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赏析论文
选修课论文交响乐赏析
交响乐赏析有人把交响乐称为“玄妙的上界之音”,因为交响乐是最完备,最高级,最复杂,最富有表现力和戏剧性的一类器乐形式的总称。
看到有的人给交响曲的概念是:简单地说,交响曲确实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曲,是一种富于戏剧性的大型管弦乐套曲。
最初,交响曲是各类多声部乐曲的泛称。
到了十八世纪初,其涵义渐渐明确,通常就指意大利式的歌剧序曲。
其由快板、慢板和快板三个段落组成。
当这三个段削进展成为三个自成起止的独立乐章时,就具有了近代交响曲的形式。
1740年,维也纳作曲家蒙恩第一次在慢乐章和最后的欢乐章之间,加进了一个“小步舞”乐章。
这种四乐章的作品,渐渐成为古典交响曲的典型形式。
在海顿和莫扎特的创作中,交响曲达到了古典主义成熟时期。
而通过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等人的尽力,交响乐的形式愈来愈完善,愈来愈适合表达人内心深处的一些冥想和情感体验。
因此,到了十八世纪末期,布鲁克那和马勒这两个杰出作曲家又使交响乐进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
他们将交响乐的篇幅加长,一首交响曲常常需要演奏一两个小时。
而由于作曲技术的进展,他们的作品却并非显得冗长拖沓——这种结构的庞大,已是一种必需了。
正因为如此,交响曲的规模通常比其他的音乐文体要宏大,而且它的结构比较平稳,速度对照明显而又只是度,因此大多数音乐家都将这种文体看成抒发自己深刻思想、丰硕情感和社会体验的载体。
我是一个超级喜爱音乐的人,我很难想象生活中没有各式各样的音乐那将是什么样子。
很快乐那个学期学习了交响乐欣赏这门令人陶醉的课程,在教师的率领下,咱们在交响乐的世界里留连忘返,学习了许多关于交响音乐的基础知识和进展历史,了解了许多享誉世界的伟大音乐家,聆听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音乐作品,恍如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让自己的心灵找到了一个畅快休憩的迷人小岛。
以前就很向往领略这种世界的出色。
后来在一次色彩课上教师让咱们听了一节课的交响乐,那时就很震惊,被这些优美的音乐迷住了。
因此,在这学期就在教师的率领下进入那个神圣而又美好的音乐殿堂。
交响乐赏析结课论文
北京林业大学交响乐赏析课程结课论文一、古希腊人的音乐思想·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布兰诗歌》第一节课,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古希腊人的音乐思想”几个大字,这节课老师给我们讲了欧洲音乐的起源和后续的一些发展。
欧洲音乐源于古希腊,古希腊音乐的实际音响已完全失传,古希腊的音乐对今天的意义主要在于音乐思想、音乐理论和乐器等方面。
古代希腊的音乐理论以其调式著称。
调式的名称随地区的名称而命名,如佛里几亚、利地亚、混合利地亚调式。
中古教会调式是古希调调式的进一步演进。
老师在课上专门谈到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巴洛克音乐的节奏强烈、跳跃,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比较强调曲子的起伏,所以很看重力度、速度的变化。
巴洛克音乐是后期发展的一个基础。
在声乐方面,巴洛克音乐带有很浓的宗教色彩,当时的宗教音乐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占很大的分量。
那个时期的器乐曲发展也很迅速,尤其是弦乐方面的发展,所以我想如果听听这一时期的音乐,最直接的感受应该是很华丽。
除此之外,老师提到了《布兰诗歌》,不过第一节可没能听到,有些微遗憾。
通过查找一些资料,我也了解到一些相关的内容。
二十世纪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谱成《布兰诗歌》,分“春天”、“酒”、“爱”三个主题。
《布兰诗歌》是一曲对生命的赞歌,似乎有神的目光在暗中注视。
它在三个主题引导下微妙地涉及了“信仰”、“死亡”等动机,调性既有着世俗的欢乐成分,又有着史诗般的恢弘气势。
其中所隐含的真正的动机,则是对短暂人生的垂怜、惋惜和哀叹。
第一节课让我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老师的讲课方式很有感染力,这绝对不是恭维。
我一直以来听的都是一些流行歌曲,对于真正的音乐缺少接触和感悟,所以这节课以后每次老师给我们放音乐听时,我都尽量让自己置身其中,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感情。
原来,音乐所能表达的感情比文字、语言要深沉、细腻得多。
二、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第二节课,老师再次提到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并且温习了上节课讲的有关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的相关内容。
中西方交响乐欣赏论文(最终版)
中西方交响乐欣赏论文(最终版)第一篇:中西方交响乐欣赏论文(最终版)中西方交响乐欣赏论文【摘要】音乐是心灵碰撞的火花,是生命有声的呐喊。
交响乐,更是人心深处的精深表达。
交响乐的发展,亦如社会的发展,不同的时期,有着各自不同的风貌,展现着音乐家对生活的种种表达。
徜徉在交响乐的殿堂,领略到的不仅是饕餮盛宴,更是心灵的碰撞!【关键字】交响乐、学习认识、贝多芬、赏析【正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喜欢音乐,喜欢建筑,音乐带给我难以言表的宁静、闲适心情,而交响乐的激情与细流是各种音乐中最能给人以灵魂的洗涤的重要部分,在晴朗的午后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看书,或是在阴雨的傍晚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冥想……似乎所有事情与音乐结合在一起都变得完美起来。
交响乐的高深莫测、激情震撼是纯洁、高尚的,需要用心去心聆听、去感受,聆听艺术家的呐喊,感受艺术的熏陶。
一学期的交响乐知识的学习,我受益匪浅。
我了解了一些交响乐的有关基本知识:交响乐曲的源由、交响乐的发展过程、交响曲的特点、交响乐队的组成、交响乐的艺术效果以及一些观赏交响乐的演奏注意事项等等。
以前只是戴上耳机随便听听,后来才知道,交响乐欣赏竟是这样……真是开阔了视野啊!交响音乐的起源可以追述到十分遥远的历史长河中。
它的名称源于古希腊,是当时“和音”和“和谐”两个词的总称。
交响音乐经历了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民族乐派和现代音乐时期。
古罗马时期,它就演变成为泛指一切器乐合奏曲和重奏曲的代称。
15、16世纪,也就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交响乐这一名称被当作了一切和声性质的、多音响器乐曲的标志。
巴洛克音乐的初期,它又主要指歌剧、神剧和清唱剧等作品中的序曲及间奏曲。
18 世纪初期,音乐艺术在欧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欧洲产业革命的进程,音乐艺术也开始逐步地走向平民化和社会化。
在这个时期中,交响乐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其规模和形式都慢慢有了明确的含义。
当时的意大利歌剧序曲,以它特有的“快——慢——快”三个段落而成为了古典交响乐的基本雏形。
交响乐赏析论文
我所认识的西方交响音乐斗转星移,时光流逝。
转眼间,一学期的西方音乐简史课就这样不知不觉结束了。
在课堂中,在老师精心讲解下,原本对于西方音乐一知半解的我,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
我一直很喜欢音乐,音乐带给人的那种闲适心情难以言表,而交响乐正是各种音乐中最能给人以灵魂的洗涤的重要部分,在晴朗的午后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看书,或是在阴雨的傍晚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冥想……似乎所有事情与音乐结合在一起都变得完美起来。
因为喜欢音乐营造的那种心灵的宁静喜欢高深莫测的交响乐,喜欢那种震撼。
音乐是纯洁、高尚的,需要全心聆听、感受,一个真正热爱音乐的人不会像球迷那样用狂热和躁动来诠释自己的喜怒哀乐。
或许课上的时间很短但一个学期下来给我带来的又岂止这十几节课呢?我在交响乐的世界里留连忘返,学习了许多关于交响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历史,了解了许多享誉世界的伟大音乐家,聆听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音乐作品,仿佛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让自己的心灵找到了一个畅快休憩的迷人小岛。
课程中我们欣赏了不计其数的美妙音乐作品,除了交响曲,也包括婉转悠扬的室内乐、钢琴协奏曲等,还有令人啧舌的音乐歌舞剧。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受益匪浅。
首先了解了交响乐的有关基本知识。
交响乐曲的名称源出希腊语,原意为“一齐响”的意思。
交响曲是一种具有奏鸣曲体裁特点,由庞大的管弦乐队演奏的宏大套曲形式的音乐作品。
由于交响乐曲式结构宏大,乐队庞大齐全,有强大的音响力量,加上丰富多彩的音乐千变万化,管弦乐队的表现力能得到高度发挥,因此意蕴深远,善于表现神秘、丰富而复杂的感情,对于大自然的诗情画意的描绘更是有独特的色彩效果。
因此,交响乐有强烈感人的艺术魅力。
从对它的定义来看就知道交响乐不是一种简单的音乐。
它需要人们用心去体会、去感受,而不是盲目的随便的去听。
西方人认为交响乐是要穿着西装打着领带一本正经的坐在音乐大厅欣赏的,因为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有那种氛围,听起来才会有感觉。
确实,欣赏交响乐不仅仅只是欣赏音乐,其实还有那种气氛。
交响乐 音乐赏析论文2
大自然的回忆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在浮华中求一片自在心境,在喧嚣里得清幽善念。
生活总是会有些大起大落,笑面人生,用田园心境对待都市生活。
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留给我们的就是这样一份人生的珍贵感悟。
下面让我们先来介绍一下田园交响曲,它又名“F大调第六交响曲”,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并亲自命名为《田园》。
本曲大约完成于1808年,是他少数的各乐章均有标题的作品之一,也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
此时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完全失聪,这部作品正表现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是一部体现回忆的作品。
这部作品1808年在维也纳首演,由贝多芬亲自指挥,在首演节目单上,他写到:“乡村生活的回忆,写情多于写景”。
整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
使用『人与自然』的角度来赏析这首音乐,是基於对贝多芬全部作品的巨观角度。
贝多芬中期作品的确远比不上后期作品有那麼强的冲突性,一个只有强烈情感却没有强烈心灵冲突的贝多芬,中期作品对大自然的观点必然是『溶入』、『乐以忘忧』的心情,这刚好是田园交响曲的主要情感表达,也是大多数古典音乐爱好者都能听出来的乐曲意含,无怪动画『幻想曲』以田野精灵来诠释这首乐曲。
但是,基於西方文化价值系统的深层特性,仍然可以在这首音乐中时时找到『人与自然对话』的可能。
第一乐章,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
音乐的开头以双簧管呈现出欢快明亮的第一主题,跟随着第一主题的音乐走进了一个作者描写的美丽的生机勃勃的村庄,阳光洒在麦芽上,鸟儿也在树梢上歌唱,仿佛在欢庆作者的到来。
如此欢快的音乐不仅是在描写那美丽的乡村景色,也表现了贝多芬投身到一片生机的大自然后的喜悦之情,没有包袱,也没有来之世俗的烦恼。
紧接着大管相较低沉的声音表现了音乐的第二主题,音乐婉约唯美,不断的回荡在耳边。
大管的声音和牧笛有点相像,仿佛勾画了一副牧羊人在放羊,并与田间劳作的人们相互应答的场景,是如此的令人陶醉。
第一主题与第二主题不断的交替出现,本乐章中没有太多的变化曲式,就如同一曲朴实的村歌。
交响乐赏析结课论文(一)
交响乐赏析结课论文(一)交响乐是一种以管弦乐团为基础的艺术形式,其体现了音乐高度的技巧性和艺术性,让人们沉浸在音符的世界里。
在赏析交响乐之前,我们需要对交响乐的发展历史、基本结构和演奏方法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首先,从交响乐的发展历史来看,交响乐可以追溯到17世纪晚期的意大利。
最初的交响乐是为宫廷音乐和教堂音乐所用,后来逐渐发展为独立的音乐形式。
在18世纪中叶,经过了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等作曲家的贡献,交响乐的体裁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其次,交响乐的基本结构包括乐章、乐队和风格,其中乐章分为四个部分:快速的开场、缓慢的第二部分、更快的第三部分和再次加速的高潮部分。
乐队则是由木管、铜管、弦乐和打击乐器组成的,不同的风格则是指不同的作曲家的风格,例如莫扎特的优雅和贝多芬的宏大。
最后,对于赏析交响乐来说,我们需要关注的是音乐表达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例如,海顿的《创意交响曲》传达了对音乐的冒险和探索精神,而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则表达了对生命的热情和动力。
在赏析交响乐时,我们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注意乐章之间的过渡和变化。
音乐是有节奏、旋律和和声的,我们可以注意听乐章之间的协调和转换。
第二,听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每个作曲家的音乐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我们可以通过音乐表达的情感来理解作曲家所想要表达的意义。
第三,注意整个作品的结构和主题变化。
音乐整体的结构和主题的发展是交响乐的核心,通过加强对这些要素的理解,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在赏析交响乐时,我们需要放松心情,用心聆听音乐传递的情感和意义。
通过对交响乐的探索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欣赏这个美妙的艺术形式。
交响音乐赏析结课论文
北京林业大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大学音乐交响乐赏析课程结课作业论文左侧装订1、序号_______(交论文时看名单填写)2、姓名_________________3、学号_________________4、班级__________________5、周几上课(按原选课名单填)________6、手机_____________________《交响音乐赏析》结课论文第一课:什么是交响音乐交响乐(SYMPHONY)又称交响曲。
是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鸣奏曲(奏鸣—交响套曲)。
交响音乐主要是指交响曲、协奏曲、乐队组曲、序曲和交响诗五种体裁。
但其范畴也时常扩展到一些各具特色的管弦乐曲,如交响乐队演奏的幻想曲、随想曲、狂想曲、叙事曲、进行曲、变奏曲和舞曲等。
此外,交响音乐还包括标题管弦乐曲。
交响音乐不是一种特定的体裁名称,而是一类器乐体裁的总称。
这类体裁的共同特征是:1、由大型的管弦乐队演奏;2、音乐内涵深刻,具有戏剧性、史诗性、悲剧性、英雄性,或者音乐格调庄重,具有叙事性、描写性、抒情性、风俗性等;3、有较严谨的结构和丰富的表现手段。
4、表现手法是顿挫分明的,能将听众带入音乐意境和想像空间。
【课堂音乐赏析】迈克尔·杰克孙的演唱充满了热情。
他身为一个歌手,重视的不仅是歌唱,与音乐主题相符的舞台设计也是他的演唱的一部分。
天真的小女孩、坦克、举着枪的士兵、还有发自内心的歌声……一部电影般的场景展现在观众面前,更有说服力的表达了战争的残酷。
他没有把艺术当成了人们的休闲娱乐,而是把音乐具有的,明星具有的感染力和号召力用在了贡献人类幸福的事业上。
这一点是我最受感动的一点。
迈克尔·杰克孙不同于一般的流行音乐歌手,他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是音乐的教皇。
第二课:巴洛克乐风及巴赫的音乐一、巴洛克音乐巴洛克是一个时期,而不是一种风格,这个时期出产的音乐作品就称为巴洛克音乐,1600到1750年这150年间就叫做巴洛克时期,14至16世纪就是“文艺复兴时期”,这两个时期虽然在时间方面的区别不是很大,但在艺术方面的东西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把它们分为两个时期!巴洛克音乐的节奏强烈、跳跃,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比较强调曲子的起伏,所以很看重力度、速度的变化。
《音乐鉴赏》交响乐论文
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赏析《自新世界》交响曲共分四个乐章,它的结构袭用古典曲体,因此显得格外紧凑、精练而明晰。
第一乐章采用严格的奏鸣曲形式,在慢速度的第二乐章之后,仍按古典传统接上一个诙谐曲,最后乐章则概括和综合前几个乐章的发展。
这部交响曲的形象内容丰富多姿,这里有英雄气概的戏剧性动机和顽强而紧张的斗争精神,它在整部作品中升腾、跌宕,并取得最后的胜利;而所有这些情绪的变化和发展,则通过一个类似主导动机的主题来体现和贯串统一。
这个主题像是愤怒的呼喊、热情的召唤和战斗的号召,它的形貌在第一乐章的慢引子中虽然只是稍露端倪,但作者运用他曾多次运用的笔法写出的这段旋律,仿佛是全神贯注的史诗式起句,即时把人们引人作品的形象世界,为整部乐曲的戏剧性叙述预作铺垫。
接着便是奏鸣曲形式本体的开始。
呈示部的第一主题音响决断、显目,由两个对比的形象组成,前者是法国号的召唤,也就是在引子中已有,暗示的主导动机,充满戏剧性的因素,后者则像是前者的答句,以固定的节奏型为基础,完全是民间舞蹈性的乐句:这个主题的两个形象的对置,可以帮助听者理解这部交响曲总的构思:主题的前四小节无疑含有黑人歌曲所特有的节奏因素;而后四节的曲调,也像引子中的史诗式起句一样,富于典型的斯拉夫歌曲性音调,一般说来,它也是整部交响曲旋律音调的基础。
由此可见,不论是在引子中,或是在这第一主题的呈示和发展中,作者都采用斯拉夫民间音乐的叙事手法(即屯卡),用以揭示被压迫民族的形象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自由的坚强意志。
我们知道,这位身居海外的斯拉夫作曲家格外同情美国被压迫有色人种的命运,确信他们的创造力量,正是因为这样,他一开始便使这第一主题具有一种积极刚强的力量,并使这一代表自由意志的主题在其呈示中便获得紧张的发展,不断发扬光大。
第一乐章的引子缓慢、宁静而又有点压抑,我们仿佛看到深夜或黎明时分,作者乘坐的轮船将要到达目的地,他刚从睡梦中醒来,正在揉惺忪的双眼。
交响音乐赏析论文
布兰诗歌有人说,音乐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
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可以通过音乐来表达,而交响音乐则是音乐这片浩瀚的海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伴随着一段优美的交响乐,我们进入了交响音乐与赏析这门课。
交响音乐是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富于交响性的音乐。
交响乐的主要体裁有交响曲、协奏曲、交响诗、组曲、序曲、舞曲及交响合唱等。
交响音乐与交响曲的原文同是symphony 一词,出自希腊语,意为“一起响”,也有音与音之间和谐地结合的意思,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被大量地使用了,但当时它的内涵和现在全无共同之处,是泛指一切多声部的音乐,既有器乐也有声乐。
在古希腊人的脑海里的音乐具有无比神奇的力量,“是打开自然科学那扇门的钥匙”。
许多思想家都认为音乐既能陶冶人的思想,也能医治人的灵魂。
事实上,包括后世很多著名物理学家也认为科学是理性的演绎,一般只反映事物的具体属性,艺术则是感性的发挥,常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精神;宇宙的本原是对称与和谐,而艺术则是真理和美的化身。
《布兰诗歌》是卡尔·奥尔夫的代表作。
他的美学思想就是简朴、单纯,偏爱强烈、明快的节奏,认为节奏是一切音乐的开始;使用最原始,最简单的节奏,不断反复,用尽之后才换另一节奏。
在《Carmina Burana 布兰诗歌》中的旋律语言包罗较广,从单旋律歌曲、民间歌曲到弗拉曼戈歌曲和浪漫歌剧,面貌多姿多彩。
他曾说过:“音乐表现越是本质、单纯,效果也就越直接、强烈。
整部作品分“春天”、“酒”、“爱”三个主题。
《布兰诗歌》是一曲对生命的赞歌,似乎有神的目光在暗中注视。
它在三个主题引导下微妙地涉及了“信仰”、“死亡”等动机,调性既有着世俗的欢乐成分,又有着史诗般的恢弘气势。
其中所隐含的真正的动机,则是对短暂人生的垂怜、惋惜和哀叹。
借用里尔克的诗句来描绘这部作品就是:“真正的怜悯之神,他来时威风凛凛,光芒耀眼地向周围传播,跟诸神一样。
比吹着安稳的大船的风更强。
”除此之外,我们还欣赏了杰克逊的歌曲。
《音乐鉴赏——交响乐鉴赏》
《音乐鉴赏——交响乐鉴赏》期末论文深沉而动人心弦的悲怆之美—对柴科夫斯基《悲怆交响曲》的音乐分析教师:姓名:学号:学院:专业:摘要:本文通过对柴科夫斯基《悲怆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及音乐中具体乐章的分析,进一步探讨柴科夫斯基《悲怆交响曲》的音乐风格及这部作品带给世人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柴科夫斯基;悲怆交响曲;创作背景;音乐分析一、作者简绍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1840-1893),是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国民族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1840年,柴科夫斯基出生于乌拉尔一个富裕的贵族家庭,性格温柔敏感,对音乐极具天赋。
1862年他考入彼得堡音乐学院,跟随安东·鲁兵斯坦学习作曲.1877年至1890年,他得到了朋友梅克夫人的资助,不用去工作,专心投入到他的创作中去。
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时而热情奔放,时而温柔细腻。
在浪漫乐派代表人物中,他是唯一在创作领域中达到古典大师们的广度和深度的作曲家。
他的作品遍及于舞剧、歌剧、室内乐、交响乐、钢琴、声乐等各个领域,创作风格独树一帜,深受俄罗斯人民的喜爱,被俄罗斯人民自豪地称为“俄罗斯音乐的明灯”。
柴科夫斯基一生共创作了六部交响曲。
第四、第五和第六交响曲,被称为柴科夫斯基的“悲剧三部曲”。
这三部作品在揭示人的精神悲剧以及个人同遭遇现实之间的尖锐矛盾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哲学深度。
《悲怆交响曲》是柴科夫斯基悲剧交响曲的完结篇,被认为是他一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他交响曲成就的最高体现。
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展示了无限深厚的人文底蕴。
这部作品可以说集中了柴可夫斯基音乐中所有的音乐特点,优美的音乐语言、宽广博大的音乐情怀及温婉细腻的音乐情感,还有那充满异国特色的俄罗斯情调。
二、创作背景柴科夫斯基在第四、第五交响曲大获成功后,名满欧洲,这也激发了他再创作下一步交响曲的欲望的决心。
1889年,柴科夫斯基就开始酝酿这部新的交响曲。
交响乐赏析课论文
交响音乐课学习的回味与思考以史为献浅谈欧洲交响音乐摘要:然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生命价值观,与自然的关系往往带出一种人与自然对话的特色。
在音乐大师贝多芬的笔下,《田园交响曲》用音乐诠释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当你用心去聆听这首曲子,你会进入一片令人心旷神怡的悠悠田园,感受那种自然的美好。
关键词:贝多芬、田园、感受我们多生活的大观世界,是由无数中绚烂多姿的美组成的。
人的日常生活中,需要很多很多的元素,美,不可或缺。
每一个人不得不承认的就是,我们每个人的世界都不能缺少音乐给我们带来的美。
每个新年到来之际,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新年音乐会,是无数观众翘首以待的,我们为此等待365个日夜。
音乐的魅力不可丈量,它用它独特的方式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这个学期,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学习了交响乐赏析课,从各个不同的方位进一步领会了交响音乐的内涵,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上课时欣赏的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
我就以这一部交响曲来谈一下我的观念。
一、贝多芬的介绍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的小城--波恩。
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父亲是一个宫廷男高音歌手。
贝多芬自幼便已显露出他的音乐天才,父亲急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象莫扎特那样的神童,从小就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八岁时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
十二岁,他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而且担任了管风琴师聂费(1748-1798)的助手。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的思想意识给他了很多启发,从而奠定了他人文主义世界鄣幕--深信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
尽管维也纳古典乐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处的生活年代相当接近,但是贝多芬的思想同海顿和莫扎特显然并不属同一个“时代”。
贝多芬只在人世间停留了57年,一生完成了一百多部作品。
贝多芬第交响乐欢乐颂赏析论文(1)
贝多芬第交响乐欢乐颂赏析论文(1)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欢乐颂”是西方音乐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一。
作为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它的作曲风格和结构都十分独特,值得我们进行细致的欣赏和研究。
一、作曲背景贝多芬第九交响乐创作于1822年至1824年间。
当时,贝多芬已经失去了绝大部分听力。
他了解到德国诗人弗里德里希·席勒的“欢乐颂”诗句,决定将其作为这部交响乐的主题。
二、作曲形式这部交响乐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快板,表现出紧张和劲爆的情绪;第二乐章是慢板,具有温柔和寂静的特点;第三乐章是三段奏曲,节奏鲜明,各种乐器的演奏充满活力;第四乐章是男声合唱、女声合唱和乐器演奏的终曲,以最为著名的“合唱颂歌”作为总结,充满力量和希望。
三、独特之处作曲家在这部交响乐中运用了许多独特的技巧。
首先,他引入了合唱的元素,将乐器演奏的结构和人声演唱的方式融为一体,充满了人性化的情感表达。
其次,曲调中以咏叹调的方式表达了歌曲的元素,升华了音乐的审美和文学的思想。
最后,作曲家在这部作品中融入了许多社会主义的思想,表达了对人类和平团结的呼吁和理想。
四、音乐风格这部交响乐的音乐风格独特,既有传统的美学元素,又运用了许多新的技巧。
例如,在运用和声时,作曲家采取了更为自由的赋性和变化,使音乐显得更富有感情的表现力。
另外,作曲家的创作风格也更加简练,对乐曲的叙述更加自由,这些都为这部作品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总之,“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欢乐颂”作为西方音乐史上最为著名和经典的作品之一,将继续留下它的历史和文化的印记。
我们也应该认真聆听、仔细研究,更好地欣赏这部音乐杰作。
交响乐《梁祝》欣赏(5篇范文)
交响乐《梁祝》欣赏(5篇范文)第一篇:交响乐《梁祝》欣赏浅谈交响乐中的形象塑造——聆听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后感音乐艺术的形式多姿多彩,诸如轻音乐、圆舞曲、小夜曲、咏叹调……,轻音乐轻松优美,圆舞曲的节奏明快,旋律流畅,小夜曲的活泼浪漫,咏叹调的抒情动人……在异彩纷呈的音乐世界中,交响音乐恐怕是最让人爱恨交织、取舍两难的了。
她总是一副“古典”、“高雅”和“严肃”的面孔,令人望而却步。
在之前我也一直这样认为,而这学期选修了《交响乐名著赏析》这门课程之后,我的看法大为改观。
其实,交响乐离我们普通人并不遥远,也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
我知道了,那时而跌宕起伏,时而柔和唯美,时而变幻莫测的旋律背后,或是生生不息的自然之美,或是欢乐有趣,热闹非凡的晚会盛况,或是引人入胜,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或者,它什么也不是,仅仅是一句句细腻的心灵旁白罢了。
那一个个看不见的音符,如此完美的结合到一起,再通过演奏家富有感情的演绎,当我们闭上眼倾听的时候,眼前已经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由不得你自己,就会被感动地一塌糊涂。
交响乐中的形象塑造包含了它的四个审美特征,即情感特征、秩序性、内在性和三度创造性。
情感特征性是指音乐作为一种时间艺术比其他艺术更接近情感自身的特征。
音乐的素材是声音,每个瞬间的声音是音的声波线起伏进行的基点,形虽分散,长短不一,却在时间的运动中表现为连绵不断、翻腾变化着的音响泉流。
音乐的音响与节奏的种种规律及其内在的情感性特征正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变化着的音响泉流逐步展现出来的。
因此,就其本质来说,音乐是一种动态的、具有情感的时间艺术,它是以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对应为基础的。
这音响的泉流来自情感、表达情感、激起情感,是所谓的“激情的语言”。
这些情感表达由音乐家浓缩到音乐的形式与内容中,其音响与节奏都存在着一般不会引起混淆的特征和规律,在加上各种情绪在不同情况下又有着各自不同的表现特征,使得音乐存在了表现各种思想情绪的可能性和基础,从而使人们产生形象上的联想和感情情绪上的共鸣。
交响乐欣赏论文 何腾
交响音乐之感想【摘要】【关键字】古典音乐巴罗克巴赫古典主义贝多芬浪漫主义柴可夫斯基很多人对于音乐的热爱首先是从流行音乐开始的,我也不例外。
我觉得不论是流行音乐还是很正式的交响乐,要得到人们的好评,成为一个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都必须有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在作品中,当人们接触这样的音乐时能够在心里产生共鸣,能够得到心灵的慰藉,那么这样的作品就是一个好的作品,不管它的形式是怎样的。
在接触何腾老师的交响乐欣赏课程之前,我对于音乐的热爱仅仅是听觉上的,而且更多的是关于流行音乐的了解。
但是在上完这门课程之后,我觉得何老师的讲课不仅让我对音乐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而且在聆听世界大师的经典作品的过程中我的心灵也受到了一些触动。
也许我不能从音乐的理论知识上来赞叹这些作品何其经典和独创,但是听觉上的震撼和心灵的触动以及交响乐演奏的恢弘场面已经足够让我惊叹了。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不仅在课上感受到了前辈音乐大师的杰作,同时也积累了一些音乐方面的知识,对于接触的音乐家和作品产生了自己的认识。
古典音乐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巴罗克音乐、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音乐几个阶段。
音乐的巴罗克时期通常被认为大致从蒙泰韦尔迪开始,到巴赫和亨德尔为止,这一时期音乐表达的技巧和方式基本上有它一定程度的共同点,所以用巴罗克这个词来标志。
古典主义时期是西洋音乐史上最短的一个时期,这时期的音乐通常结构严谨、旋律紧凑,因为古典乐派的作曲家深受古典主义的影响,追求乐曲形式上客观的美感,所以古典乐派的音乐大都有着统一均衡的样貌。
浪漫主义时期是一种与古典主义相对立的思想,当时法国吹起提倡自由思想的风,引起知识分子的觉醒,经济也因为工业革命及科学新发现,整个19世纪,欧洲都笼罩在一股巨大的浪漫主义思想潮流之中。
此时的音乐作品最为流行额是钢琴伴奏的独唱。
歌剧及交响管弦乐等。
浪漫乐派时期的作品占了目前音乐欣赏最大的比例。
现代音乐主要包括表现乐派、后浪漫乐派、新古典乐派、印象乐派、爵士乐。
交响乐赏析结课论文(1)
交响乐赏析结课论文(1)交响乐赏析结课论文交响乐是西方古典音乐中的重要体裁之一,以其雄浑壮观的气势和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本篇论文将围绕交响乐这一主题展开,探讨交响乐的历史演变、音乐形式、演奏特点、赏析方法等相关内容,以期对交响乐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一、交响乐的历史演变交响乐起源于18世纪末的欧洲,最初是指一种由管弦乐团演奏的大型乐曲。
历史上最早的交响乐作品出现在维也纳,由海顿和莫扎特等作曲家创作。
19世纪初,贝多芬和舒伯特等作曲家又对交响乐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奠定了交响乐在古典音乐中的地位。
二、交响乐的音乐形式交响乐通常由四个乐章组成,即快板-慢板-舞曲-快板,每个乐章都有独特的音乐结构和表现形式。
快板通常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动感,是交响乐最具有冲击力的部分。
慢板则表现出交响乐的柔和和优美,有时也会出现一些悲伤和哀怨的情绪。
舞曲则展现了交响乐的欢快和活泼,通常是一个中等速度的乐章。
最后的快板通常也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动感,是整个交响乐的高潮部分。
三、交响乐的演奏特点交响乐是由管弦乐团演奏的,通常包括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等几个部分。
演奏时需要注意协调和配合,保证整个乐曲的和谐和流畅。
同时,演奏者需要注意音乐的情感表达,并采用适当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让听众能够更深刻地感受音乐的魅力。
四、交响乐的赏析方法交响乐的赏析方法有很多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和理解。
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音乐结构:分析整个交响乐的乐曲结构,包括乐章的组成、曲式的使用等。
2. 音响效果:注意交响乐的音响效果,如音乐的声响、音色、音高、音量等。
3. 表现手法:注意交响乐的演奏手法和表现技巧,如速度、力度、节奏等。
4. 音乐情感:借助音乐的情感表达,理解交响乐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五、结论交响乐是西方古典音乐中的重要体裁,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交响乐 音乐赏析论文3
旋转的花陀螺小步舞曲的魅力本节课巩老师带我们,欣赏了小步舞曲,小步舞曲以其节奏欢快和旋律轻快优美的特色,让人感受到宴会上无比的喜悦和畅快,,下面我么来介绍一下小步舞曲。
小步舞原是起源于法国勃列坦省的一种三拍子民间舞蹈。
十七世纪五十年代,由于法国皇帝路易十六的提倡,小步舞在法国宫廷和贵族社会中很流行,不久,又流传到欧洲其它各国,并形成了中庸速度和庄严、典雅的风格。
十七世纪下半叶,一些作曲家开始把小步舞曲编成纯器乐曲,它最明显的特征是:3/4拍,旋律流畅而富于表情,伴奏部分写得简洁而灵巧。
后来,法国作曲家吕利和德国作曲家对小步舞曲的结构作了一些改进,把它发展成为复三部曲式结构,即把两段风格相近的舞曲合在一起,作为乐曲的第一部分,把两段和前面风格不同的舞曲合在一起,作为乐曲的中间部分,并限于用木管三重奏形式,然后再现第一部分,但不加反复。
十八世纪以后,作曲家们常常把吕利式的小步舞曲作为交响曲的一个乐章,旋律多汲取民间舞曲因素,富于生活情趣;但是,在近代交响作品中,用小步舞曲作为其中一个乐章的情况则较为少见。
巴赫写过多首《小步舞曲》。
仅在《巴赫初级钢琴曲集》里,就收集有十一首。
可是,这些小步舞曲既没有作品编号,也没有注明创作时间。
在巴赫生活的时代,还没有钢琴,现在我们见到的巴赫的钢琴曲谱,实际上是巴赫写的一些羽管键琴曲。
巴赫有许多孩子,他经常为他们写一些羽管键琴练习曲。
这首《小步舞曲》从它那简单的曲调和练习曲的性质来看,估计也是巴赫为孩子们练琴所作练习曲的一首。
由后人编的《巴赫初级钢琴曲集》把这首《小步舞曲》编在卷首,它几乎成为每一个初学钢琴的人必定要练习的曲子。
和巴赫同时代的德国作曲家泰勒曼也写过不少小步舞曲,选自泰勒曼的《古代民族和现代民族序曲》的两首小步舞曲,从这两首同一作者而不同风格的小步舞曲可以大概地领略17世纪欧洲巴洛克时期小步舞曲的风貌。
第一首在优雅之中带有严肃深沉的味道,中段用了复调音乐的写法,连速度也加快了。
交响乐赏析结课论文-V1
交响乐赏析结课论文-V1
交响乐是一种泛艺术的音乐,是乐团演奏的大型管弦乐曲。
在交响乐赏析中,需要通过对乐曲的听、看等方式,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其中隐含的情感和美感。
以下是我对交响乐赏析的一些体会和反思。
一、选择合适的作品
在赏析交响乐之前,首要的一步是选择一首合适的作品。
选择作品需要考虑自己的音乐水平、音乐口味以及对该作品的兴趣程度。
同时,考虑到作品的难度和长度也是选择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选好作品后,可以通过听、看、读等方式,全面了解其背景、作曲家的创作思路以及音乐元素和结构等方面。
二、听音乐的技巧
在听交响乐时,不仅要用心聆听,还要善于发现和体会音乐中的情感和美感。
可以从乐曲的整体结构、乐队的合奏、旋律的变化、音响效果等方面入手。
听音乐时,应该注意乐曲的起承转合,注意乐队中各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技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乐曲。
三、了解音响设备
在赏析音乐时,音响设备的好坏也是影响欣赏效果的重要因素。
尽量挑选高品质的音乐播放器、音箱等设备,以达到更佳的音效和听觉体验。
同时,还需要为音响设备进行适当的环境配置,使得音响设备发挥最佳性能。
四、做好心理准备
赏析交响乐需要有耐心和耐心,需要有一颗开放、包容、欣赏的心态。
初次接触交响乐的人,可能会因为乐器和音效的多样性而感到困惑和
无措,但是只要耐心学习,相信会逐渐增强对交响乐的理解和欣赏。
总之,交响乐赏析是一项富有内涵和价值的艺术体验,需要我们用心
去体会、去理解,从中汲取美的营养,达到丰富自我的目的。
贝多芬第交响乐欢乐颂赏析论文-V1
贝多芬第交响乐欢乐颂赏析论文-V1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是他的交响曲中最为广为人知的一部作品,也是西方古典音乐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它被广泛认为是贝多芬最伟大的作品之一,甚至是古典音乐的代表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这部颂歌的内在韵味。
一、历史背景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这部作品的历史背景。
本曲是在贝多芬已经八十岁高龄时完成的,他已经失去了听力,但还是能够用纸笔记录下他的音乐创作。
由于作品的先进性和革新性,它在当时广受争议,甚至连乐评人和乐迷们也对它反感和不解,认为它和传统的交响乐作品相比太过冒险和前卫。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了解到本曲的真正内涵,以及它对后来音乐的影响。
二、欢乐颂的曲式欢乐颂是由四个乐章组成,它们分别是:第一乐章, Allegro ma non troppo, un poco maestoso; 第二乐章,Molto vivace; 第三乐章,Adagio molto e cantabile, Andante moderato; 第四乐章,Presto-Allegro assai, Choral Finale。
由于第四乐章在整个曲目中的位置,以及它所采用的合唱形式和主题,这部曲子也被称为合唱交响曲。
三、与以往作品相比与贝多芬以往的作品相比,欢乐颂有很大的突破和革新。
首先,本曲使用了合唱的形式,使得整个曲子具有了更加广阔的音乐空间和更好的表现力。
其次,它的运用了贝多芬风格的强烈的对比手法,旋律明亮清晰,极富感染力。
第三,贝多芬在本曲中首次将合唱颂歌引入交响乐中,运用专业合唱团以及独唱演唱,使得音乐的力量更加强大和具有表现力。
四、深层内涵除了突破性的音乐结构,欢乐颂中还蕴含着深层次的精神内涵。
这首曲子的主题是载誉而归的喜悦,贝多芬试图在曲中表达人类对和平和自由的追求。
他将欢乐颂的最后一个乐章开头的歌词,Ode an die Freude(献给快乐),赋予了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第二学期交响乐赏析课之作业论文交响乐赏析第一课——初识交响乐2015/3/17 什么是交响乐?交响乐就是由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具有交响性的器乐作品。
其核心是和谐,通过音乐这种艺术形式表达人的情感交响乐的主旨就是“和而不同,不同而和。
”交响音乐的主要目的是把杂多搞向统一,把不和谐搞向和谐。
交响乐有五大家族:弦乐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木管组(単簧、双簧、长笛、短笛等);铜管组(大号、小号、长号等);打击乐组(大鼓、小鼓等),色彩乐器组(如钢琴等)。
在第一节课中,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是专业音乐,专业音乐的意义,辅调音乐,同时我们还欣赏了巴赫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感觉很好。
是一首富有自由即兴性的乐曲,初听就被它宏伟磅礴的气势震住了,但是带着些许的悲壮氛围,尤其是厚重的琴管音。
这是我第一次系统的接受关于交响乐的知识,第一感觉是怎么这么像哲学课,老师并没有一味的讲交响乐的知识,中间穿插了很多哲学性的语言,从中国的大一统的传统讲到交响乐的“和而不同,不同而和”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交响乐。
音乐揭示人类的本质精神,可以看出,音乐具有穿透干扰,直达本质的能力,从音乐中,我们能收获的更多。
艺术和科学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我们可以意识到艺术重要性,艺术可以锻炼人的感性思维和整体性思维,从艺术中我们很容易得到灵感。
音乐作为一种有生的艺术,尤其是交响乐这种专业音乐的典范。
第一次交响乐赏析就这样结束了,虽然我对交响乐的了解还很朦胧,但感觉很美。
她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向我展示一个美妙的世界,希望这学期能收获更多。
交响乐赏析第二课——来自灵魂的震撼2015/3/24 老师介绍了迈克尔杰克逊的的音乐。
迈克杰克逊的音乐可以称之为巫乐,从视听上给人以震撼、在心灵上给人以慰藉,触动心灵的真善美,像吉普赛民族的音乐一样,可以蛊惑人心,具有魔力。
就像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让听的人为之着魔,许多人甚至为之晕厥,我想着就是他的魅力所在吧。
迈克尔的音乐将永远流传,因为真正好的音乐是不会随时间而失去它的魅力的。
艺术揭示事物的本质精神既有感性又有理性,只有二者相互融合才是一种艺术美。
正如这节课上老师带我们欣赏的迈克杰克逊的演唱会一样。
他的歌不仅仅只是音乐更是一种艺术。
完美的歌声、灵动的舞姿、优美的舞台、更有深情的演唱和充满内涵的歌词内容。
黑格尔说:“艺术是理念的感性体现。
”欣赏音乐最主要的是感悟心灵,我们从迈克杰克逊的音乐能感受到一种灵魂的震撼,他的音乐是舞乐之乐,风格之乐、本能之乐、视听之乐、生活之乐、更是正直之乐。
是一种专业音乐,专业音乐之所以成为专业音乐,是因为它拥有自己的思想它是集百家之长的具有教育意义和传承价值的文化音乐,而非专业音乐大多是重视娱乐性,经不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
而这两者之间又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并不是绝对的,我们要带着人文艺术和历史审美文化这两方面来赏析音乐。
所以迈克杰克逊虽已远去但他的音乐不会随时光而流失,而他也会留在我们心中。
他是流行音乐的教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开创了一个属于迈克尔杰克逊的时代,从他开始,至他结束。
他是音乐的巫师,洞悉人们的灵魂,让人们尽情徜徉在他音乐的世界。
他集百家之所长,突破性别的限制,吸引着所有热爱音乐的人,就算不能理解歌词的意思,也能感受那种心灵的震撼。
他的音乐可以称之为灵魂之乐。
此外,我们还欣赏了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的《布兰诗歌》交响合唱曲,更令我震撼,《布兰诗歌》充满了令人惊奇的成分和戏剧性,它大开大合,既有雄壮的呐喊,也有委婉的咏叹。
乐队和咏唱交相辉映,令人震撼的打击乐像是命运的召唤,有着强烈的叩击灵魂的效果。
使人感受到一种来自灵魂的震撼,我们能从中感受到一种对短暂人生的垂怜,惋惜和哀叹。
正所谓音乐是开启宇宙世界和精神世界的钥匙,是传承优良传统的枢纽,是给予人们智慧的桥梁,是心灵的栖息地.交响乐赏析第三课——巴洛克时期的音乐2015/3/31 交响乐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公元前5—4世纪,古希腊的音乐文化已具备很高的艺术性,并且孕育出了科学的音乐理论、高超的音乐审美智慧,对后世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久影响。
它所展现的音乐是公众民主精神,讲究和而不同。
古罗马继续了古希腊宏大的音乐风格,音乐活动较之古希腊更加旺盛、喧闹。
但罗马人并没有继承古希腊的音乐思想和能净化精神的悲剧艺术,而只是更加发展了古希腊音乐中娱乐、消遣、外观宏大的特性。
古罗马人只夸大了享乐的的一面,忽视了理性的一面,古罗马因骄奢而亡。
进入中世纪,由于教会的发展,音乐被用于布道,产生教育体制,那些教会主张禁欲,扭曲人性,扑灭人的欲望,知道文艺复兴才有所改善,人才回归于人。
而成果斐然的改革开放也是以人的尊严为代价的。
这些都是物质发展和精神发展的不同步所造成的。
1600-1750年为巴洛克时期,这期间欧洲社会充满了各种活跃、动荡与大胆变革。
一方面,新教的传播和罗马天主教堂维护其无上权力的努力,点燃了人们对神秘宗教的新的热情。
另一方面,科学从沉睡中觉醒,促进了人们对理性的膜拜。
在这样一个宗教氛围浓厚的环境中人们以各种途径创造音乐,用音乐表达对宗教的信仰与虔诚以及人对神的情感。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宗教音乐产生了。
脱胎宗教的力量、科学的觉醒、新大陆的发现的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蕴涵有丰富的精神与情感内容,雄伟奇异,气势恢宏,勇往直前。
但多是抽象化的“我们的精神与情感”,而非私有的“我的精神与情感”。
巴洛克音乐风格出现的主要标志是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多声部复调音乐开始转向和声性主调音乐,体现协和之美。
巴洛克音乐的节奏强烈、跳跃,会强烈地拨动听者的心弦,让你不能挣扎地就进入它所创造的音乐世界中去;很看重力度、速度的变化。
在声乐方面,巴洛克音乐带有很浓的宗教色彩,当时的宗教音乐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占很大的分量。
那个时期的器乐曲发展也很迅速,尤其是弦乐方面的发展,弦乐的音色更能体现出巴洛克的特色。
老师还介绍了交响乐的类型,分为交响曲、交响协奏曲、交响序曲、交响诗、交响组曲、交响舞曲。
此外,我们欣赏了意大利维氏尔第的《四季》小提琴协奏曲,这是一件组乐器与乐队的对峙,那炫美的技巧,华彩的乐段,令我不能自拔。
协奏曲是个人与集体的对话,独奏者自由发挥而协奏者则紧跟其后做到完全配合,独奏、协奏平分秋色。
音乐揭示人类的本质精神,展示生命超越精神之自由境界,意大利音乐家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正向我们解释了这句话,四季即春、夏、秋、冬。
每个季节都是以个篇章。
《春》这是一个欢快和谐的春天,众鸟欢唱,春风徐徐,拂过面颊,溪流低语。
农夫欢快的在田间播种,节奏突变,仿佛雷雨来临前的闷热,音调沉闷急促:风雨过境,鸟话语再度奏起和谐乐章。
第二部分《夏》给人一种雷雨交加,急躁不安的情景,节奏紧迫,农夫看到雷雨交加时内心充满不安。
转而进入到《秋》猎人带狗准备出发,农夫欢呼着准备秋收,从音乐中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充满欢乐的季节.《冬》默默的享受寒冷的冬风中柴火带来的一丝温暖,等待明早的太阳初升。
交响乐赏析第四课——与贝多芬的音乐交流2015/4/7 这节课上介绍的是交响曲体裁,主要讲了它的结构及其形式。
交响曲是管弦乐队演奏的,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套取(奏鸣曲),其气势恢宏,规模较大。
古典交响曲通常由四个乐章构成。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快板,音乐充满戏剧性,曲由两个对立主题作呈示、展开、再现,示意矛盾的起因。
第二乐章:下属调,慢板,去掉缓慢如歌,内容往往表现内心世界的独白,是田园式的,浪漫,缠绵的情感与第一乐章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或诙谐曲,建立在主调上,音乐较为轻松、和谐,是最为健康的音乐。
表现出亲力亲为,付出行动得到收获的喜悦,引导人健康积极向上。
第四乐章:多为舞曲回旋式,为总结性乐章,集所有快乐或忧愁于一身。
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伟大音乐家。
这节课结合交响曲: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田园交响曲》等。
从音乐中我看认识了“另一个”贝多芬倔强、自尊心强,又有温情的一面。
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完成于1805年末至1808年初。
此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
贝多芬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
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
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完成以前便已经有了创作此曲的灵感,一共花了五年的时间推敲、酝酿,才得以完成。
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
恩格斯曾盛赞这部作品为最杰出的音乐作品。
整部作品精炼、简洁,结构完整统一。
以前我总以为贝多芬总是内心狂热,外表冷漠,不懂浪漫的人,没朋友,没妻子。
而在听了他的第五交响曲后我震呆了。
音乐排山倒海般向我涌来,来不及思考便被他代入其中,跟着音乐的节奏一起感受他的咆哮,与放抗。
印入脑海的是一个身材高大的人在暴风与中与上帝做斗争,仿佛看到他对一切事物的蔑视和对未来的和坚持,充满希望。
这是一个强者在困难面前的坚强,没有一丝畏惧与退缩。
在音乐中产生共鸣,这是强者与强者之间的心灵上的撞击。
这正是音乐的魅力之所在,通过音乐来来感受演奏者和作曲家的内心情感,赏析音乐是一种精神交流。
另一方面,贝多芬还是一位懂得享受,内向渴望浪漫的人。
田园交响曲大约完成于1808年, 1808年在维也纳首演,由贝多芬亲自指挥,在首演节目单上,他写到:“乡村生活的回忆,写情多于写景”。
整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
贝多芬不仅是一位音乐巨人更是一位人中之杰,他的人格是多样化的。
贝多芬既有英雄豪情的一面,也有深沉、忧伤的一面,还有天真的、温柔的、童性的……,他的音乐风格非常的多样化。
很多人认为是耳聋、贫穷、孤独和不公平的世界造就了贝多芬。
可是不幸的命运,可以使人产生挣脱、抗争、向上的力量,也可以使人彻底沉沦,变成一个终生抱怨的悲观者和失败者。
是理想和自尊造就了贝多芬。
最后这节课最大的收获就是领悟了音乐赏析的要义:我们要有结构的欣赏音乐,等我们一层一层揭开音乐的面纱时,才能感悟到最美的音乐。
审美就是一个发现的过程,人只有在发现的过程中才能体现自主能力。
交响乐赏析第五课——古典主义时期交响乐2015/4/14 这节课老师带我们一起赏析了古典主义交响乐,讲述了古典主义音乐的美丽。
艺术的风格存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种。
古典主义追求平衡、条理、宁静和客观理智地观察生活,浪漫主义则要标新立异和以个人情感角度体察世界。
它们的交替出现或并存,顺应了人类自然本性中的两种基本动力:人一方面要节制,需要净化和控制情感;另一方面总是渴求未知的和不可得的事物,要求无拘束地表达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