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文学常识、文言文、古诗期末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学常识整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学常识整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学常识整理一、文学的定义- 文学是以文字为媒介表达思想、情感和意境的艺术形式。

- 文学通过语言表达,以诗歌、散文、小说等形式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二、文学的分类1. 诗歌- 诗歌是运用特定的韵律和修辞手法进行表达的文学形式。

- 诗歌可以通过抒情、叙事等手法表达情感、描绘景物等。

2. 散文- 散文是以散笔的方式表达思想、感悟和随笔性质的文章。

- 散文可以通过描写、议论、记叙等手法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3. 小说- 小说是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的文学作品。

- 小说可以分为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科幻小说等不同流派。

4. 戏剧- 戏剧是通过舞台表演形式展现的文学作品。

- 戏剧可以通过对话、动作、表情等元素来表达剧情和角色的情感。

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红楼梦》:清代文学巨著,描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

- 《西游记》:明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孙悟空等人保护唐僧取经的故事。

- 《水浒传》:明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一百零八位好汉的英勇事迹。

四、文学常识- 文学作品的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观察力。

- 文学作品可以通过描述细节、塑造人物等手法来打动读者。

- 阅读文学作品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五、总结文学是表达情感、思想和意境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等不同类型。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等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以上是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学常识的整理。

以上信息为独立决策结果,无需用户干预。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此书与《大学》、《论语》、《中庸》合称为“四书”。

我们还学过他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词语积累1. 通假字。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②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③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思惠,这里是“感激”之意)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2. 一词多义(1)于①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比)②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对于)而① 蹴尔而与之(连词,表修饰,可不译)②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可是)为① 乡为身死而不受(介词,为了)②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动词,接受)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动词,做、采用)3. 词类活用患①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作名词,祸患,灾难)4. 古今异义①一豆羹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豆子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③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益处今义:增加三、重点词语解释1. 鱼我所欲也2. 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3. 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取得)4. 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5. 行道之人弗受(弗:不)6. 乞人不屑也(不屑:因轻视而不可接受)8. 妻妾之奉(奉:侍奉)9.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假如,假使)10. 贤者能勿丧耳(丧:丢掉)11. 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踢)12. 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有什么益处,加:益处)13. 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14. 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本来的思想,天性)15. 一箪食(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16. 一豆羹(豆:古代盛饭或其他食品的器皿)17. 所恶有甚于死者(恶:厌恶)18. 舍生而取义者也(义:正义)19.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形容位高厚禄)20.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四、理解性默写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 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3. 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部编版九下文言文复习

部编版九下文言文复习

《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学常识。

9、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1、宋濂,字 ,号 , 朝文学家。

有《宋学士文集》。

2、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别。

本文是一篇 。

它是 性质的 10、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文体,内容多是 。

二、解释下列加线字词。

1、余幼时即嗜学 3、假借于藏书之家5、走送之 11、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非天质之卑 4、弗之怠 12、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其他人之过哉?6、稍逾约 四、文意理解7、既加冠8、裘葛之遗 10、无冻馁之患 12、德隆望尊 1、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9、又患无硕师名人 11、 无从致书 答:13、先达 15、礼愈至 。

14、门人弟子填其室 16、稍降辞色 2、全文的主旨句是什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

答: 17、援疑质理 19、出一言以复 21、负箧曳屣 23、俟其欣悦 25、持汤 。

18、或遇其叱咄 20、假诸人 。

3、本文为更好的达到启迪,鼓励和教育青年人立志勤学的目的,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手 。

22、皲裂 。

法,请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种写法的作用。

答: 。

24、卒获有所闻 26、四支僵劲不能动 28、言和而色夷 30腰白玉之环 。

27、以衾拥覆 29、寓逆旅, 31、主人日 。

4、从宋濂身上我们学到些什么?。

32、右备容臭 。

33、烨然若神人 35、撰长书以为贽 三、翻译下列句子。

34、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

《曹刿论战》 。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又何间焉( 下视其辙( 牺牲玉帛( ) ) ) 望其旗靡( 遂逐齐师( 肉食者谋之( ) ) 小惠未遍( 肉食者鄙( 齐师败绩( )( ))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 )( )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沁园春雪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春分fèn外妖娆ráo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人物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惟余莽莽惟:只。

(2) 须晴日须:等到。

(3) 略输文采输:差、失。

(4) 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 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 “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 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 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 惟余莽莽。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段落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沁园春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我爱这土地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只因一次在写自己姓时,刚写出草字头,便想起了蒋介石,顿生厌恶之情,便在底下划了叉号,从此更名为艾青可见其坚定的政治立场。

1932年,正在巴黎留学的作者因感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便急速回国,投入到救亡运动中,却因从事革命文艺创作而被国民党逮捕判刑6年,但始终没间断创作,狱中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1937年写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年初,又创作了《北方》等诗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知识点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学问点汇总第1课沁园春雪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分fèn外妩媚ráo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人物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重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惟余莽莽惟:只。

(2) 须晴日须:等到。

(3) 略输文采输:差、失。

(4) 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学问清单1、用原文填空。

(1) 北国体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 点明XXX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 “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 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XXX,引很多好汉竞折腰。

(5) 写出采纳比方、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 惟余莽莽。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群山好似(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似(许多)白象在奔走。

(3)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好汉人物,还得看今日。

三、段落背记学问清单。

默写《沁园春雪》下阕词的内容。

XXX,引很多好汉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学问清单是XXX,“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第2课雨说一、重点字词田圃pǔ禁锢gù留滞zhì喑yīn哑斗笠lì襁褓qiǎng bǎo二、文学常识背记学问清单《雨说》的是郑愁予,是XXX诗人。

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仆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第3课星星变奏曲一、重点字词朦胧méng lóng 覆fù盖冻僵jiāng二、文学常识背记学问清单《星星变奏曲》的是江河。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文学常识+文体知识+文化常识)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文学常识+文体知识+文化常识)

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沁园春·雪》是一首词(体裁),“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作者毛泽东,字润之,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集》。

2.《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现代诗人。

193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大堰河》。

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作。

著有诗集《北方》《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等。

3.《乡愁》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

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敲打乐》《白玉苦瓜》等。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作者林徽因,中国著名建筑学家、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

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5.《我看》作者穆旦,原名查良铮,诗人、翻译家,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6.《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

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是中国近代维新代表人物,学者。

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8.《论教养》作者利哈乔夫,苏联学者、作家。

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

主要作品有《善与美书简》。

9.《精神的三间小屋》作者毕淑敏,当代作家。

选自《毕淑敏散文》。

10.《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11.《醉翁亭记》选自《欧阳修全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存世。

12.《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学常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学常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学常识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选自《舒婷的诗》,作者舒婷,当代诗人。

2.《梅岭三章》选自《陈毅诗词选集》作者陈毅,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3.《月夜》选自《沈尹默诗词集》,作者沈尹默,浙江吴兴人,诗人、书法家。

4.《萧红墓畔口占》选自《戴望舒选集》作者戴望舒,原名戴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

5.《断章》选自《鱼目集》作者卞之琳,江苏海门人,诗人、翻译家。

6.《风雨吟》选自《芦荻诗选》,作者芦荻,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诗人。

7.《统一》选自《聂鲁达抒情诗选》,作者聂鲁达,智利诗人。

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

8.《海燕》选自《高尔基文集》作者高尔基,苏联作家。

散文诗。

主要作品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9.《孔乙己》选自《呐喊》作者鲁迅。

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体裁小说。

10.《变色龙》选自《契诃夫小说选》作者契诃夫,俄国作家、戏剧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

11.《溜索》选自《遍地风流》,作者阿城,现代作家、编剧。

12.《蒲柳人家》选自《十月》,作者刘绍棠,作家。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峨眉》,中篇小说《蒲柳人家》《运河的桨声》,长篇小说《京门脸子》等。

13.《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战国时期邹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14.《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

15.《送东阳马生序》选自《宋濂全集》,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

16.《渔家傲﹒秋思》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17.《江城子﹒密州出猎》选自《东坡乐府笺》,江城子,词牌名。

作者苏轼,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18.《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作者辛弃疾,南宋词人。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全册复习资料梳理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全册复习资料梳理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全册复习资料梳理古文:《出师表》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 ē)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shuài)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学习资料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学习资料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学习资

本文是针对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文言文内容进行复的研究资料。

主要包含以下方面内容:
文言文基础知识
复文言文必须先了解其基础知识,包括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常用词汇和文言文翻译等。

同时,还应该掌握文言文的句式结构和常见修辞手法等,这将有助于理解文言文的词句和阅读理解。

课内文言文文本分析
本部分包含课内文言文的分析和解读。

学生们可以通过分析这些文本的篇章结构、情感表达和韵律特征等来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和意义。

这些文本包括《论语选编》、《孟子选编》、《百家姓》等。

文言文古诗词研究
古诗词是文言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研究古诗词时,应该了解其背景、意义和艺术特点等。

本部分包括了唐诗宋词和古文观止中的经典句子的研究和探究,供学生们研究参考。

评析古代名人文学作品
在研究文言文时,也应该了解古代名人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代表了古代文学的风貌,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素材。

本部分提供了《红楼梦》、《西游记》等伟大古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评析。

希望本文可以为学生们的文言文学习提供帮助。

同时,也希望学生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文言文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学常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学常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学常识梳理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舒婷,原名龚佩瑜,当代女诗人,代表作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的诗》《船》《馈赠》等,她是新时期朦胧诗派代表诗人之一。

文体常识: 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有舒婷、顾城、江河、北岛等。

文题理解:面对凝聚着沉重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诗人将“我”的形象熔铸在祖国的大背景下,表达了这一代人的心声。

中心内容:诗人将个体的“我”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抒发了诗人强烈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2、《梅岭三章》是中国共产党人陈毅在梅岭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时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

陈毅虽然处在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

3、(1)《月夜》作者沈尹默,在这首诗中,诗人面对艰难处境表现出独立的坚强的性格和奋斗精神,显示出“五四”前夕一代青年的个性觉醒。

(2)《萧红墓畔口占》作者戴望舒,这是一首悼亡诗,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以及对自己和友人的生命之旅的追索和反思。

(3)《断章》作者卞之琳,这首诗描绘了两幅优美的画面,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4)《风雨吟》作者卢荻表现了一个年轻人在面对难以预料的人生之路时,对人生方向与目标的茫然。

同时,也表现了“我”作为一个有志青年,面对苦难的中国所产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统一》中,聂鲁达站在政治家的高度,认为叶、花、树木等所有万物都是统一的,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表达了诗人向往和平、呼吁和平的强烈愿望。

4、《海燕》作者高尔基,苏联作家,“俄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这篇散文诗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刻画勇于搏击风浪、敢于冲击黑暗的海燕的战士形象,表达了作者渴望无产阶级革命浪潮早日到来的强烈愿望,热情讴歌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将取得胜利的美好前景。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汇总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汇总

1.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2.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3.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4.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 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zhǔ)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 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 吞长江, 浩浩汤(shāng)汤,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 连月不开, 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 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qiáng)倾楫(jí)摧;薄暮冥冥, 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 则有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 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 郁郁青青。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文学常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文学常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文学常识梳理1.《沁园春· 雪》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作者毛泽东,字润之,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沁园春,词牌名。

这首词咏雪言志,抒发了词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伟大的抱负。

充分表现了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豪情壮志。

2. 《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诗人,第一部诗集《大堰河》。

著有诗集《北方》《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等。

诗人借土地抒发自己对处于日本铁蹄踩躏下祖国深沉的爱和为国献身的热情。

表达了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

3. 《乡愁》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

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敲打乐》《白玉苦瓜》等。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作者林徽因,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

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诗歌借物抒情,诗人借四月天的甜美、情思、快乐和梦想,展现爱之深、情之切、意之密,进而表达了对希望和新生的喜悦和赞美。

5.《你看》作者穆旦,原名查良铮,诗人、翻译家,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这首诗通过描绘两幅美丽的大自然图景,引发诗人的感慨,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由的憧憬之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愿以热血青春报效祖国的深情。

6. 《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

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是中国近代维新代表人物,学者。

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这篇讲演针对听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并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理想的生活。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雨果,法国作家。

【整理】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复习(含答案)

【整理】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复习(含答案)

【整理】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复习(含答案)复资料、知识分享部编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复一、文学常识。

1.《沁园春·雪》作者是XXX,是一首词(体裁),“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2.《我爱这土地》选自《艾青诗选》,作者是XXX,原名XXX,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向太阳》等。

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是XXX,法国(国籍)作家,主要作品有《九三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4.《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XXX,字XXX,北宋(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5.《醉翁亭记》作者是XXX,字XXX,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XXX”之一。

6.《行路难》(其一)作者是XXX,字太白,号XXX居士,唐代诗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是XXX,唐代诗人,在扬州的一次酒宴上,XXX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他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给予同情,故其作此诗答谢。

7.《水浒》又称《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朝代)XXX(人名)领导的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

作者是XXX,元末明初(朝代)小说家。

8.《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文体)小说,描述了三国期间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作者是XXX,元末明初(朝代)小说家。

9.《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述封建社会前期知识份子及官绅的活动和肉体面目。

作者XXX,清代(朝代)小说家。

10.XXX,名霑,XXX,清代(朝代)小说家。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

小说以XXX和XXX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XXX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1复资料、知识分享部编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温姓名学号1.词最初称“”或“”,后来词跟乐府一样,逐渐与音乐分离,或成为诗的别体,所以人们把词产物“诗余”。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文学常识、文言文、古诗期末复习资料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文学常识、文言文、古诗期末复习资料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知识点梳理一、文体常识:1.议论文知识:(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2)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沦--结论)。

(3)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严密、概括性强。

2、小说常识:(1)、定义: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的分类: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

3、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4、人物塑造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

(神态)5、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序幕、尾声)6、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二、文学常识:1.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许多本杂文集.3、莫泊桑(1850-1893),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长篇小说有《漂亮朋友》等。

4、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名子安,又名肇瑞,字彦端,号耐庵。

著成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

《水浒传》原名《江湖豪客传》当时禁书,后被人改名为现在的《水浒传》。

它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它以北宋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官逼民反的生动故事,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暴露了封建阶级统治的腐朽,歌颂了人民群众的反抗精神。

5、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晚年自号文木老人。

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代表作品是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文学常识、文言文、古诗期末复习资料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文学常识、文言文、古诗期末复习资料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习--知识点梳理①写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

(思想感情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

)一、文体常识:②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思想感情不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1.议论文知识:(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③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左右,有开阔的胸襟,以天下为己任。

)(2)议论文的一般结构:题--题--题(即引论---结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2.“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分别指什么?“进”和“退”分别照应什论)。

(3)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严。

④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的是:唐贤今。

么?2、小说常识:(1)、定义: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⑤“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哪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居庙堂之高”指在朝廷做官,“处江湖之远”指不在朝廷做官。

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进”照应“居庙堂之高”,“退”照应“处江湖之远”。

2、小说的分类: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

⑥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1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3、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⑦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4、人物塑造方法:外貌、语言、动作。

(神态)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享受在后的品德。

5、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序幕、尾声)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14.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⑧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是指:居庙堂之高;“退”是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二、文学常识:指:处江湖之远。

(全)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知识点

(全)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知识点10.岳阳楼记范仲淹(北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2)守巴陵郡。

越明年(3),政通人和(4),百废具(5)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7)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8),在洞庭一湖。

衔(9)远山,吞(10)长江,浩浩汤汤(11),横无际涯(12);朝晖夕阴(13),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14)也。

前人之述备(15)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16),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17)霏霏(18),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19),日星隐曜(20),山岳潜形(21);商旅不行,樯倾楫摧(22);薄暮冥冥(23),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24),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25)明,波澜不惊(26),上下天光,一碧万顷(27);沙鸥翔集(28),锦鳞(29)游泳;岸芷汀兰(30),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31),静影沉璧(32),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33),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34)之心,或异二者之为(35),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6);居庙堂(37)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38)?【注释】(1)范仲淹(989—1052)。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本文选自《范文正公文集》。

(2)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3)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越,及、到。

(4)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5)具:通“俱”,全,皆。

(6)制:规模。

(7)属:通“嘱”,嘱咐,嘱托。

(8)胜状:胜景,好景色。

(9)衔:连接。

(10)吞:吞吐。

(11)浩浩汤汤:水波浩荡的样子。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总汇大全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总汇大全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总汇大全(一)春秋时代1、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称尼父、圣父,鲁国人,儒家创始人。

书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

所学课文《论语》20篇,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如《学而》、《为政》等。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

诸子哲理散文,语录体,列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

所学课文《<论语>十二章》2、左丘明,鲁国史官。

所学课文《左传》,《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

《曹刿论战》、《曹崤论战》、《崤之战》、《烛之武退秦师》等选自此书。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

记载春秋时期史实,富有文学性。

所学课文《曹刿论战》(二)战国时代3、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书由其弟子编辑。

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

诸子哲理散文,"四书"之一。

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较大。

所学课文《孟子》2篇,各取篇中开头几字为篇名,《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

4、列子,名御寇,道家前辈。

所学课文《列子》又名《冲虚真经》。

诸子哲理散文。

所学课文《杞人忧天》《愚公移山》5、庄子,名周,世称南华真人,道家代表人物。

所学课文《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

诸子哲理散文,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所学课文:《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6、吕不韦,秦相,集合门客编成《吕氏春秋》。

所学课文《吕氏春秋》。

又名《吕览》共160篇。

收入诸子哲理散文,杂家的代表著作。

所学课文:《穿井得一人》7、屈原,名平。

我国第一个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所学课文《离骚》、《九歌》(包括《山鬼》《国殇》等11篇)、《天问》、《九章》(包括《涉江》《哀郢》《橘颂》等9篇)。

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作为主。

202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

202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

九年级上册文学常识第一单元1、《沁园春雪》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作者毛泽东。

是一首词(体裁),“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寓情于景,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下片议论抒情,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革命豪情和远大的抱负。

诗中的“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2、《周总理,你在哪里》选自《柯岩文集》。

作者柯岩,本名冯恺,女,满族,当代作家,诗人。

代表作有诗集《“小迷糊”阿姨》《周总理,你在哪里》《船长》《最美的画册》《奇异的书简》《相亲记》《春的消息》《柯岩作品选》《柯岩儿童诗选》《寻找回来的世界》,长篇小说及同名电视连续剧《寻找回来的世界》等。

3、《我爱这土地》选自《艾青诗选》。

作者原名蒋正涵,号海澄,现当代诗人。

代表作有《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光的赞歌》《向太阳》等。

4、《乡愁》选自《余光中选集》第一卷。

作者余光中,当代台湾诗人、散文家。

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白玉苦瓜》,散文集《左手的缪思》等各十余部,另外还有评论集《掌上雨》。

被誉为“乡愁诗人”。

5、《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选自《林徽因诗文集》。

作者林徽因,现代诗人,中国著名女建筑师、文学家,“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等。

6、《我看》作者穆旦,原名查良铮,现代诗人、翻译家。

“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著有诗集《探险者》《穆旦诗集(1939~1945)》《旗》;译作《普希金抒情诗集》《欧根•奥涅金》《唐璜》《英国现代诗选》。

第二单元1、《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

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的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

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敬业与乐业》是一篇演讲稿,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斗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知识点梳理一、文体常识:1.议论文知识:(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2)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即引论--本沦--结论)。

(3)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严密、概括性强。

2、小说常识:(1)、定义: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的分类: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

3、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4、人物塑造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

(神态)5、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序幕、尾声)6、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二、文学常识:1.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许多本杂文集.3、莫泊桑(1850-1893),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长篇小说有《漂亮朋友》等。

4、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名子安,又名肇瑞,字彦端,号耐庵。

著成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

《水浒传》原名《江湖豪客传》当时禁书,后被人改名为现在的《水浒传》。

它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它以北宋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官逼民反的生动故事,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暴露了封建阶级统治的腐朽,歌颂了人民群众的反抗精神。

5、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晚年自号文木老人。

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代表作品是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6.罗贯中(约1330 -约1400),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从他的创作中可以看出,他对黑暗腐败的封建政治很不满,痛恨暴君、暴政,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向往统一、安定的政治局面。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简历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

7.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

《红楼梦》是他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产物,可惜由于他早逝,在他生前,小说没有最后完稿。

他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三、文言文模块:(一)、岳阳楼记一、文学常识《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范仲淹,字希文,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岳阳楼与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二、常见重点问题简答1、出自本文的成语。

百废俱兴政通人和气象万千心旷神怡浩浩汤汤先忧后乐气象万千波澜不惊春和景明皓月千里2、用课文语句填空①写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④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的是:唐贤今人诗赋。

⑤“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哪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⑥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⑦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⑧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是指:居庙堂之高;“退”是指:处江湖之远。

⑩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是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是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⑾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⑿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⒀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⒁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⒂《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⒃“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3.作者写“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目的是什么?说明滕子京虽然被贬谪,却依然积极进取,有“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4.“衔远山,吞长江”用“衔”和“吞”写出了洞庭湖的什么特点?生动表现了远山、长江和洞庭湖的关系,写出了洞庭湖的浩淼和气势。

5.第二段表明“岳阳楼之大观”的句子是什么?景物特点怎样?“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表现了洞庭湖景象开阔而多变化的特点,渲染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

6.作者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什么?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有联系吗?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景色特点与作者本人特点吻合:洞庭湖景色开阔,极有气势,这与作者的开阔胸襟和宏伟气度吻合。

7.三、四两段写出哪两种不同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的不同览物之情?景色一:天气阴冷(阴);相关览物之情: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悲)景色二:春光明媚(晴);相关览物之情: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喜)8.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的实质是什么?他们的悲喜之情都是“以物”“以己”而生。

(以物喜,以己悲。

)9.作者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的目的是什么?与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之心。

10.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胸襟阔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以天下为己任)。

11.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与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

(思想感情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思想感情不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有开阔的胸襟,以天下为己任。

)12.“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分别指什么?“进”和“退”分别照应什么?“居庙堂之高”指在朝廷做官,“处江湖之远”指不在朝廷做官。

“进”照应“居庙堂之高”,“退”照应“处江湖之远”。

1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品德。

14.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5.“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 “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两种“乐”有何不同?答:前者是个人因“物”因“己”而乐,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

16.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17.(1)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好才会“心旷神怡”(2)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答: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3)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

(4)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答:以物喜,以已悲。

18、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

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否定。

19、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20、“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1、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

点明中心。

22、“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什么?结合现实生活评价一下“古仁人之心”。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评价:古代的仁人,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在人生的路上,有宠有辱,有喜有悲,我们也应该有古仁人的心态:悲则泰然,喜则淡然。

23、请你简单评价一下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先忧后乐”的思想是作者对待仕途进退和报效国家的道德准则,在封建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客观上有利于人民。

从本质上讲,他的“忧天下”的主张是忧君思想,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四、翻译:(二)醉翁亭记一、出自本课的成语1、【觥筹交错】2、【峰回路转】3、【醉翁之意不在酒】4、【水落石出】5、【山肴野蔌】6、【风霜高洁】7、【前呼后应】二、理解默写。

①、写醉翁亭命名的缘由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④、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⑤、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⑥、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⑦、写秋景的句子是:风霜高洁;⑧、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共写了哪四个场面: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⑩、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⑾、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⑿、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13)、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三、阅读理解1、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写景的作用是什么?由远而近;写醉翁亭周围环境的优美,引出醉翁亭,为下文写太守与民同乐作铺垫。

2、第三段中有四幅画面,请用简洁的文字概述出来,并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滁州的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

太守为人民安居乐业而高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