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火把节由来
白族火把节简介
白族火把节简介举办时间时间: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火把节是白族的传统节日,节日当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
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节日风俗节日前夕,全村同竖一根高约一二十米的大火把。
用松树做杆,上捆麦秆、松枝,顶端安一面旗。
旗杆用竹竿串联三个纸篾扎成的升斗,意为“连升三级”。
每个升斗四周插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类字画的小纸旗;升斗下面挂着火把梨、海棠果、花炮、灯具以及五彩旗。
火把节的中午,人们带上小火把、纸钱、香烛、供品,到祖坟前扫墓、祭奠。
小火把点燃后,撒三把松香熏墓,等火把燃到把杆后方能回家。
墓地如离家甚远,则在家里祭祀。
太阳落山前,各家提前吃完晚饭,扶老携幼出门观赏火把和跑马。
跑马的有大人、有小孩。
绕火把跑三圈后,才能向远处驰骋。
不跑马的,就挨家挨户欣赏各家门前的火把,看谁家火把精致美观。
在全村的大火把点然之前,年轻的媳妇们打着伞,背上新生婴儿在火把下转三圈,以示祛邪得福。
夜幕降临时,村中老人领头献祭品,向大火把叩头。
几个勇敢矫健的小伙子,一个接一个地攀上高竖的大火把,将小火把逐人上传将大火把点燃。
刹时,列焰腾空,鼓乐大作,鞭炮齐鸣,响切云霄,场面壮观。
当火把上悬挂升斗的竹杆被烧断时,人们争相抢夺凌空飞下的升斗。
抢到者被视为有福之人,受到大家的祝贺,被簇拥着回家,由主人用烟、酒、茶款待簇拥人。
下一年度大火把上的升斗即由抢得升斗的人备办。
火把节的高潮是耍火把。
男女青年各持一个火把。
见人就从挎包里抓出一把松香粉往火把上撒。
每撒一把,发出耀眼的火光,发出“轰”的一响,火苗燎向对方,叫做“敬上一把”。
白族认为火苗指向可燎去身上的晦气,.故竞相燎耍,喜气洋洋。
燎耍过后,青年要成群结队,举着小火把到田间地头,向火把撒松香粉,给谷物照穗,其意是消除病虫保丰收。
火把节近尾声时还要跳火把。
午夜前后,把狂欢时燃烧着的火柴棍堆成篝火。
男女青年一个接一个地从篝火上来回跨越两三次,祈求火神“禳灾祛邪”。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火把节是我国西部地区彝、白、傈僳、佤、布郎、彝族、拉祜、普米等族老百姓的传统节日。
全国各地节期不一。
云南白族、彝族一般在一年6月24日前后左右。
贵州省的彝族则多在6月初6。
节日来历传奇不一。
布朗族的传闻是,汉代的偏将郭世忠杀死了云南大理的曼阿那族长,发现族长的老婆河南省长得很漂亮,便要娶她为妻。
河南省假心同意,但提出了拜祖前夫的三个条件,但是,河南省在祭夫时, 却打火烧着了灵棚,跃身跳进熊熊大火中自杀。
河南省的忠诚坚强,赢得了大家的赞美和敬佩。
此后每一年在河南省自杀的日子,布朗族同胞们便引燃火堆,串乡游寨,以表留念。
一说南诏王皮逻阁邀请五诏头领聚会活动,邓淡诏头领之妻公益慈善妻子劝夫勿往,不听,甚众铁馈套于夫臂,皮逻阁火烤松明楼,五诏头领皆被焚死,公益慈善寻铁馈得夫尸以归。
皮逻阁闻其贤,欲妻之。
公益慈善礼葬其夫后,闭城自杀,故滇人因此日燃火把以吊之。
一说很早以前,天空凶煞斯热阿比,奉天省王安天古兹之命,赶到彝族民俗派粮派款,收帐催税,敲榨勒索,激发彝族群众的抵抗。
为了能击败凶煞,大伙儿推举一位叫阿提拉巴的英雄人物,同凶煞战斗九天九夜,杀死了凶煞,民利除开害。
巨星问讯大怒,就下;天虫;吃农作物,企图把大家饿。
正值彝历虎丹季节,马玲薯结薯,乌麦盛开,玉米背儿的情况下。
遮天盖地的天虫吃完三天三夜,眼看彝家的田地就需要毁于一旦,这时我们又汇聚在山上召开会议,商议举起火堆,杀死天虫的防范措施。
因此彝族的男女老幼,每个人举火堆烧天虫。
火堆举了三天三夜,烧死了绝大多数天虫,维护了股票庄家,夺得了大丰收。
一小部分天虫躲进了田地,为了能防止他们再度遗害于民,每一年虎丹季节,彝族老百姓就举起火堆,那样年复一年,形成了今日的火把节。
火把节的来历,在布朗族、傈僳族、普米族等各民族中,也有很多传奇。
而以上火烤松明楼一说更为广泛。
每到火把节,彝族、布朗族每家每户门口都需要坚起一个火堆。
在中心广场中间堆积起一个宝塔形火把。
火把节的资料简介(精选篇)
火把节的资料简介(精选篇)你知道火把节具体是怎么过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火把节的节日事宜吧,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火把节的资料简介(精选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火把节的资料简介(精选篇)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早就说这个暑假要带我回云南老家去过火把节。
我一直又紧张又期待,不知道火把节到底是怎么过的,火烧起来吓不吓人,会不会引起火灾啊?爸爸说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的火把节是白族的传统节日,是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很热闹的噢。
我们提前一天到达了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剑川县,就是我们老家,不过我还是第一次来。
这是一个非常安详宁静的小城,天气比杭州凉快不少,我们受到了老家亲戚们的热情接待。
火把节当天早上,我们起来后,看到街道上就到处充满了过节的气氛。
好多人家门口都摆上了大大小小的火把,还有人摆摊卖一种木棍和约一尺长的一截废弃的自行车轮胎接起来的东西,还有人用麻袋装着一堆粉末在卖。
我问爸爸这些是干吗的呀?我爸说晚上你就知道了。
哎呀,老爸你卖什么关子啊,真是急人哪!老房子门口搭了一个小棚子,摆了好多瓜子、红枣、花生、炒蚕豆等零食,还有一壶壶泡好的茶和备用的一次性杯子。
门口的街道上也堆了好些东西,最醒目的是一根8、9米长,直径约20厘米的松树,枝干笔直,顶部的松针都还是绿绿的;还有好多劈成长条的木块;另外有一个用竹条和纸扎好的架子(叫升斗),顶上是一个笑咪咪的大娃娃,四面都有脸的哦,憨态可掬,坐在莲花形的台子上,台子边缘写着平安吉祥,爷爷说这是莲花童子,是为小朋友祈福的,今年我家的这个火把是特地为我做的。
那些吃的喝的是为了招待街坊邻居的。
呵呵,看起来很象回事吧!请来的工人们忙着开始扎火把了。
他们把劈好的木块围在松树的树干周围,一圈一圈地围上去,今年是闰年,所以要围十三圈,一圈代表一个月,祈求全年都平安顺利。
围好后再把升斗插在最上面,再在火把上悬挂花红、梨子、铜钱等物,还要插上很多花花绿绿的小旗。
白族火把节
白族火把节白族是我国第三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以及四川、贵州等地。
白族火把节是白族传统节日之一,也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年农历二月十五,当地的白族人民会举行盛大的火把节庆典,为游客们展示他们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
白族火把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根据传统,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一个白族英雄杨族护国神殿。
杨族是白族的祖先之一,并在历史上起到抵御外敌入侵的重要角色。
据说,当年杨族打败敌人后,他们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人们手持火把跳舞,并且燃烧火把,象征着护国的烈火。
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成为白族火把节的核心活动。
每年的火把节,游客们会争相前往白族聚居的地方参加庆典。
庆典通常在大理城或周边的乡村举行,持续三天三夜。
这三天里,白族人民会身着传统服饰,载歌载舞,向游客们展示他们丰富多彩的文化。
最引人瞩目的当然是火把游行了。
火把游行通常在节日期间的晚上进行。
当天傍晚,游行队伍会汇聚在一个指定的地点,准备起行。
队伍里的参与者手持由竹子和纸制成的火把,点燃后,烈火为他们引路。
火把游行队伍会在城市的主要街道上穿行,有时还会进入乡村,沿途欢呼雀跃,歌舞声此起彼伏。
熊熊燃烧的火把和夜晚的黑暗形成了一幅壮观的画面,令人难以忘怀。
白族火把节不仅仅是一场盛大的庆典,也是一种传承和弘扬文化的方式。
除了火把游行,节日期间还有各种其他活动。
比如,舞龙表演是常见的节目之一。
白族人民会扮成龙,通过精妙的舞姿展示他们的技艺。
此外,还有传统的歌舞表演,戏曲演出以及手工艺品展览等。
游客们有机会与当地人民互动,了解他们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
白族火把节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庆祝和娱乐,更是展示白族人民独特文化的窗口。
火把象征着热情和希望,它传达了白族人民对和平、繁荣和幸福生活的追求。
通过火把节这个平台,白族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也促进了地区的旅游业发展。
白族火把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让人们欣赏到了瑰丽的表演和精湛的技艺,更使人们对白族人民的坚毅和智慧有所领悟。
白族火把节的传说
白族火把节的传说故事一:白族火把节很久以前,白族首领是个英俊勇敢的王子,武艺高强,百战百胜。
他经常骑一匹高大的白马,穿管白色的盔甲,巡视自己的国家。
在他的治理下,白族人民不怕外族的侵略,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一次,汉族与白族发生纠纷,引起两族战争,白族王子用泥巴塑些泥人、泥马放在一个柜子里,每当敌人冲杀进来,王子便打开柜子,一念口诀,柜子里的泥人、泥马瞬间变成勇猛的将士,跟随白族王子与敌人拼杀,直杀得势力强大的敌人丢盔弃甲,才收兵回寨。
尽管这样,白族王子还是被敌人逮住了二十多次,每次被逮住就被拉出去问斩,可是每次都砍不死,他跑回来第二天照样威风凛凛地带领将士冲锋陷阵。
大家感到十分奇怪,谁也不知这其中的奥秘。
一次,白族王子又从虎口中逃回来,夫人为他接风洗尘,酒后便问:“夫君啊,你是英雄还是圣人,为什么被砍头二十多次都不死?”白族王子相信自己的妻子,就悄悄地告诉她:“夫人啊,神给我的头,用坚硬的刀是砍不死的。
要想叫我死,必须用狗肠子绑住我的双臂,用尖刀草杀我才会死,你千万不要把这个秘密告诉别人。
”后来,敌人因杀不死王子,每次打仗都被王子的泥人打败,他们觉得长久下去,伤亡会更惨重,就想出一条毒计,出重金买通王子的妻子,知道了王子的致命弱点。
在一次交战中,王子不知道妻子出卖了他,仍橡往常一样奋勇拼杀。
这次战斗,他不幸又被敌人逮住,敌人真的用狗肠子绑住王子的双臂,拿尖草将王子杀死了。
王子遇难时正好是农历六月二十五这天,百姓们左盼右等不见王子胜利归来,便燃起火把四处寻找,找遍了村村寨寨、荒山野岭,还是找不到。
以后,白族人民为纪念王子,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这天,大家就都点燃火把去寻找王子。
尽管找不到,却总抱着一个希望。
久而久之,便成为传统的白族火把节。
故事二:白牛献乳古时候,有一位白族老农饲养着一条白毛母牛。
这条母牛身体健壮,经常到人迹很少去到的深山老林里吃草,有时候还会爬上峭岩吃草,比岩羊都还灵巧。
后来,白母牛饱胎了,十个月后产下了一头小牯子。
白族为什么过火把节火把节的风俗
白族为什么过火把节火把节的风俗火把节是云南许多民族的共同节日,通常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其中以彝族和白族的火把节最为隆重,具有代表性,那么白族为什么要过火把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族过火把节的起源传说,希望你会喜欢!白族过火把节的起源传说火把节是云南许多民族的共同节日,通常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其中以彝族和白族的火把节最为隆重,具有代表性。
在彝族山寨,到了火把节之夜,村村寨寨都要竖起一个高丈余的大火把,各家的小火把放在大火把的周围,以示团结齐心。
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围着火把唱歌跳舞,通宵达旦。
火把节来临,无论男女老少,鄱要参加节日的各种活动。
男子主要是摔跤、赛马、斗牛、斗羊、爬杆等,妇女的活动主要是唱歌、跳舞、有的向小伙子"敬酒"。
火把节也是彝族男女青年选择情侣的节日,人们在节日里接触、认识、谈情说爱。
火把节的高潮在夜晚,人们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绕住房和田边地头巡游,边走边唱,并发出阵阵宏亮的歌声和吼声,火把相连,形成条条火龙,照亮了茫茫黑夜,蔚为壮观。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十大力的恶魔到人间破坏人们的幸福生活,惹怒了地上的一位叫包聪的大力士,双方决定以摔跤来分输赢。
他们搏斗了三天三夜仍不分胜负,于是人们弹着三弦,吹着短笛,拍手跺脚为地上的大力士助威,终于打败了十大力。
恶魔发怒,放出各种害虫来糟踏人们辛勤种出的庄稼。
人们又集合起来,点燃一支支火把去烧害虫,最后把害虫全部烧死了,这一天正好是六月二十四日。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一胜利,每到这一天,都要杀鸡宰羊,举行火把节的各种活动。
它反映了彝族人民不畏强暴争取幸福生活的斗争精神。
彝族火把节以石林和楚雄两地最为隆重。
每年都有数万人参加。
白族火把节来自"火烧松明楼"的故事。
相传在唐代,大理地区六诏之一的蒙舍诏首领皮逻阁企图吞并其他五沼。
六月二十四这天,皮逻阁诱召各诏首领到松明楼喝酒,纵火将他们烧死。
火把节的来历有什么故事
火把节的来历有什么故事火把节的别名又叫“星回节”,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
那么您知道火把节的最早来历是什么吗,而过火把节的意义又在于什么?民间火把节的历史故事有哪些?下面不妨快来了解看看吧!火把节的来历关于火把节的来历,各地传说都十分得多,但其来源实质与火有关。
毕竟在广西一带虫子有很多,用火驱虫除害效果十分明显,对庄稼的生长有很大的帮助。
火把节的来历一:当时天神与地神斗争的时候,人们帮助地神,用火把将天神的虫军消灭后,战胜了天神。
火把节的来历二:远古时期,天上有着奇怪的现象,白天同时有6个太阳,晚上有7个月亮存在。
这一现象使得白日里烈阳暴晒,夜晚中强光照耀,使得天下农作物无法生长,土地荒芜人们经常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而且天下妖魔乱行,世间常常受到生命的威胁。
这时候,彝族出现了一个民族英雄,利用弓箭将多余的太阳跟月亮都射了下来。
并铲除了在世间为恶的妖魔,将洪水肆虐的现象治理好了。
从此之后,彝族过上了幸福美满、繁荣兴盛的生活。
但因为他们的生活过于美满,遭到了天神的嫉妒,于是年年都派下神子到人间征收苛捐杂税。
人们为了反抗神子,就设计将其杀害,引起了天神震怒,排除了大量的天虫到人间毁灭庄稼。
为了将他们杀死,从古籍中翻出了火把能把天虫烧死的方法。
于是彝族人民经过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的战斗,利用火把终将天虫杀害,保护了大量的庄稼。
正好这一天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彝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一天,就特此将其作为自己的节日。
每到这一天,都会举着火把来到田野,举办火把节,用以祈求上天这一年的庄稼能够风调雨顺,年年丰收。
火把节的历史故事南诏王火烧松明楼,慈善夫人忠义殉国唐初的云南境内本有六个部落,称为“六诏”。
最南端的部落蒙舍诏也称为南诏。
南诏日益强大,一日,南诏王皮逻阁邀约其他五诏首领聚会。
邓赕诏首领的妻子慈善夫人认为皮逻阁居心不良,极力劝丈夫不要前往。
但丈夫不听,临走时慈善夫人含泪在丈夫的手臂上套了一个铁环,以求护身。
白族人是怎样过火把节的?火把节又有何传说
白族人是怎样过火把节的?火把节又有何传说>白族火把节于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日举行,白语称为“夫汪舞”,意为“六月狂欢”。
在白族人心目中,它是仅次于春节的最隆重的节日。
除了村寨竖大火把的集体活动,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佳肴美食、各种节日用品,嫁出去的姑娘都要回娘家团聚。
火把节前,遍街卖的都是火把节的标志物——用竹篾彩纸糊扎的小升斗、小火把、纸火香袋以及专供妇女用来染红指甲的凤仙花根等等,节日气氛非常浓郁。
关于火把节的缘由,白族人认为主要是为了纪念柏洁夫人。
传说一千三百多年前,南诏王皮罗阁为吞并洱海地区的其他五诏(小王国),设计以祭祖为名火烧松明楼,烧死五诏诏主。
其中邓赕诏主夫人柏洁远见卓识,事先已预计不测,事后又忠贞不屈,为刨丈夫尸骨,十指皆刨出鲜血。
故火把节时白族青年妇女都要染红指甲以示纪念。
有的地区火把节当天小伙子们还要举行跑马活动,海东一带还举行赛船,都是为了纪念柏洁夫人顽强的抗争精神。
节日当天人们停止一切生产劳作,男女老少都着节日盛装,纷纷汇集到竖大火把的地点,在热闹的唢呐鼓乐声中忙着扎制大火把,老爷爷们演奏洞经古乐,老奶奶们齐声念诵经文。
当家妇女便要带着孩子备上盐、米、酒、茶到田间焚香祝祷,祝愿五谷丰登。
每个村寨或片区都要共竖一株大火把,砍好一棵五、六丈高的火把树,通体用柴禾或竹子捆扎,插满五颜六色的小三角旗、红香,再挂上梨串、苹果、海棠等,称之为“火把果”。
顶端还要饰以火把节的大型标志物——“连升三级”的“升斗”,上书“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字样。
“升斗”顶端彩旗飘飘,拱托着一支振翅欲飞的白鹤。
火把竖好后,暮色降临时,由德高望重的老人在唢呐鼓乐队的护送下从本主庙取来火种将火把点燃。
当熊熊烈焰升起之时,男女老少便载歌载舞绕着火把树转,孩子们争抢着烧落下来的火把果,意为迎祥纳福,青少年们个个手中舞起小火把,不断扑洒松香,飞出团团烈焰,互相追逐喷洒以示祝福,然后高举火把巡游田间。
按民俗学的观点,认为火把节是一种农事节日。
白族过火把节的故事
白族过火把节的故事
白族火把节是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人的重要节日,也是当地人最喜欢的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的由来与白族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有关。
其中一种说法是,白族火把节源于纪念白洁夫人。
传说南诏王皮逻阁邀请五诏首领聚会,邓赕诏首领的妻子慈善夫人临走时在丈夫的手臂上套了一个铁环,以求护身。
然而,皮逻阁却放火烧了首领们聚集的松明楼,五诏首领均未幸免于难。
面对松明楼灰烬,慈善夫人痛哭欲绝。
之后,她骑马奔去,在火后的废墟中用手为锄,十指挖得鲜血淋淋,最终根据铁钏认出了丈夫的遗体。
皮罗阁见白洁夫人貌美聪慧,逼她为妾,白洁夫人假意答应,但回去将丈夫掩埋后,率众与围城的士兵浴血奋战,弹尽粮绝后投海而死。
后来白族群众为了纪念白洁夫人,在每年的六月二十五这天妇女们都要用金凤花根把十指指甲染成红色,男人们则要在村里竖起高大的火把,以颂扬白洁夫人的坚贞和不屈。
另一种说法是,火把节是为了纪念阿南殉夫。
传说在汉元封年间,叶榆酋长曼阿奴之妻阿南夫人,聪慧美丽,被汉将郭世忠看中,为霸占阿南,设计害死了曼阿
奴,然后逼阿南嫁给他。
阿南誓死不从,在其丈夫火化时,趁守军不备纵身跳入火海,焚身殉夫。
还有一个说法与彝族有关。
传说彝家首领听到一群牛的吼叫声,突然计上心来,他让士兵们把松明火把扎在牛角上、牛尾巴上,牛群受到惊吓,拼命冲向敌阵,踩死撞死敌兵,彝军乘胜追击,一举打败敌人。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彝人过火把节,节日期间为死去勇士招魂。
这些故事和传说不仅丰富了白族火把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也表达了人们对坚贞、不屈、勇敢和智慧的赞美。
少数民族节日火把节
少数民族节日火把节火把节,是少数民族中的重要节日,被广泛地庆祝和传承。
它不仅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桥梁。
在火把节这一天,民众们会点燃火把,载歌载舞,共享快乐和团聚。
本文将对少数民族节日火把节进行探讨,介绍其起源、庆祝方式以及文化内涵。
火把节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包括彝族、傣族、白族等人群。
据传,火把节最早是为了纪念一位村民英勇抵抗外敌的行为而设立的。
在战斗胜利之后,人们点燃火把,燃烧火把象征着胜利和希望,也预示着新的一年丰收和幸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火把节逐渐演变成了庆祝少数民族文化、弘扬传统的节日。
火把节的庆祝方式因地区和民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共同特点是点燃火把和开展各种民族传统活动。
庆祝仪式一般在夜晚举行,人们手持火把集结在一起,点燃火把后簇拥而行。
火把的火焰在黑夜中显得格外明亮,民众们载歌载舞,跳起欢快的舞蹈。
这些舞蹈动作典雅、优美,既展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也体现了人们对繁荣和幸福的期许。
除了点燃火把和舞蹈,火把节还伴随着其他一系列的传统活动。
比如,民众们会举行篝火晚会、乐器演奏、民俗游戏等,以加强社区和族群的凝聚力。
同时,火把节也是民族艺术的盛会,各地都会邀请优秀的表演团体来展示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和戏剧。
这些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气氛,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平台。
火把节作为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仅是为了表达对丰收和幸福的期盼,更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体现和传承。
火把象征着传统和希望,它点燃的光芒照亮了每个人的内心,也让人们更加热爱自己的文化和土地。
通过庆祝火把节,少数民族将自己的生活和信仰表达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的多样性。
总之,少数民族节日火把节是中国少数民族的重要节日,它通过点燃火把和举行各种传统活动,庆祝丰收和幸福。
火把节不仅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促进不同民族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无论是点燃火把、载歌载舞,还是举行各种传统活动,火把节都寄托着少数民族的希望和梦想。
白族的火把节的由来-火把节的由来和传说
白族的火把节的由来|火把节的由来和传说火把节的由来和传奇来自热点推举。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火把节的由来和传奇是什么?以下是我共享给大家的关于火把节的由来以及火把节的传奇,一起来看看火把节的来历吧!火把节的由来和传奇云南各民族关于火把节的传奇,各有各的特色内容。
彝族关于火把节的传奇,实际上是以游牧为主转为以农耕为主之后,新的文化形态对原有文化形态的扬弃。
这个传奇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火把节来源的原始信息,也是最接近火把节源头的一个传奇。
纳西族关于火把节传奇的谚语中保留了火把节来历的重大信息,与《玉溪编事》、《禄劝县志》、《峒溪县志》中的记载共同对探究火把节的来历供应了重要线索。
大理和昆明一带关于火把节的传奇,虽然遮掩了火把节的来源,但其“星回节”的说法,一样露出了火把节的源头活水及深厚文化。
民族传奇纳西族天神子劳阿普嫉妒人间的幸福生活,派一位年老的天将到人间,要他把人间烧成一片火海。
老天将来到人间,发现一个汉子将年纪稍大的孩子背在身上,年小的孩子反倒牵着走,他感到惊奇,细一问方知背着的孩子是侄子,牵着的孩子是儿子,因哥嫂已死,汉子认为应当好好照料侄子。
老天将为这样的人间美德深受感动,想着人们的心地是如此和善,怎忍加害于他们,便将天神烧毁人间的消息告知给那汉子,要他告知人们于六月二十五那天事先在门口点燃火把,以此免去灾难。
于是千家万户都在这天晚上点起了火把,天神以为人们早已在火海中灭亡,便沉沉地睡去,再也没有醒来。
后来,纳西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拉祜族山上住着一个善人和一个恶人,恶人专吃人眼。
六月二十四这天,善人用蜂蜡裹在山羊角上,点燃蜂蜡后叫山羊去找恶人,恶人发现火花,以为人们拿火枪来打他,便赶忙躲进山洞,并用石块堵住洞口,结果被洞里冒出来的水淹死了。
从今人们就不再担忧恶人来吃眼睛,可以安平稳稳地搞生产了。
因此拉祜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导游考试民族风情:大理白族火把节
火把节是中国西南许多少数民族都过的一个传统民族节日,时间一般为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以彝族和白族过得最隆重和认真。
大理地区的白族过六月二十四日,彝族过六月二十五日。
节日这天,各村寨教师阿竖一把大火把,在上面插上写有“五谷丰登”、“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吉祥语言的大小升斗和五色彩旗,挂上火把梨、花红等水果和包子馒头。
天黑前,各户都要扶老携幼绕大火把,求清吉平安。
大理以苍山中和寺的大火把为先导,当此大火把点燃之后,大理坝子中各村寨相继点燃村中的大火把。
巍山县城的火把最高最大,用松柴数千斤,人们先观看大火把和燃放烟火的壮观,后点各家各户竖的火把。
各处燃放大火把时,人们聚集在大火把下,争抢掉下来的升斗、水果、包子、馒头等,相传抢到升有早生贵子和吉庆之兆,吃了大火把上的水果、食物、不会生病。
观看过大火把之后,各农业用地各户的小孩耍玩小火把,并在大人的带领下,到田边园内用火把驱逐害虫,还在火把上撒把松香,以除害避邪,直至火把燃尽火止。
耍完火把之后,各有聚会吃水果和食物。
晚上睡觉时,妇女和小孩要用一种捣烂的“凤仙花根”包后手指头,第二天即把指甲染红,传说是以此纪念邓赕诏主皮罗格的妻子柏洁慈善夫人,象征忠贞的爱情。
大理地区的火把节历史悠久,一说始于汉代,是纪念阿南夫人的;一说始于诏代,是纪念慈善夫人的;一说是纪念古代战争胜利的,众说纷纭,各说其是。
根据史籍记载,火把节属于火崇拜,火把节古称“新火节”,因为火是光明的象征,代表演理想和希望。
其始于时间,应在古代部落时期,古代先民取来火种,重新生火,目的是为了除旧布新,让火永不熄灭。
白族火把节的由来
火烧松明楼——白族火把节的由来历史背景唐代云南洱海地区有六个部落联盟,称为六诏。
公元737年,南诏王皮逻阁在唐朝的支持下,开始了征服六诏的战争,经过几年终于成功。
739年,皮逻阁迁都太和城,南诏国成立。
《火烧松明楼》就取材于这一事件。
情节蒙舍诏国王仗着国势日盛,意图灭掉其他五诏。
一天,邆赕诏国王请蒙舍诏国王到邓川作客,其妻子慈善夫人(也成柏洁夫人)也出席作陪。
慈善夫人聪明美丽,蒙舍诏国王目不转睛地盯着她,夫人于是借故离开了宴席。
从此,蒙舍诏国王吞并五诏的心情更加急切。
六月二十五日,蒙舍沼国土以祭祀祖先为名,邀请其他五诏的国王到大理赴宴,宴席就摆在他新盖的松明楼里。
慈善夫人得知,极力劝阻他的丈夫前去赴宴。
丈夫不敢不去,临行时慈善夫人只好将——只铁镯头戴在丈夫的手腕上。
正当人们在松明楼里饮酒作乐、欢歌狂舞的时候,蒙舍诏国工借故下楼,并火将请来的客人通通烧死在松明楼里。
慈善夫人得知消息,心如刀绞,立即叫人们点起火把,跟她连夜赶赴大理营救丈夫。
当她赶到大理,松明楼已变成一堆灰烬。
她不顾一切地用手挖刨,十个手指都刨得血淋淋的。
她终于发现了一具手上戴着铁镯头的尸体,断定这就是自己的丈夫,放声大哭。
蒙舍记国王得知慈善夫人如此聪明贤慧,下令把她找来,要强迫她和自己成亲。
慈善夫人说:“只要你答应我在松明楼的灰烬旁边搭上一座孝堂,让我给丈夫守孝一百天,痛痛快快哭一场,等到孝期满了,我就和你成亲。
”蒙舍记国王答应了她的要求。
为了表达水火不相容的决心,七月二十三日那天,慈善夫人来到洱海岸上哭祭丈夫,然后纵身投入茫茫的洱海里。
人们为慈善夫人的精神所感动,便在大理城外修了一座柏洁庙,并奉她为柏洁圣妃。
为了纪念她,人们每年六月二十五日晚上还要过火把节。
这天晚上,人们骑上飞马,举着火把,绕着大理城奔来奔去,表示搭救柏洁的样子。
同时,女人们也都用红色的凤仙花把十个指甲染得鲜红,以纪念慈善夫人对丈夫的坚贞。
流传及影响该传说除了白族地区有流传,还在彝族、回族、傈僳族中流传。
白族火把节
2)白族火把节每年农历6月25日,是白族民间的盛大节日——火把节。
这一天,除举行划龙舟、赛马外,最有特色的活动要数耍火把。
火把是用干树枝一类扎成或劈成的;凡洱海之的白族村寨,每村都有一棵大火把,扎火把的柴火和工作是由当年适逢有喜庆的一些家庭来组织的。
火把节前几天,几家人便凑到一起商量和筹办。
这天,他们请上二三十位村寨艺人骠悍男子来扎火把。
大清早,贤淑的儿媳就蒸好了馒头和米;端上水果、糖,花生瓜子等,请扎火把的人品尝。
扎火把时用山藤和篾片去捆扎干透的柴火于一根粗大的乔木上,当锣声传来,这是火把场在告诉村寨人一切就绪,人们奔走相告,一个个身强力壮的白族小伙子,七手八脚,将大火把竖起来。
当大火把被点燃后,熊熊的火光直冲云霄,小孩们急不可待地点燃自己手中的小火把,向人们撒去一把把松香,顿时火花飞舞,示深深的祝福。
在大火把熊熊燃烧的过程中,当五彩缤纷的大火把尖上的升座(用彩绸做成古时的“升”状,有两层和三层的,最讲究别致可达到五层)被烧掉下来后,青年男女和已婚夫妇蜂拥而来,正恋爱的男女青年抢到升座,表示比翼双飞,已婚夫妇抢到了据说会“早生贵子,吉祥如意”,当大火把火苗正旺时,大爹大妈背上孙子孙女,带上一串串铜铃,戴着草帽或撑着花伞,绕大火把溜达三周,表示去邪和愿小宝宝快快长大练一身硬骨成人。
另外,当伙又去抢树枝,带回家做成拦猪食的棒,祝愿猪长得更快更肥。
娃子们还跑到稻田的田埂上“嚯、嚯、嚯……”撒上一阵松香火把,驱虫灭害。
耍火把一直延续到深夜,随后,全村男女老少一起会,带上每家邀请的亲戚朋友和不请自到的客人去赴果酒宴,可以品尝甘汁梨,还可以吃到大金帅苹果、雪梨、核桃果、雕梅等,喝上一道酽酽的苦茶和一巡巡大杯谷酒、米酒。
待酒过三巡,可自由开怀酣畅,通霄达旦。
3)平坝地区白族人食稻米、小麦,山区的则以玉米、养子为主。
白族人民喜吃酸、冷、辣等口味,善于腌制火腿、弓鱼、油鸡棕、猪肝酢等菜肴,又喜吃一种别具风味的“生肉”或“生皮”,即将猪肉烤成半生半熟,切成肉丝,佐以姜、蒜、醋等拌而食之。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很多人都知道彝族火把节,但是,火把节不止是彝族的节日,火把节还是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火把节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不过在日子上有所不同。
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二三天。
火把节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火把节的传说相传,火把节的由来与诸葛亮有关。
很久以前,云南维西地区的百姓主要靠打猎捕鱼为生。
有一年,诸葛亮率兵来到这里。
在一次庆祝战胜大鬼主(古代彝族奴隶主)的酒席上,诸葛亮了解到当地百姓不会耕种水稻,他就率领大家刨土、搬石头、垒田埂、修水渠,同时派人去四川拉稻种。
一天夜里,诸葛亮得悉去拉稻种的人马被瘴气和黑暗困在不远处的森林里,便决定让附近村寨的男女老少,每人点起一束火把,用火攻瘴气的方法,迎接运送稻种的汉兵,这一天正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从那时起,维西、巨甸一带就开始种植水稻和棉花了。
以后每到这一天,当地人就点燃火把,载歌载舞,庆祝这个象征幸福的日子。
火把节的来历云南各民族关于火把节的传说,各有各的特色内容。
彝族关于火把节的传说,实际上是以游牧为主转为以农耕为主之后,新的文化形态对原有文化形态的扬弃。
这个传说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火把节来源的原始信息,也是最接近火把节源头的一个传说。
纳西族关于火把节传说的谚语中保留了火把节来历的重大信息,与《玉溪编事》、《禄劝县志》、《峒溪县志》中的记载共同对探究火把节的来历提供了重要线索。
大理和昆明一带关于火把节的传说,虽然遮掩了火把节的来源,但其“星回节”的说法,一样露出了火把节的源头活水及深厚文化。
火把节日由来彝族,中国四川西部一个崇拜火的民族。
关于火把节的有关资料
关于火把节的有关资料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火把节简介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不同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一般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有的学者认为此节原系彝族十月历法的一个年节,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历的新年。
因此又称过大年。
主要活动有斗羊、斗鸡、斗牛、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火把节由来传说云南各民族关于火把节的传说,各有各的特色内容。
彝族关于火把节的传说,实际上是以游牧为主转为以农耕为主之后,新的文化形态对原有文化形态的扬弃。
这个传说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火把节来源的原始信息,也是最接近火把节源头的一个传说。
纳西族关于火把节传说的谚语中保留了火把节来历的重大信息,与《玉溪编事》、《禄劝县志》、《峒溪县志》中的记载共同对探究火把节的来历提供了重要线索。
大理和昆明一带关于火把节的传说,虽然遮掩了火把节的来源,但其“星回节”的说法,一样露出了火把节的源头活水及深厚文化。
史料记载星回节与历法火把节还有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叫星回节。
五代时蜀国佚名氏所作的《玉溪编事·震旦》记载:唐时南诏(指南诏国统治者)以十二月十六日为星回节,是日游于避风台,命清平官赋诗。
“星回”一词,《礼记·月令·季冬之月》上有记载:“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
岁且更始。
”孔颖达解释说:“谓二十八宿随天而行,每日虽周天一匝,早晚不同,至于此月,复其故处,与去年季冬早晚相似,故云星回于天。
”星回“一词源自白语,即(柴)(火)。
火把节的来历的故事
⽕把节的来历的故事 从农历六⽉⼆⼗四⽇起,纳西⼈按古规⼀连要过三天的⽕把节,点三个晚上的⽕把。
每家门前要点⼀⽀柱⼦般⼜粗⼜⾼的⼤⽕把,寨⾥的青少年们个个拿着⼜细⼜长的⼩⽕把,沿着⽥埂、⼭路,边⾛边舞,直⾄深夜。
⽕把燃得愈旺愈久,表⽰愈吉利,⼈们愈⾼兴。
下⾯⼩编给⼤家带来了⽕把节的来历的故事,请⼤家欣赏。
⽕把节的来历(纳西族) 这个隆重的节⽇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皇⼤帝怕地上的秽⽓冲上来,下令把天门长闭不开。
可是不久,⼗⼋层天游腻了,仙景异物也看烦了,⼼⾥阵阵烦闷。
⼀天,他实在憋不住了,下旨打开天门,想看看⼈间景象究竟怎样,借以解除烦闷。
天门⼀开,春风习习,只见⼈间青⼭重重,绿⽔蜿蜒,百花争芳,百鸟争鸣。
珍珠般的村庄,座落在辽阔的⽥野,⼈们⾟勤耕种,笑声不断,⼭歌悠扬……⽟皇⼤帝看得⼼迷神醉,烦闷顿时抛到天外去了。
⽟皇⼤帝把⼈间看了个够,⼜转⾝望望⾃⼰的天宫,顿时⽓得吹胡⼦瞪眼睛,对着护卫在⼀侧的神将们发泄怒⽓:“怎么?我的天宫本来是最美满、最幸福的,如今竟⽐不上凡间了,这还了得?……”边说边怒冲冲地下了⼀道急旨,命掌⽕的红⾯天神把⼈间统统烧光。
掌⽕天神领了⽟皇⼤帝的圣旨,⽕速离开天门,乘风驾云来到⼈间。
他没有马上放⽕,先巡视了⼀番。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看了⼜看,果然⼈间⽐天宫美好:⼀⼭⼀⽔都是那样雄奇秀丽,⼀草⼀⽊都是那样欣欣向荣,⼀村⼀户都是那样和睦幸福,锦绣⽥园⾥⼈们在⾟勤劳动,酒茶菜饭是⼈们⽤汗⽔换来的……这同天宫⾥的古板⽇⼦截然不⼀样。
掌⽕天神爱上了⼈间,他不忍⼼烧毁这美好的世界,不忍⼼摧残这勤劳淳朴的百姓。
虽然他明知道,如果违逆⽟皇⼤帝旨意,定有杀⾝之祸,但他要避恶⾏善,宁可牺牲⾃⼰,决不执⾏⽟皇⼤帝圣旨。
主意⼀定,他便返回天宫,向⽟帝撒了⼀个谎,说已照旨把⼈间烧⼲净了。
⽟皇⼤帝听了,⾼兴得笑了起来:“哈哈,还是我的天宫胜过⼈间!” 隔了好久,⽟皇⼤帝⼜坐得胸烦⼼闷了,想看看被⽕烧成废墟的⼈间。
白族人过火把节_节日习俗
白族人过火把节点燃快乐白族人在拉萨过火把节8月9日,吃完午饭之后,48岁的银匠母金富和家人一起开始扎火把。
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五是白族的火把节,也是白族全年节日中除春节外最正式最隆重的节日。
节日当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母金富的老家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草海镇母屯村,1996年跟着大哥和亲戚到拉萨做银器生意,一做就是19年。
虽然拉萨离老家几千公里,但每年这个时候,在拉萨的白族同胞都会聚在一起过火把节。
关于火把节的来历,母金富从老人那里听说是为了纪念柏洁夫人(也称慈善夫人)。
传说1300多年前,南诏王皮罗阁为吞并洱海地区的其他五诏(小王国),设计以祭祖为名火烧松明楼,烧死五诏诏主。
其中邓赕诏主夫人柏洁远见卓识,事先已预计不测,事后又忠贞不屈,为刨丈夫尸骨,十指皆刨出鲜血。
今年拉萨的白族火把节主会场设在北郊吉曲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停车场内。
组织活动所需的费用由各家各户根据个人情况捐赠,母金富一家今年捐了60元。
在主会场,竖起了高约20米的大火把,用木柴结结实实地捆扎起来,周围插上漂亮的小三角旗、红香,再挂上一些水果,有梨、苹果、葡萄等。
火把的顶端还放置了三个红纸糊的“升斗”,寓意为“连升三级”,斗上分别写着“羊年大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母金富扎火把时,家人开始准备丰盛的晚餐,传统的“八大碗”有千张肉、凉拌米线、红肉、木耳、红藕炖腊肉等,如今大家根据情况因地制宜进行了改良。
女儿母炳玉和女婿、儿子儿媳请了一堆朋友来家里过节,晚饭时足足摆了三桌。
晚上8点开始拜火把,由老人领头献祭品,向大火把磕头。
然后是点火把:在毛巾上浇上油,绑在铁丝上,点燃后拉动铁丝到火把上,引燃大火把,列焰腾空、鞭炮齐鸣,场面壮观。
当火把上悬挂升斗的竹杆被烧断时,人们争相抢夺凌空飞下的升斗。
火把节的高潮是耍火把。
男女老少把从家里带来的小火把点燃,相互嬉戏,或高举在空中,或在空中划圈。
白族火把节
白族火把节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日,是白族人民盛大的“火把节”。
这个节日是白族人民秋收前夕预祝丰收的节日。
这天晚上,家家门口都要竖小型火把一个,每村村口要竖公立大火把一个或几个,火把高达五丈。
上面插红、绿彩旗,写着“五谷丰收”、“人畜平安”等吉利大字。
火把点燃后,村村寨寨一片光亮,犹如白天一般。
然后各村寨的群众,手持小型火把,绕田间穿行一周,烧灭害虫,以求庄稼丰收。
关于“火把节”的由来,白族人民中流传着这样一个生动的民间故事:相传一千多年前,南诏王皮罗阁是六诏中势力最大的一个,他野心勃勃,企图并吞六诏,然后把才智过人、青年貌美的宾川诏夫人—慈善夫人(又称白洁夫人)霸占为妻。
为此,他以召开六诏会议为借口,造了一座最易燃火的松明木楼房,宴请各诏主到松明楼聚会。
南诏王的这一阴谋没有瞒过聪明的白洁夫人。
她知道此去凶多吉少,劝自己的丈夫不要去参加会议。
当时由于南诏王的权势,宾川诏主不敢违约,白洁夫人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洒泪送行丈夫,行前拿出金镯一只,亲自戴在丈夫手上。
赴宴之中,南诏王派人点燃了松明楼,不出白洁夫人所料,各诏国主都被大火烧死。
当熊熊火焰腾空而起的时候,各诏派兵营救,但为时过晚,白洁夫人闻讯赶到后,烧死的国主侍从只剩下一堆黑黑的焦骨。
白洁夫人星夜点燃火把,在这堆焦骨中用双手挖寻丈夫尸首,致使十指鲜血淋漓,最后才在一支套有金手镯的焦骨上找到自己丈夫的遗骨。
她悲愤万千、抱着丈夫的尸骨纵身跳入洱海。
后人为了纪念她的贞节、美德,于六月二十五日,男子跑马迎魂,妇女用凤仙花染红指甲,村村寨寨竖立火把,以表示对白洁夫人的怀念,这就是火把节的由来。
八月二十三日的“鱼塘会”(过去曾叫“花船捞尸会”),据说也是白族人民用来纪念白洁夫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朋友,来得早不如来的巧,今天是农历的六月二十五,是白族的火把节,很多朋友都知道彝族过火把节,其实除了彝族以外,还有很多少数民族也过火把节,例如白族和纳西族。
不过火把节的传说在各民族当中却是不尽相同,而我们白族的火把节是为了纪念柏洁夫人的忠贞爱情。
唐朝年间,相传在大理这片神奇古老的土地上,原来共同存在六诏,当时势力最强大的是蒙舍诏又称为南诏,南诏王皮罗阁为吞并其他的五诏,于是,连骗带命地通知其余五诏的诏王在六月二十三日,按时赴会松明楼共祭祖先。
各诏主都上楼后,皮罗阁借故下楼并命人撤了楼梯,随即一把火烧了松明楼。
五诏诏主同时罹难。
其中邓赕dǎn诏聪明美丽的王妃柏洁夫人,几日前便预感到丈夫此去凶多吉少,便在夫君临行前为其戴上了一副铜手鐲。
柏洁夫人闻噩耗后,点着火把,带兵骑马,星夜直抵大理松明楼,用双手去挖夫君的遗骨,十指鲜血淋漓,终于在炭火中依鐲辨认出了夫君遗骨。
皮逻阁见柏洁夫人不仅美丽而且聪明便企图霸占,令其一个月内与他成亲,誓死忠贞不渝的柏节夫人,拒不从命,柏节夫人投湖自杀,顿时湖水清澈透亮,碧澄似镜。
后来人们为纪念柏节夫人的忠贞节操,便把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定为火把节,这天也就是柏节夫人率兵举着火把星夜赶往松明楼寻找丈夫的日子。
后人为了表示对柏节夫人的纪念和崇敬,还把柏节夫人敬为自己的本主。
说到本主,不知道各位朋友有没有听说过,本主是我们大理地区白族特有的宗教信仰,本主即“本境福主”,是一个村或几个村的保护神。
本主崇拜是集自然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为一体的原始崇拜,所以信奉的本主名目繁杂,有传说中的神,也有历代的统治者,还有忠臣、孝子、烈女节妇及少量的自然神等。
在大理每个村几乎都建有本主庙,庙内供奉着木雕或泥塑的本主像,“本主”节无统一节期,主要以“本主” 的诞辰、忌日或其他纪念性日期为祭会日期。
本主节有一套基本固定的程序、即请神,迎神、祭神、娱神,本主回归本主庙。
平时村民不论升官发财、疾苦病痛、生儿育女都要去本主庙祈求保佑。
这样伴之悦耳动听的洞经音乐和各种民间歌舞表演,便形成了白族地区特有的本主文化。
说了那么多,各位朋友肯定已经跃跃欲试了,那么就请各位朋友参与到我们的节日当中吧!。