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定风波》《临江仙》 《太常引》《浣溪沙》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 4.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 析。
• 运用虚实结合与对比的手法。上片由一个“忆”字引起, 回忆二十年前英豪的欢聚,是想象虚写;下片用“二十 余年如一梦”来概括世事的变幻无定,写历尽沧桑之后 的无奈之感,感叹盛衰兴亡,是对现实情感地抒发。忆 昔和感今形成鲜明的今昔对比,发为浩叹的苍凉之音。
• 5.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描写往昔 情景的用意是什么?
• 词的上片描绘了往昔一幅优美闲适的图景:大家曾在 午桥豪饮,座中多是杰出的英雄。月光随着长沟的水波 静静东流;在杏花的疏影里,词人与朋友们借着酒兴, 畅谈理想, 尽情游乐吹笛直到天明。
• 用意:与下片如今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进而感慨抒怀。
• 5.能表达本词主旨游 》(陈与义)
• 1.《临江仙》全诗表达了词人什么感情? • 这首词上片忆旧,下片抒怀,词人通过对旧游生活的回忆,
抒发了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落寞孤寂的情怀。
• 2. 请从语言、意境、表现手法任选角度,赏析“杏花疏影 里,吹笛到天明”。
• 6.赏析“山头斜照却相迎”一句的表达效果。 • 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相迎”一词,
把斜阳当做人来写,表现了词人经历风雨之后, 感受到夕阳斜照给他带来的雨后无限清新喜悦之 情。
《定风波》苏轼
7.赏析经典名句:“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人写眼前景寓心中情,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同时还
采用一语双关的手法。词中的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 暗指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全词将深邃的人生哲理寓于日 常生活小景中,令人领略不尽。
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3.词中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 三句饱含人生哲理,也是点睛之笔。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 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 所谓晴了。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1《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1《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首课外古诗词。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佳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本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富有音乐性和韵律美。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古典诗词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阅读基础,对古典诗词的语言、意境和情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鉴赏诗词时,往往注重表面的字词理解,忽视了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此外,学生对清代诗词的了解相对较少,对纳兰性德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容,感悟诗词情感,领略诗词之美。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并默写《浣溪沙》;了解诗人纳兰性德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分析诗词的语言、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解读诗词内容,品味诗词语言,感受诗词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并默写《浣溪沙》;理解诗词的语言、意境和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感悟诗人的故乡之情和人生哲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容,感悟诗词情感。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人纳兰性德的画像、创作背景和相关资料;播放古典音乐,营造优雅的学习氛围。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纳兰性德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浣溪沙》,理解诗词大意,体会诗词情感。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巩固训练(含答案)
巩固训练一、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1.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 杜甫《月夜忆舍弟》 )2.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忆舍弟》 )3.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4.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5.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 (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6.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7.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8.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 温庭筠《商山早行》 )9.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 温庭筠《商山早行》 )10.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 温庭筠《商山早行》 )二、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诗句的填空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韩愈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是“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2.《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诗人以景物来寓写前途坎坷难料的诗句是“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3.《商山早行》中运用意象叠加表现早行之早的诗句是“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4.《月夜忆舍弟》中,诗人感叹离乱所造成的亲人离散的句子是“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5.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中,通过时间的对比表现出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的句子是“三年谪官此栖迟, 万古惟留楚客悲”。
三、古代诗歌阅读( 一 )阅读《月夜忆舍弟》,回答问题。
1.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战争频仍,时局动荡,民不聊生。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渴望社会安定。
( 二 )阅读《长沙过贾谊宅》,回答问题。
1.本诗颔联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_课外古诗词诵读》2022年(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2022年(有答案)同步练习卷1. 古诗词鉴赏。
咸阳城东楼[唐]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诗人在首联中是如何表达愁绪的?请简要分析。
(2)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画面,联系全诗,说说这个诗句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3)根据诗句推测,尾联中的“当年事”指的是什么事?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古诗词鉴赏。
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烘托,显得摇曳多姿。
以“见难”加重“别亦难”的分量,以花残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渲染了离别的悲凉气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借春蚕和蜡炬的执着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
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无私奉献的精神。
古今之间意思不同,没有内在联系。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的画面,真切地表现了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读后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
D.“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我安慰之词。
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希望有信使传递相思的音信。
3. 古诗词鉴赏。
行香子[宋]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下列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上片定点观察,以村庄为中心描写四周景物,写出了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阅读练习(含答案)
九下《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阅读练习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转”、“又”字,抒发了对日月轮回、人生短暂的感伤,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通过问月来表达年事渐高、无可奈何的情感。
C.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借喻手法表达铲除朝廷中投降派的决心。
D. 本词运用了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借月咏怀,语言蕴藉而又不失明快。
2.“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3.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词人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作者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
C.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D.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阅读训练(含答案)
九下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阅读训练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南安军①文天祥梅花南北②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谁同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③。
(注)①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北行途经南安军大庾岭时所作。
南安军:地名,今江西大余。
②南北:相传大庾岭是南北气候的分界岭。
③采薇:指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采薇首阳山,最终饿死的典故。
1.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你读过的《过零丁洋》,说说“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天祥的《南安军①》一词,完成小题。
梅花南北路②,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③。
(注)①诗人被俘押解北上,途经家乡江西南安军,曾绝食。
②梅花,指梅岭即大庾岭。
③商亡,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逃进首阳山,采薇充饥,最后饿死。
1.选出下列对本词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A.首联写梅花在风雨中摇曳,雨水濡湿了押着兵败后被擒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
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山坡羊·骊山怀古》知识点整理及练习(含答案)
九下《山坡羊·骊山怀古》知识点整理及练习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诗歌】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一、文学常识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散曲作家。
自幼嗜学,诗、赋、词曲、文章无所不能。
代表作品有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二、问题探究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的景象。
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的流淌,树林茂密,烟雾弥漫淹没了所有的遗恨。
2.“草萧疏,水萦纡”属于景物描写,请简要说说其作用。
借景抒情,由景抒发作者对封建统治的无奈,表达了对统治者互相残酷厮杀的讽刺。
3.这首曲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怀古感伤之情?对历史上王朝兴衰更替中的残酷及那些穷奢极欲的统治者的彻底否定与强烈批判。
4.张养浩在另一首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是从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迭,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
请分析这首散曲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什么样的主旨的。
这首散曲是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谈的。
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作者辛辣地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残酷厮杀,焚烧及夺得政权后大兴土木的奢侈无度。
伴随着各个王朝兴亡交替的,是无休无止的破坏,以及无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都化为灰烬。
5.请简析这首小令的艺术表现手法。
(1)借景抒情。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两句是说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地流淌。
草的萧索,水的萦纡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
(2)借古讽今。
秦王朝因奢侈,残暴而亡国的遗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了。
而这种亡国的遗恨不只是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国直到楚汉之争,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实际上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基础训练(含答案)
基础训练一、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
1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谁同出?归乡如比归!(文天祥《南安军》)2 .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夏完淳《别云间》)3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4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王磐《朝天子•咏喇叭》)二、根据提示,完成以下诗句的填空。
5 .《南安军》中,运用比照的表现手法,突出了作者亡国之痛的句子是“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6 .《别云间》中,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以及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o7 .《山坡羊•骊山怀占》中,描写呈现在作者眼前的景象的句子是“只见草萧疏,水萦纤” o8 .《朝天子•咏喇叭》中,揭露宦官装腔作势、狐假虎威嘴脸的句子是“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O三、古诗词阅读。
(一)阅读《南安军》,回答以下问题。
1 .“风雨湿征衣”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描绘出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兵败后就擒被押往大都受审的诗人及兵「的征衣的凄凉景象。
表达了诗人兵败被俘的沉重心境。
2 .本诗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运用了比照的表现手法。
将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比照,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
(或:将祖国山河万世永存与城郭一时沦陷进行比照,突出了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二)阅读《别云间》,回答以下问题。
(D)1 .以下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高度概括了诗人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
B.颔联抒写了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
C.颈联袒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
D.尾联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无奈和痛苦。
2 .“己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中,作者“难”在何处?“难”在抗清事业难成;老父己经殉国,家中老母尚在,无法尽孝;妻子孤守,生死不得相依。
(三)阅读《山坡羊•骊山怀古》,回答以下问题。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精编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精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带答案)课本目录: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课外古诗四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岑参 /辛弃疾 /文天祥 /张养浩 /文天祥/夏完淳/张养浩 /王磐《渔家傲·秋思》 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白发征夫泪。
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5、《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江城子·密州出猎》1、《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4、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方面描写渴望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的句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课时练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含答案解析)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时练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一、基础达标(26分)1.文学常识。
(10分)(1)《月夜忆舍弟》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填朝代)诗人,字________,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________”。
(4分)(2)《长沙过贾谊宅》是_______(填朝代)的________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2分)(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_______(填朝代)的________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2分)(4)《商山早行》是_______(填朝代)的________写的一首五言律诗。
(2分)2.理解性默写。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2课《词四首》同步练习班级姓名学号一、基础达标(25分)1.下面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A.燕然/未勒/归无/计B.八百里/分麾/下炙C.何日/遣/冯唐D.算平生/肝胆2.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老夫聊发少年狂(姑且,暂且)B.千骑卷平冈(一人一马的合称)C.会挽雕弓如满月(学会)D.五十弦翻塞外声(演奏)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范仲淹,字希文,南宋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C.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
D.秋瑾,字璿卿,号竞雄,中国民主革命烈士。
4.理解性默写。
(19分)(1)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一词中揭示戍边将士们虽思乡心切,但战事未平、功名未立、归“,。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古人自比,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4)《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发作者杀敌卫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的句子是“,,”。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直接表达作者报国情怀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6)《满江红》中最能体现秋瑾不甘落后于须眉的句子是“,,,”。
(7)秋瑾在《满江红》中运用典故,表达难觅知音的孤寂与苦闷的句子是:“?!”二、课内古诗词赏析(29分)(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5-7题。
(7分)渔家傲范中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对下面的古诗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九下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字词解释及译文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字词解释及译文《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字词解释及译文词句注释⑴定风波:词牌名。
⑵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三十里,又名螺丝店。
⑶狼狈:进退皆难的困顿窘迫之状。
⑷已而:过了一会儿。
⑸穿林打叶声: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⑹吟啸:放声吟咏。
⑺芒鞋:草鞋。
⑻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
一蓑(suō):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⑼料峭:微寒的样子。
⑽斜照:偏西的阳光。
⑾向来:方才。
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
⑿也无风雨也无晴:意谓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白话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
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要害怕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
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披一蓑衣任凭湖海中度平生。
料峭的春风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首来程风雨潇潇的情景,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字词解释及译文词语注释⑴临江仙:词牌名,又称《鸳鸯梦》《雁后归》《庭院深深》。
双调,上片五句,押三平韵,三十字;下片同,共六十字。
⑵旧游:昔日的游览。
洛中:指洛阳一带。
⑶午桥:在洛阳南面。
坐中:在一起喝酒的人。
⑷豪英:出色的人物。
⑸长沟流月:月光随着流水悄悄地消逝。
月去无声:表示月亮西沉,夜深了。
⑹疏影:稀疏的影子。
⑺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
⑻堪惊:总是心战胆跳。
⑼新晴:新雨初晴。
晴,这里指晴夜。
⑽渔唱:打鱼人编的歌儿。
三更:古代漏记时,自黄昏至指晓分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
白话译文回忆年轻时在午桥桥上酣饮,坐中多是杰出的才俊。
月光随长沟水波奔涌,流去悄然无声。
对着杏花疏落的清影,我们吹笛直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同梦境,此身劫后虽存,每想起一切,只觉得魄悸魂惊!如今我闲登小楼,观赏雨后初晴的月夜美景,感叹古今有多少兴亡伯事,都付与渔父歌唱在三更。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僧师徒四人行至五庄观,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各自偷吃了一个人参果,猪八戒囫囵吞咽下肚,不知是啥滋味,于是央求悟空再去给他摘。
B.“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
”此诗出自冰心的《繁星》,歌颂的是一个充满童真的世界。
C.保尔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以文学作为继续战斗的武器,靠顽强的毅力创作《暴风雨所诞生的》。
D.林冲武艺高强,是京城禁军教头,他误入白虎堂,被陷害充军,后来在鲁智深的引荐下,雪夜上梁山,成为梁山第一等好汉。
【答案】D【分析】林冲并非在鲁智深的引荐下上的梁山,是自己被逼毅然上了梁山,走上了反抗宋朝的道路。
【解答】林冲毅然上了梁山是被逼无奈走上了反抗宋朝的道路。
“逼上梁山”比喻被迫进行反抗。
也比喻不得不做某件事情。
2.【答题】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A.汤姆、乔和哈克三个小“海盗”在杰克逊岛的清晨生活,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充满了情趣。
B.《水浒传》中,高俅被梁山好汉擒捉上山,宋江安排筵会给他压惊,请他促成招安。
高俅回京后,立即奏请招安。
于是,皇帝派人去梁山泊招抚。
C.看着面对困难依然干劲冲天的筑路队员们,朱赫来感慨:“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D.飞岛国国王迫使地上人民归顺的极端手段是让飞岛直接落到他们头上,将人和房屋一起毁灭。
E.《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保姆。
祖母叫她阿长,是因她身材高大。
【答案】B,E【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朝花夕拾》中的重要人物及故事情节的了解,并分析出人物性格特点,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识记其相关的故事情节。
【解答】“高俅回京后,立即奏请招安”错误,高俅回京后,并未奏请招安;E项“祖母叫她阿长,是因她身材高大。
”错误,“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24诗词曲五首(含参考答案)
24诗词曲五首•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i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盲谷(ch 。
ng 狗窦(dou) B.瀚海(hdn)风掣(ch 6) ♦ ♦C.邢护(du) 零丁 (d 1 ngD.踌监(ch4宫阙(que)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B.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D.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葵片作羹(拿着)B.何处望神州(中国的别称) ♦ ♦C.留取丹心照注胃(史册)D.愁云惨淡万里凝(暗淡) ♦ ♦4 .下列各项中对《过零丁洋》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蕴含深挚沉痛的感情,极有艺术感染力B.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借 惶恐滩”和 零丁洋”两个地名,构成对仗工整的对 偶句,写出了形势的险恶。
C.尾联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点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动天地的艺术效果。
D.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主要原因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威武不屈的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 死观。
5 .按原文填空。
(1)《十五从军征》中与《回乡偶书》中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有异曲同工 之妙的诗句是:,。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新奇的比喻,描写雪景的千古名句 (3)《南乡子 登京口北周亭有怀》抒发了词人纵目环视楼头山水风光无限,而不见中原故土的感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松柏(b o) 兜签(miu) I 羌笛(qi a ng 惶恐(hu ang)I)(4)《过零丁洋》中以死明志,表达诗人爱国情怀的句子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 最终的灭亡命运的诗句是:,。
I ——I 课内品读(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6~7题。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写作特色
1.风格沉郁顿挫,手法老道圆熟,成语典故信手拈来。 2.诗意流畅,语词率真豪壮。 3.现实与理想完美结合。
山坡羊·骊山怀古
知识备查
作者介绍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 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文学家。 自幼嗜学,于诗、赋、词曲、文章无所不 能。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 复起任陕西行台御史中丞,赈济灾民,夜 以继日,忧劳而死。代表作有政论集《三 事忠告》、诗文集《归田类稿》、散曲集 《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水干了,鹅也飞光了。比喻民穷财尽。
译文:哪还顾得分辨什么真假?眼见这喇叭吹得这家破了产,吹得那 家遭了殃,吹得水干鹅飞光!
点明了全文主旨。点出“吹”的恶果——百姓家破 人亡,表达对“吹”的憎恨。
合作探究
整首曲子没有直接描写宦官作恶,我们从哪些侧面描写中 能够看出?体现了宦官的哪些丑恶嘴脸?
例如,借“曲儿小腔儿大”来比喻宦官出行的形态,狐假虎威,装腔作 势,气焰嚣张,先前的唯唯诺诺、奴颜婢膝烟消云散,前后判若两人。“曲 儿小腔儿大”最能表现宦官的无耻情态。
九年级语文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学习目标
1.了解古诗词的有关知识,背诵古诗词。(重点)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理解诗歌主旨,学会鉴赏古诗词。
(难点) 3.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 情趣。(素养)
南安军
知识备查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被 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 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 (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 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指南录》 《文山先生全集》等。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检测(含答案)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检测(满分:50分,时间:40分钟)一、积累运用(14分)1.以下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A.《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代——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B.《临江仙·夜登小阁》——宋代——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
C.《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宋代——辛弃疾——号易安居士。
D.《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清朝——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2分)A.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B.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C.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D.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3.诗词名句默写。
(10分)(1)___________________,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2)忆昔午桥桥上饮,___________________。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3)一轮秋影转金波,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4)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___________________!(纳兰性德《浣溪沙》)(5)苏轼在《定风波》一词中,表现词人出游遇雨,却不慌不忙,在雨中吟咏长啸,聆听雨韵,思索人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把国家兴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表达作者内心寂寞悲凉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纳兰性德《浣溪沙》词中,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有着相同寥廓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_课外古诗词诵读》2022年(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2022年(有答案)同步练习卷1.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月夜忆舍弟①杜甫戍鼓②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③未休兵。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注释】:①舍弟: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
②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
③况乃:何况,况且。
(1)下面诗句中与“月是故乡明”中的“月”这一意象的内涵完全不同的是第________句(只填写序号)。
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②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④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诗人从多种角度展开描写,请具体分析首联中听觉描写的作用。
(3)全诗情感不仅仅停留在思乡怀人层面,尾联情感进一步升华,请明确指出深层情感。
2. 古诗词鉴赏。
长沙过贾谊宅[唐]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思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注】作者因遭证陷被贬为州司马,本诗写于赴任途中。
(1)本诗颔联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做简析。
(2)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存在,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本诗是韩愈写给自己的侄孙韩湘的,诗题中“左迁”一词是“降职、贬官”之意。
B.“圣明”在这里指皇帝,与圣上、陛下、天子等词意义相同。
C.“家何在”“马不前”,表明作者感到回朝廷无望和前途渺茫。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阅读训练(含答案)
阅读训练课内文段阅读【甲】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
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①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②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
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乙】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实也不尽然。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
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名师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把握诗词大意,背诵古诗词,学习鉴赏古诗词的技巧。
2.感受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阅读兴趣。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体会《咸阳城东楼》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体会《无题》中烘托、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
学习《咸阳城东楼》【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走近诗人师:咸阳在古时候叫什么?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学生回答)师:当诗人和一个充满历史故事的城市相遇的时候,会生发出什么样的情思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咸阳城东楼》。
想要对一首诗有更深刻的理解,我们需要对作家及作品的写作背景有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相关内容。
资料助读1:作者简介课件出示: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丹阳(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
著有《丁卯集》。
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
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
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他。
资料助读2:写作背景课件出示:诗人在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大唐王朝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
一个秋天的傍晚,他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见夕阳西沉,乌云滚来,凉风阵阵……诗人的忧愁思乡之情和吊古伤今之感袭上心头,交织在一起,于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设计意图】解读题目,了解作者,熟悉背景,这是理解诗歌的三个基础要素。
通过这三个要素,学生对诗人和诗歌有了一个整体印象,有助于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人的情感。
二、熟读古诗,明白诗意1.读通顺,读准字音节奏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学生自主朗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预设:蒹葭..(tīnɡzhōu)绿芜.(wú)秦苑.(yuàn)..(jiānjiā)汀洲2.找意象,明确特点,发挥想象,生动描绘句意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训练
一. 阅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完成以下问题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山头斜照却相迎”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简析其表达效果。
2.词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人借此要表达怎样的人生感悟?又能够体现出词人怎样的性格特征?
3.本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什麽人生态度?
4.作者在词中又是如何表现这种人生态度的?
二.阅读《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完成以下问题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
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1.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描写往昔情景的用意是什么?
2.请指出此诗中所包含的复杂情感。
3.这首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描绘出“旧游”中怎样的美好情境?请作简要分析。
4.全词如何围绕“闲”的心绪,发出怎样的感慨?
三.阅读《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完成以下问题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作者在这首词中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2.“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概括。
四.阅读《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完成以下问题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附答案
一.《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1.拟人。
把斜阳当作人来写,表现了词人经历风雨之后,感受到斜阳给他带来的雨后无限喜悦之情。
2.感悟:自然界如此,人生亦如此。
一切的风雨都会过去,经过暴风骤雨的洗礼,得到的常常是轻松与平静。
性格:表现出了词人胸怀旷达、性格开朗、积极乐观的性格。
3.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面对人生苦难之时,无喜无悲、荣辱皆忘、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4.词人写眼前景寓心中情;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同时还采用一语双关的手法,词中的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暗指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全词将深邃的人生哲理寓于日常生活小景中,令人领略不尽。
二.《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1.词的上片描绘了往昔一幅闲适的图景:大家曾在午桥豪饮,座中多是杰出的英雄。
月光随着长沟的水波静静东流。
在杏花的疏影里,词人与朋友们借着酒兴,畅谈理想,尽情游乐吹笛直到天明。
与下片如今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进而感慨抒怀。
2.①对美好往事的深切怀念之情。
②对时光飞逝,闲居湖州,功业未成的感慨之情。
③对二十年颠沛流离、知交零落,如今独登小阁的伤感之情。
④感慨古今兴衰变幻,看新晴,听渔唱,自我排解的旷达之情。
3.①动静结合。
②借月色迷蒙、疏影斑驳和豪英坐饮、流水无声、笛声阵阵来构成一幅人与景、情与境相谐和的优美游乐图。
动静结合:碧空中,月色迷蒙;花丛中,树影斑驳(静);午桥上,豪英坐饮(动);长河中,流水无声(有动有静);杏花里,笛声阵阵(动)。
构成一幅人与景、情与境相谐和的优美游乐图。
4.从洛阳旧游到现今偏寓江南(湖州)之“闲”,感慨国事的盛衰兴亡;从昔日与豪英交往到如今此身独在之“闲”,感慨个人知交零落;从二十多年的转瞬即逝到夜登小阁之“闲”,感慨时光飞逝而功业无成。
三.《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①作者问姮娥¨白发欺人”等词句,表达了自己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功业难成的愤懑。
②“直下看山河”“斫去桂树”等词句,表现了坚定的报国理想:扫清朝廷的妥协投降力量,驱除入侵中原的外敌势力,把光明带到人间。
2.①运用想象、象征(比喻或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要扫清朝廷的妥协投降力量,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
3.此句通过描写自己的行和言,①表达了作者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②更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
四.《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1.这首词描绘了深秋远塞,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景中含有悠悠苍凉的今昔之感,抒发了词人奉使出塞凄惘之情。
2.前两句写眼前景色,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