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清明习俗知多少
清明习俗
清明习俗——徐州清明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是重要的节日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徐州一般是10日前8日后,20天左右。
清明节的习俗很丰富,各地活动各不相同。
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在徐州,清明习俗主要有扫墓、植树、放风筝等。
扫墓清明扫墓,可谓是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
在徐州,清明扫墓只有子孙可以去,闺女、儿媳妇、孙女是不可以到祖坟去扫墓的。
且扫墓时,要在坟上加新土,据说这是为祖先修屋,避免夏天漏雨。
另外,还要带上纸钱、烟酒、果品、鞭炮等东西,纸钱在坟前少,免得老祖没钱用,烟酒果品等就放在坟前老祖自己会过来吃,然后子孙在坟前陪亲人说会话、聊聊天,免得他们寂寞。
植树最主要的就是各家各户插柳,儿童和青年人都要戴柳,这里面的习俗很古老,最初的时候插柳戴柳是纪念神农氏,神农氏教我们稼穑、种树、种庄稼。
如今插柳戴柳已经有了新的含义,寓意迎接春天,珍惜春天。
放风筝清明节放风筝是徐州地区比较普遍的活动,以往放风筝还附带一些意义,在上坟、祭扫的时候,把一些晦气邪气写上纸条放在风筝上,然后放到天空随风飘散,这是驱邪祈福的寓意,放风筝流传到现在慢慢增加了其他内容,尤其是现在成了人们春天健身娱乐的活动。
另外,清明节,民间大部分地区忌行路。
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
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节日食品。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
在徐州有些地区,吃鸡蛋和凉馒头,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
浅议徐州地区殡葬习俗(之一)(t Word 文档
浅议徐州地区殡葬习俗浅议徐州地区殡葬习俗(之一)一、徐州介绍徐州古称彭城,已有5000多年文明史。
帝尧时建大彭氏国。
夏禹治水时,徐州为九州之一,彭城邑成为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
帝尧时彭祖建大彭氏国,彭城因而得名。
夏商时期为五霸之一。
传说大彭氏国的创始人彭祖活了800岁,在历史上影响很大,曾被孔子推崇备至,被道家奉为奠基人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彭城为宋邑,徐国国都、楚国国都。
秦汉之际,西楚霸王项羽建都彭城。
彭城还是西汉、东汉、三国时曹魏和西晋等三朝封国的国都,长达500多年。
从这里走出的布衣皇帝汉高祖刘邦则一统天下,开创了历史上辉煌的汉王朝。
西汉时期,彭城为刘氏同姓王的重要封国——楚国和彭城国。
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
魏晋南北朝各代曾设彭城国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
隋时设徐州,唐中后期徐州为节度使驻地,五代、宋、元时各朝都置徐州,隶属和辖领变化较频。
明初徐州曾直隶京师,后属南京。
清初,徐州先后为江南省和江苏省所属直隶州,雍正末年升为徐州府,辖领1州7县。
民国初曾设徐海道,日伪时曾为伪淮海省省会。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仍置徐州市,属江苏。
1949年因江苏省尚未完全解放,徐州市暂由山东省代管。
1953年1月徐州市正式划归江苏省直辖。
徐州市是华东重要门户城市,江苏省第二大城市,是国务院定位的拥有地方立法权的特大型区域中心城市,国家重要交通枢纽城市。
徐州市现下辖丰县、沛县、睢宁县三县,邳州市、新沂市二市,以及鼓楼区、云龙区、贾汪区、泉山区、铜山区、经济新区。
根据《江苏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截止2010年11月1日,全市共登记常住人口 858.05万,市区人口150万,总面积为11258平方公里。
徐州是两汉文化发源地。
两汉四百年间,徐州共有十三位楚王、五个彭城王。
徐州汉代十八陵经考古的有北洞山第二代楚王墓、狮子山第三代楚王陵、驮蓝山第四(五)代楚王陵、龟山第六代楚王墓、东洞山第八代楚王陵、土山东汉彭城王陵等。
江苏清明节的习俗
江苏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一个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而在江苏,清明节有着许多独特的习俗,这些习俗丰富多彩,代表着江苏人民对祖先的缅怀和尊重。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江苏清明节的习俗吧。
一、扫墓祭祖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这是清明节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
在江苏,清明节扫墓是家庭成员聚集一堂,整齐划一地赶往祖坟陵园,向祖先墓前深深鞠躬,烧纸祭拜、撒些黄米、麦种,祝愿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幸福安康。
有些地方还会献花、奠酒、烧纸钱等。
扫墓祭祖活动使人们思念故人,增进亲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二、踏青赏春清明时节,正是草木嫩绿,百花盛开的好时节。
江苏人民习惯于在清明节这天外出踏青,赏春游玩。
在江苏的一些古镇、名胜风景区,清明节当天都举行踏青赏春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其中比较有名的地方如南京的明孝陵、扬州的瘦西湖、苏州的拙政园等。
在这些地方,游客可以欣赏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色,清新的空气和一望无际的绿色。
踏青赏春,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更能让人放松心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三、吃青团清明节这天,江苏人还有一个特色传统食品——青团。
青团是一种清明节传统美食,由糯米做成的绿色圆饼。
它由糯米粉搅成糊状,再加入苋菜汁或者艾草汁搅拌均匀,然后捏成团状,在碗里捏一个坑,放入红枣、豆沙等馅料,最后上锅蒸熟。
青团口感软糯,味道香甜,是江苏人清明节的传统美食之一。
吃青团已成为江苏清明节的一项习俗,人们常常在清明节这一天亲手制作青团,并把它当做祭品拜祭祖先,寄托思念之情。
四、踏青诗会在江苏,清明节这一天还有一个特色传统活动——踏青诗会。
踏青诗会通常在公园、名胜风景区或者大学校园里举行,人们以踏青为根本目的,附带着诗词吟咏这种雅致的课余活动。
在江苏,踏青诗会往往有一场文学上的交流会,那些善于吟诵古诗的人们会聚在一起,吟唱古诗,并与他人交流切磋。
活跃在踏青诗会上的人们大多都能写诗、能吟诗,他们借着踏青诗会的机会,互相交流诗文,增进友谊,丰富了他们的文学修养。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41:徐州民俗风情概述
徐州民俗风情概述历史文化名城徐州,传统民俗渊远流长。
唐尧时期,黄帝八世孙彭祖受封于大彭国(即今徐州市),彭祖擅烹饪,因精于炼气养生而成为中国长寿者的象征。
故徐州食俗至今仍或多或少存有彭祖养生保健习俗的遗风。
每逢喜庆之日,‚姬子彭年,苏才郭福‛,现仍是徐州人崇尚的楹联。
从历史上看,徐州一带民间风俗曾大体经历过一个由柔变刚、刚柔相济的历程。
秦代以前,‚淮海间,其气宽舒,禀性安徐,故曰徐。
徐,舒也。
‛(《尔雅》)。
‚徐方,邹鲁旧国,尤有儒风‛(《通典》)。
秦汉以后,‚风俗劲悍,有霸王之遗风‛(《图经》),‚西楚剽轻,易发怒‛(《史记〃货殖传》)。
‚沛楚之民,急疾颛己‛(《汉书〃地理志》)。
‚考其旧俗,人颇鸷悍轻剽,其士子则侠任节气,好尚宾游。
盖楚之风焉。
‛(《隋书〃地理志》)。
宋代徐州知州苏轼在其《上神宗皇帝书》载:‚其民皆长大,胆力绝人‛,‚汉高祖沛人也,项羽宿迁人也,刘裕彭城人也,朱全忠砀山人也,皆在今徐州数百里间耳,其人以此自负,凶桀之气,积以成俗。
‛明代中叶以后,徐州人的生产生活习俗渐有变化。
‚郡为舟车会通,颇称津要。
往往趋商贩而薄耕桑。
‛(明正统三年《彭城志》)。
直至清末民初依然。
民国15年《铜山县志》载:‚其民谨愿,鲜机诈,务农尚俭,无豪商大贾。
居处服用率朴素,妇人无文绣金翠之饰,近乃稍趋华靡,士大夫质直,重然诺,耻标榜奔竟。
文多贞节,士族家未嫁者足不出户。
婚姻以门户相结,不贵仪物。
丧大小殓殡相葬,一依通礼。
‛从地理位臵和现境域走向来看,徐州民间风俗习惯,既有与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大同之处,又有境内从西到东的小异之别。
俗话说‚百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
‚祭灶‛俗称‚官三民四‛,徐州城中不论官民,均在二十三日,徐州城东,直到新沂,祭灶均在二十四日。
正月十五赏灯,徐州城中点灯、放炮竹、点‚滴溜金儿‛。
往东至古邳、邳县一带,鞭炮和灯少了,多出了‚抛扫帚‛火把的游戏。
再往东至新沂一带,活动方式与邳县略同,但玩火把的时间,却是在二月初二日。
清明节各地的习俗
清明节各地的习俗广东在广东,清明扫墓,称为扫山、拜山、拜清。
清明时节广东地区已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广东人过节的主要礼俗主题;因利趁便,拜山之余一家老少亦在山乡野间踏青游玩一番。
广东人对宗庙、祖先非常重视,对于宗庙、祠堂、祖墓的祭祀,历来被看作头等要事。
每逢清明,不管是在海外的,还是离家乡不远的,都要赶回老家来,同父老多亲一起去拜祭祖先,清明也成了合家团圆的聚会的日子。
广东有“行清"与“踏青"的习俗。
“行清"与“踏青"不同,踏青是郊游、亲近自然,行清则是一家或一族人约定时间齐齐去扫山。
在每年拜山时,首先将祖墓周围的杂草清除,然后扎纸,摆上祭祖金猪、鸡鹅鱼肉、鲜果糕点、酒水等供品进行拜祭。
完成了拜祭仪式后,就地切烧猪配以鲜果茶点野餐聚宴,又或回家聚宴。
清明节在广东是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一些地方自古就有举行清明会、吃清明宴的习俗,全族男女老少都参加,场面宏大、热闹非凡。
港澳港澳的清明习俗与广东大体相同。
清明时节,香港民众一般会到先人墓前拜祭,焚烧香烛、冥镪,清除杂草及供奉水果、香酒、鲜花、烧猪或白切鸡等。
尽管香港大部分坟地墓园都有公共交通连接,但清明节当天交通依然拥堵。
民众时常为避免人多挤迫,习惯错峰祭拜,而不一定恪守清明当日扫墓祭祖的传统。
清明是澳门的法定假期。
清明扫墓祭祖是澳门居民很重视的习俗,澳门人把清明当天叫作“正清”,在清明当天扫墓叫作“行正清”。
每逢清明节前后,“行正清"的人们除了自备香烛、冥纸以外,还携带了烧肉或是一整只乳猪、水果、糕点、酒等来供奉祖先。
浙江在浙江,清明俗称祭清明,或"祭坟"拜太公。
各地习俗有所差异,有的地方在清明日祭坟,有的地方却一定清明日上坟。
一般本族人拜太公都提早几天祭拜,先祭拜太公,后祭自己各户的祖宗。
祭清明时先给祖坟"加土"或“添土”,即用箕取土添加在祖坟之顶。
徐州清明扫墓活动策划方案
徐州清明扫墓活动策划方案一、活动背景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缅怀先祖、祭奠逝去亲人的日子。
作为一种传统习俗,清明节扫墓活动在徐州地区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为了传承和弘扬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满足市民对于清明扫墓活动的需求,我们计划策划一场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徐州清明扫墓活动。
二、活动目标1. 弘扬传统文化:通过扫墓活动,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市民对于祭祖扫墓活动的认同和参与意识。
2. 丰富城市文化生活:通过扫墓活动,丰富徐州市民的文化生活,提供一种有意义、有情感、有仪式感的亲子活动。
3. 维护祭祀秩序:通过活动,引导市民文明扫墓,增强公众对于文明祭祀的意识和规范。
三、活动内容1. 扫墓大型公益演出:在活动现场设置演出舞台,邀请各类文艺团体进行扫墓主题的演出,并通过大屏幕投影和音响设备实时直播和音乐播放。
演出形式多样,包括舞蹈、歌曲、魔术等,内容紧密围绕清明扫墓主题展开,向市民传达扫墓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2. 扫墓宣传展览:设置扫墓宣传展板,介绍徐州清明扫墓的历史、传统习俗、祭祀礼仪等内容,同时展示徐州地区文化名人的墓碑照片和简介,展示徐州深厚的文化底蕴。
3. 清明祭祀仪式:在活动现场设立祭台,为市民提供祭祀仪式的场所。
在指定的时间段内,由专业人士组织祭祀仪式,向市民示范和讲解正确的祭祀礼仪和流程,引导市民文明祭祀、文明行为。
4. 清明讲座和讲解: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清明文化讲座和解读,介绍清明节的由来、扫墓礼仪的意义等内容,加深市民对于清明节的认识和理解。
5. 清明时节公益义卖:现场设立义卖摊位,出售与祭祀相关的用品,如鲜花、纸钱等,并将义卖所得用于支援贫困地区的孤老、残疾人士。
6. 扫墓志愿者招募:招募一批爱心志愿者,为市民提供扫墓活动的指引、帮助和服务,如导游、协助排队等。
四、活动组织与实施计划1. 确定活动时间:活动时间为每年清明节前后一周。
2. 确定活动地点:活动地点为徐州境内的重要扫墓场所,如徐州市殡仪馆等。
浅议徐州地区殡葬习俗(之一)(tWord文档
浅议徐州地区殡葬习俗(之一)徐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还保留着独特的殡葬习俗。
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当地人民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也反映了他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来世的期待。
1. 报丧:当家中有人去世时,家人会立即通知亲朋好友,告知他们这个不幸的消息。
报丧的方式因家庭而异,有的会通过电话、短信或社交媒体等方式,有的则会亲自登门拜访。
2. 守灵:在徐州,守灵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习俗。
家人会在家中为逝者设立灵堂,摆上鲜花、香炉、蜡烛等供品,以示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悼。
家人和朋友会轮流守灵,陪伴逝者度过的时光。
3. 出殡:出殡是殡葬习俗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在徐州,出殡通常会选择一个吉利的日子,由家人和亲朋好友共同将逝者的遗体送往墓地。
在出殡的过程中,会举行各种仪式,如烧纸钱、放鞭炮等,以示对逝者的告别和祝福。
4. 安葬:在徐州,安葬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土葬和火葬。
土葬是将逝者的遗体埋入土中,火葬则是将逝者的遗体火化后,将骨灰安葬在墓地或骨灰堂。
安葬的方式因家庭而异,有的会选择土葬,有的会选择火葬。
5. 祭祀:在徐州,祭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习俗。
家人会在逝者的生日、忌日等重要日子,前往墓地或骨灰堂祭祀逝者,以示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悼。
祭祀的方式因家庭而异,有的会烧纸钱、放鞭炮等,有的则会供奉鲜花、水果等供品。
浅议徐州地区殡葬习俗(之一)徐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还保留着独特的殡葬习俗。
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当地人民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也反映了他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来世的期待。
1. 报丧:当家中有人去世时,家人会立即通知亲朋好友,告知他们这个不幸的消息。
报丧的方式因家庭而异,有的会通过电话、短信或社交媒体等方式,有的则会亲自登门拜访。
2. 守灵:在徐州,守灵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习俗。
家人会在家中为逝者设立灵堂,摆上鲜花、香炉、蜡烛等供品,以示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悼。
家人和朋友会轮流守灵,陪伴逝者度过的时光。
江苏的清明节习俗
江苏的清明节习俗江苏是中国东部沿海的一个省份,江南水乡的风情在这里尤为浓郁。
江苏的清明节习俗与其他地方有些不同,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情和文化。
在江苏,清明节有着浓厚的风俗民情,人们会在这一天举家上坟祭扫,或者到郊外踏青游玩,感受大自然的生机和气息。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江苏的清明节习俗吧。
首先,清明节是一个祭祖扫墓的重要节日。
江苏人对祖先的敬仰和纪念非常重视,清明节是他们表达思念和哀思之情的重要时刻。
他们会整齐划一地穿上整洁的衣服,携带鲜花、食品和祭品,前往祖宗的坟墓祭拜。
在祭拜过程中,人们焚香献花,上香拜祭,倾诉自己的感情,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思念。
不少人还会在坟前敬献美酒、食品,给祖先送上一份美好的祝福。
祭拜完毕,他们还会在坟前擦拭整理,以示对祖先的尊敬和关怀。
其次,江苏的清明节习俗还包括踏青游玩。
每年清明节,江苏的郊外都会聚集了大量游客,他们纷纷走出家门,到郊外踏青游玩,感受大自然的生机和气息。
在郊外,人们可以欣赏到嫩绿的春色,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放风筝、野餐、唱歌、跳舞,尽情享受这个春天的美好时光。
尤其是在江苏的一些名胜古迹,如扬州瘦西湖、南京中山陵、苏州园林等地,游客们都会流连忘返,静静品味春天的美好。
再者,清明节还有一项特别的传统活动,就是柳树掉叶。
江苏的清明节,经常会有一些有趣的传统习俗。
例如,“清明时柳发密,二三日后才掉叶”,“清明前后,柳树需掉叶,叶落过日,来年必富”。
这是一个与农耕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民俗。
据说在温带地区,每年的三月初,正是柳树萌芽之时。
而到了清明节,正是柳树掉叶之时。
柳树的叶子是一种肥料,当柳叶掉落之后,农作物将会更加茁壮成长,因此有“柳叶掉,庄稼长”之说。
另外,江苏的清明节还有一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那就是扎花插柳。
清明时节,江苏的妇女们纷纷动手,用麦穗、狼尾草等柳树枝叶,扎成各种形态的花环、花篮和捧花等,以示对春天的迎接和祝福之意。
这些扎花插柳的手工艺品,色彩艳丽、造型美观、生动传神,集中展现了江苏民间手工艺的独特魅力。
江苏省清明节的重要习俗
江苏省清明节的重要习俗一、扫墓祭祖清明节是祭扫墓地的重要时刻,人们会前往祖先墓地,为先人祭扫,并祈求祖先的保佑。
在江苏省,扫墓祭祖是清明节最为重要的习俗之一,家家户户都会前往祖先的坟墓,清理坟墓周围的草木杂物,献上鲜花和祭品,祭祀祖先,然后在祖先墓地旁边搭建帐篷,供祖先享用,这是对祖先的尊敬和纪念。
二、踏青出游清明节也是踏青的好时节,江苏省的乡村和郊外都是踏青出游的好去处。
在清明节这天,江苏的田野和郊外都是一片生机勃勃,人们穿着青衣踏青,去郊外的公园、山林、河畔或湖边游玩,感受大自然的恢弘和生机,与家人和朋友一同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日。
三、踏青祭祖在江苏的一些地方,清明节还有一种特殊的习俗,就是踏青祭祖。
在清明节这天,人们会提前准备好食物和酒水,然后全家人或者一大群人一起到郊外或者田野里去踏青,边踏青边祭祖。
他们会挑选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摆上酒食,祭祀祖先,然后全家人一起吃喝享乐,这种方式既可以纪念祖先,又可以增进亲情和友情。
四、草人节在江苏的一些地方,清明节还有一个叫做“草人节”的传统习俗,这是清明节时人们制作的一种纯朴而有趣的传统手工艺品。
在清明节前夕,人们会用麦草、芦苇等植物制作出一个人形模型,然后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用灯笼和彩带装饰这个草人,并在草人身上挂上各种吉祥物,比如锦鲤、吉祥花等。
然后,人们会将这些装饰得华丽的草人高高挂起,以示丰收和吉祥,这就是江苏人民独有的清明节“草人节”传统。
五、清明节饮食在江苏省的清明节当天,人们会吃一些在这个时节特别有意义的食物。
比如吃青团、青团圆的传统,还会做一些寓意吉祥的食品,如青团、清明糕等。
还会做一些寓意吉祥的食品,如青团、清明糕等。
在乡村地区,还有做散花饭、过五色蛋等风俗习惯。
在江苏省,清明节饮食的传统,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总的来说,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江苏省有着自己独特的清明节习俗。
扫墓祭祖、踏青出游、踏青祭祖、草人节、清明节饮食等,都是江苏省清明节的重要习俗。
清明扫墓必知30条老规矩
清明扫墓必知30条老规矩清明扫墓必知30条老规矩1、清明祭祀就是孝顺祖先清明是即祭祀逝者的一种活动。
清明祭祀很重要。
在中国或者说在华人眼里,祭祖是和孝道绑定在一起的。
若是不参加祭祖,就是一个不孝顺的人,一个忘记祖先的人。
清明拜山指的是扫墓的意思,江南及南方诸多墓园在山上,故称为拜山。
北方通称为扫墓或上坟。
2.清明节扫墓有民族之分吗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是我国最大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因此我国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不过郑博士提醒朋友们也有些民族会在其他日子里进行类似活动。
3、清明扫墓的通常程序如何按照习俗,祭扫的顺序是首先要先扫墓,就是将墓园打扫干净。
其次是祭祀,这一程序很关键,一是寄托哀思,二是与先人相感,因为山有灵而无主,先人有主而无灵,与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灵气。
郑博士提醒朋友们这就是风水。
扫墓时,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此后围坐聚餐饮酒;也可放风筝,甚至互相比赛,进行相关活动。
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
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
即:修正墓地——上香——上肉——敬酒——拜祭——放炮送别…4、清明扫墓越早越好吗这里涉及的是两个时间问题:其一,是清明节当日扫墓还是前后时间均可?越早越好吗?郑博士认为只要在清明节期间均可,看自己方便。
当然,各地都有一些当地的习俗,我们要尊重这些习俗。
还有,对于某些习俗来说,给去世一年内的亲人扫墓和给已经去世超过一年以亲人扫墓,时间上也有些差异。
郑博士提醒朋友们要遵守当地的相关习俗去做。
其二,扫墓当日出发的具体时间越早越好吗?郑博士的回答是也不尽然,需要根据自己情况,最好是在5-7点,即卯时。
清明节的习俗江苏
清明节的习俗江苏清明节习俗源于古代民间,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在江苏,清明节与祭祖扫墓的习俗是这个节日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人们会在这一天扫墓祭祖,向祖先表达敬意,并祈求祖先保佑家族兴旺。
在扫墓的时候,人们还会烧香、献花、燃放纸钱等,以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此外,江苏的一些地区还有在清明节赛龙舟的习俗。
龙舟赛是中国的传统体育活动,起源于古代祭龙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水上竞技。
在江苏,清明节赛龙舟的习俗尤为盛行,各地会举办不同规模的龙舟比赛,吸引了众多游客与当地居民前来观赛。
龙舟赛结束后,人们还会举行庆祝活动,如舞狮、打鼓等,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此外,清明节还有踏青的习俗。
江苏的农村地区,清明节是一个适宜踏青的季节,人们会携带家人出行到郊外踏青,感受春天的气息,享受自然的美好。
在踏青的过程中,人们还会采摘嫩芽、嫩叶,制作青团、青饼等各种美食,这些都是与春天相关的饮食习俗。
在江苏的一些地区,清明节还有一些特色的传统习俗。
比如南京地区的民间传统就有在清明节吃清明糕的习俗。
清明糕是一种用糯米粉、绿豆粉、桂花、糖等原料制作而成的传统糕点,味道香甜可口,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此外,江苏的一些地区还有唱清明节的民歌、舞清明节的民舞等民间传统活动,这些都是传承着古老的文化遗产,丰富了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总的来说,清明节是一个充满了浓厚民族文化气息的节日。
无论是祭祖扫墓,还是龙舟赛、踏青、吃清明糕等习俗,都反映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
在江苏,清明节既是祭祖扫墓的日子,也是人们休闲娱乐的盛大节日。
这些习俗不仅激发了人们的民族自豪感,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希望在今后的清明节,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习俗,让清明节更好地成为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
清明节江苏的习俗
清明节江苏的习俗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每年农历四月4日或5日,是中国传统民俗节日,其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时期。
清明节有着悼念祭祖及扫墓的习俗,也是一个在户外踏青的好时节。
在江苏,清明节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情和传统习俗。
一、祭祖扫墓清明节是祭奠祖先和扫墓祭祀的日子,在江苏地区,人们会在节前购置祭品和鲜花,祭品多为鲜花、水果、酒食等,以示对祖先的思念和尊敬。
除了祭品外,还会供奉一些纸钱、烛火和香烟,用来为祖先超度,祭祀完毕后,家人们会围坟而坐,聊家常、吟诗作赋,一家人其乐融融。
此外,江苏地区部分地方还有举行清明文化节、江南古村会、清明祭礼等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弘扬祭祀先人的传统文化,成为地方风俗文化的一道风景线。
二、踏青赏花清明节是万物复苏的时节,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好时光,在江苏地区,清明节时节气宜人,春光明媚,适合外出踏青。
踏青活动也是江苏地区清明节的一个重要习俗。
江苏地区有着众多著名的赏花胜地,清明节时节正是赏花好时机,不少人会前往梅花山、樱花园等地,赏樱赏梅。
此外,还有不少其他赏花胜地,如南京中山陵梅花山、扬州瘦西湖、徐州云龙湖等地都是赏花的好去处。
在踏青的同时,不少人会结伴而行,在野外烧烤、野餐,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一家人或者朋友之间的欢声笑语,给了清明节增添了更多的乐趣。
三、清明节的饮食习俗清明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做清明糕,清明糕是江苏地区的传统节日食品之一,清明节期间是吃清明糕的好时机。
清明糕的制作十分简单,以糯米为原料,加入花生、碧根果、红枣、枇杷等馅料,再加上冰糖、玫瑰花、蜜糖等调制成糕点,不仅美味可口,而且有清肝明目、补脾和胃的功效。
清明糕的形状也是多种多样,有着圆形、方形和糕黄的。
除了清明糕,江苏地区还有其他节日饮食,如桂花糕、清明饼等,都是当地人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四、清明游火清明节期间,江苏地区有一个独特的传统习俗,就是清明游火。
清明节夜晚,家家户户会燃放篝火,欢庆春天的到来,也寓意驱除邪魔。
各地清明节的民间习俗介绍
各地清明节的民间习俗介绍各地清明节的民间习俗介绍清明节,就是春耕的最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各地清明节的民间习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各地清明节的习俗福建清明节的习俗福州人过清明节,都从家里走出来,来到郊区踏青旅游,大多数人采回野菜煮成矐,称为煮菜矐。
惠安人扫墓时放纸莺,吹麦箫。
泉州人清明节吃“润饼”、制“脚目棵”,这是一种球状的点心。
据说清明节吃了脚目粿,可以增加脚力。
十岁以下的孩子也在清明节糊彩色的小旗为戏。
山西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晋南地区民间要蒸大模,大模的中间夹有核桃、红枣、豆子之类作为点缀,称为“子福”。
取意为子孙多福,一切全凭祖宗保佑。
家家还要做黑豆凉粉,切成薄块灌上汤食用。
铲回萎蕤草,坐在各家的炕席上搓拉,叫做驱蝎。
晋东南地区,每逢清明节,人人头上都插着柳枝枯叶。
妇女们要用描金彩胜(头饰)贴在耳朵两边。
晋北地区,人们习惯吃生黑豆芽,并用玉米面包黑豆芽馅食用。
晋西北地区讲究用黍米磨面做饼,俗称“摊黄儿”,吕梁地区在清明的后一天,要接女邀婿,俗称“清新火”。
陕西清明节的习俗兴平县人过清明节,姻亲之间用纸钱相互馈赠,并且互相拜墓。
富平县每户人家在清明节这天请名山之泉源水,供膜拜神仙。
准备牲礼来祭祀,以祈求丰收,称为“游水”。
同州县清明祭扫后,折下柳枝插在门上,并且用纸钱贴在树干上,据说这种做法可以防虫蚁。
洛川县清明节以蒸馍为食,馍四周用鸟蛇的形状来装饰。
据说介子推上绵山时有鸟、蛇保护他,所以以此作为纪念。
四川清明节的习俗川东重庆、万县等地,旧时有野游的习俗。
清明节前后,三两个女子结伴而行,拿着酒水和食物来到郊外野餐。
不论男子是否相识都可以入席同吃同乐。
什郁等地,妇女们则用荞菜花蘸油后投入水里,看水面的花纹以占卜吉凶,称为“油卜”。
成都一带则以卖炒米团为主,炒米团上点染彩色的图案,并用线串好,称为“欢喜团”。
江苏各地清明习俗
江苏各地清明习俗江苏各地的清明习俗,知道有哪些吗?以下是江苏各地清明习俗,供参考。
饮食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
青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
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便算是制成了。
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
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河蚌豆腐汤。
南京人把河蚌叫“歪歪”。
要选个儿不大不小,红壳的。
先用热水反复洗干净,略洒点食盐拌一拌,片刻后再洗一遍。
用刀背将硬边敲松,这样熬出来的肉才会不老。
最后将“歪歪”横切成一公分宽的条儿,爆火将姜、葱、咸肉、豆腐、“歪歪”下锅,熬成浓汤,味道异常鲜美,有的还可以在里面放蚕豆瓣儿,或者鲜笋,秧草,汤美肉鲜,食之三月不忘。
祭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在清明节祭奠先人,寄托对逝去的先人的哀思,是人之常情,而且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文明的方式来祭祖。
一是默哀,在先人陵墓前严肃地鞠一个躬,静静地默哀,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之情和思念之意,既简单又庄重,不失为清明祭祖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形式。
二是植树,更多的市民改用植树的方式寄托对故人的哀思,高雅。
放风筝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
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
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每年清明节前后,在江阴敔山湾都会看到不少家庭带小孩出游放风筝的场景,天空中各种形态各异的风筝在空中自由翱翔。
插柳清明节插柳有三种意思。
最古老的传说,是说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
再晚点的传说与介子推有关。
二是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
清明传统习俗
清明传统习俗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举行,是人们祭祀祖先、扫墓祭奠的日子。
在这个节日中,有许多独特的传统习俗。
本文将介绍清明传统习俗,包括祭拜祖先、扫墓、踏青等习俗。
1. 祭拜祖先清明节是祭拜祖先的重要时刻,人们会前往祖坟或祖祠,烧香拜祭。
祭拜的仪式一般包括三个步骤:打扫墓地、献上祭品、烧纸钱。
人们会清理坟墓周围的杂草,修整墓碑,再摆放各种祭品,如鲜花、食物、酒水等。
同时,人们还会燃放爆竹,以示对祖先的敬意和缅怀。
这个习俗代表着中国人民对祖先的深深敬仰和感激之情。
2. 扫墓扫墓是清明节最具标志性的传统习俗之一。
这是指人们前往坟墓,清理墓地并献上祭品。
在扫墓日,家人会一同前往,带上清明时节常用的五谷、水果、茶叶等,为已故亲人扫墓。
在扫墓时,人们一般会佩戴素服,脱掉帽子,行动庄重。
扫墓过程中,人们除了清理墓地,还会烧香、点燃纸钱,并在坟前磕头行礼,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和思念之情。
3. 踏青清明节也是踏青游玩的好时机。
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们纷纷外出郊游,享受春天的美好。
在清明期间,公园、自然风景区等地都会迎来大批游客。
人们可以与家人或朋友一同前往郊外,欣赏美丽的风景,呼吸新鲜的空气,放松身心。
此外,还有一些地区会举行传统的民俗活动,如炒青菜、踩高跷、踢毽子等,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氛围。
4. 游玩风筝在清明节当天,人们喜欢放飞彩色的风筝。
这项活动早在古代就有,许多人认为风筝可以将不好的事情吹走,象征吉祥和好运。
在放风筝的过程中,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风的吹拂,还可以欣赏飘动的风筝,增添了节日的乐趣。
5. 吃清明粿清明节期间,还有一个传统的食品是清明粿。
它是由糯米、红豆、花生等原料制成,口感糯软,甜而不腻。
吃清明粿不仅是满足口腹之欲,也有祭祖的寓意。
清明粿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制作方法和口味,但共同的特点是纪念清明节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总结:综上所述,清明节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如祭拜祖先、扫墓、踏青、放风筝和吃清明粿等。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推荐】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的习俗1较为普遍的方式,即在祖宗葬地(一般在本村的坟地)举行,俗称“上坟”,时间主要是忌日和传统重大节日(中秋除外),如除夕、清明、中元节(七月十五)、十月一日、六月初一等。
由家里的男人携祭品香纸到坟前,摆放祭品、水酒,然后烧纸、焚香、奠酒、行礼,其间还压坟头纸。
上坟习俗尤以清明上坟最为隆重,前一天早上还要去给祖先坟上“添土”,以示家族人丁兴旺。
大多数农村家族,儿子结婚,也要去上坟,含义是告诉祖宗,儿子成家,人口又多了。
另外,去世的人第7天黎明,家人到坟前祭奠致哀,称“垒七”。
此后每7天一次,一般“五七”而毕,也有垒到“七七”的。
人死第100天时亲属儿女备供品祭奠,叫“百餮”,旧时有扎上摇钱树,纸箱,纸柜焚化坟前,现在只是烧些纸钱。
上坟时,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垫上砖头,让他人看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
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
清明时节的上坟非常重要。
因为按照民间传统,祭祖和孝道是绑定在一起的。
若不参加祭祖,就会被认为是一个不孝顺的人,一个忘记祖先的人。
清明节的习俗2清明节习俗作文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当我想起唐代大诗人的这句诗歌时就想到好像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明的脚步已经不远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由于,清明节是在学校过的不能在家里过。
在家里,吃上那平时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肴啊!而且不能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去乡下扫墓(踏青),给死去的故人请安,给他们拜年,送上家中做出来的佳肴——清明果让他们保佑我的学习更好,学业成功。
于是,星期六爸爸在优秀范文版权所有家很空,决定带我回乡下去给奶奶扫墓。
我立即拿来自己家里做出来的清明果,拿来一个篮子在下面铺了一张干净的报纸,然后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铺在里面,以免发生一想不到的“事故”。
2024年清明节的传统习俗
2024 年清明节的传统习俗清明节的传统习俗_清明节的禁忌清明节的习俗活动,更大的作用是给下一代供应一个相识孝文化环境,让他们知道感恩有着重大的意义。
祭祀这个社会习俗,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清明的传统习俗1、祭祖扫墓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四大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人们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带上水果食品、纸钱等物品来到墓地,将供品摆放在墓地前面,将纸钱焚化,为坟墓添一些新土,然后再在墓前磕头祭拜。
2、折柳赠别杨柳是春天的标记,在春风中摇曳的杨柳,总能给人一种蒸蒸而上、朝气蓬勃的感觉。
自汉朝以来,人们就渐渐形成了折柳赠别的习俗,借此互祝平安,因“柳”与“留”谐音,所以也取恋恋不舍、尽情挽留之意。
同时希望离别的亲友,到了他乡也如离枝的柳条,能够很快地生根发芽,随处存活,这些都寄予着对亲友的美妙祝愿之情。
3、荡秋千清明节荡秋千的习俗由来已久,历史相对古老,最早叫做千秋,后来为了避开某些方面的忌讳,才改为秋千。
最早的秋千一般都是以树枝为架,然后再拴上彩带。
后来渐渐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做成的秋千。
荡秋千的习俗传承至今,深受人们宠爱,不仅能熬炼身体,也可以借此熬炼自己的志气。
4、拔河拔河的运动起源于春秋后期,起先是在军队中盛行,当时叫“牵钩”、“钩强”,后来流传到民间,到唐朝时期起先称为“拔河”。
拔河就是人数相等的双方对拉一根比较粗的绳子,将对方拉出河界,就算获胜。
唐玄宗时期曾经在清明节时期实行大型的拔河竞赛,后来就渐渐演化成清明节的民间习俗了。
5、蹴鞠蹴鞠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活动,起源于战国时代,蹴鞠就是指一种古老的皮球,球面是用皮革做成,里面用羽毛填充。
蹴鞠运动是古代清明节时期人们特别宠爱的一种嬉戏,到了汉代,蹴鞠就已经成为一项特别专业化的运动。
到了唐宋,蹴鞠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成为一种大型活动,在宫廷内,常常有数百人参与。
2024年清明节气的传统习俗
2024 年清明节气的传统习俗2024 清明节气的传统习俗有哪些依据节气的学问,“廿十四节气”最初是以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一直确定,斗柄从“寅位”起先,然后顺时针旋转,当斗柄指向“乙位”时,为清明节气。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气的传统习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清明节气的传统习俗祭祀扫墓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春游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快乐节日。
根据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再折几根嫩绿的柳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终吃掉酒食或者整理供品打道回府。
大力推动鲜花祭扫、网上祭扫、社区公祭方式,要求各地主动组织缅怀先烈、追忆历史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化活动。
大力提倡殡葬新观念、新风尚,引导群众破除封建迷信和丧葬陋俗,自觉进行殡葬习俗改革,不断探究文明的祭扫方式。
标祀标祀又叫“清明吊子每年清明节,各家各族祭扫完毕,往往在墓前或坟头上插一根用竹子或柳条做的标竿,表示已经有过祭祀。
有的人家会在标竿上糊些长条白纸,有的人家会挂些楮钱,有的人家则既糊白纸又挂楮钱.标墓纸钱,顾名思义是纸做的钱,是送给先人在阴间用的,又称“挂纸”、“挂钱”。
清明扫墓时,人们将携带的纸钱烧掉,信任纸钱化作烟气后可以进入冥界,祖先简单接收。
有的把纸钱悬挂起来,如浙江平湖、湖北咸宁和恩施等地,用竹悬纸钱插在墓上,叫做“标墓在福建永泰,人们把闩纸剪成条挽在树枝或草上。
在四川长寿,用白纸剪作幡形插在坟头,叫做“挂青”。
在贵州兴仁用白纸作长幡挂在墓前,谓之“标坟”。
插柳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地家家户户清明节这一天在门头上插柳、在屋檐下挂柳、妇女头上簪柳、男子身上佩柳、儿童吹柳管、墓前插柳挂纸钱。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记淮河岸边的寿春(今安徽寿县)岁时说清明日,家家门插新柳,俗意谓可祛疫鬼。
《芜湖古今》记芜湖风俗时说,清明日“早晨,街市叫卖杨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寒食节的起源,
据说是与春秋的晋国பைடு நூலகம்子重耳的臣属介子推有关。重耳流亡国外十余年,
介子推护驾有功,当重耳返回故国即位,介子推却躲入深山。
重耳以放火烧山企图逼出介子推,不料山火却将介子推烧死了。
它的消泯应是社会生活形态的进步。但介子推淡泊名利,激流勇退的精神,值得纪念。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写的“寒食帖”,就是对寒食节最好的写照和诠释。
??徐州人吃蒸菜和青团子
清明节日食俗,徐州特色食品有蒸菜和青团子。徐州俗谚:“二月清明榆不老,三月清明老了榆”。
这是指立春早晚与榆钱子老嫩的关系。徐州习俗,清明时爱吃“蒸榆钱”。
五、春游踏青
??“寒食东风御柳斜”,清明期间,是春游踏青的大好时光。
最迟在唐代,人们已经把清明祭祖、寒食踏青有机组合成一个节日了。
过去,徐州人常在踏青的时候剜野菜。城市居民中,老人习称为“踏青”。
中青年以下,如今已改称为“春游”了。因为春游往往要走很多路,故而又称为“远足”。
??民国前后,徐州文人墨客多至云龙山、奎山一带春游,寻一处幽静之所,
但若是春节后才立春,清明节的榆钱就老的不能吃了。
??除榆钱子外,清明时亦可多采些野菜如地枣苗、老鸹嘴、荠菜等蒸食。同样是这些野菜,
可以剁碎了与面和成青色菜团子,蒸、煮均宜,也可以蒸过后再烧成菜吃。
??徐州清明节的传统活动
一、折柳插柳
??旧时清明这天,家家户户门前必定要插柳枝,而俗谚又有别的含义:
陈酒布馔,评赏诗文,或者散步于苗垅菜畦之间,歌咏于山岩清溪之畔,乐不可言。
“彼时也,看黄河玉带,云龙巍峨,不觉塔(奎山塔)影已斜,方蹒步带醉而归”(《清明踏青记》)。
六、放风筝
??参观以后,依然是春游活动,一道在郊外共进野餐,领略一番“寒食”的野趣。
进餐后,往往进入春游活动的高潮,放风筝竞赛最是引人注目,
一般说来,最常见的风筝是“鹞子”、“月亮”、“蛤蟆壳子”。
大的硬翅类“蛁蟟”,或组合类风筝如“龙”、“蜈蚣”,因为成本高,学生们几乎不玩。
??放风筝的技巧,除了讲究高远之外,“带哨”(蒲弓,或是竹哨),
“送饭”(后改称送信)必不可少。也有故意将放起的风筝同别人的风筝“绞线”争斗的,
俗称“绞毛”,以让别人的风筝落地为胜。旧时俗信,放风筝临结束时,主动将风筝线掐断,任风筝飘摇而去,可以去晦气。
“清明不插柳,死了变个大黄狗”。考其原故,也许与纪念介子推有关,
“插柳招魂”,不遵守这规矩的便诅咒你死后不得超生为人。
徐州的儿童往往折了柳枝编成帽圈戴在头上,俗信可以“明眼、驱疫”。
二、上坟祭祖
??如今徐州人清明扫墓,犹称“上陵” (陵读音“林”,指陵地),
将近清明时,徐州人便纷纷举家上坟祭祖,最迟不得超过清明节这一天。
四、扫“金银灰”
??清明时,乡村儿童在这一时期往往三五成群,持条帚小箕,逡巡于坟茔之间,
将燃过的纸箔灰扫集起来。因纸箔中含锡,可以炼出来货卖。叫卖时,俗称“金银灰”。
??传统习俗上,上坟后必定将供品用作野餐,有“客食”之意。进餐之后,
儿童采野花、放风筝、剜野菜,并随大人们踏青春游。
清明节是徐州人习俗三大鬼节(清明节、七月十五、十月初一)中的第一个,祭祖较为隆重。
清明上坟,除罗列醇酒、肴馔、燃香烛、化冥纸祭祖外,还须替祖坟添土。
民国初期,有许多人上坟不带铁铣等上坟工具,而是雇佣小工代添。
添坟一座,工钱约三四十文。这一天,侍立路旁的小工很多。有的劳累一天,可得三四千文。
三、掩骨会
??徐州曾经出现过“掩骨会”。“掩骨会”多由三五名老人组成,
手持添土工具,肩背食囊,在山间僻路处踏寻,遇有无主露棺之坟或裸露于地面的骨殖,即予以掩埋。
为了纪念介子推淡泊名利的高风亮节,民间便有10日禁火之举。
在古代寒食禁火,只能吃冷食,家家户户在节前就纷纷制
作甜干饼、锅摊饼、冷粥以便充饥,寒食节里街上卖干饼的小贩特别多。
有诗云:“草色引开盘马地,萧声催暖卖饧饼。”
??今天,寒食禁火的习俗早已销声匿迹了。因为连续几天吃冷食毕竟对身体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