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区域内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正式版
完整版 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1目的为了明确公司生产区域动火作业分类、安全防火要求、动火分析及合格标准、《动火安全作业证》的管理等。
2 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生产区域内的所有动火作业管理。
3 职责3.1公司各部门应对自己所管辖区内的动火作业安全负责。
3.2作业相关人员必须对整个动火作业过程负责。
4 定义动火作业:在禁火区进行焊接或切割作业及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电钻、砂轮等进行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赤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
4 动火作业分类动火作业分为特殊动火作业、一级动火作业和二级动火作业三类。
4.1 特殊危险动火作业在生产运行状态下的易燃易爆物品生产装置、输送管道、储罐、容器等部位上及其他特殊危险场所的动火作业。
4.2 一级动火作业在易燃易爆生产装置、输送管道、储罐、容器等场所进行的动火作业。
4.3 二级动火作业除特殊危险动火作业和一级动火作业以外的动火作业。
4.4凡停车期间,装置经清洗置换、取样分析合格并采取安全隔离措施后的动火,可根据其火灾、爆炸危险性大小,经企业管理办公室人员核准,按二级动火作业管理。
4.5 遇节日、假日或其他特殊情况时,动火作业应升级管理。
5 动火作业安全要求5.1 一级和二级动火作业5.1.1 动火作业必须进行动火作业风险分析并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
进入受限空间、高处等进行动火作业,还应执行受限空间、高处等作业规定。
5.1.2 公司管廊上的动火作业按一级动火作业管理;带压不置换动火作业按特殊危险动火作业管理。
5.1.3 凡盛有或盛过化学危险物品的容器、设备、管道等生产、储存装置,必须在动火作业前进行清洗置换,经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火作业。
5.1.4高空动火作业,其下部如有可燃物、空洞、阴井、地沟、水封等,应检查分析,并采取措施,以防火花溅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5.1.5拆除管线的动火作业,必须先查明其内部介质及其走向,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地面动火作业,周围有可燃物,应采取防火措施。
动火点附近如有阴井、地沟、水封等应进行检查、分析,并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防火措施。
生产区域内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生产区域内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一、概述动火作业是指使用明火或其他可能产生火花的工具或设备进行作业的过程。
在工业生产中,动火作业是非常普遍的工序,不仅在维修保养、设备更换时会有动火作业需求,还在新项目、修建、施工、清洁、排水等一些应急或行业需求中会使用动火作业。
然而,动火作业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措施的不当,会对人员和生产设施造成严重威胁和损失。
因此,为了更好的保障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生产设施的安全性,制定本文档旨在规定生产区域内动火作业的操作规范和所需安全措施,加强对动火作业的监督和管理,并要求全体生产人员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动火作业。
二、动火作业的作业准备1.动火作业前,必须由具有动火作业操作证书并经考试合格的人员进行试验点检,并确定试验结果与周围环境的适宜性检查。
2.动火作业前,必须对动火区域周围的建筑、设备、通风管道、楼梯、人员逃生通道等进行全面检查,并进行必要的隔离和警戒。
3.动火作业前必须满足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可靠性标准,并且必须检查消防器械的状态,并正确设置警戒和安全标志和周围环境的遮盖、护罩等措施。
三、动火作业的操作规程1.动火作业必须由专职动火人员进行并把动火作业申请书报批后执行。
2.虽然动火作业由专职动火人员执行,但通常不允许单独作业,必须配备足够的助理人员提供支援,并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人力。
3.动火作业过程中必须保证通风合理,同时要切断与其他设备耦合的电源,尽量减少火花产生的可能性。
4.在动火作业的过程中,在需要时应进行稳定性和安全措施的评估和监测,确保作业过程安全。
5.在动火作业完成后,必须进行清洗和检查,以确保没有残留的热源、火花和有爆炸危险的物质,使用规定的方法关闭熄灭加热系统并采取适当的灭火措施。
四、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1.动火作业在进入工程施工区域时,应有足够数量的公告悬挂和警示标志,用以警示所有人员。
2.动火作业前,必须对动火作业针对区域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动火作业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是否有作业可行性研究报告。
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标准版)

春天化工有限公司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生产区内的动火作业,杜绝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文对厂内动火作业区进行了严格划分并规定了公司相关部门及人员工作职责、管理内容和要求等。
第三条引用标准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AQ3022-2008 化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安全规范第四条本规定采用以下定义。
(一)动火作业本规定所指的动火作业是指在生产车间内除生产工艺用火外(锅炉、电石炉内、气烧石灰窑、质检分析室等),其它能够产生火焰、火花、火星及炽热表面的作业活动。
动火作业主要包括在生产区内的电焊、氧焊等焊接、切割作业;在非固定动火区内使用喷灯、电炉、电热处理、金属撞击等;使用电钻、切割机、砂轮等不防爆工具等。
(二)易燃易爆场所指生产和储存物品的场所符合GB50016-2006 中火灾危险分类为甲、乙类的区域。
在我公司生产工艺中属甲、乙类的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主要包括:乙炔、一氧化碳、氢气等。
(三)固定动火区指远离生产装置,周围不存在易燃易爆物质,经安全审查可以长期进行动火作业的区域。
第五条工作职责(一)安全环保部是全公司动火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修订本规定;负责职责范围内动火安全方案的审批工作;负责监督、检查各部室、车间、中心对本规定的执行情况,并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二)主管安全的领导和总工程师负责全公司特殊动火作业证的审批。
(三)安全环保部负责全公司一级动火作业证和公共界区动火作业证的审批。
(四)各部室、车间、中心负责本部门属地内二级动火作业证的办理、审批,并按规定落实动火前的各项安全措施。
第二章管理内容和要求第六条动火作业级别的划分公司的动火作业分为特殊危险动火作业、一级动火作业、二级动火作业和固定区域动火四类。
(一)特殊危险动火作业1、在生产运行状态下的易燃易爆生产装置、输送管道、储罐、容器等部位上及其它特殊危险场所进行的动火作业。
生产区域内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生产区域内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一、前言动火作业是生产过程中必要的作业之一,但由于其操作需要使用火源,容易引起火灾和爆炸等安全事故,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因此,为了保障生产区域内的安全,规范动火作业流程是至关重要的。
二、动火作业流程(一)动火前的准备在进行动火作业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制定动火工作方案,包括申请签字批准和设备停车、布隔离帷幕等工作措施。
2.组建动火小组,明确各项职责,特别是安全工作职责。
3.对动火区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环境安全。
4.准备好必要的应急设备和器材。
5.通知相关人员,禁止非动火作业人员进入作业区域。
(二)动火操作过程1.切勿将用来点燃物质的火源带进作业现场,可以使用长杆打火机等方法。
2.严格控制点火时的火源数量和位置,避免出现引起火灾、爆炸等危险情况。
3.在点燃物质之前,应检查周围是否存在可燃物品或氧气过量等情况。
4.动火作业期间应保持通风良好。
5.动火作业的人员需要穿戴符合安全标准的防护装备,如防火服、手套等。
(三)动火后的处理动火作业结束后,需要进行以下处理工作:1.停止燃烧或熄灭火源。
2.拆除隔离帷幕等安全措施。
3.运输动火残留物及垃圾。
4.进行后续安全检查。
三、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一)安全管理制度在生产区域内进行动火作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以确保动火作业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该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动火作业的计划和安排。
2.动火小组的组织和职责。
3.动火作业现场的安全设施和工具。
4.动火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
5.动火作业期间应急处置和救援措施。
6.后续的安全检查和评估。
(二)安全管理措施在动火作业过程中,需要采取以下安全管理措施:1.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动火作业符合规范和安全要求。
2.遵守动火作业期间的安全操作规程。
3.在动火作业现场设置足够的安全设施和标志,为作业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4.在动火作业现场进行危险源识别,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飞溅、扩散等危险情况发生。
生产区域内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生产区域内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1. 生产区域内动火作业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由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现场评估和审核,确保安全措施到位。
2. 在动火作业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安全方案编制,包括工作流程、安全措施、应急准备等,并由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3. 必须设立专门的动火区域,并明确划定范围,动火作业必须在该区域内进行,禁止在非指定区域内进行动火作业。
4. 在动火区域周围必须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人员注意安全,并封闭动火区域,防止外来人员进入。
5. 动火前必须对现场进行彻底检查,清除可燃物和易爆物,确保现场安全。
6. 动火作业前必须准备好足够的消防设备和器材,包括灭火器、喷水器等,并保持设备运行良好。
7. 动火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并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火服、防护眼镜等。
8. 动火作业期间必须有专人进行监督和指导,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和应急情况。
9. 动火后必须进行彻底清理,确认无安全隐患后方可结束动火作业。
10. 在动火作业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
任何违规操作都必须得到严肃处理。
第 1 页共 1 页。
生产区域内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模板

生产区域内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模板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规定旨在保障企业生产区域内动火作业的安全,规范动火作业的管理,保护员工的生命资产安全。
适用于企业内部生产区域的动火作业。
2. 定义2.1 动火作业:指在生产区域内进行明火、电火花、静电火花等火源的使用活动。
2.2 生产区域:指企业内各类生产车间、仓库、配电室等生产设施区域。
2.3 动火工作人员:指具备动火作业资质,经过培训合格的员工。
3. 动火作业申请与审批3.1 全部动火作业必需提前申请,并经过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
3.2 动火作业申请应包含以下内容:—动火区域和作业范围—动火时间和作业时长—动火作业所需的工具、设备和料子—动火人员名单及其资质证明—安全措施和防护措施说明3.3 动火作业申请应提交至相关部门,并由相关部门进行审查和批准。
3.4 审批结果应及时通知动火工作人员,并在动火现场张贴公告。
4. 动火作业前的准备工作4.1 动火工作人员在进行动火作业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检查动火区域周边环境,确保无易燃、易爆等不安全物质存在。
—确定动火区域的安全出口和逃命通道。
—检查动火作业所需的工具、设备和料子是否完好,并进行必需的维护和修理或更换。
—检查动火作业人员的防护装备是否齐全,并进行必需的修整或更换。
5. 动火操作规范5.1 动火作业期间,动火工作人员应遵守以下规范:—严禁在非动火区域进行明火或电火花操作。
—在开展动火作业前,必需配备充分数量的灭火器和防护设备,并保证其正常工作。
—大型动火作业前,应进行安全讲解和演示,确保动火人员了解操作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动火人员必需穿着合格的防护装备,包含防火服、防火帽、防火手套等。
5.2 禁止以下行为:—未经批准擅自进行动火作业。
—动火作业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未经许可进入动火区域。
6. 紧急情况应对6.1 在动火作业期间,发生火灾、事故等紧急情况时,动火工作人员应立刻执行以下应对措施:—立刻停止动火作业,切断火源。
安全生产动火规定范本

安全生产动火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企业的生产、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进行的动火作业。
第三条动火作业指进行明火、电火花或其他可能引起火灾的作业活动,包括焊接、切割、打磨、油漆、喷涂等。
第四条动火作业应遵守本规定,同时要与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相结合,确保作业安全。
第二章动火的管理要求第五条动火作业前应编制详细的作业方案,并按照作业方案进行操作。
第六条作业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动火作业的目的、地点和时间;(二)动火所需的设备、工具及安全防护措施;(三)动火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应对措施;(四)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要求;(五)动火作业的责任分工和监督措施。
第七条动火作业前,必须设立专门的动火许可制度,所有动火作业严禁擅自进行,必须先取得动火工作许可证。
第八条动火工作许可证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审批,许可证持有人应负责确认动火作业是否符合作业方案。
第九条动火许可的审批要求:(一)动火作业前,必须在作业现场设立临时动火牌,明确火源种类、数量、位置和危险等级;(二)作业现场必须设置明确的警戒区域和阻火设备,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三)动火作业前,应检查动火设备、防护措施和应急救援设备的完好情况;(四)动火现场必须配备专门的灭火设备和专职人员,督促全程安全作业。
第十条动火前必须清理现场,并保证周围环境无易燃物和易爆物。
第十一条动火时,应按时、定点、定人进行,严禁擅自换人、违反作业方案。
第十二条动火作业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并配备专职人员进行监督。
第十三条动火设备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和试用,确保正常运行。
第十四条动火作业结束后,必须进行整理和清理,确保没有残留的可燃物。
第十五条动火作业结束后,必须提交动火作业记录,并及时上报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第三章监督和处罚第十六条对违反本规定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有权采取以下措施:(一)责令停止动火作业,整改违法行为;(二)进行警告或罚款;(三)暂停相关证照或执照,暂停生产;(四)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生产区域内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5篇)

生产区域内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第一节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明火管理,规范公司生产区域内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行为,预防火灾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公司范围内进行动火作业的任何施工单位都要严格遵照本规定,违者自觉接受处罚。
第三条本规定的监督检查执行机构为公司的安全环保部第二节职责第四条安全环保部负责审批办理动火作业票,对生产区域动火情况进行安全监察。
第五条化验室负责动火前和动火中的可燃气体的分析。
第六条工程管理部门对所主管的工程项目,对承包商动火作业票办理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协调。
第七条车间负责辖区内的用火作业票的办理;负责辖区内二级用火作业票的审批;负责对本部门需要用火的设备、管线进行工艺处理,确保达到安全用火条件;对辖区内的用火作业安排监护人、监护动火,负责辖区内的所有用火作业的安全监督。
第八条用火作业人员应持有有效的本岗位工种作业证。
用火作业人员应严格执行“三不用火”原则,即没有经批准的火票不动火、防火监护人不在现场不动火、防火措施不落实不动火,对不符合“三不动火”要求的,有权拒绝动火。
第三节管理要求第九条用火管理范围在生产区域内进行如下作业属于用火管理范围:各种焊接、切割;使用喷灯、火炉、电炉、液化气炉;烧烤煨管线、使用明火;临时用电、使用非防爆电动工具、电器、非防爆移动照明;使用电钻、砂轮、风镐、风动扳手、钢锯、锤击、打砂等产生火花的作业;机动车辆进入生产区域(非防爆电瓶车、机动三轮车、拖拉机、翻斗车、摩托车等不准进入正在生产的工艺装置和罐区);雷管、炸药等爆破。
第四节动火作业级别分类第十条动火作业分为特殊危险动火作业、一级动火作业和二级动火作业三类(一)特殊危险动火作业;在生产运行状态下的易燃易爆物品生产装置、输送管道、储罐、容器等部位上及其他特殊危险场所的动火作业。
(二)一级动火作业:在易燃易爆场所进行的动火作业;(三)二级动火作业:除特殊危险动火和一级动火作业以外的动火作业。
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1.总则为了加强企业工程和检修施工旳用火安全管理,防止火灾、爆炸事故旳发生,特制定本规定。
2.范围2.1本规定合用于企业在工程和检修施工用火中旳管理,在用火中还应执行业主旳有关安全用火管理规定。
2.2动火作业分级根据用火部位危险程度,用火分为特殊用火、一级用火、二级用火三种。
2.3下列状况均为特殊用火在可燃介质或有毒介质旳容器、设备和管线一般不许用火,确属严重影响生产运行或人身安全时,作为特殊用火处理;节假日期间对严重影响生产装置运行所必须进行旳用火,一律按特殊火处理;生产运行旳车间、储存区一般不安排晚上用火,确属严重影响生产时,在20:00时到第二天8:00时之间旳用火要作特殊用火处理;2.4凡属生产运行装置危险区域及下列地点用火均为一级用火:危险化学品生产车间、储存区;2.5凡属下列地点旳用火均属二级用火:停工检修并经认真吹扫处理,分析合格旳化工等工艺生产装置。
从易燃、易爆、有毒生产运行装置或系统拆除,经吹扫处理,分析合格且运到安全地点旳容器、管线。
一般物品仓库、车库、加工场。
非防爆场所(操作间、配电间等)及防火间距以外旳地区。
3.编制根据3.1《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AQ3028-20233.2《化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安全规范》AQ3022-2023等规范原则4.职责4.1用火审批权限特殊用火由部门向生产部提出用火申请,由生产部召集有关部门共同制定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后,并填写用火作业许可证,经企业主管副总经理审查、同意和签发,并报企业总经理确认后,方可用火。
一级用火由申请用火部门提出申请,生产部会同用火部门、施工单位,对用火现场进行认真检查,制定可靠旳安全防火措施,并填写用火作业许可证,经企业主管副总经理审查、同意和签发后方可用火。
二级用火,由申请用火部门提出申请,部门制定贯彻防火安全措施,填写用火作业许可证,经用火部门现场进行检查,确认防火措施有效且已贯彻,生产部同意用火作业方案后方可用火。
动火安全管理规定范本

动火安全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单位及周边环境的安全,预防和控制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财产安全,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所有进行动火作业的人员,包括职工、外聘人员及合同工等。
第三条动火活动是指使用明火或产生火花的活动,包括焊接、切割、烧烤、明火制作、明火试验等。
第四条动火作业应依法申请许可,按照安全管理要求进行操作。
第五条动火作业应遵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规范,严格执行动火安全操作流程。
第六条动火作业应指定专人负责监督,确保动火安全。
第七条动火作业人员须定期参加相关安全培训,提高动火安全意识及应急手段。
第八条动火作业人员在执行动火作业前,必须了解火源种类、数量、温度、燃烧条件、动火现场情况等,确保所采取的防护措施符合实际情况。
第九条动火作业应遵循“告知、申请、审批、检查”的原则,确保动火安全有序进行。
第十条动火作业结束后,应进行清理,防止火灾隐患。
第二章动火设备及防护措施第十一条动火设备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设备损坏或有安全隐患时,应及时报修或更换。
第十二条动火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严禁未经许可私自使用设备。
第十三条动火作业现场必须配备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灭火器等相应的灭火设备,并定期检查其有效性。
第十四条动火现场必须设置隔离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第十五条动火现场应设立显著的安全提示标志,提醒人员注意动火安全。
第十六条动火现场应保持通风良好,防止烟雾积聚。
第十七条动火现场不得存放易燃物品,避免火灾隐患。
第十八条在动火现场,动火作业人员必须穿戴符合安全标准的防护服、安全帽、防护鞋等个人防护装备。
第十九条在需要进行高温作业时,动火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防止灼伤。
第三章动火操作程序第二十条动火作业前,作业人员必须向单位上报动火计划,并经过安全经理审批。
第二十一条动火作业前,应进行动火现场勘察,确定动火位置、作业条件、防护措施等。
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规定的目的是为确保企业动火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有效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适用于企业内的动火作业,包括但不限于电焊、气焊、火焰切割等。
2. 岗位责任2.1 生产车间主管责任生产车间主管负责下发动火作业的命令,并指派专人负责动火作业的管理和安全控制。
同时,生产车间主管应当督导动火作业的进行,防止人为因素引起火灾事故的发生。
2.2 动火作业工的责任动火作业工应当遵守专业的动火作业标准及操作规程,按照规定的程序开展动火作业。
动火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保持安全距离,防止火焰扩散,及时发现可能造成火灾的隐患,进行报告并加以妥善处理。
2.3 安全员的责任安全员负责对动火作业进行全过程的安全管理,确定动火作业区域的安全防范措施,对邻近区域工作的员工进行安全提示和警示。
并且,在动火作业的过程中,安全员应当督促动火作业工按照标准进行动火,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4 监理员的责任监理员负责动火作业现场的监督和管理,对动火工具设备等的检查确认,确保动火作业在安全条件下进行。
并且,在动火作业后,应当及时审查安全风险控制、工作现场清理等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并加以落实。
3. 安全防范措施3.1 动火区域的设定在企业内进行动火操作前,应当事先确定动火区域。
动火区域应明确划分,并标注警示标志,防止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的交叉造成人员的伤亡和物质上的损失。
3.2 动火工具和设备的选择动火作业工需要选择合适的动火工具和设备,确保其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并按照专业操作规程进行使用。
3.3 动火作业时间的限制动火作业的时间应当与作业环境的危险性、周围设施的布置等因素相匹配。
一般而言,动火作业的时间不宜选择在白天繁忙时段以及高温天气等情况下进行。
3.4 动火作业人员防护动火作业过程中,个人防护措施必不可少。
身着防火防护服、防火手套、防毒面具、安全鞋等防护装备,确保动火作业过程中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生产区域内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生产区域内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生产区域内动火作业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进行焊接、切割、热处理等火焰、高温作业的一种特殊作业。
由于动火作业涉及火源、高温等因素,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为了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生产区域内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是每个企业的必要任务。
本文将对生产区域内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一、作业前准备1.制定动火作业计划:在进行动火作业前,必须制定详细的动火作业计划,并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核和批准后方可执行。
作业计划中需包含动火区域的确定、安全措施的制定等内容。
2.明确作业人员: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考核,掌握相应的动火作业技能和安全知识。
作业人员需持有有效的操作证件,证明其具备进行动火作业的资格。
3.确认动火区域:动火区域需要对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和确认,确保没有可燃、可爆物品存在,并标明动火区域的边界。
4.准备安全用具:作业前需要确认并准备好必要的安全用具,如防火服、防火靴、防火帽等,为作业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二、作业过程管理1.进行详细的危险预评价:在动火作业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危险预评价工作,确保作业人员了解动火作业的风险和安全措施。
同时,对潜在的危险物质和火源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监控。
2.建立安全警戒区:在动火作业现场周围,必须建立安全警戒区,禁止闲杂人员进入。
同时,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警示工作人员和其他人员注意动火作业的存在。
3.督促作业人员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作业人员在进行动火作业时,必须佩戴相关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火服等。
作业人员应严禁穿拖鞋、短裤等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服装。
4.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动火作业时间应在经过充分考虑后确定,并且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执行。
不得超时作业,以避免疲劳导致的人为事故。
5.设立临时隔离措施:在动火作业现场,应设立隔离措施,避免火源对周边设备和人员的影响。
隔离措施可以采用防火墙、挡板等方式进行设置。
6.定期巡视和检查:动火作业期间,应定期进行巡视和检查,确保安全措施的有效实施。
动火施工作业安全管理规定(4篇)

动火施工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为规范动火施工作业,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动火施工作业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明火进行焊接、熔炼、切割、热处理等作业的行为。
第三条动火施工作业应当落实责任到人,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岗位责任。
第四条动火施工作业应当根据施工工艺和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第五条动火施工作业应当遵守国家、行业及相关标准的规定,确保施工作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二章动火施工作业管理第六条动火施工作业应当提前编制施工方案,并报经相关管理部门审核、批准。
第七条动火施工作业前,应当成立动火工作组,明确各组员的职责和工作任务。
第八条动火工作组应当具备相应的技术资质和工作经验,确保施工作业的安全和质量。
第九条动火施工作业前,应当进行动火工作许可申请,并经相关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
第十条动火施工作业前,应当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第十一条动火施工作业过程中,应当设置专职安全监护人员,监督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情况。
第十二条动火施工作业结束后,应当进行安全验收,确保施工作业的合格和安全。
第十三条施工现场应当配备相应的消防设备和应急救援设备,保障施工作业的安全。
第十四条动火作业风险评估应当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及时识别和控制潜在的安全风险。
第十五条动火施工作业应当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六条动火施工作业应当做好现场安全警示标识的设置,明确危险区域和安全通道。
第三章动火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第十七条动火施工作业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消防器材和焊接设备,确保作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十八条动火施工作业应当设置专门的隔离区域,防止火焰、烟尘等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第十九条动火施工作业应当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确保作业场所的防火安全。
第二十条动火施工作业应当做好可燃易爆物品的防护工作,控制火源与可燃物的距离。
生产区域动火作业安全规程(4篇)

生产区域动火作业安全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生产区域动火作业的安全,保护员工和设备的安全,制定本安全规程。
第二条动火作业是指在生产区域进行的热工作、焊接操作等产生明火或高温的作业。
第三条动火作业必须依照本安全规程的规定进行,严禁违反规程操作。
第四条动火作业的责任主体为生产区域所属单位,负责制定与动火作业相关的安全制度和规程。
第五条动火作业必须依法取得相应的动火证,否则不得进行。
第二章动火作业的准备工作第六条动火作业前,必须进行以下准备工作:(一)明确动火作业的性质和具体要求。
(二)编制详细的动火作业方案。
(三)提供必要的动火设备和防护用具,并进行检查和试验。
(四)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五)与相关单位进行联络和协调,确保动火作业不会对周围环境和设备造成危险。
第七条动火作业前,必须对动火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并严禁存在可燃物和危险源。
第八条动火作业前,必须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确保现场的消防设备齐全,消防通道畅通。
第九条动火作业前,必须关闭相应的设备和管道,切断相关的电源和气源。
第十条动火作业前,必须对动火人员进行身体检查,确保身体健康,不得饮酒。
第十一条动火作业的负责人必须确保工作人员穿戴符合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规范的动火设备。
第三章动火作业的进行第十二条动火作业必须按照动火方案进行,不得随意更改或违规操作。
第十三条动火作业必须由具备相应证书的人员进行,严禁无证人员进行动火作业。
第十四条动火作业时必须加强现场管理,确保周围的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第十五条动火作业必须随时注意火源,并保持现场的通风。
第十六条动火作业时必须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并加强消防监控。
第十七条动火作业现场的可燃物必须保持安全距离,严禁存放易燃物品。
第十八条动火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确保火焰的安全和控制。
第四章动火作业的结束第十九条动火作业结束后,必须按照规定彻底消除火源,并进行消防处理。
第二十条动火作业结束后,必须将动火现场进行清理,并将相应的设备归位。
生产区域内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生产区域内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一、目的为了保障企业的生产区域内动火作业安全,减少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企业资产的保护,订立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企业内全部生产区域内进行的动火作业。
三、管理标准1.全部动火作业必需经过认真计划和充分的准备,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2.动火作业前,必需进行安全评估和风险评估,确定作业范围、作业条件和必需的安全防护措施。
3.动火作业现场必需指定专人负责,并确保他们具备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4.动火作业现场必需遵守以下规定:–确保作业区域内通道畅通,方便逃命和救援。
–确保作业区域内过道、楼梯、出口标志清楚可见,防止堵塞或遮挡。
–禁止在动火作业现场存放易燃、易爆物品或其他有潜在不安全的物质。
5.动火作业现场必需配备必需的消防设施和器材,包含消防灭火器、灭火器材、砂土或灭火毯等。
6.动火作业现场必需配备必需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火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7.动火作业现场必需定期进行巡检和维护,确保设备和器材的完好性和可用性。
8.全部参加动火作业的员工必需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了解作业规定、安全操作程序和紧急处理措施。
四、考核标准1.对动火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重要包含以下方面:–动火作业前的安全评估和风险评估是否做到位,并有相应的文件记录。
–是否有专人负责动火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并具备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动火作业现场的通道、过道、楼梯和出口是否通畅,并有明确的标志。
–动火作业现场是否存放有潜在不安全的物品,如易燃、易爆物品等。
–动火作业现场是否配备必需的消防设施和器材,以及个人防护装备。
–动火作业现场的设备和器材是否经过巡检和维护,并保持完好性和可用性。
–参加动火作业的员工是否接受了相关的安全培训,并依照规定进行操作。
2.对动火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和评分,重要依据以下标准进行评分:–安全评估和风险评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生产区域内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生产区域内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为了保障生产区域内动火作业的安全,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订立本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一条为了做好生产区域内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安全生产,节省资源,保护环境,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厂实际情况,订立本规定。
第二条动火作业分类:(一)开火用火类:包括气割、气焊、电焊、搅拌焊、起重设备、灯具(铜筒灯)等开火用火作业。
(二)非开火用火类:包括射流清洗、起重机械金属接触、压缩空气平衡检测、钻铣削、喷砂、喷漆等非开火用火作业。
第三条动火作业定义:是指需要点燃明火、高温的工作环节,如进行气割、气焊、电焊等工作。
第四条动火作业的目的和要求:(一)为保证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二)保证安全施工,保护环境;(三)保证施工效益。
第二章安全管理制度第五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全部相关人员必需谙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对法律法规的执行不到位的情况要适时整改,确保动火作业的安全。
第六条人员要求:1、动火操作员应在取得动火证后方可动火,证件必需悬挂在特别地方。
2、严格遵守静电防爆、火种防爆等安全生产规范,发觉隐患立刻报告。
3、动火作业前应按要求由现场安全检查组进行检查。
第七条安全检查:1、现场安全检查组应在动火前至少两个小时对动火所在区域进行安全检查,排出隐患和存在的安全风险。
2、动火所在的施工区域应进行封闭,防止群众及外来人员进入。
3、动火时应保持精神集中,耐力足,身体健康,无疲乏、饥饿、口干等不适症状,防止照成安全事故。
第八条安全培训:全部参加动火作业的人员应接受安全培训,必需了解动火作业的安全条例和规范,依照安全规程进行动火作业。
务必做好安全防范。
第九条安全防护:1、动火时应戴好防护眼镜、手套、面具、安全靴等防护用具,保护好自身安全。
2、动火前应清除现场易燃和易爆的物质,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第十条现场管理:1、现场应设置专人负责管理,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控,确保施工的安全与质量。
2、动火作业时应设置警示标志,提示动火正在进行,四周人员以及设备物品要进行封闭和保护。
2023年生产区域内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2023年生产区域内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区域内的动火作业安全管理,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生产区域内的所有动火作业,包括但不限于焊接、切割、喷漆、明火作业等。
第三条生产区域内的动火作业应在专人指导下进行,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责任由生产单位的安全主管部门负责,必要时可以委托专业的安全管理机构进行相关工作。
第五条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应与相关作业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相结合,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形成工作层面、管理层面和决策层面相结合的安全管理体系。
第二章动火作业管理人员第六条生产单位应设立动火作业管理岗位,负责生产区域内动火作业的组织、协调、监督和安全管理工作。
第七条动火作业管理人员应符合以下条件:(一)具备相应的动火作业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熟悉动火作业的过程、步骤和安全要求;(二)具备一定的火灾防控和应急处理能力,能够合理调派人员和资源应对突发情况;(三)具备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够有效管理动火作业人员和装备;(四)通过相关考试取得合格证书,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三章动火作业前的准备工作第八条动火作业前,生产单位应制定详细的动火作业方案,包括动火作业的内容、时间、地点、人员配备、安全防护措施、火灾应急预案等。
第九条动火作业前,应进行现场检查,确保动火区域无可燃物、易燃物和危险品。
如有可燃物、易燃物和危险品存在,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配备灭火器材。
第十条动火作业前,检查动火设备和工具是否完好,动火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品,如有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应及时上报。
第十一条动火作业前,应当将动火作业计划书及相关资料提交安保部门备案,并向周边人员和单位事先进行安全告知。
第十二条在动火现场,应设置专人负责安全监督和指导工作,确保动火作业按照方案进行,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生产区域内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范本

生产区域内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范本一、目的与适用范围1.1 目的:为了确保生产区域内动火作业的安全,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规范动火作业的操作流程,制定本规定。
1.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生产区域内所有动火作业的管理和操作。
二、基本原则2.1 安全第一:在动火作业过程中,安全是第一原则,任何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
2.2 风险评估:在进行动火作业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针对存在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作业的安全进行。
2.3 明确责任:动火作业的责任明确,相关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履行责任,确保作业的正常进行。
2.4 全员参与:动火作业涉及到多个环节和人员,所有相关人员必须全程参与,共同维护作业的安全。
三、动火作业管理流程3.1 动火申请:进行动火作业前,必须向相关部门提交动火申请,并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审批。
3.2 动火准备:在获得动火申请审批后,必须进行动火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选取合适的动火设备、清理动火现场等。
3.3 动火操作:动火操作必须由经过培训和持有相应证书的人员负责进行,严禁未经培训的人员操作。
3.4 动火监控:动火作业过程中,必须进行全程监控,确保作业的安全进行。
3.5 动火结束:动火作业结束后,必须进行彻底的清理工作,确保现场无隐患。
四、动火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4.1 安全装备:进行动火作业前,必须佩戴相应的安全装备,包括但不限于防护服、帽子、护目镜、手套等。
4.2 防火设施:动火现场必须配备防火设施,包括但不限于灭火器、灭火器箱、报警器等。
4.3 用电安全:动火作业涉及到用电的,必须按照电气安全规范操作,避免电火灾的发生。
4.4 防爆措施:对于易燃易爆物质的动火作业,必须采取相应的防爆措施,确保作业的安全进行。
五、事故应急处理5.1 安全疏散:一旦发生火灾或其他危险情况,必须迅速疏散人员,并启动应急预案。
5.2 灭火救援:当发生火灾时,必须及时采取灭火措施,并进行相关救援工作。
生产区域内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生产区域内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保障生产区域内动火作业的安全,防范火灾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和企业资产的安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安全管理要求,订立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企业内全部生产区域内的动火作业,包含但不限于焊接、切割、气焊、电焊等。
第二章管理标准第三条动火作业策划与评估1.动火作业前,必需由专业的安全人员进行作业策划和评估,确保安全可行性。
2.确定动火作业工作范围,并订立相应的作业方案。
3.安全人员负责对动火作业现场进行勘察,评估火灾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掌控措施。
第四条动火设备检查和维护1.全部动火设备必需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状态良好。
2.确保动火设备的使用完全符合相关规定,严禁擅自改装和使用不合格设备。
第五条作业区域和通风要求1.生产区域内的动火作业必需在划定的安全区域进行,严禁越界操作。
2.动火作业区域必需保证通风良好,确保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能够及时排出。
第六条动火作业人员要求1.参加动火作业的人员必需具备相应的操作证书,且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2.动火作业人员必需穿着符合安全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含防火服、防护眼镜、耳塞等。
第七条灭火设备和应急准备1.生产区域内的动火作业必需配备充分数量的灭火器和应急照明设备。
2.全部动火作业人员必需熟识灭火设备的操作方法,并定期进行演练。
第八条动火禁止区域和警示标识1.订立生产区域内的动火禁止区域,并在相应位置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
2.全部员工必需遵守动火禁止区域的规定,切勿擅自进入或操作。
第三章考核标准第九条安全培训和考核1.对全部参加动火作业人员定期进行安全培训,确保其了解并掌握相关安全知识。
2.对动火作业人员进行定期考核,确保其操作技能符合要求,并记录考核结果。
第十条总结和改进1.每次动火作业结束后,必需进行总结和评估,并填写相应的报告。
2.依据总结和评估的结果,及时进行改进和完满,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生产区域内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生产区域内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1. 背景介绍在生产现场,动火作业是一项常见的操作,但其涉及到氧气、燃料和点火源等因素,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为了保障生产场所的安全,必须对动火作业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
本文旨在制定生产区域内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规定,确保动火作业的安全和有效性。
2. 规定内容2.1. 管理责任生产企业负责人应制定动火作业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规定,并安排专人负责动火作业的管理和监督。
同时,各部门应加强对动火作业的管理,落实责任,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安全生产。
2.2. 动火作业前的准备在进行动火作业前,必须进行安全评估,制定详细的动火计划书,并经过安全负责人批准和签字。
动火作业前应将易燃物清理干净,并设立目视警戒线,明确动火现场的危险区域和安全区域。
2.3. 动火作业人员要求动火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了解动火作业安全措施,并掌握应急处理方法。
同时,动火现场人员一定要穿戴标准的防护装备。
2.4. 动火作业的防护措施动火作业现场必须配置相应的消防器材和应急设备,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
同时,应加强对氧气、燃料和点火源等要素的管理,防止出现泄漏、混合和着火等事故。
2.5. 动火作业后的管理动火作业完成后,应及时进行现场清理和安全检查,并制定相应的验收标准,确保动火作业的安全和有效性。
如有质量问题,应及时进行整改和返工,并建立健全的质量追溯体系,确保动火作业后的质量安全。
3. 执行程序生产企业应对动火作业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执行程序如下:1.初次动火前必须进行安全评估,并制定动火计划书,经安全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行动火作业。
2.动火作业前应对现场进行清理,设置目视警戒线,明确危险区域和安全区域。
3.动火作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关资质和技能,穿戴标准的防护装备,并遵循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
4.动火作业现场必须配置相应的消防器材和应急设备,并设立人员警戒线,确保现场安全。
5.动火作业完成后,应及时进行现场清理和安全检查,并制定相应的验收标准,确保动火作业的安全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生产区域内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正式版生产区域内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正式版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第一节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明火管理,规范公司生产区域内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行为,预防火灾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公司范围内进行动火作业的任何施工单位都要严格遵照本规定,违者自觉接受处罚。
第三条本规定的监督检查执行机构为公司的安全环保部第二节职责第四条安全环保部负责审批办理动火作业票,对生产区域动火情况进行安全监察。
第五条化验室负责动火前和动火中的可燃气体的分析。
第六条工程管理部门对所主管的工程项目,对承包商动火作业票办理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协调。
第七条车间负责辖区内的用火作业票的办理;负责辖区内二级用火作业票的审批;负责对本部门需要用火的设备、管线进行工艺处理,确保达到安全用火条件;对辖区内的用火作业安排监护人、监护动火,负责辖区内的所有用火作业的安全监督。
第八条用火作业人员应持有有效的本岗位工种作业证。
用火作业人员应严格执行“三不用火”原则,即没有经批准的火票不动火、防火监护人不在现场不动火、防火措施不落实不动火,对不符合“三不动火”要求的,有权拒绝动火。
第三节管理要求第九条用火管理范围在生产区域内进行如下作业属于用火管理范围:各种焊接、切割;使用喷灯、火炉、电炉、液化气炉;烧烤煨管线、使用明火;临时用电、使用非防爆电动工具、电器、非防爆移动照明;使用电钻、砂轮、风镐、风动扳手、钢锯、锤击、打砂等产生火花的作业;机动车辆进入生产区域(非防爆电瓶车、机动三轮车、拖拉机、翻斗车、摩托车等不准进入正在生产的工艺装置和罐区);雷管、炸药等爆破。
第四节动火作业级别分类第十条动火作业分为特殊危险动火作业、一级动火作业和二级动火作业三类(一)特殊危险动火作业;在生产运行状态下的易燃易爆物品生产装置、输送管道、储罐、容器等部位上及其他特殊危险场所的动火作业。
(二)一级动火作业:在易燃易爆场所进行的动火作业;(三)二级动火作业:除特殊危险动火和一级动火作业以外的动火作业。
第五节《动火作业票》的审批程序及管理第十一条由动火作业施工单位指定动火负责人办理,应逐项填写,不得空项。
要求动火执行人、动火负责人、安全措施编制人、组织实施人、监火人、审批人必须本人签字并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二条动火点所在单位的安全员、工艺员或值班长,到动火分析单位申请分析,指定分析取样部位,同时作为安全措施编制人或动火负责人一起拟定安全措施,进行安全交底;根据分析结果填写动火作业票。
第十三条特殊动火的《动火作业票》由动火点所在车间主管领导向安全环保部提出申请,由安全环保部组织生产运行部动火单位领导和技术人员会同动火施工单位领导和技术人员到现场共同制定、落实动火安全措施,由安全环保部签发动火作业票,报公司主管领导终审批准;一级动火的《动火作业票》由动火单位领导制定落实动火安全措施,送报公司安全环保部门审查签字;报公司主管领导终审批准,二级动火的《动火作业票》由动火单位所在车间主管领导签字审查批准。
第十四条动火负责人持办理好的《动火作业票》到现场,检查防火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确认安全措施可靠并向动火执行人和监火人交代安全注意事项后,将《动火作业票》交给动火执行人。
第十五条动火实施前,动火执行人必须向动火点所在当班班长提出申请,经当班班长签字同意后方可动火。
第十六条特殊动火的《动火作业票》和一级动火的《动火作业票》有效期为8小时;动火作业超过有效期,应重新办理《动火作业票》第十七条《动火作业票》要一点一证,不准异地使用或扩大范围,更不准转让、涂改。
如果同一动火点多人同时作业,可使用一份《动火作业票》,但所有动火执行人应分别签字。
第十八条《动火作业票》一式三份,监护人和施工作业人员各持一份存查;第三份由安全环保部留存。
“动火作业票”是动火作业的凭证和依据,不应随意涂改,不应代签,应妥善保管,作废票予以标识、保留、不得撕毁。
第六节动火作业安全防火要求第十九条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作业票》。
进入设备内、高处等进行动火作业,应执行HG23012、HG23014的规定。
第二十条厂区管廊的动火作业,按一级动火作业管理;带压不置换动火作业,按特殊危险动火作业管理。
第二十一条凡盛有或盛过化学危险品的容器、设备、管道等生产、储存装置,必须在动火作业前进行清洗置换,经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火作业。
(一)爆炸下限小于10%的可燃气体(蒸汽),其可燃物含量小于或等于0.2%为合格;(二)爆炸下限大于或等于10%的可燃气体(蒸汽),其可燃物含量小于或等于1%为合格;(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气体,其动火分析,以爆炸下限最低的可燃气体为准;(四)氧气、富氧设备、管道、容器极其附近的含氧量小于或等于22%为合格;(五)进入设备、容器管道内进行动火工作,还应分析有毒气体含量,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允许浓度,氧含量19~22%为合格。
第二十二条动火分析取样点要有代表性,特殊危险动火的分析样品应保留到动火结束;取样与动火间隔不得超过30分钟,如超过或动火作业中断时间超过30分钟,必须重新取样分析。
第二十三条高空进行动火作业,其下部地面如有可污染物、空洞、阴井、地沟、水封等,应检查分析,并采取措施,防止火花溅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第二十四条拆除管线的动火作业,必须先查明其内部介质及其走向,并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防火措施。
第二十五条动火作业要采取有效的安全防火措施,配备足够适用的消防器材,应有专人现场监护。
特殊危险动火作业,必须制定施工安全方案落实安全防火措施,动火作业时,动火点所在车间主管领导、安全员,动火作业施工单位安全员,公司安全环保部负责人、公司主管领导必须在动火票上签字确认,必要时请专职消防队到现场监护;一级动火作业时,由动火作业施工单位及动火点所在单位的安全员负责现场监护,公司安全环保部巡查;二级动火作业时,由动火作业施工单位及动火点所在单位派专职监火人负责现场监护。
第二十六条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气焊工具,保证安全可靠,不准带病使用。
第二十七条使用气焊焊割动火作业时,氧气瓶与乙炔瓶间距不小于5米,二者与动火作业点均应不小于10米,并不准在烈日下曝晒。
第二十八条五级风以上(含五级)以上的天气,禁止露天动火作业,应生产急需应升级管理。
第二十九条正常生产的装置和罐区内,凡是可动可不动的动火一律不动。
凡能拆下来的一定拆下来移到安全地方动火。
节假日不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用火,一律禁止。
遇节假日、生产设备运转不正常及其他特殊情况时,动火作业应升级管理。
第三十条凡厂、车间或单独厂房全部停车、装置经清洗置换、取样分析合格并采取安全隔离措施后,可根据其火灾、爆炸危险性大小,经公司安全环保部批准,动火作业可按二级动火作业管理。
第七节动火作业相关人员职责要求第三十一条动火负责人及组织实施人:对动火作业负全面责任,必须在动火作业前详细了解作业内容和动火部位周围情况,参与动火安全措施的制定、落实,向动火执行人员交代作业任务和防火安全注意事项;作业完成后,组织检查现场,确认无遗留火种,方可离开现场。
第三十二条动火执行人:独立承担动火作业的动火执行人必须持有特殊工种作业证,并在《动火作业票》上签字。
若带走作业时,动火执行人必须在场监护。
动火执行人接到《动火作业票》后,应核对证上各项内容是否落实,审批手续是否完备,若发现不具备条件时,有权拒绝动火,并向单位安全防火部门报告。
动火执行人必须随身携带《动火作业票》,严禁无证作业及手续不完备的动火作业。
动火前(包括动火停歇期超过30分钟再次动火),动火执行人应主动向动火点所在部位当班班长呈验《动火作业票》,经其签字后方可进行动火作业。
第三十三条监火人:应由动火点所在单位指定责任心强、有经验、熟悉现场、掌握消防知识的人担任,必要时,也可由动火作业人施工单位或动火点所在单位共同指派。
新项目施工动火,由施工单位指派监火人。
监火人所在位置应便于观察动火和火花溅落,必要时可增设监火人。
监火人负责动火现场的监护与检查,随时扑灭动火飞溅的火花;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动火执行人停止作业,及时联系有关人员采取措施。
监火人必须坚守岗位,不准脱岗,在动火期间不准兼做其他工作。
动火作业后,要会同有关人员清理现场,清除残火,确认无遗留火种,方可离开现场。
第三十四条动火部位验票人:动火点所在岗位班组长(技术员、值班人)为动火部位的验票人,动火前应验票签字,应对所属生产系统在动火过程中的安全负责,并参与动火安全措施的制定、落实,负责生产与定会作业的衔接,检查《动火作业票》对审批手续不完备的《动火作业票》有权制止。
如遇到生产系统有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停止动火作业。
第三十五条动火分析人:应对动火分析手段和分析结果负责,根据动火点所在单位的要求,亲自现场取样分析,在《动火作业票》上填写取样时间和分析数据并签字。
第三十六条安全员:动火作业施工单位和动火点所在单位的安全员应负责检查防火安全措施落实情况,随时纠正违章作业。
特殊危险动火、一级动火,安全员必须到现场。
第三十七条动火作业审批人:各级动火作业的审批人必须亲自到现场,了解动火部位及周围情况,确定是否需做动火分析,审查并明确动火等级,检查、完善防火安全措施,审查《动火作业票》的办理是否符合要求。
在确认无误后,方可签字批准动火作业。
第八节违章动火作业的处罚第三十八条在下列行为之一者,处责任人200元-2000元罚款:(一)用气焊焊接动火作业时,氧气瓶与乙炔瓶间距不小于5米,两瓶与动火作业点距离不小于10米;(二)动火作业时,电、气焊工具带病使用;(三)取样分析不够全面;(四)高空动火作业,没有落实有效的安全防火措施的;(五)取样与动火间隔超过30分钟未重新取样分析。
第三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尚未造成火灾事故的,处责任人500元-5000元罚款:(一)动火执行人未办理《动火作业票》或《动火作业票》手续不完备的;(二)独立承担动火作业的动火执行人无《特殊工种作业证》;(三)监火人员脱岗,不在现场监护的;(四)动火分析人未亲自到现场取样分析或未在动过票分析单处签字的;(五)施工单位不落实安全防火措施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六)擅自降低动火作业级别的;(七)各级动火作业的审批人没有严格履行工作职责的;(八)特殊危险动火作业,没有施工安全方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