点偏激,比较厌学,由于贪玩,作业经常拖拉,考试成绩不理想。

在班上他是老师经常批评的对象。

因此对学习没有多少积极性。

一次偶然的机会,生活老师让辉当上了生活小组组长,这让他激动不已,并有了出色的表现。

由此,我发现这些被教师忽视的学困生群体,他们的内心是多么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

因此,我以此为契机,在班级好好地表扬了他,他格外的兴奋,表现更好了。

每个班级都有这样的后进生,由于偷懒、调皮、不守纪律等,使得这些学生成绩不理想。

在老师和别的同学眼中,他们是坏孩子,看到的尽是缺点,没有优点,因此他们经常感到自卑,没有信心。

如果老师长期训斥他们,批评他们,那只能是让他们感到更加自卑,破罐子破摔,越走越远,最终对家庭和社会带来无穷的问题。

与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能换一种教育方式呢,用我们充满智慧的双眼,及时地发现他们的优点和点滴进步,适时地给予表扬和赏识,帮助他们树立目标,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让他们看到自己努力的希望。

2. 妈妈,您在哪儿。

班里婷娟同学,来自单亲家庭,平时比较孤独、自卑、胆怯。

在她的记事中,妈妈总是痴痴呆呆的,更别提对母爱的诠释了。

由于父亲忙于生活,经常外出打临工,因此无法在家照料她,懂事的她除了学习还要照看生病的妈妈,帮干家里的农活。

生活艰苦的她,穿着比较俭朴,同学都不愿与她交往,甚至都不喜欢和她坐同桌,这使得她总是独来独往,不太合群,感到无比的孤独、自卑。

《让留守儿童人留守,心飞翔》反思材料

《让留守儿童人留守,心飞翔》反思材料

《让留守儿童人留守,心飞翔》反思材料《《让留守儿童人留守,心飞翔》反思材料》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课程学习反思记录课程名称该课程的关键点让留守儿童人留守,心飞翔该课程的可借鉴点培养孩子积极情绪,引导孩子幸福人生借鉴措施(说明自己如何在教学中加以借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到城里打工,而他们的孩子却远离父母,或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看管,或寄宿在亲友家中,这些孩子就成了所谓的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关爱,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在面临复杂的社会环境时,只能用不成熟的心灵去承担所有问题,这样很容易形成各种心理问题,也容易沾染不良习气而走上犯罪道路。

留守儿童的关怀和教育已迫在眉睫。

针对影响留守儿童的情绪、情感的影响因素,结合儿童情绪获得理论,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培养留守儿童健康的情绪、情感:(一)、加强家庭教育作为留守儿童的家长,应该明确把孩子的教育放在首位。

在家庭教育上,父母可通过书籍等渠道,在了解教育常识的基础上,引导儿童观察与模仿动画片里可爱、好笑的动作,以此降低儿童对生活的紧张与焦虑,尤其是父母在面对外界刺激时,要以良好的情绪行为示以儿童,从而提高儿童的情绪识别能力,也可以通过引导儿童对事情进行正确的归因来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如:小朋友不小心弄坏了你的小人书,你是会哭着让小朋友赔呢,还是接受小朋友的道歉和他一起玩……(二)、改善提高学校教师的管理工作根据儿童情绪获得的学习理论,教师可对学习上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或奖励,无形中就为其他的人树立了一个榜样,其他同学在榜样的作用下,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模仿来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比如:教师对上课认真听讲和遵守纪律的学生奖励小红花,就促使得到奖励的学生继续严格的要求自己,争取下一次还能得到红花,而对那些没有得到红花的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激励,有上进心的学生就会以老师表扬的学生为榜样来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听讲和守纪律争取下次得到红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守儿童教育反思案例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反思
新晃县中寨镇中心小学杨序本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而且留守儿童的数量有增无减。

据统计我国留守儿童数有6000多万,差不多占了整个农村儿童的%,其中近一半在半年到一年内没有见到自己的父母。

也就是说,每年大约有3000万左右的孩子是见不到自己的父母亲。

但据我统计的结果来看,其比例比还应更高。

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

下面是我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名留守生进行调查分析。

一、个案现状
学生杨某,男,12岁,父母在浙江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由爷爷和奶奶照料。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在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行为习惯差,个人卫生差,上、下课都特别好动,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

2、懒惰心理。

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只想在家随心所欲地玩。

3、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

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热情,总想逃避,参与意识淡薄。

二、问题分析
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各种方式接触留守孩子杨某和他的家人,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
1、长辈关心不当。

爷爷奶奶对孩子是打心眼里爱,但是缺少严格的管教,什么事都依着孩子,导致杨某作业不认真完成,老师催促他交作业就抄袭别人的作业。

2、粗暴的教育方式。

由于家庭的这种特殊性,杨某自小和家长很少进行情感上的沟通,遇事缺乏耐心,常用一种粗暴的态度来处理事情。

3、内心深处自卑,由于他的成绩一直较差,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使他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害怕竞争,害怕失败,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发现他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他自身的不自信,于是我决定从他的家长和本人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

三、主要措施
1、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我利用课余时间和他的爷爷奶奶交谈,同时我对他提出如下建议:
①在孩子犯错时应该让他接受正确的批评,让他认识到错误,鼓励他改正。

②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的办法,先让孩子自己钻研,借助字典、词典这些必备的工具书解决,实在不懂的让他问老师和同学,不能养成不做作业和抄袭他人作业的坏习惯。

③父母要经常回家看望孩子或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微小进步给予肯定,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2、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到和同龄人交往的快乐
①利用表扬树立信心。

针对孩子平时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和成功都给予表扬,让他体会到从未有过的成功和喜悦,逐步树立自信。

②针对实际,设立小目标。

在孩子走出低谷后,我立即把他的注意力转到学习上,使他知道学生要以学习为主,按时上学,完成作业是一名合格学生最起码的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