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师生同乐——《春笋》教学有感
小学语文《春笋》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春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3.了解春笋具有战胜重重困难、不断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教学重点、难点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春笋节节向上、茁壮成长的情景,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读”、“悟”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和蓬勃向上的气势。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听!这是什么声音?看!什么长出来了?(媒体演示春雷、春雨声中春笋纷纷破土而出的画面)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指导读准平、翘舌音)3.知道春笋长什么样吗?4.想知道它们怎么钻出来,怎么长大的吗?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初读课文。
(1).同桌识读生字表内的生字和绿线内的生字。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自读情况。
(1)生字词正音。
(2)自主识字,看谁记得又多又快。
(3)巩固字型:对照生字表抄写生字,难写得多写几遍。
(4)指名说已经理解的词语。
3 作业巩固1)、选字填空:在再(1)小名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一笔一画照着写。
(2)小雪花飘呀飘呀,飘落()枝头。
2)、多音字组词。
长zhǎng()cháng()3)、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再读课文,逐句读通。
(1).再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标好自然段。
(2).把你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根据实际情况,师生共同评议,随机纠错)(3).请读得好的学生介绍方法。
(4).学生三读课文,要求读得连贯、流利、不漏字、不添字。
(5).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入境入情1.细读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学生观察,教师述说:“轰隆隆“的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瞧!笋娃娃醒来了!覆盖在身上的泥土多厚啊,可春笋把它们冲破了!压在身上的石块多重啊,可春笋把它们掀翻了!春笋一个一个,你追我赶,终于冒出了地面,这是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媒体演示春笋从地里钻出来的情景)(3).小组合作,再读课文。
《春笋》教学反思(精选7篇)
《春笋》教学反思(精选7篇)《春笋》篇1《春笋》这篇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以诗一般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春笋在美好的春天到来之际破土而出、旺盛生长的情景,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做了如下尝试。
一、利用,激发异想揭示课题后,放课件,学生看见了春笋那尖尖的脑袋,胖胖的身体……学生在看见一层一层地剥去春笋的“外衣”,那“嫩生生”的笋肉。
孩子们直观地感知春笋的鲜嫩、细腻,当然会发觉春笋很像里三层外三层包裹着的新生的娃娃。
二影象结合、激发情趣屏幕展示春笋被春雷“唤醒”,“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地从地里冒出来”,继而在阳光的照射下,在春风的吹拂下,在春雨的淋浴下,节节向上,直至长成根根翠竹的动态画面,并播放伴有雷声、雨声、活泼明快的乐声的课文朗读,将学生引入一个赏心悦目、如诗如画的教学情境。
教师此时启发学生设想:“当春笋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从地里探出它尖尖的脑袋时,它会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可能还会说些什么?”让陶醉在大好春光中的孩子们“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
当他们的想象插上自由的翅膀,不可避免会有奇思异想,又何愁碰撞不出创新的火花?上述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直观教学,使有限的教材内容再生无限,为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供广阔的空间,以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春笋》教学反思篇2课堂教学真正要落到实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处理好生成和预设的关系。
新课程非常关注和提倡动态生成,这是很有意义的。
但“动态生成”并不否定“预设”的重要性,它们之间也并不是互相排斥。
相反,“生成”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说,却依赖于“预设”的质量。
教师在备课时,尽管不可能谋略到课堂上的“一丝一毫”,但可以想得细一点、全一点、精一点。
而且,预设得是不是巧妙,有没有创意,直接影响到课堂上的生成是不是“顺利”。
设计本课教学环节时,对于语言训练的重点环节是想像说话,一开始我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这样一个填空来完成的:春笋终于破土而出,它看到;听到;闻到;想到。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春笋》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春笋》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课文《春笋》。
该课文是一篇小学生易于理解的生活化故事,主要讲述了春笋从生长到成熟的过程,并通过描写春笋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春笋的成长环境与生长过程,加强学生对自然的感悟,同时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掌握以下内容:1.理解森林中春笋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2.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重要性;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要求:1.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听故事、观察图片等方式感知和学习春笋的生长规律和特点。
2.学生在课后通过参观实际的春笋生长环境,加深对春笋的认识。
3.学生在课后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对春笋及其生长环境的思考和认识。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出示若干春笋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进行猜想和思考:春笋长什么样子?春笋存在那些地方?等等。
第二步,教学接着,教师完成讲故事板块。
首先是富有生动性的故事语言,讲述了春笋从生长到成熟的过程。
教师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春笋的生长规律和特点。
其次,教师通过故事情境,让学生学习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三步,练习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模仿拍照等方式,加深对春笋的认知。
同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学习材料,方便学生在课后了解更多关于春笋的知识。
第四步,总结在总结部分,教师再次强调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保护大自然。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春笋从生长到成熟的过程,并加强了他们对自然的感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
不过,教材上的内容有时候比较抽象,不够生动,适合的讲解方法十分必要。
同时,教师可以考虑多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增加互动性。
此外,在练习部分中,教师可以加强实践教育,组织学生参观春笋生长环境、手工制作春笋模型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春笋和大自然的理解与热爱。
教学反思:《春笋》
教学反思:《春笋》(总2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教学反思:《春笋》教学反思:《春笋》篇一:《春笋》教学反思《春笋》一文写的是春笋在美好的春天来临之际,破土而出,旺盛生长的情景,赞美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
全文共两个自然段,第一段写春笋被春雷唤醒后,纷纷出土的景象。
第二段写春笋出土后,顽强向上生长的情景。
这篇课文,虽然简短,但是让学生完全进入角色,充分理解春笋克服一切艰难险阻,顽强的生命力,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特别是我们生活在北方,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本地的孩子看不到竹笋的整个生长过程,大家对春笋这个物体没有什么了解,部分同学只是品尝过而已,课文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
针对这一情况,我先买来春笋实物,准备在课上让学生仔细观察,以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课堂上让我感到很成功的教学有两处,值得回味。
“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
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这是课文《春笋》的第一自然段。
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文中表示动作的词语让学生表演,从而形象地体会到春笋破土而出的景象。
我让孩子们把自己当作春笋来演一演。
孩子们通过动作的演示,真切感受到了春笋破土而出的情景。
一个个春笋都从地里钻出来了。
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春笋那顽强地生长意志,再来读这段话,效果水到渠成。
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我运用实物教具——春笋深入浅出地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即理解了“浅褐色”“裹着”“嫩生生”三个比较抽象的词语,在实实在在的教学情境中,唤起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视觉、触觉和朗读的结合,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不足之处:尽管课前自己准备得很充分,但自己在教学中还是表现得不够沉稳,在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中,忘记了熟读才能成诵的智理名言。
没有引导孩子们以多种方式的朗读来进行熟读成诵的铺垫就急着让孩子们进行背诵,所以效果并不好。
一年级下语文教案反思1.春笋_苏教版
一年级下语文教案反思1.春笋_苏教版教材分析:《春笋》是第二单元的开篇之作,它描写春天到来之际,春笋破土而出,向上生长的情形,热情颂扬春笋不怕困难,坚强向上的生命力,和后面四篇课文共同描画出一幅春景图,是专门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美文。
俄罗斯闻名作家托尔斯泰曾经指出: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一切社会生活差不多上运动着的。
的确,精心提炼的动词往往能更加准确生动地传情达意。
《春笋》一文中就提炼了一系列动词,精当地表现了春笋破土而出、奋发向上的旺盛生命力,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以“唤醒”巧作蓄势,领起下文描写竹本耐寒,即使严冬来临之后,竹根深植地下,孕育笋芽,依旧充满活力,因此古人有“冻雷惊笋欲抽芽”的诗句。
一旦春临大地,春雪震响,便会唤醒春笋,课文中的“唤醒”二字巧妙地为下文蓄势——本来充满活力的竹笋被春雷唤醒之后,会如何样呢?它不再沉睡地下,它要破土而出,它要领会无边的美好春光……这是“唤醒”二字所带来的必定趋势,它也启发我们的丰富联想,通过一冬养精蓄锐的竹笋,在春回大地、春雷震醒之后必有一番大的作为,文章势必顺流直下,展开描写了。
以“冲破”、“掀翻”、“冒”展现气概与动态,被春雷“唤醒”了的春笋,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冒出地面——“冲破”二字显现了春笋具有一往无前。
不可阻遏的气概,厚厚的泥土绝难限制它前进的步伐,破土而出是它奋进的目标啊!“掀翻”二字显示了春笋多么庞大的威力,繁重的石块,在充满坚强生命力的春笋面前,逃不脱被完全掀翻的命运,春笋要战胜一切艰巨险阻,去迎接那辉煌的春天!“冒”字更加形象逼真地展开了春笋往外透、向上升,毫不拖延,十分迅捷,如此一种如在目前的动态,使我们产生了身临其境之感。
专门是“一个一个”的反复运用,不只说明了春笋遍地,而且是造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烈火氛围,满纸生意盎然啊!值得一提的是“冲破”——“掀翻”——“冒”这些动词并非孤立使用的,它们先后有序,连贯而来,内在联系专门紧密,艺术地画出了春笋破土的足迹。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春笋》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春笋》教案及反思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春笋》教案及反思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春笋能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重、难点:1、能通过朗读来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
2、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3个生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现在已经是春天了,万物复苏,大地更新。
小春笋也悄悄地生长出来,我们就来看看它们是怎么生长的,好吗,]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看图认识“春笋”。
1、出现卡通式的春笋娃娃。
这就是春笋,看看它们是什么样的,2、知道春笋的一些小知识吗,教师作适当些补充。
3、这是春笋的爸爸妈妈,春笋是它们的娃娃。
春笋慢慢地就会一节一节地往上长,长成竹子。
4、喜欢春笋娃娃吗,打开书,去读一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标上小节号。
根据课后生字表画出生字词。
2、学生按要求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安卡片。
指名认读后提醒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笋”:是读平舌音。
“再”:也是平舌音。
注意“在”——“再”是同音字。
“迎”:是后鼻音。
“声”、“冲”:也是翘舌音。
“块”、“外”:注意声母之间的区别。
“长”:是个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是“zhǎng”、既是翘舌音,也是后鼻音。
你能用“长”的两个读音分别来组词吗,出示词语。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1、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评议、正音。
3、指导读长句子。
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语文一年级下册《春笋》教学反思
语文一年级下册《春笋》教学反思引言在语文教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级的教材和课文是非常重要的。
一年级下册的课本中,《春笋》作为一篇经典的散文,充满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本文将对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中《春笋》这篇文章的教学进行反思。
背景描述《春笋》是一年级下册的一篇散文。
文章以描写春笋的生长为主线,内容生动有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到春天生长的季节、普通凡俗的春笋穿越泥沙,“不怕花园的大门关紧了,不怕绣户的言语封锁了,也要直直地突出来”。
文章通过描绘春笋的生长过程,纤细、笔直、坚韧的品质,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
教学目标通过教授《春笋》,我们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春笋的形态和生长特点。
2. 学生能够通过春笋的生长过程,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生命的坚韧。
3. 学生能够培养对大自然的喜爱和敬畏之情。
4. 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在开始教学之前,教师应做好以下准备: 1. 阅读和熟悉《春笋》这篇散文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2. 准备教学用具和辅助材料,如幻灯片、PPT等。
3. 安排好课堂活动的流程和步骤。
导入活动1.创设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和观察春天的景象,比如草长莺飞、树木抽绿、春花盛开等。
2.引发思考:教师提出问题,“春天里有哪些植物是新长出来的?”“你们见过春笋吗?它是什么样的?”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激发学生对春天植物生长的思考。
正式教学活动第一步:整体感知教师将散文《春笋》呈现给学生,并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春笋的外观和生长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互动提问等方式,引发学生对春笋的好奇心。
第二步:细节理解在学生整体感知后,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散文《春笋》。
通过学生轮流读课文,教师进行逐字逐句解释,确保学生能够理解词汇和句子的意思。
然后,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细节内容,如春笋的形态特点、春笋生长的原因等。
第三步:情感体验教师通过图片、音乐和声音等多种形式,给学生呈现春笋生长的过程,让学生亲身感受春笋的姿态和成长力量。
《春笋》教后感
《春笋》教后感
《春笋》教后感
这篇课文描写了春笋破土而出、旺盛生长的情景,展示了春笋的外在形态、生长环境和生长特点,赞美了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
课文比较简短,我让学生边表演边朗读,而且让他们自己想应该做怎样的动作。
“一声春雷”就发出雷公公轰隆隆的声音;“唤醒了春笋”,小春笋们就做出由睡到醒的动作;“冲破泥土”就做出两只手向上冲的动作;“掀翻石块”两手就向上掀翻,“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学生就从地桌面下冒出来;“迎着寒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学生也配合表演;最后两句“一节,一节,又一节”就用手做出一节一节的动作;“向上,向上,再向上”演示向上生长的动作,这样,一篇课文从头读到尾都有动作搭配,我先范读,学生表演;再男女生分开朗读、表演,小朋友别提有多开心了,课堂上就能背诵了,学生在自编自演的情境下学习,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指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
我在教学生字时也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精神,如出示生字“破、迎、再”,让学生对照田字格仔细观察这三个字,说说写它们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一学生回答:“ 破”字,右边的“皮”,写好横钩之后写撇,第三笔是竖。
”
另一学生回答:“迎”字,先写里面的部分,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竖提,然后是横折钩、竖。
又一学生回答:“再”字要注意笔顺,第四笔是竖,第五笔是横。
一学生补充:“破”字,写左边的“石”时要窄一点。
在我的引导下,小朋友们讨论地可激烈了,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体会独立思考的成果。
《春笋》教学反思多篇
《春笋》教学反思多篇《春笋》在教学春笋一课时,我主要采取以下步骤:一、以画激趣——促读图画具有直观的,形象的特点。
在教学时,我用图画再现课文情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既符合学生认知观点、也易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开启了成功之门。
二、以演抚情——带读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来演绎文中情节,可以使他们对之产生亲切感,就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的体验。
课文所描述的春笋形象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会使他们特别兴奋,情绪热烈,印象深刻。
“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
”扮演春笋的小朋友们伸伸懒腰,悠悠醒来,一个一个猛然起立,“冲破泥土,掀翻石块”。
一站一掀之间,真切地感受到了春笋那顽强地生长意志。
“冲破”、“掀翻”需要何等的力量啊!此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激qing被带出,再来读这段话,效果很理想。
三、以想拓意——助读想象是思维的翅膀,通过想象可扩展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涵,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拓展思维,能丰富语言文字的情感内涵,弥补文字描述的局限与干涩,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春笋》教学反思没教这篇课文之前,大部分孩子已经将课文背很熟,别看大部分孩子能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可是,真正读懂的,为数不多。
课文第二段是教学的重点,有很多词语需细细品味。
在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张老师请一位小朋友来读第二段,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等孩子读完后提问。
学生不懂的词语大致集中在:“裹”“嫩生生”“浅褐色”。
其中“浅褐色”一词,在教学时,我让孩子观察课文的春笋颜色,很快解决。
接着我问:小朋友们看看书上画的春笋,他们的衣服穿得多不多啊?快来数一数。
生七嘴八舌:哇,他穿了五件!八件!七件!十几件!我乘机引导:这么多件衣服,一件一件、一层一层地把身体包得严严实实的,就叫“裹”。
并接着问,你们在平时都见过谁被裹在很多衣服里?学生说:刚出生的小宝宝!并让学生说刚出生的小宝宝什么样,学生很快理解“嫩生生”一词。
一年级语文 1、春笋教案及反思
1、春笋教案及反思一年级语文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写生字“节”、“笑”“声”,认识草字头、竹字头、士字头。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会生字“节”、“笑”“声”,认识草字头、竹字头、士字头,并分别组词。
教学用具:春笋实物、幻灯片、录音机教学过程:一、激qing导入1、猜谜: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谜语,想不想猜?仔细听――头戴尖尖帽,身披节节衣。
每年二三月,脑袋钻出地。
知道是什么吗?2、齐读课题,提醒:“笋”是一个生字,平舌音。
3、你们见过春笋吗?今天老师把小春笋带到教室里来了,你们看,它长的什么样子呀?出示竹笋实物,认识“浅褐色”。
剥开春笋,感知“嫩生生”。
●二、初步感知美文1、这样一个“嫩生生、浅褐色”的春笋娃娃多可爱啊,它是怎么生长的呢?竖起小耳朵仔细听。
(播课文录音)2、喜欢春笋娃娃吗?打开课本,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注意读书姿势啊!3、按要求自读,师巡视指导。
4、检查自读:(1)个别读;(2)开火车读;(3)游戏:找朋友5、把生字带入课文读。
6、指名读课文,听后评价读。
●三、课中休息,听《春江花月夜》。
●四、指导读长句子1、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2、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评议、正音。
●五、出示生字卡片。
指名认读后提醒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笋”:平舌音。
“再”:也是平舌音。
注意“在”——“再”是同音字。
“迎”:是后鼻音。
“声”、“冲”:也是翘舌音。
“块”、“外”:注意声母之间的区别。
“长”:是个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是“zhǎng”、既是翘舌音,也是后鼻音。
你能用“长”的两个读音分别来组词吗?六、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巩固读音。
2、这些生安中哪些是上下结构的字:(声、笑、节)3、观察一下生字表中的这3个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正确、美观?4、生自由说,师作适当补充。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春笋》一课有感:读,培养语感的又一法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春笋》一课有感:读,培养语感的又一法一、教材概况《春笋》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程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春季来临,大自然万物复苏,春笋在土地里破土而出,抽出嫩绿的身躯,生机勃勃的场景。
同时,它也表现了以其不屈不挠的品质,迎来了生命的奇迹。
这篇课文对于培养孩子们的语感、感知能力有很大帮助,在孩子的读书教育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文的内容和本身孩子认知的特点,教育孩子:1.能初步了解课文主题,通过教师引导,了解“春笋”的含义。
2.感受“春笋”的爆发力与生命力,培养孩子们的感知能力,并用丰富的语言来表达出来。
3.培养孩子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使孩子们能够理性、客观地阅读,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4.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活动帮助孩子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孩子对自然的兴趣,了解自然的奥秘。
5.为孩子们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打下良好的语感基础,为孩子们未来的读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导入教师可先通过引入活跃课堂气氛来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打好基础。
例如:与学生谈论春季天气变化,引导学生关注春天万物复苏的场景,由此引入到课文所要表达的春笋生动形象的生命力等。
2. 学习课文教师通过讲述课文的故事情节、实物介绍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春笋这一生命的表示。
教师可以阅读课文,在读的时候注意语调音调,结合课文内容和丰富的语言表达引导学生进入到文字中,进行深入理解。
读后,可进行讯息整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精细的分析和归纳,对课文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理解。
3. 情感体验通过亲自观察和体验,引导学生对“春笋”产生兴趣,并形成自己的感受与心理期待。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在课堂上进行一些春季植物的实物展示或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环境,进行科学的探索和发现,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好奇心,让学生的感知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
4. 语言表达通过启发性的语言训练,让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体会词句、形象的妙处,加深对语文的感悟。
苏教版一年级教案《春笋》一课有感:读,培养语感的又一法
苏教版一年级教案《春笋》一课有感:读,培养语感的又一法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对于语言文字灵敏的感觉,并不是靠简单的逻辑分析所可习得的,主要靠感,靠悟。
而有感情地朗读是促进学生增强语感,积累语言的主要手段。
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一些儿童喜闻乐见的认知方式来丰富读的内涵,使受教育者能保持盎然的兴趣和不时创造出的快乐。
教师以感性的认知方式,引导学生在由浅入深的读书过程中获得越来越充分的感悟。
以《春笋》一课为例。
一、以画激趣促读图画具有直观的,形象的特点。
用图画再现课文情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既符合学生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知特点,又能激起学生对课文一读的兴趣。
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动画效果,将春笋如何醒来,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在春风、春雨中,一节一节,向上向上快乐地成长形象地再现于学生眼前,使学生产生亲自前往看一看,读一读的兴趣,为有感情地朗读开启了成功之门。
二、以演抚情带读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来演绎文中情节,可以使他们对之产生亲切感,就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的体验。
课文所描述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会使他们特别兴奋,情绪热烈,印象深刻。
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
扮演春笋的小朋友们伸伸懒腰,悠悠醒来,一个一个猛然起立,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假象石块:顶在头上的书本)。
一站一掀之间,真切地感受到了春笋那顽强地生长意志。
冲破、掀翻需要何等的力量啊!此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激情被带出,再来读这段话,效果势必不一样。
三、以想拓意助读想象是思维的翅膀,通过想象可扩展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涵,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拓展思维,能丰富语言文字的情感内涵,弥补文字描述的局限与干涩,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课文教至最后,学生在悠扬的音乐生中,闭上双眼,跟随着老师极富感情的朗读声音,慢慢地整个春笋的生长过程浮于眼前:春雷阵阵,春笋醒来了,它们1/ 2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从地里冒出来。
小学一年级语文《春笋》教学设计与反思
《春笋》教学设计与反思一年级语文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3、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4’)1.谈话;小朋友,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来了,大地妈妈的孩子都被唤醒了,开始生长.经他们装扮,大地妈妈可漂亮了。
(师版画春笋,导人课题)(看课文动画片)谜语导入:头戴尖尖帽,身穿节节衣,年年二三月,脑袋钻出地。
这是什么呀?2.揭题:这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春笋》。
(注意“笋”是平舌音)●二、初读课文(16’)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学生自由读.3.交流学习情况。
(1)认读生字词.(“笋”、“再”是平舌音;“迎”是后鼻音;“声”、“冲”是后鼻音,也是翘舌音;注意“块”、“外”声母之间的区别。
)(2)指名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小节读给大家听听.(师生共同评价、正音)(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再自由练读;接着,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评价。
)(3)指导读长句。
a、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b、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4、用老师的方法再读一读课文。
5、老师和学生赛读课文。
三、学习写字(20’)l、认识新偏旁:士字头,两点水,石字旁,夕字旁。
2、观察“声、节、笑”.说说注意点。
3、你觉得哪两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老师帮忙吗?4、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5、学生描红仿写。
6、师生共写习字册上的生字,注意笔顺和间架结构。
7、学生扩词,师生共同理解。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细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读懂课文的内容。
3、春笋那不断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3’)1、抽读生字卡片。
2、选择正确的读音。
(题目略)●二、学习第一段(12’)1.整体感知:教师引导下师生一起读读课文: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
最新整理一年级语文教案春笋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最新整理一年级语文教案春笋教学设计及反思1.春笋教材分析:《春笋》是第二单元的开篇之作,它描写春天到来之际,春笋破土而出,向上生长的情景,热情赞美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和后面四篇课文共同描绘出一幅春景图,是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美文。
俄罗斯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曾经指出: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一切社会生活都是运动着的。
的确,精心提炼的动词往往能更加准确生动地传情达意。
《春笋》一文中就提炼了一系列动词,精当地表现了春笋破土而出、奋发向上的旺盛生命力,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以“唤醒”巧作蓄势,领起下文描写竹本耐寒,即使严冬来临之后,竹根深植地下,孕育笋芽,依然充满活力,所以古人有“冻雷惊笋欲抽芽”的诗句。
一旦春临大地,春雪震响,便会唤醒春笋,课文中的“唤醒”二字巧妙地为下文蓄势——本来充满活力的竹笋被春雷唤醒之后,会怎么样呢?它不再沉睡地下,它要破土而出,它要领略无边的美好春光……这是“唤醒”二字所带来的必然趋势,它也启迪我们的丰富联想,经过一冬养精蓄锐的竹笋,在春回大地、春雷震醒之后必有一番大的作为,文章势必顺流直下,展开描写了。
以“冲破”、“掀翻”、“冒”展示气势与动态,被春雷“唤醒”了的春笋,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冒出地面——“冲破”二字显现了春笋具有一往无前。
不可阻遏的气势,厚厚的泥土绝难限制它前进的步伐,破土而出是它奋进的目标啊!“掀翻”二字显示了春笋多么巨大的威力,沉重的石块,在充满顽强生命力的春笋面前,逃不脱被彻底掀翻的命运,春笋要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去迎接那灿烂的春天!“冒”字更加形象逼真地展开了春笋往外透、向上升,毫不迟延,十分迅捷,这样一种如在目前的动态,使我们产生了身临其境之感。
尤其是“一个一个”的反复运用,不只表明了春笋遍地,而且是造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热烈氛围,满纸生意盎然啊!值得一提的是“冲破”——“掀翻”——“冒”这些动词并非孤立使用的,它们先后有序,连贯而来,内在联系非常紧密,艺术地画出了春笋破土的足迹。
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碎记--《春笋》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碎记--《春笋》教学反思通过课前谈话了解到,大部分孩子已经将课文背很熟,可是,孩子们只会唱仰脸歌,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却理解不透。
我认为课文第二小节是教学的重点,有很多词语学生理解起来有点难度。
在课堂上,我是这样设计的:老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二小节,边读边想,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等孩子读完后集体把不懂的词语提出来。
集中在:裹嫩生生浅褐色。
其中浅褐色一词,在课堂上,我让孩子观察插图上的春笋颜色,很快解决。
接着我问:小朋友们看看书上画的春笋,他们的衣服是什么样的啊?。
学生畅所欲言:哇,他穿了很多层。
我乘机引导:这么多件衣服,一件一件一层一层地把身体包得严严实实的,就叫裹。
并接着问,你们在平时都见过谁被裹在很多衣服里?学生说:刚出生的小宝宝都是用很多层的衣服被子裹起来!并让学生说刚出生的小宝宝什么样,学生很快理解嫩生生一词。
为了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我让学生说春雷爷爷唤醒春笋,还唤醒了谁?如:一声春雷,唤醒了(),唤醒了(),唤醒了(),还唤醒了()。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学生的思维能力超乎我的想象,纷纷说出了唤醒了小草小河梨花杏花桃花,大树等等。
一个个春笋都从地里钻出来了,他们像一个个嫩生生的娃娃,我在这里设计了一项思维和语言训练。
我让孩子们把自己当作春笋。
春笋,春笋,你从泥土里钻出来了,你看到了什么呀?孩子们激起了强烈的表达的欲望,孩子纷纷发言:我看到了粉红的桃花开了,真漂亮!我看到了小草从泥土里探出头来了,绿绿的。
我看到我的春笋朋友也钻出来了,我和他们打招呼。
等等。
不足之处:学生写话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训练。
本次课堂上学生的口头表达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可是动笔写有所欠缺,因为课堂环节设计松散,导致时间不够用,以后要注意改进。
指导书写,写字时间不够充分。
课堂上,我只是指导学生自主观察书本上田字格里的生字,并进行了范写指导,可是学生自己练写的时间没有了,在时间上安排不够合理,所以今后在教学中严格把握好每个教学环节所用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生字书写得到充分的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师生同乐——《春笋》教学有感
《春笋》这篇课文以活泼简洁的语言让孩子们认识了一声春雷过后,春笋在春雨中破土而出,在春光里拔节而上的勃勃生机,读来让人感受到一分向上的力量。
教学本文时以读为主,让孩子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感受小春笋醒来了,吧自己想象成泥土里的小春笋,想象一下自己可能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孩子们畅所欲言,说乐很多。
接着,小春笋用那尖尖的小脑袋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争先恐后地冒出来。
为了理解“冲破、掀翻、冒出来”,我还设计了让学生自主表演,表演“冲破、掀翻、冒出来”,并通过教师学生共同板画来理解,让孩子们在板画中一眼就能记住什么是“冲破、掀翻、冒出来”。
然后让孩子们在朗诵中理解体会,体会到小春笋不畏困难,坚决向上的精神,从而感受强大的生命的力量。
厚厚的泥土,坚硬的石块阻挡不了“嫩生生的娃娃”跃出地面的强烈愿望。
“迎、笑、长”几个字更形象地写出了春笋在春风的抚拂中,阳光的照耀下,春雨的沐浴中,没有停歇,它们“一节,一节,又一节。
向上,向上,再向上。
”最后的这句更直接让孩子们体会到了春笋那种锐意进取,不断向上的精神。
在教学时,我们只有注重学生的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表象来学习,才能把信服、震撼驻存在学生的内心,使他们张扬个性,舒展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