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A检验规范

合集下载

pcba检验规范

pcba检验规范

pcba检验规范PCBA检验规范是指电子产品中的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装配及相关电子元器件的检验和测试规范。

以下是关于PCBA检验规范的详细说明。

一、目的和范围:PCBA检验规范的目的是确保所生产的电子产品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以及满足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检验范围涵盖PCB的组装过程和相关电子元器件的检测和测试。

二、检验要求:1. PCB组装过程中的质量检验:包括PCB的外观质量、焊接质量、钝化处理、防腐涂层以及电子元器件的正确焊接位置和方向等。

2. 电子元器件的检测和测试:包括元器件的封装、焊盘无损伤、引脚无歪曲、接触良好、无短路、无开路等。

3. 质量控制:包括对PCBA的尺寸、重量、外观、电气性能等方面进行抽样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

三、检验方法:1. 目检:通过人工观察PCBA和电子元器件的外观质量,包括焊接质量、引脚位置和方向等。

2. X射线检测:用于检测PCB表面下的焊盘连接和引脚连接。

3. 高温试验:检测PCBA的耐高温性能,包括焊盘和引脚的可靠性。

4. 温湿度试验:检测PCBA的耐湿性和耐湿热性能,以及焊接点的可靠性。

5. 电气测试:包括静电放电测试、绝缘电阻测试、直流电阻测试、电容测试、电感测试、电流测试等。

四、记录和报告:每一批次的PCBA检验结果都应当记录并以报告的形式保存。

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 检验日期、检测人员、实验环境等基础信息;2. 抽样检验的样本数量和抽样方案;3. 检验结果和对比标准的差异;4. 错误和缺陷的描述和数量;5. 不合格PCBA的处理方式和责任人;6. 检验结果的总结和建议。

五、质量控制:为了确保PCBA检验过程的质量,应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1. 建立PCBA检验规范和流程,并确保所有相关人员熟悉和遵守规范;2. 设立合适的检验设备和环境,保证检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 培训检验人员,提高其检验技能和知识水平;4. 对不合格的PCBA进行追溯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5. 定期审核和更新检验规范,以适应技术和市场的变化。

PCBA检验标准(最完整版)

PCBA检验标准(最完整版)

PCBA检验标准(最完整版)第一章:前言PCBA的质量是影响整个电子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保证PCBA质量,我们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检验。

本文将介绍完整的PCBA检验标准,帮助您进行准确、高效、有效的PCBA检验。

第二章:PCBA检验目的2.1 保证产品质量PCBA作为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其质量直接影响整个产品性能的稳定性、可靠性、耐久性和安全性。

2.2 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对PCBA进行全面、准确、有效的检验可以有效降低产品故障率,提高用户体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3 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全面检验,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减少返修率,最终降低生产成本。

第三章:PCBA检验内容3.1 外观检验外观检验用于判断PCBA外观是否符合要求,主要包括:•确认PCBA板面无明显瑕疵、变形和氧化;•确认PCBA连接部件是否有氧化、变形、松动、断裂等缺陷;•确认焊点是否完整、齐全、无虚焊、错位、多焊等问题。

3.2 尺寸检验尺寸检验用于判断PCBA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主要包括:•确认PCBA的长度、宽度及厚度是否符合标准尺寸;•确认组件间距和组件贴附位置是否准确。

3.3 组件安装检验组件安装检验用于确认PCBA组件的安装是否正确,主要包括:•确认组件的安装方向是否正确;•确认组件与PCBA板面焊点是否正确对接;•确认组件是否缺失、脱落或存在异物。

3.4 电气性能检验电气性能检验用于测试PCBA的电气性能,主要包括:•确认PCBA的输入输出是否稳定;•确认电容、电阻及其他元器件的数值是否正常;•确认板间连接电阻是否正常。

3.5 环境适应性检验环境适应性检验用于测试PCBA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主要包括:•确认PCBA在不同温度、湿度、震动和冲击条件下的工作状况;•确认PCBA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EMC性能是否正常。

第四章:PCBA检验工具为了保证PCBA检验的准确性,我们需要配备相应的检验工具,主要包括:•显微镜:用于检查焊点情况和检验组件是否正确安装;•万用表:用于测试电气性能和元器件数值;•热风枪:用于检验焊点锡膏情况和测试环境适应性;•多功能测试仪:用于测试电气性能和工作稳定性。

PCBA外观检验规范(完整版)

PCBA外观检验规范(完整版)

PCBA外观检验规范1 目的建立PCBA外观检验规范,为工艺编制、生产加工、产品检验提供依据,保证产品的品质。

2 适用范围2.1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生产任何产品的外观检验(客户有特殊规定的情况除外)。

2.2特殊规定是指:因元件的特性,或其它特殊需求,《PCBA外观检验规范》可适当做修订。

3 定义3.1标准定义3.1.1允收标准 (Accept Criterion):允收标准包括理想状况、允收状况、拒收状况三种状况。

3.1.2理想状况 (Target Condition):接近理想与完美的组装情形。

具有良好组装可靠度。

3.1.3允收状况 (Accept Condition):是指组件不必完美,但要在使用环境下保持完整性和可靠度的特性。

3.1.4拒收状况 (Reject Condition):是指组件在其最终使用环境下不足以确保外形、装配和功能的情况。

3.2缺陷定义3.2.1严重缺陷 (Critical Defect):指缺陷会使人体或机器产生伤害,或危及生命财产安全的缺陷,称为严重缺陷,用CR表示。

3.2.2主要缺陷 (Major Defect):指缺陷在产品的功能上已失去实用性或造成可靠度降低,产品损坏、功能不良称为主要缺陷,用MA表示。

3.2.3次要缺陷 (Minor Defect):指个别此类缺陷的存在,实质上并无降低其实用性,且仍能达到所期望目的,一般为外观或机构组装上的差异,用MI表示。

3.3本规范若与其它规定文件相冲突时,依据顺序如下3.3.1客户所提供的或内部制定的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特殊要求等。

3.3.2本规范。

3.3.3若有外观标准争议时,由质量部与技术部共同核判是否允收。

3.4检验方式操作人员做好自检、互检,在线QC做100%检验,QA按照《GB/T2828.1 -2003一次抽样方案》中II级水平进行抽样检验(AQL:MA 0.4,MI 1.0), 当检验结果持续变好或变差时,依附件一对产品实行加严检验或放宽检 验。

PCBA检测标准

PCBA检测标准
孔内
• 极性元件的方向安装错误 • 多引腿元件放置的方向错

可接受
• 元器件与PCB板平行,元件本体与PCB板 面完全接触。
• 由于设计需要而高出板面安装的元件,距 离板面最少1.5毫米,如,高散热器件。
不可接受
• 无需固定的元件本体 没有与安装表面接触。
• 在需要固定的情况下没 有使用固定材料。
• 每6002毫米多于5个焊锡球。
§ 锡珠、碎
不可接受
• 焊锡球/泼溅违反最小电气间隙。 • 未固定的焊锡球/泼溅或未粘附于金属表面。
§ 桥接 § 毛刺

不可接受
• 焊锡在不同导线或元 件间形成桥接。
不可接受
① 焊锡毛刺违反组 装的最大高度要求
② 焊锡毛刺违反最 小电气间隙

§ 不润湿
不可接受
需要焊接的引脚 或焊盘不润湿
§ 助焊剂残留物
可接受
• 对需清洗焊剂而言, 应无可见残留物.
• 对免清洗焊剂而言, 允许有焊剂残留物.
不可接受
有需清洗焊剂的残留 物,或者在电气连接表 面有活性焊剂残留物.
§ 助焊剂残留物
不可接受
• 表面残留了灰尘和颗粒 物质,如:灰尘、纤维丝、 渣滓、金属颗粒等.
§ 电气绝缘距离
可接受
满足指定的最小电 气绝缘距离。
不可接受
紧固件安装后导致 指定的最小电气绝 缘距离减小。
不可接受
不可接受
安装孔上过多的焊锡
对于过大的穿孔和槽
(不平)影响机械组装。 形孔缺少扁平垫片。
§ 插机(定位)
可接受
• 元器件放置于两焊盘 之间位置居中
• 元器件的标识清晰。
不可接受
• 未按规定选用正确的元件 • 元器件没有安装在正确的

PCBA外观检验规范

PCBA外观检验规范

PCBA外观检验标准1. 引言PCBA〔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是指印刷电路板组装,也是电子产品的核心组成局部之一。

外观检验是在PCBA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旨在确保PCBA外观的质量和一致性。

本文将介绍PCBA外观检验的标准,包括检验准备、检验要求以及相关检验方法。

2. 检验准备在进行PCBA外观检验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1 检验设备 - 放大镜:用于观察细小的PCBA外观缺陷。

- 光源:提供充足的照明条件,以确保PCBA外表的缺陷能够清晰可见。

- 直尺和量具:用于测量PCBA的尺寸和间距。

- 存储介质:用于记录PCBA 外观检验结果。

2.2 检验环境 - 清洁桌面:确保检验过程中PCBA不会受到杂质和灰尘的干扰。

- 静电防护措施:防止静电对PCBA产生的损害,例如使用防静电手套和地垫。

3. 检验要求PCBA外观检验的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焊接质量 - 焊盘:焊盘应平整,无明显凹陷、松动或露锡现象。

- 焊接引脚:焊接引脚应完整,无断裂、错位或残留焊渣。

- 过度焊接:应防止过度焊接现象,如焊渣过多或焊盘间有短路。

3.2 容积件安装 - 元件位置:元件应正确安装在指定位置,无明显偏移或倾斜。

- 烧焊现象:不得出现烧焊、烧损或烧痕。

- 元件损坏:元件外表不得有明显刮痕、裂纹或破损。

3.3 插件安装 - 插件位置:插件应正确安装在插座或插槽中,无明显松动或倾斜。

- 插件卡塞:插件的引脚应顺利插入插座或插槽中,不得有卡塞情况。

3.4 标识和打码 - 标识清晰:PCBA上的标识应清晰可辨,不得有模糊、偏斜或褪色现象。

- 打码准确:PCBA上的打码应准确无误,不得有错位、缺漏或重复打码。

4. 检验方法PCBA外观检验可以采用目视检查和工具辅助检测相结合的方式。

4.1 目视检查通过目视观察PCBA的外观进行初步检查,包括焊盘、焊接引脚、元件安装、插件安装、标识和打码等方面。

pcba板检验及接收标准

pcba板检验及接收标准

pcba板检验及接收标准
PCBA板的检验及接收标准包括以下方面:
1.外观检查:检查PCBA板的尺寸精度、位置精度、表面处理以及
电气安全。

尺寸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孔径、线宽、线距等。

位置精度应准确,无偏差,如元件间距、焊盘位置等。

表面处理应符合要求,如是否有划痕、氧化、油污、裂纹、凹陷、变色、腐蚀等。

电气连接应可靠,无短路、开路现象。

2.允收条件:零件有损坏,但本体保持良好,内部金属组件无外露,
并且文字标示规格,极性可辨识。

IC虽有损坏,但无破裂现象。

IC脚与本体封装处没有破裂。

零件脚无损伤。

零件面吃锡以孔内填锡量达PCB板厚的75%以上。

焊点上的针孔大小小于零件脚截面积1/4,任一点之针孔都没有贯穿过PCB。

这些标准都是为了确保PCBA板的品质和性能,以保证其在实际使用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PCBA-DIP-检验标准

PCBA-DIP-检验标准
18
PCBA脏污
(通用)
PCBA上不可有污渍、油渍、有色松香残留
Minor
19
PCBA变形
(通用)
变形不可大于PCB对角长度之8/1000
弓曲, 三点接触, 扭曲
Major
20
零件脚长
1.脚长≧2.5mm不允许
2.脚短:零件脚必须外露
3.焊锡面不得有包锡
Minor
21
金手指刮伤
1.露底材不允许
2.A面:10×0.3mm1条
必要时采用4-10X放大镜辅助检查.
5.2检验工具准备镊子、专用治具、静电手环与手套等
6相关文件
6.1 ANSI/IPC-A-610D Acceptability of printed board assemblies.
《电子产品组装验收条件国际标准》
7.检验规范详解
7.DIP外观检验规范.
8.附件
制订部门
品质部
发行日期
2010.11.1
编号
QD-WI-010标题来自PCBA检验规范(DIP)
版 本
A/0
页次
5-1
1.目的
为有效管制公司制造PCBA之流程与品质,并通过建立完整、可行的检验规范来满足客户对产品品质之要求,特制订此规范.
2.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生产或接收之所有PCBA之品质管制与检验.
3.抽样检验计划
抽样检验依据MIL-STD-105E、N、LevelΠ、AQL=MA/0.65、MI/1.5水准进行,若客户另有要
求则依照客户之抽样计划进行.
4.职责
4.1品质部:依据检验规范判定产品是否合格.
4.2生产部:确保产品品质符合检验规范要求

PCBA来料检验规范标准

PCBA来料检验规范标准

1、目的
为PCBA来料的检验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检验的科学性和规性。

2、适用围
适用于本公司的PCBA来料的检验。

3、检验条件
450-1000流明正常光源或日光灯下,从45度角度观察,距离为30-35cm,时间为3-5秒。

4、检验工具
(1)目测
(2)电脑及测试软件治具等
5、抽样标准和允收水平
产品抽样执行《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 GB 2828》一般检查II类水平,合格质量水平AQL如下:
6.
检验项
目检验方

允收标准/规格备注
包装目测包装方式及标识方式必须符合要求
规格书包装数量及产品摆放层数、防护要求必须符合规
外观目视不允许板材弯曲变形、起泡、脱层、变形度小于3%. 规格书产品标识、防火等级、材质、料号与SPEC一致. 规格书印刷线路不允许氧化、铜绿、掉油现象. 规格书
尺寸测量PCBA板机械尺寸符合规格要求(图面中的关键尺寸). 规格书
功能测试驳接治具测试开关机、运行、插拔等功能无异常. 规格书声道符合标准不能相位反. 规格书
7.备注:
7.1.以上检验标准依IPC6100拟定.
7.2.客户有特殊要求时依客户标准.。

pcba检验标准

pcba检验标准

pcba检验标准一、目的和范围本标准旨在为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组装过程的品质检查提供一个通用准则。

其范围涵盖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组装过程中所有阶段的品质检查。

二、引用标准本标准参考了IPC-A-610C《电子设备验收条件》和IPC-7711/7721《线路板可接受条件/元件可接受条件》等标准,以及其他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三、术语和定义1.PCBA:印刷电路组装件,指在印刷电路板上组装了电子元件的组件。

2.缺陷:不符合规格要求的项目或条件。

3.致命缺陷:可能导致产品失效、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缺陷。

4.严重缺陷: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或对产品可靠性产生负面影响的缺陷。

5.轻微缺陷:对产品性能和可靠性影响较小的缺陷。

四、检验要求1.检验分类检验分为来料检验、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三个阶段。

2.检验环境检验应在符合产品特性的环境下进行,如温度、湿度、洁净度等。

3.检验设备应使用符合标准的检验设备和工具,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4.检验人员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理解和执行检验标准。

5.抽样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抽样方案,采用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方式。

6.缺陷分类与判定缺陷分类与判定应符合IPC-A-610C和IPC-7711/7721等标准的要求。

7.不合格品处理不合格品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如返工、返修、报废等。

8.记录与报告应做好检验记录,定期生成品质报告,以便对品质状况进行分析和改进。

9.持续改进根据品质报告和客户反馈,持续优化检验标准和改进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10.定期评审与更新定期对检验标准进行评审和更新,以确保其适应性和有效性。

五、检验方法1.目视检验目视检验是指通过观察PCB板的外观和元器件排列、焊接状况等来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的检验方法。

目视检验应关注表面是否有污渍、刮伤、变色等不良现象,焊点是否饱满、无气泡,元器件是否错装、漏装等。

(完整版)PCBA外观检验规范要点

(完整版)PCBA外观检验规范要点

5.1.16 错件:装错非BOM表单内备注的元件;5.1.17 极性反:有极性的元件被放置颠倒;5.1.18 多锡:引脚折弯处的焊锡接触组件体或密封端,或焊锡覆盖了插件引脚使其未露出,或影响组装;5.1.19 少锡:贴片引脚处焊锡不足或插件孔内填充焊锡不足;5.1.20 拉尖:元器件引脚头部有焊锡拉出呈尖形;5.1.21 最小电气间隙:不绝缘的非公共导体之间的最小间距,任何违反最小电气间隙的状况均为缺陷;5.1.22 灯面:贴装或插件LED元件一面,也称为主面;5.1.23 驱动面:装有芯片IC及连接器的一面,也称为辅面或焊接面;5.2 理想焊点概述:5.2.1 在焊锡面上出现的焊点应为实心平顶的的凹锥体,焊锡在被连接部位上形成羽毛状边缘,剖面图的两外缘应呈现新月型的均勻弧状凹面,通孔中的填锡应将零件脚均勻且完整地包裹住;5.2.2 锡量的多少应以填满焊垫边缘及零件脚为宜,沾锡角越小越好,表示有良好的焊锡性;5.2.3 锡面应呈现光泽(除非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沾到化学品等会使之失去光泽);其表面应平滑、均勻且不可存有任何不規則現象如小缺口、起泡、异物或有凸点等状况;5.2.4 对贯穿孔的焊锡,应自焊锡面爬进孔中且要升至零件面;在焊锡面的焊锡应平滑,良好的焊錫性,应有光亮的锡面与接近零度的沾锡角。

6.0.检验前准备:6.1检验条件:室內照明 500~800LUX,必要时以(五倍以上)放大镜检验确认;6.2 ESD防护:凡接触PCBA半成品必須佩戴良好的防静电手环及防静电手套;6.3 检验前需先确认所使用工作台无杂物,避免脏污或损伤PCBA;6.4 PCB板半成品的握法:配带静电手套、静电手环,握持板边或板角来检验,如图:7.0.外观标准:7.1 SMT外观检验标准:7.1.1 元件侧面偏移标准:侧面偏移大于焊盘宽度或元件端子宽度的25%;IC引脚偏移符合此要求或小于0.5mm;均取其中较小者;灯面LED需做到不偏移,以不影响LED一致性为最终标准;缺陷图片7.1.2 元件末端偏移标准:1/2以上贴片末端长度需与焊盘重叠;元件引脚不能超出焊盘边缘;灯面LED需做到不偏移,以不影响LED一致性为最终标准;缺陷图片7.1.3 元件端子最大填充高度标准:焊锡可以超出焊盘,或着延伸至端子顶部,但不可以与元件本体接触(塑封SOIC及SOT元件本体除外);缺陷图片可接收图片7.1.4 元件端子最小填充高度标准:焊锡高度需大于元件端子高度25%或者0.5MM,取两者中较小者;缺陷图片目标图片7.1.5 元件侧立:元件侧立为缺陷;贴片侧立以下条件均满足可接收:a)元件尺寸小于1206,宽度与高度比不超过2/1;b)元件端子与焊盘之间100%重叠接触;c)元件有3个或3个以上端面,且均有明显润湿。

pcba出货检验标准

pcba出货检验标准

pcba出货检验标准PCBA出货检验标准。

PCBA(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是指印刷电路板组装,是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之一。

在PCBA生产过程中,出货检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PCBA出货检验标准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外观检查。

1.1 外观检查是PCBA出货检验的首要步骤,包括检查焊接质量、元器件安装质量、PCB板表面状态等。

焊接质量应该均匀、光滑,无明显的焊接飞溅和虚焊现象;元器件应该安装牢固,无偏位、漏装等现象;PCB板表面应该整洁、无划痕、氧化等现象。

1.2 外观检查还需要关注PCBA的标识和标签,包括产品型号、生产日期、批次号等信息是否清晰、完整。

二、功能检测。

2.1 功能检测是PCBA出货检验的关键环节,通过对PCBA进行电气测试,验证其各项功能是否正常。

包括通电测试、信号测试、通讯测试等。

2.2 在进行功能检测时,需要根据产品的具体要求,制定相应的测试方案和测试标准。

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测试,确保产品的性能符合要求。

三、环境适应性测试。

3.1 为了验证PCBA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环境适应性测试。

包括高温试验、低温试验、湿热试验等。

3.2 环境适应性测试可以有效评估PCBA在极端环境下的工作状态,对于保障产品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四、包装检查。

4.1 包装检查是PCBA出货检验的最后一道工序,主要检查产品的包装是否完好、标识是否清晰、防静电措施是否到位等。

4.2 合格的包装可以有效保护PCBA免受运输过程中的损坏,确保产品在出货后的安全到达客户手中。

总结:PCBA出货检验标准的建立和执行,对于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执行出货检验标准,确保产品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要求,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PCBA产品,赢得客户的信赖和支持。

因此,我们每一个PCBA 出货检验人员都应该严格按照标准操作,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pcba检验标准

pcba检验标准

pcba检验标准PCBA(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是指将已经完成印制电路板(PCB)上贴有电子元器件的组装过程。

在PCBA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可靠性,需要进行各种检验。

本文将介绍PCBA的常见检验标准及其内容要求。

一、外观检验外观检验主要通过目视观察和使用显微镜等设备来检查PCBA的外观表面。

外观检验的标准包括:1.焊接质量:焊接点是否完整、焊接是否有虚焊、漏焊、锡球、破损等情况。

2.元器件安装质量:元器件是否平整、正立、定位准确、引脚对称等。

3.印刷错误:印刷电路板上的标识、文字、图形是否正确、清晰。

二、电气性能检验电气性能检验是通过使用电气测试设备来评估PCBA的电气特性。

电气性能检验的标准包括:1.引脚连通性:检查PCBA上各元器件引脚的连通性是否良好,避免开路或短路等问题。

2.电压测试:在给定电源电压下,检查PCBA上各电路的电压是否正常,避免电压偏离范围。

3.信号测试:检查PCBA上各信号线路的传输是否正常,避免信号干扰或失真。

三、功能性检验功能性检验是通过应用场景或特定工作负载来评估PCBA的功能和性能。

功能性检验的标准包括:1.开机测试:检查PCBA在通电的情况下是否能够正常启动和运行。

2.通信测试:测试PCBA上的通信接口是否能够正常连接和传输数据。

3.特定工作负载测试:对特定功能模块或处理器进行负载测试,如处理器性能、温度等。

四、环境可靠性检验环境可靠性检验是通过将PCBA置于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测试,以评估其在不同环境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环境可靠性检验的标准包括:1.温度循环测试:将PCBA放置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循环测试,以模拟实际工作环境中的温度变化。

2.湿度测试:将PCBA放置在高湿度环境下进行测试,以评估其抗潮湿性能。

3.振动和冲击测试:对PCBA进行振动和冲击测试,以评估其抗震性能。

五、安全性检验安全性检验是评估PCBA在使用过程中的电气、机械和环境安全性能。

PCBA检验规范

PCBA检验规范

PCBA检验规范θ〈90°θ=90°θ〉90° 合格合格不合格3.2 吊桥(直立)元器件的一端离开焊盘而向上斜立或直立。

3.3 桥接(连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应相连的焊点之间的焊料相连,或焊点的焊料与相邻的导线相连。

3.4 偏位拟制审核批准PCBA检验规范文件编号:版本号生效日期:年月日页次:第 1 页共 10 页1、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本检验规定了表面装贴元器件装贴及DIP 的插焊品质外观检检细则。

1.2 适用范围本检验适用于板卡类产品的SMT 及DIP 部分2 、相关标准IPC-A-610C-2000《电子组件的接受条件》(Acceptability of Electronic Assemblies ) SJ/T 10666 - 1995《表面组装组件的焊点质量评定》 SJ/T 10670 - 1995《表面组装工艺通用技术要求》相关产品的工艺文件3 、名词术语 3.1 接触角(θ)角焊缝与焊盘图形端接头之间的浸润角。

接触角通过画一条与角焊缝相切的直线来测量,该直线应通过处在角焊缝与端接头或焊盘图形之间的相交平面上的原点。

小于90°的接触角(正浸润角)是合格的,大于90°的接触角(负接触角)则是不合格的。

(如图示)元件在焊盘的平面内横向(水平)、纵向(垂直)或旋转方向偏离预定位置(以元件的中心/doc/939857272f60ddccda38a0c8.html 第 1 页θ焊PCB锡盘胶θθθ焊锡PCB3.4.1 横向(水平)偏位-- 元件沿焊盘中心线的垂直方向移动为横向偏位(图a);3.4.2 纵向(垂直)偏位-- 元件沿焊盘中心线的平行方向移动为纵向偏位(图b);3.4.3 旋转偏位-- 元件中心线与焊盘中心线呈一定的夹角(θ)为旋转偏位(图c)。

序号项目拟制审核批准年月日页次:第 2 页共 10 页线和焊盘的中心线为基准)。

PCBA检验规范

PCBA检验规范
a.最小焊缝高度(F)小于焊料厚度(G)加25%H。
b.不存在良好的润湿焊缝。
c.焊料不足(少锡)。
5.端重叠(J)
(图1)
(图2)
合格
元件焊端和焊盘之间有重叠接触(图1)
不合格
元件焊端与焊盘未重叠接触或重叠接触不良(图2)
6.脚趾悬出(B)
合格
没有脚趾
脚趾悬出B小于脚趾焊接面的1/4
不合格
脚趾悬出B大于脚趾焊接面的1/4
理想状况:此组装情形接近理想与完美之组装结果,能有良好组装可靠度;
允收状况:此组装情形未符接近合理想状况,但能维持组装可靠度故视为合格状况;
拒收状况:此组装情形未能符合标准,其有可能影响产品功能性;
最佳:作为质量检验的一种理想化状态;并非总能达到,也不要求必须达到,它是电子装联技术追求的
目标;
合格:它不是最佳的,但是在其使用条件下能保证PCBA正常工作和产品的长期可靠性;
不合格:不能保证PCBA在正常使用环境下的性能和功能要求;应依据设计要求、使用要求和用户要求
对其进行处置(返工、修理或者报废)。
4职责
4.1品质工程师:负责标准的制定与修改,同时对品质异常的处理和跟进;
4.2检验员:按照此标准,对生产过程中的PCBA进行外观检验,同时包括外发的PCBA和采购的PCBA。
(L)
50%长度
不合格
任何暴露了电极的缺口。
元件玻璃体上任何缺口、裂纹或其它损坏。
电阻体上任何缺失。
任何裂缝或应力裂纹。
合格
在每一焊端上表面,最大金属缺失为35%
不合格
焊端上表面金属化层损失超过35%
不合格
不规则的形状超过了该种元件最大或最小尺寸限制。

pcba检验标准最完整版)

pcba检验标准最完整版)
丝印模糊,字母与数字笔划部分断开或空白部分被填满但尚能辩认
◎ ◎
标签剥离部分不超过 10%且仍能满足可读性要求

标签剥离部分超过 10%或脱落﹐无法满足可读性要求

非线路露铜直径>=0.8mm ;线路露铜不分大小
20
露铜
非线路露铜&其它露铜直径<0.8mm
◎ ◎
底部未平贴于 PCB 板≧0.5mm 高度(电容,电阻,二极管,晶振)
17
零件翻面 有区别的相对称的两面零件互换位置

宽和高有差别的片状零件侧放﹐零件规格在 0805(含 0805)以下
18
侧放
宽和高有差别的片状零件侧放﹐零件规格在 0805 以上
◎ ◎
丝印不清﹐有破损但不超过 10%﹐被涂污或重影但尚能识别

无丝印或印墨印伤 pad

丝印模糊不清,有破损超过 10%﹐无法辩认 19 丝印及标签不良
3.2 SMT 部分﹕
项次
内容
1
极性反
2
缺件3错件4 Nhomakorabea多件
5
撞件
6
损件
7
锡尖
8
短路
9
冷焊
10
空焊
11
锡渣
12 锡珠(锡球)
13
多锡
14
锡不足
15
残留物
16
偏移
不良现象描述
缺点分类 主要 次要
有极性的零件方向插错(二极管,IC,极性电容,晶体管等)

PCB 板应有的零件而未焊零件者或是焊接作业后零件脱落
21
浮高(高翘)
浮高≧0.8mm,但不能造成包焊(跳线) 浮高≧0.2mm(排插,LED,触动开关,插座)

PCBA检验规范

PCBA检验规范
8.0 层压板状况
8.1 引言 8.2 术语解释 8.2.1 白斑 8.2.2 微裂纹 8.2.3 起泡和分层 8.2.4 显布纹
8.2.5 露纤维 8.2.6 晕圈和板边分层 8.2.7 粉红环 8.2.8 烧焦/阻焊膜变色-阻焊膜脱落) 8.3 弓曲和扭曲
9.0 跨接线
9.1 跨接线选择 9.2 跨接线布线 9.3 跨接线固定 9.4 镀覆孔 9.5 表面安装
范围 目的 合格性判断 使用方法 其它
目录
1.0 PCBA的操作
1.1 电气过载(EOS)及静电放电(ESD)危险的预防 1.1.1 警告标志 1.1.2 防静电材料 1.2 防静电工作台 1.3 实体操作
2.0 机械装配
2.1 紧固件合格性要求 2.2 紧固件安装 2.2.1 电气间距 2.2.2 螺纹紧固件 2.2.3 元器件安装 2.2.3.1 功率晶体管 2.2.3.2 功率半导体器件 2.3 挤压型的紧固件 2.3.1 扁平型法兰盘——熔融安装 2.3.2 冲压成型端子合格性要求 2.4 元器件安装合格性要求 2.4.1 固定夹具 2.4.2 粘接非架高的元器件 2.4.3 粘接架高的元器件 2.4.3.1 安装衬垫 2.4.4 金属丝固定 2.4.5 结扎带(绕扎、点扎) 2.4.6 连扎 2.5 连接器,拉手条、扳手,合格性要求 2.6 散热片合格性要求 2.6.1 绝缘体和导热混合物 2.6.2 散热片的接触 2.7 端子--边缘引出式插针连接夹
5.1 焊剂残留物 5.2 颗粒状物质 5.3 氯化物和碳化物 5.4 腐蚀
6.0 标记
6.1 照相制版和刻蚀的标记(含手工印制)
6.2 丝网印制的标记
6.3 印章标记 6.4 激光标记 6.5 条形码 6.5.1 可读性 6.5.2 粘附和破损

PCBA检验规范

PCBA检验规范

PCBA检验规范编号:版本:V1.0生效日期:1.修订情况表2.术语表目录1.目的(PURPOSE) (1)2.范围(SCOPE) (1)3.名词解释(WORDS EXPLANATION) (1)4.参考文件(REFERENCE DOCUMENT) (1)5. 职责(RESPONSIBILITY).............................................................................. . (1)6. 作业流程及内容(Flow chart and content) (1)7. 修订权限(AUTHORITY OF MODIFI CATION) (2)8. 附件(ATTACHMENT) (2)8.1 附件一(PCBA) (4)8.2 附件二(机构类) (42)8.3 附件三(其它) (52)PCBA检验规范1目的(Purpose)建立产品外观目视检验标准, 使产品检验之判定有所依循, 同时藉由检验资料的回馈分析建立良好的workmanship,防止不良之发生.To establish the standard inspection of product cosmetic for operation to follow, and establish well workmanship by feedback and analyzing the inspection document to void failure.2范围(Scope)本规范适用于所有产品(含半成品及成品PCBA)的外观目视检验, 包含自行生产制造之PCBA, 委托外包生产制造之PCBA, 以及外购入厂组立或单独包装出货之PCBA等.It fits all product(containing product and PCBA) appearance inspection, including PCBA made by self or by other company and other.3名词解释(Words explanation)无(None)4参考文件(Reference document)ANS/IPC-A-610D5职责(Responsibility)5.1 生产单位(Production unit):负责产品检验之执行.Be responsible for doing product inspection5.2 质量管理部(Quality unit):负责产品规格之制定及产品品质之抽样检验管制Be responsible for making product specification and controlling the spot check of product quality6作业流程及内容(Flow chart and content )6.1检验前的准备(preparation for inspecting):检验前须先确认所使用的工具,材料,胶,清洁剂等,是否合乎规定. 检验PCBA 时必须配戴防静电手套或防静电手环, 而成品有外壳部分则不在此限.Before inspecting, be sure of the tool, material, glue, cleanser, etc. Operator should have wrist strap or electrostatic glove for prevention ESD(Electronic static Discharge ), but thefinished good with。

PCBA外观检验标准_完整

PCBA外观检验标准_完整

PCBA外观检验标准_完整PCBA是电子产品中十分重要的零部件之一,它也是电子产品中的大脑,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子产品的稳定性和功能性。

PCBA外观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度和品牌忠诚度,同时也是评价电子厂商技术水平和态度的重要标准。

一、PCBA的外观检验标准1.焊盘:通过观察焊盘是否整齐,在表面是否有明显氧化或损伤,是否有拼焊、漏焊、棱焊等现象来判断焊盘的质量。

2.元器件位置:不同元器件在不同区域的位置要求不同,位置不准确的元器件会影响到整个电路的通断。

通过外观检查,可以判断元器件的位置是否准确,是否与设计相符。

3.元器件旁的夹具:元器件旁通常会有夹具,用作固定元器件呈现统一的姿态,外观检验时应判断夹具的大小、颜色和夹紧力度是否与设计文档相符。

4.自动贴装的质量:在现今的工厂中,大量的PCBA要使用自动化贴装技术,自动贴装的PCBA质量好坏影响较大。

外观检查时,应判断自动贴装元器件的间距、排列情况、元器件是否倾斜以及是否拼装在错误的位置。

5.清晰度:检查PCBA时,应该是清晰明确的,看是否是完整的。

如果是人工焊制的PCBA板,需要检查捆绑是否整齐,焊点是否精细,清晰度和一致性是否符合要求。

6.元器件的表面质量:判断元器件表面是否有污垢或污迹,如发现元器件表面有污迹,则需要进一步查明污迹来源,并采取必要步骤处理。

7.钝化子:如果PCBA板使用了钝化剂,检查电路板上的钝化子是不是均匀的,颜色是否相近,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8.印刷标签:印刷标签是PCBA中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内容是组装电路板的相关信息。

外观检查时,应注意检查印刷标签是否缺失、完整,字体大小和颜色是否清晰,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

二、PCBA质量影响1.元器件焊接质量:PCBA焊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产品的可靠性和性能。

如果PCBA焊接不良,将会导致整个产品在使用过程中频繁出现故障,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产品使用安全。

2.元器件的插座质量:如果PCBA板的插座质量不理想,容易出现卡插、松动、焦糊等现象。

PCBA检验规范

PCBA检验规范

半成品类检验及接检验检测方法项目及工具CR MA MI目视O 目视O目视O 目视O 目视O 目视O目视O 目视O目视O 目视O目视O 目视O 目视O目视O 包装目视/静电测试仪O环保检测X荧光光谱测试仪O 推力测试推拉力计O1.对于符合ROHS的物料需抽测1-2PCS进行ROHS符合性检测,ROHS检测参考<<ROHS标准>>进行在正常温度下,使用推力计与PCB成45度角从元件宽的一头开始推,标准如下: 电容0201C ≥ 1.2KGF 0402C≥1.5KGF 0603C≥2.0KGF 0805C≥2.2KGF 1206C≥2.8KGF电阻0201g≥1.2KGF 0402g≥1.5KGF 0603g≥2.0KGF 0805g≥2.2KGF 1206g≥2.8KGF 1206 以上阻容元件大於3.0KGF MEIF SOF IC ( 8腳 )≥3.5KGF IC ( 8腳以上)≥4.0KGF SOT 23≥2.8KGF SOT 14≥3.0KGF其余未標出均按其體積和上述相同標準11.元件翘脚 立碑 锡珠 空焊 锡桥12.虚焊 冷焊 锡裂 针孔 锡尖 芯吸不超过3处13.焊接锡量过多或少现象14.IC偏移:侧悬出(A)大于50%W或0.5mm(A:IC引脚偏移距离,W:IC引脚宽度)15.残留物:15.1.PCB板面上,焊端上或环绕焊端有白色残留物,金属区域有白色晶状沉积物。

15.2.对清洗型焊剂,有可见残留物,或电接触区域有任何活性焊剂残留物包装袋不防静电 PCBA裸放4.焊盘内有红胶或锡渣:元件能正常插入并少于5处6.焊盘内有红胶或锡渣:无件无法正常插入或多于5处7.红胶溢出:敷在焊盘上并超过表面的10%8.红胶溢出: 在非焊盘区,每600mm2红胶溢出>1 mm2且<2mm29.红胶溢出: 在非焊盘区,每600mm2红胶溢出>2mm210.器件偏移:侧悬出小于或等于元件焊端宽度的25%或焊盘宽度的25%检验条件:温度20-28 ℃;湿度30%-70%; 光照强度800-1200Lux;检视距离250mm-300mm;检视角度45-55℃依 GB/T2828.1 AQL:CR=0, MAJ=0.25,MIN=1.5等级划分1.漏件、多件、错件、反向2.元件、PCB板印字模糊无法辩读3.元件、PCB板印字模糊但可辩读尺寸及外观检 验 内 容参考文件:I PC-A-610D拟制:审核:核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目的:
明确PCBA的检验标准,使产品的检验和判定有所依据,使PCBA的质量更好地符合我公司的品质要求。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外协加工的PCBA外观检验。

三、职责:
IQC负责根据本规范对公司外协加工返回的PCBA进行检验。

四、定义
1.A类不合格(致命缺陷CR):凡足以对人体或机器产生伤害或危及生命安全的缺点如:安规不符
/ 烧机/触电等。

2.B类不合格(严重缺陷MA):可能造成产品损坏,功能异常或因材料而影响产品使用寿命的缺点。

3.C类不合格(轻微缺陷MI):不影响产品功能和使用寿命,一些外观上的瑕疵问题及结构组装上
的轻微不良或差异的缺点。

4.名词解释
IC--- 集成电路(包括特殊芯片器件,如:BGA、Chipset、BIOS、RAM)
PCB--- 印制电路板
PAD --- 焊盘
C、EC、E --- 电容类
mm --- 毫米
R --- 电阻
JP、J 、CN、COM--- 插针、短接线、插座类
D 、Z--- 二极管
Q、 T--- 三极管
U --- IC、IC类插座
L --- 电感
Y --- 晶振
BT --- 变压器
F --- 保险丝
最大尺寸 --- 指任意方向测量的最大缺陷尺寸。

5.焊锡性名词解释与定义
5.1沾锡(WETTING):在表面形成焊锡附着性被覆,愈小之沾锡角系表示沾性愈良好。

5.2沾锡角(WETTING ANGLE):固体金属表面与熔焊锡相互接触之各接线所包围之角度(如下图所
示),一般为液体表面与其它被焊体或液体之界面,此角度愈小代表焊锡性愈好。

5.3不沾锡(NON-WETTING):在锡表面不形成焊锡性附着性被覆,此时沾锡角大于90度。

5.4缩锡(DE-WETTING):原本沾锡之焊锡缩回。

有时会残留极薄之焊锡膜,随着焊锡回缩,沾锡
角则增大。

6.理想焊点之标准:
6.1在板上焊接面上(Solder Side)出现的焊点应为实心平顶的锥体;剖面图之两外缘应呈现新
月列之均匀弧状,通孔中之填锡应将零件脚均匀且完整地包裹住。

6.2此锥体之底部面积应与板子上的焊垫(Land, Pad, Annular ring)一致。

6.3此平顶锥体这锡柱爬升的高度大约为零件脚在电路板面突出的四分之三;其最大高度不可超
过形焊垫
直径之一半或百分之八十(否则容易造成短路)
6.4锡量之多寡应以填满焊垫边缘及零件脚为宜,而且沾锡角应趋近于零,沾锡角要越好,表示
有良好之沾锡性(Solder Ability)。

6.5锡面应呈现光泽性(非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如沾到化学品等,会使之失去光泽):其表面应
平滑、均匀且不可存有任何不规则现象如小缺口、起泡、夹杂物或有凸点等情形发生。

6.6对镀通孔的板子而言,焊锡应自焊锡面爬进孔中且要升至零件面(Component Side),在焊接
面的焊锡应平滑、均匀并符合 1~5 点所述。

6.7总而言之,良好的焊锡性,应有光亮的锡面与接近零度的沾锡角,沾锡角θ判定焊锡状况:
0 度<θ<10 度完美焊锡状况:PERFECT WETTING
10 度<θ<20 度良好焊锡状况:EXCELLENT WETTING
20 度<θ<30 度较好焊锡: VERY GOOD WETTING
30 度<θ<40 度好的焊锡: GOOD WETTING
40 度<θ<50 度适当焊锡: ADEQUAFE WETTING
50 度<θ<90 度允收焊锡: ACCEPTABLE WETTING
90 度<θ不允收焊锡: POOR WETTING
7.良好焊锡性要求定义如下:
7.1沾锡角低于 90 度;
7.2焊锡不存在缩锡(DEWITTING)与不沾锡(NON-WETTING)等不良焊锡。

7.3可辨示出焊锡之接触焊接面存在沾锡(WETTING)现象。

8.检验条件:为防止部件或组件的污染,必须佩戴防护手套或指套并佩戴静电手环作业,检验一般在晴天自然光或40W日光灯、灯管距检验台面1m的光照强度下进行,被检验样本与检验员人眼距离为25cm左右,外观检验时间以10s左右为宜。

9.检验方式:将待验品置于距两眼约25cm处,上下左右45度,以目视或三倍放大镜检查。

五、作业流程 六、检验项目及标准 1.冷焊
特点:
焊点呈不平滑之外表,严重
时于线脚四周,产生褶皱或
裂缝。

允收标准:
①不可有冷焊或不良焊点。

OK NG
②焊点上不可有未熔解之锡膏。

2.漏焊
特点:
零件线脚四周未与焊锡
熔接及包覆。

允收标准:
①焊接点不可有漏焊现象。

OK NG
3.锡洞/针孔:
特点:
于焊点外表上产生肉眼清晰
可见之贯穿孔洞者。

允收标准:
①无此现象即可允收。

OK NG NG
加工厂检验 仓管验收送检 IQC 进行外观抽检
判定
合格区 不合格区 NG OK
4.锡裂
特点:
于焊点上发生之裂痕,最常
出现在线脚周围、中间部位及
焊点底端与焊垫间。

允收标准:
①焊点不可存在锡裂。

NG NG
5.锡尖
特点:
在零件线脚端点及吃锡
线路上,成形为多余之尖锐
锡点者。

允收标准:
①不可有锡尖存在。

(锡尖
容易穿透绝缘片造成与铁壳NG NG 形成接地短路损毁线路板)
6.锡多
特点:
焊点锡量过多,使焊点
呈外凸曲线。

允收标准:
①焊锡角θ﹤90度;
②需可视见零件脚外露出
锡面;OK NG ③焊锡延伸未超出锡垫、触及板子。

7.锡渣
特点:
焊点处或线路板表面存在多
余之焊锡。

允收标准:
①不可有目视可见之锡渣。

NG NG
8.短路(桥接)
特点:
在不同线路上两个或两个
以上之相邻焊点间,其焊垫上
之焊锡产生相连现象。

允收标准:
①不可有目视可见之短路现NG NG
象。

9.铜箔翘皮
特点:
印刷电路板之焊垫与电路板
的基材产生剥离现象。

允收标准:
①不可存在此现象。

NG NG
10.管脚长
特点:
元器件管脚吃锡后,其焊
点管脚长度超过规定之长度。

允收标准:
φ≦0.8mm →管脚长度小于2.5mm
φ>0.8mm →管脚长度小于3.5mm OK NG
11.虚焊、假焊
11.1虚焊是焊点处只有少量的锡焊住,造成接触不良,时通时断。

11.2假焊是指表面上好像焊住了,但实际上并没有焊上,有时用手一拔,引脚就可以从焊点中拔
出来。

允收标准:
①不能有虚焊、假焊
10.片状元件对准度
10.1理想状况:
片状零件恰好能座落在焊盘的
中央且未发生偏出,所有金属理想状况
封头都能完全与焊盘接触。

10.2允收状况:
侧面偏移(A)小于或等于元件可焊
端宽度(W)的 50%或焊盘宽度(P)
的50%如图①、②
允收状况10.3拒收状况:
零件可焊端已超
出焊盘或可焊端已
偏移超出焊盘50%
拒收状况拒收状况
11.IC类偏移度
允收标准:
①各接脚未发生偏移;
②各接脚已发生偏移,所偏出焊盘以
外的接脚A,未超过接脚本身宽度W
的25%。

OK NG
12.插件类检验
拒收状况:
1.使用的元器件规格错误(错件)。

2.元器件插错孔。

3.极性元器件组装极性错误(反向)。

4.多脚元器件组装错误位置。

5.元器件缺组装(缺件)。

6.元器件浮高高于1.5mm。

7.元器件倾斜高度高于2mm。

8.元器件倾斜角度大于20度。

9.锡面零件脚折脚未出孔或零件脚短路。

拒收状况示意图
第7 页共7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