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宋词押韵规则

合集下载

唐诗宋词的韵律与格律

唐诗宋词的韵律与格律

唐诗宋词的韵律与格律唐诗和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格律而闻名于世。

韵律是指诗文中的音韵规律,而格律则是指诗文中的格式和结构。

两者相辅相成,使得唐诗宋词具有了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首先来谈谈唐诗的韵律。

唐诗以五言、七言为主,每句诗都有严格的音节和韵脚要求。

五言诗一般由五个音节构成,每个句子的韵脚都要保持一致。

而七言诗则由七个音节构成,同样也要求每句的韵脚保持一致。

这种严格的音节规定使得唐诗在音韵上达到了极致的和谐。

与此同时,唐诗的格律也是非常独特的。

唐诗通常采用对仗的形式,每句诗都有相互呼应的对仗句。

比如在《登鹳雀楼》中,王之涣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进行了呼应,使得整首诗在结构上更加完美。

此外,唐诗还注重运用平仄、押韵等技巧,使得诗歌更加优美动人。

而宋词作为唐诗的继任者,也有其独特之处。

宋词在韵律上相比唐诗更加自由。

宋词的音节和韵脚没有像唐诗那样严格的规定。

词作者可以根据词的内容和情感来自由安排音节和韵脚的变化。

这就使得宋词在表达情感和抒发内心时更加灵活和自由。

在格律方面,宋词也有其独特之处。

宋词通常采用对偶的形式,每句词都有相互呼应的对仗句。

这种对偶结构使得宋词在表达感情时更加精炼而深入人心。

同时,宋词还注重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使得词歌更具有想象力和表现力。

总的来说,唐诗宋词的韵律和格律使得这些文学作品在音韵和结构上都非常精致。

唐诗以其严格的五言、七言韵律和对仗的格律成为了经典之作,而宋词则以其自由的韵律和优美的对偶格律而流传至今。

这些韵律和格律不仅增添了唐诗宋词的艺术魅力,更使得这些文学作品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通过学习和欣赏唐诗宋词的韵律和格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味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灵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词,它们都是古代文人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传承。

总之,唐诗宋词的韵律与格律使得这些作品在音韵和结构上达到了极致的和谐。

宋词押韵的特点和依据

宋词押韵的特点和依据

宋词押韵的特点和依据宋词是一种具有独特韵味的诗歌形式,其押韵的特点和依据与唐诗等其他诗歌形式有所不同。

在宋词中,押韵的位置、韵脚字的声调、押韵的方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

首先,宋词的押韵位置相对固定,通常在句子的末尾。

每首宋词都有若干个韵脚,这些韵脚分布在不同的句子末尾。

在宋词中,常见的押韵方式是一韵到底,即整首词使用同一个韵脚,这种押韵方式给人一种和谐、统一的感觉。

另外,有些宋词也会采用换韵的方式,即在一个词牌中,根据需要换用不同的韵脚。

其次,宋词押韵的依据主要是音韵学理论。

在宋代,音韵学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研究,一些音韵学家根据汉语的声、韵、调等特点,总结出了若干种韵部,这些韵部成为宋词创作中押韵的依据。

在宋词中,常见的韵部有平水韵、词林正韵等,这些韵部将汉语的声、韵归纳为若干个类别,每个类别都有一个或多个对应的韵脚字。

此外,宋词的押韵还有一定的灵活性。

在创作中,词人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情感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韵脚字。

有时候,为了表达特定的情感或营造某种氛围,词人会选择一些不常用的韵脚字或者采用一些特殊的押韵方式。

这种灵活性为宋词的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宋词的押韵与其音乐性密切相关。

在宋代,词是配乐歌唱的诗歌形式,因此,押韵的方式和规律必须符合音乐的要求。

在创作中,词人需要考虑到音乐的旋律和节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韵脚字和押韵方式,以保证歌词的和谐性和音乐性。

综上所述,宋词押韵的特点和依据主要包括相对固定的押韵位置、依据音韵学理论的韵部分类、以及与音乐性密切相关的灵活性。

这些特点和依据共同构成了宋词独特的韵味和美感,也为我们理解和欣赏宋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同时,通过学习和掌握宋词押韵的特点和依据,我们可以更好地创作和欣赏这一优秀的诗歌形式,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古诗押韵规则

古诗押韵规则

古诗押韵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种以韵脚为基础的押韵技巧,其中每句诗都有一定的韵律结构,以及一定的韵脚结构。

古诗押韵的规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押韵的基本原则
古诗押韵的基本原则是:每句诗的末尾音节必须与下一句诗的末尾音节相同,以形成一种韵律结构。

二、押韵的韵脚
古诗押韵的韵脚一般分为四种:平仄韵、轻重韵、单韵和双韵。

1、平仄韵:指的是押韵时,末尾音节的声调要相同,即平仄韵。

2、轻重韵:指的是押韵时,末尾音节的声调要相反,即轻重韵。

3、单韵:指的是押韵时,末尾音节只有一个音节,即单韵。

4、双韵:指的是押韵时,末尾音节有两个音节,即双韵。

三、押韵的节奏
古诗押韵的节奏一般分为五种:抑扬节奏、抑扬转调节奏、抑扬转调变节奏、抑扬转调变节变调节奏和抑扬转调变节变调变节节奏。

四、押韵的格律
古诗押韵的格律一般分为五种: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和五言连续句。

五、押韵的语言
古诗押韵的语言一般分为两种:文言文和白话文。

文言文是指以古代汉语为基础的文字,而白话文则是以现代汉语为基础的文字。

总之,古诗押韵是一种具有特殊规则的文学形式,它的规则主要包括押韵的基本原则、韵脚、节奏、格律和语言等。

宋词 格式

宋词 格式

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种重要文学形式,它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

宋词的格式多样,有特定的词牌和格律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宋词格式:1. 词牌名:宋词通常有一个特定的词牌名,如《满江红》、《水调歌头》、《声声慢》等,这些词牌名规定了词的格律和韵律。

2. 句式结构:宋词的句式结构通常为长短句,即每句的字的数目不同,有七言、五言、四言等,而且相邻两句的句式往往相对应。

3. 平仄韵律:宋词讲究平仄,即字的声调,平声和仄声的搭配形成了词的韵律美。

每个词牌都有自己的平仄要求。

4. 对仗工整:宋词中的对仗是指两个句子在字数、词性、意义等方面的对应和平衡,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5. 意境深远:宋词追求意境的深远和含蓄,通过精炼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深远的意境。

6. 用典:宋词中常常使用典故和成语,增加了词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7. 抒情性:宋词具有很强的抒情性,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心境,如爱情、乡愁、壮志未酬等。

8. 篇幅短小:相比唐诗,宋词的篇幅通常较短,更加精致和凝练。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宋词,其格式如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遵循了《水调歌头》的词牌格式,每句的字数和平仄都有规定,而且整首词抒发了作者对月亮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在创作宋词时,需要遵循所选词牌的格式要求,同时也要注重内容的意境和情感的抒发。

诗词韵脚规则

诗词韵脚规则

诗词韵脚规则
汉语诗词的韵脚规则一般有以下几种:
1.平仄规则:诗词中的字根据声调可以分为平声和仄声两类。

平声为
第一声和第四声,仄声为第二声和第三声。

在排列诗词的时候,根据句子
的需求,选择平声和仄声,并按照平仄相间的原则排列。

2.押韵规则:一般来说,押韵需要满足首字母相同和音韵相同的原则。

根据音韵相同的方式又可以分为平仄押韵、辅韵押韵、同韵押韵等。

3.轻重规则:在平仄规则的基础上,还需要考虑字的轻重关系,即一
个字的重音位置和韵脚位置的关系。

一般来说,大部分韵脚都以轻音落在
平声上,同时重字往往出现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

4.交替押韵规则:交替押韵需要在相邻的两句中交替使用两个不同的
韵脚。

韵脚的选择需要满足同音异调或者同调异韵的原则。

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的“月”和“人”是交替押韵。

5.韵部规则:在传统诗词中,往往会根据字的韵部来确定韵脚。

一般
来说,一个字的韵部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组成。

如果两个字的韵
部相同,则可以形成押韵。

如“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中的“光”和“霜”就是同韵押韵。

总之,诗词韵脚的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
选择和运用。

填词押韵有什么讲究?记住这5种韵格就明白了

填词押韵有什么讲究?记住这5种韵格就明白了

填词押韵有什么讲究?记住这5种韵格就明白了这个问题是:宋词押韵分哪几种类型?.........前言首先要说的是,词不一定是宋词,唐朝五代时期就有不少人开始填词。

除了清朝出土的《敦煌曲子词》这一类民间作品外,还有很多大诗人也留下了不少词作,例如李白《菩萨蛮》、白居易的《忆江南》、温庭筠的《更漏子》、韦庄《浣溪沙》、李煜《虞美人》等等不胜枚举。

简单来说,词的韵格有平声韵、有仄(上去)声韵、有入声韵,有换韵,有叶韵。

在介绍填词押韵的5个韵格以前,先简单介绍一下填词押什么韵?一、词林正韵与诗韵我们说起词韵,一般是指清朝戈载编撰的《词林正韵》。

在这以前的人填词是用诗韵,词的押韵相对来说比格律诗宽松简单得多,类似于古体诗的邻韵通押。

不过有的诗人填词依然喜欢按照诗韵一韵到底,例如清朝顾太清这首《喝火令》,押诗韵《平水韵》的十三元,反而不符合《词林正韵》的韵部,分别押了词韵的第六、第七两个韵部:多数人像作古体诗一样使用诗韵的邻韵填词,例如晚唐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的《浣溪沙》:按照诗韵来看,天、钿、前【下平一先】,栏、残【上平十四寒】。

按照词林正韵来看都属于同一个韵部【第七部】。

戈载编撰的《词林正韵》是根据前人词作押韵的习惯,总结归纳出来的这一套词韵,我们看到的唐宋词大部分符合这一套词韵。

不过也有不符合这套词韵的作品,例如秦观的《千秋岁》:这首词按照《词林正韵》来看,分别押第三部和第五部。

二、填词押韵的5个韵格1、平韵格整首词一韵到底,押同一韵部的平声韵称之为平韵格,例如白居易的《忆江南》:3个韵脚都是平声韵,谙、蓝、南,属于词韵的【第十四部】,按照诗韵来看押【下平十三覃】,一韵到底。

词谱里的△表示押平声韵。

○标平声,●标仄声,⊙标应平可仄,◎标应仄可平。

2、仄韵格上去韵整首词押同一韵部的仄声韵称之为仄韵格,一韵到底,如欧阳修《生查子》:词谱里的▲表示押仄韵。

四个韵脚昼、后、旧、袖都是【第十二部】,这首词的几个韵脚我们读起来都是去声。

唐诗宋词的韵律与格律规则

唐诗宋词的韵律与格律规则

唐诗宋词的韵律与格律规则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格律规则而著称。

本文将详细介绍唐诗宋词的韵律与格律规则,带您深入了解这一文学形式的奥秘。

一、唐诗的韵律规则唐诗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最为典型。

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

唐诗的韵律规则主要包括平仄和押韵。

1. 平仄唐诗的每个字都有平声和仄声之分。

平声包括阴平和阳平,仄声包括仄平、仄仄和平仄。

一般情况下,每句诗的平仄排列是仄平平仄平仄,或仄仄平平仄平。

这种平仄安排使诗句节奏鲜明,具有韵味。

2. 押韵唐诗要求每句的末字押韵,形成诗的韵律。

一般情况下,五言绝句的押韵方式为AABB,七言绝句的押韵方式为AABBA,其中A表示同韵部分,B表示同韵部分。

押韵的要求使唐诗更加优雅和和谐。

二、宋词的韵律规则宋词是宋代的一种文学形式,以其浓郁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而著名。

宋词的韵律规则主要包括平仄、押韵和曲调。

1. 平仄宋词的平仄与唐诗相似,也有平声和仄声之分。

平声包括阴平和阳平,仄声包括仄平和仄仄。

一般情况下,每句词的平仄排列是平平仄仄平。

平仄的安排使词的节奏韵律感十分突出。

2. 押韵宋词要求每句的末字押韵,形成词的韵律。

宋词的押韵方式较为灵活,有单韵、双韵和交叉押韵等多种形式。

押韵的要求使宋词富于韵味,增加了词的美感。

3. 曲调宋词有许多著名的曲调,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七言古诗曲调和七言绝句词调。

每种曲调都有其独特的音律和节奏,使宋词赋予了更加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唐诗宋词的格律规则唐诗宋词的格律规则主要表现在句式、字数和用典上,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1. 句式唐诗的句式多种多样,既有对仗工整的平行句,也有内容衔接紧密的对仗句。

而宋词所追求的则是一句一意,句意连贯流畅,将情感表达得更加细腻。

2. 字数唐诗要求每句五言或七言,字数固定。

而宋词则比较自由,字数不限,可以长短不一。

这使得宋词在表达上更加灵活,适应了不同情感和意境的需求。

3. 用典唐诗注重典故和才情的结合,常常引用历史、文学和神话故事等。

宋词的音韵与韵律特点分析

宋词的音韵与韵律特点分析

宋词的音韵与韵律特点分析
引言
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其以婉约细腻的语言风格和深邃意
境而闻名于世。

本篇文章将从音韵和韵律两个方面来探讨宋词的特点和表现力。

音韵特点分析
1.音节平衡: 宋词注重音节平衡的艺术处理,通过对音节数量、声调、辅音等
要素进行精确掌握,给人以和谐、流畅的感觉。

2.声母辅韵变异: 在宋词中,常出现声母辅韵的变异,例如“泪珠”可以写作
“雷珠”,以及“题字”可以写作“提字”。

这种变异为押韵提供了更多
选择。

3.近似押韵: 与元曲追求完美押韵不同,宋词在部分字音近似的情况下也可视
为押韵。

这种近似押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表达的自由度。

韵律特点分析
1.长短句交替: 歌咏自然之美是宋词的一个重要特点,为了表达丰富的意境,
宋词常采用长短句相间的方式进行写作,既能凸显主题思想,又能增加音
律的韵味。

2.字数平衡: 一个完整的宋词通常由四个句子构成,每句一般八个字或十六个
字。

这种字数平衡使得整首词既具有对称美感,同时也便于吟咏和演唱。

3.脚韵运用: 宋词中脚韵的运用对于整体韵律非常重要。

脚指的是二字组合中
的后一个字,在押韵上起到关键作用。

宋词运用不同种类、长度和位置的脚韵进行组合,形成各具特色和变化多样的韵律效果。

结论
宋词以其独特而精确的音韵和灵动而优雅的韵律,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对宋词音韵和韵律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它们所传递出来的丰富情感和艺术价值。

同时,这些特点也为宋词的创作和演唱提供了基本准则和技巧。

宋词中的音韵规律与词牌选用

宋词中的音韵规律与词牌选用

宋词中的音韵规律与词牌选用一、引言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在音韵规律和词牌选用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宋词中的音韵规律以及词牌选用的重要性。

二、宋词中的音韵规律1.韵母多样性:宋词中的韵母非常丰富,包括了a、o、e等多种单韵母和复合韵母。

这些丰富多样的韵母赋予了宋词以独特的声调和表现力。

2.平仄格律:平仄格律是指字句在句子内部按照平声和仄声进行安排。

在宋词中,平仄格律被广泛应用,使得每个字句都呈现出优美的音乐感。

3.押韵技巧:宋词中常采用押对偶、押搭配等技巧来实现押韵,增强了整体曲调和节奏感。

4.变调现象:由于汉语语音演变,宋代开始出现了许多韵变、调变现象,这也为宋词赋予了更多的音韵可能性。

三、词牌选用的重要性1.传承与创新:宋词继承了唐诗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其中词牌的选用至关重要。

不同的词牌有着不同的音韵特点和风格,能够使作品在形式上更显丰富。

2.情感表达:不同的词牌相对应不同的主题和情感。

通过合适选用词牌,可以使得表达更加准确、生动,增强读者对情感内涵的体验。

3.声调效果:由于每个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和节奏,选取适合主题并符合平仄格律和押韵规律的词牌可以增加作品音调上的美感,并与内容相呼应。

4.审美要求:对于自然音韵规律及各种文体特色等以及审美追求, 选择一个恰当的词牌也将为读者带来良好审美享受。

结论通过分析宋词中的音韵规律与词牌选用的重要性,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因素对宋词的风格和魅力产生了重要影响。

只有在正确理解和应用这些规律的前提下,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宋词作品。

同时,这也为我们更深入地欣赏和理解宋代文学的精华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 陆兆漪. (1997). 宋词在押韵格调方面所体现的音乐观[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1):29-35. - 苏敬坤. (2000). 论杜甫与欧洲班多罗主义对古代汉语流变规律与历史音韵研究开展初探[J]. 浙江社会科学, (3):73-78.。

宋词韵律要求

宋词韵律要求

宋词韵律要求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精华之一,它以清新脱俗的风格,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宋词的语言优美,写意深刻,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

宋词的韵律要求是指通过词的音调、韵脚和格律等特点,对词的音韵味、韵律美和整体形式进行要求。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宋词的韵律要求吧。

一、平仄要求宋词的平仄是指每个字的声调,其中平调的音节叫做平仄,仄调的音节叫做仄仄。

平仄要求是指要求词中每个字的平仄要求必须遵循规则。

根据平仄规则,宋词中每个音节要么是平音,要么是仄音。

一个字的平仄由字的声母决定,所以平仄在词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韵律要求。

二、韵脚要求宋词的韵脚是指词中的韵和字音的相称,也就是所谓的“韵”、“押韵”。

宋词的韵脚是一种文学审美要求,可以提高词的音韵美感。

一个好的韵脚可以让词听起来更加和谐美妙,增加词的艺术价值。

在宋词中,有很多种韵脚,如平水韵、仄水韵、平仄平韵、平仄仄韵等。

选用不同的韵脚可以创造不同的词歌效果。

宋词的律词是指四言、五言、七言、八言等格律词。

每一种格律都有相应的韵律要求。

在律词中,每个字的音律和位置都有特定的规定,词的内容和结构也要符合格律的要求。

其中,七言律诗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律诗,其对于韵律要求更是严格。

当然,律词不仅要符合格律要求,也要表达词人真挚的情感。

四、对仗要求宋词的对仗是指在词的结构上要求左右呼应,并且意义必须相符。

对仗要求是宋词的一种形式美学要求。

在宋词中,往往会出现两个句子,这两个句子需要在韵脚、平仄、内容上有联系。

词人们在对仗的要求下,可以更好地传递情感和思想,使词的意境更加深透、内敛。

五、节奏要求节奏是指宋词的节拍、节律和节律的变化。

节奏可以增强词歌的音乐感,使词歌更加流畅自然,更具有动人的美感。

对于一个词歌来说,节奏调整要精确、合理。

在常见的节奏变化有加强、减弱、转折、对仗等。

对于初学者来说,不要过分强调节奏,首先要保证词歌的平仄、韵脚以及对仗等韵律要求。

总之,宋词的韵律要求是词歌创作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要求。

宋词的音韵与押韵修辞技巧

宋词的音韵与押韵修辞技巧

宋词的音韵与押韵修辞技巧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而宋词更是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巅峰。

宋词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优美动人的语言,吸引了无数的文化爱好者。

本篇文章将围绕着宋词的音韵与押韵修辞技巧展开讨论。

一、音韵:1. 音节结构宋词注重平仄变化,追求音乐感的同时也注重意境的表达。

因此,在构建音节结构方面,有以下几点特点: - 单字多音节:宋词往往都是由多个音节组成的单字,通过多个音节的组合,增加了声调变化和抑扬顿挫感。

- 联络字:联络字在宋词中起到连接前后句子、调整平仄关系和增强韵味等作用。

2. 平仄要求平仄是指整首词在发声过程中,声调上升和下降所形成的不同抑扬顿挫感。

在宋词中,平仄要求严格,一般遵循五声十六字的平仄规律。

3. 韵脚变化宋词对于韵脚变化的运用非常灵活,常见的韵脚包括:一韵、双重韵、交互韵和押压韵等。

- 一韵:指整首词中使用了同一个字母或声母结尾的押韵形式。

例如:“花”、“戈”、“华”等。

- 双重韵:指在同一个句子中出现两个或更多准确押韵的字。

例如:“相思不休已成疾,万方多难曲到死。

” - 交互韵:指在两个相邻的句子中使用了相同的押韵字,但位置顺序不同。

例如:“万般情丝如潮涌,千言绪绪剧盘桓。

” - 押压韵:指在整首词中,除了主要押韵之外,还有少量无关紧要的押韵点。

例如:“玉带斜阳妬未收,银罗雁影渐裴回。

”二、押韵修辞技巧:1. 前后呼应前后呼应是指将前一句和后一句通过音韵或词意上的相似性联系起来,加强意境的表达和修辞的效果。

2. 环环相扣环环相扣是指整首词中押韵字的循环使用,形成一个完整而稳定的押韵体系。

通过这种技巧,可以增加词句间的衔接感和层次感。

3. 转折破题转折破题是在词牌领域中使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技巧。

通过将前后两句在音韵或词意上进行转折和突破,使整首词更加富有变化和张力。

4. 意象运用意象运用是指通过形象生动、描写细腻的语言表达技巧,使词句更加感人、动人。

通过贴切生动的比喻、象征等手法,增强了宋词作品表现力与艺术感染力。

两分钟看明白词的押韵、平仄和对仗的规律

两分钟看明白词的押韵、平仄和对仗的规律

两分钟看明白词的押韵、平仄和对仗的规律一、词的押韵1.关于词韵,并没有任何正式的规定。

大家可以参看戈载的《词林正韵》,它把平上去三声分为十四部,入声分为五部,共十九部,据说是取古代著名词人的词,参酌而定的。

2.入声韵的独立性很强。

某些词在习惯上是用入声韵的,例如《忆秦娥》、《念奴娇》等。

3.平韵与仄韵的界限也是很清楚的。

某调规定用平韵,就不能用仄韵;规定用仄韵,就不能用平韵,除非有另一体。

4.只有上去两声是可以通押的。

这种通押的情况在唐代古体诗中已经开始了。

二、词的平仄词的特点之一就是全部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句。

最明显的律句是七言律句和五言律句。

例如《浣溪沙》四十二字,就是六个律句组成的。

不过要注意一点:词句常常是不粘不对的。

像《菩萨蛮》开头两句虽然都是律句,但它们的平仄不是对立的。

不但五字句、七字句多数是律句,连三字句、四字句、六字句、八字句等等,也多数是律句。

以下分别加以叙述:1.三字句:三字句是用七言律句或五言律句的三字尾。

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如'须晴日',平仄仄如“俱往矣”,仄平平如'照无眠'。

两个三字律句用在一起如'青箬笠,绿蓑衣'。

2.四字句:四字句是用七言律句的上四字。

即:平(凡加粗即意味可平可仄,后同)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如'天高云淡',仄仄平平如'怒发冲冠'。

3.六字句:六字句是四字句的扩展,我们把平起变为仄起,仄起变为平起,就扩展成为六字句。

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如'我欲乘风归去';平平仄仄平平如'红旗漫卷西风'。

4.八字句:八字句往往是上三下五。

如果第三字用仄声,则第五字往往用平声;如果第三字用平声,则第五字往往用仄声。

下五字一般都用律句。

第三字用仄声的如'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第三字用平声的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宋词的韵律和结构

宋词的韵律和结构

宋词的韵律和结构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其婉约、含蓄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而其中韵律和结构是宋词的重要特点之一,它们赋予了宋词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首先,宋词的韵律给人以美的享受。

宋词以平仄格律为基础,通过对音节的处理和韵脚的运用,形成了独特的音韵体系。

这种音韵体系不仅体现了中文语言的音韵美,还使得宋词的朗朗上口,容易被人记诵。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词的平仄、音韵悦耳动人,令人难以忘怀。

宋词中的韵律还通过押韵、对仗等手法,使得词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有序,使人在欣赏词时倍感舒畅。

其次,宋词的结构也是其独特之处。

宋词通常采用四言、五言、七言等长短句相结合的方式,使得词的结构更加丰富多样。

这种结构不仅适合表达词人的情感,还能够更好地展现词的意境和意象。

词人通过设置典型的词牌名,如《永遇乐》、《浪淘沙》等,使得词的结构与词牌名相契合,增强了词的表现力。

例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开篇,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使得词的结构与意境相得益彰。

此外,宋词的韵律和结构还与其表现主题密切相关。

宋词多以抒发情感、描绘自然景物、抒发社会哲理等为主题,这些主题与词的韵律和结构相互协调。

词人通过对韵律的处理和结构的安排,使得词的主题更加突出和生动。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有“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她通过对韵律的运用和结构的安排,表现了女子离别的伤感和思念之情,使得词的主题更加深入人心。

总之,宋词的韵律和结构是其独特之处,给人以美的享受。

通过对音韵的处理和对词结构的安排,宋词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同时,韵律和结构与词的主题相互协调,使得词的表现力更加突出。

因此,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人来说,了解宋词的韵律和结构,对于深入欣赏宋词、领略其独特魅力是非常重要的。

宋词5.宋词的韵律

宋词5.宋词的韵律

宋词5.宋词的韵律韵律的“韵”指韵脚,韵律就是韵脚安排的规矩。

格律诗的韵律可从它的句脚规则上看出来。

它的句脚规则是首句可平可仄,其馀双平单仄。

格律诗只押平声韵,这就意味着格律诗的首句或押韵(句末为平声)或不押韵(句末为仄声),而双数句必定押韵(句末为平声)。

格律诗每首必定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新歌行在押韵方面自由得很,上面说过它可押平韵,也可押仄韵,还可平韵仄韵兼押,不妨进一步指出它还允许换韵。

宋词押韵的自由程度与新歌行大致相同。

可以通过分析几首宋词,具体了解词的韵律如何区别于格律诗。

先看:晓朦胧,前溪百鸟啼匆匆。

啼匆匆,凌波人去,拜月楼空。

去年今日东门东,鲜妆辉映桃花红。

桃花红,吹开吹落,一任东风。

贺铸《忆秦娥》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上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前一首押韵字“胧”、“匆”、“匆”、“空”、“红”、“红”、“风”都是平声字。

后一首押韵字“秋”、“舟”、“楼”、“流”、“愁”、“头”也都是平声字。

再看: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前一首,押韵字“骤”、“酒”、“旧”、“否”、“否”、“瘦”,都是仄声字;后一首,押韵字“静”、“影”、“省”、“冷”,也都是仄声字。

再了解所谓一韵到底,不能换韵的问题。

下面这首作品就被认为是违反一韵到底、不能换韵要求的:外戚平羌第一功,生年二十有重封。

直登宣室螭头上,横过甘泉豹尾中。

别馆觉来云雨梦,后门归去蕙兰丛。

灞陵夜猎随田窦,不识寒郊自转蓬。

李商隐《少年》李诗的押韵字既有平水韵一东的“功、中、丛、蓬”,又有平水韵二冬的“封”。

这就叫没有做到一韵到底而换了韵。

可见,格律诗的韵律何等严格,同属平声字,仅仅因为它归在不同韵目中(“封“归在二冬这个韵目),而把它用在另外几个属于一东的押韵字里,就成了异类,就被称作没有一韵到底,称作换了韵。

《词的押韵格式有五种》

《词的押韵格式有五种》

《词的押韵格式有五种》(一)平韵格一首词从头至尾全是平声押韵的称平韵格。

小令、中调、长调中都有平韵格。

①小令如《十六字令》、《浪淘沙》、《浣溪沙》、《临江仙》等。

例如宋代·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全篇押韵字上片“台”、“回”和下片“来”、“徊”,为《词林正韵》第五部平声韵字。

②中调如《一剪梅》、《破阵子》、《行香子》、《松入风》等。

例如宋代·周邦彦的《一剪梅》:一剪梅花万样娇。

斜插梅枝,略点眉梢。

轻盈微笑舞低回,何事尊前,拍手相招。

夜渐寒深酒渐消。

袖里时闻,玉钏轻敲。

城头谁恁促残更,银漏何如,且慢明朝。

全篇押韵字上片“娇”、“梢”、“招”和下片“消”、“敲”、“朝”,为《词林正韵》第八部平声韵字。

③长调如《水调歌头》、《八声甘州》、《沁园春》、《六州歌头》等。

例如宋代·苏轼的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全篇押韵字上片“天”、“年”、“寒”、“间”和下片“眠”、“圆”、“全”、“娟”,为《词林正韵》第七部平声韵字。

平韵格是词调中较多的押韵格式。

(二)仄韵格一首词从头至尾全是仄声押韵的称仄韵格。

小令、中调、长调中都有仄韵格。

①小令如《如梦令》、《生查子》、《卜算子》、《忆秦娥》等。

例如宋代·辛弃疾的《生查子》: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

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全篇押韵字为《词林正韵》第三部仄声韵字。

②中调如《蝶恋花》、《渔家傲》、《苏幕遮》、《青玉案》等。

例如宋代·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古代诗歌的押韵

古代诗歌的押韵


• • • •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韵脚的位置和疏密
二、押韵的方式
一、韵脚的位置和疏密
韵脚的位置就是韵脚在诗句中的位置。 韵脚的疏密指两个韵脚之间的距离。 古代诗歌韵脚的疏密可分为三种类型: 句句韵、隔句韵和多句韵。最常见的是隔 句韵,句句韵和多句韵都比较少见。 • 句句韵又分两种,一种是押相同的韵,另 一种是押不同的韵。 • • • •
(四)叶韵式
• 叶韵式是唐宋词中特有的一种押韵方式, 具体情况是词的一章(或一首)押一个韵, 同时选择发音相同而声调不同的韵的字做 陪衬。 • 贺铸《水调歌头》 • 这首词上下阙只押一个韵。
区分叶韵与交韵
• 交韵只是两个不同的韵交替出现,不要求 所交替的两个韵要发音相同而声调不同, 而且两个韵的地位是一样的; • 叶韵则要求用作叶韵的韵必须与押韵的韵 脚字发音相同而声调不同,而且,押韵的 韵脚是主,叶韵的韵脚祇是陪衬。此外, 在唐宋词中,一个词牌的韵脚位置和韵脚 数量一般都是固定的,而叶韵却是自由的, 可叶可不叶。
“皓”“懰”“受”“慅”,这四个字在上 古也属於同 一个韵部“幽”韵的字,所以这一章 也只押一个韵。
(二)交韵式
• 交韵式指诗的一章(或一首)押两个韵, 两个韵的韵脚字交替出现。 • 《柏舟》第三章: •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 转 卷 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选 • “石”“席”“棣”押韵, “转”“卷”“选”押韵,这两个不同的 韵交替出现。再
(一)句句韵 一 句句韵
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皎 僚 纠 悄 •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皓 懰 受 慅 •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操兮。 照 燎 绍 操 • 一韵到底(ao) ②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 奇数句石席棣,押韵i;偶数句转卷选,押an 。 •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微 微 归 故 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微 微 归 躬 中 • 前三句押ei,后两句押韵(u、on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词中的押韵规则首先,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的韵母,比如“公”的拼音是gong(第一声),g是声母,ong(第一声)就是韵母,声母总在前,韵母总在后。

然后在看冬dong,宗zong,聪cong,就可以发现它们与公的韵母都是ong,它们就是同韵字,也就是可以拿来押韵的字,一般韵都放在句尾,所以通称“韵脚”。

了解韵的基础知识后,再具体从宋词来讲:宋词大致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到90字)、长调(91字以外),又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区别。

单调一般是小令,比如《如梦令》《渔歌子》等。

双调就是双阙,前后两阙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平仄相同,比如《踏莎行》《江城子》,当然也有前后两阙字数与平仄不同的,这个在后面具体举例。

一般都是单调跟双调,三叠四叠很少见,就不讲了。

至于格律,小令的格律最严格,中调相对宽松,长调就更为宽松。

下面我从小令、中调、长调、这三个类型(其中包括单双调)各举1个词牌的例子来简略讲解宋词的格律,其中【】表示这个字是要押韵的,()表示这个字可平可仄。

[ 亲问押韵,所以平仄我不在这里具体讲了,最简单来讲,第一二声为平,第三四声为仄,例:天(第一声),娘(第二声)是平;我(第三声),去(第四声)是仄 ]1、十六字令十六字,小令,单调【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详解:通过这个,亲可以发现,韵都是押在句尾的。

而这个词牌的第二与第十二个字,也就是括号中的字,是可平可仄,不受平仄限制的,其他的字都要严格遵守规定的平仄。

例:十六字令宋蔡伸【天】。

休使圆蟾照客【眠】。

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内的字为押韵,该词具体押的是[下平声]的一先韵。

2、破阵子六十二字,中调,双阙相同(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平】。

<第一阙终,第二阙的格律跟字数都与第一阙相同>详解:韵依旧押在句尾,括号内的字可平可仄,其余的字严格遵守规定的平仄。

例:破阵子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内的字为押韵,该词具体押[下平声]的九青韵3、永遇乐一百零四字,长调,双阙,两阙不同(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

详解:同以上两首,句尾押韵,括号内的字可平仄,其余字严格按照规定的平仄。

例:永遇乐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内的字为押韵,该词具体押[入声]的一屋韵。

宋词格律是很复杂的,要掌握那么多纷繁复杂的词牌格律是很难的。

亲若是想填词,可以熟悉几个自己中意的词牌,专门填这几个,填得多了,对于平仄押韵就熟悉了,不必每个词牌都很精通。

亲要是想学习诗词的格律呢,我推荐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中华书局出版的,这书对于格律的学习是很有好处的。

呵呵,打了这么多字,还是发现好像没有讲的特别清楚,唉,格律是很复杂滴,这样吧,亲还有想问的地方可以HI我或者给我留言,具体到个别词牌再探讨。

参考资料:王力《诗词格律》宋词常见的词牌名,及不同词牌的格式和要求暗香词牌名。

从小序中可知始自作者。

绍熙二年冬天,作者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范成大),逗了一个月,石湖拿出诗笺,向作者索要词章新作,作者填写了两首词。

石湖吟赏不已,命两个歌妓演唱,音调节律和婉,作者就将这首词名为《暗香》。

[定格]仄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

平仄,仄仄仄。

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

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

暗香去年寒晓。

忆轻愁伤瑟,溪舟飘摇。

怜此红叶,凌落清流扶浅草。

醉却当时言语,总叮咛、趁还未老。

便袖手、笼暖唏嘘,伫足听残箫。

冬好。

应寥寥。

若半生得闲,愿与江钓。

犹似总角。

那树琼花正妖娆。

但却春秋已过,感伤怀、不闻君笑。

谢东风、还来时,只盼春早。

卜算子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

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

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上去通押。

也有一体单押入声韵。

词牌格式(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钗头凤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

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陆游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此调历来以陆游这首“钗头凤”最为出名,故作正体。

本谱双调、六十字,上、下阙各十句、七仄韵,二叠韵。

每阙后四韵转韵。

下阙前三韵与上阙前三韵同韵,下阙后四韵与前阙后四韵同韵。

考其谱应为:(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

(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

唐婉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

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乾,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

病魂尝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唐琬这首《钗头凤》见于《齐东野语》,此词似吕渭老平仄换韵体,但二结句较吕渭老词各多了一个字。

本谱双调、六十字,上、下阙各十句、三仄韵、四平韵、二叠韵。

考其谱应为:(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

(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

长相思词牌名。

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

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仄(仄)平,仄(仄)平(叠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仄(仄)平(叠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

长相思风萧萧泪水流,若水流,寂寞烟波影穷秋。

相思满载舟。

爱不休,恨不休,记忆伊人笑脸羞。

情空恨却留。

捣练子词牌名。

以捣衣而名。

晚唐已有此词调。

词牌格式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词李煜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定风波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

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

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脚▲仄韵脚)莫听穿林打叶声,⊙●○○●●△(韵),何妨吟啸且徐行。

⊙○⊙●●○△(韵)。

竹杖芒鞋轻胜马,⊙●⊙○○●▲(韵),谁怕?○▲(韵),一蓑烟雨任平生。

⊙○⊙●●○△(韵)。

料峭春风吹酒醒,⊙●⊙○○●▲(韵),微冷,○▲(韵),山头斜照却相迎。

⊙○⊙●●○△(韵)。

回首向来萧瑟处,⊙●⊙○○●▲(韵),归去,○▲(韵),也无风雨也无晴。

⊙○⊙●●○△(韵)。

芳心苦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例词参考·踏莎行[宋]姜夔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风入松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风入松〔宋〕晏几道柳阴庭院杏梢墙,依旧巫阳。

凤箫已远青楼在,水沈谁、复暖前香。

临镜舞鸾离照,倚筝飞雁辞行。

坠鞭人意自凄凉,泪眼回肠。

断云残雨当年事,到如今、几处难忘。

两袖晓风花陌,一帘夜月兰堂。

浣溪沙又名《小庭花》。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减字浣溪沙词牌名。

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

这首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词牌格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何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

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

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例词参考·浪淘沙[南唐]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念奴娇取苏轼《念奴娇》中“一樽还酹江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