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省教学与教的心理学(问答题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问答题整理汇总

教育心理学问答题整理汇总

一、迁移的促进(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P293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影响迁移的因素很多,包括学生的个人因素(如智力、年龄、学生的认知结构、对学习的态度等)和一些客观因素(如学习材料的特性、教师的指导、学习情境的相似性等)。

并且,迁移贯穿了人一生中各种形式的学习,所以教师应把为迁移而教的思想渗透到每一项教育活动中去。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1、整合学科内容把各独立的教学内容整合起来,即要注意各门学科的横向联系。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把在某一门学科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其他学科中去,若有必要,教师可作示范。

即横向迁移。

2、加强知识联系重视简单的知识技能与复杂的知识技能、新旧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

把已学过的内容迁移到新的学习内容上去。

通过提问或简单的提示,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的复杂的内容。

即纵向迁移。

3、强调概括总结注意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一方面,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概括化的原理,提高其概括总结的能力,充分利用原理原则进行迁移;另一方面,在讲解原理原则时,要列举最大范围的例子,枚举各种变式,使学生正确把握其内涵和外延;同时结合具体情境进行讲解和学习,使学生达到对原理原则的去情境化,总之要将所学与所用的情境联系起来。

4、重视学习策略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帮他们掌握概括化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5、培养迁移意识通过反馈和归因控制等方式使学生形成关于学习和学校的积极态度。

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反馈,当学生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解决某一学科的问题时,应当给予鼓励。

6、此外,还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和改造学校的环境和气氛,增加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并且在每次学习前,也应注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避免不良情绪、反应定势等消极心态产生的消极迁移。

总之,教师必须结合具体学科领域的特点和具体教学对象的特点,灵活地创设和利用教育契机去促进积极迁移的发生。

二、需要层次理论 P21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有广泛的影响。

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新版】 精品推荐

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新版】   精品推荐

学与教的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个别答案可能不一致,同学们自己核对、相互检校一下)第一章一、填空1、最初运用角色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的心理学家是米德。

2、心理学认为,教师要扮演的角色包括:A、知识传授者,B、团体领导者,C、模范公民 ,D、纪律维护者 ,E、家长代理人等3、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教师期望效应。

由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于本纪60年代提出。

4、对教师职业有重要影响的人格品质包括:A、热情与同情心,B、激励与想像.等。

5、心理学家对教师心理品质与其职业成就的早期研究的三种范型是A、问卷调查,B、相关研究,C、实验研究。

6、新教师和专家教师的教学行为存在的差异可以从A、课前,B、课中 ,C、课后三个教学阶段进行分析。

7、心理学研究提出的缩小新手与专家教师之间差异的有效措施是:A、掌握教学常规与教学策略 ,B、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C、外部支持 .。

8、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 =成长。

9、师范生从新手到专家水平的教师需要经历如下发展水平 A、新手水平,B、高级新手水平,C、胜任水平,D、熟练水平,E、专家水平。

10、教学效能感的理论来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概念。

11 低成就感非人性化情绪衰竭情绪衰竭12 情境认知理论二、选择题1、.教师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B、心理过程与认知能力;C、认知能力与人格特征;D、认知能力与教学风格。

2、讨厌教师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反映学生希望教师充当角色。

A.、家长代理人;B、知识传授者;C、纪律维护者;D.模范公民。

3、A4、据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教师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与学生的学习结果无重大相关。

对这一发现最合理解释是:A.、测量方法不可靠;B、.教师的知识与智力不是搞好教学的重要条件;C、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其他特征对教学效果起更大的决定作用;D、研究取样少,不足以说明问题。

学与教的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与教的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与教的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学与教的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习者和教师心理过程、行为和心理特征的学科。

以下是一份关于学与教的心理学的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学习动机理论中,哪个理论强调个人对成功的期望和价值?A. 自我效能理论B. 成就动机理论C. 归因理论D. 认知失调理论答案:B2. 以下哪个不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A. 阿尔伯特·班杜拉B. 让·皮亚杰C. 约翰·杜威D. 爱德华·桑代克答案:C3. 根据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学习过程包括哪些阶段?A. 感知、理解、记忆、应用B. 感知、理解、记忆、迁移C. 记忆、理解、应用、分析D. 感知、理解、分析、综合答案:B4. 以下哪个是学习者中心的教学模式?A. 直接教学B. 探究学习C. 程序教学D. 讲授法答案:B5. 以下哪个是影响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A. 个人兴趣B. 学习态度C. 教师期望D. 学习目标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对教育的影响。

答案: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了社会互动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他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化过程,儿童通过与更有知识的他人的互动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这一理论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重视教师和同伴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强调教育环境和文化背景对学习的影响。

7. 描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并解释它如何应用于教育。

答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在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如提供一个安全、支持性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学生的高层次需求,如自我实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8. 解释什么是元认知,并举例说明它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元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识和控制。

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对自己认知能力的认识)和元认知监控(对自己认知过程的控制)。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

心理学简答题汇总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其中认识过程的主要内容有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2)个性心理具体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方面。

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

2、学习心理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什么意义?(1)在理论上:心理学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的论据。

心理学理论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唯心主义思想。

心理学研究有助于邻近学科的发展和学习。

(2)实践意义: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提高生产劳动效率有重要意义。

心理学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

心理学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医疗效果。

心理学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研究心理学必须遵循什么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

4、唯心主义心理观与唯物主义心理观的区别是什么?(1)唯心主义认为心理是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的,心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2)唯物主义认为心理的产生有赖于物质的存在,物质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第二性的,心理是物质的产物。

5、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怎样?(1)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2)两种信号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的,第二信号系统调节和控制着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产生人的心理。

6、简述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及其建立的条件?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是无条件刺激物和条件刺激物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暂时神经联系。

条件反射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即:条件刺激物与无条件刺激物有时间上要有一定的重合;条件反射需无条件刺激物给予强化才能巩固。

教与学心理知识点总结

教与学心理知识点总结

教与学心理知识点总结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的科学。

它不仅涉及到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和教学方法的研究,还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认知过程和情感因素。

在教与学心理学领域,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包括学习理论、学习动机、认知发展、教学方法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是研究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和行为变化的理论体系。

在学习理论中,主要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

1.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对外部刺激做出反应并形成条件反射。

在行为主义理论中,学习是被动的,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对象。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通过奖励和惩罚,可以加强或减弱学生的学习行为。

著名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有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2.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对信息的加工和掌握的过程。

在认知理论中,学生是积极参与学习的主体。

认知理论强调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和学习策略的重要性。

著名的认知学习理论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3. 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社会交往和文化环境的影响进行的过程。

在社会文化理论中,个体的学习和发展是在社会文化活动中完成的。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社会互动和社会情境的重要性。

著名的社会文化学习理论有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和列文斯基的个别化理论。

二、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

学生的学习动机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成就。

在学习动机研究中,主要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1. 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学习活动的动机来源于个体内心的需求和兴趣。

内在动机的学习者更具有长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内在动机的学习者更有可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 外在动机外在动机是指学习活动的动机来源于外部的奖励和惩罚。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知识点汇总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知识点汇总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问答题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问答题

教化学, 心理学知识问答题1, 一名合格的人民老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2)精深的专业知识。

(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4)必备的教化科学知识,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1)间接阅历及直接阅历相结合的规律。

(2)老师主导作用及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驾驭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及思想品德教化相统一的规律。

3, 遗忘的规律及特点有哪些(1)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舆简单遗忘。

(2)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 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

(3)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4)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渐渐完全遗忘;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 倒摄抑制引起遗忘。

(5)遗忘还受动机和心情的影响。

4, 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留意力(1)留意唤起学生的随意留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

(2)正确运用无意留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留意力;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

(3)引导学生几种留意交替运用。

5, 试论述教化教学中如何培育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 发展地, 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主动性。

(3)加强言语训练。

(4)发挥定势的主动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

(5)培育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6,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

(2)民主同等。

(3)教学相长。

-7,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详细方法各是什么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详细方法是:全面了解和探讨学生;组织和培育班集体;做好个别教化工作;及家庭社会教化亲密协作,统一各方面的教化力气;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安排和总结。

学与教的心理学考试题库

学与教的心理学考试题库

以下是一些关于学与教的心理学考试题目,供您参考:
1. 《绪论》人的心理现象极为复杂,它可以概括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心理现象(又被称为心理活动)不仅人有,动物也有,我们所学的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 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以及评价/反思过程。

3. 在解答问题时,有些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属沉思型认知方式。

4.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1岁儿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5. 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6. 儿童多动症是小学中最为常见的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

7. 维纳提出归因的三维六因素模型。

其中,三维度是指稳定性、内在性与可控性。

8. 贾德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这种迁移理论称为经验类化说。

9.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请注意,这些题目可能出现在真实的考试中,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

在备考时,请注意掌握相关知识点,多做模拟题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祝你考试顺利!。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超全面)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超全面)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超全面)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1,布鲁纳的教学观(3.1)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原则:⑴动机原则.即学生有内在的学习愿望.⑵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⑶程序原则.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陈述一个问题或知识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或迁移.⑷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2,结合教学实际阐述建构主义的知识观1,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2,知识并不能精确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知识便用,一用便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情境进行再创造. 3,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普遍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而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3,先行组织者技术及其应用1,先行组织者技术的目的.奥苏伯尔认为,如果接受学习是意义学习的话,也同样可以发展智力.而意义学习的产生依赖于学生对大脑中.原来有某种特定的知识的同化作用.如果学生大脑中没有这个知识,那么,就提前输入一个知识.这个为了促进意义学习而提前输入的知识,便是“先行组织者”;这种教学方法就称先行组织者技术或策略.2,先行组织者教学程序.在呈现正式教学内容之前,利用三,五分钟时间,提前输入一个引导性的知识点,以同化后来学习的新的知识.3,设计先行组织者知识的要求.作为先行组织者的知识,一是抽象性,概括性较强的上位性知识或与新学习知识具有某种相似性的知识.4,学习动机的种类(4.1)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5,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1,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 2,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依次从低向高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3,当较低层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较高一层次的需要不会成为主导的需要.在所有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6,成败归因理论1,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2,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3,归因分析的策略十分重要.如果学生把失败归因为无能这一不可控的稳定因素,今后就会不再努力;如果归因为努力不够这一可控的和不稳定的因素,下一次就可能加强努力.7,学习迁移的种类(5.1)1,正迁移与负迁移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 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8,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1,学习材料内容的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9,促进迁移的教学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10,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6.1)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11,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12,如何科学地组织复习?1及时复习.即根据遗忘曲线的原理,在所学习的知识大面积遗忘之前进行复习.2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如把一个材料分成若干小块材料.3反复阅读与尝试背颂相结合,如适当考一考自己.4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如读,听,说,写等综合进行.13,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7.1)1,操作的定向2,操作的模仿3,操作的整合4,操作的熟练14,操作技能培训的要求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4,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15,学习策略的特征(8.1)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要的;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16,常用的复述策略包括哪些方法?1,自觉利用有意识记2,自觉排除互相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观参与识记过程5,复习形式多样化6,重点内容下面画线,注释等.17,学习过程中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1,使用记忆术,如谐音记忆法,位置记忆法等.2,做笔记3,提问4,生成性学习,如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等.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18,元认知策略的一般内容1,计划学习的策略.制定学习目标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案等.2,自我监督的策略.对认知过程进行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等.3,自我调控的策略.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19,资源管理策略的一般内容1,学习时间管理2,学习环境的设置3,学习努力和心境的管理4,学习工具的利用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20,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教学模式3,完形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2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9.1)1,问题的特征,如问题的类型,呈现方式等.2,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3,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的影响.22,高创造者一般具有的个性特征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23,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1,认知失调.当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社会的观点或风气不一致时,内心就会产生不愉快或紧张,就会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达到新的平衡.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2,态度定势.个人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3,道德认识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实施道德教育时,不应只注意道德教育的形式,进行道德说教,而是应结合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体验的实际情况,晓之以理.24,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10.1)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量,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4,价值辨析.鼓励学生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25,态度的结构1,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对于某一对象而言,不同的个体的态度中所含的认知成分是没的,某些人的态度主要基于理智方面怕慎重考虑,而某些人的态度可能主要由于情感冲动;有些态度可能基于正确的观念和信念,而有些态度则可能基于错误的观念和信念.2,态度的情感成份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但不同的态度的情感成分不尽相同,有的态度理智成分比较多,有的态度却是非理智的,情绪化的.3,态度的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26,心理健康的标准(11.1)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有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的结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27,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样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28,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心理辅导.29,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⑴强化法.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⑵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用来做代币.当学生做出教师所期待的良好行为以后,就发给相当数量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换取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⑶行为塑造法.行为塑造法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当学生很少出现教师所期待的行为时,就依次强化那些渐趋目标的行为,直到合意的行为的出现.⑷示范法.观察教师呈现的范例(榜样).⑸惩罚法.用处罚消除不良行为.⑹自我控制法.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30,指导教学包括六个主要活动(12.1)1,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2,呈现新材料.3,提供有指导的练习.4,提供反馈和纠正.5,提供独立的练习.6,每周或每月的复习.这些活动并不是遵循某种顺序的一系列步骤,而是有效的教学因素.31,发现教学经历的四个教学阶段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2,促使学生利用教室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4,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基础上引出结论.32,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的四项原则1,教师要把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2,要配合学生的经验组织教材.3,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4,确保材料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材料太容易,学生缺乏成就感;材料太难,学生容易产生失败感.33,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次完成的九大教学事项1,引起学生注意.2,提示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34,教师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1,激发求知欲,即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们为了知道问题的答案,就会集中注意教师的讲解以及其它教学活动.2,变化教学情境,即通过教学媒体,提高教学的直观形象性,促进学生的感知和思维活动.3,配合学生经验,即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然后转到所教的主题上.35,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的五个特征1,分工合作.指以责任分担的方式达成合作追求的共同目的.2,密切配合.将工作中应在不同时间完成的各种项目分配给各个人.3,各自尽力.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是取代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而进行的竞争.成员必须各尽其力,大家都是成功者,没有失败者.4,社会互动.合作学习成效取决于团体成员之间互动作用.5,团体历程.该历程中的活动包括如何分工,如何监督,如何处理困难,如何维持团体中成员间的关系等.36,制约学生群体促进或阻碍个体的因素(13.1)学生群体对个体活动是产生促进作用还是产生阻碍作用,取决于四个因素:1,活动的难易;2,竞赛动机的激发;3,被他人评价的意识;4,注意的干扰.37,群体凝聚力的培养首先,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其次要帮助课堂的所有的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形成认同感.再次,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感自豪,形成归属感.最后,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38,课堂纪律的类型1,教师促成的纪律.需要教师给较多的监督与指导.例如小学生入学时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同辈人的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3,任务促成的纪律.某一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而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4,自我促成的纪律.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人内化以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自律便出现了.39,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气氛的影响1,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投身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2,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只有当教师焦虑适中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谋求最佳课堂气氛的出现.40,课堂气氛的三种类型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1,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2,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特征.3,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41,教学测量的分类(14.1)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2,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3,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4,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42,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3,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43,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1,客观性.在大多数情况下,标准化测验是一种比教师编制的测验更加客观的测量工具.2,计划性.专家在编制标准化测验时,已经考虑到所需要的时间和经费,因此标准化测验更有计划性.3,可比性.标准化测验由于具有统一的标准,使得不同考试的分数具有可比性.44,非测验的评价技术1,案卷分析.例如根据学生家庭作业,课堂练习,论文,日记,手工制作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活动等进行判断和决策.2,观察.通过教学过程中的非正式的观察也能够得到大量的关于学生的学业成就的信息.其中包括:⑴行为检查单填写⑵轶事记录.⑶等级评价量表.3,情感评价.针对学生的情绪,学习动机,个人观点等进行评价.45,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1,信度.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其中包括时间上的一致和评分上的一致性.2,效度.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测验测量什么?测验对测量目标的测量精确性和真实性有多大?效度的重要性大于信度,因为一个低效的测验,即使有很好的信度,也不能获得有用的资料.3,区分度.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的反应与某种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例如通过该测验是否能够把学习好,中,差学生的不同学习或能力水平区分开来46,简述罗森塔尔效应(15.1)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们对小学生做了一次所谓有学习潜力测验.然后,随机地在各个班级抽取少数学生,故意告诉教师说,他们是班级里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并要求教师注意长期观察,但不要告诉学生本人.8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的确比其他学生进步快.十分明显,由于实验者提供了假信息所引起的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产生了预言效应.也就是说,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育学简答题集锦一、教育学的价值是什么?1、启发教育裎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2、荼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养坚定的教育信念;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附答案)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附答案)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附答案)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具体的:(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学生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2.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连续性与阶段性:人的心理发展总是从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这就是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心理就会取代旧的特征而处于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但后一阶段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连续发展的。

(2)定向性与顺序性:人的心理发展会有个别差异,但总是按照一定的方向和顺序发展,表现为发展的不可逆性和不可逾越。

(3)不平衡性:人的心理发展的同一方面和不同方面发展的起止时间、成熟程度等都有不同的进程和速率,表现为发展的不平衡性的特征。

(4)差异性:不同个体的发展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等方面均不相同,表现为差异性的特征。

3.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

(1)教育必须以一定的心理发展特点为依据:注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心理准备状态,遵循学习的量力性原则;抓关键期,及时而教,适时而教。

(2)教育对心理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学生心理的发展依赖于教育提出的要求和方向;教育可以延缓和加速学生心理发展的进程;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发展;教育能够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4.简述学生学习的内涵。

(1)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过程,是掌握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是在社会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实现的过程。

5.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人类学习与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既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又有其特点。

(1)学习形式:接受学习是学习的主要形式,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2)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主动构建过程,具有自主性、策略性和风格性,是师生互动的过程;(3)学习内容: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具有间接性;(4)学习目标:具有全面性、多重目的性;(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教育心里学简答题

教育心里学简答题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问答题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考试大纲》P1)答: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P1)答: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3、简述学与教的三种过程模式。

(P5)(1)学习过程。

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2)教学过程。

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3)评价/反思过程。

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P7)答: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5、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P9)答: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点(考点)

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点(考点)

1、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2、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理论,是研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本质、特点和规律。

3、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

结合学习任务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

4、学校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是使教育工作顺利进行,学生有规律地进行学习和身体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5、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6、夸美纽斯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所以说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7、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是:形式型策略。

8、属于我国中小学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政治课,少先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不属于中小学教育的是:体育竞赛。

9、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班级。

10、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

11、最重要、最稳定的学习需要是:认知需要。

12、美国当代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和奥苏贝尔。

13、有意义的学习是:以主动方式实现的。

14、小学生记忆的特点是:小学高年级学生有意识占优势。

15、教师课堂语言礼仪的基本不包括:大声。

包括谦虚文雅和气。

16、下列哪些策略师教师进行人格修养的最好策略:取法乎上。

17、教师成熟最主要的标示是否关注:学生。

教师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

18、讲课时,教师的语调要:抑扬顿挫。

19、在我国,教育法律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关于教育的规范性文件。

20、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高于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21、根据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判的年龄是: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22、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净胜财富,形成受教育的个性。

这说明: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23、“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一思想反映了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其提出者是:第斯多惠。

教育心理学问答题课件

教育心理学问答题课件
时间管理策略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避免拖延和 浪费时间。
环境管理策略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如安静、 明亮等,以提高学习效率。
努力管理策略
通过激发学习动机、制定奖励机制 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和 努力程度。
05 知识的学习
知识的分类与表征
要点一
知识的分类
根据知识的性质和来源,可以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 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的事实、概念、原理等 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某事的知识。
组织策略
将信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 系进行分类和整理,形成 知识结构。
元认知策略
计划策略
在学习活动之前,制定学 习计划和目标,预测学习 中的难点和重点。
监控策略
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 学习状况进行监控和评估, 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进度。
调节策略
根据学习效果反馈,对学 习方法和进度进行调整和 修正。
资源管理策略
理和教学心理。
成熟期
以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出 版为标志,主要研究学科教学
和课程设计。
完善期
以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和布鲁 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为标志,主 要研究认知过程和教学策略。
02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总结词
环境决定论
详细描述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环境刺激引发的一系列反应,通过奖励和惩罚等 手段强化学习行为,强调刺激-反应的联结。
详细描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程序教学,将学习内容分解为小步骤,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步教授,以便学习者逐步掌握知 识和技能。
认知学习理论
01
总结词:认知过程
02
详细描述:认知学习理论关注学 习者的内部认知过程,认为学习 是学习者对知识进行信息加工和 处理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问答题

教育心理学问答题
知策略等。
05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问题解决的过程与策略
分析问题
识别问题的性质、明确问题的目 标,并理解问题所给的信息。
制定计划
根据问题的性质和目标,制定解 决问题的计划或策略。
问题解决的过程与策略
执行计划
按照计划采取行动,尝试解决问题。
评估结果
对解决问题的结果进行评估,判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问题解决的过程与策略
问题解决的障碍与促进因素
情绪干扰
情绪波动影响理性思考和判断。
时间压力
时间紧迫可能导致草率决策和错误解决方案。
问题解决的障碍与促进因素
知识储备
思维方式灵活
情绪稳定
具备相关领域的知识和 经验,有助于理解和解
决问题。
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 题,寻找多种解决方案。
保持冷静和积极心态, 有利于理性分析和解决
创造力的培养与激发
营造宽松开放的环境
允许孩子自由表达、探索和尝试,减 少对失败的恐惧和压力。
鼓励冒险和创新
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迎接挑战,培 养他们的冒险精神和创新意识。
06 情绪与学习
情绪对学习的影响
积极情绪
积极情绪能够提高学习动 机和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消极情绪
消极情绪可能导致学习专 注力下降,影响学习效果。
程序性知识的知识,其获得需要经过技能的形 成过程。技能的形成分为认知阶
段、联系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练习与反馈
程序性知识的获得需要大量的练 习,并通过反馈来调整和完善技 能。反馈包括内部反馈和外部反
馈两种形式。
策略性学习
策略性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使 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来促进程序性 知识的获得。常用的学习策略包 括组织策略、精加工策略和元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教育学院学前教育11级函授本科(苏州幼师)《学与教的心理学》课程试卷1、举例说明教师期望效应的产生过程。

教师期望效应的产生过程如图所示(P9)首先:教师通过直接观察、查询档案材料和听取其它师生的反映等途径而获得有关学生各方面信息,结合自己过去的经验而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作出预料或预想,形成一定的期望。

再次,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期望,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

然后,教师传来的不同期望信息被学生获得后,并进行归因,产生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从而对教师作出不同的行为反应,进一步强化教师原先的希望。

最后,常此以往,循环往复,学生们真的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变化。

被教师寄予高期望的学生越来越好,被教师寄予低期望的学生悦来越差。

如:美国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对小学生做了一次所谓的学生潜力测验(实际上只是普通的智力测验),然后随即地在各个班级抽取少数学生,故意教师说,他们是班级里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并要求教师注意长期观察,但熬告诉学生本人。

8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成绩和智力真的比其他学生进步快。

十分明显,由实验者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产生了自我应验的语言效应。

也就是说,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的应验似乎自动地应验了。

这种教师期望效应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也可以取幼儿园,身边熟悉的例子)2、针对幼师教育模式,说明幼师范生在校期间可以获得哪些教学专长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知识:(1)基础知识,即物理学、数学、化学、英语等教材内的知识等(2)专业知识,如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等(3)教学法——内容知识,如美术教学法、社会教学法、语言教学法知识等(4)教学法知识——一般的,不针对特点科目的课堂组织、课堂管理知识(5)学生及其特点知识——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等(6)教育情景的知识——幼师中班级、小组的活动状况等(7)有关教育宗旨、目的、价值和历史背景的知识——幼师的培养目标,幼师的工作职责、幼师的价值、对社会的贡献等知识技能:(1)专业技能::弹琴、画画、唱歌、跳舞、普通话、讲故事等(2)一般的儿童管理及课堂管理能力(3)与领导、同事、家长进行沟通的能力3、请分析家庭教养的三种不同模式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

(1)权威型·父母的特点:关心孩子,倾听孩子,对孩子的需要能作出敏感的反应,给孩子贴心的帮助,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对孩子提出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是一个人适应社会所必需的,而不是从父母自身的喜好或者情绪出发的,因此也是理性的、一贯的。

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要对他提出这些要求,同时鼓励孩子与自己交流。

·孩子的发展:孩子易于形成友善、真诚、合作、自立的品质,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社会适应良好,能愉快而自信地学习。

(2)专制型·父母的特点:对孩子控制得很严,并且要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的各种要求,一旦孩子违反,会严厉地惩罚孩子。

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更多从自己的喜好出发,很少跟孩子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使孩子几乎无法独立选择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不关心孩子,孩子感受不到他们的温暖和支持。

·孩子的发展:在这类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容易形成行为上的两面性,而且焦虑、退缩、不满、对人缺乏信任,同时也缺乏自信,心情不开朗,容易产生报复心理和攻击行为。

(3) 纵容型·父母的特点:无条件地爱和接受孩子,但对孩子没有要求,不加控制,或者即便提了要求,也不坚持让孩子做到,大有尽量让孩子自我管理的味道。

·孩子的发展:由于缺乏指引,孩子常常不知道一件事情自己该不该做、做得对不对。

这些孩子看上去是家里的“小皇帝”,但是内心常常焦虑不安,而且心理发展不成熟,自控能力很差,缺乏进取心和探索精神。

4、试述加德纳智力理论的教育意义。

多元智力理论自80 年代中期提出后很快就在美国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甚至轰动, 并迅速成为当今美国和西方国家教育改革包括幼儿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

运用多元智力理论分析我国的幼儿教育改革问题,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的幼儿教育改革有积极的意义:( 一)应该树立新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评价观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我们应该树立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 每个幼儿的智力都是8 种相对独立智力错综复杂地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如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力领域, 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

因此, 我们的幼儿园里再也不应该有笨孩子的存在, 只有各有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的幼苗的聚集。

我们的幼儿教育中不存在一个幼儿有多聪明的问题, 而只存在一个幼儿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

我们的幼儿教师应该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幼儿的优点和弱点, 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使评价确实成为为促进幼儿发展服务的有效手段。

(二)应该向幼儿展示多方面的智力领域在幼儿教育活动中, 我们可以在多元智力理论的指导下重新思考和设计我的教育活动。

譬如, 我们可以设计并组织按照不同智力领域划分的活动区教育活动, 每一活动区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分为几个层次, 从而使得我们的幼儿教师可以在幼儿园教育中向幼儿展示多方面的智力领域, 并帮助幼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区域以及适合于自己发展水平的具体活动( 三)应该注意发展幼儿的优势智力领域在多元智力理论看来, 每一位幼儿都有相对而言的优势智力领域, 如有的幼儿更容易通过音乐来理解问题, 有的幼儿更容易通过数学来理解问题。

同时, 在多元智力理论看来, 幼儿各种智力的发展包括优势智力领域的充分发展有赖于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幼儿只有在成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教育活动中, 在对丰富的教育材料的接触和运用中, 其智力潜能特别是优势智力潜能才能得到最大化、最优化的发展。

所以, 多元智力理论主张我们应该注意发现幼儿的优势智力领域并加以挖掘和发展。

5、根据广义知识学习阶段理论,请你说明为什么幼师生需要大量的实习时间。

广义的学习经过三个阶段,分别为新知识的习得阶段、新知识的巩固和转化阶段、以及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阶段。

在学校里,我们知识习得知识,但是要牢固地掌握知识,发挥知识的用途,还需要进行通过练习进行巩固,通过在不同情境中进行迁移与应用。

如:(请列举在幼师中学的理论知识到幼儿园实习中如何迁移与应用的)6、依据本教材提出的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请你给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提出人格教育的建议。

幼儿园及学前儿童面临着自主性与内疚感危机,教师应给予儿童充分的自我探索和尝试的机会,以发展其自主的人格;对学龄初期的儿童,则应鼓励其想像与创造,对儿童的建议表示赞赏,并耐心回答其问题,以发展其主动的人格。

教师应给进入学校的儿童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儿童理解失败也是学校学习过程中必然存在的现象;教育学生若何理解与帮助他人。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勤奋感,教师应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其帮助下确立实际的目标并为之努力,要给学生显示独立性和责任感的机会,同时对哪些丧失信心的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

初中与高中阶段正式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教师要了解学生需要大量的机会来体验各种职业的选择和社会角色,同时提供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

在这当中,教师要始终给学生有关其自身状况的真实的反馈信息,以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确定合理的、适当的自我同一性。

7、在体操练习房,我们经常看到一面墙上装有大镜子。

根据本章有关动作技能学习的原理,回答下列看法:(1)安装镜子的作用或目的是什么?(2)请对在体操房安装镜子的必要性发表你的看法。

安装镜子是因为镜子能反馈信息,在练习体操的时候自己观察自己动作是否标准。

在体操房安装镜子是一种增补的反馈。

增补的反馈是由教师、教练或某种自动化的装置记录提供给练习者的反馈信息,通常是在练习者得不到固有反馈信息时给予的,是对固有反馈的增加和补充。

在体操房安装镜子是表现的知识。

通过镜子,练习者可以更好地注意自己动作的某些方面,更好地促进动作技能的学习。

8、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课堂教学应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内部动机。

也就是说,教师要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内容的呈现方式就必须具有吸引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

1、激发兴趣:教师应该让学生坚信所学内容的重要性和趣味性,要向学生证明所学内容的用处。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下面的教学导入方式来增强学生学习高中物理中自由落体运动的内部动机。

2、保持好奇心: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用许多方式不断激发、保持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物理课的教师经常运用仪器演示使学生感到惊奇或困惑,以此吸引学生进一步探索其中的奥秘。

一枚漂浮的硬币使学生对液体的张力感到好奇,而点燃一张用酒精浸泡的钞票而又不损坏钞票,也肯定会激起学生学习燃烧这部分内容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格思里发现,通过科学实验活动,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这有助于学生对书本上相关主题的学习,使之具有更强的学习动机。

(可以列举幼儿园的例子)9、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教师要时刻努力去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同时,也不能忽视学习的外部动机。

并非每门课程都能引发所有学生的内部动机。

教师必须采取措施来激发学生付出艰苦的努力,去学习复杂的内容。

1、表达明确的期望:学生需要清楚地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被评价以及成功之后会有什么收获。

学生在某个任务上的失败通常是由于不知道到底要做什么。

将期望明确的传达给学生是很重要的。

2、经常提供明确的、及时的反馈:反馈是指关于某人努力结果的信息。

在这里反馈既指学生接受的有关自己各种表现的信息,又指教师获得的有关自己教学效果的信息。

反馈可以作为一种诱因。

对反馈的研究发现,在某些情况下,提供有关努力结果的信息可以作为一种很有效的奖励加以使用。

但是,要使反馈成为一个有效的激励因素,它必须是明确、具体且及时的。

这一点对所有的学生都很重要。

例如,若要表扬学生某项任务完成的好,那就应该具体指明好在何处。

(可以列举幼儿园的例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