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以及西安事变的过程及其影响。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标志着日本侵华的全面开始,中国人民进入了局部抗战时期。

而西安事变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政治事件,导致了国共合作的初步形成,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的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详细过程及其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影响,理解九一八事变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2.了解西安事变的经过和影响,理解西安事变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3.能够分析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影响。

2.西安事变的经过和影响。

3.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3.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九一八事变的图片和西安事变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呈现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和影响,让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详细过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和影响,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拓展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案第18课 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案第18课 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目标解读】【课程标准】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教学目标】重点:1.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影响。

2.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读者》杂志评论说:“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是中国近代前期三次“闹钟”,结果如何?中国“惊醒”做了怎样的抗争?1931年9月18日,日军蓄意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三省。

1935年,日军入侵华北,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举世瞩目的西安事变爆发。

处于历史的拐点,中华民族何以应对?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段血与火的历史。

【新课探究】一、九一八事变1.背景【材料链接】材料一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如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

——《田中奏折》材料二“满蒙并非中国的领土。

”“今天之满蒙地位……不仅在我国国防上,就是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

”材料三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材料四20世纪30年代初,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中国内部,蒋介石政府集中重兵“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这给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以可乘之机。

【问题探究】以上材料说明了哪些问题?答案提示:(1)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2)中国东北是日本生命线;(3)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促使日本加快了侵略步伐;(4)欧美国家忙于应付本国经济危机,无暇东顾;(5)蒋介石忙于在南方“围剿”红军,无心抗战。

2.爆发【材料链接】材料一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8年级上历史第18课教案

8年级上历史第18课教案

学校姓名年级初二课题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课型综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民族抗战从此开始,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本质。

过程与方法:搜集中国军民英勇抗战,侵华日军侵华等资料,学习收集历史材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认识法西斯反人类,反社会的本质。

重点了解日军在侵华期间所犯下的罪行。

难点如何分析历史资料,全面客观地评价国民党的作用。

关键知道中国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一、组织教学:师生互致问候。

二、导入新课: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炮声震惊了全世界,也唤醒了一个民族,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开始了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你想了解这些内容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

三、传授新课:学生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提问:如今人们为什么把北平的两条路命名为佟麟阁路和赵登禹路?(了解中国守军第29路军英勇抗战的故事)看“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路线图”1、痛忆日军侵略中国的路线、范围。

2、此时日本的野心是什么?看图说出日军占领南京的时间。

教师激发学生习趣,导入新课。

播放《卢沟桥事变》影片部分片段。

教师设置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看图,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适当补充、总结。

教师启发学生。

教师注意对学学生听讲。

学生观看影片,看书,讲述卢勾桥事变的爆发。

学生看书回答问题。

在教师的知道下回答问题。

回答。

振奋学生的激情导入新课。

以电影的播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培养学生识别地图能力。

为了更好地衔接两个子3分15分9分提问:当前日本有一股势力否认南京大屠杀,认为这是中国人捏造的,你有什么看法?在民族危难的时刻,国共两党的表现怎么样?四、思维升华:学习完本课内容后你最想对日本当局说的话是什么?五、作业(导航)生发言的补充。

教师联系当前热点问题提出话题。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教学建议及教学案例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教学建议及教学案例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上册第18课教学建议、教学案例及参考答案【特别提示】导学案只是老师教学的一个辅助,千万不能完全一成不变地依据导学案来教学,如果机械使用导学案,课堂教学过程将毫无生气,也不会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答案】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2.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自主学习】(推开一扇窗,你会看见满眼的绿色!)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1页到93页的内容,回答1—2问题:2.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又向哪些地方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北平、天津、上海等。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3—94页的内容,回答第3题:3.南京大屠杀发生在什么时间?日军杀人手段有哪些?共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达多少人?看右方图片,你有何感想?1937年12月;集体枪杀、焚烧、活埋、砍头、军犬撕咬等;30万以上; 感想:略。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4页的内容,回答第4题: 4.说说与这两付臂章有关的历史。

P94页“共赴国难”这一目下第一段小字。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1.为什么说“芦沟桥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主要意思:芦沟桥事变后,日本调集大批军队,向北平、天津、上海等地发动大规模进攻,开始了全面侵华;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掀起了全民族抗战。

2.现在,日本国内不时出现一些公然篡改历史、美化侵略的事情,日本政要络绎不绝地参拜靖国神社——靖国神社内供奉着战后处以死刑的东条英机、大屠杀元凶松井石根等十四名甲级战犯及其他战争罪犯。

日本右翼势力竭力否认侵略战争,否认南京大屠杀血的历史事实,对此,你想说些什么?侵华历史不容抹煞;日本应该牢记给中国带来的战争灾难,深刻反省;要警惕、防止日本军1. 卢 沟 桥 事 变时间:1937年7月7日,又称七七事变。

地点:北京西南卢沟桥; 策划者:日本侵略军; 抗日英雄:二十九军奋起抵抗,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等壮烈牺牲。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内的政治动荡以及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重点介绍了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在抗日战争前夕的历史背景,以及国共两党在民族危亡时刻所做出的决策。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这一段历史,学生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内的政治动荡以及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掌握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内的政治动荡;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西安事变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事件的再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好教学用具。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的历史知识,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九一八事变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内的政治动荡以及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

引导学生关注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原因。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教案
二、自主学习2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自主学习2:(预习课文,完成基础知识填充。)
1.华北危机:
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1933年1月,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在长城一线、察哈尔等地与日军作战,收复等地。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的“”,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2.一二·九运动
(1)原因: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②经过:为逼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
③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中国共产党从全国人民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④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一、九一八事变
1、过程:1931年9月18日,沈阳,柳条湖事件。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没有多久日本快就占领了东北三省日本占领了东北三省后对东北三省人民实行了残暴的殖民统治但是东北人民是不愿做亡国奴的当时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了东北义勇军还启共产展了轰轰烈烈的游击战争
课题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主备人
审核
八年级教研组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时间
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讲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了解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和东北三省沧亡。
二、自主学习3
三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自主学习3:(预习课文,完成基础知识填充)
1、背景 :
①日军占领东北后,又侵略,民族危机严重。
②中共提出建立主张,要求国民政府、。
③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共主张,要求蒋介石,而蒋介石不接受二人建议,到西安督促张、杨二人进攻红军。

【历史】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新人教版

【历史】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新人教版

【关键字】历史第18课战略大决战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书的课题是战略大决战,向学生再现的是中国人民束缚战争时期战略决战阶段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情况和历史画面。

在束缚战争中,人民束缚军在党中央英明领导下,由弱转强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并把优势发展为胜势,最终夺取了束缚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而国民党军队却由强转弱,优势转为劣势,劣势导致不可逆转的败势,最终退出中国政治历史舞台。

从而感悟“得人心者得天下”、“人民最伟大”的道理。

二、课程标准1、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束缚;2、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束缚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及南京束缚等基本史实;通过对束缚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胜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分析得出束缚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通过课件,展示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使学生对相关战役的简要过程有直观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三大战役是我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全国的束缚。

三大战役的胜利表明,党中央的决策和战略指挥是无比英明正确的。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中国人民束缚军束缚南京。

难点:束缚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五、教学过程第一篇:未雨绸缪——劣势转优势(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全面内战什么时候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束缚区2、人民束缚军战略进攻开始于什么事件后?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大决战(二)教师引领自主探究第二篇:三胜敌军、灭其主力——三大战役展示:《三大战役形势图》(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三大战役的地理位置有个整体的认识)关门打狗——辽沈战役展示:阅读材料及课本93页《三大战役形势图〉思考,战略决战为什么首先在东北打响?材料一:东北野战军拥有12个纵队、17个独立师及步兵、骑兵、炮兵、坦克团约70万人的强大军事力量,加上地方武装,总兵力超过百万,军事装备也有了很大改善。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主要内容为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本课教材以时间为线索,通过讲述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中国抗日战争前夜的历史背景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历程。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文字描述,也有历史图片,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的细节可能了解不多。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结合历史资料,深入分析这些事件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此外,学生对于抗日战争前夜的历史背景可能有一定的陌生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的细节,掌握中国抗日战争前夜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抗日战争中英勇抗争的敬意,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的细节及历史背景。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抗日战争前夜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些事件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收集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的历史情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九一八事变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呈现(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中国军民的反抗:
①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抵抗日军的侵略。
②中共派组织东北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开始了。
教师提出问题:1、九一八事变是在哪一年爆发的?(生答:1931年)2、九一八事变的策划者是谁?
因为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出示小黑板,学生齐读):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没有多久,日本很快就占领了东北三省,日本占领了东北三省之后,对东北三省人民实行了残暴的殖民统治但是东北人民是不愿做亡国奴的,当时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了东北义勇军,还有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游击战争。
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自主学习1
一、九一八事变:(日本局部侵华开始)
★自主学习1:(预习课文,完成基础知识填充)
1、爆发:年月日,日本侵略军有预谋制造,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了。
2、蒋介石政策:。
3、结果: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沦于敌手。
4、影响:中国人民开始了。
张学良、杨虎城是蒋介石的部下,他们为什么敢以下犯上,实行兵谏,逼蒋介石抗日。那蒋介石抓了以后,该怎么处置他呢?教师总结:当时中共不仅不主张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这是为什么?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确实杀了不少共产党人,但中国共产党最后却做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决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对我们中国来说确实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课题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主备人
审核
八年级教研组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时间




1.讲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了解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和东北三省沧亡。
2.知道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史实,把握一二·九运动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3.掌握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4.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反映了中华民族具有反侵略的光荣传统,当代青少年应该以先辈们为榜样,肩负起为国家、为民族而学习的历史责任。
二、自主学习3
三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自主学习3:(预习课文,完成基础知识填充)
1、背景:
①日军占领东北后,又侵略,民族危机严重。
②中共提出建立主张,要求国民政府、。
③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共主张,要求蒋介石,而蒋介石不接受二人建议,到西安督促张、杨二人进攻红军。
2、目的:为了。
3、时间和人物:年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
②经过:为逼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
③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中国共产党从全国人民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④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一、九一八事变
1、过程:1931年9月18日,沈阳,柳条湖事件。


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


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的原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及意义
学习过程
教学
环节
互助学习
教师点拨
一、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前面我们讲到了红军长征,在红军长征的时候,日本人开始侵略中国了没有?
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这就得说到日本的所谓“大陆政策”
二、自主学习2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自主学习2:(预习课文,完成基础知识填充。)
1.华北危机:
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1933年1月,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在长城一线、察哈尔等地与日军作战,收复等地。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的“”,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2.一二·九运动
(1)原因: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2)时间:年12月9日。
(3)过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
(4)意义:一二·九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1933年1月,日军攻占山海关,向南推进。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在长城一线、察哈尔等地与日军作战,收复多伦等地。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的“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木棍镇压手无寸铁的青年学生。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探究释疑
探究释疑: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成为主要矛盾;张、杨受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抗日高潮的感召;蒋介石一意孤行,拒绝抗日。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挽救了中国的时局,也挽救了中国的命运。
四、互助提高

五总结归纳
1、“九一八”事变
①时间: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
②结果:蒋介石不抵抗政策,致使东三省沦亡。
2、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抗日义勇军(东北人民自发)和抗日游击队(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杨靖宇为代表)
3、西安事变(1936.12.12又叫“双十二事变”)
①背景:日军占领东北后,又侵略华北,民族危机严重;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共主张,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而蒋介石不接受二人建议,到西安督促张、杨二人进攻红军。
4、经过: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党中央派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5、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
6、意义:基本结束,初步形成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而蒋介石把几十万的兵力全部部署在围剿红军上,围剿共产党的内战上。所以在这个时候,张学良、杨虎城多次去劝说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但没有劝说成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学良,杨虎城最后发动了兵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西安事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