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航班运行保障标准

合集下载

航空器机场运行最低标准

航空器机场运行最低标准

02
机场跑道最低标准
跑道长度与跑道类型
跑道长度
根据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规定,飞机着陆时所需的跑道 长度取决于航空器的最大着陆重量和着陆环境条件(如地面 效应、风向风速等)。因此,机场需要确保跑道长度满足各 种可能的需求。
跑道类型
跑道分为平行跑道和交叉跑道两种类型。平行跑道是指两条 跑道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平行,适用于大部分民用机场。交叉 跑道是指两条跑道在垂直方向上交叉,通常用于军用机场或 某些特殊设计的民用机场。
04
机场航站楼最低标准
航站楼面积与布局
航站楼总面积
根据机场的等级和旅客吞吐量,航 站楼的面积应当满足机场的运行需 求,同时考虑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出发与到达区域布局
合理的出发与到达区域布局能够提 高机场的运营效率,减少旅客的中
转时间。
登机口与廊桥布局
登机口和廊桥的数量和布局应当根 据机场的等级和航线的数量进行设 计,以最大化利用机场的资源。
06
机场应急最低标准
应急救援设备
01
应急救援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 法规和标准,并满足机场应急 救援需要。
02
应急救援设备应包括但不限于 消防设备、医疗急救设备、应 急通讯设备等。
03
应急救援设备应定期检查和维 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应急救援人员培训
1
应急救援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掌握相关应急 救援知识和技能。
跑道表面状况
01
跑道表面应保持平整、无障碍物,确保飞机在着陆和起飞时能 够安全通过。
02
跑道表面应具有良好的摩擦系数,以确保飞机在着陆时能够减
速并停止。这可以通过定期检查和保养跑道表面来实现。
跑道表面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承受飞机着陆时的冲击力和摩

机场 运行 标准 规定

机场 运行 标准 规定

机场运行标准规定机场运行标准规定。

机场是连接城市与世界的重要交通枢纽,其运行标准规定对于保障航空安全和提高运行效率至关重要。

机场运行标准规定是机场管理部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航空组织的规定制定的,其内容涵盖了机场的建设、运行、安全等方方面面。

本文将从机场建设、航班运行、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机场建设是机场运行的基础,其标准规定包括了机场场地选址、跑道建设、航站楼设计等方面。

根据标准规定,机场场地应选在地势开阔、无障碍物、风向适宜的地方,跑道的长度和宽度需要符合相应的标准,航站楼的设计应考虑到旅客的便利和安全等因素。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规定进行机场建设,才能保障飞机的起降安全和旅客的舒适出行。

其次,航班运行是机场运行的核心环节,其标准规定涉及到航班的起降、停靠、引导等方面。

根据标准规定,航班的起降需要符合一定的气象条件和飞行程序,停靠时需要按照标准的停机位停靠,并且需要进行严格的引导和交通管制。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规定进行航班运行,才能保障航班的准点率和航空安全。

再次,安全管理是机场运行的重要保障,其标准规定包括了飞行安全、地面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

根据标准规定,机场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消防车辆和救援人员,飞行程序需要符合国际民航组织的规定,地面设施需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规定进行安全管理,才能保障机场运行的安全可靠。

总之,机场运行标准规定是机场管理的重要依据,其严格执行对于保障航空安全和提高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机场管理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深入学习和严格执行这些标准规定,不断完善和提高机场运行水平,为旅客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体验。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机场运行标准规定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标准意识和执行力,共同为机场运行的安全和高效做出贡献。

民航航班运行管理规定

民航航班运行管理规定

民航航班运行管理规定航空运输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航班的安全和准时运行对于保障旅客的出行需求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民航航班运行的安全和高效,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规程和标准。

一、航班计划和调度管理航班计划和调度管理是航班运行的基础,准确的计划和合理的调度可以提高航班的运行效率和准点率。

航空公司应制定详细的航班计划,包括航班起飞时间、航线、飞行间隔等信息,并在计划发生变化时及时通知旅客和相关单位,确保航班的顺利运行。

二、机场和航空器管理机场和航空器是航班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和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航班的安全和准点率。

各机场应根据航班需求和安全要求合理规划和配置停机位、跑道、滑行道等设施,并配备足够的地面服务设备和人员,为航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

同时,航空公司应对航空器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其在航班运行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空中交通管理空中交通管理是航班运行的关键环节,有效的空中交通管理可以保证航班的安全和运行效率。

各国应制定统一的空中交通管理规则和程序,并建立完善的空中通信、导航和监控系统,确保航班在空中的顺利飞行。

同时,应加强与邻近空域和机场的协调与沟通,防止空中交通的拥堵和冲突,提高航班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水平。

四、机组和地面服务人员管理机组和地面服务人员是航班运行的主要执行者,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航班的安全和服务质量。

航空公司应严格选拔和培训机组和地面服务人员,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经验,能够胜任自己的职责。

同时,应加强对机组和地面服务人员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他们严格遵守航班运行规定和操作程序。

五、安全管理和应急响应航班安全是航空运输的核心要素,各航空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定和紧急处理程序。

同时,应加强对航班安全隐患的排查和处理,定期对航空器和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和维修,确保航班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六、旅客权益保护旅客权益保护是航班运行管理的重要内容,航空公司应加强对旅客权益的保护和维护。

机场最低运行标准

机场最低运行标准

机场最低运行标准机场是民航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标准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和航班正常运行。

机场最低运行标准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机场必须满足的最低运行要求,以确保飞行安全和航班正常运行。

机场最低运行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气象条件。

机场最低运行标准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气象条件。

气象条件对飞行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机场必须满足一定的气象条件才能正常运行。

这些气象条件包括能见度、云底高、风速和风向等。

在能见度方面,机场必须保证飞行员在起降过程中能够清晰地看到跑道和周围的环境,以确保安全的起降。

云底高则是指在机场附近的云层的高度,也是影响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

此外,风速和风向也对飞行起降有着重要的影响,机场必须确保飞机在起降过程中不会受到过大的侧风影响。

二、跑道和滑行道条件。

除了气象条件外,机场最低运行标准还包括了对跑道和滑行道的要求。

跑道和滑行道的平整度、硬度和排水性都对飞机的起降和滑行有着重要的影响。

机场必须保证跑道和滑行道的平整度,以确保飞机在起降和滑行过程中不会受到颠簸和颠簸的影响。

此外,跑道和滑行道的硬度也必须符合标准,以确保飞机的起降和滑行安全。

排水性则是指在降雨天气中,机场必须保证跑道和滑行道能够迅速排水,以确保飞机的起降和滑行不会受到积水的影响。

三、导航设施和通信设备。

导航设施和通信设备是机场运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机场必须保证导航设施和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

导航设施包括着陆系统、无线电导航设备和雷达设备等,这些设施对飞机的着陆和起飞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

通信设备则是指机场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机场必须确保与飞机的通信畅通,以确保飞机能够在起降和滑行过程中得到及时的指令和指引。

四、安全设施和救援设备。

最后,机场最低运行标准还包括了对安全设施和救援设备的要求。

机场必须保证安全设施的完好和救援设备的齐全,以应对突发情况和紧急情况。

安全设施包括了消防设施、应急照明设施和逃生设施等,这些设施对飞机的安全起降和乘客的安全撤离有着重要的作用。

机场航班运行保障标准

机场航班运行保障标准

机场航班运行保障标准机场航班运行保障标准是指为确保航班安全、准时、顺利运行所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定。

机场作为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其运行保障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航班运行的安全和高效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机场航班运行保障的几个关键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机场航班运行保障标准包括飞行区域的安全保障。

机场的飞行区域是飞机起降和滑行的重要区域,必须保证其安全无碍。

机场应建立完善的飞行区域安全管理体系,包括飞行区域的清洁和检查、飞行区域的灯光和标志的维护和更新、飞行区域的气象条件监测等方面的标准和程序,以确保飞行区域的安全。

其次,机场航班运行保障标准还包括航空器材设施的保障。

航空器材设施的保障是指机场的设施设备,包括跑道、停机位、登机桥、航站楼等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机场应建立健全的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故障的及时处理、设备更新和升级等方面的标准和程序,以确保航空器材设施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另外,机场航班运行保障标准还包括航空人员的保障。

航空人员的保障是指机场的工作人员,包括飞行员、空乘人员、地面服务人员等的安全和健康。

机场应建立严格的人员管理制度,包括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人员的健康监测、人员的工作和休息安排等方面的标准和程序,以确保航空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最后,机场航班运行保障标准还包括应急保障。

应急保障是指机场在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下的保障措施。

机场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救援体系,包括突发事件的报警和处理、紧急情况下的疏散和救援、航班延误和取消的安置和补偿等方面的标准和程序,以确保航班在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下的安全和顺利运行。

总之,机场航班运行保障标准是机场保障航班安全、准时、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措施。

机场应建立健全的运行保障标准体系,包括飞行区域的安全保障、航空器材设施的保障、航空人员的保障和应急保障等方面的标准和程序,以确保航班运行的安全和高效。

希望各个机场能够严格执行这些标准,为乘客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出行体验。

机场航班运行保障标准

机场航班运行保障标准

机场航班运转保障标准1 为了规范航班运转保障,提升运转效率,促使航班正常,拟订本标准。

2本标准合用于机场航班运转保障工作。

3定义机型分类 :C 类航班空器 :翼展 24 米 (含 )-36 米 ,主起落架外轮间距6米(含)-9 米,如 B737 系列、 A320 系列等。

D 类航空器 :翼展 36 米 (含)-52 米 ,主起落架外轮间距9米(含)-14 米,如 B757、 B747、 A300、 A310 等。

类航空器 :翼展 52 米 (含 )-65 米 ,主起落架外轮间距(含 )-14 米 ,如 B777、B747、 A300 等。

F 类航空器 :翼展 65 米(含 )-80 米 ,主起落架外轮间距米(含)-16 米,如 A380、B747-8 等。

9 米14航空器开关舱门时间计划开航门时间:依据航班原定计划开舱门的时间。

估计开舱门时间:航空企业依据航班保障作业状况推断开舱门的时间。

计划关舱门时间:依据航班原定计划关舱门的时间。

估计关舱门时间:航空企业依据航班保障作业状况推断关舱门的时间。

上述定义只合用于本标准。

4航班信息机场、航空企业、空中交通管理部门等单位应成立信息共享体制,实时向游客和各航班保障部门供应必需的生产运营信息。

机场运转指挥部门应实时将获知的航班腾飞、落地时间供应给各航班保障单位。

机场运转指挥部门负责公布航班停机位分派信息,并至少在航班抵达前30 分钟确立停机位。

到港航班估计落地前30 分钟,机场运转指挥部门原则上不得更改停机位。

如停机位发生更改时,应实时通知各有关航班保障单位。

如机场拜托其余保障单位履行停机位分派工作,被拜托单位应将机位信息及更改信息实时见告机场运转指挥部门,机场运转部门通告各有关航班保障单位。

5航空器始发始发拖曳机务应在航空器拖曳前达成拖曳检查工作。

在出港机位供应使用后,航空器达成拖曳时间C、 D、 E 类航空器拖曳至出港机位(挡轮档)时间不应晚于航班计划关舱门时间/ 估计关舱门时间前90 分钟( B747 不该晚于航班计划关舱门时间/ 估计关舱门时间前120分钟)。

机场运行保障措施方案

机场运行保障措施方案

机场运行保障措施方案随着特定时期的到来,国内航班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

因此,如何保障机场运行的安全、平稳、高效已成为广大旅客们关注的焦点。

旅客们要求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登机,顺利抵达目的地,一系列的繁琐环节中离不开机场方面的运行保障措施。

人员调配和技术设施为了保障机场运行的安全、平稳性及高效性,首先要大力加强人员调配,加强管理。

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水平,上岗前进行专业培训,参与日常巡检并及时发现和及时修复问题。

此外,还要提升所使用的技术设施的质量,确保设施和设备的完好程度,以减少人为因素引起的事故。

消毒和清洁为了提升旅客在机场的感受,就需要针对航站楼、登机口乃至飞机等地方进行消毒和清洁。

针对疫情期间的保障工作,应提高消毒频率,同时增加清洁人员数量,确保机场空气的良好质量和环境的整洁舒适,尽可能地避免繁琐的人员检查环节,让旅客能更加安心地享受自己的旅程。

排除因素在机场运营环节中会出现各种突发事件,比如恶劣天气、设备故障、人员受伤等等。

因此,机场方面需要在平时加强各方面的培训,做好应急预案,提早安排人手妥善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此外,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认真分析各个环节,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及时排除故障点,实现整个运营过程中的高效、平稳和安全。

合理规划布局同时,机场方面还需要花费一定的心思来对整个运营过程进行规划和布局。

可以制定合理的计划表,在保障运营过程中合理安排每个人员的职责分工,同时也应加强各个岗位间的沟通和协调,确保人员配备合理、各环节系统运转良好。

和谐的旅客经历机场方面的运营保障措施不仅仅是为了保障机场运作的安全和平稳性,更是为了确保广大旅客能够获得良好的旅游体验。

在提供服务过程中,机场应注意各方面的细节,从服务态度、服务品质到具体服务流程都要严格把关,努力为广大旅客缔造一个和谐美好的旅游环境。

总结机场的运营保障措施是影响旅客旅游体验的重要因素,尤其在当前特定时期,机场应该更加重视旅客的健康安全问题,采取针对性强的保障措施,不断提升机场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为广大旅客创造出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旅游环境。

机场最低运行标准

机场最低运行标准

机场最低运行标准机场是民航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标准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和航班正常运行。

机场最低运行标准是指在最不利条件下,保证航空器安全起降和地面运行所需的最低要求。

机场最低运行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提高机场运行安全性,保障飞行员、乘客和货物的安全。

首先,机场最低运行标准包括气象条件、导航设施、跑道、停机坪、航空器地面服务设施等方面的要求。

在气象条件方面,机场最低运行标准规定了能见度、云底高、风速等气象要素的最低要求,以确保飞机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能够安全起降。

导航设施方面,机场必须配备符合标准的雷达设备、无线电导航设备和仪表着陆系统,以保证飞机在低能见度条件下能够安全降落。

此外,机场最低运行标准还规定了跑道、停机坪的长度、宽度和承载能力,以及航空器地面服务设施的要求,以确保飞机地面运行的安全。

其次,机场最低运行标准还包括了机场应急救援设施和服务的要求。

机场应急救援设施包括消防设施、救援车辆、医疗设施等,以应对飞机起降和地面运行中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

机场应急救援服务包括了机场应急救援队的组建和训练、紧急情况下的指挥调度、伤员救护和医疗救援等,以保障飞机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最后,机场最低运行标准还包括了机场管理和运营的要求。

机场必须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包括航空器地面运行管理、航空器停放管理、航空器起降区域管理等,以确保机场运行的有序和安全。

此外,机场还必须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飞行安全管理、地面安全管理、应急救援管理等,以提高机场运行的安全性和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总之,机场最低运行标准是机场运行安全的基础,对于保障飞机起降和地面运行的安全至关重要。

机场管理部门和航空公司必须严格遵守机场最低运行标准,确保机场运行的安全和高效。

同时,机场最低运行标准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航空业的发展和飞机技术的更新换代。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保障飞行安全,促进航空运输事业的健康发展。

航班运行保障方案

航班运行保障方案

航班运行保障方案航班运行保障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为航空公司提供高效、安全、准确的航班保障服务,以确保航班按时、顺利地起飞和降落。

为了实现航班运行保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工作:人员配备航班保障关键人员应当具备专业技术、较高职业素养和强烈的责任心,保障人员组成应当按照业务特点和航班需求配备,特别是在关键岗位上应当配备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员,并按照实际情况制定人员配备方案,确保航班保障效果。

岗位职责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明确各个职责之间的关系,并加强岗位职责之间的协调配合,特别是在关键岗位上要明确职责要求和权责范围,落实各项操作规范,确保操作流程得以顺利进行。

资源保障为保障航班运行,需要各种各样的保障资源,如燃油、设备、物资、设施、人员等。

要根据实际需要制定资源保障计划,并落实执行,确保保障资源完备可靠。

应急预案为应对航班运行中的意外情况,需要及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航班保障措施,以确保航班保障工作能够及时、有效地开展,最大程度地避免航班延误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系统保障航班保障涉及的各个环节对于系统的保障和支撑是至关重要的,要确保系统稳定可靠并能够及时响应航班运行需求。

特别在新技术应用和业务创新的过程中,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和系统更新,以保证航班保障工作的持续稳定。

反馈回顾航班保障工作需要不断总结和反馈,以不断优化保障方案,提高保障工作质量。

针对航班延误和安全事故等情况,要及时进行回顾分析,查找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并将改进措施及时落实到保障工作中,确保不断提升航班保障质量。

综上所述,航班运行保障是航空公司运行顺利的重要保障,要从人员配备、岗位职责、资源保障、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工作,保障航班安全、按时到达。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反馈,并进行优化改进,以保障工作更加完善、高效。

机场最低运行标准

机场最低运行标准

机场最低运行标准机场是航空运输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标准直接关系到航空安全和航班正常运行。

机场最低运行标准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机场为保障航班正常运行所必须具备的最低要求。

在国际民航组织和各国民航管理部门的规定下,机场最低运行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机场的气象条件是影响航班安全的重要因素。

机场必须具备一定的能见度和天气条件要求,以保障飞机起降、滑行和停放的安全。

在能见度和天气条件不符合要求时,机场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关闭跑道、停止起降等,以确保航班安全。

其次,机场的设施设备是保障航班正常运行的基础。

包括跑道、滑行道、停机位、航站楼、航空交通管制设施等。

这些设施设备必须符合国际标准,并经过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机场还应当配备应急设施,如消防设备、救援车辆等,以应对突发情况。

再次,机场的运行管理是保障航班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包括航空交通管制、航班协调、地面交通管理等。

机场应当建立健全的运行管理机制,确保航班有序运行。

同时,机场还应当加强与航空公司、航空器运营者的协调与合作,共同维护航班正常运行。

最后,机场的安全保障是保障航班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包括飞行安全、地面安全、安全管理等方面。

机场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同时,机场还应当加强安全监管,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确保航班安全运行。

总之,机场最低运行标准是保障航班正常运行和航空安全的重要保障。

机场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加强管理,不断提高运行水平,确保航班安全、高效、有序运行。

航班 保障标准

航班 保障标准

航班保障标准航班保障标准是航空公司为确保航班正常运行,提高航班安全水平和服务质量,对各项航班保障工作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航班保障标准进行详细阐述。

一、航班保障标准的定义与作用1. 定义:航班保障标准是指航空公司为确保航班正常运行,提高航班安全水平和服务质量,对各项航班保障工作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2. 作用:航班保障标准有助于提高航空公司的运行效率,确保航班安全,提升服务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航班保障标准的分类1. 安全保障标准:包括飞行安全、地面安全、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等方面的标准。

2. 服务保障标准:包括旅客服务、货物运输、航班正常性等方面的标准。

3. 运行保障标准:包括飞行操作、机务维修、航材供应、航油供应等方面的标准。

4. 信息保障标准:包括航班信息传递、航班监控、航班计划调整等方面的标准。

三、航班保障标准的主要内容1. 安全保障标准:(1)飞行安全:飞行员资质、飞行时间限制、飞行操作规程等。

(2)地面安全:机场设施安全、机场运行安全、机场消防救护等。

(3)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空中交通管制员资质、空中交通管制规程等。

2. 服务保障标准:(1)旅客服务:值机、安检、登机、机上服务、行李服务等。

(2)货物运输:货物收运、货物安检、货物装卸、货物保管等。

(3)航班正常性:航班计划执行、航班监控、航班调整等。

3. 运行保障标准:(1)飞行操作:飞行操作规程、飞行操作人员资质等。

(2)机务维修:机务维修资质、维修工程管理、航材管理等。

(3)航材供应:航材采购、航材库存管理、航材配送等。

(4)航油供应:航油质量、航油供应管理、航油配送等。

4. 信息保障标准:(1)航班信息传递:航班信息发布、航班信息更新、航班信息共享等。

(2)航班监控:航班实时监控、航班异常情况处理等。

(3)航班计划调整:航班计划变更、航班计划优化等。

四、航班保障标准的实施与监督1. 实施主体:航空公司、机场、空中交通管制部门等。

航班正常管理规定

航班正常管理规定

航班正常管理规定1关于规范管理航班航班管理的核心是规范的运作,从而确保航班的安全运行,为民众提供安全、温馨的出行服务。

航班管理时针对飞机操纵过程、飞行任务、飞行前准备、飞行计划安排、飞行记录、飞行实施等多种情况进行管理,一般集中在飞行安全管理、运力配备等方面。

针对航班管理,目前国际机场通常有以下几种规定:2飞行安全飞行安全是航班管理中重要的内容,要求航空公司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安全要求和行业标准,保证飞行安全。

飞行安全管理将建立飞行安全专业监督机构,严格检查飞行机组人员的资质、执行规章制度,检查飞行机组的训练频次,完善机组的操作书,检查飞行器的维护状态,以确保航班的安全。

3运力配备运力配备是国际机场飞行任务规定的一项内容,要求严格按照航空公司提供的规定,检查飞机机载设备、飞机装备状态等是否符合配备规定,以保证航班安全管理质量。

此外,还要根据每架飞机的不同性能和需求,使用专业的调配系统进行运力配备,即确保飞机携带的旅客应能均衡地装载分布,从而保证安全。

4飞行计划飞行计划是国际机场管理航班的重要内容,航空公司提出的建议计划,必须仔细审查,然后经过航管部门同意才能通过,即需要按照国家规定,考虑航空公司的申请,计算每架架飞机的空中管制空域、飞行范围、飞行距离、飞行时间等,并保持最低的安全飞行环境。

5飞行记录飞行记录随着飞行机组的运行而更新,是航班运行安全的重要保障,航空公司应当定期的检查和备份飞行记录,以确保其可靠性。

此外,机组人员每次运行,都应当按照相关要求和既定程序,填写完整的飞行记录,以便对航空安全做出相应的处理。

以上就是国家对航空公司航班管理的一般规定,依据这些规定,在实际的航空行业管理中,要做到严格执行,落实到位,以保证航空安全,给暂行带来温馨安全的服务体验。

航空公司的航班正常运营保障措施

航空公司的航班正常运营保障措施

航空公司的航班正常运营保障措施航空公司在保障航班正常运营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以确保飞行安全、保持良好的服务品质以及提高乘客满意度。

本文将从航空公司的机票销售、飞行安全保障、维护航班时刻表以及提供客户服务等方面分析探讨航空公司采取的保障措施。

一、机票销售保障措施为了确保航班的正常运营,航空公司对机票销售实施一系列措施。

首先,航空公司会与第三方旅行社或在线旅行平台合作,以便更方便地向乘客销售机票,并提供多种支付方式以方便乘客购买。

其次,航空公司会与机场合作,在机场设立售票代理处或候机厅的售票柜台,方便乘客现场购票。

此外,航空公司还通过自己的官方网站或手机应用提供在线购票服务,乘客可以通过互联网自行选择航班、购买机票并且接收电子行程单。

二、飞行安全保障措施飞行安全一直是航空公司重视的核心内容。

航空公司会严格遵守国家和国际航空部门的法规和标准,确保飞行安全。

首先,航空公司会严格机载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确保所有航空器都处于良好的飞行状态。

其次,航空公司注重机组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飞行员和机组人员具备良好的飞行知识和技能。

同时,航空公司还将飞行安全纳入公司的运营体系,成立专门的飞行安全管理部门,负责飞行安全事故的预防和调查。

三、航班时刻表维护措施航班时刻表的准确性对于航空公司的正常运营至关重要。

航空公司会根据需求和市场的变化,制定合理的航班时刻表,并确保航班按时起降。

为了保障航班的正常运营,航空公司会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和航空交通管制等因素,并做出相应调整。

航空公司还会根据航班延误或取消情况,及时通知乘客并提供后续服务,以减少对乘客的影响。

四、客户服务保障措施航空公司充分重视提供良好的客户服务,以满足乘客的需求并提高乘客满意度。

航空公司会提供多种渠道的客户服务支持,包括电话咨询、在线客服、社交媒体等,确保乘客能够随时获得帮助与支持。

此外,航空公司还会在机场设立客服中心,为乘客提供现场咨询和服务,并提供一站式的行李托运和登机服务,以提高乘客的便利度和舒适度。

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

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

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机场作为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其运行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机场的安全、高效运行,保障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航空运输的顺畅,制定科学合理、严格有效的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是必不可少的。

一、机场设施设备管理1、跑道与滑行道跑道和滑行道是飞机起降和滑行的关键区域,必须保持良好的状态。

定期检查跑道和滑行道的平整度、强度和摩擦力,及时修复破损和缺陷。

确保跑道和滑行道的标识清晰、准确,助航灯光系统正常工作,为飞行员提供可靠的引导。

2、航站楼航站楼是旅客候机和登机的场所,要保障其结构安全、消防设施完备、通风和空调系统正常运行。

加强对电梯、自动扶梯、行李传送带等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旅客的出行便捷和安全。

3、停机坪停机坪的地面要坚固平整,能够承受飞机的重量和起降冲击。

停机位的标识要清晰明确,保障飞机停放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配备足够的消防设备和加油设施,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二、人员管理1、飞行员与机组人员飞行员和机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训练,严格遵守飞行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

在飞行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了解天气状况、机场运行情况和飞机性能等。

飞行过程中保持高度的警觉和责任心,及时处理各种突发情况。

2、地勤人员地勤人员包括机务维修人员、行李装卸人员、安检人员、值机人员等,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机场的运行安全。

地勤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工作流程和安全要求,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

3、管理人员机场管理人员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制定科学合理的运行计划和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三、航班运行管理1、航班计划与调度合理安排航班计划,避免航班过于密集或冲突。

根据天气、机场容量和飞机状况等因素,及时调整航班调度,确保航班的正常运行。

2、飞行程序与标准严格遵守飞行程序和标准,包括起飞、降落、进近、离场等。

飞行员要按照规定的航线和高度飞行,保持与空中交通管制的良好沟通。

机场保障运行措施有哪些

机场保障运行措施有哪些

机场保障运行措施有哪些
机场保障运行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措施:机场安全是保障运行的基础。

机场设置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事故预防、保安、消防等工作。

此外,机场设立了一套安全管理制度,对机场设施、设备、人员进行全面安全监控和管理,确保机场运行安全。

2. 空中交通管制:机场安全运行的前提是良好的空中交通管理。

机场与民航空中交通管制部门紧密合作,通过雷达监测航空器飞行情况,并协调飞机降落、起飞及滑行等操作,以确保飞机在机场周围的安全。

3. 设施设备维护:机场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保障机场运行至关重要。

机场会定期进行设施设备的检修和保养工作,确保所有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并通过密切的监测和维护预防设备故障和突发事件。

4. 应急准备:机场在应急方面进行了充分准备,建立了应急管理体系,制定了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培训了应急人员,定期开展应急演练,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确保机场运行安全。

5. 气象监测:天气对于飞行安全具有重要影响,机场设置了气象监测系统,及时获得准确的天气信息,包括温度、气压、湿度、风速和能见度等。

根据天气情况调整航班计划,确保航班在合适的天气条件下起降。

6. 公共安全:机场为旅客和员工的安全提供了多种措施。

例如,机场设立了安全检查区域,对旅客和行李进行安全检查;安放监控摄像头,保障机场公共区域的安全;设置了消防设施和紧急出口,以应对火灾和其他紧急事件等。

综上所述,机场保障运行措施涵盖了安全措施、空中交通管制、设施设备维护、应急准备、气象监测和公共安全等方面。

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机场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证乘客的出行安全。

民用航空机场运行最低标准制定与实施准则

民用航空机场运行最低标准制定与实施准则

民用航空机场运行最低标准制定与实施准则
民用航空机场运行最低标准制定与实施准则是由国家或相关机构制定的一套规范,旨在确保民用航空机场运行的安全、高效、有序。

这些准则包括了以下主要内容:
1. 安全标准:包括飞行安全、地面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要求,确保机场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符合安全标准。

2. 设施标准:包括机场跑道、停机坪、航站楼、候机室等设施的设计、建设和维护标准,确保设施能够满足机场运行的需求。

3. 运行标准:包括航班调度、航空管制、航空安保等方面的要求,确保机场运行的各个环节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

4. 管理标准:包括机场管理组织架构、岗位职责、人员培训等方面的要求,确保机场的管理工作能够达到规范水平。

5. 环境标准:包括噪音、空气质量、水资源等环境因素的要求,确保机场运行不对周边环境造成过大的影响。

制定与实施准则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调研和研究:了解国内外类似机场的运行标准和经验,研究本地区机场运行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2. 制定草案:根据研究结果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机场运行最低标准的草案。

3. 征求意见:将草案发布并征求相关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

4. 修改完善:根据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对草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5. 批准和发布:将最终的准则草案提交给国家或相关机构进行审批,并最终发布和实施。

6. 监督和评估:对机场运行最低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准则的有效执行。

机场运行最低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准则是保障航空运输安全和运营效率的重要手段,能够提高机场运行的质量和水平,保障乘客的安全和权益。

中国民用航空局关于印发《航班安全运行保障标准》的通知-民航发〔2020〕4号

中国民用航空局关于印发《航班安全运行保障标准》的通知-民航发〔2020〕4号

中国民用航空局关于印发《航班安全运行保障标准》的通知
正文:
----------------------------------------------------------------------------------------------------------------------------------------------------
关于印发《航班安全运行保障标准》的通知
民航发〔2020〕4号
民航各地区管理局,各运输航空公司、服务保障公司、运输机场公司:
为进一步正确处理安全与正常的关系,切实抓好航班运行保障各个环节,确保机场安全运行平稳可控,民航局结合近年来机场航班运行保障整体情况,对《机场航班运行保障标准》(民航发〔2013〕81号)和《航空公司航班正常标准(试行)》(民航发〔2013〕83号)进行了整合优化,制定了《航班安全运行保障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认真参照学习,并结合本场工作实际制定或修订实施细则,确保相关标准贯彻落实到位。

中国民用航空局
2020年1月13日
附件:航班安全运行保障标准
——结束——。

首都机场航空器地面运行规则

首都机场航空器地面运行规则

首都机场航空器地面运行规则一、引言首都机场是中国的重要航空枢纽,每天有大量的航空器在地面进行运行。

为了保障航班的安全、顺利进行,首都机场制定了严格的航空器地面运行规则。

本文将就这些规则进行详细介绍。

二、航空器地面运行规则的目的和范围航空器地面运行规则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航空器在地面上的运行安全,并与其他地面设备和人员协调配合。

这些规则适用于所有在首都机场起降的航空器,包括民航、军航和其他特种航空器。

三、航空器地面运行规则的基本原则1. 安全第一:航空器地面运行必须始终以安全为第一要素,所有操作和决策都必须以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为前提。

2. 协调配合:航空器地面运行必须与其他地面设备和人员协调配合,确保运行顺利进行。

3. 规范有序:航空器地面运行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保持有序和一致性。

4. 高效快捷:航空器地面运行必须尽可能高效和快捷,以减少航班延误和运行成本。

四、航空器地面运行规则的具体内容1. 航班计划:航空器在地面运行前,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提交航班计划,包括起飞时间、航线和预计到达时间等信息。

航空器地面运行人员根据航班计划进行调度和安排。

2. 跑道使用:航空器在地面起降时,必须按照指定的跑道进行操作。

在跑道上,航空器必须按照规定的路线和速度行驶,确保安全和顺畅。

3. 停机坪操作:航空器在停机坪上的操作必须安全有序。

航空器地面运行人员必须指挥航空器的停靠位置,并确保停机坪上的设备和人员不受到任何伤害。

4. 燃油加注:航空器在地面运行时需要进行燃油加注,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确保加注安全和燃油质量合格。

5. 航空器驾驶员和地面人员的沟通协调:航空器驾驶员和地面人员之间必须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确保地面运行顺利进行。

驾驶员必须按照地面人员的指示进行操作,地面人员必须及时向驾驶员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指导。

6. 天气条件限制:航空器地面运行受到天气条件的限制,当天气条件不适宜时,航空器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停场或延误操作,以确保安全。

航班运行保障方案

航班运行保障方案

航班运行保障方案1. 引言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和航班数量的增加,航空公司在保障航班安全和顺利运行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保障航班运行的安全和高效,航空公司需要制定完善的航班运行保障方案。

本文将就航班运行保障方案的关键要素和实施步骤进行详细介绍。

2. 关键要素2.1 航班调度航班调度是航空公司保障航班运行的核心环节。

航空公司需要根据乘客的需求和飞行资源的利用情况,合理安排航班的出发时间和路线。

航班调度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天气情况、机场流量、机组人员和飞机的可用性等。

为了确保航班能够按时起飞和降落,航空公司需要建立高效的调度流程和人机资源管理系统。

2.2 航班准备在航班起飞前,航空公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机组人员的配备和培训、飞机的维护保养和燃油的供应等。

航空公司需要确保飞机的技术状况良好,并且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检查和测试。

此外,航空公司还需与相关部门合作,确保机场服务设施的正常运行,如航站楼、行李输送系统和地面交通设施的维护和操作等。

2.3 航班执行航班执行是航班运行保障方案的核心环节。

在航班执行过程中,航空公司需要保障航班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这包括飞行中的导航、通信和气象监测等,以及飞行失效的处理和紧急情况的应对等。

航空公司需要建立健全的飞行管理体系和飞机监控系统,及时获取航班的实时信息,以便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调整。

2.4 航班追踪和监控航空公司需要通过先进的追踪和监控系统,对航班进行实时的监控和追踪。

这可以帮助航空公司了解航班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航班追踪和监控系统需要能够与各相关部门进行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流,以提高航班安全和运行效率。

3. 实施步骤3.1 航班运行保障团队的建立航空公司需要组建专门的航班运行保障团队,负责航班调度、航班准备、航班执行和航班追踪等工作。

团队成员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考核。

航班运行保障团队还需要与其他部门建立紧密的联系和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航班运行保障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场航班运行保障标准1为了规航班运行保障,提高运行效率,促进航班正常,制定本标准。

2本标准适用于机场航班运行保障工作。

3定义3.1机型分类:3.1.1C类航班空器:翼展24米(含)-36米,主起落架外轮间距6米(含)-9米,如B737系列、A320系列等。

3.1.2D类航空器:翼展36米(含)-52米,主起落架外轮间距9米(含)-14米,如B757、B747、A300、A310等。

3.1.3E类航空器:翼展52米(含)-65米,主起落架外轮间距9米(含)-14米,如B777、B747、A300等。

3.1.4F类航空器:翼展65米(含)-80米,主起落架外轮间距14米(含)-16米,如A380、B747-8等。

3.2航空器开关舱门时间3.2.1计划开航门时间:按照航班原定计划开舱门的时间。

3.2.2预计开舱门时间:航空公司根据航班保障作业情况推测开舱门的时间。

3.2.3计划关舱门时间:按照航班原定计划关舱门的时间。

3.2.4预计关舱门时间:航空公司根据航班保障作业情况推测关舱门的时间。

3.3上述定义只适用于本标准。

4航班信息4.1机场、航空公司、空中交通管理部门等单位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向旅客和各航班保障部门提供必要的生产运营信息。

4.2机场运行指挥部门应及时将获知的航班起飞、落地时间提供给各航班保障单位。

4.3机场运行指挥部门负责发布航班停机位分配信息,并至少在航班到达前30分钟确定停机位。

到港航班预计落地前30分钟,机场运行指挥部门原则上不得变更停机位。

如停机位发生变更时,应及时通知各相关航班保障单位。

4.4如机场委托其他保障单位执行停机位分配工作,被委托单位应将机位信息及变更信息及时告知机场运行指挥部门,机场运行部门通报各相关航班保障单位。

5航空器始发5.1始发拖曳5.1.1机务应在航空器拖曳前完成拖曳检查工作。

5.1.2在出港机位提供使用后,航空器完成拖曳时间5.1.2.1 C、D、E类航空器拖曳至出港机位(挡轮档)时间不应晚于航班计划关舱门时间/预计关舱门时间前90分钟(B747不应晚于航班计划关舱门时间/预计关舱门时间前120分钟)。

5.1.2.2F类航空器拖曳至出港机位(挡轮档)时间不应晚于航班计划关舱门时间/预计关舱门时间前150分钟。

5.2地面保障5.2.1廊桥对接5.2.1.1应提前进行检查,确保廊桥安全适用。

5.2.1.2航空器拖曳地其他停机位出港时,航空器按规挡好轮档后,机务应立即给出明确对接指令,10分钟之完成廊桥对接。

5.2.1.3原停机位出港a)C类及以下航空器应不晚于航班计划关舱门时间/预计关舱门时间前90分钟完成廊桥对接工作;b)D、E类航空器应不晚于航班计划关舱门时间/预计关舱门时间前120分钟完成廊桥对接工作;c)F类航空器应不晚于航班计划关舱门时间/预计关舱门时间前150分钟完成廊桥对接工作。

5.2.1.4一般情况下,双桥应先对接A桥,之后对接B桥;三桥应先对接A桥和C桥,之后对接B桥。

5.2.2客梯车对接5.2.2.1C类及以下航空器应不晚于航班计划关舱门时间/预计关舱门时间前60分钟完成客梯车对接工作。

5.2.2.2D、E类航空器应不晚于航班计划关舱门时间/预计关舱门时间前70分钟完成客梯车对接工作。

5.2.2.3F类航空器应不晚于航班计划关舱门时间/预计关舱门时间前120分钟完成客梯车对接工作。

5.2.3航空器监护5.2.3.1航空器监护人员应在廊桥、客梯车对接前到位。

5.2.4电源、空调和气源设备提供5.2.4.1根据机组需要,应及时提供地面电源、空调和气源设备。

5.2.5客舱门开启5.2.5.1客舱门应在廊桥或客梯车对接完成后1分钟开启。

5.2.6摆渡车到位5.2.6.1首辆摆渡车应在开始登机前5分钟到达登机口,其他摆渡车应在前车驶离后2分钟到位。

5.2.6.2地面服务人员应做好旅客引导工作,避免旅客在摆渡车上长时间等待。

5.2.7货舱门开启5.2.7.1货舱门(含散舱BULK舱门)应在开始装货时开启。

5.2.8客航清洁5.2.8.1客舱清洁程度应符合航空公司的相关标准和要求。

5.2.8.2客舱清洁操作应在开始登机前完成。

5.2.9清水操作5.2.9.1在廊桥或客梯车对接完毕后可以开始清水操作。

5.2.9.2清水操作完成时间不晚于航班计划关舱门时间/预计关舱门时间前15分钟。

5.2.10餐食配供5.2.10.1餐食配供在廊桥或客梯车对接完毕后进行。

5.2.10.2餐食配供应在开始登机前完成。

5.2.11航油加注5.2.11.1航油加注应在廊桥或客梯车对接完毕,由航空公司代表确认后进行。

5.2.11.2航空公司代表或机组应提前确认并允加油。

a)C类及以下航空器应在航班计划关舱门时间/预计关舱门时间前60分分钟。

b)D、E类航空器应在航班计划关舱门时间/预计关舱门时间前90分钟。

c)F类航空器应在航班计划关舱门时间/预计关舱门时间前120分钟。

5.2.11.3一般情况下,航油加注操作应在开始登机前5分钟完成。

5.2.12机组及乘务组保障5.2.12.1机组及乘务组到达机位时间一般应不晚于航班计划关舱门时间/预计关舱门时间前60分钟。

如果因航油加注、餐食配供等保障环节需要机组提前到达的,应根据双协议执行。

5.2.13配载及舱单上传5.2.13.1舱单应不晚于航班计划关舱门时间/预计关舱门时间前5分钟完成上传或送达。

5.2.13.2如配载发生变化,应及时重做舱单并完成上传或送达。

5.2.14客舱门关闭5.2.14.1客舱门关闭操作在旅客登机完毕、单据交接完毕、边防手续交接(适用于国际航线)确认完毕和地面保障人员全部下机后进行。

5.2.14.2客舱门关闭操作时间不应超过1分钟。

5.2.14.3客舱门关闭时间不晚于航班计划关舱门时间/预计关舱门时间。

5.2.15货舱门(含散舱BULK舱门)关闭5.2.15.1货舱门(含散舱BULK舱门)关闭操作在货物、、行装卸完毕,且无需翻找和加减行后执行。

5.2.15.2货舱门(含散舱BULK舱门)关闭操作时间不应超过2分钟。

5.2.15.3货舱门(含散舱BULK舱门)应在航班计划关舱门时间/预计关舱门时间前2分钟关闭。

5.2.16廊桥撤离5.2.16.1撤离廊桥应在航班关闭客舱门后开始。

如使用桥载设备,应在桥载设备撤离后开始撤离廊桥。

5.2.16.2一般情况下,双桥应先撤B桥,之后撤离A桥;三桥应先撤B桥,之后撤离A桥和C桥。

5.2.16.3廊桥撤离作业时间a)单桥撤离操作时间不超过2分钟;b)双桥撤离操作时间不超过4分钟;c)三桥撤离操作时间不超过6分钟。

5.2.17客梯车撤离5.2.17.1客梯车撤离应在航班关闭客舱门后进行。

5.2.17.2客梯车撤离操作时间不应超过4分钟.5.3放行推出5.3.1牵引车、机务、拖把到位时间不晚于航班计划关舱门时间/预计关舱门时间前5分钟。

5.3.2前轮档和前锥桶撤离5.3.2.1前轮档和前锥桶的撤离操作在客、货舱门关闭、廊桥/客梯车撤离完毕,且牵引车到位后进行。

5.3.2.2前轮档和前锥桶撤离操作时间不应超过1分钟。

5.3.3牵引车对接5.3.3.1一般情况下,牵引车对接应在前轮档和前锥桶撤离完毕后进行。

5.3.3.2牵引车对接航空器操作不应超过3发钟。

5.3.4主轮档和其他锥桶撤离5.3.4.1一般情况下,主轮档和其他锥桶撤离操作应在牵引车对接操作完成后进行。

5.3.4.2主轮档和其他锥桶撤离操作时间不应超过2分钟。

5.3.5航空器推出5.3.5.1机组应在客、货舱门关闭和牵引车、机务、拖把到位后,向塔台申请航空器推出。

5.3.5.2在机组收到塔台准予推出的指令后进行航空器推出操作。

5.3.5.3从接到指令到航空器开始推离机位不应超过5分钟。

6航空器进站6.1地面保障6.1.1到港航班引导6.1.1.1因特殊情况航空器需要引导时,塔台管制员应在航班落地前10分钟向航空器引导车通报引导信息。

6.1.1.2航空器引导车应在航班落地前到达指定引导位置。

6.1.2航空器入位6.1.2.1国航班机务应在航班计划开舱门时间/预计开舱门时间前10分钟到达机位,并对机位适用性进行检查。

6.1.2.2国际航班机务应在航班计划开舱门时间/预计开舱门时间前15分钟到达机位,并对机位适用性进行检查。

6.1.3轮档与锥筒放置6.1.3.1C类及以下航空器轮档与锥筒放置的操作时间不应超过2分钟。

6.1.3.2D、E类航空器轮档与锥筒放置的操作时间不应超过3分钟。

6.1.3.3F类航空器轮档与锥筒放置的操作时间不应超过4分钟。

6.1.4电源、空调和气源设备提供6.1.4.1根据机组需要,应及时提供地面电源、空调和气源设备。

6.1.5廊桥对接6.1.5.1使用单桥及双桥时,廊桥操作人员在航班计划开舱门时间/预计开舱门时间前10分钟做好廊桥检查及准备工作;使用三桥时,廊桥操作人员在航班计划关舱门时间/预计关舱门时间前20分钟做好廊桥检查及准备工作。

6.1.5.2廊桥对接操作应在机务给出对接指令后进行。

6.1.5.3一般情况下,双桥应先对接A桥,之后对接B桥;三桥应先对接A桥和C桥,之后对接B桥。

6.1.5.4廊桥对接作业时间a)单桥对接操作时间不应超过2分钟;b)双桥对接操作时间不应超过5分钟;c)三桥对接操作时间不应超过9分钟;6.1.6客梯车对接6.1.6.1客梯车应在航班计划开舱门时间/预计开舱门时间前5分钟到达机位。

6.1.6.2客梯车对接操作时间不应超过4分钟。

6.1.7航空器监护6.1.7.1航空器监护人员应在廊桥、客梯车对接前到位。

6.1.8摆渡车6.1.8.1首辆摆渡车应在航班计划开舱门时间/预计开舱门时间前5分钟到达机位,其他摆渡车应在前车驶离后的2分钟到位。

6.1.9客舱门开启6.1.9.1地服接机人员在航班计划开舱门时间/预计开舱门时间前10分钟到位。

6.1.9.2客舱门开启操作应在廊桥或客梯车对接完毕确认后进行。

6.1.9.3客舱门开启操作时间不应超过1分钟。

6.1.10货舱门(含散舱BULK舱门)开启6.1.10.1装卸人员及装卸设备应在航班计划开舱门时间/预计开舱门时间前5分钟到位。

6.1.10.2发动机关闭、防撞灯关闭、航空器刹车松开、轮档按规设置、锥筒摆放完毕后,机务应立即给出允作业的指令,装卸人员开始执行货舱门(含散舱BULK舱门)开启操作,并立即开始卸行、货物、。

6.1.11到港行6.1.11.1行、货物、卸机操作应在航班货舱门开启后进行。

6.1.11.2首件行交付时间a)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含)人次以上机场,不宜晚于航班挡轮档后30分钟;b)年旅客吞吐量500万(含)-1000万人次机场,不宜晚于航班挡轮档后25分钟;c)年旅客吞吐量100万(含)-500万人次机场,不宜晚于航班挡轮档后20分钟;d)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以下机场,不宜晚于航班挡轮档后30分钟;6.1.12客舱清洁6.1.12.1客舱清洁程度应符合航空公司的相关标准和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