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印度》人教统编版1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共29张PPT)
五、佛教的建立
• 时间:公元前6世纪 • 人物:乔达摩·悉达多 • 主张:众生平等 • 教义:反对种姓制度,
提倡众生平等。 • 发展:公元前3世纪臻于
鼎盛并开始外传,逐渐 成为世界性宗教。
释迦摩尼像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是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城释 迦族的王子。据说,他看到走投无路的乞丐、痛苦不 堪的病人、暴露于荒郊的尸体时,心灵受到极大震撼, 感到人生皆苦,于是下决心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道路。
他离家修佛行陀,说后来法创立佛教,被尊佛为陀“佛坐陀像”。
阿育王
孔雀王朝 第三代国王
佛教传播与阿育王
阿育王是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 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又被称为 “无忧王”。阿育王曾经谋杀的 兄弟姐妹有99人,阿育王夺取了 王位后,开始向外扩张。
成为佛教徒后,阿育王对残酷 的战争给人民所造成的灾难感到 十分后悔。此后代替暴力统治和 侵略的将是不竭余力的宣扬佛教, 从此以后,他不再向邻国派遣军 队,而是派遣宣扬佛教的高僧。
种姓制特点 世代相袭; 种姓内婚制; 不同种姓的法律、宗教地位不平等。
二种. 姓制度
请大家观察下面这幅图片
像这样一个贱民女孩,她的命运已经被印度教 的教规所决定,除了在德里的亚穆纳河畔当洗 衣工,她几乎无法想象还能干什么别的。而像 这样洗衣服种姓的人是专门负责处理被血或排 泄物污染过的物品的。可以说,这个小女孩的 命运就是由种姓制度所决定的。
《摩奴法典》规定:“如果刹帝利辱骂了婆 罗门,须罚款100帕那;如为吠舍须罚款150 或200帕那;如为首陀罗则处以体刑。”相反, “如果婆罗门侮辱刹帝利,须罚款50(帕那), 如果侮辱吠舍,须罚款50的一半,而侮辱首 陀罗则罚款为12”。这种不平等关系在婆罗 门和首陀罗之间最为严重。例如,婆罗门侮 辱了首陀罗只罚几个钱,而首陀罗若是辱骂 了婆罗门,则要被割掉舌头。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古代印度,教材主要围绕印度的文明、宗教、社会制度、科技文化等方面进行介绍。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印度河流域文明、佛教、印度教、阿拉伯数字等,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印度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印度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希腊等,对古代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但印度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学生熟悉的内容有所不同,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接受。
同时,学生对于宗教、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深入的知识还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获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印度的基本情况,包括文明、宗教、社会制度、科技文化等方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印度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古代印度的文明特点2.印度宗教的起源和发展3.印度的社会制度和科技文化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印度历史文化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印度的历史文化。
4.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2.相关资料和案例3.多媒体教学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印度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印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古代印度的文明特点,包括印度河流域文明、城市遗址等。
让学生了解古代印度的繁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印度的宗教起源和发展,如佛教、印度教的产生和传播。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巩固学生对印度宗教的认识,了解不同宗教在印度的影响。
5.拓展(10分钟)介绍印度的社会制度和科技文化,如种姓制度、阿拉伯数字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共20张PPT)
一个统一的王国。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属于哪一
等级?(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4、小林同学在网上查阅历史资料时,编写了以下资料,其中错误的 一项是( ) A.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B.古代印度的民主政治繁荣 C.种姓制度出现在两河流域 D.《汉谟拉比法典》用楔形文字刻在花岗岩石 5、2017年6月16日,印度以所谓的“保护不丹”为由非法进入西藏 洞朗地区而导致中印两国一度在洞朗地区紧张对峙。中印同属亚洲 文明古国,下列与印度文明有关的是( )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
首陀罗(第四等级)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剥削和 奴役,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被排除在种姓以外: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 遭到歧视和凌辱。
在《梨俱吠陀》第十卷可以看到这样的故事:梵天大神从他的 口中生出了婆罗门,从双臂生出了刹帝利,从腿生出了吠舍, 从脚生出了首陀罗
——《 摩 奴 法 典 》
从它判决的原则中(不同的 人不同的标准)你看出种姓
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实质是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种姓制度具有什么特点? 小故事
一位理发师的儿子爱上一位大臣的女儿,一天,他出门找那位少女。 在路上,他遇到了几个人,他们佩带特殊的标记,口中不断发出特殊的 声音,正在敲击某种器物,一名祭司急忙躲到一旁。不久,他到了少女家 门口,被守卫拦住了,守卫说:“你不能进去”。他只好悻悻离去,回家 后他跟父亲说:“我不想当理发师,我想从军,成为一名大将军,然后跟 大臣的女儿结婚。”父亲告诫说:“儿子,你不要把愿望寄托在办不到的 事情上。你是理发师的儿子,那个女孩是不能与你结婚的。”结果,理发 师的儿子在绝望中忧郁而死。 1.你认为他路上遇到的几个人是什么身份? 贱民
人教部编版学期初三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
人教部编版学期初三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知识要点】【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二】森严的种姓制度2.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4.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后被称为〞释加牟尼〞。
【基础练】1.约公元前23世纪一前18世纪,在流域发现了哈拉巴和摩亭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C)A,尼罗河B、两河C、印度河D、恒河2.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侵入印度(D)A、古埃及人B、苏美尔人C、阿卡德人D、雅利安人3.古代印度文明鼎盛时期出现在统治时期〔D)A、图特摩斯三世B、胡夫C、汉漠拉比D、孔雀王朝4.〔2019・南京〕〝首陀罗的职责只有一个,那就是顺从地服务于其他三个种姓。
〞材料反映的是〔C〕A、古埃及奴隶制度B、汉谟拉比法典C、古印度种姓制度D、西欧封建等级制度5.〔2019·岳阳〕以下图所示的制度来自(C)A、古埃及B、古巴比伦C、古印度D、古希腊6.〔2019深圳〕社会制度影响人们的生活,根据古印度种姓制度,以下选项符合当时农民身份的是〔D)A、担任祭祀B、与国王、官吏的女儿成婚7.宁宁编写了一部关于印度种姓制度的课本剧,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情景是〔C〕A、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B、刹帝利对婆罗门毕恭毕敬C、首陀罗担任官吏在办案D、一大群吠舍在农田里劳动8.释迦牟尼早期的求道经历坎坷,他在修道者的森林里,以少有的苦行折磨着自己,摒弃一切生命的贪欲,终日处于苦思冥想的状态。
他的打坐方式是当时印度较盛行的〝止观〞禅定。
释迦牟尼坚持六年,用以探索心源。
由此创立的宗教是〔A〕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9.电视剧«西游记»中描述的〝如来佛〞这一角色,其原型来自于历史人物〔A〕A、乔达摩·悉达多B、耶稣C、安拉D、宙斯10.佛教教义中含有反对印度等级制度的内容是〔C〕A、消除欲望B、忍耐顺从C、众生平等D、不反对奴隶制度【综合练】1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古代印度》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课,主要介绍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印度河流域文明和孔雀王朝的兴衰,佛教的创立和传播,以及古代印度的科技文化成就。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进程,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古代印度的历史可能较为陌生。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呈现和操练环节,教师应注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在巩固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拓展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印度文明对后世的影响,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深入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河流域文明和孔雀王朝的历史发展,掌握佛教的创立和传播过程,了解古代印度的科技文化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印度文明的尊重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印度河流域文明、孔雀王朝、佛教的创立和传播、古代印度的科技文化成就。
2.教学难点:佛教的教义和传播过程,古代印度科技文化成就的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比较教学法:将古代印度文明与其他文明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素材。
3.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印度河流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
简要介绍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引发学生的兴趣。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课主要讲述了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包括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兴起、孔雀王朝的建立与衰落以及古代印度的宗教、哲学和文学等方面的成就。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印度的历史背景、社会风貌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文明的概念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古代印度的历史相对于其他古代文明来说,较为陌生,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多媒体资料等方式,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并激发学生对于古代印度文明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掌握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兴起、孔雀王朝的建立与衰落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古代印度的宗教、哲学和文学等方面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古代印度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全球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兴起、孔雀王朝的建立与衰落。
2.教学难点:古代印度的宗教、哲学和文学等方面的成就。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相结合的方式。
在课堂上,教师会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观看多媒体资料,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此外,教师还会运用提问、讲解、示范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兴起、孔雀王朝的建立与衰落。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讨,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代印度》是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课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包括印度河流域文明和孔雀王朝的兴衰,以及佛教和耆那教的兴起。
通过学习这一课,学生可以了解古代印度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文化特点等,从而拓宽视野,丰富历史知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文明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宗教文化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古代印度文明对后世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对古代印度文明的理解和评价,以及对佛教和耆那教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史料,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古代印度的宗教文化,让学生了解佛教和耆那教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古代印度文明的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古代印度》课件PPT完整版
•
3.在品读文字中,继续巩固总分的构 段方法 ,初步 学习围 绕中心 句概述 自然段 主要内 容。
•
4.第五节讲只要细心观察就能获得更 多的知 识。从 植物妈 妈的办 法中, 学生能 感受到 大自然 的有趣 ,生发 了解更 多植物 知识的 愿望, 培养留 心观察 身边事 物的习 惯。
•
5.根据诗歌内容,课文中配有相应的 插图, 形象地 描绘了 三种植 物传播 种子的 方法, 同时告 诉小读 者植物 传播种 子的方 法有很 多,仔 细观察 就能得 到更多 的知识 。
社会阶层
职责和义务
婆罗门 祭司贵族
掌握神权
刹帝利
国王、武士、 把持国家军事和行
官吏
政大权
吠舍
农民、牧民、向国家纳税,向神庙
手工业者、 上供,供养一、二等
商人
级
首陀罗
被征服者、 贫困破产失 去土地的人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 隶主阶级剥削和奴役 ,干最低贱的职业, 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 》课件 (共28 张PPT)
三、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1.创立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 世纪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创始人为乔达摩·悉达多, 后来被称为“释迦摩尼”。
三、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2.教义
四谛说 苦谛:指人生的各种痛苦,一共有八种,即生老病死、求 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受阴; 集谛:人生多苦的根源是欲望; 灭谛:消灭人生痛苦的关键在于消除欲望; 道谛:要消除欲望就要修行,修行的途径被称为“八正道”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内部逐渐分化产生 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 “种姓制度”。“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 意为颜色、品质。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 》课件 (共28 张PPT)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古代印度》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3课古代印度1 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教学难点:如何看待佛教的教义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印度这一名称起源于印度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最早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后来西方人沿用了这一名称。
在我国的《史记》中把印度称为“身毒”,《汉书》中把它称为“天竺”,《大唐西域记》中才把它成为印度。
现在印度共和国的印地语的国名为“婆罗多”,起源于古代婆罗多族。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古代印度。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教师提问: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
造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哪个国家相似?提示:非常准确,就是埃及。
2.教师讲述: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
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
印度河北部建立起许多小国。
到公元前三世纪,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国经济发展较快,力量强大,国王阿育王统一了除南端以外的印度。
但是,这种统一是不巩固的。
不久,印度又陷入分裂的状态。
同学们还记得中国历史元朝史中,元朝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吗?元朝为了巩固它的统治,把全国各族分为四等。
而印度的雅利安人。
在征服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目标导学二:森严的种姓制度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古代印度有几个等级,他们的名称是什么,各等级有哪些社会阶层,各等级的职责或义务如何?提示:印度的等级制度,也叫种姓制度。
种姓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肤色,品质”;第一等级婆罗门,即僧侣。
第二等级刹帝利,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军政大权。
前者是人民的精神生活的统治者,后者是国家的世俗统治者。
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农牧民、手工业者,要向国家纳税,供养前两个等级。
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以奴隶为主。
随着主产和分工的发展,在种姓之外又出现了大批的不可接触者,即最受歧视和压迫的贱民,各个等级间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限森严甚至不能共食、共住。
新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3课 古代印度 教学课件
新课探究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早期代表是哈拉帕文化,这一 文化以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为中心。孔雀王朝是印度历 史上第一次完成基本统一的王朝,其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 文明的鼎盛时期。
新课探究
摩亨佐·达罗遗址
新课探究
孔雀王朝为古印度摩揭陀的王朝, 因其创立者旃(zhān)陀罗笈多出身 于孔雀家族而得名,首都为华氏城。 约公元前324年,旃陀罗笈多率领当地 人赶走了马其顿入侵者,推翻了难陀 王朝,建立孔雀王朝。公元前4世纪中 叶,在阿育王统治时期,孔雀帝国疆 域达到最大,统一出印度半岛南端外 的印度全境。孔雀王朝后为巽(xùn) 加王朝所取代。
新课探究
①数学方面:发明了世界上广泛应用的“阿拉 伯数字”。
②艺术方面:佛像艺术水平精湛,是中国古代 石窟佛像造型艺术的渊源。
新课探究
森严的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的入侵。随着雅利安人 内部的贫富分化日益加剧,等级 的差别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 逐渐形成了种姓制度。
新课探究
婆罗门
No刹帝利
第一等级:掌管祭祀
课堂小结
新课探究
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是真正的“平等”吗? 如何理解佛教所宣扬的这种平等?
佛教中宣扬的“众生平等”思想,只存在于虚幻的世界 中,它是为迎合阶级社会;中长期遭受压迫和剥削的劳 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而存在的。处于统治地位的统治者是 不会给劳动人民实现真正的“众生平等”的。
新课探究
佛教宣扬的平等是灵魂上的而不是现 实中的,佛教并不反对奴隶制,并且 把刹帝利摆在第一位。佛教主张人民 应忍耐顺从、放弃斗争,所以历代统 治阶级便利用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 的假平等,掩盖阶级社会中真正的不 平等,从而达到维护剥削制度的目的。 佛教所宣扬的“众生平等”,只是用 来安慰人民的“麻醉剂”。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古代印度》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教材从古印度的历史背景、文明成就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旨在让学生了解古印度文明的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古印度的历史发展脉络,了解古印度的文明成就,认识到古印度文明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文明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古印度历史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知识盲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印度的历史背景、文明成就以及社会制度,认识古印度文明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印度文明的尊重和理解,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印度的历史发展脉络、文明成就以及社会制度。
2.教学难点:古印度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视频、PPT等。
2.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等。
3.教学参考书目: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展示古印度的美丽风光和文明成果,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古印度的历史发展脉络、文明成就以及社会制度,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呈现的素材,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最后一册历史教材,本课主要内容是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包括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等历史阶段。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生动地展现了古代印度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历史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九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古代历史和古代埃及、巴比伦的历史,对古代文明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古代印度的历史与他们所熟悉的历史背景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认识古代印度的历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等历史阶段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明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脉络,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等历史阶段的特点。
2.教学难点:古印度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异同,学生对史料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3.史料:收集与古代印度相关的史料,如图片、视频等。
4.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史料,展示古代印度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呈现(10分钟)介绍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等历史阶段,让学生对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
难点
佛教的传播。
课时计划
1课时
实际完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利用西游记的故事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古印度的起源和发展,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及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2.通过史料充分认识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
3.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2)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
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佛教创立于公元前世纪,创始人,后被称为“”。
(2)佛教提出“”,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公元前3世纪开始外传。公元前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在传入内地。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先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在经过老师的讲解让知识更加的巩固。
思考、归纳、总结
通过设计板书,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六、巩固复习
完成配套练习相应习题。
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及理解。
四、合作学习
小组内先进行讨论,后教师总结。
1.古代印度在鼎盛时期有哪些表现?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①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②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③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2.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你知道有哪些吗?
“阿拉伯数字”、佛像艺术等。古代印度的佛像艺术对中国影响巨大,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都深受印度佛像艺术的影响。
3.说说种姓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共20张)(共20张)
等级名称 婆罗门 刹帝利
社会阶层
从事职业
祭司
祭祀
贵族、武士、官吏、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国王
吠舍
雅利安人的一般公 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社成员
首陀罗
被征服的土著居民 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
和奴隶
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
务
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9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等级示意图
掌管祭祀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
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度的衣服。据此判断这户人
家属于(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C D.首陀罗
4.阿育王在印度家喻户晓,他在位进,孔雀王朝是第一个 基本统一印度的政权。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
B 育王应属于哪一等级(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5.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D
A、
B、
C、
D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特点:
影响: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阻碍 了印度社会的发展。
11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佛教产生的时间、地点、创始人? 时 间: 公元前6世纪
地 点: 古印度
创始人:
释迦牟尼 (乔达摩·悉达多)
2、佛教教义 “众生平等” “忍耐顺从”
为什么佛教能得到很快很好的发展?
13
3、佛教的传播
说一说亚非四大文明古国及其发源地
两河流域
尼罗河 流域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发源地
印度河流域
4
2、早期文明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共31张PPT)
首陀罗 Sudra
种姓等级金字塔示意图
5、实质:是为保护奴隶主特权的等级制度。
6、影响:严重地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激化了社会矛盾。种姓制度虽已 废除,在当今印度社会仍有影响。
佛教产生背景
四、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佛教产生的背景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随着社会的发 展,种姓制度日益引起人们的不满,反对婆罗 门特权的情绪不断高涨。百姓生活困苦,社会 矛盾尖锐。
岗
日本
石 窟
印度
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卡、
龙 门
缅甸和泰国等
石
窟
7、作用:通过佛教的传播,印度文化对
仰 光
周边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寺
课堂 小结
古 代 印 度
古代印度河流域 文明
森严的种姓制度
地理位置 雅利安人入侵
孔雀王朝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释迦牟尼创建佛教
1.入侵古代印度并征服当地居民,逐渐建立起一
三、森严的种姓制度 1、产生: 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内 部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 等级制度,称为“种姓制度”。
2、等级名称
嘴 手
腿 脚
原人
婆罗门 刹帝利
统治阶级
吠舍 首陀罗
被统治阶级
3、种姓制度中各阶层的职责和义务
等级名称
社会Hale Waihona Puke 层职责和义务婆罗门
祭司贵族
掌握神权
刹帝利
国王、官吏、武士 把持国家军政大权
C、佛教
D、《天方夜谭》
5、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所以( B)
A、宣传种姓制度 B、宣传“众生平等”
C、倡导刻苦修行 D、号召削弱王权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共20张PPT)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旃陀罗 (贱民)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2.内容 第一等级 第二等级 第三等级
第四等级
祭司贵族 掌握祭祀
国王武士官吏 掌管军事和行政大权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供养一、二等级
被征服者,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和手工业, 为前三等级服务
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贱民
浴佛节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我国佛教徒纪念教主释迦牟尼 佛诞辰的一个重要节日。
般在四月初七日,许多善男信女即已云集佛寺准备参加于次 日清晨举行的纪念法会。香花丛中的几案上安放着一个铜盆, 盆中注满了用麝香、丁香等配制成的香汤,汤中立着一尊铜 像。沐浴开始前,寺院住持率领全寺僧众礼赞诵经,随后持 香跪拜、唱浴佛偈或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僧众和居士们 一边念一边依次拿小勺舀汤浴佛。浴完佛像后再用一点香汤 点浴自己,表示洗心革面,消灾除难。
中国四大佛山
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
四川峨眉山(普贤菩 萨)
浙江普陀山(观世音菩萨)
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 萨)
课堂小结:
古代印度
检测反思
D 1.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 姓制度的是( )
A、
B、
C、
D
2.古印度社会有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 高高在上的是“婆罗门”和“刹帝 利”,而“吠舍”和“首陀罗”社会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描述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
位于南亚次大陆,东临孟加拉 湾,西临阿拉伯海。
南亚次大陆指的是:喜马拉雅山以 南一大片半岛形的陆地。
读图描述古代印度自然环境特点如何?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有明 显的旱雨两季 河流:印度河、恒河流经,河流定期泛 滥,水源较充足。 土壤:肥沃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代印度》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以及重要历史事件。
通过学习这一课,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包括佛教的诞生、种姓制度、阿拉伯数字等,这些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贡献。
同时,本课还介绍了古代印度的局限性,如战争频繁、社会矛盾突出等,这些都是古代印度历史发展的遗憾。
通过学习这一课,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认识到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以及局限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古代印度》这一课时,可能对佛教、种姓制度等概念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学来逐步理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古代印度的历史事件有一定的好奇心,希望通过学习这一课来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存在对古代印度历史发展局限性的认识不足,需要教师通过案例、图片等教学手段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以及重要历史事件,认识到古代印度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以及局限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提高对古代印度历史发展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尊重和欣赏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认识到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和局限性,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以及重要历史事件。
2.教学难点:佛教的诞生、种姓制度、阿拉伯数字的起源和发展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手段,生动展示古代印度的历史场景和文化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代印度的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对古代印度产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以及重要历史事件。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 (共19张PPT)
★发展历程:
※后来,雅利安人入侵,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一些小国。 ※公元前6世纪起,印度半岛逐渐统一 ※几百年后,摩揭陀国的阿育王基本统一了印度半岛。
※不久印度再次陷入分裂。
古印度文明 “种姓制度”
在古印度社会内部逐渐产生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 制度——种姓制度
婆罗门
嘴
手 腿 脚
刹帝利
从事国家军事、行政事务。 刹帝利
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佛教产 生背景
佛教的产生
背 景: 印度种姓制度引起人们的
强烈不满,社会矛盾尖锐。 时 间: 公元前6世纪
悉达多, 创始人: 乔达摩·
后被称为 “释迦牟尼”。
佛教的教义
①宣扬“众生平等”, 反对婆罗门宣扬的种姓制度。 ②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 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因此只有消 灭欲望,忍耐顺从,刻苦修行,才能 达到“极乐世界”。
实质:
是贵族统治的工具, 是为保护奴隶主特权 的一种等级制度。
那时,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理发师的儿子爱上了一个 少女。他父亲告诫说:“儿子,你不耍把愿望寄托在办不到的 事情上。你是理发师的儿子,属于低级种姓(首陀罗)。而那 个女孩属于高级种姓(刹帝利)。刹帝利的女儿是不能与你结 婚的。”结果,理发师的儿子在绝望中忧郁而死。 理发师儿子的故事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朝鲜 中亚 中国 (北传佛教) 日本 (公元前后即西汉末年传入中国) 东南亚 (南传佛教)
作用:通过佛教的传播,印度文化对周边
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北传佛教
南传佛教
你知道哪些佛教文化的成语?
临时抱佛脚 口头禅 普渡众生 四大皆空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借花献佛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
文明历程
孔雀王朝因其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 该王朝是第一个基本统一印度的政权。开国君主月护王,定都 华氏城,历九位君主。
前23—前18世纪早期文明 公元前1500左右,雅利安人入侵
种姓制度
前4—前2世纪孔雀王朝统一印度
佛教
再次分裂
前 4000
前 2000
公元 元年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 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
2020/9/24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 • •
象 征
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发展历程2、文明成就
古两古 埃河印
二、金字塔
反
及流度 文域文
映 三、法老的统治
明文明
明
1、地理环境 2、文明历程 3、文明成就
古古汉 代巴谟 两比拉 河伦比 流王法 域国典
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又称 “佛成道日”,纪念释迦牟 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创 立佛教的日子。
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首创,因为 阿拉伯人将这种数字改进并传播到全 世界,所以得名为阿拉伯数字。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 • •
象 征
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发展历程2、文明成就
古两古 埃河印
二、金字塔
反
及流度 文域文
映 三、法老的统治
明文明
明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文明历程)
二、森严的种姓教(教义、传播)
1、地理环境 2、文明历程 3、文明成就
古古汉 代巴谟 两比拉 河伦比 流王法 域国典
1、法典内容
2、法典特点 3、制定目的 4、法典地位 5、法典实质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废除,在当今印度社会仍有影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2张)
佛教产生背景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2张)
2.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2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2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2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2张)
对佛教所宣扬的众生平等的理解
佛教中宣扬的“众生平等”思想,只存 在于虚幻的世界中,它是为迎合阶级社会中 长期遭受压迫和剥削的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而存在的。处于统治地位的统治者是不会给 劳动人民实现真正的“众生平等”的。所以, 它只是用来安慰人民的“麻醉剂”。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2张)
②等级名称
嘴 手
腿
原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2张)
脚
婆罗门 刹帝利
统治阶级
吠舍 首陀罗
被统治阶级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2张)
③种姓制度中各阶层的职责和义务
等级名称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2张)
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2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2张)
(2)_孔___雀__王___朝(公元___时期。
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
一。首都_华__氏___城__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
佛陀说法
佛陀坐像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2张)
前3世纪摩揭陀国阿 育王基本统一,宣 布佛教为国教。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2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2张)
④佛教经典 统称《大藏经》
⑤佛教教义
(1)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宣 扬的种姓制度; (2)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 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只有消灭欲望,忍耐 服从,刻苦修行,才能摆脱“苦”,到达 “极乐世界”
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2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2张)
古印度的文明成就 1.种姓制度
①产生:
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内部逐渐 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称为“种姓制度”。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2张)
刹帝利
Ksatriya 吠舍 Vaisya
④种姓制度的特点
a.种姓界限森严;
b.种姓职业世袭; c.种姓实行内婚。
首陀罗 Sudra
种姓等级金字塔示意图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2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2张)
⑤实质:是为保护奴隶主特权的等级制度。
严重地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①佛教产生的背景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种 姓制度日益引起人们的不满,反对婆罗门特权的 情绪不断高涨。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②时间地点 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
③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2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2张)
社会阶层 祭司贵族
职责和义务 掌握神权
国王、官吏、武士 把持国家军政大权
农牧民、手工业 者、商人
向国家纳税;向神 庙上供;供养第一、 二等级
被征服者、贫困破 产失去土地的人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 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 役,从事最低贱的职 业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2张)
婆罗门
Brahman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2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2张)
⑥公元前1世纪传入中国
莫 高 窟
云
岗
石 窟
印度
中亚 中国 朝鲜半岛、 日本
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
龙
卡、缅甸和泰国等
门
石
窟
⑦作用:通过佛教的传播,印度文化
仰 光
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2张)
释迦牟尼的故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2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2张)
菩提树
相传佛陀就在这棵菩提树下悟道六年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2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2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2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2张)
第3课 古代印度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2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2张)
古代印度文明的兴衰历程
1.奴隶制城邦出现
公元前2300 年左右,印度 河流域出现了 奴隶制城邦。 其中,以哈拉 巴和摩亨佐·达 罗最著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2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2张)
(1)公元_前___1_5_0_0年左右,来自中亚
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们自称
___雅__利___安__人,陆续在____________ 和恒__河___流__域____定印居下度来河从流事域农业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2张)
3.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首创,因为阿拉 伯人将这种数字改进并传播到全世界,所 以得名为阿拉伯数字。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2张)
摩亨佐·达罗
哈拉帕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2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2张)
摩亨佐·达 罗城市遗址
摩亨佐·达罗 的排水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2张)
摩亨佐·达罗城 中的大浴池遗址
摩亨佐·达 罗的深井
2.雅利安人入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2张)
公元前15世 纪后,雅利安 人入侵,建立 起奴隶制小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2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22张)
3.孔雀王朝统治时期进 入鼎盛时期:华氏城
阿育王(Asoka)是印度 孔雀王朝君主(公元前273~ 前236年在位)。阿育王之名 可意译为“无忧王”,是孔雀 王朝第三任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