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介绍
关于我国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对策
![关于我国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427775c3c1ec5da50e27032.png)
关于我国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对策报告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工业产品的大量需求,从而带动了工业的发展,然而,工业的大量发展,伴随着的是大量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SO2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形成了酸雨。
酸雨对人类造成了很大危害。
酸雨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减少酸雨、要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
关健词:酸雨危害防治措施一、酸雨的定义:1、酸雨的定义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者,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
2、评判酸雨的标准酸雨是含有相对较高酸性的降水。
一般的降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25℃时,它的酸碱度PH值大约为5.65,为弱酸性。
而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
因大气中含有天然和人为的污染物,降水过程中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其它杂质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各种酸类,使雨水酸化,降落到地面。
3、我国酸雨形势我国酸雨正呈蔓延之势,是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
80 年代,我国的酸雨主要发生在以重庆、贵阳和柳州为代表的川贵两广地区,酸雨区面积为 170 万平方公里。
到 90 年代中期,酸雨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酸雨面积扩大了 100 多万平方公里。
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中心区年降酸雨频率高于 90%,几乎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
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岛和厦门为代表的华东沿海地区也成为我国主要的酸雨区。
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
1998 年,全国一半以上的城市,其中 70% 以上的南方城市及北方城市中的西安、铜川,图们和青岛都下了酸雨。
酸雨在我国已呈燎原之势,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 30% 以上。
二、酸雨的形成1、酸雨的形成原因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
酸雨知识点总结
![酸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f2adc49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6.png)
酸雨知识点总结1. 酸雨的形成原因据统计,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大气污染。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以及其他硫化合物和氮化合物等物质是酸雨的主要来源。
这些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火力发电厂的排放、农业活动等。
当这些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后,与雨水、雾露等形成的水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和硝酸,从而形成酸性的降水,即酸雨。
2. 酸雨对环境的影响(1)水域环境:酸雨使得水体的酸碱度发生改变,从而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鱼类、藻类和浮游生物等水生生物对酸性水体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酸雨对水域生态系统的破坏作用尤为显著。
此外,酸雨还会导致水资源中溶解氧的减少,从而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2)土壤环境:酸雨对土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的酸碱度、土壤营养物质的流失,以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的降低等方面。
酸雨使得土壤酸化,影响了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和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从而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和植物的生长。
(3)植被环境:酸雨对植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植物的叶片、果实的损害,以及影响植物的生理代谢等方面。
酸雨中的硫酸和硝酸等物质能够直接对植物叶片和果实造成伤害,使得植物的生长受到抑制,甚至导致植物的死亡。
(4)建筑物环境:酸雨对建筑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金属腐蚀、石材侵蚀等方面。
酸雨中的硫酸和硝酸等物质会加速金属的腐蚀速度,同时对建筑物中的石材进行侵蚀,从而损害了建筑物的外观和结构。
3. 酸雨的防治措施针对酸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来减少酸雨的发生和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1)加强大气污染物减排: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例如,应加强对工业企业、火力发电厂、交通尾气等排放源的治理和监管,推动节能降耗,推广清洁能源,提高排放标准等措施,从而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2)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应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土壤质量,保护水资源等措施,以增强生态系统对酸雨的抵抗能力。
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374d18bb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23.png)
初中化学: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酸雨的产生是这样的: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大气中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降雨时二氧化碳会溶解在水中,形成酸性很弱的碳酸,因此正常的雨水呈微酸性,pH值约为5.6~5.7.在1982年6月的国际环境会议上,国际上第一次统一将pH值小于5.6的降水(包括雨、雪、霜、雾、雹、霰等)正式定为酸雨.酸雨中的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和民用生活中燃烧煤炭或石油等排放的,以及汽车尾气释放的硫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氮)等酸性物质.酸雨的危害:酸雨对河湖、植物、土壤等均有影响,破坏了自然生态,势必危及野生动物的生存,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如图所示:综合起来说,酸雨的危害主要表示在以下几个方面:1.酸雨直接危害的首先是植物.植物对酸雨反应最敏感的器官是叶片,叶片受损后光合作用降低,抗病虫害能力减弱,林木生长缓慢或死亡,农作物减产.2.酸雨可破坏水体环境,引起经济损失,危及生态平衡.当pH值降至5.0以下,鱼卵多不能正常孵化,即使孵化,骨骼也常是畸形的;加之河底淤泥中的有毒金属遇酸溶解,更加速了水生生物的死亡.3.酸雨也可使土壤酸化,影响和破坏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群落结构,抑制了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与土壤粒子结合的钙、镁、锌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导致生长在这里的植物逐步退化.正因为这些,酸雨被冠以“空中死神”、“空中恶魔”、“空中杀手”等令人诅咒的名字.4.酸雨还可对文物古迹、建筑物、工业设备、通讯电缆、铁路桥梁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腐蚀,令人十分心痛.许多刚落成或装饰一新的建筑在几场酸雨之后变得暗淡无光,例如,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雅典古城的大理石建筑和雕塑已千疮百孔,层层剥落.重庆嘉陵江大桥,其腐蚀速度为每年0.16毫米,用于钢结构的维护费每年达20万元以上.也有人就北京的汉白玉石雕做过研究,认为近30年来其受侵蚀的厚度已超过1厘米,比在自然状态下快几十倍.5.酸雨还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含酸性物质的空气能使人的呼吸道疾病加重.酸雨中含有的甲醛、丙烯酸等对人的眼睛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毒性比SO2要高10倍,其微粒可侵入人体的深部组织,引起肺水肿和肺硬化等疾病而导致死亡.当空气中含0.8mg/L 硫酸雾时,就会使人难受而致病.或者是人们饮用酸化的地面水和由土壤渗入金属含量较高的地下水,食用酸化湖泊和河流的鱼类等,一些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逐渐积累进入人体,最终对人体造成危害.酸雨的防治: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要想实现这个目标,主要有以下两个途径:1.调整以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增加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比例,比如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不产生酸雨污染的能源.2.加强技术研究,减少不达标的废气排放,积极开发利用煤炭的新技术,推广煤炭的净化技术、转化技术,改进燃煤技术,改进污染物控制技术,采取烟气脱硫、脱氮技术等重大措施.由于二氧化硫是我国酸雨的主要祸根,国家环保总局已在全国范围对二氧化硫超标区和酸雨污染区进行了严格控制(即“两控区”).控制高硫煤的开采、运输、销售和使用,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发展脱硫技术,推广清洁能源技术.另外,作为政府职能部门还应制定严格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调整工业布局,改造污染严重的企业,加强大气污染的监测和科学研究,及时掌握大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和迁移状况,了解酸雨的时空变化和发展趋势,以便及时采取对策.还有,在酸雨的防治过程中,生物防治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污染重的地区可栽种一些对二氧化硫有吸收能力的植物,如垂山楂、洋槐、云杉、桃树、侧柏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措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用燃料的使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空气的污染、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溶液pH的测定、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及其来源、酸雨对雕像(或建筑物、铁路桥梁等)腐蚀及其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及其实现途径和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1.识记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时,可以联系着空气的污染或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来理解和识记,效果会更好些.2.对于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来源,不仅仅是煤炭或石油等矿物燃料的燃烧和汽车等尾气的排放;主要是使用含有硫元素或氮元素的物质,都会有可能生成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等硫的氧化物或氮的氧化物,导致或加重酸雨的形成.例如,如果使用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来冶炼生铁时,就会使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等,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空气的污染或酸雨的产生.3.酸雨对雕像(或建筑物、铁路桥梁等)腐蚀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主要是碳酸钙(或金属铁)与相应的酸发生的化学反应;还有,使用熟石灰(或生石灰)来改良酸雨造成的酸性土壤时,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是氢氧化钙与相应的酸发生的中和反应(若用的是氧化钙,则还有氧化钙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等.。
酸雨成因及环境后果
![酸雨成因及环境后果](https://img.taocdn.com/s3/m/625ed93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c5.png)
酸雨成因及环境后果酸雨是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与水蒸气在大气中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硫酸、硝酸等酸性物质,最终降落到地面的降水中,导致降水的酸度增加,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的现象。
酸雨的成因主要包括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农业活动等多种因素,而酸雨对环境的后果也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从酸雨的成因和环境后果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酸雨的成因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是酸雨的主要来源之一。
工厂烟囱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当这些废气排放到大气中后,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硫酸,最终随降水降落到地面,形成酸雨。
2. 交通尾气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尾气中也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这些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水蒸气结合形成硝酸,同样会随降水形成酸雨。
随着交通工具的增多和交通量的增加,交通尾气排放也成为酸雨的重要来源之一。
3. 农业活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以及畜禽粪便中的氨等物质,也会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氮氧化物,进而参与酸雨的形成过程。
农业活动对酸雨的贡献虽然相对较小,但也不容忽视。
二、酸雨的环境后果1. 土壤酸化酸雨中的硫酸、硝酸等酸性物质降落到地面后,会导致土壤的酸化。
土壤酸化会破坏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降低土壤的肥力,进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水体污染酸雨中的酸性物质降落到地表水体中,会导致水体的酸化。
水体酸化不仅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还会加速水体中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溶解和释放,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3. 森林损害酸雨对森林的危害尤为显著。
酸雨中的酸性物质降落到树叶表面,腐蚀叶片,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导致树木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长期受到酸雨侵蚀的森林,林木凋落增加,生态系统失衡,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4. 建筑物腐蚀酸雨中的硫酸、硝酸等酸性物质对建筑物、桥梁等人造结构也会造成腐蚀。
长期暴露在酸雨环境中的建筑物表面会逐渐受损,加速建筑物的老化和破坏,给城市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带来挑战。
酸雨的成因与危害
![酸雨的成因与危害](https://img.taocdn.com/s3/m/b48e7a20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b6.png)
酸雨的成因与危害酸雨是指大气中降水的酸度超过正常水平的现象,通常是由工业与交通排放的大量气体污染物与大气中的水蒸气在大气中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
酸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需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一、酸雨的成因酸雨主要是由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与大气中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导致的。
这些气体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工业生产、发电厂和交通运输等源头。
当SO2和NOx排放到大气中后,它们会与水蒸气和氧气发生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最终降落到地面上的降水中,形成酸雨。
二、酸雨的危害1.生态环境受损:酸雨导致了土壤和湖泊的酸化,破坏了生态系统平衡。
酸性的土壤无法提供足够的养分供植物生长,造成植物凋落,影响农作物产量。
湖泊和河流受到酸雨的腐蚀,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死亡,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
2.建筑物损坏:酸雨中的酸性物质对建筑物和文物造成了严重的腐蚀。
大量的酸性降水侵蚀了建筑物的表面,使其失去原有的色彩和质感。
古建筑和文物的保护受到极大的威胁。
3.健康问题:酸雨中的酸性物质对人体健康也构成了威胁。
吸入酸性颗粒物会刺激呼吸道,导致呼吸问题和气喘等疾病的发生。
此外,通过饮用受酸雨污染的水源,也可能对人体造成慢性中毒和内脏器官损害。
三、应对酸雨的措施1.减少污染物排放:通过加强环境法规和管理,限制工业和交通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
提倡使用清洁能源,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2.推广环境友好技术:鼓励工业和交通行业采用先进的减排技术,如烟气脱硫和汽车尾气净化装置等,减少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
3.加强国际合作:酸雨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制定减排目标和标准,推动全球酸雨治理工作。
四、个人应对之道1.节约能源:减少个人对能源的过度使用,如开关灯时注意节约用电,避免过度空调和取暖。
2.减少车辆使用: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共享出行,减少个人车辆使用,以减少尾气排放。
3.垃圾分类:正确分类和处理垃圾,减少焚烧和堆填的有害排放。
酸雨成因及环境后果
![酸雨成因及环境后果](https://img.taocdn.com/s3/m/6573357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7d.png)
酸雨成因及环境后果酸雨,是指大气中含有过量的酸性物质,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的现象。
这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不仅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影响,也对人类的健康和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酸雨的成因以及其对环境的后果。
1.酸雨的成因酸雨的主要成因是大气中排放的硫化物和氮氧化物与水蒸气反应形成酸性物质,降水时随雨水一起落到地面。
这些排放物主要来自于人类活动,例如工厂的烧煤和汽车尾气排放。
1.1硫化物的排放燃烧化石燃料会产生二氧化硫(SO2)的排放物,它是酸雨形成的主要来源。
二氧化硫在大气中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
这种硫酸会在降水中以酸性形式降落到地面。
1.2氮氧化物的排放工厂和汽车尾气的排放中含有氮氧化物(NOx),这也是酸雨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生成硝酸。
降水中的硝酸会进一步增加降雨的酸性。
2.酸雨对环境的后果酸雨对环境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它不仅会破坏大自然的生态系统,还会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经济。
2.1水体污染酸性降水会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使其酸化。
这对水生生物造成了直接的威胁,比如鱼类和其他水生动植物的死亡。
酸雨还会溶解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进一步污染水体。
2.2植被损伤酸雨对植被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酸性降水会破坏叶片表面的保护层,导致植物叶片的腐烂和凋落。
酸雨中的硫酸和硝酸离子会对土壤中的营养物质造成损害,影响植物的生长。
2.3建筑和文物腐蚀酸性降水中的酸性物质会侵蚀建筑物和文物表面,导致它们的腐蚀和破坏。
许多历史建筑和文物,如古代石刻、古代墓葬和文化遗址等,都因酸雨而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2.4健康影响酸雨中的酸性物质还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影响。
吸入酸性颗粒物会引发呼吸系统问题,诱发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酸性降水会污染农作物和水源,对食物链和水源安全构成威胁。
酸雨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它对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植被、建筑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应对酸雨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对环境的影响
![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对环境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717666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3f.png)
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对环境的影响酸雨是指大气中含有过量酸性物质,与大气中的水蒸气、云雾相结合形成的酸性降水。
它主要由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与大气水蒸气等相互作用生成,导致大气酸化,进而对环境造成一系列的影响。
本文将从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对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酸雨的形成原因1.1 二氧化硫(SO2)的排放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的使用。
工业生产、发电厂以及汽车尾气都是二氧化硫的主要排放源。
这些排放物进入大气层后,与水蒸气和其他气体发生反应,形成硫酸雾滴,最终降落在地面上。
1.2 氮氧化物(NOx)的排放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和农业活动等。
一方面,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在高温环境下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一氧化氮(NO),然后在大气中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NO2),这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另一方面,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也会释放出氮氧化物。
1.3 其他因素除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外,一些挥发性有机物和氨气等物质也可以参与到酸雨的形成过程中。
这些物质在大气中氧化后,会与水蒸气发生反应,形成氨基酸和有机酸,从而进一步加剧大气的酸化程度。
二、酸雨对环境的影响2.1 水环境的污染酸雨中的酸性物质降落到地表后,很大程度上会流入水域,引起水环境的污染。
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使水体的酸碱度下降,破坏水中生物的生长环境。
一些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对酸性环境非常敏感,酸化的水体会导致它们的死亡,破坏生态平衡。
2.2 土壤质量的下降酸雨中的酸性物质在降落到地表后,会与土壤中的离子反应,使土壤酸化。
土壤酸化不仅降低了土壤的肥力,也破坏了植物根系的生长环境。
酸雨还会溶解土壤中的重金属,增加土壤中的铝和镉等有毒物质的含量,对作物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危害。
2.3 建筑物和文化遗产的破坏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与建筑物表面的石材、金属等发生反应,导致建筑物的腐蚀和破坏。
一些文化遗产如石窟、石刻等也受到酸雨侵蚀的威胁,损害了文化遗产的保存和研究价值。
酸雨的形成危害
![酸雨的形成危害](https://img.taocdn.com/s3/m/96916bff453610661fd9f480.png)
(7)严格管理汽车尾气,NOx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汽车尾气 是它的主要排放源。
(8)依靠国家综合治理酸雨的政策和法规,加强酸雨的监测,建立 大气酸源降预报。 (9)降低南方酸雨的标准。 (10)农林生产上采取一些可行的办法来防治酸雨对水土和作物的危 害,也应是一种有益的对策。
五、问题与展望
我国近年来对酸雨的形成及其来源作了较系统 的研究,基本摸清了酸雨的形成机制及局地酸 雨的来源。但就酸雨的总体研究还存在不足 。
浅析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措施
动物学 王晓佳
一、酸雨的形成和历史发展 二、我国酸雨的形成特点和分布 三、酸雨的危害 四、酸雨的防治措施 五、问题与展望
一、酸雨的形成和历史发展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 气降水。
早在19世纪中叶,英国的工业急速发展,用煤 量大幅度增加,大气污染导致了建筑物四壁出 现脱落现象。英国化学家史密斯于1872年首 先提出了“酸雨”这一术语。
近年我国SO2排放情况(单位:万吨)
三、酸雨的危害
(1)对土壤的影响 酸雨可使土壤发生物理化学性质变化。酸雨对土壤的
影响之一是植物营养元素从土壤中淋洗出来,特别是 Ca、Mg、Fe等阳离子迅速损失,使土壤营养状况降 低,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另一个影响是土壤中某 些微量重金属可能被溶解,一方面造成土壤贫瘠化, 另一方面有害金属如Ni、Al、Hg、Cd、Pb、Cu、Zn 等被溶出,在植物体内积累或进入水体造成污染,加 快重金属的迁移。
(1)依靠国家综合治理酸雨的政策和法规,加强酸雨的监测,建立 大气中酸沉降预报和致酸污染最优控制模型。
(2)建立合理的工业布局。 (3)发展城市煤气、天然气和石油液化气,提高城市燃气普及率。 (4)开发和使用节煤清洁剂和致酸物质适用控制技术。 (5)推行清洁生产,强化全程环境管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6)提高城市燃气普及率,发展城市集中供热。
《酸雨的形成及危害》
![《酸雨的形成及危害》](https://img.taocdn.com/s3/m/36f511f32b160b4e777fcf6c.png)
酸雨对森林的危害
ppt课件
酸雨与人体健康
人体耐酸能力高于耐碱能力,如经常用弱碱性洗衣粉洗衣服,不带 手套,手就会变得粗糙,皮革工人,经常接触碱液,也有类似情况; 但皮肤角质层遇酸就好一些。可是,眼角膜和呼吸道粘膜对酸类却十分 敏感,酸雨或酸雾对这些器官有明显刺激作用,导致红眼病和支气管炎, 咳嗽不止,尚可诱发肺病,这是酸雨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 农田土壤酸化,使本来固定在土壤矿化物中的有害重金属,如汞、镉、 铅等,再溶出,继而为粮食,蔬菜吸收和富集,人类摄取后,中毒,得病。 这是酸雨对人体健康的间接影响。
酸雨与文物
酸雨能使文物面目皆非。碑林文字模糊;著名的杭州灵隐寺的 “摩崖石刻”近年经酸雨侵蚀,佛像眼睛、鼻子、耳朵等剥蚀严重, 面目皆非,修补后,古迹不“古”。碑林、石刻大都由石灰岩雕成, 遇到酸雨立即起化学反应,酸碱中和,即被腐蚀。
ppt课件
乐 山 大 佛 遭 受 酸 雨 腐 蚀
ppt课件
左左侧侧图图片片摄摄于于11990088年年
ppt课件
控制酸雨的对策
• 控制和消除酸雨的最根本方法是限制SO2和NOx的排放量,或者从燃 料中先把这些物质去除。可以考虑以下措施:
• 1:加强监测,建立预报和最优控制模型。 • 2:建立合理的工业布局。 • 3:清洁生产,降低煤炭中的含硫量,高硫煤应进行洗选。 • 4:工厂安装脱硫设备,提高脱硫技术。 • 5:提高城市燃气普及率。 • 6:改良已经酸化的土壤。 • 7:加速城市绿化和恢复植被,禁止在林地剔枝割草和收集枯枝落叶。
ppt课件
2. 酸雨名词的出现
近代工业革命,从蒸气机开始,锅炉烧煤,产生蒸汽,推动机器;而后 火力电厂星罗齐布,燃煤数量日益猛增。遗憾地是,煤含杂质硫,约 百分之一,在燃烧中将排放酸性气体 SO2;燃烧产生的高温尚能促使 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氧气与氮气化合,也排放酸性气体NOx。 它们在高空中为雨雪冲刷,溶解,雨成为了酸雨;这些酸性气体成为 雨水中杂质硫酸根、硝酸根和铵离子。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 伦敦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 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 于是史密斯首先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 “酸雨”这一专有名词。
酸雨的成因、危害与解决方法
![酸雨的成因、危害与解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a7b314c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86.png)
酸雨的成因、危害与解决方法酸雨是一种常见的环境问题,它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详细介绍酸雨的成因、危害以及解决方法。
1.成因:酸雨主要由两种气体排放而来,一是二氧化硫(SO2),二是氮氧化物(NOx)。
- 二氧化硫(SO2)主要来自于燃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燃烧排放。
这些排放物在大气中与氧气结合生成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 氮氧化物(NOx)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排放、工业排放和农业活动。
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氧气和水蒸气反应形成硝酸和亚硝酸,进而形成酸雨。
2.危害:-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酸雨对森林、土壤、湖泊和河流等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酸性降水导致大量树木死亡,影响土壤的肥力,破坏湖泊和河流的生态平衡。
-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酸雨含有大量有毒物质,如硫酸和硝酸等。
当人们暴露在酸雨中时,会导致呼吸系统问题,加剧心脏病和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
- 对建筑物和文化遗产的损害:酸性降水会腐蚀建筑物表面的石材和金属材料,造成古建筑和文化遗产的损毁。
3.解决方法:- 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消耗是减少酸雨排放的有效措施。
我们可以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用清洁能源以及开展节能活动等方式来实现节约能源的目标。
- 发展清洁能源:清洁能源不会产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雨的主要成因。
发展风能、太阳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燃煤和石油的使用,从而减少酸雨的排放。
- 控制工业污染:对于工业排放的酸雨成因物质,实施严格的污染控制措施是解决酸雨问题的关键。
通过改进工艺和设备,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可以降低酸雨的程度。
- 促进交通工具的绿色化:改进汽车和船舶等交通工具的发动机技术,减少排放物产生,是减少酸雨的有效途径。
推广使用电动车辆、安装尾气处理装置以及使用清洁燃料等措施可以达到这一目标。
在减少和解决酸雨问题上,每个人都可以发挥作用。
通过深入了解酸雨的成因、危害和解决方法,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并为未来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对环境的影响
![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对环境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c0976b3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78.png)
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对环境的影响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含有酸性物质的降水,其形成与气候,地理条件以及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酸雨形成的原因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一、酸雨形成的原因1. 燃烧化石燃料:许多工业活动和能源利用都依赖于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
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
这些气体在大气中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使降水变得酸性。
2.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废气也是酸雨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许多工厂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气体在大气中与水蒸气和氧气发生反应,形成酸雨。
3. 交通运输:汽车和船只燃烧的燃料也会释放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加剧了酸雨的形成。
特别是在交通拥堵的地区,排放物更加密集,对环境的影响更大。
二、酸雨对环境的影响1. 水源污染:酸雨使得水体变得酸性,降低了水质。
当酸雨落入河流、湖泊和水库时,会改变水体的pH值,对水中生物造成伤害。
许多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对酸性环境敏感,酸雨的存在对水生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造成了威胁。
2. 土壤退化:酸雨的酸性成分可以腐蚀土壤中的有机质,降低土壤的肥力。
当土壤变得酸性时,植物的生长受到抑制,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酸雨还会释放出土壤中的铝等有毒金属,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3. 建筑物腐蚀:酸性的降水会腐蚀建筑物和雕塑等文化遗产。
与石材和金属反应后,酸雨会加速建筑物的腐蚀和破坏,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产生负面影响。
三、应对措施1. 环保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各国政府应该加强对工业和交通污染的监管和管理,制定相应的环保法规,并加强执法力度。
同时,要加强对能源产业的管控,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
2. 排放净化技术的应用:工业和交通领域应该采用先进的废气处理设备,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例如,采用烟气脱硫和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技术,有效减少废气中的污染物含量。
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影响
![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daf6f578bd63186bcebbcf9.png)
酸雨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1、酸雨的形成原因1.1酸雨的发现随着工业革命带来了科技的急速发展,能源的消耗日益增加,这些能源主要来自是煤,进而导致燃煤数量的日益猛增,但煤中含有杂质硫,在燃烧煤的过程中将排放酸性气体2SO ;同时燃烧产生的高温还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促使氧气与氮气化合,也排放酸性气体x NO 。
这些酸性氧化物在高空中被雨雪冲刷,溶解从而形成酸雨。
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顿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
于是史密斯首先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的概念。
酸雨只是酸沉降中的一种,酸沉降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降水,如雨、雪、雾、冰雹等迁移到地表,或酸性物质在气流的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表的过程,前者为湿沉降,后者为干沉降。
1.2酸雨的形成原因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
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无机酸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从而形成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两种。
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燃烧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经过“云成雨过程”,即水气凝结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结核上,发生液相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即含酸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较大雨滴,最后降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酸雨,我国的酸雨是硫酸型酸雨。
酸雨的形成分为以下几个过程:1.由污染源排放的气态2SO 、X NO 经气相反应生成42SO H 、3HNO 或硫酸盐、硝酸盐气溶胶;2.云形成时,-24SO 和-3NO 的气溶胶粒子以凝结核的形式进入降水;3.云滴吸收了2SO 、X NO 气体,在水相氧化形成-24SO 和-3NO ;4.云滴成为雨滴,降落时吸收了含有-24SO 和-3NO 的气溶胶;5.雨滴下降时吸收2SO 、X NO ,再在水相中转化成-24SO 和-3NO 。
酸雨的形成、危害与防治
![酸雨的形成、危害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b2e370d1a58da0116c1749dd.png)
8
酸雨的危害
•对植物的危害
植物对酸雨反应最敏感的器 官是叶片,叶片受损后光合作用 降低,抗病虫害能力减弱,林木生 长缓慢或死亡,农作物减产。
9
酸雨的危害
•对建筑材料的危害
腐蚀文物古迹、建 筑物、工业设备和通讯 电缆等。
10
11
12
酸雨的危害
• 对人体的危害
酸雨或酸雾对人类的最重要影响是呼吸系统的问题,酸性物质会对肺的 呼吸功能产生影响,尤其是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少儿肺脏支气管相对较重, 酸性物质容易到达细支气管和肺泡,对末梢小气道的通气功能造成损害。 这可引起急性和慢性呼吸道损害,轻者可引起咳嗽、声音嘶哑等上呼吸道 炎症;重者可产生呼吸急促、胸痛,甚至可发生肺气肿及肺心病。此外,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若形成酸雾,侵入人的肺部,能够导致肺水肿、肺硬 化另外大量研究表明,SO2对于在呼吸道中起主要防御功能的肺泡巨噬细 胞有严重损伤作用,其后果将会使呼吸道感染,肺肿瘤的发生机 会大大增加;当 SO2经过呼吸道被吸收后,约40%~90%进入血 液而分布于全身,也有部分被红细饱吸收并有 2/3 的进入红细胞 内部,引起血液 pH 值显著下降,使肺泡动脉血氧压差发生变化。 大量吸入酸雨中的 SO2后,人体会感到窒息并引发细胞毒性, 从而对中枢神经系统也产生一定的损害。
酸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王敏
1
1、雨水的酸度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大气中含有一 定的二氧化碳,降雨时二氧化碳溶解在 水中,形成酸性很弱的碳酸,因此正常的 雨水呈微酸性,pH值约为5.6~5.7。在 1982年6月的国际环境会议上,国际上 第一次统一将pH值小于5.6的降水(包 括雨、雪、霜、雾、雹、霰等)正式定 为酸雨。
22
23
24
酸雨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介绍
![酸雨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7b0273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d4.png)
酸雨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介绍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指pH值小于5.6的雨水,酸雨的形成原因工业的发展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所导致的。
下面店铺给大家分析酸雨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介绍,希望能帮到大家。
酸雨形成的原因1.由污染源排放的气态SO₂、NO经气相反应生成H₂SO₄、HNO3或硫酸盐、硝酸盐气溶胶;2.云形成时,SO₄2⁻和NO₃﹣的气溶胶粒子以凝结核的形式进入降水;3.云滴吸收了SO₂、NO气体,在水相氧化形成SO₄2⁻和NO3-;4.云滴成为雨滴,降落时吸收了含有SO₄2⁻和NO₃﹣的气溶胶;5.雨滴下降时吸收SO₂、NO,再在水相中转化成SO₄2⁻和NO3-。
氮氧化物以及硫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酸性氧化物,在国外酸雨中硫酸和硝酸之比约为2∶1,而我国降水中硫酸和硝酸之比约10:1。
这说明,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硫造成的。
这与两区能源结构的差别有关:美国加强风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同时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的使用,使其大气中含硫的氧化物较少;然而中国的在风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上普遍较低,仍然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要能源,使我国大气中含硫的氧化物较多。
当前世界最严重的三大酸雨区是西北欧、北美和中国。
我国酸雨分布:覆盖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和青岛等省市部分地区,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的酸雨区。
从化学角度看,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增加或碱性物质减少,或两者同时发生都将导致降水酸化。
酸雨的危害1.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
我国南方土壤本来多呈酸性,再经酸雨冲刷,加速了酸化过程;我国北方土壤呈碱性,对酸雨有较强缓冲能力,一时半时酸化不了。
土壤中含有大量铝的氢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形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态铝化合物。
植物长期和过量的吸收铝,会中毒,甚至死亡。
酸雨尚能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瘠化,影响植物正常发育;酸雨还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特别是小麦,在酸雨影响下,可减产13% 至34%。
酸雨的形成与危害
![酸雨的形成与危害](https://img.taocdn.com/s3/m/b369a943767f5acfa1c7cd88.png)
酸雨的危害
酸雨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人体健 康、生态系统和建筑设施都有直接和潜 在的危害。酸雨可使儿童免疫功能下降, 慢性咽炎、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增加,同 时可使老人眼部、呼吸道患病率增加。 酸雨还可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特别是 小麦,在酸雨影响下,可减产 13% 至 34%。大豆、蔬菜也容易受酸雨危害,导 致蛋白质含量和产量下降。酸雨对森林 和其他植物危害也较大,常使森林和其 他植物叶子枯黄、病虫害加重,最终造 成大面积死亡。
酸雨的危害பைடு நூலகம்
酸雨可对森林植物产生很大危害。 根据国内对 105 种木本植物影响的模拟 实验,当降水 pH 值小于 3.0 时,可对 植物叶片造成直接的损害,使叶片失绿 变黄并开始脱落。叶片与酸雨接触的时 间越长,受到的损害越严重。野外调查 表明,在降水 PH 值小于 4.5 的地区, 马尾松林、华山松和冷杉林等出现大量 黄叶并脱落,森林成片地衰亡。例如重 庆奉节县的降水 PH 值小于 4.3 的地段, 20 年生马尾松林的年平均高生长量降低 50%。
酸雨的形成与危害
7836 张昭悦
酸雨的行成
酸雨中酸度主要是硫酸和硝酸造成的. 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 气屋里过程,一般认为,酸雨是由于排放 的S02等酸性气体进入大气后,造成局部 地区中的SO2富集,在水凝过程中溶解于 水形成亚硫酸[SO2+H2O=H2SO3],然后经 某些污染物的催化作用及氧化剂的氧化 作用生成硫酸[2H2SO3+O2=2H2SO4],随雨 水降下形成酸雨.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酸雨的成因与防治
![酸雨的成因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0acb5f0d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bd.png)
酸雨的成因与防治酸雨是指降水酸性增加的大气降水。
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与水蒸气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硫酸和硝酸。
一、酸雨的成因1.1 二氧化硫(SO2)的排放二氧化硫是酸雨的主要来源之一。
它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如煤炭的燃烧、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工业设施的废气排放等。
这些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层后,随着空气流动被输送到其他地区,并最终以酸性形式落下,形成酸雨。
1.2 氮氧化物(NOx)的排放氮氧化物也是酸雨的主要来源之一。
它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工业燃烧过程以及农业施肥等活动。
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氧气和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硝酸,并形成酸雨。
此外,氮氧化物还会进一步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加剧了酸雨的程度。
二、酸雨的影响2.1 对环境的影响酸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它对土壤的酸化导致土壤中的养分流失,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作物的产量。
同时,酸雨还对水体造成污染,对水生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
另外,酸雨还会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对城市建设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严重影响。
2.2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长期暴露在酸雨环境下,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酸雨中的硫酸和硝酸会降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刺激和伤害。
此外,酸雨中还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产生危害。
三、酸雨的防治为了减少酸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防治。
3.1 淘汰高污染排放设备我们可以通过淘汰老旧的高污染排放设备,如高排放的燃煤锅炉和机动车辆,来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同时,对新设备的环境标准进行严格把关,以确保其排放符合国家的环保要求。
3.2 清洁能源的推广利用推广利用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水能等,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这不仅有利于减少酸雨的形成,还可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应对气候变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3.3 加强环境管理和监测加强对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监测和管理,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和数据收集体系。
酸雨的产生及危害
![酸雨的产生及危害](https://img.taocdn.com/s3/m/da72dc0390c69ec3d5bb75d0.png)
酸雨的产生及危害摘要: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酸雨成为当前全球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它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也在进一步的扩大和加剧,我们有必要认识酸雨产生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危害,以求让大家更加积极地投身到防治酸雨和改善生态环境之中,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建美好的环境。
关键词:酸雨形成原因危害酸性物质酸雨正式的名称为酸性沉降,通常是指酸碱度指数的PH值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它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表现,会给人类环境、农业,甚至人类本身带来广泛的危害,因此它又被称为“空中死神”,随着酸雨带来的危害的扩大和加剧,酸雨问题成了当前全球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1、酸雨的形成原因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过程,它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酸雨中的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和民用生活中燃烧煤炭排放的硫氧化物、燃烧石油及汽车尾气所释放的氮氧化物等酸性物质。
这些酸性物质经过“云内成雨过程”,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不断的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寒酸雨滴和寒酸气体,形成较大的雨滴,最后降落在地面,形成酸雨。
酸雨中的酸性物质的排放源有两种:一种是人工排放源,即上面提到的工业生产和民用生活中燃烧煤炭排放的硫氧化物、燃烧石油及汽车尾气所释放的氮氧化物;另一种是天然排放源,它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海洋:海洋雾沫,它们会夹带一些硫酸到空中;2)生物:土壤中某些机体,如动物死尸和植物败叶在细菌作用下可分解某些硫化物,继而转化为二氧化硫;3)火山爆发:喷出可观量的二氧化硫气体;4)森林火灾:雷电和干热引起的森林火灾也是一种天然硫氧化物排放源,因为树木也含有微量硫;5)闪电:高空雨云闪电,有很强的能量,能使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部分化合生成一氧化氮,继而在对流层中被氧化为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再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映生成硝酸;6)细菌分解:既使是未施过肥的土壤也含有微量的硝酸盐,土壤硝酸盐在土壤细菌的帮助下可分解出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氮气等气体。
酸雨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介绍
![酸雨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62b0c53a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07.png)
酸雨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介绍酸雨是指大气中含有过多的酸性物质,经降水形式(如雨、雪、露、雾等)降落到地球表面的一种降水现象。
它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酸雨的形成与人类活动和自然现象密切相关,其主要原因包括燃煤、工业排放、交通尾气以及自然界的火山喷发等多种因素。
首先,燃煤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地方的能源主要依赖于煤炭燃烧,而煤炭中含有丰富的硫元素。
当煤炭燃烧时,硫元素与氧气结合,生成二氧化硫(SO2),并随烟气排放到大气中。
SO2与大气中的氧气和水分反应,形成硫酸(H2SO4),这是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其次,工业排放也是酸雨形成的重要原因。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NOx)。
当这些气体进入大气中后,会与大气中的氧气和水分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了硝酸(HNO3),也是酸雨的成分之一此外,自然界的一些现象也会引发酸雨。
比如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会释放大量的气体和细小颗粒物质,其中包括二氧化硫等酸性物质。
这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后,会形成酸雨。
此外,自然界中的雷电和闪电也会产生一些含有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的气体,这也是酸雨形成的原因之一酸雨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上。
首先,酸雨对土壤的侵蚀和污染效应非常明显。
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与土壤中的基本成分反应,导致植物无法正常生长。
酸性物质与土壤中的铝和重金属结合,形成有毒物质,对植物根系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导致植物死亡。
此外,酸雨还会对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产生负面影响,破坏了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酸雨对水体的影响也非常严重。
酸性物质通过降水形式降落到地表水和地下水中,导致水体酸化。
水体酸化不仅破坏了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还会导致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例如,鱼类对酸性环境非常敏感,酸雨会导致鱼类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同时,酸雨还会影响水体中的有机物质的降解,加剧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此外,酸雨对建筑物和文化遗产的腐蚀也造成了严重威胁。
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腐蚀建筑物的表面材料,导致建筑材料的老化和脱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雨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介绍
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指pH值小于5.6的雨水,酸雨的形成原因工业的发
展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所导致的。
下面给大家分析,希望能帮到大家。
1.由污染源排放的气态SO₂、NO经气相反应生成H₂SO₄、HNO3或硫酸盐、硝酸盐气溶胶;
2.云形成时,SO₄2⁻和NO₃﹣的气溶胶粒子以凝结核的形式进入降水;
3.云滴吸收了SO₂、NO气体,在水相氧化形成SO₄2⁻和NO3-;
4.云滴成为雨滴,降落时吸收了含有SO₄2⁻和NO₃﹣的气溶胶;
5.雨滴下降时吸收SO₂、NO,再在水相中转化成SO₄2⁻和NO3-。
氮氧化物以及硫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酸性氧化物,在国外酸雨中硫酸和硝酸之比
约为2∶1,而我国降水中硫酸和硝酸之比约10:1。
这说明,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大气中的
二氧化硫造成的。
这与两区能源结构的差别有关:美国加强风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
资源的利用,同时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的使用,使其大气中含硫的氧化物较少;然而中
国的在风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上普遍较低,仍然以煤、石油、天然气为
主要能源,使我国大气中含硫的氧化物较多。
当前世界最严重的三大酸雨区是西北欧、北美和中国。
我国酸雨分布:覆盖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和青岛等省市部分地区,面积达200多
万平方公里的酸雨区。
从化学角度看,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增加或碱性物质减少,或两者同时发生都将导致降
水酸化。
1.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
我国南方土壤本来多呈酸性,再经酸雨冲刷,加速了酸化过程;我国北方土壤呈碱性,对酸雨有较强缓冲能力,一时半时酸化不了。
土壤中含有大量
铝的氢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形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态铝化合物。
植物长期和过量的吸收铝,会中毒,甚至死亡。
酸雨尚
能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瘠化,影响植物正常发育;
酸雨还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特别是小麦,在酸雨影响下,可减产
13% 至 34%。
大豆、蔬菜也容易受酸雨危害,导致蛋白质含量和产量下降。
酸雨
对森林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恶化作用造成的。
在酸雨的作
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钠、钙、镁会释放出来,并随着雨水被淋溶掉。
所以长期的酸雨会使土壤中大量的营养元素被淋失,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严重不足,从而使土壤变得贫瘠。
此外,酸雨能使土壤中的铝从稳定态中释放出来,使活性铝的增加
而有机络合态铝减少。
土壤中活性铝的增加能严重地抑制林木的生长。
酸雨可抑制某些
土壤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酶活性,土壤中的固氮菌、细菌和放线菌均会明显受到酸雨的抑制。
酸雨可对森林植物产生很大危害。
根据国内对 105 种木本植物影响的模拟实验,当
降水pH 值小于 3.0 时,可对植物叶片造成直接的损害,使叶片失绿变黄并开始脱落。
叶片与酸雨接触的时间越长,受到的损害越严重。
野外调查表明,在降水PH 值小于 4.5 的地区,马尾松林、华山松和冷杉林等出现大量黄叶并脱落,森林成片地衰亡。
例如重庆奉
节县的降水PH 值小于 4.3 的地段,20
年生马尾松林的年平均高生长量降低 50%。
酸雨还可使森林的病虫害明显增加。
在四川,重酸雨区的马尾松林的病情指数为无酸雨区的 2.5 倍。
酸雨对中国森林的危害
主要是在长江以南的省份。
根据初步的调查统计,四川盆地受酸雨危害的森林面积最大,
约为 28 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 32%。
贵州受害森林面积约为 14 万公顷。
根据某些研
究结果,仅西南地区由于酸雨造成森林生产力下降,共损失木材
630 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达 30 亿元按 1988 年市场价计算。
对南方 11 个省
的估计,酸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达 44 亿元。
大多数专家认为,森林的生态价值远远超过它的经济价值。
虽然对森林的生态价值的
计算方法还有一些争议,计算出来的数字还不能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但森林的生态价值
超过它的经济价值,这几乎是一致的。
根据这些计算结果,森林的生态价值是它经济价值
的 2-8 倍。
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来计算,酸雨对森林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极其巨大的。
2.酸雨能使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强度降低,从而建筑物损坏。
建筑材料变脏,变黑, 影响城市市容质量和城市
景观, 被人们称之为“黑壳”效应。
我国酸雨正呈蔓延之势,是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
第三大重酸雨区。
80 年代,我国的酸雨主要发生在以重庆、贵阳和柳州为代表的川贵两
广地区,酸雨区面积为 170 万平方公里。
到 90
年代中期,酸雨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酸雨面
积扩大了 100 多万平方公里。
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已成为
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中心区年降酸雨频率高于 90%,几乎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
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岛和厦门为代表的华东沿海地区也成为我国主要的酸雨区。
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
1998 年,全国一半以上的城市,其中 70% 以上的南方城市及北方城市中的西安、铜川,图们和青岛都下了酸雨。
酸雨在我国已呈燎原之势,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 30%
以上。
酸雨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建筑设施都有直接和潜在的
危害。
酸雨可使儿童免疫功能下降,慢性咽炎、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增加,同时可使老人眼部、呼吸道患病率增加。
十多年来,由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日渐增多,酸雨的问题
越来越突出。
中国已是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第三大酸雨区。
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地区是长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贵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广东等省。
在华北,很少观测到酸雨沉降,其原因可能是北方的降水量少,空气湿度低,土壤酸度低。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北方如侯马、京津、丹东、图们等地区现在也出现了酸性降水。
1.原煤脱硫技术,可以除去燃煤中大约40%一60%的无机硫。
2.优先使用低硫燃料,如含硫较低的低硫煤和天然气等。
3.改进燃煤技术,减少燃煤过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例如,液态化燃煤技术是受到各国欢迎的新技术之一。
它主要是利用加进石灰石和白云石,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钙随灰渣排出。
4.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进行烟气脱硫。
主要用石灰法,可以除去烟气中85%一90%的二氧化硫气体。
不过,脱硫效果虽好但十分费钱。
例如,在火力发电厂安装烟气脱硫装置的费用,要达电厂总投资的25%之多。
这也是治理酸雨的主要困难之一。
5.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可燃冰等,但是技术不够成熟,如果使用会造成新污染,且消耗费用十分高.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